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建筑垃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升全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为目标,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的原则,对我乡交通沿线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双创双提”活动,促进全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深入开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交通沿线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优先打造环境整治精品线路,力争9月15日前完成全乡交通沿线和过村路段双达标,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具体实现“七个到位”。
一是垃圾杂物清理到位。乡辖范围内所有、乡村道路两侧无生活和建筑垃圾,沿线河道无垃圾沉积物。道路两侧500米范围内无乱堆乱放、无杂草杂物。沿线村庄内外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房前屋后无残垣断壁,雨水沟、明沟、绿化带和花坛没有垃圾杂物。
二是建筑物立面清洁到位。交通沿线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无乱涂乱画、乱张贴、临路建筑物窗外、墙外无有碍观瞻的物品。临路无违章建筑,建筑物顶部无乱堆放、乱搭建。
三是乡场摊点整治到位。道路两侧无违章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
四是基础设施配套到位。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公交站点、交通指示牌、照明设施等保持完好整洁。垃圾箱按标准设置,沿路门店实行垃圾容器化管理。
五是长效机制健全到位。制定交通沿线及村庄保洁员的管理办法、乡镇垃圾运输车辆的配备标准和人员管理等制度措施,制定农村环境卫生考核问责制度,逐步建立乡场化运作模式。
六是严格责任管理到位。交通沿线及沿路各村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管辖范围和职责分工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
七是沿线绿化安排到位。按照国道两侧林带各50米、省道40米、道30米、乡村道路“一路两沟四行树”的标准做好准备,搞好规划。
三、责任分工
乡成立以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领导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分包捆绑制度,领导干部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路段,做到层层有人分包,不留死角。具体责任如下:
沿路各村街为本村路段具体责任人,包片领导干部、包村干部为直接负责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给予资金保障。采取市场化手段,鼓励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入股、合作、独资等方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环境污染处理、管理及设施维护,加快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步伐。
目前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城区的城市功能已不能满足人口需求,因此城市周边大量村庄划入城市区域。我国有2000多建成县级城区,围绕这些城区存在上千个城郊村。这些城郊村庄大部分经济文化已经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并承担着一定城市环境职能,但目前大多数城郊农村环境治理设施上还存在各种各样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 城郊农村污染存在的问题
1.1 城郊水污染日益严重
1.1.1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由于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城郊农村集聚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数以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自行租赁村落周边房屋,造成城郊农村承载了大量的居民。而往往城郊都没有配套任何污水管网,生活废水都是随意排放到附近沟渠,然后汇流到河流。部分居民区甚至将各种垃圾倾倒在河流岸边或者溪沟里,造成河流严重污染。
1.1.2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部分生产层次较低、能耗高的小企业在城市的生产空间不断被挤压,他们往往选择在城郊农村进行投资生产。这部分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并且经营粗放,在市政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下,生产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到河流、湖泊,严重污染其周边地区的水环境。
1.1.3养殖及农业生产废水污染。一方面城郊养殖专业户的养殖污水没有无害化处理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部分畜禽粪便随意堆放,随雨水等流入河流,造成当地环境和地下水污染。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在灌水和降水等淋溶作用下也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
1.2 城郊地区废气扬尘排放严重影响城区空气质量
1.2.1城郊农村燃煤污染严重。燃煤作为城郊的主要取暖及生活燃料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在北方冬季采暖期,大多城郊农村依靠小燃煤炉进行土法取暖。大量采暖煤烟直接排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1.2.2城郊扬尘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城郊地区不断的进行着房屋拆迁及房地产开发。一方面房屋拆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扬尘。另一方面随着建筑工地的开工建设,大型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及没有覆盖措施的渣土堆随风产生的扬尘也带来了十分严重扬尘污染。
1.2.3城郊部分地区燃烧秸秆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每年秋季部分城郊地区露天焚烧秸秆,将整个城区笼罩在烟雾之中,大气空气质量出现明显污染。
