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竞技体育投资风险范文

竞技体育投资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竞技体育投资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竞技体育投资风险

第1篇:竞技体育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131-04

现代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第一位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作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是在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投资而形成的。市场经济的逻辑力量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配置有限的竞技体育高水平运动员资源,有效地进行资本运营,是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然而近几年我国竞技体育领域涉及运动员归属及权益分配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愈加激烈,研究并厘清市场经济下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投资等问题尤为重要,对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运动员人力资本概念与内涵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竞争性的要素不断向我国竞技体育领域渗透,运动员培养、参赛、保障和再就业等问题也逐渐转移到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运动员竞技能力资本作为其参与市场交换的核心资本也逐渐凸现出市场价值。人力资本理论主要研究社会经济运行中人的自身价值,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人力资本就是指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资本。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凝聚在运动员身体上的专业体育技能是通过对人的体育天赋进行投资培训而形成的,同时这种技能使投资者能够得到一定的收益回报。因此,运动员的专业体育技能才能称为“资本”,而且是一种资本存量。

结合运动员职业特点和劳动属性,本文认为运动员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通过对运动员的体育天赋进行投资,形成的凝聚在运动员身上并能带来未来收益的健康、技能、知识、心理、声誉等因素的价值存量。简单地说,运动员人力资本就是指通过对人的体育天赋进行投资培训而形成的专项体育技能,属于技能型人力资本范畴。运动员人力资本主要内涵是凝结在运动员身上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能力,其本质是运动员从事体育生产活动的劳动能力,由运动员劳动力的转化而来,直接表现形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技能力,人身依附性是运动员人力资本区别于其它任何资本最本质的特征。

2 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

运动员是专门从事某个项目运动训练和竞赛的从业人员,参加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运动员最基本的、唯一的劳动形式,也是运动员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作为生活来源的主要方式。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是内生和外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为核心的劳动能力是形成运动员人力资本的自然基础和根源,而多年坚持不断的投资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而且这种投资只有作用于合适的载体才能形成高级劳动力进而转化为运动员人力资本。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是运动员所具有的能够带来现期和未来收益的存在于人自身的知识、技能和体能的投入存量的投资过程,是投资者、管理者、施教者、受教者等各类投入主体共同活动过程,是在给定约束下人力资本载体与各类主体的互动回应系统,这一系统具有特定运行规律和实现机制,其中包括: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政策、教育制度、训练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意识形态、运动员的价值观和回应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等。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金字塔式的“三级训练网”,这是通过国家强制性制度的安排,运用行政手段在教育系统以外形成了一个从事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改革开放后,我国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为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机遇。当代竞技体育已经由运动员和教练员构成的单一参赛系统发展到众多人员高度合作的复杂系统,现阶段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是由国家、企业、家庭、个人等投资主体,国家、俱乐部、学校等管理组织,教练员、教师等教育者和运动员等受教育者共同完成的。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的价值形成是多元化投资的结果,在其价值存量长期递增过程中各投资主体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生产性要素,特别是运动员自身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劳动、大量的心理成本以及高昂的机会成本等。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的形成除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努力外,还有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信息服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的通力合作,他们在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训练的场地、设备、材料、服装等物质条件以及直接用于运动员的饮食、营养、卫生等生话消费品则是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

3 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3.1人力资本投资投资是重要的经济活动现象,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是靠后天获得的,其获得途径即是人力资本投资。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训等活动,对个体进行一定的货币、资本或实物投入,提高人身体内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的存量水平,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投资。人力资本一方面是投资的产物,没有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各类人力资本就无法形成;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不是目的,其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人力资本的收益。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内容,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力,合理配置和使用劳动力。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在人的简单劳动力基础上形成的复杂劳动力,人的高级的复杂劳动力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培训和各种社会实践后获得的,人力资本的直接投资对象就是人的简单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一般可以归纳为:教育投资、培训及“干中学”投资、迁移流动投资、卫生保健投资和情感投资等。

