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管理工作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档案是高校师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历史记录和真实反映。教学档案由文字材料、图表、音像、照片等材料汇总而成,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客观反映和具体总结。建立完整的教学档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研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档案管理的意义
教学档案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对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同时,它又会反过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各种工作的不足和问题都会在相关的教学记录上有所体现,因此,分析、研究、总结这些教学记录上的内容,可以直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二,它是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作为教学工作情况的重要记录,教学档案记载了长期的教学活动情况、科研情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等,当教学活动或教学管理需要作出新的决策时,教学档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和以往所总结出的各种经验,从而促进管理部门及时有效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相关决策。比如,教学大纲的完善和修订,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的进行,都可以借鉴教学档案所提供的具体材料。
第三,它是支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教学评估过程中,教学档案是支撑教学评估工作最直接、最坚实的方面,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在教学评估环节,专家主要通过查阅和阅读档案资料,尤其是教学档案的资料来掌握相关的具体情况,如果没有完整、真实和相应的教学档案,将无从佐证教学活动和管理的水平,从而缺乏说服力和实证性。因此,从教学评估的角度来看,教学档案的管理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是当前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然。
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展开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规范具体教学教务工作的展开。
1.教学档案的搜集
教学档案的搜集是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活动中,形成了诸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如文字、图片、图表、录音、录像等。作为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积极的搜集、整理、分类、归档等,从而做好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作为教学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应合理把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的范围,制定相应的教学档案管理计划,力争做到对教学档案的搜集有计划性和实效性。
此外,由于教学档案的来源相对分散,从而使得教学材料的搜集相对难度较大。同时,因为教学活动学年性的特点,使得教学档案的归档与其他档案的归档工作不能同步进行,从而容易产生漏档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教学档案的搜集环节中应该着力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一、《中庸》的思想精髓
1.“中庸”的本意。“中庸”一词最早是孔子提出的,“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稍加改动地引用了这句话,变为“:中庸其至矣乎!”(《中庸》)“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反对偏激,不走极端,做到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恰如其分地把握事物、协调矛盾,从而实现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2《.中庸》的精神旨归。践行中庸之道绝非易事,《中庸》中记载孔子曾有过两次对“中庸”之难以达到的感慨“,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中庸》)。此外,在《论语.雍也》中孔子也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些足以说明“中庸”是个很难达到的境界,即使孔子本人也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就研讨一下“中庸”的精神旨归之所在。①“中和”之境。“中庸”思想要求我们在立身处世中达到一种“中和”的境界。《中庸》对“中和”观念有这样的论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其中指出“中”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和”是天地万物所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只有达到“中和”之境,才能使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生生不息、蓬勃发展。②“时中”之法。《中庸》讲“君子而时中”(《中庸》),所谓“时中”就是强调要把握好实行中庸的分寸和时机,根据事物发展进程的不断变化,进而采取灵活得体的应对措施,防止矛盾的激化。同时,协调与平衡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障碍与摩擦,是与时俱进、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科学方法。
二、《中庸》思想对当今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指导意义
1.执两用中,公允适度。“中庸”思想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通过“执其两端,用其中”(《中庸》),而达到“中和”之境,从而客观地看待问题,公允地评价事物,处理问题公正严明,反对偏激,不走极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因而是一项千头万绪、繁冗沉重的脑力劳动,需要协调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因而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立身处世、言谈举止中讲究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从而形成恪尽职守、处事周到、谦和恭顺的工作作风。“中庸”原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把握好工作的度,既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也不能急功近利、欲速不达;既要避免求全责备、过分苛求,也要避免明哲保身、调和折中;既要讲求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又要尊重师生个体的合理化需求,以人为本,审时度势,加强柔性管理。从而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工作平衡点。2.“贵和”思想,兼容并包。“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的“贵和”思想是《中庸》的重要精神内核,追求天下秩序和顺稳定的和谐思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终极价值追求。“贵和”思想作为炎黄子孙的重要人生信条对于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作用。“贵和”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魄。所以当代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以从容平和的心态为师生服务,包容并尊重师生的职业诉求和个性发展,从而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提高在校师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3.通权达变,圆融变通。《中庸》的“君子而时中”观念,强调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在遵循原则性的前提下,通权达变地处理问题,做到圆融而不圆滑,变通而不油滑。在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乃至其他诸多具体的教学管理活动,都要在把握形势的情况下,进行灵活变通的掌控,从而把握好实行中庸之道的判断力与应变力。4.慎独自省,反求诸己。《中庸》中出现了“慎独”这个概念“,君子慎其独也”(《中庸》),在《大学》中也有类似的提法“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慎独”思想的提出是对儒家“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这种反求诸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旨在表达在无人监控和督促的状态下,完全凭借自身高度的良知自觉性严于律己,从而实现控制自我内心不良欲望的诉求。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为全校师生服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难以协调,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因而教学管理人员要学会多从自身寻找问题和过失,少去苛责别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和自身修养,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以儒家的“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增活力,上水平。5.真知灼见,可资借鉴。