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
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当中蒙古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辖有12个盟市101个旗县。大部分盟市和旗县几乎都有半农半牧地区。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半农半牧地区经济的发展,各盟市相继调整学校布局,成立了寄宿制小学。创办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但管理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当好班主任有些困难。本文从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当好班主任入手,分析存在困难的原因及探讨一些管理方面的对策,为更好地办好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献计献策。
一、在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当好班主任困难的原因
(一)半农半牧地区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作为农牧民的孩子,学生一般不够自信,有些甚至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班主任不仅要管理教育学生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强度与难度无疑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学得的知识多且杂,使其早熟。班主任除授课之外,更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一敌“百”,且“百”变无穷,难免让人身心俱疲。
(二)半农半牧地区学生本身的因素。
一方面半农半牧地区大多数人小学或初中毕业后就出外打工,受其影响,半农半牧地区学生对未来没有系统的规划,对什么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使班主任“进退两难”。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资料与城里孩子相差甚远,放学还要帮家里干活、照顾弟妹,用来学习的时间少,成绩自然比城里的孩子要差,将自己的差成绩“合理”化。
(三)半农半牧地区学生家长的因素。
首先给予学校与班主任盲目的信任和依赖。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是农牧民,没读过几天书,教不了孩子,就把孩子全权托付给班主任,忽视了班主任需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顾及的问题。其次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交与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只在意吃饱穿暖,其他什么都不管,也管不了。加之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年很难回几次家,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疏远,使学生不合群、焦虑自闭。另外,一部分没有出外打工的学生家长,农忙季节在田间劳作,牧忙季节接羔、打草、剪羊毛,空闲时打扑克、“砌长城”等,给孩子学习起了“反作用”。
(四)半农半牧地区班主任自身的因素。
首先半农半牧地区环境恶劣,使一部分班主任专注于自身发展,相对地,花在研究教学方法、关心学生的时间就减少了。其次半农半牧地区小学老师数量少,课务量大,班主任上的是语文、数学这些主科,还要教所有副科。以我自身为例,每周至少上5节辅导课和15节数学课。工作量大,难免顾此失彼。最后一些半农半牧地区小学班主任年龄偏大,思想陈旧,创造性能力弱,管理方法简单。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又太年轻,经验不足,管理能力有限。
二、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因素,怎样才能当好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实战教学经验及对周边教师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提出以下管理对策。
(一)关爱学生,包容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只有付出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班主任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包括后进生。因为爱是一种力量,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班主任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就要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充满爱与信任,才能激发起学生奋发向上的情境。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对后进生要精心设计出促使他们进步的教育方案,创造一系列良好的外部条件,多给他们温暖,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多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以点燃他们要求上进的火花。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般都是在学校,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班主任了解班风、学风、学生的个性特征,言传身教,这是班主任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现在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由于条件所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班主任花更多的时间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是最可信任的人,是有话可诉的人。这样,班主任和学生的思想沟通了,教育学生改掉坏习惯、坏行为也就容易得多了。
(三)客观、发展地评价学生。
班主任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又要看到学生的不足;既要看到学生校内的表现,又要看到学生校外的表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以优势带动劣势。要不间断地了解学生,经常充分利用一切场合条件,做到常抓不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过去,又要看到学生的今天,还要预见学生的明天。
(四)尊重学生,理解宽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亲近学生,确保他们享受到各项基本权利,不轻视他们,不藐视他们,更不歧视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就会尊重班主任,就会相信班主任。这样,学生也就有了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尊重学生才能够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班主任要舍得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寄予合理的期待,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其足够的温暖,以便挖掘每位学生最大的潜能。班主任不仅仅要关心、爱护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从而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班主任素质最好的体现,还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
(五)身正为范、严格要求学生。
班主任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许多时候是在有意无意的模仿中养成的,模仿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要重视模仿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要从学生身边、从他们经常接触的人或物中,有目的地以他们看得见、学得着的人为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使他们能将学习榜样远近结合,然后向他们提出学习要求,以达到典型示范的目的。
(六)善于表扬,巧妙批评,以典型为榜样。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金无足亦,人无完人”。学生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等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班主任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存有关爱之心,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七)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教育学生。
半农半牧地区寄宿制小学生都是离开父母学习,所以班主任应该将更多的关爱分给这些孩子,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方形成合力。班主任千万不要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要及时召集、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做好家访工作,并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班主任要与家长经常联系,互相配合,实行家校共管,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参考文献: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由于小学生分属不同的民族,因此在授课和班级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由于班级中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在个性特点和民族特征上都不尽相同,给小学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基于这一现状,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中,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并从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民族特征、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级骨干队伍等方面入手,保证少数民族小学班级管理能够取得实效,满足少数民族小学班级管理需要。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民族特征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中,班主任要想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就要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1.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应认真分析学生的民族组成
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班主任只有掌握学生的民族情况,并认真分析学生的民族组成,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基于这一认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应才能够分析学生的民族组成入手,以此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2.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不一样,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想取得班级管理的实效,小学班主任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正确理解学生的个性,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满足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需要。
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民族特征
