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

第1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1.1水循环经济的概念

关于水循环经济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大多数是在循环经济的概念基础上,从城市或产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近似的概念。

陈琨[1]从实施水循环经济的模式方面,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应该至少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在用水环节,对于跑、冒、滴、漏、污实现最小量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利用,达到或接近水的零排放;二是尊重自然界水的循环规律,在区域范围内,通过经济、工程技术、立法等手段调整水的时空合理分布和利用,维护水的自然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张钡[2]从社会水循环的角度,提出了水产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水产业的循环经济应是一种在对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污水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水产业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标志。

正确而又合理的水循环经济定义是水循环经济系统分析、核算与制定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综上所述,在对水循环经济及其应用这一研究过程中,虽然各位学者给水循环经济所下的定义,规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都有所不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研究成果的大量问世,彼此间的差异将逐步缩小。本文认为,水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水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按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的原则,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可持续性。

1.2水循环经济的特征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定义,通过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水循环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2.1发展目标上追求效率、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性

水循环经济模式在发展目标追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三者的统一,要求水资源利用模式必须按这三大目标进行重新构建。

(1)效率特征要求水资源利用注重节水,节水应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高效利用水资源。

(2)效益特征表现在中观上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要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和节水型社会系统。例如,非农产业的用水效益大大高于农业,低耗水产业的用水效益高于高耗水产业,经济作物的用水效益高于种植业,这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3)可持续性是指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水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要求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持续发展型社会;要求一个流域或地区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打造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要求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2.2管理环节上追求供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健康循环

发展水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生存环境,水循环经济要求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和途径都应追求健康循环,且贯穿于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循环经济的健康、良性循环特征体现在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输入端的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在供水环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水资源量,即用较少的水资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节水技术和节水实践,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生活中,要求人们使用节水器具和采用节水实践来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2)过程控制的再利用原则(Reuse)。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从上一工序或过程排出的水资源能够直接为下一工序或过程所用,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多次重复利用。在生产中,要求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和先进技术,以便于排出的水能够不经任何处理就能为另一用途所用;在生活中,鼓励人们采取措施将生活水重复使用后用于冲厕、灌溉等用途。

(3)输出端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水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废水。废水资源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废水资源化后形成不同的产品可用于不同的用途。再循环原则要求水资源相关者将失去功能的废水恢复功能,从而可以再利用,以使水资源整个流程实现闭合。

1.2.3利用手段上追求科学技术、经济与行政手段的一体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水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水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由五类构成,包括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

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和财政等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建立征收水资源税制度、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污水资源化税收优惠制度等,从而实现符合水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3R原则。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水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法制建设的需要来看,我国在水循环经济立法中存在着很多立法空白,极大地影响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水资源利用的行为,例如:建立《节水型社会基本法》、《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条例》等法律和制度,是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管理手段上的重要特点。2水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水循环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结合自己的实际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纳米比亚、日本、欧盟成员国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Asano等[3]认为水资源需求的数量和调配的范围随着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扩展水资源的调配范围;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提高了调水的经济和技术实力。Metcalf[4]从污水再生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污水处理、处置和回用的基本原理。Beekman[5]从节水减污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水体保护、循环利用的基本原理。Lund[6]对调水的成本与风险交易以及对自然、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Glenn-Marie[7]建立了国家层面水资源循环体系和水实物量核算投入产出表,并用于南部非洲国家(如纳米比亚)的水资源核算,进而分析水资源对各部门经济的影响,提出产业发展政策。

其中,澳大利亚无论在水循环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颇为成功。从1977年开始,澳大利亚有关部门便开始着手再生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为了成功举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家水资源管理战略框架》和《NSW城市和社区循环水利用导则》,并建立了相应的循环水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标准;目前,在澳大利亚大约有500个污水处理厂,其中有一半从事循环水的开发,每年大约有150GL到200GL的废水被循环利用。2004年,在澳大利亚国会资助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出版了《澳大利亚的水循环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介绍了澳大利亚当前水循环利用情况,主要强调生活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程度和循环利用问题。报告讨论了一系列问题,既有国际的,又有国内的经验,并提出了未来水循环利用和管理的24条建议: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循环水的水权问题、相关制度和标准的修订和建立、循环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循环水成本与价格方案与操作办法、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技术创新、循环水项目的投融资方式、国家水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公众参与循环水项目的必要性等[8]。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在中国,许多城市将废水循环利用作为满足日益增长水资源需求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对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利用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深度不够,成果较少。代表成果主要有:陈志恺[9]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研究”,贾绍凤[10]的“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和陈琨[1]的“我国实施水循环经济模式的途径”等,这些成果对节水型社会的建立、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的研究方向、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的评价、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实践方面,废水循环利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农业灌溉,同时改善河流质量;作为工业冷却水;市政用水,如草地和树林;酒店和居民区冲洗厕所;经过处理的废水再利用于城市景观绿化;为了更加明确再生水项目执行的可行性,许多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的城市,如北京、天津、太原、大连和青岛,已选择部分地方和工业园区作为试点。

综上所述,随着水资源危机逐渐加剧以及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传统的以“扩大水资源供给”为目的的工程水利管理方式以及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管理方式逐步向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利用的循环经济方式转变,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也逐步由过去的单一水文学向多学科交叉延伸。

3水循环经济研究的新理论支柱

关于水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物质代谢理论以及产业生态学理论逐步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柱。

3.1可持续发展理论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两重性愈加明显,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即全球问题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也成为全世界二十一世纪发展经济的主题。这就要求要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共同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并由此构成未来水资源管理的新理论。

首先,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水资源利用要关注流域尺度或区域惊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水资源与水环境系统以流域尺度为基本单元,可持续发展在协调水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时,必须以流域整体思想为指导。恢复和逐步改善流域水资源环境系统的功能,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定量描述并分析水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使得水环境核算研究成为当前水环境经济领域的最前沿课题。水环境核算包括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核算,实物核算是建立在水循环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用实物单位描述经济系统与水资源的输入输出关系;价值核算集中在水环境价值的内涵、类型及量化方法上,水资源价值核算将为水权、水价、排污权等水环境保护市场机制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最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水资源利用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循环经济作为生态效率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经济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的重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3.2物质代谢理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是物质生产和消费方式在不同时期的动态演进,也是人类对自然世界不断进行改造的历史。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曾注意到城市迅速发展导致养分循环代谢断裂的问题(MetabolicRift),并且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重要生态关联[11]。但这以后,很少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物质代谢研究的重要思想或分析方法。

