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参与式学习是当前流行的一种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该教学形式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能动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该种方式不仅要实现学生在短期内的成长,同时还放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从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的角度,达到教育成长的目的。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帮助教师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从参与式学习的应用角度出发,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讨参与式学习应用的实际情况。
一、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设定
大部分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进入到学校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不论师范生是否担任班主任一职,都需要与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互动。事实上,教师面对的更多是一个班级,而不是某一个学生。与此同时,良好班级的建设是学生与教师建立起良好关系的保障。因此,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从整体上来看,班级管理课程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的常规管理,目的是为了帮助师范类学生深入了解实际的班级情况和小学生在班级内的情况,从而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依托于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知识,同时要学习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把握管理对象的心理发展阶段及个体发展特殊性,班级管理工作是师范专业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统筹应用的过程。就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师范生在进入到实习工作中后面临的突出问题便是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时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开展管理工作,进而导致后续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依据班级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实际状况,在班级管理课程学习目标的设定中以参与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引导师范生加入到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中去,逐步提高师范生对教育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师范生成为具备专业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的“准”新手教师。
二、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参与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从整体上来看,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前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合理规划参与式学习,保证该种教学方法的适当性。教师要明确参与式学习如何理解学生发展诉求、如何满足学习课程要求、如何兼顾合作小组实际需求的问题,在综合以上情况后选择恰当的参与内容以及参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该种学习方式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确保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得以满足。同时,结合相应教师专业的发展标准来统筹规划参与式学习的内容,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第二,教师从课程大纲着手,结合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将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管理工作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师范生完成参与式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规划实现、师范生实践过程当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从系统的角度考核参与式学习的效果。第三,进行观察。观察的内容既包括师范生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具体情况,还包括学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当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参与的方式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参与过程当中的思考,为下一步参与式学习的运用提供方向。第四,进行总结反思。在开展完一次参与式学习后,学生提出参与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规避与解决,发展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参与式学习在班级管理实施的架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目标的结合,能够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在真实教育情境当中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帮助师范生深入到小学班级管理当中,推进师范生“准”教师身份与角色的建立。
(二)参与式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参与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师范生尽快认识到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内容,此过程中是师范生不断成长为新手教师的过程,也是发展师范生个人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小学作实习教师期间,很多师范生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小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从而实现对班级的整体优化管理。在进行小组划分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样有以下几点需注意。第一,引导师范生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班级内小学生的合理分组是确保后续班级管理的重要一步。进行分组时,师范生不仅要考虑到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组内异质、组间筒质”的原则,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性别、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作为分组的依据,为实现班级管理打好基础。第二,引导师范生做好对小组成员以及组长的培训工作。对于师范生来说,小组长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小组长更多地分担了教师的职责,发挥教师的有效作用,帮助教师快速建立起班集体。所以,师范生在最初开展小学班级管理要适当进行组长培训工作,明确组长的职责与作用,使组长成为师范生的重要帮手。其次,引导师范生做好组员培训工作。师范生要认识到组员不仅是被管理者,同时还是监督者的身份,这样的意识师范生要在参与过程中让组员明确,这样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快地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尽快建立起良好的班集体组织。
三、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改进措施
参与式学习方式是以实践的形式促进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途径,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帮助师范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应用、具体实践,使理论知识不在停留在表面,成为师范生真正掌握的、能利用的工具。根据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当中的具体应用,还有部分不足有待完善。
(一)关注学生的需求,兼顾参与式学习方式的层次
师范生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式中的表现与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基本素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学生的参与程度、投入程度会有直接不同的反应,同样的参与式学习实践内容,学生个体会展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开展参与式学习教学方式时,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能够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之上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二)确保一线教师的正确引导
师范类学生进入到小学实际教学工作后,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看,指导师范生更多是一种压力,这就会导致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之下,师范生一心实践、无人指导,即便意识到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但缺少一线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因此,在当前的参与式学习具体应用过程中,承担指导教师职责的一线教师的数量及质量难以保证。对此,可以通过经费投入、专门聘请等形式确保师范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当中的基本保障,从而为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深厚的师资力量。
(三)明确参与式学习的应用目的
在应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该方法的使用目的,避免因过度培养导致师范生的发展超出了该阶段的实际需求。师范生在实习工作中更侧重于职前培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关注师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入职后的工作的现实需求基础之上,同样需要对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进行区别。换而言之,教师要明确参与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师范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师范生更好地适应教师身份,而并非将师范生培养为成熟的教师。
四、结语
参与式学习方式能够基于师范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促进师范生的成长,该种方式不仅是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为师范生成为“准”教师提供保障。如何做好实践与理论、运用与反思的结合,是对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师范生培养工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董晶晶,康依情,李伟.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16):210—211+238.