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属于多个民族,每一个民族又具有各自的特征,这些都给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特征,班主任只有尊重学生的民族特征,才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进而保证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在整体性上有全面提升。
三、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教师的威信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是决定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班主任应认清自身的职责和任务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获得主要不在于社会、学校给予了他多少权力,而应是在教育活动中由于自身品质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所产生的效应,即学生对老师具有的品德、智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认真负责精神的折服。
2.班主任应明确树立威信的重要性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
3.班主任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而言,班主任要想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就要在认清自身职责和任务的同时,通过参加培训和自我学习,有效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保证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满足班级管理需要。由此可见,班主任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级骨干队伍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能干的班干队伍。班级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班干部和学生来实施班级管理。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小学班主任要想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班级管理骨干队伍的重要性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单纯依靠班主任的作用,难以达到提高整体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管理现实,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中班主任应明确班级管理骨干队伍的重要性,并将这一构想落实到班级管理工作实际中,保证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满足班级管理工作需要。
2.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级骨干队伍
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级管理的艰巨性以后,班主任就要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级骨干队伍,保证班级骨干队伍能够帮助老师共同管理班级,使小学班级管理能够在实效性上面有全面提高,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级管理的需要,为小学班级管理提供有力的手段支撑。
3.发挥班级骨干队伍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建立了得力的班级骨干队伍之后,班主任要善于对班级骨干队伍的利用,除了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进行正常班级管理工作之外,还要发挥班级骨干队伍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 小学班级 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59-01
对小学生来说,班级是其接触到社会最初的社会群体,因此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班级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社会的观点和评价,好的班级会让小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需求,积极而乐于接受学校教育,否则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因而,构建一个有优秀的班集体,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面临的重要课题。
1 传统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
尽管有些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功经验,但是在新课改要求,对于如何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班级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还是缺乏必要的理论认识,对于如何实施人本管理理念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方法,这些还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和积累经验,借鉴其他班级的成功管理经验。
1.2 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通常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很多工作都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多数班主任忽视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剥夺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需求,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只能被动接受,不但造成诸多的被动管理问题,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利于自主管理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1.3 缺乏与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有机协调
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学校的一个部分是和学校分不开的,同时和每位学生的家庭也是密不可分的,要求在学校、家庭、班级之间做好紧密协调和联系。通常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对于学生的家庭影响因素的重视和研究对应程度还不够。
2 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法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管理理念。新课改对于班级管理要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教学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班主任教师将每位学生作为教育的完整对象,充分重视和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班主任不断充实班级管理素养。学校可以在教学空闲之余如假期为班主任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培训,聘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或经营的优秀教师为班主任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帮助班主任老师或者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充实经验,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二,班级管理实施民主管理,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施自主管理。最好的管理是自主管理,班主任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要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可以鼓励班干部自由竞争上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实践,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会加强对自身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做到公平、民主,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以形成有竞争意识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第三,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全面认知自己的行为,通过自我评价进行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倡导“一日三醒吾身”,通过学生对自我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为建立积极、健康、活泼、有序的班集体打好基础和铺垫。
第四,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积极示范。小学生从其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来说,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特点,在班级管理中要多做示范,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带领小学生做班级的小主人,如可以带头整理板凳、清理地面等,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自己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而,小学班主任教师不仅需要做小学生的教育引导者,同时还需要做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示范者、模范人。
第五,做好与学校、家庭之间的有效协调、保持班级管理与学校、社会管理的一致性。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班集体,还需要班主任教师做好对学校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并通过和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断满足和实现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之间的有机协调和发展。同时,需要对学生开展社会教育,用现代化的社会教育理念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规范,引导学生的社会行为和习惯,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最后还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倾听来自家长的心声,同时对家长传达学校的管理思想,实现家长与学校步伐和思想的一致性,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连贯、统一和有机协调。
3 结语
班级是每位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经阶段和重要舞台,在新课改的倡导和理论指引下,教师要勇于创新和改革,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和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自我管理经验,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管理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以更好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建立积极、健康、活泼、有序的班集体,为将小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运东.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论述[J].教研论坛,2010(9).
