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第1篇: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被视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革命,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进展。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被视为一种新的方法论思路和研究范式。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逐步形成的,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言,皮亚杰、维果斯基是公认的先驱。

皮亚杰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认为认识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那么,学习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②认为认知结构的产生源泉是主、客体的双向作用的结果。双向作用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作之间的协调;二是客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客体间的联系从属于动作间的协调,只有通过动作,客体间的联系才能在人的思想中发生。因此,学习的实质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维果斯基十分重视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把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或同伴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确定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就是要判明儿童发展的这种活动状态,着眼于儿童发展的明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具有建构主义倾向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盛搭建了桥梁。

布鲁纳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和课程教学改革家,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发现式学习理论体系。他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情景性的探索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②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③自我激励式的学习;④采用共同建构假设式教学。

奥苏伯尔的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更倾向于学习个体的知识建构,而不考虑个体间的社会知识建构。他力图以知识结构表征认知结构,重视的是知识结构互构的内在关联。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及实现这两大原则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直接推动了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发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

建构主义虽然流派众多,且有不同的理论倾向,但都坚信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2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J. D贝尔纳曾说:“在教学方式上,推行无殊于中世纪前辈所奉行的传统,把一个学期中每天的整个上午都用于听科学讲演是一种毫无用处的违背时代精神的错误和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基本上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缺乏学问探讨、情感交流,造成“教师主教、学生主学”教、学分离。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部郑重指出:“一切改革实验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精神。”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过程正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首先,建构主义把“理解的认知过程”和有用的“意义建构”、社会化和文化适应及专业化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其次,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组织好教学活动。它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在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第二,保证学习者在他的学习中总处于“最近发展区”;第三,要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有足够的自我建构知识的空间,并积累生活经验;第四,应促进和接受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

第三,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主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建构的,是主体所赋予他自己的经验的一种形式,每一个主体只能认识自己所建构的经验世界。

第四,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过程是:兴趣一知识一记忆一情感一感知一反省一行动一平衡一摄动一重建一迁移一兴趣。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促进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所形成的独特教学理念,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来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教学、随机进人教学及支架式教学。在此,我们主要探讨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由美国温特贝特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认知与技术小组开发,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及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创建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进行持续探索的、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种类,体验某一领域中专家们在不同情况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观察专家如何把知识作为工具来明确、表征和解决问题;并理解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和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进而帮助学习者通过多个不同视角识别、发现、解决同一个情境中的问题,以整合他们的知识。

抛锚式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个“锚(anchor )”来设计。所谓“锚”指的是支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支撑物。“锚”的识别与设计相当重要。因为,所有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展开、学生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围绕“锚”来进行。“航海记”就是由伯克斯特教育学院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开发的一个著名案例。其中,“”是一条72英尺长、经过改装、设备精良、适于航海的现代法国金枪鱼双桅托捞船。在历险故事中,两位科学家和他们的一些十几岁的研究助手们组成一个从事远航探险的小组来进行驼背鲸鱼的研究。每一段节目都附加一段巧分钟的航海历险记录片,一些科学知识或数学概念都呈现其中。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教师以简明语言向学生介绍学习目的,并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所要学的新内容。

(2)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简单的“锚”可通过师生讲述故事、学生参与扮演戏剧角色等方式呈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锚”的呈现将以技术支撑的录象、软件等为主流。这种呈现方式将更有利于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并支持学生的问题解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识别问题、分解问题,制定问题解决计划。教师在学生逐步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其提供帮助,为其解决问题搭建脚手架,从而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足够空间,以便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计划和策略。

(4)将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由于呈现给学生的“锚”中的问题不仅非常复杂,而且要解决拓展性问题,还需要大量收集分散的资料。老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然后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小组的解决问题的结论,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合作学习。

(5)教师进行整体评价。教师只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自评或互评。

在抛锚式教学体系中,老师不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总设计师,也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建构主义的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支架式( scaffolding)教学。它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基础知识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基本知识概念框架作为学习中的脚手架,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比如: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课堂整合的教学案例《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探究学习》。

(1)探究导人:

教师:请各位同学根据电脑桌面上的“抛物线.P,利用《几何画板》作一条过焦点F的任意弦。

学生:动手操作,但“交点”命令是灰色,操作没有成功。

教师:请大家思考,怎样才能描出点B呢?

