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市场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 我国移动金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 浅析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监理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定价策略在我国服装业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青年旅馆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移动金融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研究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与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4-30.
[3]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6-04-28.
[8]杨扬.2013年湖北居民阅读指数报告出炉[EB/OL].,2016-05-26.
[10]中国新闻网.当当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全国阅读两极分化[EB/OL].,2016-05-26.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具有显著影响
Dagenais(1997)以加拿大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指出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的刺激企业研发投入,具体为每一单位的税收优惠,企业研发支出就会增加0.98个单位。
David(2000)等认为,知识创新的高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导致了研发支出水平的偏低,因此,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工具是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
Czarnitzki(2005)同样以加拿大的企业为例进行研究,得出:税收减免对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
Christof Ernst、Katharina Richter(2011)将专利申请数量作为研究的变量,通过分析得出,研发投入的补贴、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专利申请的数量。
2.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R&D投入活动无显著影响
Mansfield和Switzer(1985)将1981-1983年加拿大的优惠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将税收抵扣和税收扣除作为税收优惠的范围,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55家厂商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激励效应有限,同时在不同企业所形成的激励作用也不相同。
Estache和VGasPar(1995)以巴西政府的税收激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边际有效税率模型为基础,得出的结果显示,税收优惠政策所产生的边际效率有限,并指出形成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是逃税或税收套利等行为使得效税率下降,使得税收制度发生扭曲。
Hall B.H.&J.van Reenen(2000)的研究结论显示,税收激励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边际成本的方式起到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的作用,但税收优惠政策对相关产业研发投入不会产生挤出效应。
二、国内研究现状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李良(2013)以新能源汽车当前的消费税收研究分析为基础,认为在销售环节,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力度及涵盖范围非常有限,再看保有环节,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汽车的燃油税。
李继从,范小平,吴小聪(2014)以价格政策为视角,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论文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例,不仅详细阐述了其主要任务,发展态势,更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及相关建议。
乔亮国,李占元(2015)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视角,论述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程的税收优惠力度,此外还应改善在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环节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最后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2.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经验
马春梅(2011)认真总结并分析研究了外国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其研究主要包含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进行成本减免、投入相当资金支持技术研发、积极推动电动汽车走向市场等,然后分别从国家、地方层面论述并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困境,最后主张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和提高技术水平。
何鹏,邹朋,蔡丛(2014)首先论述了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政策,而后与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税收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与上述各国相比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最大,但对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补贴力度不够,针对充电设施的安装美国和韩国专门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今后我国也应仿照美韩出台专门针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和扶持政策。
王坤(2015)仔细分析并梳理了外国主要是美国和德国有关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并总结出了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启示,其中主要有重视财税激励政策的系统性、重视财税政策在电动汽车市场培育初期的推动和支撑作用等,希望能为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划和制定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3.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活动的影响
李泉,王小雪(2012)将汽车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税负、政府补助、研发投入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合理税收政策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政府补助与企业净利润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研发支出与企业净利润也呈正相关关系。
林莉,肖圆(2014)以2010年-2013年汽车上市公司的税负现实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税收优惠的范围过窄、税制结构设置不合理、缺少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种等问题。并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62-02
一、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定义与应用
产业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 mapping of industry)是指“以产业知识和洞见为基础的、关于产业前景的共识(consensus)”。它不仅包括路线图结果本身,还包括路线图的构建和调整过程;不仅考虑技术变量,还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量,综合考察产业发展规律和达致愿景的条件和最优路径。
与以往产业规划方法相比,产业技术路线图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分析理念不同,技术路线图不是以现有资源推动为动因,而是以未来市场拉动为动因,产业资源创新必须满足未来市场对产业的需求。二是驱动力不同,以往产业规划以目标驱动为动因,采取非竞争性资源利用战略;而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以市场拉动为动因,采取竞争性能力和机会发展规划。三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集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员和信息,提供了全景创意思维情景和方法。四是清晰的时间维度,以确保政策、技术、产品等产业要素协调演进。
技术路线图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摩托罗拉、通用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制定了企业技术发展路线图,随后,技术路线图理论在产业布局及国家或地区中长期科技战略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美国、日本、韩国等先后制定了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2008年,中国广东省科技厅最先在国内研究制定了基于地区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意义
光伏产业是低能耗、微污染、高产出的朝阳产业,符合国际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光伏产业还是新兴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趋紧缺,各国都特别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扶持计划。2004年西班牙实施《购电补偿法》,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光伏发电产业发展;2008年,德国下议院通过《上网电价法修正案》,刺激光伏发电企业的发展;美国自2005年起施行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中国也把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新能源产业之一。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2009年8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金太阳工程”,这标志着中国大规模补贴光伏发电的开始。
