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农贸市场物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贸市场物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贸市场物流

第1篇: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加快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是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民心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提升品位,方便群众”的原则,为调动多方积极性,加快推进城区农贸市场建设进程,根据农贸市场的公益性特点,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对**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实行优惠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优惠事项

1、商务、规划部门做好城区农贸市场的规划定点,国土部门根据规划优先安排农贸市场建设用地;

2、对农贸市场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实行先征后返;

3、建设、改造农贸市场的各项地方性规费全免,只收取工本费,但对市场内不从事农产品经营的建筑面积,规划不予减免;

4、新建农贸市场开业后,工商管理费第一年全免,后三年减半收取。

二、规范办理程序

1、项目审批。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前向市商务局提出申请,市商务局按城区市场网点项目审批程序及要求,对项目进行论证、审批。同时发放《**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优惠申请表》。

2、申请审核。项目单位填写《**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优惠申请表》,相关单位签署初审意见后,报市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3、优惠兑现。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根据市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审批意见,在收到项目单位申请5个工作日内办理优惠手续。

三、严格项目管理

1、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市商务局批复和市规划局审定的规划功能定位进行建设,不得擅自改变项目规划及内容。若需变更,须经市商务局、市规划局批准。

2、项目单位应积极引导生鲜农产品经营户入场经营,并在市场内开辟临时摊担经营区,引导自产自销生鲜农产品的农户入场经营,维护场内经营秩序,方便市民购买,充分发挥农贸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3、市商务、规划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营运的监督检查,对擅自改变规划和用途的,要严肃查处,追回土地出让金,补缴规费并给予处罚。

第2篇: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中国传统农贸市场的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在农村集市贸易引进城镇后形成的,经历了马路市场、路边摊档到固定专业的交易场所的演变,是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它有三个优点:第一,在组织上具有自发性和便利性;第二,在交易上具有群体性、灵活性和低成本性;第三,在品种上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由于这三方面的优点,中国传统农贸市场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至今还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商业一直不被人重视,特别是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多数分布在城镇中居民稠密地区,经营产品良莠不齐,设施简陋、落后,卫生环境差,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发展相当迅速,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城市已经出现,其中很多是从原先的城镇发展过来的。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产业链整体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副产品的物流集散地已经形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全国性、区域性的交易市场。加上种植养殖业经营的企业化、现代化,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些都对传统农贸市场模式和农副产品零售业态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中商集团以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为切入点,在彻底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基本设施和经营环境的同时,积极引进连锁经营模式和标准化、安全化的理念,并在准入制度、产品可追溯、每天公布限价商品等管理方面不断创新。他们打破了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贸市场模式,开创性地抓住了农副产品的销售终端,以此促进整个产业链的革命性的变化,确保食品安全和价格优势,这对农副产品流通和零售业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从实践来看,中商集团在全国建立连锁农贸超市,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今后发展中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注重把现代化、标准化的经营与传统模式的灵活多样相结合;第二,注重把连锁经营与自产自销相结合;第三,努力使农副产品配送、物流、分销等环节,跟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衔接起来;第四,在硬件改造升级完成后,注重加强和创新软件管理。

第3篇: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一、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莱阳新农产品的种植,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质量不断提高,迫切要求爱产品供应体系不断变革。目前莱阳农产品供应体系有三种模式:一是“农民―批发商―消费者”模式,即农产品通过农贸市场流入消费者手中;二是“农民―超市―消费者”模式,即农产品通过超市流入消费者手中;三是“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模式,即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流入消费者手中。 

一是“农民―批发商―消费者”流通模式。这种模式是莱阳目前农产品市场上较为原始的流通模式,农贸市场作为传统商业的形态,是最原始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贸市场上供给的农产品多是直接来自农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农贸市场也在积极的扩大规模,大型农贸市场不断的新建,以前农贸市场脏乱差的购物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农贸市场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布局也渐渐趋于合理化,农贸市场的流通模式也正在向大城市的规模化流通迈进。 

二是“农民―超市―消费者”流通模式。这种模式是莱阳目前农产品流通最为普遍的流通模式,超市是人们生活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超市作为农产品零售商,一般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农产品运输,超市对农产品采购更少是直接面对农民,多是需经过二到三级的批发商。目前有大型连锁超市为形成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一般有自己固定的供应商,建立自己稳定的供货渠道。

三是“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流通模式。这种模式是莱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新兴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合作经济类型,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基础。在该模式中,加工企业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力量,此外也是整条供应链平衡运行的根本。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方面为农产品供应链上游企业,如农民、农业生产基地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及生产资料等方面的契约性支持,另一方面直接连接分销渠道,为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环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