[2]毛俊芳.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2):109—110.
[3]朱丹茜.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南京市力学小学为对象的班级管理实践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
[4]庄子娟.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6):111—112.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
(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166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本文就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与策略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一、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要求。按照绿色成长计划的要求,我们设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目的在于指导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制度化
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守则”、“教学常规”、“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度管理,要力求科学。此外,要处理好制度管理与班级管理体制创新的关系,逐步建立一种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构成动态的班级管理系统。
2.班级管理主体多元化
在班级管理中,不仅强调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更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倡导把教室还给学生。
3.班级管理民主化
班级管理要“两手抓”,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像“水”,学生像“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提倡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顼重要任务。
4.班级管理个性化
注重完整性、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造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要提供和造就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精神、创新性学习能力,是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
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1.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
从心灵入手去做德育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受教者,处于主体地位;老师是施教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到四、五年级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主张,更不乐意去做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只有从心灵入手,才会迎刃而解。铭记“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我们老师要策略地先“亲”后“信”,放下架子,将心比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既严格要求,又不用条条框框去卡学牛,应从心灵入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融入他们的思想,走近他们的生活,以幽默含蓄的情理说教取代生硬粗暴的批评惩罚,学生认可你、亲近你,师生融洽和谐,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2.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班级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能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衡量学生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尺度。
3.发挥班级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对班集体的建设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手段。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因此,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第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传授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他们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以点带面”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培养干部团队的协作精神,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康的舆论导向,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以面带面”的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的班集体。
4.以常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学生发展
一个学生进入学校首先接触的是班主任、班集体。这些将伴随学生未来几年的学习,影响其将来的发展,可见班主任、班集体的重要性。一个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而班主任是基本的管理者,扮演着多重角色,虽然面对的只有几十个学生,但面对家庭背景、文化习惯、兴趣爱好迥然不同的个体,事务纷繁。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全面的素养,正确引导、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往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仍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本文结合对小学班级管理多元化分析,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就是要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特点和感情需要,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成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人格魅力、综合素养,以及鲜明的个性特点、创造能力;尤其是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风、班风,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
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如果说班级是一座金字塔,那么最基础的部分是对学生的关爱、最关键的部分是教学生做人、剩下的部分才是知识的学习。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要坚持把提高学习质量的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坚持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和谐成长,实现减负不减质的良好局面。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班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做到言行得体,欣赏和辩证地接受周围的事物;懂得协商互让,明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学会自律自强,知道接受管理的过程和建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做到勇于担当,能关注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感恩他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
三、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势在必行
小学生生性活波好动,好胜心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敏感性,但又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他们的注意力不太集中、不能长时间持续。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那么对新事物的记忆就更不能形象化。思维特点主要是从形象思维过度到逻辑思维,因此,就要求对事物的形象进一步深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希望受到更多的关注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希望得到长辈、老师以及同学的肯定,那么作为班主任就必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时刻注重学生的表现,察言观色,抓准学生的思想动态,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民主管理意识,积极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因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更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四、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几点思考
班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班主任应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理念,充分摸清小学生的特点,熟练掌握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应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认清我们面对的是具有独立思想感情的人,而不是工厂生产线上的产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做到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而不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不能惘然不顾、视若无物;更有胜者责备谩骂、变相体罚。这何谈关爱?何来尊重?班主任要发扬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体验,把管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2.发扬民主,自主管理
作为班主任,要想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充分发扬民主,积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以全班学生的智慧创造出适合本班的管理条例。班主任要舍得放手,处理好引导者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让学生去做,适时引导,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体验中吸取更多的营养。
3.注重情感,优化评价