学生1:度量出A,F两点的坐标,然后求出直线AF的方程,列抛物线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B的具体坐标,就可以作出点B了。

教师:这种方法可以找到点B,但是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解方程比较烦琐;二是当点A变化一下,点B的坐标又得重新计算。针对学生1方案存在的问题,能否找到解决的办法?

(2)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建议学生在另一图中拖动点A,观察弦AB的长度的变化情况,能否找到什么结论呢?并在作业纸上进行推理论证。

(3)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这堂课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找到了十多个性质(略)。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2)搭建脚手架,引导探索:教师的引导应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3)独立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问题和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允许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问题。

第2篇: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嵌入式;学习共同体;教学改革;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55-03

“建构主义科学教育理论”以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思想为代表,关注的是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对于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起到了有利的引导作用。“嵌入式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充分实践和探索的前提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创新改革。通过“理论”和“应用”两个学习系统,双向强化学生的理论探索思维和应用创新思维。

一、建构主义嵌入式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条件

(一)传统传授教学过程的概括和抽象

在实施这一教学法时,需要评估和确定教学系统的条件和有效性。传统的教学观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上持“去情境”的观点。建构主义认为,情境总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抽象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因而学生常常难以灵活运用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

(二)建构主义教学实践的时空情景要求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嵌入式课堂创新性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针对“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课堂上嵌入“对照演示”,这与课堂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是相矛盾的。

多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已经建立第二课堂、学术科技活动、企业课堂良好的实践情景和校园氛围,这些活动将成为嵌入式教学有效的支撑平台。

二、嵌入式课堂教学环节的三个阶段

(一)课前设计嵌入的环节和内容

嵌入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以学生为导向的嵌入教学是核心,由“课前师生教学设计、课下学生研讨实践、课堂师生演示交流”的三个阶段组成,第一步“课前师生教学设计”,是对两组对照的“理论知识点演示”和“案例分析演示”选题的设计。

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开篇时,把学生按照5~8人进行分组,通过抽签或自选的方式,确定AB组的研究任务,A是理论组,B为应用组;进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研究和演示的主题内容。教师把上一章教学内容完成后,将下一章的教学目的加以阐述,引导A组学生设计下一章自己希望进一步探索的理论主题,条件是对下一章知识点进行初步的研判;同时在明确了第二课堂的实践效果后,结合前期实践和教师的选题引导,B组学生设计下一章对应相关理论点的案例应用分析主题。注意设计环节和选题时,注意对理论要点、理论研究的范围、实践方式和具体案例进行选择。以学生为主导的“嵌入教学环节”的三个阶段如图1。

(二)课下指导嵌入理论和应用分析活动研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加工。理论学习包括四要素:“文献、观点、演变和评述。”传统的理论教学比较死板和枯燥,要增加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用嵌入法,让A组学生自己选择文献,找寻观点、对比总结演变,给予评价。应用研究也包括四要素:“案例背景描述,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第二课堂的实践平台,B组每个同学将对案例进行资料查询和扩展,通过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工具对案例进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三)课堂嵌入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演示比照

对照组演示展示了学生团队主动学习研究情况以及教师实施的修正和控制。通过学生演示视频,进行创新课堂内容的记录。

这个阶段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第一,强调共同体各个成员所具有的多元化知识、技能优势,可使每个人都对团体目标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从而得到认可和尊重;第二,完成共同体共同的目标,即围绕任务推动集体性知识的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知识、技能的习得;第三,在学习活动上强调个人发展与共享性的知识建构活动的统一,强调成员之间知识、技能的共享和综合,强调学习资源的共享,强调成员之间实现学习过程的透明化;第四,强调学习共同体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而非教师的主导性控制。

三、嵌入式课堂教学实施的实施过程分析

(一)设计嵌入的环节和内容

选择10级12班“市场营销学”专业作为实施课程。成立小组:4~5人组成一个讨论小组,每班共8~10个小组。两个班对应。确定任务:两班组长抽签确定自己组任务。理论研究与案例选择分析对照组确定如表1。

(二)指导嵌入理论和应用分析活动研讨

老师根据学生小组不同的选题,分别对各个小组进行辅导。无论文献或是案例小组,课前需要通过资料和讨论等情景进行准备。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课外借阅著作、教科书,进行网络资料搜索。引导各小组提前做好团队演示设计,案例分析也可设计为角色扮演。每章主题是主要范围,根据时间和内容可减少和扩展相同章节的内容。

