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体经营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验经济 服务经济 企业 营销模式 变革 创新
引言
消费形态的改变驱动着现代经济形态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阶段过渡和转移,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如同自然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一样。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重点从对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关注转移到了对于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的关注。在消费者或客户导向的市场机制面前,消费者消费形态的变化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营销活动产生质的变化和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日新月异及其在商业应用上的推广和普及,刺激和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消费者的消费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根据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营销者不得不对这种消费者消费形态和购买行为模式给予充分的关注,以调整传统的营销模式并做出相应的变革,即向体验经济时代的全新营销模式变迁和革新。
体验经济内涵与企业营销模式变革概述
体验经济是现代服务经济和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并发生变革创新的产物,它根据对消费者消费模式和心理特征的研究,遵循体验、情景、事件、侵入、印象以及延展的消费者基本体验流程,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和利益以更美好的体验传送给消费者的过程。体验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即非生产性、短周期性、互动性、深刻的烙印性以及经济价值的高增进性。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部门创造的价值超过了GDP的一半以上;进入21世纪,美国和欧洲秉持发达的服务经济基础,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和物联网研究,大规模地兴起并开展了服务经济的探索和创新。体验经济覆盖的范围包括工农业生产、计算机信息产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影视主题公园等娱乐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全面策划、精心设计销售体验。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产品服务本身的质量和功能这些基本浅层次的要求,转而向以特色和利益为基础、以体验和感受为追求目标。当体验从服务中剥离出来单独向消费者进行营销时,体验经济时代也就真正来临,它是消费者非理性外化的一种必然结果。
体验经济的内涵经营机制和业务流程与传统经济形态迥然不同,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营销及其创新模式必须做出重大调整和变革才能满足这种需求。体验经济改变和颠覆了企业传统营销的基本业务流程和作用机制,在消费者导向下的基本营销战略理论中,企业必须要从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形态变化出发进行研究,找出支撑企业营销创新的基本数据和模式,这对于其营销活动及创新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营销及其创新模式必须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和层次去看待,并从相关机制上建立健全能够支撑体验经济下营销创新活动的职能体系和业务流程环节,同时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对上下游资源的整合采取统一的营销模式和方案,并在营销战略的动态执行中加以调整和修正,这是体验经济对于企业营销模式变革和创新的基本要求。
体验经济视角下驱动企业营销模式变革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传统经济形态注重的是产品功能齐全、质量合格、外型美观和价格低廉,体验经济超越了这些基本需求而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生活和情景,提升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和价值认同,以此改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吸引其注意力,从而为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寻求更为坚固的生存空间和地位。综合起来看,体验经济下的如下几个因素驱动和刺激了企业营销模式发生变革,具体表现在:
(一)体验经济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分析
体验经济下消费者所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和扮演的角色不同于传统的经济角色,这使得传统营销理论对于消费者和顾客行为模式的研究理论失去了效用,因此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营销及其创新行为必须以对消费者行为和角色的重新认定作为制定营销战略的依据。
体验经济下的消费行为主要以追求消费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景感触为主,营销者应该注重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情感活动和环节,并注意与实体商品的互动。体验经济中的消费者体验诉求是一种客观的心理需求,随着消费者生活层次和水平的提高,其关注的重点转向了隐藏于商品和服务之中的象征意义和符号,情感需求在整个消费需求结构中的比重增加;体验经济下消费者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企业生产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体验本身成为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统一,消费者体验的过程本身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
(二)体验经济下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和效用分析
体验经济下产品和服务所满足的需要和功能不同于传统经济形态下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和效用,这就客观上要求体验经济形态下营销者必须就其满足的需要及其作用机制做出有效的解读和过程安排。
体验经济下所满足的消费者需要主要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消费者在对于传统产品服务价值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就会对消费过程中更高层次的感受和体验因素更为注重,消费过程中的情感诉求和感受这种心理行为的满足是更高层次上的满足,它可以让消费者获得喜悦感和较高的满意度,这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人的心理需求层次提升的客观趋势;体验经济下标的物的功能其本身是一种无形的活动,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仅是一种感受和品牌价值享受,因此体验经济形态所具备的功能与传统经济形态有着根本的不同。
【关键词】经营实体 师资队伍 模式
一、实施背景
畜牧兽医及相关养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给学生授课就犹如“纸上谈兵”“黑板上养猪”,根本无法让学生学到本专业的真本事。畜牧兽医类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实践锻炼不够、动手能力不足、技能提升比较慢的问题。原因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以下困难:一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实践机会太少,实践能力弱;二是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三是专业教师主动参与生产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四是教师参与实践的时间与畜牧业生产周期不相符;五是虽然专业教师有部分自创经营实体,但示范带动作用未能较好体现。
面对以上种种困难,怎样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困难呢?根据专业特点,我校提出“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的目标,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实践,学校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自创经营实体,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模式,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显著成效。
二、主要目标
以专业教师自创经营实体为载体,在学校、教师团队、企业的协助下,通过多种方法及途径,层层深入,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使教师的“四个能力”与生产实践、生产经营完全同步融合,培养多能型教师,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施过程
