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特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特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班级管理特性

第1篇: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54-0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pura,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并且因血小板极度降低引起多部位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治疗中迅速提高血小板数量,控制出血是开始治疗的关键。自2006年3月起我科尝试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滴注治疗ITP21例,现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儿40例,经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检查均符合ITP的诊断标准[1],其中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病例1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9例,年龄4月至12岁,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病例21例为治疗组,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月至11岁。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16)×109/L,(4±17)×109/L,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治疗前血小板经t 检验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应用地塞米松(1.0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连用3d,改为强的松2mg/ kg. d口服,6周内逐渐减量停药,治疗组加入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2d。同时予钙、钾补充,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密切观察病儿的病情发展,注意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均查免疫功能,监测肝肾功能。

1.3 疗效评定 临床出血症状控制情况,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到正常时间,住院天数见表1,经t检验,两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均差异显著P < 0.05,见表1。随诊监测血小板三月,治疗组血小板有一例有降低至50×109/L以下,对照组有四例血小板降低至50×109/L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均差异显著P

3 讨论

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血小板抗体(PAIg),PAIg与血小板、巨核细胞特异性结合,导致其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另外PAIg还可引起巨核细胞膜功能核活性的改变,使巨核细胞成熟发生障碍,影响血小板的生成[2]。无论急性型还是慢性型,均可导致各种出血情况的发生,重症ITP患者的最大危险是颅内出血,常危及生命。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血小板回升,但起效较慢。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有效率达60%一80%[3]。其治疗机制[4]可能是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的Fe受体,减少单核巨噬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阻断抗体信赖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效应,增加IgG的分级代谢率,因此相应增加了抗血小板IgG的破坏,通过抗独特型效应(anti一idiotypic efects),增加抗血小板IgG的清除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治疗效果的高要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得以推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迅速升高血小板,减少患儿出血危险,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及家长的住院负担。并且能显著降低复发。当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可能引起肾脏损害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虽然本院本所观察患者中尚未发现有肾功能损害者,但仍应引起重视。另先天性免疫缺陷(IGA缺乏征)应用丙种球蛋白后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建议临床医生需提高警惕,在应用丙种球蛋白前查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5.

[2] 李兰娜,佟莉贞,何丽娜,等.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3):151.

第2篇: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情绪;理性

中图分类号:G621;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12-01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这个学习阶段越来越受到家长、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在班级管理中,会出现“情绪”与“理性”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认真地处理好这对矛盾,从而保证班级工作的正常进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一、班级管理中的“情绪”

(1)班级管理中教师的情绪。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要为学生在学校中的各项行为负责。学生在这个阶段是十分活泼好动和非常调皮的,有的学生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课下打闹玩耍、成群结队,扰乱班级管理秩序。有的学生爱在私底下为着一些小事情找教师打小报告,要是班级管理经验不足的教师就很难解决,这对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时候,有的教师就会产生情绪,比如有的教师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觉得学生们一点都不可爱;还有的教师会向扰乱秩序的学生发脾气,对学生进行怒斥,甚至惩罚学生,这些都是通常说的教师的情绪。在这样的状况下,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采取得当的措施处理好各种繁杂的班级事务,维持好班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但是,这些经验也都是从一次次的磨砺中积累出来的。

(2)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情绪。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带有明显的一些性格特征的,他们的性格多种多样,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学生活泼好动,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喜欢玩耍;有的学生由于家长的娇惯,在家里会为所欲为,胡乱发脾气,养成了不好的性情;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同学交往,也不喜欢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等。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处理不好这些贪玩好动和坏脾气的孩子,那么课堂就很难把控,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心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说话,无视课堂纪律,不注意听讲。有的时候,有些学生还会和班级上的同学吵架,甚至打闹。有的同学喜欢向教师打小报告,谁在班级发生了什么事情,谁和谁在一起玩耍了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告诉老师。这些体现的都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产生的情绪。这样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就是小孩子的性情。学生产生一些小情绪是他们的本能,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多加宽容,并予以理解。

二、班级管理中的“理性”

(1)班级管理中教师的理性。教师在社会上是一种十分值得尊重的职业,他们身上肩负着祖国的教育大业,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教师既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也要在道德上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存在一定的理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下去。人们把教师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人,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又是一份职业,因此,教师要有一定的理性,要遵循很多规范和规则,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在面对班级管理中的各种事情时,要用理性的角度去面对,把教师的理性发挥得更加智慧和艺术。

(2)班级管理中学生的理性。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学生特有的属性,比如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爱玩耍。如果学生不是这样,就可能失去了他们本身固有的特点,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教育。学生虽然还是孩子,但是他们也是学生,在这个双重的角色下,孩子就是要拥有学生的本质和特性,学生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特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约束。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打架斗殴,课上随便和同学说话,没事私下就找教师打小报告,不尊重师长、撒谎、随便发脾气这些行为得不到教师的制止和管理,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项大的充满管理智慧的工程,教师充当着工程师的角色。这对于教师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要提升管理班级的能力。教师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把情绪和理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理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生为本,着力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夏海鹰.班主任视野、境界、情怀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12).

