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第1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废弃物;现状;政策

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是指园林绿化过程中人工剪落或者自然脱落的植物残体。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相应的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就使得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数量迅速增加。

1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的现状和当前政策

园林绿化所产生的废弃物对城市绿地生态体系的优化与改善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生态环境的保护角度上说,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和收集,对城市绿地生态环境在结构优化以及体现园林绿化生态型都有着促进作用。

在许多发达国家,园林绿化废弃物很早就已经开展回收和循环利用工作了,并且拥有丰富的园林绿化处理经验。当前我国在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处理还处于探索学习阶段。近几年我国在大力倡导建设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园林绿化所产生的废弃物禁止填埋、焚烧,另外部分城市也正在研究新型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例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相继建造了大型的树枝粉碎场,将园林绿化在修剪草坪时所产生的修剪残体、落叶以及树枝等进行精细的粉碎,然后进入堆肥流程,继而制成可以循环利用的覆盖物或者是肥料,再次投入到园林绿化的建设当中。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资金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园林废弃物统一回收和处理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国宁夏的银川将每个区域的绿地按照面积实行责任制处理方式,由于每年春秋两季所产生的绿地废弃物数量较大,并且都是每个负责片区单位来处理,再加上在人工与能源投入成本逐年增加,导致许多单位依然采取焚烧的形式来处理这些废弃物,这也就给当地的环保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绿地面积也相应的越来越多,使得这种矛盾也日益突出。

2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应当依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交通、居住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来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粉碎场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实现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有效处理,降低处理成本,使得园林绿化废弃物能够真正地循环利用与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

居民与政府都应当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共同负责,同时也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处理原则,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指导进行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科学处理与循环利用。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颁布并且实施了对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意见,对以加工和制作生物燃料为主的处理方式制定了相应的鼓励与扶持政策,并且要求要尽量降低填埋垃圾的库容存量,以此来保障废弃物的合理循环再利用。但这一实施意见只是明确了当前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向,并没有详细做出规定,体现出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因此,我国政府应当规定园林绿化废弃物应当在源头上进行分类处理,并加大对园林废弃物不科学处理会污染环境的宣传教育。另外,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当与政府相关部门强强联合,以此来解决在政策以及资金、技术上问题,规范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本身是一项公共性的行为,所以政府部门应当寻求与有关的部门以及企业联系,以此来解决资金、政策上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问题上,只要资金、技术以及政策条件具备,就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促进园林绿化的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我国园林管理部门应当首先购买并且使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产品,通过政府的采购再循环产品,来促进城市对于再利用产品的响应。通过政府对于废弃物再利用产品购置的示范行为,能够使得循环再利用产品的生产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2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关键词:废物资源化;固体废弃物;课程体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23-02

一、固w废弃物合理处置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愈加严重。我国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每年已达到20亿吨,每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还以约10%的增长率增加,并且现阶段我国的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量达到了70多吨。固体废弃物的堆放污染了大量的土地,导致固体废弃物放置周围产生大量的蚊蝇,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染。此外,固体废弃物也会污染河流、侵害土地、污染大气等,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危害。改革开放20年来,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不仅在逐年增加而且其含量也发生变化,可以资源化重新利用的成分也在增加。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学科建设背景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开设的一门有较强的综合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学科。其目标是培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性人才,主要从事资源循环研究和设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资源的重新回收再利用,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去研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偏重于对材料的重新处理与再利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回收利用,贯彻可持续发展,为此而设置《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固体废弃物再处理,其实质是将废弃物重新加工再利用,因此可将固体废弃物作为一种再生资源看待。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重点是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现阶段的资源化处理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多地关注教学中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却忽略了接触实物让学生直接操作才是让学生最容易理解教学内容的方式。很多老师虽然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讲解,可是很多内容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实物的理解较少,缺乏创新性思维,因此我们应加强教学改革。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尝试性探索改进。

1.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原理和操作比较多,方面比较广,而目前高校和企业针对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知识体系还不够全面,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去扩充和理解掌握建立资源循环体系。

2.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重点是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而我国在一次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技术比较成熟,在二次资源利用方面不论是工程原理,还是资源化手段都起步较晚,存在一些问题。

3.固体资源化后,不一定会全部被利用,还有可能产生新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经过多次资源化而未被利用,成分更加复杂,最终的资源化出理更加困难。

四、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我们针对以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并做出了一些改进。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探讨解决措施,可以不拘泥于形式现状,探索一切可能性。

1.教育方式的改革。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并且创新思维受到限制。为了培养现代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探索研究教学的艺术和方法势在必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内容既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也有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设备结构图、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从以前的教学实践看,对结构复杂的破碎机械、焚烧炉、分选装置等设备以及堆肥化、热解、焚烧、填埋处理工艺流程等,如果都采用传统板书加讲解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不太容易弄懂,给教和学都带来很大的困难。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技术,可以把许多文字表达不清楚的内容形象地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图片、视频等,使课堂的教学“有声有色”。

2.教学与工艺实践结合。应当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除了学生去工厂实习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一边传授知识学生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可以购置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用到的相关小型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学习操作,并可以从固体资源化处理方面入手。思考改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工艺路线,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当前的资源化过程还存在着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处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措施。

3.遵循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的基本规律。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建设,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发达国家为保护这一产业的发展,制定的专门法律或条例,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企业实行免减税,对处理好的给予政府补贴、减少固体废弃物运费,对几种特殊废品,向回收利用企业免费提供,强制某些行业使用再生资源或鼓励使用再生资源,对某些造成废弃物的产品生产企业强制征收处理费等。

4.成立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加速建立废弃物再生技术平台,促进人才、技术投资等产业发展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合理的市场运作组织形式与发展机制,提升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内在竞争力,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走出当前废弃物低增加值,市场狭窄的困境。

五、结语

我们根据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对于实践与教学脱节的问题,我们提出实行实验室增进小型设备,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结合实践加深理解;对于资源化后污染物的处理问题,可以在教学中提出结合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探讨应对措施;提出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更难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产生,要联合治理前、治理中和治理末端进行同时控制。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出资源循环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周毅,汪建飞,等.《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2,39(11):144.

