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建筑垃圾回收处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垃圾回收处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垃圾回收处理

第1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关键词: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态建筑;新型材料;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113-02

0 引言

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建筑垃圾系指人工建筑构筑物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废渣。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正在日益增加。其特点是:数量大。每拆除一个建筑物,都会产生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建筑垃圾。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发展以及旧城的改造,建筑物拆旧新建、扩建、房屋装修,都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吨。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1]。建筑垃圾对植被和耕地及环境的污染,侵占性地对土壤造成无机物污染,使其上百年也无法生长植物。城乡搞规划建设,一方面大量建筑垃圾外运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不断形成和扩大垃圾场,污染和破坏环境。一方面又要大量开采砂石土资源来满足建设的需要。这是一对矛盾。解决建筑垃圾的排放和综合利用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成为造福子孙后代、保护环境的大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大的经济意义。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问题刻不容缓。

1 建筑垃圾的组成及其特性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数量因施工管理情况不同在各工地差异很大。以上的建筑垃圾都能通过处理把他们回收利用,我国的古代医学上说过要对症下药,对建筑垃圾的组成的理解助于回收利用建筑垃圾。

建筑废渣透水性好,遇水不冻涨,不收缩,是公路工程难得的水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建筑废渣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含薄膜水少,不具备塑性。透水性好能够阻断毛细水上升,在潮湿状态和环境下,建筑废渣得基础垫层,强度变化不大,是理想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建路材料。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

2 国内建筑垃圾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在城市垃圾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废物管理中的难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建筑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堆放和填埋则需耗用大量的土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加重了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环境治理造成了不堪重负的压力。随着我国对于耕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 国外建筑垃圾的现状

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进行的比较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处理方法。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2],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建设省于1997年10月7日做出规定,在施工中建设工地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和污泥土等所谓的建筑垃圾,要实现资源再利用,制定出“建设资源再利用推进计划”和“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的规定,在规定的建筑面积以上的建筑物,拆除解体时,要把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在现场分类收集,然后,资源再生利用,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2000年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率达80%。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美国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废混凝土、金属、纸板、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被称之为“资源保护屋”,俗称“垃圾屋”,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美国CYCLEAN公司以节能、保护环境及健康为原则,以建筑垃圾废弃物回收的再生材料为主建造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其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0多个。德国钢筋委员会1998年8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法国利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符合与砖石混凝土材料有关的NBNB21-001(1988)标准[3];英国已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4]。

4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方法

对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我们应该根据它自身的特点来处理,我通过国内外的各种文献质料,通过自己到各个地方的调研考察,了解到建筑垃圾的一些特点以及现状,并根据以上提出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一些方法如下:

4.1 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搞好控制 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搞好控制既是从源头上对其做一个制约。转化机制、成立建筑材料回收协会,实现垃圾处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要能使废物不废,首先要形成一定的机制、明确管理职能。建设项目实行建筑垃圾收费制度以及施工现场收取卫生保证金制度。控制对策必须在方案和设计阶段就要搞好,全面对比,选择合理的方案和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少工程变更,减少建筑垃圾。

注重长远规划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许多建筑物或构筑物刚建好一两年甚至不到一年就又拆掉另建,这都是缺少长远规划或总体规划而导致的。如果在设计时就能够通盘考虑,不仅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减少许多建筑垃圾。提高耐久性设计。旧建筑物的拆除,大部分是由于使用年限已到,不适于继续使用,历史上我们祖先建造的许多建筑物或构筑物,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但至今仍然能够使用,所用的材料不外乎木材、石材、粘土砖等。虽然维修也需要资金和产生垃圾,但总比拆除重建合算。因此,我们的设计人员应想尽一切办法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与此同时,也应相应提高各种装饰材料、填充材料等的耐久性。从而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率。

4.2 对建筑垃圾采取分渠道、分类进行回收 城市垃圾主要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对于生活垃圾国内主要采取卫生填埋场和焚烧处理厂(垃圾发电)。由于建筑垃圾相对于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要小,处理的方法、途径也不同。因此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采取不同的收集、回收渠道,减少生活垃圾的量、降低建筑垃圾的回收难度、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价值。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实行分类收集与回收。这就更加方便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根据不同的建筑垃圾所具有的特性来对其进行处理,真正“对症下药”,保证药到病除。

4.3 建立建筑垃圾的再生处理站 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就要有一个专门的基地来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因此建造一个建筑垃圾的再生处理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站内,将粗选后的建筑垃圾采用机械和人工方法,按木材、纸片、废混凝土碎块(废砖渣)、塑料、金属等分类进行细选。对废塑料、金属及废木材,交回收部门再利用;其余的废混凝土、废砖渣用破碎机破碎。

4.4 积极开发生态型建筑材料 现在城市建筑正在呼吁建设生态城市,因此对于建筑所需要的生态型建筑材料的需求就越来越迫切,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快速的发展科技,并以科技为手段来研究生态型建筑材料。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开发了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砖(砌块)、再生烧结砖、预制构件、铺道砖、花格砖等建筑材料,并且进行了推广应用。现在的环境对于建筑的制约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筑材料采用生态型的材料就迫在眉睫了,城市建设也在搞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为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消除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保护耕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按照3R原则,把建筑业、建材业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5 结束语

建筑垃圾其实也并非全是没有用的废弃物,只要我们利用我们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回收和利用,进行合理的管理,它就可以变废为宝的,为我们的城市变成生态之城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吴贤国,李惠强,郭劲松.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J].建筑技术,2000,31(5):318~319.

