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学生管理工作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管理工作情况

第1篇: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关于对全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厅《关于开展疫后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市教育育局《关于做好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对我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调研作出以下报告:

一、 基本情况

截止2021年3月份,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5所,中小学生15290名,专兼职心理教师44名,除石楼中学外,其他学校均无专用教室及设施设备。

二、 调查内容:

(一)、疫前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存在的问题:

1、学习方面的问题:如:学习障碍、学习疲劳、儿童厌学情况、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考试作弊、不做作业、粗心大意、偷懒、偏科、不专心等)。学习问题是在中学学生中相对比较严重,这个时期的学生要面临升学的考试,家庭和学校对于学生的强调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途径,更重要的是改变目前状态的方法,过分的强调和重复使得中学生的心理承受着很重的负担。

2、社会交际方面的问题(中学):主要指教育不良而造成的问题。如:退学或逃学、孤僻、退缩、冷漠、压抑和吸烟、早恋等,学会与人交往并正确地进行社会化是这个时期中学生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由于我们目前教育的不适当使部分中学生难以与人进行正确的交往,由此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出现一些问题。

3、人格方面的问题:表现为人格缺陷(自卑、猜疑、陕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怯懦)。

4、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如: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庭中的不良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幼年或童年在家庭中所受到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却会伴随人的一生,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离异、父母的期望与子女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亲子关系不佳等。

2、不良的师生关系

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出现忧郁、冷漠、孤僻、厌学、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消极心态,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接触的除了家庭成员和同学外就是老师,因此与老师的关系就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3、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中,过分关注学习以及不能与异性进行很好的交往是两个主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高中、初中、小学疫后严重心理问题学生人数及比例。

截止2021年春季,全县中小学生总数15290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约 150 人,占总比例 9.8 。到目前为止,无因心理健康原因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

(四)、疫后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对策及做法

1、学校全方位、多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要求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工作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以及各科教学中。

2、保持开放宽松的学校环境。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生成长的主重要环境,一个学生在学校中的体验如果是轻松的、乐观的、积极的,他的心理状态就趋于良好的,反之,则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3、尽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正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由于教师所处地位的特殊性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感情极其复杂,把握这种感情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可以促使学生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4、教师、家长互相配合,营造良好而系统的教育环境。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和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互相配合,及时了解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尽快使学生进入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意识和观念。

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对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有时候中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着力帮助心理不良的中小学生树立纯洁的情感,了解自我人格特长,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第2篇: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高职院校依旧采用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阻碍了高职院校的进步。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创新了管理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

1.完善助学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尽快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高职学生的成长,及时解决高职学生的困难,使其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高职院校必须尽快完善助学体系,落实好学生贷款、免学费、减学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工作,从最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生活压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同时,高职院校应具备人文关怀的意识,在节日期间可以为贫困生发放节日礼包,包括食物、衣服、学习用品等。教师与管理部门职工应定期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质量。

2.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高职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鲜明。辅导员作为高职学生的主要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可以定期进行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学生管理理论知识,增强辅导员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应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在管理工作中表现良好的辅导员,给予其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从而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降低高职院校的经济成本,同时提高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水平,高职院校可以从辅导员中选出一名主任,专门负责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培训工作,及时解决辅导员的疑问。辅导员主任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院校的秩序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学生管理具有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良好的学生管理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对高职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实施定期汇报的管理方法,例如,要求保卫部门每日在院校内巡查;宿管员定期检查学生的夜晚归宿情况;辅导员每日值班等。部门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每日记录工作情况,定期将记录表反馈给学生管理部门,以便学生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高职学生动态,更好地ρ生进行管理。另外,高职院校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可以在高职院校的重点区域安装监控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轮流查看监控器,一旦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应当立即制止,保证高职院校的安全。

4.重视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重视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合作平台,提供给高职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为其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办讲座活动,邀请企业经理为高职学生讲解就业知识、工作经验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定期安排高职学校进入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双赢。

