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餐饮物流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高校餐饮 大规模定制 商业模式
一、高校校园餐饮需求市场分析
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达到2500万人,而且还在以每年14.3%的速度增长,这一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有巨大的购买力。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5919元,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支持,其次为兼职收入,大学生每学期人均消费支出高达5819元(含学杂费在内),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学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1.2万元以上,超过了城镇居民9472.2元的人均年收入。同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由此而形成的高校校园餐饮需求市场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构成的复合式、多层次性。在许多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开设了硕士点、博士点的学校,大学生群体的组成具有复合式、多层次的特点。已经有经济收入的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一批家境丰厚的学生构成了学校相对高端的市场,而大部分消费稳定的学生则构成相对大众、低端的市场,从而形成不同的消费层次。同时大学招生区域的广泛性,造成了大学生群体的地域复杂性,使得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差异较大。
2、活动范围有限性。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活动范围有限,基本在学校内或学校附近,相对比较集中。特别是有很多高校的校区以及大学城建在郊区,因而同学们日常活动的局限性更大,同时,大学生的日常作息时间也相对固定。以上两个因素使得大学生的餐饮市场呈现固定性的特点,大部分时间只能选择在校内及学校周边就餐。
3、健康饮食的主观需求。由于大学生群体基本都以住校为主,在平时的膳食营养方面比起在家由父母照顾必然会欠缺不少。2005年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对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4所高校,一到四年级42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数显示:88%的学生得分都在80分以下,分数普遍偏低,且知识来源主要依靠报刊。相对于营养知识的缺乏,大学生的营养态度却出奇得高,89.5%的人表示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90.5%的人渴望了解营养知识,88.3%的人希望使自己饮食更科学。可见,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健康饮食的愿望,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相关的知识,呈现营养知识和态度、行为倒挂的现象。
4、多样化、个性化的餐饮需求。传统食堂多采用“大锅饭”式的食品加工方式,单纯注重大批量生产带来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却未能充分考虑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学生的口味要求。而且饭菜种类单一,长时间不更换菜单,更不可能结合学生自身的营养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餐品,结果导致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逐渐下降。
在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构成中,饮食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随着扩招带来的学生数量的激增,大学生消费需求渐渐超过了高校食堂的容纳能力和服务极限,传统的校办食堂模式也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餐饮需求。怎样才能以低成本、高质量的餐饮产品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饮食消费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规模定制思想的引入或许可以实现鱼与熊掌的兼得。
二、中式餐饮大规模定制的实现
大规模定制致力于以接近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提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可以有效克服个性化定制和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
1、大规模定制的概念。“大规模定制”一词是Stanley Davis在1987年的《Future Perfect》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设想了一种既不牺牲规模效益又能按顾客的个性要求制造的情形,顾客能以大批量生产的价格购买个性化的产品。Joseph Pine 指出大规模定制是指在大规模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定制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它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范式,是透视企业竞争的新方法,它将识别并实现个性化客户的需求作为重点,同时不放弃效率、效力和低成本。
大规模定制的目标是开发、生产、销售、交付买得起的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足够的多样化和定制化,几乎人人都能买到自己所想要的产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基本原则包括以满足客户订单为中心,多样化和低成本并重;范围经济、产品族和产品平台、柔性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技能和知识的工人、扁平的组织机构和授权管理以及横向集成和综合集成。
2、大规模定制的经济意义。在大批量生产中,低成本主要通过规模经济实现,即通过重复生产提高产品的生产批量来降低成本。在客户对产品保持单一、稳定大量需求的情况下,规模经济带来低价位和大批量生产过程带来的成本优势构成大规模定制的两大特点。但随着客户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降低,大批量生产的成本优势会逐渐降低,当到达某一点(A点)时,将无法获得利润。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低成本是通过范围经济获得,产品成本与生产批量的相关性小,因此即使在每种产品生产批量很小(甚至单件)的情况下,都能够保持低成本,并获得利润。在产品生产批量小于某个值(B点),大规模定制模式具有竞争优势,见图1。
3、中式餐饮大规模定制的实现。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特征不仅符合中国饮食文化的要求,保留了中式餐饮产品服务个性化程度较高的特色,而且能同时吸收批量生产的长处,降低生产成本,顺应了现代社会消费大众化的趋势,突破了洋快餐批量生产和中餐点菜生产的定式,而兼备了二者的优点。
具体说来,中式餐饮大规模定制的实现首先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实现中式餐饮的标准化。大批量定制要以标准化为基础,餐饮企业要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实施标准化,将产品特征加以定量化,利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确定出最佳的加工工艺标准,最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方案,以此作为进一步生产的标准依据。(2)进行以产品族为核心的菜单设计。产品族的建立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前提,要实施大规模定制,就必须完成以餐饮产品族的建立为指导思想的菜单设计。(3)进行生产流程的全面再造。大规模定制不仅需要对有形技术设备等硬件进行升级,还需要在具体的组织机构设置、信息流和供应链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上加以改造,特别是要建立起信息共享、反应迅速的学习型组织。
三、基于大规模定制的高校餐饮经营新模式构想
中式餐饮大规模定制的实现为解决目前高校餐饮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基于这一方法,本文提出了高校餐饮经营新模式的构想。其经营模式构想如图2所示。
1、基本流程介绍。(1)信息流。各高校设有餐饮外卖店,负责将顾客的订餐信息进行汇总,并将信息同时传送到中央厨房和供应商。中央厨房依据这些终端的需求信息安排生产和采购,供应商结合最终产品信息和中央厨房的库存信息准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当中央厨房将采购信息传送到供应商后,供应商就可按采购订单及时备货发货。(2)实物流。供应商将中央厨房所需产品运送到中央厨房,中央厨房对原材料进行标准化的初始加工,形成若干模块,当接到最终产品的需求信息后再进行各原材料模块的组合,加工成顾客所需的个性化产品。中央厨房再将产品进行包装、配装,配送到各高校的餐饮外卖店,餐饮外卖店则组织专人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2、具体环节介绍。(1)原材料采购及产品生产环节。原材料采购及产品生产流程实现标准化设计和集中管理,精选供应商,通过专用信息通道与供应商分享需求信息,有效缩短原材料、半成品等的供货反应时间,缓解“牛鞭效应”。建立中央厨房,在接到顾客订单后,以顾客订单作为计划需求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生产,在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
(2)订餐机制环节。2007年大学生每日的互联网接触率达到97.6%,日均接触互联网2.2小时。网络日渐成为企业在大学生市场的主要营销平台。为方便订餐及更好的实现顾客化定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订餐系统和专业的配套网站,在该网站上公布相应的菜单资料,并时时更新菜单组合。同学们登陆配套网站订餐。
(3)物流配送环节。在各目标高校设置餐饮外卖服务店,利用先进的物流理念,按顾客需求合理规划时间窗口,利用“带时间窗的多目标配送线路选择问题的目标规划模型”来合理安排物流配送,对配送车辆进行优化调度,将单店的业务整合起来,进行统一配送,实现规模效应,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及时供货。食品在送达目标高校的餐饮外卖店后,将由店内工作人员(可以聘用勤工助学的同学担任此工作)将食物配送到顾客手中。
(4)终端服务环节。餐饮外卖服务店设置在校内,店内不设厨房和就餐区,它是集订餐配餐、营养咨询、健康指导、顾客意见反馈于一体的多功能终端服务店。
四、结论与启示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构成日益复杂化,传统的校园餐饮模式业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高校食堂传统校办模式开始被改变,校园餐饮市场开始逐步开放化、社会化。在此结合目前高校餐饮市场的特点,在飞速发展的新技术支持下,通过探索和发展大规模定制的新型校园餐饮经营模式, 将有效的解决传统食堂大批量生产所带来的“一视同仁”的弊端,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量身定做产品和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同时,这种新型的校园餐饮经营模式崇尚健康饮食的理念,能更好的弥补大学生膳食营养方面的欠缺。总之,高校校园餐饮市场潜力巨大,基于大规模定制理念的高校餐饮经营新模式探索将会为未来校园餐饮经营发展提供一条可借鉴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桂芬:大学生“消费潮汐”背后的网络营销[J].成功营销,2008(1).