3.2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要素分析运动员人力资本的价值存量不仅包括体能、技能、知识、心理等训练学要素,还包括声誉、影响力等社会学要素,而其核心要素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专项竞技能力。与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一样,运动员人力资本各价值构成要素的获得和提升,也是投资者、管理者、施教者、受教者等各类投资主体以特定的活动方式共同进行的一系列投资过程。根据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动员培养体系及培养方式,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要素主要有教育投资、训练投资、比赛投资和情感

投资。

3.2.1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本知识存量和技能存量的主要途径。舒尔茨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投资,可以带给人文化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效益,通过教育积累所形成的知识已成为人的一个部分,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有经济价值的生产。_5]长期以来,在我国专业运动员“三级训练网”培养体制下,我国运动员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我国专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大多都是在专门从事体育教育的专业性系统中进行的,即运动员就读的各级各类少体校、业余体校、体育中专、专业体校等是其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由于我国专业运动员职业发展环境过于封闭,在役期间承担了大量的训练和比赛任务,失去了许多本该接受正常文化教育的机会,运动员缺乏主动性、自主性,运动员基础教育不够扎实,综合素质不高,降低了整个运动员群体的职业效能感和就业期望值。

众所周知,教育在人的文化学习、道德修养、个性塑造和社会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各级各类体校中存在着运动员学训矛盾突出、重训练而轻教育、教学管理及质量低下、学习时间和效果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专业运动员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特别在市场经济下随着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我国专业运动员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使运动员对运动员职业的自我评价下降。由此可见,虽然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时间较长,一般长达十几年,但其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投资质量与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存量攀升的瓶颈。

3.2.2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训练投资运动员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性体现在运动员所具有的特殊劳动能力――专项竞技能力,专项竞技能力也是构成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的核心要素。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高水平的专项竞技能力,形成高水平的运动员竞技能力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投资主体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通过训练和比赛等途径,针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能和心理等要素进行了长期而大量的训练投资,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使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存量不断攀升。系统训练是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专业运动员成才大多需要十多年的系统训练,而这一系统化训练过程也就是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培训投资过程。运动员人力资本训练投资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等投资。

运动员的体能是形成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长期的体能训练投资目的在于增进运动员健康,改善其身体形态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为形成高品级的运动员人力资本奠定基础。技能训练投资是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大多数运动项目,专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主要由其掌握的技能来体现。运动智能和心理训练也是运动员人力资本训练投资不可或缺的内容,越是世界顶尖级的高水平运动员,其丰富的比赛经验和稳定而成熟的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美国射击名将埃蒙斯在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射击决赛中,都因最后一枪出现重大失误而痛失金牌,这一案例表明成熟稳定的心理素质在比赛关键时刻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运动训练是针对运动员个体进行生理、心理全方位改造的复杂系统。在我国专业运动员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训练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运动员自身及其家庭、各级教练员与相关工作人员对运动员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和攀升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因此以提升专业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为直接目的的训练投资是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核心投资要素。

3.2.3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比赛投资比赛是运动员训练成果的检验,也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运动员通过训练投资获得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比赛投资是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环节,比赛能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增长,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参加比赛也是运动员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比赛不仅可以检验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效果和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水平,而且运动员劳动的生产性也只有在比赛中才能得以体现,因为运动员的比赛过程就是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竞技能力,在为观众呈现精彩纷呈比赛的同时,全力以赴获取比赛胜利或争取较好的比赛名次,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同时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市场经济下比赛投资在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中投资比例较大。在各投资方中,运动队的参赛投资是对运动员人力资本的直接投资,其目的就是通过实战比赛提升运动员人力资本的价值存量。比赛组织方和赞助方的比赛投资则是运动员人力资本的间接投资,其投资的目的是为体育竞赛产品的生产创造条件,以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虽然各比赛投资方投资目的不同,但比赛过程对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积累和价值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使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参赛水平提高,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等无形资产价值提升。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比赛投资除了运动员自身的人力投资外几乎全部由国家承担,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社会效益和政治需要。在市场经济下,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比赛投资目的趋向多元化,投资目的既有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有比赛的主办、赞助方追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还有国家投资的社会效益和政治需要等。