(三)课堂嵌入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演示比照

演示方法:每个小组的PPT约15 - 20页,演示约10~15分钟。其他小组的同学提问,演示小组的同学进行答疑。嵌入演示实施后,教师将根据比照演示进行情景化点评,AB组互相评估,通过师生互动,完成对核心的理论思想、知识内容、解决方案的全面评价。首先对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效果进行改进性指导,其次对嵌入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课程内容及改革模式的内在关联性进行评估和研究,最后提出完善这一教学体系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对整个结构进行反馈性研究。

10级12班市场营销的学生表现非常出色,理论组的同学总能找到自己倾向的相关章节知识点的观点,案例组的同学扩展和丰富了案例本身的文字资料和量化数据,对提出问题的营销策略体现出高涨的热情。

四、嵌入式课堂演示的效果评估

(一)“对照演示”共同强化理论与应用教学

创新的嵌入式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针对“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课堂上嵌入“对照演示”,具有突出的教学效果。鉴于本科学生理论基础教学环节面临的难点,通过“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两个对照组的学习研讨,结合学院现有第二课堂优势,设计应用分析方案,这一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共同强化了学生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学习的效果,可形成更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和课程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二)扩展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

教学实践表明,推行建构主义的学生进入、师生互动和情景特色,使市场营销两个班的课程教学提升了教育层次,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传授再不局限在传统课堂的狭小空间,而是通过“一个平台,两个演示,三个阶段,四个环节,六个步骤”的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直接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前、课下和课后。这一对照环节的“课前师生教学设计、课下学生研讨实践、课堂师生教学交流”三个阶段,通过AB对照小组实施,大大扩展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探索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轻松进行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

这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实践,摒弃本科学生过去对理论知识被动和枯燥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创新、发展中学习,形成在阅读、查找、分析、研讨中自我探索、自我培养;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特色;丰富了我国高校知识传授与创新探索相结合的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第3篇: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因而对精通商务知识和英语并拥有良好的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商务英语谈判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求,融合了英语、国际贸易、谈判技巧等知识,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应具备的各种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贸易打下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我国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分析

尽管很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但基本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学效果很不乐观。首先,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很多院校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开设的课时非常少;其次,从事此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英语专业,缺乏实践谈判知识,即使有些教师出身于商务英语或者国际贸易专业,但是缺乏相应的谈判实践经验,因此大都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者,高职学生对此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英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可以做好贸易谈判工作;另外,缺少正宗的商务谈判实景教学材料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都使得国际贸易谈判课程的发展处于弱势,因此建构开放、互动、模拟式的商务谈判课堂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批判中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为此,当前建构主义对教学心理学研究正产生着主导作用,以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心理学研究也正影响和变革着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的框架,它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2)抛锚式教学 ( Anchored Instruction),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学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 3) 随机进入教学 (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是指为了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 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 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

四、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以建构主义理念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倡导将教学内容任务化、情景化,融合商务谈判活动所需要的内容和英语语言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

商务英语谈判抛锚式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如下:(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2)目的性原则。即在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计是以保证学生学会为标准来进行设计的,使学生能够通过确立主动建构意义的学习来解决现有的问题。(3)综合性原则。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体现商务英语谈判的贸易知识,谈判技巧,英语语言知识等综合性。(4)适度性原则。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要注重选材与主题的实用性,要确保教授的知识是在学生可消化、理解的范围之内。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运用于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为:1.设计情景任务,即以现有的商务英语谈判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整合内容,设计若干的真实性谈判情景;2.组织合作小组,即在学生组织谈判合作小组和团队时,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差异合理建组,使各小组之间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性格搭配等综合能力大致相当 ,从而使各组间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给每个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成功扮演商务谈判小组中的不同角色,以实现学生的个人意义和集体的分享意义;3.搭建知识桥梁,即在商务英语谈判情景教学中,把利用情景任务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作为桥梁,让小组学生自由充分的讨论,鼓励学生发展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最后促成小组学生达成谈判共识;4.共建解决方案,即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之后,利用已经建立了的知识桥梁来解决现有的围绕商务谈判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问题的小组解决方案,同时阐述小组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即将实现,因此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新发散性思维,以期养成学生在实际商务谈判中的灵活性;5.引导反思,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思维活动进行反思,教师在此步骤中评估和归纳总结,给每个小组以公正客观的评价以及成绩。

五、结论

建构主义对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以其理论思想为向导而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也是非常的具有教学理论及实践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稳定的教学框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内化学生的知识,并且督促学生去寻找学习的意义。因此,运用多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构建建构开放、互动、模拟式的商务谈判课堂教学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的多元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蒋三庚.商务谈判[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4.