[2] 徐斐:大学生为睡懒觉忽略早餐 营养知识不及营养态度[N].南京晨报,2005-4-30.
[3] 但斌等:大规模定制――打造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会展产业链;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091-03
引言
随着会展业分工的深化,会展产业链条逐渐形成并不断延伸,从会展活动的启动、执行到完成,涉及了策划、宣传、装修、物流、住宿等众多环节。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决定了会展人才需量的剧增,人才质量、人才层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培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多样化的技术和项目实践经验的会展人才队伍,是政府、高校、企业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会展产业链的各环节所需人才有较大差异,在具体的培养中,要结合其不同的特性,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展产业链的含义及结构
(一)会展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链是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围绕某一具体产业的生产要素流向,将相关产业按上中下游的供应关系联系在一起,通过确定各要素的投入产出比值来合理配置资源,以提高产业和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产业链中要素构成的多少、链条的长短及粗细决定着行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和产业对其他行业的依存度和影响力。
根据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和会展产业的基本特性,本文采用以下定义来界定会展产业链:围绕某一主题,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为依托,借助场馆等设施,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的价值链为内核,将会展业的主体方(招展商、商、场馆、参展商、参观者)和相关方(装修、广告、餐饮、运输、通讯、旅游等行业)联合起来所形成的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关系[1]。
(二)会展产业链的结构
按照会展生产要素的流向及行业之间的供应关系,会展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环节、中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三个部分,并通过三个环节的配合将会展的主体方及相关方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会展产业链上游一般指会展活动的发起者,包括专业的会议组织者(PCO)、政府、协会、企业等办展单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从事会展项目的策划、开发及宣传,具有独立开发及运作会展项目的能力,并是会展品牌的拥有者;会展产业链中游指具体负责会展项目的运作、组织和实施者,主要是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如各展览场馆。这些企业组织为会展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并组织现场服务,落实会展主办方的项目方案,处于实施阶段;会展产业链下游范围较广,是会展活动的支持部门,即直接或间接为PCO、DMC、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服务的部门都是会展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如展台装修、物品租赁、商务旅游、媒体广告、物流、保险等,这些部门为会展业提供了必要的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见图1)
处于会展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拥有关键资源和技术,制约着中下游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中游是连接上游和下游的桥梁,负责会展活动的实施,是影响整个会展活动效果的关键环节。下游为会展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实现会展产业链整体价值。
二、基于产业链条的会展人才供求分析
(一)会展人才需求类型及特点
1.产业链上游
会展产业链上游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主要包括会展项目策划、项目申报及组织宣传方面的人才。他们大多活动于政府、协会和各类会展公司、广告策划公司,其主要职责是开发新主题,进行会展活动的整体策划、行业调查及市场分析、立项审批、项目宣传、客户招徕等,通过概念策划和组织将会展活动的各个环节及会展产业链上的各服务企业有效地衔接起来。对于这类型的人才,必须正确把握展览市场的需求,熟悉会展活动的运作流程各业务环节,具备独特的创意能力、文案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并且需要一定的市场调研、营销、商务谈判技能及实践经验。
2.产业链中游
处在会展产业链中游的人才具体负责会展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控制,是会展项目方案的执行者,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场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其中项目经理负责承接会展项目并组织相关工作的开展,包括提供场所、安排住宿和餐饮、组织现场服务、处理危机公关等,将主办方的活动方案一一落实。这类人才需要有丰富的展会(尤其是大型展览及国际会议)操作经验,熟悉会展行业的特点和项目的运作流程;极强的公关能力,善于与主办方、搭建商、参展商及采购商进行沟通,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此外还要求具备较强的业务开拓能力和抗压能力。而场馆管理人员则对现场管理、控制和危机处理的能力要求较高,必须能够妥善安排、监督现场施工和会务服务。
3.产业链下游
会展产业下游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因而对相应的会展人才需求量最大,是为会展主办单位、场馆、参展商及观众提供服务的人员,主要包括:会展展台的设计和搭建、物流运输、餐饮住宿、翻译及律师咨询、保险、旅游等。他们分属于各自的行业,专业特性强,许多岗位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并且需具备一定的会展知识,熟悉会展业务的经营特点。如会展旅游人才不仅需要有旅游接待的技术和经验,还需要充分了解会议及参展客户的消费特点,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会展人才供求矛盾及原因
关键词:营销环境 目标市场 定位
一、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环境分析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在北纬32°18'-- 33°35 ',东经113°10'-- 115°12'之间,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过渡的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古为汝宁府属地,历代设皇家驿站,又盛产苎麻,故名曰“驿城”。全市现辖驿城区、高新区、西平、上蔡、汝南、确山、正阳等2区九县,总面积为15095.3平方公里,全市以平原为主。
(一)基础设施
驻马店市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西气东输等大型基础设施在境内通过,供水、供电、道路建设及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二)优势资源
1、农产品资源
驻马店市素有“天下粮仓”、“芝麻王国”之美誉,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年粮食总产量居全省第二;芝麻产量占世界的1/10,居全国第一位;油料产量居河南省第1位,肉类、禽类总产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
2、旅游资源
驻马店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8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这里东有全国最大平原人工湖――宿鸭湖,南有山水一色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薄山湖,西有幽奇叠翠、险峻兀立的铜山,北有《西游记》拍摄地之一――“天然石林”岈山;另外,驻马店还有亚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禅寺、天中山、悟颖塔、梁祝故里、西周蔡国故城、李斯墓、伏羲画卦亭、战国冶铁遗址、“子路问津处”、红色革命根据地――朱沟和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具有较高的参观价值和考古价值的重要的旅游景观。
3、劳动力资源
驻马店市现有887.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1.36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务输出人员务工类别繁多,能做到根据需要可招之即来,来之能用。
(三)经济环境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259.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7.0∶43.3∶29.7,全年财政总收入6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0.0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3%。
(四)文化环境
驻马店市地处天中之腹地,人杰地灵,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这里的重阳节民俗、打铁花、扁担戏、杠天神、梁祝传说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山县朱沟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时,这里还是韩非子、李斯、干宝、范缜、杨靖宇等名人的故里。驻马店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整合出以蔡国为代表的古国文化、以“棠溪剑”为代表的冶铸文化、以平舆为代表的交通文化、以南海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梁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和以竹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六大文化资源体系。
二、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目标市场分析
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的目标市场为:投资者、游客市场、住户和雇员市场、出口市场。
(一)驻马店市投资者市场分析
投资者即工商业,是城市营销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为了吸引投资者,城市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才和各种优惠政策,还需要有适合投资者居住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尤其需要城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形象。驻马店市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具有巨大的开发和发展潜力。因此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特点,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引导投资,形成优势产业体系。具体来说,应引导外商投资以下产业:
1、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驻马店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以依托小麦、芝麻、香菇、花生等特色农副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现代农业基地。采取优惠政策,扶强扶壮王守义十三香、众品食业、大程面粉、王勿桥醋业、品正小磨香油、天歌鹅业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品牌经营,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尽快成为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把我市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优质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能源和采矿业