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北省拥有天威英利和河北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其在全国光伏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威英利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拥有从硅料生产到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河北晶龙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其产品质量和性能都达到同行业最高水平。但是,两企业都面临着“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外销”的发展困境。由于未能掌握高纯硅料生产技术,两企业95%的太阳能硅料依赖进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生产的光伏电池95%依赖外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大幅缩减,多晶硅价格暴跌近70%,但由于国内光伏企业的恶性竞争,进口硅料的价格却不断攀高,光伏产品利润锐减。金融危机将河北省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两头在外”的结构弊端暴露无遗,如何改变这种困境,实现河北省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战略课题。
在此情形下,我们认为,应用技术路线图理论研究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必要而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一,技术路线图理论在指导新兴产业发展上,具有其他产业规划理论不可比拟的优势,摩托罗拉、通用等知名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都已证明了这一点。光伏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初期,难免出现盲目发展的弊病。研究制定符合光伏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路线图,对于保持河北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其二,能源市场的多元竞争格局要求必须密切结合市场需求,谋求产业未来发展。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日益枯竭,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兴能源产业得到更多支持和发展,谁能在新兴能源产业中占据主流尚未可知。在此情形下,河北省光伏产业必须抓住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及自己实际情况,精确定位未来发展愿景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理性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其三,河北省虽然拥有保威英利和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但由于未能掌握硅料制备技术,在光伏产业链上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尽快实现在硅料制备、光伏发电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是提高河北省光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而技术路线图理论作为一种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对于寻找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口以及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最优路径具有指导作用。其四,正如广东省率先在国内制定区域性产业技术路线图那样,研究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于其他省以至全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借鉴价值,有利于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基本原则
第一,弹性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是封闭的“黑箱系统”和僵化的教条,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遵循路线图制定的一般方法,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以适应特定的研究对象。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充分考虑光伏产业在河北发展的实际,又要考虑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目标,还要充分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河北光伏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和应对策略。第二,整合原则。如上文所述,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优势源于路线图的制定过程,而不仅仅是路线图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聚集了不同领域的人,为信息和观点的共享创造了机会,并且提供了一个整体考虑问题和创意思维的方法。要充分实现路线图的好处,可能需要若干次反复过程,正是在路线图的不断整合优化过程中,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战略规划。第三,时间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仅要标明实现产业发展愿景的关键路径,而且要清楚地表明实现路径的时间维度,从而确保政策、资金、技术、产品、服务等要素的协同发展,并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等。第四,协调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需要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等多个部门或组织的共同参与,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与意愿,在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知识共享,达成并实现共同愿景,推进技术路线图工作健康发展。第五,保密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对特定范围特定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其中可能涉及到相关参与者的核心利益,因此,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应事先明确并签订保密协议,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及结果应根据事先协议在特定范围内公开和共享 [4]。
四、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主要步骤
组织制定技术路线图的主体和领域不同,绘制技术路线图的步骤也不尽相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可遵循如下步骤:
1.深入研究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在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时,不仅要充分把握国内外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还要认真研究河北省光伏产业的现状。河北省的光伏产业起步较早,但河北省的光伏产业仍属后发区域,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差异和差距,需要针对特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正确选择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分析路径
根据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我们认为,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应遵循以下分析路径: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市场需求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分析产业关键要素项目研发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路径,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分析路径可包括以下内容:(1)光伏产业现状分析,包括国内外省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影响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等;(2)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力、产业关联度、产业资源现状、未来产品市场等;(3)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分析,包括未来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相关产业目标要素、国家及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目标等;(4)光伏产业关键要素分析,包括影响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政策、管理等以及需要优先解决的关键要素等;(5)项目研发需求分析,包括突破关键要素瓶颈需要培育和提升的能力、技术、政策和管理创新模式。
3.设计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流程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大致包括准备、开发和修正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选择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产业,界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范围和边界,选择制定技术路线图的参与者,成立课题组和组建工作团队,确定工作流程以及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等。开发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召开头脑风暴系列研讨会,分析判断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目标、阻碍产业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等。修正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研发项目凝练,制定研发投资决策和行动计划,对产业技术路线图进行定期评估与更新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现状;结构生态化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过去16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33.8%,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位,远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两亿辆,平均每1000人拥有汽车将超过100辆,宣告我国正式步入汽车社会。当然,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汽车保有量的直线上升也将为能源与环境带来种种问题。首先我国由于油耗量不断增加,石油依存度在2020年将达到55%以上,这就意味着我国在能源安全方面将受到全面威胁。而汽车尾气增加所带来的碳排放量不断升高也将加剧全球大气污染等气候危机,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空间。所以在面临多重问题,国家必须考虑编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性新规划,走以电代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全面深度探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战略。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汽车是21世纪全世界汽车产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它深刻诠释了新能源的的使用技术与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它迎合了全球当前节能减排与科技进步的两大人类社会发展诉求,也见证了人类社会正式全面进入汽车时代。当然,它也与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C不无关系,正是非可再生能源的日益贫瘠才让人们强调对新能源的挖掘与使用,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多元化技术自主研发过程,希望在未来全面批量生产新能源型汽车,以达到成功的市场推广目的,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主流。就现有政府面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与企业技术发展方向来看,以下就从政府与企业这两点来阐述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综合发展现状。