[2]日本重视建设工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J].建材工业信息, 1998,(1).

第2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材;施工垃圾;建筑垃圾再利用;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339-01

1 引言

建设和拆除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是城市固体垃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初步测算,我国建筑垃圾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20%-30%。这些垃圾基本上是填埋了,这样处理一方面占用大量的填埋场地、湖泊,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填埋需要大量的费用,而且该项费用将越来越高。对建筑垃圾处理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源头削减法,即减少垃圾废料的产生和对垃圾废料进行回收利用。本文主要对于建筑施工垃圾再生利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绿色环保施工的开展。

2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2.1 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其生产规模最大的每h可加工生产100t。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

(1)尽量不从施工现场排除建筑垃圾;

(2)建筑垃圾尽可能的重新利用;

(3)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

东京在1988年对于建筑垃圾的重新利用率就已达到了56%。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总体来讲,这些国家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如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应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

2.2 回收利用途径

将建筑施工废料回收,经分解、剔除和粉碎后,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加以综合利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在加强这方面技术的研究,发展了许多回收建筑垃圾废料用作建筑材料的应用技术,有的已经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规范,得到了推广应用,有的则仍处于试验研究之中。

(1)废混凝土。废混凝土产生于拆毁和维修建筑物。废混凝土块经破碎后可作为天然粗骨料的代用材料制作混凝土,也可作为碎石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飞机场跑道的垫层、室内地坪垫层等,进一步粉碎后可作为细骨料,拌制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

(2)废沥青混凝土。重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前常要拆除旧路面,产生大量的废沥青混凝土。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历史较长,每年因拆除公路路面产生大量的废沥青混凝土,对它的回收利用已成为垃圾废料用作建筑材料的主要部分之一。我国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每年产生废沥青混凝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废沥青混凝土可以作为铺筑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建筑材料加以回收利用。回收方法主要有冷溶回收和热熔回收两种。冷溶回收是将经粉碎后的废沥青混凝土冷溶铺在下层,再在其上铺设新沥青混凝土路面。热熔回收是将经粉碎后的废沥青混凝土部分骨料掺入新沥青混凝土中,掺入量可达15%-50%(重量比)。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受废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掺入量的影响较大,废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越好,可掺入的比例越大。

(3)施工中散落的砂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散落大量的砂浆、混凝土。这一方面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散落量,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利用。湿润的砂浆、混凝土可通过冲洗,将其还原为水泥浆、石子和砂进行回收,英国已经开发了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士的冲洗机器。另一种可回收散落砂浆、混凝土的方法是化学回收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聚合物将砂浆、混凝土直接粘结起来形成砌块。凝固的砂浆、混凝土还可以作为再生骨料回收利用。

(4)碎砖块。过烧砖、坏砖和建筑物建造、拆除中产生的碎砖块,可以作为粗骨料拌制混凝土,也可以作为地基处理、地坪垫层等的材料。试验表明,当用人工破碎、质量良好的碎砖块作为粗骨料,砖的平均按压强度为36.7MPa,水灰比为0.88-0.54时,碎砖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达22-42MPa,抗泣强度比相当普通混凝土高约11%,容重低约17%,弹性模量约30%。

3 结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国家十分重视可持续性建筑材料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在分析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的基础上,重点对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途径进行探讨,对于我国绿色施工具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第3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城市矿产”开发时

北京市环境交易所总裁助理王颖在论坛上表示:“城市资源的循环利用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近些年,城市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中,小到生活垃圾的合理分类、餐厨垃圾的处理,地沟油回收利用问题,大到建筑垃圾的再循环等,更为凸显的是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问题,乃至火爆城市的共享单车大量报废和回收利用的问题,都是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的新生问题。”

北京环卫集团于2016年成立了城市微环境公司,主要负责再生资源垃圾分类的前端回收工作。早在2014年,北京环卫集团首次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核心发展总目标,其中“一体”指得是大环卫主题,“两翼”指的是“垃圾的清除分类”和“城市矿产的开发”。

北京环卫集团微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辉介绍,北京环卫集团经过多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城市矿产”同时具有城市资源属性和固体废物双重属性,因此确立了“城市资源中再生矿产”的发展总目标。而且“城市矿产”的开发体系又与城市垃圾回收运输体系有部分重合,更加方便推动“城市矿产”开发再生资源的回收工作,以此带来的经济价值,更是北京环卫集团着重打造“城市矿产”再利用的有力目标。

垃圾分类靠研发技术

据记者了解,在“城市矿产”的实际回收工作运行以来,北京环卫集团还探索出了“一网N源”独特运送模式。“一网”是利用北京环卫集团已有的先天优势中的垃圾清运网络,将回收服务对象从传统的公共区域延伸到了社区、学校、家庭,从服务源头获取更多的城市固体废弃物。而废物回收的服务对象也从传统的生产垃圾延伸到再生资源、大件垃圾、有毒有害、可再生资源等“城市矿产”领域,增加垃圾收运的范围和数量,并归纳到垃圾收运系统中。

李朝辉还表示,“一网N源”运送模式中的“N源”是指在传统固废末端处理中增加相应的功能设施,例如增加再生资源的“打捞站”,分布在北京五环、六环,以及城市边缘地区,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再生资源中转、打包的囤积问题,有效解决再生资源的消纳和转运工作。

