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活动教学 应用实践
一、以活动带动教学的特点
1.课堂呈现开放状态
以活动带动教学的方式,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学习内容、地点、时间,甚至学习目标都呈现开放的状态,使学生置身于动态的、开放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开放的状态刺激学生的思维,达到使学生沉浸在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创造成果的学习状态中。
以活动带动教学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亲身实践的机会和体验。
2.课堂内容的生成性
通常,教学内容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来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是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预设。而活动教学,在课堂活动中随机性较强,活动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或精彩,活动的内容十分宽泛,教学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主题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随着研究的发展不断调整内容,这都体现了“生成性”的特点。
3.活动教学带来的实践性
活动教学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同时也正是由于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不断生成与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从中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等。
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运动。而活动教学因为注重实践的操作性和思维开放的自主学习方式,在活动中通过亲手制作网站等实践活动,获得了无穷的乐趣和深切的体验。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以活动带动教学的应用
(一)设计制定活动方案,吸引学生注意力
人的各个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因此,我们每个年级段也就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对事物的领悟力也不同。这种年龄带来的差异性在各个年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为了使教学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无目的性,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制定相应活动方案来指导学生。通过方案中预设的活动目标、程序和方法来指导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活动情况,及时按需调整活动计划;并且,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当的帮助。如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小报设计这一节时,我先介绍小报的作用,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小报,然后,我提议,由班级小组讨论来确定小报的制作,放手让他们去做。学生们一番热烈讨论后,初步确定是制作一份信息小报。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制作小报从准备到制作我给了学生们六节课的时间,这样,准备的时间就有六周可用。可是,学生们虽说热情很高,但他们的制作经验有限,为此,我设计、制定了一份指导计划:
第一周:制作前准备工作
①搜集资料,确定主题,拟定小报名称;②筛选、归纳资料;
第二周:规划版面
①规划版面;②设计报头;
①页面设置(包括:纸型设置;页边距设计;页眉、页脚;)
②页面布局(包括:分栏;文本框;表格)
③页面内容(包括:文字;图形、图像;艺术字)
第六周:评价小报作品
①依据评价标准、评价作品;②讨论、修改作品
学生成立合作小组,教师协同各小组推选的编辑部组长共同管理,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对计划进行恰当的调整。初中生知识面窄,热情持续的时间短,老师要在教学方法上由直观性逐步向抽象过渡,制作信息小报的活动,我把整个任务分解成几个片段,使学生从较小方面切入学习。同时,设计时间点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某个阶段中的具体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久保持。
(二)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课堂活动就是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动态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做好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参谋,而学生起主体作用,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调控能力。
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仔细观察、适当调控,要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师预设的活动目标和内容来开展自己的活动,并且,在关注活动的同时,要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形成新的研究,勇敢面对,师生共同寻求应对策略。寻求应对的最好办法是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探讨,在合作中寻找方法。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把握好一个度,一个分寸,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活动,适时地进行示范、辅导和启发,使学生更好的发挥潜能,自主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技能。对活动的效果,不管这个活动最后是否完美结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要分别对学生在活动中所做的贡献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以鼓舞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把握好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状态,对于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赞扬,对活动中不积极或技能不熟练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有利于活动的情景,生成教学任务,准备活动的基础知识,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预设活动流程,介绍活动方法,协调各活动小组之间的协作,掌控各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各小组顺利完成活动任务。而学生参与在活动中的任务是感知活动的性质,了解活动的方法,明确活动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学会合理使用老师提供的和自己准备的学习资源,协作活动,协作学习操作技能,在活动的结尾评价活动过程和作品,小组间交流活动心得,展示活动成果。
(三)展示活动成果,体现合作参与精神
活动结束后,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对活动中的制作、修饰,以及定稿、排练进行归纳总结,对他们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心得体会,自评表、多媒体展示等方面明确评价要求、评价标准,使他们对于在活动中运用到的学习方法有个再认识,体现团队合作的参与精神。课后,我把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根据不同的主题,采用小报;把学生的小论文汇编成册;或者用展示板、演讲等不同方式在班级进行公开展示、交流。公开展示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利于师生通过对展示的欣赏,直接进行评价。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同学们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加深了对活动的理解。
对活动成果的评比,我采取答辩会、档案袋评价等方法。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活动计划是不是合理,活动的完成情况是不是全班达到,学生的作品质量是不是符合标准和要求;二是对活动完成的整个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以及活动的每个步骤的完成情况等。无论是第一个的过程评价还是最后的结果性评价,都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最后,评比出最佳成果奖、最佳材料奖、最佳组长、最佳组员,颁发喜报和奖状,深得学生们的喜爱,各小组的竞争机制也产生了良好效应。
例如,在教学PPT动画制作时,我设计了一个“答辩会”。为了把答辩会这个活动做好,我先提前挑选了8名学生,对他们进行了答辩会的培训,再邀请2位信息技术老师支持,于是,一场别开声面的PPT动画制作答辩会开始了。坐在前面的是我事先挑选出来经过培训的8名学生和邀请来的2位信息技术老师,他们一起担任评委,将对班级里12份PPT动画作品以学生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审。会前,每位评委都拿到了一份选手们的心得体会、动画作品、建议书等材料,评委们对选手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请看,答辩会上,王静和李涛上场了,他们虽显得有些紧张,红着脸,但沉着地回答着评委们一个接一个的提问。他们自信、沉稳的表现赢得了评委们的好评,得到这次答辩会的最高分,热烈的掌声祝贺着他们。
答辩会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一个评价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和判断。面对评委的质疑进行答辩,选手学生要阐述自己对这个活动成果的理解和认识。这需要学生事先对成果进行整理、加工以及设计表现形式的能力,更需要学生们现场表达、交流、应变的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形式与方法。
三、结束语
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后,我觉得,以活动带动教学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之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适时、合理、灵活地使用活动教学法,改变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活动教学法重研究、重操作、重实践、重能力,既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的能力,更培养学生探索、实践、创造的能力。我相信,活动教学法会得到更多信息技术老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的关注,在初中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中得到更多的运用和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臣之.活动教育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