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农产品物流市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物流市场

第1篇: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长春市 农业发展

0 引言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物流概念的发源地是美国,1901年,约翰.F.格鲁维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揭开了认识物流的序幕。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层次的研究,大多围绕概念、流通状况、必要性、可行性和政策体制等进行描述性介绍,实证分析较少。吉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条件。长春市位于东北交通的网络中心,地处城市通衢的十字路口,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城市及周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系列物流中心和园区相继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扩建工程主要就是改变市场的交易设施、装卸和仓储设备等条件均有显著的改善。但同时农产品物流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只有不断的发展和健全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输送质优价廉的产品,才能提高农产品现代物流的质量与效益,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

1 长春市农产品流通主体

农产品物流主要是指在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物流功能的组织,也是整个物流产业链条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不同功能的物流组织高低搭配,互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面向多种群体的物流链条。长春市物流主体种类较多,有单户、有合作经济组织机构、有加工企业还有批发市场和大型的连锁超市等物流公司等,但市场体系还是主要由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流动摊贩组成,生鲜超市和连锁专卖店比例很小,且规模有限竞争力不足。

1.1 农产品单户经营者 单户的农产品经营者主要指流动摊贩,他们普遍存在于城郊地区和靠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将自己生产的产品运输到城市中来买卖,多在城市边缘的简易农贸市场和路边交易,单户交易量较少,比较便利,而且价格低廉,使农民增收。不利的是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对周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

1.2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近些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是为了解决单个农户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范围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多个领域以及农副产品的生产、储运、加工、购销等诸多环节。但是在目前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其还不足以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者汇聚起来,效能还比较低。

1.3 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商业业态,是以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交易对象,为买卖双方提供长期、固定、公开的批发交易设施设备,并具备商品集散、信息公示、结算、价格形成等服务功能的主要场所。而目前长春市主要的农贸市场是长春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东天光路农贸市场等综合农贸批发市场分布,也有专门品种的市场,例如宽城区铁北水果集散地、东广场海鲜水产批发市场等。

1.4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同的是农贸市场的设施较差,不能满足存储、装卸、加工等物流功能。它是离消费者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市场,也是普通消费者主要获取农产品的地方,多分布在居民小区附近,长春市内数量很多,便于消费者采购。

1.5 连锁的超市和农业物流公司 农产品物流公司一般不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多是转运农产品到批发市场或者是农贸市场和超市,承担城际和省际的运输。大型连锁超市的发展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长春欧亚超市、新天地连锁超市、恒客隆等。

2 长春市农产品物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物流成本高 目前长春市大宗农产品主要经过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等物流环节。这样多的环节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现有的技术条件、时间以及市场因素导致大量的鲜活农产品不能够及时快速的销售出去,导致产品的积压和浪费,流通渠道的不足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提高。长春地区物流成本一般占农产品总成本的30%-40%,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2.2 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不

足 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落后导致农产品物流过程损耗严重,物流环节浪费严重,长春物流基础设施差,货场,仓库,运输车辆,设备不足,以及对装卸搬运队伍管理水平,而铁路专线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以至于大量的商贸储运资源处于闲置的状态。长春地区除少数物流园区外,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明显不足,只有少数批发市场有先进的冷库等设施,车辆上主要是普通货车,缺少特种车辆。交通上,虽然不断新修城区和乡村道路,但是由于原来基础薄弱,后续资金和管理不足,村村通和城市联通的道路在方便和维护上还需加强,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导致运输不便,运力不足。

2.3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好比就是物流的神经系统,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第一时间来反映给市场以得到最快的处理,这样才能对市场突发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结构,流通的方式和技术上的限制,使长春地区还比较缺乏科学核算和系统联动的信息网络。农产品生产者了解产品信息的渠道非常少,缺少共享机制,生产者不能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物流人员不能及时将农产品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3 长春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的改善长春的基础设施,要完善一些相关的配送设施等建立和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使用。还应在农产品精加工、细加工、冷冻保鲜和包装技术上加大投入,降低农产品物流过高的损耗率,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增加农产品最终价值。加快规划长春市的道路网络,及时修缮已有道路,提高市内交通通畅度,提升乡村和乡村间,乡村和城市间的联系便捷程度,不断提高整体的运力和效率减少浪费。

3.2 加大信息建设和人才培养 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很高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来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为农产品的整体物流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发展平台。目前就长春市的吉林大学和长春大学所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出现的问题,我们建议更多的高校在开设时要更加专业化。同时,大力引进必要的外来人才,给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

3.3 鼓励对农产品物流的投资 政府在建立有效的农产品投资机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就要制定优惠贷款措施,重点扶持一些龙头的物流企业,来带动更多的小物流企业发展,致使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拥有一个公平的平台,调动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市场竞争下更好更快的发展。

3.4 拓宽流通渠道,构筑物流体系 对现有的物流主体进行系统的整合,减少缺乏抗风险能力的和有重叠功能的规模较小的组织,使之形成不同级别不同功能有效搭配的物流系统,改变单一的流通渠道,大力发展城市郊区市县的物流中心,并以此为中心构建农产品物流运作的新模式,创新流通模式和方法,使物流渠道多样化,物流方式简单化,有效化。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完善发达的中介组织,支持农户与市场中介组织的联系。将农产品的物流整合纳入一个物流体系中,这样虽然各自发挥着作用,但是不会杂乱无序;就需要我们完善综合协调机构,使物流体系有章可循进行统一管理,以此来提升现代物流系统在长春市产品市场的统一度。

参考文献:

[1]程蕾,王道平,李锋.我国大城市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及规划框架—以北京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1,6:30~34.