《中庸》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原则与理念,也给我们指引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具体工作方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强调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反之就会失败。在纷繁复杂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想要想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按部就班地开展管理工作,未雨绸缪,事先准备,打好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尤其在各种科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中,预先的准备和积累是成功的关键。因而需要从长计议,提前做好预案,机会和成功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中庸》讲“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中庸》)意思就是说君子践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那样,必定要从近处起步;如同登高峰一般,必定要从低处开始。从而告诫广大教育工作者高等教育事业的成功要从我做起,从当下起步,从日常开始,要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中庸》有言“力行近乎仁”(《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都是在强调“行”的重要性。也郑重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而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要注重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理论转化为教学管理工作实践,切实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进而为推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庸》蕴含的道德理想和精神旨归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庸”思想所包蕴的人生哲理已经成为华夏文明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和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核本身就是一种立身之理、处世之法、做人之道,在“中庸”思想的烛照之下,通过对《中庸》真谛的不断涵泳与践行,广大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必将品鉴出中庸之道的要义精髓和价值归宿,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健康、稳步发展。
作者:时琳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关键词】服务意识;自身素质;工作作风
无论是哪种层次的学校,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转,都必须有一批具有一定水平,一定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这些人构成了学校教学管理的主力军。
一.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
一个优秀的教务工作者,在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的同时,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领导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决策人,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学校的最基本的元素,只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体现以教学为中心,把教务工作做得更好。
为领导服务应体现在对学校的教育发展及教学改革,出谋献策。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教学改革的方案,在已经实施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出继续深化改革的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基本的素才。
为教师服务应做到礼貌待人,工作耐心,细致周到能及时准确地解答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因此教务人员的耐心礼貌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服务应体现在平等相待,语气和蔼,耐心细致等方面。因为教务部门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务人员要接触各种性格的学生的情况下更需如此。面对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在工作中只有坚持原则的同时做到和气加耐心,这样即使问题当时解决不了,学生也能够理解,并且还能赢得广大学生的尊敬。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是科学,管理也是科学,教育管理人员不能不懂教育学,也不能不懂管理学。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管理者,首先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学管理岗位是一个任务繁重,琐碎又责任重大的岗位。在肩负的工作中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持事实求事的科学态度,在教学管理中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1.强烈的事业心
强烈事业心的确立,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树立起教务工作的事业心,在思想上重视,在业务上磨练。具有强烈事业心的教务管理工作者就必然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务工作中不会采取应付式,被动式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教务工作的地位决定了教务工作的重要性,而教务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务工作者必须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只有在平凡的教务工作中树立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尽职尽责,干出成绩。
2.高度的责任心
一个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想做好教务工作,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所从事的工作应该具有责任感,需要饱含热情,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没有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就容易出差错,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为教务工作是一种十分具体,非常实际的事务性的工作。教务工作者对工作的主动负责,认真细致,就意味着平时要把教务工作中一些常规的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力争主动,减少失误。因为教务工作系统性,连环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务管理工作者必须高度负责。如果在工作不慎出现差错,首先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努力减少损失,其次才考虑找出原因,在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总之教务管理者必须严以律己,在思想上树立起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这样工作才能作出成绩。
3.坚持真理的求实心
教务工作者要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正确意见,坚持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务规律,在熟悉适应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应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摸索出教务工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坚持真理与勇于承认错误是相辅相成的,承认错误与坚持真理同样需要勇气。如果因教务管理人员的原因而导致工作出现差错,应该理智地爽快地承认错误,从而取得教师和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三.切实强化服务意识,创建全新工作作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办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管理者工作的创新、高效工作优质服务是密切相关的。教务管理者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主导,创建全新的工作作风。
1.要有讲求效率的作风。做事慢条斯理,磨磨蹭蹭,拖泥带水是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教务人员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注意改进工作方法,摸索提高教务工作效率的途径。无论何时何地,讲求效率是每一个教务管理者都应该重视的,特别是对于上万人的大学,只有高效率的管理工作才能给广大师生带来方便。