[2]李云洁.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第3篇: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当今国内的小学班级管理现状怎样?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以下简称《 纲要 》)颁布的社会教育大形势下,班主任能否在班级管理中执行好《 纲要 》精神?能否贯彻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学生减负、校际均衡、家校沟通”的相关规划要求?能否把握小学生的特性与共性,开展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呢?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测量。为此,本人着手编写了这份《 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

一、资料的收集

首先做的工作是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采取小范围的调查和访谈,以获得提炼和构建问卷初始维度的翔实资料。

教师问卷的编制方面共做了三个调查:一是对班主任教师的个别访谈,二是以“我的班级”为主题的学生命题作文,三是对部分家长的访谈。根据以上访谈和作文的调查资料,构思、整理出“管理理念、奋斗目标、规范管理、民主管理、个性教育、集体活动、心理优化、家校协调”这8个维度,并编制了88个条目,如“开展多元评价和自我评价,多视角评价学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建立班级日志,每天逐项落实班级工作”,等等。试测修改后,最终得到上述8个维度和40个条目的“教师调查问卷”。

二、具体维度的提炼和项目的编写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和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家长是班级建设最主要的关心者。根据对班主任、学生、家长所做的调查,提炼出前面介绍的“管理理念、奋斗目标、规范管理、民主管理、个性教育、集体活动、心理优化、家校协调”这8个具体维度。确定维度后,分别对每个维度进行具体描述,在每个维度下编写出11条描述项目,共88个分项目。这样就形成了班主任问卷的雏形。

三、专家鉴定和试测修改

我请心理测评专家鲁东大学的张光旭教授对问卷的修改做了专业指导,对初步编写出的项目进行内容效度的评定,帮助修改指导语。请潍坊市潍州外国语学校的16位班主任教师以不记名方式试测了这份问卷,然后进行项目分析和量表的结构分析。项目分析的标准有两条:①以各个分问卷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分别作为高分组与低分组,求出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在每题得分上的平均数差异,若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则该题剔除。②计算出每个题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度,若该题与总分的相关度较低,则剔除该题。根据这两项标准,修订后最终得到8个维度40个条目的正式问卷,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在0.62~0.79之间,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上述8个因子可解释全部方差的80%,三周后重测信度为0.55~0.83。这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信度分析详见表1。

班主任问卷是从管理理念、奋斗目标、规范管理、民主管理、个性教育、集体活动、心理优化、家校协调8个维度来编制的,每个维度的构成项目如下:

(1)管理理念包含1、9、17、25、33五道题。

(2)奋斗目标包含2、10、18、26、34五道题。

(3)规范管理包含3、11、19、27、35五道题。

(4)民主管理包含4、12、20、28、36五道题。

(5)个性教育包含5、13、21、29、37五道题。

(6)集体活动包含6、14、22、38、40五道题。

(7)心理优化包含7、15、23、30、31、39六道题。

(8)家校协调包含8、16、24、32四道题。

班主任问卷中有6个维度都是5道题,只有个性教育维度包括6道题和家校协调维度包括4道题。计分方法:①其中有下划线的19、25、33三道题为反向计分题目;②每题以答案选择号记分,即“从不如此”记1分,“总是如此”记4分;③分量表分为该分量表中所有题目得分之和。

下面的表2体现了班主任问卷8个维度分别包括的题目,具体问卷见附录一。

附录一

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问卷(班主任卷)

第4篇: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突破路径

一、小W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困境

1. 管理模式单一

小学班主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监督管理的方式来督促学生的学习,其管理模式往往仅维持在一种模式上。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给学生的印象总是一成不变的,多为刻板、严肃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多采用整体性管理的方式,并没有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这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所存在的弊端不仅仅是对学生来说的,也使得教师感觉任务繁重,并且不能有效地对班级进行管理。虽然班主任会定期召开班级例会,在会上表彰优秀的学生,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学生在这种错误的思想引导下,只不过是一个执行任务的傀儡,学生的个性以及主体意识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2. 管理观念落后