驻马店市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电、天然气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因此,驻马店市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吸引资金,加快发展,延伸骏马化工集团、蓝天集团开发、豫南水泥等资源性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层次,培育产业优势。
3、特色工艺品产业
近年来,驻马店市涌现出了麦草画、棠溪宝剑、老君庙木雕、和孝剪纸、上蔡毛笔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的名、优、特、新产品。可以立足于这些特色工艺品产业的现有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民间艺术之乡”的优势,引进投资,引导麦草画等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注重工艺创新,提升艺术品位,促进特色工艺品产业上档升级。
4、旅游产业
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和新一轮投资的热点。目前,驻马店市的旅游产业链还比较短,产业化水平较低。下一阶段,驻马店可以围绕景区开发进行招商引资,以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二)驻马店市游客市场分析
游客市场分为非商业游客和商业游客两大团体。非商业游客主要是观赏该地景观的旅行者,商业游客是到某地出席商务会议,考察某一场所或进行商品交易的公务旅行者。对游客来说,城市提供的是一种旅游产品,其吸引力在于城市整体形象。它既包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也包括休闲、娱乐和文化设施。把城市作为旅游产品来经营可以带动外地人前来游览、休闲、购物,从而带动城市旅游业、餐饮业和零售业的发展。
1998――2012年,驻马店已连续14年成功地承办了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先后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20个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不少客商已在驻马店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商业游客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同时,驻马店拥有为数众多的优质旅游资源,因此,驻马店市应把非商业游客和商业游客两大团体都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面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根据自己旅游产品的特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首先要深度开发市内游客市场。他们既是游客又是住户,既是客人也是主人,他们对本地游有了良好的感受,自然会产生主人翁的自豪感,会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到自己的家乡旅游。省内游客应该被看作目前驻马店旅游市场的主体,对于省内游客的合家短途出游、朋友聚会休闲、自驾游等应重点开发。吸引国内其他省份及国际游客应该作为驻马店市旅游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努力开拓这一市场。驻马店市拓展旅游市场要突出强调文化与旅游的联姻,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发掘文化,实现文化业与旅游业的并驾齐驱。
(三)驻马店市住户和雇员市场分析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所以住户和雇员市场应作为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对本地住户和雇员来说,城市提供的是一种居住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在于它是否适合居住。是否适合居住包括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社会治安、工作机会、教育机构、生活成本等。一个城市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居住产品才能留住本地住户和吸引到外部人才。总体来看,驻马店市人才队伍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急需引进高素质人才。驻马店市应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培养人才,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机制,发挥人才作用,变人口优势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驻马店市出口市场分析
对出口市场,城市提供的是出口产品和生产基地、企业和品牌形象、出口贸易的财政优惠等各项附属活动。而出口市场竞争力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降低贫穷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有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加财富,制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好处,因此各地都千方百计地扩大出口能力。2010年,驻马店市出口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9个百分点,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实现正增长的省辖市之一,但出口总值在全省排名中还是处于较落后状态。下一步应逐步加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工艺品在海外市场的开发力度。
三、驻马店市城市营销定位
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灵魂,准确的定位是城市营销的基础。通过以上对驻马店市情的分析,并借鉴郑州、洛阳、开封等周边城市的定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驻马店市城市形象进行定位:
(一)区域整体定位
驻马店市从性质上讲,应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生态宜居、宜商城市的特征。本人从城市营销角度提出驻马店市应尽力打造以“驿马”为标志的“宜居、宜商的生态园林”城市品牌。
(二)旅游定位
驻马店市旅游定位要体现“人文自然两脉交融”的景观风貌。构建历史文化脉、自然生态脉两条“人”字形景观主脉,重点开发“一带四区”, 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一带”指构建沿107国道、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沿线旅游带;“四区”指岈山生态旅游观光区,铜山、薄山湖旅游观光休闲区,天中文化旅游区,红色旅游、军事体验旅游区。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李斯故里等景观、举办重阳文化节等措施,展现以蔡国为代表的古国文化;通过开发南海禅寺景观,展现驻马店悠久的宗教文化;通过开发梁祝故里,展示以梁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通过开发宿鸭湖、薄山湖水上旅游线路,展现驻马店“北方江南,中原水乡”的景观风貌;通过开发朱沟革命根据地和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展现驻马店的红色文化。
(三)投资环境定位
投资环境定位,主要考虑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定位,驻马店市可以以现有食品加工产业、能源和煤化工产业、医药产业、轻纺产业、建材产业等现有五大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综合开发为手段,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延伸产品链条,兴建大型物流配套加工基地。注重培植产品研发创新、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等较高层次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逐步建设与特色产业相配套的市场体系,形成以特色产品为支撑,集培训、研发、制造、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区域性高新产业基地。
(四)宜居定位
完善中心城区内部绿化系统,改善城区外部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网络,将驻马店建设成为生态健全、环境优美、宜居宜商的生态园林城市。
基于以上分析,驻马店市应依托丰富的资源,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的选择目标市场和定位,加快城市营销进程,实现本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南阳市城市营销SWOT分析.南阳理工学院学报[J].2010(5):106-109
[2] 邢红央. 南阳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9,15-16
[3]郭国庆、刘彦平.城市营销提升核心竞争力.人民日报,2004(5):25
关键词:O2O模式;移动电子商务;LBS
中图分类号:F40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B2B改变了制造业交易方式,B2C、C2C则改变了零售业销售方式,且改变了人们消费生活方式, 但B2B、B2C、C2C市场相对成熟,且客户产品体验诉求及产品服务诉求日渐高涨,这是冷冰冰的物流所无法带来的消费满足感。在此环境下O2O的兴起,并显示出巨大市场潜力。于此同时,移动设备的快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为O2O模式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移动分析公司Flurry预测,在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智能手机使用量将超过美国。据Flurry的估计,中国有1.67亿智能设备活跃,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增长速度接近300%。基于IOS和Android的各种手机应用层出不穷。移动商务由此产生。
一、O2O模式与移动电子商务内涵
所谓O2O(online to offline)是指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线下去,即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产品和服务,且到线下实体店去享受服务。O2O和B2C相比,将线上线下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助关系,是真正促进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有效途径。将务实的体验与服务融入电子商务中,这样既满足了消费者便捷,实惠、体验需求的同时,也为商家带动销量增加了收益。
移动商务则是指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利用移动数字终端进行的商务活动。相比传统电子商务,其具有其明显的优势。首先,移动商务具有广泛存在性,移动商务的用户可不断地变换位置,没有位置限制。所以移动商务是不受时间不受地点(只要有手机信号)限制的商务活动。其次,移动商务能提供充分个性化体验,服务对象一般都是使用个人手机的终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爱好定制相应的服务和信息,这充分满足用户体验。最后,移动商务具有使用便携性,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非常方便携带,同时移动支付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目前我国移动商务模式主要由以通信运营商主导的移动商务、有手机淘宝、手机当当等主导的移动商务、以软件提供商主导的移动商务等所构成。
基于O2O模式的移动电子商务则是指利用便携式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在线上浏览优惠实用信息购买产品或服务,在线下享受服务。用户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获知周边优惠信息。
二、LBS技术在O2O模式的移动商务的运用