[2]应一梅,许春红.《固体废弃物处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01(7):540-541.

[3]龙来寿,梁凯,李建渠,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3):156-159.

[4]吴庆荣.拆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环境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6.

[5]黄菊文,李光明,王华,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评价体系及研究方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74-78.

[6]于永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和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192.

[7]田松鹤,许林,罗新民.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J].湖南有色金属,2006,22(2):75-77.

[8]曹燕,葛成艳.浅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体会[J].科技视界,2013,(28):115.

第3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关键词]快递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产业;财政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139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以推动产业进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快递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业属于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要想扶持该产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不仅需要企业出力,更需要政府进行财政政策的扶持。

1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产业现状

快递包装本质上是一种物流包装,指的是快递物品在递送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包装物、辅助物等。包装废弃物是指以可回收利用的纸、木、塑料、金属、玻璃等为原材料的包装物及辅助材料,当包装与包装商品分离时,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包装价值,最后被丢弃。这里的包装物和任何包装材料包括消费者包装或初次包装,零售给最终用户或消费者带回家的包装,组合包装或二次包装。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宣言》中,针对可持续发展有作出阐述:“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相处,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根据调查显示,包装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仅次于水质污染、海洋湖泊污染和空气污染,已处于第四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共同性原则、坚持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生态环境要与人类实现共同发展。发展不能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同时必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实现与本代人的公平发展和保障后代人的权利。所以解决由快递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越发显得重要,而且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对政策依赖性强,但是,关于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产业刚刚起步,政策导向较弱,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的总体回收率不到20%,未达到应有的规模。而在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综合利用多种财政补贴方式等财政措施,使得纸板类包装物回收平均利用率达45%左右,其中德国瓦楞废纸的回收率已到90%以上,每年美国回收包装废弃物的收益达到40亿美元。在2016年10月13日国家邮政局出台的《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快递业包装治理体系,并推动将快递包装物纳入资源回收政策支持范畴,同时将资源回收、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发挥财政的积极作用,实现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提高快递包装废弃物循环效率,促进行业的发展。

2快f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财政问题

21财政投入政策不完善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方面。国家非常重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财政投入总量越来越大(见下表)。但是,发达国家对环保投资的比例一般占GDP的2%以上,其中日本则高达4%。

“十二五”期间,全国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共计1257万亿元,占GDP比重233%;预计在“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比重将提高到GDP的3%,财政资金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快递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属于刚发展的新兴环保产业,所以财政投入规模小。而且在财政投入结构中不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都存在不合理。从横向来看,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量逐年减少。财政扶持力度虽不断加强,但我国的资源回收区域大,种类多,难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重点投资,更不用说近年来兴起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循环行业。从纵向来看,产业中各个环节如确定包装废弃物区域、多种回收渠道、包装资源分类、再加工等,投入重点都不相同,且财政资金在每个环节中使用效率较低,难以达到预计目标。

22财政补贴政策不合理

“十二五”期间,我国从“收废行业”转向“利废行业”,扩大了财政补贴政策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下游生产企业进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但与同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相比,快递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财政补贴政策存在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手段不得力等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行业的财政政策较少,由于是新兴起的产业,政策多参照同行业的补贴政策标准(企业废旧物资购销数量进行补贴和依据回收企业废旧物资的销售额进行补贴),容易出现要求不明、准则不清、界限模糊等问题;②财政补贴范围窄,覆盖面少,财政补贴主要以主体进行分类,而且集中于流通领域,生产领域划分不清晰,在各个环节、类别的补贴较少;③财政补贴方式单一,在循环利用行业中多采用暗补形式,即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进行财政补贴,而不直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财政资金不透明。

第4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启示

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一)美国模式

美国的循环经济得到政府的提倡和推动,1970年美国制定《资源再生法》,1976年制定《固体废弃物处置法》,1990年美国加州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正是由于法律上明确了企业在维持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使得美国企业把循环经济理念作为自身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设立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支持化工界研发降低资源消耗、防治污染的有实用价值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税收优惠 政策主要针对使用再生资源利用处理类设备的企业制定。

循环经济也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努力实践。美国杜邦化学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之一杜邦模式。其意义在于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路线之间的物料循环利用。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即3R原则)创造性地发展成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同时,通过企业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从废塑料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新产品。杜邦理念的核心价值是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观念比传统工业界所理解的减少废物排放问题更为广阔。

(二)德国模式

双轨制回收系统是德国的特色和创新。德国成立双重系统股份公司,作为面向家庭和小型团体用户进行销售商品包装回收的非盈利性组织,与现存的国家公共废弃物回收系统平行运作。双重系统股份公司简称DSD(Dual System Deutschland),也称为绿点公司,是专门从事废弃物回收的公司。DSD的回收范围限于销售包装废弃物,其它包装由另外一些回收组织回收。DSD由上百家企业共同出资建立,该公司与各地废弃物处置机构合并,建成了一个全面的包装废弃物收集系统。具体运作方式是:(1)加入DSD系统的生产商根据其产生量、销售量和包装材料处置难易程度交纳包装垃圾委托回收费。(2)根据合同,生产商可以打上DSD系统的绿点标志。(3)DSD系统接受这些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回收,先进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实现循环利用,而能直接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则直接退还给生产商。DSD有力推动了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日本模式

