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经济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

第1篇: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2008年10月27日,九九中国音乐网站因VC撤资倒闭,这家运营不到一年的网站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令媒体惊呼“中国互联网的冬天正式来到”。这不仅让人想起互联网泡沫年――2000年。世界银行副行长、经济学家林毅夫甚至认为2008年的金融风暴祸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原因是当时美国没有处理好互联网泡沫,盲目求解决之道于房地产,岂不知房地产容易产生更大的泡沫,且泡沫产生以后就更难解决。

而从中国经济大环境来看,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20日公布了今年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三季度的增幅只有9%,为5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放缓,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GDP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明确地给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人们不禁疑惑,又一个互联网(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的冬天到了吗?

神话和野心的王国

过去几年,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互联网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正确认识互联网经济,是我们讨论互联网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互联网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互联网经济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高度的市场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高度的市场化导致互联网企业资产较为透明,一般不会涉及现有政策、文化和意识的冲突。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社会、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互联网行业发展了十几年,如果要说到创造的绝对财富,根本没法和大部分行业比,但是要说到一个行业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却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和互联网行业比。

第三个方面就是一个个知识英雄、财富神话不断吸引着广大青年。因互联网而一举成名、成富的精彩故事激励了很多年轻人,这就是互联网造就的神话,才刚刚开始的神话。

从来没有哪个产业如此激动人心,如此令人着迷,且牵动着全球投资界的目光。是互联网的开放与互动的天然自由特质使然,还是由此而激发的大众无限的畅想?“知本”的兴起,资本的欲望,一切都成为互联网经济的强大引擎。

当然,互联网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除了天时地利,自己的变革也很重要。比如从“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到“意愿经济”(IntentionEconomy)的变化。“注意力经济”以卖家为中心,卖家通过广告吸引买家的注意,从而达成交易;“意愿经济”则是围绕购买意愿做文章。在“意愿经济”的环境中,不需要用广告激起买家的购买欲望,因为买家已经有了明确的购买意愿,卖家的任务变成争夺这种意愿。所以,买家需要有个渠道把他的购买意愿发放出去,卖家需要一个平台来竞逐这笔生意。当然,Web2.0的模式给“意愿经济”帮了很大的忙。

又见冬天

2008年7月23日,马云写给阿里巴巴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在网上曝光。马云在这封题为《冬天的使命》的信件中告诫他的同事,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困难时期,我们准备过冬吧!马云此言一出,盛夏时节“过冬论”的探讨成为最热的话题。

从通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得到的大量信息来看,对马云的“过冬论”,国内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领军人物表示了保留意见,经济衰退对互联网业务影响不一。联想、华为等IT巨头反倒是对“冬天的寒流”不无担忧,积极筹划过冬保暖计划。对冷暖气息把握更为灵敏的风投显然是站在了马云这一边,纷纷力挺“过冬论”。

从美国来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是由投资银行主导的,它们发现并鼓励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同时参与了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在美国,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对传统行业的贷款和短期贷款市场,而投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对美国经济增长点的发现功能,善于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和长期融资。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互联网的影响目前还不算太大,更大的坏处在于信心层面。现在投资银行纷纷破产或被接管,投资银行不能发挥应有的发现经济增长点的功能,这才是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信心担忧的根源。

对于这个令很多人疑惑的冬天论,从金融危机的影响力、互联网发展对风投的依赖性来看,这一次确确实实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个冬天,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重蹈,而且可能要比2000年的第一个冬天还要严重。

谁的机会

同样是冬天,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什么?今天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强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都是在2000年的第一个互联网的冬天里发展起来的。现在想想八年前的那个冬天,给了这三家创新的企业多少机会啊。冬天里,大家才可以安心做事,而安心做事,正是创业者们创新的必要前提。

第一个冬天以后,互联网行业迎来了第二次浪潮。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二个冬天以后,必定会迎来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谁会有更大机会呢?重点在三个领域电子商务、无线互联网、SNS等WEB2.0的应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互联网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必定是将网络和中国的传统产业相结合。互联网的企业要想发展得健康茁壮,方向就是要将传统的经济功能更深更广地渗透。中国有那么大的市场,有那么庞大的用户群,如果互联网企业只是浮在上面,那肯定受影响就很大,必须做好落地工作。而对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互联网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可以这样断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已经对传统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传统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即使从吸引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冬天也不见得都是坏事。那些做概念、做用户、做流量的企业确实不好融资了,但是那些有着良好现金流的企业却更好融资了。对于VC来说,冬天也是机会,因为他们可能面对的是合理或者较低的价格。