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利用专业优势自创经营实体,并以经营实体的教师为核心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每人担任1家以上企业技术顾问和承担1项以上课题,构建了“创办1个经营实体+带1个专业教学团队+担任1家以上企业技术顾问+承担1项以上课题建设”的“4个1”“多能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一)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创办与专业相关的经营实体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一些教师根据党的政策,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走上了自主创办实体的道路,创办了饲料店、兽药店、养殖场、宠物医院、宠物美容中心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学校因势利导,出台《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专业教师自主创业奖励办法》,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自创经营实体,并为自主创业教师创造宽松的条件。如:学校在工作和课时安排方面对他们给予照顾;同时,在资金资助方面,每年给予自创实业教师一定的奖励,并优先提供学校门面给教师开展经营。
(二)以经营实体为载体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创办经营实体的专业教师在学校本教研室内或本专业领域内带领5-8名年轻教师组成一个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参与经营实体的日常经营及管理,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个教师团队中,经营实体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把在经营实体过程中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和总结出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教师团队;年轻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实践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通过收集典型的临床案例、视频、图片资料等,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手段,课程内容的改革更加真实且与岗位知识紧密对接。同时,经营实体教师在科研及专业拓展方面给予年轻教师指导。
(三)担任养殖企业技术顾问,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经过充分的实践锻炼后,经营实体教师及成员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学校周边一个大中型养殖企业,担任企业技术顾问。通过参与企业重大疫病的防控、协助培训企业畜牧兽医行业技术人员、参与养殖及疫病防控新技术的推广、协助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指导在企业教学实习的学生,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的同时,教师自身的实践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四)承担教学科研课题,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经营实体教师主持1项以上课题建设,带领团队成员参与并完成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建设转化成生产力,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教材、教学软件等,为经营实体管理和教学服务。
四、条件保障
(一)制度保障
学校把自办企业带团队作为学校师资培养的重要渠道,成立机构,完善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制定制度保驾护航,建立了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教务科、人事科负责组织开展具体工作,将“4个1”“多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纳入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形成保障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师自创实业和参与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在制度保障方面,学校出台了《十二五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专业教师自创实业奖励办法》《双师型教师奖励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科研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专业带头人培养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办法》等相关文件,并落到实处。
(二)时间和资金保障
在教师工作安排方面,学校也为自创实业教师在课时安排、调停课等方面提供便利;在资金资助方面,学校每年给予自创实业教师一定的奖励,并优先提供学校门面给教师开展经营。
(三)地域优势
学校地处沙塘镇上,是柳州市郊养殖业最发达的地区,便于教师开展创业。教师的创业必须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才能形成一定的气候,而且创业地点在学校周边20公里以内,方便教师团队开展实践锻炼及学生教学实习,也便于教师上下班,确保学校工作与自主创业两不误。
五、主要成效
通过“4个1”“多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平台,学校打造出了一支实践动手能力强、团队建设能力强和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多能型”教师团队,不仅服务了地方经济,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收入,更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实现了教师提升个人能力、增加个人收入、服务地方经济的“三丰收”。专业教师自办实业不仅真正调动了教师的实践积极性,而且能够使教师在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前提下主动学习到本专业最扎实、最前沿的专业本领,他们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
(一)教师创业实体带动专业团队发展,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
目前学校教师创办了20家经营实体,组建了8个专业教师团队。组建8个专业教师团队的经营实体不仅运转正常,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师生重要的实践基地,每年接收师生生产实践锻炼300多人次。如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小动物诊疗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李友昌老师,他在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等多个宠物诊疗行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担任了2年的宠物诊疗主治医师,拥有非常丰富的宠物诊疗临床经验。在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后,李老师选择了在学校动物医院旁边创办宠物诊疗美容中心,经过2年多的经营,李老师不仅让宠物诊疗美容中心办得有声有色,更带动了学校一大批专业教师在宠物诊疗和宠物美容方面进行实践,引领了学校在宠物诊疗及美容方面的发展。
(二)教师创业实体是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有效渠道
8个经营实体为学校培养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39名。“4个1”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年轻教师取得较大成绩,取得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培养的双师型教师22人。
(三)教师创业实体成为学校服务当地养殖业发展的主力军
8个经营实体中有40名教师担任50家企业顾问,帮助企业进行了重大疫病的防控,协助培训企业畜牧兽医行业技术人员1200人次,推广养殖及疫病防控新技术5项,企业在学校建立13企业冠名班和赞助25万元用于学校办学,与企业合作开展3项课题研究。
(四)教师创业实体推动学校科研成果发展
学校共有8个教师团队立项,自治区一级课题2项、二级课题2项、三级课题17项,校级课题5项,其中结题4项,有1项获教学成果三等奖;135篇;获教学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奖项9个。
六、体会与思考
实践证明,“4个1”“多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完全符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出租车 经营模式 政府规制
出租车行业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租车行业改革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没有随经济协调发展。出租车司机的收入相对下降,而行业压力在增大,比如租金在不断增长,导致矛盾激化。同时又由于缺乏畅通的行业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导致出租车司机的诉求难以得到及时处理,长期累积迫使一些司机走上街头抗议,当其他司机看到效果好于正常的诉求渠道时,也纷纷效法。
