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垃圾处理回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垃圾;处理;商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的不停发展,城市加快了“新陈代谢”的速度。大批旧建筑物被拆除,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垃圾无形中成为阻碍城市建设的“代谢物”。该怎样处理这些建筑垃圾,是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社会课题。城市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城市建设部门建造新的建筑物所产生的开挖废料、拆除工程产生的废料,道路修建与养护过程产生的废料等。尽管大多数建筑垃圾无毒无害,但若简单填埋,不仅影响城市环境、浪费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目前,建筑垃圾已经加剧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1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中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近年来,中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①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③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④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2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对策
我国城市在对建筑垃圾处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①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该如何处理就需要有组织进行协调解决,各建筑施工有关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要建立健全渣土设置与管理专项方案,对工地内建筑渣土的产生、防尘措施、处置等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②提高建筑垃圾的技术处理水平。城市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技术处理。尤其是对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堆存的技术国内企业还少有研究。城市相关部门应尽快帮助协调并依靠企业技术研发解决在建设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③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及回收利用率较低,建筑垃圾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填埋场堆放或填埋,不但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而且对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同时,在运输过程中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所以对于那些分拣出来不能利用的垃圾要合理处置,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④政府要为建筑垃圾处理提供资金保障。建筑垃圾废料不是商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加工处理再利用后才会产生新的价值。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利用过程中,常常使处理单位无利润可图,缺少了积极性,直接影响利用工作的进行,因此必须由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利用过程中给予经济补助。
③建立健全合理的政策法规。近些年来,我国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虽已有清醒认识,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条例,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及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的条款还不完善。所以,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实行有效地奖惩制度。
3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蕴含商机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现如今,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筑垃圾中的部分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重新利用的,根据现有技术,可利用途径有:①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分选成粗细骨料,替代天然骨料来配制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和建筑用砖。②钢门窗、废钢筋、铁钉、铸铁管、黑白铁皮等经分拣后送有色金属冶炼厂或钢铁厂回炼。③废砖瓦经清理可以重新使用。废瓷砖、陶瓷洁具经破碎分选、配料压制成型生产透水地砖或烧结地砖。④废玻璃筛分后送微晶玻璃厂或玻璃厂做原料生产玻璃或生产微晶玻璃。⑤木屋架、木门窗可重复利用或经加工再利用,或用于制造中密度纤维板。
所以,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牵涉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项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快速、广泛、积极地参与进来。
垃圾分类分别收费
据最新统计,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目前的垃圾回收转化率已接近50%的水平,旧金山目前年产废料179万多吨,其中62万吨送进了垃圾填埋场,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最低数字:其余约117万吨废被回收再利用,用于制造有机肥或其他用途,废料回收率已达67%。旧金山的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75%的垃圾回收转化率,2020年,旧金山将基本做到“零垃圾”,而纽约仅为25%。
目前在旧金山,居民住家垃圾筒分为三类,蓝、绿、黑三个颜色。蓝色筒收玻璃瓶、塑料瓶、金属罐头盒、废纸等:绿色筒收有营养的废料如各类剩食物、饭菜、动物骨头等:黑色筒收其他无法再回收的生活垃圾。为了推广垃圾分类,旧金山在加强宣传之外,采取了垃圾费区别收取的方法。普通垃圾费是按丢弃量计算的,一户人家每月扔的垃圾多,垃圾费就高,反之则低。如果居民按照垃圾分类丢弃垃圾,收取垃圾费时就可以按比例打折。在旧金山环保界颇有名气的诺克尔废料系统回收公司,专门负责固体废料的回收,包括对各类不同城市废料的收集、分类与处理项目。