[2] 赵海燕.新时期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教论坛,2010(3).
关键词:道德教育;班级管理;实施策略;班级凝聚力
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主要环境,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必须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如果对学生一味采取强硬的手段,没有结合道德教育,那么管理结果不会理想,甚至会适得其反,对于班级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班级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是由一个个小班级形成的,正确科学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促使优质班风的形成,还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道德教育在整个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细致探讨。
一、小学道德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重视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是班级道德教育的主要宗旨,要想促进班级道德教育的实现,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形成班级道德教育的正确规范和相关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的道德素质严格要求,不断提高充实自己。这里所讲的道德教育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华美德、社会公德,还包括一些生活方面的正确常识和风俗习惯。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该全面综合地看待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正确引入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
二、道德教育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作用
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明白班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到班级良好班风的建设中;其次,还能改善班级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对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弥补传统班级管理的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育者往往只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这就造成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手段也是机械片面的,没有注意对学生的综合管理,很多教师片面地把班级管理当成是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简单约束。殊不知,这样的管理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不成熟的思想,会使他们厌烦教师的约束管理,所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限制,而将道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能够促进学生团Y意识和班级意识的形成,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热爱班级的激情,从而将班级意识内化为学生的真正意识,在班级管理中正确渗透道德教育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十分有利。
2.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一直被强调的,而且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所以提升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新课改要求学校管理必须进行的过程,不正确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会有非常大的限制,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学习能力,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也是顺应时展的。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1.确定正确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想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到位,做得完善,就必须明确班级管理的具体方式,形成适合班级发展的科学管理目标,在科学的管理目标中渗透班级道德教育才能保证班级管理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班主任首先应该明确这一概念,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在形成明确管理目标的时候,教师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增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真正把自己当做班级的主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2.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良好的师生管理是促进班级管理的首要前提,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其次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以成绩好坏判断学生,另外,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教师要经常与学生面对面谈心。
3.促进班级管理凝聚力的形成
班级的道德教育做得完善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教师必须对这些人员严格考核,确保他们达到德育要求,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班级道德教育工作,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觉遵守班级制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继凯.传统道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教学参考,2015.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诚信教育
小学教学是塑造小学生各种品质的重要场所。诚实守信则是小学教育中要培养的重要人格品质。新课标的改革下,不仅对小学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对小学班级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标准。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信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在如今小学德育纲领中明确的指出要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诚信教育。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带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逐步的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思想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班主任应该积极的发挥其带头作用,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每一位小学生的日常班级生活中,让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此外,班级管理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教师可以借助于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实施必要的诚信教育,让小学生对诚信从一个概念的认知逐步的转化为深刻的理解,进而达到诚信教学的目的,由此可见,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诚信教育的重要性[1]。
二、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实施诚信教育的相关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班级氛围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因此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和干扰。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班级氛围的营造。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班风带动下,能潜移默化的改善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小学生在无形中学习到一些优良品质,进而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此外,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诚信品格的培养,还能改善小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小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树立诚信的榜样形象