LBS是指基于位置的服务: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即地理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服务。LBS系统由定位系统、移动服务中心、通信网络及移动智能终端四部分所组成。时下正兴的网络签到便是这样一种系统。当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在互联网上签到申请信息后,这一信息由被移动服务中心所接受,在被移动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后,服务中心便会根据所掌握的位置信息向用户移动智能终端发送路线图、周边服务等内容。
把商品通过物流送到消费者面前的传统电子商务已趋成熟,未来电子商务改变的将是生活服务业,LBS技术与O2O模式的结合便是针对生活服务业务。比如消费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找一家酒店。他可以用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发送位置消息,便通过终端上的第三方服务应用软件来获取位置周边服务信息,通过网上浏览对比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酒店,然后在线购买产品或服务,线下去享受服务。近日,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便是为了一方面,从PC端向无线购物转移(流量、数据),在无线端再造一个淘宝,另一方面,围绕购物及其延伸的泛生活领域,打造应用场景,通过用户和大数据的推动,完善整个移动互联网链条。
三、数据挖掘与精准营销
基于LBS技术的业务模式要对商家所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在商务平台上展示出来以供用户选择。这需要大量数据的挖掘。数据挖掘是通过挖掘数据仓库中存储的大量数据,从中发现有意义的新的关联模式和趋势的过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数据挖掘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信息处理技术,其特点主要是对商业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以从中提取支撑商业决策的关键性数据。电子商务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以从这些数据中发现对市场分析及预测有益的信息。以便提高管理者决策准确度。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数据主要来自客户的背景信息(此部分信息主要来源于客户的注册信息)、网站浏览者的点击流(此部分数据主要用于考察客户的行为表现)。然后分析客户的访问行为信息,使客户访问的有关联的信息进行直接连接,主动向客户推荐商品,帮助客户便捷地找到感兴趣的商品。一方面可根据客户当前购物车中的物品,向客户推荐一些相关的物品,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客户的注册信息和订单纪录,分析客户购买偏好,向客户显示那些可能引起客户兴趣的新商品,留住客户。
通过数据分析,商家可通过O2O模式下的精准营销,向移动用户发送准确适用信息,提高客户粘性,掌握大量顾客消费资源。顾客则可获取更全面、更实用的周边商家信息。
四、结束语
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店面想融合的商业模式O2O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产品体验的机会,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服务体验。其让无法通过物流打包的生活服务业(如餐饮、咖啡馆等)得以进入电子商务。基于O2O模式的移动电子商务则使人们生活更便捷。
参考文献:
[1]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03).
[2]汪应洛.中国移动商务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信息系统学报,2008.
[3]孙建昆.线下到线上:另一种O2O的思考[J].互联网周刊,2011(08).
[4]胡佳佳,谭红杨.基于LBS的网络团购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1(08).
【关键词】商贸流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一、重庆县域商贸流通发展现状
(一)商贸流通发展迅速
2008~2015年,重庆主城九区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其中2015年达2830.69亿元,相比2007年增长了247%(图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二)市场体系和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重庆直辖以来,在各种市场扶持政策下,重庆各县基本形成了以大型市场为主体、中小企业并存的多层次、宽领域、多种类的市场体系。各县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外,各种综合批发零售市场、专业服务与销售市场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为一体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市场共存的体系。各县商业网点占用面积不断扩大,大型超市、百货商场、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规模市场等迅猛发展,各类连锁店、、配送商家、流通营销组织、日用品和农资便利店等也扩展迅速。重庆各县基本形成了由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发展为大型商场、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商等多种业态并存的格局,同时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舍为基础的三级配送经营流通网络。
(三)商贸流通形象和商贸物流辐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全市城乡统筹工作的开展,各县贸易和物流设施不断完善,一批现代化的商场和市场在各县逐步建成,大量高档品牌入驻各县,城乡之间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各县均在加快建设有自我特色的商贸中心,以建成中央商圈,完善各广场、商业街基础设施,基本形成大型批发零售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为一体的现代商贸市场。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县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也得到改善,各县之间商品交易数量得以提升,重庆县域商贸服务产业辐射能力呈上升趋势。
(四)市场主体和商贸服务业消费呈多元化发
展随着农民合作社和各类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各县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在服务消费方面,各县的住宿、餐饮、保健、洗染、家电维修等服务业日趋规范。近几年各县根据地方特色和名优产品举办的各类文化节、美食节、展销会等取得较大成功,推动了有关产业的发展,县域商贸功能及社会服务水平得以提高。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贸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品流通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拉近了生产者和购买者的距离,购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生产者直接沟通,选购合适的产品,传统的经营方法和商品流转程序发生了变化。一是从商品流通来看,互联网销售颠覆传统产业模式,产业分工方式发生改变,产品流通程序也不同于传统流程,即从传统的厂家生产、、批发、储备到销售变为厂家直销、批发零售一体的销售方式,这不仅能有效降低商品流转成本,而且能够运用最优的方法将产品及时运输给购买者。第三方物流将成为这种模式下产品运输的主导。二是从信息数据的传送来看,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传送不再是简单的传送、接收方式,而是变为双向的、互动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式,其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远远大于传统方式,消费者能够利用网络了解大量的商品信息,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对比,从而获得更多的购买机会。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的影响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在互联网商品销售中,县城和乡镇的销售增长速度比城市高18%;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移动端消费同比增速大于250%,销售同比增速大于300%,这种爆发式的增长使传统商业的作用大大减弱。传统的大量批发、集中库存、门店经营的方法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流通要求,商品贸易由线下经营变成了线上经营,使传统的一对一交易服务变为同时与多个购买者的互动交易服务,传统商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电子商务对外贸业的影响
作为长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点,重庆形成了“三个三合一”于一体的经济发展平台,重庆对外经济交往基地逐渐形成,为产品进出口创造了条件,而电子商务为增加外贸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电子商务由于通过互联网就能完成交易,使得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就能随时购买商品,因此,重庆各县的产品均可通过网络以较低的成本销往世界各地,增加了商品售出的可能性,改善了传统的经济运行形式,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四)电子商务对传统商贸配套服务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营销模式的影响。传统的营销更多的是媒体广告、电话营销、人工传播、产品展览等营销模式,且更多的是中间商的营销,营销中间环节多,营销时空受到限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除了可以运用传统的营销模式外,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博客、视频、精准营销等营销模式,利用网络实施双向沟通,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使消费者在关注产品的同时更关注服务,降低企业由于消费者需求差异带来的产品滞销的风险;同时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将营销区域扩大到全球,可以24小时进行营销,突破传统营销方式的时空限制。2.电子商务对管理的影响。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从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存储到最终的销售等各环节均需要耗费大量资本,而且一旦市场出现变化,相关信息需要层层上报,很容易出现信息失真,且传递速度较慢,这将导致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信息传递层级较少,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使企业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另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将数字化融入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管理、客户管理等企业管理中,并能根据有关技术进行市场分析,使企业做到“凭订单采购”“零库存运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电子商务对政府监管的影响。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初,国家运用各种政策让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自由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店逐渐增多,网络交易的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政府需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网络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店商品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政府部门必须规范和监督网店出售商品的质量、物流运输质量,做到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使消费者放心购买、放心使用。