第2篇: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老段惊讶地望着我。我总是向他兜售各种穿越版的“大话”和“戏说”,这回有所不同。我说,我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我说这话,是因为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源于哈佛大学毕业生张伯仑的博士论文。它第一次集中讨论的差异化到底经济还是不经济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并在理论经济学中形成了体系。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互联网思维中,管“所以然”的核心概念,其它概念都是这里派生的。

差异化,看起来不起眼,与它并列的概念有许多,为什么我独把它当作核心概念?我认为,目前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上用来描述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如免费、极致、低成本、便捷、参与、用户至上、个性化、体验……大多是经验性的,是站在产品经理这个极低层次总结出来的,用我跟老段讲的话说,叫“不上档次”。还有一些概念,如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交化、开放……之类,还只是处在体系保护带上,达不到核心层。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的“级别”,达到内核级。差异化是唯一一个已经处于理论经济学内核的概念。寻找互联网思维的硬核,自然就追到了猪头门里边。

概念为什么还有“级别”一说,弄得好象官本位一样呢?其实,概念的“级别”不同于官员的级别,它代表的不是权力的大小,而是拉卡托斯用来判断科学革命进步程度的“内核-保护带”标准。经验之谈有其优点,就是贴近实践、甚至实战,但缺点在于“见小”,它很难超越具体公司的商业招术,在个人发财致富之外不具有大用处,不能成为人们大范围配置社会资源的共同知识。互联网在理论上、政策上目前还很边缘化,与缺乏硬核不无关系。

与之相比,差异化这个概念,更接近互联网这棵大树的根。哈佛人是在均衡这个硬核水平上谈问题的,因此比产品经理深刻。离开了均衡这个基本面,互联网思维就无异于江湖方术,成了耍小聪明和投机大全。这些概念会存在许多从产品经理角度看不出的漏洞。比如,极致本身是好的,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还要比较极致的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算。离开成本谈极致,就不全面,不能让经济学家信服。又如,低成本也是对的,但工业化思维也强调低成本,光说低成本不附加增值条件,就会把互联网理解为打价格战,又偏离了互联网思维的正道。你说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但工业化也会说顾客是上帝。等等。其次,差异化既适合微观,又适合宏观,既适合经济,又适合社会。凯恩斯持的是工业化思维,他讲得出增长、就业与货币这些宏观上的道理,但网上各种百科上定义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讲不出宏观上的道理,一股小家子气。难不成只有过家家需要互联网思维,换成大一点的事就不需要互联网思维了?比如,差异化如果导致GDP下降,它还经济不经济?再说,“百科”版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只讲得出天下大乱的道理,讲不出天下大治的道理。举例来说,“自由取决于税”是工业化思维,但能不能说明不靠税,又不大乱的治理体系应是什么?

第3篇: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五位年度人物皆“触网”

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这五位民间版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当中,除了王卫之外,其他四人悉数“触网”:小米以互联网手机为旗号做得风生水起,老板雷军对小米的定位就是互联网企业;余承东领军的华为终端,近年一直位居国产手机前列,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生产商当然和互联网有关系;彭蕾领导下的蚂蚁金服脱胎于阿里互联网金融业务,不必多说;而传奇人物王兴更是生来就是互联网创业狂,从校内网、饭否再到美团,无一不是国内互联网的先锋。

其实,即使是王卫,某种程度上,由其所领衔的顺丰速递也早已不能用传统物流企业来定义了。中国的快递业伴随着近年来电商的飞速发展而发展,其成长速度是我国GDP增长的4倍。而顺丰是其中公认的领头羊,它不仅拥有国内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物流网络,还拥有物流企业中规模最大的物流、电子商务等大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得益于此,其旗下顺丰优选、嘿店等项目也成为电商行业中一支颇具潜力的生力军,引人关注。物流、电商、大数据,当这些因素组合到一起,王卫和他的顺丰其实早已深深打上互联网企业的烙印。

所以,准确地说,首届“民间版201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五位得主,全部拥有互联网企业的背景。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国经济业已跨入到互联网时代的门槛,并将进一步深化。