小学生年纪尚且小,“三观”尚不成熟,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很多小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认为教育无需以学生为主体,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更加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遵循成人的学习模式,适应成人的思维模式,很容易抑制学生的个性,阻碍了他们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变成只会学习的机器,这与现行的素质教育理念是很不符合的。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突破路径

1. 根据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缺乏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因此会有较多影响学习的因素。小学班主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影响学习的因素,尽量减少影响学生的不可控因素。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小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班主任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因材施教,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打磨和修改,一定会看到其带来的效果。

2.改变管理观念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的管理中,不仅仅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协调工作,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复杂的关系与矛盾,用自己的真心与学生相处,用真心感染学生。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采用鼓励、欣赏的态度,多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增进师生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但是在班级工作的管理中,如果一味地采用鼓励、欣赏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势必会起到反作用。所以,班主任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问题所在。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而不是横加指责。另外,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规则,小学生的叛逆心理没有中学生那么强,对制定的规则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会遵循规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增强自己的班级荣誉感和自信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中。如此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发挥“小团体”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小团体”这一力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从而有效地弥补管理模式单一这一缺陷。对班级“小团体”,班主任不应进行打压,而应该对这些“小团体”加以引导,让其起到带动作用,带动班级的和谐与稳定。

对“小团体”的思想工作,班主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班主任应学会利用这些“小团体”中的“小领导”去下放自己的权利;第二,班主任应该让那些参与多个“小团体”的学生协助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在班级工作中起到纽带的作用,最终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通过以上对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浅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理念,不仅要改变管理理念,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顺应时展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刘李平,陈向阳.优秀班主任素质现状分析――广西中小学百名优秀班主任素质现状调查报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

第5篇: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 管理 班主任工作

小学班主任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和学生承上启下的桥梁,既要全面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完成学校要求的课程安排,又要以班级“带头人”的角色培养和引导学生。小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团体,他们刚刚从关爱他们的家庭生活中踏入学校这个大集体,正在经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洗礼,从空间、心理到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作为班级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管理、教育、培养要格外耐心。良好的班级集体的形成,是班主任创造性的、辛勤培育的结果。笔者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艰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班主任要有爱心,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冰心老师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能产生伟大的力量。”作为班主任就更要有爱心的普照。有些差生之所以学习差,就是因为在家里没有受到足够的关心爱护,在学校也没有得到老师的关爱呵护,致使他心理产生厌恶学习、厌恶老师的情绪,所以班主任对待差生的态度是很关键的,一点点的关心也许就能让他们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习。学困生往往难题比较多,班主任在这时如果说几句鼓励的话,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无比的信心和力量。

二、为人师表,身教胜于言教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和孩子接触时间是最长的,而且是最亲密的,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更强。在学生面前,老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活的教科书。因此,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班主任应该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训练,是教学的主旨。很多时候,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贪玩是很多小学生的特性,因此,常规训练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不仅需要抓,而且要反复抓。日常学习生活的常规要求,班主任要明确地讲给学生听,讲得要精练,在日常的训练上,大的方面,例如早操、路队等要训练学生遵守规则,而在小的方面,比如课前的准备,让训练学生做到细致。针对小学生的特性,对于很多日常工作,要明确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在做的时候,落实到实处,用严谨的态度去面对,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班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而且也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都还比较差,在处理一些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着重培养。

四、是非分明,创文明班风

我一贯重视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做个好孩子。平时,能根据学校要求,深入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我班有个出了名的调皮学生史某,有一次他和平时较文静的夏某发生了争吵。不善言语的夏某,被叫到办公室后,面对着我眼泪直流。而当我了解事情的原委时,他们两个各不相让,都说是对方的错,拒不承认自己有错。我并不因为史某一贯的调皮和夏某看似委屈的泪水而轻易表态,就说史某的不对,而是果断地从事情的源头找起。经过我的调查,发现此事竟是夏某错得更多,当我向他们逐点指出双方的错误时,两人都低头承认了错误。

事实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班主任需要具备是非分明、精练果断的能力。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提法叫“理解万岁”。成年人需要理解,小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近乎离奇的想法与做法。对此,班主任要充分给予理解,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引导。另外,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干傻事、犯错误。面对他们的错误,班主任不能只是简单地批评,甚至训斥和体罚,而要分析他们犯错误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一旦他们认识和改正了错误,就要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信任鼓励学生