小学生本身具有攀比特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借助于小学生身上的攀比性实施诚信教育。例如,在班级中展开诚信榜样人员的评比,激发小学生内心的胜负欲。这样一来,小学生为取得诚信榜样的代表人员,必然会更加的约束自己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会将诚信意识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此时,教师只需要在小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中,借助于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起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必然会加强小学生诚信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诚信水平[2]。
(三)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件诚信教育体系
诚信品德养成的实施是小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一种转变过程。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实施诚信教育管理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诚信教育体系,对小学生在班级中的日常表现行为进行约束,并引导小学生自觉向诚信教育体系的规范化管理看齐。让小学生即便在没有教师的监管下也能自觉遵循班级管理条例,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生班级管理实施诚信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新课标的改革校,小学班级内部的管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当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更加的注重一些优良品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诚信教育既有助于班级中优良氛围的营造,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诚信品质,帮助小学生改善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逐步成为一个有素质、有知识的小学生,也是为其今后的学习教育,甚至是在踏入社会后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美立.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东方教育,2015,(2):257-257.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快乐 自主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66-02
教育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教育应该是这样来组织的――不是有人来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来教育自己。”可见,学生应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用这一教学理念去指导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就应该在小学班级采取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感觉快乐。“自主”与“快乐”,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提出的目标。根据维果茨基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笔者提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行“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让班级成为学生独立发展、自主成长的乐园。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主意识培养、能力锻炼等都大有裨益。
一、全员参与,岗位负责
“我快乐、我做主”的班级管理方式,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不仅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对象,也是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学生参加班级管理活动,成为班级的主人,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班级责任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为班级活动而努力。实施“我快乐、我做主”的班级管理方式,就是提倡全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为了鼓励全班学生都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班主任应建立岗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设置多个管理岗位,让每一名学生担任相应的职位。学生在承担岗位职责的过程中,能培养责任心,锻炼能力,体会当班级主人翁的快乐。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设立“小班主任”、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组织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小组长等九个岗位,然后根据学生的学号,让学生轮流担任管理岗位。如这一周是学号为1的同学担任“小班主任”,学号为2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学号为3的同学担任劳动委员……一直填满九个岗位为止。然后下一周是学号为2的同学担任“小班主任”,学号3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就这样循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担任不同的职位,承担不同的职责,l展组织管理能力。
在岗位负责的管理制度中,班主任也可以实施搭档制度。如“小班主任”、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工作岗位,可以采取男女搭档、自愿搭档或者以学号的形式来搭档等形式。一对搭档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确定具体职责分工。如一位搭档承担上午的工作,另一位搭档承担下午的工作。学生搭档管理班级事务,工作更为得心应手,在快乐自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工作能力得到培养。
二、集思广益,共拟班规
“我快乐、我自主”班级管理方式的实施,也体现在集思广益、民主制定班规方面。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一道制定班规,能活跃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权利和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了体现集思广益、民主制定班规的原则,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以建设文明班级为契机,让学生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规则,以班会的形式讨论班规的具体制定。在讨论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激励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对具体班规内容的共识。这样才能建立符合学生意愿、体现班级实际情况、人性化的班规。之后,班主任就把建立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的班规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如学习常规、食堂纪律、文明礼仪等内容,都统一张贴在墙壁上,使班规成为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然后每天都有班干对学生执行班级公约情况进行一个小总结,使学生都能够自觉遵守班规。民主制定班规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自主和快乐。
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评价与监督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能让学生反思班级管理规章的正确与否,担任班级岗位是否履行职责,班干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等等。
“我自主、我快乐”班级管理方式下推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机制,需要建立一个可以量化的评分标准,根据这标准评判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在“小班主任”工作情况的评判上,可以制定可量化的评分标准,如检查其他班干管理活动、总结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情况、制定本周班上活动计划等。做得好的,记2分;一般的,记1分;不好的,记0分。而学习委员的评分标准,则应着重看他(她)能否很好地完成指导学困生学习、检察同学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方面。其他班干的管理职责内容也依此类推。
在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之后,班主任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评分制度与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考核打分、小组其他成员考核打分、班干考核打分。通过打分,让学生自我反思,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通过互相打分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将学生自我行为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建立“我自主、我快乐”评价监督机制的目的。
“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需要教师采用表扬与批评纠正这两个基本的评价手段。教师可以让班上的学习委员公布小组里每个成员的考核分数。分数高的给予表扬;分数不足的,就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表扬与纠正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完善,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四、班级活动,快乐自主