一、出租车行业属性及其规制原因分析
出租车行业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交通工具的属性,从城市交通的共性和出租车行业的个性来看,出租车行业具有如下几个属性:一是准公共产品属性,出租车行业属于基础性行业,具有公用性属性;二是市场收益性;三是服务性;四是规模报酬性;五是非重复博弈属性与需求价格弹性低,司机与乘客、司机与公司之间,缺乏常态性的相互博弈机制,非重复博弈已成为当下解决矛盾的重要阻碍。
出租车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该行业必须兼顾社会效益,而收益性又决定了出租车的竞争性,此外,公司与政府、公司与司机、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些性质决定了出租车行业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只用市场手段很难解决出租车行业问题。而出租车行业的非重复博弈性质,需求价格弹性小,司机有很强的动力高价或绕道宰客。这些都需要用政府规制这个有形之手管理出租车行业。
二、中国城市出租车经营管理模式不完善
中国城市出租车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完善是导致出租车行业不稳定的最核心原因,出租车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权归属关系不清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公司实力有限,一般只拥有出租车的经营牌照,而没有实力购车,出租车公司就以经营权向出租车司机融资,出租车司机与公司的关系是合作经营,此时谁也不能单独使用经营权,比如将出租车经营权拿去抵押,就会侵害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导致公司与司机之间的纠纷。
2、出租车经营权使用期限不一致
出租车经营权存在有限期和无限期两种转让方式。早期政府为了鼓励出租车的发展向市场投放了无限期甚至是无限期的无偿出租车经营牌照,后期主要以有限期有偿拍卖的方式将经营权投放市场。这导致了对后进入者的不公,一方面,一部分经营者可以长期无偿使用经营权,占有社会公共资源,而且可以通过转让、租借、继承获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一部分出租车经营者为了获取经营权不得不高价获取,而且由于其相对稀缺性,经营权的拍卖价格越来越高,经营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3、出租车经营权转让不规范
以温州为例,温州的经营模式是个体经营模式,个人拥有经营权。由于缺乏合理管理与完善的交易平台,很多情况下是在一些不正规的小中介完成交易。这会衍生一些违纪犯法的事情,比如通过虚假信息来获取不正当收益。而由于民间的“炒卖”,经营权费用越来越高,增加了司机的营运成本。
三、国内典型城市出租车经营模式实证分析
出租车经营模式主要有公司化经营、合作经营、个体经营和挂靠经营四种模式,在中国城市出租车经营中,不同城市采取了各自差异性的经营模式,从城市主体角度看,主要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温州模式。
1、北京模式
截止到2010年,北京市出租车公司277家,出租车6.7万辆,从业人员9万余人,主要有两种经营方式:公司经营模式与个体经营模式,个体经营模式下的个体出租车仅有一千多辆,而公司经营模式下的出租车大约有6.6万辆。
北京模式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公司化经营模式,北京的公司经营模式是出租车和各种相关手续由出租车公司统一出资办理,出租车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归属于公司所有,司机向公司承包出租车的使用权,并获得相应受益,司机按月向公司缴纳承包费即“份儿钱”。
2、温州模式
温州是我国最先在出租车行业尝试使用个体化经营模式的地区,截止到2009年底,温州市出租车数量保持在3329辆,出租车运力缺口依然存在。目前温州出租车经营模式也有两种:个体经营模式和公司经营模式,以个体经营模式为主,在3329辆出租车中有3287辆归于个人所有,比例为98.8%。个体经营模式下,司机自负盈亏,也有将经营权转租给他人经营的;另一类是指产权公有,公司规模化经营。
温州模式一般是指个体经营模式,政府将经营权以单个为单位拍卖给个人,个人出资购买车辆和经营权,依法纳税自负盈亏。温州模式的最大好处是,产权清晰,经济纠纷少。在前期的改制中,政府的主导思想也是以尊重个体经营模式,采取将产权和经营权统一的改革方式,对早期遗留的经营权不明晰的历史遗留问题,在1999年11月份采取交纳3万元有偿使用金的方式已明确经营权归属个人。
3、上海模式
上海出租车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公司化经营模式与个体经营模式,个体经营模式下出租车大约1000辆,主要是20年前为解决运力不足而向个体投放的出租车运营证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但现在必须挂靠到公司名下,每月向公司交纳管理费;另一类就是公司化经营模式。
上海模式或说“公车公营”模式主要指的是公司化经营模式,公司与司机之间属于雇佣关系,司机按时上班,到月领取工作报酬。这种经营模式责任明确,产权清晰,缓解了公司与司机之间的矛盾,司机干好本职工作领取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公司负责日常正常运营,提供后勤服务支持,维护公司品牌。上海出租车行业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市民出行更喜欢乘坐大品牌旗下的出租车,公司的品牌与司机的行为表现以及公司的效益与司机的收益之间保持正相关性,公司与司机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四、国内典型城市出租车经营模式之比较分析
北京模式与上海模式同属公司模式下的不同类别,二者共性大,而与温州模式差别较大。所以,下面将北京模式与上海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温州模式单独分析。
1、北京模式与上海模式之比较
北京模式司机与公司之间属于承租关系,缺乏对司机的管理培训,司机每月向公司缴纳“份儿钱”,车辆维护等各种税费都需要司机本人从运营收益中提取,如果有其他罚款或者“份儿钱”提高,司机压力将更大,经常采取的方式是:以卖代管、以包代管,局限于收取管理费的初级管理阶段。北京模式下,公司名下的出租车司机成本较高,出现“黑车”与异地经营情况可能性较大。
上海模式司机与公司之间属于雇佣关系,司机与公司签订合同,只需交纳安全保证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本任务即可,每月从公司领取工资,压力相对较小。
二者的公司化管理模式控制了出租车行业市场资源流通渠道,使经营权成为控制在公司手中的稀缺资源,公司获得垄断利润,作为行业主体的司机未能获得垄断利润的分成好处。而且公司化经营加上政府规制容易使公司产生寻租的冲动,俘获政府作出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比如提高门槛阻止企图进入者。
2、温州模式利弊分析
温州模式属于个体经营模式,最突出点是司机处在出租车行业的中心地位,大多数情况下司机拥有经营权与出租车产权,转租的除外,司机可以将所获得经营收入都归自己支配。经营权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以单车经营权为单位进行拍卖,个人与公司都可以进行拍卖,个人与企业有同等条件进入出租车行业,充分反应了市场需求,尊重了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温州模式减少了公司这个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费用,而且温州市出租车司机自发组织“出租车自愿服务队”,可以完成很多出租车公司的社会公益性活动。
温州模式弊处:数量管制导致经营权成为稀缺资源,在公开拍卖时,导致经营权价格过高,比如2004年经营权价格一度拍到129万高价。虽说明行业存在高额垄断利润,但高涨的经营权价格挤压垄断利润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出租车司机的经营成本,而为增加收益,司机可能以降低服务质量弥补成本的提高。
五、政府规制与经营模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从各地“罢运”情况看,无论北京模式、上海模式还是温州模式,都存在自己的短板,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政府规制不足和经营模式不完善所致。
1、改变传统管理思维
从“罢运”后政府的反应速度看,具有滞后性,没有及时主动解决和积极引导问题。面对新形势,政府必须及时公开信息,直面问题,及时与媒体、司机代表进行沟通,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介的信息传递功能,制止谣言和问题的扩大升级,积极引导舆论正向发展。对出租车罢运应保持“无罪推定”的原则,不应敏感回避,武断采取过激应对措施,这样只会将问题激化。
2、完善政府管理规制
(1)规范出租车行业收费。遵循透明公开的收费公正制度,做到收费有理有据。对于新增收费或增加费用,必须进行听证,完善听证制度,不能听而不证。
(2)疏堵结合,解决“黑车”和异地经营问题。给予交通部门、城管监察部门、警察局等主管部门对“黑车”和异地经营出租车的处罚权,加大对重点区域的监管。同时适当增加出租车投放量、设计合理的城市间运费差距以及加大黑车的危害性宣传。
(3)以服务质量和经营权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标。该方式可以减少有偿招标造成竞相出价、经营牌照价格过高而对服务质量的忽视。出租车行业提供的最重要产品就是搭乘服务,将服务质量作为标书中的重要参照变量,比如将出租车行业中的各项服务指标设定不同的权重,同时对经营权出价的不同级别设定不同的权重,二者权重相加,权重高者得,可防止只会出高价而不注重服务质量的公司出现。
(4)建立奖惩制度。设定行业打分制,给公司进行打分,可以设定不同标准进行奖励和淘汰。
3、建立互动性的利益表达沟通博弈机制
