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负债融资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风电融资
一、风电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应主要依赖火电。“十五”期间,我国提出了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推进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供应,改变过渡依赖煤炭能源的局面。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电与火电相比,不仅节能节水无污染,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大有好处。2005年我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后,我国风电产业迎来了加速发展期。2008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15.3万千瓦, 2009年容量达到2200万千瓦,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0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2位。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届时,风电将成为火电、水电以外的中国第三大电力来源,而中国也将成为全球风能开发第一大国。
二、风电项目目前融资方式及存在问题
(一)风电融资成本偏高
风电的融资成本主要是贷款利息。由于风电的固定资产投入比例较大,资金运转周期较长,一般为6-10年,造成风电项目建成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形成的贷款利息较高,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
(二)风电生产缺乏优惠信贷政策支持,融资相对较难
虽然风电属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但目前仍执行一般竞争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贷期相对较短,而且缺乏优惠信贷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风电项目的贷款要求必须有第三方进行连带责任担保,使风电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三)风电融资方式单一,融资风险高
风电项目目前至少80%资金靠债务融资,资本金仅20%。大规模的债务融资不仅导致风电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贷款过度集中,资金链非常脆弱,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影响企业再筹资能力,降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融资方式的优化、融资渠道的拓宽已经势在必行。
三、风电项目融资方式的优化
(一)采用BOT项目融资模式
BOT即英文Build (建设) 、Operate (经营) 、Transfer (移交) 的缩写, 代表着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项目融资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用于基础设施、能源、公用设施、石油和矿产开采等大中型项目的一种重要筹资手段。它不是以项目业主的信用或者项目有形资产的价值作为担保获得贷款, 而是依赖项目本身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作为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它将项目的资产而不是业主的其他资产作为借入资金的抵押。项目融资是“通过项目融资”, 而非“为了项目而融资”。
1.BOT项目融资模式特点。BOT项目融资与传统意义上的贷款相比,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项目融资中的项目主办人一般都是专为项目而成立的专设公司,只投入自己的部分资产,并将项目资产与其他财产分开,项目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公司。贷款人(债权者) 仅着眼于该项目的收益向项目公司贷款, 而不是向项目主办人贷款。二是项目融资中的贷款人仅依赖于项目投产后所取得的收益及项目资产作为还款来源,即使项目的日后收益不足以还清贷款, 项目主办人也不承担从其所有资产及收益中偿还全部贷款的义务。总之, 项目融资的最重要特点,就是项目主办人将原来应承担的还债义务, 部分转移到该项目身上,即将原来由借款人承担的风险部分地转移。
2.BOT项目融资模式的优缺点。优点:一是扩大借债能力。项目主建人的偿还能力不作为项目贷款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否发放贷款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来决定。借进的款项不在主建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主借人的资信不会受到影响。二是降低建设成本,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三是充分利用项目财务收益状况的弹性,减少资本金支出,实现“小投入做大项目”或“借鸡下蛋”。四是拓宽项目资金来源,减轻借款方的债务负担,转移特定的风险给放贷方(有限追索权) ,极小化项目发起人的财务风险。缺点:对项目发起人而言,基础设施融资成本较高,投资额大,融资期长、收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合同文件繁多、复杂 ,有时融资杠杆能力不足 ,母公司仍需承担部分风险 (有限追索权)。
(二)ABS资产证券化融资
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意为资产证券化)是项目融资的新方式。ABS融资是原始权益人将其特定资产产生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稳定的可预期收入转让给特殊用途公司(SPV),由SPV将这部分可预期收入证券化后,在国际国内证券市场上融资,给投资者带来预期收益的一种新型项目融资方式。
1. ABS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特点。ABS资产证券化融资有两个特点:一是ABS融资方式实质上是“公司负债型融资”。由于ABS能够以企业本身较低的信用级别换得高信用级别,与银行贷款相比,不仅节省融资成本,且能使非上市公司寻求到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二是ABS发起人出售的是资产的预期收入,而不是增加新的负债,因此既获得了资金,又没有增加负债率,也不改变原股东结构。
2. ABS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优缺点。优点:一是门槛较低。企业只要拥有产权清晰的资产,该资产又能够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现金流历史记录完整,就可以以该资产为支撑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二是效率较高。通过破产隔离,资产证券化变成资产信用融资,即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级别与发起人或是SPV本身的信用没有关系,只与相对独立的这部分资产有关。投资者只需根据这部分资产状况来决定投资与否,避免了对一个庞大企业全面的经营、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更加简便,市场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三是内容灵活。资产证券化可以做相对灵活的设计:融资的期限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利率也可以有较多选择,甚至可以在发行时给出票面利率区间,与投资者协商而定。四是成本较低。资产证券化的资金成本包括资金占用费(票面利率)和筹资费用(根据现行标准测算,年成本约1%)两个方面。只要达到一定规模,这些成本要显著低于股票和贷款融资,也略低于债券融资。五是时间更短。资产证券化受国家支持,只需证监会审批,时间仅需要两个月到半年;而债券发行需向发改委审批额度,证监会批准,审批时间长达9个月到一年。六是资金用途不受限制。资产证券化融入的资金,在法律上没有用途限制,可用于偿还利率较高的银行贷款。这一点和债券融资也有很大区别。七是不改变资产所有权。目前资产证券化模式下,企业出售未来一定时间的现金收益权,但实物资产所有权不改变。八是能改善资本结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融入的资金不是公司负债而是收入,能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信评级。缺点:由于我国信用评级的不完善和我国法律环境存在的缺陷,可能会加大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
(三)采用PPP融资模式
PPP融资模式,即“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民营合伙制模式)”,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项目的监督者和合作者,它强调的是优势互补、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
1.PPP融资模式的特点。PPP融资模式不仅意味着从私人部门融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纳税人实现“货币的价值”,或者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PPP融资模式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私人部门在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一个项目时通常更有效率,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并且更容易创新;二是伙伴关系能够使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各司所长;三是私人部门合作者通常会关联到经济中的相关项目,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四是能够使项目准确地为公众提供其真正所需要的服务;五是由于投入了资金,私人参与者保证项目在经济上的有效性,而政府则为保证公众利益而服务。
2. PPP融资模式的优缺点。优点:一是PPP模式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通过采取PPP模式,参与者各方都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而不是像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风险仅有政府自身来承担。新型融资模式下,各参与方根据自己承担风险的大小,享受对等的收益,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二是PPP模式有时可以将新技术引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这些私人部门,大多都是市场优胜劣汰后发展出来的强者,它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三是政府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往往处于核心主导地位,政府往往都是项目的管理者和所有者,而私人企业总是属于从属地位和被管理者的身份,因此,项目建设过程中总是显得效率低下。但PPP模式就有效地改变了这一切,政府不再是项目的唯一管理者,政府和私人的关系由过去的管理与被管理转变为合作互助的关系。政府部门与企业相互信任、相互协调。当遇到意见不合的时候,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四是私人部门与政府合作,政府为他们做后盾,他们的地位也会相对提高,这样当他们缺乏资金时,向商业银行借款也会相对容易,甚至有时会有特定的优惠。缺点:虽然PPP模式近些年来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没有成熟的PPP理论以及系统的法律规范、专业人才的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及其操作程序也比较复杂,导致PPP模式在设计的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需要逐步完善。
企业在进行筹资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项目自身建设与管理的需要,综合考虑资本结构、筹资成本、货币时间价值、收益以及风险等因素,对比分析,从优选择一种或多种筹资方式,以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俊生等.BOT―高校项目融资的有效途径[J].金融经济,2008.
