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

第1篇: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政府和央行在此时亮出的姿态,社科院经济所学者袁钢明对媒体表示: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们当前的政策手段更加沉着,更加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了”。

事实上,最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速高达31.9%,显著高于4月份的29.3%;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达到4个月来的最高水平。截至5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大幅增长19.1%,增速快于4月末的18.9%,也远远高于政府设定的全年16%的增速目标;1-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2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5193亿元,已经超过了央行设定的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目标2.5万亿元的一半。

国务院总理近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

但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背景下,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却表示,未来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将采取“微调措施”。周小川这种表态预计可使目前市场上对央行即将出台较强力度紧缩措施的担忧有所放缓。

曾经有学者一度担心:当前经济形势与2004年十分相像,央行会采取一些与当年相似的较大力度的动作。与此同时,学界对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看法大体是,宏观经济形势正处于一个复杂的点位:形势很好,但影响因素复杂,调控政策手段须慎之又慎。

袁钢明说,我非常赞同政府当下的做法:将经济增长置于快速稳定增长的轨道上。我们以往的观念是:宁紧勿松,宁缩勿胀。但要解决目前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就必须要勇于承担经济快速发展的风险,不必过度害怕经济“过热”。如果经济完全没有热度,肯定就要下滑。我们担心过度防止“过热”而造成过冷,使通缩压力卷土重来。事实上,我们随时面临着紧缩的危险。袁钢明说,目前看来,各项对应措施比较得当。

经济学家张卓元也曾在最近提出,国家将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原则上是市场化、渐进、微调、结构性的,将保持经济政策的平稳性和连续性,不会大起大落。

袁钢明对形势的具体分析是:今年4、5月份以来,商品零售额增长13.5%,说明市场需求上升。

而粮食食品等消费品价格上升,主要是末端需求上升带来的原料价格上升,这是经济上升的好现象。第二,贷款增速很快,但未像2004年那样全面清理贷款,因为,并不是贷款放松必然带来通胀。第三,价格提升较快的主要是燃油和房地产,袁钢明认为,这两项在消费品价格中所占比例很低,即使充分计算到消费价格中去,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第2篇: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1国内生产总值方面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下降,从1978年的28.1%下降至11.7%,此后也必将逐年下降。除此以外,农业生产总值更是从1239.44亿元增长到了273856.12亿元,实现了增长翻百倍的目标。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农村的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差距较小。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日益扩大,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总值正在稳步的追赶当中。

1.2农村人均收入方面

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现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我国农村人口的人均纯收入日益增加,农村居民的荷包越来越鼓。但从统计数据直观来看,虽然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形势一直向好发展,但是城镇居民可以支配人均收入仍还是较高于农村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

1.3非农业方面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农村非农产业方面在几十年之间飞速发展。几十年间,成长出不少有实力的乡镇企业,并乘着改革的春风,快速成长,现已逐渐成为了农村支柱型企业,并为当地政府解决就业问题覆盖2826万人。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农村居民带来的多元化的收入方式,提高了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解决了大部分农闲时期的劳动力走向问题。非农业产业的收入现已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支柱之一。

2.当前农村会计信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

2.1农产品成本详细核算资料缺少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尚不能提供完整的农业农产品成本详细核算资料,并且资料中存在着较大的空白数据,为提供完整的农村会计信息服务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比如:农场雇主与承包农户之间的关系仅仅体现在农场主向承包农户收取租金的过程,并未完善农场的整体会计信息服务系统,管理体制存在欠缺。因此,造成了农产品成本详细的核算数据缺失,并不能完整表达农业农产品所需的成本,有时仅仅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农产品汇总报表数据来体现,系统整体略显单薄。

2.2对农业产业发展缺乏适应性

我国当前已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由市场的需求促进产品的生产。因此,当前我国的农村农业生产活动早已不是计划经济中进行农业生产后,由政府统一进行农产品收购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为了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经济体系,农村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农村经济管理方法和生产活动都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原先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会计信息服务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农村农业生产模式,同时,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农业产品的生产相关自身需求。

2.3农村会计信息统计存在偏差

当前,由于数据统计指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态势的变化等多种原因,使会计数据因数据统计指标的不同而造成了一些偏差,因此,农村会计信息也受到了这一原因的影响。同时,农村农业产品的生产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因此,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导致的数据不准确,记录不准确,统计不有效等情况的发生,最终影响到农村的会计信息数据,导致存在偏差。除此之外,农村居民自行承包土地,并自行进行农业产品生产活动,农产品成熟后自己消化或者流入市场进行售卖等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农村会计信息的统计准确程度,最终使农村会计信息统计出现偏差。

2.4农村会计处理方法较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处理方法与技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革与创新,较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较大的变化。根据实践的结果,将当前变革、创新后的现代化会计处理方法应用于农村会计信息服务中,将较大的提高农村会计信息服务效率,从而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会计信息的服务质量与会计从业者的工作质量。同时,采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技术与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仍存在数据信息的不准确,也有较快的方法进行及时的修正。

第3篇: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作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是践行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积极地改进与完善,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目前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的优化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

