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传统教育的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教育的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教育的缺点

第1篇: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一)远程网络教育的特点

远程网络教育是指第四代远程教育,其特点在于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以多媒体同步或异步的开展信息交流、即时培训和学历教育等服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网络为载体是远程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开放性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在教育领域开展远程教育是现代教育观念更新的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公众继续学习的需求,实现更加开放的信息交流,办学体制也更加公开、公平。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师生的关系平等,从教师主导型向学习自住型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信息资源在远程网络教育中不存在冲突,并且可以无限的共享,超越时空的限制。并且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远程网络教学的管理理念和机制都更为先进。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远程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着许多优势,具体如下:第一,远程网络教育不存在时间限制,不用在一定的时间集聚于一定的地点进行系统学习。由于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想要有一定规律的时间进行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只能在灵活性较强的远程网络教育环境下,才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时间合理的安排继续学习的时间。互联网具有开放性,摆脱了传统教育受到时间严格限制的缺点,学习者可以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第二,远程网络教育没有地点限制,由于校园教育需要集聚于一定的地点进行统一的教学,而远程网络教育更加平等的分享教育资源,使得学习者可以突破有形的地域限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远程网络教育无差别的对待学员。由于每一个学习者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进度也必然不一样,知识的吸收程度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而校园教育只会按照进度不断的往下推进教学,而网络教育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进度,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由学生通览全部网络课程,自由的选择学习的起点。第四,远程网络教育的办学条件较为宽松,传统校园教育由于不同的办学条件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而远程网络教育则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容纳学生的数量是无限的,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无数的学员接受教育,并且师资力量也更加强大,实现多个学校教师的联合,而不再局限于某个学校的课堂教学。

(二)远程网络教育的技术支撑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支持技术主要包括远程教育课件相关技术、同步或异步交互技术、网络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其中多媒体课件是远程网络教育的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可以更加方便教师的讲授,并且有条理的组织教学内容,使得网络教育学习者能够快速、高校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步或异步交互技术可以实现教学的同步或异步,能够有效的客服单向型、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的缺点,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现代远程网络技术的支撑技术,更加生动形象的运用各种文本、图形和音频视频等资料,使得网络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网络传输与处理应该针对不同的媒体进行设计,例如时延比较敏感的视频媒体等。由于多媒体信息中各种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没有考虑多媒体通信的特性,容易造成信息传输的随机延迟,破坏各媒体信息间的约束关系。因此,远程教育需要实时多媒体通信协议和多媒体通信同步机制的支持。目前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以Web软件为基础的软件实现方式,学员只需要一台链接到网络的计算机既可以实现远距离教学而不需要特殊的硬件支持。而另一种是以视频会议系统为实现方式,不仅需要各种软件的支撑,还需要特殊的硬件设施来对实时的语音、图像进行压缩处理。

(三)远程网络教育的典型应用系统

首先是多媒体作业系统,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网络教育必须有丰富的作业体现形式,可以有效的交互信息,基于Web的多媒体作业系统,不仅支持简单的文本类作业,还实现了视频、语音和图像多种媒体数据融合的多媒体作业。这种作业系统是对传统教育纸质作业的一大变革。其次是远程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的集成环境,包括各种远程考试系统、讨论系统、作业系统等,并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分,反馈给学生和工作人员,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最后是远程考试系统,以数据库和Web的远程实时测试系统为基础,通过大量题库、试卷和用户信息作为数据库的基础储存形式,主要分为考生考试系统、教师批阅系统、管理系统和题库维护系统四大子系统。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分析

传统教育是在经济、技术都处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而远程网络技术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而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变革。网络技术进入教育领域是一个必然趋势,有可能对传统的教育产生颠覆性影响。远程网络教育可以实现范围更广、人群更多的现代教育,通过网络自主选择所需要的课程。远程教育极大的改变了教育的理念,也改变了社会公众的学习习惯和方式。网络化学习是未来教育必须强化的关键环节,传统教育形式并不会消亡,而是应该积极与远程网络教育融合,互补优势,弥补不足。网络教育对与学习者的影响将会赶超传统教育的影响力,社会对于数字化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