一、并购前的财务风险及防范
并购企业在并购计划实施之前,需要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和具体的并购方式,因此,并购前的风险主要是这两个选择所造成的风险。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其选择的并购行为不但应该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符合主购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或是为了某些特定目标。因此在并购前必须仔细考虑选择适当的目标企业,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不乏多选择失败的案例。例如许多企业由于盲目进行混合并购或盲目进入不相关领域,最后使企业进入多元化经营的误区,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于主购企业的发展。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虑选择目标企业的所造成的风险损失。
2.企业的并购方式多种多样,有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及合并。股权收购又有整体性股权收购、控股性股权收购、承债性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又有规模扩张型、借壳上市型、重组型和置换型资产收购四种。每种方式要求的资本数量不同,不同的并购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并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本规模及各方式的优缺点,适当的选择并购方式,减少选择所造成的风险损失。
二、并购中实施阶段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否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同时是否能够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一种风险。如果融资的安排不当或是与企业运行连接不够完善就会形成融资风险,如果融资过早就会出现承担许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资过晚或过慢就会出现资金不足或是资金供给不正常,导致并购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对于融资的安排也是并购过程中的重点。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所需的资金均来源于内部的自留资金,内部融资的好处在于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没有还贷压力,可以减少企业的并购成本和由于无法还贷可能造成的破产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缺点;完全运用自有资金,一则我国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无法独自承担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完全动用宝贵的自有资金进行并购会影响企业对于外部市场的反应能力及抗风险的能力,如果进一步的融资不能够顺利进行,则非常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正常运行,更不用说企业的并购大计。
外部融资是指企业运用外部手段筹集并购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性证券融资三种。
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大量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可以筹集到大量的长期可使用资金,且因为股票本身没有确定的付息日以及归还期限,所以企业的资本风险较小,但是由于股票的发行需要长期的时间,且需要支付的发行费用较高,不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的资金衔接,更有可能出现由于大量股票而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出现大股东对全企业控制权的丧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债的方法获得资金的一种手段。通过举债进行融资的资金成本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达到了避税的效果,而且运用举债的方法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较短,不会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并且手续简便,利于运用。但是债务融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难以借此方法获得资金,并且银行或债权人对于资金的提供有较苛刻的条件。一旦企业不能合适的掌握负债尺度,过高的负债率或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到期偿还借款和利息,会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巨大风险。
解决融资风险首先要合理选择并购的筹资方式与结构时,要遵循资成本最小化原则;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另外,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尽可能将筹资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并购企业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必须结合并购动机,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并购企业对融资风险的态度,资本市场的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组合,规划融资结构,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保证并购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
2.企业并购的信息风险。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隐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响,并购中往往潜藏大量的信息风险。由于并购各方信息不对称,出让方往往对目标公司进行商业包装,隐瞒不利信息,夸大有利信息,而并购方也常常夸大自己的实力,制造期望空间,双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况。因此,并购冒然行动而失败或交易后才发现受骗上当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风险防范对策一方面应要求对方真实、完整,不会产生误导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况并做出保证;另一方面应针对对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充分了解其现状与潜在风险。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证并购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学、专业和没有歧义的语言披露其所有应当的信息,并作出声明、承诺与保证。包括:出让方向并购方保证没有隐瞒重大信息,并购方向出让方保证有法律能力和财务能力并购目标公司等等,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消除并购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当要求对方提供书面承诺,作为防范风险的保证及进行索赔的依据,并在并购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等救济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支付风险。
现金支付是指企业以现金为并购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财务风险。一则,对于企业具有的现金流量及数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是企业并购能否完成关键;二则,由于直接运用现金进行支付,很有可能因为汇兑的差别造成多余的汇兑损失;三则,完全用现金进行支付会导致股东权益的减少,可能会因此引起股东对于并购行为的抵触,增加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股票交换是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对于运用股票交换和进行运用权益融资一样会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股权稀释的风险高低则是由股权稀释率所决定的。当并购前后的股权稀释率发生激烈变动,说明并购行为将给企业的原股东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股权稀释率小于50%,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高;反之,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低。当主要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到无法有效控制并购后的企业而主要股东也不愿放弃这种控制权力时,主要股东可能反对并购,使并购活动无法进行下去。除此以外为了并购行为而发放新股不仅发行费用较高而且还具有耗时长手续复杂等缺点。
对于现金支付的并购,首先考虑到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导致变现能力就越高,也说明企业越能迅速并顺利获取收购资金。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来匹配。同时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通过建立流动资产组合,将一部分资金运用到信用度高,流动性好的有价证券资产组合中,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对于股权支付的并购,应综合考虑目标企业的成长性、发展机会、并购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的资产,正确确定换股比例。目前,并购双方换股比例所采用的换算标准或依据主要有并购双方的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
三、并购完成后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并购后主要有整合风险。企业并购后如果不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将被收购的企业快速整合到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中,收购仍有可能失败。
整合前进行周密的财务审查,整合前的财务审查包括对并购企业自身资源和管理能力的审查以及对目标企业的审查。整合前的财务审查可为并购企业的运行提供可行性分析;还可通过审查发现被并购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在整合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财务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并购方确定被并购企业所提供的财务状况,其审查内容包括并购后需要整合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需要的资金投入、企业的负储结构、现有融资能力。加强并购后企业的组织结构整合。组织结构的整合主要是并购重组后企业的机构设置问题,其关键是合并双方的人事安排。并购方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尽快制定并购后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标准,做到人尽其才。要尽量挽留人才,防止磨合过程中出现团队行为弱化、不负责任、负权压利、扰乱工作秩序的现象。企业并购后,要发挥人才资本优势并进一步挖掘人才资本的潜力,就必须根据人力资本的特征正确评估人力资本价值。并购之后绝大部分企业的经营业绩未来得到显著提升,结果却是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创利能力不断下降,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必要的相互支撑,主业和副业相互争夺有限的企业资源,造成企业主业被拖累,而副业又难以为继。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并购后不重视财务战略整合向造成的。
关键词:筹资方式;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98-02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资本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及其筹资风险的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而在近几年,我国仍将采用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所以筹资就成为一个财务管理重要环节。但筹资都伴有筹资风险,尤其是负债筹资,对企业财务经营影响较大。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企业筹资方式、筹资风险以及风险的控制措施作些分析。
1 企业筹资方式
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外部筹资和内部筹资两大方面。
1.1 外部筹资
(1)发行股票。
发行股票是一种直接筹资方式,是股份公司获取自由资金的基本途径。但此种筹资方式是很多企业可望不可及的,一旦成功发行股票,资金的使用成本将是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不断发行股票可提高自由资本占整个资金的比重。由于发行股票而募集到的资金无需偿还,因此,就资金偿还而言,基本上是零风险。
鉴于发行股票方式所筹资金无需偿还和筹集资金巨大的两个特别优势,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已成为当今多数企业筹资的终极目标。其缺点是筹资成本相对较高、分配股利无法抵扣税款、发行费用相对较高。
(2)银行借款。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运用这种筹资方式,而且融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都可以操作。向银行借款分为短期借款、中期借款、长期借款三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的需要,合理选择各种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以解决企业经营的资金需求问题。银行借款这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速度较快,并且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比其他借款方式要低得多。主要缺点是银行借款属于债务性资金,必须按时偿还,否则将会引起官司问题。
(3)吸引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主要是企业按照“共同经营、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原则吸收的最直接投资资金,形成企业资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企业直接投资的投资者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利,对企业经营控制权有较大的影响力。吸引直接投资的筹资方式种类较多,包括现金投资、实物投资、产权投资、土地使用权投资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吸收的直接投资资金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能够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主要缺点是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吸收直接投资是非股份制企业筹措资金的一种基本方式,是目前企业最普遍采用的筹资方式。
(4)发行企业债券。
发行企业债券主要是企业依据规定的法定程序在一定期限内偿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期限的债券。现目前,发行的企业债券多属于长期债券。利用债券筹资利息在税前支付,成本相对较低且债权人无股权,有利于公司掌握控制权。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化发展,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大企业信用高、偿还能力强,发行企业债券是很好的筹资选择。但是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较高、限制条件很多、筹资金额有限、必须定期支付本息,特别是在企业困难时期,债券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5)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筹资是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行为,即利用延期付款的方式购入企业所需的商品,或利用预先收入货款、延后交付商品的方式,得到一笔期限较短的资金。其主要有赊购商品、商业汇票、预收货款三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商业信用筹资的主要优点是商业信用容易取得,企业有较大的机动权,企业一般不用提供担保;缺点是商业信用筹资期限短、成本高,容易恶化企业的信用水平以及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6)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其融资为目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其优点主要有限制条件较少、筹资速度较快、财务风险较小。但是筹资的资金成本相对于发行债券和向银行借贷来说都要高,某种程度上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沉重负担。笔者以前就职的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下属的机械化公司部分机械资产就属于融资租赁的筹资形式,有利于实现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的拓展和联合开发,快速构建投融资平台,走集团化上规模的经营道路。
1.2 内部筹资
内部筹资主要是企业与自愿集资员工的主观意愿达成一致的结果。其优点主要有内部筹资相对风险较小、手续简单、筹资速度快等。缺点是企业如不能扭转经营状况,集资员工很可能不能如期收回集资款,可能会给企业、职工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走向破产。笔者以前就职的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在2005年进行宿淮高速公路路面21标工程建设中,就采用了内部职工集资购买沥青搅拌楼和沥青路面摊铺设备的筹资方式,对本项目按机械折旧和完成工作数量进行单独核算,既解决了企业的筹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职工的投资理财渠道,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变相的企业职工福利。因有了这个成功的先例,企业内部筹资成了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众多项目筹资的一个重要方式,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企业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由企业债务筹资引起不能按期偿还的风险以及自身利润下降所产生的风险。筹资风险是针对企业债务筹资的偿还能力而言的,不同筹资方式其偿还压力也就是风险不一样。一般来说,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这种资本属于长期占有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风险则几乎不存在,而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租赁这种债务资本则需要还本付息,不同的期限,不同的金额,不同使用效益的资金风险也不同。筹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大的方面:
2.1 筹资风险内因
(1)负债的规模。负债的规模是指企业负债资金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以及负债的资金总额。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越小。所以,负债规模越大,将导致财务风险增大。
(2)负债的利息率。在相同的负债规模下,负债利息率决定了企业的实际利润额。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也越大。
(3)负债的期限。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企业长短期债务的结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2.2 筹资风险外因
企业筹资风险外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国内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有国际汇率波动、银行利率波动、国际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项目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涨下跌、通货膨胀、国际或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利率的直接或间接变动,也会造成项目价值贬值或收益受损。
另一个是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固有风险,例如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实力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等等。象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这样的公路建筑企业,如果不能按计划完成项目的建设而影响计量资金及时到帐的风险就属于经营风险,比如原材料供应断档、设备安装使用不合理及管理混乱等引起项目不能及时交付业主以及由于物价上涨引起的施工成本增加。
3 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是不同的,具体的筹资风险管理对策也不同,但总体上还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可以遵循。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筹资风险的防范。
3.1 合理确定财务债务比率
企业在筹资管理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以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使之尽量达到最优化。一方面,企业在筹资决策中,应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追加投资中继续保持最佳结构比例;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原来资本结构不尽合理的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尽量使其资本结构趋于合理,以至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因此,要通过比较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的比率,同时也要考虑企业债务的清偿能力,努力做到企业资金的筹集量与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相互平衡。
3.2 优化组合,选择科学合理的筹资方式
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立场上,安排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成熟经验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建立内部人才队伍,加强对企业内外部筹资风险影响因素的客观分析,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及时调整企业筹资方式,进行严格审核、科学论证筹资程序,结合内外部因素优化调整筹资规模和筹资比例。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为减少筹资风险,就选择了较多的筹资方式,通过科学的分析比较,进行了有机组合,并采取了定期分析和调整比例的动态管理措施。
3.3 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加强资金掌控
首先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筹资风险。其次,客观科学地分析信用机制,以企业的经营现状来优化科学投资,避免盲目的决策带来经营的资金损失。最后,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及时清理财务往来账,专人负责清欠工作,定期分析汇总,及时回笼资金。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在清理往来账方面就专门成立了专业的清资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各项目的往来账清理工作,包括对各项目每两月一次的定期检查、每月两次的提醒督促,对欠账单位每月进行梳理分析、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催款等,并把往来账与各项目的年终绩效考评进行了有效结合,使得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的往来账清理比较及时,坏帐极少,从而有力地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筹资方式和筹资风险的控制已成为企业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很好地解决筹资方式的选择问题,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量规避或减小筹资风险,让企业步入资金的良性循环轨道,扩大企业的经营,为企业赢得最大价值,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卢家仪.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8-99.