二、莱阳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物流流通渠道复杂、流通环节过多,物流高成本。由于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中需要多级的批发商的参与,整个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需要经过多次物流流通渠道的交接,不同的物流流通渠道,不同的物流方式,重要的是采用不同的物流标准,在物流交接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众多分歧,造成物流效率低下。其次,物流环节的过多,使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对物流效率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正是由于这些物流渠道的复杂性、供应链的拉长造成物流效率的低下,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大量的损耗,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增加。

二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目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是由于物流运输效率低下,加上对农产品的保鲜技术的匮乏,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农产品地域性的原因,多数农产品物流运输路途较长,为提高物流效率,多数物流企业并不能对运输中的农产品进行及时的质量检测,因而不能及时发现正在运输的农产品的变质等问题,更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使得更多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三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冷链物流是指将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在从生产地开始,经过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配送、销售,到达消费者手里的过程中,每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供应链系。冷链物流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大的问题,还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农产品品质,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工作措施。

一是与农民达成一致,形成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给。如果超市希望在经营地附近建立自己的采购基地,必须要保证采购能够长期稳定的持续下去,如果超市和当地农民达成一致,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全部供应给超市,超市保证收购农民的农产品,促成农民与超市的双赢。超市可以与当地农民签订合同,农民可以根据超市的需求种植相应的农产品,根据超市的收购标准进行农产品的采摘,超市应给予农民企业应有的诚信,收购农民的农产品。这样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大大减少,提高物流效率,减少农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第4篇: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一、基本情况

目前,郑州市城区农贸市场103个,其中,中原区23个、金水区25个、管城区15个、二七区22个、惠济区6个、上街区1个、经开区2个、高新区4个、郑东新区4个、航空港区1个。市场总占地1400亩,经营面积59万平方米,共有摊位9162个,从业人员约3万人,年交易额近36亿元,每年各类综合税收近亿元,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多层次、多品种和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市民餐桌需求市场网络。

二、存在问题

随着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在全国的深入推进,郑州市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改造提升认识不到位

各区政府(管委会)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农贸市场不愿多管。而农贸市场投资商多以营利为目的,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改造提升,致使市农贸市场与国内一流城区农贸市场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规划布局不合理

随着城市改扩建工作的深入推广,部分农贸市场被拆除;同时,由于未纳入强制性的配套设施,新建成的居民小区周边未建农贸市场,造成了市民买菜难,也助推了菜价贵和马路边占道经营的现象。

(三)基础设施条件差

由于通风、上下水、电力设施不配套;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未分区;配套的服务区建设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市场存在气味难闻、地面脏粘、柜台乱差、人车混杂的现象。

(四)食品安全难保障

由于农贸市场多方开办、多头审批的混乱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脱节,没有统一的验收和管理标准,加之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往往难以保障。

(五)社会公益性不强

本着“收益最大化”的原则,投资商更关心的是投入所获得的产出。尽管政府每年都进行财政补贴,并推出了“平价直通车”“一元菜”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是阶段性的,且涉及范围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市民的需求。

三、相关建议

围绕“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农贸市场平抑菜价、体现公益、利民惠民的中坚作用,在借鉴先进地市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我们将对郑州市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

(一)总体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公开、三个有利于”开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即以食品安全为中心,以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为基本点,以改造标准公开、改造方案公开、改造政策公开为原则,以有利于消费者购买、有利于经营户销售、有利于市场管理为目的,根据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要求,结合郑州市实际,按照入住人口3万~5万,步行20分钟内,在1~2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或改造提升一个2000平方米以上的农贸市场。并在郑州市四环周边各区及周边县(市、区)规划设计全国优质安全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农贸市场产品直供直销,最终构建以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基地、城区标准化菜市场为支撑、社区便利店为补充的三级“菜篮子”市场网络,配备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全国一流的集种、产、送、销一体化的肉菜类农副产品产业链。

(二)运作模式

借鉴杭州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成功经验,通过“巧定规矩”做到“私退公进”,保障农贸市场的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一是设置改造提升的硬性规定。农贸市场在升级改造后,硬件设施必须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标准;配备专业的卫生、安全检测设备;每天对市场内的食品安全抽检不得少于12批次,等等。二是强化监管。每季度进行最佳和最差农贸市场评比活动,并将结果刊登在主要媒体上。一次最差,限令改正;两次最差,取消市场经营行为。将各乡镇、街道对属地菜场的管理考核,纳入其目标责任年度考核计分。加大各区(管委会)对辖区农贸市场的监管力度。三是降低成本。市场改造升级后的摊位费比改造前低5%~10%,降低商户成本,惠及百姓。同时,优先考虑自由基地的经营户进场,并每月进行商户信用度调查,公示结果。民营市场老板如不愿继续经营农贸市场行业,依据相关文件精神,由政府独资的国有企业――郑州市市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招投标,将现有农贸市场的资产国有化;对于新建社区,将配套设置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农贸市场,作为公益性基础配套设施,与居住区建设项目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并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对已建成居住区商业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地下或一层商业设施开设农贸市场,通过协议收购或产权置换等形式将资产收归国有,交由郑州市市场发展投资公司统一管理。凭借市场发展投资公司人员丰富、专业的经验,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和日常管理,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事,做到在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的同时,实现郑州市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和便民性。