建立“循环型社会”是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日本政府于1991年修订《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2部综合性法律,1995年颁布针对各种产品性质制定的《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等5部具体法律法规,2000年公布《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基本法从法律上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根本原则,标志着日本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0世纪末,日本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具体包括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废弃物减量化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的产业链技术和废弃物回收、运输、交易系统等五个方面。该系统要求企业在开发高新技术,设计产品时就考虑到资源再利用问题。日本政府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实施产业倾斜政策并制定出财政预算,增加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还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除要求国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外,尽量购买绿色产品。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法律体系

我国已经制定了4部环境法规、8部资源环境法规、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和260多项环境标准,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框架体系。这些法律法规使我国总体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有所缓解,但仅靠传统的环保法规所提供的手段与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具有强烈贴近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及接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的内在驱动力,而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息息相关。因此,制定循环经济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特点,进一步实现当前环保机制对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2.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国家应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使排污单位达到盈利水平,从而吸引全社会加快实行清洁生产,提高社会产品的循环率。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保证产品竞争力,为社会树立模范企业。对新兴工业园的建设在征地、审批和投资环境方面予以倾斜,设置专门部门指导和协调全国范围的循环经济建设和实行。

3.加强技术开发创新

循环经济中的许多环节是以相应的技术为基础的,无论是资源综合利用还是再生资源的利用,没有技术支撑难以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清洁生产技术,包括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技术,以及产品在进入消费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技术;二是污染治理技术,就是对化工企业排放出来的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等进行净化处理技术;三是废物资源化技术,就是对化工企业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加工转换等方式将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

4.扩大宣传示范推广

国家应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各种先进典型,大力进行宣传引导和示范推广,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提高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树立绿色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逐步使节能、节水、节材等与循环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提高全社会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付允,林翎.我国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1(2):32-36.

第5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创建思路;示范;三亚市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后,中央制定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1]。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业部2017-2020年拟建300个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海南省则首次提出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两减、三增、三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并在三亚开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区建设。2016年,海南省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十大工程,创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2]。三亚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先行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区位、资源、资金和政策的优势,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的条件完全具备,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如何争取早日实现创建成功。生态循环农业早期因沼气池的建设利用,主要是指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猪—沼—菜”等种养模式,后期其内涵不断丰富,浙江省[3]、重庆市[4]、安徽桐城[5]、江苏镇江[6]、浙江舟山[7]都系统地总结了当地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立体种养结合、种养加一体化、沼气综合利用、生态旅游观光等方面,其中许多思路值得借鉴。但三亚属于典型的热带地区,具有当地特色的热带农业特征,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适合当地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思路。笔者长期在农业部门工作,负责过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治理,现结合三亚农业实际和全省创建活动要求,提出三亚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创建的一些思路和措施,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1总体思路

围绕全省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县)的具体要求,遵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结合三亚农业特色,紧扣“减、改、管、用”四字要领,以化肥农药减量节水、种养方式模式改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监管、废弃物循环利用为主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强化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保障,总结构建产业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三亚农业生产优质高效、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农业环境生态环保的最终目标。

2创建目标计划

从2017年开始,利用4年时间,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创建活动,到2020年,力争全市创建3000hm2示范区,实现化肥、化学农药、灌溉用水量减少5%,耕地地力提升0.5个等级,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80%以上,标准化生产率达60%以上,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的目标。

3具体措施

3.1化肥农药减量节水3.1.1化肥减量2014-2016年,三亚市财政投入约1000万元开展3000hm2的耕地地力保育,主要应用于耕地种植的水稻和蔬菜等作物,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以往实施耕地地力保育工程的基础上,为持续改良土壤、实现化肥减量,就需要接下来争取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并逐步兼顾在芒果等大宗热带水果上实施。通过应用土壤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技术措施,4年推广应用2000hm2,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力争实现减少化肥用量5%的目标。3.1.2农药减量三亚作为全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从2008年开始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已总结出适合三亚当地热带特色农业生产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体系,涉及水稻、瓜菜和芒果等大宗作物,累计推广8000hm2,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为实现农药减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接下来需要争取实施病虫害绿色统防工程,组织农民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开展统防统治,主要采取悬挂诱虫色板和诱捕器、使用生物农药等技术措施和植保无人机飞防等统防模式,4年推广应用2000hm2,以集中统防的模式提高防效,力争实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5%的目标。3.1.3节水减量节水减量多采取设施节水和农艺节水两种方式。设施节水主要是应用田间滴喷灌系统,目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约4000hm2。农艺节水主要是应用土壤保水剂,目前还未推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为实现节水减肥,接下来需要争取实施水肥综合利用工程,4年推广应用1000hm2,主要是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把化肥等溶入水中,然后借助喷滴灌设施,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不仅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节约生产用水,力争实现节水5%以上的目标。同时,着手开展土壤保水剂的试验示范工作,丰富节水措施。

3.2种养方式模式改进3.2.1改进种植方式根据三亚农业生产全年无休、重点在冬季的特点,改进耕作制度,推广“菜—稻—菜”模式,实行水旱轮作,以扶持补贴水稻机插育秧或优良稻种等方式引导农户冬季瓜菜收获后种植经济效益高的水稻品种,4年推广应用2000hm2,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同时,根据三亚种植热带作物的特点,发展立体种植和种养结合,在椰子、槟榔、橡胶树下套种牛大力等南药或竹荪等食用菌,或进行林下养殖,饲养家禽或圈栏养猪羊,打造槟榔鸡等畜禽品牌。3.2.2改进养殖方式根据三亚生态修复的要求对传统的畜牧业进行升级改造。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科学制定畜禽养殖区域规划,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和宜养区。禁养区2017年全部关停、搬迁或转产;限养区2018年完成粪污综合治理任务,粪污利用率达到100%;适养区2020年粪污利用率达到80%。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实施畜禽养殖场改造项目补贴,引导和扶持养殖户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实行雨污分流,将畜禽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与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相结合,有效保护生态环境。3.2.3种养有机结合沼气是个宝,可将种植与养殖紧密结合,畜禽粪污等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装置,可转化为清洁的生产能源,用于发电或作沼肥。三亚依托规模化养殖场建有大中型沼气池,依托农户散养建设户用沼气池,并建立健全沼气服务体系,已经建成47个基层沼气服务网点,配备技工59人,形成了“猪—沼—果”较成熟的生态种养模式。但由于瓜菜种植较分散零碎,沼渣沼液的配送问题较难解决,沼肥肥田效益未充分发挥。接下来要加强“猪—沼—菜”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我市现有基层沼气服务网点和沼气技工的作用,成立专业服务队伍,统一配备沼气抽渣运送设备,统一配送至瓜菜种植基地,4年推广应用沼肥肥田1000hm2,力争实现耕地地力提升0.5个等级的目标。

