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物流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

第1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能物流;发展状况;问题

目前我国科学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现代化的智能物流就是通过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各项物流信息的输送,进行相关的配货、包装、发货等基本活动,让需求者更快捷地收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现代化的智能物流为供应方与需求方都提供了相应的效益,扩大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相关的服务质量,同时减少了相应的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物流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网络集中化的管理模式,让大量的资源信息能够实现全面的传输,不仅加强了物流管理的效率还促进了各项管理事务的安全性提升。

1当前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前进态势,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让物流各方面具体事项得到了有效的运行。通过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物流技术,对货物的仓库实行相应的控制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基础信息的管理和收集,还能增强物流的实际工作效率,比如读写等效的电子标签、电子货单防冲突技术等。现阶段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电子商务推动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过去传统的物流运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需求为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更多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来缓解自身的压力[1]。我国目前的物流受到传统物流运营体制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以及整体的服务质量上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加上时代的快速发展,物流整体产业的发展流动性较差,导致物理行业整体水平较为落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为了提升自身有效的竞争力,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全面改革[2]。

2智能物流的主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智能物流是建立网络智能系统上的电子商务物流运转体系,通过集中化的系统对物流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物流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和传递,让物流管理者以及需求者在网络的环境下对各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创造出更为优质的物流服务。当前智能物流发展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物流信息反馈速度,降低各项服务成本

当前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对于各项事件的处理具有高效率、快速度的作用,智能物流信息的快速发应也是当前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过去传统的物流工作方式只能对货物的运输进行有效的反应,但是需求方不能对物流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在服务者需要日益增强的今天,过去传统的物流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和人发展的需要,需要从根本上提高物流的运转反馈速率。完善物流网络控制体系的建立。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物流之间的各个环节资源的合理配置,缩短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让物流的仓库管理、运输配置都能得到安全性的保障[3]。

2.2物流服务更加快捷、便利

在物流公司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时,智能物流中独有的跟踪技术以及电子配单等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物流服务的有效性以及信息传递的便捷性,让物流公司和服务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有效的物流信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3当前智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造成多方面的环境污染

当前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前人类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比如物流产生的大量废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等[4]。

3.2物流相关的法律缺失

现阶段我国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这容易导致物流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与各地方法律产生一系列的冲突。如果物流行业具备了完善有效的法律体系,那么各项管理工作就能提高一定的效率,也能保障物流行业发展的安全稳定性。

3.3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相应的人才配置问题。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中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物流发展的现状需要。所有相关企业需要投入想关的培育资金,对人才进行全面的培育,促进行业的有效发展[5]。

3.4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国民人口数较多。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流行业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路况较差,一般的交通工具无法通行。智能物流发展的越快从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相关的物品集装箱运行的速度很慢,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只能通过小型的交通工具进行运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运营的成本以及降低了运行效率[6]。

3.5信息化水平和专业化服务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当前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地区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智能物流依靠网络信息化的平台进行展开,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信息化水平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格限制了智能物流的全面普及,以此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增值性。即使当前我国智能化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实际的物流专业化水平还偏低,相关的物流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当前大多物流企业只能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货物存储以及货物运输,在物流行业的增值产业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根据物流的实际服务水平进行相应的改善,切实提高物流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延伸拓展,将物流企业发展的效率进一步扩大,产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位置进一步提升。

3.6现代智能物流观念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大多物流活动都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服务条件,以原材料的购置到最后的运营销售过程中以自我企业的利益为发展的中心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国家全面的物流资源流通,不利于地区行业之间经济的全面发展。

4现阶段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物流加强了国际性的贸易。智能物流的发展模式已经是当前社会和时展的必然趋势,被相关的企业所认可接受。物流公司的网络化经营对促进物流行业产业的有效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整合了各项技术之间的交互性,让物流的运输和实地配送都发挥出了相应的作用。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初的发展阶段,相关企业部门需要集合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对自身企业的发展制定出较为全面的发展策略。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相关说明:

4.1加强行业运营发展的标准化

智能物流通过网络平台将物流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连接为一个全面有效的整体机制,实现各项信息资源之剑的集体化管理,这对于加强行业运行发展的标准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相应的网络交流让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更加便捷,消除了过去物流行业信息交流之间的障碍性,这对于构建全新的物流运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制定出相关的市场竞争机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让企业发展的各个要求在市场环境中得到良好的提升,加强各项资源之间的流动,确保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在物流运营行业建立起相关的协调管理机构,有国家来负责带头,让相关的物流部门参与其中,形成全面有效行业运营管理机制。各个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要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良好信念,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对外贸易的推广,这对于社会经济贸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改进管理理念

智能物流的各个运行环节最后还是集中在相应的信息平台上,通过对相关区域物流信息的采集,最后从系统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全面有效的展示,这能够有效地扩大相关企业对于物流系统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项事物的有效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要以企业自身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市场以及群众的需求,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来扩大企业经济的最大化。树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完善物流行业战略目标计划,对物流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握,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下建立起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4.3加强物流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物流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智能物流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自身企业以及各个高等院校中设定相应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对于物流人才方面的培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关键的任务,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相关企业也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资源的优势,通过各个渠道对物流人才进行全面配育,促进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

4.4完善物流相关的法律建设

为了更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需要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监督市场化的良好建设,为确保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约束,从而能更好地降低物流工作中各项工作矛盾的危害。物流相关法律的完善需要国家作为根本,物流企业作为相关的建议者。建立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物流法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当前智能物流的发展地位,分清物流发展主体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当市场法律得到相应的补充过后需要在地方制定相关的辅助法规,以适应地区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身智能物流发展的现状对各自地区之间的法律进行相应的规范完善,这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地区智能物流经济的稳定发展。

4.5加强商品供应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近些年国家以及社会和相关企业都加大了对只能物流的投入资金量,但是从具体的发展成果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成本以及资源浪费程度过高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物流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相关物流企业需要加大生产供应中各项关键技术的研发,从根本上确保生产成本的合理性,降低成本之间的消耗,形成自身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社会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

5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智能化的物流经营方式预示着我国现代物流以及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要实现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市场和企业以及国家多方面努力,共同促进我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娟.经济新常态与智能物流发展[J].物流技术,2015,34(6):73~74,77.

