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

第1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目标。按照区域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和资源就近利用原则,合理安排综合利用企业布局和生产规模,市内四区和区推进2-3家企业开展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区、区和原则建设1-2家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到年,全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0家左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采用新型建材,实现粘土砖禁产目标。

二、支持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和民间直接投资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各区市政府应当采取租赁、划拨或买断等方式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解决项目建设用地;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房管、环保部门要在项目立项、土地、环评审批等环节给予优先考虑;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部门要给予落实资源综合利用有关优惠政策;财政、市政公用、城乡建设部门在城市公用设施和公共建筑建设中要优先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财政、市政公用部门应从收缴的建筑垃圾处置费中安排资金,扶持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市政公用部门对暂时不能纳入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做好综合协调和管理;建筑设计部门在设计环节要优先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科技部门对企业综合利用技术工艺装备研发给予重点扶持;金融部门及各商业银行在项目建设资金信贷支持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城管执法部门要大力查处无批准手续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业务、运输车辆未实施密闭改装或封盖不严造成撒漏污染城市道路、随意倾倒建筑废弃物等违法行为;公安部门负责规定建筑废弃物运输时段、路线,查处不按规定时段、路线行驶和超速、超载运输等行为;市城乡建设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三、实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合同管理。城乡建设部门应协调监督开发建设单位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签订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合同。开发建设单位应将拆迁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无偿地运输至综合利用企业,并在新建工程项目中按合同要求接受使用经综合利用企业加工生产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综合利用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组织生产,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自觉接受城乡建设、市政公用、质监等部门监督。

第2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西安 可持续发展

现今化石能源消费的加剧及消费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更严重的影响到了温室效应,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个国家纷纷将眼光注视到了循环经济的体系建设。

现在欧美先进国家所采用的循环利用体系――可再生资源分级管理的可次序战略:“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利用-堆肥-处置”即首先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并在源头对可循环利用物质进行分离,提高重复利用物质的质量。不能减量的应该尽可能重复使用。不能减量或重复使用的部分应该进行循环利用。不能循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填埋。

对于西安而言西安市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也应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但是现在的循环经济的模式采用的是西方国家的模式。纵观西安本文认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几方面的问题点:

一、资金、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

由于资金投入少,技术开发能力弱,一些与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相伴的环境污染物未能妥善处理。据测算,目前我国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00~350亿元。

二、西安的废弃物的处理技术落后,处理率几乎为零。

从统计数据显示西安市的废弃物处理92.4%是直接填埋处理,只有7.6%是焚烧处理,而且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只达到69.2%,还存在不法投弃及未统计得到的废弃物。

发达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首先是焚烧、堆肥等,其次是填埋处理。如日本只有10%的生活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而西安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置几乎全是直接填埋。

三、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问题的全民意识及社会及公民对资源的有限性

公众意识的提高是开展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前提条件。

针对以上的不足及差异,盲目的采用先进的循环体系,会加大自身的负担及发展的脚步,产生的废弃物不能及时的处理,日复一日越积累越多,不但浪费了土地、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因此我认为可以改变固有的循环体系模式,有简单、省资金的循环体系方式先将废弃物解决,随着资金的不断进入、技术的不断改进将体系完善。

一、适当的中间处理法的介入

针对资金、技术、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适当的CDM事业的导入,及现状的资金状况下简易技术处理手法的引入(可持续的简易循环体系)。

CDM事业的导入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可促进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的提高和设施的完善率。主要是由工业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而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则列入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

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CDM企业愿意投资到发展中国家来,可以借此机会引进资金和技术。快速的完善自己的循环经济利用体系。

二、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简易可持续并不断改进的循环利用体系。

采用简易的循环体系(如图简易循环体系模式图),西安市的固体废弃物的成份主要是有机废弃物,采用简单易推广的堆肥处理、气体合成技术,例如EM(有用微生物群)技术来进行,EM在越南等地开发试验田进行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EM具有1.堆肥效率提高,生产周期缩短;2.生成物的臭气减少,质量提高;3.伴随质量的提高,需求量扩大使得资源的循环率提高,等的特点。同时它由于干净卫生,减少消毒、除臭的工序,还大大的降低了处理成本。我国和越南的环境状况相似,建议西安可借鉴使用及推广。