2.要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实干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的统一。一个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组织能够使其成员潜在的才能与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释放。团队中的每个人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并愿意为彼此协同作努力。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工作不推诿。教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需要众多的教务工作者的团结协作,才能高效运行。从事教务工作的同科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相互了解工作情况及程序,对不属于自己工作范畴的事,要向来访者解释清楚,尽量答复,工作不等不靠,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要有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教学管理手段不断的变化。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的管理中知识要不断的更新,学习永无止尽。科学的管理工作永无止尽,教学管理工作者,只有谦虚谨慎,认真学习,多为广大师生考虑,不断的改进工作方法,自己的工作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谅解,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各单位的配合和支持,才能收到实效。
总之,任何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教务工作者辛勤的耕耘、认真负责和高效细致的工作,教学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从教务管理者的自身做起,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全身心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一、总则
教育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和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全面管理的原则。
教育教学工作系统中的每一成员都要参加管理,也要接受管理;创造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在管理之中。
2、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化原则。
教育和教学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质量要求,做到工作制度化,程序规范化,质量指标化。
3、程序化管理原则。
系统上坚持校长——主任——教研组——备课组(含班主任)——教师各自为一独立单元又逐级负责。每个层级的工作中都要坚持:计划——实施——检查——验收的基本程序。
4、及时总结经验处理教育教学事故的原则。
对经验要实事求是,及时善于总结;对教育教学事故要查明原因,及时补救,追究责任。
二、层级责任制度
1、校长:领导教育教学管理的全面工作。学期初下达年级和学科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指标,并提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措施。期中、期末主持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在行政管理上直接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教导处:教导主任对校长负责并协助校长领导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政教处:督促检查班主任工作及德育工作情况,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改进工作在行政管理上对校长负责。
教务处:认真完成主任交办的各项工作,积极建议,开拓创新,勤奋工作。编辑有关资料及填写成绩报告单。
3、教研(年级)组长:
督促指导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按照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和学校的阶段科研目标,制定学期(或学年)工作计划,活动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单元质量验收,检查单元教学措施执行情况并负责向主任报告,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指导、收集、整理阶段性科研资料,做好书面总结。年级组长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年级组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年级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具体方案。
4、班主任:负责本班全部德育、学习管理工作。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学习钻研教育教学,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学习,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辅导,填写班级成绩汇总报告单。
5、任课教师: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关心所教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严禁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缺陷,接受能力,努力做到分类指导。填写本科成绩报告单,做好试题、试卷分析。
三、教学工作制度
1、备课制:每个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依纲据本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对青年教师和业务能力较低的教师要求必须写详案,教案必须有章节课题、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课堂类型、课时安排、教具准备(包括板书设计)、教学重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等)、教学步骤(包括教学方法、复习巩固、作业要求、效果检查)。教案必须带入课堂指导教学,对无教案上课,教案草草了事或只照抄其它教案,严重脱离实际者,视为未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2、上课制:
(1) 按时上课,按所排课表上课。上课实行"十不准":不准无教案上课,不准私自调课,不准坐着上课,不准在课堂上抽烟喝水,不准随意出入教室,不准拖堂,不准把学生撵出课堂或罚站,不准带小孩进入课堂,不准衣冠不整穿拖鞋上课,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2) 教学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讲授正确明白,尽量规范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双基”落实,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组织严密,课堂密度适中,时间分配合理,教态教风端正,语言规范,板书科学、合理、工整。
3、作业批改制度:布置作业量合理,不搞过多单调重复的练习。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不欠学生“帐”。作文批改要有眉批、段批、总批,批语要能实事求是地总结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辅导学生制: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认真辅导,辅导中不越俎代庖,不歧视差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二级管理模式构建
在我国高等教育类型中,高等职业教育现已占据半壁江山,而在对高职教育诸多的研究中,高职教学工作管理是众多研究者共同的关注点之一。教学工作管理的核心是把教学的全部过程和内容作为管理对象,按照教学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必然的、客观的规律,结合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管理,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以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文拟对高职院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整体思考、对院系两级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项目进行科学的划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高职院校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实现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影响
1、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思想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这个模糊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中专升格为高职的部分院校没能尽快转变办学理念和方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仍旧沿用中专模式;二是一些高职院校把学生的升本人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之―,片面追求学生升本率,背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从而将教学工作带入了误区;三是追求学校升本,用本科的办学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忽视了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我们必须承认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并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缺陷:一是教师自身比较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二是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很多教师对系统地传授教材知识做得较好,而对模块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运用新的教育手段等方面比较欠缺;三是教师队伍出现“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缺少双师型教师。