[2]贾旭光.工业4.0环境下我国智能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5):17~20.

[3]潘怀敏.浅谈智能物流的发展[J].经济师,2014(10):293,295.

[4]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1,34(3):62~64.

[5]周钧.智能网络环境下的物流发展战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4(2):101~102.

第2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菜鸟总裁万霖表示,“ACE”计划的核心是绿色和智能,让绿色新能源车搭载智慧的大脑,实现配送员、车、仓库、城市末端的全智能绿色覆盖。作为平台,菜鸟负责搭台,让车企和物流快递合作伙伴共同享受红利,促进生态共赢。由于物流业的行业特殊性,急需绿色智能系统的新能源车型来满足物流快递行业的需求。在仓配、分拣、快递末端等方面,物流业硬件软件设备都需要智能化升级。

据悉,该计划的目标是,打造100万辆搭载“菜鸟智慧大脑”的新能源物流汽车,让大数据助力绿色物流,让汽车上的“智慧大脑”直接用数据帮助快递公司、配送员做思考和决策,最终“连线成面”打造一张移动的绿色智慧物流骨干网。

菜鸟“ACE”计划负责人时瀚透露,“ACE”计划研发的新车已于4月在深圳和成都两个城市进行了试点。以深圳为例,单车行驶距离减少了约30%,空驶率降低10%,成本节省超过两成。据此测算,菜鸟ACE计划的推出,一年可为物流行业节省成本100亿元。记者获悉,随着“ACE”计划的推进,重庆有望成为试点之一。

搭载“菜鸟智慧大脑”的新能源物流车有啥不一样?据了解,系统会根据订单动态,生成最优配送线路,并根据业务和道路情景自主感知动态调整界面,且实现与司机的语音交互,改变目前依靠人工调度的现状,实现智慧跑、智能送。

第3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一、常州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发展状况

常州“制造”有着足以自豪的历史,是全国工业明星城市。纺织、服装、印染等,这些,曾经是常州传统的代表产业。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常州提出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新思路,目前是江苏省唯一的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就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面对这样的思路变革,常州大力很早就开始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型。2009年常州启动实施《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以来,通过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在原有的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给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带来无限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物流外包现状

(一)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物流保障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物流操作采用远程、可视化管理,报表数据不容易出错;2、采用自动化设备和网络管理,减少收货环节人员,提高生产物流的效率;3、利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分拣设备实现快速分拣;4、采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准确及时对库存数量和日期预警。

但是通过对一些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目前只有不涉及核心机密的物流环节才采用外包,整个物流集成度并不高,这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智能装备企业的发展。在强调产业供应链竞争的今天,这种低层次的物流外包与智能城市发展要求有着较大的背离。企业不愿意进行整体外包的原因主要因为担心风险的影响。

二、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中存在的风险

虽然物流外包服务商采用较为先进的管理设备和手段进行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物流业务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泄露风险。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智能装备生产企业的核心能力至关重要。但是为了提高物流业务外包的运作效率,一般都需要共享双方的相关信息,使双方能够及时的更新生产和市场方面的物流需求,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及时配送产品。显然这大大增加了核心技术、信息资源与商业机密被泄露的风险。

(二)物流外包商诚信缺失。物流服务商为了获得物流业务,在双方洽商物流外包合作协议时,迎合企业的需求,夸大自身物流服务能力,如果企业缺乏对物流提供商的资信评估能力,企业有可能所托非人。一旦物流服务商不能兑现承诺,则会影响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

(三)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物流外包过程中,制造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相对是较差的,生产企业要承担物流失控的风险,同时由于增加了第三方,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四)与客户联系减弱。物流业务的外包使得是企业同顾客的直接接触机会大大减少,一方面,如果企业监管不到位,物流企业就可能存在着不良行为,从而造成货主利益的损失,从而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企业无法直接从客户那儿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如果物流服务商不能及时反馈客户的信息,企业将无法进一步的完善物流服务水平,从而降低客户的满意度。

(五)其他管理成本上升。虽然外包物流业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但同时会增加一些额外的管理成本,比如监管的成本、协调的成本等。

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防范物流外包风险的措施

针对上面的分析,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可采用以下措施,加强对物流服务商的绩效与监督,强化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与外包商的合作关系,以降低企业自身的物流外包风险。

(一)科学选择物流服务商。选择物流服务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物流业务的特点选择使用。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物流供应商的各项物流服务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估。比如可以采用招标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物流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

(二)加强对物流服务商的监管。在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明确了责任后,有效地监督显得极为重要。选择好物流供应商后,必须对其运作进行严格监督、对其运作绩效进行及时考评,并提供紧密的合作。同时根据相关绩效考核的数据和市场反馈,不断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修正,促使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核心能力得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

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还应制定企业内部针对物流提供商的保密方案。如:加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员工的保密意识,尤其是公司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第4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工业4.0;内涵;现状;本质