推广生物煤气的合成使用,不但可以解决生物废弃物的产生,解决部分能源的需要。并利用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发电及热能力利用,是农业大国的我国首选战略。

BS:(BioMass Supply)生物量(biomass)或现存量,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phytomass)。是生物体构成物质的产业资源、安定化的生物物质能源,也可称之为生物燃料、经济燃料。是将纸张、粪便、食品的废料、建筑废料、下水污泥、有机垃圾、麦秸秆、残木材、资源废材、淀粉等加工后利用的生物废弃物能源。

RDF:(Refuse Derived Fuel)就是指废弃物固体燃料。它是用从家庭中分开搜集的有机垃圾、废弃纸张、塑料制品等的可燃性废弃物进行粉碎•干燥处理后并加入粘着剂•石灰等物质提炼、压缩而成的,体积可缩小到原来的5分之1。RDF可以作为废弃物发电或干馏煤气燃烧或是锅炉等的燃料等等。

参考资料:

[1]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姜国刚;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第3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1 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意义重大

据有关方面测算,全国每年产生建筑废弃物超过30亿吨,其中砖渣类10多亿吨,渣土类近20亿吨。2014年,全国工业固废产生量为32.56亿吨,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94亿吨。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与所有种类工业固废产生量相当,15倍于生活垃圾产生量,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而目前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产品不足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的5%,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填埋和随意排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浪费。

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具有突出的环境效益。建筑废弃物具有资源和垃圾的双重属性,作为垃圾随意排放,就会污染环境,作为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则会减少原生资源开采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假如将全国建筑废弃物全部资源化利用,每年可生产免烧墙体和地面材料约一万亿块标砖.混合材料一亿吨.再生混凝土骨料1.5亿吨,节约天然砂石30亿吨,节约土地80万亩,节约标煤50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6亿吨。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需要培育新的产业形成经济增长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潜力巨大,据估算,若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可直接创造产值6000亿元,带动相关技术研发、工艺设计、装备制造等生产型服务业增加产值数百亿元,每年为农村转移到城镇居住的人口提供新增就业岗位300万个。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这些数字还将进一步增加。

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是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措施。建筑废弃物主要产生于城市,由此带来的环境和经济成本巨大。在建筑物拆除和倾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飞灰和粉尘,对空气造成污染,提高PM2.5的含量;在建筑废弃物运输过程中,灰增加城市交通压力,造成交通阻塞;在建筑废弃物填埋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填埋场空间,据估算,填埋1吨建筑废弃物,需要占用空间0.6立方米,也就是说,全国每年要耗费10亿立方米填埋场用于填埋建筑垃圾。另外,由于建筑废弃物填埋需要交纳相关费用,部分企业为节约成本,逃避监管,将垃圾倾倒在城市周边,造成垃圾围城。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措施。

2 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需要健全的政策管理体系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都对推动建筑废弃物产业化发展做了重要批示,《循环经济促进法》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制度、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探索出了一些模式。但总体来讲,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推进产业快速发展,亟需建立起相应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宏观管理。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分阶段目标,与相关领域协同配合、统筹发展。要把建筑废弃物处理纳入城市管理范畴,强化对建筑拆除和废弃物处理环节的监管,防止不按程序拆除建筑和废弃物随意倾倒的现象发生;要加强宣传动员,向社会公众普及建筑废弃物先减量化排放、再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理念,发挥社会监督力量。

第4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逆向物流 保障机制

物流系统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战略性的物流系统规划要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企业在物流领域的一系列特定要求,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需要的客户提供需要的物流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最佳均衡。

一、逆向物流系统的类型及构建

一般意义上,企业逆向物流系统具有逆向物流物品回收、检测与分拣、再处理、废弃物处置、再分销等功能。因此,对企业逆向物流系统构建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这些功能节点的设置。从逆向物流系统的功能来看,其涉及了消费、流通、生产制造等各领域,并且不同功能间存在着协调与合作关系,要实现整体效应最优,就应当从全局的视角来设计,而不是将每一环节分开单独考虑。

从逆向物流产生的动因出发,可以将逆向物流系统归结为三大类:一是以可循环利用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为目的的资源回收型逆向物流系统;二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宗旨实施商品回收维修、调换维修的退货型逆向物流系统;三是废弃物资危害生态环境、国家法律强制要求回收的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由于三种逆向物流系统其存在的目的性不同,在进行系统构建时构建策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资源回收型向逆向物流系统构建