1.政府政策指导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当前政府指导政策下的国内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已经相当多,这表明政府正在利用各种时机来寻求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契机。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它也是我国第一次面向全世界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当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面向全市投放了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600余辆,这其中就包括60辆锂离子电池纯电动客车,它负责在奥运村环线的3条主要公交线路上运行,另外还有30辆混合动力客车负责奥运专线运营,81辆混合动力轿车负责出租车队运营,20辆燃料电池轿车专门作为比赛公务用车。整个奥运场馆内也配备了491辆纯电动场地车为馆内人员服务。这是当时我国面向全世界所提供的、最大规模的、技术最先进的、车辆类型最多的一次全程新能源汽车运输服务项目,它也在奥运会后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推广的重要转折点。
而随后的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也再次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低排放”优势,令上海市成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试点。从那以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像纯电动、燃料电池与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行工程纷纷被提上日程,基本实现了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持续展示过程,面向汽车产业优化的示范运营系统工程也在国内全面铺开。
2.企业主导产业研发与产业化发展
政府政策与示范工程支持是一方面,其关键主角还在于企业,企业在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方面必须做好先驱作用。就近十年来看,国内许多汽车企业纷纷寻求与海外企业合资联合研发或尝试自主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基于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程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极大程度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像国内知名的长安、东风、一汽集团、比亚迪等等都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主力参与者。以当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比亚迪公司为例,他们在充电电池生产上颇有心得,例如他们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电池技术主要具有高容量、高安全性与低成本的多项技术优势,目前该技术也已经申请了国家多项汽车领域技术专利(22个项目)。特别是2008年末,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正式上市,它也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从技术角度看,该汽车搭载了先进的DM双模系统,能够确保车辆在纯电动与混合动力两种模式下自由切换。该车也是目前世界上续航时间最长的新能源汽车(150km),且它的最高时速能够达到160km/h。另外,比亚迪还与欧洲的戴姆勒-奔驰签署了合作合同,共同推出了新型能源电动车,这也为日后我国新能源电动车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让中国也有了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技术相互抗衡的实力。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
1.充分开放,抓住战略契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首先要懂得走无序转化有序路线,再从低级有序转为高级有序,充分开放产业系统,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从本质上看,新能源汽车并非是技术与固定模式发展的简单叠加,它还要充分考量二者相互之间的交换性、流动性与可替代性,强调开放自由化对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代表国家要放弃对传统汽车的研发生产,而是应该追求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过渡,强调对传统汽车的节能优化与效率提升,这一点对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相当重要。
就目前来看,我国有99%以上的乘用车为汽油燃油车型,如果推广新能源多气门技术就能全面提高燃油效率最高达到5%左右,而像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则能够提高汽车燃油效率达到4%~6%。整体而言,新能源技术对像轿车、轻型货车这样的小型民用车来说能够节油19%左右,而对柴油发动机汽车、载货车这样的大型企业车辆则能够节油30%左右,所以说对传统汽车的升级改造才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起点。换言之,要重视对传统汽车产业的有机开放,抓住战略契机,走汽车产业转型路线。具体来讲,我国汽车产业首先应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正确的技术发展观,同时要破除传统旧平衡状态,积极创新非平衡新环境,并为企业发展打造制度框架;其次,在寻求产业推进开放化的同时也要强调经济自由化,打破传统地方汽车行业内部所存在的地区保护主义,全面建设高效统一的大市场环境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打破我国对汽车产业的发展的自我封闭桎梏,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这样有助于我国引入海外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更多竞争机制,这对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的非平衡演化推进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也要及时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无限输出与交换,强调分叉演化与发生分支,基于此来形成全新的动态稳定结构,将临界效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在机制。
另外一方面就是对关键战略契机的有效把握,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完全具备了有序结构客观条件以后,应该确保产业发展系统中某些变量或某种行为能偏离平衡值。企业应该通过融资新手段来合理享受政府所给予的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严格按照企业所给出的油耗、排放双标准来规定企业阶段发展指标。为此,企业应该应该积极钻研科研技术,配合政府政策,以达到某种技术研发目标。例如近年来德国政府就提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要保证百公里油耗降低到3L以内,只要达到标准就给予汽车研发生产企业以一定物质奖励,这一做法同样也值得我国拿来参考借鉴。
2.强调产业结构的生态化绿色导向科技能力发展
汽车企业在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应该强调建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系列可持续性物质循环流动新体系,强调生产体系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耦合与物质能量多级利用转换过程。特别是要强调对自然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与高利用进程,强调产业结构生态化实践在汽车行业中的客观表现能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强调以绿色导向为主的科学技术体系构建与发展,突出信息技术、能源技术与材料技术等等现代化工业技术,它也能够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进程,确保产业序列演进的正常化过程。总而言之,一定要适合我国国情来提出新能源汽车的适用技术,客观讲某些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技术可能并不适合于我国国情及技术体系,所以针对我国的生态化绿色导向科技能力体系还要强调与国内汽车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走正确的新能源技术导向路线。
3.企业要走经营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
新能源汽产业中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协同路线,强调经营思想的重要转变,同时强调自身经营观念要不断面向新型产业经济与环境双赢经营观念方向转变。再一方面,也要强调对资源消耗与污染控制模式的有机转变,大力推广以清洁环保生产工艺为主的环保技术,包括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调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实现管理创新,改变汽车企业传统的资源密集型生产发展路线,从传统末端污染治理与浓度控制逐渐向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生产控制、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三位一体结合方面迅速转变。具体来讲还要做到以下4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要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科研技术的广泛研发,明确研发方向指导思想与技能拓展手段,这也是企业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
第二,要将产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目标及规划融为一体,特别是在企业成本效益核算中考虑新能源技术研发价值、
第三,要全面强化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并发挥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第四,要强调新能源新型汽车与环境管理的相互匹配结合,特别重视以绿色市场为重要社会发展需求导向,走汽车产业支持社会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路线,进而提高汽车行业的社会形象与综合效益。
4.完善减资源型产业体系构建
要完善减资源型产业体系构建过程,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内在要求,它主要强调新能源汽车发展在行为准则与物质消耗两方面的减量化进程,强调经济机制配合高效资源利用原则,希望为企业形成与传统汽车生产不同的资源投入方式。例如产品设置逐渐趋向于体积轻量化,确保物质资源消耗大幅度节约,减少汽车生产中废弃物的产生,并通过高科技生产技术来实现不可恢复垃圾的清除工作,确保可利用生产性资源能够成为未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的重要基础辅助。
总结: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才能在我国继续前行,并寻求优质的研发与经营成果。所以企业必须认清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与形势,抓住一切有利契机,突破自我局限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路线,实现对传统汽车技术及类型的有效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罗勇.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市场,2010(24):78-82.