三、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商务与实体销售相结合的趋势
伴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也随之增强,但由于农村交通不便,远离繁华地带,且销售网点少、业态单一,农民很难方便、快捷地买到物优价廉的商品。电子商务的出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但传统的网络销售方式不适宜农村,一是传统的网络销售是虚拟的,看不见、摸不着,农村消费者很难接受;二是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是电子商务重要的一环,必须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才能使电子商务在农村实现,使消费者方便地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三是在农村,消费者主要购买日常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些在网络上很难买到,而且农村消费者不太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熟悉网络。因此,要使电子商务在县城、乡镇发展壮大,必须建立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通过与县内大规模的综合商场、超市实体零售店结合,开展网上销售,让消费者放心购物,使他们能快速便捷地购买到适合的商品,使电子商务与传统销售模式互补、相互渗透。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将逐渐壮大
阿里巴巴将投资100亿元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原因就在于它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及预期。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农业电子商务带来了发展机遇。通过电子商务能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减少销售费用,提高生产者的利润。可通过以下模式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一是对规模大、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而言,可以采用以大型企业主导的B2B模式;二是以散户生产为主的普通农户,可以采用“企业+农户”或“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中介企业网站,实施B2C模式;三是有经纪人而且能为消费者提供实体店展示和销售的,可以采用O2O的离线商务模式,能够进行网上线下的互动。
(三)线上、线下的融合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传统商业的补充形式,而且成为商业贸易的主导形式,但多数人不能完全接受全程虚拟化的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均有其不可取代性,线上线下的界限逐渐模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一是有实体门面的企业,可以进行线上经营,网上企业也可建立实体体验店,使网络与实体经营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二是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本地电商化模式,主要立足于本地市场,通过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了解,推出更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四、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策略
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改变传统商贸模式的同时,对商贸流通中的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庆各县商贸流通设施和各种业态都逐渐得到改善和发展,且适应农产品交易的方式也逐步得到认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种贸易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商贸物流应适应这种发展,以促进各种贸易健康有序、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的发展模糊了商品流通时空和地域的界限,促进了商贸物流的发展,然而电子商务的零库存形式和生产消费环节的无缝对接,对传统商贸物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商务给传统商贸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商机,能够推动传统商贸物流的发展;同时,电子商务为商贸物流企业提供了网络信息平台,能够对商品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减少人员的浪费,也减少了货物在流通过程的浪费,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降低了成本;另外,电子商务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商贸物流,商贸物流是有效实施网络交易的保障,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将无法发展壮大,不能快捷、低成本地将产品运输给购买者。因此,在电子商务日益壮大的同时,现代商贸物流也要跟上步伐,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策略研究
1.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构建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有配送速度快、配送范围广的高水平的物流与之相适应。重庆县域商贸物流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各县商贸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形成,快递、物流业发展迅猛。重庆各县有条件、有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但相对于主城,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县域的商贸物流,其发展起点低、发展慢,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还在起步阶段,政府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完善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促进商贸物流业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把握机遇,科学规划,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重庆各县扩大交易、进行虚拟买卖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动了商贸流通的发展。重庆应结合各县的产业实际和商贸物流现有体系,合理规划布局适合县域产业发展的商贸物流设施,使贸易网络与各县城建发展相协调;要通过各地的产业特色,构建适合各县的贸易平台,搭建淘宝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创建特色淘宝馆,建设具有各县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构建各县及各县之间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完善配送体系,推动各县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社会对现代贸易模式和商贸流通的认识。重庆各县要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必须要提高社会对现代贸易模式和商贸流通的认识,尤其是提高他们对网络交易和与之适应的商贸物流有关知识的了解,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电子商务和商贸物流的教育培训。一是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商贸流通和网络贸易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信息产业的发展,扶持电商物流,以良好的环境来吸引电商物流人才到基层工作;二是开展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训及岗位能力培训,提高有关人员整体素质。依托各大型网络平台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大会,对各县有关人员进行知识指导,提升他们对电商的认知度,掀起大力发展乡镇电商的浓厚氛围。只有加强人才的培养,才能加快电子商务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才能促进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年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2014)[EB/OL].
[2]李卫红,杨文慧.重庆商贸物流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重庆经济,2010,(2).
[3]魏琳,魏丽,胡元秀.电子商务对传统服务行业的革新与影响[J].市场周刊,2013,(10).
[4]郭晶晶.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15).
[5]冼康.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2,(15).
[6]韦淼.电子商务给传统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1).
[7]周琳.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4).
[8]陈丽华,马赛.商贸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企业家信息,2014,(3).
[9]吴华安.城乡商贸统筹与我国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考——以重庆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化妆品 点评网
一、化妆品点评搜索引擎优化(SEO)不足
以用户的实际搜索操作为例。当用户想要简单了解一下关于某个餐厅的信息时,如果在搜索引擎的相应位置输入餐厅名字,会发现搜索结果的前几条往往是各种餐饮点评网对该餐厅的点评内容。而据调查显示,有将近87%的网民会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而这之中又会有近70%的搜索者会直接在搜索结果自然排名的第一页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很多时候,人们了解一个餐厅的首要途径就是餐饮点评网,而并不是通过餐厅的官方网站或者饮食类节目。这可以堪称是餐饮点评SEO的成功案例。而当用户在搜索框内键入某个化妆品品牌或者产品的时候,搜索结果却满是各种诸如乐蜂网、聚美优品、一号店等的零售网站,在首页很难看到化妆品点评网的身影。故从自然流量的角度来看,众化妆品点评网站很难“天然”地捕捉到太多用户,也就错失了不少被点击、被关注的机会。
当然,网站模式虽然容易复制却也不能生搬硬套。化妆品行业毕竟不同于餐饮服务业,化妆品销售电商斥资做好SEO的结果便是使自己能够登上搜索结果的最佳位置,各化妆品点评网也只好退居其后了。
二、用户体验尚待提升
时下各种类型的化妆品点评网站视觉效果做得都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主题不明确、界面不干净、内容杂乱、广告宣传痕记明显、搜索导航不清晰等问题。在相关的走访调查当中,笔者发现对于“你认为化妆品点评网站尚存的不足有哪些”这个问题,有约75%的被调查者回答是“用户体验”。
事实上,作为化妆品点评类网站,如果其外观毫无美感,是不会赢得潜在用户青睐的。而且很多产品信息不全、或者没有及时更新、导航不清晰,会令用户感觉是敷衍了事,网站档次低,用户体验也大打折扣。除此以外,各种广告的“大行其道”无疑也削弱了用户体验。笔者认为,对于点评性质的网站,前期应主要依托高质量的用户体验来吸引和留住用户,当积累了足够量的忠实、活跃用户后再转变发展重点,兼顾盈利。
三、评论质量有待提高
对于化妆品的点评信息,很多用户认为如果单纯通过别人的文字描述,很多时候很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进一步判断该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点评网站的参与者对于产品的点评有时候虽然写得很用心,字数也很多,但是由于在描述的角度、方式等方面缺乏专业指导,其点评内容对于参考者来说可能作用有限。因此,评论的质量普遍不高也是当前困扰化妆品点评网站的主要问题之一。
面对如上问题,不禁使人思索:化妆品点评网站在中国究竟要去向何方?