3.2.4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情感投资在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中,情感的投资是不可忽略的要素,人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高级生物,人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程度。运动员人力资本效能及其发挥程度完全由运动员控制,在现实生活中,运动员人力资本只能激励,不能压制,否则就会造成其生产能力降低。在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投资有助于加快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而不良的消极的情感投资会抑制或减缓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在我国“三级训练网”的专业运动员培养体系下,各投资主体对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行了长期的情感投入,特别是教练员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和心血。他们不仅负责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而且还照顾运动员的生活、教育和成长等各个方面,多年的学习、训练生活使得教练员和运动员形成了父子、母子般的感情。我国教练员的这种情感投资不同于学校教育中的师生感情,也不同于国外运动员和教练员金钱雇佣关系,而是在我国特殊的运动员培养、训练体制下形成的,具有显明的中国特色。因此,情感投资在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略的投资要素。

4 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及其投入分析

改革开放后,社会力量开始介入我国专业运动员培养体系,市场竞争性要素不断向竞技体育领域渗透,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趋于多元化。随着竞技体育社会化、职业

化进程的加快,运动员纵向和横向流动增多,投资主体不断更替,使得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投资情况更为复杂。即使是现在的职业运动员,在其步人职业化队伍前大多都在少体校经过了一定时间段的早期训练,接受了国家的培养,而后来再步入职业化队伍后的训练和竞赛,又是所在的企业或职业俱乐部进行投资和培养,其整个运动生涯体现出多元投资的事实。我国专业运动员是由国家培养、政府管理为主的隶属于各省、区、市体育管理部门或体育事业单位以及军队、各行业协会的运动员。专业运动员由国家培养,这个提法只是说明了负责培养运动员的主体是国家,并没有否认家庭、个人以及其它投资主体对运动员的投资。

由于运动员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各投资主体不同程度的参与投资,使得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结构非常复杂,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形成也是多元化投资的结果,在其价值存量长期递增过程中各投资主体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生产性要素。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主体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运动员家庭和个人,总体上可分为国家、私有企业和个人三大类投资主体。这些投资主体在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的各个层次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投资的客体就是运动员本身。图1是我国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各投资主体及其投人要素结构图。

在我国专业运动员“三级训练网”培养体制下,国家在培养运动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资数额巨大,投资面广,在投资主体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国家投资主体,具体表现为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的行业体协、各相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部门。国家投资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出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其投入风险不高。投资的机会成本被全社会共同承担,投资优势明显。但是国家投资运动员投入和产出效率不高,并且排斥和阻碍社会资本的投入,不利于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

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私有企业投资主体主要包括进行了运动员培养投资的各类私有性质的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以及各种私立运动学校等,与国家和个人投资主体相比,私有企业主体对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范围小、形式单一,投资效率高,由于投资过程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因素,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投资机会成本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私有企业投资运动员是我国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有力补充,社会资本和私有资本投资运动员的优势在于极大地拓宽了我国运动员培养渠道,使我国运动员投资和培养趋于多元化。

在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中,运动员自身既是投资的主体,又是投资的对象或客体。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个人投资主体包括运动员的家庭和运动员自身,其中运动员自身是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决定性投资主体,在所有投资主体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以追求金牌为最高目标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双重诉求下,我国运动员为了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本各要素的价值存量,要长期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负荷。个人投资主体既有时间和劳动的投入,又有物质和精神的投入,投资风险大,并承担着较高的机会成本和极大的心理压力。

第2篇:竞技体育投资风险范文

大型运动会的风险不容低估

后奥运时期,是指奥运会举办后的2至3年间。这一时期,总需求无可避免地急剧下降,比赛场馆、运动员村、新闻中心等面临如何后续利用,奥运拉动的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面临如何避免闲置及如何运营等新课题。从总体上看,后奥运时期很可能出现“低谷效应”。

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后的状况分析,举办城市体育场馆的投入与维护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就会成为举办城市的沉重负担。