一、工业4.0的概念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二、工业4.0的内涵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三、工业4.0的发展现状

工业自动化是德国得以启动工业4.0的重要前提之一,主要是在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领域。目前在德国和国际制造业中广泛采用的“嵌入式系统”,正是将机械或电气部件完全嵌入到受控器件内部,是一种特定应用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数据显示,这种“嵌入式系统”每年获得的市场效益高达200亿欧元,而这个数字到2020年将提升至400亿欧元。有专家预计,不断推广的工业4.0将为德国的西门子、ABB、通快(Trumpf)等机械和电气设备生产商,以及菲尼克斯电气(Phoenix Contact)、浩亭(Harting)以及魏德米勒(Weidmuller)等中小企业带来大量订单。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专家Jerome Hull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工业4.0是运用智能去创建更灵活的生产程序、支持制造业的革新以及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它代表着集中生产模式的转变。Jerome Hull介绍:所谓的系统应用、智能生产工艺和工业制造,并不是简单的一种生产过程,而是产品和机器的沟通交流,产品来告诉机器该怎么做。生产智能化在未来是可行的, 将工厂、产品和智能服务通联起来,将是全球在新的制造业时代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工业4.0是涉及诸多不同企业、部门和领域,以不同速度发展的渐进性过程,跨行业、跨部门的协作成为必然。同样是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ZVEI)以及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三个专业协会共同建立的工业4.0平台正式成立

四、工业4.0的本质分析

1.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半期由蒸汽机实现工厂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期用电力来实现大规模化批量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后半期通过电气和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其实就是实现“智能工厂”。工业4.0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实现新的制造方式。信息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网紧密连接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2.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

工业4.0报告中描述的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指从事作业的机器人(工作站)能够通过网络实时访问所有有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自主切换生产方式以及更换生产材料,从而调整成为最匹配模式的生产作业。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能够实现为每个客户、每个产品进行不同的设计、零部件构成、产品订单、生产计划、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杜绝整个链条中的浪费环节。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之前或者生产过程中,都能够随时变更最初的设计方案。

3.首要目标是工厂标准化

德国工业影响力的一个侧面就是“标准化”。PLC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IEC61131-3(PLCopen)主要是来自德国企业;通信领域普及的CAN、Profibus以及EtherCAT也全都诞生于德国。工业4.0工作组认为,推行工业4.0需要在8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其中第一个领域就是“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标准化工作主要围绕智能工厂生态链上各个环节制定合作机制,确定哪些信息可被用来交换。为此,工业4.0将制定一揽子共同标准,使合作机制成为可能,并通过一系列标准(如成本、可用性和资源消耗)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以往,我们听到的大多是“产品的标准化”,而德国工业4.0将推广“工厂的标准化”,借助智能工厂的标准化将制造业生产模式推广到国际市场,以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市场化效率,继续保持德国工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总的来看,工业4.0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产品由趋同向个性转变,未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程晓蕾.工业4.0架构下的工业大数据的需求、环境及服务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8)

[2]孟书云、李宏胜、周伯荣、陈桂、汤玉东.机器人学与机械基础课程融合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4)

第5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物流智联网;蔬菜物流;新模式

一、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郊的大量土地让位于城市开发,城市蔬菜自给率严重不足,只能依赖农村及其他市郊农场的供应。蔬菜运输过程和中转次数过多导致损耗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蔬菜价格波动很大。据统计,我国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构造一种新的物流模式来整合现在的物流资源将是解决网络经济和流通经济瓶颈的重要措施。文章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物流智联网平台的城市蔬菜供应模式,希望能对城市蔬菜供应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武汉市现行的蔬菜供应模式

湖北省蔬菜流通以批发市场为主导,武汉市的蔬菜流通还是传统的模式:乡间小贩到农村去收购农民的菜或者是农民自己将菜运到产地的批发市场,然后再由产地批发市场运输到消费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再将蔬菜配送到各个农贸市场或超市,最后消费者到菜市场或超市去购买蔬菜。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武汉市现行蔬菜物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分段特征明显,物流链断裂现象严重。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把蔬菜物流链分成前后两个部分。由于武汉市蔬菜批发市场的“小规模、大群体”经营主体特征,使得批发市场成为蔬菜物流链的断裂点。

2.物流损失较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武汉市蔬菜流通过程中,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大约60%,物流成本已经成为蔬菜流通的关键性因素。每100吨蔬菜可产生20吨垃圾,无效物流成本很高。

3.物流环节较多,传统物流通道占主导地位。蔬菜以分散家庭生产为主,流通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物流环节较多,普遍存在流通相互“倒手”现象。

4.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物流合作和信任。武汉市蔬菜合作组织总体数量较少。从事蔬菜运销的商人90%— 95%是个体经营组织,蔬菜批发市场也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小企业。

三、新的蔬菜物流和购买模式

(一)新的蔬菜交易模式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组织的不断正规化,制造业中的F2C模式也趋于成熟,实行城市蔬菜物流的F2C模式是城市农产品物流的一种趋势。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是: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流通路径;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广泛性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和信息技术;实行统一核算,降低交易费用和成本。该模式是在与蔬菜种植基地建立采购合作机制的条件下,以大型农产品产地为货源的采购基地,根据地理环境、客户需求量建立配送网点,以高档社区、白领阶层、双职工家庭等为服务终端,形成完整的蔬菜产、购、销、送—体化的流通体系。新的蔬菜交易模型如图2所示。