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

今年两会上,互联网的概念正式提出,并成为中国政府对未来经济的指导纲领。在政策层面上,互联网思维和经济创新形式首次得到了中央的正式认可和支持。互联网不仅仅是简单的传统企业触网,而是一次以互联网思维带来的产业新革命。如同煤炭、电力曾经为一个时代的经济注入蓬勃的动力一样,互联网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首届“民间版201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结果,本身其实就是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生活巨大影响的一个缩影。主办方经观读书会,作为2013年才成立的民间智库公益组织,在没有动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参与的情况下,仅通过微博、QQ群、微信等互联网渠道进行推广传播。短短两个月时间,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频次高达370万,近万名网友踊跃参与投票推荐,推荐企业家共2425人。整个活动过程,都完全通过互联网得以完成。这在过去,即便是10年前,对于民间机构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任务。

而在国外,主打智能生产的工业4.0概念也正在悄悄兴起,特别在传统工业强国德国得到了推广和普及。虽然在名称上没有标明互联网字样,但工业4.0实质建立在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高速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使得“原材料(物质) =信息”的关键突破点成为可能,从而为经济和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支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未来终将抛弃互联网的概念

第4篇: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我们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扩展和侵蚀国家主权的双向作用。因此,维护我互联网主权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主权是一种新的国家主权形式

网络是一个由计算机终端和遍布各个角落的网线组成的虚拟世界。在此空间中,每一个拥有计算机输入和输出设备的个人以及组织均可以在此获取和信息。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无中心或者说多中心的信息交换系统。

虚拟性是网络空间的基本特征。在此虚拟空间中,人的思维以信息固化的形式存在和交流。因此,互联网主权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主权。互联网主权有别于传统的国家主权形式,其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作用的客体是虚拟的,是以信息形式出现的。尽管如此,维护互联网主权仍是信息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它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讨论互联网主权,必须讨论互联网主权的边界问题。在传统的主权领域,主权的作用都是有边界的。但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我们很难对此作出清晰的判断。属于硬件设施范畴的计算机和通讯线缆是互联网存在的物理基础,而不是网络空间的主体部分。对它们而言,我们很容易实现控制和管理,因为从本质上看这属于传统主权的行使范畴。然而,互联网主权行使的重心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其本质是对思维成果的管理和控制。对此,我们面临两大难题:其一,如何进行虚拟空间的主权划界?由于网络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的、非实体性的虚拟空间,行使互联网主权的客体在此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织状态,使得传统的主权划界方式在此难以运用,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其二,如何拥有互联网主权的标志?如传统的陆地巡逻和海上巡航、界碑等是在陆地和海洋拥有主权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我们看不到这些。这就造成互联网主权的边界难以界定。对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对国家边界的理解。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边界的划分将不再依据物理的存在,网络边界将不再是固化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国家需要不断地向网络空间注入能量,才有可能保持自己已有的网络疆域的存在。能量均衡的外在表现就是网络疆域版图的基本稳定。一个国家的网络疆域不见得与其陆地疆域相吻合。前者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而后者则保持长期稳定。维持前者的能量来源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网络疆域的大小与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即网络疆域大的国家,综合国力相对强大;反之,则相对弱小。

互联网扩展了国家主权的内涵

互联网是现实世界的虚拟与延伸。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界面对称性地将现实与虚拟分隔为两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世界。虚拟世界的各个行为体及其所从事的活动均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对应,现实行为体及其行为在虚拟世界中也可以得到扩展。在现实世界中,国家主权包括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以及信息主权等,这些不仅可以在网络空间中找到映像,而且互联网扩展了国家主权的内涵。

互联网为国家政治主权的行使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政治主权即国家具有在国际国内社会主导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至高无上及排他性的权力。一个国家政治主权是否巩固,关系国家政权能否稳定地实现对国家内部各项事务的控制与处置。在互联网平台上,各国际行为体有了一个互动的新途径。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如个人、国家、利益集团、政党、国际组织等,均可以在网络空间信息,都具有利用互联网为自身谋求利益的权力。但是,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国内社会最重要、最强大的行为体,也是互联网最主要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可以说,互联网为国家宣传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但应该看到,互联网的开放性不能与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言论合法性相冲突。因为每一个社会的言论自由都是相对的且有一定的限度。任何国家都具有监管互联网信息是否符合国家安全利益、并不与其国家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相悖的权力。