3.3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监管3.3.1农业生产标准化冬季瓜菜是三亚农业的主导产业,2015年总结出“八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优势[8],现正逐步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示范推广。芒果是三亚热作的特色产业,通过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制定三亚芒果的生产标准规范、采摘标准规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标准,引导果农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通过实施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的生产标准化,力争2020年实现标准化生产率60%以上的目标。3.3.2产品质量检测规范化为保障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的质量安全,三亚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成立了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建成“市—区域—区(农场)—村”四级检测体系,配备128名安监员,从田间地头开始质量检测,确保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为提升三亚质量检测水平,2016年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又取得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今后以争取申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争实现质量检测合格率98%以上的目标。

3.4废弃物循环利用3.4.1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主要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丢弃于田间地头的农资废弃物,包括废弃的农药化肥包装物、地膜、滴喷管带等,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三亚市2012年以来对农资废弃物回收处置模式开始进行探索,已在天涯区初步建立较成熟的运行模式,主要通过“统一回收、有偿收购、无害化处理”三项措施,建立“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农户自觉参与”的机制,依托合作社回收点有偿回收,专业公司收购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接来下要在全市各区推广天涯区的模式,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的目标。3.4.2种植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种植业废弃物主要包括水稻或瓜菜收获后的植物残体,以往种植农户多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造成了对大气的污染。针对水稻秸秆,可以采取还田利用,通过补贴秸秆腐熟剂和尿素的方式,引导农户主动实施秸秆还田,把秸秆转变成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力争4年推广应用1000hm2。或者引进废弃物生化制肥机,把生产基地产生的蔬菜、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快速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利用,变废为宝,培肥地力。3.4.3畜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实施养殖粪污排放设施建设工程,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可采用“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的处理工艺,按照“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三位一体技术路线,建成畜禽粪污有机肥转化利用中心,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年产有机肥5万t的目标。同时,尝试利用蚯蚓、水虻等生物转化畜禽粪污技术,建立示范基地。

4小结与讨论

2012年海南省提出走绿色崛起之路,笔者曾提出三亚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9],部分措施已实施并取得成效,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的创建奠了定基础。但为应对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海南省组织全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县)创建活动,当前屯昌县已经先行一步,首创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万宁等市县也相继提出创建目标。三亚作为全国生态修复示范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创建活动刻不容缓,为此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深入思考,提出了创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具体措施,受工作所限内容不够全面,但希望能对创建成功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朱琳敏,王德平,邓楠楠.生态循环农业研究概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24-227.

[2]况昌勋,孙慧.海南创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EB/OL]./local/2016-02/20/c_128735812.htm[2016-02-22].

[3]钱淑琼,张方方,吴亚琪,等.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14-16317.

[4]王莉玮,何为媛.李真熤,等.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222-223.

[5]黄雄壮,蒋友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桐城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3):23-24,116.

[6]刘长珍.镇江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建议[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4):52-54,59.

[7]方巍,叶维寅.舟山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2(6):25-26.

[8]张斌,罗宏伟,周运瑶,等.三亚市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试点创建总结[J].农业科技通讯,2016(7):23-25.

第6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但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我国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均未达标。可见节能减排工作形势严峻,任务不轻,节能减排是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1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资源多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利用”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废弃物;“资源化”原则是指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循环经济要求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减量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医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是做好资源和能源的大、中、小循环:小循环――以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上下工序之间的循环,水在各个工序内部的自循环以及各个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副产品在本工业领域内的循环等。例如:用精制泛影酸过程中产生的废碳粉吸附泛影酸碘废水,可降低废水中COD量,降低废水的处理难度。中循环――各个生产车间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即下游产品的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将一个生产车间产生的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例如:倍他米松发酵后的废物可作为苗圃的肥料;还原反应产生的铁泥可作为钢铁厂的原料。 大循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例如:利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碳粉生产可处理废水的活性炭。 按照上述三个循环层次,医药工业可主要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循环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和固体废弃物利用率等方面着手,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 医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医药生产是一个多工序、多环节,技术工艺高度集成的大生产过程。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树立持续、高效、循环发展的意识,把循环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来推进。医药企业可根据生产过程的不同在下述的途径中进行选择。

2.1 降低资源消耗,减少三废排放

按照清洁生产的思路,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分析生产过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生产流程朝着简单化、紧凑化、大型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进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从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采取多用废弃物和提高各生产环节废物回收率的措施,来降低企业投入产出比和吨产品能耗量,使吨产品能源、物料消耗不断下降。推行清洁生产,用较少的资源、原材料和能源投入,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生产出更多市场需要的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使医药产品生产成本更低、市场竞争力更强,实现医药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双赢”。

――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工序间的衔接配合,合理降低投入产出比,取消或减少高耗能工序,减少资源浪费,减轻医药企业的环境负荷。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水平。提高产品品位,降低无谓损耗;实行标准操作,减少能耗、物耗、渣量及物料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率,改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实现以合理配比的工艺和废弃物产品化为辅的合理的生产结构。