三、结语

第2篇: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网络教育是我国网络技术发展的成果,是将现代的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的招生没有学历和年龄的限制,因此能够为更多想获得学历提升的人以进修的机会。截止到今年,我国共成立了68所网络远程试点高校,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考生可以通过“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平台”,“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教育部承认的网站查询各高校招生简章,从而制定自己的报考计划。在这些专业和正规的网站上,有意向的考生可以查找关于:入学条件、学习形式、修业年限、学历证书、注册信息、收费标准等政策。我国的网络教育包括:幼儿网络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企业E—learning等内容。我国的网络教育采取各高校自主招生、自主命题的形式,高校根据自己的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制定招生简章,并且在高校的网站和网络教育网站上进行公布。我国的网络教育以水平考试为基准,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因此考生只要符合了相关的入学标准,满足了基本的学习条件,取得入学的资格并不难,很多高校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策略。

二、网络教育的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我国学者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都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的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研究,一是侧重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二是对关注二者的整合、互补。在差异性分析方面,田溪、邓凡(2009)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研究》一文通过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观点上的比较,得出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特点,以及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他们认为网络教育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形式的,二者是共存并且相互促进的关系。庞天祥(2007)《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是对立还是统一》运用了教育学的基本思想,从实施方式的角度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讨论,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的是互补性,二者在各自的方向上逐步靠近并且统一。朱书强、刘明祥(2001)的《共存与互补: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中指出: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的方式,网络教育以其优越性,对传统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他们对网络教育将使学校、图书馆、书籍成为历史这个观点进行了驳斥,但同时也指出了网络教育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与其他学者一样,朱书强等学者也认为在当前的国情下,网路教育是不能取代传统教育的,但是可以对传统教育产生一个很好的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在这个观点的贯彻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将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刘胜强(2005)《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动与共存》中指出,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其文从网络教育的特点,传统教育的优势以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和共存发展等方面加以阐释,指出了二者都有优势和不足,不能够相互取代,应该彼此相互补充以达成和谐的发展与进步。倪政林(2012)《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一文在阐明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策略之后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二者的优势互补是可行有效的策略。杨建军;杨改学(2005)《保证质量,实现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文首先肯定了网络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网络教育具有使优秀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共享,在新技术的辅助下扩大教育范围,适应了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终身化的需求,因此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指出了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学习标准、评价标准在网络教育中是四个重要的指标。应该时刻受到重视。程艳林(2004)《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一文从网络教育的概念、特点、本质等基础性的信息角度出发,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分析,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的时空性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该文对两种教育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网络教育能促使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实现创造性的学习。洪彬彬(2002)《展望网络教育》一文对网络教育会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这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网络教育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性,网络教育要与传统教育相融合,从而实现虚拟学校与现实学校的一体化发展。总结起来,学者对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二者有各自的优缺点,并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将网络教育的优点应用于传统教育,是传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网络教育发展的立足点。网络教育的互动性、自动性、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都是超越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层次、教育对象、教学领域和教学目的上各有分工,在网络时代,更应该把握好网络教育的主动权,让网络教育成为发展传统教育的重要渠道。

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存在差别

网路教育提倡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采取自学性的方式,自动自觉的接受新知识,因为网络教育的课程存在于服务器中,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的进行自我测评等,通过学生的自学加强构建知识的能力。而传统教育是以教师教授的方式进行辅导,无论从学习计划到学习内容都是由教师进行安排,这就减少了学生学习时的自主性,从这一角度看,传统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对学校和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网络教育提倡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网络课程的内容是及其丰富的,网络平台中的多媒体信息都可以被学生所利用,例如:文本、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实时的交流与互动等都是网络教育中所独有的。这些优点是网络技术所赋予的,现今的传统教育中也借鉴了网络教育的这一优越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包括录音、视频、电影、电视剧、网络评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育,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起枯燥单一的“课本教育”,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教育依托于网络数据库为基础,对每个学员的个人信息资料、个性提点、学习流程、薄弱环节、阶段状况等信息都能进行实时记录与跟进,同时系统能够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目标和计划,指导学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这些繁琐的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无疑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记录工作、学习特点、薄弱环节和学习阶段等信息的记录工作全部是由教师完成,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不利于教师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四、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别