(三)保障措施

第5篇: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紧紧围绕区“四个翻番”、“四个基地”、“四个提高”的五年发展目标,以培育规范商贸流通市场为基础,以商贸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以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商贸服务体系,力争在新的一年实现新的突破。

(一)抓好十件大事

1、大酒店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

2、首座大酒店主体完工;

3、建博家居市场投入使用;

4、启动路休闲娱乐带建设,力争“月亮湾”休闲吧投入使用;

5、培育10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

6、新增1个农特产品实现“农超对接”;

7、新引入1家大型卖场入驻;

8、改造升级乡镇农贸市场3个以上,新建乡镇农贸市场1个以上。

9、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店50个以上,升级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日用品店30个以上,新建国家粮食系统“小粮仓”2000户。

10、力争引进1家外资企业。

(二)抓好“十大基础”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商贸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动大酒店、首座大酒店、建博家居市场等商贸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督促和协调力度,确保工程建设按要求如期完成。

二是扎实推进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升级,逐步解决长期以来我区部分乡镇市场设施简陋、以路为市的现象。培育发展农村市场,活跃商贸流通,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城乡环境综治服好务。

三是继续抓好商贸惠民工作。一是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店建设和日用品店的升级改造;二是按照财政部、商务部有关“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的工作要求,做好两项惠民工程结束后的后续监督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售后服务工作。

四是努力抓好限上流通企业的培育和培训工作。积极培育、排查新的流通企业,做到及时上报,及时入库。认真搞好限上流通企业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限上企业资料报送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力争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6%以上。

五是加大星级酒店的建设力度,继续搞好国贸美食街的升级改造,认真做好住宿餐饮业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我区住宿餐饮业的档次和水平。

六是继续抓好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流通网络建设、农副产品流通基地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无偿资金争取工作。

七是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指导力度,解决重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拓展进出口业务,认真做好外贸出口奖励政策的兑付工作。2012年确保外贸出口额完成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

八是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好物流园区的前期筹备工作,推动中央粮油储备库物流中心项目建设。

第6篇: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关键词】蔬菜;最后一公里;降低菜价

蔬菜是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和城镇居民生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1]。自2008年以来,城市蔬菜市场价格不断飙升,引发了“菜贵伤民”的现象。本文正是基于保定市蔬菜物流及价格现状的调研,分析并探讨“菜贵伤民”的根源,从而提出降低菜价的有效方法。

一、保定市蔬菜价格现状

保定市蔬菜的供应渠道主要有保定市工农路蔬菜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定州西城蔬菜批发市场,以及徐水、定州等(县)市的地产蔬菜。在市区鲜菜的供应中外地蔬菜占60%。工农路蔬菜批发市场是保定市蔬菜批发的主要集散地,辐射市区和周边几个县(市),每年秋冬季到第二年初春季多为外地产蔬菜上市,本地生产和储存的蔬菜占15%,山东占市场上市量的20%,南方占65%[2]。

自2010年春以来,保定市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保定市商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3月蔬菜批发均价同比上涨34.1%,4月份同比上涨47.2%,涨幅较大的主要有白菜、土豆、油菜、生姜、蒜头等,大部分为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品种。2011年,河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对菜价进行专题调研,结果表明:2011年上半年,保定市蔬菜价格波动频繁,14种蔬菜批发价同比上涨1.67%,15种零售价同比上涨3.58%。进入夏季以来,蔬菜价格快速回升,以青菜为例,2011年1月,每斤青菜的批发价为0.5元,9月份就涨到了1.5元,涨了两倍。为更好的了解保定市蔬菜各环节的价格差异,笔者走访了菜农、保定市工农路批发市场及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对蔬菜从初始到终端零售的价格有了更详细的了解,现就几种蔬菜举例说明,见表1。

从蔬菜成本构成看,农民种菜成本占比是较低的,之后是流通环节,先由一些小商贩到大商贩,再到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市场到小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商。从加价的绝对数值来看,最后一个环节加价较高。如上表所示,包括白菜在内的5种蔬菜在菜农地头的收购价格很便宜,不超过三毛钱,到批发市场后进行加价,也都未超过0.8元,然而再经过农贸市场、超市或零售商贩后,到消费者手中竟高达2.03元,加价幅度非常大。这种蔬菜批发与零售之间价格差距较大,批零之间加价幅度均超过一倍,多的甚至达到两至三倍的现象被称为“最后一公里”[3]。