――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包括塑料袋、包装桶等),少用不可逆资源,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采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医药废物利用升值化、“三废”产生最小化的清洁生产措施,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无害化,以保护环境。

例如:丙酸氯倍他索是老产品,工艺较落后,生产中产生大量废水。通过丙酸氯倍他索工艺革新,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废水排放量。原丙酸氯倍他索工艺,在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后,使环酯、水解反应及磺化、氯化反应实现了“一锅炒”, 并去除了部分溶剂,调整了原材料配比,使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生产周期明显缩短,操作工人的劳动保护得到改善,“三废”产生量也明显减少,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2 能源循环利用

将各个生产工序中产生的各种余热充分合理利用;从源头削减一次能源的使用消耗,减少向大气排放的各种污染物量。

1)推广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淘汰或改造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使老工业基地通过现代化改造,走上新型医药企业发展的道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低污染、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例如:将全厂走道灯改节能灯;循环水泵房电机夜间及厂休日合理调整使用、大功率电机安装变频电机等。

2)强化能源与环境管理。包括设立能源调度中心,对各种能源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把科学、完善的节能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纳入生产管理之中,以管促治。例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如信谊万象与杭州市科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利用流体学原理对冷冻水泵和冷媒水泵系统进行节电改造,节电效果达50%以上。

3)面向社会,一方面为相关行业提供企业原料,同时把医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用于城市生活,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利用有关条件形成社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2.3 水循环利用

建立工序内部、企业内多级用水循环思想,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实现水资源消耗减量化,减少循环系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例如:夏季仓储储罐降温用自来水喷淋,可循环使用自来水,各类冷却水经过冷却和简单处理后均循环使用。

与主体技术改造配合,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艺及大型设备,做到源头用水减量化; 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进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吨产品新水量; 采用先进工艺对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及其它排水进行有效处理,使企业废水资源化,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

2.4 废弃物利用

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再资源化,重点解决医药生产中废弃物升值利用与再资源化问题。例如:某原料药厂生产中使用大量溶剂,造成废水中含溶剂量多,废水COD浓度高,难以处理,通过安装一套连续精馏塔,精馏高浓度废水中的有机溶剂,既降低废水COD浓度,又实现了回收套用,产生了经济效益。

按照医药生产废弃物资源化的思路,探索废碳粉、发酵废颗粒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途径;细化对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堆放、处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管理,细化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管理;建立以医药为中心的医药生产与能源等相关行业以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排放物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区域生态工业圈。实现一定区域内物质循环以及消费后的废弃产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社会大循环。

2.5 加强信息化管理

以信息化带动能源调度和环保监管、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现代化,建设节能和环境监控网络,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

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原料管理、产品管理、能源调度、节能管理、环保监管以及各类废弃物产生、利用等信息全部纳入公司的信息管理体系。按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相关要求,对生产全过程的能耗、物耗和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和监控,确保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6 加强人才培养、人员培训

为适应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规划的需要,企业需制订能源、环保、信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各类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训计划。

对企业领导层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观念上的培训,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方法论的培训,组织企业内各相关部门清洁生产审核员的培训。

2.7 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严格管理

建议建立主管领导为首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施办公室,对全公司的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统一进行管理,对浪费资源、能源和污染超标的现象严格惩处,及时纠正。

建议成立由企业内外专家组成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献计献策。

2.8 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

对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和废弃物利用有效的各类清洁生产方案,根据实施的效果给予奖励,并及时进行推广。

3 结语

第7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关键词:垃圾清理;管理策略;永续发展

    一、引言

    发达国家每人每年产生3吨垃圾,且城市垃圾的年增长率为3.2%~3.7%,美国甚至达8.4%,废弃物垃圾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日益腾飞的同时,垃圾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堪与GDP增速比肩。经济高速发展的神话也衍生出严重的生态和社会危机,如盐城赤峰水污染事件、重金属污染儿童血铅中毒事件、广州番禺会江垃圾焚烧项目群众事件。面对逐年增多的废弃物垃圾,如何有效地清理,不仅考虑其清运而且注重其回收再利用,更要注重其环境社会安全,是一个永恒研究的课题。

    二、垃圾清理的管理目的

    由于垃圾来源复杂,不论是都市乡镇,或是企业单位之厂区内,都极需要一套完整的垃圾管理办法,以利减废与防治污染。传统的垃圾管理并不完善,有时只是将污染物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政府的垃圾管理政策应朝向整合性的垃圾管理系统方向努力,其表示由许多处理方法所组成的一种管理流程;可以安全并有效地管理垃圾,使得垃圾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能预防或减至最低程度。如此一个系统应包括下列全部或部份方法:有效的整合与规划、设计、生产源头的减废措施,包括厂内4R,即减废、再使用、循环利用及回收;垃圾收集、管末处理,如焚化或固化等;最终处置,如掩埋或海洋倾弃及严谨的查核制度。

    垃圾管理目标在于建立经济、有效的废弃物管理体制,而致力于资源循环利用,达到垃圾管理减量化、安定化、无害化、资源化之目标。目前垃圾管理以政府由上而下一条龙的主导模式为主,专业官僚的角色十分重要,其次是民意政治及社会舆论的影响,最后,经济因素则扮演着长期左右环境政策的力量;通盘考虑政治、社会及经济三元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社会力的热烈参与,才是政府推展环境政策演进的动力。本文从政府效能、永续发展、技术能力及民众期望等方面进行考虑,对垃圾清理的管理策略进行探讨,着重清运与管理政策的明确性及兼顾环境负荷以达永续发展目标的废弃物清理方式。