小学生的情感是具有不稳定性的,因此,班主任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做好恰当的心理疏导,引入合适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比如:同学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让学生从学习、工作中清楚地认识自我、互相借鉴、欣赏他人。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提高,促进学生不断完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更新理念、树立思想迫在眉睫,要充分调查了解班级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特点;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健全学生自主管理方案,发挥个性特长,促进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班级管理;行动;习惯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几乎都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到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尚小,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形成的初始阶段,班集体的健康向上与否将对他们的一生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小学班级管理就是教室管理,也就是管理学生的常规与秩序。所以,教室墙上都贴着《班级守则》与《班级公约》等。要求学生们能遵守秩序,重礼貌,好好学习,按时做完功课,不作弊,不迟到早退,遵守校规,尊敬师长等。有些学生的行为触犯了班规、校规时,教师还用一些带有体罚的办法来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并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简单的做法致使班级管理死气沉沉,班集体缺少应有的朝气。还有人认为小学班级管理就是教学管理,于是忙着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学生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凡此种种,长期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后果堪忧。小学生年龄尚小,班级管理应具有自身规律和特色,因此,探析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迫在眉睫。
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针对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教师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的艺术打动学生,班级以健全向上的集体氛围和力量影响学生,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与同伴和谐共处,互相关爱,营造团结、勤奋、守纪、创新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把爱献给学生
小朋友进入学校就等于步入了人生的第一站,他们好比一株株娇嫩的花枝,需要用爱心精心地培育。
一个教师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就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你想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整天在妈妈的怀里摸爬滚打,都不讨厌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吝惜地把乳汁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就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妈妈。
近年来,学生队伍中又多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境遇有时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糟糕,他们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无助,每当想到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心疼,我总是对他们多用一份心思,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也能得到温暖。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要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和尊重,对学生赋予期待,让每个学生体验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二、用榜样法给孩子确立行动的准则
小学生习惯地把老师对事物的认识,当作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作理想化的模式。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无所不能,十分完美的。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只要你真正做到热爱教育,用自己的爱和热情去撞击那一颗颗幼稚的心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教师。
三、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每位学生
在小学阶段,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尤其对优生和学困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只有平等地爱每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用爱激发他们的上进动力,让他们努力学习,展示自我。
四、树立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教育也不同,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呢?如何让这些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个良好的开端呢?我想,空头说教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热心地引导。小朋友们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也不知道怎么学习,我就根据他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经常讲些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画家、等名人的故事给他们听,用这些生动的故事把他们吸引到学习上来,小朋友一听入了迷,我再引导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听了故事,你心里是怎样想的?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看谁想得好,说得好。小故事的吸引力起到了作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和启迪。
在孩子们有了美好的学习愿望以后,我就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学习竞赛,同学们的上进心是特别强烈的。这一下,同学们可来劲了,一个个手握铅笔,聚精会神,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一张张工整的作业展示在我的眼前。
当然,这种引导既是积极的也是具体细致的。教师的功夫贵在循循善诱,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只要我们服务周到,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获取新知,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五、不断地学习修善自我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古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工作时间长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自身都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尤其在班级管理方面。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有先进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刚教学时,教室里乱哄哄的,根本无法上课,我用尽各种方法,始终不见效果。我曾经彷徨、气馁,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我向一些教师诉苦,他们帮助我,给我传授经验。我又重新鼓起勇气,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采用鼓励、对比、先进榜样学习法,去激励他们爱学习,遵守纪律。慢慢地,班级比以前好管理多了,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对自己也有了信心。闲暇之余,再向其他教师讨教经验,读一些小学生心理之类的书,确实受益匪浅。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去埋怨环境,更不要挑剔学生身上的毛病多,而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一种方法教不好学生,就用第二种、第三种……甚至几十种。要努力改变自己,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去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绝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甚至跌倒,要争取当一名好教师,管理好班集体。
总之,要管理好班级,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人无完人,我们就要任重而道远,努力工作,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皮亚杰著.儿童的心理发展(傅统先译)[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主要桥梁。因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小学生的文化教育,还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小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和认识能力。要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不仅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文化素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加强小学班主任素质,提高班主任班级工作能力,对小学班级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班级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1.班级管理的内涵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小学班级管理能够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实行人性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班级管理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台湾学者方炳林认为班级管理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辅助,共同对教育过程中的人、事等情况进行管理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加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完成教学目的;我国学者黄兆龙教授认为班级管理就是班集体成员之间互相管理,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要做。但是班级管理的具体含义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认为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以及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两个层次,这里主要分析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组织,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知识、身体、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讲,班主任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目标和要求,制订班级教学计划和目标,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的各项活动。
2.班级管理的原则
尊重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原则。小学班级教学管理要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从小学生兴趣出发着手构建教育内容和框架,从小学生爱好和兴趣出发,以开启小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和课后管理有机联系起来,相互促进和渗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要与课后管理相互结合,尊重学生学习需求,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
