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财务制度的建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的建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制度的建立

第1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关键词:独立院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49-02

一、引言

独立院校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和人才培养共同作用的结果。独立院校是普通本科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之处在于其产权的归属,可以归国家所有,可以归社会力量所有,也可以二者共同所有,其性质相似于股份有限制公司,是国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建设的表现。

二、现阶段我国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院校申请者的投资、社会团里的入股、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赞助,当然还有学生学费等各种费用,共同组成了其资本来源。虽然来源多元化了,但是教育经费短缺这一问题却依然存在,给独立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较大的阻力。独立院校的财务制度问题,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顺利解决,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相关负责人的财务风险意识低下;资金利用率不足,资金分配不合理,成本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产权责任不明,形成双向不作为的局面等方面。

1.独立院校的财务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身兼数职现象频发,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高校的财务事宜一般要由校长或院长负责。这些负责人很少精通财会知识,多是在行政岗位任职多年的老教授。其对财会的法律责任认识不明确,再加上平常工作繁忙没有精力去深入学习财务知识,造成了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从事财会行业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而当下我国独立院校由于资金分配的不均,导致了学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现象的出现,教历史的可以去教政治,教体育的当然也可以搞财务。学校各部门不能统筹发展,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低下,也促使了部门间利益冲突局面的出现。

2.资金利用率不充分是我国各种企事业单位存在的通病,单位内部各部门资金分配不均衡,高校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识低下,这些都制约着独立院校财务管理的发展。独立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还表现在其具有盈利性。院校中的社会力量投资院校大部分都是为了盈利,而这种盈利性受到了社会效益的冲击。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独立院校也有了公办高校的弊端,独立院校的资金实力明显要弱于公办国有高校,基本上是没有国家的财力支持的,再加上管理层对资金分配缺乏正确认识,导致了资金利用率低下。高校部门间存在着竞争,资金的分配成为了其竞争的主要方向。校内势力的盘根错节,各专业学院的竞争激烈,使得资金主要流向了实力强大的部门和专业。独立高校的学费一般是很高的,学费收入也是其主要的财政来源。独立高校的经济来源有限,致使其市场意识比较低下,缺乏主动寻找经济来源的动力。一般的独立院校没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缺乏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3.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财会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单位内部监督是财会监督的基础,独立院校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和派系分化严重,使得在出现利益冲突时财会人员只注重自身和本部门的利益,忽视了院校的主体利益。一般的独立院校只是利用财会人员自身进行监督,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使得错账和弄虚作假现象频发。目前阶段的高校财务管理还局限于事后的记账和报账,缺乏事前的预测和出现问题时的控制。财务管理只注重对会计账目的核算,没有对院校综合经济状况的统筹。会计信息没有准确的依据,会计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4.产权责任不明确,形成了双向不作为的局面,并导致了院校内部控制的无力。独立院校产权的多元化,使得利润分配容易出现分歧。产权拥有者既有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又有盈利性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各方的经营目的不同使得矛盾冲突滋生,导致双方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各方的不作为和思想的不统一使得院校的内部控制不能得到有效实施,主要造成了对外投资的损失和非法筹资等行为的出现。

三、独立院校财务制度管理的应对策略

1.完善财务负责人的会计法律责任观念,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财务负责人应当重点注意财会工作中出现的法律责任问题,主要是统筹全院的财会工作,建立健全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让财务管理在合法有效的范围内运行。独立院校的健康发展需要一批专业财会人员,在拥有记账、查账的基本素质的同时,更有长远的目光和大局观念。院校要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充实其专业知识,对表现良好、人格高尚和技能过硬的人员进行嘉奖。

2.提高资金利用率,均衡部门资金分配,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为了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发展,院校管理者要正确分析院校的优势和劣势,有效地分配资源,加强办学期间的财务控制。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源的统一采购和分配,注重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等。资金分配方面要做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要从院校的长远利益出发,投资那些自身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专业和方向,对资源浪费严重的部门进行整顿。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进行资源分配,做到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院校要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制定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管理办法,对要投资什么,投资的有效性和费用的支出分配做到明确记录和评估,把高校各项成本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3.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独立院校的领导者在注重内部监督的同时,也要做到社会和国家的统一监督。可以定期聘请会计事务所或专业人士对财会信息进行核查,要求其制定更加有效的财会管理办法,也可以邀请院校内财会专业的学生对会计账目进行核实,在做到财务公开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化预算管理,尽量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做到用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4.明确产权归属,规定各方责任,强化院校内部控制。独立院校的申请者和合作者是两大产权主体,二者的产权范围直接影响着院校能否正常运行。独立院校和申请人之间存在较复杂的关系,当前的很多独立院校都成为了申请人的分校或附属机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独立院校的独立性。独立院校在管理和日常运行中一定要保持独立性。而对合作方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能把学校管理成一个纯盈利的机构,在社会效益和培养人才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再进行利润分配。财务管理的重点其实还是在院校的内部控制上,因为内因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独立院校要做好内部控制就要做到控制、监督、投资和分配的统筹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从业人员的职责,把记账人员、审计人员、采购人员等的职责确定清楚;对一些大的投资和资金投入进行监督和评估,投资前要做好预算,并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对账目和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重点应该放在内部控制和外部协调上,做好正确的预算、分配、监督和控制是今后独立院校财会制度发展的方向。独立院校只有完善了自身的缺陷,才能在当前的市场浪潮中焕发勃勃的生机,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独立院校设置与管理办法第26号[Z].2008-02-22.