    三、垃圾清理的管理策略

    (一)政府管理政策明确透明

    政府所做的事务决策即是公共政策,环境管理的成败,与政府的公共政策有绝对的关系,即公共政策是环境管理很重要的一环。环境管理是政府公共管制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是在环境保护的工作和问题能获得控制、改善和解决。当私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解决的方法不是诉诸法律便是私下和解;但在面对公共环境问题时,政府的管制方式,即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解决方式,此乃环保问题的特殊性所致。因此,环保管制的运作强调管制标准的设定,政府公共权力的介入,被管制者的遵守及违法行为的处罚。环境政策之实施具有其明确的目标和背景,是属于管制性政策的一种,由政府机关来制定其制度和规定,并辅以强制性的方式要求民众必须配合。因为这类政策是属于零和赛局的政策,所以政策的执行常会导致利益的有得有失;从公共服务的角度为出发点的环境政策,是很难符合所有私人利益之满足,故仅能以民意之多数人的利益来决定政策方向。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一般民众对废弃物清理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不小的落差,政府官员似乎对社会期望、环境影响、补偿政策的认知较为乐观,而专家学者及一般民众的态度则较为悲观,未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不断地评估并透过民意调查方式和结果,加强政府与民众对环境政策的沟通协调,事先能予以行政指导并将民意所关心的部分纳入政策执行中,而让其更趋理想而获取被管制者的服从,以制定符合民众期待的废弃物清理政策。

    在执行的措施上应首重预防,预防可包括垃圾减量及回收工作,即一般所称污染量削减工作,以强效手段防止废污量之产生,它异于传统之管末处理,不仅可减少垃圾处理成本,同时可回收资源。其次,污染源管制工作对于垃圾管理也十分重要。管制措施包括计划核准及登记许可制度,如新设企业之先行审查垃圾清理计划书,垃圾清理机构需先取得许可才可接受委托等制度,旨在建立健全之预审制度,事前考虑废弃物之出路及如何减量等,避免事后无法清理、危害环境。另外,如垃圾之跨区域运输等,亦须予以有效管制,采取事先核准许可及事后追踪之措施。污染源管制最有效方法是在源头减少废弃物,使可藉原料替代、生产流程的修改、作业变更、厂务管理改善及废弃物再使用及循环利用来达成。另外考虑垃圾交运与转化的可行性。垃圾尽可能利用厂内或厂外设备,予以再使用或循环利用。

    (二)社会和谐永续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环境问题已由过去局部性、区域性的范围逐渐扩展成全国乃至全球性问题,而环保的议题也由污染控制到污染预防,再扩及资源保育及社会和谐永续发展。目前经济技术体系下,不论在资源采取、加工制造、产品流通、消费过程,甚至废弃之后,皆未有效予以回收利用及有效处理,因而使得加诸于自然环境的污染量,已呈高负荷状态,使得资源开采、产品制造、流通及消费等之物流,远远大于资源取用及产品消费后所产生垃圾的收集处理、资源化再生利用等,造成地下资源枯竭及全球环境危机,危及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之运作。追求社会和谐及永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未来的潮流趋势,先进国家都以资源有效利用做为国家环境政策的新方向与环保施政重点。近年来,由于环保观念普及,尤其先进国家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增加,使得资源化产品的市场扩增,亦带动资源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日本在2000年公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也是在高成长之废弃物产量、低成长之废弃物回收率、及最终处理场用地取得困难之压力下,以及面对愈来愈多非法弃置废弃物之情况下,不得不重新面对这些问题,从经济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社会转变成循环型社会,思考如何将物质在生产、流通、消费、废弃之各个环节中,做到最大效率之再利用、再循环,进而减少资源无限制使用,减低环境负荷。我国也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了国务院和各省、区、市政府要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其实施意义在于,促进了开源、节流和环境保护三者的结合。如果能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相信效果会更大、结果会更理想。河川流域垃圾污染事件,垃圾处理厂抗争,回收成效无法突破等等显示出垃圾处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凸显源头减量、回收、再利用的急迫性。各级政府、事业机构,企业甚至于每一人都应该在建立循环型社会工作中尽一份责任,依循减少资源的消耗,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及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原则,尽可能延长用品之使用期限,配合使用再生制品及分类回收再生资源,藉此抑制制品成为废弃物,并适当回收、循环利用制品及再生资源。垃圾处理应以往之焚化为主、掩埋为辅,修正为源头减量、资源回收为优先,焚化,熔融等处理为原则,并建立源头减量机制,推动资源垃圾回收利用,以达垃圾减量、妥善处理等目标,朝向建立资源循环型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最终达到零废弃的目标。

    (三)清理技术与经营效率提升

    制定清理策略时除了首要考虑永续发展、环境影响以外,还应着重于提升清理技术能力及经营效率,以符合民众期望。将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垃圾清理技术开发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计划;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性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生物催化技术、可回收利用生态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建立和完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扭转一些地方和行业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GDP增长的错误做法。加大自主创新和示范工程建设的力度,开发共性和实用技术,形成完整清理技术支撑体系。

    在提高经营效率方面,垃圾清运民营化及区域整体规划处理体制将是一个最值得发展的可行方向,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中国批准实施的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整个垃圾处理过程中,垃圾收集与清运作业所需费用,约占垃圾处理总营运费用的60-80%左右,如何降低垃圾处理营运费用,及提升垃圾清运经营效率,已是规划垃圾处理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外美、日等地区的垃圾处理、清运工作已逐渐采用民营化的方式办理,美国约为80%,日本则约占40%。目前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着各项业务的增加,但其自有财源却相对短缺的困境,在精简人力、提升效率的社会舆论要求下,引入民营资本实行民营化也是不错的选择。民营企业强调竞争,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而政府机构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须负担完全的社会责任,及强调以公共服务为目的,缺乏利润诱因下,倾向预算最大化、风险规避、冗员、非最适订价、就业与投资等目标,以致私部门在绩效上的表现,普遍均较公部门表现更好,有利于垃圾清理技术的升级和经营效率的提升。