对可循环利用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是构建企业逆向物流的主要动因之一。这些可循环利用资源表现为生产过程的边角余料、产品的包装物、产品的构件、产品所含贵重金属元素、翻新后可重新投入使用的产品部件等。这类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策略重点在于价值恢复的分拣与处理中心。

(二)维修退货型逆向物流系统

通过开展企业逆向物流活动,向客户提品维修、产品调换等服务已成为当今企业稳定既有客户群和争取新客户群的重要竞争手段,逆向物流成为企业从事产品销售活动后的重要企业活动延伸。在这类型的逆向物流系统中,对缺陷部件的更换、对配送错误商品的调换和对消费者的不满意退货接收是其主要的功能,因此,这类逆向物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针对回收物资进行再次配送,其系统设计的策略重点在于供应链下游的二次转运功能。

(三)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

对威胁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引起居民健康环境恶化和企业生产环境恶化的废油、废渣、硫酸、电池、过期药品等废弃物需要进行强制回收。这类废弃物的回收难度最大在,对企业来说很难从该废弃物的回收中获利,因而这类废弃物的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应由政府承担,构建为社会公共服务型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

第5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作为工业强国,德国工业生产技术先进,但其一方面资源匮乏,另一方面一度资源浪费与污染问题突出。20世纪60、70年代德国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全国仅城市周边垃圾堆放场就达5万多个,其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据此,结合其工业污染问题突出的特征,德国制定并实施了以“避免产生一循环利用一最终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事实证明,这种垃圾经济型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十分有效,实现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由原材料依赖型向经济效益提升型、由污染排放型向生态保护型的转变。其主要策略如下:

加强法律保障。德国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业已形成,包括法律、条例和指南三个层次。德国《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确定了“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理”废弃物管理优先顺序。并在生产和消费中把避免废弃物产生放在首位。此外,还制定了《包装法令》、《垃圾法》、《森林繁殖材料法》、《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条例、技术指南。

开展政企协作。例如。德国洛伊纳化工园区在一百多年的化工生产过程中,以及二战期间由于遭到轰炸导致化学物品外泄,对周边水、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方圆几十公里内许多植物都无法生存。德国统一后,联邦政府与洛伊纳基础公司合作,洛伊纳基础公司负责经营,联邦政府拥有13,25%的股份,其他股份由园内企业共同参与控制,进行土地、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等修复后售出给其他新来企业。

建立回收体系,德国《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提出了生产者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负有严格管理的责任,即生产者要承担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物流到使用、废弃处理等的责任与费用。为此,德国积极建立服务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回收体系,如根据人口密度、电器电子设备社会拥有量或污染程度,按社区或工业区设点,建立WEEE废旧电子电器处理体系;DSD包装废弃物(包括铝、马口铁、玻璃、塑料、纸、复合材料等包装废弃物)二元回收体系等。

法国:政府引导循环发展

作为相对中央集权的国家,法国十分注重政府在循环发展中的作用。具体是:

制订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各部门协同与合作,据此,法国于2003年建立可持续发展部际委员会(CIDD),每个政府部门均有1名可持续发展高级官员,确定各部门与委员会的联系并监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推进包含六个主题、十项行动计划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SNDD)五年规划实施,从而通过社会行动、市民参与以及经济调节、能源策略、国际合作等综合措施,促使全社会都投入到可持续发展计划中来,努力协调好地区管理政策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之间的关系,促使所有消费品生产企业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好环境等,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

强制实行垃圾分类及循环利用。1975年法国通过了以卫生和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被动环保型特征的第一部《垃圾处理法》,要求妥善处理垃圾废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992年法国通过了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为目的的第二部《垃圾处理法》,指令各地区10年内实现垃圾分类。据此,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不同垃圾处理的法规,使得家庭垃圾、过期药品、废旧电池、淘汰电器、废旧轮胎等垃圾从收集、运输到最终处理都有章可循。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为了推进垃圾循环利用。法国还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例如,2004年法国旧轮胎回收与环保协会,发动米其林等企业成立联营公司承包废旧轮胎回收任务,通过与生产企业签约,组织开展废旧轮胎的回收、分类、翻新、分解、再生材料利用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废旧轮胎循环利用效率。

北欧:构建循环型能源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能源支撑,节约、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北欧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