[3]曾勉. 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改革探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第4篇: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1]。建构主义学习活动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也容易建构信息的意义。

现在全国各高校都逐步重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会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有效地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呢?本文基于此探讨了建构主义的基本教学方法,并结合近些年来的切身的教学体会,给出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希望给计算机应用型教育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帮助。

1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1.1 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2]。

(1)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这一环节最为重要。

(2) 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协作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3) 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荐阅读: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4)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1.2 建构主义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第5篇: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建构主义主要以及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和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建构主义将心理描述为超越身体范围而进入社会环境的一种分布式的存在物。与认知建构主义者相反,社会建构主义将心理定位于社会中的个人行为。因此,学习首先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的过程[1]。社会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的作用,它认为个体知识的建构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建构是个体的认识活动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3]。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得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识主体主动建构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授,但传授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建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建构主义教学论和学元论是截然不同的观点:二元论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学习只是主体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认识并了解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第一,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建立在个体历时的经验基础上的;第二,认知功能的适应性在于对经验世界进行组织,而不在于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存在。建构主义观念认为:主体不是要发现客观现实的必然性,而是以某种概念化可生成的未来方式参与现实世界,然后以某种与可生成性认知相一致的方式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一门面向本科生开设的融创业理论、创业实践、企业家精神培育于一体的全新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旨在启蒙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增进其对创业的了解和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4]本课程的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课题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问题出发,提出了任务驱动、团队学习、项目引导、实践运作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决问题,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如著名的课程论专家麦克尼尔就鲜明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不是认为“告诉”学生知识就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而是将其作为能够体现“在我们经验世界里能够做什么、处理物质对象的成功方式以及思考抽象概念的成功方式”的东西[5]。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自由论》中说到: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看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创新创业教学中,首先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每位同学都肩负任务的主体,有任务驱动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整个学习过程,要组建学习团队,团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创业者访谈、项目调研等方式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出问题,给出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宏观背景,然后开始基于项目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团队的负责人总结讨论结果,汇报讨论成果。在此,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来阐述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在“商业模式是什么”一章的学习中;教学目标主要是:(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商业模式;(2)如何构建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在教学中不是首先给出商业模式的定义,而是列举一些成功商业模式的案例:如“蒙牛的抓两头放中间的杠铃模式”、“深发展的产业链金融模式”等;然后抛出问题:让同学们经过讨论,认真分析构建商业模式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按照已经分好的团队(团队保持在6~10人左右)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后各小组选派发言人代表本组阐述观点,当所有小组观点阐述完毕,教师总结点评,同时提出商业模式构建的4个视角和9个关键要素,为同学们介绍商业模式分析的工具:商业模式画布。在第一个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每个团队结合本团队的创业项目,讨论分析出最适合项目发展的商业模式,并通过商业模式画布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自身项目的讨论中,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商业模式调研等形式认真制定项目的商业模式。该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努力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构建新的能力与知识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的状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掌控课堂让讨论有效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学习的效果,因此它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且是寓于过程之中的。对于创业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答辩方式进行,各小组通过答辩,展示本小组的知识构建成果和意义,同时获得相应评价。

三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基于建构主义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效果检验就是有效性。要判断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首先应确定评判的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不关联的技能和片段性的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完整地了解知识结构,发展他们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根据这样的标准,我们可以分析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效果,创业基础教学根本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去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种构建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不断有机叠加,通过情景的设置、问题的提出、自主或者协同进行问题的解决、再到能够用流利的语言和良好的台风通过上台答辩展示给大家,同时能力相应提高。创业基础教育要纠正两个方面的认识误区:第一,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去成立自己的公司,注册自己的企业,而是培养学生事业心和开拓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创业是优秀学生行为,而不是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无奈之举;第二,创业教育也可以称之为“不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意识到培养,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观,使学生在创业选择上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和环境,不至于盲目地做出选择。从课程的出发点来看,本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就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身知识的构建基础之上,而不能通过知识二元论采取“刺激—反映”原理机械进行课堂教学,如果学生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基础进行构建,形不成自己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观,创业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的创新是必须的。