师生互动原则。班级管理过程是教学相长、相互融合的过程,教师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导者和推动者,而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实现,因此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不断改善班级管理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小游戏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提高班级管理和教学效果。正确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因势利导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选择有价值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将教学活动与班级管理有机融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而通过开展互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找到班级管理的切入点,达到提高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二 小学班主任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教育为主,学生学习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存在重视教学轻视学生主体性、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注重教学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不足,没有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还有待提高。
2.忽视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加强班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为辅,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比较严肃的状态。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严重影响到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3.忽视班级管理过程的民主化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管理缺乏民主管理的思想,学生对教师是绝对地服从,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是“一言堂”的思想,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也是阳奉阴违,不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只有加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民主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体会到民主管理的益处,才能够真正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三 改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首先,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认识,转变班级管理思想,树立现代管理理念,认真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了解其思想和心理活动。还要使自身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放低姿态,努力达到亦师亦友的良好局面,从而提高小学班级管理质量。其次,将班级管理目标与小学生实际需求有效融合。当前网络时代日新月异,各类信息令人目不暇接,班主任要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深化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2.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班主任管理效果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的前提。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完成班级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要进行适当的肯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专业的知识文化是班主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学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学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因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受自身能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加强师生关系建设。
3.构建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平台
小学班级管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民主管理的思想为基础,建立师生民主交流平台。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需求和认同进行分析,对不同的意见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第二,对学生进行单独交流,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个别学生要进行单独教育宣传,提高小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民主思想在教育中的渗透;第三,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加强班级管理中的信息化运用,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对小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到本班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一、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帮助心理异常的小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障碍,不再扰乱班级秩序,在使学生获得健康心理的同时为班级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及时消除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防止心理问题的累积,避免学生因过度压抑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认识自我,取长补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推动班级的进步。第四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教师心理素质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也可大大提高。
二、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 情感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情感波动性大,情绪比较脆弱,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的心态始终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使小学生在各种活动当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培养小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等高级情感;提升小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 学习心理教育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学生也最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学习心理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组成。在进行学习心理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然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再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消除学生因学习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还有就是改变学生恐惧、对抗、畏难的考试心理。
(三) 自我认知教育
自我认知教育也隶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多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正是由于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导致的。自我认知教育应该达成的目标包括:形成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并能影响他人;正确认识到自身优点,凭借自己的长处来帮助同学,为班级贡献力量;能理性看待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 集体式教育与个别式教育相结合
农村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注重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关怀,对他们的心理机能进行调节,使全体学生的个性都得到良好发展,同时还要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应该明确小学生虽然有相似的发展特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会遇到不同的困惑与问题,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将集体式教育与个别式教育结合起来。
(二)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每周拿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来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勇敢说出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们共同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还能使其他学生在献计献策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洗礼,自觉规避心理问题。作为教师除了给学生充分的建议自由外,还要注意对心理健康课堂的把握,从更高层面给学生提供心理建议,使学生在纠正心理问题时有更正确、更科学的导向。
(三) 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
在班级管理中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能够拔高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心智水平。德育和心育是相互补充的,德育能够为心育创设目标,而心育又能为德育的落实提供基础。在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树立道德典范来改变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会有自私自利的心态,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利益,不顾及他人感受,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讲一些伟大人物无私奉献的故事,使学生们通过德育受到感化,进而改变自己的自私心理。
(四) 利用学科渗透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深入到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学科渗透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的学科内容设定都是具有正确导向的,因而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起学科优势,对知识中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当学到《骄傲的孔雀》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对文章的思想进行分析,让学生们看到"骄傲"这种心理的坏处,引导学生们规避骄傲情绪,形成正确的心态,用平和友善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同学朋友。