第2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1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1.1 资金来源和费用开支复杂

1.1.1 资金的来源渠道复杂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院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政府财政拨款的力度逐步减弱,学费、校办产业和科研经营收益以及社会和个人的捐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来源的多样性,进账的类别划分没有清晰的界限,给资金的使用权限形成真空地带,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1.1.2 资金的来源渠道复杂

高校的费用支出一般包括两个方面:①日常的教育经费开支和年度的科研经费[1]。多数院校对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管理起来相对容易,因为大部分的经费开支列入了政府采购计划,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监督比较规范,有章可循,有据可查。②有相当部分院校在使用预算外的资金时随意性较大,没有受到政府采购的制约,这些资金包括了企业和个人捐款、金融机构贷款以及高校自筹的资金,尤其是知名院校所拥有的额度十分可观,甚至超过了政府拨款的数倍。

1.2 资金预算和执行有缺陷

1.2.1 预算和执行脱节

一般高校都有着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制度,能够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财务制度制定相应的预算报表,论证准确、条理清晰,但是在执行中却没有按照预算所规定的项目执行,有的项目资金不知去向,有的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预算和执行没有进行有效的链接,失去了预算的意义[2]。由于院校的总预算与各个学院、系部之间的具体预算也不一致,执行起来顾此失彼,最终脱离总预算而各自为政。

1.2.2 无预算现象部分地存在

还有不少院校对于资金的使用缺少必要的预算,或者是没有明确的细分,只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导致资金使用毫无章法。在报销费用时往往不是先看有没有预算,只要看到有审批权力领导的签名便予以核销。这是财务管理上的大忌,这不仅仅使高校的财务管理陷入混乱之中,而且有时会使领导的战略决策发生误判,还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和浪费。

1.3 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高校的固定资产比较复杂,教学设备、音像资料、电子器材的购置往往由使用部门自行购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账目记载极不规范,导致部分设备器材损坏或丢失后无从查找。院校对于固定资产的购买和注销有着明确的规定,两头得到控制,而中间环节疏于管理,使用年限不能保证,使用效率不高。由于缺乏调查研究和实时监控,对于设备的更新审查不够严格,互相攀比、随意报废造成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铺张浪费现象屡禁不止。

1.4 财务管理制度“抓大放小”

高校资产的所有者是国家,政府投资教育并不参与直接的管理,高校领导者把目光聚焦在如何获得国家更多的财政拨款,而对高校运行经费的支出,尤其是事前的预算缺乏应有的重视。基建、设施、器材、大型活动等项支出还有一定的预算,但对于行政费用、人员培训和进修、考察观摩、差旅费报销、资产管理费用等都没有明确的界定。或者是尽管有个并不清晰的预算,一旦超支也会不分责任地予以报销或无理由地增加预算,财务管理的作用十分有限。

2 财务管理观念的新解读

2.1 财务管理与融资和理财的观念

我国的高校以超级速度扩张,大学生扩招使办学规模超常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快速跟上,必需的教学装备和教学器材也要及时购置,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来支撑。目前高校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这实质上就是负债办学,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高校每年都要付出几千万元的利息代价。遇到归还本金的高峰期,如果没有新的融资渠道,就会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甚至导致风险加剧,陷入资不抵债的泥潭。积极地进行筹资渠道的拓展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财务部门不仅仅要管好资金,还要广开思路、开动脑筋,不断地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高校财务应该更多地掌握最前沿的金融理财知识,不仅要管好钱财,同时还要使现有的资金保值增值[3]。选择最适合的投资方式,应用最经济便捷的结算方式,彻底改变过去只当家不理财的落后观念,把这项工作作为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方面,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2 成本核算的观念

在传统的成本核算观念中,高等教育由国家包办,成本的核算概念也就是给多少花多少,不够了再申请。当高等教育逐步市场化以后,办学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高校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不得不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办学行为,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我国高校生均年培养成本在10000元上下,而财政拨款定额加学生缴费却不足以应付这一开支,比如:文法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费用为每年7500元左右;理工类专业8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高校每培养一个大学生就要亏损2000~2500元,一个拥有3万名学生的高校,每年的资金缺口就有6000万~7500万元之多,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成本概念在高校也就是人才培养的费用,据此计算出投入和产出,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找到问题和差距,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4]。

2.3 来自两端的风险防范观念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新校舍的建设,有的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以上,招生的数量也以几何数字增长。这样的扩建扩招虽然带来教育繁荣的景象,但是根据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理论,弊端也会逐渐地显现出来,风险也会进一步聚集。

一是融资风险。在校舍等项目的建设中必然要使用巨额的银行贷款,而有许多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这些资金也许可以应付银行的高额利息,但是其他收入并不确定,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等到还本高峰期来临时资金如果无法到位就会面临拖欠银行贷款的问题。二是收入来源风险。高校的收入来源由两部分组成:政府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许多高校的比例为政府拨款35%,自筹资金65%。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筹资金占了绝大部分,政府财政拨款虽然稳定可靠,但是绝对数量有限,自筹资金虽然数额占比较大,但是极不稳定[5]。自筹资金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各院校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和院校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本身的名望和声誉关系极大。院校预算一旦完成,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在收入端出了问题,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地到位,将会带来很多麻烦。