[2]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11(2):60-66.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专利数据;产业竞争;态势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64-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在近几年来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交管部门数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79亿辆,其中汽车数量占比超过60%,达到1.72亿辆。然而,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能源问题和环境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并成为困扰着我国,乃至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难题。由于传统燃油车对原油的消耗极高,且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尘埃等有害成分均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了同时解决这两项难题,各国的汽车企业均早已着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工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截止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58.32万辆,同比于2014年增长了169.48%。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6.93%,保有量为33.2万辆,与2014年相比增长317.06%。在诸多政策利好推动下,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现爆发式增长,被称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元年。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量显著提高,同比增长了3.3倍,达到34万辆。销售增长则更为显著,达到了33万辆,同比增长3.4倍。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2015年的单年销量和历史累计销量,均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虽然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多年来一直靠着进口、合资等方式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完全自主研发性较差,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跟上了世界主流技术的发展步伐,并没有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新能源汽车这个话题现在已成为举国关注的重点,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着一批自主研发的技术,业界专家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
对于新的技术领域而言,知识产权先行,合理的研发与知识产权布局可以帮助企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在于充当知识产权占有者的个体利益与信息资源共享者的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器”[1],通过技术的公开换取对申请人私权的保护,合理的专利布局有利于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因此,通过对比分析世界知名车企的知识产权布局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核心技术有针对性的研发,配合专利战略布局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二、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与市场数据分析
1、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中使用的发明专利数据都是根据incopat数据库中专利数据整理而成,根据关键词对初步检索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截至2016年2月,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数据初步检索量为8516件,由于公开时间滞后的原因,数据不够完整。
2、行业发明专利数据现状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发明专利在1997年在我国就开始陆续出现了少量申请,然而在前几年申请数量增长并不是十分明显。2000年以前维持着每年十几件的申请频率,2000年以后开始逐步增长,这与我国出台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间点基本吻合。直到2004年的年申请量达到了102件,此后新能源领域的专利申请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并在2013年申请量达到了巅峰,年申请量高达698件(2014年与2015年申请量下降有可能是部分申请还未公开导致的数据不完整)。
3、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对比分析
2015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品牌价值最高的整车生产企业,这份名单主要参考了销售额、利润、资产和市值等几方面的数据,对其进行综合排名。将几项指标的权重分数相加,得出综合得分排名,丰田和大众稳居榜首,戴姆勒和宝马占据了三、四名的位置,本田位列第五名,通用与福特分列第六第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仅有十多年历史只生产高端纯电动汽车的车企,特斯拉在排行榜中远远超过了很多老牌车企,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特斯拉虽然仍处于亏损阶段,市值排名却超越了很多企业。可见,随着近些年世界各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正在逐渐崛起,世界汽车企业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以电动汽车为例,结合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电动车销量排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排名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第一电动汽车网2015年世界电动汽车销量排名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亮眼表现。比亚迪以绝对优势销量排名第一,甩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秀特斯拉,也将传统知名汽车企业三菱、日产、大众和宝马等甩在了身后。康迪、众泰、北汽等我国车企也都有着不错的表现。综合来看,得益于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世界销量排名中均有大幅提升,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全球范围内,年销售总量排名第一的国家。
结合图1的专利申请数据来看,在全部的新能源汽车相关发明申请中,国内申请人专利申请共有4131项,占比86%以上。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我国的专利申请总量约为110万,其中国内申请约为97万,国内申请占比为88%,可见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国外申请比例还是略高于平均数值。而在外国申请人中,日本又占据了第一的位置,申请量占到了总申请的6%,德国和美国紧跟其后,分别占比为2.7%和2.6%。这也与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相匹配,日本的丰田和本田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较早,其中丰田又是近年来一直维持着全球销量冠军的位置,日本企业一向秉承着专利先行的原则,十分注重自身的专利布局,在所有的外国申请中日本位居第一也就不稀奇了。而德国一向以汽车工业著称,有着大众、宝马等全球知名的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有所发展。美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不光有通用、福特等老牌车企,更有着诸如特斯拉这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独树一帜的品牌,专利申请自然也是不在少数。