(五) 利用板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出黑板板报是班级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教师内的板报充分利用起来,用灵活的形式,丰富的画面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将小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用问答的形式展现到板报上。这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方便快捷,学生们常常会被多彩的板报吸引,自觉阅读板报上的内容,找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板报上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使这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应有功效。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班级;相关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人生观、价值观都未成熟,基于这些特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应该发挥管理作用,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班级环境,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观。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思考,分别从: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促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1、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小学生群体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很多这个年纪阶段不该获取的信息,这些信息或多或少都会导致他们在思维与情感上的早熟,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是在网络时代成长的,他们通常会在网络世界里去寻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欠缺的情感,友谊或者其他,甚至会用游戏来麻痹自己,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离不开网络,一旦离开,便会感觉到孤寂与无奈。此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渐优越起来,处于优越环境下长大的小学生,被投入到各种特长班进行学习,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新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们原本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导致价值观念与社会道德标准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小学阶段正是形成学生良好品质,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生认知的偏激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因此,班主任必须把握好关键时期,大力开展班级管理。
2、促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
良好的教育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注重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必须积极营造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风貌。进行德育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必须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对学生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学生学习,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德育活动当中。
2.2、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个性差异、成绩差异、语言行为差异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个人一个性格,才会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具有多重个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性格的差异必然带来语言和行为的差异,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对老师的教育可能往心里去,但他不表达出来,有的同学可能对老师爱答不理,有的同学可能对老师的性格、讲课有看法,有的同学可能和老师交谈时措辞不恰当等等,诸如此类,作为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同时采取一定教育手段让学生尊重教师的语言和行为,逐渐规范学生的言行。
2.3、加强班主任在职培训
由于现今大多数班主任都不是专业出身,基本都是从教师中挑选出来的,所以现在很多班主任都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由此可见,要想提升班主任的核心能力,必须要多吸收专业知识以及加强班主任的在职培训。首先,中职学校在培训前需要根据班主任不同的工作经历,不同的岗位要求以及不同的专业背景进行综合评判,然后根据班主任对其职能掌握的不同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的重点不仅仅在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以实例分析,增强班主任的实践能力。
2.4、采用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如果只从班主任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形成敌对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管理方式方法,例如:学生上课爱讲话,对于教师的管理非常不利,针对这个现象,一开始,教师让学生选举产生前五名嘈话者,目的是对违纪学生了解得更具体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可实施后的当天,学生反映非常强烈,认为选出嘈话者伤了他们的自尊,而且学生也不愿意投票,甚至有一位学生还编故事讽刺这一做法。教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改变做法,由选举产生前五名嘈话者改为选举产生前十名表现好的学生,每个星期选举一次,给予表扬及奖励,学生很乐意地进行投票,也自觉地遵守纪律。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善用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肯定作用,而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举两得的方法。
3、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班级管理必须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奋斗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特点来确定。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护、个性特点了如指掌,以此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引导学生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班主任面对小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学会正确面对,摆正态度,接受他们的问题,试图去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度对他们进行语言上的鼓励,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班主任,我深知,班级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班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小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班集体运行的科学程度将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班级是健康的、和谐的。笔者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十多年,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有颇有些认识和感受,文章撰写的初衷亦是以小学班级管理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为探讨基础,针对具体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对症下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棍棒至上的“权威式”管理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同行们围绕“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结论各抒己见。崇尚“权威式”管理理念的他们,片面地认为教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为不切实际之举,现在的孩子比较难管,必须代之以严厉的管教与体罚。更有一些老师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推行“权威”理论,在日常班级学习中要求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
诚然, “权威式”管理确实会对班级管理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给孩子们带来的伤害也是令人心痛的。根据日常工作的观察和调研不难看出,权威式老师管理下的班级一般会产生诸如师生沟通困难、学生不自信、学生对老师心存敌意并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等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与班主任工作的不科学、不合理性是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二、成绩至上的重“学”轻“德”
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可以说,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新时期的老师理应适当减弱成绩至上的培养理念,转而从情意、技能、认知这三个目标入手,统筹培养。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小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的教授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能力的开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个别班主任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了知识,提高了成绩,就是一个好学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协助与鼓励,无法给学生营造安全、温暖、和谐的班级气氛,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感。
三、制度至上的“民主化”管理
所谓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化大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要有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贯彻;二是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深知,班级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变得更好。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让学生自觉加入到班级管理的队伍中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管理的问题,管理必须要形成一个主力军,那就是班干部。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让学生学会自理自治。然而,个别班主任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就可以在班中担任一官半职,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及其在班中是否具有影响力等因素。这种管理思想使多数学生缺少了锻炼的机会。
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几年前一场关于“小学班干部制度该不该取消”的讨论。2011年“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微博上明确提出,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列举汉奸的三个特点:为强权效力;告密;奴役同胞。微博还称,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建议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微博一经发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反对者有,赞成者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