[2]王伣.东北地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战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6,9(3):344~346.

[3]杨军.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行为分析及政策取向[J].江苏商论,2010,3:51~53.

[4]王秀繁.吉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9):16~17.

第2篇: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摘要: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我国农业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入手,认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对于提高农产品物流经营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组织网络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物流业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在农产品经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将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运营目的就是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尤其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及时监控,避免农产品物流经营个体资源的局限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馈给农户及农产品经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既能避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的农产品经营损失,又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袁永康.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前沿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第3篇: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现代物流;国外经验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90-02

引言

中国农村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如今主要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问题。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和借鉴国外农产品物流经验,对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主要形成了北美模式、东南亚模式、西欧模式三大物流模式。本文主要介绍这三种物流模式,分析其先进理论及其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国内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概况

(一)北美模式

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北美模式的典型代表,其模式及特点是:

1.以直销为主

在美国,发达的直销体系决定了农产品以直销为主的特点。据调查,美国农产品的直销比例约占80%,而经由批发市场采用流通销售方式的仅占20%。

2.健全的法律体系

完善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法律体系已经在美国形成,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流通全过程。

3.科学的管理制度

美国采用农药数据和微生物学数据收集制度、农产品流通制度、运输动态研究分析制度,保证了美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促使形成高效的销售流通。

4.先进的科技促进物流产业升级

美国科技发达。在选种方面,选用优良耐储存的保险品种加以种植,例如,西红柿和葡萄品种。在农产品保鲜方面,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当然,完善冷链物流在农产品运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美国还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生产销售一体化。

(二)东南亚模式

日本是东南亚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农产品流通模式及其特点有:

1.健全的法律规制为批发市场的公平交易提供了保障

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央批发市场法》、《批发市场法》、《食品流通审议会令》等法令,保障日本批发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使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日益规范化。

2.实行严格的批发市场主体准入制度

日本的批发市场主要采取拍卖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它严格限制了参与市场的批发业者,同时明确了批发市场主体的业务范围和领域,使得日本的批发市场越来越规范化。

3.齐全的配套设施

日本批发市场在开展各种物流配送活动,由于其完善的配套设施,使得其功能相当于一种小型的配送中心,减少了农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配送效率。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在鲜活农产品方面,它采用规范的流通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鲜活农产品的损耗率,节约了成本。

(三)西欧模式

西欧模式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直销比例高

与东南亚模式相比,西欧模式有较大的不同,其批发市场流通比例较小,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农产品直销在流通中更加常见和活跃。

2.农业产业链健全

西欧模式中产前、产后相关企业都建立在农村,有利于实现产、加、销一体化。这种方式可就地转移劳动生产力,节约成本,扩大规模;同时,这些企业通过农业中间消费者直接促进农业生产,不仅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而且促进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商品化。

3.农业合作社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合作社在收购农副产品、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和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

4.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随着社会对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就显得很重要了。法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文件严格规定了产品的规格,促进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实现。

二、国外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合理的流通网点布局

国外政府都十分注重公共设施服务建设和网点布局的优化,可见其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性。就荷兰而言,除拥有发达便利的海运、铁路、公路运输外,还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港谢尔伯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可以迅速便捷地将蔬菜、鲜花等运往世界各大城市[1]。

(二)注重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高速发展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日本,一些大型零售店都已安装了自动定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附加值通讯网将食品工业和批发也联合起来,极大地改善了流通速率;并且日本的批发市场也装备了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了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2]。

(三)农产品物流具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例

农产品物流的法制化是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健全的法律法规保证了农产品流通的协调、灵动、高效,提高了农产品交易的效率。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法制建设,对生产标准、产品库存、价格、补贴等问题,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保证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序化。

(四)注重农产品物流标准化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是提高流通效率和降低流通损耗的保障。在美国,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追踪系统的建立,该系统不但使得食物供应链的物流问题清晰化,也明确了农产品来源,使其质量安全得到保证,加快了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3]。

(五)农产品物流人才的素质教育

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农产品物流业想要飞速发展,就需要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据调查,美国从事物流管理的人中,约92%有学士学位,41%有硕士学位,22%有正式的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资格证书。在德国,物流教育培训主要以实践为主,已经形成了一条良性循环系统。

(六)注重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

日本的农协、美国的行业协会、荷兰的花卉拍卖协会和瑞典的合作社都是一些专门负责协助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它们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以日本农协为例,作为组织农产品进入物流的关键性组织,在它的作用下,各个分散的农户被组织起来,提高了农民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

三、我国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研究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为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落后状态,实现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需借鉴国外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产品保存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快捷的运输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普遍存在网点不合理、设备陈旧和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但基础设施的各种问题与我国国情密切相关,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提高基础建设水平,改善硬件设施,加快农产流通速度来带动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上,学习日本,动员个人、集体、政府,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投资,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的建设。