“泔脚肥料”三得益
对城市垃圾中19%的食品废料,旧金山做了开创性的尝试,即回收、处理剩食物、饭菜、餐馆下脚等为主的、有营养成分的废料,用于制造有机肥。从1996年开始推出的“食物废料回收项目”,吸引了旧金山的大约5000家餐饮企业中的2200家和15万户居民参加。垃圾公司将饭店和居民家中的泔脚作为“肥料类”垃圾收集,再加工成有机肥料卖给农场。公司每天加工300吨有机肥料,每天就能有约30万美元收入,以此填补垃圾处理成本。提供分类垃圾的市民和商家因为能享受垃圾费打折的优惠,所以对此很有积极性。特别是各家饭店,“本来每月垃圾费开支很大,而将泔脚等‘肥料类’垃圾分类清理出来能使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每月少缴数百美元,所以旧金山4000多家饭店中一半以上都加入了‘泔脚肥料’项目。”“‘泔脚肥料’项目使饭店、垃圾公司和农场主三方都得益,形成一条各方互益的‘循环链’。”显然这种物质利益和有关各方全都有着密切关系,这就促进了实施这一政策的自觉积极性。
垃圾还有“垃圾法”
旧金山今天在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重视城市废料处理立法是分不开的。加州及其下属各市、县,较早意识到了要靠立法来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再利用。
在1989年,当许多美国大城市都还处在猛扔垃圾、很少回收的时期,加州就担心将面临垃圾填埋场不够用的问题。州立法机构于是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全州各市、县,在10年之内把送往垃圾填埋场的废料减少一半。具体期限要求是:在1995年,各地把垃圾量减少25%;至2000年时垃圾量减少50%:也就是说各市、县要对50%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处理,违者将面临每天1万美元罚款的严厉处罚。
根据这一法律,加州成立了“城市废料统一管理委员会”,来具体指导、监督各项工作的实施,目的在于使民众充分意识到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填埋场地日益紧缺的现实。在这一立法之前,1987年加州就通过了《饮料瓶法》,各地对塑料饮料瓶都加收几美分的回收费,鼓励消费者把废饮料瓶送到回收站,拿回自己的回收费。现在在洛杉矶,每一个矿泉水瓶上都标明5美分回收费。
此外,城市建设规划和垃圾处理挂钩解决。据旧金山市环保局的官员介绍,“旧金山市很早以前制订法规,房产商在拆除和开建一座建筑时,不仅要有城建部门的批文,还要到环保部门签订垃圾处理责任书,同时缴纳一笔押金。房产商不仅要负责把建筑垃圾分类,还要运送到建筑垃圾处理场,并向垃圾处理场支付建筑垃圾处理费。只有房产商将所有建筑垃圾按此方式处理完毕后,才能领回押金。”“垃圾处理场则将建筑垃圾中的金属、玻璃、木材等重新利用,混凝土则被碾碎后用于铺路基。”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关系运作模式的建立
建筑垃圾高污染、高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建筑垃圾的处理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和减少 CO2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因此基于低碳经济和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的思想,在此构建了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关系运作模式。
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关系运作模式是指建筑达到其寿命或资源价值之后,通过对建筑旧材料和建筑垃圾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一方面即建立回收——加工——再利用或者回收——再利用一条龙式的产业关联,实现建筑残值价值利益最大化,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了 CO2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就是减少了建筑垃圾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环境有害物质的排放,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关系运作模式可以解释为:是一个基于建筑原材料生产商、涉及建筑垃圾的生产方、建筑垃圾回收与处理系统、政府和相关支持性产业的系统。在整个关系模式中,首先以涉及建筑垃圾的生产方生产的建筑垃圾为出发点,在政府的奖罚措施与宣传教育下,把其生产的建筑垃圾运送给建筑垃圾回收与处理系统。对于需要拆除的建筑物或者构造物来说,经过系统内部专业的拆除与分解后,对可再利用的建筑旧材料或者构件实行再利用,余下部分运往建筑垃圾回收中心,而对于非拆除的来说,建筑垃圾则经过专业分类或者分拣后,建筑垃圾被回收;其次建筑垃圾获得处理后成为再生建材,经过循环供给建筑原材料材料生产商和涉及建筑垃圾的生产方,形成一个循环的产业链,对于无法再次使用的建筑垃圾来说,经过其无害化处理运往填埋场。在这个关系运作模式中,政府应该充当着积极作用,主要是平衡各方的财富分配。政府一方面对涉及建筑垃圾的生产方采取限制和宣传教育外,另一方面也给予相关性支持产业激励政策,促进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再生设备的研发、建筑垃圾回收行业的评估,特别是再生产品的制造技术标准,例如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的结构、力学性能、强度等。政府除了对建筑垃圾处理与回收系统采用这些扶持之外,更应该采取最直接的扶持政策,比如税收减免和土地划拨等,因为目前建筑垃圾处理前期投资大,利润并不可观,甚至可能还会亏本经营,对于企业来说,不可能做无利润的工作,然而对于资源节约、保护环境来说,无疑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按目前 10 亿 t 建筑垃圾来说,如果回收率为 90%,那这里就可以收回一笔 36 亿人民币的专项基金,政府可以以此去扶持建筑垃圾处理与回收系统中的单位和相关性支持产业,如果回收率更高,再加上惩罚建筑垃圾生产者的税收,专项基金会更多,再加上考虑出来建筑垃圾的来的社会环境效益,这对于我们建设低碳经济社会意义更大。
2 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的特点
建筑垃圾全过程处理涉及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包括建筑原材料的生产、建筑的设计、建筑的施工、建筑完成后的相关管理、建筑拆除方案制定以及建筑垃圾产生后的全过程管理。在这些阶段中,从建筑原材料的生产到建筑拆除方案的制定都是都建筑垃圾进行源头化的减量;而从建筑垃圾产生后,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也是对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处理;由于建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建筑原材料有毒有害,因此处理过程中还需注意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在建筑垃圾的全过程处理中还必须注意处理的整个过程的系统化。
2.1减量化