由于建筑垃圾的迅速增长,有关方面也需要配套和健全相应的处理体系。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烁在论坛上表示,现在工业设计院的建筑垃圾设计处理方面并没有成熟的体系,北京建工集团只能坚持从源头做起,先弄清建筑垃圾的组成成份,再设计回收利用的不同工艺。在走访了国内几百家相应的设备的制造业企业,发现建筑垃圾只要略有不同,配套设备的差异就有可能变得很大,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据记者了解,由于建筑垃圾的成分复杂,且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这无形中加大了建筑垃圾破碎料回填的难度,北京建工集团引用了先进技术,处理设备全部采用第三方检测,做了五种不同配比的静载实验,保证了建筑垃圾处理指标的稳定性,使得建筑垃圾破碎料回填比素土回填的性能更加优越,目前北京建工集团每天的建筑垃圾“杂填土”处理已达15000吨。

充分利用再生资源

全国的社区居民垃圾分类中,大约60%左右属于含水量较高的厨余垃圾,为了杜绝垃圾的二次污染,北京环卫集团采用“干湿分离”的回收方式,同时配合利用环卫集团固有的垃圾转运站的工业化分拣,在回收前端将垃圾“除湿”,再将剩下的干垃圾直接进入分拣转运站。

在整个“城市矿产”运营过程中,北京环卫集团采用的是“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的回收”的“两网融合”模式。目前,北京环卫集团垃圾前段回收已经深入社区服务,日处理量是200至500吨,一年时间已在北京市的800个小区展开,预计将在全国8个城市的1000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第4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关键词:垃圾废料;建筑材料;回收利用

引言

垃圾废料一直是社会的顽疾,尤其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垃圾问题的忽视使得垃圾的总量以及其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现在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仍是堆放、掩埋或焚烧等,这些方式既污染环境与水质又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有可能发生甲烷爆炸,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据垃圾专家调查,在垃圾成分中,金属、塑料、玻璃等一些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应不低于33%。

城市建O的大规模进行消耗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这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如果能将这些垃圾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还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的价值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中国有着丰富的垃圾资源,正确的利用它们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1.1 发挥垃圾材料的最大价值

以建筑垃圾为例,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瓦块、废砂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其中金属、塑料较易回收利用,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集中在对废旧混凝土和废旧砖瓦的利用上,这部分含量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以上。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约为15.5亿吨~24亿吨之间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如果只是将这些垃圾堆放在空地上,其结果只可能是污染土地、污染水质、污染空气。但如果将它们资源化就可以发挥垃圾材料的最大价值。例如,废旧混凝土和废旧砖石可破碎生产粗细骨料,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粗略估算,到2020年我国至少有50%的建筑垃圾可转化为生态建筑材料再利用。

1.2 减少建筑材料巨大成本

随着资源的日渐匮乏,使得生产建筑材料的原材料的成本不断提高。如果能将废弃的建筑材料重新回收利用于新建筑材料的生产必然会减少建筑材料的成本,同时还可以缓解资源的紧张并且降低碳排放量,一举两得。

对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省大量的垃圾处理费用。同时如果对垃圾废料就地处理利用还可以减少运输费用。

2 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

建筑垃圾经过分解、剔除和破碎后便可重新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德国、美国等已经对垃圾废料回收利用于建筑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无论是实验室的研究还是市场应用都有了一定成果。

2.1 废混凝土

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可以直接应用于道路或地坪的垫层铺设,也能通过破碎成为粗细骨料,称为再生骨料,可以用来代替砂石配制混凝土或砂浆。

由于再生骨料是由废旧混凝土破碎得到所以其基本性能和天然骨料有所差异,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强度低、吸水率大、表面粗糙率大。所以由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与天然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在性能上也有差异。

(1)抗压强度

实验表明,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相比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会降低15%,但相差幅度会随着龄期的增长而缩小,并且混凝土抗压强度会随着再生骨料强度的提高而提高。

(2)工作性

再生骨料比天然骨料吸水率大、空隙多、表面粗糙度高、用浆量多。研究表明,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混凝土中再生骨料所取代的比例越高其坍落度就越小。

(3)干缩性

由于再生骨料吸水率大、空隙率高,因此它的干缩性比天然骨料混凝土要大,且其干缩的程度和干缩持续时间随着再生骨料取代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4)用水量

由于再生骨料内部缺陷多、吸水率大、表面较粗糙,因此配合比中的砂率一般较高且随着再生骨料所取代比例的提高而增长。由于砂率较高,因此达到相同坍落度时比天然骨料混凝土用水要多,难以达到坍落性能良好。

目前,破碎废旧混凝土作为骨料其应用还不是很广泛而且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若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必然会收获很大的效益。

2.2 废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是很常见的道路用混凝土,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和自然因素的原因沥青混凝土会出现老化的现象。因此重新铺设道路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凝土。

废旧沥青混凝土可以再生利用重新用于铺设道路,利用就沥青混凝土选用适当的配比再掺以适当比例的新料便可以得到质量很好的再生混合料。目前沥青路面再生主要分热施工法和冷施工法。热施工按施工工艺又可分为现场热再生和厂拌热再生法。

数据显示今后每年产生的废沥青量将达每年220万吨之多,若将这些废料回收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这会产生大量的废料。一方面我们可以严格地控制砂浆和混凝土的散落量,另一方面可以对其回收重新破碎成骨料加以利用。

2.4 碎砖块

过烧砖、坏砖和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砖也是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对它们的回收利用主要是通过机器将砖块破碎用作骨料配制混凝土也可以用于垫层的铺设。

3 结束语

垃圾废料也是一种资源,在资源日益匮乏的环境下,对垃圾废料的回收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社会带来的好处将是巨大的。但我国目前对于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研究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但这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贤国,李惠强,郭劲松.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J].建筑技术,2000.