基于上述市场分析,笔者认为众化妆品点评网站可以作以下完善:在网站外观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做出美观而又清爽的页面,让人有停留继续浏览页面的欲望。化妆品点评网站毕竟是一项关于美丽的事业,分类、导航等功能部分要清晰,使用户容易准确搜到想要了解的产品,且保证产品信息尽可能齐全,要处处体现出有用心地为用户提供美的体验。依靠访客流量支撑的网站想要吸引更多用户的话,网站自身质量要有保证。这里还需特别提出的一点是,网站广告需要规划好。对于很多此类网站来说,广告收入是是网站收入主要来源,但这往往又与用户体验相矛盾。因此,网站页面广告位应设置在醒目但又不影响阅读内容的地方,而且广告位上横幅的外观和内容应与网站相“协调”,这就意味着,网站要有选择地接广告来投放。
个性化定制试用装。现在很多类型的网站都推行送出试用装,并要求用户得到试用产品后到网站点评。化妆品行业最常用的营销手段之一就是先让目标客户试用产品以吸引其购买产品,因此,零售商会准备很多试用品,设在专柜赠送或者随杂志赠送,但往往收效甚微。通过这些方法送出的样品往往因为不是消费者想要的或者适合的而被抛弃,造成很大人力、物力的浪费。把试用装放到点评网上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点评网是定期推出几款试用装,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适合你的,偶尔遇到适合的也要申请,名额一般只有十个,而一般都有家一两千个用户申请,所以几率很少。试用装的“不合适”+“难抽中”大大打击用户获取试用装的积极性。
外国现在有一个很出名也很有趣的网站叫Birchbox,它的运作模式是让会员按月或按年缴费,然后他们就可以每月得到来自网站专业人员为他们精心挑选的个性化定制试用装礼品盒,同时附上产品介绍、使用说明及美容建议,准确投递上门。
现在国内已有一些类似的网站。但是,参考Birchbox的模式,可以来改良试用装的赠送方式,使用户更“容易”获得更“合适”的试用装。网站经营者不需要通过向用户收钱来提供试用装,同样只需要用户积极参与点评和网站其他活动来获取积分,当积分达到一个规定的档次后并可以得到网站为他们精心挑选的个性化定制试用装礼品盒,同时附上产品介绍、使用说明及美容建议,这样使得试用装更加精准、高效地到达用户手中。当然,用户试用完后也是要到网站进行点评,继续积累积分。
2013年全县商贸流通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增长20%以上。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划行归市,促进市场繁荣,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求稳定,进一步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对财政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
一、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1、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引导,支持瑞雪、联盛、万福等商贸企业发展连锁超市,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提升五大专业市场功能和档次,发展新型
商贸服务业。整合物流资源,发展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2、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根据我县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设立审批大型商业网点应事先征求商贸主管部的意见,凡是在规划范围内建设商业网点,从设计到施工建设、投入使用、办证开业均应纳入规划监管。
3、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完善和发展以县城超市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副产品直销流通网络,搭建农副产品直销平台,解决农副产品直销难问题,畅通农副产品营销渠道,平抑农副产品市场价格。
4、加快城区商贸市场集群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大市场招商推介力度,促进五大专业市场繁荣发展。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加快农贸市场、南圳生鲜果蔬保鲜批发市场、大型建材批发市场、二手车、农机及工程机械交易市场项目评审、审批进程,全力以赴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5、建立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市场管理,督促市场业主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市场设施和市场环境,杜绝以街为市,占道经营的现象,保障市场的良好秩序。
二、加强监测调控工作
6、健全监测调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肉类、粮油、蔬菜、酒类、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监测,提高市场分析和预测水平。制定重要商品应急预案,加强储备物资管理,组织协调好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市场异常波动情况下生活物资和救灾物资的保障供应。
7、建立内贸统计与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商贸流通统计工作,健全内贸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及时完成各类报表填报和行业发展报告编制工作,加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统计工作,新增一批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准确反映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态势,充分体现内贸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争取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内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三、扩大消费需求
8、加快特色街区建设改造步伐。依托商业网点规划,推进划行归市,培育打造商业网点特色街区,重点培育购物商业综合步行街、西摆仿古旅游购物街、山谷公园文化产品一条街等3个街区,大力提升衙前大道服装百货一条街、沿江大道旅游休闲一条街、鹦鹉精品服装步行街、宁红大道购物商业综合街、秀水大道餐饮食宿一条街等5个街区。
9、大力发展会展业。加强会展业管理,积极推行会展登记备案制度,规范会展业秩序。策划、组织、协调一些大型专业会展,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各类赶集、集会等农副产品直销活动。大力推介地方名优产品,引导绿冬丝科、逸家蚕丝被、裕发河粉、宁红茶、大椿绿茶、金钱柳等地方名优产品参加部、省、市举办的展会,力争全年参与展会10次以上,举办县外展会5次以上。完善会展中心功能,着力打造商贸会展中心。
10、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围绕城市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核心区规划,推进信华修江新天地、城南沃尔码、温泉度假村、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提升我县商贸流通的规模和档次。
11、推动多元化新型业态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拍卖、直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开展网上购物、自动售货等无店铺新型业态,构建新型批发网络,促进购物消费中心、采购与批发中心建设。
12、拓展消费空间。贯彻落实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研究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建立不同层次的供给体系,探索不同季节的延时服务。培育高档家电、信息产品、健身器材等热点消费,满足个性化
、时尚化、品牌化消费,促进大宗商品消费,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四、规范市场秩序监管
13、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加强生猪屠宰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整顿生猪定点屠宰秩序,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
14、加强酒类行业管理。规范经营秩序,进一步推进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制度、酒类流通溯源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和对假冒伪劣案件的查处工作。
15、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以加强市场监测、信息报送、完善制度为重点,扎实抓好加油站“四项规范”管理,提高预警和调控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工作,预防和遏制重
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市场准入,对成品油等经营许可事项严格审查把关,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6、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协调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为,抓好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备案工作。
17、加强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强化民爆物品、库存、销售、日常管理,加强爆破现场安全监管,扎实开展民爆物品专项整治和安全大检查,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18、规范商贸流通行业管理。加强典当、拍卖、茧丝绸行业管理。规范品牌、二手、报废汽车、融资租赁、商业物许经营、直销旧货流通市场秩序,抓好商业预付卡管理,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工作。
19、推进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新思路,破解执法难题,拓展执法空间,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商务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商务执法“12312”服务热线的宣传,建立健全商务举报制度,提升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知名度。
20、做好打击侵权假冒和规范零供关系的工作。突出重点商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整治,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项固和深化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成果,健全监管长效机制。
五、推进民生工程
21、完善“菜蓝子”市场流通体系。协调农贸市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场地挂钩”,支持大中型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培育流通组织、经纪人,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流通的“产销结合”,鼓励企业、合作社兴建冷藏物流市场、大力支持冷链系统建设,推进冷藏保鲜,努力建设一个运作规范,流通有序的“菜蓝子”流通市场。
22、规范农贸市场建设。完善调整农贸市场布局规划,扎实开展市场经营秩序整顿,积极推进城北中心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等零售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
23、完善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以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开展家政服务企业调查摸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家政服务网络,打造一批骨干企业。
六、夯实商贸基础工作
1.天鹿湖地区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天鹿湖地区位于广州市萝岗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物质基础。作为广州都市环境的“东肺”,同时也是广州建设“山水城市”、“首善之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萝岗新城的“后花园”,广州最大的山、水生态度假精品景区,广东省最具岭南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本区的旅游发展面临良好契机。
1.1天鹿湖地区的城市游憩功能空间是广州萝岗实现城市跨越的重要功能空间。萝岗区自2005年划区以来,作为广州的新兴城市空间正从功能相对单一的产业区向功能复合的城区转型。天鹿湖地区城市游憩空间的布局、规模会更加鲜明地影响着萝岗新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城市品牌形象。天鹿湖地区的山水生态地带,不仅在空间形态上对萝岗总体城市空间的重组与拓展起着重要影响,而且也对萝岗中心城区、科学城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居住环境等起着直接的改善与调节作用,对吸引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工程中心和运营中心等选址萝岗,影响萝岗城市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质量有积极作用。