而通过对申请人进行排名,从图2中可以看到前十名的申请中仅有丰田一家外资企业,其余申请人均为国产汽车生产厂商。同时在排名前十名的申请人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以及重庆大学两所高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诸多的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在这些主要申请人中,丰田也是最早进行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一个,早在1999就已经开始在中国申请相关专利。而清华大学较早的介入该领域,紧随丰田之后在2000年开始相关申请,并在此后的每一年均有一定数量的专利申请。而丰田在国内汽车纷纷进行新能源相关专利布局的2010年-2014年反而并没有进行申请。
将图3中排名前十位申请人中的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别进行合并,相关申请人排名发生了变化。图3中重庆长安汽车的申请量跃居第一,奇瑞汽车申请量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而吉利汽车排名第三。从申请时间来看,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最早于2005年开始专利申请,吉利汽车于2006年才开始专利申请。相较丰田和清华大学而言,专利申请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在申请数量方面成绩傲人。然而就专利授权率而言,这几家国产汽车企业是低于丰田和清华大学的,可见在创新能力和专利申请质量而言,还有待加强。
4、汽车驱动能源的技术变化分析
根据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征,通过截取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中的IPC排名,分析企业专利技术布局。根据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B60W(专门用于混动汽车的控制系统)、B60K(动力装置的布置安装)、B60L(电动车辆的电力装备或动力装置)以及H02J(电路布置等方面)这几个IPC分类号小类。结果如图4所示,在所有分类号中,主分类号为B60W20/00(专门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即,具有两个或多个不止一种类型的原动机(例如,电动机和内燃机,都用于车辆动力)的车辆的控制系)的专利申请量占比第一,其次是B60W10/08(关于电动力单元的控制)、B60W10/06(包括内燃机的控制)和B60L11/18(使用初级电池、二次电池或者燃料电池供电的汽车)的申请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看出来在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申请中,混合动力技术电动车、电池的技术仍是重点内容,超过了一半的申请比例。余下的主要技术领域也都是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布置以及电路布置等相关的内容。
通过图5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申请技术的主要分布,在上述众多申请中,综合来看这些技术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该行业各企业重点专利布局的领域,重点涉及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但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专利涉及没有体现。尤其是B60W和B60L两个领域在2008年-2011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的申请量达到了峰值,与之相反的是B60L在2008年-2011年期间申请量较为稳定,而在2012年以后反而呈下降趋势。其中B60L11/18是涉及使用电池供电的技术,在2004年以后开始进入稳步增长期,而H27供电配电装置这个领域在2005年才在我国出现专利申请,在2008年以后才开始真正的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可以见得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方面本身就不是我国企业的研发强项,在近些年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企业加大了相关的研发投入,才开始体现出了专利申请的增长。
5、我国市场高占有率企业的发展态势分析
根据第一电动汽车网中2015年我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排名显示,可以看出在我国政府政策扶持下,目前销量排名靠前的车型除了宣传势头强劲,主打高端纯电动车的特斯拉以外,大部分均为国产品牌自主车型,少部分为合资品牌车型。
结合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专利申请进行排名可以看到,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进行了较多的专利布局。然而在专利申请中申请数量排名靠前的奇瑞汽车,重庆长安销量中并不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反而是以电池起家,较晚进入汽车领域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表现中有着亮眼的表现。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尚处于发展期,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或最适合的技术。所以,新能源汽车行业既需要技术革新,也需要对现有技术的转化;既需要通过大量的技术积累明确产业发展的路线,又需要不断摸索更多的技术发展方向;既需要大力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同时又需要借助外部的技术力量来提升自我。
同时,专利申请量的多寡能在一定程度的反映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光靠专利数量取胜并不意味着产品销量的上升,盲目增加的专利申请量并不一定能帮助企业开拓及占领市场,发明申请量排名靠前的企业不代表销量一定靠前。也就是说,专利的申请量既可能是市场繁荣后为稳固市场份额,加大知识产权领域所做的战略布局,也可能是前期技术储备为后期做的积累,所以单纯的谈数量与销量似乎确实难以有线性的对应关系。但即使抛开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时除了专利数量,还需要考虑有所侧重的进行技术研发、合理利用专利形成整车,进行专利布局,打造自主品牌,选择细化市场,预热技术线路。一系列的给予产品合理定位下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知识产权辅助才能帮助企业赢得市场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知名高校,例如清华大学的专利申请也相当可观。对于我国的企业,特别是研发能力有限的一些企业,也可以充分考虑借助高校的科研能力来加强技术的同步更新,借助高校本身已经申请或者获得权力的专利进行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局。
参考文献
[1]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编.及第三次修改专题研究报告[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第325页.
[2] 蒋俐俐,杨亚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安排及有效性分析――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6):81-83.