新的交易模式为:农场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对农场的蔬菜进行在线电子商务营销。城市居民在商务网站进行蔬菜选购和预定,网站每晚十点作为当天业务处理的截止时间。居民必须在晚上十点前下完订单并支付货款。农场在晚上十点以后对订单进行处理,按照订单的需求进行蔬菜的采摘、分拣和包装。凌晨两点前包装处理完毕之后,按照接收站点进行分拣装车,由物流智联网的服务平台进行配送,凌晨六点之前送到居民小区物流服务站。城市居民早上起来就可以去小区周边的物流服务站收取昨天晚上在网上订购的蔬菜。这种模式运行的关键是物流智联网平台也就是智能物流配送平台。

(二)物流智能配送平台

武汉市物流资源比较零散、组织性不强、没有统一的实施标准。本文从理论上根据Internet中的数据传输模型构建了一个智能物流配送平台。具体模型如图3所示。

1.模型简介

模型是根据Internert网络数据传输模型借鉴数据包的传输原理重新组织和规划的全新物流运作模式,类似于将物流资源全部整合就像现在的“云服务”一样。物流智联网是以IT信息数据为基础,借鉴TCP/IP数据包的传输原理,对物流网络进行重组和构建,使得物流包裹可以如同数据包一样在物流网络中进行自由的变换和重组,包裹的每一步流向都可以进行追踪和记录,物流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地域延伸,使其覆盖范围变得更广,其服务能力迅速增强,可以快速地适应网络经济对物流的需求。物流智联网可以克服目前物流信息不完全、服务范围覆盖不够广的问题。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的服务成本能降到最低,同时服务时间也能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缩短,物流智联网整合了现有的物流资源,实行了标准化和精确化。整个平台的运作体系涉及到的实体定义为四个层级:核心层、转发层、代收层和终端层,这四个层级中的所有节点都要在平台上进行注册和说明,并建立相应的关系。

核心层:其中的R1为中央配送中心,每个R1在建立时就默认是与其它的R1是进行联通的,整个核心层是武汉市蔬菜供应中心,主要负责湖北省内和省外的蔬菜集散。R1内部单件物流操作成本和分拣成本由R1自己定义平台监督,R1是R2的根节点,货物在由R1向R2转发时,由R1负责,R1需要在平台上申明自己的辐射区域和服务价格,等待R2的介入,R1一般由湖北省内有很强实力的大型专业物流公司承担。

转发层:转发层由R2组成,R2是R1的子节点,R1是转发层的根,R2同样也可以以一个R2为父节点。R2一般由武汉市有专业资质的物流公司承担。当公司在平台上注册后,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接入的父节点。当R2接入以后,需要在平台上说明自己的辐射区域,以及单件运作成本和中转完成时间,每个R2都可以对自己的父节点进行择优。R2能否生效由R1批准。

代收层:代收层的节点定义为Hub,Hub可以承接的父节点只能是R2,每个Hub只能接入一个父节点。Hub一般不是专业的物流公司,而是由零散资源充当。对于注册为Hub的实体需要在平台提供可服务的时间窗口和代收范围以及相应的服务费用。

终端层:终端层即为最终的用户,可以是农场或单个农户和消费者,他们是最终的叶子节点,只是在需要使用网络资源时,指定到可用的网络节点,整个物流费用由他们承担。

2.运作过程

(1)物流发货方首先取得平台发放的唯一ID凭证,在用户网上下订单时的RFID标签或带永久标记RFID的标准箱作为该次发货的唯一ID,其中RFID标签都是可以回收重新反复利用的。

(2)当发货方收到平台发放的唯一ID后,就可以开始发货。发货时,发货方和收货方都需要对平台选择各自的节点。一旦发货方与收货方都选择了接入的节点,平台就可以自动建立一条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可联通的物流路由。当收货方填入了该次的货物重量以及货值,相应的物流费用就可以由平台自动算出,该费用可以选择由收货方或者是发货方在发货前预支给平台。

(3)物流费用支付后,正式的物流发货就开始了。各个节点按照用户的要求以及对平台的承诺一次完成货物的转运。当每个节点接受货物以后,都必须对平台进行签收,无论是采用自动扫描技术还是采用一般的手工签收方式。只有对平台进行签收了以后,平台才能告知货物的下一个流向节点,直到到达收货方手中。

(4)当货物最后到达收货方手中时,收货方对平台进行最后的签收确认。收货方的确认才标志着此次物流作业的顺利完成,最后由平成最终的物流收益分配。到达收货方手中的标准箱和永久RFID标签可以继续回收利用,用户可以退回给就近的物流服务站,然后由平台进行逆向回收。

四、新的蔬菜流通模式的意义

1.通过信息技术可协助武汉城区特别是小区模式的居住区建立密集的Hub站点,从根本上降低物流的收集成本和收集等待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单位货物的运作成本。

2.智能物流配送通过密集和广泛的收集站点,使物流转运的满载率得到提高,同时降低了集货等待时间。智能物流配送平台可以确保在同样运输方式下,物流运作单位成本是最低的,而其单位距离运作时间是最短的。

3.智能物流配送平台在“最后一公里”的派送上依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广泛分布和密集的Hub站点使得“最后一公里”可以变成最后100米,直接到达武汉市的各个小区物流服务站,这可以给收货人以多种便利的选择方式进行货物接收。

4.新的模式下不再需要任何中间商参与蔬菜的经营与倒手,可以降低中间损耗。蔬菜在农场进行基本的净化处理后,就可以快速的装入物流智联网的标准箱中,然后直接送到居民区的物流服务站,蔬菜不会再经过任何倒手,不存在任何中间损耗。

5.新的模式使得农场更容易培养忠诚的客户。农场可以直接面对城市的消费者,从而有效的掌握自己的客户源,通过提供更优的服务,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关系培养和维护,以增强对终端市场的把握。这样,农场就更能够按照最终消费者的需求种植符合目标客户口味和喜好的农产品并控制种植数量,这对农场和城市居民的供销关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03(07).