虚拟世界的经济活动是国家实施经济主权的一个新领域。经济涉及国计民生,关乎国运。经济主权即国家对其内部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的独立自主权。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催生物是经济的网络化和商务的电子化。虚拟经济的出现大大加速了经济的运行速率,扩展了经济的运行规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和规模融为一体。虚拟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现实世界经济存在着众多不同,它具有交易的快速性和隐蔽性。它可以在瞬间将数以亿计甚至更大规模的资金或者虚拟商品跨越国界进行传输。网络的开放性更是便于各种类型的具有经济能力的行为体参与到虚拟经济之中。金融和经济交易的虚拟化、网络化是当今世界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是一种潮流和发展趋势。与此同步,虚拟经济的出现也对国家的经济主权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国家经济主权行使至对经济交易网络化的监管和对电子商务运行规则的制定。

互联网为国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文化是社会文明的表现。文化的繁荣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主权是国家所具有的文化自主发展权和主导权,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诞生前,文化及文明的传播最重要的媒介是纸质的书籍、报刊、口头的语言等,它们具备文化传播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至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然而,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一次重大革命,互联网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互联网可以通过电子技术将各个计算机终端连接为一个系统整体,同时将现实世界中的存在转移到互联网之中,在虚拟世界为现实制造一个映像。网络还可以使处于每个角落的计算机终端中的文化信息在瞬间传输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实践证明,互联网对传播或繁荣一个国家的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当然,互联网还创造了新的文化形式。数字技术的进步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影视作品、书籍以及建筑等实物制作成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与互联网的匹配和兼容,令其自身快捷和便利地在虚拟世界中广为传播。互联网作为文化产品传输的新渠道和文化产品的新生产者自然使国家文化主权的触角伸展至虚拟世界。这就要求国家作为国际国内社会最重要的行为体对互联网文化传播以及文化产品的生产制定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

互联网是国家信息主权行使的一个新媒介。国家自古就有维护自身文化和意识形态独立性并摆脱国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行为和意识。信息的传播需要媒介。早期信息的传播媒介无外乎文字、语言等,而互联网使信息的传播有了新媒介,网络信息也随之诞生。互联网以其快速、公开的特质使信息可以在开放、虚拟的空间中得到传播,这就使得国家必须面对网络信息世界这一新的领域。

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蚀

互联网以开放性特质对国家主权进行着侵蚀。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每一个拥有计算机输出和输入终端的行为体均可以在互联网中和获取信息。这些行为体包括个人、国家、公司、利益集团、政党、国际组织等。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行为体进入互联网的门槛极低,所有的行为体基本可以在一个对等的平台进行对话,这就为网络空间内国家之外行为体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行为提供了便利。

在政治领域,某些行为体可以利用互联网把对国家政权形成威胁或潜在威胁的言论或网络作品以影视、广告、游戏等方式在线传播,从而影响网络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种渗透是长期且潜移默化的,它能够逐步屏蔽受众原有的理想观与价值观,进而逐渐地接受网络媒体所倡导的各种政治理念。

在经济领域,由于虚拟经济的发展,传统国界不再是控制金融以及产品交易的有效界限,构成经济核心因素的金融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国家间较为自由地流动,由此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对产业的控制和主导减弱;金融大亨可以较为便利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走,伺机攻击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以牟取暴利。

在文化领域,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国家无法对所有网络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内容进行全方位地筛选与过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对互联网文化的管理。

第5篇: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二者融合的愈发紧密,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和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然后提出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最后综述全文观点内容,通过各方的努力来期待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宏观经济;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互联网也息息相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较之传统的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交易范围更广,门槛更低,更加大众化和平民化,人们对其的印象和接受度都会有所提升,人们愿意了解和接受互联网金融,因为相比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不仅在程序和流程上简化,还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成本,让人更加信服且节约了相当大的广告费用,群众之间彼此口口相传无形中就相当于做了广告且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良好的口碑。目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互联网金融,一是互联网行业向金融行业发展融合成的新行业,二是金融行业向互联网行业发展形成的新行业。其实这是一种理解,只不过侧重发展的方向有所不同。互联网金融依托其强大的互联网市场,产生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的认识市场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模式,P2P信贷模式以及众筹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这种金融模式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范围广的特点。虽然发展有些非常好的前景,但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因为发展过于迅速,我国还没来得及出善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且对互联网的金融风险意识还不够强。