学生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不能事事包办代替,这是育人之道,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班主任在态度上表现出来的信任是教育学生的源泉, 是激发小学生上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有助于他们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 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自立意识。因此,在工作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己主持召开班、队会,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学会处理一些问题的方法,我只是当好参谋,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 我多次组织学生召开主题队会,引导大家论收获,谈认识,对同学们做得对的、干得好的事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使同学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自立意识,坚定了自我成才的信心和勇气。

学校工作的不断深入,来自于每个班级的进步,而每个班级的进步,来源于每个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中心,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和谐团结有凝聚力的集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不断带动和引导,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建国.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如何实现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

[2]黄绍锦.新课改下班主任工作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第6篇: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关 键 词 班级时间管理;班主任专业成长;时间逻辑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5-000-04

万千促成你成功或失败的机巧,皆缘于一个“时间”的问题。时间都去哪里了?这既是一个日常生活话题,也是班级管理和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个哲学问题。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者都懂得,时间是个限制性因素。任何教学流程的输出量或者说教学效果都会受到最紧缺的时间资源的制约,但班级时间的有效管理则能催生无限的生机与教育效果。时间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巧妙的积淀与催化作用,班主任也在班级时间的淬炼或“煎熬”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或升华。如何用三秒钟的时间让别人对你感兴趣,如何用三分钟的时间把事情做成功,如何在大致三十分钟的课堂内外的时间中成就学生的人生,如何用三十年或一辈子的时间在班级中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时间逻辑。

一、班级是师生时间存在的共同家园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N形式,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资源,它具有不可变性、无存储性和无替代性等特性,但却是可以进行有效管理和使用的资源。[1]自17世纪班级授课制形成以来,班级作为学校组织的基本建制,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把时间容纳其中,成为师生时间存在的共同家园,也促成了师生的共同成长。班级时间具有不可思议性,师生把共同的时间存放在班级中,万千的机巧就在其中转化、造就了无数生命的奇迹和教育奇迹。

首先,班级时间管理的真谛重在未雨绸缪。班级时间管理不仅是对已出现的班级事端做出纪律约束,进行有效处理与反应,并对不良行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更重要的是做到促进班级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发挥班级时间的“教化”“养育”的机巧。班级作为师生共同的时间家园,其时间管理的价值不仅在于是一种尊重与保护,在保护与尊重的过程发挥着时间的效用;而且是一种帮助和支持,在彼此帮助与相互支持中获得生命的发展和学业的进步。班级还是存放“满足、温暖、宽容”的时间场域,在班级的时间家园里,我们不仅要切实满足学生的个人心理和学习需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构建温暖和谐的班级时间家园;而且要宽容与包容学生的过错与无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全力投入学习任务,让生命的活泉涌现。

其次,班级是发现儿童生命的可能性与发展性的时间家园。班级时间的独特功效在于开启儿童的心灵、养成人生的智慧、塑造人类良善的德行。班级是实现“儿童启蒙”的基本场所,儿童的可能性与发展性正是在班级时间的巧妙安排下得到放大与升华。班级的时间家园面对的是具有不同潜质的儿童,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是“琐碎和粗糙”的,但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如果在班级的时间家园里放任儿童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无指导地自发地生长,那么,“从粗糙的东西发展出来的只能是粗糙的东西”。儿童的可能性与发展性,以及可能性的引导和发展性的挖掘,是一个深刻的班级时间管理问题,班级时间管理是儿童的可能性和发展性的最重要保证。在班级的时间家园里,需要班主任以时间的“代价”去精心点亮儿童的心灵,照亮儿童的未来,燃烧人类高贵精神的火种。

再次,班级还是班主任施展管理才华,实现专业成长的时间舞台。班主任何以“安身立命”?班级这个“道场”正是班主任的时间与生命价值体现的基本场所,班主任的管理智慧与崇高理想的实现始于班级的时间舞台。如果班主任的班级时间管理缺乏效力,不仅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也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班主任主要履行建立秩序和促进学习的基本时间管理职能,班级时间管理必须卓有成效,才能够让班级的生命力保持长久。班主任的班级时间管理是一种大智慧,时间是“存放班级”的家园,优秀班主任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时间哲学与时间管理的大智慧。所谓“做时间的主人”“主宰时间和人生的命运”,就是说别人需要一天、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完不成的任务,而你能够“用三秒钟的时间让别人对你感兴趣”,具有“在三分钟内把事情做成”的智慧与本领,这也就是“时间管理的逻辑”,这种逻辑强调“时间先行”的管理之道与管理原则,班级管理也必须遵循时间管理的法则。