1.2 天鹿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是广州萝岗区的重要经济支点。2009年,广州萝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74.92:25.08,地区生产总值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产业基地特征非常明显,第三产业中物流产值占近一半。而旅游业作为综合产业,带动作用强,对酒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业等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作用。天鹿湖地区的天赋资源条件,使其有条件开展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向心性地吸引旅游者前往进行旅游消费,将会成为萝岗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支点,也会促进萝岗核心城区第三产业的设施配套与服务完善。
1.3天鹿湖地区的旅游品牌形象设计是广州萝岗实现创新、创造、创意发展的重要节点。广州萝岗新区的发展目标是“生态发展之城”、“创新产业之都”。天鹿湖地区作为萝岗核心城区的重要组团,拥有大规模的、较为完整的山水生态肌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要赋予其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条件进行多元化、人性化、精品化的生态创意设计,有条件产出有新意、有吸引力的系列设计作品,进而推动相关产业链运行,推动萝岗创新、创造、创意战略的运行。
2.天鹿湖地区旅游功能定位
2.1基于天鹿湖地区自身资源条件及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天鹿湖地区旅游资源体系中,以自然景源为重,山峰、沟谷、石景、水库、湿地、溪涧、瀑布、植被等类型多样,或串联或并联,具有重点构景作用。人文景源虽然比重不高,但“天鹿湖传说”及“古荔文化节”具有历史性和特殊吸引力。基于这两大类型景源的自身特征,天鹿湖地区的旅游功能应以“自然生态性”旅游为重,以“历史文化性”旅游为铺。自然生态性旅游应注重以水景与山景、生景、天景之间的不同规模、比例、尺度上的构景形态而形成多种景观、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根据专项旅游市场调查[2],自费出游、家庭集体出游、朋友或同事集体出游、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郊野公园旅游等已成为广州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在这次市场调查中,萝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被选择率并不高(与开发程度低、宣传促销弱有关),但是从中仍然可以看到天鹿湖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极大的未来市场潜力,而这股潜力的主要来源是市民群体组成的大众旅游市场。基于此,天鹿湖地区的旅游功能应能够在规模和范围上满足大众旅游市场的郊野旅游需求。
2.2基于萝岗旅游资源体系及萝岗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在萝岗区现状“一镇五街”的行政区划管理范围内,夏港街、永和街以拥有现代工业资源为重,辖区内的众多工业企业均有条件为现代旅游活动所利用。萝岗街、联和街、东区街既拥有自然景源,也拥有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或现代农业资源。相比较而言,萝岗街以拥有较为成熟的城市公园资源、城市文化资源为重;联和街的自然景源特征是以天鹿湖大面积、完整的、海拔高的湖泊“水”取胜,人文景源以科学城的现代科技企业资源为特征;东区街拥有丹水坑风景区等自然游憩地,但其现代产业基地特征更为显著。九龙镇是萝岗未来的产业拓展空间,其生态资源条件与联和街的天鹿湖地区相比较,天鹿湖的湖泊景观是其优势。
萝岗旅游资源现状分类(按行政区划单元)[3]
注:资源统计包含了景区景物景点景观。
在萝岗现状旅游资源体系中,天鹿湖地区的资源比较优势是其大面积、完整的湖泊景观以及山水间的相映景观。基于此,在萝岗区域范围内来界定天鹿湖地区的旅游总体功能时,要充分表达其异质于区域内其他节点的特征,“滨湖游憩功能”应是天鹿湖地区的旅游优势。
长期以来,萝岗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互动旅客流,有相当比例是政府部门、工业企业、科技企业间的公务客流。基于这项客流特征,萝岗的新兴旅游区域,应当充分重视公务、商务客人的社交需求,天鹿湖地区的天然生态资源有条件设计高端、高尚、时尚的商务接待场所。这样,天鹿湖地区的旅游功能体系中还应包含“商务游憩区”功能。
2.3天鹿湖旅游总体功能定位
围绕《广州萝岗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市萝岗区天鹿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天鹿湖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策划》、《广东天鹿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8-2017)》,结合天鹿湖、萝岗自身资源和客源市场,天鹿湖旅游总体功能定位为:(1)以水景与山景、生景、天景之间不同比例、规模、尺度上的构景形态为核心,提供富有自然景观形态、自然环境情趣的旅游活动,能够满足大众旅游市场的郊野旅游需求;(2)与萝岗中心区、科学城三位一体的未来空间发展中,承载萝岗中心区内部和科学城内部的游憩活动转移,以承载滨湖游憩活动为主;(3)承载萝岗中心区内部和科学城内部服务业功能的转移,提供附加有休闲娱乐功能的商务交往场所,能够满足中、高端商务精英人士的交往消费需求。
3.天鹿湖地区旅游发展体系规划构想
3.1天鹿湖地区在萝岗旅游发展体系中的功能。在广州市的整体城市空间范围内,萝岗区的现代旅游活动开发相对滞后,但是就其所拥有的先天旅游资源及多种现代社会资源而言,萝岗区的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除却自然旅游资源需要进行进一步地开发利用外,萝岗所拥有的一大批现代工业企业、现代农业、高新科技企业资源应该在新一轮的旅游发展中被加以整合和利用。
萝岗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脉络,已经为未来的萝岗旅游开发表达了三条路径:一是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二是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文化资源的结合;三是对现代城市社区文化资源与新农村社区文化资源的结合。因此,萝岗的总体旅游发展体系,应当是“山水生态文化”与“新城市文化”间的相融与相合。在未来的萝岗旅游发展中,以下4大产品系列是构建完整旅游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山水生态旅游产品的专项系列;二是传统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专项系列;三是现代产业旅游产品的专项系列;四是现代社区旅游产品的专项系列。在这个总体发展体系中,天鹿湖地区应是萝岗的重要生态旅游核心、历史文化旅游(天鹿湖传说、禾雀花传说等)核心之一、新农业旅游核心之一和新农村社区旅游核心之一。
3.2天鹿湖地区旅游发展体系规划。对天鹿湖地区旅游发展自身体系的规划,遵循“萝岗天鹿,山水新城”的理念,涵盖“生态旅游、湖泊旅游、山岳旅游、商务游憩、探险旅游、农业旅游、社区旅游、节庆旅游”八个系列。生态旅游系列:包括以山塘湿地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活动、以珍稀动植物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活动;湖泊旅游系列:在天鹿湖水库范围内,选择不同尺度的水域开展湖泊游览观光、亲水娱乐、滨湖娱乐活动等;山岳旅游系列:以牛头山为主体开展山岳观光旅游活动;商务游憩系列:环天鹿湖地带开辟高端、时尚的现代商务游憩活动场所;探险旅游系列:以青少年拓展基地为主体开展野外探险旅游活动、自驾车旅游活动;农业旅游系列:以现代新农业基地为主体开展新农业旅游活动;社区旅游系列:以富有代表性的新农村社区为主体,开展新农村社区旅游活动;节庆旅游系列:以古荔枝结果采摘的季节为准,开展以采摘、品尝古荔枝果的节庆旅游活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社会需求
作者简介:张建华(1968-),男,四川雅安人,四川省雅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胡斌武(1968-),男,四川宣汉人,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教育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职教园区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编号:BJA110082),主持人:胡斌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0-0024-04
电子商务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新型商务活动,是现代贸易活动的基本形态,比尔·盖茨就曾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电子商务的核心价值链在于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优势在于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四化一体”,特点在于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新并举”。浙江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最早的地方,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市场分析,无论是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都提供了依据。
一、电子商务发展图景
电子商务以“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升综合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商圈”概念,使交易和服务等经济活动像实体产品一样进行流通,缩减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中间商、物流等交易成本,有力地促进了商品和各种要素的流动,有利于推动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消除了妨碍公平竞争的制约因素,交易记录具有“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特点,有利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电子商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逐步渗透到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实体经济活动领域。据华尔街报告,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30万亿美元,成为引领生产与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力。不过,全球电子商务发展很不平衡,美国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早的国家,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一直引领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世界电子商务基本呈现出美国、欧盟、亚洲“三足鼎力”局面。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近6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3%,网络零售额超过7500亿元,占国民消费的4%。当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很不平衡,以江、浙、沪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电子商务发达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地区是电子商务较为发达地区,中西部二三线城市是电子商务欠发达地区,但发展速度迅速。未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巨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新生代居民具有网络消费习惯并成为了消费市场主力,这必将大幅提升网上交易规模。同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移动智能终端的加速应用,都为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创造了充分条件。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18万亿元,网上零售额将达到3万亿。