3、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管理责任主体不十分明确,教务处、人事处和各系对教学工作的管理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与和介入,但是具体的职能划分不十分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责不分、职责不明的现象。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的。正因如此,学校和院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容易脱节,学校也就缺少对教学工作全面、深刻、系统的研究,不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出合理的办学方式和办学理念,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就难以落到实处。
教学管理工作责任主体的明确与否必然影响到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保证。由于教学工作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对于教学工作中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就难以真正落实到部门或个人,这样不利于教学工作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二、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的思路
1、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项目及要求
作为高等教育而言,目前在教学管理上实行的都是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而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促进学院各管理层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成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一个首要前提。
2、清理现有的教学管理文件,完善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规章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根据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的需要,配套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办法,为教育教学过程提供各项行为规范。
3、完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规范配套文件
学校教学目标是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学校各部门实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直接记录和反映了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水平。在各项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地做好原始记录,既是对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要求,又是积累教学管理第一手资料,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两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如果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形成了职责分明的两级管理模式,必将为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声誉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有利于明确院系管理职责、权限和利益
工作中出现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因此,高职院校院系教学二级管理模式的内涵就是分工负责。学院要把教务处设为院级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作为学院和各系之间承上启下的枢纽。代表学院行使全院性的教学工作管理权,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当好学院在教学工作管理中的参谋、助手,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学院教学工作任务,通过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各系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学院教务处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确保系一级承担的教学任务能够及时、圆满完成。
明确院系两级的职责,还要合理划分院系两级的管理权限,每项工作该谁管,管到什么程度都要明确,根据院系的职责和权限,要进行合理的利益划分,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有利于管理重心下移,扩大系部自
构建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必须扩大系部自,使管理重心下移,发挥系部在教研室、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教材、教学设备等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学院可以考虑给系部一定的人事权和财政权。在教师的引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聘中由系部确定人选报学院研究批准。学院可根据系部的专业数量、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承担工作量情况划拨经费给系部。同时给系部创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系部自主创收的积极性。系部依托人才和资源优势与企业、行业联合,广开创收渠道。
3、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有利于实施目标管理,建立考评体系
实施目标管理是实现教学二级管理的重要保证。院系双方以目标管理的形式实施或接受管理,必然要求学院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实现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实施目标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院系双方以目标管理的形式实施或接受管理;二是系部的内部管理也应以目标管理为主。
4、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有利于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
随着院系两级管理的实施,学院工作机制必将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也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逐步得到完善。
由以上阐述我们不难看出,实施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对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举足轻重,确定明晰的高职院校院系二级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并切实加以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高职院校院系二级教学工作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认真分析高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不难发现,要提高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责任,合理界定院系二级管理机构在教学工作中的职责,着力形成院系二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并切实加以实施。
1、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院级教学工作管理的职责要从宏观上把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制定教学工作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审定教学大纲、提出专业设置和调整意见、制定教学规章制度、组织教师培训、组织各类考试、严格学籍管理、指导系部工作和协调各校级相关部门,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以形成良好的教学工作格局。
系一级教学工作管理职责,主要就是要落实好院级教学工作管理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并结合本系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包括:落实学院和教务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学大纲、落实教学任务和组织管理日常教学检查、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开展教师讲课评比和召开学生座谈会等等。
2、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院系二级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建立后,要真正付诸实施,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要通过多种形式,使院系二级教学工作管理人员能够彼此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所应承担的职责,认识到彼此之间只是分工不同,但工作目的都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院级教学工作管理部门人员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要以平等的态度与系级教学工作管理部门人员和谐相处,系级教学工作管理部门人员则应积极配合校级教学工作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不能有各行其是的思维方式。
3、齐心协力,务实工作