时间是最稀缺的管理资源,尤其对于班主任而言,时间管理更是班级的重中之重。其中,课堂教学时间就大体可以从“分配时间、教学时间、专注时间和学业学习时间”等四个方面进行管理。[2]班级管理者通常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务,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在这繁多的事务中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时间的灵活运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合理利用时间,自觉进行班级时间的管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二、在班级时间管理的“万花筒”中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时间既是管理的资源,也是管理的手段。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中对时间与空间以及黑洞进行了物理学的解释。海德格尔则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对时间与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哲学的分析。时间的特性在一定意义上是神秘的,同样,时间管理的方法也犹如一个“万花筒”,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但巧妙地运用时间管理则是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成功的时间管理经验也是班主任专业成长和班级管理实践的强力法则,因循时间管理的效率原则,走向班级时间管理的自觉,可以提高班主任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与家校合作中的“管理智慧”,有助于班主任消除在班级教育活动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盲点和误区。

首先,计划是班级时间管理的基础。确实,计划赶不上变化,但缺乏计划的班级管理一定会受到时间的“惩罚”。班级的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或者说,在指定的时间里,班级要开展哪些活动都是应该提前计划好的,然而如何实现各项活动的顺利推进,以及活动之间的有序过渡,这都需要进行精心和有效的时间管理。班级时间管理的计划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班级作为一个既定的组织,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自身的目标和任务,并切实评估当前的实际情况,这是进行有效的班级时间管理的第一步。班级中的所有成员,包括全体教师和学生,都是班级时间管理的参与者,这就要求大家要自觉建立时间意识,既有共同的目标指向,也有各自的时间安排,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班级的时间管理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时间管理对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很大作用,但怎样才能实现班级时间的有效管理呢?随着时间管理理论的更新,班级时间管理的方法也应该注重创新,借鉴时间管理的常用方法,再结合班级时间管理实践的特点,方能找到适合班级这个特殊组织的管理办法。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经说过:策略比努力更重要。时间管理也不例外,策略的内涵至少应该包含原则与方法两项。所以,班级时间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依循方向,更要具有可行的计划作为方法,教师可以拟定一份每月、每周甚至每日的工作清单,以抓大放小原则确定工作的优先顺序。

其次,遵从真正的“时间逻辑” ,制订事情的处理顺序。时间管理在本质上是一个顺序排列的问题,[3]班主任在时间管理方面,应该先制订各种事情管理的优先顺序,作为时间管理运用的参考。例如,将班级各种事务依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轻重缓急等特性,拟定遵守的规则,在班级中遇到各种事情时,就可以作为处理的参考。这种优先顺序的“时间逻辑”看似简单,却永远有效,其中蕴含着最根本的处世哲学和最精要的人际沟通之道。身体力行之,任何人都不难发现闪耀其间的是时间管理的智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时间管理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地“倾听”,这会令你审时度势,察已知人,班主任要善用倾听的时间;二是要由衷地“赞美”,这会帮你获取好感,赢得听众,赞美的时间不在多,但效力巨大;三是“真诚”地表达,这会让你更具有亲和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四是恰当地“设问”,这会使你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更有效地掌控时间;五是巧妙地“幽默”,这会彰显你的管理智慧,在谈笑间绕过沟通的暗礁,让时间在幽默的作用下发挥教育的效力。

其三,养成自我监督的习惯,自律才能律人。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强调,“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是人类的四大天赋,也是所有管理人员天然具备的重要资源。[4]教师在完成班级重要时间表之后,应该同时建立自我监督的制度。通过各种自我监督的机制,随时提醒自己应该准时完成的重要事件。班级事务无法如期完成,通常和教师习惯拖延有关。因此,教师应该和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改变拖延的习惯,在当天就应该将班级的各项事务完成,以避免不必要的拖延。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对时间行为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这件工作必须完成,它实在讨厌,所以我能拖便尽量拖。”另一种是:“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工作,但它必须完成,所以我得马上动手,好让自己能早些摆脱它。”[5]很明显,两种态度一定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能够自律的班主任,要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提出要求。一般来说,要旨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具备教学时间管理理念,合理分配既定的教学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专注时间”;二是教师要熟知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和时间观念,减少在班级共同的时间场所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时间消耗;三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延长学生乐于学习的学业时间。