(二)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不仅能保证农产品流通信息的畅通,还能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市场的供求平衡。我国市场信息不流畅,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有损害。农产品生产者承担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由于农产品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得到准确的市场信息,因而无法及时做出调整避免损失[4]。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国应该紧跟国际步伐,加强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农产品信息处理和咨询机构,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使我国农产品流通在科学的信息指导下蓬勃发展。

(三)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农产品物流发展时间尚短,目前中国关于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效力层次低,仍存在各种缺陷。缓慢的法制建设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完善中国农产品物流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为了维护农民利益和稳定农产品价格,完善中国农产品物流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公正、公平为目标,构建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物流法律体系。

(四)建立中国式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机构

一个好的物流组织机构直接影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使其逐渐变得规范化和现代化。就中国而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物流组织机构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经验,采用适宜的方式,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加强物流组织机构的建设,形成规模化的集货、送货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实现。

(五)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建立健全高效的市场经营组织

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农户,农户在其知识水平和所处环境方面具有很大局限性,小农生产经营分散,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农产品的交易中无法获得较大的利益。要想使农户获得更大的利益,必须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强农户间的合作,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合作组织进行市场化经营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六)大力转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

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基层政府应该做好农产品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宣传和引导工作,改变农户传统观念,把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放在重要位置,像重视农产品生产一样重视农产品的流通。逐步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即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销售什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勇,易法海,杨平.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社会主义研究,2007,(3):133-135.

[2] 刘静.国外农产品供销经验[J].观察与思考,2009,(3):28-29.

第4篇: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面临着国内和国外的双重竞争,致使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农产品发展的重点已转向流通领域。我国农业发展受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的影响,且没有认识到农产品流通应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故我国没有形成农产品物流的完整体系框架。

二、农产品物流及其特点

(一)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农产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这几个活动中的一个或几个的有机组合。从其概念中可知,农产品物流只是物流中的一个分支,它包括普通物流的所有活动,其功能是实现农产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的物理性移动,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它的目标是寻求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用正确的价格、采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农产品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的客户手中。

(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由于农产品的保鲜特性,农产品物流的要求较高。(2)农产品物流的资产专用性较高。(3)市场力量均衡性差。在农产品物流主体中,分散农户的市场力量最为薄弱。(4)市场的因素处于动态变化中,经营者很难及时把握市场的全部信息,获取竞争者和合作者的信息困难,难以取得垄断的地位。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农产品物流数量

农业的市场化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的数量。据调查,我国农产品中50%以上的农产品要通过市场化流通,每年我国的水果和肉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蔬菜产量占60%,水产和禽蛋占40%,且逐年增加。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是巨大的。

(二)农产品物流渠道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渠道进行的是实体流动模式,目前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方式主要是:有农户交给中间商,经过产地批发商和销地批发商两个环节,到达零售商手中,最后卖给消费者的流动模式。

(三)农产品物流主体

物流主体较多,在每个供应链环节都有各自的主体,目前我国农产品零售商包括各种农贸市场、综合性的零售店、各种规模的超市和地摊零售等,造成农产品零售商的情况复杂。我国的农户主体以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居多,存在少量的农户联合体;中间环节既有各种不同规模的私营代购公司,也有何种类型的合作组织,中间环节具有多样性。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购销商群体是销地批发商和产地批发商的主体。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机制不完善

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造成一些农产品的价格不能依据市场机制形成,有的产品还在实行专营,开放度不够。多渠道经营,市场管理不到位,对流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物流和商流的主要载体,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和技术上的原因,已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单一,结构不合理那以满足市场的要求。地方农产品市场经营设施落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批发环境基本上都是脏、乱、差等问题,甚至有的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本地保护主义,阻碍了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发展。

(二)流通渠道不畅,物流成本较高

农产品物流链条不合理,流通时间长、消耗大、效益差、效率低,农产品一般为新鲜的物品,要求产品的保鲜技术要高,但农产品物流的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保鲜技术较差,相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而言,其在我国的物流成本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流通渠道不畅和流通成本过高造成的。没经过一个流通环节,农产品的成本和费用就会相应的增加,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据调查我国鲜活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而平常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不超过10%。

(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较差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业发展需要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城乡的物流基础设施,没有高铁、机场、内河航运等运输方式,相当一部分城乡道路的运输能力已经趋于饱和,在货运类型和货运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劣势;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包装、托运、邮电、通信等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仓储设施严重不足,比较陈旧,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已有仓库不具规模,且多数企业的仓库是租用的民房,仓储条件不好;业户分散,专业仓储较少。据调查,我国每年蔬菜和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浪费已超过1亿吨,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差,不能保证农产品持续的存在冷藏的环境中。

(四)物流成本相对偏高

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结合差是影响农产品采购和经营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存在波动性大、不稳定及成本较高等问题。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即使有些地方开展了农副产品物流的绿色通道,这就给跨地区农产品的外销造成困难,增加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大其运营的风险,打消了业主和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积压和损失。

(五)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是以协商为主,交易形式主要是面对面交易,交易主体主要为交易双方直接交易、委托方以及中介组织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存在明显的缺点:首先,流通效率较低,不利于节约交易时间,因为一对一的议价需要寻找多个对手。其次,买卖双方私下达成交易,透明度较低,公开性低,造成竞争性相对较弱,存在不公平的可能性。最后,农产品的商品档次不高,且对其规格化、标准化要求低。