网络教育采取的是试听、距离、交流三个平面相结合的方式,虽然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师生是分离的,但是视听效果和实时交流弥补了这个缺陷,网络教育利用视频会议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在各个终端上课的学生,而同时在各个终端上课的同学也可以在视频里看见教师的形象,教师上课所呈现的文本、音频和完整的授课流程,教师可以与学生随时进行交流和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见,网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模仿中而改进的,传统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面对面的讲授传授知识,但是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受到人数的限制,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既有试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又能达到现场交互的良好效果,并且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没有限制,与传统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传统教育自形成以来,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方式,首先,传统教育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集中在一起的,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一定面积的教学场地即学校、教室、课桌、实验室、教学器具、器材等,大部分学校采取全日制的教学形式,因此要有相应的后勤服务,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其次,传统教育的班级在师资配备上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某一部分特定的班级是由特定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年龄上相仿,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甚至智力发展水平上都不相上下,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小,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三是教学工作由教师进行主导,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衡量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考试是评价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且几乎唯一的标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教育确实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在我国,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的年龄基本上是在6岁到21岁之间,在这个期间,学生们通过传统教育完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级中学的九年义务教育,一部分学生继续进行了4年或者5年的大学本科教育。可以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仅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需要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阶段的传统教育使得他们认识了世界,认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中,学生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学习集中且效果更好。通过与班级同学的接触,初步的培养了自己的集体意识,养成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最强的接受和吸收的能力,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能够进行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掌握和理解,总结来讲,传统教育更加适合思想意识都尚未成熟的6岁———21岁人群。因此,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不同的,传统教育主要面向青少年、具有相仿的年龄与知识积累,而网络教育的受众在年龄和知识积累上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求网络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传统学校教育多以“应试”为目的,网络教育除了对基础知识的加强,由于选择这种教育方式的受众往往目的性比较强,且具有自主自动的特点,因此会更加自觉的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最后,传统的学校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即在有限的学制能完成全部的学习计划,并且通过了相应的考核,就能够获得学历证书,而远程教育在获取了学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将所学转化为专业的技能,所学的内容能否快速的应用到实践中来。因此远程教育往往是结合社会所需制定学习内容和计划。

五、结语

第3篇: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陈鹤琴指出,教育就是生活―――我们都承认教育是生活的演进,是人类经验的传递和改造,我们可以说教育是建设社会、国家的工具,要有何种理想、社会和国家,就要有那样的教育。也就是说,其根本在于服务于现代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人才,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而特色则是寓于民族传统和现代精神的统一之中。所以,我们的教育道路应该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改革坚持适合中国国情、国力。在教育方针上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服务宗旨上,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主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面向大众,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针对传统教育过分迷信课堂书本知识这一缺点,陈鹤琴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他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的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的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

但从陈鹤琴求学和长期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他从未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教育,相反,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同时也十分注意从中摄取有益的滋养。有鉴于此,我们在批判传统教育观念的时候,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赋予新的时代特点,使传统教育观念为现代教育服务。因此,活教育课程论对于批判书本主义教育观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把学生从狭隘的课堂引向广阔的生活大舞台,引向充满乐趣的大自然和大社会,这对于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和创造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陈鹤琴在活教育方法论方面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基本原则,“做”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出发点,他明显地由杜威“做中学”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发展而来的。在活教育方法论体系中,“做”有两个不可忽视的意义,也是对当今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两个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课程改革应注重对儿童主体地位的强调。强调“做”以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自觉的心理状态是最佳状态,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他对技能、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熟练深刻程度,怎样调动儿童的主体性?活教育十分重视的一点就是做,“做”是身心的积极参与,儿童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他必须投入目的性注意,必须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促使他去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认识事物的性质。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儿童自己去做,去思考,去发现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手段。

重视教学中的直观性和感性经验。感性形象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组织学生对事物的直接观察,以获得对学习对象的感知基础,从而保证教学中理性知识和感性经验间的可靠联系。“活教育”对感性经验的强调实则超出一般教学原则的要求,具有课程论的意义。传统教育往往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往往注重书本上固定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性经验,因而不利于儿童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创新能力,只知被动的接受。有鉴于此,我们应该遵循活教育注重以“做”为核心的方法论思想,在当今课程改革中借鉴这一思想,并用于指导实践,在教学中注重直观性和感性经验。

对素质教育的启示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应当说是一个素质结构系统。在教育实践上,重视德育、美育和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论”和“目的论”的提出,和现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观有不谋而合之处。