近30年来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对于赛后体育场馆的利用有的成功,有的差强人意,有的巨额亏损。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是亏损的范本。场馆投资当时预计6000万美元左右,后来花了近10亿美元,蒙特利尔直到本世纪初还在还债。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一致叫好,但在运动场事后利用上毁誉参半。悉尼一些场馆2004年破产了,后来每年要花约3000多万欧元维持场馆。“后奥运效应”已成为澳大利亚一个新学科。当然,这种窘迫近两年已得到根本扭转。

2004年雅典奥运会,希腊人始终认为得大于失,但在体育场馆问题上教训多多。雅典奥运会闭幕半年后的2005年3月,监察奥运场馆使用的国有公司负责人克里斯托斯・哈德杰曼纽尔曾心痛地感慨:“未来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应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他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那些被亿万人熟知的体育场馆和辅助设施因管理艰难而出现破败迹象。

北京奥运场馆投资200多亿人民币,资金的投入与回收面临很大的挑战。2004年11月初,时任北京市市长的谈到,有些场地的造价出乎原来的预想,奥运会的一些比赛必须有不止一块场地。比如棒球虽然在中国观众很少,但主赛场必须有1万多人的看台,还得有另一块带8000人看台的场地,旁边还需有一个练习场。这哪里是一个场馆,实际上是3个。光网球的场地,不带看台的12个,带看台的8个。北京是缺水城市,奥运水上项目如赛艇等,确定在顺义的潮白河畔举行比赛。潮白河床是干枯的,要注入350万立方水;不仅要抽地下水,还必须修一个上万人的看台。可奥运会结束以后怎么办?如果不保持,水没了,就剩两个大坑;如果有水,不更换,就是臭水坑。因此,场馆建设就要想到赛后利用,把它变成一道风景,估计一年要用80万立方米的水,不断更新,还要排污。

大型体育场馆的利用在中国一直是很棘手的问题。据北京大学首都经济研究室对九运会、亚运会和大运会体育场馆的调查,所有场馆在建成之日起就开始亏损,高昂的收费又使一般老百姓无福消受。奥运会后,这么多造价高昂的场馆仅每年的维护费用就是天文数字。

多种方式应对“后奥运效应”

这一问题可采取多种方式解决――

“节俭办奥运”,压缩体育场馆开支。奥运场馆设施既要符合举办奥运会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能长期为人民的健身、文化和休闲服务;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尽量采用临时设施,在办出一届高水平奥运会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

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作为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如果全部由国家投入,会超出政府的承受能力,风险大且缺少活力。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社会投资占了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投资10多亿元人民币的“水立方”游泳馆由全世界华人华侨共同捐资建造;投资20多亿元人民币的主体育场“鸟巢”由政府和业主各出资一半;其他项目都由企业联合体公开竞标,然后投资、运营。这种机制对投资规模的控制和场馆的赛后利用都有好处。

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改造利用。有体育专门机构对世界上近百个国家的体育设施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大型体育场馆可以做好管理,但难以靠经营来维持,更不用说回收巨额投资了。必须跳出竞技体育的窠臼,用更宽泛的视角设计、利用和经营管理体育场馆。

开发无形资产。美国的大型体育场馆90%以上都出售冠名权;英国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酋长体育场被阿联酋航空公司冠名30年,得到相当于15亿人民币的回报。酋长体育场无法与“鸟巢”相比,“鸟巢”的149个豪华包厢是全世界最好的,仅冠名权一项收入就无法估量,但目前我们在无形资产开发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打好历史牌和环保牌。奥运主会场外的森林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总用地1135公顷,其中森林公园680公顷,规划面积超过其他奥运主办城市的奥林匹克公园。森林公园是北京奥运留下的无比珍贵的遗产,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环保品牌。