构建节能型建筑及街区。北欧的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季短暂。例如。瑞典1/4多的能源消耗用于建筑供暖,而在建筑能耗总量中取暖则占80%多。为此,政府设立专门部门,制定严格的规范与制度,积极推进舒适性强、能耗低的建筑建设。此外,在街区乃至城市整体设计中,节能、生态的理念也得到了有效落实,以芬兰维基住区以及瑞典马尔默西港区改造、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湖城为代表的大规模、高质量生态城区,都充分证明了这些。

积极发展替代能源。丹麦充分利用海滨优势,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目前25%的电能来自风能,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50%。2050年丹麦将完成第二次能源革命,建立一个不含核能、完全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能源系统。芬兰,为解决能源需求,充分利用木屑、树皮和森林落叶等无污染或低污染且可再生的废弃物资源发电和释热。迄今,芬兰业已建立起了配套完善的生物能源商业链。

技术创新支撑资源循环利用。芬兰90的工业污水来自纸浆厂和造纸厂,但由于建立了相应的生物污水处理厂,造纸工业废水的净化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挪威西海岸尤兹拉风力发电场,将风能和氢能利用相结合,即将风电剩余电力用于分解海水并储存氢能,当没有风或风力过大风车不能转动时,就利用储存的氢能获取所需的电力。

日本:构造循环发展新空间

20世纪50年代末尤其是60年代“所得倍增计划”倡导下,日本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发展模式在推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寂静的春天”也很快伴随而来。为了协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日本注重通过国土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构发展空间,促进循环发展。

以国土综合规划制约无序化的空间膨胀。自1950年颁布第一部《国土综合开发法》以来,日本国土综合规划编制业已经历了7个阶段。由于国土开发规划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使得其国土空间得到了保护性利用。即便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日本农用地、生态用地等保护性空间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也仅仅从89%下降到83%;当前在日本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工业高度发达、土地昂贵似金的国家,其森林覆盖率依然高达67%;即便是东京圈、名古屋圈和大阪圈三大都市圈其建设用地也仅仅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16%。正是由于同土空间的集约化开发,才为实现循环发展提供了可能。

第6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 生态建筑;规划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建筑业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耕地的减少;矿物资源的消耗;植被、土地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等。为促进建筑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建设生态建筑必须被立刻提上日程,在建筑行业宣传推广生态节能观念。

一、生态建筑的概述

1.1生态建筑的定义

生态建筑是根据建筑物当地环境特色,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原理,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方法,从人、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将建筑设计成为和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环境。

1.2生态建筑的特征

1.2.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既是生态建筑的特征,也是它的一大主题。任何建筑,不管是生态建筑还是普通建筑,其建筑目的都是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用,如果其建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那么这个建筑就不存在意义。因此,以人为本应是所有建筑必须坚持的一大主题,生态建筑也不例外,若为了节能环保而抛弃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行为。

1.2.2节能环保

生态建筑的节能环保主要表现在绿色能源的使用、再生和可循环材料的使用、绿化方式的采用上。通过这些方面不仅能提高能源、材料的利用率,美化环境,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广建筑业节能环保的新技术,进一步达到生态建筑节能环保的目的。

1.2.3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度

生态建筑不仅在节能环保上有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问题,生态建筑提出建筑应在尊重所在地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继承城市脉络。

1,3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原则

1.3.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1.3.2以人为本,在设计时注意对建筑使用者需求的关注。

1.3.3加强建筑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并为其沟通创造条件。

1.3.4为建筑物面向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的弹性空间。

二、生态建筑在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研究

2.1尊重地形、地貌

建筑在规划设计和建造时,不可避免的会遇上复杂的地形、地貌。如何在规划设计和建造时正确的处理这些复杂的地形、地貌,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建筑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一般的建筑队复杂地形。地貌的处理方法是将其推平,平衡土方,将其变成平坦的地形地貌后在进行设计建造,这确实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提倡在充分尊重当地地形地貌的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地形地貌,建筑物的设计建造要对基地的影响降到最低。

2.2保护已有植被

城市的植被状况是一个城市环境状况的衡量标准,绿化植物向来被当做市容的一个重要指标。绿化也是工程建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在长期的工程建筑中,建筑者往往先砍掉已有的植被,然后建房,最后在进行绿化,这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而且,原生或次生地方植被遭破坏后再恢复是很漫长和困难的过程,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人工维护。因此,保护建筑基地上已有的植被比事后再进行绿化,其经济效益更好,因此生态建筑就提倡保护已有的植被,把已有的植被作为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组织工程建设。