[2]夏炜,卢余权,贾琳.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概述[J].

第5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1建筑废料的分类

1)建造废料。据调查显示,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占到了整个建设工程所使用的建材的重量的10%~20%。建造废料的组成是随高度变化的,高度取决于在建工程的结构技术措施。但大体看建造过程中的建筑废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结构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如混凝土块,钢筋,被遗弃的木材板。另一种是建材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废料,包括产生于建设整理阶段的种类繁多的废旧物资,如剩余的水泥砂浆以及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的损耗。

2)拆建废料。建筑物的拆除几乎是对整个建筑结构的拆卸,包括上层建筑,混凝土基础等,而这些结构将最终被拆为废料。拆除工程所产生的废料比新建工程所产生的废料要多出10倍~20倍。拆除工程所产生废料通常由高比例的惰性材料构成,如砖、砂子、混凝土、金属、木材、玻璃、塑料等。拆除工程废料的特性也会因拆除建筑的结构类型以及拆卸技术的不同而不同。

2建筑废料对环境的影响

1)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我国每年为生产建筑材料要消耗各种矿物资源70多亿吨,其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矿石、化石类资源,全国人均年消耗量达53t[1]。多年来的过度开采山石、掏挖河砂、掘坑取土等行为已经给自然资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如今全国的建设量正以一个庞大的数量逐年增多,因此带来的对天然砂石的更进一步的开采,使天然骨料趋于枯竭,同时其开采的运输能耗以及费用也是令人震惊的。再者,由于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要进行拆除,因此而产生的建筑废料的量是相当庞大的。

2)占用大量土地。根据对建筑施工材料损耗的估计,每万平方米建筑的建造工程,会产生建筑垃圾500t~600t。而每万平方米的拆除工程,会产生建筑垃圾7000t~12000t。同时,在中国每年的拆除工程占总的建设工程总量的40%。以成都为例,成都2009年改造中心城区以及旧危房等300多万平方米,如按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废料产量计算产生的建筑垃圾为210万t,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然而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垃圾都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运送至垃圾堆放点,而垃圾堆放点多设置在郊区,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困境。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我国稀有的土地资源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3)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大量的研究发现建筑废料如果不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回收利用,将成为新的垃圾源。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用填埋坑进行处理的废料对城郊造成二次污染。堆放在填埋坑或者堆放场的建筑废料,经过雨水的渗透侵蚀后,其中包含的惰性物质如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会有大量的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溶出。而非惰性部分如废石膏中也会有硫酸根离子溶出。如果不对它们进行控制和处理,让它们直接流入湖泊、江海,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3可行的建筑废料处理方法

对建筑废料的传统处理方式是堆填在垃圾填埋场中,一般填埋8m后,需再加埋2m的土层,这种土层不适应于植被生长,而且,填埋区域常常产生沉陷,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所以除了必须用填埋坑进行处理的部分,要对建筑废料中其他的部分进行有效处理,回收利用,减少填埋坑的负荷。

1)现场分类。通过之前的研究,不难发现建筑废料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影响巨大。建筑废料包含了惰性部分和非惰性部分。惰性部分通常包含砂,砖,混凝土,非惰性部分通常包括竹,塑料,玻璃,木头以及其他的有机材料。建筑废料中50%以上是惰性物质,惰性物质可以回收利用,若将其直接用填埋坑处理是非常不科学的。相反,非惰性物质则是必须用填埋坑进行处理。然而建筑废料大多混合了这两种物质。鉴于此,对建筑废料进行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现场分类工作实现了在施工现场对建筑垃圾的源头分类工作,从而用较少的工序更好的完成了对惰性和非惰性废料的分类,减少拆建废物被弃置于堆填区的数量,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建筑废料的中转运输费用。

2)回收再利用。建筑废料进行现场分类之后,对可以加以利用的材料进行再利用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建设日益增多,社会对建设原材料的需求量也迅速提升。因此将数量庞大的建筑废料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这样既解决了天然原材料缺少的问题,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a.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凝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然而,它并不是一种环保型材料,因为它的制作过程会破坏和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此外,混凝土在使用之后往往都需要用填埋坑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就给环境造成二次负担。目前,我国的混凝土年产量为13亿m3~14亿m3,而每年回收的混凝土废料约有20亿t,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每年将会达到25亿t,混凝土中骨料所占的比例为3/4。由此可见混凝土废料的再生应用研究价值明显。所以对再生骨料回收利用既解决了天然原生骨料的问题,又节省了废旧混凝土处理费用,并有利于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目前,再生骨料混凝土通常用于基础、路面及非承重结构铺设所需的低强度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区别在于再生骨料主要由两种材料组成,即源骨料和粘附的砂浆。如果要将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其他更高要求的构件就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处理。

b.地基填充物。建筑废料的另一个用处就是作地基填充物。建筑废料中通常包含碎砖和碎混凝土,这些材料能作为骨料填埋在地基中起骨料的作用,因为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强度。同时,直接将这类废料作为地基填充物填埋,可以节省大量的废料处理费用,降低工程的总造价,并且也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自然资源。尤其在一些石料缺乏的地区,适当运用建筑废料作为地基填充物的意义更加明显。把建筑废料用作地基填充,还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使其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对用于基础工程、回填工程填充料的建筑废料其总要求为:外来物质如金属、塑料、玻璃以磨碎形式存在,不能含有有害杂质;应具有适当的体积稳定性、适当的压实强度,防止沉陷。