[2]王会云.谈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J].现代管理科学,2003,(3):22-23.
关键词:巨灾风险管理 保险风险证券化 巨灾债券 或有资本票据
一、引言
随着全球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日趋上升,传统的再保险暴露出了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在此背景下,将巨灾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巨灾风险管理创新工具,也称巨灾保险衍生品应运而生,并已成为国际保险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2008年不断爆发的巨灾呼唤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因此,不少专家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尝试巨灾风险证券化,如发行巨灾债券来应对巨灾风险的挑战。
目前学术界对巨灾风险管理创新工具的探讨,主要还局限于“四个传统”创新工具上,即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巨灾期货和巨灾互换。但近年来,国际保险市场上开始陆续出现了“四个当代”创新工具:或有资本票据、巨灾权益卖权、行业损失担保和“侧挂车”,而对它们的研究国内还涉及甚少。本文旨在通对这“四个当代”创新工具的全面探讨,以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为我国保险业的巨灾风险管理提供更新的参考选择。本文系统梳理了“四个当代”创新工具的市场发展、运行机制以及优缺点,并把它们与“四个传统”创新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
本文之所以把早先的四个创新工具如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巨灾期货和巨灾互换称之为“四个传统”创新工具,主要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相对于最近几年出现的“四个当代”创新工具而言,“四个传统”工具出现相对较早,属于第一代创新工具;其次,“四个传统”工具已有许多研究文献所介绍,已为国内读者所熟悉;第三,为研究方便,本文把它们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突出“四个当代”与“四个传统”创新工具不同。
为了更好地阐明“四个当代”创新工具,有必要先对“四个传统”创新工具进行简单介绍(表1):(1)巨灾债券是保险公司为了分散巨灾风险而发行的附有特定触发条件的债券,是目前巨灾风险证券化最普遍的方法。(2)巨灾期权是以巨灾损失指数为基础而设计的标准化期权合同,分为买权和卖权。(3)巨灾期货最早由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于1992年推出,但于1995年由于交易量太少而终止。1999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开始陆续上市天气期货。2007年又推出CME-Carvill飓风指数期货。(4)巨灾互换是用一系列事先确定的固定付款来交换一系列其价值取决于巨灾事件的浮动付款。
二、“四个当代”创新工具及其运作
(一)或有资本票据(Contingent Surplus Notes,CSNs)
或有资本票据一般是指保险公司与金融中介机构签订的,用于购买可以在特定时期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资本票据权利的合同(Bruggeman,2007)。保险公司向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支付一定权利金,并约定一旦合同规定的巨灾事件发生,保险公司有权向金融中介机构发行资本票据以募集资金,来支付其巨灾风险赔款。当合同规定的巨灾没有发生时,购买票据的投资者可以获得来自保险公司的高于资本市场一般债券的平均利息,以补偿其承担的额外巨灾风险。
1、市场发展。国际市场上第一份或有资本票据是1994年汉诺威再保险由花旗银行为中介,发行8500万美元的票据。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各保险公司已经发行了总价值约为80亿美元的或有资本票据。第一个成功执行的或有资本票据交易由Nationwide相互保险公司在1995年完成。下面将以这一实例来说明或有资本票据的运行机制(见图1)。
2、运行机制。1995年,该公司向信托机构购买了可以在灾后发行4亿美元票据的权利。而信托机构发行信托票据,并把募集到的4亿美元投资到无风险的美国政府债券中。如巨灾发生,信托机构将卖出国债,并将所获得的现金来购买其资本票据;如果巨灾未发生,它将定期向信托机构支付权利金,信托机构利用该权利金和国债投资的共同收入来支付其对投资者发行的利息,赚取差价。无论巨灾发生与否,即无论信托机构所持有的资产是国债还是或有资本票据,投资者的信托票据利息率均为9.22%。
3、优点。(1)或有资本票据能为公司带来现金,增加公司资本,确保了其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来应对突发的巨灾。(2)或有资本票据的灵活性使保险公司能够便利地根据自己需要,对或有资本票据进行调整。(3)资本被事先就投入到信托机构所持有的安全证券中,信用风险极低。
4、缺点。(1)或有资本票据的发行需要得到行业相关部门的批准,手续繁琐;(2)支付给金融中介机构的费用使得其交易成本较高。保险公司支付给金融中介机构的费用除了承销费、成立信托基金的费用外,还包括相关的评级及损失分析评价费用;(3)由于信息不对称,购买或有资产票据的投资者不能轻易地将其转售给其他拥有更少相关信息的投资者,故其流动性较低。
(二)巨灾权益卖权(catastrophe Equity Puts,CatEPut)
巨灾权益卖权是一种以保险公司股票为交易标的的期权,用以规避保险公司因支付大量的巨灾赔偿而引起公司股票价值下降的风险。保险公司向金融中介机构支付期权费,购买当巨灾保险损失超过一定数额时向投资者行使卖权的权利。此时保险公司按照预定价格将公司股份出售给投资者,并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支付巨灾赔款。
1、市场发展。1996年10月,Replacement Lens(RL)公司向Center再保险支付权利金以获得在巨灾发生时,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购买RL的3年期、面值为5000万美元可转换优先股的权利。触发条件为RL的损失超过2亿美元。而RL公司在北岭地震中的损失正好为2亿美元,其中有1.5亿属于巨灾承保范围,这就成为国际市场上第一个通过巨灾权益卖权来化解巨灾风险的成功实例(Punter,1999)。此外,2001年,Trenwick公司也购买了一份巨灾权益卖权,规定若2002年约定的巨灾事件发生,该公司可以发行价值5500万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给苏黎世再保险。
2、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巨灾权益卖权相当于一份看跌期权合同,其原理在于保险公司的股价可能会因为巨灾带来的巨大损失而下跌,从而影响公司经营和盈利水平。为了减少这种不利影响,保险公司购买巨灾权益卖权,并在其股价下跌至执行价格以下时执行该期权,以约定价格将公司股份卖给投资者,达到套期
保值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安排交易,要求投资者缴纳保证金并储存在中介机构中。若巨灾发生而投资人不履行卖权,则由保险公司没收其保证金以确保投资人履行义务(Munich Re,2001)。但若投资者信用情况良好,则可直接由期权买卖双方商定合同而不需要中介机构介入。
3、优点。(1)与巨灾债券和或有资本票据相比,巨灾权益卖权的优点在于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并不增加公司额外的负债,有利于提升信用评级机构对保险公司的满意度,为其争取更多的商誉价值。(2)保险公司可以在巨灾事件发生之后通过以既定价格出让股票来支撑其资产负债表,可降低巨灾损失后的融资成本,确保公司的可持续性运营。(3)巨灾权益卖权的灵活性也较高,执行巨灾期权卖权的期间短,速度快。
4、缺点。(1)购买巨灾权益卖权可能会使保险人放松对巨灾发生前的积极防范,从而带来道德风险问题。(2)与巨灾债券不同,权益卖权缺乏市场价格的披露机制,并不为一般投资人所熟知,这就使巨灾权益卖权缺乏足够的市场流动性,阻碍了买卖双方的交易。(3)巨灾权益卖权通过发行新股筹资,会增加公司流通在外的股数,导致公司股权的稀释。
(三)行业损失担保(Industrial Loss Warranties,ILWs)
行业损失担保是一种对保险公司损失提供保障的再保险协议。触发条件有两个:一是购买(再)保险公司的实际损失;二是整个保险行业的实际损失。它只有这两个实际损失都超过约定水准时,担保机制才会启动。与行业损失标准相比,实际损失标准一般设定得非常低,以至于一旦行业损失被触发,实际损失条件肯定会被触发。因此,行业损失担保的定价主要取决于巨灾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实际损失额度和频率(Ishaq,2005)。
1、市场发展。目前,行业损失担保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保险业发达且自然灾害频发的美国。美国保险服务办公室(ISO)负责对每一场巨灾后的保险业总损失进行统计测量,并相关信息。虽然行业损失担保在巨灾风险管理领域已有一段时间,但发展一直缓慢。直到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之后,行业损失担保才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交易量较以前曾长了35%,赔付金额达到10亿美元(Gteen,2006)。根据业内专家估计,平均每年的交易量为5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
2、运行机制。如图4所示,巨灾发生前,购买者(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为寻求保障,向出售者,即风险承担方(通常为对冲基金)签订协议,支付一定的保费,以获得行业损失担保所约定的权益。如果有效期间内巨灾发生且该担保的两个触发条件均被满足时,购买者可获得约定的索赔。如果有效期间内没有发生巨灾或者巨灾发生但不满足两个触发条件,则出售者获得保费收益,而没有任何赔付。另一方面,如果发生满足触发条件的巨灾,购买者可向出售者行使合约权利,并获得赔付。
3、优点。(1)由于对触发事件取决于整个行业的损失分布而非某个特定公司,由此降低了定价的不确定性。(2)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到减少。巨灾发生后,保险人可以通过公开的PCS报告和公司实际损失作为证据,以获取补偿。整个交易过程非常直接、透明,执行期间短。(3)行业损失担保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行业损失担保的覆盖范围可以小到佛罗里达一个州,也可以大到整个国家或者北美地区;而保险责任限额也可以从2百万美元至1亿美元不等。
4、缺点。(1)基差风险较大。基差风险是因为保险公司对自身巨灾风险敞口与行业损失之间的相关性预测不准确。例如,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触发条件为25亿美元的行业损失担保。但当巨灾发生后,PCS测算的行业损失却只有20亿美元。由于未能达到合同规定的损失条件,购买者无法得到赔偿。(2)和标准化的巨灾债券相比,它的流动性较低。协议保障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并不能自由交易。
(四)“侧挂车”(Sidecars)
“侧挂车”指的是一种允许资本市场投资者注资成立,通过比例再保险合同为发起公司提供额外承保能力的特殊目的的再保险公司。其目的是给发起人提供更高一层的承保能力。“侧挂车”实际上是比例再保险协议,只是以一个独立的公司形式出现。在比例再保险协议中,保险公司同意将部分保费等比例转移给再保险公司,而再保险公司将承担等比例的风险。“侧挂车”通常只为某一特定的(再)保险公司提供专一的服务,且寿命较短,通常只持续1~2年时间。