减量化,顾名思义是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减低建筑垃圾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危害。建筑垃圾减量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是指从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削减预防,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例如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建筑设计中多采用标准化的构件、合理安排施工组织与方案等等;第二是建筑垃圾产生后,减少建筑垃圾的最终处置量,也即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资源化处理,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和容积。
2.2资源化
资源化,是指建筑垃圾产生后,尽可能的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以及再加工处理使其成为有用的资源,然后将其制成消耗资源和能源较少的新产品,再次进入建材市场或建筑施工过程,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资源化处理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原级资源化,也就是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之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这是最理想的资源化方式。例如将废弃钢铁生产钢铁、利用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混凝土。这种原级资源化处理方式在建筑垃圾再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料和其他物资的消耗都较低,能够创造很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第二种是次级资源化,也就是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后形成与原来性质不同的其他产品原料,例如利用废弃玻璃、废弃砖瓦生产再生混凝土等。这种资源化处理途径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充分共享,而且可以达到既减少建筑垃圾又节省资源的双重效果。
2.3无害化
无害化,是指对于建筑垃圾中存在的部分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焚烧、填埋或是物化处理,减少其对于人体健康以及自然环境的污染。 建筑垃圾中存在着含重金属的物质、含砷、汞等的物质,如果不加以有效地处理,任意的堆放在城郊结合处的荒地里或是随意的进行简单的填埋,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或者化学的作用,这些有害物质将会进入土壤、地表水,进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2.4系统性
建筑垃圾处理的系统性是指,从建筑原材料的生产、建筑物的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除、建筑垃圾的处理这一系列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一个个单一的环节的叠加,这些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整合,形成建筑垃圾的一个循环利用的过程,即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垃圾的利用——建筑垃圾的产生,最后能够达到 1+1>2 的效果。
3 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对于低碳经济社会的重要性
根据国际能源署一份关于不同经济部门 CO2排放的统计数据显示,碳排放最高的前三名依次是公共电力和发热、制造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其中,建筑业的CO2气体的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30%~50%,是低碳节能的关键领域之一。因此,对于建筑业的低碳化处理十分重要。而作为建筑业的一部分,建筑垃圾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日益恶化,如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可以为下一代人提供其发展必需的不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我们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加强废弃物产生和处理的管理,是实行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建筑活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者之一,同时也是大量废弃物产生的源头,因此加强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管理,从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建筑抓起,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当建筑垃圾产生后,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比率。
这种建筑垃圾的全过程处理,最终减少了建筑在各个阶段(包括建设设计、建筑的施工、建筑的运行、建筑的拆除)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也加强了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破坏和对资源的索取,真正实现了建筑行业的低碳化。
参考文献:
[1]邹新.PPP 模式在建筑垃圾处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关键词:建筑垃圾产业链模型
中图分类号: U664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建设重速度而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导致建筑废弃物的总量急剧上升,建筑废弃物现已占到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40%,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目前随着广东省房地产业、交通事业以及旧城改造等建设工作的迅速发展,大量建筑物被拆除重建,由此产生了巨量的建筑垃圾。据有关部门统计,广州每年的建筑面积平均增长超过9%,据有关专家认为,每新建1万O建筑会产生建筑垃圾约600t[1],由此推算该省今后每年的建筑垃圾产量将会超过2000万吨,处理十分困难。
1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比较简单,除在工地现场回填利用的以外,大部分建筑垃圾都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运往填埋场露天堆放或者填埋。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也浪费了许多可以循环利用的短缺的建筑材料。对城市来说,受纳建筑垃圾填埋的场地也非常有限,急需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处理以减轻城市发展的压力。