5.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不仅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旨在鼓励更多的人增强创新意识,加入到创业的潮流中。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不断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应积极引入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管理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05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25 [本刊网址]http:∥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确保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IE-V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价值观都是以“社会本位”为主,这种教育价值观非常注重价值取向的统一,主张师道尊严,提出个人需要由社会需要决定的观点,学生一定要无条件服从学校的管理,肯定教师的权威。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学生一直都是受教育者、被管理者,并没有自己的主体性,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为高职院校稳定和培养人才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思想的解放,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新的发展形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个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限制。同时,现代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我独立意识较强,也有自己突出的个性特征,往往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完全是封闭式、束缚式、命令式的管理,学生很难接受。因此非常有必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管理理念老旧、落后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和学生之间更像是一种主从关系,学校是管理者,是主动教育者,而学生是被管理对象,也受教育对象。传统的管理理念本质上就是权威性的制度管理,过于强调规范性、有序性、统一性,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人需求,盲目追求一种色彩、一种风格,同一个步调,这样也就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这种制度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目前,很多教师并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学生管理工作,认为教学或者科研是最重要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是学生处或者辅导员的工作。班级辅导员的职责被泛化,什么事都需要辅导员,这样辅导员花费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

(二)缺乏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在实施“专兼结合”的管理体制,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设置了专门的学生处,主要负责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管理部门是团委,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而学校其他管理部门负责部分学生管理工作。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已经转化为服务职能,关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学业考核以及大学生就业等相关问题的变化都需要新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作为支持,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也是由于体制的缺陷导致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缺陷。

(三)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较为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当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主要由学生工作处、系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共同负责管理,以专业、班级为基本管理单位,具有非常明确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层次。然而,在现行的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专业、上课时间、选修课程、选修业年限等,年级以及班级的概念逐渐被淡化,班级上的每一个成员在空间、时间上都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流动性、差异性。慢慢的也逐渐削弱了班级职能,班集体的凝聚力也逐渐减弱。目前,高职院校基层学生教育管理组织对于学生的影响力、约束力逐渐减小,教育管理越来越混乱,不利于学生管理体制的正常运行。

三、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为了迎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创造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观念。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人,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首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深入研究、调查现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全面了解现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需求。立足于学生的本性,加强大学生的人性化教育管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养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不断完善、改进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副校长进行分管,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管理职能的履行,很多工作的协调、指挥都会有一些问题,有的时候教育和管理会出现脱节,有的工作职责模糊不清。因此,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有效、有层次的学生管理组织体系,有效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党的教育方针主要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全能型人才,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为此,高职院校应该以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建立一套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学生管理体制,鼓励、动员校内所有人都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组织协调校内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成长,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早日成才。

(三)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的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的行为性以及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管理应该和用人单位共同合作,走“产学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因为想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得到社会以及相关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为此,高职院校应该鼓励企业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企业生产车间的管理模式,形成“班组――车间”的管理模式,每一个班级都应该选举出一个班长,在企业中也就相当于车间主任,让班级学生自由分组,比如可以根据宿舍划分,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划分,每个小组也应该选出一个组长,然后由小组长具体负责组内成员,这样就可以形成组长――班长――辅导员的三级垂直管理体制,可有效提高学生管理效率以及针对性。

(四)创新学生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方法

第4篇: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关键词] 远程教育;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远程开放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基层人才,这些人才安心基层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严重阻碍了远程教育的发展。所以,研究远程开放教育如何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以学生为本,应用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现戒算远程教育中学生管理存在的不足

1、观念有待改变,加强对学生工作的重视

在国家“十一五”期间,远程开放教育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和筹建学习型社会,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要求,改革教育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分析机构设置,全国各地远程教育机构都设置招生办、教务外、教学处和培训部等,但很少设置学生工作处;分析各种工作会议,每年都要召开教学工作会、招生工作会等,却很少召开学生工作会和思想政治工作会;分析先进表彰,每年受到表彰的有教务和考务工作者、招生工作者,却很少有学生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受到表彰。

2、工作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特点和需求

学生管理工作非常复杂,要求教育管理人员要掌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学生个体要求,开展针对性工作,讲求艺术性。但现在远程开放教育管理人员依然运用传统学生管理办法,方式简单,内容单一,主要以强制手段为主,没有注意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存在,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具体要求。教育目标过于模式化,要求学生做到无条件服从,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