直到20世纪60年代,Kneese与Ayres以及Leontief等经济学家重新意识到现代经济社会中物质代谢过程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应当尽早开展关于物质流系统的研究,并且基于经济学理论和投入产出方法分别提出了物料平衡分析的初步方法,用以解释经济系统的生产与消费以及外部性问题,从而推动了物质代谢研究开始逐渐应用于识别产业经济结构及其导致的环境影响。1988年Ayres首次提出物质代谢(IndustrialMetabolism,也叫产业代谢)的概念,并且指出所谓物质代谢就是现代经济体系运用劳动力要素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与废物的一系列物质过程的集合,这标志着物质代谢研究范畴正式确立并得到广泛认可[1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产业生态学的建立和进一步发展为物质代谢理论和成果应用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促进了现代物质代谢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繁荣,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现有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模式,即物质社会代谢的结构与组织形式,是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尖锐冲突的本质根源。由此,以优化或重组物质代谢过程为目标,从根本上转变现行经济结构使之更加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已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流方向之一。同样,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也需要分析生产、消费等环节的水资源物质流代谢过程,从根本上提出符合水资源节约、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物质代谢理论成为了水循环经济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3.3产业生态学理论

产业生态学主要以物质和能量代谢为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采用物质利用强度、物质生产力、循环利用率三种指标分析社会经济的物质代谢效率[13]。以生产部门的水资源为例,物质利用强度通过分析部门水资源消耗强度与其相应的经济产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所占比例,识别水资源利用效率;物质生产力则将水资源投入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采用单位水资源的产品或产值指标来衡量水资源生产力水平。水资源利用强度越低、水资源生产力水平越高,说明经济体系对于水资源投入的依赖性越小,系统的封闭性越好;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则用于表征经济系统内部产生的“废水”或“水污染物”的再循环、再利用程度,循环利用率越高,说明耗散损失进入环境的水污染物越小,经济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压力就越小,而系统的稳定性也越高。

应当指出,虽然自然生态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模式为重新组织现代经济生产方式与消费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但是到目前为止产业生态学并未提出标准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来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1)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代谢过程的组织和协调机理如何?对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以及污染物的循环利用有哪些现实意义?例如,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代谢规律如何进行定量描述?如何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2)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分解和再利用的方式有哪些?它们对发现水循环利用的新途径有哪些启示?例如,如何避免经济系统中污水回收和再利用过程本身也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尽管产业生态学理论尚未发展完善,但是其提出的一系列理论方法为水资源的社会经济系统分析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使水资源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规则重构社会经济系统成为可能和可行。4水循环经济研究新方法与手段

在对水循环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方法上,由于水的流动与循环,水环境系统与水社会经济系统在不同时空尺度下进行能量、物质的交换并交互影响,现代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水环境系统与水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行为、演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从区域、流域方面加强水资源循环、定量分析。为此,物质流分析技术(MaterialFlowAnalysis,MFA)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Inputandoutput,I/O)成为了水循环经济研究的主流方法。

4.1物质流分析技术(MFA)

物质流分析是根据工业代谢和社会代谢的概念,依自然环境为经济社会系统提供的物质输入,通过加工、贸易、使用、回收、废弃等过程形成的系统内存储,以及返回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输出等环节过程进行各类物质统计。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整个系统中的输入量应等于输出量与存储量之和。物质流分析中,主要衡量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投入、产出和物质利用效率,只考虑通过研究系统边界的物质输入/输出流,而对系统内部的物质流动结构不再细化反映。物质流分析提供了关于环境与经济体系运行机制的整体理解,使得决策者能够确定关键问题所在、选择优先控制目标和相应政策方案,从而通过改善整个经济体系的物质代谢效率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物质流分析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管理和政策制订的重要技术方法,广泛为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所采用[14]。

从物质流分析和水循环经济的相互关系来看,物质流分析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水资源供应总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需水的多少直接决定水资源的供应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水资源消耗的减少意味着水资源供应的减少,其对整个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通过物质流分析,可以发现各部门、各环节水资源输入量的多少,进而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量。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反映了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生产技术和工艺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通过物质流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和掌握水资源消耗和产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技术、工艺改造和更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定额,达到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预期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增加水资源重复利用量。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水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寻求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的途径,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量,延长水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水资源的初始投入,从而最终减少水资源的投入量。企业内部、产业间的水资源重复利用,中水回用,雨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等都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4)减少最终水污染排放量。实际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量,不但可能减少水资源投入总量(新鲜水量),同时也可以实现减少污水排放的目的。因此,在发展水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实行节约用水,达到减少水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4.2投入产出分析技术(I/O)

投入产出分析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列昂惕夫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主要用于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68年联合国把它推荐为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现已在许多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我国于1974年开始编制了部分产品的1973年投入产出表。一些省市和一些大中城市也编制了投入产出表。1988年底完成了国家1987年的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同时,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也都编制了本地区的1987年投入产出表。这些投入产出表不同程度地为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应用于管理、决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5]。

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于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Leontief和Ford[16]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空气污染问题,Carter和Ireri[17]用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加利福利亚和亚利桑那州的水资源调配问题,Thoss和Wiik[18]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水资源管理问题,Hendricks[19]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问题,谢梅等人[20]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北京的城市水资源系统,陈锡康[21]建立了山西省水资源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并研究水资源价值问题。

将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纳入投入产出模型中进行研究,为观察经济活动的水资源消耗强度和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即计算水资源消耗系数和水污染物排放系数)提供了前提,同时也为进一步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消耗系数,将水资源消耗和水污染物排放置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普遍联系之中,为水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分析和价值流核算、循环水价格的制定等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工具;此外,可以将投入产出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相结合,预测社会经济各部门未来水资源消耗量和水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根据水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建议,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5水循环经济研究的重点问题

水循环经济研究的目标首先是建立科学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其次是技术体系适宜,经济保持适度发展;第三是选择合适的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四是要建立良好的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循环经济需研究的重点问题。

5.1水循环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

水循环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水循环经济走向实践的重要基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不断地寻求理论创新,建立起符合社会经济规律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水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2)加强对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和经济学分析,从而不断提高水循环经济模式的运行效率,促进水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3)加强对于流域、区域、城市和工业园区等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分析,探索水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逐步试点示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水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订;(4)加强对于水循环经济运行的多角度分析,如市场、价格、技术、规划、法律等,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水循环经济的内容体系;(5)加强水循环经济与相关学科的对比与借鉴研究,从而不断推进水循环经济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5.2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的研究