第4篇: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Google眼镜;传统教育;穿戴式设备;考试公平性;信息安全;

1.引言

高校传统教育中,穿戴式智能化产品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给师生带来很大的便利,利用电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代替面对面交流,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节约师生交流时间和精力,促使大学的传统教育展现出更深的智慧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穿戴式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也给传统教育带来一些麻烦,例如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产品附带的功能所诱惑,出现教师教学被打断、学生课堂效率低,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等不利于教师掌控课堂的现象,师生之间只有教师单方面知识的传播,而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或者说,学生因为这些因素的干扰无法“接收”完整的信息。Google眼镜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信息化产品,对大学的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福音,但,仍然不可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受其影响从而影响教师教学,甚至利用其考试作弊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Google公司新的Google Glass进行分析,提出Google眼镜盛行对中国传统大学教育产生的利弊,以及应对弊端对策及方案,以寻求Google眼镜在大学的传统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创新性的试图通过智能化穿戴式设备的普及以及其对大学传统教育的利弊分析,得到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的使用既利又弊,使用需要一定约束条件的结论,提出针对利弊问题而改革教育模式,加强应试监督及信息安全性教育及密保工作的对策,进而给传统高校教育根据课程情况改革教育模式,正确使用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的建议。

2.穿戴式设备概念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如下图)。本文针对教育的课题,选定谷歌眼镜为例进行分析。

Google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是由Google公司于2012年4月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Project Glass利用的是光学反射投影原理(HUD),即微型投影仪先是将光投到一块反射屏上,而后通过一块凸透镜折射到人体眼球,实现所谓的“一级放大”,在人眼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虚拟屏幕,可以显示简单的文本信息和各种数据。Project Glass实际上就是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存储传输+操控设备的结合体。右眼的小镜片上包括一个微型投影仪和一个摄像头,投影仪用以显示数据,摄像头用来拍摄视频与图像,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存储与输出数据,而操控设备可通过语音、触控和自动三种模式控制。显示效果如同 2.4 米外的 25 英寸高清屏幕。是一款增强现实型穿戴式智能眼镜。兼容性上,Google Glass 可同任一支持蓝牙功能的智能手机同步,被称为“鼻梁上的摄录放一体机”。

3.给传统教育带来的益处

对于大学的传统教育,Google眼镜的推行能带来以下好处:

一、智能性

就智能性对师生的益处而言,Google眼镜高于所有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类产品。首先,Google 眼镜解放了双手。如上图过程①中,佩戴者只需通过语音命令打开操作界面,便能查询到所需知识,替代普通阅读过程中用手翻书的过程。再者,Google眼镜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的知识研究与实践。以医学类为例,针对一个项目,传统教育要求参与者必须在一个实验室内工作,若其中一人外出,则可能出现其信息缺失导致团体科研失败的现象。这也是为了方便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而Google眼镜则能解决这一问题,佩戴者通过智能开启视频功能,不需要其他视频设备,就能向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情况,解决了空间的限制问题。对于信息管理工作,能做到及时、保真的信息传递,将参与者由一个空间释放出来,利于更有效的信息的搜寻、管理及利用。

二、直播性

大学的授课内容,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初高中教师对课本的完全解读,所以对类似于黑板与粉笔的教学用具的需求减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更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语言的讲解及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Google已经开始正式在其MyGlass商店中提供Livestream视频分享应用。安装该应用的Google眼镜佩戴者只需说,“OK,Google Glass开始直播吧。”即可把所见所闻免费分享给其他指定信息佩戴者。如上图过程②,教师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授课。Google眼镜此项特性能将教学屏幕“移动到眼前”,解决了中国大学教室因为学生多教室大而造成的部分学生无法看见教学屏幕上内容的现象,并且,“解放”了教师的位置,使老师不必固定在讲台上,方便老师走下讲台,更好的与学生交流。

三、便捷性

Google眼镜配备了音控输入设备,佩戴者可以方便的通过麦克风来启动google眼镜,通过不同的口令来启动不同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手指来触发相应的功能。佩戴者可以通过口令来启动视频或者照相,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用侧面的触摸垫来选择菜单,非常便捷。现在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速记能力差,选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拍下教学屏幕上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以照片的方式达到“速记”的目的。但是很多老师对这个现象“苦不堪言”,一是学生们虽然是在拍屏幕,但是容易给老师造成“学生们在拍我”的感觉;二是照相机的声音可能会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而Google眼镜的便捷性,只需要学生们一个轻声的口令或者对触摸板的操控,便可以达到“速记”的目的,老师们也不会被学生们的手机影响课堂了。并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上传到Google Cloud的文件,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受单一课本内容限制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引入更多知识,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及丰富性,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4.给传统教育带来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Google眼镜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来说不是完全有利的。其可能给传统教育带来的以下问题不可忽视。