二、“最后一公里”菜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目前,保定市蔬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一般要经过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超市)等5个环节,这其中的每一步都会加价。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菜价上涨症结在于“最后一公里”,即从批发到零售市场,蔬菜价格出现猛增。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流通环节过长,层层加价致使菜价走高

据调查,蔬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一般经过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社区蔬菜供应点、超市蔬菜供应点)等5个环节,其中的每个环节的经销商都要加价获取利润,而这些层层叠加的费用必然会推动菜价上涨。

(2)进场费、交易费、摊位费等各种费用不断高涨

在保定市蔬菜流通的几个环节中,不管是批发市场还是农贸市场,甚至是超市,都要收取进场费、交易费、摊位费等各项费用,而且菜市场零售摊位租金受高房价的影响连年高涨[4],这些都将最终反映到菜价上。

(3)经销商的生存成本和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在蔬菜经销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存在“经营费用上升,人力成本高涨”的问题。无论是配送环节,还是零售环节,蔬菜经销商大部分都是本地或外地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生活成本高,房租、摊位费、水电费、人工费、小孩的学费等都是成本,再加上保养车辆的成本、进入市场的摊位费和管理费等,都一直处于上涨趋势中。保定市许多农贸市场基本还是靠小商小贩支撑,经营规模小,物流等成本相应就高,作为中间商,他们只能将这些成本折在菜价里。此外,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直接作用于蔬菜流通环节[5]。尽管在源头上蔬菜价格有所下跌,但人工费、油价等成本却在上涨并带有一定的“不可逆性”,成为在流通环节推高蔬菜价格的主要因素。

同时,蔬菜是低价、易腐的商品,需要高效率的配送条件,但目前保定市区农贸市场的蔬菜经营户均自行去批发市场进货,进货呈现少、散的现象,市内蔬菜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远高于蔬菜从产地到批发地的成本开支[6]。而且,不断上涨的成品油价格,也导致蔬菜销售成本提高[7]。根据保定市区主要农贸市场菜贩经营情况测算,运费支出每月平均190元,摊位费每月约340元,水电费每月约55元,垃圾清理费每月约35元,合计就是620元。此外,蔬菜经营过程中较高的损耗率(损耗率一般在15%左右),也是经营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

三、抑制蔬菜“最后一公里”价格上涨的对策建议

1.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建立公益性基础流通设施

从长远看,要想稳定一个城市的蔬菜和农产品市场,就必须建立公益性的基础流通设施,让城市自发形成的批发市场逐步变为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机构,才能从根本上取缔各种进场费用,降低流通成本。但在这种理想的方式出现之前,地方政府应向各级批发市场引入外部监管机构。把农贸市场作为公益事业看待,在土地划拨、经营税负上予以倾斜,使生产和消费者均得到利益。无论是蔬菜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市场,各项管理费用在蔬菜成本中占很大部分,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实现菜市场的公益化。通过财政支持,多建几个蔬菜批发交易市场[8]。政府应加强调控力度,加强发挥政府职能,减免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租金。将蔬菜批发零售作为公益性事业来经营,建立蔬菜价格稳定体系,保证菜贩和消费者利益。

2.大力发展各种蔬菜直销模式实现产销对接

要大力发展各种蔬菜直销模式实现产销对接,降低中间环节成本,从而降低菜价。蔬菜直配是通过“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这一渠道完成的蔬菜流通体系[9]。这种支配方式的整个流通渠道未牵涉中间商,转手次数少,避免了因多次周转造成的品质下降;既能提高保定蔬菜流通的效率、降低蔬菜损耗;又能提高蔬菜供应的保障度,方便居民蔬菜消费,从而解决蔬菜流通链条两端“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问题。发展蔬菜直配,根据直配面向对象不同,可分为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厂对接、农企对接等。通过农村农民与超市、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等蔬菜消费大户的直接对接,将蔬菜直配落到实处。构建保定市蔬菜直配体系,需依靠当地政府、直配体系各个主体和全体社会成员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3.建立完善的蔬菜销售规划网点,发展冷链物流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搬卸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左右。据工(下转第163)(上接第158页)农路批发市场的一位蔬菜大户介绍说,蔬菜销售中有一种现象叫“鬼吃”。比如一车白菜从产地拉回来,每50斤就会少2斤,因为水分蒸发十分厉害,所以这2斤菜就是“鬼吃”菜。这部分成本也会算到消费者的头上。这恰恰是冷链物流缺失造成的。如果冷链物流得以实施,使蔬菜高效流转,减少其在各级菜商手中的损耗,无疑能减少蔬菜“最后一公里”的加价额度。

调查表明,由于市民身边的菜市场小、少、无,导致一些菜市场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垄断经营,而市民对蔬菜的需求是“刚需”,对菜市场的选择余地变小。因此,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蔬菜批发市场规划网点,分布合理,大小适宜。这样将方便保定市中不同位置的蔬菜零售商就近批发蔬菜,减少运输费用[10]。合理布局的蔬菜批发市场还能有效减少蔬菜批发的中间环节,减少中间加价,达到降低菜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学真等.蔬菜从山东寿光生产者到北京最终消费者流通费用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5(4):32-34.