虽然国外已有许多成功处理建筑垃圾的经验,也产生了专门从事建筑垃圾回收与管理的专业化公司,但是这些国家采取的从源头削减建筑垃圾的策略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每年的建筑垃圾产量稳定在一个低水平。而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未来几年建筑垃圾产量将有猛烈的增长势头,要想通过扼制建筑业的发展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是不可行的。
2建筑垃圾产业链理论及运作模型
现阶段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综合治理、综合管理能力不强,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推动机制,企业生存能力较弱,究其原因,是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成为与建筑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产业。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3]。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它实际上代表了一种企业间的相互分工协作以及物质的交换过程。一般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
而建筑垃圾的处理也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价值的交换过程,包括收集、分类、运输、加工、交易、检查与监控等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涉及到综合处理企业、运输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政府以及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形成了建筑垃圾处理的产业链:从生产到消费的垂直供应链,从技术、设备到政府监管的横向协作链。建立该产业链就相当于建立了一种绿色生态工业。通过对建筑垃圾处理各个方面综合深入的分析,根据产业化运作中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尝试性的提出建筑垃圾产业链运作模式及相互作用模型,如图1所示:
图1建筑垃圾产业链运作模型
3建筑垃圾产业链运作模型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建筑垃圾处理产业链存在着建筑施工单位、中间企业、建筑垃圾综合处理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科研单位和大众几个主体,各主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循环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物质循环链条。在垂直的供应链上,存在建筑垃圾产生源系统,主要在建筑施工过程、建筑维修过程和旧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其中旧建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量最大、种类最多;其次是建筑垃圾收集、分拣和运输系统,这个系统是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建筑垃圾的组成种类多,成分复杂。建议建筑拆除企业在拆除过程中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最后是建筑垃圾重利用系统,包括重生建筑垃圾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过程,根据目前可行的技术水平,建筑垃圾中可燃烧的有机物一般用来焚烧发电和制作堆肥,其余的惰性物质被破碎、筛分后用来制作再生产品,或是混入其他材料中充当骨料,钢材、铝材等金属材料一般经过回炉冶炼以后被再次使用[4]。
在横向链条上,主要是综合处理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其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他不仅对建筑垃圾综合处理企业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还通过其它手段间接作用于该产业。首先,政府制定直接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帮助处理企业得以生产开工,比如在企业选址、生产场所征地和租金、用电电价优惠等环节直接予以支持和补贴,政府也可以直接投资兴建大型的综合处理厂。他的间接作用也是巨大的: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要求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通过回收加以重新利用,限制建筑施工企业使用原材料制成的产品,在项目招投标中引入建筑垃圾处理的相关内容,使对建筑垃圾处理、重利用的企业优先中标,在优质工程、重大工程的评选中考虑建筑垃圾处理的内容。其次,加大对科研单位的投入,以促进其对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的研究,提高产业的技术成熟度。最后政府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大众,提高对资源化产品的接受程度;而科研单位从事对处理技术和处理设备的研发,制定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建筑垃圾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建筑垃圾排放定额,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5]。
4结语
根据以上对建筑垃圾产业链运作的分析,逐步理顺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把建筑垃圾处理纳入到全过程管理中,旨在从本质上解决这个社会难题。虽然目前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只是刚刚起步,但其市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产业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在四川汶川地震后,同济大学建材研究所与灾区人民奋战9个多月,已经建成了两条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生产线,成为灾区重建家园的一道风景线[6]。说明目前从技术、设备上讲,我们已经具备了综合处理建筑垃圾的条件,各种破碎设备、筛分设备、制砖和墙板的压型设备已经投入了使用,而我国的建筑垃圾的总量较大,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产生规模效益。从长远来讲,建筑垃圾产业链的将会产生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宁,陆路,李萍,马,朱琳.中国城市建筑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J].长安大学报,2008,9(10):76-80.