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体现在水循环体系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供水、生产和生活用水、污水资源化、雨水利用等。其目的很清楚,一是节水,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索取,二是减少排放,减少对自然水生态的扰动。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人类实践中早有应用,如节水器具,节水的绿色建筑,还有各种中水的回用等。总体来看,对这些模式的研究和分析还不够深入,没有更好地提炼总结,尤其是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还有待加强。由于水循环经济概念出现的时间较短,还难以评价各种模式实施的效果,这也都需要加以系统分析[1]。

(1)节约用水模式研究。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采用大漫灌的灌溉方式,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可见,我国农业节水潜力相当可观,应大力研究和分析农业节水模式,通过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农业节水。要加强对工业行业节水的经济学研究,通过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环境污染控制的目的。在城镇,要加强水的循环利用研究,控城镇生活的用水浪费,减少城市给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漏水损失,充分发挥节水的潜力。要研究和分析各种节水模式的成本和效益,通过成本和效益的比较,选择最优的节约用水模式。

(2)清洁生产模式研究。近年来,世界上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广泛采用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由于采取这一措施,20年来,日本和德国的工业用水的数量没有增加。美国钢铁业在每吨钢需要的280t水中,只有14t是注入的新水,其余用的都是循环水。至2000年,我国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90%~95%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根据我国目前的工业用水效率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的年用水量将由现在的1100亿m3增加到2000亿m3,增加用水量约1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工业用水过程的研究,多角度地选择清洁生产模式,改进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多次重复循环用水,提高用水的效率。

(3)污水资源化模式研究。工业废水资源化的观念是对传统工业废水末端治理的革命,是工业废水治理的努力方向;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可以考虑变集中处理为分散处理,分散处理的主要场所是居民住宅的屋顶。通过在城市建立中水系统,将生活、生产污水处理之后再次使用,从而节约大量的日常用水。经处理过的回用中水,主要可用于冲厕、体育场馆、高尔夫球场、浇灌花草树木、清洁道路、清洗车辆或基建施工、设备冷却、工业用水及其他可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遭到污染,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每年6.5%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城市污水产生量将达到600亿t以上。因此,污水资源化应是我国21世纪城市水循环经济的着眼点,需要大力研究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和污水资源化应用的方向。

(4)雨水资源化模式研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极度缺水。按可利用水资源统计,当地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用量只有110m3,是全国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m3的15.3%,是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970m3的3.7%。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近1000万人的饮用水极度困难。数百年来,西部地区居民积累了丰富的雨水汇集和利用的经验,使他们得以在这里生存。面对发展的需要,这种传统的集水方式受到了资金短缺的制约。为此,今后需要大力开展对西北地区雨水利用方式、雨水利用投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5)海水淡化模式研究。我国拥有1万8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管辖区,海水利用和淡化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测算,中国城市的用水中约80%是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中约80%是工业冷却用水。如果能够用海水替代现有工业冷却用淡水总用量的30%,就可以使沿海城市节约近20%的淡水资源,同时减少冷却水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海水淡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今后,需要加强对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对工业设备的腐蚀、海水淡化成本与效益、海水淡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使海水淡化利用成为我国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

5.3水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

“节流”与“开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两个主要途径,在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的今天,其核心在于水的循环利用,即通过污水资源化、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等措施,增加水资源的间接供应,尽量减少水的使用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无效需求,减轻供水压力,还可以相应减少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的负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循环用水可以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战略措施。循环用水需要采取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特别需要不断更新的污水处理技术、节水技术与设备的支持。

技术创新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系统目标,考虑系统内外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各种可能得到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比较,不断研究和寻找新的最佳方案。对水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研究,主要是从事技术科学的学者,要将水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思路引入水的供应、输送、使用、排放、处理和回用等过程中,通过对循环过程中水资源消耗、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水污染排放的分析,提出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工程流程或技术建议。

例如,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用水部门与行业中,各用水部门与行业都存在节水技术与相关设备;在污水处理厂,要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必须不断更新处理设施和技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水平;同样,要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需要对饮用水、循环水的管道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从经济学的角度,还需要考虑不同技术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如引入新的生产流程与工艺以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所需要的投入及预期产出。对于企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还要对比分析采取水循环技术的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从而确定水循环技术的可行性。这些工作,需要根据各地的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对各类循环水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系统的分类,并提出相关的技术识别评价指标,以为水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5.4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机制问题的研究

第2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1.1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取得了较大进展,当前,我国建筑排水设计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建筑排水工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建筑的排水管道衔接处存在漏水现象,为建筑的使用者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建筑排水管道的实际问题,在排水管道的设计中没有根据排水管道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排水管道的设计,使得排水管道比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破坏。还有的排水管道的设计者对排水管道施工原材料的设计不够科学,没有将适合排水管道建设的原材料选择到排水管道施工方案中,使得排水管道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很容易出现管道衔接处渗水的现象。建筑排水管道的主体结构大多在建筑墙体内部,一旦发生渗漏,难以进行修缮,因此,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在施工前做好科学的设计,将给建筑的使用者造成巨大的麻烦。

1.2给水系统的设计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技术系统的供水压力往往超出了建筑所需的供水压力,这使得建筑给水系统消耗了大量电力资源,供水压力过大很容易造成集水管道因不堪压力而导致渗漏,而我国很多建筑在建设时,人们还不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没有在建筑积水系统的设计上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很多建筑的给水系统管道使用的是质量较差的材质,一旦给水系统管道出现渗漏,将会有大量的水资源被白白消耗。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理念的实施

2.1科学设置建筑给水压力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前,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团队的工作人员要对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具体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建筑给排水管道所处的具体环境,对容易造成破坏的给排水管道,在设置供水压力时,要采取较为保守的方案。首先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者要参考世界先进国家的给排水系统压力数据,对我国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供水压力进行设置,使供水压力在保证将水资源充分供给建筑使用者的情况下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造成供水管道的渗漏,保证水资源的节约。在排水系统方面,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者要对排水管道进行压力试验,在建筑排水管道的入口处设置减压阀,保证建筑排水的压力不会对建筑排水管道造成较大冲击,保证建筑排水管道的压力在可承受范围内。