1、市场发展。最早的“侧挂车”是1999年由StateFarm和Renaissance再保险发起成立的Top Layer再保险。“9・11”事件之后陆续出现了许多小型“侧挂车”,但更多的“侧挂车”是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成立的。例如,2005年12月,Arch Capital就将其45%的价值840万美元的保单转移给由高盛等注资设立的Flatiron公司(Moyer,2006)。Montpelier再保险拥有多个“侧挂车”,如Blue Ocean和Rockbridge再保险。截止到2006年9月,以“侧挂车”形式筹集到的总资本已高达40亿美元(Guy Carpenter,2008)。
2、运行机制。如图5所示,“侧挂车”的发起^为需要转移自身承保风险的保险公司,而投资者为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等。投资者注资成立“侧挂车”控股公司和“侧挂车”公司,按比例直接承担发起人所承保的风险。“侧挂车”不设置固定的职能部门,其日常管理由其服务供应商负责。“侧挂车”所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投资信托基金所持的国债,以确保公司有稳定的利息收入作为利润来源。若巨灾不发生,(再)保险公司只需要承担其对应比例的保费。若巨灾发生,“侧挂车”将运用其利润和部分初始资本来补偿(再)保险公司的损失。
3、优点。(1)高度灵活性。发起人和投资者可以就“侧挂车”各方面进行协商,从而抓住有利的市场时机(Parekh,2006)。(2)运营成本低。由于只为发起人分保,且不同于传统的公司组成形式,其组织架构和业务构成都相对简单,运营成本大大降低。(3)“侧挂车”属于资产负债表的表外项目,不存在股权稀释问题。(4)回报率较高,年收益水平为20%-25%(cenieeros,2007)。
4、缺点。(1)“侧挂车”自身状况可能会对原创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有影响,增加了原创始公司的不确定性;(2)“侧挂车”比例再保险的性质决定了投资者容易受原创始保险公司实际损失的影响;(3)需要一批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如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等的参与;(4)由于由原创始保险公司与资本市场投资者直接协商设立,透明性不高,可能出现买卖双方匹配困难的问题(Debevoise andPlimpton,2006);(5)对于投资人来说,“侧挂车”仅为―个客户主体服务,使其业务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三、“四个当代”创新工具之间的比较分析
表2按避险类型、运作机制以及优缺点对“四个当代”创新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作为巨灾风险创新工具,它们都属于保险风险连接证券,具有许多共同点:(1)运行机制相似,都包含有与巨灾事件相关的触发条件;(2)都能促进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要么把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要么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损失后融资;(3)都具有灵活性高,较好满足购买者的不同风险保障需求;(4)都缺少流动性,都属于买卖双方协商的再保险或者灾后融资合约,期限较短,很难在二级市场上流通。
尽管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它们还是具有一些不同:(1)避险类别不同。行业损失担保和“侧挂车”性质相似,属于资产避险,而或有资本票据和巨灾权益卖权分别属于负债避险和权益避险;(2)对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不同。或有资本票据增加负债;巨灾权益卖权稀释股权;行业损失担保和“侧挂车”能对灾后资产损失提供补偿;(3)风险各不相同。行业损失担保的基差风险较大;巨灾权益卖权的道德风险较大;或有资本票据的信用风险极小。
从总体上分析,“四个当代”创新工具各具不同的优缺点,没有一个管理工具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是一种权衡折中(trade-off)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与再保险以及“四个传统”创新工具相结合,来选择不同的避险工具。
“四个当代”创新工具中,或有资本票据和巨灾权益卖权相似,均属于或有资本,都是损失后保险公司通过发行资本票据或行使股权卖权从而筹集资金融资手段。行业损失担保和“侧挂车”性质相似,都属于资产避险,均能够对巨灾所造成的资产损失提供补偿。因此,这里主要就这两对彼此较为相似的工具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表3)。
1、或有资本票据和巨灾权益卖权的比较。先看共同点:(1)运行机制。两者的运行机制相似,都是在灾后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发行票据或股票的权力,以获得应急资本,属于损失后融资。(2)触发条件。两者都包含具合约议定的巨灾事件和损失两个启动条件。(3)期权费。两者都必需在巨灾发生前支付期权费,以获得发行票据或股票的融资权力。(4)灵活度和流动性。两者都具有灵活度高和流动性低特点。
两者的不同点有:(1)避险类别不同。前者是负债避险,后者是权益避险。(2)对公司的控制权不同。前者能够稀释控制权,而后者则不会产生影响。(3)信用风险不同。前者的资金放在信托机构内,没有信用风险。后者视保证金的不同而存在信用风险。(4)是否成立信托机构不同。前者需要先成立信托机构来发行信托票据。巨灾发生前后,投资者均无直接购买保险公司的资本票据。后者无需成立信托机构。
2、行业损失担保和“侧挂车”的比较。行业损失担保与“侧挂车”相似,具有许多共同点:(1)避险类型。两者的避险类型相同,均属于资产避险。(2)运行机制。两者都转移了巨灾峰值风险,提高了发起公司的承保能力。(3)中介机构。两者都不需要中介机构的参与。(4)运行成本。两者的运行成本都较低。(5)灵活度。两者都具有高灵活度。(6)有效期。有效期限均很短,一般为一年。(7)信用风险。前者由全球性的商业银行担保,而后者的资金在巨灾发生前就存入到信托基金,信用风险都很低。
两者之间的不同有:(1)运行机制不同。前者类似巨灾超额损失再保险,而后者是基于比例再保险的风险与利润分享原则。(2)形式不同。前者是一个特殊再保险合约,而后者是一个特殊目的公司(sPV)。(3)触发条件不同。前者包含自身损失和行业损失两个触发条件,而后者只有一个与自身损失有关的触发条件。(4)交易过程复杂程度不同。前者不需要权益与负债的投资者和成立SPV,交易过程简单。后者则需要权益与负债投资者并成立SPV,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四、“四个当代”与“四个传统”创新工具之间的比较分析
“四个当代”创新工具中或有资本票据和巨灾权益卖权属于或有资本,与其余两个以及“四个传统”创新工具有着显著的不同,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目前的“四个传统”创新工具中,巨灾期货和巨灾期权属于场内交易的标准化衍生品,且由于交易量太小已于20世纪90年代末分别退出了交易市场,故可忽视不计。因此,这里主要把行业损失担保与和巨灾互换,“侧挂车”与巨灾债券两对相似的“当代”与“传统”创新工具进行比较分析(表4)。
1、行业损失担保和巨灾互换的比较。行业损失担保和巨灾互换相似,具有许多共同点:(1)都属于资产避险。均能为资产风险提供灾害后的损失补偿。(2)交易成本费用低。不像巨灾债券需要巨额发行费,成本较低。(3)合约灵活性高。合约由双方协商,灵活度高。(4)交易操作简单。购买和理赔等手续均简单易行。(5)流动性低。均是双方签订的合约,难以转让流通。
它们的不同点有:(1)触发条件不同。行业损失担保主要以行业损失指标作为触发条件,而巨灾互换以保险公司个体信息为基础。(2)有效期限不同。行业损失担保的有效期一般为一年,而巨灾互换的期限一般为三到五年。(3)信用风险不同。行业损失担保一般由全球性商业银行的信用证来担保,信用风险很小。而巨灾互换由于没有担保,而存在交易对手违约的信用风险。
2、“侧挂车”和巨灾债券的比较。“侧挂车”与巨灾债券相似,具有许多共同点:(1)两者都转移了巨灾的峰值风险,提高了发起公司的承保能力;(2)两者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中间机构SPV来运作管理;(3)两者触发机制都与巨灾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有关;(4)由于两者的投资资金都在巨灾发生前事先就存入到专门的信托机构管理,其信用风险都很小。
两者之间所不同的是:(1)性质不同。“侧挂车”是一种特殊目的公司,而后者是公司债券。(2)灵活度不同。“侧挂车”不需要中介机构的参与,更为灵活快捷。巨灾债券是一种预先准备好的标准化产品,发行程序复杂,成本较大。(3)存在时间不同。“侧挂车”寿命一般为一年;巨灾债券寿命则相对较长,一般为3~5年(MMC Securities。2007)。
五、结语
【关键词】融资 会计 探讨
可能是本人工作性质决定,不经意在网络搜索中输入“融资会计”一词,结果出现了一连串网页搜索结果,如:招聘融资会计、招聘投融资会计。可见,融资专业化演化出的融资会计专业化已被有远见眼光的企业管理者所重视,专业融资会计从理论层面逐渐浮出水面,演变为会计发展中的一个新分支。
一、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是多因素共同推动的
(一)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促使了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第一持续推动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所需资金,对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但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受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薄弱等影响,不符合银行放贷要求。近几年受国家紧缩银根、宏观调控及稳健货币政策影响,融资不畅对企业的制约作用更趋明显,民营企业管理缺陷特别是会计人员融资能力欠缺的现状亟需改变。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极不相称,企业捉襟见肘的资金链促使融资从会计中分离并出现新的有机融合。
(二)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是融资专业性、复杂性与会计细化综合推动的结果。随着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银行上市化的趋势,促使金融企业在贷款审批等关键环节均建立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前那种靠关系拉贷款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仅贷前审查所需提供资料,一般会计就需下一番功夫。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出台,对各种贷款种类、贷款条件、操作程序等都作出了更详尽的规定,融资规范化、专业化得以强化,以企业财务资料为主体的评级授信更成为企业能否贷款成功和贷款利率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且各银行评级授信系统差异较大,传统会计报表资料的通用性很难适应融资专业性、针对性的特点,融资与会计结合的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
(三)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是企业对负债融资正面效应逐步认同的体现。负债融资的正面效应已被大众企业逐渐认同。众所周知,负债融资具有利息抵税、财务杠杆等效应。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加的效应。《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实际发生数进行税前扣除。债权人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拥有固定索取权。当企业经营状况很好时,作为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剩余的高额收益全部归股东所有,提高了每股收益,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得以显现。
二、融资会计的发展现状分析