(1)完善出租车行业工会机制。目前我国的出租车行业工会功能比较弱化,据调查,目前行业工会几乎都被公司所俘获,或成为公司娱乐俱乐部,或成为领导退居二线的去处,未能履行作为司机娘家人的角色。为此要完善行业工会建立的本来功能。第一,保障出租车行业工会的资金来源,政府制定法律规定从公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工会运行经费,司机可以以会员身份交纳会费。第二,行业工会制定行业道德标准,对出租车司机、公司和行业进行引导。第三,将行业工会作为第三方协调者角色引入行业,使政府变成中立的行业制度供给者,避免政府偏向任何一方,消除其向出租车行业获利的冲动,形成有问题首先找工会的意识。第四,突出行业工会代表司机与公司、政府的谈判协调作用,发挥行业工会的疏导作用,解决行业诉求渠道不畅的问题。
(2)建立利益诉求互动协调机制。第一,建立动态的淡旺季收费标准。第二,建立对话谈判协调机制,让行业工会成为主导协调力量,少用行政命令的手法。第三,允许常态性的相互博弈机制存在。让工会、公司、政府主管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博弈,解决行业内存在的一次性的博弈现象,实现重复博弈。公司作为一个品牌会更加维护公司形象,公司和工会也可以向乘客公布投诉电话,这样行业内部四方利益都可以维护。
4、建立城市出租车股份制公司经营模式
股份公司将司机和公司之间利益统一起来,维护了司机作为产品服务提供者、责任主要承担者和资本主要承担者的利益,符合市场经济权责相等原则。司机既是公司员工又是公司股东,拥有了工资收入和公司的利润分成,同时又可通过工会防止大股东和管理层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此外,股份制可以解决公司资金瓶颈,迅速壮大公司。
(注: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2012Q084)。)
【参考文献】
[1] 杨帆:我国出租车行业当前的经营监管模式及其未来发展思路的思考[J].城市基础设施,2007(11).
[2] 连小超:浅论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改革[J].华商,2008(16). [3] 武欣:城市出租汽车发展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4] 朱婷婷: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
[5] 刘耀霞:出租车行业利益主体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6] 曾繁华、游保德、程金亮:基于市场产权的出租车市场经营权模式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4).
【关键词】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运营模式;研究
客运出租汽车行业作为城市的名片,展示着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对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对于整个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运营模式的优化和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1.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运营模式的现状
1.1个体出租汽车性能差
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的运营分为个体与企业经营两种模式,个体出租汽车行业由于竞争大、盈利小,司机普遍收入不高,因此在工作中更看重利润的增长,而忽视了对汽车的日常保养与维修,更缺乏对汽车的更新以及质量方面的改进意识。这导致了整体客运出租汽车行业水平无法提高,也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形象提升。
1.2司机服务水平不高
在私人承包的出租汽车行业中,由于个体司机并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协议,所以既没有固定收入的保障,也没有相应的福利、保险,由于物质生活水平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其精神文明风貌也比较差,个体公司并没有对司机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培训,也对司机的服务进行管理,并且每月还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使得司机怨声载道。长期以往导致整个出租汽车行业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水平无法提高。
1.3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混乱
由于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存在两权分离的运营模式,而私人承包的部分管理较为混乱,在利益的趋势下使得有的政府相关部门人员默许那些没有相关牌照或汽车配备的司机公开买卖出租车牌。这使得对客运出租汽车行业日后的管理改造难度大大提升了。
2.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的经营权分类
2.1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无偿审批制
无偿审批即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的管理部门在无偿的条件下将运营证下发给相关企业,企业再转租给私人承包者。这是出租汽车行业初期的运营模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下城市经济不断提高,对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初期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而且出现很多弊端。使得客运出租汽车行业不能健康的发展。这种模式下有的汽车管理部门中较贪婪的人员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对企业相关资历的审核,缺乏择优性,严重影响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2.2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制
对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的有偿使用,具有很强的择优性,因为获得经营权的企业必须在公开招标中通过自身的实力产生的。这样也有助于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竞争力,这种制度可以促进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的改革创新、经济发展。通过长期实践发现,使用这一汽车出租运营模式的城市,经济发展更快,出租汽车行业的服务水平更高。
3.对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经营的有偿使用制模式的研究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经营权的有偿使用制度是客运出租汽车行业最有效的运营机制,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改革,这种运营机制产生了三种有效模式,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它们的内容与利弊。
3.1企业经营模式
企业经营模式说明,通过公开招标获得经营权的是企业。由企业缴纳相关的管理费、税费等并且配备一定数量的出租汽车。而承租的个人作为企业的员工,仅缴纳一定承包款却享受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缺点,比如承包个人花费少,但是企业却承担很大的压力。所以企业在得到出租汽车运营权后,必须通过加强管理,优化制度等形式去谋取更大的利益,这大大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提升了企业整体服务水平,也促进了企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出租汽车企业必须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提升企业的效益。另外,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进行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提高司机的整体服务意识,才能提升企业的形象。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下,企业单车运营成本大,投资巨大,延长了资金的回收期,经营风险也随之加大,对企业初期运营具有一定的难度。
3.2挂靠经营模式
挂靠经营,即购车款、营运证使用费和税费等由挂靠人承担,挂靠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挂靠企业向挂靠人收取挂靠管理费。
首先,由于在这种发展模式下,购车款、营运证使用费、税费、油料费等运营成本都由挂靠人承担,相应的风险也就转嫁到挂靠人身上。而出租汽车企业所有的只是由政府赋予的所谓“管理服务权”,关心的只是按经营合同收取定额的管理费,自主经营和管理能力减弱,客观上造成了企业丧失了应有的基本功能。由于挂靠人负担很重,压力和风险都很大,过量的工作容易产生疲劳驾驶,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乘客和自身安全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更谈不上服务质量的提高。按照我国民法的公示公信原则,凭借国家管理部门发给企业的行驶证和营运证,企业应是出租汽车的法定产权人和经营权持有人。但由于车主是事实上的投资人,他实际上握有产权和经营权,并承担着风险。
3.3个体经营模式