财务管理要认真评估因为收入来源发生问题而带来的风险,并尽力减小和消除风险的发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把风险的防范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切实可靠的风险防范机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3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3.1 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相当部分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时的模式,对于财务的管理是粗线条的,和当前资金使用的频率、物资采购的品种、设备使用的范围、器材的更新和报废等要求极不适应[6]。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监察和监督职能,把管理渗透到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去,保证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从预算、到编制、再到执行一路追踪下去,都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制约,发现问题都能够找到追责的依据,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预算编制不可“粗枝大叶”,也不能“弹性十足”,能够细化的尽量细化,无法准确预测的也应该限定一定的范围和数额。在人力资源成本的预算中,尤其要加强人力资源培训资金的预算,不可盲目地扩大不合理的费用开支,要坚决杜绝变相购买学历等违规违纪行为,把经费真正地用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上。

3.2 开发高校资金来源新途径

搞好财务管理一方面要节流,另一方面还要开源。部分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无法承受越来越大的经费支出压力,拓展资金来源的路径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运作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增资方式,利用金融市场这根杠杆的作用,把有限的资金进行市场化投入,不断地增值升值。按照国际上高校发展的轨迹,政府的投资处于明显下降的趋势,高校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弥补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可以采取扩招、发行债券、专利筹资、募捐征集等形式实现增收[7]。还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固定资产资源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对于季节性和周期性闲置的场地和场馆进行市场化运作,或直接对外开放,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3.3 创新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当代的高校的财务管理日趋复杂,科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交换越来越频繁,商品的价格变动眼花缭乱,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可以及时地了解采购物资器材的最新信息,搜索到最新报价,通过货比三家获得最经济的性价比,用最少的资金办更多的事。以财务部为核心建立院校的财务管理网络,上下交流贯通,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既可以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又可以快速地通过反馈财务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整。

3.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高校资金紧张不是个例,投资几亿元用于建设的不在少数,举债办学被许多院校所采用。但是院校不同于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企业经营的风险防控意识,对于巨额的融资缺乏管理经验,也使未来的风险进一步凝聚。所以,对于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必须加强。首先要建立一套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于容易产生风险的财务管理环节要有具体的规定,应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予以约束。其次要保证自筹资金的来源,做到心中有数,笔笔落实,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争取收益的最大化。再次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费用开支,保证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据可查,使财务风险一直置于可控范围之内[8]。

3.5 引入社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

市场经济时代给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尽如人意,引入外部的专家协助管理和理财不失为一个最为经济有效的管理模式。外部人员的引入可以采取高薪聘请和类似于“志愿者”的方式,聘请高端的社会财务人员可以快速打通高校和社会的联系,把最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吸收进来,应用社会和民间的力量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使资金的收入、支出、管理、使用和监督规范化。将国内政府序列的高水平的经济、投资、理财专家聘为名誉顾问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咨询、授课、讲座等活动,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供优秀的师资资源,也为高校的财务管理聘请了公益性的“师爷”。

3.6 实施财务支出精细化管理

第3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关键词:新财会制度 医院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一、相关概述

我国的新医院财会制度于2011年修订完成,新的医院财会制度强化了医疗系统的改革,对于规范、完善医院财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提升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具有重要影响,对原有的医院管理制度以及医院会计核算都有着较大幅度的变动。实施科学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推动新会计制度的落实。

当前,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包括医院在内的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在强化科学化管理中的重要性。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赢得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医院自身的资产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确保国家各项法规以及医院规章制度的切实落实,并有利于约束医院管理者的日常经济管理活动,落实岗位责任,对于医院改善自身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指的是由管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了有效保障医院日常管理效率,保障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得以遵循和落实而提供的合理保证的一系列过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成要素都是来自于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结合相关的管理过程。一般来讲,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主要是由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在此基础上,内部控制按照控制环节的不同也可以分为经营控制、财务报告控制以及遵循控制等方面。

二、新财会制度下医院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医院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对于完善医院自身经营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院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必要浪费,对于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就是会计内部控制,会计工作贯穿着医院的整个管理经营活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有效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更能够管控管理漏洞,保护资产完整安全。

同时,医院实施会计内部控制也是保障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完整的必要基础,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各个单位都应当建立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机制,在核查监督上不仅要覆盖会计人员以及会计机构,还应当扩展至整个的财务管理制度上,准确把握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环节,逐步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方面,确保会计业务内部以及财务跟其他业务之间的相互制约,切实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医院自身的资产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确保国家各项法规以及医院规章制度的切实落实,并有利于约束医院管理者的日常经济管理活动,落实岗位责任。

三、新财会制度下强化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医院会计活动的主体,自身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医院来讲,不但要提升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以及业务能力水平,还应当使得医院会计人员了解和把握医疗卫生行业自身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形势,熟悉医疗卫生行业工作流程,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拓展、提升、更新自身职业技能和知识,并逐步建立完善医院人才管理机制,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强化会计基础性规范,进一步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在进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上以及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会计监督的内容上都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做好会计基础性规范工作,依靠奖惩制度,切实实现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来讲,会计核算工作是其主要的受控对象,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会计控制。为了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监督,应当减少医院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这也是医院管理者进一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前提条件。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

(三)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者的自控意识

医院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医院职工的自控意识高低,在这其中医院管理者的自控意识和行为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些医院管理者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这常常会使得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有效性。按照规定,医院管理者应当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负责。正是基于此,医院在制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医院内部能够自上而下贯彻内部控制的要求,推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康实施。