第3篇:竞技体育投资风险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赞助;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商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市场成为总商家的必争之地,对高校体育事业进行赞助无疑是达到良好广告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就其规模和数量远远不如赞助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一方面体育赞助可以解决高校当前体育资源的不足,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借助所赞助体育活动的社会效应,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的销售,为企业的营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在高校体育赞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良好的发展。为促使这一经济活动方式在的发展,我们就有必要充分认识到这些现实问题,并寻找积极的应对措施促使这一经济活动方式达到双赢的效果。这为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研究探索有效的高校体育赞助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赞助的定义

体育赞助是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向某一体育资产(组织机构、体育赛事或活动)付出一定的现金或实物,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遵循商品价值规律,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商业作为。体育赞助能提高公司产品的销售、改变消费者的态度、提高对公司产品的认同、建立和保持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提高公司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体育赞助作为体育和经济之间的一个平等互助的结合点,能起到促进体育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双重作用,因而倍受青睐。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号召力越来越大,在广告效应和超额利润的刺激下,体育赞助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体育赞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规模小,赞助金额少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产业的不断开发和发展,一些高校开始把自己的经营目标瞄向社会,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将校内场馆对周围社区居民开放,而是开始征集社会资金来赞助校内体育活动和运动队,以改善高校体育建设经费短缺和不足的状况。然而,由于我国体育赞助总体水平较低,高校体育赞助起步晚、影响小、市场价值低等原因,高校体育赞助金额较少,总体规模较小,高校体育活动获得社会赞助较困难。

(二)地域性差异导致赞助行为的不均衡

我国高校一千多所,分布于全国各地,而对高校体育赞助的对象和范围却存在着严重差异。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比西部好,这就造成了东部地区的高校比西部地区的高校得到的赞助多。大企业更多青睐名校名队。据统计,仅北京、上海的高校得到的赞助就占了全国高校体育赞助的二分之一。分布不均造成了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三)高校的领导对体育赞助缺乏认识

高校体育事业本身资金就不足,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体育资源已无法满足正常的高校体育事业发展,高校主管体育的领导不是主动引进外资,寻找企业和公司进行合作,而是单等国家来投资,对高校体育赞助所持的态度可有可无,认识不够;高校即便是接受了企业和公司的赞助但也缺乏策划,使得高校体育赞助无法实施,企业和公司担的风险增加;缺乏中介机构使得企业。公司和高校无法沟通,建立有效合作运行机制,赞助就无法实施。综合以上种种现象制约了高校体育赞助的实施。

(四)权、责、利划分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有效的管理离不开各个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分工协作。高校在开展体育赞助营销活动中,应该坚持贯彻各岗位和人员的权责、利对等的原则,使每个人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获其荣,享其利”。但是,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赞助营销及其他体育产业开发中并未能体现这一原则,主要表现为:一是责任不明确,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体育赞助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故缺乏相应部门和人员承担此项职责;二是权力不对等,部分体育赞助是由团委、学生会和学生个人筹集的而他们策划的赞助活动及回报措施却得不到其他部门和人员的配合与支持,比如赞助商的冠名权,赞助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球,颁奖等等可能因高校领导缺乏赞助营销意识而得不到保障三是利益不对等。利益的分配合理和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参与赞助活动人员的积极性,利益分配欠合理、公平,易挫伤参与者的积极性。

(五)赞助策划不力,回报措施单一,运作水平较低

高校体育赞助运作水平的高低和赞助效果的好坏与体育赞助策划水平与回报措施的内容和落实程度有关。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体育赞助时,只是简单地在校内为赞助企业拉几条宣传横幅和条幅及允许赞助商开展现场销售和促销活动。而对于曝光权、公关活动权、校园广播广告、校内刊物广告、赛事文件广告等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而且这些资源的挖掘和支付对于高校来说并不会造成“成本”的实质上增加。如果高校额外给予了赞助企业这些回报,会使赞助企业产生“物超所值”的感觉,促进企业和高校实现双赢。同时,这样也可以丰富和活跃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赞助的运作水平。