第6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已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与装备。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还亟需破解三个瓶颈:一是彻底颠覆将建筑垃圾简单处置的思维,树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理念;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法律体系,依法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期待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并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与标准。

2015年5月底,由中国建筑垃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持研发的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正式投产,这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正是由于这个项目中“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和“三个百分之百核心目标”(再生产品市场化率100%、处置过程环保达标100%、垃圾处置资源化100%)的醒目特征,从而使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与装备。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十年磨一剑

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处置与利用一体化(项目)工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横桥村,占地总面积近7万平方米(约100亩)。本项目年处理150万吨建筑垃圾,主要产品有再生骨料、再生活性微粉、混凝土制品、再生混凝土复合料、再生混凝土、垃圾土陶粒等再生产成品。项目根据生产工艺所采用的生产线要求,以及产品配送生产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特性和要求,建设配套了建筑垃圾预处理车间、建筑垃圾原料仓、再生骨料处理车间、设备动力中心、生产控制中心、研发中心、水池、配套水电气、消防、绿化等。生产工艺所需设备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粗选与精选系统、建筑废弃物清洗与浮选系统、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生产与储存系统、建筑废弃物再生超细粉生产与储存系统、再生园林土生产与储存系统、杂物生产回收系统、生态砂浆及再生混凝土制品生产系统等其他生产系统。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处置与利用一体化项目的建成与推广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是使中国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在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昌平区科委的领导与支持下,通过10多年的持续研发,在吸收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多项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的关键设备和关键工艺,三项核心指标的100%,是毋庸置疑的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环境效益巨大。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为24亿吨左右,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按照全国推广联盟的技术路线,中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可达到100%,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 8亿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巨大贡献。

三是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中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100%,每年可减少土地占用6000万亩,对严守中国18亿亩耕地具有巨大贡献。

四是创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领域的系列标准。联盟已经为这一标准体系编写了75项标准,这些标准已经完成了在技术监督部门备案,这一标准体系在全球是独有的。通过标准的实施,增强了中国在全球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领域中的竞争力。

五是综合效益突出。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和城市PM2.5的产生,每年可减少矿山及河道开采砂石15亿吨以上,再生产品和回收产品每年价值超过7000亿元,增加就业超过48万人。在国家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下,研发制造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投资风险低、产品市场好,而且能够实现当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利国富民的重大举措。

从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处置与利用一体化(项目)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工厂技术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从源头垃圾拆解、专业绿色物流、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体系、技术与装备、生态环保产品、自主知识产权与联盟标准到国家重点培育联盟均在这个范围。处理的建筑垃圾包括:建设建筑物拆除、新建项目开挖、建筑装修等过程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以及兼顾处理的河道清淤、生活垃圾燃烧后的废渣、尾矿、工业固废等。

其构筑的“资源—利用—再生资源—再利用”的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体系是将建筑垃圾做综合无害化处置,然后通过深加工生产出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再生砖、再生砂浆、再生园林土等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这套系统拥有精细处置和智能控制、多品种利用功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工厂模块技术,是已经问世的建筑垃圾的环保处置和生态利用两大关键环节高度融合形成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完整产业链。它能够实现实时在线监控,一体化工厂配置高效能装备与污染点治理并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建筑垃圾处置环保精细化。这些新工艺拥有几大特点,如建筑垃圾高效分选、分离工艺与技术,建筑垃圾可燃烧能耗源对换工艺与技术,砖、水泥石、垃圾土高附加值再利用工艺与技术,再生骨料彻底清除骨料表面附着物、连续级配、多均化工艺与技术,智能节电工艺与技术,多级吸尘、降噪、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同时还拥有12个节能环保系统,如生产废水100%再利用系统,设备节电系统,碳足迹自动采集系统,碳交易系统,多级除尘系统,雨水雪水收集利用系统,车辆进出场自动清洗系统,清洁燃料配套系统,太阳能利用系统等等。该系统的生产产品是9大系列、32个规格的产品,包括活性微粉、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再生种植土、再生种植土、再生预拌砂浆、再生预拌混凝土、轻质陶粒、再生沥青混凝土、再生预制构件制品等。同时还可回收金属和轻质物两大系列、7个类别产品。年处理建筑垃圾150万吨的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处置与利用一体化(项目)示范工厂,为今后规模复制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轻舟正过万重山 任重又道远

北京元泰达项目的成功投产,对我国正在破冰阶段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是一个鼓舞和鞭策。我们从中收获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系统的标准,这些都是企业今后前行的基础。但是,从更大范围来理性分析,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还亟需破解三个瓶颈:

一是彻底颠覆将建筑垃圾简单处置的思维,树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理念。

据保守估计,未来1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因此,未来十几年将是我国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时期。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一是建筑垃圾产生量巨大,以亿吨计,目前已发展为年生产10亿吨以上;二是建筑垃圾产生量正在逐年增长,按此速度增长,到2015年,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将达到17.84亿吨,2020年达到38.11亿吨。如遇严重地震灾害,则产生量更多,2008年仅汶川大地震一次产生的垃圾就高达3亿吨。建筑垃圾其实全是宝,在经过有效开发后,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最终可达95%以上。根据有关研究报告的估算,如果2020年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价值1万亿元。目前,我国处理建筑垃圾主要的处置方式是填埋处理,这样做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