【关键词】汽车产业 能源紧缺 核心竞争力 健康发展
一、前言
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建国初期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合作的加深与外资的大量引进,我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之一。进入新世纪,汽车产销量分别从2000年的206.8万辆、208.9万辆迅速增长到2013年的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年产量年均增长20.12%,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当前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随着汽车的普及,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用汽车将超过3亿辆(以20.12%的增长率计算),每千人拥有的汽车将超过200辆(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13.4亿人口推算),我国将进入汽车社会,汽车产业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然而,随着汽车产业发展壮大,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低、区域差异明显都成为影响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国内汽车产业应从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利用新型能源、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出发,转变现有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与销量都增长较快,行业经济效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的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汽车产、销量现状。
从1956~1992年的36年间,中国汽车产业用了36年的时间实现了产量从0到第一个 100万的突破。进入新世纪,汽车产销量明显加快,具体数据如下表:
2004年至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 单位:万辆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汽车产量 507.1 570.8 727.9 888.2 934.5 1379.1 1826.4 1841.8 1927.1 2211.6
年增长率 14.1% 12.6% 27.3% 22.0% 5.2% 48.3% 32.4% 0.8% 4.6% 14.8%
2004年至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汽车销量 507.1 575.8 721.6 879.1 938.1 1364.4 1806.1 1850.5 1930.6 2198.4
年增长率 15.5% 13.5% 25.1% 21.8% 6.7% 46.2% 32.4% 2.5% 4.3% 13.9%
由上表看出,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世纪的十年间除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产销量基本上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其产、销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12%和18.19%。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通过4万亿投资与减收车辆购置税等政策刺激国内居民消费来扩大内需,使得国内汽车产业快速复苏,并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消费国,国内汽车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前十企业(如下图)销售总和为1943.55万辆,占2013年中国汽车销售总量的88.38%。其中,前六家汽车企业销量超过百万辆,前五家汽车企业销量突破二百万辆。上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汽车销量分别超过了五百万辆和三百万辆,占当年汽车销售总量的23.08%和16.08%,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汽车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为了实现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省市之间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了省际之间产业关联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六大主要产业集群,其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分别为:以长春一汽为中心的东北汽车产业集群、以天津一汽为中心的环渤海汽车产业集群、以上汽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以广汽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以东风、奇瑞为中心的中部汽车产业集群和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汽车产业集群。
这六大主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的特点为:都处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中都得到了率先发展;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运输便利,相对工业水平较高;区域内部都拥有大规模的整车企业,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一定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地方政府从资金、税收、人才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使得省际之间产业关联密切,更促进了这些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汽车产业虽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这种高速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对我国能源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的威胁;超出了国内空气环境的承载力,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由于长期进行国际合作,对国外科学技术过于依赖,造成国内汽车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
(一)造成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机动车的燃油需求总量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占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量的43%和57%。机动车燃油需求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持续走高。2009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89亿吨,而石油进口量达到2.0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2%,到2013年我国石油产量为2.1亿吨,而石油进口量达到2.8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为57%。较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会制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者会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一系列不稳定问题的产生。
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时刻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多地出现的pm2.5爆表数据已经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治理空气污染已经刻不容缓。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5%,根据2007年至2011年环保检测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业废气排放排放量由276.7万吨上升至637.6万吨,在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二)国产汽车缺乏核心竞争力。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汽车制造业基础几乎为零,缺少汽车制造专门人才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绊脚石。依靠原苏联汽车业专家和政府主导,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成立,迈出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第一步。1958年开始的运动,国内汽车制造企业迅速扩张,依靠自主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建国初期国内建设的需要。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汽车产业过于封闭,孤立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潮流之外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和以强调战备为代表的若干重大决策失误,使本来就出于成长初期的汽车产业受到了严重的技术制约。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了以技术换市场的汽车发展模式,通过合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发展汽车制造业。但是由于合资企业内部的核心技术来源只能是是跨国汽车公司,阻碍了主动学习和技术扩散,使得以奇瑞、
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民族汽车产业未能实现实质性突破。在自主研发和生产方面,国产汽车出现了过分模仿国外先进汽车外形,做工粗糙的弱点。而在作为汽车最为关键的发动机技术上却鲜有突破,丧失了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加之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规模成本递减、规模效益递增的产业,民族汽车品牌多为民营企业,吸收投资能力相对较低,更加限制了自主研发能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数据显示,相比于2013年国内汽车产销量的罕见增长,国产汽车整车出口市场整体下降,总体出口97.73万辆,比上年下降7.5%。乘用车中轿车出口下降,其余车型增长;商用车中货车出口下降,客车增长。民族汽车工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极不平衡。
从目前的汽车产业区域分布的六大板块来看,大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与胡焕庸提出划分关于人口密度分布的黑河腾冲线基本一致。东部地区多为平原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制造业相对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开放程度较高,有利于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西北地区多为山区,海拔较高,交通运输不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中受益较少,经济相对落后,使得该地区不利于该产业群的发展。
2013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亿辆,同比增长16.5%。东部地区汽车保有量达到6080万辆,占全国的60.8%。影响汽车保有量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一般来说,人口规模越大、经济水平越高,汽车保有量越大。我国汽车保有量最多的三个省份为广东、山东与江苏,而这三个省份在2013年各省GDP排名中也位居前三。从汽车保有量上看,东西部区域差异明显,发展极不平衡。
四、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合理建议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增强国产汽车核心竞争力。
能源危机、雾霾空气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既能符合我国提出的建设低碳社会的战略目标,又能抓住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只有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保证国内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近期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率先开发出具有先进水平的锂电能源汽车。特斯拉成了世界瞩目的电动车新星,它的成功让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看到了新的希望。特斯拉的成功不仅仅反应的是电池技术上的突破,还反应了人类对于新能源汽车思维的创新。其特斯拉概念激发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和锂电行业的积极性,获得了大量全球金融资本。我们应该学习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创新思维,促使我国汽车产业的战略性调整。比亚迪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锂电池生产厂商,已在2003年成功进入汽车制造业。比亚迪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奔驰、宝马等知名品牌的先进汽车制造技术,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政府,应给予新能源汽车充分的发展机会,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其研发成本较高致使整车价格高于传统汽车,政府应增大扶持力度,通过减免税收或给予财政补贴等方式改变人们消费心理,增大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应加大充电基站的建设,充电基站前期投资大、风险高,具有外部性,是适于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产品,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充电基站的分布。此外,纯电动汽车还面临充电或更换电池这两种商业模式的选择问题,需要在试点中进行方案选优。