一、不便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

由于每个眼镜投射出的影像只有佩戴者本人能看到,也就是说,老师无法直观获知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情况。即使学生在下面看视频,只要装作在认真听讲的样子,老师也是很难察觉出来的,如上图②。这时Google眼镜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诱惑”着学生逃避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就像是目前存在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手机的发明及更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然而在传统教育中,却成为了吸引部分学生逃避课堂内容的有力工具。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便无法做到与老师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考试公平性问题

在大学的传统教育中,对课程内容的考察形式不仅仅局限于闭卷笔试。在一些开卷考试中,Google眼镜的存在可能会成为学生作弊的有利条件。所谓开卷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知识的理解,此过程中可翻阅书本,但仍然是要求一个学生个人在面对自己的试卷,不允许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Google眼镜的智能功能与直播功能则为学生在此类考试中作弊中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如上图③,没有认真学习过的同学只需要进入学霸们的视频组观看学霸答题的过程就好了,然后再copy一下,这样一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对课程内容的考核形式跟不上教学条件的发展,考核的结果便没有意义了。再引申到大学生的各种资格证考试,若使用Google眼镜,即使没有经过认真的学习,再考试的时候,只要找一下“外援”就好了,这样会混淆大学生的真实能力,毕业后会给就业市场带来混乱,导致用人单位出现识人不清的现象。

三、信息安全性问题

大学的高等教育相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来说,更侧重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科研表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些科研类项目中,如上图过程④中,学生佩戴Google眼镜可能会在接听电话,查询资料等时不经意之间就泄露了项目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等信息,造成信息安全性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一旦信息泄露被他人获知,就可能出现类似的科研项目,不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地区的科研事业带来了可能出现的损失。

5.应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

Google眼镜如若利用得当,则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所以Google眼镜是适应高校教育发展需求的。针对其给高校传统教育带来的过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考试公平性及信息安全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改革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把老师固定在了讲台上,无论是黑板板书还是利用多媒体演讲的方式,导致教师与后排学生的交流少,教师无法直观获知后排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若教师能摆脱这一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能与所有的学生做交流,则能有效控制学生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摆脱“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或者,改变教室桌椅布局,使得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或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课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成果(课题报告要求附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贡献度),这种情况下,纵使学生佩戴智能眼镜,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能得到较大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二、加强考试监督工作

可以说,Google眼镜的大部分功能是需要借助网络才能实现的,若使用屏蔽信号设备断开或者干扰学生所在区域的互联网,学生通过Google眼镜作弊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这是监督方式其一。其二,对一些资格证书类考试,不但要使用屏蔽器类设备屏蔽信号,应严禁考生佩戴Google眼镜进入考场,加强对考生所携带的考试工具的检查力度,最大力度上防止Google眼镜进入考场,造成不公平性问题。

三、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及密保工作

针对信息安全性问题,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力度,也要对Google眼镜的直播接入功能设定密保限制。所谓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力度,则要在学生使用眼镜初期即大力宣传,培养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同时,对直播功能进行密保限制或独立空间限制,只有得到空间资格允许或密码认证的佩戴者才能接入直播者的网络观看直播内容,否则无法接入。

6.结论

本文通过对以Google眼镜为例的穿戴式设备的产品性能及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了穿戴式设备影响大学传统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其对传统教育有益的一面及有害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过度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不公平性问题与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教育模式,加强考试监督工作并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及密保工作等相关建议。本文关于穿戴式设备对传统教育影响的结论,对如何在传统教育中引入并利用智能穿戴式设备,以提升教学质量,便捷师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凯鹏,张德珍,崔皓,Google眼镜产品及其专利布局分析,2014-01-16

第5篇: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1.教育观念的陈旧。农村教师由于条件的关系和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忽视了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的探索性。在新课程下,美术教学要求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依旧是旧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注重教师示范,而完全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及美术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室仍是教学的唯一场所,教材仍是教学的唯一内容。