二、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之所以让传统金融行业的人们有了紧迫感和压力,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拥有庞大的客户群数量,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融资成本大大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效率和整理经济的线性增长。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对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是互联网拥有的客户群,使得互联网经济下网络理财的客户群本身就是十分强大。由于客户需求多,用户反馈多,其实在初期的时候还是非常好改进的。互联网金融非常适合个人和企业,大量吸收个人闲散资金,为社会财务经济做贡献。然后是互联网经济下网络借贷更加促进了经济增长,现实生活中借贷,申请加拿到手里时间会比较更长,网络也是到帐速度非常惊人,通过融资很好的利用闲散资金,这就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福音,在促进了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为了后期促进企业发展的水平的提升。此外从实际生活中来看,我国有关部门对金融行业监管非常严格,对每一个环节都严严不扣,一丝不苟。这样的做法虽然安全度很高,但是资金流动速度过慢,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有关互联网金融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不仅有利于资金流动的速度,提高了闲散资金的利用率,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给予我们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给予银行们一定的紧张感和压力感,不过带动了我国各大银行的主动发展,这点还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不仅有别于传统金融行业,就和互联网行业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比较大,会使宏观经济的稳定受到很大的冲击。比如即将提到的存在借贷违约的风险。

(一)信用违约的风险情况比较高

借贷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种常见模式,通过网络虚拟交易的平台来进行资金的借贷,但是借贷双方并不能对彼此身份有所详细的了解并评定风险,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资金去向和使用目的都没有真正的了解。若是借款人违约,那么风险和损失都将有贷款人承担,也就是说贷款人的资金可能无法挽回。并且国家对于这个方面的监管不是非常严格,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如果继续发生这样的事情,会对互联网金融造成非常大的信用打击。

(二)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依托互联网网络平台,相较于商业银行,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投资者会更倾向于将银行里的X转入互联网理财产品中。银行失去一定市场份额以后,会想方设法的投入到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来收集资金,这样一来增加了商业银行本身的成本,也使得其正常经营活动难以正常进行下去。

四、综述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更加辩证的来看互联网金融行业,它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调节市场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资金流动性和资金配置效率,不仅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理财产品和方式。另一方面却也会增加我国金融行业的风险和市场经济的稳定,因此我国有关部门要对其加以重视,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控和监管,尽可能的通过司法手段来规范市场,保证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友好发展。希望在不断的创新改革之下,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希望在未来,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可以创设一个良性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空间,让互联网金融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博,吴贤斌.互联网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J].区域金融研究,2014(06)

第6篇: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最早源于数字技术出现而导致的信息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国外学者和机构已对产业融合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如罗森伯格(Rosenberg,1963),欧洲委员会(1997)“绿皮书”,尤弗亚(Yoffie,1997),格林斯腾和汉纳(Greenstein&khanna,1997),林德(Lind,2003)等开展的研究。目前,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和产业生态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浪潮冲击下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融合已成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技术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渗透力,为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运作平台。在互联网技术进步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一种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集中了互联网和金融业的优势和特点,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特征。

二、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融合特征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业概念特征

“产业(industry)”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也是使用最模糊的概念之一,通常与“行业”、“产业领域”等概念混同在一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变迁,学术界对产业的定义研究也不断深入。

古典经济学家在讨论分工时,用行业的概念描述产业分工。如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各行业之所以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贝恩、波特等人从产业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等理论出发,将产业定义为“生产同类或相互间具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定义曾被广泛接受,成为美国标准产业分类系统(SIG)进行产业分类的前提和基础。但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基于对现有产品和过去产品替代性考虑的静态产业定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形态的演变,这种定义的科学性越来越遭到质疑。默雷和阿布雷汉森(Murray&Abrahamson,1997)从产业演化的动态角度将“产业”定义为“一组具有相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即用类似的投入和生产技术,生产类似产品或者类似消费者服务的具有相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企业”。塞普勒(J.L.Sampler,1998)将“产业”定义为“拥有足够的关于同一市场关键信息的企业群”,他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的竞争特征,企业对消费群体拥有的信息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梅里和菲利普(K.A.Munir&Phillips,2002)建议用“活动网络”(activity network)的概念来替代“产业”,并将“活动网络”定义为“直接或间接致力于塑造或执行一项特定活动的一组企业”{1}。由此可见,关于产业的概念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产业边界明晰确定的静态定义,向动态的产业边界观转变。特别是塞普勒关于“关键信息”企业群、梅里和菲利普(K.A.Munir&Phillips,2002)“活动网络”对产业的界定,反映了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的动态化竞争环境,对于分析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从塞普勒的定义出发,互联网金融业所依赖的战略资源就是海量的客户和市场信息,通过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组织、排序和检索信息,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最终形成连续、动态变化的关于市场和客户的信息序列。因此互联网金融业不同于传统静态定义下的“产业”概念,既不等同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也不等同于传统的金融业,而是由“关于同一市场关键信息的企业群”组成的新型产业业态。从“活动网络”(activity network)的概念出发,互联网金融业是围绕借贷关系和资金融通这一“特定活动”而关联的一组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个人、独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尽管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参与其中,但围绕的是共同的“中心活动”。