(六)农产品物流人才紧缺及专业水平较低

随着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对从事农产品物流人员的能力也随之增加,目前的农产品物流人员的人才较难满足实际需求。目前的物流专业培养的模式,都是通过型的,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港口运输、连锁经营和国际货代等,具体到农产品物流运输的专业较少。当前,农产品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五、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增加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大部分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特性,这类设施不是用来自我服务,而是为一定范围内的企业提供生产,并具有经济学意上正的外部效应,或者说具有公益性。在国外,有专家将农产品流通业称之为民生服务业,虽然未被广泛接受,但反映了农产品流通不同于工业品流通,具有重要的公益性。明确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是生产业的载体,强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就是增强对生产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再通过生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来带动整个农产品流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内在规律,制定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体系,在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之上,实施发展生产业的具体措施,来带动民间资本,共同推进基础设施投资。

(二)增加物流渠道和交易方式

除了传统的额交易方式之外,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交易方式还应不断地完善,提倡新型交易方式的出现。例如,期货、订单、拍卖等新型交易方式。农产品的流通手段也应完善,提倡连锁经营、网上销售和配送的流通方式。荷兰、丹麦和芬兰等国比较重视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荷兰的花卉产业始终位列世界前茅,这主要受益于荷兰花卉市场的建立。花卉市场主要经营花卉和盆栽植物的拍卖,农户生产出新鲜的花卉,然后经专门的运输车队,经过一系列过程,拍卖晕倒世界各地。

(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提高物流效率

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日本、荷兰等国家基本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经营管理分离化、功能综合化、市场开设和资本股份化,但也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逐步形成了从生产到流通销售的一整套机制,这些经验都值得我国借鉴。实践证明,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充分发挥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减少政出多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同时,借鉴国外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软件硬件设施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及违规处罚等,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快开展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减少运输和仓储环节的浪费。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严格地控制其路线、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直接造成了在运输的过程中,农产品的腐烂等浪费,故应鼓励组建专业的物流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以降低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同时,可因地适宜,对于运输距离较近的农产品,可让农户直接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减少物流主体,从中减少物流的成本。

(五)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专业人员的培养

加强农产品物流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据调查,美国物流管理者中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其中22%的人具有正式的配送工程师和仓储工程师证,高达41%的人拥有硕士学位。相对而言,荷兰的物流操作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其都必须具备经过考核的就业资格证书。目前,针对我国农产品人员的现状,我国政府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同时可考虑在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上给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

(六)政府参与,建立绿色通道

为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快速发展,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农产品物流的组织行为,鼓励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提,交通设施的水平直接决定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速度,国家和政府应极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加快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完善机场、车站和码头等基础设施,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求的冷藏环境等。国家可采取多渠道的方式进行融资,或考虑采用优惠方式及加大国债向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六、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虽然较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但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交通事业的发展,农产品物流市场近些年也发展较快,不少地区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本文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相应物流机制、降低物流成本及增加物流渠道和交易方式等对策,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俞锋(1983―),男,浙江绍兴人,研究生,助理,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农产品物流,港口物流或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晓,万寿桥,李小胜.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态势分析[N].中国农机化报,2002.

[2] Tromp,S.O.Voordijk,J.T.,Maas,N.,van der Klauw,R.A.and Simons,A.E.Agrilogistics h2015:environmental and market-dirven,The Hague(The Netherlands),National Council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NRLO),1998,32(7):98-99.

[3] 谢培秀,王,张静.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产品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济,2003,32(11):26-29.

[4] 丁华,李斗争,马力.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2004,32(1):17-21.

[5] 陈珊珊,丁玉洁.农业物流现状 SWOT 分析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26(7):29-30.

[6] DonaldJ .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Bowersox[J] . China Machine Press,2002,19(8):56-57.

第5篇: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组织网络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物流业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在农产品经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将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运营目的就是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尤其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及时监控,避免农产品物流经营个体资源的局限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馈给农户及农产品经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既能避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的农产品经营损失,又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袁永康.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前沿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第6篇: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优势;对策;安徽池州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实体流动中,将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加工、包装、配送、分销、信息处理等相关功能有机结合,进行优化管理来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重心已逐步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因此,农产品物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1],建立完善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可以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缩短农产品流通周期,保证农产品的时鲜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和活跃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池州市是安徽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心城市之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对促进池州农村经济跨跃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1现状

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物流模式以直销型和契约型为主。直销型的表现形式为“农户或加工企业+消费者”。农户(加工企业)直接将初级产品拿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少,交易成本低,零售价格低,但流通范围与辐射面较小,不利于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同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契约型的表现形式为“合作社+市场”。农户与合作社订立契约,将产品提供给他们,由其负责产品进入市场。这种模式下,农产品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产品的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合作社面对的是分散的农户,再加上二者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往往会造成市场交易成本增加,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物流企业流通模式在池州虽有存在,但大多数为“个体物流企业(户)+农户或加工企业”形式,业务的重点是从事简单仓储与运输工作,还不能称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模式[2]。因此,就目前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整体状况而言,其特点是:以自营物流为主,模式单一,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