2.3结合水文特征

鉴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存在堵截已有河流、填塞湖泊的情况,生态建筑在规划设计时提出结合水文特征进行建筑设计的思想。河流、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在尊重基地整体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水文特征进行建筑规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河流、湖泊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其景观意义。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基地水文特征,减少工程建设对基地原有的自然水的干扰,利用原有的自然水达到节约用水、补充地下水和促进水循环的目的,从而创造建筑物附近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改善环境状况。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秉承环保的观念,改变过去“遇水就填”的设计方法,保护场地的水体,维护其蓄水功能;第二,保护基地中的可渗漏性土壤,增强基地的自然排水能力;第三,利用直接渗透和贮留渗透设计,留住雨水。

2.4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可再生资源包括绿色能源和可再生、可循环材料。充分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是生态建筑区别于其他一般建筑的一大特色。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节能环保、极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施工成本,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4.1建筑材料使用可再生、可循环的材料,建筑构造则尽可能使用可循环或带有可循环材料的产品,减少建筑垃圾。

2.4.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形成与建筑空间使用配套的能源综合开发系统。

2.4.3照明、器具设备和电器负荷要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进行最优设计,在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节约能源。

2.4.4设置性能优良的节水设置,通过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使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减少环境污染。

2.4.5在屋顶上种植绿色植被,即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减少屋顶的热损失,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4.6广泛推广采用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建筑节能技术,全面有效的实现节能环保的最大目标。

2.5在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从整体出发,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自然能源,运用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加强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节能设计,使建筑在整体上处于良好的节能环保的环境中,减少建筑运行中的能源消耗,提高其节能的功能。

2.6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是建筑设计中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对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废弃物处置与管理系统目的是保持建筑物自然环境的平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往的建筑设计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一般是将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没有考虑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提出建立一个循环的废弃物管理和处置系统,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对还存在循环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无循环价值的废弃物则应采用无害化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目前比较先进和推崇的方法是利用动物处理垃圾,这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垃圾处理方法。

三、生态建筑的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的短缺,建筑业作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和大量消耗资源的产业,必须进行改革,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来调整其发展方向,生态建筑就是其改革的一大产物,它不仅解决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高要求,也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建筑业对资源的高消耗、高浪费的状况,推广使用绿色能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大大缓解了资源紧张的状况,也为建筑业自身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各种绿色建材的出现和节能技术的运用推广,生态建筑在科技和信息业发展的带动下,必将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未来建筑描绘更为理想的蓝图。

四、结语

生态建筑在规划设计中对建筑物的环保进行了整体的规定,并在细节上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后期的施工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保证生态建筑节能环保目标的实现,需要把前期的规划设计和后期的施工建设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施工中落实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态建筑在节能环保上的目标,显示其优越性,建设施工人员也应在施工中不断积累经验,钻研新的节能施工技术,为生态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旧建筑材料; 再利用; 管理; 技术; 设计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lea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up sharply. Every year the dismantling of the large number of buildings has countless wait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waste landfill, it become the city development with a big problem. Building the removal of old materials and the rescue and reuse the "building dissembling", providing people with a new choi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building disassemble and old material recycle economic effect, environmental effect, social history effect analysis,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positive rol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Keywords: old building materials; Reuse;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旧建筑材料处置不当的危害

旧的建筑物拆毁,建筑材料如果处置不当,就会成为建筑垃圾。这些建筑材料一般都是固定物,主要是混凝土、土、渣土、砖石、金属以及装修材料等。根据统计,每一万平方米的旧建筑拆除留下的渣土就有500多吨,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材料一般都采用的是露天堆放或者掩埋的方式处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要拆除的建筑越来越多,这样的处理方式已经开始显露出危机和不当了。

1.1 占用大量宝贵的耕地

旧的建筑材料在露天堆放,将占用大量的耕地,使得我们国家本来就宝贵的耕地资源被白白浪费掉,加剧耕地紧张局势。

1.2 浪费资金

旧建筑材料占用耕地堆放,必须缴纳土地使用费,按照拆毁建筑物的面积估算,缴纳的土地使用费是惊人的。同时,运输旧建筑材料到目的地,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也是一大笔开销。

