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民俗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5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语文教学越来越多地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文教育的重任。民俗语言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高职语文教学中导入民俗语言文化对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俗语言文化的涵义
有关民俗语言学的概念,曲彦斌在其著述《民俗语言学》(增订版)中进行过阐述:“简而言之,所谓民俗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中的民俗现象和民俗中的语言现象,以及语言与民俗相互关系及运动规律的一门实证性人文科学。”民俗语言文化是对民俗语言及其民俗语言文化现象的总称。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民俗语言文化导入主要指的是在语文教材中讲述涉及的民俗事项以及在教学中运用民俗语言或民俗文化现象以达到直接或间接传承传统优秀民俗语言文化并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
导入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高职语文课要通过民俗语言文化教学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熏陶,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并进行文化创新。
课程导入引用民俗语言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性质作了明确阐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学生接受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过程。现今语文课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知识储备相对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匮乏。语文教师不可能面面俱知,但可以在某方面突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语文课的课前导入一定要仔细研究,事先设计。由于民俗语言文化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可以利用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纶巾”这个民俗语汇时,可以给学生延伸讲解纶巾文化。纶巾即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汉典》解释其为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头巾,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故名。《三才图会·衣服一》:“诸葛巾,此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可见,纶巾在当时是一种很流行的佩戴物。通过给学生讲解,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运用民俗语言文化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学生的记忆规律,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民俗语言文化进行辅助教学。当前,语文课逐步成为很多班级的学生一起上课的大课,教师讲授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和效果。单一的“独角戏”讲授模式必定与教学改革相违,导致学生消极对待甚至抵触。所以,语文教师可根据时间为学生合理安排讲解内容,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浓厚、热烈,富于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学生在感受民俗语言文化,受到人文精神熏染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喜欢祖国语言文化。网络语言文化也是民俗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一般都喜欢上网,在网上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深深受到网络语言文化的影响。上课时可以讲解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网络民俗语汇及文化知识,吸引学生兴趣。如与“门”有关的新词,与“最美’有关的流行语等等。这些与学生生活很贴近,容易引起共鸣,起到积极的效果。
课外导读选择民俗语言文化 高职院校学生因职业的定位取向,其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是与技能相关的,所以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中除了爱好者之外阅读人文性教育读本的相对很少。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民俗语言文化方面的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视野。图书馆要适量增加一些民俗语言文化类书籍,便于学生借阅。语文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参考读物,如《民俗语言初探》(肖建华著)、《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黄涛著)等。
开展学术讲座论述民俗语言文化 语文教师除进行上述民俗语言文化导入外,可以通过学术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学术讲座的形式为学生进行专题讲述。由于讲座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很强,学生可以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对于学科的知识和前沿问题进行初步感知和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可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民族精神。由于部分职业院校学术氛围相比普通高校不浓等因素的影响,学术讲座开展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中建立讲座长效机制,使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讲座,加强教学研究。
高职语文教学传承
民俗语言文化的策略
语文教材需开设民俗语言文化赏析专题 高职语文课的教学要融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个性品质、价值取向等教育为一体,因此,高职语文教材的开发要积极体现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在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开设民俗语言文化赏析专题单元,促进学生民俗语言学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
语文教师需积极学习民俗语言学理论新成果 高职语文教师是民族文化的传授者和指导者。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课堂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于其基本素质的要求不同于其他教师,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历史、哲学等知识以增加自己的能力储备,并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熏陶。
学生要努力学习传统优秀民俗语言文化知识 民俗语言文化涉及知识面很广,包括语言中的民俗现象和民俗中的语言现象,以及语言与民俗相互关系及运动规律。学生虽不必作深入研究,但有必要对社会上经常用到的民俗语言自觉学习,比如常见的一些含有民俗事项的成语、歇后语、俗语、流行语以及网络民俗语言等。通过学习,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扩大,知识底蕴自然会增加,无形中会受到教育,这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
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民俗语言文化受到普遍重视的今天,高职语文教师更应该担负起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讨和研究与民俗语言文化结合的切入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曲彦斌.民俗语言学(修订版)[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闫晶.高职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6]艾娣雅.语言与民俗[J].语言与翻译,2000(4).
[7]龙生祥.民俗文化与汉语教学[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1).
[8]李菲.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