[2]卢星明,唐圣钧,郭平.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置对策研究.四川建材,2006年第4期
[3]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中国工业经济,PKU CSSCI -2006年4期
[4]牛佳.建筑垃圾资源化机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5]. 朱东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6月:78-79
关键词:建筑施工垃圾处理方式调查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large number of construction waste gener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not be ignored. Through site visits construction site in Nanjing, and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mainly on the Nanjing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r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construction area and construction waste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and for reasonable suggestion, the problem from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legal,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model practicabl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Nanj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Methods of investigationSurveyProposal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如火如荼的推进,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更是带来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市政与民用建筑设施的新建、改造、更新与扩建都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建筑垃圾)。面对巨大产量的建筑废弃物,如何合理的处理和再利用成为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步骤。南京市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承担着举办2014年第二届国际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任务,南京更要做好有关建筑垃圾的处理的事宜,为世界展现古城南京的魅力。
鉴于此,课题组进行了关于建筑垃圾的调查。通过对南京周边一些开发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讨论目前建筑施工垃圾管理及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建筑施工垃圾管理及回收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南京市建筑施工垃圾产生的来源及处理方式
课题组调研了南京市部分在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初步了解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式。见表1
表1 南京部分施工现场垃圾的产生及处理
对不同建筑结构形式、施工方案的建筑工地,其建筑施工垃圾的组成成分所占比例大不相同,;而不同工地产生的垃圾数量也因施工和管理情况的不同差异很大。课题组又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如表2),了解到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单位建筑面积的垃圾量及其组成。
表2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单位建筑面积的垃圾量及其组成
单位建筑面积垃圾量(Kg/m2) 50~200 45~150 45~150
2南京市近几年的建筑施工面积与垃圾产量的分析
南京市2005-2010房屋建筑面积与垃圾产量分析表
表中数据来源《南京统计年鉴》以及南京市统计局
根据表1数据以及2005—2010年建筑业竣工面积测算关系,中国现阶段每建筑1×104m2 ,就会产生废弃砖和水泥块等建筑垃圾550t。因此,计算建筑施工垃圾时,按1×104m2建筑施工面积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废渣的产量为550t,以此推出表3、表4中数据。
表3:建筑垃圾产量随年份变化(2005-2010)
表4:垃圾年产量相对于上年增长(2005-2010)
3建筑施工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由表1可以看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垃圾大致有9个种类。工地操作人员给出的处理方式是最常见的现场处理方法(表1)。虽说也有“集中回收,交由废弃物回收站进行进一步处理”的信息传达出来,但还是略显笼统,细究追问下,现场操作人员也无法具体给出集中回收运走后到底是如何处理的。由此,南京地区建筑废弃物处理上面临的问题也可见一斑。所以要解决建筑垃圾问题,首先要找出其存在的原因。
3.1现场管理粗放,回收利用率低
我市以往对于城市建筑垃圾只是采取以下几种简单的方法进行处理,并且都是事后处理,缺乏现场严格的管理制度,现场管理粗放,回收利用率低。程度最严重的是材料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材料加工是对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原因。材料在加工下料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边角余料,例如钢筋切割为设计尺寸时产生的钢筋头,木模板拼接时切掉的多余边料,砌块砍砖产生的碎块,瓷砖为了适应结构尺寸切掉的边角余料等等。这些加工活动发生频率高,产出的建筑废弃物数量也最多。而这些废料大部分以“集中外运”的方式运送进入废弃物处理厂,最终与城市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使得原本就满负荷运行的废弃物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没有把边角材料利用好,只是简单的当垃圾处理了,回收率几乎等于零。
3.2中转、运输系统配备不到位,环境污染较严重
在南京部分工地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工作人员所称的“待集中清运”的废弃物中仅有砖石混凝土等会集中起来用于铺路回填,其余大多都随意散落在地。可以看到,废弃物的存放,运输环节还存在较大问题。
下图一和图二是从工地实拍的施工现场的垃圾存放图:
图一 图二
中转、运输系统主要问题在于:1.城市区域内建筑垃圾的回填、消纳点较远,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2.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渣土等的飞扬撒落,影响市容与大气环境;3.清运市场混乱。建筑垃圾运输市场最低价中标的规则使价格恶性争夺市场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企业甚至以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弥补成本,赚取非法利润。
3.3 “三化”处理率较低,处理方式较为落后
“三化”指的是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资源化 循环经济 公众参与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由此带来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大,我国许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了1kg/(人・d)这个标志性的水平线[1];而且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组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许多城市的生活垃圾管理还处于强调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及提高清运率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迅猛增加以及为无害化处理需要付出的高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处理处置费用,为城市环境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压力。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特点
近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kg,全国城市垃圾年产生量达1.5亿t,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历年垃圾存量已超过60亿t,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城市生活垃圾来源主要是道路清扫、保洁的垃圾,单位、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部分工业垃圾和建筑、装修垃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主要是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回收利用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垃圾种类的多样化,尤其是电子垃圾,如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日渐成为困扰我国环境的大问题。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方法,其中,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2]。处理能力小,处理设施技术水平低,存在污染隐患多[3]。大多数城市还未将生活垃圾分类装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利用,依然以混合收集为主。部分中小城市垃圾仍然沿用直接倾倒和简易填埋等原始方式处理,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直接向外界排放。
(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
从2007年7月1日起,由建设部新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同时,作为“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专题之一,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工业废物在内的“固体废物管理污染控制战略研究”已经全面启动。这些都为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保障。
2007年11月22日,国务院了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该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废旧家电处置与综合利用等固体废物的治理。不少有识人士已经看到了其间蕴藏的巨大商机,垃圾产业的投资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投资模式[4]。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必将推进垃圾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思考
(一)通过立法强化垃圾管理
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针对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差,导致实际中很多做法与这些法律法规相背离,执法力度也不强,给依法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二)完善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和管理
2002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产业化的通知》,之后2年内全国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或相关法规、政策;有118个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将要开征垃圾处理费。
(三)加强垃圾分类回收
2004年4月,我国选定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5],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政府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垃圾分类的好处认识不足,环保部门设备落后等综合原因使得我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加强垃圾分类回收,首先应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意义,呼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其次,应该将垃圾分类产生的经济效益用于垃圾分类。
(四)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度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日益暴露出缺陷与不足,并且缺乏一支专业的垃圾管理队伍;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一支从事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专业队伍,形成对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科研支撑,为垃圾分类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从而实现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方荣,姚玉萍,包国钢. 固体废弃物在生态建筑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1,(04): 107~108
[2]徐志明,张红,潘毅.浙江省燃煤电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0,(01) :146-147.