其四,掌握合理授权的技巧,交付责任。常常听到有人说,要注意节省时间。时间是可以节省下来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所谓节省时间,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时间分配、责任分担的问题,是在合适的时间让合适的人来做成事情的时间逻辑。合理的授权是卓越管理者取得成功的一个秘诀。一个班级的管理远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其中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任务和问题,任何班级管理者都不可能完全掌握并处理好班级的所有工作,也不可能独自对所有的事情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可将一些事情指派或授权给有能力且值得信任的人,这样既“节省”了自己的时间,也让不同人的时间效用得到放大。例如班长、学习委员等学生干部,他们来自于学生群体,较之班主任更能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让其他人对工作进行分担,交付责任,是提高时间使用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授权给学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为班级服务的责任意识。班级管理者的授权必须充分,同时必须重视监督和检验,保证被授权者的行为符合班级的整体利益。中小学班主任在授权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倾向于让被授权人按照要求做事,或者让“他们”不要妨碍“我们”做事,从而使授权行为适得其反的局面。既然授权给学生,就应该相信他们能做好,但中小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成长发育期,处理问题难免不够周全,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监督和检验工作,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班级时间管理是一个有着诸多变量的复杂问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方法。班主任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三、班主任需要在班级时间的逻辑中经受时间的淬炼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在班级的时间逻辑中经历“水与火”的淬炼,方能彰显班主任巧妙地“用三分钟时间把事情做成功”的本领,以及在班级的时间道场中“成己成人”的瞬间。为了提高班级时间管理的效用,班主任需要在班级时间的逻辑中经受磨练、锤炼、淬炼,因为“生命因逆境的淬炼而坚韧沉稳,海浪因暗礁的冲阻而澎湃激越”。

首先,在班级时间的淬炼中做一位“智慧”的班主任。智慧的班主任是经过时间淬炼的“产物”,因而具有“坚韧沉稳”的品质。在班级管理的时间场域中,你碰巧与这样或那样一批学生相遇,在共同的班级时间场域中发生了许多只有时间才知道的事情,就是说,正是班级的时间场域,决定了班主任的命运。“命运不是决定于你的遭遇,而是决定于你看待遭遇的角度。”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处理两个以上的任务是极为困难的,要一直保持高效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智慧的班主任应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必须做的任务上,而非相反。人们通常会把紧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但这实际上不是管理时间的最有效办法,因为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到处救火”的境地,把自己当成“救火队员”。“做好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因为做好的事情是有效果,而把事情做好仅仅是有效率。首先考虑效果,然后才考虑效率。

其次,在班级时间的淬炼中做一位“自在”的班主任。自在的班主任也一定是经历了时间的淬炼的,具有“澎湃激越”的特性。做一位“自在”的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也是班主任的班级时间管理的更高境界。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班主任抱怨工作太忙太累,以至没有了时间去“过自己的生活”,这实际上就是时间管理低效乃至失效的问题。如果班主任能够达至班级时间管理的“自在”境界,其生命意义与价值当是别有一番洞天。无疑,班级时间管理需要掌握先机、分秒必争,但班级时间管理的意义不在于把事情做得最多、做得最快,而是要把班级时间运用于完成生命的意义和目标。班级是班主任发挥管理智慧的“道场”,必须做到“自在”――既让自己“自在”,也让他人“自在”。]有“自在”的班级管理一定是死气沉沉的,如何能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班主任对班级时间管理的自在,指向人的生存本质,指向人的道德自由,指向人的道德生命的生长,指向成就大写的人。这正是班级时间管理的崇高境界和价值追求。相信经过班级时间淬炼的、澎湃激越的、自在的班主任,在其内心深处一定能体验到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那种“道德”的崇高性。

就让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留给班级时间来检验吧!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尽在班级时间的淬炼之中。

参考文献:

[1]P.F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5-26.

[2]程晋宽.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13.

[3]孙军.校长的时间[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8.