二、远程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分析

1、对新生入学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管理奠定基础

新生经过入学考试后,来学习培训中心报到,教学管理人员要抓住与新生交流的机会,向新生讲述远程学习的理念,详细讲解完整的学习思路,动手示范帮助学生熟悉网络学习平台,熟悉教学信息的传输渠道,使学生初步认识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利用入学教育,使学生逐步了解网上学习环境,了解专业学习和发展方向,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新型学习理念,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与合理。

2、改变远程教育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

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一般都经历过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比较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依赖教师当面传授,不会主动思考遇到的问题,要求人为推动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些方面对远程教育的学习非常不利。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远程教育开放中心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自己具有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认真学习中心发放的入学要求,依据教学计划,利用多种信息传播媒体处理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时间安排,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据此推动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有效组织班集体,选择合格的班主任

远程开放教育一个年级要求配备一个班主任,班主任负责联系学校和学生的工作,负责向学生传达学校的学习任务、学习通知,发给学生教材,负责收发学生作业、按时考试、成绩查询,向学校反映学生要求、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各种建议等。要求班主任要具有下面素质:德、行、教、法,也就是要具有职业道德、端正行为习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遵守法律法规。远程教育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文化基础、心理特点方面都和全日制高校的学生不同,班主任不但要利用学校的制度管理进行管理,还应具有亲和力,体现人性化管理,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家庭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完成作业情况、考勤情况等,使学生亲近学校,以学校为家。

4、为做好学生管理,做好学生支持服务工作

远程教学机构和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供知识面授和在技术媒体支持下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多种信息资源和设备的支持服务总和,称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旨在不断提升远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协助主办院校共同做好支持服务,学习中心建立由各个班主任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运用多种渠道和学生联系,和学生形成有效互动,利用电话、短信、各种网络联系软件、邮箱等方法和学生联系,抓住学生期末考试和来校办事的机会,主动和学生取得多方联系。

三、结语

总之,运用远程教育方式参加学习,提高学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多元化特征,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结果。根据远程教育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特点,管理人员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体现人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共同促进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曙芬.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现状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04)

第5篇: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位一体;教育管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学生的教育管理摆在首要位置。我院多年来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但是通过本人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发现我院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辅导员数量配备不足,无法保质保量完成相对繁杂的工作任务。目前,我院采用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专职二级学院书记领导下的辅导员工作制。虽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件)规定,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是我院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负担过重、事务繁杂,投放到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根本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造成了学生教育工作保量不保质,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成效。

二是辅导员队伍构成单一,无法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我院目前专职辅导员几乎都有由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虽然年龄与学生相仿,与学生有一定共通性,但绝大多数辅导员不是思政专业出身,不具备良好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自身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深,难以为学生提供恰当建议和有效指导,难以达到辅导员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是学校全员教职工参与度不够,无法实现实行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我院现实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分为学生管理和学生教学两部分,这使得学生管理成为少部分教师的职责,师生之间沟通渠道单一。我院班主任制度采用的是专任教师兼任班主任。专任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普遍缺乏与学生的深入接触,下课即下班,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近几年,我院实行了“三二二一”联系制度、“教职工联系寝室”制度,强化了对学生管理,加强了师生联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个人作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即是指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班主任与专业导师为辅助,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相辅相成,以形成教育管理、协助、指导各有侧重的学生工作新格局。辅导员工作贯穿于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始终,注重学生成长的培养;班主任主要发挥课堂的优势和自身的特点,主要关注学生成才的培养;专业导师重在培养学生专业学科的深度学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为了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我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力军地位,提高管理效率。我院辅导员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的专职人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全校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开展工作。一是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通过实施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确保把优秀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以稳定辅导员队伍建设。二是建立辅导员职业培训机制。深入开展对辅导员的培训,鼓励辅导员进修深造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健全辅导员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晋升阶梯,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

二是切实加强班主任的选拔和管理,发挥其“剂”作用。要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首先应选拔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乐于为学生服务,并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其次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培训,从思想上、理论上进行武装。要及时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要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利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剂”作用。班主任对班级情况了解更为透彻,师生交流更为顺畅,在辅导员与班级同学之间可起到“剂”作用。