[3]熊文强,杨光,李蜀庆,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发展态势[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3):110一11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more population into the cities, the global urban life garbage is fast-growing and the resources are dwindling, which exacerbates resource crisis and ecological crisi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waste disposal, the method of spatial entity structuring with garbage resource is proposed,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sources for the recovery utilization of garbage resource.
关键词: 资源垃圾;绿色建材;空间实体搭建
Key words: resource garbage;green building materials;spatial entity structures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314-02
1 课题背景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产生1.5亿吨生活垃圾,垃圾排放量占全世界年产垃圾的1/4以上。按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7年全国668个设市城市的垃圾总量达3亿吨,该数字每年在以8%~10%的速度增长。全球垃圾资源速生、高产和污染加剧着资源危机和生态危
机。资源与生态的双重赤字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迫使人类重视垃圾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今,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停留在“消灭”的层面,如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污染严重的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合理利用不仅关乎到每个人的环境利益,同时也是城市生态文明的标志。因此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如何对垃圾进行再次利用,是我们一直研究并要解决的问题。
在21世纪,资源垃圾作为绿色建材在实体搭建中的应用,已经受到了国内外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做出了相应的成果。他们对于资源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对我们这代致力于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青年人的启示与榜样,让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加深入的将资源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节约与建设的双赢。
2 资源垃圾的拣选原则
资源垃圾作为绿色建材,是指将生活垃圾中可再回收利用的部分,经过适当的处理应用于空间实体搭建中,并使之资源化,成为一种绿色建材。
资源垃圾种类繁多,在一些常见资源垃圾的物理化学性质中,从中可以发现发现其可塑性,归纳起来,垃圾的使用原则有以下几点:
①从数量上看,废纸、废塑料和食品类垃圾可应用于绿色建材中数量多,潜力大。
②回收物含水率越低越利于垃圾分类回收和绿色建材中的应用。被选作绿色建材的资源垃圾总要受到气候影响以及各种物理作用,因此要求材料具有抗压性、抗冲击性、耐温性、防滑性、防潮性、透水性、等方面的物理性能。
③资源垃圾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在耐腐蚀性、燃烧性和耐久性上。同时应具有无污染,无放射性,无毒害或低毒害,可再利用,循环再生的性质。
④在处理资源垃圾时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垃圾中的致病病菌,人体接触后会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防止携带有病菌的垃圾进入到资源循环利用到中也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3 资源垃圾作为绿色建材的制约与对策分析
3.1 制约因素
3.1.1 分类回收制度不完善,导致资源垃圾浪费 在我国,垃圾的分类回收制度欠缺,民众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观念淡薄以及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导致垃圾的处理和回收混乱,存在很大的浪费。
3.1.2 环保意识没有深入人心 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人心,并没有让民众产生从内心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1.3 国家政策不够贴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不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但并没有真正解决与民众利益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而且我国没有相关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公民关于垃圾回收的具体相关责任和义务。所以,居民在投放垃圾的时候就会缺乏约束力,而仅仅靠个人意识和道德水平,这样无法保证完全做到对垃圾分类回收。
3.1.4 产业结构不合理 资源垃圾有效利用于绿色建筑关联到一系列产业,但目前相关产业之间结构不合理,关联度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准则。
3.1.5 资源垃圾再利用的相关应用不够广泛,且缺乏创意 我国对于垃圾的处理手段相对单一落后,并且缺乏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应用不够广泛,并且在制度和技术创新方面乏善可陈,资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低。