1.3 城郊地区固体废物处置混乱,带来严重的固废污染
1.3.1城郊地区成为建筑垃圾堆积场,各种建筑垃圾被不法倾倒在城郊各个角落。一方面由于城郊地区房屋拆迁及建筑施工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另一方面城区房屋装修及建设施工也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而城郊地区就成为这些垃圾的堆积场。
1.3.2城郊地区“三大堆”现象普遍存在,大多处于无管理状态。城郊农村仍然存在传统农村中的“草堆”、“粪堆”、“垃圾堆”,这些固废不仅污染土壤。在雨季上述固体废弃物,会被雨水冲刷到河流造成水污染,在大风天气,又会被刮起造成空气污染。
2 城郊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1 城市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由于城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严格,政府部门对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加大,使得一些污染企业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这部分企业不断涌入管理薄弱的城郊地区,并带来大量污染。另一方面,城市无力处理的垃圾违规向城郊倾倒和排放,以及城区报废的车辆、废旧电器等非法进入城郊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垃圾污染。
2.2 城郊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城郊地区环境管理薄弱。由于城郊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部分居民仍会选择优先发展经济和增加经济收入,为了经济利益宁愿牺牲眼前的环境利益。相对城区环境保护管理而言,我国城郊地区环保管理工作力量不足、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城郊乡镇一级环保机构不健全,绝大部分城郊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管理人员。
3 关于城郊农村污染问题解决的几点建议
城郊农村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农村环境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质量,给城区环境治理效果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3.1 政府应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郊地区政府应转变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农家乐、旅游等非污染排放产业,禁止其他地区已淘汰落后产能在城郊落户。各级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城郊地区法规政策,支持城郊地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2 加强城郊地区环境执法及宣传教育。城郊地区不能成为城区污染企业转移产业,逃避环保责任的避风港。各城郊地区应按照环保部正在推行的环保监管四级网格建设,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环保污染监管与治理协调机构,进一步加强城郊地区环境管理。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将有关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排污标准等向群众宣传,调动农民的主观积极性,提高城郊群众的参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思想意识。
3.3 加大城郊地区废水、废气治理及固废处置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及环境污染的治理投入。改变城郊群众污水无法接管,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乱堆乱放,以散煤做为供热取暖主要燃料的生产生活方式。
3.3.1 在废水治理方面:有条件的城市近郊地区应在城郊规划区域内建设统一排污管道,收集城郊群众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或者是建设小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把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并鼓励群众逐步养成循环用水的习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污量。
一、目的
对非正规垃圾点和原有存量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进行回填覆土并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清扫保洁、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机构和机制,实行长效化管理,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二、排查工作的展开
(一)责任部门
由区住建局组织协调各镇(街),对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现场排查。
(二)排查时间
2017年—2019年,共展开四次全方位排查排查工作。经过排查,除区排查出的19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外,2019年无新增非常规垃圾堆放点。
(三)排查方式
1.转发通知,要求各镇(街)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排查,重点加强对环境敏感区、交通干线、城乡结合部以及河流(湖泊)和水利枢纽管理范围等重点区域排查,做到无遗漏、全覆盖。
2.全面排查陆地、河流(湖泊)和管理范围内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并调查记录规模较大的堆放点信息。
3.调查完毕,将体积在500立方米以上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填写调查表。
4.排查信息录入。由各镇(街)将采集的信息及照片完整录入住建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信息系统,并由各镇街将基本情况调查表录入信息系统。
三、排查结果,整治目标
我区10个镇(街)、60个行政村,共排查出体积500立方米以上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9处,合计容量85740立方米。到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2017年底,共计完成5处非正规垃圾点的整治工作,合计13840立方米;
2018年底,共计完成8处非正规垃圾点的整治工作,合计21500立方米;
2019年底,完成剩余6处非正规垃圾点的整治工作,合计50400立方米。
四、整治任务
.......