(二)协调区域汽车产业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作为一项政策写入十二五规划中,发展汽车产业有利于提高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应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建设,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在产业竞争中形成价格优势。同时,西部地区政府部门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对于技术、资金、劳动力、信息等市场的完善。通过政策导向,借鉴东南地区汽车发展道路,加强东西合作,实现该地区整车与零部件制造的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条。若此类举措可以顺利实现,那么将会使区域内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流动与配置,从而减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汽车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一、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一)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9.7%提高到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具体发展如下: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5家企业,创造产值27亿元,涉及电子元器件、软件等行业;②节能环保产业:22家企业,年产值11.2亿元,发展稳健,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③新能源产业:11家企业,年产值27.6亿元,规模不断扩大;④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有39家企业,年产值是18.7亿元;⑤高端装备制造业:2014年拥有244家企业,创造产值232.95亿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开城集团、唐山轨道客车公司等等;⑥新材料产业:目前拥有195家企业,年产值58.6亿元,主要以唐山君业耐火保温材料有限公司为首,涉及耐火材料、建材及化工产业。
(二)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为响应中央号召,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新能源,唐山近年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传统产业如钢铁、冶金、煤炭、建筑建材、机械设备等领域出现人才需求下滑;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软件开发、海水淡化、环保公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其中,随着唐山市农业科技园、农业示范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急需一批懂得种植、养殖方面的农业专家;从行业来看,教育、文化、卫生、商贸服务和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这样看来,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增大。需要政府更好地协调好市场和人才需求的关系
唐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如何调整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二、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面临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程度不够
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唐山市职业院校开设九十多个专业,主要专业有农学、园艺、林果、畜牧、农机、能源、冶金、轧钢、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建筑、纺织、化工、机械、服装、计算机、汽车维修、家电维修等专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不够密切,大多同传统产业相对接,而从高技术产业角度的创新课程太少,忽略了社会经济的现实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际需求
部分唐山高职院校由于“实训条件”限制,“双师资格”的教师数量不够,导致实训课程开设不足,学生学习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缺乏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上面缺乏各个行业间的有效合作,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脱轨。可见,高职教育中的技术性、实践性在削弱,而学术性和理论性在加强,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三、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建设的实施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特点,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基础,新设一些创新学科,比如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动车组技术专业,面向新能源、新材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疏导人才。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突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加强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并配置相应新兴学科,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创立在线课程,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战略性新兴人才。
(二)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切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行业、产业、企业发展的多种需求,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可以邀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家,专业的骨干教师,教育专家等组织在一起商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制定方案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经过专业的委员会商讨出来的结果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产业;调整优化
一、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
1.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度。2009年到2013年,汽车企业CR4和CR8的水平已分别达到60%和80%,按照贝恩分类标准,我国汽车产业市场处于寡占Ⅲ型,即中上程度的寡头垄断市场水平。CR4由2003年的56.10%上升为2009年的61.70%,第一次达到了60%以上,到2013 年达到了62.56%;CR8由2003年的71.7%上升为2009年的82.40%,到2013年为83.69%。在2009年以后虽然两个数值中间有下降的部分,但很小不会改变汽车行业的垄断程度。
2.市场行为分析
(1)价格行为。价格不仅影响产品的正常销售,而且与企业的形象息息相关。随着国家放开对汽车产业的价格管制,为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厂商纷纷采取价格策略来夺取市场份额。2013年汽车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走低,但降价仍然存在,平均降幅在2%以下。
(2)广告行为。近几年来,在我国汽车产业市场上,广告在增加产品销售和提高企业利润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以2013年为例,汽车行业广告花费TOP20品牌,广告花费共325.06亿。
(3)产品创新行为。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集团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加强自主创新研发,整体竞争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任然存在较大差距。
(4)企业兼并行为。上汽和南汽的兼并重组拉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大型企业间重组的序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汽车产业依旧维持着小而分散、杂序无章的局面,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仍需进行更多、更大的调整。
3.市场绩效分析
(1)利润水平。我国汽车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都在快速提高。但是与国际相比,中国汽车企业利润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依靠竞争力的提升,而是由于政策导向的保护支持。
(2)规模经济效益低。近几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汽车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从总体而言,我国汽车企业数量多,大部分汽车企业规模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3)技术进步缓慢。我国汽车工业虽然在技术水平上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差距仍然不容忽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汽车企业缺乏整车开发的的能力,单单就某些零部件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而且缺乏自主品牌创新意识,研发投入不足。
二、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1.市场集中度低,规模经济不显著。总体而言,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还很低,近几年来的CR4都在60%左右,远远落后于汽车产业强国。同时由于汽车产业小、散、乱、差的局面存在,使得规模效益发挥不显著。
2.装备和材料工业落后,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据调查,我国产销量排名前十的整车企业所用的生产装备90%以上都是进口。我国汽车用材料也比较落后,汽车轻量化材料基本依靠进口。
3.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足。我国大部分产品都是中低档车,而且差异性比较小。品牌建设上面,大部分汽车公司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从而使得我国汽车品牌差异不明显。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应该加强自主品牌的意识,努力做好品牌建设。
4.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弱,缺乏自身核心技术。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大多还是引进和效仿国外的先进技术,缺乏独立的研发能力,产品开发周期长,在精尖技术领域还留有许多空白。
5.进入壁垒失效,退出壁垒高。按照历史经验,汽车工业的进出入壁垒应该比较高。但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依靠行政权力来打破进入壁垒,从而影响了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汽车产业兼并重组,并积极解决在兼并重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积极开展并购以整合汽车产业,实现汽车产业的集约化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快速提高规模经济水平。
2.构筑适度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首先,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次,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最后,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3.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政府应该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同时企业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最后要健全汽车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保障汽车产业自主研发顺利进行。
4.构建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几大国产品牌都在自主创立自主品牌这方面积极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上汽推出荣威,奇瑞推出新一代旗云系列,吉利汽车更是通过兼并国际品牌沃尔沃来提升自己的内外实力。
5.大力发展使用新能源汽车。首先尽快拓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其次是政府应该联合各大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核心技术;最后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贵孙,黄新建.中汽车工业产业组织分析与优化对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2-28.