会计人员接触融资由来已久,只不过现在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筹钱、理财、合理安排债务结构等方面的职责。据调查,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房地产公司、投融资平台公司多数已建立了专门的融资会计岗位,尽管岗位名称不尽统一,但工作内容主要是融通资金,保持企业资金链稳定。从目前情况来看,融资会计的概念还很难统一,较共同的认识是企业为了获取融资,需要建立的一套向债权人、投资人演示的,使债权人、投资人看到已经剔除无关业务的账与表,从而达到直观、准确地了解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的账套并最终形成会计报表,以利于融资并形成稳定资金链。
三、融资会计的出现预示着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
融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其中既需要企业展示其资源禀赋,又需要会计人员展现沟通技巧。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融资,而且越是高端的会计人员,对融资的参与程度越高,参与层面越复杂;规模越大、发展得越好的企业,其会计人员参与融资的热情越高,难度也越小。一般情况下,最高管理层在融资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会计人员比管理层更加了解融资的方法和程序,更加关注业务细节,他们从一开始参与进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业融资会计应具备的素质和职责初探:
融资会计在会计人员中仍属稀缺人才,此类人才更侧重于融资和会计相结合的实战经验,从本人长期融资经验看,专业化的融资会计应具备以下素质和条件:
(一)熟悉国家信贷法律法规,研究国家信贷政策走向,能结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分析企业资金需求,使融资与企业项目、时机相结合,拓宽渠道,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融资成本。其中,能否及时跟踪了解各银行政策动向,对融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融资专业化意味着以最低的成本、最简单的方式、最快的速度,筹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也就是要完成一个让投资人、借款人接受企业、信任企业的过程。
(二)深刻理解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盈利模式,熟悉银行贷款的流程和操作细节,明确各类融资工具的优缺点及其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将企业实际与信贷政策密切结合,对信贷所需资料专档保存,及时提供信贷合格资料,掌握多种融资手段技能。
(三)根据贷款、还款原始凭据编制融资业务相关记账凭证。搜集整理相关贷款资料,做好贷款资料归集存档工作。侧重信贷需要,针对性编制贷款所需财务报表,关注并测算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金营运及发展能力指标,控制企业合理融资规模。强化企业自身的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能力,对资金运用进行准确预测和合理调度,提醒企业按期还款,维护企业良好信用记录。
(四)融资会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会计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各专业银行之间保持良好联络,协调银企关系。
专业融资会计的出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是会计发展中的新课题,融资会计从专业化到真正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去共同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一、我国现行经济环境与融资概念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所施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资金约束性经济。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从而融资成为企业考虑的头等大事。企业必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以使自己的融资成本最小或市场价值最大。
由于企业融资方式的时间特性不同,产生投资者(债权人)对企业所有权的占有有着不同的认可。我们平时常见的几种融资方式:股票、债券、银行信贷等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运作中,应该先使用那种方式,几种方式按何顺序排列,就是融资次序问题。企业在融资时需要考虑资本结构,考虑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以便确定融资结构及融资次序。
二、西方发达国家融资体制发展现状
就融资次序的确定,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筹资时应先考虑内部资金,其次是举债,最后才是外部融资。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结构构成来看,企业投资资本主要来自有资本、银行信贷和债券,发行股票部分所占比例很小。股票融资份额最高的加拿大,只不过占企业外部融资总量的25%,美国企业股票融资部分只占外部融资总量的2%,而且企业一般靠发行股票来筹资的比例在企业融资结构中处于最低水平。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与不良影响
那么,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对比的来看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数据统计。(表1)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存在着严重的“重股票、轻债券”的思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是下列因素造成的。
(一)企业对股票筹资认识的片面性。多数企业认为,债券到期不仅要还本还需付息,若到期无力偿还,风险更大。而股票筹资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可永久使用,不用还本付息。但事实上,投资者对股票期望的回报比债券要高得多,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放弃这种股票,从而导致该股票价格的下降。这不仅使企业的形象受损,而且还会使企业面临着在极需资金时难以筹措的风险,甚至还会有被兼并或收购的可能。
(二)由于受股票发行额度的限制,二级市场上股票市价大大超过原始股发行价。由此造成一级市场上股票长期处于求大于供的局面,这使得上市公司几乎不存在股票发行失败的风险。
(三)国家有关证券法规对企业债券发行的严格规定。对债券发行规模、额度的控制,以及债券筹资过程长,运转与操作过程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企业发行债券的潜在需求。
以上因素也许不够全面,但却集中使得许多企业宁愿等待股票的发行额度,也不愿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融通资金。这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参考诸多专家的评论,总结其不良影响如下:
1、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会使股市鱼目混杂,削弱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融资,高质量和低质量的上市公司都努力地在股市上圈钱,高质量的企业虽有能力负担债务融资的成本,但在面对股权融资的这份不需要支付成本的“免费午餐”时,作为理性的企业没有理由不选择后者。这就导致股市的“鱼目混杂”,从而影响了投资,也使得资本市场达不到资源配置的作用,造成市场效率的低下。
2、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不利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家股“一股独大”,个人股和法人股所占比重小,从而难以对人实施有效地监督和约束。同时,股权融资既不受股东约束,又无股息压力,也没有破产清算压力,从而会造成偷懒和在职消费等问题,不利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
3、还会带来资本使用效率不高问题。人很可能将筹集来的资金投到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当中,加大了投资的投机性和风险性,有的甚至将股权融资过来的资金直接投放到证券市场当中,参与股市的投机炒作,扭曲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债券发展前景与评价
那么,企业债券的前景究竟如何?笔者认为,发行债券则是一种积极的筹资方式,负债会形成压力,但负债也会形成巨大的动力。因为接受负债形式筹措资金的企业必须考虑怎样将这些资金适宜地投入到生产领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且,适度负债还可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不能将目光只盯在股票筹资上,更需考虑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当前,企业发行债券面临着许多有利时机:
(一)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呈逐年扩大之势,但其绝对规模依然偏小,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为配合经济增长中企业对大量资金的需求,面对数万亿元的巨额储蓄存款,面对居民个人金融资产中有价证券所占的比例过小,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实行储蓄分流已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国金融资金的巨大储备为企业通过债券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平均水平来看,基本上是合理的,并且还存在着相当比重的超低水平负债企业。这些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股权资本的获利能力,使股权资本得到应有水平的增值。
(三)据初步测算,由于我国利率水平处于历史底部,日前发行中短期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平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我国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在剥离债务、优化资产的基础上上市的,其营利能力比较高。根据现行规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需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才能配股。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信贷比例。因此,这些营利能力较高的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融资。
一、为什么要研究负债资金的结构
负债结构是指企业负债中各种负债数量比例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因此,负债结构问题,实际上是短期负债在全部负债中所占的比例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在研究企业资金结构时,不能忽略短期负债资金问题,这是因为:
1.短期负债影响企业价值。短期负债属于企业风险最大的融资方式,但也是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因此,短期负债比例的高低,必然会影响企业价值。研究资金结构就是要通过分析各种资金之间的比率关系,揭示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是否达到均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资金市场和各种融资工具的发展,短期债务资金由于其可转换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便于企业资金结构的调整。因此,判断企业是否拥有最佳资金结构,已不能完全依靠长期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必须考虑短期负债的影响。
2.短期负债中的大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反对将短期负债纳入资金结构研究范畴的人通常认为,短期负债完全是波动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我们认为,在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短期负债中的大部分具有经常占用性和一定的稳定性。例如,工业企业最低的原材料储备、在产品储备和商业企业中存货最低储备等占用的资金,虽然采用短期负债方式筹集资金,但一般都是短期资金长期占用。一笔短期资金不断循环使用,也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纳入资金结构进行研究。
3.短期负债的偿还问题。从短期负债的偿还顺序可以看出,企业首先要偿还短期负债,其次才是长期负债,而长期负债在其到期之前要转化为短期负债,与已有的短期负债一起构成企业在短期内需要偿还的负债总额,形成企业的偿债压力。所以,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时,要充分考虑短期负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从实践上来看,企业所偿还的均是短期债务,因为长期债务在转化为短期债务后才面临偿还问题。我国目前企业偿债能力较弱,主要是短期负债过度所致。这与理论上不注意研究负债结构有直接关系。
二、长、短期负债优缺点的分析
当企业资金总额一定、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一定时,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就成为此消彼长的关系。现分析长期负债结构。
1.资金成本。一般而言,长期负债的成本比短期负债的成本高。这是因为:①长期负债的利息率要高于短期负债的利息率。②长期负债缺少弹性。企业取得长期负债,在债务期间内,即使没有资金需求,也不易提前归还,只好继续支付利息。但如果使用短期负债,当生产经营紧缩,企业资金需要减少时,企业可以逐渐偿还债务,减少利息支出。
2.财务风险。一般来说,短期负债的财务风险比长期负债的财务风险高,这是因为:①短期负债到期日近,容易出现不能按时偿还本金的风险。②短期负债在利息成本方面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利用短期负债筹集资金,必须不断更新债务,此次借款到期以后,下次借款的利息为多少是不确定的。金融市场上的短期负债的利息率就很不稳定。
3.难易程度。一般而言,短期负债的取得比较容易、迅速,而长期负债的取得却比较难,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这是因为,债权人在提供长期资金时,往往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一般都要对借款的企业进行详细的信用评估,有时还要求以一定的资产做抵押。
三、影响负债结构的基本因素
在企业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究竟安排多少流动负债、多少长期负债,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1.销售状况。如果企业销售稳定增长,便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量,以便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反之,如果企业销售处于萎缩状态或者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则大量借入短期债务就要承担较大风险。因此,销售稳定增长的企业可以较多地利用短期负债,而销售大幅度波动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
2.资产结构。资产结构对负债结构会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长期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多利用长期负债或发行股票筹资;反之,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则可更多地利用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
3.行业特点。各行业的经营特点不同,企业负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利用流动负债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存货和应收账款,这两项流动资产的占用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如美国矿产行业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比重为15.5%,而批发行业为47.1%。
4.企业规模。经营规模对企业负债结构有重要影响,在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大企业的流动负债较少,小企业的流动负债较多。大企业因其规模大、信誉好,可以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筹集长期资金,因而,利用流动负债较少。
5.利率状况。当长期负债的利率和短期负债的利率相差较少时,企业一般较多地利用长期负债,较少使用流动负债;反之,当长期负债的利率远远高于短期负债利率时,则会促使企业较多地利用流动负债,以便降低资金成本。
四、负债结构的确定
1.确定负债结构的基本假设。在研究负债结构时,为了顺利地进行分析,我们可作如下假设:①利用短期负债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报酬;②利用短期负债会增加企业风险;③企业资金总额一定,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已经确定;④企业的营业现金流量可以准确预测。上述假设中的前两项假设说明在财务风险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应尽量多利用短期负债。第三项假设排除了负债结构与资金总量、负债与权益结构同时变动的可能性,有利于简化分析过程。第四项假设说明的是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因为企业的短期负债最终要通过营业现金流量来偿还,如果现金流量无法预测,我们便无法确定负债的结构。
2.传统分析方法的缺陷。在中外财务管理中,一般都是通过一定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来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和流动负债水平是否合理。例如,通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计算流动比率,通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计算速动比率,并根据这两项比率来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以及流动负债的水平是否合理。笔者认为,采用上述指标来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分析思路存在一些问题:①这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没有把企业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考虑进来。②这是一种被动的分析方法,当企业无力偿债时被迫出售流动资产以便还债,实际上这种资产的出售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3.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的作用,合理确定企业的负债结构。企业的短期负债最终由企业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偿还,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确定企业的流动负债水平是合理的。在确定企业负债结构时,只要使企业在一个年度内需要归还的负债小于或等于该期间企业的营业净现金流量,这样,即使在该年度内企业发生筹资困难,也能保证用营业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归还到期债务,即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偿债能力。这种以企业营业净现金流量为基础来保证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方法,是从动态上保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以流动资产、速动资产等从静态上来保证更客观、更可信。
当然,由于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强,在实际确定负债结构时,可以将流动资产与现金流量结合起来使用。这样,确定负债结构便有如下三种计算基础:一是以流动资产为基础;二是以营业净现金流量为计算基础;三是将流动资产和营业净现金流量结合起来作为计算基础。当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时,又可细分为如下几种方法:①简单最低限额法。在采用此种方法时,流动负债不能低于流动资产或营业净现金流量中较低者。②简单最高限额法。在采用此种方法时,流动负债不能超过流动资产和营业净现金流量中的较高者。③加权平均法。在采用此种方法时,流动负债不能超过流动资产和营业净现金流量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此时确定流动负债的计算公式为:流动负债=流动资产×b+营业净现金流量×(1-b)
【关键词】 企业外部融资; 长期市场绩效; 正常回报率测量; 指标选取与计算
一、引言
一般来说,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仅仅靠内部积累是难以满足全部资金需求的。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企业外部融资包括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具体而言,权益融资包括以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此后简称IPO)、配股与公开增发(Seasoned Equity Offering,此后简称SEO)为代表的公开权益融资;以定向增发或私募股权(Private Placement of Equity,此后简称PPE)为代表的私下权益融资。负债融资包括发行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债券进行公开债务融资(Public Debt,此后简称PD),以及采用银行贷款(Bank Loan,此后简称BL)的方式进行的私下负债融资。
企业外部融资事实上是社会资本通过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把资本配置给各不同组织形态企业的资源配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价格反应为管理层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关键的信号。权益融资还是负债融资,公开融资还是私下融资,一家公司选择发行何种形式的证券进行外部融资,很重要的一点首先是要知道市场会对这种融资方式作出怎样的反应。