1.3 对生态的破坏

运输旧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沿途会产生粉尘以及建筑垃圾的散落,都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旧的建筑材料中也会含有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同时,这些旧的建筑材料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比如采取填埋的方式。就是在地下8米处再加埋2米土层,但土层之上基本难以重长植被。而填埋区域的地表则会产生沉降和下陷,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二、对旧建筑材料利用的思考

旧建筑材料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已经不可能回避。因此,如何利用旧建筑材料,就成了一个新研究的话题。我国目前对就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旧建筑材料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粉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

2.1 我国利用旧旧建筑材料的现状

首先是旧建筑材料收集的水平低,基本上是混合收集,造成了旧建筑材料的垃圾化;旧建筑材料回收率低,主要依赖人工,加上劳动强度大、设备差、工人待遇低,使得从业人员少,无法回收更多的资源。旧建筑材料处理工艺水平落后。再回收、处理旧建筑材料方面,缺乏新技术和新设备,工艺手段落后,对于大部分旧建筑材料采用的是焚烧和填埋的方式,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浪费。旧建筑材料处理法规不健全。没有相应的奖惩条例,使得处理和不处理看不出区别,影响了对旧建筑材料处理再利用的积极性。

2.2 我国利用旧建筑材料的途径

首先,对旧建筑中的石材、水泥、混凝土等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进行挤压和振动成型,使之成为新型的系列墙体砌筑材料。同时,这些材料还可以用于市政工程中的地砖铺设、高速公路的护栏。

三、对旧建筑材料资源化利用的展望

对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问题将是我国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要十分注意的重大问题。展望对旧建筑材料资源化利用,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采用全管理的模式

在管理城市建设中,我们要采取建筑原料-建筑物-拆毁的建筑材料-再生原料的循环这样的管理模式,在建设过程中,让建筑原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要多采用此乃的工艺和新的工艺设计,在建设时救要考虑到将来建筑材料的再生和循环使用问题。同时,要保证建筑质量,减少重建和拆毁的现象发生。对于运出场外的就建筑材料,要注意分拣、集中,对可疑利用的部分,要回收再利用。

3.2 加强旧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的立法工作

在旧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方面,政府要加强立法工作,禁止填埋可疑利用的就建筑材料,规定对旧建筑材料必须进行分类堆放和清理,以经济杠杆调节对旧建筑材料的处置,比如规定凡是利用旧建筑材料生产的材料,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府还应该在市政建设上多利用旧建筑材料生产的原料。还要将对旧建筑材料的利用当做考核企业的指标,这样才能引起人们对旧建筑材料处理的重视。

3.3政府还要开展对旧建筑材料开发的科技工作

国家和建筑企业应该在旧建筑材料研究方面投入资金,立项开展旧建筑材料利用的研究与开发;确立旧建筑材料减量化的措施。要减少旧建筑材料的垃圾化,就必须优化建筑设计、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还要加强对施工方的管理,防止他们随意处置旧建筑材料;加强对回填材料的研究。旧建筑材料处置的一个方法就是填埋。如果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加强对回填材料的研究,力争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采用循环再生原料,开发绿色建材。旧的建筑材料如砖头、水泥可以用破碎的方法用在道路施工的垫层和道砖等方面,混凝土可以用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工程中,这些技术应该加以研究可推广。

3.4 加强对旧建材材料利用的宣传

广泛宣传旧建筑材料是一项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建筑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并把旧建筑材料利用的最新技术传授给从业者,让他们成为利用旧建筑材料进行生产的直接推广者和受益者。

参考资料

[1] 李景茹 新建工程建筑废弃物产出水平调查分析[J] 建筑经济 2010年

[2] 王家远 施工现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措施调查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年

[3] 米旭明 重视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J] 商品混凝土 2009年

第8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 处置 利用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141-01

1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概述

城市环境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已经成为环境问题的一大重要内容,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很多城市的发展:(1)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出量非常大。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城市固体废弃物正以惊人的数量逐日产生并且大量堆积。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出现固体废弃物包围城市的情况,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能力较弱、利用水平不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城市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就是简单堆放和填埋,这给城市的土地、空气和水体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3)城市固体废弃物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固体废弃物不仅会污染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还会造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机会的丧失。