四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构主义视角下创业教学的有效性在理论上已得到了证明,教学方法要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还需要具备其它的前提条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所要求的条件更苛刻,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高级伙伴,深刻理解并掌握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是一种考验,对于创业基础教育来说,是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的很好的尝试,创业基础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知识不具有专业性、但是要求知识的广泛性;教学过程没有教材,但要准备参考书;资料的查阅主要通过互联网,这些特点已经让创业教育具备了教学基础;任课教师只有广泛了解当前的创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创业的实践体验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成为真正义以上的创业导师。这种开放的课堂教学需要开放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创业者访谈等形式开展教学,只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创业价值观。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强化在教学方面的研究,本文利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深刻挖掘学生认知的普遍规律,从建构主义学习论出发,打破了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采取情景再现、项目贯穿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作者:刘灿德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沈映珊.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在学习观的分析比较[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

[2]张玉平.关于建构主义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3]文萍.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互动教学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7).

第6篇: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实验法,对武汉市财政学校2013级学生网球普修课的学习情况展开研究。引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突出其对于网球教学周期的影响效果。通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网球技术掌握、培养判断技术能力以及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效缩短教学周期。为试行和推广这一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00

1 前言

作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知识通过“同化”、“顺应”、“自组织”、“对话”等建构方式削减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倡导小组学习及引导性教学。旧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一直沿用前苏联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师道尊严”,“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我国的古代教育思想真谛[2]。这种教育理念有利于知识灌输、技能传承的学习,帮助学生打基础,但其弊端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追求知识的真谛,使学生过度信赖教师和书本。为适应21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正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变化。以我校网球技术课教学为例:现行的网球课教学手段和方式依旧是原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时期的教育模式还未真正形成。本文在网球教学中引入构建主义教学模式,为以后的发展拓宽思路,新的教学模式将会进一步发展。

教学周期是以课堂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由师生行为互动为教学情节,由教学情节互动为教学事件,由几个教学事件构成一堂课。但是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一个教学周期内会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很好的形成串联,从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战线拉的过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周期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与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因此特别有利于学习者探究性思维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对教学周期计划完成具有积极作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武汉市财政学校2013级网球普修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了近5年的有关文献及著作,以“建构主义”、“教学周期”为关键词检索到论文715篇,经过进一步筛选,得出适合本研究借鉴的论文60余篇。

2.2.2教学实验法

2.2.2.1实验设计

通过教学实验法对40名学生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教授36学时任务的网球技战术知识。实验后通过对学生技能、体能和合作竞争能力等基本能力的测试,探究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周期方面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以及在创新及合作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并剖析其原因,并对建构主义教学程序进行优化,使其为网球教学服务。随机选取武汉市财政学校2013级网球普修学生40人为实验对象分组教学进行比较研究。人员构成,基础水平基本相似。

2.2.2.2实验时间

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利用现有的网球普修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为网球普修教学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2.2.2.3实验步骤

(1)首先对全体参加实验的学生网球技术水平分组各自进行测试,然后采用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即实验组采用游戏准备活动、建构主义教学、再过渡到学习技战术、最后进行小结的教学程序;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一般准备活动、学习技战术、课堂小结的程序进行。授课学时同为36学时,实验结束再对全体学生进行技评考核,考核标准相同。

(2)教学控制: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同一教学大纲、同等授课时数,组别可按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确定进度安排。学生均由本人上课。事先不向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讲解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身心自然地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投入学习精力的一致性,教师严格按照既定的安排授课。

(3)合理选编课堂内容:这是调节好学生大脑皮层活动与肢体练习活动的前提,设计顺序包括由启动状态过渡到兴奋状态再提升到动脑思维状态,最后归结到评价、反馈状态。合理选编课堂内容,是上好一堂课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速率的关键步骤。

2.2.3数理统计法

实验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及Excel进行整理统计,然后采用t检验法,关联分析法等对实验数据进行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建构主义可将学时任务提前完成,缩短教学周期,提高教学质量,便于学校完成学期培养计划。具体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3.1建构主义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之一是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学生们健体强身观念。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管哪种模式,只要贯彻到底都能完成目标任务。过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大锅菜”,教师是教学领导者,并且把技术教授给学生,通过指挥学生运用集体训练的方法来完成教学计划,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建构主义模式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出学生之间积极的鼓励和竞争,促使学生自觉意识提高。激发学生们对体育课堂的兴趣,提升起学生门学习积极主动性,而不是通过集体的专门练习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实现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教学周期目的。(如表1所示)

表1 学期进行18学时两班课时任务完成人数比例(%)