(六)企业、高校和媒体协调不力,导致体育赞助效果不良

大众传媒是体育赞助中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通过它们对高校体育发展的报道,营造高校体育运动的氛围,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大众传媒对高校体育赛事的传播深刻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和情感,这一传播过程也成为企业产品推广的窗口,这使企业乐于赞助高校体育赛事。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企业、高校还无法有效利用媒体高效、高频、高速的传播特点对高校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效能进行充分的挖掘。

三、发展对策

(一)针对高校体育赞助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国家应该制定一些扶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鼓励企业、公司和个人对高校体育事业的投资政策,相应的低息贷款或贷款贴息政策,尽快制定有关体育赞助方面的法律政策。对高校赞助的概念、性质、程序、优惠政策和权益保障等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为高校体育赞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和公开化保驾护航;减少企业和公司、个人的投资风险,保障赞助商的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有效的中介机构

高校体育赞助的运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赞助项目、赞助经费和实物、评估体系等,因此专业机构参与到高校体育赞助中来也就十分必要。专业中介机构的建立与规范,对高校体育赞助市场的规范发展意义重大。我国高校和体育部门应加快培养懂法律、善经营、会管理、能公关、懂体育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经纪人,尽快建立专门从事高校体育赞助经营的中介机构。

(三)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

加强对高校体育资源市场的宣传力度,使更多企业和公司认识到高校体育资源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增加他们的投资力度。在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赞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寻找新的赞助投资市场,增加企业、公司产品的知名度和形象是企业和公司迫切需要的。高校应该利用自身在社会中的知名度,有选择地和公司企业进行合作,由公司、企业冠名投资赞助,借助企业、公司的资金发展高校体育资源,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同时企业、公司借助高校的知名度来提高自身形象,使企业、公司增强在社会中的营销实力,觉得有利可图。

(四)高校领导更新观念,积极支持体育赞助

高校领导应当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赞助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体育赞助应该持积极态度,鼓励企业、公司和个人对高等院校体育事业进行商业性赞助,政策上给予优惠,在不损害高校利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让利与公司、企业。

四、结束语

高校应当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可赞助价值;高校体育部门应转变观念,树立市场营销意识,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吸引体育赞助,做好市场调研,选准目标赞助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丰富并认真落实赞助回报措施;企业做好整合营销策划,提高赞助回报率;国家要尽快完善和制定出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体育经纪人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利用好媒体的宣传,使高校体育事业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体育赞助。

参考文献

[1]陈林祥.体育市场营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吴兆祥.发展我国体育赞助市场的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

第4篇:竞技体育投资风险范文

数字信息与健身运动的组合

数字健身,又称为VR网络健身,采用的是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传统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单纯的眼球+手指的相对静坐的活动形态不同,数字体育更加强调“流汗”的肢体运动,借助摄像头、可佩戴式头盔或传感器和动作捕捉系统,将类似网络游戏的纯3D软件与健身者的室内运动结合起来,用计算机模拟的人工环境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以其卓越而自然的人机互动方式,来实现人机之间、人-网络系统-人之间的交互运动和娱乐。使健身者在室内运动中体验逼真的户外运动和场馆运动,还能和别的健身者一起比赛。

普通的跑步机、划船机、自行车蹬踏器……看似与我们平时所用到的健身器材没什么太大区别,但仔细一看,每一个健身器材,都有着一堆外用设备与之相连。操作者只要在器材上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可以化为电流通过网络接口传到电脑上。再经过复杂的动作采样等处理,他对面的大屏幕液晶电视上,就出现了自己的虚拟3D图像。“虚拟人”在各种仿真环境里做着各种同步的健身动作,划船、骑自行车、打网球、跑步……这种健身方式带给健身者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室内运动,又不同于常见的网络游戏的全新感受。娱乐的同时,也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同时通过软件的升级,VR数字健身器还可以加入很多新的功能,比如增加了对健身者体适能的监测功能,对健身者进行中长期健身计划的制订,对健身者进行在线健身指导等功能。为了增加健身者对健身的兴趣和乐趣,增加了竞技对抗、健身游戏、虚拟实景等功能。