1.2制约因素

1.2.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主体不成熟。与发达地区相比,池州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落后,缺乏大型的仓储与冷藏库;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全市目前只有杏花村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官港香菇茶叶专业市场、石台茶叶市场等3座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但这3座市场的规模较小,只是简单的为交易双方提供场地,专业设备少,功能档次低,物流管理服务水平差。现有的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和各类从事物流个体户组成,虽然主体绝对数量大,但从事的仍然是小规模、原始孤立的物流活动,主营业务仍停留在单一的运输和仓储集成上,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和管理等高端服务方面更是欠缺,整个物流体系标准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成本较大。

1.2.2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周期性、季节性的特点,对运输、储藏、加工和装卸技术要求很高,但目前池州市整个物流技术体系较薄弱,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80%以上的生鲜食品采取常温保存。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等新型物流技术尚未得到很好的应用,造成农产品损耗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利益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利润实现。据统计测算,全市每年产销的水果、蔬菜、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因仓储、冷藏库和运输造成的损失率达到3%~5%[3]。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有所加强,大多数涉农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都建有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但仅停留在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的基本功能上,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缓慢,覆盖面窄,信息流量有限。物流重要环节仓储、运输、配送等仍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信息资源,不能为客户提供物流链查询、跟踪服务。

1.2.3组织化程度低,专业人才匮乏。由于农产品物流主体以企业自营和个体经纪人以及运输户为主,无上规模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缺乏,导致农产品物流过程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损耗较高,恶性竞争普遍[4]。农产品从农户或农民合作组织售出,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及其他各类中间商,到达零售终端,再经过零售商最后送达消费者手中,历经多道环节,使得农产品物流周期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卸、仓储、运输,物流成本大增,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物流业的发展,池州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基本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操作原理、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

2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2.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长江沿北缘横贯东西162 km,属国家一级航道。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属国家一类口岸,港口吞吐能力1 000万t以上。318国道和206国道纵横穿越全市;沪渝高速、京台高速、京广高速、铜九铁路相继通车;九华山机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宁宜城际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池州“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全面构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皖南交通枢纽城市。

2.2特色农业资源丰富

全市国土面积8 272 km2,其中山场54万hm2,森林覆盖率65%,耕地8万hm2,水域面积8万hm2(其中可养水面4.8万hm2),呈“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3]。盛产水稻、棉花、油料、茶叶、蚕茧、木竹、畜禽、水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年种植、养殖业农产品逾百万吨。特色农产品有食用菌、精制茗茶、高山蔬菜、地藏黄精、焦枣、板栗、葛粉、猕猴桃、秋浦花鳜、珍珠、河蟹、甲鱼、青虾、木竹工艺品等,仅中药材就有1 300多种。丰富的农业资源培育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专业区,目前,全市有特色产业的专业乡镇20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近40%;“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238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0%,18个村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特色专业示范村”。

2.3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近年来,池州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龙头企业、基地、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优势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市现有龙头企业18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84家,这些龙头企业主要涉及粮油、茶叶、水产品、野菜、山芋、蔬菜、蚕丝、中药材等10个行业30类产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40余家,发展成员6万人(户)。现已建成优质粮油棉基地17万hm2,特色水产养殖面积2.1万hm2,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1.3万hm2,蔬菜基地1.8万hm2,中药材基地0.53万hm2,生猪养殖120万头、家禽3 000万只。池州市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9个,绿色食品认证21个,有机食品认证23个,省名牌农产品20个,省名牌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19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3]。

2.4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全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的,农村社会面貌大有改观。截至2009年,全市累计完成 “村村通”公路建设近1 800 km,99%以上的行政村已通了水泥(沥清)路,全市农村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光缆、通宽带,有线电视和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均达100%;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农家店达690家,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基础建设的夯实,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2.5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带来大发展机遇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首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规划,使得皖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池州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城市之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必然促使池州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公司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本地增多、政策的倾斜度加大,由此,必然会带动池州市大物流的发展。

3发展池州市物流业的建议与对策

农产品物流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池州市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基础与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池州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高效的物流平台。

3.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

物流基础建设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当前应以池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对市场、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大旧农贸市场改造力度,使其上规模、上档次。要根据人口数量、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要积极建设物流园,政府可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手段,引导各类物流主体进入物流园,形成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化,发挥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当前,应在池州主城区建立一座综合性、大型的农产品市场和上规模的物流园;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改造,青阳、东至、石台3县可各建一座综合型、规模化农产品交易市场[5]。

3.2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

鉴于当前物流主体呈多元化的格局,政府要积极支持和鼓励这些主体参与农产品流通,同时,应出台政策,列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以市场为依托的农产品运销协会,农民经纪人、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体系,使之主导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成为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组织及个体资源的整合者。当前池州市最切实可行的是积极引导筹建由商贸、交通、供销社、邮政等部门组成的第三方涉农物流企业。要积极采用“物流企业+农户”、“协会+农户”、“经纪人+农户”、“超市+农户”等形式,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改变规模小、封闭运行、抵抗风险能力弱的现状,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减少农户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