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还包括自主开展班级活动。通过班级活动,学生能广泛接触社会、自然,达到认识社会、增长知识、拓展眼界、提高社交能力和培养高尚情操的目的。
“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需要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形式。如可以设计蕴含教育意义的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社会服务、参观访问、社会交往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行。在发展学生智能方面,可以借助专题辩论、读书交流、研究制作、观察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科学兴趣。在发展学生体能方面,可以举办增强体力和运动水平的经常性的户外活动,如野营、旅行等,这样能使学生感悟到其中的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增强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自我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丰富的班级活动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班级管理班级文化文化构建学生教育一、班级管理文化构建概述
(一)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是指教师按照特定目标和要求,通过特定措施,带领整个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类资源进行协调、组织与控制,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
(二)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也叫班级群体文化,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价值观、信念和态度的复合体。班级人际环境、成员的言行倾向及班级风气等为它的主体标识,班级的黑板报、教室内外环境布置及活动角等则为它的物化反映。班级文化作为每个班级的灵魂,为每个班级所特有,具有自我约束与自我调节的功能。班级文化所涉及的有关各类人群,不但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括教师同家长之间及教师彼此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合力关系,而教师同家长之间的关系则是互补关系。班级文化又分为硬文化与软文化,硬文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即物质文化,像教室黑板上的板报、墙壁上宣传栏和学习角、英雄人物的画像及教师中摆成各式各样的桌椅等。软文化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观念文化是关于学生、人生、价值等的一些观念,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制度文化则包含了各种班级规约,构成制度化文化环境;行为文化是从制度与观念中引发而来,在学生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的精神面貌。
二、小学班级管理文化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小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的作用。在班级管理文化建设中应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出发,充分考虑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要把那些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反映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学生兴趣爱好的文化元素作为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而增强班级管理文化与学生的亲和力,进而加强他们的普遍认同感。
(二)自律性原则
小学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全部由班主任来进行管理,就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感,也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构建班级文化,就是要实现学生自主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班主任主要是引导学生当好他们自己的主角,使他们具有自制能力和自律意识,将对学生的要求化成学生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实现班级管理中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三)目标性原则
在现代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各股文化力量都或多或少的对各方面还不成熟的小学生产生影响。班级管理文化的建立,就是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让他们借助这一有利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所有教育工作人员都必须承担的重任。
(四)差异性原则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级中学生的组成千差万别,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风格也是不尽相同,各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更是各有千秋,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就决定了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征。小学班级管理文化的建设就要体现组成要素的个性化特征。只有这样,班级文化才具有个性化特点,才能符合文化的差异性,也才能因人施教,进而因材施教。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文化构建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1.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与传播精神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洁、齐、美与脏、乱、差的学校环境,不但可以现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团结奋进的校训、富于哲理的名言、自我展示的窗口这些都时刻警示学生、提醒学生和教育学生。
2.抓好班级文化阵地建设。抓好班级文化阵地建设具体形式有:
(1)设置班级布告栏。班级布告栏作为宣布近期班级活动的专栏,在表扬班级好人好事和重要事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2)设置班级图书角。为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设置班级图书角可有效提高班级学生阅读的效果。改图书角可由学生自行选择管理员,学生自己提供书籍,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3)办班级黑板报。定期更换板报内容,同时在上面开辟数学角、英语角、自然科学角等,发挥它课外学习与教育的作用。而且黑板报的书写、设计与美工都要由学生自身完成,教师要作好监督和指导工作。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们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决定这个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在学生尤其是各方面还不成熟的小学生犯错时,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班干部都不要大吼大叫,要好好引导,做好教育。
(1)要加强班级学生的法制教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时,要以实例,用具体的例子说服学生,用例子令学生明白守法的意义。
(2)加强班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归根到底是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人,而不是培养一批考试机器,社会公德的教育和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的同学在社会上会得到尊重,同时我们也需要每个同学恪守社会公德,加强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3)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除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学习能力和身体健康以外,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也很重要。对他们所负责的工作放手让他们管理,使他们都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
(4)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只是体现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上,还体现在良好健康的心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养成审美情操。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1)建立班级精神激励机制。精神激励主要着眼于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主要形式包括颁发学生奖状、授予学生称号、提名表扬和优秀学生事迹宣传等。
(2)建立班级正激励与负激励机制。正激励是指某个人的行为表现符合社会需要,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的行为,是对该行为的肯定。负激励是指当某个人的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需要,需要通过惩罚、批评等方式进行抵制的行为,是对该行为的否定。
参考文献:
[1]程远.论小学的班级管理[J].群文天地,2012,(18):181.