五、工作要求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街)是此次非正规垃圾点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整治计划并将整治信息录入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信息系统(,与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调查表同一页面)
2.各镇(街)要将整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整治资金落实到位。根据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垃圾量、成分构成、渗透情况、污染状况、风险等级等,先易后难、分步清理。建筑垃圾要尽量就地利用,用于填坑、铺路等;陈年生活垃圾要运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规模大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一时难以清理的,要按照住建部要求,进行临时防渗防污染处理,明确治理期限,逐步清理。
3.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统筹安排,共同抓好非正规垃圾点的整治工作。各镇(街)做好非正规垃圾点和存量垃圾的清理、收集,转运至区垃圾填埋场;区住建局负责各镇(街)非正规垃圾点存量垃圾的接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区环保局负责对各镇(街)整治过程中进行督查和检查,确保整治工作到位,不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区督查室将对此次整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开展不力、整治进展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对重视不够、行动迟缓、敷衍塞责、整改成效不明显的,将严肃问责。
4.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我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工作,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密切配合、统筹安排,抓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保证整治任务如期完成。
六、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后续管理
(一)加强整治后场地维护
已经完成整治的场地,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定期对场地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工作,避免产生新的污染和安全隐患。
(二)严格控制增量
对在农村地区违法违规倾倒、堆放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形成震慑。加强对主要干道两侧农田、山边、沟谷、河流等区域的重点巡查,采取派人定期巡查或安装视频监控等措施进行监管。要注重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规倾倒行为,坚决曝光一批负面典型。
七、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措施
一、日常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1、加大巡查力度,做好城管执法日常工作。
2、抓紧学院、驻地单位卫生费的征收工作。
3、查禁乱倾倒渣土、车辆带泥上路工作收效明显。
(1)加强对驻地院校建筑工地监管工作
(2)完善水安路沿线沟沿地带建筑垃圾禁倒防范设施——补栽隔离桩180余根,固定6名工作人员加强巡查监督。
(3)为了遏制在我辖区发生的建筑垃圾乱倒势头,我科室干部从2月至11月坚持在老虎沟蹲守制止渣土车乱倒现象,蹲守人员敢于迎险而上,勇于执法,渣土车来我辖区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
4、做好迎检工作,实施专项治理工作
从今年1月至5月,我们共接待市区专项检查16次,市区领导6次调研,扎实做好迎检前的环境整治工作。
5、积极开展“迎世园”辖区环境大整治活动
(1)、整治水安路沿线的无主渣土,还原土地约60亩。粉刷狄寨正街的行街树423棵、粉刷文化墙底色1052平方米。
(2)、组织清理清运了樱桃沟沿线、环镇南路和环镇北路、垃圾专用线沿线的堆积杂物、垃圾堆。
(3)大擦洗活动
组织一支80人的保洁队伍,实施了以商业街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带的商业街“擦亮行动”。保洁队伍,擦洗公交站台等公共设施、清洗电杆、墙面等建筑物上的野广告;采用“门店三包”形式,组织176家商户清洗各自门店的窗门。
(4)渣土车规范治理活动
加强辖区建筑工地及渣土车规范运营稽查工作。清理非正规渣土车运营,查扣非法营运车辆4辆。
(5)清理商户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以及制止摩的、非正规营运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清理非法营运车、摩的58辆次。清理占道经营61户次,收缴经营用具56件套。
7、日常保洁工作有序进行。
二、配合街办中心工作。
1、顺利完成江村垃圾场周边林带建设工作。科室人员全部出动,完成征地、补偿、清理地面障碍物的全部任务。共完成项目投资1725万元,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
2、积极筹办狄寨小吃暨丁丁面大赛及赛前前环境治理工作。
3、完成狄寨、江村。潘村、南寨、姚沟“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4、完成总投资236万元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新配三轮垃圾车106辆,新增洒水车2辆、垃圾车1辆,垃圾斗37个,理顺了106名农村保洁员的工资关系,保证按月足量发放保洁工资。积极推行“村收集、街清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彻底解决农村“三堆三围”现象,力争农村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
三、今后的工作设想:
(一)认真实施《*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今年是新的《*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实施的第一年,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和实施,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人员的培训,深入社区、学校和家庭搞好宣传,提高公众对新法规的知晓率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同时要按新规定要求,尽快实施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置许可制度,发放生活垃圾处理许可证,规范环卫作业市场。落实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责任区制度、责任区监督检查制度、行政管理与处罚协调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健全市容环卫监管网络,使全市市容环境卫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一是突出抓好内街内巷、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和餐饮店市容环境卫生,督促临街单位、店铺、住户落实门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全面清理卫生死角。