浙江省电子商务走在了全国前列。2002年,浙江省启动“数字浙江”;200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2011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政发[2011]45号);2012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2]24号),提出把浙江打造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杭州市已经成为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全国电子商务专业网站集聚中心,被授予“中国电子商务之都”,金华市被授予“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目前,浙江省已形成了阿里巴巴、淘宝、网易、网盛科技、中国博客网、传化物流、中香化学等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集群。其中,阿里巴巴注册会员数5600多万个,业务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现有经营网商500多万个,用户总数达3.7亿人,2010年交易额超4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2010年底,浙江省拥有各类电子商务网站近4000家,其中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约2000家,占全国的20%;全省60%以上的工商企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00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6%;全省有各类零售网站2000余家,在第三方平台上经营的网商50多万个,实现网络零售额50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0%[1]。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社会需求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支持。就全国而言,2001年,教育部批准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院校试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同年中等职业学校也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全国有300多所高校、700多所高职高专、1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80余所高校设置了硕士、博士点。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起步较早,步伐较快。在中等职业教育层次,早在1992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在全国率先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二十年来,浙江省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50余所,累计培养毕业生22000余人,当前在校生12000余人。在本、专科生教育层次,2001年,浙江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试点院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目前,全省13所高校开设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研究生教育层次,2000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中开始设立电子商务方向,其后,浙江大学在全国首个设立电子商务博士点和电子商务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为了解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我们通过对浙江省电子商务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开展了调查研究。共调研了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金华市等地的21家商贸企业、23家相关企业、25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查问卷分为学校问卷(包括教师卷、在校学生卷、毕业学生卷)、企业问卷(包括企业领导卷、企业员工卷),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0份,问卷回收率为89%,采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
(一)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较大
关于“您所在企业雇用电子商务员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企业的回答依次是:47%来源于招收普通高校毕业生,29%来源于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4%来源于招收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10%来源于其他。由于当前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层次较高,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较大,所以,普通高校毕业生是企业用人首选;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之企业用人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用人选择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占29%)。关于“未来几年,您的企业是否还会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86.1%的企业会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关于毕业生“你是如何获得第一份工作的?”其回答依次是:靠学校推荐(36%),靠朋友、亲戚关系介绍(26%),通过媒体招聘信息(11%),自主创业(11%),通过人才交流市场(10%),“其他”(6%)。三个问题项,相互印证说明,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有较大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毕业生对企业有较大兴趣。
(二)中小型企业需求较旺
被调查员工“你所在企业的性质是什么?”其回答是:63.6%是私营企业,13.6%是股份公司,9.3%是国有企业,5.9%是中外合资/合作企业,4.2%是外商独资企业。被调查毕业生“你工作单位的性质是什么?”其回答是:43.3%是民营企业,21.4%是国有企业,15.1%是自主创业,8.7%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7.5%是中外合资/合作企业,3.6%是乡镇企业。调查显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在私营企业、民营企业。
被调查的企业“您的企业主要属于什么产业?”34.9%属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6.4%属于社会服务业,14.7%属于制造业,11.6%属于IT/通信,7%属于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3.9%属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0.8%属于金融、保险业,0.8%属于房地产业。调查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从事的主要产业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IT/通信、社会服务业等。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比较发达,人才社会需求较大,电子商务毕业生进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生了人才培养效益。
(三)企业更需要“商务型”人才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大体可以分成“商务型”、“电子型”、“管理型”人才,“商务型”人才主要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开展商务活动,如网络营销、物流、客服等;“电子型”人才主要是为实现电子商务所具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如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程序开发等;“管理型”人才主要是为发展电子商务而进行的战略规划、组织管理等。关于“您所在的企业电子商务主要服务内容是什么(可多选)?”企业的回答依次是:商业信息及管理(28%)、贸易中介及商品集中采购(17%)、帮助企业建立网站并管理(12%)、物流配送(11%)、网上支付(10%)、技术咨询(7%)、政府信息及指导(6%)、其他(5%)、网上投标即拍卖管理(3%)(如图1)。关于“您的企业最紧缺的电子商务岗位人才有哪些(可多选)?”企业的回答依次是:网络营销(46%)、产品在线推广(41%)、网页设计(36%)、运营策划(35%)、商务平台建设(35%)、网站内容管理(33%)、规划与管理(29%)、客户服务(27%)、物流(15%)、其他(12%)。
调研发现,电子商务专业的工作岗位群较大,既包括市场营销、商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运营策划、客户服务、产品在线推广、网络销售及物流等“商务型”岗位,又包括网页设计、网站管理、计算机维护等“电子型”岗位。从企业领导的态度和毕业生的实际岗位,相互印证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主要是网络营销、客户服务、运营策划、仓储物流、商务平台建设等,说明企业更需要“商务型”人才,并且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为“管理型”人才认可度低。
三、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要求
(一)首要强调学生的职业操守
企业领导、企业员工、毕业生都被调查“您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素质是什么?”调研发现,无论是企业领导、企业员工,还是毕业生,都高度一致地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毕业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首先是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客户服务意识,礼貌待客、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是市场开发能力、谈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安全意识;再次是英语对话及阅读水平、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知识等(如图2)。说明社会最为看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职业修养,其次才是职业技能,这与当下职业学校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比较重视学生的核心技能
企业领导、企业员工、毕业生都被调查“您认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技能有哪些?”调研发现,无论是企业领导、企业员工,还是毕业生,都高度一致地认为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技能,首先是网络营销、商业经营能力;其次是网页设计与网络运用能力、项目开发能力、硬件维护能力;再次是信息采集编辑、电子交易与支付、其他(如图3)。进一步说明企业对专业核心技能的要求首先是“商务”技能,其次才是“电子”技能。
(三)普遍要求学生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关于企业“在招聘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时,是否要求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82%的企业要求毕业生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且60%要求有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员等职业资格证书,40%要求有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例如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资质证书)。调查显示,企业用人普遍要求学生有电子商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对职业学校“双证”教育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重要的整合社会资源的商业模式和手段,其发展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商务活动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构建电子商务产业链,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外贸电子商务业的发展。据此,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以服务市场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商务能力为中心,构建“大商务、小电子”立体型课程模式;以核心技能为标准,构建“教学项目”式课程结构;以校企合作为支点,形成理实一体化人才成长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操守、技能突出的电子商务初中级专业人员和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