在北京市第二届体育产业展上,网络健身器的成功推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大量的订单和成功的宣传也让网络健身器的研发商家成为了展会的大赢家之一。据了解,国内首个数字健身产业联盟也在第24届体博会上成立。当经济危机过后,中国的健身器材行业陷入发展不畅境地之时,由多方发起的这项数字化体育运动,也许将从另外一面为体育用品市场创造新商机。

网络化数字健身平台的优势

拥趸们为网络健身总结了六大优势:

1.便捷

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和一台健身器材,便可把所有的健身者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实现健身者既可玩游戏又可健身的梦想。你可以足不出户,也不管外面天气是晴还是雨,不用天天跑健身房,在家就能健身,不用浪费更多的时间在交通上,一天节约一小时还是相当可观的;傻瓜式的易用客户端界面让会员容易“点击健康”、“感受便捷的服务”。你再也不用为没有时间去健身房而担忧了,把健身房搬到了家,把健身专家请到了面前,对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2.科学

通过电脑不断地累积和处理各种从网络健身器材带来的健身用户的健身运动数据,搜集大量互联网健身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用户的需求,更加有效地对健身用户进行健身指导;运营的平台会根据会员的个体基本健康情况数据(例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肺活量和家族病史等),进行以心理、营养、体能、医疗四个方面为主的综合评价,并为会员推荐符合自身的科学健身计划用于促进健康,同时在执行计划时,实施运动数据的存储、分析数据回馈、远程监督和心跳安全监控,确保健身活动的安全性、持久性、科学性。

3.互动

通过互联网使得健身人群集中在了一起,健身者可同电脑和网络上的伙伴进行对抗比赛,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寻找自己的运动伙伴和组建自己的健身团队,还可组织各种运动项目的对抗比赛,让健身者体验竞技运动的刺激,感受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光荣和梦想。

4.娱乐

健身很难坚持下来的一个原因就是枯燥,而网络健身虚拟了真实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并利用了高科技来捕捉健身者的具体动作,当你看到有人跟随自己做一样的动作的话,那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科学的健身的基础上体验体育的魅力,在快乐中成就健康的体魄。

5.体贴

当你登陆网络平台后,会有即时消息提醒你最近的健身状况,健身系统会根据你实际健身情况实时调整你的健身计划。你可以通过健身系统平台与专家(或教练)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专家或教练会实时进行指导;你可以预约感兴趣的专家进行会谈,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让专家给予综合的评定和指导;你还可以进入不同的网络健身房,与其他会员一起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互动课程的健身运动。会员之间可以一边进行视频交流,一边在同一运动轨道或场景进行健身比赛。

6.经济

网络健身器材的价格要比传统健身器材的价格偏低,在经济上也不会那么捉襟见肘。有这么多的好处,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痴迷于网络健身了。

体育器材新商机尽显

有专家指出,如果数字体育的模式成功推广,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将从中大为受益。因为网络健身用户除了电脑以外,还需配备大量外部设施。比如,爱好骑自行车的,需配有自行车等健身器材,而想打球的人则需要购买能收集使用者动作、姿态信息并转换为虚拟运动效果的特殊手柄。这将开辟国内一个新兴的体育器材市场。

目前,国内至少有500多家大型健身器材生产厂家,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平时依赖海外大客户的厂家,订单需求迅速减少。专家调研显示许多器材商的老总,他们现在对怎样转轨和加强生产附加值很有危机感,而新技术的推出适应了这些器材商开拓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应用数字化健身器材的场所还将带来新的商机,如健身房、主题酒吧的改造等。在韩国,据说已经出现了以“虚拟高尔夫”为卖点的酒吧,颇受年轻人欢迎。在学习了国际先进经验之后,许多器材商看到数字体育将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在跑步机上配备相应的“芯片鞋”,负责采集步伐,计算每次运动燃烧的卡路里;运动完后,用无线或者USB方式传送到网上。纵向可以和自己历史上的运动状况比较,横向可以和自己的网游社区好友比较。这可以使得人们像管理银行账单一样管理自己的健康系数。而统计这类健康信息的收费服务,将成为网络健身行业的盈利增长点。苹果公司已经开始了这一尝试,他们正在将其Nike+iPod运动套装扩展到全面健身系统:首先进行数据的搜集,将会调查用户的健身目标、想要的活动量、健身偏好(例如,慢跑或游泳)、健身目标(减肥,锻炼肌肉或保持体型)、体重目标、喜欢的锻炼时间表等等;当调查阶段结束后,基于电脑的软件将会创建一个用户档案,以及基于用户反馈、目标、喜好的锻炼日程,随后iPod和iPhone系统将会指导用户锻炼。