三是切实加强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专业导师熟悉本专业及其相关职业,可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加强专业学习,并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我院还未实行专业导师制,还没有成熟的经验,需要先行试点,不断总结。应选拔优秀的具有双师素质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成立专业导师队伍。同时建立管理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在组织和制度上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实施专业导师制中,导师工作可采用定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方法,以此作为下一年度导师继续聘用的依据,并将是否担任过导师及导师业绩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年度考评、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形成学生工作的一种合力。学校和管理部门要深入实际,明确分工、加强协调,努力建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指导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构建和谐校园。

第6篇: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关键词 高职 学生 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学生管理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的学生管理尤其如此,在学生身上,中西文化交会,传统的和现代的发生碰撞,思想和文化影响呈多元化趋势,他们个性张扬,思维活跃。这种具有和前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行为的模式及特点为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的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 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其职业教育的特性更加显著。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 含中职毕业) 文化水平的基础上, 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专门教育。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在学生培养中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 注重职业道德的建立, 注重职业能力的养成。这就要求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充分反映这些要求, 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生朝着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化方向发展。

二.当前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

1. 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虽然高职学校生源数量庞大,但质量却总体处于下滑状态,大多数高职校生源情况中有90%属于筛选后的较差中高考生,其在学习能力和个人发展方面远不如高校学生。同时高职校学生构成复杂,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学制上三年制中专、专科、五年制专科的不同、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等,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意识差

当前高职学校大多数是 90 后,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以自我中心,崇尚鲜明个性,喜欢特立独行,他们不成熟的心智通常表现为:心理素质不成熟;缺乏吃苦耐力精神;自觉主动性差;依赖性较强;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意识。大多数高职学生因为一直以来在学习上产生的自卑和惰性,使他们内心有种“等待”毕业的想法,不求索,不上进,也不愿接受组织纪律的约束,更谈不上自教自律了。

3.学生信心不足,存在自卑感。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相对来说基础教育时期教学环境较差,教学质量较低、社会信息量小,兴趣爱好少。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太多业余兴趣爱好, 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一时不知所措,不愿主动参与。 部分学生中学阶段在当地成绩较好,心理有强烈地优越感,但是进入大学阶段后, 突如其来的竞争使他们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少数学生因为家境贫寒,经济拮据,不愿意或不能够参与课外兴趣爱好活动,甚至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都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应届高中生源在进入大学后,由于期望中的大学与学校的现实状况之间的距离和落差, 与升入本科院校同学比较了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 基础设施与本科高校的客观差异, 加上同学中已经掌握部分专业知识的对口生的竞争, 使他们往往会长时间陷入低落情绪, 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无法自拔、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学校校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当前一些高职校学生管理在管理思想上还比较落后,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有些高职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管理队伍由相对较年轻的教师构成,管理经验不足,使得高职校的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能适应目前信息时代下的新形势、新情况,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管理的效率。

2. 教育没有贴近社会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都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只讲那些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或者进行一些实践教育,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案例讲解,没有把教学和社会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因为有好多老师也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到社会,到企业,到工厂进行很好的实践,他们自己本身就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更说不上来教好学生了。学校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来教学生怎样步入社会,怎样在社会上生存,怎样更好的融入社会。很多学校就没有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也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出去实习,关于毕业实习部分,大部分学生就是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蒙混过关,以致到了社会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可以干什么。

四.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状况,为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目前部分高职学校学生自觉低人一等,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加强思想教育还其自尊是使其自立、自信的基础。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与学生多接触,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的交流方式, 及时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更加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学生管理者要帮助学生及时正确认知高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高职校园生活,清晰职业定位,客观把握自己,树立自信。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作为学生管理者,要积极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精神鼓励,激发其心灵共鸣。使其逐步树立起做人的自尊,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学校里,学生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以学生为本”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先导,把学生的因素放在首位,从而保证组织目标任务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做新、做活、做实思想政治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管理。它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锻炼,个性得到改良,自主性得到较好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提高。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抓住了学生管理工作乃至整个学校工作的关键。

3.强学生干部培养,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学生干部主体作用

加强培养学生干部,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所依靠的主要力量,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尤其如此。由于高校的特点, 高校教师的工作不是坐班制, 除了上课时间基本很少在学校。因此对于学生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只有学生干部是第一知情人, 教师往往是通过他们来了解的。所以学生干部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挑选一些学习成绩好、思想素质高的学生来担任学生干部, 只有这样在同学中才会真正有威信, 开展工作才会得心应手。所以平时对学生干部也要加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来约束他们, 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坚决撤下来以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形象和素质。