(四)强化医院审计监督,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

对于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来讲,审计监督是强化会计监督、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缺少必要的审计监督很容易导致会计监督缺失,内部会计控制难以发挥作用。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以及再控制,应当在医院机构设置上设置专门的审计岗位,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医院的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进行核查,监督内部控制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依靠内部审计消除管理中的失误和缺陷,改进管理,增强效益和效率,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管理中的偏差,推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康运行。

(五)对医院的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

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以及管理上的不足不仅仅关系着医院自身的经营结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相关财务指标,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未来发展状况。医院固定资产相对较多,数量大,价值高,实施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资产清查既是强化医院资产管理的手段,同时也是加强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医院机构庞大,资产复杂,相应的管理难度也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医院资产进行清查,逐层落实责任,准确把握医院财务资产的管理范围,确保账实相符,保障资产真实完整。医院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面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这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医院来讲,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是医院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折旧计提的方式来逐步回收的,相对而言回收期比较长。

总的来讲,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院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必要浪费,对于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管理者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强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医院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双,赵毅.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述评――评价标准、指标、方法[J].会计之友,2013

第4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一、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特点以及作用

(一)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特点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特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两种,前者主要是针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后者适用与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电力公司,其规模较大,部门众多,在管理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使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就可以很好的规避这个缺点,使得财务管理趋于明朗化,责任也更加明确。

(二)新会计制度下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作用

随着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更好的推动了作用,使得财务人员可以更好的将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分配,能够将资金运作对于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发挥到最大水平,也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上的通融和经营,资金的使用方向更加明确。

二、新会计制度下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由于新的会计制度较之旧的财务制度,其对于企业的财要求更加细化和明确,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相对于不断完善的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步伐显得就缓慢了些,并且表现出较差的适应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比较侧重于会计的核算工作,而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控制却比较忽视,然而由于新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透明化的要求程度更高,因此企业不得不将更多的眼光放在风险控制上面,这也将有利于减少财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另外一方面,新的会计制度对于企业管理者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往很多的企业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就是会计部门是整个企业资金运行的保管部门,对于企业的发展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作用,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让他们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更好的管理财务系统的运行,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这种变化对于一个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以及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一)以目标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也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自身发展体系,从各方面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为了体现新会计制度的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财务战略规划,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能着眼于眼前利益,把企业规划和资金配置结合起来,将目标体系进行完善,并且在此基础上要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目标,使得目标体系每个阶段都有章可循,并且有专门的责任人,以完善的财务管理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财务管理以绩效预算为主要纽带

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要进行绩效预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借鉴以往的成功案例,更多的还是在摸索着前进,因此出现发展道路的偏差是经常发生的,为了避免这种误差对企业发展造成过大影响,将风险范围控制在较低水平,因此要进行绩效预算,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注意投资成本的控制,利用绩效预算,为了企业的投资作基础“保险”,也是指引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在预算的过程中结合分级管理的模式,对每个环节的绩效进行划分,细化绩效预算,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决策错误带来的损失。

(三)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由具体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的,因此,应该高度重视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作为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者和体现者,他们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首先在聘用财务人员的时候,要求必须要有相关的行业从业资格证,这是保证财务人员行业素质的一个前提,其次,对于现有的财务人员,也应该进行统一的培训,组织学习新的会计制度,让其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便于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最后,要大力吸取优秀的管理人员,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动整个财务管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以至于影响整个企业的最终发展。

第5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一、风险及财务风险介绍

    (一)风险及财务风险的含义

    1、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企业经营总是有风险的,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承受各种各样的风险。一般说来,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

    风险的特征包括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指自从人类诞生以来,风险就伴随着人类的一切活动,但又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人们在风险面前,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险的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而不能根治、消除风险。

    第二,风险存在的普遍性指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第三,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这是由于任何风险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每一因素的作用时间、方向、强度以及各种因素的作用顺序等必须都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引发风险。而这些因素在风险发生之前,相互却无任何联系,许多因素出现的本身就是偶然的。就个别风险来看,其发生是偶然的、无序的、杂乱无章的,然而,对大量发生的同一风险进行观测,明显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准确的描述,从而使人们能准确把握大量相互独立的风险运行规律。

    2、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因此,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从偏离的趋势看,出现偏差的结果只有两种,即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财务状况的变好或变坏。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及特征

    1、财务风险的分类

    从企业财务活动各个环节来看,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使用过程的风险、资金收回的风险、资金成本的风险及利润分配的风险。

    从企业财务风险能否分散考察其外延,财务风险可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

    从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控性,可以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是重要的,我们研究财务风险,目的是控制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

    第二,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风险的可控制性,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总的来说是有限的,虽然其中部分因素(如企业外部因素)难以控制,但另一部分因素(如企业内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可能控制的。

    第三,损失性。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各种条件限制,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企业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威胁企业的收益。

    第四,系统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第五,进步性。风险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兄弟。各个生产和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并通过购、产、销不断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在竞争中,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是不平坦的。各个生产经营者除了要到处争取市场,还要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否则就可能被市场淘汰。承认和承担财务风险把企业推向背水一战的境地,必然使企业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力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二、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根据湖北联通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特别是2005年的年报资料,从基本的财务比例和现金流量两个方面对湖北联通公司的2005度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1、湖北联通公司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报表中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出很多有意义的比例,这些比率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选偿债能力和流动性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股东权益比、流动负债率和负债权益比。湖北联通公司近期偿债能力指标如表1:

    年度 2006.3 2005.12 2005.9 2005.6 2005.3

    流动比率 0.96 0.95 1.02 1.02 1.06

    速动比率 0.60 0.58 0.68 0.72 0.70

    现金流动比率 3.56 10.98 15.19 6.88 4.68

    股东权益比 24.61 24.67 25.84 25.98 29.74

    流动负债比 99.04 98.95 94.75 94.17 90.64

    负债权益比 295.07 293.37 276.56 274.09 228.00

    资料来源:湖北联通公司公司年报

    第一,流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要看有多少短期债务,以及有多少可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偿债能力越强。如果用流动资产偿还全部流动负债,企业剩余的是营运资金,营运资金越多,说明不能偿还短期债务的风险越小。

    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才会有保证。2005年年报显示,ABC的流动比率为0.95<2,偏低。

    第二,速动比率分析。企业在不希望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可信。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速动比率为0.58<1,偏低。

    第三,现金流动负债比(%)分析。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现金流动负债比为10.98%,同行业平均现金流动负债比为84.23%,湖北联通公司明显偏低。

    第四,股东权益比(%)分析。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股东权益比为24.67%,可看出该比率偏低。

    第五,流动负债率(%)。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流动负债率为98.95%,可看出该比率严重偏高。

    第六,负债权益比(%)。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负债权益比为293.37%,可看出该比率严重偏高。

    (2)流动性分析

    第一,流入结构分析。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活动(经营、投资、筹资)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湖北联通公司的总流入中经营流入占62.57%,是其主要来源;筹资流入占37.06%,占有重要地位;投资流入占0.37%,明显偏低。经营活动流入中销售收入占了94.47%,比较正常;收到的税费返还也占到了5.44%。投资活动的流入中,股利占67.85%,比较正常;投资收回和处置固定资产占32.15%。

    第二,流出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湖北联通公司的总流初中经营流出占57.89%,投资流出占3.72%,筹资流出占38.36%。可以看出公司现金流出中偿还债务很大的比重。

    经营活动流出中,购买商品和劳务占84.4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占5.67%,税费及其他9.91%。投资活动的流出中,构建固定资产占90.17%,权益性投资所制服的现金占9.83%。筹资活动中偿还债务占97.35%,支付利息占2.65%。

    第三,流入流出比分析。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为1.1,表明企业1元的流出可换回1.1元现金。此比值越大越好。

    投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1,表明公司处在扩张时期。发展时期此比值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该比值大。

    筹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98,表明企业基本处于借新债还旧债的平衡时期。

    (二)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第6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随着我国目前传统财务管理逐步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出现了跨多个组织的财务集中管理应用模式,如财政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服务中心等。由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跨多个单位应用,财务数据的安全、操作人员的权限等都需要跨越多个单位统一考虑建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信息化制度。由此,各类组织在财务管理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实现了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一、现有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类型及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具体类型有:

1.财政会计集中监管模式

财政会计集中监管模式是指在不改变单位内部理财机制、资金支配权和财务管理职能的情况下,取消单位的现有银行账户,由财政部门统一在银行开设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收付结算,集中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这是鉴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的财务收支管理较为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较为严重的现状而采取的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主要形式进行的一项改革。其作为一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崭新工作,在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源治腐、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财政会计集中监管模式的具体实现上,有会计集中核算和财务信息实时监管两种类型。

(1)会计集中核算是由财政部门成立的独立的会计核算机构,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财务数据,实现记账。(2)财务信息实时监管是继续由各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但各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数据实时或定期传递到财政部门数据库服务器上,以实现财政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有效监督。

2.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集团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组织成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信息在全球传播的空间距离。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集团内部的管理效率,而且把财务管理职能拓展到对企业外部前端供应链和后端客户关系的管理,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公司财务管理的规模效应,强化了集团的财务监管力度。实践表明,集中管理模式承载了企业集团的战略与执行力,可使企业集团呈现出边际效益优势、产业链组合优势、复制扩张优势,从而增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具体实现上,也需要实时集中或定期集中企业集团下属单位的财务数据。

(二)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1.财务信息化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单位内部,而扩展到多层单位。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中的财政会计集中监管模式就涉及一级政府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如广东省财政厅建立的会计服务中心,涉及广东省本级10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工作。由于涉及大量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工作,很多单位又都有独立的财务管理自,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建立和执行财务信息化制度的难度会明显增加。

2.财务信息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很多单位已经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新的技术和管理发展趋势下,要建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就涉及到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新软件系统的选型、新软件的培训以及原财务数据的转换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均需要有集中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规范。

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建立财务信息化制度的原则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有规范的、科学的财务信息化制度,建立财务信息化制度的原则有:

(一)应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

这要求建立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操作管理制度,做到进入系统的数据要有凭有据,数据进入系统后要确保其完全、可靠。要通过基层单位的数据录入、审核,上级单位的数据审核等环节保证只有正确的财务数据才能进入财务数据库。

(二)应兼顾各类财务集中管理应用模式

在建立财务信息化制度时、要合理规划本单位的各项信息内容,规范本单位的管理模式,了解各种业务活动之间的联系,制定出最佳的建立方案。

(三)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财务信息化制度是用来规范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操作的,不宜经常改变。因为如果它经常改变,财务信息化人员将无所适从,不利于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的规范性的形成。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不断地发展。而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制度也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因此在建立财务信息化制度时,最好留有一定的升级空间,以便在必要时,可及时改进而又不必要重新建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信息化制度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三、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信息化制度的内容