院系二级教学工作管理模式确定以后,管理人员就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任务。特别要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管理;二是积极开展教学工作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适合高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三是彼此之间理顺关系,理清思路,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思考本职工作,确保上下联动,共同把工作做好;四是务求实效,讲求效率,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力戒形式主义、;五是对于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中的重大问题,院系二级教学工作管理部门都要密切关注,共同协商,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并努力探索实施的方法和途径,确保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4、健全机制,完善制度
正如前文所言,在长期的“大一统”的管理模式之下,一旦真正建立院系二级教学工作模式,其实施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即就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院系二级教学工作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并最终形成教学工作管理的良好格局,必须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制定相关的制度,从机制和制度上为这一模式的运行提供保障,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要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院系二级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使各系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费管理权,调动各系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制度,在师资的引进上必须人事、教务、系三方配合考核、商议后提出相关意见交院领导审定,使各系引进的教师更能够适应本系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是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教学工作管理人员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用人机制.调动教学工作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对于二级教学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切实保证二级教学工作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
五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按照二级教学工作管理模式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管理的人员追究责任,特别是对教学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失的,更要从严处理。
5、优化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做到这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对教学工作管理人员进行基本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白各自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工作职责,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意义,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任务的完成;
二是学院和系要大力支持两级教学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为他们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彼此合作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要努力建设专家型教学工作管理队伍,在用人时要努力把掌握教育规律、有教学工作管理经验的人选到教学工作管理岗位,与此同时,还要通过脱产学习、在职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开展传帮带等手段,大力开展对教学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制定详细完备的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明确培训的目标和任务,努力提高教学工作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绩管理;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成绩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全面管理过程,它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反馈教学信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作用。做好成绩管理工作对于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风、学风、考风、试题库和课程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尤其在成绩管理方面,遇到了许多实质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针对高职院校成绩管理的现状,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并将进一步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用的学生成绩管理方法。
一、 当前高职院校成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绩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各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专业设置增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专业划分更加细化,学生修读课程门数也逐渐增多,使得当前高职院校成绩管理工作量增大,效率低下。并且由于成绩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产生的问题,成绩管理工作大部分集中于期末阶段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对成绩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都非常高,一旦出现点差错,就会关系到学籍处理的准确性,对下学期的学生补考、重修的组织报名和考试安排、奖励学分的申请及处理等教学工作都会直接构成影响。
2、成绩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成绩管理工作制度的不健全、操作的不规范以及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导致成绩管理不顺畅。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成绩管理工作考核制度不具体、未细化,奖罚不分明,缺乏激励机制。且目前使用的办公软件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实际工作需要,所以我们对办公软件的个性化修改仍需进一步跟进,同时也就要求学院应该保证后期的资金投入,而由于成绩管理工作制度及规范化操作的说明不完善,就直接导致成绩录入时出现问题。
①教师成绩录入时存在的问题: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要求任课教师认真负责地把学生考试成绩录入教务系统。在这一环节会有两方面的问题存在:第一是任课教师未能及时录入成绩,造成学生成绩管理相关工作拖后,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同时后续补录会增加系部教学秘书和教务处成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第二是任课教师在录入成绩时不认真不仔细。对无考试试卷的学生未经调查清楚缺考原因就随意猜测进行成绩录入,如有些教师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却不知道所上课程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我们要求考试课按百分制记分,考查课按四级制记分,而他在录入成绩时想当然的随意录入成绩,最后上交成绩册时发现课程性质不对而导致成绩全部录入错误。由此可见这都是相关教师工作责任心欠缺、成绩更正手续无障碍、无具体的监督体制所造成。
②特殊学生成绩录入产生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和学籍异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如缓考、旷考、作弊、学籍异动等情况较多导致成绩录入出错。学生办理缓考手续一般应在课程考核前凭相关证明材料由学生向所在系提交申请,填写《缓考申请表》后到相关任课教师处签字,再送学生所在系签属意见,最后交教学秘书处留存,由系开出学生缓考通知单给任课教师。根据流程来说应该也是比较清楚,一般不容易出现问题,但也有特殊情况存在,如学生缓考手续办理不及时或事后补办手续的情况,就会直接影响任课教师的成绩录入。学生旷考和作弊成绩的处理,任课老师阅卷、评分时在参照《考场情况记录表》的同时,应及时向学生所在班班主任及系教学秘书处了解情况,必须在学生情况确实后再进行成绩录入处理,不能出现考生作弊或旷考却有考试成绩的现象。而学生学籍异动会发生在学期的各个阶段和任何时间,包括退学、休学等,我们在教务系统中的处理肯定会有间歇性,而任课教师的成绩录入就会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处理方式,有些会直接录入“退学”等学籍异动类别,有些则录入“旷考”,而有些就会空着什么都不录入,最终造成学生成绩录入错误。
3、成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成绩分析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可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质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和测评,同时也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对完善学生考试体系,提升考试质量,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成绩分析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足;分析结果也都只停留于表面,不够全面和深入;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通等,致使其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 加强高职院校成绩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