2.2选择新型能源和热水加工设备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很多建筑都应经采用了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高科技器械可以充分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对水资源进行加热,这种新型加热方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电力资源也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要充分后考虑新型能源的使用,为太阳能热水器等具有节能减排效用的设备预留充足的空间,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在气候非常寒冷的地区,要进行必要的防冻处置,避免严寒气候对新型能源设备的破坏。新型能源设备的使用者要对新型能源设备的具体原理具备一定认识,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的换热器会使热水的流通速度大幅度下降,热水会因为储存的管道中而损失较大的热量,新型能源的使用者要充分认识到太阳能热水器的这一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供水压力的因素,合理调节水流速度,更大程度上节约热水资源。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者要对建筑使用者的用水习惯进行了解,如果建筑使用者习惯在较为分散的区域使用热水,设计者要在更加多少地区设置水资源加热装置,避免热水资源在很长的管道中造成热量损耗,保证热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3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纳的水资源节约方式,将建筑物内已经使用过的水资源再次利用,已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建筑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需要,为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预留充足的空间,例如,洗菜洗衣的污水可以用来冲厕所,因此在建筑内部卫生局的给排水管道设计中,要为收集洗菜洗衣污水的水箱预留位置,建筑给排水管道要尽可能绕过水箱的位置,给水箱极其配套设施预留较大的空间,为水箱的安装者和水箱的使用者提供方便。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引进新型水资源循环系统,可以节约商业区四分之三的水资源,可以节约居民区三分之一的水资源,因此,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对国家的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结束语

第3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循环利用;节约用水;中水回用

水资源在一般意义上而言指的是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而又能不断更新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其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在自然界中是一个蒸发- 降水的自我转换的过程,这是淡水的自我循环过程。而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渐发展,除了水的自然循环之外又出现了水的社会循环。而且水的社会循环正逐渐占有更大的比例,而且正在逐渐引发水资源危机。

一、节水及循环利用现状

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分为农业用水与工业及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趋近于自然循环,节水只能从提高利用效率入手。而从水的社会循环可以得知:污、废水回用可以减少城市由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所以污、废水回用也是节水的重要面。可行的污、废水回用有多方面,工业企业内部水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是使用最广的一种,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不少差距,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50%

~60%,经济发达国家在70%以上,其中钢铁、化工和造纸业中水的重复利用率竟分别高达98%、92%和85%。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二、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

节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节水不仅可减少从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而且可减少供水处理费用。此外,节水还可同时减少排水量和污、废水处理费用。据测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会不断增加,相应的排水量也会不断增加,为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城市供排水所需费用将增大到国民经济难以承受的程度。只有节水,显著减少城市供、排水量。才能将费用降下来。所以不仅水资源贫乏地区要节水,水资源充足的地区也要节水。从战略角度,节水应受到高度重视。水资源系统是由参与水文循环过程的各种状态的水与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承威力是有限的。由系统中所能承受的抵御洪水、抵御污染以及供水等能力形成的就是水资源系统的承哉力,其水资源系统越大承戴力就越大。同生态系统一样,人类或自然活动超出了系统的承羲力,将导致系统平衡破坏,表现为供水不足、防洪能力破坏,水质污染等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将大幅度增长,我国城市需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会同步增长而这是目前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所不能承受的。但无论是牺牲生态环境用水还是影响社会经济用水都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就是节水。

三、水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水资源短缺;(2)水资源浪费严重;(3)人们节水、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4)天然降水等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5)水环境破坏严重,可用资源少;(6)水土流失严重。

四、节约用水的理论依据

节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论依据:(1)水量是可循环的,既然可循环就有可能重复利用;(2)水质功能是可恢复的,被污染的水可以再生利用;(3)用水需求是有弹性的,可以采取措施予以压缩。总而言之,就是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可以通过控制予以提高的。

五、节约水资源及水循环利用管理对策

1.农业灌溉用水是当下消耗水量最大的项目。由于广泛采用漫灌等传统落后的灌溉技术,使得农业用水效率极其低下,但同时也意味着通过建设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将具有极大的节水潜力。我国目前已采取各种节水措施的灌溉面积已经达到将近0.14亿公顷,但前期所采用的各种节水措施大都以提高的利用率为主要目标。节水技术中最根本和有效的措施则是采取渠道防渗。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采取防渗措施后,至少可是渠道渗漏损失减少一半以上。其中濮阳县部分地区通过使用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技术比土渠减少了高达60%~90%的输水损失。部分地区高产值经济作物通过使用喷灌技术也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相比,喷灌技术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喷灌技术原则上可以适用于任何地形并且可人为控制输水量,对农作物可进行精细化灌溉且灌溉均匀、质量高,不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因此可节水30%~50%,增产

20%~30%。

2.工业生产用水是仅次于农业生产的耗水大户,且是水资源污染的最主要来源。那么针对这种现状,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个方面,而将工业用水进行循环利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二者相结合不但达到节水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水资源污染的工业废水量,进而对环境污染的减轻具有关键意义上的影响。

3.中水回用技术的创新是实现节约用水的重要举措。城市生活污水量大,采用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再回用给电厂等冷却用水,还可以用来建筑施工、喷洒道路、冲厕用水及地下水回灌等。濮阳市清丰县正在建设中的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就是这一思路的现实应用,项目为一座中水回用厂,新铺设中水输送管网7.41公里,中水回用能力高达1万吨/日。建成投产后将不仅节约大量水资源,还减少了大量污水排放。

4.增强全民爱水、节水、循环利用水的观念。构建一个节约型的社会,除了要有一个节约型的社会机制外,构建起一个节约型的社会观念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宣传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要把节能、节水的宣传教育当作提高全民素质和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抓科技节能、节水、用水、管水与保护生存环境的宣传教育。要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危机感和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

5.应用新技术改善旧设备,提高节水效果与效益。城市园林绿地用水可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和湖泊水系以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通过与城市天然水系及绿地灌溉系统相连进而使得水资源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研究开发在高层建筑、公寓、宾馆、大专院校、居民住宅小区等建设中水道工程回用部分生活污水,在农田旁和居民住宅小区的楼顶建立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冲厕、园林绿化以及锅炉采暖用水、农灌用水等。应用先进的节水型卫生洁具及控制设备,如水龙头及高低位水箱配件、洗浴制品等,从而使水量和水压及供水时间能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实现可持续发展已被世界普遍认同,而节约用水和循环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振兴与国家腾飞的一个重大资源支撑点。中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并且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难度大的现实告诫我们:科学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是全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要依靠政府部门完善的法规、有效管理和全民的共同参与,要提高政府部门领导、国家工作人员与全民节能、环保意识,使全社会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共识。同时保护水资源与节水只有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科学规划、科技进步、科学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相结合,才能形与社会、经济与生态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综合效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学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根本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单飞飞,郑文刚,周平等.农业管理节水技术应用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0,32(8)