[2]杨为民.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3).

[3]李志强,李穗豫.我国蔬菜超市配送直销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6(10):17-18.

[4]周应恒,卢凌霄.生鲜蔬菜供应链效率研究:以南京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08(1):35.

[5]李琳琳.“农超对接”让菜农超市百姓都受益[J].农村新技术,2011(5):50.

[6]赵剑.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蔬菜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0(7):28-29.

[7]杨志宏等.超市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2):21-22.

[8]郝渊晓.优化我国蔬菜物流渠道的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2):41-43.

[9]江宜航.菜价上涨调查:一斤油菜田间五毛餐桌五元[N].中国经济时报,2010(9):17.

[10]郝渊晓.优化我国蔬菜物流渠道的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2):41-4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2011年研究项目“河北省蔬菜直接配送发展对策研究”(编号:201101311)的阶段研究成果,该课题是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北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第7篇: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生产发展较快,已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尤其是蔬菜、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等已销往省内外各大中城市及东南亚地区。但是,我市农产品流通绝大部分是以常规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流通技术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农产品流通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人才严重不足,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农产品现代流通发展的瓶颈。

1 全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推进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由农贸市场向批发市场提升,基本上形成了以 “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 消费者”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我市城区有农贸市场7个,生鲜超市6个,乡镇农贸市场7个(详见表1)。农产品批发市场表现出如下特点:

表1 漳平市农贸市场及超市具体情况表

城区农贸市场 菁城市场;综合市场;闽西南农贸市场;东坑口市场;铁路综合市场;东环果蔬批发市场;桂林综合市场(后田洋)

城区生鲜超市 新华都超市;米兰春天超市;我当家超市;新银丰超市;精博超市;桂林糧贩超市

乡镇农贸市场 双洋市场;永福农贸市场;新桥金碧市场;麦元综合市场;赤水市场;大深市场;溪南市场

1.1 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保证供给与安全

为保障城市农副产品供应,我市逐步形成了一批以供应市区消费为主的批发市场,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服务。并成立市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3个农贸市场,分别为综合市场、菁城市场和闽西南农贸市场。综合市场经营的农副产品40%以外调为主,60%为本地区自产,外调农副产品一般为蔬菜、水海产品、猪牛肉、干海产品、食用油、大米、中药材、禽蛋;本地自产农副产品为蔬菜、猪牛肉、鸡鸭、豆制品、食用菌。2011年综合市场实现各类农产品交易额1亿万元,其中蔬菜交易额3000万元,茶叶交易额300万元,食用菌交易额100万元,水果交易额500万元,畜牧类交易额5000万元,水产类交易额500万元。综合市场具有2名快速检测人员,平均每天检测蔬菜30份,一般是检测三叶青、大白菜、花菜、黄瓜、各类豆子、西红柿、茄子、包菜、油菜、青椒、苋菜、芥菜、空心菜等蔬菜,保证市民吃上安全蔬菜。

1.2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产供销服务不脱节

在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全市优质茶叶、畜禽、蔬菜、花卉、食用菌和水产品等六大加工企业集群,形成了20多家龙岩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推动了农副产品产地加工业,进一步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副产品生产者的收益。我市按照市场需求,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的作用,以委托种植收购形式,在深圳、厦门、广州等各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配送销售出口平台,农产品销往东南亚及东欧、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在闽、浙、赣等省份设有基地,农产品采购网点辐射半个中国,福建省漳平市越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及福建龙泰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农民统一收购、销售农产品,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有效带动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绿色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1.3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市政府高度重视集贸市场建设工作,研究部署城区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2012年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经贸局、物价局联合制定《漳平市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具体的平价综合超市门店5个,直供销售点和自产自销点12个,平价农贸市场1个。2011年市财政拨出25万元专项资金,补贴平价销售区。

1.4 居民消费能力与农产品消费不断增强

漳平市201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6929元/人,消费性支出为14243元/人,食品支出为6189元/人。从2008年到2010年,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上升,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居民人均消费农副产品水平较高的是猪肉和蔬菜,对鸡肉和鲜瓜的需求量很低。

2 全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市场建设不断发展,但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仍有诸多不适之处。综合各方面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专业化市场建设滞后

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农产品收购、 批发市场,全市的部分农产品交易基本上是通过市乡农贸市场和个体户上门收购来实现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滞后,制约了全市大宗农产品的流通。