3.3引进和开发农产品物流技术,培养物流人才

农产品物流涉及到农产品生产到流通全过程,不仅技术涵盖面广,且技术含量高,物流技术是物流业发展的支撑点。物流技术主要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2个方面,最重要的硬件技术是运输、仓储与包装技术;软件技术为信息与管理技术。当前,池州市急需引进和开发的是包装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技术。包装技术方面要注重其保护、定量、标识等功能;保鲜技术方面要着力引进开发农产品保鲜技术装备,条件成熟要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方面要加强整个物流链信息整理与整合,以达到信息共享目的[6]。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目前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紧缺,因此,除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物流企业和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外,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可通过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进修,网络远程教育,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同时要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3.4建立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和标准化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成立由农业、贸易、气象、供销、交通、工商、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同时,建立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加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以期达到整个产业链上资源共享、信息共用;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当前,应在几个较大的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公告牌以及农产品信息查询机,同时,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专业网站。建立农产品质量体系标准,在质量,规格、包装等方面加快实现标准化,逐步实现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加大对农产品基地认证、质量认证、产地环境监测,严格推行农产品检验检疫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种养及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要通过科学化的物流设计、管理和实施,使农产品运输、包装和分销方案合理化、最优化,运输包装重复利用,销售包装无害、易处理,降低对农产品污染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3.5发挥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业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农产品物流业涉及面广,牵动性强,完全依靠市场规律,任其发展,缺少政府引导与推动,发展会较缓慢,甚至会步入畸型发展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应有的助推作用,引导和规范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物流主体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改善物流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7]。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物流项目的扶持,农业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双引擎,必将推进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健康、稳定、快速、有序发展。

4参考文献

[1] 李培敬.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乡镇经济,2009(11):58-60.

[2] 郑祖起.发展三明农产品物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J].韶关学院学报,2009(11):76-79.

[3] 池州市统计局.2009年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3-26].ahtjj.gov.cn/news/open.asp?id=32817.

[4] 凌中南.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0):5-8.

[5] 钱廷仙.模式优化与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0(1):1-5.

第7篇: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37—03

哈尔滨市的区域物流体系建立对于提高整个哈尔滨市区域物流活动效率、保障生产和消费环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地区的地理中心,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重工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主体分散经营

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个体经营户、龙头企业、第三方的物流、农产品供销社和行业协会等都是农产品物流的主体。从其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农产品物流的主体主要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首先是分散和自组织阶段,物流的主体主要是生产者和中间商的自营形式;第二个阶段是专业与社会化的阶段,主要是专业化的运输企业、物流企业和其他一些综合性的物流企业等形式。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是指专门从事某一物流活动的提供或者从事某一具体的物流行业服务或者是某个特定产品的服务的物流企业等;综合性的物流专门企业则是指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及相关组织,主要为顾客提供物流全程解决方案。

哈尔滨的农产品物流处在发展阶段,物流活动分散,自成一体,本身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农户自产自销、自主经营,其专业的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建设不完善等几个方面。

(二)农产品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

哈尔滨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城区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108处,其中农村集贸市场81处。其中,哈南农产品物流中心是以果蔬、农产品、服装等生活资料的运输、批发和配送为主的,设有果蔬交易区、招待所、商业门店、停车场、交易大厅等,还有微机室,农产品农药残留物检测所等等。哈尔滨全市批发市场以集贸或小型市场为主,大型的、区域性的集贸和配送中心严重不足。

从哈尔滨市城区的物流农贸市场布局来看,市区的农贸市场分为三级,但其中布局不清晰,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北部重要城市的区域物流中心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中央级批发市场、地方级批发市场和小型批发市场等。这三个层次不仅存在规模上的区别,还有区域上的划分。

从哈尔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来看,分工不明确、“小而全”的现象仍然存在。专业批发市场以粮油、果蔬为主,且物流功能极不完善,设施落后,而且有些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区域性质的大型批发市场也只存在几家,与其配套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也严重缺乏。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哈尔滨市的农产品物流批发集贸市场的建设落后,管理标准缺乏一定的政策法规的束缚,同时农产品市场中检验检疫手段不完善,影响了农产品市场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三)农产品物流运行方式落后

农产品运输过程中,首先是农户在农田进行采摘,然后进入市场。其在运输、包装、流通、加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都比较落后。许多农产品采摘后只经过简单的包装便进入了市场,使得在运输过程中,农产品的损耗率较高。同时,运输过程中仅仅采用普通汽车的方式代替原有的落后运输方式,但是产品的保鲜、保温、低温及集装箱方式的运输方式没有普及,处于起步阶段,使得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率较高。哈尔滨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上的水平,其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信息技术方面,哈尔滨市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方面存在信息资源匮乏、渠道不流畅、网络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其物流产业的发展。

综上,哈尔滨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功能不完善,农产品物流经营主体分散和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等等。由此可见,哈尔滨市的商户与物流的主体、流通渠道以及物流的功能活动不能很好地实现有效对接,还未形成成熟的区域性物流体系,信息沟通渠道建设不完备,导致了物流体系的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从而影响了农户和农产品经营者的收益,限制了哈尔滨市农产品物流体系及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经济基础、管理体制、营销意识观念、产业环境及发展历史、地理状况等诸多方面影响着哈尔滨农产品物流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在制订经济政策和产业规划的同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发展,多种方式共同经营,积极的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一)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从欧、美、日、韩等发展国家农产品物流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部门都发挥了宏观调控作用,都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规划,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法制法规、营造良好企业环境、培养市场主体、加强物流市场的监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哈尔滨市在建设农产品物流市场时,应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同时,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8篇: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物流基地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12-02