财务信息化制度是保证已建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保证单位财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财务信息化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日常操作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内容。

(一)建立岗位责任制

在管理工作中,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将权限与利益挂钩,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是保证组织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是财务信息化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内部牵制,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益。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需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岗位责任制创新。如,在财政会计集中监管模式下,会计核算中心一般由其内的综合部门负责各行政事业单位报账员的培训工作,会计核算中心核算部门的主管会计只负责审核各单位报账员整理的报账单据。由于各行政事业单位报账员频繁变动,会计核算中心综合部门可能不能及时组织培训来提高新报账员的业务素质。如果由核算部门的主管会计在审核各行政事业单位报账单据的同时,兼负责各单位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就会使主管会计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组织报账员参加培训,保证各行政事业单位报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财政会计核算中心岗位责任制时,可以明确由各核算组会计主管负责培训对应单位的报账员业务知识和报账软件操作。

(二)上机操作管理

上机操作的管理是通过建立与实施各项操作管理制度,要求财务人员按规定录入原始数据、审核记账凭证、记账、结账和输出会计账簿等,严格禁止越权操作、非法操作会计软件,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有效、正常地操作运行。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上机操作的规定、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与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上机操作人员可能分布在一个城市的多个地点,甚至处于不同的城市,因此在确定上机操作管理制度时,要加强对上机操作人员身份的认定和权限的控制,确保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三)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管理

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处理会计业务,保证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正确合法,会计软件处理正确,当天会计业务当天记账,期末要及时结账和打印输出会计报表,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要明确各单位会计处理的职责。如,有的财政会计核算中心规定由核算中心统一审核凭证、统一记账、统一结账、统一编制会计报表;有的财政会计核算中心规定由核算中心统一审核凭证,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工作由各单位通过网络自己完成。在确定财务集中管理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制度时,要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

(四)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维护、管理

软件维护是指当单位的会计工作发生变化而进行的软件修改和软件操作出现故障时进行的排除修复工作;硬件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的检查修复以及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数据一般集中在财务主管部门,如企业集团财务部、财政部门、政府主管部门等,各单位会计人员操作时登录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从总体上看,各单位的软硬件系统维护量较小,数据库服务器的软硬件维护工作量较大。在确定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的管理制度时,可以明确财务主管部门的软硬件系统维护人员需要兼顾各财务核算单位的客户端维护工作,从整体上降低软硬件系统的维护成本,保证软硬件系统的运转效率。

(五)会计档案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磁性化和不可见性的特点要求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保证会计工作连续进行、保证系统内会计数据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管理工作服务的保证。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数据一般集中在财务主管部门,电子会计档案可以集中存放在财务主管部门,纸质会计档案可以根据需要保存在核算单位或财务主管部门。如,目前有的财政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各核算单位的电子会计档案和纸质会计档案,有的财政会计核算中心只负责管理各核算单位的电子会计档案。

四、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信息化制度的执行和完善

财务信息化制度建立以后,需要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对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的执行和完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财务信息化制度的学习和培训

财务信息化制度建立出台后,公布日期与实施日期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公布前应由制度建立部门向各相关部门人员如财务部门人员、计算机维护员提交详细的制度内容,要求其逐条学习,必要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培训,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意见反馈至制度建立部门。制度建立部门根据意见进行修订后,再正式实施。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由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多个单位,甚至部分单位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如财政会计核算中心,因此在财务信息化制度执行前,通过学习和培训来统一相关人员的认识对于财务信息化制度的有效执行非常重要。

(二)财务信息化制度的执行监督

由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对财务信息化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可能因制度覆盖面较广,或监督人员较少,或监督人员的素质问题,有可能出现监督不力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可考虑由财务主管部门网上设立“制度执行不力投诉栏”,让相关单位人员有权对监督管理部门执行制度考核的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异议。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对投诉栏中有事实基础的意见进行分析、处理。

第7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

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态势的愈渐猛烈,众多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日渐复杂的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也更多,在这种市场形势下企业要想实现自身良好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建立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能够尽可能减少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正确认识到财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价值作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从而为其健康、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一、财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营利,获取市场经济效益。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可以对企业各项财务涉及相关流程进行规划管理,显著降低企业各项运营成本,为企业实现市场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对财务事前、事中、事后等进行严格预算分析,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消耗,进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及时、真实、准确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水平,在确保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各项经济决策的准确性提供保障。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各个流程都能够规范进行,从根本上杜绝财务管理中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三是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任何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会面临经营风险,这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提升企业运行过程安全性,进而确保企业能够有更高经济效益。对于资金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财务内控制度能够及时有效的对资金进行管理,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四是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避免企业资产流失。现阶段我国企业在治理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财务管理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财务报告失真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监管,从而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杜绝贪污和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从而有助于企业资产流失。

二、企业如何建立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一)制定财务评估风险制度

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尚不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类似于应收账款这部分,很有可能欠款方会因为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破产而无力偿还,从而产生款项的坏账。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企业应当强调资金成本的核算,采取销售折让代替赊销的经营模式,确保企业资产安全以及资金利用率。应当做好对市场动态的分析,尽快制定材料采购、保管与领用制度,科学分析与预测原材料的未来市场价格走势,进而真正给企业管理者带来更加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另外还需要定期对企业库存产品价值量进行分析,第一时间上报贬值的陈旧产品,同时调整账务上的资产数额变动,确保财务数据及时更新,真实有效。