其实我国将国外的网络健身这一理念引入中国,并举办世界上首个“网络健身大赛”,再到现在的“网络健身”的概念真正走入网络一族人们的视野,也只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网络健身还不足以撼动传统健身方式的地位,但这一新概念对传统的健身方式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无论是传统健身,还是网络健身,两种方式都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网络健身的兴起和壮大势必会对传统健身的人群构成分流,分享市场份额,最终进行健身市场利润的重新分配。

为健身俱乐部带来转机

从俱乐部的发展来看,迄今为止,我国健身俱乐部盈利的不到20%,大部分为亏损或持平。我国的健身俱乐部发展并不像国外的健身俱乐部那样红火,对造成国内健身俱乐部此种状况的原因,有关专家和有识之士分析认为:首先是健身对象定位失误。西方针对普通大众的健身房一旦传入中国却变成了如夜总会和高尔夫球类少数高收入人群奢侈消费场所,普遍民众因门槛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二是照搬国外经营、训练、服务、管理模式,没有考虑中西方文化背景、习俗的不同,有悖于中国国情;三是传统枯燥的磨难式健身方式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日益格格不入,使人望而生畏、难以持久。四是适用人群年龄结构单一,有严格年龄限制,缺乏人性化。

为此,专家和学者们一致认为,只有把目标定位于普通百姓,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中国俱乐部的优势,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在硬件设施、健身指导、服务方式、科学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快速发展。

随着数字健身的风行,以VR数字化为主体的健身房为中国健身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北京某公司创办了以“人人都可去”为口号的健身俱乐部,引入了超市的理念和经营模式,独领、别具一格;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娱乐健身,将数字化网络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寓健于乐,展示和演绎了快乐健身新概念,这种健身模式在国内是首创,在国际也处于领先水平,是中国体育健身的一项革新和尝试,这对改变我国目前健身俱乐部现状起到一种积极地市场引导作用。

由于VR数字健身的六大优势,“VR数字健身俱乐部”可以将服务对象定位于普通百姓,娱乐性、经济性的特点有利于全面构筑渗透教育和娱乐为主的数字化健身中心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解决了社会上普通健身房的通病,即平台个性化强、没有空间和时间限制,增加了健身的娱乐性使得健身计划在快乐中完成,真正实现了快乐健身。为传统的家庭健身器材提供了升级和增值服务。把那些成为摆设闲置的健身器材重新得到更好的利用,让更多的健身家庭通过网络连成一体,通过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从而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此外通过联网,这种新模式可以为幼儿到老人的不同年龄段使用的健身器材及项目提供科学周到的服务。这样健身者在享受快乐健身的同时,个人素质和技能在潜移默化地教育中得到提高。

VR数字健身俱乐部改变了传统健身俱乐部的面貌,不仅对传统健身注入了新思路、新内容,而且网络技术使专家团队联合诊断个性化的健身处方,直接科学指导健身的时尚软件,以及超市俱乐部科学的构建体系,也定会为加盟投资商带来难得的商业契机。进一步而言,从产业角度来说,这类技术输出型增值服务、生命健康产业的增值服务、成倍增长的会员化网络服务,区别于传统生产企业模式的服务型产业和系统集成产业,在产业发展和资金积累上风险低、可控性强,降低了俱乐部的投资风险,有利于俱乐部的长期发展。

形成产业联盟,构筑集群优势

2009年在第24届体博会上,由“数字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搭台,发起国内首个数字健身产业联盟,囊括上游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