[2]李春成,张均涛,李崇光.武汉市蔬菜流通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2007(06).

[3]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J].商业时代,2003(17).

[4]安德鲁·伯杰,约翰·加托纳著,马士华等译.网络时代的供应链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6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起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6日

邵文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提出“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实现供应链物流集成运作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指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合作伙伴,通过整合和合理分配企业之间的物流功能,根据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需要,把相应的物流业务委托给专门的物流服务企业,由他们完成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的物流功能。通过将供应链上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效率。”

一、第三方物流的起源及发展趋势

(一)第三方物流的起源

1、起源于运输业(例如航运、公路、铁路、空运)。虽然没有具体数据调查记录,但是第三方物流绝大部分是从运输发展过来的。从国外状况来看,分为航空和陆运两种,快递公司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的TNT、Post Group等;从海运发展而来的Maersk/A.P、Panalpina等。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朝着运输业方向发展,如以陆运为主的企业,有上海交运集团、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

2、起源于仓储企业。仓储和运输环节一样重要。许多提供公共仓储服务的公司也通过功能延伸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3、起源于货运公司。西方有很多是货代企业转型,如Emery、BAX、Circle等。在货代业务的基础之上发展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货代业发展的热点,在我国中外运就是典型。

4、起源于托运人。这种类型基本都为大公司的物流演变来的,他们将物流行业的知识和资源整合起来由第三方公司来提供。在国外,@类公司中最有特点的是IBM物流。目前,中国这类企业也不断增多,并成为物流市场上的亮点,满足托运人从事第三方物流的典型。例如,海尔集团组建的日日顺物流、京东组建的京东自营物流、阿里巴巴成立的菜鸟驿站等。

5、财务和信息咨询服务公司。主要作为建立系统的集成商,为了给客户增加更多的价值,它们主动提供有关电子商务、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工作。

6、港口码头、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这类企业基于终端作业的优势,将业务延伸至运输和配送。目前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是PSA(国际港务集团)和CWT(迅通有限公司)。国际港务集团从1997年开始在中国内地投资物流业。

(二)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1、全球化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也推动了物流服务走向全球化,如同互联网一样,逐渐具备“即时性、高效性、无边界性”。因此,对物流服务公司要求也日渐提高,必须配备较高的全球化网络服务进而实现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2、日渐专业化和综合化。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新兴与发展,使得物流市场经济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物流公司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注重物流运作效率,以此满足客户对于货物、包裹等快件的即时性需求,在付出代价过高才能及时送到的地区实行“分包”制,通过与当地物流服务商合作来给予客户综合化服务。从现状来看,物流市场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服务商,依旧具备较高的专业化与综合化水准,特别是对于辐射范围内的服务提供。随着经济发展与客户需求多样化,物流服务商工作的核心内容会不断侧重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特别是供应链管理方面,而运输方式也将转向高速的航空运输,当然大型或大宗商品运输依旧以航运为主。

3、企业并购与联合。经济全球化态势下,市场变化最大的方面就体现于企业并购,从而打破地区垄断和扩大市场,这也是物流市场未来的发展态势。随着近些年TPL市场中大型企业并购其他地区企业和小型物流服务商的纵横联合,实现市场的迅速扩大。服务区域的增加,将直接使得物流服务商市场的扩大,客源的增加,从而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推动他们的健康发展。以美国为例,近期出现了不少大型企业并购股票互转的联合行为,推动了美国物流服务商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效应。虽然,由于受到以往金融危机和目前经济市场不景气的阻碍,导致并购活动开始逐渐降温,但并购始终都是作为增强企业实力的有效方式。

4、广泛运用社交媒体。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人们运用社交媒体的行为也愈加频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宣传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更好地吸引客户。例如顺丰、圆通、德邦等物流服务巨头,纷纷投入巨额资本研发移动端APP和在各类社交媒体中铺设广告,不仅起到宣传的作用,还能与客户及时沟通,提升客户满意度;另外,还能有效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因为他们选择企业更倾向于影响力大的平台。总之,仅仅运用社交媒体是利大于弊的,虽然目前效应未能达到各大服务商的预计水平,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大数据影响不断扩大,社交媒体的作用也将逐渐凸显。

5、推行绿色物流与信息化物流。推行信息化物流能够起到有效提升物流服务效率、丰富服务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信息化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从而迅速为客户进行服务。传统物流对于车辆的需求较大且使用非常频繁,大量尾气排放和噪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也使得城市变得更加拥堵,阻碍了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不少地区和国家逐渐出台了保护环境的法律、政策,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方面开始约束物流行业的发展,开始推行信息化的无纸化办公;要求物流服务商使用天然气动力车辆,减少排放尾气的有害性;在有些地区和国家甚至认为物流车辆应该在非高峰时段运行,从而缓解城区拥堵状况;其他固定设备的动力应该转变为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重点强调了对于废弃物的运输和处理,全面打造绿色物流服务。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一)行业和市场的变化促进了运营能力的提高。从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其具有更高的管理和运营能力。在这一点上,基础物流服务商和综合物流服务商均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由于二者重点发展的市场不同,前者更加关注服务链和增值服务的增加,而后者则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服务的提升中。物流服务在运作过程中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多,这不仅带动了各个环节速度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服务商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物流服务的智能化进程。随着网络和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物流公司不断对自身的运作方式进行调整,智能化进程加快。首先,移动互联网加速了供应链的改变。在信息流动速度更快、对等程度更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更加扁平化;其次,物流服务商更加注重智能终端的开发和互联网的使用。各类物流APP、服务号等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查询和追踪平台。在这种环境下,整体的运营更加透明、配送更加及时,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再次,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便捷、公开等优势,实现自身服务和品牌的增值;最后,物流服务商将物联网和云计算引入到实际操作中,RFID、条形码等使服务更加便捷,且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及时导入,物流动态能够被及时追踪。移动互联网的加入改变了物流服务商的运作模式,也将技术带到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使物流服务整体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三)供应链的变革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对于物流公司而言,供应链始终是影响服务质量和运作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应不断完善供应链,降低运输成本。供应链是一项动态的内容,这就要求公司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适当选择供应链并加以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成本的降低,利润的提高。