教学内容

班别半场正手定点击球底线正手定点击球半场正手平抛击球底线正手平抛击球半场正手隔网击球

实验班9793898377

对照班9186817261

3.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球技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训练密度相对较大,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自动化了标准动作,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尽管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降低了训练密度,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当时的情况、对话、合作,也就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参与讨论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快速了解运动技术。技术是一个完整的动作方法,使用正确的方法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然,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对学生有益的,都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但使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并赋有创造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不仅要圆满的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这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班学生评分优秀人数(85分以上)比例(%)

班别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能测试技术评定

实验班97909593

对照班84817880

3.3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技术动作的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实验组教师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的方式对对学生技术掌握情况针对性评价。并且不光是自身评价,还有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评价,使他们总结经验使自身技术提高,由此激发学生对自身及其他同学进行技术评定的积极性。并能在相互评价交流中纠正自身错误,增强学生理解技术动作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技术缺陷进行进一步教学,不仅是帮助同学进一步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习者更加清楚的了解技术评定的操作方法和理论体系。学生也可以在评价与被评价中增强自身技术及技术评定能力。这种模式下学生既在潜移默化中改进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对自身的技术缺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甚至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自学能力。增强了学习者发现、讨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来讲是对教师授课效果的促进。

3.4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实验组中,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都远远好于对照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的转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模式,老师的讲解多数已不再是技术要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动作,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由于是学生自己总结的动作要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加快学习节奏。

4结论及探讨

4.1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深化技术和拓展知识,所以建构主义下的教学缩短教学周期后意义深远。

4.2本文的实验为探索式研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些许纰漏。例如外部因素的影响;受试者以及实验时间局限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需要在以后更多实践探索中不断改善。

4.3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网球专修课教学实验受客观因素牵制较大,这就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外部支持。

4.4目前将建构主义理论与体育教学课相结合研究不多,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也需不断完善。因此恳请同仁们多提宝贵意见帮助进一步充实本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富艳.建构主义教学视域中的体存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7(23).

[2]李芒.建构主义到底给了我们什么?一论建构主义知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2,6(10).

[3]杨红孺,张文庆,雷冬飞.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2006.1.

[4]陈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5(4).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6]李康.系统教学设计与建构土义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第7篇: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育学 教学问题 建构主义 改进措施

教育学是当前师范类教育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师范性质学科的核心课程。对于教育学专业化发展来说,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规格及质量,更对学生的教育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理论入手,从教育学的课程教学困境来分析教育学的教学地位,并从教学改革视角来探讨如何促进教育学的课堂效率,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将学生对教育学知识的获得作为教育工作的首位。

一、当前教育学在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困境及问题

教育学的开设与实施在改善教师职业素养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师专业化趋势更加明显,教育学在教学中的困境及不足也相继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学科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教育学的课时相对受到压缩。从教育科学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教育学的成果不断涌现,一方面丰富了教育学学科教学领域的知识体系,使得教育学更具教育价值。然而在课程规划上,随着大学阶段教育类专业课程的日趋复杂,教育学自身的课时已经受到影响,课时压缩是当前教育学教学的首要难题。也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教育学应该如何定位?教育学的知识如何表现?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学知识?等等。二是教育学在学科地位的构建上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教师职业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教育人才,而对于现实教育情境中的管理者、教师及学生来说,如何从专业学科的地位上来确立教育学的正式性,一直是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有人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一专之能,只要拥有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更有人认为用其他学科知识来取得教育学课程。如上种种都给教育学的学科专业性带来冲击。三是教育学在教学内容上过于脱离教育现实实际。教育学是对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总结,在教材建设上,主要从学科理论及实践领域上凸显教育成果,而在教育现实中,由于不能触及现实具体的教育问题,往往存在“隔着靴子瘙痒”的脱离感,也给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四是在教学方法上,重教不重学。教学方法是课程讲授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科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传统的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显得单一,即便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只是对粉笔的替换,未能从教育理论的深入浅出中增强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带来的教学困境,不仅限制了教育学的发展,也使得教育学陷入更大的教学窠臼。

二、建构主义理论及在课程教学中的典型作用

建构主义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理论,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知识的认识上,建构主义更加强调现实假设与解释,知识并非是现实的客观反映,更多的是对问题的归结与整理。在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对于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知识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通过对具体的情境来对知识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同时,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上,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完全传递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自己通过对学习环境的构建来形成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更加关注学习者自身的思维和认知结构,并强调学习者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解释与理解。在知识的接受面前,每个个体都是积极的,每个个体都应该从知识的自身体验中来养成。另外对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者来说,学生是课程环境的必要参与者,学生不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更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需要从学习者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对外部信息的理解和加工上,逐步形成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其知识的意义。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的呈现者,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创新