二是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农村环境卫生,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更新垃圾收运工具,建立和优化垃圾收运系统,落实日常保洁人员,推行标准化作业,逐步缩小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与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的差距。10月份,在*区召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现场会。三是提高水域保洁水平。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城中村河涌水面脏、乱问题,消除水域卫生死角。四是严格落实生活垃圾收运作业规范。加大车辆防污水滴漏装置的改造,推进生活垃圾车载桶装收运方式,消除垃圾压缩站、垃圾装运点、垃圾收集容器周边和垃圾运输作业过程中污染环境等问题。五是建立和完善市、区、街、村四级环卫监管网络。
(三)加强余泥渣土排放管理工作。要按照“属地管理、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余泥渣土排放和受纳的行政许可工作,从源头严把余泥渣土排放的准入关。要修订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准入条件和标准,落实公司对车、车对人、人对证和证对公司的管理要求。新组建余泥渣土管理机构的区和县级市要抓紧展开工作,改变辖区内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混乱无序的状况。要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建筑垃圾排放和运输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李坑垃圾焚烧发电二厂要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设计,争取6月30日开工建设。第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立项、环评和厂址规划及开展征地工作。*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容项目完成工程建设。*垃圾运输备用道路完成项目立项、可研报批和开展工程施工等工作。李坑垃圾渗滤液处理扩容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居住新城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统工程完成1-4号系统的土建安装,并开始3号系统的试运行。加快推进李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建筑余泥渣土处置场建设。抓紧水上综合码头和*环卫停车场建设;完成环卫作业车辆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完成新建改建公厕94座、新建改造压缩站11座,启动2座大中型垃圾中转压缩站建设。以*区为重点,进一步完成农村环卫设施的更新和配置。*和*区要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
一、注重规划先行,切实做好新一轮村镇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
各乡镇要切实把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和调整工作、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会同县建设局对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依据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时组织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的调整或修编。规划应当立足村镇特点,突出资源节约、环境优美、提升层次、适度超前;要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国家、省城乡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并主动融入到跨越式发展需要,做到总体规划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统筹考虑自然条件、历史沿革、人口规模、发展前景等因素,处理好生产、生活、休闲、交通、环保五大要素关系,重点做好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农村建房和各种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规划完成时限,到年底,全县所有乡镇要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或调整工作;村庄规划要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确保到2012年底,基本完成所有行政中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根据“城关镇按照市区标准、小城镇按照县城标准、行政中心村按照城镇标准”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新一轮村镇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由所在乡镇负责组织实施,县建设局提供技术指导。县财政适当安排专项经费,解决村镇规划资金问题。对山区或经济欠发达的自然村,可先单独编制简明适用的村庄建设规划或整治规划,待条件成熟再逐步完善。
二、注重建设有序,着力形成设施配套、特色各一、环境美化的建设格局
要切实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建设。一是规范村镇建房行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要求,抓好新村建设、旧村改造的规划引导,对土地进行整合利用。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要实行“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建设、综合开发、分片实施”的办法,推进农村新型住宅建设,停止办理个人零星用地、零星建设审批。其它乡镇也要规划若干个集中建设的住宅小区,严格控制对个人零星用地、单独选址建设的审批。对分散、零落的农村住户,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群众自愿的原则,结合土地整治、拆旧建新,引导群众向集镇、居住小区集中。二是逐步完善配套设施。构建功能明确、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乡镇道路网络,重点抓好过境路、主干道、镇区出入口、停车场的建设和改造。县城周边乡镇要开通公交线路,并尽量将周边村庄纳入公交线路覆盖范围。加快供排水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建设,逐步完善污水管网。扩大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把所辖村庄垃圾一并纳入设施处理范围,有条件的要根据县城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的要求,将周边乡镇垃圾纳入处理范围。尚未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的乡镇,要根据需要妥善选址,建设一座以上垃圾中转站或无害化处理场。三是体现建筑特色。注重城乡建筑特色设计,充分展示村镇建筑特色风貌,在建筑物的高度、体量、立面、色调等方面,要与当地人文历史、风俗民情、地域状况等相和谐,沿承村庄历史文化风貌。四是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保护村镇生态环境,实施村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水体、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源的排放。结合城乡绿化一体化,搞好乡镇所在地的园林绿化工作,发挥自然山水与乡土树种的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加快以行道树和街头绿地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建设。乡镇中心区内应规划建设一处公园,条件较好的镇村,可规划建设健身中心或农民休闲公园。