3.2 对策建议
3.2.1 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建立高效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利用垃圾回收推动更多人的就业以及生活,使之将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分类,并将可成为绿色建材的资源垃圾集中回收,无用甚至有毒害的垃圾妥善处理,以免造成环境危害。
3.2.2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完善垃圾回收经济补贴制度。政府必须要通过广泛的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使居民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并且政府应该出台及完善垃圾回收经济补贴制度,呼吁居民自行将垃圾分类,并将可用于绿色建材的资源垃圾回收,出售给回收站,并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
3.2.3 政府加强监管,积极响应两会提出的资源循环利用政策。政府应该加强法制监督,转变理念,积极出台有关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规,同时要尽快健全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制定资源垃圾作为绿色建材在建筑生产方面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制定相关的行业技术准则。
3.2.4 利用网络信息传媒,实现绿色建材长期发展。建立垃圾产生即堆存状况等数据信息收集渠道和公共信息平台,加强数据的检测和分析,年度报告,逐步实现信息制度化,为资源垃圾作为绿色建材的长期开展和分阶段重点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3.3 推广
为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可以建立示范基地,培育专业化企业。在一些垃圾产生量大、堆存集中的地区,应着重相关技术攻关,体制创新,建立一批以资源垃圾为建材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政府加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完善绿色建筑相关产业链,以构建垃圾用于建筑产业为关键点,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新模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情,适合不同建筑行业的资源垃圾综合利用行业管理体制。
4 结语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因为是城市代谢而产生的因此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负担,许多城市都曾出现过垃圾过多导致垃圾围城的局面。而现在,垃圾被人们认为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将垃圾转化成绿色建材,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建筑节能,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垃圾在空间实体搭建上的应用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丰富资源垃圾回收利用的经验,使得资源垃圾作为绿色建材在空间搭建上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雷秉亚,安沁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0,26(B10):76-78.
橙色垃圾箱
德国的垃圾分类非常细,分为纸、玻璃(分为棕色、绿色、白色)、有机垃圾(残余果蔬、花园垃圾等)、废旧电池、废旧油、塑料包装材料、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大件家具等)、废旧电器、危险废物等。
与此对应,你经常会在德国街头看到各种颜色的巨大垃圾箱并排放在一起。对这些垃圾桶的使用都有明确规定:塑料包装和复合材料必须投入黄色垃圾箱,蓝箱专门收集纸张类垃圾,生物垃圾投入棕色的垃圾箱,其余难以分类的生活垃圾则放在灰色的垃圾箱内。此外还有专门收集玻璃制品、有毒有害垃圾的专门垃圾箱。
柏林垃圾管理公司BSR(Berlin Waste Management company)一直致力于回收和再生废品,还拥有一个跨度庞大的回收中心。最近,他们对灰色垃圾箱中的废物进行评估,发现其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回收再利用,比如玩具、诸如平底锅之类的金属物品、小型电器和电子产品、无包装的塑料制品、旧衣服、木头制品。因此,他们决定多加一种橙色垃圾箱,用来容纳灰色垃圾箱中还可回收的部分。他们定下的目标是:每人每年多回收出17公斤的可再生利用垃圾。
在橙色垃圾箱之外,BSR还配套了“橙色街角”,人们可以把较大型的物品(比如旧家具)丢弃到那里,有需要的人则可以在这儿找一些合他意的东西,所有的物品将会定期撤移。
尽管前期收效不明显,一些市民团体发现,灰色垃圾箱的容纳物并没有减少,而橙色垃圾箱则成了多余的摆设,并不能收集到足够多的可回收物。但许多德国人也还是高度赞同这种为环境着想的点子。
日常垃圾处理
德国的垃圾收集体系分为收和送两个体系。一般居民家中,都设有机垃圾收集桶和剩余垃圾收集桶,每桶剩余垃圾的收集价格要高于有机垃圾:各户居民可根据自己产生的垃圾量,确定所需垃圾桶的大小,城市环卫局会定期上门收取和清空垃圾桶,桶的大小不同价钱也不同。居民小区内设有纸、玻璃(棕色、绿色、白色)和塑料等废旧包装材料(标有绿点标志)的收集桶,各住户可把废旧纸、玻璃瓶等送至小区的该类垃圾收集桶中。
德国对垃圾实行封闭式循环,让许多外来者不习惯,却是成功之道。但每个社区都会给新人住的居民发放小册子,详细注明应该怎样分拣生活垃圾,以及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的不同功能。环保部门也会抽查居民是否把垃圾放到指定的桶里,如果分拣垃圾不当,他们甚至会开出罚单。
对大件垃圾(大件家具等)、废旧电器、危险废物等则有专门的回收点。在汉堡市就设有此类回收点15个。但对一些特殊的物质,如废旧轮胎,居民丢弃时需付费,价格为3欧元/个。所有的企业或公司也都要对自己产生的垃圾付费。分拣处理后的垃圾将分别送往不同的加工厂,如纸或纸板送到纸工厂,含铝的材料送到铝厂,镀锡铁皮或马口铁送到铁厂等。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就要送到焚烧厂焚烧发电,一部分电力资源自用,多余的还可以出售给电网公司,而焚烧后的余灰则全部用于铺路等工程。