因此,从产业的概念特征上看,互联网金融业具有不同于传统静态产业定义下的金融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具有动态产业定义下的产业特征,具有明显的“市场关键信息”和“活动网络”指向,是产业融合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产业形态。

(二)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边界特征

从产业经济活动的过程来看,每一个产业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边界、产品和服务边界、业务和组织边界。周振华(2004)、李美云(2007)把这些边界定义为产业边界。产业融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不同的产业边界处,原本相互独立的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为一体,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整合,组合成新的产业。互联网金融业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和金融业的产业边界发生漂移和交叉之后产生的新产业。这种新产业具备了多个产业的特征和功能,产业边界模糊,很难从通行的产业分类系统,如美国“标准产业分类系统(SIC)”、“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系统(ISIC)”和欧盟“欧洲产业分类系统(NACE)”等,找到对应产业分类。互联网金融业的出现,使原本不属于同一产业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者,这必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第7篇: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1.网红观念的不断更新

在网红的定义出现之前,网红便已经产生。只不过,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的理念才逐渐被人们提出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成为新经济下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发生着变化。如今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们开始重视个性化需求与自我展示;互联网技术的变化和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使得信息的交流和传播速度大大提升,降低了人们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这是网红经济能够从理论变为具体社会现象的前提。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要想实现传统产业和消费方式的重构,建立起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网红经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互联网新媒介的不断发展,为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

2.网红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网红经济的市场规模超过了千亿。在短期内,整个行业还将持续地扩张,从电商平台的网红到电竞主播、再到移动视频,网红经济产业链变得非常庞大,其规模可想而知。

就目前的网络数据来看,2015年“双十一”期间,数十家网红店铺实现了2000~5000万元的销售额,数据相当惊人,而一般的网红店铺在“双十一”日上新可达500~1000万元的销售额。淘宝女装排行榜前十名的店铺中,2015年有7家为网红店铺。这些数据说明的仅仅是电商领域内网红创造的经济传奇。

国内的网红经济在近两年才迅速发展,就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互联网平台更加的专业化,网红经济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3.网红经济范围的不断拓展

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升级,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思维方式,“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红经济颠覆了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

网红经济最初的范围十分狭窄,主要是电商领域内的价值创造,即在网络上实现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以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更多人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和获取信息。这给网红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红经济的范围也远远超过了原有的实物范围和电商领域,拓展到了知识、数据、应用等方方面面。

4.网红经济内容的不断丰富

庞大的数据支撑和云计算技术精确的把控,网红经济的电商领域实现了协同式的高效发展。移动互联网作为媒介平台,通过物流、生产厂商、包装等行业的系统合作,实现了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仅以电商领域为例,网红经济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买卖商品,还包括提供商品售后服务;同时,商家还可以为客户打造一款独家定制的商品,附赠一些商品使用的建议和信息。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网红经济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这不仅满足了客户的日常需求,又维护了客户资源,提升了消费者购买的愉悦感,挖掘出一大批潜在的客户。

5.网红经济形式的不断创新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红经济是颠覆与重构传统经济产业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理念和商业发展模式,起初网红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将数量庞大的粉丝变现上。

例如,火速发展的电商平台中,商家将自己长期积攒的粉丝数量变为实际的购买力,从而将粉丝变为资本。网红经济在不同领域渗透,也使得网红经济的形式不只限于通过生产商品达到变现,还能通过其他方式(例如服务等)达到变现的可能。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不同主体间的协作。网红经济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发展和兴盛起来的。网红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6.网红经济增量的不断做大

在以生产社会为主的社会中,资源的稀有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而在消费社会盛行的现在,社会资源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更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并通过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来增加付费内容,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就变得尤为的重要。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展示自己,也可以依据专业的信息定制出独一无二的专属产品。这让更具活力的网红经济成为可能,通过了解客户的要求,网红可以快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生产出客户喜欢的产品,让定制不再只属于高级人士,而是每一位消费者。

这就开拓了消费的另外一个领域,网红经济的增量因此不断变大。

7.网红经济的价值不断提升在满足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的方面,传统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红经济在这一方面却更加得心应手。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平台,网红经济实现了资源的及时沟通并满足了面向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它是向创新型和服务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网红经济的发展,颠覆了传统价值理念和经济模式,实现了对传统经济的升级和重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提供了更真实的例子,拓展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途径。