其实,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例如:废金属可重新回炉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替砂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浇捣混凝土等,也可制作砌块等建材产品。另外建筑工地上的砖、瓦经过清理可以重复使用。

例如:废弃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以及地坪垫层和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蒸压粉煤灰砖等生产。废钢筋等经过分拣后送至钢铁厂或有色金属冶炼厂回炼。具体而言,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是指采用管理和技术手段从建筑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由于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骨料资源重新利用,如再生骨料、再生砖是作为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现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砖类墙体材料,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意义。

可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尴尬现实是:一方面,因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占地又污染,且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另一方面,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却因缺乏建筑垃圾原材料,面临着无材料来源的生存窘境。所以说,当前突破将建筑垃圾简单处置的思维,树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理念非常重要。

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法律体系,依法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垃圾都是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采用露天搁置、地下填埋或直接焚烧进行处置。

由于我国政府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重视不够、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全国的建筑垃圾加工厂数量太少,我国还没有形成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不到5%,远低于德国和日本的90%、英国的80%和美国的70%。

美国政府有法律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该法从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各企业主动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日本很重视立法,早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目前,日本很多地区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已高达100%。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并颁布了其他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德国,建筑垃圾的回收率很高,占所有垃圾回收的比重也最高。这一方面得益于德国资源、能源、劳动的成本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有效的监管,专注于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再次,从事设计和建造建筑物的人员也很注重物质的循环利用。韩国在2002年进行法案提议,并于2003制定了《建设废弃物再生促进法》,2005年、2006年又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其中包含了促进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的三大推进政策:一是提高循环骨料建设现场的实际再利用率;二是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三是妥善处理建设废气物。同时既明确了政府、企业的义务,又明确了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资本、规模、设施、技术能力的要求。其所期待的效果就是防止进一步破坏自然环境,保障骨料供需的稳定,以及延长填埋场的寿命。

我国也应该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完善立法的阶段。在制定法规时,应兼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鼓励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明确建筑垃圾处理的责任主体,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明晰各个部门在建筑垃圾处理中的职责,避免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发生。在国家层面,建议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成立专门管理建筑垃圾处理的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和各项审批工作。随着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建筑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建议将农村的建筑垃圾处理纳入到法规中。完善建筑垃圾分类制度,便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工作。国外建筑垃圾回收率高的国家普遍重视立法,同时强化执行,对垃圾处理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较大。

有专家分析,如果在“十二五”末之前,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政出多门问题可以得到基本解决,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乃至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可以适用国际社会经验,即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于60%~70%的情况下,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建筑垃圾回收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计划,明确了各方在建筑垃圾处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充分体现了“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促进建筑垃圾的减排和再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尚属起步阶段。业界的期待有三点:一是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尽快纳入法律法规体系;二是立法明确建筑垃圾处置利用的程序规定和监管范围;三是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的配套管理法规体系。

三是期待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并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与标准。

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政策支持力度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当前有些处理利用技术,我国可以说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有的处理技术完全可以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在较大范围启动。

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政策的引导与落实上。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根本开展不起来,有再好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其中更是牵扯了建设、发改委、环保、工业与信息化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这些环节间实际是孤立的,建筑废物的处理单凭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在初期很难实现。建筑垃圾处置与再利用的税收政策不细,建筑垃圾处置企业的所得税没有减免,再生产品的增值税需要进一步明晰。建筑垃圾处理还涉及较多的行政机构,但现行法规没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造成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

而且企业进入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存在审批困难,不但要经过几个国家部委的认定,还要牵扯到地方政府的许多相关单位。由于在相关的产业政策上,国家各部委都只负责其中的一部分,无法有效协调工作,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积极性。以项目立项为例,企业项目审批需要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部门协调,需要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选址意见、环境影响评价、能耗评价等一系列手续,而地方建筑垃圾主管单位市政市容委难以对上述多个部门进行项目协调。

世界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通过征收税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随意处置;给予再生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政府补贴、税收减免,鼓励再生建筑材料的生产和研发;通过政府采购等优惠措施鼓励使用再生建筑材料。

一是提供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财政补贴。建筑垃圾废料本身价值只有经过加工利用处理才产生新的价值。通常,建筑垃圾的搜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筛分等都需要投入资金。除金属、木制品、拆除后经过清理的砖,通过废品回收利用取得一些回报以外,对于用废砖、废混凝土加工的骨料及配制的低标准混凝土及其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附加值都很低,而制造成本却高于天然原料制造的产品,常常使生产者无利可图。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建筑垃圾再生资源产品及相关企业的扶持,根据受益者补偿原则,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一些直接经济支持形式,比如发放补助金、给予低息贷款,或补助经常性费用等,再如对专门的建筑垃圾再生机构,将建筑垃圾处理收费用给予贴补,确定合适的经济补偿方式和补偿额度,保证他们的正常运营;或给予再生资源产品优惠政策、强制使用政策和补偿政策;完善天然资源使用费调整方法和强制使用建筑垃圾制品的政策性补贴方法等。

第7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我国堪称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新建面积平均每年高达20亿平方米,使用的水泥和钢筋占全世界使用总量的40%。据推算,我国每兴建1万平方米建筑,就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每拆除1万平方米的旧建筑,就会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