一、以规划为龙头,树立生态立镇理念
为了扩大城镇发展框架,提高城镇品位,加快推进生态型小城镇建设,今年,在我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修编镇区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给镇区建设提供了规范管理的强有力工具。搞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我办也注重规划实施中的严格管理,依法办事,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挥与服务功能,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现代化生态旅游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对全镇的建房审批与管理,我办实行“三到场”管理制度,做到“建前放样,建中检查,建后验收”,严格按村庄规划要求从紧控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房拆建和新房建造数量的不断增加,但由于农民宅基地私有化意识根深蒂固,规划观念淡薄,户与户之间出现建房纠纷时有发生,对于每起纠纷我办都认真对待,做到深入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公平公正,不拖延,不敷衍,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政策法规,努力促使纠纷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上半年,共完成规划审批私人新建房屋1户,批准建筑占地面积200m2,原拆原建7户,批准建筑面积1509m2。调处各类建房纠纷6起,其中达成协议调处3起,现场及时处理成功2起,还有1起正在处理。
二、围绕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
我办在年初计划的安排下,全面推进“九化”建设。路西跳入口形象工程现已完成前期政策处理和场地平整,等到10月份左右进行绿化种植;大溪坑两边、小学边以及兴洲路绿化工程完成良好,促进了“美化家园”活动。继续做好全镇垃圾清运工作,全面推行垃圾集中处理,牢固建立“定时、定人、定责”的长效保洁机制,落实专人对镇区绿化进行全面养护,优化村镇环境。目前,镇区垃圾中转站已启用;为了使畜牧养殖规范化、集约化、生态化,我办积极配合农办申报生态畜牧小区的工作,结合本地实际确立畜牧养殖的选址方案,并对选址方案进行了科学论证,以打造“最适宜人居住的生态旅游小城镇”为目标。结合“美化家园”活动,还开展了农村环境大整治活动,河道清理,村庄绿化,卫生死角整治等等。今年还完成了辖区内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共调查了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20家企业单位,较好地完成了全部任务。
三、加强规划监察,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
随着近几年违章建筑案件不断出现,处理难度日趋扩大,为了较好地应对这种现象,我办与土管所建立了联合监察队,定期巡查,建立违章建筑档案库,共同研究违章建筑产生的根源,制订了相应违章建筑处理方案,有效地执行了规划监管职能。同时,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协助配合实施村庄规划,根据各村实际,本着实用、美观、节约的原则,科学制订村内道路硬化与管道敷设建设方案,促进村庄规划顺利实施。
一、总体目标
在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基础上,全面清理历史遗留及新近形成的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重点清除村庄内外、道路沿线、河塘沟渠及庭院周边的积存垃圾,彻底杜绝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堆杂物等“脏、乱、差”现象,打造卫生整洁、干净有序的农村环境,为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净化夯实环境基础。实施农村旱厕改造,加快全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整治时间
6月2日-6月30日,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在全镇范围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6月2日-9月30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旱厕改造活动,本着方便易行、经济实用、群众认可的原则,在我镇农村推行“粪尿分集式”旱厕改造,改厕成本每个约600元。
三、卫生整治及改厕活动内容
(一)清理村内外卫生死角。以“三线”(公路、河道、连村路沿线)、“五片”(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公共场所、集贸市场、村庄出入口)为整治重点区域,集中清理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清理后的区域,要采取配套设施、硬化绿化、专人盯防等有效措施,防止反弹。收集的垃圾要纳入县城乡垃圾收运处体系,直运或转运至县垃圾处理厂集中无害化处理。
(二)清理河塘沟渠。全面清理村庄河塘沟渠水面上的漂浮物、杂物和周边各类垃圾,全面制止垃圾污水直排河塘沟渠、企业超标排放及其他危害水体卫生的行为,全面消除“垃圾河”、“垃圾湾”、“垃圾沟”现象。同时,加强对河塘沟渠周边村民的宣传引导,从体制机制入手,实现河塘沟渠长效管理和常态保洁。
(三)清理庭院卫生。结合“大家动手、清理垃圾、美化家园”宣传画张贴工作,采取广播、横幅、标语等形式,号召千家万户开展庭院大扫除,在庭院“门前三包”范围内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各类垃圾和杂物。通过开展“卫生文明家庭”、“优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建美丽家园。
(四)抓好源头管理。要强化机制建设,从源头上根治农村“三大堆”。一是统一固定柴堆草垛存放场所。各村要本着方便群众、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划定存放区域,并通过绿化或院墙进行遮挡。要落实好安全措施,消除火灾隐患。二是集中治理人禽畜粪便乱堆乱放,消除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通过及时填埋、堆肥产沼等方式进行处理。三是合理处置以建筑垃圾为主的杂物堆。对以砖、石、土及其他杂物混合的垃圾堆,要采取分拣利用、建筑填埋和就地掩埋等方式消纳处理。
(五)分级实施旱厕改造。按照政府引导扶持、社会企业捐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改厕资金,分级实施旱厕改造。