2.2 缺乏精准的市场信息指导

调研中,不少部门反映,政府引导的产业,一引就倒,不引还不会倒,重农轻商,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根深蒂固,政府及有关部门比较重视农产品的生产,而对农产品流通关注不够。工作中对农产品流通缺乏具体指导,扶持政策非常有限。一个明显的倾向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比较重视,而对产品的销售和价格问题往往是一般号召,缺乏具体保障措施。全市各级部门都认识到了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农产品市场分析预测难度较大,因而在农产品流通中,缺乏对生产的正确指导。

2.3 农民专业协会带动力不强,有待加强引导和规范

全市有组织机构、基本能开展服务活动的各类合作组织、协会虽有43个, 但带动作用不强,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内部不协调,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一是政府信息引导不够,农畜产品资源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部分农畜产品仍不能顺畅卖掉,形成积压和价格损失;二是部分偏远地区的农畜产品习惯于经纪人上门收购,由于经纪人较少或资金不足,使农畜产品错过最佳销货期,加上农畜产品不好储存,造成了损失。三是流通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由于目前经纪人大都是各自经营,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也很小,尚不能承担农畜产品市场与大企业的链接作用,应对市场变化的抗风险能力差,对市场发展壮大的推动不足。

3 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力度,加快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建设进程,大力发展合同订单农业,广角度占领市场,全方位搞活流通,力争使全市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外销率达到40%以上,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克服农产品“卖难”现象,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要进一步认识抓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出路在市场,关键在流通,没有发达的流通,就没有发达的市场经济,也就没有发达的市场农业。因此,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性,一定要把农产品流通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要真正把农产品流通工作抓在手上,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两个落实”:一是任务落实。建议市委市政府要把农产品流通工作作为各乡镇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之一进行考核,以此来保证农产品流通任务的落实;二是人员落实。市涉农各部门和各乡镇要切实把精明能干、头脑灵活、懂经营、门路广的人员充实到流通机构中,全力搞好农产品流通工作。

3.2 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

积极鼓励龙头企业树立大品牌、大市场的经营理念,靠品牌抢市场、增效益、快发展。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扩大农产品品牌整合效应和品牌经营影响力,努力实现农产品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作为商品的农产品,同样要靠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因此,要利用一切时机向农民宣传质量、品牌的重要性;新闻媒体也要不失时机进行宣传。要积极引导各级组织和流通大户树立品牌意识,树立我市农产品品牌,用品牌效应促进我市农产品流通。

3.3 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健康、营养、自然与和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明与健康的具体体现。一是农业部门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提高农民质量安全意识;二是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强化蔬菜、食用菌、畜牧水产品等生产、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监督;三是支持、鼓励农牧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标签管理制度,建设可追溯体制;四是按照目标市场要求,依照国家标准,指导农民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管理,推进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3.4 合理布局,规划调整市场结构

按照城市发展的统一规划,合理调整市场结构。设立城市物流园,按照蔬菜、水产品、粮油、水果、茶叶、花卉等功能需求设立不同的市场区域,构建覆盖面广、交易规模大的区域性市场框架。在农产品销售网点建设上,建议龙岩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支持漳平市政府建设功能齐全的农产品配送中心,进一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为农服务社的连锁经营体系,带动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

3.5 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市场建设

出台相关优惠措施,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市场建设,逐步建立“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机制,使农产品市场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企业法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享受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8篇: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1、商品市场蓬勃发展,经营门类齐全,品位不断提升

全市现有商品市场337个,建筑面积207平方米,分别比XX年增长10%和109%。其中:生产资料市场27个,专业批发市场27个,农贸市场41个,综合性市场242个。芦淞服饰市场群更是由1989年的1个市场发展到1995年十几个市场再到XX年的43个市场,建筑面积从1989年的4800平方米猛增到73.5平方米;商品市场档次逐年提高,芦淞服饰市场由最初的地摊式市场到鸟笼式市场再到宽敞门面式市场,部分市场已发展到集办公、服装展示、网上购物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窗橱。

2、商品市场在商贸流通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全市商品市场XX年实现成交额103.5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65%,;市场成交过3000万元的市场有50多个,名列全省第一,有21个市场成交额过亿元,商品市场是我市商贸流通的主力军,其现实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3、商品市场是全市各级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市商品市场年创造税费4亿多元,占全市税收比重20.38%,芦淞区财政收入的80%来自于市场税费。芦淞服装市场居全市市场纳税费之首,该市场仅1316个摊位,年纳税费2300多万元,其中税1600多万元。

4、商品市场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全市337个商品市场共有从业人员15.6万人,其中安排下岗职工近十万人。

二、我市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品市场布局不合理。一是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芦淞区、荷塘区、攸县商品市场较多,而石峰区、天元区、**县商品市场数量很少。芦淞区有商品市场79个,占全市的近四分之一。二是市场空间布局不合理,全市93个专业市场,其中在城市83个,农村仅10个;城市专业市场又集中在芦淞区,芦淞区专业市场有63个,占全市专业市场的67.8%,大半江山坐落芦淞,石峰区除住宅产品市场、天元区除建材市场外,几乎没有象样的专业市场。