2.师资缺乏。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越俎代庖,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他们对于这样的专业课更是无从下手,于是大多敷衍、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有美术教师,但担任的课业居然是语、数科而不是美术,简直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令人瞠目结舌。

3.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既使目前的新课程要求、倡导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但教学方式仍是讲解、示范。只重视单纯的技巧训练,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教育,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办法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而只是照书临摹,成了课本的模仿者、复制者。教学内容只是遵循教材,不能因地制宜,自主开发校本教材,浪费当地美术资源。

4.美术评价标准单一。以往传统的美术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予评价,因此评价方式单一。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否认了学生的自我观点,注重一些标准化的东西,轻视了艺术的多元化取向。

二、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对策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美术教育,我有以下几个对策。

1.改变教育观念,让美育显活力。受应试教育的深层影响,加之当前的人事制度和高考制度的负面影响,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要由旧的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个艰巨的过程。在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实施。传统教育中注重的知识巩固性也是个优点,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用于新课改,在思想上进行改革。要打破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使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良好的审美观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体现,审美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就在学校,我们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让美术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心灵,让学生走向开放,把生活融入到美术中,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地位。制约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生活条件相当辛苦,待遇低,是最根本原因。乡村美术师资相当薄弱,而且身兼多职,因此教育部门应当改善条件,对农村小学大力扶持,把优秀的毕业生招进来,留得住,让他们应用所学,在这块热土上发光。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的美术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定期举行美术竞赛,给美术教师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加大表彰奖励的力度,让美术老师与各科老师能够平等博弈,从而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此外,还要强化学校设施,增添教具,配备专职美术教师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特长生,对一些极具潜力的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

3.改变教学方式,挖掘地方特有艺术,让课堂充满活力。目前农村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影响,教学方式较落后,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讲授为主,课堂没有活力。加上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更谈不上“活”起来。现在农村小学都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我们可利用这些设备开展美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以前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因地制宜地利用教材,选取最符合学情的内容展开教学,同时,可以研究乡土美术,开发校本教材,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艺术形式,将其发扬光大,继而推陈出新,编写出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又利于本土艺术的教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继承发扬了当地艺术,这是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4.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作品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生生互评。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同时教多个班级人数较多,对很多学生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因此评价有很大的主观,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太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我们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互评的方式,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让学生互找优缺点,从而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评价公平、公正。

第6篇: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远程教育;文化构建

1 引言:在我国,传统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应试教育在多年来对我国的教育体系形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从而导致我国出现大量的“高分低能”的人才。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多媒体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形象化的优势,将优秀的教师以及知识内容演变成多媒体的形式。这种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及板书课堂式的教育模式,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本文将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构建进行分析。

2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分析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结合一起发展起来的,那么,现代远程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是否真正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学生以及教师而言,又有着怎样的优点和缺点呢?

2.1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优势分析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进行一定的解析。传统教育模式是以课堂为基本单位,而教师和学生则是其中的基本组成元素。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引导作用,将课本的知识点通过语言表达以及板书等方式讲授给学生们。学生们则需要在课堂上聚精会神,认真听讲,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实现知识的吸收。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存在较大的弊端的。

首先,我国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一般都处于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也多以灌输的方式为主。因此,学生们大多数都处于一种被压迫的状态,教学效果一般。

其次,学生的精力付出过于大。在课堂上,学生们必须精力集中,才能给跟上教师的思路,从而保证知识的正确吸收。但是,学生们每天的课程安排都非常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因此,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很少老师愿意重复自己的讲解内容,造成学生在听课时候的知识点缺失。

最后,课堂教学属于集体式教学,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教学效果和听讲效果不会一致。坐在前排的学生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听讲效果,而比较远的学生就会出现听讲不清晰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从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不佳的现象。

那么,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上出现的问题:

第一、多媒体视频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学生实现一对一的授课环境,并且多媒体视频的教学内容都是名师教学课堂,给学生们更好的教学内容。

第二、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总会有听不清楚或者想重新听讲一遍的时候。如果是传统教育模式,这样的机会真的是非常少。那么,通过远程教育的模式就会很简单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视频的滚动条,重新进行听讲即可。

第三、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听讲的随机性,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最佳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课程学习,从而保证了学习的效率。