不同类型的垃圾还有不同的处理和利用途径。比如,玻璃、塑料包装等材料主要由DSD公司来完成,DSD公司从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到最后的综合利用、处置和处理,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但这些也不是由DSD自己完成,而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完成,合作伙伴可以是私人企业,也可以是公共处理企业。
据统计,德国每年产生4400万吨家庭生活垃圾,其中1900万吨能够得到循环利用,1000万吨的垃圾被用于焚烧发电,还有约1500万吨的垃圾被填埋。垃圾处理率达到70%,垃圾处理的封闭式生态系统已基本进入了良性循环。
完备的法律政策
实际上,德国也经历过为垃圾所困的时候。二战结束后不久,全德国的垃圾填埋在数以千计的填埋场地,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1960年代,主要在人口稠密区和大城市开始建造垃圾焚烧设备,使垃圾量降低到原来的20%-25%,但大气污染问题大量增加,疾病也随之增加。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才大力提高技术水平,先是在填埋过程中用矿物方法和人为方法实行与地下水隔绝,接着通过废水处理采集渗漏水,在垃圾焚烧部门花费高昂的技术代价,采用烟气净化体系,对所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1975年第一部“垃圾清除法(AbfG)”实施,在全德国开始了一种有序的垃圾经济。现在,不论填埋还是焚烧,德国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当时的5万多个低水平垃圾填埋场,现在还剩大约360个,且都是有序和集中堆放的。
此后有更多的法规政策出台。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废物处理管理机构的管理理念为:“减低,循环与再利用”。所有的生产商和销售商,都必须按这一原则进行产品设计,减低废物的产生,并确保产生的残余物质有可能循环再利用。1990年代中期,德国出台《物资封闭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要求:除已经实现的金属、纺织物以及纸制品的回收外,其他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在进行分类收集后重新进入经济循环。
这样做效果明显:截止到2005年,德国60%多的市政垃圾得到再循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垃圾再循环使用率甚至达到了65%。在一些领域,例如包装行业,原材料再循环的百分比高到80%,建筑业甚至达到87%。经过再利用的垃圾绝对数量也十分巨大:每年2900万吨的地方废物,3100万吨的生产贸易废物以及1.61亿吨的建设和清拆废物得到回收再利用。
从2005年6月1日开始,德国规定,未处理垃圾不准堆放在垃圾场,因为未处理的垃圾会进行化学反应,影响到渗滤液和填埋场气体。现在,德国的垃圾都会被焚烧,只有焚烧后的残余物会堆放在垃圾场。德国还将为某些产品(比如废旧汽车、废旧电器、废旧电池、废油等)开辟专门的处理途径,也将出台更多法规。
垃圾经济学
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是另一法宝。在德国,每家每户、每个机构都必须按季度缴纳一笔垃圾处理费。政府则将垃圾处理的工作交由专业的公司,并付给他们费用。这样,垃圾反成了抢手的资源,许多垃圾处理公司纷纷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期获得更多的垃圾处理权。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财政补贴,使垃圾处理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从而实现政府、居民和垃圾处理企业“三赢”的局面。
显而易见的是,德国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先进完备的环保政策和执行系统。德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从业人员超过25万,涵盖工程师、工人、公务员等不同职业。在教育领域,德国的一些大学相继设立了垃圾处理方面的专业或课程,同时也提供针对垃圾处理专业人员的培训项目。这些做法为德国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项目流程即对长春市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余热进行发电,其余残渣回收生产地砖或建筑材料。企业的生产是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形成了一条清楚的产业链条,即:上游为生活垃圾,主要由环卫部门输送,中间环节为垃圾处理,形成电、地砖及建筑材料等产品,为居民用电及建筑提供了产品。
从社会效益上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属一项新兴的产业,它解决了城市垃圾造成的污染。与填埋、堆肥相比节省了大量土地,减少了二次污染,同时充分利用了再生能源,达到了对垃圾处理的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从环境保护上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对城市内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并变废为宝,形成了新的产品,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都将优化升级,是全社会各种能源、能量的交流和循环,这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二期工程为正在建设中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1?郾2亿元,该项目主要是增加厂房车间和生产设备,生产规模是现有规模的一倍。当前土建工程基本完成,主设备35吨锅炉、6兆瓦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化学水车间已安装到位,正在进行辅助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进入准备阶段,预计2008年10月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