4.充分发挥辅导老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管理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严格管理。辅导员应该经常查课、记考勤、定期开班会、讲评学习情况、进行考前纪律教育等,促使学生重视学习,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学生有了学习压倒一切的观点,动力有了,主动性就出来了。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勤奋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念,这将是他们在大学里所收获的毕身财富。大学校园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辅导员老师要多进行一些思想上生活上的正确引导。在大学里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是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工作应规范化,是实现大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管理的中心内容,辅导员要做到规范管理。

5.加强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考核。

学校可以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和《辅导员工作职责》。根据《班主任工作条例》,学校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有较强组织与管理能力、热爱学生工作的教职工聘请到班主任工作岗位,成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学生管理规定的落实者。班级辅导员由学校副科职以上领导干部担任,侧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并与班主任一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在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考评上,学校可以设专人发放、收集、汇总各种考核表格,负责班主任及各个班的考核工作;也可以将班主任检查早操、检查晚自习、参加班主任例会、组织召开班会等情况与班主任每月的津贴挂钩,督促他们加强班级管理;同时要坚持开展辅导员工作讲评和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并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时向优秀班主任倾斜。这些举措可以很好的调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班级工作开展顺利,各项规章制度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6.开展心理疏导。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因家庭的娇惯和溺爱,不少人存在内向乖僻、冷漠自私、封闭自锁等心理障碍,加上学业负担、就业压力、情场失意等外部影响,容易导致厌世轻生、铤而走险等危险状况。近些年,大学生离家出走的、跳楼服毒的、杀害同学和亲人的,不时见诸报端。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忽视不得,一旦出事,校园不安宁,家庭受损失,社会影响大。“心病还须心药医”,必须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门诊,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对学生的心理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这是新形势下新的学生管理手段,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

7.加强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干长才能。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激励他们投身火热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本领。各类各级高职院校都要多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技能实训、假期实验、书画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青年志愿者活动、“五下乡”活动等,让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成长、成功、成才,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人潜能,挖掘其聪明才智,实现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新形势下高职管理工作者需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作用,再结合老师的引导作用,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统一协调好全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嵇小怡.从“学习型组织”看构建新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第7篇: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关键词 激励理论 学生管理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39-02

一、激励理论应用的原则

激励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使激励取得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公平公正的原则:所谓的公平公正就是让每个大学生都有得到奖励的均等机会。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自己和其他同学在老师眼里都是平等的。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确定奖学金和对学生进行处分等问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利,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做到公开、公正,而不能徇私情、图私利,侵害学生的权益。在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激励中,比较多的是采用奖励的方式来进行,但奖励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表现,根据客观的考核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奖励或奖励到什么程度,要完善奖励制度并做到等级明确、执行公平。奖励不是少数大学生的特权,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决定奖励的对象,如果每次奖励的都是同样的几个学生,奖励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没有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反而总是把“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名额给予与他关系好的、比较喜欢的学生,那这个奖励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更多学生的不满,降低班级的凝聚力,也使得这样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众多的学生面前失去威信。

2.立足于多数学生的原则:为了增大奖励的激励范围,调动更多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运用应把握立足于多数大学生的原则。一般来说,管理者比较重视对典型人物的奖励,但对大多数人的奖励重视不够。奖励典型优秀大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如果奖励总是与大多数大学生个体无关,那么奖励产生的激励效能就会大大削弱。在一个大学生群体中,优秀大学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则处于中间状态。而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这些中间状态的大学生把自己的积极性发挥到什么程度。运用激励机制要达到的效果就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使这些中间状态的大学生上一个台阶。在大学生群体中奖励几个典型并不困难,而关键就在于让许许多多的中间状态的大学生能够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努力学习、工作的劲头。

3.奖与惩相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激励也有两重性,即奖励和惩罚。奖励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激发创造力和竞争力,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促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同样,惩罚也能达到激励的作用。惩罚是社会对人们不良或不正确行为的一种否定的反馈信息。惩罚得当,不仅能够消除人们的不良行为,而且能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为了鼓励先进、树立正气、鞭策后进、抑制歪风,应该把奖励和处罚手段结合在一起合理地运用。除此之外,为了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注意无论是赏还是罚,要使用同一尺度和标准,而不能前后矛盾,不能因人而异,要注意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法律为准绳。