第7篇: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一、赏识教育的发展

赏识教育是从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中发展而来的,是积极心理教育理论的充分体现。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赏识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表扬、赞美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对学生实行正强化的教学策略,是一种充满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式。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转换角色,以朋友欣赏的态度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被教师赏识,会让学生产生激励、期待的心理效应,这样学生会努力朝着心理效应的方向发展。目前赏识教育已经逐渐应用于小学生班级管理中。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

1.维护学生自尊

赏识教育可以有效维护学生自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困难并且经常犯错的学生一般会具有自卑、心理压力大等特征,教师需要给这些学生温暖的心理安慰、及时的帮助,但有些班主任不但没有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对学生严厉批评,以此来教训学生避免下次犯错。后者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会造成师生关系破裂,甚至使学生厌倦学习,产生叛逆心理。若采取前者宽容大度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前因后果,鼓励学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增强学生自信心,不仅能让学生取得显著的改善效果,而且还能使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增强学生自信心

赏识教育可以消除学生自卑心理,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几乎都是一样的,可是在后天发展中却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会成为医生,有的会成为科学家,可是有的学生成年后却依旧没有能力养活自己。事例表明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地运用赏识教育,对班级学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例如,当学生喜欢表演时,教师不能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去看待学生,不能打击学生,而要帮助学生去发展特长。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形式多样的特长,发展潜力,增强自信心。

3.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级管理其实是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情感纽带,使班级日常生活不出现乱子,其本质是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因为当班级凝聚力强大时,这个班级就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也间接表明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身为班主任,在班会上要多加表扬班上学生的好人好事,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为班集体争取荣誉的氛围,通过赏识、表扬等方式提升班级凝聚力。

三、赏识教育的应用策略

1.将赏识教育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朋友,又是教师,也是父母。与学生相处过程中,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多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及闪光点等,找到学生的问题点,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面对学生的缺点时,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与学生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在相处中,当学生受到鼓舞后,会逐渐产生上进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为博取更多的关爱,可能会在某学科方面展现潜力,可以说被尊重是学生上进的动力来源。比如,面对班上的某学困生,作为班主任从来没有嫌弃过他的表现,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在班级活动上却默默无闻为班级作贡献,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经过及时鼓励,加上该学生努力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正确运用赏识教育

第8篇: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教育管理风格 教育研究

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又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和指导者,扮演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这种角色的双重性必然带来其工作内容的二重性,即强烈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前者表现为它的教育属性,即以育人为最高目标,追求人的全面关怀;后者表现为它的管理属性,即以效率为最高目标,强调理性控制。从理论上说,教育管理的二重性具有内在冲突的可能性,但我们不能因为教育与管理的冲突而否认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实际上,在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中,管理与教育可以实现目的和手段的内在统一。

本文所研究的教育风格问题,指的是辅导员在扮演德育教师角色时的教学风格,即辅导员的个性教育风格;而管理风格指的是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层管理者,面向班级开展工作时展现的班级管理风格。

一、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风格的概念

(一)教学风格

关于教学风格的概念,国内国外学者众说纷纭,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学风格的理解视角不同,其强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强调教师个性和能力对教学风格的决定性作用,有的强调教学风格是教师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范式,是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表现,还有的强调教学风格的艺术性。本文认为,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通过长期教学艺术的探索与追求,使其主体个性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完美结合而呈现出成熟的、稳定的风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高度统一的表现特征。本定义主要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风格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高度统一。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源泉;教学技巧是教学风格产生理想教育效果的技术性保障;教学风度是直观可感的外在风貌,是教学风格艺术呈现的载体。

2.教学风格的核心是教学的个性化。如果说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的话,那么承认艺术主体的个性化是其应有之义。教师没有鲜明的个性,也就无所谓教学风格。

3.教学风格是成熟稳定的教学风貌。教学风格离不开教师的长期实践和孜孜以求,是教学艺术个性化成熟稳定的呈现。

(二)班级管理风格

本文认为班级管理风格是辅导员受校党委领导和学校管理文化影响,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建立并维持一定秩序的所表现的行为方式。本定义主要强调三个方面:

1.班级管理风格的价值属性既强调效率又强调育人,即围绕教育目标而展开科学化的管理,服务于教育,并同步实现管理育人;

2.班级管理风格是学校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学校管理文化和管理哲学的风貌体现;

3.班级管理风格的形成和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辅导员个性外,还和班级的特点、任务的结构、工作的情境,以及学生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综上,从价值属性上说,教育风格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属性,而班级管理风格则强调了管理与教育并重的价值属性;从呈现风貌上说,教育风格强调了教育风貌的艺术性,而班级管理风格则强调了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实施主体上看,教育风格强调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而班级管理风格则强调了主体与情境的调适性。

二、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风格的特征

从教学风格和班级管理风格的定义出发,可以将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风格总结为四个特征。

(一)独特性

独特性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教育风格、管理风格受限于教师的个性。正是每位教师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知识结构,使得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级管理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从而在教育引导、班级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