(二)明确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第一,应当尽快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为其分配经验丰富的审计工作者,确保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有序开展。改变过去由企业财务工作者担任内部审计工作岗位的情况,进一步发挥出内审监督核查职能的作用;第二,内部审计工作要确保其独立性,不能够让其变为某一部门的附庸,从而维护好内部审计活动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基础上让其独立于其他各部门,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第三是要在做好上述两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自我约束监督机制的完善,确保企业生产效益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

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必须要尽快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体系,确保制度体系得以贯彻落实。对于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和样品管理方面应当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对财产的管理和记录应当分开,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要坚决避免资产管理、记录、核对“一人制”,定期对企业财产进行盘点,确保管理人员与记录人员保持警戒。另外要加强外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发挥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功能;做好企业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进一步优化存货结构,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零库存”;构建全方位的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制定更加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对死帐呆账进行妥善处理。

(四)完善财务岗位权责制度

企业应当对直接参与各项经济业务的职工进行权利的制约和隔离,不能够为控制经济成本,就以经营规模小为名义兼并或者整合财务岗位,应当尽快建立财务用人岗位权责制度,强化对各岗位职工参与财务管理活动时的制约与监督,确保不相容职务分离。比如说资金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应当制定严格的出纳工作制度,将支付密码、财务印章、票据这三类物品分别由不同的财务人员保管,不能由出纳一人掌握,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五)重视全面财务预算管理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根据企业预算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预算管理措施,同时让其成为有力的制度保证。把预算编制的相关依据、流程以及考核标准纳入到企业章程中来,对企业预算管理活动实施统一部署;第二,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预算编制工作内涵,强化宣传工作,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全体职工对预算编制活动的认识;第三,应当对预算流程实施有效审核,按照自上而下、分级编制的预算程序执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促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六)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建设

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可有效强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管控,同时能够固化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比如说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可引入ERP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产品库存状况进行查询,实现采购、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功能。借助于信息系统能够对企业各部门活动流程实施有效控制,可以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对财务内控管理活动的影响,同时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高效开展,巩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成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制定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显著降低企业运营中各项财务风险的发生,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对企业在竞争激烈经济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财务管理制度 创新

一、建筑工程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缺乏足够的监督力度

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监督管理十分重要,其能够有效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建筑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将其工作重点定位在对企业利润进行增加这一方面,对财务监督管理却予以忽视。部分建筑企业虽然具有财务管理制度且制度较为完善,但其监管财务力度不足会使得其制度徒有其表,无法真正落实制度内容,也无法将其作用充分发挥。除此之外,企业财务人员财务监督管理意识的缺乏以及专业素质的低下,会使其经常出现无法控制财务管理费用,工作中没有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遵守的现象,进而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对建筑企业今后的发展产生阻碍。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建筑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经营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等类型。目前许多建筑企业都具有较为薄弱的财务风险意识,并不重视生产经营中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许多建筑企业都没有将财务预警机制建立起来,甚至部分企业存在财务预警机制,也没能将其作用充分发挥。缺少财务预警机制会使得建筑企业无法提前、及时地收到财务风险警告,这就会使得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系数直线上升。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处理有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就会使得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二、建筑工程财务管理创新方法

(一)财务竣工和监督管理

对于企业资金外出中和外出后来说,其重要财务管理就是财务的竣工和监管管理。企业密切监管财务管理,就能够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好,监管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和约束财务计划策划的实行。监管既需要监管内部,也需要监管外部。在监督内部的过程中,可以将考察审核岗位建立起来,严格审核定额、付款以及制证等方面,促进牵制制度形成,从而实现互相监督。在监管外部的过程中,需要将检查展开,对各项管理程序进行整顿,将检查工作展开,从而将问题发现、分析并加以总结,从而使得责任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按照计划进行。

在竣工管理方面,需要决算工程竣工,对竣工决算管理进行加强,从而对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的质量进行提升,进而使得工程竣工转增资产和决算编审工作能够及时完成,并与之前的策划分析和决策计划进行比对。同时还需要将一系列考核办法和管理办法制定出来,分析决策中的问题,在对决策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实力不断地进行完善,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使得工程建设质量更高且更加节约成本。

(二)财务分析和成本管理

统筹策划为财务分析和成本管理的主要方面,如果工程造价财务计划良好,就能够对企业的经济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衡量,对资金进行平衡,从而保证有效利用资金,通过资金的策划,对资金的安全进行保障,使得财务损失减少。在此之前如果财务分析的指导作用良好,就能够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对预期结果的执行进行了解,使得工程付款能够有效进行,进而使得各个部门间的矛盾尽量减少。通过策划和管理分析,还可以使得公司的资金运转良好,有大量资金收入不断进入,还可以以考核机制为媒介,进一步完善现金管理系统,使得方案更加完善,对资金的使用按照计划进行,进而对资金进行保障,使得工程财务管理顺利实现。

(三)财务人员管理以及管理核心部门

管理是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核心,也是创新财务制度的中心,如果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管理层领导不够优秀,其工程产出也会存在问题,因此需要经常管理分配人员,对其素质进行考核,建设财务管理核心部门。管理部门的部门间需要经常进行合作和探讨,站在部门的角度汇报财务,从而使其有结合其他部门的机会,还需要将自身的管理职能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优化分配财务,管理财务支出前、中、后三个时期,预算收入,从而使得利益收入稳定且有所记录。