在奖与惩相结合的同时,由于物质与精神激励是互为前提与条件的,它们各有特点与作用,不能相互代替,不能孤立运用,所以应该统一、综合地运用。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作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各项措施要综合进行,交叉、融合使用,使之发挥更大的激励力量。

二、激励理论应用的措施

1.角色激励:角色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一个人如果获得了一种新的社会角色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如何适应这种角色的行为。从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变化的原动力,其外在表现在于对某项事情的积极性,需要越强烈,积极性越高。在实践中,学生管理工作者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相应的工作,让他们进入角色,去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一定的目标,从而亲身体验成功过程中的行为要求和心理感受。让大学生个体参与到大学生群体或班级管理活动中有很多方式,如轮流来当学生干部,轮流来当班主任,亲自参与某项具体的活动等。让大学生有亲身经历的感觉,同时体验到班干部或班主任工作的艰苦性和挑战性,体验到参与活动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凝聚力。

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当一个人进入新的角色,必然引起外部和内在的心理变化。从外部因素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让学生产生一种“角色期望”,即期望他们能够按照优秀学生的标准去做,这就使得要求提高了;从自身来说,需要进行“角色学习”,即对新角色的适应,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克服以前自身认识上和行为上的不足带来的角色冲突,达到对新的角色的认知。同时,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进步的行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塑造完美的自我,争做新时期的优秀大学生。

2.榜样激励:人与人之间在思想上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有目标、有方向。生活在集体中的大学生,政治上还不成熟,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在思想上受周围人物的影响十分明显。大学生善于学习,竞争意识强,对周围同学的表现十分敏感,常常私下比较自己与他们之间的表现和能力的差异。当认识到自己与别人之间存在差距时,受自尊心的驱使就会产生一种迫切感,在思想上督促自己奋发努力,积极进取;在行为上调整方式,甚至效仿他人,力求尽快赶上。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巧妙采用榜样示范这一实际、生动、形象的方式引路,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他们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感染一部分人,从而在大多数人的心理上产生共鸣,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增强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功立业的信心。

3.尊重与赏识激励:现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反叛意识都很强,他们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重其个性和主见,而且要充分地信任他们,使每个大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尊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从而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自主向上的积极性。同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对自己的将来和发展抱有期望,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能得到提高和完善,毕业时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在工作中能表现突出,能自我实现。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向每个大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期望目标并给予一定的赏识。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产生期望效应,使其有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那些后进的大学生,不要让他们觉得被学校和老师抛弃了,而应该给予鼓励和赏识,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肯定,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激励机制的实效性。

4.情感激励:大学生是重感情的,而且大学生的感情也是很纯真的,师生间有很质朴的感情。教育内容和要求真正能被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所接受,一般都要有感情的催化。当师生感情融洽时,学生就容易接受;当双方感情对立时,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道理讲得再充分也听不进去。因此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善于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奋进。有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因为家庭贫困,需要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等资助,此时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该耐心地了解情况,从心理上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老师会和自己站在一起,帮助自己解决困难,而不会嫌弃自己。同样,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学生管理工作者也一样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和一片爱心来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关键词]学生干部 培养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205-02

学生干部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源于学生,又不等同于一般的学生。因为老师对他们在学习上、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荣誉等方面也往往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和考虑。学生干部代表着一定的权威,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对班级管理及班级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一些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不能正确的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荣誉得失、自我评价、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干部的威信和号召力,影响了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对每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尤为重要。

一 、坚持选拔原则,选可塑之才

学生干部不等同于一般同学,其一言一行在广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在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能建设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原则

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中,要求学生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要求能够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和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思想,要求学生干部关心时事政治、了解现代社会,有积极投身改革的时代责任感;要求学生干部有能够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坚持成绩优异的原则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担任学生干部不但要有工作能力,也要有优异的成绩。学生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绩也要领先,这样才能让同学佩服,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威信。

(三)坚持品质优秀的原则

担任学生干部就意味着经常要为同学们无偿服务,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质,才能在各种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热心,才能将工作做踏实;只有具备为同学奉献的精神,才会有服务意识,不高人一等,不对同学指手画脚,团结同学,赢得同学的信任。