个体经营,即表现为个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个体经营在出租汽车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驾驶出租车属于个体劳动性质,而且这个行业不需要高新技术投入,也不需要巨额资金的运作。出租汽车公司从经济学角度看,没有任何存在价值,因为所有的税费都是来自司机,而政府收到的税金比公司收入少得多,只要方法得当,出租汽车行业完全可以个体化。出租汽车行业在经营上更适合个人经营,但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形成强有力的同行工会或协会。由于个人经营不利于统一管理,后勤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出租车协会需要发挥四个功能:一是服务功能,帮助个人经营者提供法律、经济和后勤等方面的服务,减轻经营者负担,保障行业服务质量;二是协调功能,协调协会会员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三是桥梁纽带功能,落实政府的政策法规在经营者中的执行,同时也将经营者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四是监督功能,监督司机是否执行政府的政策法规,维护政策法规的严肃性。通过协会作用,能有效促进出租车个体经营方式持续健康的发展。
(2)个体经营者必须具有大额启动资金。由于经营权有偿使用,个体经营者不但要负担车辆购置费,还要支付经营权有偿使用费,就目前对于一般的经营者来说,这还是一笔相当大的投资。
4.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现状的分析与运营模式的研究,随着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出租汽车行业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通过本文笔者的论述,希望可以对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对出租车行业规制的研究由来已久,不同领域的学者通过积极的探索,取得诸多有益成果。在法学界,从实践层面看,关于出租车行业的立法多见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之中,并无统一的立法指导。在理论界关于出租车行业准入是否需要规制以及运用何种手段规制、规制的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法律规制现实角度出发,以阜阳市出租车行业为特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社会调研数据为支撑,对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规制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城市出租车兼具公用性和经营性的特征,政府因素和市场因素都能对其产生影响。其公用性就决定了政府必须对此加以规制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其营利性又必然导致市场因素的介入以满足市场自发调节的需要。正如萨缪尔森所言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理想的经济体制应是一种混合经济,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
1城市出租车市场准入规制基本问题
关国法哲学家博登海默说:每个社会的秩序都面临着分配权利、限定权利的范围并使一些权利与其他可能相抵触的权利协调的任务。就某一行业而言其是否必然成为法律规制的对象,往往取决于其特有的属性,一个行业的定位也为制定相关规制政策提供依据。就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价值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为防止过度竞争造成资源浪费的效率胜、保护市场主体交易的安全性、尊重市场主体意思自治的自由性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秩序价值。
出租车是一种高效但对环境和道路交通影响大、便捷但不经济的出行方式,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出租车行业兼具公用性和经营性的特征,与经济法追求经济自由、经济秩序反对任意、无秩序的价值相吻合在经济法领域,不仅要向传统私法那样更关注私人主体的利益,也不仅要像传统公法那样更侧重国家利益的保护,而且更要全面兼顾各类主体的利益,它所强调的均衡是其他任何部门法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即在法意保护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经济法的理论学说为出租车行业市场准入规制提供理论依据。
在法律的视角下,城市出租车市场准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立法规定是否实施准入数量限制,即出租车市场准入是完全放开的市场还是经过许可才能进入该市场。其二是对准入的市场主体经营组织形式的限制,在目前我国立法许可的前提下存在个体经营、挂靠经营、承包经营、公司经营等出租车经营组织形式。
2阜阳市出租车市场准入规制现状
为了对当前阜阳市出租车市场现状进行分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取得翔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阜阳是一个人口大市,目前全市人口近40万人。随着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出租车逐渐成为理想的出行方式。目前全市上路经营出租车辆1 600余辆,并随着需求的增加而逐年递增,从而推动了出租车行业的迅速发展。
2. 1城区出租车经营状况
通过调查所得数据可知,在工作时间上,57%的司机表示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收入方面,虽然月经营性总收入较高,但除去经营成本和各种费用,月所得纯收入在4 000元左右,因此有半数以上的从业者较不满意。这说明在该行业中存在利益分配失衡的问题。
2. 2数量准入规制现状
就是否需要增加出租车数量,出租车司机和城市居民的意见不同。有超过70%的居民认为现有的出租车数量不足,需要增加运力以满足出行需求。而近40%的司机则认为出租车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竞争加剧,使他们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并且他们认为,目前的出租车运营牌照流转多为私人之间高价转让的方式,盲目增加运力会带来不公平的竞争,不规范的行业准入还导致了权利寻租和腐败的发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关于行业数量准入的限制,则较多的城市居民和从业者以及出租车公司认为应以公开竞价拍卖的方式进入该市场。
2. 3经营组织形式规制现状
按照经营权和车辆所有权的不同,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个体、挂靠、承包、公司经营等出租车经营组织形式。不同的经营组织形式直接关系到行业从业者的利益分配和博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主要以前三种组织形式为主,目前尚无公司经营组织形式的存在。
3城市出租车市场准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 1出租车司机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维权难度较大
出租车行业属于典型的服务业,消费者只有在消费之后才能确定对其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在博弈过程中,消费者面临信息获得不充分的问题,很难去判断出租车的安全和服务水平。在现代法律制度下对于消费者的保护主要两种方式:一是防患于前,即制定服务质量标准的强行性法律制度;二是惩治于后,通过法律的实施来惩罚违法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及时充分的救助。现实中存在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出租车数量的严重短缺导致打车难,服务质量与消费者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过度竞争导致从业者的生存压力使其可能选择绕道、宰客、超速抢客、工作时间延长、拒载等方式来维护其利润空间。反观出租车市场的乱象,之所以存在种种不规范的行为,其原因与我国不健全的行业准入规制体系不无关系。首先是法律制度建设的缺失,使得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其次,长期以来民众法律意识淡薄,遇事忍气吞声、得过且过,并无真正的维权行动。
3.2市场准入中权利寻租问题严重
法律规制的空白导致权利寻租的出现。人类在不断自我文明进化的过程中,政治文明也在不断更新。市民社会创造了政治国家,然而对利益的追求并没有因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动摇。在监管的缺失下,作为公共利益的执行者往往对不当利益情有独钟。正如余晖研究员所说公共财政和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滞后,使得某些管理者难以舍弃既得利益,他们甚至通过各种寻租的方式维持自身的体而生活。在出租车行业,已经形成了牢固的利益同盟,他们在公开的秘密下,进行着不光彩的收入再分配。我国没有独立的市场准入规制机构,各地方规制权利配置呈现碎片化模式,作为主管部门的机构缺乏完整的规制权。从权利体系纵向上看各级主管决策权往往由个人而非集体行使,这在追求行政效率时往往忽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规制机构人员编制混乱、政企不分现象严重。职权的交义导致权责不明,各部门联合执法导致执法力度不一、相互推楼责任、重复执法问题的存在。
3. 3现有经营模式中利益分配失衡
根据表2可以得出出租车行业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委托关系的存在使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当各不同参与者博弈力量相当时各方可取得较为均衡的利益。然而在现实中,各方博弈力量的差异导致了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存在。在出租车准入市场中规制者因立法的缺失导致无法可依使规制者取得强势地位进而导致权利寻租现象的出现。出租车公司依靠手中的经营权向从业司机收取过高的承包、挂靠费用,导致司机受到严重盘剥。市场监管的缺失致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维权渠道不畅。当前的出租车经营模式下,存在严重的利益分配失衡,并形成出租车行业长期混乱的恶性循环。出租车市场经营模式需在法治的前提下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健康发展。