镇敬老院以及二院、中小学校等重点单位的厕所全部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各村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农户改造标准较高的无害化厕所,包括贴地面砖、墙面砖,安装屋顶扣板等。加强改厕效果的宣传,指导农民群众科学使用,定期维护。各村组建或聘请专业施工队伍,对示范户的旱厕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确保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村,镇直各部门,各企业要把此次集中清理整治活动和旱厕改造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切实抓牢抓实抓出成效。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城建办、致美公司项目部等有关部门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动员会议,明确任务目标,创新思路措施,抓紧组织实施。各社区、各村按照整治任务和时间安排,逐村建立工作台账,量化分解任务,逐项开展清理整治。
(二)落实责任分工。致美公司保洁范围内(镇街驻地、各村内及周边100米范围内)的垃圾,由致美公司以社区为单位,集中保洁员、车辆进行突击清理,各村予以配合;不属致美公司保洁范围的包括村内的建筑垃圾、柴草堆、存量垃圾等,由各村负责集中清理。对损毁、缺少的垃圾桶要按照责任尽快购置补齐到位,以不影响正常运转。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海南州许多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状况令人堪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乱堆。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群众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日益强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1 海南州农牧区垃圾整治工作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州5县36个乡镇422个行政村共有46.4万人;其中城镇15.31万人、农村31.09万人。累计投资1.63亿元,建成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5处、乡镇垃圾填埋场9处、垃圾转运站21座,配备乡镇垃圾箱961个、垃圾收集转运车40余辆。2015年,全州累计产生各类垃圾11.2万吨,按照区域划分,城镇垃圾7.9万吨、农村垃圾3.3万吨;按照性质划分,建筑垃圾2.1万吨、生活垃圾6.6万吨(城镇5.3万吨、农村1.3万吨)、餐厨垃圾2.48万吨、医疗垃圾0.02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的垃圾5.3万吨,通过转运后填埋的0.5万吨。全州农村中,垃圾能够集中处理并统一填埋处理的村有147个,占村庄总数的43%。
2 海南州农牧区垃圾环境卫生整治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2.1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在今年,海南州出台了《城乡清洁环境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完成时限,在海南州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以实施“四大行动”(城镇清洁环境行动、农牧区村庄清洁环境行动、旅游景区景点清洁环境行动、公路交通沿线清洁环境行动)、开展“两项活动”(推进生态村镇创建、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建立完善“一项机制”(健全城乡清洁环境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清洁环境行动,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2.2 加强综合治理,优化人居环境。不断强化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对各县县城环境卫生区域进行了调整、量化、细化,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环境卫生责任区域,并采取定点、定人、定目标、定时限等办法和奖惩、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严肃查处沿街门店店外经营、沿街屠宰、乱泼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杂物、占道洗车、毁坏行道树等不良行为,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着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和“三乱”治理工作,积极组织广大农牧民群众开展义务劳动,清除乡村道路、水渠、河道两岸以及村庄周围、房前屋后等地方的垃圾;加大规模以上养殖场监管,防止和治理恶臭气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有效处置乱丢、乱倒、乱堆、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农牧区环境面貌有效改善。不断加大旅游景区和交通环境清洁工作力度,重点整治了青海湖、龙羊峡、倒淌河、南海殿、文昌庙、赛宗寺等景区景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乱吐等“八乱”现象。积极开展公路交通沿线清洁环境行动,清理拆除违章违规广告、宣传栏、破损广告和宣传栏;全面清理交通沿线建设工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整顿乱停乱放施工车辆以及随意堆放建筑材料等行为,规范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为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实现公路交通畅通、整洁、安全、美观提供了可靠保障。年内,海南州累计出动人员4.5万人(次)、车辆1.4万台(次),清理垃圾5.3万吨、乱搭乱建219处、露天粪坑32个、黑臭沟塘36个,治理乱垛柴草284.8方、乱堆粪土917.5方,疏浚沟渠166.3公里,清理公路两侧违法违规广告牌40个,养护公路6000公里,查处私开旅游通道32条。
2.3 立足地区实际,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牧区保洁长效机制是彻底解决农牧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海南州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青海省财政安排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安排农牧区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等费用,形成农牧区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组建覆盖县、乡(镇)、村社、寺院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将保洁原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草原管护公益岗位;优先从低收入农牧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选定为村庄环卫保洁员,形成稳定的农村牧区保洁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