[2]陈军,成金华,付宏.中汽车产业:SCP范式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4(9):45-49.
[3]陈志明.我国现阶段汽车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市场周刊,2007(7):18-25.
关键词 私募股权 矿业基金 产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私募股权(PE)基金在投资行业的表现日益活跃,其光彩也引来了业内研究员和机构人士的不少注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海外投资的启动,私募股权基金也开始活跃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勘探的舞台。矿产资源行业具有其特殊性,这使得矿业基金面临着各种问题。对私募股权基金在矿产资源行业的现状分析,能够令我们更加清晰基金运作的障碍与前景,更理性地对待矿产行业投资的盈利与风险。
二、文献综述:
在私募股权基金研究方面文献不少,陆国飞2013指出私募基金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投融资方式。吴凡(2007)对私募股权基金的资本范畴进行界定,比较得出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形式。另外,关于私募基金在海外投资的角色研究方面,赵骏,于野,(2011)指出私募股权可利用其丰富的经验与人才储备为并购提供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可通过发挥其优势助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矿业基金研究方面,胡胜国,佘延双(2011)提出了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内外投资矿产资源项目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投资策略。佘延双(2012)从微观操作角度回答了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如何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问题。孙玉美(2010)认为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发展起来。综上文献可知,私募基金研究是具有很大的现实与理论指导意义的,它将更加有利于对目前的PE发展阶段的深刻认识,本文就我国开始的海外投资与国内外矿业开发的行为提供有益的研究分析。
三、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矿业基金发展分析
(一)私募股权基金概论。
私募股权(PE),通常也被称为私人股权或产业基金。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狭义上讲是投资于有增长潜力的成熟、非风险企业。私募股权基金主要组织形式为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还存在不少的信托制,有些是以契约制形式存在的。产业基金分为创业投资基金、企业重组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矿业私募股权基金,专业投资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经营企业的股权投资机构。
(二)矿业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现状。
1、矿业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情况。
矿业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矿业项目的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矿山建设和运营等不同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国自2009年以来矿业基金发展很快,矿业基金的壮大将伴随着整个矿业开发与开采的进程加速,对于整个行业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2009年2月成立的中矿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管理中矿联合基金,2009年5月发行,是我国首支矿业私募基金,首期规模5亿,面向全球范围投资矿产资源行业。(2)2009年12月成立的朝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山西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0亿,是我国首支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用来支持山西煤矿整合能源投资。(3)2009年12月成立的上海中矿新能股权投资中心,管理中矿新能产业基金,是我国首支新能源的产业基金,投资新能源高科技产业,首发规模5亿。
2、面临的问题。
较之国外,我国矿业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需要大力改进与提高的地方也很迫切,主要表现在:(1)基金运营模式需要改进,目前国内的基金运营模式很不规范,操作流程冗余,需要结合我国市场实际并借鉴国外经验,走出一条在本土能够生根发芽的运作规范。(2)市场环境需要调整。我国支持矿业的资本市场的环境还不完善,我国目前投资的矿业项目没有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3)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市场不成熟,需要逐步的发展与规范。我国的基金募集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的GP(普通合伙人)和LP(有限合伙人)市场还不成熟,这就形成了比较稚嫩的募集市场,需要逐步的经验积累与发展。(4)合作对象范围局限性,需要加大与大矿业的合作。矿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要与大型矿业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实现项目对接,拓展矿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退出渠道。
(三)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矿业的主要障碍。
1、众所周知,矿产的开采周期漫长,矿业的周期性表现为价格的反复无常性。某种需求的变化将影响到价格水平,并将立即引起大量供应的相应变化,具备高不确定性。
2、大多数情况下,矿业公司对新建项目不太感兴趣,矿山生命周期是以10年为单位进行计算,公司高管注重短期利益,而矿业开采在其漫长周期内很可能发生资本支出不足的危机。
3、矿产的开采需要具备专业矿业知识的工程团队,基金的投资过程更加需要熟悉整个矿业流程与矿产专业知识的人员。然而私募股权基金以前投资主要集中在TMT领域,矿业行业内缺乏懂得私募股权投资运作的人才,矿业行业知识对于私募股权基金非常重要,实际上此类只是人才的匮乏阻碍了其发展。
4、环境污染带来的坏名声,增大了公众对矿产开采的抵触情绪。采矿公司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将涉及诸多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开采阶段,容易破坏土壤、植被,严重的可能留下许多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导致生命损失。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矿业基金的介绍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矿业资源基金是非常有前景的投资基金,其具有行业特殊性,需要矿业知识专业基金团队的操作。矿业资源在我国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与发展障碍,需要市场环境与运作模式的不断规范与发展。矿业基金正在改写矿产的行业历史,在我国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相信未来矿业基金将以新的表现来实现它的光辉。
此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族企业契约治理及融资结构研究”资助,项目批准号:70973035;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研究生创新基金应用实践鼓励项目“基于生命周期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110163。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凡,私募股权基金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硕士论文.
[2]赵骏;于野;论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中的角色与作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陆国飞,信托和私募基金在中国的融合,上海法治报,2013-1-23.
[4]佘延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矿产资源勘查行业的策略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