由建构主义理论来认识教育学教学问题,并从建构主义中来改进课程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深入开展教学评价,以真正发挥教育学对学生的影响及触动。

(一)建构主义强调教育学应该教什么

教育学作为对教育理论的总结与应用,多年来在实施中一直难以科学定位。从教学内容上,教育学在教授中应该传授那些基本理论,应该培养学生的那些教学技能。事实上,对于在较短的课时范围内,如何平衡好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笔者认为,教育学应该从学生对相关教育理念及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形成对教育学最起码的获得能力。在探讨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能上,一是需要学科知识,教师所应具备的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二是条件下知识,对教学中所用的心理学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能够从教学过程中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成绩的相关知识,如教师的外在智慧,学识及能力等。学科知识与条件性知识是显性的,形式化的,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则是内隐的,难以从表象来判断的。对于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都是教师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也是构建教师职业的基本素能,这些知识的习得和养成都需要从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中来全面的调控,以便于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在现实教学中,对于教育学教育素养的培养通常是渐进的,尤其是职前的师范教育,多从教师岗位特征及岗位要求上来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能。这就给教育学的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问题,无法从教育学所涵盖的知识、理论、方法等方面来反映教育活动,也无法揭示教育活动的本质及规律,缺乏对师范学生的有效教育和理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从知识的养成上,体现了人类对智慧的追求和培育过程,也从对个体的精神、人格建树上获得了新的促进作用。正是基于此,建构主义要求:任何知识都是相对的、不确定的,是时刻处于不断的变化和生成中的。因此,从知识的教学与实践中,应该首先明确知识的内容及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教育学知识的变革与发展,教育学的教学内容要从研究成果中体现时代特色,并能够从时代中不断调整、更新和完善。可见,对于教育学课程设置来说,一方面要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兴趣,还要与时展相适应,能够从个体对知识的理解上加深对教育情境的认识,使其能够转换为实践性知识。

(二)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该如何落实

学习的过程不单是教师对知识的传递过程,更多是学生从自身的经验上来重新认识和编码知识,以重新构建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对于知识是需要从学习者自身的理解上来形成,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性,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其真正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身经验,也从对个体的知识建构中来强化经验在认知中的积极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将个体的学习与对知识的理解,与个体的经验为基础,并逐步推进学生从知识的记录中获得对认知的更新与完善。不同的人因自身经验的差异性而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力,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定情况,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其次,在课堂教学方式的引入上,可以从情境教学中来营造学习氛围,如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围绕特定的事件来展开探讨,鼓励学生从案例教学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能够拉近学生对现实的理解,能够从学生的知识经验中获得能力上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本领。需要强调的是,在案例教学法中,应该注意:一是对案例的编制上要结合现实,不能凭空杜撰;二是要把握事件的典型性,能够从事件中引导教师、学生从思想上、知识点的学习上,反映相应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启示;三是体现事件的具体性,能够从事件的静态描述和展示上,既要增强趣味性又要融入事件的发展规律;四是表现出时代特征,能够结合当前教育现状,从反映现实的场景中来展示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临场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进课堂教学操作性。

(三)建构主义强调对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促进

建构主义在学习中一方面强调学习情境的构建,另一方面从个体与个体的交流中,注重对学习共同体的促进。学习的本质是基于特定的场景来进行知识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具有社会性。个体在对世界的认识上,需要从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来建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是学生营造共同体的良好载体,也是帮助学生从交流中增进才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施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组建相应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从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往,实现不同个体的学习目标。在相互协作中切磋与探讨,在相互影响中探究与互补,逐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构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学习共同体具有如下特点:艺术各成员都能得到尊重和理解;二是教师并非权威,而是理性的参与者、引导者;三是各成员在思想上、见解上保持开放性与独立性。

四、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认知的科学性,对于教育学在教学实践及改革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建构主义尊重学习者的主动性,并从教师的自身定位和功能发挥上,对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应该主动的学习,能够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结构的同化、使其赋予特定的意义,并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知识建构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 2004,(05).