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旧电池、厨房垃圾、废弃包装袋等;(2)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的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废渣、废建筑材料等,这些废弃物的成分复杂,而且多含有有毒成分,如果随意在城市堆积或者是填埋,会给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3)危险固体废弃物。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认定其具有危害性的固体废弃物,如医院的废弃药瓶和注射器等。

2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城市固体废弃物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1)城市固体废弃物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产生和堆积,这不仅会占用城市有限的建筑用地,而且也会减少城郊的耕地。同时有很多城市由于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都简单堆积或者掩埋在城郊,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耕地和水中,使得耕地的肥力下降,同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一些病菌甚至会通过这些被污染的水和农作物传给人类,从而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2)城市固体废弃物经焚烧或者腐烂后会产生大量的毒臭气体,这些气体不仅会令人作呕,而且给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此外以微粒存在的固体废弃物在风的作用下,会扩散到大气中,不仅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会玷污城市建筑物和数目等,影响整个城市的市容;(3)城市固体废弃物本身特别肮脏,特别是生活垃圾组成复杂,而且含有大量病菌,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且这些垃圾会招致蚊蝇乱飞,影响整个市容的整洁和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3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利用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传统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类:(1)堆肥处理。堆肥处理就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固体废弃物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固体废弃物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养分。堆肥处理的工艺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但是其规模不宜太大;(2)焚烧处理。焚烧处理就是将固体废弃物作为燃料送入炉膛内燃烧,在高温下固体废弃物中的可燃成分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热量并转化为少量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焚烧的处理效率比较高,其产生的高温气体可以回收利用,但是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3)填埋处理。填埋处理分为直接填埋和卫生填埋两种,其中直接填埋就是将固体废弃物直接填入已挖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含有的有机物通过各种反应得以分解,其优点是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但是容易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卫生填埋法就是将固体废弃物倒入具有一定地形特征的场地中,通过采取防渗、覆土和气体导排设施,消除对地下水源和大气的污染,其具有投资少、容量大和见效快的优点。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一直是薄弱环节,固体废弃物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理较差,导致城市固体废弃物总是处于被动处理的状态。也就是只有当城市固体废弃物已经严重影响到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才能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而且处理成本过高,没有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因此要改善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利用现状,就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的水平。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无害废物,应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对其中可以回收的部分要进行回收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部分危险废物,要对其使用和处理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委托具有资格的单位进行处理,严禁将其当做一般固体废物物进行随意堆放和填埋;其次,要构建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各个城市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3)加强对医疗固体垃圾的监管和处置。医疗固体垃圾是一种特殊的废物,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可能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的监管和处置,需要对其进行单独的收运,由特殊部门进行专门的处理;(4)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随着城市建筑物的不断增加,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大,必须实施建筑工程的全程监管,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对部分建筑材料回收利用,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垃圾的生成量。

参考文献

[1] 殷兴军,许桂珍.论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9,9(4):54~55.

第9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摘 要 循环经济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生态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成为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因素。财务管理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对推进绿色财务管理实施的建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绿色 财务管理 推进 建议

一、企业在绿色财务管理推进中的作为

1.加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转变观念,培养企业循环经济思维模式

目前,大部分企业存在一些错误观念。企业只看到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社会责任行为给企业造成的成本负担,没有看到企业和社会的依存关系,没有看到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时赢得巨大回报;甚至有的企业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大企业的事情。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企业只有具备高度的社会意识,承担起必要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发展循环经济,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加强企业循环经济的绿色财务文化建设,构建绿色财务价值观

财务文化是理财的环境因素,同时也是理财行为的内生变量。财务文化价值观对财务行为的形成和方式都有直接影响。财务价值观为财务主体的管理提供了基本方向和指导思想,在财务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直接影响着理财活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绿色财务管理中嵌入“绿色文化”因子,有助于企业循环经济下绿色财务管理的正确实施,提高企业理财效率和水平,实现企业的顺利过渡。

3.加强企业统计、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综合协调

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实现系统的顺利运行。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活动相互协调、相互一致,相互作用的综合协调成为必然。

3.1核算活动的协调

财务管理与统计核算、会计核算的协调体现在四类活动的协调上,即统计核算活动、业务核算、会计核算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