2、组织化程度低。我市商品市场基本是各自为营,市场之间缺乏联系,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能相互流动,互通有无;我市虽有过亿元市场21家,但大而不强,没有组建一个市场集团。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市场之间,经营户之间恶性竞争,互相拆台现象严重,无法与国内外组织严密的商业巨人竞争。

3、没有产业作依托,市场辐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我市专业市场数量不少,但除服饰市场外大都销售额不大,市场销售的绝大部分是外来产品,服饰市场销售的服饰80%以上来自沿海城市和武汉,本地生产有服饰所占比重很小,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商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商品市场规划滞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乏力,商品市场建设管理主体虚位,仍然存在多头审批现象,这种状况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变化要求极不相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于去年12月11日取消对外商对商业批发、零售和物流业的限制,为减少国外商业“航母”的冲击,需要采取国际通用的办法,对大型商业设施的设立必须进行规划和管理。目前,**市已开始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三、下阶段商品市场建设的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现代批发市场,奠定区域商贸中心地位。

没有现代化的专业批发市场就没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批发市场仍然是21世纪我国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发展批发市场有条件和基础:批发经销以远远超过零售经销,尤其是近几年来,限额以上批发业突飞猛进,成为我市经济的一个亮点;芦淞区服饰市场等批发市场已形成品牌,具有较强的辐射力;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奠定了便捷的运输体系。发展批发市场的原则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经销、仓储式配送、电子商务为业态,以发展、壮大市场的依托产业为核心,改造、提升现有批发市场,适当发展新兴、配套市场。

重点要选择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市场进行“两改一提”,重中之重是芦淞服饰市场群的“两改一提”,巩固其“龙头”地位,建设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的经销中心。

一是以集约化、集团化经营为方向,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完成市场改制,组建公司制,实现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尽快完成芦淞服饰有限公司的组建,改变业主多元化(40多个产权单位)、恶性竞争、粗放经营的局面。

二是加强市场硬件改造,加强软件升级,营造适合本批发市场的交易环境和市场形象特色,为商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形成更具价值的“无形市场”。

三是把市场改造与市场物流整合结合起来,强化与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结合。结合资产重组,成立专业性的物流公司,建立多层次的配送、体系,重构市场的营销网络,推动批发市场由以摊位式经营为主向以配送、经营为主转变,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建立公司制经营转变,由传统交易向现代化交易转变。

四是有目的地引导建立一些“源头型”专业批发市场。如原提出的在荷塘区建立一个大的家具批发市场,并带动家具制造业的发展。

2、以流通带动产业,促进产业与市场联动。

以市场兴产业,以产业带市场,形成产业与市场共同繁荣的局面,这是许多城市成功的做法。义乌、石狮的崛起,靠的就是商贸与工业企业的良性互动。我市批发市场还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以芦淞服饰市场群为例,市场销售的产品80%以上产自沿海城市和武汉,本地生产服饰所占比重很少。服饰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辅料市场如面料、拉链、扣子、配饰等市场还没有形成,设计、开发、制造落后,仓仓储、配送、流通没有形成链条。市场没有产业作依托,销售成本势必增加,市场竞争力减弱,市场辐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制约了市场的发展空间。

发展市场的依托产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市场转型、升级的核心工作。政府和市场要把它作为一项共同的任务来抓。

一是以芦淞服饰批发市场为品牌,以芦淞服饰工业园为依托,以良好市场环境为诱力,引进由外地生产的品牌来株发展生产。

二是支持现有的企业进行 结构调整,加大项目投入、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打造出几个全国知名的品牌,形成知名度。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有实力的经销大户,依托自己的营销网络,走“工贸一体化”道路。

三是出台扶持市场配套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平台,如服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辅料市场、仓储设施、研发设计中心、服饰展示中心等外部平台。

3、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提升城市品位。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加快,人民对市场建设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农贸市场、菜市场的种种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一是无法形成产业化、边锁化、规范化的经营模式;二是脏、乱、差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污染所在地环境,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作;三是一些集贸市场成了假、劣、伪、冒产品藏身之地;四是偷税漏税行为难以控制;五是无法增加就业。传统农贸市场、菜市场的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第一,从打造新的先进物流格局和模式的高度对传统菜市场、农贸市场进行有计划的长期改造,并将其纳入市政发展规划;

第二,按照市场化原则,鼓励支持按公司制原则改造传统农贸市场、菜市场,政府一律从菜市场、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中退出,大力支持以超市形式替代传统的农贸市场、菜市场;

第三,研究、制订有关净菜、放心菜、放心肉、屠宰等方面的法规,促使农贸市场、菜市场在改造、替代过程中规范有序;