(四)寻求更加多元化的物流金融服务。在固有的物流金融模式中,物流公司信贷服务通常采用“货代”或“垫资”的形式。这种模式身存在着很大的金融风险,公司的资金容易出现问题。物流公司在改变运营和服务方式的同时,要积极寻求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例如,将自有仓库转为库外仓库、变静态为动态质押监管等等。对于客户来说,能够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客户体验更好;对公司而言,实现了金融服务模式的转变,利润更高。

(五)注重个性化服务并增加品牌知名度。任何组织在行业中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拥有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原有的服务理念中,提升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同时,物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改变原有“服务”的单一理念,转向制造、商贸等领域共同发展。将增值和创新加入到公司发展的目标中,一方面增强与供应链的联动;另一方面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吸引客户,增加品牌知名度,提高在行业内的整体竞争力。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建议

(一)应该加强设施建设。目前,交通状况是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大力加强道路、码头、港口、场站的设施建设,形成综合和合理的运输管理体系。

(二)大力加人才培养。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较晚,比较落后。物流方面人才极度缺乏。笔者认为需要大力加强对物流的人才培养,通过培训与考核的方式,培养具有物流方面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

(三)提高物流技术的科技含量。现代化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成为现代物流必要的手段,以前物流企业的老设备必须进行替换升级,以适应现代化物流的需要。

(四)转化经营观念,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现代物流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已不单单是客户物流业务的承包人,更是要求其服务延伸到客户的经营活动中,企业与客户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以及管理方法,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志群.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

[2]梁永安,李艳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J].物流科技,2010.12.

第7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联网技术;智能安全;信息化通道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87-02

引言: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催生各种信息化产物的形成和发展,这些信息化产物又从反作用上来促进产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在信息化向着高度集成和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产品和媒介来反应信息化的优越性,是产业信息化开发和研究的重点,而在众多的科研产物中,物联网技术则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物联网技术是通过信息网路等媒介手段,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进行任何产品之间的交换,打破了传统商品交易、信息传递的手段,为市场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和手段。所以,分析和研究物联网技术能够真正明确信息化高度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所采取的具体手段,从而对于进一步市场前景预测带来一定的参考。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物流产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物联网本身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达到商品的流通和交换,这也是对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直接体现。因此,本文将从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分析与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为物流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

一、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状况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种技术具有典型的信息化特点,在这一部分将从物联网技术内涵及其产业体系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全面的讨论来研究体现技术的优越性。

(一)物联网的内涵及产业体系

与其他技术不同,物理网技术从提出和发展仅仅只有十五年的时间,但是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内,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分析其他内容之前,必须要明确物联网的内涵及其产业体系构成。

物联网是以物物交换为中心的渠道联系纽带。以物联网业内的概念来分析,就完全可以突出物联网的内涵,物联网即“物物相联之网”,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人与物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兴网络。物联网不是一种物理上独立存在的完整网络,而是架构在现有互联网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的联网应用(network)和通信能力,强调智能应用。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内涵或者本质就是一种无物交换的通道,只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虚拟了。

物联网技术体系具有明确的层次感。按照物联网组成的层次来划分,整个网络体系可以分为应用层、网络层以及感知层,如图1所示。应用层是物联网技术的主题,它是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物理基础,在物联网中涉及范围较广;网络层是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网络通道,在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是重要的纽带作用;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数据处理和智能规划层,是信息处理和物流通道控制的重要技术层次。

(二)物联网核心概念——智慧安全

智慧安全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也是完全体现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手段,要理解这一核心概念,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智慧安全的概念。从表面层次上可以看出,智慧安全所能够体现的就是在物物交换过程中信息通道的主要特点。从定义上来讲,智慧安全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城市安全信息的全面感知、各子系统间协同运作、资源共享,以建立统一的公共安全系统及应急处理机制,实现对公共安全的应急联动、统一调度、统一指挥,达到对公共安全的智慧化管理;其次,智慧安全的核心应用价值。智慧安全的核心应用价值实际上就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价值所在,具体而言,物联网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加工处理,实现有效的预测、预警,并通过资源整合与联动,实现高效、智能化的应急处理,整个过程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操作;第三,智能安全的具体应用。在物联网技术推广过程中,智能安全作为核心技术被广泛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智慧化的预测、监测及有效的安全隐患避免。例如,通过摄像头、传感器、RFID等传感设备在城市重要部位和关键节点的安装布局,加强对城市安全信息的采集、处理,实现实时动态化的监测、预测,并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三)国内物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分析