4城市出租车市场准入法律规制的路径选择
亚里士多德曾说: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其一是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其二是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因此我国出租车市场准入法治路径的选择应维护绝大多数相关者的利益,以使法律规则得到各方的严格遵守和执行。
4. 1完善市场准入规制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关于出租车行业立法,从全国层面看,先后出台过四个部门规章,仍在施行的为1997年公安部、建设部的《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2011年交通部《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以及其他非立法性文件,这些规章制度虽全国适用但行政主导和部门利益化倾向严重,价值目标不清,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实践层面在全国范围内对出租车市场的监管多以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主,各地政府的各种管制性措施持续性弱、经常变动,地方立法已经出现了瓶颈。
因此,出租车行业准入基本法的出台已成为出租车行业法治化的首要选择。在立法过程中其价值取向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考虑创设一种社会福利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2)以追求社会范围内最大多数人的、实质的公平正义并且根据特定的条件实现各方利益均衡;(3)追求社会整体效率。宏观上追求政府与市场两种不同性质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结合,微观上通过法律制度安排改变利益主体行为方式,提高社会整体效率;(4)追求经济自由和经济秩序的统一。自由并非无限制,必须在一定的法律秩序之下享有,出租车行业的立法应以两者追求的一致性来达到出租车市场准入法治化的目的。
4. 2准入数量规制的地方化和准入决策的程序化
在上位立法的指导下,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客观情况,因地因时确定准入数量的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具体类型。在准入数量上应以更客观的标准进行衡量,增加可操作性,如以服务响应时间代替城市人口出租车拥有量的标准。服务时间以消费者从需要服务到接受服务所需时间为客观衡量标准,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城市出租车数量的量化,可以减少规制者权利的介入,缩小权利寻租的空间,以经营者市场准入权制约行政权。其次,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高效率,如打车软件的运用,可提高出租车使用的效率,减轻其对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影响的负外部性。
出租车市场存在较多不合理的运营方式与准入决策的不合理有重大关系。不同主管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又无相关制度予以监督,往往导致腐败现象频发,行业暴利性垄断。每个准入决策的做出都事关市场各方参与者,利益关系复杂。因此,需要各方主体充分博弈,严格的听证程序、公示异议程序、专家决策程序、救济程序等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关主体的参与度越高,相关准入的决策就会越加合理。
中国邮储银行始终专心、专注地做好农户、商户的融资服务。本着忠于客户的宗旨,尽量减少客户贷款的时间成本,提供快捷周到的上门服务,做到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坚决执行“不喝客户一杯水,不吸客户一根烟”等“八不准”规定,诚心为客户服务,初步树立了邮政储蓄小额贷款的“金字招牌”。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5月份,中国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开展了一系列地小微企业客户真情回馈活动,凡在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办理各类贷款的小微企业客户均可获得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提供的免费加办电视银行服务;申请办理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小企业贷款产品的小微企业客户,还有机会获得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提供的“电视银行”贵宾卡,尊享“家居银行”专属服务。
同时,该行还开展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特色活动,包括:创富回馈,为以往在邮储银行创富大赛中获奖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十大行业沙龙银企对接,为包括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种养殖、现代化农业、居民服务业、电子商务业、工业制造业、服装、建筑建材、汽配及相关产品销售在内的十大行业提供沟通交流平台。
该行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7年11月28日挂牌成立以来,他们就将发展小微贷款确定为长期、重要的战略性业务,其“小企业贷款”具有“产品灵活多样、额度充足保障、利率优惠无杂费、还款方式多样、流程简便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特点。为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在深入推广“小额贷款”产品的同时,在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方面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比如,该行的特色信贷产品“好借好还”小额贷款,单笔最高额度为50万元,重点解决小微企业主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问题。“好借好还”个人商务贷款,可“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单笔贷款额度提高到1000万元,为个体经营者、小微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服务。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农机工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农机工业发展迅猛,农机种类日益增加,其质量也不断的得到提高。然而,仔细调查分析后发现,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机发展结构不合理,主要机械设施多为小型机械,大中型机械较少,农业种植类机械多,但是用于畜牧养殖类的加工机械很少,种植类机械中大多数为粮食生产类机械,种植生产经济作物的机械少等等[1]。此外还有农业机械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工业生产规模较小,设备结构不够合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农机设备生产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等。
1.2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总的来说,我国农民群众的学历普遍都不高,其中多数都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高中文化占很少一部分,大学文化更是少见。由于知识文化的原因致使大多数农民意识不到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用农机设备的重要性,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推广进程。加之有农民因为缺乏农业机械化种植的知识和技能,在尝试使用过农机设备后,并没有充分发现农机设备带来的便利,因此放弃使用农机设备,这也是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1.3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随之提高。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总体的服务程度不高,相关的服务体系建设也还不够完善。农机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滞后,无法适应农机服务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需求,对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加之农机区域没有得到平衡发展,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规模太小,这些都是制约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因素[2]。
2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道路上可以一定程度的参考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但是切忌盲目模仿,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1提升农机行业研发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进程的推进,农机研发生产企业要抵制同质化恶性竞争,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是增加企业效益的根本。因此,在农机生产行业中要聚拢各方科研力量,推进农机生产企业的集中兼并,使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要确保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技术分享机制和人才发展机制,大力引导各高等院校毕业生进入农机研发制造行业,参与农业机械化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农机设备技术研发的支持政策,提高农机技术薄弱环节的研发能力,推进农机、农艺与农业信息化的融合。