1、加强教务管理人员培训,完善院系教务两级管理。
成绩管理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般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技能,如计算机处理能力、网络使用能力、统计学数据处理能力等,以便随时把握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成绩管理系统。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学习、研究、总结成绩管理工作的经验,以取得更大的进步。高职院校的成绩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寻找到一个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我们每一位成绩管理人员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通过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素质,使成绩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理顺运行机制,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成绩的过程管理应由各系部完成,教务处则负责总体的宏观调控和系部成绩工作的管理。如系部教学秘书要及时保存和维护任课教师上交的作业登记表等原始成绩记载材料,并进行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做好本系部任课教师成绩录入监督与管理,负责学生成绩的查询、核实、打印、分析工作等等。而教务处应该规范好成绩管理的各环节,理顺运行机制,加大对各系部成绩管理工作的指导、培训、督促、协调、考核、评价和完成管理软件的建设和完善等工作。
2、加强成绩 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成绩管理的规章制度,才能使整个成绩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一套合理实效的成绩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教师命题、考试培训、考试安排、考试要求、组织考试、监考、试卷交接、批阅、成绩评定、成绩录入、报送、更正、学生补考、重修、成绩查询、成绩档案的保管、成绩管理系统的维护、升级等各个环节。对每项工作的原则、范畴、职责等要具体清楚地规范,使每项具体的工作都要有章可循。当然管理制度的制订完成也不能一劳永逸。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才能增强实用性。同时我们还要规范好成绩录入、特殊学生情况的成绩处理、课程免修、学分获得的统计、重修申请及奖励学分的处理等操作程序,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出错率。但单纯制度完善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才能收到良好的实效,所以成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制度的严格执行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3、加强成绩统计分析工作
成绩是学生学习情况和老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始记录,基于成绩管理系统中成绩的各种统计数据,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教务处、各系、相关领导提供极具价值的信息,为总结工作情况和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成绩分析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完善成绩分析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成绩分析方式方法,构建成绩分析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对成绩的统计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教学计划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材是否符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试卷的难易程序是否适中等,更为学院制定建设教风、学风、考风的决策提供依据,为指导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考试改革指明方向,为学院领导监督管理各系、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海林,高校成绩分析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教学管理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客观上反映了学校的工作情况,是学校整体工作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努力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
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有区别的,一般的说,重点院校由于教学管理体制比较健全,教学管理经验比较丰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机会较多,综合素质较高;一般院校特别是新兴院校、民办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从我国高校整体看,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管理人员没有专门的培养渠道,人员自身素质差异较大。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特别是独立院校和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差距较大。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取决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来源,在一本二本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的增强和学历层次的优化,引进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偏高;其他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来自辅导员转岗或后勤管理人员充当,专业人员相对短缺。此外,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计算机办公处理能力相对欠缺,缺乏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的知识能力,造成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对教学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加上教学管理工作岗位牵连着教学和管理,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但在职称评定、升迁上较难,造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出现敷衍、应付的情况。
教学管理人员易变动,管理体制不健全。在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都是学校的“临时工”,很多教学管理人员今年在这个岗位,明年可能换成其他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造成许多工作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出现,思想不稳定,无心努力学习教学管理的知识,工作中也存在诸多疏漏之处。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对教学管理人员没有长期规划,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使用、培训和晋升等缺乏制度保障,也造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不满。
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管理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努力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考核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标准之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的人生信念、崇高的人生追求和职业操守,才能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才能为高校正常的工作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务实工作,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学习和总结新问题,探寻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掌握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法规,有相应的决策能力。教学管理人员要学会处理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安排工作进度,还要完成上级的性质任务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多学习教学教学法规、学校管理文件,做到处事有原则、事事有根据。
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管理工作一方面联系着学校的教学部门,另一方面联系着学校行政部门,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学校正在开展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大局意识、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有效化解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教师的调课、课堂问题的出现提供及时的帮助。