西方学界关于外部融资市场反应的研究包括短期公告效应和长期市场绩效,前者关注的是融资公告前后两三天内的公司异常回报情况;后者则关注的是融资事件对公司投资回报的长期影响,一般为融资事件发生后的三年或者五年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公告效应是研究的焦点;自新股发行长期市场低绩效现象发现后,近二十年时间里,融资公司的长期市场业绩成为研究的主流。IPOs的长期市场绩效是被学者们最早关注的,研究结论也各有不同;SEO对公司股价的影响随后成为决定权益公开发行市场绩效的重要组成因素;PPEs作为私下权益发行,由于其短期公告效应的特殊性,其长期业绩也备受关注;PDs的长期市场反应是否异于公开权益发行,成为一些学者研究的焦点;银行贷款公告效应的特殊性同样使其长期市场业绩得到部分学者的青睐。
有学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大量关注长期市场表现的文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正常回报率的衡量和异常回报率的计算极具挑战性。
二、正常回报率的测量模型
要确定融资公司的长期市场业绩,就必须知道其正常回报率,不同的理念和背景情况下,不同的作者会选用不同的正常回报率设定标准。
(一)同期市场回报率作为融资公司的正常回报率
早期研究IPO市场表现的文章,Stern and Bornstein和Burser and Chan分别采用纳斯达克成份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作为市场正常收益标准来计算首次上市公司的异常回报率,但是两者的结论各异,前者发现平均两年市场调整后的回报率是11.2%(已排除初始收益率),而后者称相对于市场收益率新股的回报率平均每月低22%。尽管并没有证实首次公开上市公司的长期市场表现显著为负,但用市场收益作为计算IPO公司异常回报率基准的方法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Ritter曾经分别采用NASDAQ市值加权指数、Amex-NYSE市值加权指数、NYSE市值最小公司组成的指数作为IPO公司的正常回报率;Loughran and Ritter研究新股发行的市场评价时,在得出长期市场低绩效后,依然应用Amex-NYSE市值加权指数、Amex-NYSE等值加权指数、Standard&Poor’s 500市值加权指数、Standard&Poor’s 500等值加权指数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之所以研究其他融资事件时(除公开权益融资外),很少有作者再应用此方法,是因为诚如Ritter发现的,事件公司异常回报率对所用对比基准很敏感,面对如此多的市场指数调整后的异常回报率,没有办法确定究竟哪一个结果更合适,因此,当横截面特征相同的匹配公司进入人们的匹配视野时,这种方法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具有共同特征的匹配公司的同期回报率作为融资公司的正常回报率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itter以“Size+Industry”作为风险因素标准,选取与事件公司来自同一行业,且权益市值相同的已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公司同期正常回报率的代表;随着Fama and French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改进,“Size”、“Size+B/M”、“Size+momentum”指标也成为匹配公司的选取标准;Spiess and Graves研究SEO公司的累积异常收益时发现,以“Size”、“Size+Industry”、“Size+B/M”分别选取的匹配公司计算所得的五年期数值为-39.36%、-31.24%和-30.99%,转化为年均差异为-6.86%、-5.59%和-5.55%;Billett,Flannery and Garfinkel也同样发现“Size+Industry”与“Size+B/M”匹配标准计算的长期异常回报率数值相当,无明显差异,“Size”标准计算的事件公司长期股价下降最严重,“Size+momentum”标准最轻。这些发现,恰于Barber and Lyon用随机样本检验发现的:“Size+B/M”标准计算的融资公司长期异常回报率与真实情况最接近”,因而也成为众多代表性文献的首选匹配方法。
尽管如此,Mitchell and Stafford仍讨论了这种方法的最大诟病:被匹配公司肯定具有某种未观测到的特征,这使得他们与关注的公司存在根本区别,否则为什么他们不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样的融资事件呢?而且,不管是采用什么指标计算异常回报率,这种方法都没有考虑时间上两类公司的相关性。不管怎么说无法完全摆脱内生性的干扰是其先天不足之处,但是现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支撑,加上现实操作上的一致性,都使这种方法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成为衡量事件公司正常回报率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三)基于Fama and Macbech方法的发行效应日历时间横截面回归模型
综合股票收益决定因素的实证文献:Banz,Chan,Hamao and Lakohishok,Fama and French,Davis 和Lakonishok,Shleifer and Vishny,Loughran and Ritter加入发行效应虚拟变量,新创了一种衡量事件公司正常回报率的横截面回归模型:
rit=a0+a1lnMVit+a2ln(BV/MV)it+a3ISSUEit+eit
其中,rit是个股i在月度t的原始回报率;lnMVit是个股i在月度t的权益市值(发行前最近一年年末值)的自然对数;In(BV/MV)it是个股i在月度t的权益账市比(发行前最近一年年末值)的自然对数;ISSUEit是虚拟变量,标志新股发行效应(事实上可延展到各种融资事件),只要公司进行过新股发行(IPO、或SEO,任何一种形式至少一次),且月度t处于该事件之后的30个月(或60个月),该值即为1;否则为0。
系数估计与t检验均依照Fama and Macbech方法分别回归求均值进行,保证了通过虚拟变量ISSUEit得到新股发行公司长期市场表现的同时,也求得了反映真实水平的t值;同时,这一模型与Daniel and Titman论证的“股票的收益反映了公司特征,尤其是权益规模(Size)和权益的价值性(B/M)”在认识上是一致的,从而为在更深层次探讨融资公司长期市场表现问题提供了额外的支撑。
(四)Fama and French的三因素日历月份时间序列回归模型
Fama and French认为,“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依赖于公司展示出来的不可模仿因素的实现,集中体现在市场风险溢价、小公司的收益减大公司收益的差值、高账市比公司收益减低账市比公司收益的差值”,进而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Rpt-Rft)=α+β(Rmt-Rft)+sSMBt
+hHMLt+et
其中,Rpt是融资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在月度t的收益率;Rft是三个月期国债在月度t的收益率;Rmt-Rft是市场风险溢价;SMBt是月度t小公司的收益减去大公司收益的差值,体现了权益规模效应;HMLt是月度t价值股收益减去成长股收益的差值,体现了价值股效应。
假设发行公司的长期市场低绩效仅反映了风险(β)、权益规模(Size)和权益账市比(B/M)的不同差异导致的复合效应,那么,截距项α不管是数值上还是统计意义上都应该显著为0;否则,说明在控制了上述决定股票收益的三种因素后,还存在其他未观测到的因素,也正是这一因素导致了新股发行公司的长期市场低绩效。
三因素时间序列模型的优缺点为:通过形成投资组合的方式,有效消除了横截面层次的收益相关问题,使t值更加可信,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牺牲了大量有效样本。同样,在一定程度上,该模型可能存在潜在的遗漏变量问题。正如Mitchell and Stafford指出的,三因素模型无法正确衡量小公司与高账市比(B/M)公司的正常回报率,而在所有关于融资公司市场表现的研究中,事件公司往往大部分是小公司,于是按照后者的建议,同时计算匹配公司投资组合回报率,进而比较两类公司的截距项α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步骤,事实上大多数学者也正是这样做的。
三、异常回报率的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
通过一定的模型求得事件公司与对比基准的正常回报率后,事实上存在两种计算异常回报率的方法:累加与连乘,相应地就会有两种对应指标:累积异常回报率与买入并持有策略下的异常回报率。
(一)累积异常回报率
关于长期市场表现的早期文献,只是简单地将事件研究的技术延长至一个更长的时间窗,比较事件公司的回报率与匹配的投资组合的回报率(如市场指数回报率或匹配公司投资组合的回报率)。自Fama,Fisher,Jensen and Roll关于事件研究的开篇之作后,AR+CAR就成为早期研究事件公司长期异常回报率的一种常用方法,该类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异常收益率(AR):
累积异常收益率(CAR):
表示事件月q到事件月s之间的累积异常收益率。
计算出这两组指标后,可以通过主要观察CAR的正负,评判相对于匹配标准所代表的正常收益率,融资公司市场表现的好坏,但是必须要注意到的一点是,AR、CAR本身的计算已经将匹配标准的收益考虑在内,这一点更加重了人们对于该类指标的内生性怀疑。正如Conrad and Kaul所坚称的,“长期来看CAR会呈现出向下或向上的偏差”;Kothari and Warner用模拟数据证明,这种方法下的参数估计值及测量的统计量都会被夸大;Barber and Lyon补充指出,对于新上市的公司这种方法会带来额外的偏差。正是这诸多的不稳定性,使采用该指标的学者越来越少。
(二)买入并持有异常回报率
累积异常收益率没有准确反映投资者买入该股票并长期持有这一现实情况,长期持有者的实践经验应通过复利计算,即连乘各持有期的回报率进而得到买入并长期持有回报率。这种方法假设投资者在证券发行首日以收盘价买入,并一直持有三周年(或五周年),相对于把等量资金投资于采用某标准选取的具有共同特征的匹配公司的持有期收益,投资者财富究竟是增加还是折损了,以及增加或折损的程度。
Hertzel,Lemmon,Linck and Rees、Spiess and Affleck-Graves、Billett,Flannery and Garfinkel这几位作者都延用了BHAR,即:
买入并持有异常回报率(BHAR):
BHAR=BHRi-BHRm
然而,Mitchell and Stafford指出,BHAR指标会让人产生股价对事件信息调整速度的错误印象,因为BHARs会随着回报率观测期的延长而增大,即使第一个观测期不存在异常回报率②。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投资于两类公司的收益对比,Ritter在BHR的基础上创造出WR(Wealth relative)――相对财富指数这一概念,其计算公式为:
BHRs+WR指标相对于CAR有很大改进,克服了前者稳定性差的缺点,被后续SEO、PPE、PD、BL的研究广泛采用,成为证券发行(融资)企业长期市场表现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四、小结
之所以学界对融资公司长期市场业绩的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争论,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存在着上述种种正常回报率设定模型及异常回报指标选取和计算。借鉴西方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在研究我国市场前景下各类融资事件对公司投资回报的长期影响时,应尽可能地应用更多更先进的方法,使研究结论稳健可靠,经得起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 Ritter Jay R.The long-run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1(46):3-27.