第4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技术 自动化

引言: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对于城市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与自动化的集中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进行污水处理中引入电气化的技术,对于提升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效率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污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电气化集中控制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工作,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水平,保障城市的科学、有秩序的发展与进步,最大限度上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一、污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技术

1.1过滤技术

过滤技术是污水进行技术应用的一个基本工艺。比如:对于工业污水与生活用水中的污水与固体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离,以便于对于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同时,应用过滤技术对于污染性较弱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其具有方便快捷、利用效率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这种技术的应用是通过过滤沉淀的方式来完成的,对于污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效果。

1.2灭菌技术

污水进行技术应用的另一个工艺是灭菌技术。灭菌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保障污水在进行有效的处理之后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质量,达到节约成本、实现水资源利用价值的提升。比如:通过灭菌技术的应用得到的水资源可以在城市绿化中进行应用[1]。

二、污水处理系统电气化集中控制的方法

通过引入电气集中控制的方式实现污水处理的自动化,对于提升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的质量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这种方式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的能力,保障了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的用水需求,对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这种处理模式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应用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2.1对于电气化污水集中控制的系统原件进行科学组装

实现城市污水的自动化控制我们需要确保电气集中控制设备的科学安装。具体来讲,我们需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保障这些设备的功能可以全面的发挥,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的水平。首先,在进行这些设备的安装之前需要对于其周边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考察与分析工作,使周围的环境对于这些设备影响达到最小。其次,进行这些设备的安装时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减少这些设备的故障问题的发生概率,有利于后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2]。

2.2对于系统的外形进行实际化的设计

就具有电气化集中控制能力的污水处理自动化系统来讲,注重对于外形的优化设计有利于使整套的系统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也可以使此系统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功用。

2.3对于系统的主要设备与设施进行科学应用

对于具有电气化集中控制能力的污水处理自踊系统进行科学化的应用会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的质量。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方面进行安排。第一,进行设备的整体性自动化控制的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化的网络模拟分析工作,测试系统的功能是否可以有效的发挥。第二,进行水资源循环系统的应用,使其与污水处理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对于系统中的反应池进行优化配置。比如:反应池的占地面积要小、深度一般保持在4到6米,布置的方式要相对的紧凑、提升反应池的应用能力,对于污水的处理效果可以达到最佳[3]。第四,对于排水设施进行全面的科学设置。比如:利用潜水泵对于沉淀池中的污垢进行有效的吸出,应用池端有效的防止池渣进入可以循环利用的系统中。除此之外,要注重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有效融合,提升了整体性的功能,促进污水处理自动化系统处理污水能力的提高,为保障城市工农业的用水以及居民的生活用水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五,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具有电气化集中控制能力的污水处理自动化系统进行全面的定期检查工作,对于损坏的系统原件进行全面的更换,有效的保障系统的工作效率[4]。

结论:对于具有电气化集中控制能力的污水处理自动化系统的实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工作,有利于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效率,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更有利于城市的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这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工作,完善有关的设备设施,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白培灿. 电气集中控制与污水处理自动化的实现研究[J]. 河南建材,2016,04:186-187.

[2]宋沛玉. 电气集中控制实现污水处理自动化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2014,13:26.

第5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背景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涉及较多的交叉领域,现代设施的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是灌溉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等环节,同时也需要研究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用水管理体制的改革、水价政策的制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金东日等,2009)从农艺到工程技术覆盖面很广。国外节水灌溉比较发达的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技术因素,采取适合本国特点的农业高效用水措施。

史忠海等研究指出以色列是一个水少地少的国家,能用的灌溉面积为22万公顷,水资源严重紧缺。由于农业用水比例占到62%,因此重点发展现代工程技术用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1975年到1995年,农田单位面积用水量减少36.8%,但产量增加了12倍,水的高效益利用非常明显,最终实现92%的农产品自给。水的循环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而且间接地增加了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在发达国家,建设的地下水补给工程项目已经有很多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水库等地表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美国维吉尼亚州,

分期建设的奥克泉水库是凡尔凡克斯县的主要水源,由于政府自1979年实施了利用循环水增加水库储蓄水量项目,后期工程没有继续建设就基本满足了当地的用水需求,从而节约了大量工程投资;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由于实施了水的再净化工程,每年可增加20亿立方米的重复循环用水,减轻了政府面临的水危机压力。

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人均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显得更为紧迫。净化后的废水重新使用。整个过程是一个利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将污染物从水体中除去的过程。在国外多数地区,废水一般进行两级处理,初级污水处理是指使用机械或物理的处理系统进行废水处理,二级处理指使用生物、化学过程进行的水处理:有时为满足更高水质标准的需要,要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第三级处理,其目的主要是除去残留在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和溶解的固体物质,经过三级处理后的污水,基本上可以满足于非直接饮用水的所有目的,包括补充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层等。

设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主要包括供水、回收、过滤、消毒、加肥、检测、再供水的循环过程。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集水池可建设在温室的角落,上面覆盖盖子后不影响盆栽种植,供水系统可用水泵产生稳定的输水压力,通过滴灌带、潮汐灌溉、喷头等方式到达植物根部,作物根部没有吸收的营养液等杂物就通过管路回收,经过三层过滤,根据需要进行臭氧、紫外等杀毒除菌和补充养分后,经检测合格重新进入管道进入集水池备用。基于无线控制技术的节水和循环系统

为了解决设施环境下的布线和施工成本,可根据温室实际用水的具体需求,采用通讯协议,实现无线灌溉控制,满足节水和循环高效利用的需求。该系统实现了监控中心与采集控制节点的无线通信,监控中心工控机上运行的水资源控制系统软件对采集控制节点进行灌溉控制并实现现场传感器数据的采集。节水主要是基于土壤水分传感器实现动态控制调节用水。系统的循环主要是采用臭氧方式对回收循环的营养液进行消毒,避免水循环使用时的交叉感染。

监控中心可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工控机或计算机均可。采用串口连接一个具有RS232接口的无线模块,通过该模块与下层的采集控制节点(土壤水分传感器、臭氧空气量传感器、pH值传感器、EC值传感器、电子脉冲水表)进行无线通信。其上运行的灌溉自动化控制软件使用组态软件开发。组态软件的远程部署技术使开发大型工程变得容易,智能图形技术使开发出的图形操作界面更加直观友好。组态软件具有Modbus协议接口,可以方便与研究的抄表系统集成,完成系统的快速开发部署。灌溉自动化软件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设备控制的功能。