2.2推动农民职业化
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个体经营这种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因此,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在传统的个体经营模式基础上,开始出现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并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合理性。这些经营的主体大多数还是由农民演化而来,他们虽然种植经验丰富,但是管理经验不足,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农业机械和农业种植技术。因此,对他们进行职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促进他们向职业化农民转变是很有必要的。政府部门还需要为此进一步优化培育政策,敞开培训的渠道,引入市场化培训机制,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探索更加先进的农业经营模式。
2.3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现阶段的农业机械社会化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农机服务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并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的多元化农机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保障,加强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提倡农业生产合作模式,共同使用和经营农机设备。农机服务要向产业化发展,制定完善农业机械使用的规范标准,实现农业机械化规范运作。同时要把农机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搭建农业信息化平台,加快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使农业活动的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总体上提升农机服务产业化经营水平。
3结束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并且各个地区和各种作物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加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不高,农机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低等原因,使得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现阶段我国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引导作用,统筹农民、土地、机械、政策各因素,逐步提高农民职业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机企业的良性竞争,加强农机企业创新能力,攻克技术瓶颈,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
参考文献:
[1]杨国成.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破解农业发展困局[J].时代农机,2017,44(1):1-2.
小阎村通过申请贷款,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对全村温室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开始了大规模科学种植蔬菜的进程。除了村民自有土地,村集体土地收益每年都给村民分红。特别是贷款还清后,合作社收入的70%都用于给村民分红,其余20%扩大再建设,10%用于全村福利事业。改革开放之初,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蕴藏在土地中的原有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土地分包到户的碎片化导致单体农民的竞争力下降。而小阎村通过村民土地入股的土地流转方式再次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土地流转形式成为新城镇化建设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的作用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其根本之处。如何整合现有碎片化土地,发挥城镇集中优势,同时又保障农民利益不受侵犯,这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小阎村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借鉴,那就是土地入股流转,收益再分配村民。这既集中了土地,又富裕了农民,无疑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极大助力。
集中经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土地政策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必须通过土地政策的再次调整释放市场经济下土地的应有价值,而这种调整的主要形式就是土地的集中化经营。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原有的农民个体经营已经优势不在,必须将其力量集中才能发挥规模化效益,从而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具备强大竞争力。在这个方面,小阎村的合作社集中经营模式无疑属于成功经验,可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对于农民的生产性经营,特别是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宁河县本就拥有一整套种苗培育和技术培训支持措施。在宁河百利种苗示范基地,他们引进了优良的国外种苗,并通过先进的温室技术实现了大规模无污染种植。
在种苗培育好之后,基地还免费发放给当地农民,而且提供一整套技术支持和咨询帮助。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这种政府保障、农民种植的模式迅速成为宁河生态农业的发展范本。正是这种模式为小阎村的集中经营提供了关键保障,而这种模式也在小阎村得到了最为典型的呈现。小阎村在改革开放之后一直有着种植特色作物的传统,并由此成为当地最先富裕起来的乡村。全村土地重新整合之后,同时也随着优良种苗的引进,小阎村形成了以西红柿为主、青椒茄子等为辅的温室大棚种植经济。在具体管理经营上,村民在忙完自有大棚种植养护之外,还可在村集体所有大棚工作,并有相应工资发放。而在销售环节,除了村集体大棚,农民自有大棚的作物也必须统一销售。这不仅可以解决村民个体经营作物的出路问题,还避免了村民间的相互竞争,在与销售商的价格谈判中取得优势地位。这也是小阎村合作社集体经营众多优点中的一个。在高产量、优质量的基础上,小阎村还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努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得经济收入远远高于单纯种植销售所得。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资金之后,小阎村还乘着中央城镇化建设的东风,重新规划本村土地,为全村兴建别墅住宅,并配套旅游设施,形成了改善生活、繁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大形势下,小阎村的这种以绿色生态农业为主导的集中经营发展模式无疑为城镇化建设的多形态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直观的案例。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通过对小阎村发展模式的初步总结,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土地政策调整和集中经营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土地政策无疑是最为根本之处,这是与其基本生产资料的地位相匹配的。而土地流转后的集中化也是为更好地进行集中经营,同时集中经营也是发挥土地规模化优势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对小阎村的考察中,问题也同时存在,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模式的有限复制性。小阎村的发展始于1978年的土地分包,而当时的主导者也就是现任村支书刘俊仕。在小阎村35年的发展历史上,刘俊仕一直处于领路者的关键位置。因此,小阎村发展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刘俊仕,正是其出众的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推动了小阎村的每次变革。而这种领导模式在可复制性上存在着局限。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必然是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展开,由此需要最大程度的模式复制性。只有模式具备可复制性,才能在城镇化经验推广上发挥重要作用,否则只能作为个案存在。