[2] Ritter,Jay R.Investment banking and securities issuance in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M].Amsterdam:North Holland.Constantinides,M.Harris,and R.Stulz,eds.,2003.
[3] Loughran,Tim and Jay R.Ritter.The new issues puzzle [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5 (50):23-51.
[4] Chan Kalok,Wang Junbo and Wei K.C.John.Underpricing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IPOs in China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2(10):409-430.
[5] Spiess D.Katherine and John Affleck-Graves.Underperformance in Long-run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5(38):243-267.
[6] Wruck Karen.Hooper.Equity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firm value:Evidence from private equity financing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3):3-18.
[7] Hertzel Michael and Richard L.Smith.Market discounts and shareholder gains for placing equity privately[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459-485.
[8] Hertzel Lemmon Linck and Rees.Long-run performance following private placements of equity [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2(57):2 595-2 617.
[9] Spiess D.Katherine and John Affleck-Graves.The Long-run performance of stock price following debt offering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54):45-73.
[10] Dichev,I.,Piotroski,J.The performance of long-run stock returns following issues of public and private debt.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7.
[11] Boot Arnoud.Relationship banking:What do we know?[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0(9):7-25.
[12] Ongena.Steven and David.Smith.Bank relationships:A review.In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M]. S.A.Zenios and P.Harker,ed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3] Billett Matthew T.,Mark J.Flannery and Jon A.Garfinkel.Are bank loan special?Evidence on the post-announcement performance of bank borrowers [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6(41):733-751.
[14] Stern Richard L.and Paul Bornstein.Why new issues are lousy investments[J].Forbes,1985(136):
152-190.
[15] Burser Stephen A.and K.C.Chan.NASDAQ/NMS qualification standards,Ohio registration experience and the price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M].Columbus,Ohio:Department of Commerce and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Inc.1987.
[16] Fama Eugene and French Kenneth.Multifactor explanations of asset pricing anomalies [J].Journal of Finance,1996 (51):55-84.
[17] Barber Brad M and John D.Lyon.Detecting long-run Abnormal Stock Returns:The Empirical Power and Specification of Test Statistic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7(43):341-372.
[18] Mitchell Mark L.and Erik Stafford.Managerial decisions and long-run stock pric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2000(73):287-320.
[19] Daniel Kent and Sheridan Titman.Evidenc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 sectional variation in stock returns [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52):1-33.
[20] Fama Eugene and Kenneth 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 and bond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3(33):3-56.
摘 要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的增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也在不断拓展。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和外源型融资渠道,介绍目前中小企业采用的几种新兴融资方式,以期为中小企业的拓展融资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源性融资 外源性融资 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多,也有不同类型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他们自身的资金来源渠道也不断增加,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所采用的融资方式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发生着改变,中小企业也在不断的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壮大得益于这些新的融资渠道所带来的资金支持,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现有融资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总结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采用的新兴的融资渠道。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融资结构大体上存在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具体如下:
(一)债务融资的比重较低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在1997年之前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额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1997年之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量开始慢慢的增长,到2002年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额有了明显的增长,2002年之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比例开始出现了成倍的增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国内银行间市场成立,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势头出现了飞速增长的趋势。到2009年当年融资规模达到17859亿元,市场余额为26675亿元,分别较1996年增长1984倍和2963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从绝对数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量在加速增加,但是从相对数而言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一点可以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金额占中小企业融资总额的比重来进行表示。2008年和2009年,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大增,但相对于GDP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1%、2009年的4.9%。相对于美国正常年份的8%左右仍有较大差距。而且,与亚洲新兴经济体相比,差距更为明显。2009年,泰国中小企业债券发行量占GDP比重为17.1%,韩国为9.6%,分别是我国的3.5倍和1.9倍。
(二)资产负债率的总体水平不高,但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占中小企业的总的融资额的比例从1997年之后就开始了逐步增长的趋势。1997年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占总融资比例仅为0.28%。而1997年之后直到2009年已经增长到了10.05%。较1997年而言已经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这一时期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较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也有所增长,增长的比例也在逐步的增加,1997年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较直接融资的比例为3.6%。而这一比例到了2009年为71.05%,较1997年增加了近68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分为两大类:内源融资渠道和外源融资渠道。下面将分别对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进行分类介绍,并介绍几种中小企业的所采用的新兴融资方式。
(一)内源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发现,现有的中小企业的特别是中小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依靠家族内部的资金,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内源性资金。据调查所知内源性资金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内部的每年的留存收益和中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自筹的资金,这些资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需要承担还本的风险。
内源性资金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初始阶段的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这种筹集资金的方式也存在着其自身的优缺点,一般而言内源性资金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成本比较低、风险相对比较小、到期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内源性资金的缺点是这种资金数量相对有限,可能会导致中小企业的在未来的经营中出现股权集中的现象,导致中小企业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和未来的股份制改革中出现阻碍。虽然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方式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风险但是并不是这种融资方式是不可取的,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初期,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中小企业的缺少市场的信誉和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无法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信任,所以此时的中小企业要想从市场上,特别是从银行那里获取一定的资金相对比较困难,此时,中小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内源性资金就会显得非常的重要,因此这种资金的筹集方式对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初期显得非常重要,也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融资方式。
(二)外源融资渠道
外源性融资是相对于内源性融资而言的,一般外源性融资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一般通过对外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债权融资一般通过对外借债的形式筹集资金。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股权融资的风险要大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不需要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债权融资则需要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另外股权融资到期需要给股东发放股利,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在一起的。但是股权融资会影响到企业的股权结构,从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权,最终会导致企业在未来的经营面临一定的困难。而债权融资一般而言不会影响企业的股权结构,但是它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企业未来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企业新兴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随着资金需求量的扩大,为了降低融资成本,避免传统的内源性和外源性融资方式的缺点,因此,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新兴的融资方式,既可以筹集资金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融资的缺点。这些新兴的融资方式如下:
(一)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通过融通资金,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租给其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其特点是租赁公司介于用户与机器设备制造厂之间,在用户按期付清租金后,租赁公司收取象征性的金额,将机器设备出售给用户。融资租赁在租赁期满后,一般由承租人按设备残值购买原租赁物。目前,我国新兴融资租赁成本要普遍高于贷款成本,但其特点却很好的符合我国中小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情况,融资租赁的规模期限较适应中小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最重要的是多数中小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既缺资金,也缺少关键的技术设备,融资租赁同时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需求,既提供了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也促进了中小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融资租赁特殊的融资成本可以在较长的时期内分摊,对于资金短缺的中小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融资方式。
(二)票据融资
票据融资是以各国的债券、国库券、股票、期票、银行本票、备用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等作抵押取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票据融资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周转快的特点。票据融资的贴现利率远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此外票据融资可以避免长时间审查审批,使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得到所需资金,提高企业效率,票据融资目前是企业较方便快捷的融资办法,是条不错的融资途径 。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是一项非常严谨和复杂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影响资本结构的各种因素,顾及企业规模、资本成本和财务杠杆利益,反映财务风险,正确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中小企业应该力争创造优良业绩,营造融洽的投资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搞好计划安排,处理好筹资与投资的关系,提高筹资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降低资本成本,实现中小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佟光霁.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05.
[2]刘淑莲.企业融资论.东北财经大学.2007.
[3]吴征.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太原理工大学.2007.
[5]刘坤.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