    (四)扩大民众参与并加强教育

    随着民众的环境意识与生活质量提升之后,民众并不太赞成牺牲环境质量以获取政府适度的补偿,反而比较愿意付出相对代价来改善环境质量,民众的环境意识增强,促使政府应该制定对环境冲击较少、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垃圾清理政策。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殷切及环保意识提升,应倡导民众参与模式,政府应与民众主动沟通并回馈民众。在整个垃圾管理作业中,最直接的就是由民众参与,即是倡导及教育并鼓励民众如何使垃圾分类系统臻至完整性,因为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加上各类垃圾清除技术将可有效提高垃圾的减量及资源回收,进而有助于主管单位的废弃物管理作业。分类收集之目的是为了便利处理而将性质相似之废弃物分类集中,并按不同处理方法将其归并至各种不同贮存容器,收集后清运至处理地点。在鼓励民众实际参与时,同时应倡导灌输其了解所参与环保知识及政策的相关优点,以提高民众对政策的认同度。

第8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In this paper, it was explained how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reducing, reusing, recycling” 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extiles and garment.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which are how to reduce resource-wasting, to use resource with great efficiency and to recycle and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循环经济模式是随着倡导低碳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等诉求的不断升温而被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之下,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消耗、高效率、资源化,其核心是强调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对解决当代我国资源环境匮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已具规模,而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1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向依靠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转变。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反馈式流程,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倡导采用“低能耗、高利用、再循环”式发展经济,使所用的原料资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纺织服装生产与消费环节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生产与消费、废弃物排放环节中要实现资源替代、资源恢复、资源耗用节约、废弃物安全化或无害化处理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纺织服装生产与消费中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原则即从生产和消费环节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减少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再利用原则即在消费环节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资源利用率;再循环原则即在纺织服装废弃后,通过再循环利用再次变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1 减量化

应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纺织服装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消费等环节,要明确产品的定位和实际需求,避免质量过剩、使用维护成本过高、产品包装过度及回收再生难度过大等,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1.1 生产加工环节

在纺织服装工业中循环经济主要包括清洁生产和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两大体系,应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

3.1.1.1 减少污染

中国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390亿t,而纺织行业占了18%,约有70亿t,其中80% ~ 90%为印染废水。这些废水已经对生活用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水环境和土壤。

(1)原料生产

原料生产是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初始环节,生产过程伴随着对大气、水、土质等环境污染。

①天然纤维:棉花在种植时需施化肥、喷洒农药;蚕丝缫丝和羊毛洗毛碳化等加工都会使用各类化学助剂。因此,应有效减少天然纤维在种植及加工过程中受到的污染。

②化学纤维:由于合成纤维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排出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可以造成水生生物死亡或人体中毒;排出的固体废物处理困难;并且产品废弃后在不能生物降解,这些都会造成对土生态及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多以木、棉、竹、麻及秸秆等天然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废弃后可自然生物降解并生产符合环保要求,如Loycell和Modal纤维。因此开发可降解合成纤维和生态环保的新型化学纤维,可大大减轻环境污染。

(2)染整加工

纺织服装在印染中使用各种染料及助剂,后整理加工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各种化学品。产品上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在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含有毒有害物质和染料的废水,对自然环境会造成巨大污染。

①选择和使用天然彩色纤维,可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由于印染造成的污染。

②提倡使用低碳环保的染料和对环境友好的天然染料染色,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③改进染整工艺,采用转移印花、数码印花等新型印染工艺,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④采用成品染色,可以减少30% ~ 35%的染料用量,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服装加工

服装服饰配件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一些含有铅、汞、镍等有害重金属或由合成塑料制成纽扣、拉链等服饰配件,在服装废弃后处理的难度较大,回收困难。因此,采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环保服装辅料。

3.1.1.2 减少资源消耗

(1)开发和利用可再生与可降解资源

服装材料的选择应达到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对环境污染最小的目的。随着国际原油资源日趋紧缺和油价居高不下,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将受到石油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的制约,现有的天然纤维自然资源也不能需要,因此必须开发相应的替代资源,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满足循环经济的要求。

①可再生的天然纤维:国内天然纤维生产的大幅增长受到现有的天然纤维自然资源的限制。目前已开发的黄麻 、大麻、凤梨等新型天然纤维,扩大了天然纤维材料家族。随着合成纤维原料的日渐匾乏,应不断拓展天然纤维资源。

②可再生的人造纤维:随着人造纤维传统原料资源的日渐匮乏,已采用竹子、亚麻、海藻、甲壳素、蛹蛋白等天然可再生资源开发了多种新型人造纤维,因此,要不断拓展人造纤维的可再生资源及其新型人造纤维的应用。

③可再生又可降解的化学纤维: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化学纤维,其原料可从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原生资源中制取,现在主要用玉米、红薯等可再生的植物制取,玉米、红薯等成了石油的可替代资源。

(2)减少废弃物

循环经济强调预防废弃物的产生,从源头减少资源浪费。因此,应减少纤维、纺织生产及服装加工中的废弃物,合理控制在纺织服装加工中余料的数量并减少其浪费,减少服装加工环节的边角碎料及产品积压和库存。

3.1.2 消费环节

消费者应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节能减排的角度,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及不可持续的消费习惯等。

(1)从源头避免过度消费,做到理性消费,更能减少资源浪费,符合环保原则。做到一衣多穿,一衣多搭,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和数量。另外,有些完全未被穿过的衣服就给废弃了,因此,应避免冲动消费。

(2)选择可再生的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及环保纤维的服装,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3)选择较耐穿耐用的服装,以延长衣服寿命。

(4)选购服装的款式要简单大方,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废弃后处理的难度。

(5)尽量选购天然彩色纤维、浅色或无印花的服装,节约染料并且减少污染。

(6)减少洗衣、熨烫的次数,以手洗代替机洗、自然晾干,节能节水。

(7)选择环保洗涤剂,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及对水、空气和土地环境的污染。

(8)选择具有简化且可降解的环保型包装的服装;循环使用购物袋,以节省资源及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2 再利用(图 1)