较强的表达能力,较强表达能力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技能,在协调、沟通,上传下达过程中都需要教学管理人员良好的交流能力。此外,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负责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文件处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报告总结的写作都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反映问题,搞好教学管理工作。
三、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举措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要不断优化,以适应更为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要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常抓不懈。
第一,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结构是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关于人员素质差距较大的情况,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的机构、提升教学管理整体素质。要综合运用制度建设,制定出切实可行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组织意识和服务意识。此外,还要从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人手,不断引进高水平、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现有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加强相互间的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教学秘书 教学管理 专业化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为大众教育,高职教育在国家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形势下也逐渐走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发生剧烈的变化,人数和专业增多、专业培养方向多样化,教学管理工作日益复杂。教学管理好坏是高职院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的统筹安排教学事务和合理进行教学管理,目前高职院校采取院系二级管理,重心下移到各系,各系教学大部分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和参与者由系教学秘书完成。因此系教学秘书对教学能否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随着网络的日常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也要求教学秘书信息化。
一系教学秘书主要工作及要求
教学秘书是协助院教务处及系主任处理日常的教学活动,做好协调、服务、监督和管理,进行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秘书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分轻重缓急沉着的处理,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统筹安排、科学化管理能力。教学秘书工作主要有:
1管理繁重的日常教学。1)落实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按时给教师和学生发放课程表和校历表,协调教师调、停课请假等事宜,并负责督促和检查执行情况;2)协助系主任检查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和做好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核实汇总教师工作量,建立教师业务档案;3)组织本系各专业的期终考试工作,包括出题、制卷、阅卷及学生考试、教师监考等一系列工作的安排,协助教务处组织学生搞好各种能力考试、测试工作。4)按教学计划征订和发放本系各专业各科教材;5)协助老师进行科研、获奖的申报与审批。6)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学生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等等工作。
2分类汇编教学档案资料。1)撰写好教学日志、整理教学进度表、系班级和教师教学课表、班级实习实训安排情况、教师调停课请假等等,提供日常教学信息,便于领导督导教学活动。2)熟悉了解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统计教师工作量,提供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便于领导管理教学。3)收集院教务处和老师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反应给系领导,便于领导及时掌握教学动态,保证教学管理顺利进行。4)为领导、辅导员、任课教师提供学生花名册、学生成绩、班级的专业名称及专业要求等基本资料,使老师在工作中能做到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5)整理过往的试卷、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报告、教师科研成果、师生获奖与处分材料、教师课堂评价信息等等,为年终师生评优提供依据,也可作为教学评估的最有说服力的原始材料。6)收集整理各部门下发的文件及颁布的规章制度,它们是领导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蓝本,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3做好领导的行政助手。许多高职院校把教学秘书工作划入了行政管理层次,因此教学秘书工作中糅进了一些辅的行政事务。主要当好系主任的重要参谋,不仅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还应该积极调查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方案、采取新措施,主动为上级领导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必要的情况下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的决策创造条件。
二系教学秘书工作问题分析
1对教学秘书工作不够重视。许多高职院校由于长期受"重教学、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教学秘书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轻视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教学秘书工作只是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劳动,把教学秘书与"勤杂工"划等号,使教学秘书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增加了教学秘书的心理负担。
2教学秘书晋升机制不完善
1)教学秘书职称晋升难。教学秘书由于长期从事琐碎的事情,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经常为了赶时间而超负荷工作,常常处于各种具体事务的"纠缠"之中,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科研。教学秘书队伍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的形式较为单一,学术水平不高,大部分人没有科研成果,有小部分人虽然参加过科研项目,研究层次较低。教学秘书在科研创新方面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严重削弱了整个队伍的科研创新的能力。
2)教学秘书行政职务晋升发展规划不明确。教学秘书岗位具体有行政职责,应该是可以往行政职务发展的。但与承担的工作与责任相比,教学秘书在行政职务提升的机会是鲜少的。在现代组织体制中,每个固定岗位都应有确定的晋升路径。目前,教学秘书岗位并没有设定晋升路径,一些长年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的人,晋升至教务处处长的位置就到顶了。这也导致了教学秘书看不到发展前景。
3教学秘书不够专业。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系教学秘书来源于系任教的教师,大多数是非管理和文秘专业,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理念和技能,没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网络信息化处理能力。这样的教学秘书只能应付日常工作,只凭经验做事,主观臆断,只能做工作,不能研究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影响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教学管理网络化,很多事情需要计算机来完成,没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出错率几何级增加。
三解决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问题
1提高认识,重视教学秘书工作。教学秘书岗位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及实践中往往被忽视和轻视,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上下统一思想,改变长期以来"重教学、轻管理",对教学秘书"重使用、轻培养"等错误观念,增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追感,要像重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一样大力支持教学秘书队伍建设。
1)对教学秘书充分的重视和尊重。重视教学秘书个人精神和物质需求,从待遇、职称、地位、责任等方面关心广大教学秘书的切身利益,消除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教学秘书的积极性和创造激情。2)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教学秘书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从业意识。培养教学秘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4)要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使教学秘书看到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做出非凡成绩,从而激发教学秘书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创新积极性。