系统主要通过四个功能模块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如图2所示。

无线通讯模块:用来远程监测用水情况,实现数据的稳定传输,可消除因为电缆带来的温室作业不方便和各采集点的传感器移动不方便。

水量和混合液浓度监测:对每个温室用水量进行独立计费,动态显示用户的累计用水量,使温室用水情况一目了然:使用EC和pH值传感器实现循环营养液的物理特性的监测。

循环节水消毒:采用臭氧方式对回收循环的溶液进行消毒后再使用,可设定臭氧量,保证用量合适。

作物栽培床监测模块:主要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是否需要水分,以便决定最佳的灌溉时间。

软件还具有其他辅助功能。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运用图表的方式增强了数据的分析能力,使用各种图形来增强数据的表现力和直观性;灌溉自动控制功能;根据采集的传感器数据或者灌水时间表自动控制润门的开关,实现自动灌溉。

应用

在温室以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寿光菜博会展示温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杨凌农业节水新技术示范区,节水农业模式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在该示范区的核心园区建设了一批较好的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种植方式,取得较好的展示作用。

高效节水的工程技术有多种模式,可以借助土壤水分传感器在“省水”方面做文章,也可采用潮汐灌溉等循环技术以及臭氧、紫外消毒等在“循环水”方面下功夫,还可在远程无线传输方式、控制方式实现“动态水”方面找思路。对于可移动的盆栽(图3)可以实现分时段、分片区移动式集中管理,无线土壤水分传感器采集终端和盆栽的移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定时定量定浓度的施肥浇水。采用PVC的管路建设立体的栽培架子。通过营养液的循环实现水肥的持续准确供应(图4、图5)。也可采用泡沫作为基质来固定作物根部(图6~图8),实现不同角度的空间栽培,泡沫在水中长期不损坏,而且质量轻,易于栽种。同时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造型,实现组合立体栽培,可以在起到观赏作用的同时,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营养液的状况采用pH酸碱度传感器、EC值传感器实现动态监控。

目前的应用处于展示阶段,随着市场的完善和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实际应用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第6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运行;实施要点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主要以环保理念为核心,实现施工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达到环保、高效、低耗的目的。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过程中,要将绿色施工技术建立在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效减小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本质上看,绿色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有很大的关联性,是传统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和优化后的产物,实现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在保证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

(一)节约能源

绿色施工技术可以保证施工材料的环保性,减少建筑工程施工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并在施工环保材料的采购和储存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将绿色施工理念引入其中,合理使用施工环保材料,做好施工环保材料管理工作。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对建筑物进行保温隔热处理,降低能源的消耗。另外,要进行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目前先进的膜分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节约【1】。

(二)节约材料

在施工材料方面,施工材料的x择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将施工材料的有毒物质控制在工程施工允许范围内,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建筑工程要遵循简约理念,尽量避免过多的装饰性构件,节省不必要的浪费。对于旧建筑翻新或者是拆除中,要重视现场清理,对固体废物进行统一分类,区别可再利用材料、循环回收材料以及不可利用材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废物的高效处理,实现施工材料的有效利用。

(三)节约用地

目前,我国在土地资源上面临着实际人口和耕地资源的矛盾,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不仅加剧人口和耕地的矛盾,还衍生出了建筑资源紧张的城市化建筑问题。因此,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目前对于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环保节约与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工程和土地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在进行绿色施工技术建设中,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规划,并同时有效的利用周边的条件设施,采用节能型的建筑体系和高校的建筑原料,使得建筑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从而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实施要点

(一)合理选择施工模式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而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施工要求和标准、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绿色施工的设计,施工模式要符合绿色施工原则,进而实现绿色建筑工程。例如,逆作法可以减小施工扬尘的污染程度,降低施工噪音;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在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节省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进而有效减少施工中的排放物和施工垃圾;免振混凝土可以节省反复振捣环节,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材料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2】。

(二)建立循环节水系统

在进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过程中,要重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要保护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循环用水概念,建立一套完整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将节水与水资源的保护结合在一起,并落实到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环节中,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在节水系统与保证用水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循环节水系统,将生活和工业使用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而达到国家对正常用水的标准和要求。利用水资源循环系统不仅可以让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还缓解了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水资源的污染,有效的保护了水资源。工程建筑的生态景观设计和规划要符合整体绿色建筑设计的规划性, 合理的设置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并以节约水资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标准,充分利用雨水来进行生态景观的用水,从而构建完善的绿色节水系统,不仅使得建筑工程环境更加优美,好强化了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

(三)建立废物循环利用系统

在绿色施工技术的使用中,除了要重视施工材料的环保性,还要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价值,为了保证施工材料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建筑单位可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施工废物循环利用系统,对施工材料和施工废物进行回收和二次处理,减少堆放和填埋中对土地资源的浪费,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污染。因此,要建立废物处理系统,对一些具有利用价值的施工材料。一般而言,施工废物主要包括固体废物、有害固体废物、可回收类废物以及一般固体废物,建筑单位要成立专门的施工材料废物回收管理机构,将施工废物统一交由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其他部门没有权利进行废物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要对施工废物进行分类,确定施工废物的种类和标识,根据类别和使用性能进行处理,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要经过当地环保局的审批方可进行。对于现场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处理方式要有相关记录。特别是对于有害固体废物,除了做好相关信息记录之外,还要重视有害固体废物的储存,要设置专门的垃圾箱进行储存,并设置在人少的位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3】。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绿色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有效实现施工资源、施工用地、施工材料等方面的高效利用。因此,本文主要提出合理选择施工模式、建立循环节水系统、建立废物循环利用系统等措施,优化绿色施工技术,促进建筑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龙,王恩茂. 基于组合权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J]. 工程管理学报,2014,01:103-107.