3.2.1 消费环节

消费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使废旧服装纺织品被再利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1)旧衣改造

旧衣改造是一种很好的废旧衣物处理方式,倡导一种低碳生活及消费方式。多数情况下,服装只是由于款式过时或体型变化而尺寸不适合被闲置或被抛弃,如果采用旧衣改造,就会给旧衣物带来二次生命,又可以打造独特的“时尚”。如:把长裤裁剪成七分裤,把长袖改成短袖,把短袖改成背心,把T恤改成露肩T恤等。用废旧服装纺织品拼成被套、枕套、椅垫及购物袋,做成宠物衣服,做成小孩的尿布、抹布及地拖。

(2)旧衣捐赠或回收

可将不再喜欢或不合身衣服与亲朋交换或转送;还可将整洁无破损的服装纺织品捐给贫困地区或送到捐赠处。

(3)买卖二手服装

通过在跳蚤市场上或网上将自己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卖掉或购买二手服装。

3.2.2 回收环节

回收的大量废旧服装纺织品可以在回收站进行初步分类,不同类别进入不同的处理程序。

(1)有穿用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

将有穿用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进行细分,消毒处理后通过不同方式被二次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①一些尚具有市场销售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可以流入二手服装市场销售,也可以销往其他发展中国家。

②较旧不再具有市场销售价值但尚具有穿用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可以捐赠给贫困地区或灾区的人们。

(2)无穿用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

不能再穿用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可以加工成抹布、拖布或地毯等其他产品,达到物尽其用。

3.3 再循环

据美国环保局固体废物办公室数据,每个美国公民年均丢弃超过25.36 kg的衣服与纺织品。中国的纺织服装废弃物占每年垃圾总量的4%,达2 000万t。在世界各地大多废旧衣物都没有被重新加工或者是无害化处理,而是送至垃圾场被焚烧或填埋,污染着空气和土壤。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对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主要有如下方法。

3.3.1 物理回收法

(1)机械法

通过机械设备将纺织废弃物切割、撕裂、开松成散可纺和不可纺的再生纤维。前者可用于制织新的纺织品,后者可用于制得非织造产品或填絮料。适用于任何纤维纯纺或混纺的纺织废弃物,是对纺织废弃物的初步再循环利用。

(2)融熔法

将成分单一的合成纤维纺织废弃物重新融熔造粒,然后再制造新纤维。这仅适用于低端产品。

3.3.2 化学回收法

将成分单一的合成纤维纺织废弃物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解聚,得到单体,然后再聚合制造新纤维。

“ECO CIRCLE”是一种以化学循环技术为核心的从纤维到纤维的闭环式再生体系。该项技术生产的聚酯产品与从石油生产的聚酯相比,可减少约84%的能源消耗,降低约77%的CO2排放。

3.3.3 能量回收法

能量回收法是将纺织品废弃物中热值较高的化学纤维通过焚烧转化为热量,用于火力发电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但合成纤维焚烧要防止有害物质的生成及扩散,适于不能再循环利用的纺织废弃物。

第9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提出依据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循环经济以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20世纪70年代开始,循环经济已逐步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 

(二)、循环经济提出依据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 

 

(一)、政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政府重视立法。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循环经济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在主要领域的一系列实践后,1996年德国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建立了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也正在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社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跨国企业重视循环利用。例如,世界500强的美国沃尔玛百货重视回收循环废旧物资,将其作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基本思路。公司所有的沃尔玛连锁企业,包括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配送中心、家用品及办公用品店等,都对纸箱纸板、塑料购物袋等进行回收。沃尔玛在商店的顾客服务中心设立了废旧电池回收箱,一年回收的废旧电池高达1800万节,利用再生的镉制造新电池。

(三)、部门与行业间的协作不断加强 

瑞典实行的“生产责任制”,让废气包装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瑞典工商界各行业协会和一些大包装公司成立了5家专门的包装回收公司,还共同组建了repa公司作为其业务的服务机构。会员企业交纳的回收费和回收包装再利用的销售所得,被用于在全国建立和维持一个完善的分类回收体系以及开展包装回收知识宣传等活动。 

(四)、国民积极主动配合。 

在韩国首尔,为了加强对生活废弃物和垃圾的管理,推行法定卫生塑料袋,实施一种叫“垃圾终量制”的措施。每个区政府都分别组织生产卫生塑料袋,并印有本区的标记,通过商店销售给居民家庭。居民使用本区的卫生塑料袋为法定义务,不得违反。在日本,消费者必须为废弃家电的回收利用承担部分费用,消费者在废弃大件家电时,都会打电话给家电经销商,由他们负责收回废弃家电。家电经销商将废弃家电集中起来,并送到主要由家电生产厂家出资设立的“废弃家电处理中心”,将其分解,并按资源类别进行循环利用。 

三、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和途径 

 

(一) 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 

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我们必须规范政府发展的目标,有效地将政府的发展规划置于符合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境地之中。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gdp核算体系”。我国应当坚进一步善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加快制定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绿色质量制度、绿色竞争力指标制度等。新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制度有利于使政府行为的合理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系统地出台循环经济法律,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日本、德国,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走在世界前列,促进了人们在生产、流通、消费、废弃整个过程中对物资的有效利用,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国内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立一套绿色保障体系,包括财政、税收、价格、金融、产业、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让循环经济型企业得到更多制度保证。 

(三)部门、行业和企业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例如我国的废物和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虽然已经有了基础,但技术含量低,废旧物资被降级使用,没有发挥循环经济的最佳效应。因此,应加大创新力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资源、能源的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性技术,确保资源、能源获得最有效的利用。 

(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应建成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对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给予税收优惠,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