2.2 现代远程教育带来的弊端

上文中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那么,现代远程教育是否存在弊端呢?对于远程教育而言,虽然能克服课堂教育的多种弊端,但是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远程教育太过随机性。由于远程教育缺乏相应的约束能力,造成学生在选择听讲的时候随机性太大,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

其次,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独立式学习的环境下,因此对于学生们的沟通与交流而言,就会越来越少。从而减少了交流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们的性格趋于孤立。

最后,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会产生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集体氛围,而远程教育则强调单一性和独立性,这对于学生们的集体意识以及校园的集体意识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的逐步缺失。

3 基于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构建分析

针对以上提出的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尤其是劣势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那么,如何能够保证远程教育的正常发展,又能够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呢?

对于以上的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加入校园文化教育的理念,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一定的校园文化理念的灌输,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两者的统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发展以及人文思想不断的进步中,教育也在不断的接受着新鲜模式,从而改变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因此,两者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价值的统一,主客体的关系要确定好,从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校园文化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郭敏,孙壮桥,基于“个人本位论”的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设置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1):142-143

第7篇: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高中美术教育;作用探析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全面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水平,促进学生思想情操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高中美术教育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传统

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对于像美术这样的学科老师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况且美术不作为高考考试科目,所以老师与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都非常的忽视。为了应付高考,所以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数理化等文化科目,并且许多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安排了美术课程,但是由于学生与老师的忽视,所以就把美术课安排给其他科,只是为了应付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使美术课的优势得到极大的浪费。

(二)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新课程标准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方法也不断的在更新,但是由于对美术教育的忽视,许多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会使本来学习美术兴趣不高的同变得更加讨厌美术课堂。对于目前许多美术课堂,老师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就是有一些辅助教学工具,也不会去重视的使用,发挥不出其最大的作用,另外,老师与学生都缺乏一些专业的绘画工具,在学术进行绘画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使美术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同时还影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美术教育事业的进步。

(三)师资力量匮乏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具有优秀的教学方法和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内容,这将会使高中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简单。然而,在目前高中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根本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无法完成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对于美术教育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对美术老师进行选拔的时候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是为了应付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由于老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着差异,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有点教师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美术创作力,但是有些老师远远达不到创造性教育的水平,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造性教育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总是像传统课堂一样,主导教学地位,在高中美术的创造性教育中,老师要学会转变角色,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认识美,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美,开展创造性教育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美术的能力,让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枯燥的学习美术,而是对美术学习充满了兴趣,在学习中不断发现乐趣,不断体验美术的美,让学生感到不再被知识支配,而是自己不断的去掌握新知识,不断的去发现美欣赏美。所以,老师应该将创造性教育的思想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去,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敢于将创新理念引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学习美术的知识范围不单单局限于课本,学会自主的进行创新性的美术学习。从而更好的提高美术成绩,更好的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能力。

(二)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性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加入创新,它以传统教育为基础但同时又高于传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创新性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开展创新性教育,那么在实际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是一昧的高高在上,使得课堂氛围严肃拘泥,不敢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应用创新性教育进行教学时,要融入到学生的中间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让学生去探索新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通过创新性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作能力不断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大部分课堂时间都是老师一个人在照本宣科,根本没有很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同时使学生的观点不能及时的表达出来,师生之间缺少互动。通过运用创造性教育模式,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大胆的发散自己的思维,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使师生之间得到有效的交流,引导学生去创新学习,不断的去探索美术知识中的奥妙,而不是局限于教材内容上的学习。因此,创新性教育可以使师生之间交流变得频繁,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还能够摆脱学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完全融入到美术教学大环境之中,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学在高中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美术教育事业在高中教育中的发展,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说,我们应该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运用创造性教育模式,使高中美术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家常.创造性教育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学园.2014(24)

[2]赵燕.创造性教育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作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3(08)

第8篇: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 批评 教育方法 公道

“批评”是传统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育的批评似乎与这种关系格格不入,再加上有些地方发生了这样那样的由批评学生引发的事件,让批评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责任,背上了过多“莫须有”的罪名。

其实,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形式,要求教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给予他们发言权,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想。这种关系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并非教育的所有场合,更不适用于学生犯了错误之后,而且,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也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些观念态度没有批评的帮助是难以形成的。可见,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批评教育并不矛盾。他们各司其职而又相辅相成。