1 冀中南地区拥有建设农产品物流基地的资源条件

1.1 冀中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生产资源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生产占绝对优势。有资料显示,全省瓜菜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五位,瓜菜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瓜菜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5%以上。冀中南是春秋大、中、小棚蔬菜优势产区,瓜菜种植面积300余万亩,产量1000余万吨。其中任县、南和、永年、鸡泽、魏县、肥乡6个省级蔬菜生产重点县构成春秋大、中、小棚蔬菜优先示范带。

1.2 冀中南地区拥有相当规模的农产品市场空间

河北省蔬菜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可观,占北京市场的53%以上,占天津市场的42%以上,其中冀中南的产品覆盖力功不可没,如任县的西红柿、甘蓝、食用菌和富硒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很强竞争力。南和的“傻根”牌西红柿年出口3000余吨,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并通过了国家出入境检疫局审核。鸡泽辣椒种植面积8万亩,产值8亿元,产品有十大系列、200多个品种,远销日、韩等国。永年类商品获准使用无公害商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其余如巨鹿的枸杞、大杏,隆尧的红皮蒜、鸡腿葱,威县的西瓜,临城的薄皮核桃,富岗苹果等都以悠久的历史、上乘的品质享有市场号召力。

1.3 冀中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资源

国家现代物流业振兴规划明确了全国物流基地、十大物流通道,河北省在这宏观布局中居于重要位置。冀中南南接中原,北连京津,东临沿海,西达晋陕,是沟通南北、连接内陆与沿海的纽带和桥梁,交通资源丰富,是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以邢台为例,有京广、邯黄、邢和、京九、石武铁路;有京珠、邢临、邢港、邢汾、邢德、大广高速公路;106、107国道和多条省级公路构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可实现“一小时上山,两小时进京,三小时下海”,为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高效聚散提供了交通保证。

1.4 冀中南各级政府普遍能从优化产业结构的高度组织农产品物流

任县、南和、鸡泽、平乡、永年等县的县、乡领导对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适时调整了本级政府的发展战略。如任县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农业“五年跨越目标”,规划了“三区二带”蔬菜发展格局,着手实施以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该县确立“泛任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概念,这个概念指以任县为核心,覆盖南和、鸡泽、永年、魏县、巨鹿、隆尧、内邱、平乡等县的蔬菜果品集中生产区域。同时依托“泛任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规模农产品物流园,该物流园区定位于: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现代化经营理念构建华北南部大规模的蔬菜、果品、水产、肉禽蛋、干货、调味品、粮油、农资物流中心。以“泛任县”地区农产品储存、加工、配送、中转、集散为重点,以农产品进出口、无公害检验检疫、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农产品展览展销、网上交易、拍卖交易为配套,实现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快捷的交易速度、更少的运输损耗、更大的利润收益。发挥龙头企业聚合作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发育与完善。

2 冀中南地区农产品物流现状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息息相关,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农业主导,要素整合,区域布局,龙头带动,规模建设,市场运作,专业生产,链式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处于农产品产业链的流通环节,上游向生产领域延伸,与产地农户相接,下游向零售和消费领域延伸,与市场衔接。它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经过多年的积累发育,冀中南地区在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1)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的供应渠道逐步完善,一些成规模的批发市场具备了物流园区的雏形。河北省有农业部定点蔬菜批发市场36家,中南部12家。这些批发市场相互联系,已初步形成蔬菜采购供应体系,并对蔬菜的生产、销售产生积极影响,也为构建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基地奠定了基础。

(2)蔬菜产区的分散农户与大中城市市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既保证了果蔬产品的顺利销售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且保证城乡居民能够获得丰富、质量上乘的果蔬及其加工品。

(3)农产品市场信息传播率不断提高,逐渐增强了市场竞争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逐渐得到保证。

(4)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和各类流通组织的建设逐步发育成型,增强了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运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通费用,提高了流通效率。

农产品物流基地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与这个工程相比,冀中南区域还存在一些差距。

2.1 农产品物流基地设施落后,效率低下

冀中南区域农产品物流尚处于初级阶段,作为物流体系构成部分的蔬菜批发市场,普遍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陈旧简陋,基本维持在传统经营水平上。如石家庄的桥西区、高邑县,邢台的任县、威县,邯郸的蔚庄,永年的南大堡,安阳的豫北、大营,长治的青娇、紫坊等蔬菜批发市场虽然具备一定吞吐能力,但距现代农产品物流基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2 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经营主体规模小,核心竞争能力弱,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经营方式尚处在传统阶段。果蔬在采摘、运输、储存环节损失率高,效益低下,物流增长值所占比例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2.3 销地市场与蔬菜生产基地相互脱节,由于缺乏大规模农产品交易平台,本区域农产品生产不能与销地市场高效对接

信息不对称,渠道不顺畅,使基地生产存在较大盲目性,有的需依赖外地物流企业。如任县、南和、永年蔬菜不少作为寿光贴标商品外销。这就形成本地产品只能以初级形式参与市场,不仅减少了收益,还失去了市场主动权。

2.4 生产科技含量低,农户自主创新力不足

土地流转性差,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冀中南区域目前的农产品生产基本为粗放式经营,尚未形成由研发、育苗、种植、加工、仓储、交易构成的产业链,总体投入有限,收益更低,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产品结构单一,基本以大路菜为主,稀有品种少,品牌经营能力弱,无法增加品牌价值。