除此之外,管理部门还需要将集约化措施实行,严格仔细的分配成员,防止浪费的现象出现,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各司其职,做好本分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将管理知识普及给管理人员,将内部人员派出学习,学习其他企业管理方面的优点,进而将其融入自身的管理之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外企到企业内进行指导和演讲,从而内外结合,融会贯通,企业还需要对国家政策密切关注,结合自身工程的特点进行人才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廉政、业绩突出、创新勤奋、能力突出、品德优良的优点。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管理和教育效果,还可以采取内部参考、报纸、网上教育以及网页宣传等措施,促进管理氛围的提升。

三、结束语

本文就建筑工程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建筑工程财务管理创新方法。通过创新方法的实行,能够使得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进而与社会和市场的要求相符合,从而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秦翠娥.新形势下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与方法――以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为例[J].中国商贸,2014,26:62-63

[2]申思伟.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制度创新几点设想[J].现代装饰(理论),2012,08:131

[3]谢德.浅谈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156-157

第9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前言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监督体制是企业良好运行和发展的前提保障。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监督体制还只停留在管理阶段,无法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财务的变革,为此,应当对企业中传统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进行有效的剖析,找寻出其问题所在,其中涉及到财务管理人才匮乏、监督管理方法陈旧、以及财务管理架构缺乏合理性等问题,通过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财务监督体制进行有效的改良和创新,使其能够与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的改良相同步,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也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并进一步提升企业在行业及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的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众多,且民营企业占据比重较大。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上,缺乏规范性和健全性。有些企业为家族企业,缺乏对财务的良好监督和管理;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则仅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或销售作为发展的重心,从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更有部分企业由于人员能力的差异和体制、架构等的不完善,很难实施其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这都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和企业的正常发展。在此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缺乏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架构

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财务管理架构不合理及不完善等现象,这也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无法正常运行的原因。对于企业中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要依靠良好的财务管理架构为依托,来达到监督和管理企业财务的目的,但由于众多原因,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架构缺乏健全性,甚至有些企业并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机制,这使得针对企业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难以开展[1]。例如:很多民营企业是由个体经营者通过不断经营和发展建立起来的,很多企业内部的工作交由亲属进行打理,这使得此企业便成为典型的家族企业,很多与财务相关的内容都与“情理”捆绑在一起,财务监管人员对于和企业管理者有亲属关系的人员无法做到严格、公正的财务监管工作,使得针对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又如: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众多,由此建立起来的企业更是不胜枚举,但这些依靠机遇发展起来的企业大多具有人员少、部门和制度等不健全等特点,有些小型企业更是将财务工作分包给公司进行打理,这就使财务管理架构缺失,更谈不上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缺乏充足的财务管理人才

现阶段的企业中,财务管理人才的匮乏也是无法正常展开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另一要素,且此类问题在众多企业中均有涉及。此类问题往往是缺乏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意识而造成的。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对企业内的财务人员或财务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却很少能在短期内收效,与其如此,不如在需要进行财务工作时聘请专业的财务机构或专业财务人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操作,可谓省时省力。此种观点忽视了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体制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对财务的监管,如若遇到财务问题都通过外部条件来解决,则容易使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失去工作职能,严重的更会造成企业财务信息的泄漏。

(三)财务管理监督方法的陈旧

传统的财务管理监督方法在新形势下的企业中开展困难,这将使企业无法确定明确的财务目标,也无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管制度,由于企业技术的更新、人员的增加,致使生产力得到有效提升,这也将使传统的财务管理在监督核算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对于现阶段的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对财务管理监督方法的创新,将使企业难以在行业中立足,更会使企业受资金等的影响而难以向前发展[2]。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的改善措施

(一)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

现阶段的企业中,应当建立并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这样不仅能够使财务工作正常运行和开展,更能使企业财务受到良好的监督、管理和规范,从而使财务管理和与之相关的监督管理体制在企业内部完善运行。针对众多民营企业所出现的家族问题或规模较小等问题,应当对财务监管人员给予明确的权利和良好的制度保障,使其能够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合理的监督,同时,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并以此来约束企业中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制度进行遵守。并且,要对企业财务组织进行逐步完善,使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以及具体财务工作的执行情况做到清晰、透明。另外,在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内,还应融入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监事会等,以此来将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良好的呈现出来,以减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工作人员,是企业中的劳动主体,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则是企业财务工作的活动重心。企业若要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体制,首先要进行人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唯有对企业文化做到认同,并能够担负起企业发展重任的财务管理人才,才会在企业内部形成素质高、业务强的财务管理队伍,才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应当对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一方面,要对其进行专业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内容、以及监督制度的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业务能力上具备高素质和高要求;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意识的培养,使财务管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对企业进行良好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队伍和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三)财务管理监督方法的改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企业生产和发展之中,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来说,在方法上也应做到有效改良。从技术角度讲,可在企业内针对财务系统建立起与之对应的监督和管理系统,对监管者设置财务监管权限,不仅能够随时进行财务内容的审计,更能避免受到企业内部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企业财务监管程序,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监督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是企业的经济命脉,良好的财务管理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应当从监督体制的作用出发,逐步加强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监督管理意识,并积极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企业财务监督管理人才,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架构,改良财务监督管理方法,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使企业的财务监督体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也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秦晓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4:101.

[2]杨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