第7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却是世界人均用水总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严重缺水的有110个左右,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我国同其它国家一样面临着水资源危机。所以我们在搞好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节水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住宅行业给排水设计如何节能也就成为一种焦点。在居民住宅建筑中应用给排水节能设计将大大减少不科学方法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在住宅给排水中推广节水技术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给排水节能设计住宅建筑 节水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of water resources, the serious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 in China in the sixth in the world, but the amount per is the world of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per quarter. More than 600 cities in the severe water shortages have 110 or so, is the United Nations as "water resources" countries.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facing a water crisis. So we do well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saving wate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housing industry drainage design how to energy saving also become a focus. I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design application will reduce the scientific method not caused by the waste water, so in residenti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f the promotion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design residential water saving

中图分类号:S6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今水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生活,大量使用水资源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住宅给排水节能设计就是要改变以前陈旧的用水方法,建立起科学的用水体系,把水资源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本课题就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

一、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注意改掉自身不良习惯

在选择设备是要选择节水功能好的设备,目前市场大部分是浪费水源的设备,真正节水的设备普及率并不是很高。比如我们在选择淋浴喷头时要选择小的淋浴喷头,马桶在保证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应当选择容积小的。我们在大力倡导使用节水用具的同时,自身的生活习惯也要改,比如减少对马桶的用水冲洗量,注意把废水收集后再利用,洗手洗脸注意随手关闭水龙头等等。二、中水充分利用1、对中水的了解

中水也叫再生水,是指所用过的水经过污水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再次使用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的非饮用水,是一种水的科学化循环利用,使用费用不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面对水资源紧缺的现实状况,中水的充分利用能大量节约水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中水的主要来源

中水主要是家居生活所抛弃的污水与废水。在我们的生活范围中可循环利用水主要是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内排水、冷却用水等等。中水设施一般由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及供给等设施构成,由于建立此工程的投资比较大开发商还难以接受,国家以后可能将在这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从长期来看建筑住宅中的中水工程是节约用水的发展趋势,必将会在各小区普及使用。

3、中水回用处理

目前中水回用处理的方式综合为三类即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中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根据中水的来源地以及将来的中水用途来确定用何种处理方法。我国目前的中水水源主要是家庭、酒店、洗浴中心等方面的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污水。这类水源水质破坏度不高、再次循环利用成本不高是节水的最佳选择,一般可采用生化与消毒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方法。具体工艺流程为源水水力筛调节池生化池过滤池消毒池储水几个步骤。所处理好的中水可用于浇花、园林绿化、车辆清洗、家庭保洁、冲洗厕所等用途。

三、雨水充分利用

1、对雨水利用的简单了解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域的雨水分布状况也有所不同,2011年1月至7月北京的雨水总量为665.2毫米,雨水如果不加以收集就会流入排水系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我们所研究的雨水利用仅限于城市建筑住宅的雨水利用,它是指将雨水通过一定的设施收集起来后,经过人为的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某种水质的使用标准,再加以利用的过程。

2、雨水储存的方法

居民小区的雨水储存可根据小区的状况而定,如果是新小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进行雨水储存使用。如果是旧小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就不需要再进行雨水收集储存。因为旧小区再进行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所需工程耗费的资金比较大,得不偿失。居民小区在建设时尽量选择对雨水污染较小的材料,小区的屋面要有一定的坡度有助于雨水较快的进入雨水收集地点,有助于雨水对污染物的冲刷和减少。由于雨水的质量比较好不需要进行排污处理就可以直接进行雨水收集。雨水的储存要看能否与小区的景观相结合,如果小区有景观体,具备雨水的储存条件,可以优先考虑把它作为雨水储存地点,不用再花费资金建造,也不会破坏原有小区里建筑。这样即达到了优化环境的需求,又达到了节省资源的目的。如果没有景观的话就要建立雨水储存设置,雨水储存设置不能盲目的建设,要根据小区的人口以及用水需求量来设定储水设置的大小。地址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坡度,避免积水的形成。防止阳光直射,为保证水源的质量严防有藻类植物的生长。溢流口要用过滤网覆盖。

3、雨水预处理

雨水的预处理非常重要,也是经常被忽视的地方。如果雨水预处理做的好,水质通常不错。雨水预处理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屋顶要保持清洁,雨水顺着放置过滤网的排水管道(进入储存地,把树枝、树叶、杂物等阻挡在外。

第二方面,屋顶灰尘众多,还有可能有污染物,刚下的雨尽量不要流入储存地。因为这部分雨水起着清洁屋顶的作用应当抛弃。雨水中的污染物一旦进入储存地整个水源将会被破坏掉

第三方面,雨水经过专门设置的雨水沉沙地后,保证了雨水的干净。

4、雨水的使用

雨水经初期弃流后水质比较稳定,以去除COD和悬浮物为主,采用物化法处理后即可使用。

四、消防贮水池的设置

1、分别建立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

在高层建筑的给水设计中通常是把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共用一个水贮水池,其实这样有诸多不宜。消防用水的贮水量远远高于生活用水量,而消防用水的使用率却远远低于生活用水,最终余氯量耗尽会造成生活用水水质的破坏而影响到消防用水的质量。两者共用贮水池要保持水质的新鲜就必须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水,防止因水质变坏而造成浪费。如果将两个供水系统分建就可以将消防用水的更换周期拉长,避免了生活用水对消防用水的破坏,对于生活用水来说起到了水流的循环作用,不会发生氯量耗尽的情况,保证了生活用水的质量。

2、水源的综合运用

由于消防贮水池的水量比较大,使用频率比较低,长时间的在贮水池中静放,会造成水质的破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在进行房屋设计时不妨把消防贮水池与住宅区内的水景、游泳池等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节省了水源,又做到了水的循环运用。

五、热水系统的节能措施

热水供应系统浪费水源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得到所需求温度的热水或者根本就冷水。还需要放掉一部分水后才能得到热水,造成了水源的浪费。现在住宅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普遍采用支管循环方式和立管循环方式,减少了无效冷水的浪费,但在设计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循环系统要设计成同程式,这样可避免水流短路,不会出现远近管道温度不同的状况。冷热水在起点压力基本相同,但热水经换热器有水头损失,在同时打开冷热水管流速相同时,热水管在水头的损失要大于冷水管的,在进行冷热管计算时要把热水管的管径适当放大些就可以减少热水管在水头的损失,这样就可以减少我们在用水时调节阀门的时间,间接的节约了水资源。集中供热的建筑,供热点比较分散,距离比较长,中间丧失的热能比较多,有时距需求的水温度还有些差异,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采用局部加热设备,减少热量的损失。

六、有效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是节能的重要途径。太阳能在住宅中的广泛应用主要表现为通过太阳的热能对水资源进行加热,满足我们对热水所需。太阳能热水器的组成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循环管、循环泵、配水管等组成。现在的热水器主要分为真空管型和平板型两大类。真空管型热水器是全身玻璃真空管结构,在市场的普及率比较高,它的特点是防冻能力抗冻能力比较好,热损系数较小,价格适中或偏高,不同的地区全年都可以使用。平板型的热水器特点是热销率比较高,自然的循环方式,结构简单,抗冻力差,价格低,不能全年使用。安装方式上第一种比较普遍,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是单户设置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用户安装高度受到水压限制的因素比较大,比较适合于多层住宅。第二种是单栋或者是多种安装合用的太阳能热水器,但是要设置热水箱,高层、多层都可以使用。还有些城市比如我国的德州、烟台等地把太阳能应用的更加充分,广泛用于照明、空调、电视、热水等。这种把太阳能集中用于住宅所需的技术将是以后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

结语:

总之,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的危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不容懈怠。建筑住宅用水在我们生活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节省水资源的空间很大。在进行设计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设计灵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节水方法,不断完善给排水系统,为节约水资源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

[1]李宏燕. 谈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理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17)

[2]高明远、岳秀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宋旭东,黄芳,王如华,等.住宅建筑中给排水管道设计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6(22):17,22.