目前我国每年因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更高达2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约有1亿吨,其总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我国建筑废弃物年均产量约为6亿吨左右。可以认为,技术落后、管理职责不明确等因素共同激增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危害愈演愈烈

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已让备受生活垃圾困扰的中国城镇难以承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占用大量土地:随着建筑垃圾数量的增加,堆放场地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按照国际统一的测算法,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的土地为1亩,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就超过了10万亩。预计未来二十年,中国建筑垃圾的增长将会进入一个高峰期,这将直接加剧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地矛盾”。

污染大气: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其包含的细微颗粒、粉尘等物质随风飘扬,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城市中绝大多数垃圾均以露天堆放为主,经长期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还将通过垃圾渗滤的途径进入土壤,使土壤遭受污染,进而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甚至产生各种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在被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后也将影响其正常生长。此外,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外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中包含的某些有机物质极易发生分解,进而产生有害气体,比如建筑垃圾中一些腐败物质会发出恶臭,并最终通过空气传播疾病。

影响水质:建筑垃圾在堆放场或填埋场地,由于发酵和雨水的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渗滤出的污水,将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此外,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中不仅含有难以降解的高分子化工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加之其他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液,将共同危害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破坏市容: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个别地区甚至形成了“垃圾围城”现象,“垃圾围城”不仅破坏城市环境卫生,而且也会影响城乡生态景观。

安全隐患:据了解,我国绝大多数建筑垃圾堆放地均未经过科学规划,而是选址随意,胡乱堆放。这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比如建筑垃圾堆在外,很容易引发崩塌,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的降低。

建筑垃圾从何来?

据调查,可以下几个方面追踪建筑垃圾的起源:

一是回收利用率低。我国大多数城市至今尚未建立起专业的建筑垃圾回收机构,大多数建筑垃圾无法被人们直接利用,目前只能在分拣、分类堆存、分类处理的基础上采取建筑垃圾再利用的途径。此外,由于分类收集所需劳动力较多,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目前我国从事建筑垃圾分拣的专业人员为数不多。由此有业内人士提出,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处理建筑垃圾,将不可避免地增大垃圾资源化及无害化的处理难度。

二是处理技术落后。我国目前缺乏对建筑垃圾的分拣、分类堆存、分类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尤其在建筑垃圾的破碎、筛选分级、清洗堆存等技术领域更是少有研究。反之,我国往往采用直接填埋的“低级”方式处理建筑垃圾,这将导致大多数可以回收的资源被白白浪费,并很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三是缺乏倾倒场地。随着近年来城市建筑工程的逐渐增多和垃圾排放量的不断增大,直接导致了建设工程间在相互调剂方面由于缺乏信息平台往往造成需要填方的“需方”找不到工程渣土,而需要处置渣土的“供方”也往往找不到能够消纳工地现象的发生。我国建筑垃圾普遍存在直接利用率低的弊端,很多城市甚至至今尚未规划正式的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大量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只能通过外运途径堆放处置。

国外的先进做法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是被摆错了位置。”用这句名言来形容今天的建筑垃圾再合适不过。就拿利用建筑垃圾制作再生砖来说,同样是生产1.5亿块标砖,生产再生砖将比生产实心黏土砖减少取土24万立方米,节约土地340亩,消纳建筑垃圾40多万吨。此外,在制作再生砖的过程中,还可消纳粉煤灰4万吨,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烧砖排放的二氧化硫360吨。

尤为一提的是,资源循环利用也是可创造丰厚物质利润的产业。据了解,美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年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为员工支付的薪水总额达370亿美元,此薪水总额甚至可与美国汽车业相媲美。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不仅可有效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排放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已接近100%,欧盟国家已超过90%,韩国、日本已达到97%以上,新加坡已达到63%。相比之下,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利用率仅为5%左右。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目前针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利用。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邯郸、潍坊等城市最先迈出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第一步,虽然以上城市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还十分薄弱,回收利用率也不高,但毕竟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建筑垃圾的价值。

未来的希望

当前,各地拆旧建新的热潮依旧不减,建筑垃圾也必将越积越多,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管理,当城市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必将导致一场垃圾与人类的“争地大战”。

第8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绿色;环保;环境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施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烟尘、废弃物等,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体现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在建筑施工中要重视环保问题,对环境加以保护,减少施工污染。