8.促成网红经济发展的技术的不断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变化使得网红经济快速兴起,并促成其爆发式的发展,焕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云计算的出现,更是为商家或者内容生产者提供了相对精确的网络访问数据,这些资源的快速提供减少了商家和内容生产商的工作量,提高了服务的品质和速度。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优化,为网红经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从而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从单纯的一个社会现象,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9.网红社交的不断扩大

网红经济关注信息交流,关注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智能终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红社交的扩大铺平道路。

人们不仅可以使用文字信息,还可以获取图片和视频信息。网络社交形式和网络社交平台的多样化,也使得网红经济涉及的领域不断地拓宽。当微信尚未出现,QQ还处于开始阶段时,网络信息基本上通过文字交流;在QQ急速发展的时候,图片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与共享,这时的社交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极大地扩展。进入视频时代,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视频了解更加真实的信息,甚至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获取更加直观的信息。

网红经济不仅仅渗透到社交通讯,还在网游、电商等平台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网红社交都在不断地扩大。

第8篇: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年轻消费群体;茶产品;开发策略;信阳毛尖

1 茶品设计开发研究背景

中国茶业总是以茶叶品种的不同进行分类,如信阳毛尖,这种“产地+品种”的定义方式成为了中国茶业的主要品牌特征。而消费者在消费期间也是先选定产地和品种,然后再选择知名茶厂或茶叶商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如何将信阳毛尖茶品时尚化、年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信阳毛尖茶产品进行概念、形态以及包装等方面重新定位,改变现有的信阳毛尖茶产品形设计概念和产品形态的约束,以互联网经济背景为依托对信阳毛尖茶产品进行创新性的开发策略研究[2]。

2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

2.1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消费特征

互联网经济使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通过微信、购物网站等敲击键盘就可以拥有一次消费体验。在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社会的影响,利用数据采集并加以分析、研究可以更加准确的发现消费者的需求,使传统的茶业与互联网经济接轨,实现更加完美的消费体验[3]。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对传统茶业产品的产品开发设计和体验性、服务性的设计越来越重视[4]。

2.2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消费群体消费行为特点

年轻的消费群体是一个感性的消费群体,多是以欲望为驱动力而不是实际需要。所以这类群体的消费活动带有明显的情感控制和审美选择。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一般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消费心态,一为趋同消费心理;二为求异消费心理。年轻消费群体在生活中关注微信、微博等流行沟通软件,喜欢色彩鲜明的、生动活泼的事物,也是流行影视剧及歌曲的热力追捧者。所以,年轻消费群体已经不再是仅仅追求产品的物质性,更多的是力求在消费的过程中实现感情的寄托和满足[5]。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茶品消费主要是为了符合当前年轻多变的消费理念,以PC端和移动端为载体的圈式互联网消费通道[6]。

3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信阳毛尖茶产品年轻化开发设计策略实施建议

3.1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茶品开发概念设计

通过对年轻群体茶品消费行为的研究,在具体的概念设计策略上,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1)从年轻群体的虚拟性消费需要出发,将信阳毛尖与年轻消费者的想象以不同虚拟角色相结合,形成不同的主题,将信阳毛尖根据不同的影视系列分为“哆啦A梦”系列等;

(2)从年轻群体的个性专属需求出发,将信阳毛尖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性格等作为概念设计,以星座为主题,将信阳毛尖按星座分类给对应的人群;

(3)从年轻群体对大自然的体悟需求出发,将信阳毛尖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气相结合,将信阳毛尖分为“立春毛尖”、“雨水毛尖”等“二十四节气毛尖”;

(4)从年轻群体的角色认定需要出发,将信阳毛尖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心理角色相结合,将信阳毛尖分为“少女茶”、“公主茶”等;

(5)从年轻消费群体对艺术追求的需求出发,将信阳毛尖的主题分为不同的艺术领域,分为“乐理茶”或是“名画茶”等;

(6)从年轻消费者的职业需求出发,可将信阳毛尖茶品的概念设计为以不同职业背景为主题,将信阳毛尖分为“数字茶”、“字母茶”等;

(7)从年轻消费者的行为多变性需求出发,将信阳毛尖与不同的使用场合和目的作为概念设计主题,将信阳毛尖分为“车载毛尖”、“书房毛尖”等。

3.2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茶品开发形态设计

茶品形态应从触觉、听觉、视觉等方面传达茶品信息,传统的茶叶风格偏向传统中国风[7,8]。根据现在快捷多变的消费需求,可采取以下建议:

(1)伸缩茶卷:可以延展收回的原茶叶形态;

(2)固体茶粒:可以泡开的茶叶固体小颗粒;

(3)软胶体茶:可以直接食用的果冻茶、橡皮茶;

(4)爆炸茶:可以在口中发生反应的茶叶豆丁;

(5)液态茶囊:可以融化的茶叶浓缩胶囊。

3.3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茶品开发包装设计

传统的茶产品包装设计风格基本雷同,针对信阳毛尖包装设计理念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包装外形上,应注重加入鲜艳的颜色,符合主题的个性图案,简洁时尚的LOGO等;

(2)在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包装操作上,应注重趣味性,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加入一些趣味环节,如把包装打开后,包装成为一个特殊形状等;

(3)在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包装利用上,应提高包装二次利用效率,使消费者能从心理上实现花一样钱办两样事的效果。使茶品包装可持续利用,增加附加值。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经济背景的分析、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现状研究,得出了在此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下的信阳毛尖茶产品开发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这几个方面:(1)对信阳毛尖茶产品开发主题概念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2)对信阳毛尖茶产品的产品形态的研究,使我们除了传统的茶品形态又加入了年轻人乐于接受的茶品形态;(3)对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包装设计结合相应的开发主题及对应的茶品形态,设计出符合现在消费趋势以及现在年轻人生活常态的包装形式。在信阳毛尖茶产品开发设计策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验证。

基金项目:信阳毛尖即饮茶产品开发研究(2016yb09)

参考文献

[1] 卢泰宏,周志民.中基于品牌关系的品牌理论:研究模型及展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2 (4):4-9.

[2] 姜含春,赵红鹰等.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23C28.

[3] 彭焱,夏新平.网上交易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感的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02(02):61C64.

[4] 吴永福,汪一飞.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的现状[J].中国茶叶,2001,23(6):29-31.

[5] 张耀武,龚永新.低碳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J].旅游研究,2011,3(2):39-42.

[6]文南薰.茶文化旅游a品组合性开发研究―以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23(2) :81C85

第9篇: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区域经济 低碳经济 策略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国家开始重视环保、低碳和基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一系列有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已成为一个新的低碳经济战略产业,并在中国迅速地发展。有关专家指出,新兴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低碳产业,具有低功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由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避免了重复生产劳动,减少了流通环节和仓库的使用,低碳经济开始了新的崛起。电子商务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促进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电子商务与低碳经济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发展低碳经济源自于我国经济内部结构调整的动力。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经济支柱仍以高能耗的产业为主,经济发展对高能耗资源依赖很大,必须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必然要寻找新的有别于高能耗产业的经济增长点,而电子商务已有模式的发展和新模式的探索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提出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伟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和发展清洁能源,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放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低碳经济模式的观念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环境气候影响和实现电子商务基于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尽可能地把原有的业务搬到互联网,冲破区域的限制,让各企业更易于交流和合作,最终实现企业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不会受能源、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以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在各个领域不断地渗透、创新和发展,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迅速增长,电子商务的迅速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持续增加。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在1994年达到12亿美元,2000年增加到的3000亿美元,2006年竟然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销售的18%,2011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达到40.6万亿美元,绝大部分的国际贸易额以网络贸易形式实现。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200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17万亿元。根据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5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0.2%,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42亿。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10年6月底,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分别为33.8%、30.5%、29.1%,用户规模分别为1.42亿、1.28亿、1.22亿。电子商务作为二十世纪末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更加适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电子商务通过减少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幅度提高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经济的发展相当依赖自然资源、资本的占有和配置,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是盲目地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到自然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减少油、电能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测算,2009年网络零售节约油耗34415.49万升,节约电能15.06亿度,油耗和电耗的节约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大约204.1万吨。在多种自然资源近乎耗尽、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电子商务以电子流、数字流代替了传统业务实物流,可以明显地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大幅降低成本减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使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电子商务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得交易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互联网使传统的空间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有别于实际地理空间的虚拟空间或者虚拟社会,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个人、公司或机构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密切联系在一起,建立虚拟政府、虚拟社区、虚拟公司、虚拟商场、虚拟大学或者虚拟研究所等等,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等目的。由于电子商务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跨越国界的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只要使用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就可随心所欲地登录任何国家、地域的网站,与人面对面地直接沟通。电子商务颠覆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直接交易,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

二、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