第8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当前飞速化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生态环境系统却越来越遭到破坏,地下水枯竭、河流污染、雾霾天气等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环境难题。因此建立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一)资源与环境的要求大家都知道

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与资源的耗费是离不开的。但在生态环境系统中,大部分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完毕,将面临能源枯竭的境地。当前伴随着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更是给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人们已经花费的高昂的治理费用。城市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间断的消耗资源与原料,因此实现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发展和建设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更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生态家园的需要。假如我们当代城市建设,只是一味的搞粗放型发展,浪费与消耗资源,并不顾对环境的破坏,那么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健康状况恶化、城市竞争力减弱的问题,更是让后代子孙面临无法生存的问题,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利用科技创新和进步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已迫在眉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我国能否长期保持繁荣昌盛的战略性问题。

(三)城市化发展的必然

城镇化进程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有之路。但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当中,并没有很好的总体系统规划,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更是一片空白,致使在城镇化进程,导致良好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如果一味的进行粗线条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不仅不能体现城市灵魂和形象,更是不能够充分体现生态美学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应该受到城市建设的重视,必须要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持续、环境良好、生态协调的发展环境。

二、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当前国际通用的方法和技术。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结合环境工程技术和理论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污水回收利用

工程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和随处排放现象,现在处理污水需要将集中与分散两种处理方式相结合,不断形成点源、面源以及区域这三个不同层次中水回用循环体系,将城市污水资源的总利用率进行提高。同时,针对学校、宾馆、家庭、政府机关等相关生活过程中产生污染不是太严重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达到基本用水水平后,可以用于绿化、景观、保洁、卫生冲厕、工业用水等。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企业和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城市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防止污水资源的扩散。

(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工程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实施综合管理,制定严格措施,防止废弃物乱丢现象。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固体资源的循环利用。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围城、工业废物堆积的现象,还应该建设垃圾处置系统,推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消除各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建立废物回收利用系统,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三)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企业节能减排技术

工程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企业采取节能减排,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需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企业行业来说,要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大对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适时促进设备更新,保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当然,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可以建立相关回收利用部门,进行深度开发和回收利用。

三、结语

第9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有效的城市节水管理,加强城市污水治理,促进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 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成为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面对资源短缺日益严峻的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环境污染的根本手段。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污水再生利用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而目前,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的节水观念以及粗放式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城市污水治理仍然停留在被动治理阶段,这种传统的污水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不符合城市水的可持续利用原则。推动污水资源化, 指导各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探讨推动我国污水资源化的政策措施、工艺技术路线和标准,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多渠道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城市污水治理也必须引入循环经济的思想,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推动我国的城市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污水再生利用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而且是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节水的重要措施。在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时,应当首先立足于本地自有水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再生利用,借此增加可用水量,提高城市供水的可靠性;应尽可能降低对外部水源的依赖程度,减少或避免远距离调水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成本。我国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进展缓慢,应当抓住主要矛盾,以循环经济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予以推进。

第一,按照循环经济基本思路加强城市节水管理,抓好城市污水治理系统规划,是城市污水治理和再生利用的关键。我国的城市节水管理,应该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城市节水管理从被动节水转变为提高水利用效率,主动科学管理,降低水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加强水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城市污水治理和再生利用,对城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保护城市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城市节水的认识从单纯的抑制需求、减少耗用量,发展到用同样的水量消耗来满足人们迅速增加的健康和舒适度的需求;从消极、被动的节水阶段发展到积极、合理的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阶段,体现循环经济高效率的基本特征。需要强调的是,在大力推广污水再生利用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强水质监测和设施维护,建立应急预案,保障供水安全。

第二,遵循循环经济的系统工程的理念,抓好城市污水治理设施专项建设,提高区域性和系统性,是城市污水治理和再生利用的核心。城市污水治理系统是由专项硬件设施支撑起来的,为解决好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生活污水大量产生,影响到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和安全供水的问题,必须加大对区域和系统污水治理设施硬件建设的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污水收集管网配套能力,为污水资源化创造必要的条件。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遵循循环经济的系统工程的理念,要以实现污水综合利用为目标,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处理规模和工艺方案,促进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协同发展。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在城市水域的下游,没有考虑日后再生利用的发展需要。许多大型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规模很大,建在城市的下游,污水收集管网较长,造成长距离输送。所以,缺水城市应以再生水利用为目标,优化调整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规划。

第三,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抓好城市建设中污水治理收集系统的配套,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艺,不断完善和提高系统运行能力,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再生水,是城市污水治理和再生利用的有效方法。城市污水治理,是一项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服务区域的设施配套,提高收集能力,强化点源治理,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实施污水资源化,要将城市污水处理的战略目标由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转变为以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相应地要调整污水处理技术路线,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尽快提高我国城市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工艺技术水平。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再生水利用方案,优先选择水质要求低的再生水使用途径,尽量缩短输水距离,降低再生利用成本。积极开发适应当地条件的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工艺,较好地维护了城市污水治理系统的完整性,加快了城市污水治理的速度。

第四,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抓好城市污水治理工程资金落实和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是城市污水治理和再生利用的基本保证,是城市污水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污水治理工作的持续开展,需要有资金作为保证,积极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污水再生利用。在城市污水和资源化的管理方面,政府有主导的义务和职能。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单靠政府行为,没有市场推动,显然动力不足;单靠市场推动,没有政府引导,也必然难见成效。城市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模式是决定城市污水治理工作能否持久开展的关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路子,是当前城市污水治理工作的积极探索。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投融资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并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法律约束,促进污水处理及资源化的市场化运作。努力进行市场化资本运作,推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社会资本买断,不断滚动回笼资金和再融资,促进城市污水治理项目的再建设,必将对实现城市污水治理系统的良性循环,深入、持久开展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切实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抓好舆论宣传,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城市污水治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快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利用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引导用水单位积极利用再生水资源,扩大再生水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市政、绿化、环卫和工业用水等方面要率先使用再生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