二、什么是绿色低碳施工

绿色低碳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保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三、当前建筑工程中环境保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散状颗粒物的防尘措施:砌筑用砂子等进场后,临时用密目网或者苫布进行覆盖,控制一次进场量,边用边进,减少散发面积,用完后清扫干净。切割、钻孔的防尘措施:齿锯切割木材时,在锯机的下方设置遮挡锯末挡板,使锯末在内部沉淀后回收。消解石灰的防尘措施:石灰应远离居民区、庄稼、易燃物的空旷地方堆放,装卸不宜在大风中进行,装卸布撒做到轻装、低撒,并及时耕旋碾压,石灰堆放处经常洒水降尘,周围设置彩条布围挡。钢筋接头:大直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减少焊接产生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撒水防尘:常温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撒水,将沉淀池内的水抽至撒水车内,边走边撒。车辆运输防尘:保证垃圾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大型货物运输车辆运行状况完好,表面清洁。(2)噪音与振动控制。降低噪音具体措施:一般设备噪音控制:钢筋加工机械:工程的钢筋加工采用现场加工,现场设置钢筋加工棚,尽量减少噪音。木材切割噪音控制:在木材加工场地设置木材加工棚,尽量减少噪音污染。混凝土输送泵噪音控制:结构施工期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泵送车位置,布置在远离人行道和其他工业区域的空旷位置,采用噪音小的设备。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白天浇筑。选择低噪音的振捣设备。(3)废气排量控制。(4)光污染控制。具体措施:设置焊接光棚:钢结构焊接部位设置遮光棚,防止强光外射对工地周围区域造成影响。对于板钢筋的焊接,可以用废旧模板钉维护挡板。(5)水污染控制。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具体措施:雨水:雨水经过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污水排放:办公区设置水冲式厕所。在厕所附近设置化粪池,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或安排专业队来清理。(6)土壤保护。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沉淀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废旧电池要回收,在领取新电池时交回旧电池,最后由项目部统一移交公司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7)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材料中的木料、木板由胶合板厂、造纸厂回收再利用。非存档文件纸张采用双面打印或复印,废弃纸张最终与其他纸制品一同由造纸厂回收再利用。废旧不可利用钢铁的回收:施工中收集的废钢材,由项目部统一处理给钢铁厂回收再利用。(8)建筑垃圾控制。我们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固体废弃物减量化:通过合理下料技术措施,准确下料,尽量减少建筑垃圾。实行“工完场清”等管理措施,每个工作在结束时,在递交工序交接单前,负责把自己工序的垃圾清扫干净。充分利用以建筑垃圾废弃物的落地砂浆、混凝土等材料。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专业人员更应该遵循实际,切实制定出合理解决办法,把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好,为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第9篇: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土壤保护、建筑垃圾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光明路与曙光街交叉口西北角,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建井三处院内。高层设计长度94m,宽度为24m,建筑高度为99.8m。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二层为车库,地上32层,其中底商3层,住宅29层。分4单元,每层16户,总户数464户。建筑面积为58586.60。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抗震6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环境保护

1、土方开挖及回填工程防尘措施

(1)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挖掘机司机装车时土方不得超过车斗两侧的挡板,指派专人将运土车大箱上两侧土方拍实,并用帆布盖好,避免途中遗洒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尘。

(2)在基坑坡道上铺满200mm后的粉煤灰块、石子以及细沙,出土车辆经过坡道,能够有效的扫清轮胎上外带土块。

(3)每天收车后,派专人清扫马路,并适量撒水压尘,达到环卫要求。

(4)地下室回填土所采用的土方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采用塑料布进行覆盖,严禁随意抛洒引起扬尘。

2、施工现场

(1)为降低施工现场扬尘发生,施工现场道路,采用采用C15砼铺垫150mm厚混凝土路面,将施工现场的地面进行封闭,以降低施工现场扬尘。

(2)钢筋加工棚、木工棚、露天仓库或封闭仓库地面均采用混凝土,并做到每天清扫,经常撒水降尘。

(3)施工现场主要施工道路每天设专人用撒水车随时进行撒水压尘。

(4)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设专门的垃圾堆放区,并将垃圾堆放区设置在避风出,以免产生扬尘,同时根据垃圾数量随时清运出施工现场,运垃圾的专用车每次装完后,用帆布盖好,避免途中遗洒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尘。

3、模板工程

(1)施工时每次模板拆模后设专人及时对清理模板上的混凝土和灰土,模板清理的过程中和模板吊装后,其场地及时清理,将易产生扬尘的垃圾及时清运到施工现场指定垃圾存放地点,保证模板堆放区的清洁。

(2)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木模通过电锯加工后的木屑、锯末必须在当天进行清理,当木屑、锯末的产生量较大时应当随时进行清理,以免将锯末刮入空气中,并要求木工棚保持清洁。

(3)机电安装在结构施工中严禁采用锯末填充线盒。

4、钢筋工程

(1)在钢筋直螺纹套丝时,所掉下的钢筋皮、钢筋屑及时清理。

(2)电渣压力焊施工时,使用的焊药在焊接完钢筋后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

(3)钢筋棚内,加工成型的钢筋要码放整齐,钢筋头放在指定地点,钢筋屑当天清理。

5、楼面清理

(1)主楼标准层由于采用爬架施工,因此施工现场的楼层施工过程中作到工完场清,以免在楼层结构施工完未进入装修封闭阶段,刮风时将灰尘吹入空气中。

(2)楼层内的建筑垃圾随着楼层及时清理,要求活完底清,不许将垃圾从楼上直接倒入楼下,每栋楼要设有垃圾道,及时将垃圾运入垃圾堆放点。

6、安全防护网

地下工程及底商三层采用双排外架进行施工,因此施工现场楼层立面采用密目安全网,降低楼层内的风速,阻挡灰尘进入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

7、防水工程

(1)防水施工所使用的聚合物防水涂料底子油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遗洒到施工现场。

(2)防水施工剩余的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化工材料必须进行清理,并运送到施工现场指定地点,不得在施工现场进行燃烧处理。

三、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

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该项目隔油池天天清理,排水沟和沉淀池每月清理两次。

2、有毒有害物质回收

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项目部统一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废旧电池要回收,在领取新电池时交回旧电池,最后由项目部统一移交公司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3、施工后植被的恢复

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四、建筑垃圾控制

1、建筑垃圾回收利用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2、生活区垃圾垃圾处理

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3、在该工程中我们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