第9篇:农贸市场物流范文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1-6月。县商务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前谋划布局,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狠抓衔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扩大消费等具体工作,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上达到既定目标,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商务经济运行情况

比去年同期增长20.46%1社会消费日趋旺盛。1-6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

市场营业面积3600平方米,2市场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一是大世界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前期准备工作(规划、设计等)稳步推进。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现已启动,建成后将成为北最为规范的农贸市场。二是东市一期工程一号馆顺利开业,其他5栋商铺装修进入尾声,与东市相配套的景观、门楼、公路等工程已经完工。项目一期工程用地268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预计年底能够全部完工。三是金慈商业街正式开业。其营业面积为15000平方米,与漂亮女人街、胜汉步行街全面贯通,既提升了城区形象,又增强了中心商业区的浓厚氛围,大大改善了购物环境,该项目的建成为商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四是总投资1亿元的城区大型商业项目天鹅湖商贸城,前期工作开展迅速,新的乡村亮点工程即将启动,建成以后将会大大提升乡村形象,成为乡村商业圈的领头羊;五是继续狠抓“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年已建成规范化农家店28家,新增投资560万元,日用品农家店的配送率在80%以上,农资店的配送率50%以上;六是家电下乡”消费旺热,截止至6月中旬,全县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0851台,基本上是去年同期的2倍,销售量稳居全市前列,销售金额4100万元,农民获得补贴700多万元。下乡汽摩4100多台,补贴额近300万元,销售形势也好于去年同期。家电下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消费,拉动了农村市场,农民得到实惠。

总投资10亿元,现已在慈注册1000万元,成立了开发公司。②武汉烽火集团投资8000万元建砂岩矿开采加工项目,现已注册1000万元成立了县中伟矿业有限公司。③绍兴蓓斯特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白云滨河风貌带,已确定投资2500万元按bt模式进行运作。④张家界恒鑫公司投资1亿元的磨钻珠饰项目,已到位2000万元。⑤县货运物流中心投资2000万元,已完成征地。⑥70万吨浮法玻璃硅砂项目,投资1.1亿元,3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一是落地项目有序推进。①张家界上尚公司建设阳和商务区基础设施。已完成注册等前期工作,年内可投产。⑦工业园微电机项目投资2000万元,现已注册成立兴友电子公司。⑧今麦郎休闲食品项目投资3500万元,前期可研进展顺利。⑨武汉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选址工作接近尾声。⑩工业园新晨鞋业注资1000万元,现已投产。二是大型外来投资的洽谈紧锣密鼓。宜冲桥温泉项目,天津福大集团计划与张家界盛美达公司合作开发;港资企业福建环保地板厂及系列项目内移,计划投资1亿元;浙江义乌两家磨钻珠饰企业内移,计划投资2亿元;另外,江苏太平洋建设集团投资县城北扩、长常集团投资阳和国际艺术村、山东大成集团开发特色养殖、三官寺建特色城镇等项目都在进行深入接触。

完成全年考核目标800万美元的32.5%同比增长23%输出外派劳务人员71人次,4外经外贸稳步增长。外贸进出口260万美元。完成考核目标130人次的54.6%同比增长22%

比去年同期增长60%查处问题肉产品800公斤;积极推进“放心酒”工程,5行业管理得到加强。定点屠宰生猪16000头。共查封问题白酒235瓶,查处、立案无证从事酒类批发的商家5户,查处问题零售商户28家。全县各大超市、市场商品贮藏充分,商品种类丰富,除反季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外,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基本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内贸建设有待加强

大部分乡镇农贸市场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问题依然严重。由于县财政财力的限制,1农贸市场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全县现有的农贸市场难以满足小城镇发展的需求。市场建设引导资金弱小,乡镇农贸市场建设进展缓慢。

随着外乡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2商业结构层次总体水平不高。近年来。县的商业结构层次有所提升,但从总体来看,划行归市难度大,专业市场少,行业单一,商铺散而小,低档次的商铺还占据一定比例,较大影响了全县整体商业结构层次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通过网络获取商务信息,3新型流通业态发展缓慢。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购买各类商品,而我县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还很不够;同时,县的物流运输企业仍以传统运输、仓储等基本业务为主,加工、配送、物流管理、利息控制等增值型和综合功能不突出,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二)外经外贸短腿依旧

发展后劲缺乏,外贸企业缺乏外贸入口新的增长点。入口总量偏小,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明显。出国劳务缺乏系统认识,缺乏走出去的积极性。外派劳务培训建设工作滞后,缺少外派人才储备,难以实现规模外派。外派劳务人员素质普偏偏低,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劳务和初级劳动,局限于农工、厨师、服务员等工种。

三、下阶段工作想法

以投资、消费、入口为主线,1科学实施“十二五”商务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商务事业全局。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目标,全力推进商务建设“十二五”规划,搞好市场规划和整合。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