因此,在对小阎村发展模式的总结上,我们必须尽量消除其个例性,而发掘其模式复制性。二是户籍制度的局限性。小阎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作新型农村社区,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就需要从户籍制度上进行改革,突破农村与城镇的户口壁垒。而小阎村的成功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未涉及到户籍制度。不过,这个问题也无法在小阎村层面得到解决,而是需要天津政府甚至中央政府进行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户籍改革存在的种种阻碍。其实,小阎村自身也在利用经济红利发展村级福利政策,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都在改善。但是,基层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得到政府的政策回应,如此才能打通存在数十年之久的户籍限制。小阎村的发展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其经验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特别是在本届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形势下,小阎村的成功模式为天津乃至全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同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得到澄清和解决,最终为一种城镇化模式成立的可能性提供完善论证。
作者:张永路
关键词:美食餐饮文化、高校食堂、经营模式
一、人们对美食餐饮文化的注重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很重要。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现在的中国人吃为的并不仅仅是满足于生理温饱的需要,它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社会意义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而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单位,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高校食堂的餐饮文化建设更一个特殊的需求
二、高校食堂餐饮建设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对于走出家门的学生来说,"吃"比"住"显得更为重要。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单位,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身心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日益成长,饮食建设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三、目前我国高校食堂的建设经营模式
目前,在高校里W生食堂的经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1)自主经营,服务模式、(2)社会招标,承包模式、(3)自办食堂,专业公司运营模式。
自主经营,服务模式:自主经营的最大好处食堂福利化、服务无偿化,方便了广大师生,如果控制得当,食品卫生安全会得到较高的保证,但问题也比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1、专业水平有限、服务质量低下 2、行政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3、采购成本高,管理效益低下 4、缺乏有效监管,安全风险较高 。
社会招标,承包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向社会招标,将食堂经营权转包给小型公司或个人。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可减少人力物力的耗费,提高饭菜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延长供餐时间,提高食堂效率; 1、短期行为比较严重。由于没有制约措施,食堂承包人考虑眼前利益,极少更新和改善卫生条件。 2、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个体经营的食堂没有一套完整的卫生管理制度和餐饮安全关键点控制系统,从业人员素质低,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缺乏。 3、质次价高,监管困难。中标者为了完成标的,最大限度追求经营收益,弱化了食堂的服务性和公益性。
自办食堂,专业公司运营模式:所谓食堂自办食堂,专业公司运营模式是指由高校自己提供食堂场地、厨房、仓库、厨房内的大型设备,将食堂委托给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并能承担经营风险的大型社会专业餐饮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以实现契约规定的委托经营目标,学校对管理中的采购、仓管、收银、结算、定价、核算等关键经济环节进行把控及监督。
四、我校的食堂建设现状
1、建设规模
我校食堂建设了两栋食堂今年9月刚装修完,餐厅每栋占地面积2500平米,每栋楼3层,两栋楼总面积15000平米,可以容纳15000名学生同时用餐。规模较大,内部装修富有时代气息,支付系统使用网络一卡通支付。
2、食堂的经营模式
我校食堂经营模式采取社会招标,承包模式经营模式
3、经营分类
我校两栋食堂一楼以经营早餐为主,二、三楼都为中晚餐。一楼区域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小窗口区域经营不同的食品,大多数以面点为主食品,二楼三则是每层楼由一个老板承包经营,经营自助餐饮或半自助式餐饮。
4、经营特色
经营的餐饮有:广式餐饮,东北、西北小吃,湖南风味,南方餐饮。
早餐有各样式的食品,粥:皮蛋瘦肉粥、筒骨粥、燕麦粥、香菇鸡肉粥等;面:兰州面、煎饼,油炸饼、油条等各小吃;粉:螺丝粉、牛腩粉、卷粉、桂林米粉等;饮料:豆浆,各种时令鲜果汁等。中晚餐食品:自助的类的分为全自助,与半自助。全自助每餐有15个菜品种;半自助是食堂工作人员将每一道菜的按一定分量分装至每小蝶摆放至挑选平台,自助选取,自助每餐至少30多个菜品。为安排好回族学生就餐,学校特别开办了回族餐厅。
5、实施定点采购制,杜绝安全隐患。
食堂的安全工作主要在食品的采购、加工、存放,餐具的清洗消毒,食堂工作人员本身等几个主要环节。学校进一步提高了对食堂原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的认识,制度措施,规范程序,统一由八桂农网提供食品原料。并坚持索证制度,索取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营业执照以及相关证照,并验收,切实把握好进货验收关,从而杜绝非准入食品进校园。食品的加工、存放和餐具的清洗消毒等落实到岗位,分工到人,明确职责,及时记载,不定期检查。食堂工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每学期进行定期健康检查,随时接受临时检查必须的知识培训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穿戴统一的工作服、工作帽。
五、我校食堂建设思考
我校经营模式采取社会招标,承包模式办食堂,各承包者或公司运营模式具备了种种优点,也是一种符合高校特色的管理模式。优点:承包者或公司有更专业的餐饮管理厨艺,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美味的食品,并且部分承包者有连锁食品制造强大的厨艺支撑。缺点:目前物价上涨压力巨大、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单靠餐饮承包者自我调节餐饮物价不够的,否则学生难以承受高物价的消费,同时还要注重餐饮的质量,卫生等等。需要学校思考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加强对食堂的经营管理。
1、公开招标,择优引进
将食堂对社会公开招标发包,采食堂运行托管新型模式。而注重审核投标方的报价、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等综合评价选定,并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写进承包合同。
2、建章立制,切实加强承包的监管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托管食堂卫生安全、食品原料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出库、加工、销售等一系列制度
3、严把采购、储存关,防止跑、冒、滴
严把卫生准入关。食堂在采购主副食品时,必须要到合法的经营单位采购物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看有关饮食物资经营的执照,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验看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选择的定点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应报公司后勤管理机构等有关部门备案。
4、美味餐饮更新的重视
高校餐饮已不局限于温饱的需求,那么除监督营养的配备,适时监督色香味俱全的食品的更新。因为如果食堂餐饮一层不变,再美味的食品,学生长期饮用也会失去食欲,因此学校虽是社会招标,承包制,也有义务督促其适当更新食品。
总之,学校食堂建设,学生的进口工作要重质、重量、重安全、还要美味,一个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思考对待。
参考文献:
[1]黄亦武.深圳市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黄永胜.高校餐饮服务社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11).
[3]朱国清,胡立央,鲁敏,姚建强.高校餐饮服务监管体系构建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