3 对构建冀中南农产品物流基地的几点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化是一项重要内容。现代物流既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又是农业产业化的直接动能。依据梯度发展理论,在冀中南地区率先构建农产品物流基地,以实现小生产向大生产的转变,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变,大陆产品向名优特品牌产品转变,以生产为导向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发展理念,形成冀中南农产品物流价值链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学习借鉴,“兴建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通过学习借鉴,立足当地优势,明确产业化发展思路,适应市场需要,整合市场资源,构建冀中南农产品物流基地,将区域性农产品物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2 搞好区域性农产品物流规划,从宏观环境上保证农产品物流的合理性

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农产品物流均已发展到成熟阶段。上述地区成功的重要一环是在高占位情况下,合理组织了区域性物流规划。我们要汲取上述地区的经验,结合河北省和冀中南经济发展特点,运用区域理论和“梯度推进”规划模式,将区域内相关资源要素统一整合,在时间、空间布局与供应链的运营上,做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体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系统化、协调性、规范化服务产业集群”的原则,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打破条块分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搞好以物流园区为重要节点的基础设施平台规划和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3.3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冀中南农产品物流快速扩张

据市场调研,冀中南地区从农产品种植、农产品研发、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和出易,均缺乏龙头企业做支撑。建议在搞好区域性物流规划前提下,以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园区为突破口,构建大规模、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展示平台,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带动行业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推进标准化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聚集作用,壮大区域经济。

3.4 政府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业支持的力度

物流业覆盖范围广,涉及生产、交易、流通加工、国际贸易、信息、电子商务、运输、仓储、咨询;物流业涉及部门广,如工商、税务、规划、运输、银行、铁路、港口、土地等。而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又是刚刚起步,利润点低,抗风险能力弱,联动机制尚未形成。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包括从区域规划上强调物流的长远发展需要,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从税收上提供优惠政策,从土地的征收利用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调整有关物流的行政法规,加强对物流领域的立法研究,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遏制违法经营和恶性竞争行为,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蔡旺,蔡旺清.广西百色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影响因素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9(10).

[2]王新.上海出现名特农产品物流基地[N].国际商报,2007-01-22.

[3]陈国欣.新时期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对策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05(12).

[4]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1).

第9篇:农产品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02-02

农产品是关系一个国家国计民生的问题,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是一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展的问题。当前,我国农产品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发展的障碍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加快农产品市场开拓,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机制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以最小成本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农产品物流中心就是提供农产品物流的平台。

一、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必要性

1.有利于形成市场规模经营

农产品物流中心能够向农户提供相关市场信息,农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产品物流中心也可通过和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市场风险,农户也可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品质、数量等将农产品销售给物流中心,保障农产品的销路,有助于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形成规模经营。

2.有利于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

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购销机制主要是即时现货交易,绝大多数市场没有库存能力,使得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即采即销。成交价格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状况,价格波动较大,给买卖双方都带来巨大风险。农产品物流中心有库存等支持,多种交易方式规避价格风险,使价格稳定。

3.有利于农产品流通范围扩大和物流成本节约

农产品批发市场只从事产品收购和批发销售,并不按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对产品进行统筹,使得我国农产品物流损耗巨大,流通效率低。及时信息反馈的物流中心,可以使农产品实现交易费用的降低,流通范围的扩大。中心的信息化管理、严格的产品检测制度,可以保证和丰富居民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

因此,在中国现有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交通运输等情况下,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作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必要的。

二、农产品物流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规划

物流中心是根据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对市场进行统筹,因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的关 键。

1.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结构分析

农产品物流中心服务信息流程如下图所示:

2.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根据以上分析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如下图。

农户根据物流中心指令进行生产,按物流中心指定时间将产品存入物流中心指定的就近仓库。再通过物流中心根据批发商的需求下达产品配送指令,由物流中心根据合理的方式把在某一仓库的农产品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批发商处。

3.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主要模块

根据业务逻辑,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应包含客户管理(客户相对于物流中心而言,一般为农户或农产品生产集体)、物流中心管理、仓储管理三个主要模块。

(1)客户管理模块

①物流订单管理。

a.提货:将农产品存储到物流中心或指定仓库。b.配送:将产品送往指定的第三方客户。c.返货。d.结算。

②库存报告。货物库存变化、货物当前库存等情况。

③查询。可以查询发出的指令执行状况,掌握进程进度。

④货物代码维护。增加、删除、修改货物及相关信息。

⑤客户管理。客户资料维护。

⑥系统用户管理。增加、删除系统用户,操作权限和密码管理等。

(2)物流中心管理模块

①客户指令的审核。审核通过,可以执行。

②指令的分拨。及时将客户指令分拨到相应的操作区,并监测执行情况。

③产品调拨。

④库存状态报告。

(3)仓储管理模块

这是物流中心的业务重心。执行客户发出的指令,管理本仓库区的货物,功能有:

①仓储业务处理。

②单据查询。

③库存报告。

④单据修改。

⑤系统用户管理。

以上三大模块是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作为现代技术支持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首先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然后进行仓库等实体建设。

农产品物流中心是拥有仓储、运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农产品的发展。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农产品物流中心需要政府的支持,技术的促进,资料的支撑,在不断探索中求发展,使我国的农业发展能有一个新台阶,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丹,葛川.关于构建我国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8):16-18.

[2]赵玉国.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问题探讨[J].物流工程,2007,(1):120-122.

[3]张铎,林子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