(二)稳定性

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级管理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没有相对的稳定,教育的效果就很难真正实现。辅导员的教育管理风格一旦形成,就以相对稳定的范式表现在不同的教育管理情境中,体现其一致的教育理念。同时,稳定的教育管理风格,对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三)发展性

教育管理风格虽然是辅导员稳定的行为特征,但这种稳定的风貌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首先,不同的教育对象呼唤不同的教育管理风格。不同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的差异,比如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即便是同一教育对象因处于不同成长阶段,其需求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教育管理风格。其次,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与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存在本质区别,它侧重于与时政紧密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传授的内容变动性较大,因而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宜的教学形式。

(四)融合性

教育的本质追求是人的全面关怀,启迪人的心智,关怀人的成长,发挥人的潜能,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统一,属于价值活动范畴。管理被当做提高教育效率的理性工具引入教育领域,管理的效率追求必须服从于教育的终极目标,不能有损教育的价值追求。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风格必须用教育的价值追求统帅管理的效率追求,并使得两者融合在一起,赋予管理更多的文化道德内涵,以关怀人的全面成长为指向,发挥管理育人功能。

三、影响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风格的要素

从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风格的内涵出发,不难发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是两大影响辅导员教育管理风格形成的要素。具体来说,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素养和从业经验;而外在因素则主要包括教育对象和激励因素。外在因素必须通过内在因素才能起作用。

(一)个人素养

个人素养是教育管理风格形成的根本因素。个体素养可以从个体禀赋和习得能力两个方面来评价。辅导员的个体禀赋具体包括个性心理和人生经历。个体禀赋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模仿、无法明显改变,习得能力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习得,但受个体禀赋所限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辅导员的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是形成教育管理风格的心理基础;辅导员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记忆方式等认知品性与教育管理风格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上述种种在很大程度上又受辅导员的家庭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的影响。辅导员的习得能力具体包括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和知识结构,其中知识结构很难短时期内改善,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的习得既和个体禀赋有关,又和主观努力、客观学习条件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二)从业经验

教育经验是辅导员教育管理风格形成的“黑箱”,是辅导员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有关教育的感性认识和处理教育问题的行为方式。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作年限。一般说来,随着教育工作年限的增长,教育经验也相对丰富。形成自己较稳定的教育管理风格的辅导员,一般都具有少则五六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但这并不等于说,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管理风格,在某种程度上辅导员的职业取向至关重要。

(三)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促进教育管理风格培育和养成的外在因素。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导向可以激励辅导员积极培育和精进自己的教育管理风格,并且通过负强化来约束不良的教育管理行为。必须指出的是外在激励的作用是短暂的、暂时的,最后必须通过树立奉献教育事业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内在激励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稳定的激励。辅导员对育人工作的执著精神和客观的自我认识,是教师在教育管理艺术追求与探索过程中的两大途径。客观的自我认识要求辅导员对自己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自己的个性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教育方法、管理方式,以及教育管理效果能不断地进行反馈调整,从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四)教育对象

教育对象是辅导员教育管理风格最后呈现的调节因素。辅导员的教育管理风格不能一成不变,应在自己已形成较为稳定的风格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进行匹配和选择。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整体气质、成熟程度等也反过来要求辅导员不断调适自己的教育管理风格。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有可能使得教育管理目标得以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风格初探[J].教育研究,1986(09).

[2]李林生,于德令.教学风格散论[J].教育丛刊,1989(03).

[3]卢真金.外国教学风格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03).

[4]高文.教学风格谱系的研究(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5(02).

[5]齐晓东.教学风格的含义、特征及构成要素[J].社会科学战线,2002(01).

[6]周燕等.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7(03):151-152.

第9篇:小学班级管理特性范文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平等的发展。当然,班级需要管理,而决不是放任自流。但不能把具有个性化、生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绝对化,进而导致管理主义。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要确立学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犯错误,形成一种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3](P578)。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群体是由于某些社会原因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并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人群或共同体。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班级中,除了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的班级群体以外,实际上还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此外,在一个班级中还有为配合开展班集体活动,完成某一方面任务而组织起来的学生小组。如学术类小组,文体娱乐类小组,服务、勤工、实践类小组,这些学生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不愿担负班级工作;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制造恶作剧、违法乱纪。不过,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只看到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把它视为小圈子、小集团,横加指责,那将人为地迫使它与正式群体对立,严重影响班集体的活动及其发展。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了解、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