(四)坚持民主选举的原则

学生干部生活在同学之中,又要组织带领同学。学生干部的工作更多只能靠自己与同学们的感情,靠同学们对自己的支持来开展工作。因此,选拔学生干部应征求广大同学们的意见,第一标准就是学生干部必须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让大家自己做主选出心目中最适合的学生干部人选。

只有坚持用“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才能在同学们心目中确定威信,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

二、培养正确观念,摆正服务位置

(一)服务同学而不是命令同学

学生干部也应“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这里的“火”既不是“开场戏”,更不是“下马威”,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同学的心。要淡化干部“命令”意识,强化仆人“服务”意识。真诚真心服务于同学,多做事少命令,让同学们觉得你没有居高临下,没有在同学面前摆架子,你是最值得尊敬与依赖的人。这样,你便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你的威信便开始形成,并为以后大胆工作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学生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明白:自己为同学所做的一切,都不是额外的“学雷锋,做好事”,而是自己的份内之事,应尽之责。

(二)班级的“仆人”同时也是班级的“主人”

要以“仆人”的意识服务同学学,同时也要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工作有主动性和独立性,不要老是认为自己是老师的助手而消极依赖、被动待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事;也要以“主人”的姿态作为同学的代表维护同学们的正当利益。作为班干部,他们与同学的关系应是既大胆管理,又接受监督;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应是既密切配合,又互相督促。

三、搭建工作平台,提高“两大”意识

(一)创造意识

班干部工作确实很辛苦,但如果是创造性的工作,那么,辛苦工作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实际中部分学生干部受老师思路所限或其他因素影响,怕犯错误,不敢放手干、放心干。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应学会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干部自己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要为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他们在独立的工作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在允许的范围内任其创造、发挥,从而使他们趋于成熟,不断完善自己。大到班级管理方式的选择,小到每一项具体活动的设计,都应让学生尽量体现出自己的智慧,使他们随时产生创造的喜悦。这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二)效率意识

教育并教会学生干部注重工作效率,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节约时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一种现代观念。我们学生管理人员应指导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制定计划、学会“一心多用”,善于简洁发言等等,都可逐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学习效率。让学生干部养成做事一定要有日程安排并按照安排施行的好习惯,非特殊情况不能拖拉。

四、培养良好心理,促进身心健康

学生干部首先是普通大学生中的一员,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自大心理,或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经受不起打击、失败,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尤其在荣誉方面,一些学生干部存在“非我莫属”心理,一旦得不到就一蹶不振,倍受打击,从此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甚至等同于普通学生。因此,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工作者要关心爱护他们,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予必要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并给予指导,为其健康成长指引道路。

五、加强个体指导,做到人尽其才

学生干部的素质不是天生的,需要给予不断的指导,学生干部的培养也要注意因人而异。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理念新方法;要关心学生干部的思想变化,及时解决他们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充分肯定其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纠正其存在的不合理想法,指出其存在的不合理做法,充分发挥其才能,让其得到充分锻炼。

六、考评奖惩合理,监督有力

第9篇:学生管理工作情况范文

>> “互联网+”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互联网人眼中的互联网行业 试论“+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跨越 互联网的“价值” 宋代的“互联网” 植物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明天 思维,互联网的 “互联网+”的回答 进击的互联网+ 俺村的“互联网+” 浮躁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未来 植物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家底 互联网的回归 融化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表情 “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培养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戴亮.借助信息化平台促进老干部管理工作转型发展―以浙江省肿瘤医院为例[J/OL].新丝路(下旬),2016(02).

[6] 邢耀华,孙东升,杨秀文.军队老干部医疗保健网络服务平台应用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0.05.476-477.

[7] 辛英,胡丽,刘永强,李乃义.建立部队老干部“三位一w”健康管理模式的意义及可行性[J].实用医药杂志,2014.11.1053-1054.

[8] 何照照,曹挚,杨焱,王云.基于家庭病房网络协同医疗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6.04.80-82.

[9] 徐保安.“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J].管理观察,2016.14.43-45.

[10] 刘春明.加强宣传展示校貌[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2.12.33.

[11] 谭利波.唱响网上主旋律――湘潭市开展老干部网络宣传工作情况报告[J].老年人,201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