第8篇: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数学教学;认知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网络教育中,所以我们更应当把建构主义应用到现实教育教学中。在下面的文章中,我用切身经验来畅谈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的是建构主义的由来和发展;其次,如何让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建立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最后,教师如何搭建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建构主义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纪康德的批判主义,但在教育学界或心理学界,常将建构主义的起源归结于皮亚杰及布鲁纳等人所作的革命性研究,他们指出,由于传统行为主义者的教学建立在直接观察和外在控制的方式上,不仅无法发展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违反人类学习的“建构”本性,应该加以扬弃,因此,直接教导、反复练习等都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只有采用符合人类建构本性的发现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或合作学习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他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指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同时,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的形式,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就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就需要对现有图式进行修改或创造出新图式,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在这里,所谓建构,指的是结构的发生和转换,只有把人的认知结构放到不断的建构过程中,动态地研究认知结构的发生和转换,才能解决认识论问题。

(二)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我们认识活动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得到的知识。我们靠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自己的理解,相反,我们的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映射”的影响。

数学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应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一定会导致“极端构建主义”。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传统教学以“传道、授业”为己任,数学课堂教学几乎全是教师向学生的“灌输”过程,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者,只要能“听课”就能掌握知识了。把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归结到学生“没听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存在,而是源于我们建构。每个人理解事物的本质是靠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学中应明确学生应是认识的主体,是有独特个性,富于进取和创造潜能的知识探索者,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只有通过自己学习,才能获得真知,其能力、品质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重建进行指导,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能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基础的观点。由此可看出,数学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主动认识过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方法和途径,师生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才是首要任务。

(三)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重视知识获得过程的教学,从建构主义学习观来看,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主体(学生)与客体(知识)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习是一种主观能动建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新的认识图式。因此,数学教学不能仅仅重视结果(结论)教学,而应让学生懂得、获得形成结论(结果)的过程和方法。无视了知识发生过程,学生学到的是枯燥、单调的知识,只能机械模仿,反复练习,越学负担越重,越学越累。反之,重视过程教学,使学生自己知道所学知识的前因后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又可以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所以,明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基础。通过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和睦,而且可以共同进步。

站在讲台上的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希望下面坐着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认真的听课,积极回答问题,对数学有热情、有激情,都能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能够积极完成作业。在过去的两个学期中,我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用真心不光在学习中,还在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从而使学生喜欢上和我沟通交流,数学成绩更是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爱上了数学,特别是解决问题之后的兴奋感觉深深感染了我。同学们更乐于配合老师探求新知,学习新的知识了。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关于建构主义理论[J].中国电大教育,1999年02期

[2]蒋荣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抛锚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J].大众科技,2008年03期

[3]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第9篇: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理念和手段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毫无疑问,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思考路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从而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即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将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它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sget)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1]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是其主要策略。[2]

不难看出建构主义理论为综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可能。因此充分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3.1高职学生生源相对复杂,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近年来,由于扩招和地域差异大等原因,多数学生基本词汇量不足,缺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方法落后。整个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较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3.2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模糊和定位不准。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于传授单一语言知识,对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模糊,造成“培养”和“需求”脱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没有注重“实用”,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与国家提倡的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目标和原则、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相差较远。

3.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陈旧。

长期以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常用的是“注入式”或“满堂灌”等形式逐字逐句精讲精写,缺乏情景,只是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语言实际使用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难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实践性,更无法开展建构主义提出的协作式的合作学习,难以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建构主义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4.1创新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近20多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国际上广为传播,已是当今外语教学的主流。它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着重培养学生外语知识的综合构建,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3]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遵循的是教师中心法,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基本以教师单一传授为主,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内容也比较偏重语法和阅读。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是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开始,将知识经过内化、顺应,将所学到的新知识纳入原来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和对话,借助实践探究活动产生感悟,获得体验,从而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的主动、双向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2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这就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每个学生的角度思考引导学生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个体,才能促进整体的全面发展。[4]

4.3以“必需,够用”为度,改革教学内容。

公共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一般英语能力及能够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资料。以往的英语教材,很多都是以英语语法与阅读为主,虽很多教材在进行改革后都加入了一些听力、对话方面的材料,但由于阅读、语法所占篇幅太重,教师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免受到课时安排的干扰,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训练。在教材的选取上,我们应该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使用对象的针对性和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关键。通过总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我院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突出职业特色。不同的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突出“服务专业、突出应用、强化素养”的设计理念,切实提高我院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偏向听说能力的培养;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应该偏向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对经管专业的学生应该偏向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偏向听说能力的培养。

5.结语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院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了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在主体参与中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学会探究性学习、学会创造性学习,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建构主义理论为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启发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锦化,孟庆华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2]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