与国外相比,我国物联网开展较晚,但是,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物联网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形成了有效的商业模式。在行业的应用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商业模式属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商业模式,如图2所示,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合作开发、独立推广。运营商主导型商业模式主要适用的用户范围是企业客户,以采集类和定位类应用为主,应用范围广泛,具体可应用于环保监控、自动水电表抄送、智能停车场、电梯监控、物流监控、智能交通等领域;第二,客户定制模式电信运营物联网商业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主体,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开发,电信运营商制定全套业务和解决方案,直接提供给客户,而不与其他企业合作。目前国内实行这种模式的还比较少。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物流产业作为发展载体作用重大,这也是催生物联网技术介入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物流信息化的应用,因此,将着重探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的应用体现。

(一)物流业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多种信息技术的合成,在不同的产业发展中,物联网技术所体现的优点不同,对于物流业而言,所应用的主要技术有三类。第一,物联网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在物流业中,感知技术主要通过各种信号的识别将信息化手段引入物流业,从而达到对车辆、商品实时追踪等,保证了商品运输交换的安全,这方面的技术包括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第二,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操作平台和信息处理通道,只要是涉及信息化的技术,必然要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实际应用,这也是物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这类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有线与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第三,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也是体现物联网技术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在物流业中由于物品交换较为频繁,无论是物品信息还是交换通道信息都非常多,如果没有智能技术作为保障,将无法完成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物流产业就无法良好的进行运转,这类技术包括,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

(二)物流业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前文中分析了物流业中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技术,这三种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柱技术,其应用现状分别如下。

第一,感知技术的应用现状。根据对各种案例统计分析,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就是RFID技术,占38%;其次是GPS/GIS技术,占32%;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占9%的案例中采用了视频或图像的感知技术,这一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大约不到4%的案例采用了传感器感知技术;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应用,不足4%;

第二,网络技术。企业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以局域网为主体;社会物流往往是互联网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数据通信方面一般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统计分析,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

第三,智能技术。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还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在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三)物流业中物联网技术平台的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物流业的业务类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速递这样的小型业务,大型的物流产品交换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种物联网技术平台的建设使得物流业发展向着更快的速度发展。

1、智能物流货运与配货的信息化平台

智能物流货运与配货的信息化平台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开始的物流信息化平台,这种技术依托RFID、GPS/GIS、GPRS等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搭建物流货运与配载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为客户在线提供实时的货物信息、返程配货信息、导航信息、联网监测等。目前中国已经出现多个这样的物流信息平台。物联网时代建立智能物流货运与配货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重大市场机遇,目前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拓在这方面应用。

2、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

除了对物流通道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物流管理方面,所形成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也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重要体现。这种技术主要是附属于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面向集装箱多式联运全过程的物联网服务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全程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综合业务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领域,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上海港机包起帆牵头在RFID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监控平台。这种系统实质上就是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一种物联网,采用了电子标签(RFID)与互联网的结合,提供集装箱在经过各物流节点时的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3、物流产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物流产业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也是一类特点明确的物流交换平台,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标准的不统一,使得物流产业发展并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相反,因为标准的不统一产生了各种问题。所以,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标准和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趋势之一。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黄宁(1971.09— ),男,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师,高级经济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

第8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慧物流;区域;发展

一、智慧物流的含义、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

智慧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是信息物理系统应用于物流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物流业态。信息物理系统(CPS)是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是物质世界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智慧系统,这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推动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创新。智慧物流的提出最早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最初理解是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的感知、处理、调整,使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开始了智慧物流的探索与发展。随着“智慧物流”三大核心系统的发展,2017年以来,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特别是各级政府也认识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开始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感知中国”建设战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这一。2010年,“智慧物流”入选物流业十大关键词。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标志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物流业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最主要的行业,随着二者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感知、采集的技术与产品全面应用。仓储盘点、物流分拣、快递收件与配送等领域手持终端已经全面普及。特别是在快递领域,手持终端设备正在向与手机融合、小型化化方向发展。2018年物流领域手持终端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深度探索与初步应用。物流机器人全面发展。仅2018年销量增长至少在2万台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无人机、无人仓、无人港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无人机配送网已经在江苏、陕西、云南、广东等地尝试常态化配送,预计目前物流领域参与货运、配送的无人机有1万架左右。从企业看,京东于2018年2月获得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成为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省域为范围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国家级试点企业。2018年3月,京东无人配送站开始运营,可以实现无人配送中转。2018年3月,顺丰速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可以在指点的授权空域内商业化运营。同年5月,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成功,“饿了么”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目前已有17条无人机航线,覆盖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等等。无人驾驶货车开始上路进行测试,“无人配送车”开始在特定区域常态化运营,并在繁忙的市区继续进行配送测试。在青岛、厦门、上海,无人港码头空无1人,巨大的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运输。三是仓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自动化仓储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仓储系统是到目前为止物流智慧化水平最高领域。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无人的全自动化物流系统发展最早,由于产品品类简单,产品包装标准,智慧无人化仓储已经越来越普及。四是大量物流装备已经接入互联网。据有关媒体报道: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6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近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0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近30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定位导航。使用GPS定位导航的货运车辆估计更多。这些接入互联网的货运车辆,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五是货运互联网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利用物联网打造的车联网,实现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化管理,实现了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降低了车辆空驶率,提升了货物跟踪与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是近几年来物流领域资本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聚集已呈饱和状态。目前,5G应用已经开始试点。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领域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物流领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装卸、搬运机器人等将高速增长。物流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在电商物流领域,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自提货柜快速增长。在物流配送中心,智能拣选系统、机器人等也快速增长,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网络的神经系统。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在商贸物流领域,仓储业转型不断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快速发展。带托运输、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按托盘订货交货将快速增长。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增速较快。在智能追溯领域,各项感知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如RFID、视频技术、传感技术、条码技术等应用更为广泛。物流技术装备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巨大。在“物流业+物联网”创新方面: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将开始应用,并推动全面的创新与升级。人工智能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并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与创新。物流领域大数据计算模式将不断创新,边缘计算、雾计算出现,会朝着实时/离线计算融合方向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仓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仓储柔性自动化系统和作业模式不断成熟,相关技术标准将得到全面推广。