2建立合理的岗位机制,增强职岗位吸引力
1)建设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体现教学秘书的价值。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学秘书工作考核机制与科研人员、一线教学教师是标准统一标。由于教学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同一标准无法反映教学秘书的实际工作情况。因此,学院要根据教学秘书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考核机制,且开展优秀教学秘书评选活动。优秀教学秘书的评选活动既可肯定教学秘书的工作,也可使教学秘书之间互相学习、加深了解、交流和探讨先进经验。
2)为教学秘书的晋升解除后顾之忧。加快推进教育职员制改革,即专门为高校职员设计的人事管理制度,即把高校职员区与教学与科研人员、工勤人员区别开来,设置初级职员,中级职员、高级职员等。实行职员制度以后,管理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等级、升迁的途径和目标,这样既可以激励其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能够促使其保持活力,提高进取心,使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级职员等级,一样拿到与同等级别相应的待遇,实现自身的价值。
3)为教学秘书提供教改和科研平台。要想提高教学秘书的理论水平,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他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规划项目或科研项目选题,提供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鼓励他们从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撰写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论文,协助并指导他们从教学基层服务者成长为教学管理的研究者,为他们职称晋升做好了铺垫。
3促进教学秘书专业化发展。专业化是指教学秘书经过严格的人才选拔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研究,通过教育管理活动的实践与探索,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
1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教学秘书队伍要实现专业化,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建立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机制。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问题实际相结合,总结经验与推进工作相结合,采取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业务进修和实践培训等一体化的教学秘书培养模式,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为教学秘书提供培训机会,加强专业化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更新教学秘书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秘书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教务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2严格把关教学秘书的选拔。选拔教学秘书时,要对教学秘书岗位进行职务分析,明确规定教学秘书工作最低资格标准和最起码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条件,实现对口对岗上任。改变目前这种无论能力大小,专业是否对口,素质高低,谁愿意就谁干的现状。严格把好教学秘书入口关,提高教学秘书队伍整体素质。
3学院要根据各系的专业的特点、师生人数,合理设置的教学秘书岗位在岗人员数量和质量,保持教学秘书队伍的平衡和稳定。
参考文献:
一、实行人本管理适应了大学生群体的要求
我国的大学生这个群体,大多数年龄都在18、19岁左右,刚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因此,这个阶段的他们在自我的认识上,还处于成长期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有着强烈的意识,希望自己能够快速的成熟起来,逐步的走向成功,这个时期的他们也正在建立起相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对待一些人生、社会问题,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学习上就表现为了自主性、创造性,在现实中就表现为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爱好,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自我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等等,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方法。现在,高校教育在不断的改革,重点要突出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它是高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各种因素在摸一个方面的综合性表现和体现,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强烈自主性以及丰富的个性特点,以及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学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机条件,去充分的调动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重视在学生群体中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使高校学生的个人人生价值目标定为取向与高校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向达成一致,最终培养出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的新时期大学生。
二、实行人本管理适应了高校教师群体的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真正体现高校教师的地位和角色
辅导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骑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当中具有很强的主导性以及主导地位,具体的就表现在了:它是具体的教学管理的实施人,也式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人,他也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他是高校办学目标、办学的方向和以及办学理念在学生终端的实施者,西方教育学家施瓦兹曼就曾经这样说过:大学基本上是追求知识的学者的团体。在我国,同样著名的教育学家梅贻琦先生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果一所高校没有大师、没有名师,那么这个高校是或根本没有可能站在人类科学和知识发展的前沿,更是无法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往往在我国的高校当中,教师处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一所高校是否具有足够的社会知名度有知名度,主要看其是否拥有一直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有一群学术精湛的学科型人才队伍,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道德楷模和精神世界的引领者”高校的辅导员也是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的资源以及竞争力的源泉。
我国的高校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不仅仅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这个重要任务,而且还在不同的领域之内,承担着教学研究项目和科学研究课题,的任务,这样以来,他们的工作情况就会直接的联系到了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他们的各项研究成果,也对其所在的学科领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
2、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要求必须实行人本管理
我国的高校教师、辅导员作为教育管理管理大学生的最重要的有生力量,作承担者对大学生文化的讲授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责任,,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形式就是进行教学、管理、科研,他们工作的形式主要是通过脑力劳动来进行有效的表现,脑力劳动往往表现成为一种无形的劳动形式,脑力劳动的工作量、工作的强度、工作的质量,一般都很难就行一种量化的考核,有一个定量的结果,因此,要取决于老师自身的自觉性。因此,高校老师、辅导员的工作往往表现出复杂性、结果的不可预知的特点来。教师的科研活动则表现出了其自身的个性化、创造性劳动,需要老师对科研活动进行大量的投入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完成既定的各项教学任务,在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过程当中,高校的管理者们应该努力从激发教师的创造激情和欲望进行下手,能够在教学的舞台上充分的展示其自身的优秀才华,应该让我国高校教师身上所具有的多重身份充分的展现出来,高校的老师、辅导员们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和人生方向的引导者,更是具体的教学任务的忠实执行者,老师和辅导员们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应该具备很强的自主性,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又要成为一名被管理者。
三、传统的教学管理中人性化理念渗透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