这里,就让我们从批评本身出发,从批评者和受批评者两个角度来看批评,还“批评”一个公道。

从批评本身来说,它是对一个人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它在形式上不同于谩骂挖苦,而不是伤害和心理虐待,在意图上也不是泄私愤、图报复,更不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与表扬一样,批评也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它既可以存在于关系平等和谐的朋友之间,又可存在于充满关爱的亲人之间,更可用于教育对象——学生身上。恰当的批评,不仅不影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反而能教育人,激励人,从而造就人,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师生关系的和谐。

从教师角度来看,教育学生几年,实际是影响学生几十年乃至一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对其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不加干涉,这样表面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殊不知,这里面隐藏了可怕的教育隐患,遗留下了可怕的思想祸根。因为教育本身就不是教师和学生间的简单相处,而是要通过相处鼓励学生发扬优点、纠正缺点,洗涤学生心灵深处的污秽,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与友好的表扬、正确的规范、善意的劝告一样,都属于正当的教育方式。

如果教师真的不能以任何方式批评学生,那么,就连正常的教书都将无法继续,更不要说育人了。何况不批评或少批评都是对学生的放纵,是对教育工作的渎职,是对教师责任的逃避,是把潜在的问题推给家长和社会以求苟安的心理。这种做法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对于放任自流来说,正当的批评至少也反映了做教师的希望学生能够改正错误、走上正道﹑健康成长的良苦用心。

由此可见,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虚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从受批评者来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思想单纯的孩子呢?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若不及时批评教育,只能掩饰学生的思想缺陷,甚至可能埋下不可化解的人生隐患。及时、恰当并有艺术性的批评,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到错误的行为会遭受惩罚,正确的观念会得到肯定和赞许,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是非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成熟起来。否则,他们就会在错误中越陷越深,最终迷失自我,混淆是非,走上歧途甚至犯罪之路。可见,想使学生深刻认识错误,并迅速及时地改正错误,批评就在所难免。从这个角度说,错误是使人不断成熟的重要“资源”,而批评则是使错误变成这种“资源”的转化媒体。只要有言行,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存在,就应当有批评。

虽然,在我国有些地方也曾有极个别或少数学生,或许因为教师的批评不当,或者是自己本身感情脆弱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出现一些因受批评而出走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但我们应该看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把其罪过完全归结到批评“身上”,实在是有失偏颇、缺乏科学性的,即便如此,教育也不能“因噎废食”,畏首畏尾。若是这样,教育必将懦弱无力,不能称其为教育。

当然,批评也不能轻易使用,更不能滥用。只有在学生真正犯了错误之时,才能进行,并且要及时、恰当、有针对性,必须“对症下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并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进行,讲究艺术性。大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批评要注意场合。俗语说:“树要皮,人要面”。面子是做人的尊严的一种外在表现。要想批评取得实效,就绝不能与人的自尊对抗。时刻记住:批评学生的目的是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伤害学生的尊严。记住了这点,就会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考虑到被批评的学生的感受。要知道,有其他人在场进行的批评,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可能会引起被批评学生的抱怨,甚至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让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批评学生首先应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合。

第9篇:传统教育的缺点范文

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赏识你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抱怨走向失败。早在1968年,赏识导致成功。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赏识会促其成功。实验表明:具有“培养前途者”学生名单,被专家有意识的泄露后,个性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国的聋哑女孩周婷婷也是赏识教育的氛围中走向成功的典型。自幼又聋又哑,但在父亲周弘“赏识—成功”法的教育下,老师的帮助下,周婷婷走出了无声的世界。不仅能言善辩,而且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目前,正留学于美国。

现实生活中,然而。人们往往会从最初对孩子的赏识而渐渐地走入失败的误区。周弘老师说:小孩子学说话,随便说得多模糊,父母都给予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诚然当孩子呱呱落地,便对他第一声充满了惊喜与幸福。当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无论其发音多么含糊,都欣喜万分。而当孩子稍稍长大,老师、家长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吝啬于赞美与微笑。对许多优点视而不见,对错误或缺点却狠狠地予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能行”真棒”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快乐中成长。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心上自卑的巨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反之屡遭失败,就可能引起孩子对该门课程的憎恶。可见,成功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多么重要。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