二、智慧物流得到高度重视的客观必然性

智慧物流的产生源于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处于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应用阶段,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在于:

(一)这是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被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对于其重要性,有专家学者曾这样论述: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绝对不能没有物流业。国家也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从出台《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到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既彰显了物流业的重要性,也为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这是解决我国物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我国虽是世界第一物流大国,但也存在着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4%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8%~10%之间。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利用率运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约物流各环节资源,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大物流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三)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是信息社会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各行业各领域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信息化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的环境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水涨船高是客观必然。

三、区域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智慧物流的发展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充分。尽管如此,智慧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显现。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使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也高于经济条件弱的地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地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考察及思考,同时借鉴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各级政府如何引导推动本区域内智慧物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从业务角度看,智慧物流涉及工信、交通、商务、科技等部门。从现行的管理体制看,对物流的管理却比较分散,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并不统一。有的发改部门管理,有的交通部门管理,有的商务部门管理等等。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清晰、投入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管理物流的职责进行集中。为此,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物流局(办),作为政府管理物流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工作专班,将过去的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最短的流程,全力引导推动智慧物流有序快速发展。上述创新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另外,最好将既懂信息化又熟悉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行政管理队伍中,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第9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 :物流 仓储 自动化高层仓库 仓库管理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仓储就出现了,它是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仓储越来越受到厂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仓储理论的研究,使其逐步发展完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仓储的发展过程

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 )、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的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 “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有300座左右,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50多座,其中高度在1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有8座,这些自动化的仓库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仓库的研究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自动化仓储的推广和应用阶段。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和劣势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

采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空间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化仓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层存放货物的高架仓库系统,高度可以达到30米以上,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高架类型:高层(大于12米)、中层(5-12米)、低层(5米以下)。这与平库相比可以节约将近70%的占地面积。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 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由货架、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构成,能按照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 并对仓库的货物进行自动化管理,使物料搬运仓储更加合理。由于采用货架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容易地实现先入先出、发陈储新的出入库原则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等现象的出现。

降低对人工需求的依赖,特别是降低特殊仓储环境中的人力资源成本 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后,自动化仓储能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需要。

自动化仓储固有的劣势

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 自动化仓储的主体是由自动化仓库组成的。自动化仓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建筑物、货架、理货区、管理区、堆垛机械、配套机械、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这些硬件和软件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和安装建设费用。对于自动化仓库的建设项目要进行评估和设计,包括必要性评估、技术评估、系统开发、敏感度的分析。这就要求对过去和未来3-5年中仓库的吞吐量、仓储容量、订单货物的类别等要素分析,还要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选择,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和很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

物资吞吐量和种类固定,缺乏弹性 当一个自动化的仓库按照计划建设完成之后,仓库的类型、物资的吞吐量和仓库的容量就固定了下来,这时如果外部的因素发生了突然的变化,仓库对其变化不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变化能力,也就是缺乏弹性。

我国仓储业的优化策略

我国仓储业现状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使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追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没有做好仓库建设和规划的充分调查分析工作 这就使得自动化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没有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设完成之后才发现在实际的利用中对于自动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认识不足,对配备的装备不愿使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对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信心不足,并没有把自动化仓储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从而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动化仓储的研究和使用。

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势的变化 收发任务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但是仓库设备和管理系统没有跟着变化和升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仓库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人员素质跟不上 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操作维修人员缺乏,使现有装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建库房设计时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开发,限制着设备的使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安装后,部分系统失灵损坏,配件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十分困难。

积极应对的措施

由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直接造成了自动化仓库使用频度低和大量资源的闲置,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改变现有的状况。

盘活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开发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是物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把闲置的资源充分置于开放的市场中,打破行业与行政区域界限,让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专业机构经营闲置设备,扩展设备信息交流渠道,增强信息服务手段。通过正常渠道有偿转让、变卖、租赁、换用闲置设备。

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防止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研究与推广现代物流管理与运作方式,让生产过程与自动化仓库技术结合,提高企业内部物流的速度。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物流手段现代化和组织网络化,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产业、企业的资源,真正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设和使用自动化仓库,成为存货商、配送商、运输商、中转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包括国际)的物流任务,并使物流成本合理,尽可能进行横向联合,开放各自的物流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机制 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这些都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尽快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

自动化仓储是物资流通中的关键单元,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建库就建自动仓库”已成为必然。我国经济已逐渐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的加工基地。但目前,我国自动化立体库市场总体状况是供过于求,且普遍利润较低。自动化立体库是加工企业所需的二线或三线装备,长远来看,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随着加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投资者信心的增强,自动化立体库必将得到广泛使用。

仓储业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和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

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运输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系统柔性化,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自动化仓库技术向更高阶段即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智能自动化物流阶段,生产计划作出后,自动生成物料和人力需求,查看存货单和购货单,规划并完成物流。如果物料不够,无法满足生产要求,系统会自动推荐修改计划以便生产出等值产品。这种系统是将人工智能集成到物流系统中。

目前,智能仓储系统的基本原理已经在一些实际的物流系统中逐步得到实现。可以预见,21世纪智能仓储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振.仓储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

2.李仁.自动化装置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