很多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宰,他们控制着班级的一切,所以他们感到很累,损害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老师的严格管理,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使每个孩子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
一、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1、学生自主管理是教师班级管理的需要。
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教育关键所在,就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2、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学生发展的需要决定了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二、小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性
一个班级由个性、兴趣不一的五、六十个鲜活的学生组成,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因此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就非常必要。
在班级中可以设立不同的监督岗和管理员,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人负责。明确岗位职责,促进了责任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突出学生自主参与的主体地位。例如: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不乱扔垃圾,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卫生监督员可以每周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去点评其他同学,好的及时表扬、鼓励,甚至可以给与奖励。做得有些欠缺的,可以让自己或同学提出改进建议,改了也可以奖励。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耐心教育,多给予正面引导,我想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久而久之,学生逐步树立了一种自主管理的意识。
三、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班级的自主管理活动后,必然会遇到较多的困难与挫折,很可能导致泄气、退缩。对此,教师应不断采取措施,强化他们的管理行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激发每个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爱护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同时要侧面帮助解决学生完成一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四、学生自主管理的监督与评价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管理 艺术性
引言:小学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基础的时期,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优良品质、以及开发智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高质量的完成教育任务,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技巧和方法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工作能够事半功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班级管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革新,应该加对大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视力度,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同时也要树立起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保证学生长远发展。
一、加强班主任的责任心
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班级管理责任具体内容是: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动向,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在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的改变管理模式。虽然,新课改提出要重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但仍然有部分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使用方法不当,为了让学生听话、不犯规,采取强硬的管理制度,甚至还会体罚。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忘了自己的职责,将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学生只要在不违反校规,不然班级扣分,其他的劣迹教师就不予理睬,对学生的关系不够,没有把全部的经历放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导致班级管理一片混乱,学生的成绩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艺术的效果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二、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培养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最有效的途径,通过集体活动能够让学生各展其才,学生奖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集体活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也可以很要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纽带,增进班级个体之前的情感,使学生之间更加的团结,懂得包容相互帮助。同时,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主人翁意识。集体活动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这样学生才能够涌现出一股勇于拼搏的干劲。因此,在进行集体活动时,班主任一定要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达到促进班级建设和管理的目的。
三、科学选举班级干部
小学阶段是开展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接触全新的事物和观念,因此,应当对小学班级管理加大重视力度,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管理。一个班级除班主任这一管理者以外,班干部对班级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让班干部更好的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首先要重视的就是班干部的委任,选举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以成绩定优劣,用分数决定一切的做法,班干部的选举应当采用民主选举制,这样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养成独立辨别事物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当在班干部委任过程中融入竞争机制,可通过投票选举、评分系统、竞争上岗等步骤完成班干部的委任,要让班集体中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成绩好不能决定一切,要使自己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要提升,增加了班级的正能量。
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如何使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首要思考的问题。小学生其天性贪玩好动,虽然“学习”这件新鲜的事物对其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长时间的学习,会使小学生的兴趣骤减,热情消失。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举办小知识竞赛,本周知识之星等评比活动,来激发学生好胜心和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当学生失去学习热情或者犯错的时候,不要严厉指责,应注意自己的用词用语,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训斥。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保持学习的热情,通过管理艺术让小学班级成为孕育人才的摇篮。
结语:综上所述,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是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所有小学班主任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必须全面的、系统的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再将管理目标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应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进行班级管理,真正发挥出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艺术性,使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绽放出灿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