3.2核算层次的协调

绿色财务管理的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综合协调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统计核算各种生态资产,反映生态资产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增减变化;第二个层次是反映生态资产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的总量变化;第三个层次是转换,将统计信息通过合理的方法过渡到会计信息;第四个层次是各种会计信息应用到财务管理活动中。绿色财务核算的四个层次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3.3核算主体的协调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核算的种类和层次使得核算主体多样化。每一个核算主体都要参与到数据的形成过程。财务部门参加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生态资产会计核算、投融资、财务评价活动;工厂或车间、废物处理部门、购销部门参加经济资产统计活动、生态资产统计活动和业务核算活动。所有职能部门信息集合传递总经理,如有必要总经理呈递给股东大会,保证循环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实施。

二、政府在绿色财务管理推进中的作为

1.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30 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淮河全流域污染、黄河严重断流、长江流域连年水灾……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我国的环境法制还存在很多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重环境污染防治、轻自然资源保护、重污染轻控制、环境立法存在着空白,甚至没有专门的环境司法机构(环境司法是由司法机关中相应机关进行),环保工作“无法可依”,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实现立法的合理转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生态主义”为中心,追求社会利益与自然环境利益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颁布于 1989 年的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在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法律的精神应反映时代的精神,法律要有助于社会进步”。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规体系,完善我国环境能够立法制度,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原则、制度嵌入其中;明确可持续发展决策机构和决策程序;推动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的提高;加速实现经济转型,为我国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建议。

1.1修改《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需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纳入其中,从源头预防污染的产生,既搭建了循环经济的依据,又可以起到政策宣示的作用,对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尤为重要。

1.2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综合性法律

综合性法律是带有普遍性的法律规范,对各专门法涉及的共同问题做出综合性规定。中国目前迫切需要一部统筹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解决目前环境执法和资源管理互相脱节,法律相对分割的问题。

1.3制定和完善专门法律法规

不同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有很大的差别,从各国的经验来看,有必有对大类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置做具体的规定。应尽快制定如下几项专业法:

第一,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回收与循环利用法;

第二,危险废弃物循环利用法;

第三,建筑材料与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法;

第四,废旧产品再制造法;

第五,容器和包装物的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法。

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上的空白。如废弃物的运输、储存、以及废弃物处理企业的管理等一些具体问题

1.4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

还有一些法律,从法理的角度考虑,不属于循环经济的范畴,但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实施,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密切。如关于税收的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等。中国应尽快制定《绿色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的比或优先采购的产品种类。尽快制定《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准入法》,规定循环利用资源的产品有市场准入优先权。

1.5建立地方性法律法规

地方性法规可以是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必要补充,或是国家法律在当地更有操作性,也可一在国家法规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目标。

2.部门政策

为了更加有利于统筹规划和管理循环经济发展,建议在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林业局等部门基础之上成立国家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同时,建议在各政府设置循环经济主管机构,协调循环经济建设,提高决策效率。

3.产业政策

循环经济产业分为两类。第一是针对所有产业内的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政策;第二是直接针对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在生产业的政策。第一类政策要强调建立物质流核算制度,为废弃物管理提供数据信息,建立重点行业和中重点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制度。第二类政策要加快行业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防止第二次污染。

4.财税和金融政策

(1)对循环经济产品出口全面退税;全面停止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退税;对循环经济企业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建立资源(包括进口资源)消费税,加快从增值税向消费税的转换步伐。借鉴欧盟的经验,开征废弃物排放税。

(2)尽快制定和完善绿色采购政策,在优先采购领域列入循环经济产品。

(3)尽快研究制定对国家和地区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4)建立循环经济基金。由政府制定基金的管理章程、审计制度和使用方法,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

5.管理政策

(1)制定和循环经济产品标志。

(2)建立以生产者责任为主导的废旧物品回收政策。

(3)对部分回收困难和回收成本较高的产品,征收资源回收费。

(4)全面提高包括污水、垃圾在内的废弃物处理收费标准,给低收入人群相应的补贴。

(5)建立生态和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

(6)制定资源和能源设备的市场准入机制。

6.规模经济政策

(1)推进单个生产企业以最佳规模进行生产。

(2)推进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规模化。

(3)推进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规模效应。

7.技术政策

(1)鼓励技术创新。

(2)强制淘汰落后技术的政策。

(3)促进先进技术引用和利用政策。

参考文献:

[1]王雍君,陈灵主编.循环经济论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