1.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安全的保证。内部审计对企业日常经营模式、经济决策以及管理方式等的审查、监督,参照国家法规制度,根据审计工作规程与规范,及时发现企业经济决策以及经营中的若干问题和弊端,为企业的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2.内部审计具有考核鉴定功能。企业内部审计要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各部门工作业绩的进行审查。通过科学、客观的内部审计,真实、详细地反馈出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各部门的经营水平,为各部门的工作考评提供合理依据,也有利于企业高层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当发现经济决策有失偏颇时,则可以及时作出调整。

3.内部审计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服务。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的考核鉴定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企业各个部门应将内审部门作为一个信息咨询平台,企业高层要结合内审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目标等进行反思和校正,从而制定新的计划、规划,落实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审缺少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机构,应该赋予其独立地位,也是保证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内审工作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审部门缺乏独立地位,一是内审部门附属于其他部门并接受有关负责人的领导;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的现象普遍;三是内部审计的双向服务性,既对企业领导负责,又要接受政府审计的指导,也就是内审部门既为企业服务又为国家服务。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从而大大的制约了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审计职能难以发挥。

2.内部审计方式落后,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经历着调整、改革,企业也在随着市场竞争形势不断地调整经营模式,对此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应该从查账式的账面审计朝着风险审计方向发展;要建立以风险预测为目标的内审模式;同时,加大对风险审计的力度、并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依然以账面审计为基础,所采用的审计模式、手段等相对落后,局限于审计工作者的主观判断和从业经验,缺少科学的量化依据,审计的电算化程度有待发展,审计的精准性、客观性得不到保证。

3.内审人员的素质、能力急需提高

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对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我国内审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在岗的内部审计人员有专业职称资格的还不足30%;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水平都有待提高;内审部门人员组成单一,大多企业的内审部门没有配备经济师、律师、工程师,有效的人力资源机制尚未形成。

三、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重视内部审计的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经营决策以及企业未来规划的重要性。第一:让内部审计切实地成为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内审在企业内控管理中的监督与评审作用;第二:企业的内部管理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的相关资讯和数据,帮助企业完善其管理机制、实现既定目标;第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防控、治理方面的作用,内部审计仔细审视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个风险节点,理清关键性风险和风险的关键性环节,从全局出发为企业提供前瞻性风险管理依据。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朝着审查、监督、评价、咨询等综合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经济。

2.科学设置组织机构,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建立较晚,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目前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主要有几种模式:设置在监事会;隶属于财务部门;在股东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等。以上几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是从内部审计设置的独立性、权威性原则来看,在股东大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最为科学。该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其审计业务,向总经理报告其行政业务;该模式层次高、地位超脱、独立性强,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原则接轨,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3.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重视内审人员的培养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与时俱进,与企业当前的经营模式、发展方式、财务管理模式等相适应,所以要积极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内审工作要将事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手段要从传统的手工查账向计算机审计过渡,并向网络化发展,实时审计、网络审计、在线审计将成为主要的审计手段。此外,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与选拔,组织严格的资格考试,推行内审人员持证上岗,提高内审人员的技能水平;要加强内审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个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内审团队,更好的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

四、总结

随着现代经济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重要,不仅要为企业的财务、经营进行监督、提供服务,而且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目前企业内审工作中依然存在问题,需要正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第4篇: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管理越来越成为事业单位亟需进行改革的重点问题。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主要是指在单位为了一定的发展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人事劳资进行科学合理的更新、配置、使用以及激励,从而实现事业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事业单位应当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及时纠正人事劳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事业单位对于人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人事劳资管理的改革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管理虽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事劳资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

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由于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或者考核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对人事劳资的管理,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在劳资分配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人事劳资管理的工作效率。由于事业单位中员工薪酬体系与用人制度的不匹配现象长期存在,势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另外,保守的分级聘用现象,固化了员工的个人发展空间,从而严重抑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员工评定存在一些弊端

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劳资管理过程中,对于员工的评定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员工的工作薪酬与员工的贡献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员工的评定也与员工的贡献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员工评定能够满足员工应得的工资待遇,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是,事业单位在实际的人事劳资管理过程中并非如此,员工评定的相关指标并不能体现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能力,也有一些评定指标并不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从而出现实际达标的人得不到相应的指标,而并不能达标的人的可以通过不合理手段得到指标,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忽视了事业单位的自身竞争力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很多事业单位忽视了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性,在面临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时,难以有效实现自身技术与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导致了落后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自身发展的困境。事业单位忽视人才的管理与人才竞争力的发展,无法为人才发展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从而导致了人事劳资管理的惰性,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进一步阻碍了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规模不断扩大,工作部门与工作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不断增加,因此,事业单位科学合理安排不同劳动技术的员工,促使员工劳有所酬,贡献程度与工作薪酬有效对应,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与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加强人事劳资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全面掌握全体员工的工作年限、工资待遇以及技术能力,从而实现劳动制度的科学化与制度化,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事劳资管理的措施。

三、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人事劳资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首先需要完善人事劳资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对员工各方面的工作能力与技术水平进行全面考核,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员工的基本工作情况对员工进行全面考核,记录员工的表现并建立档案。员工的考核结果为事业单位领导衡量员工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员工的个人发展情况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培训。员工培训有多种形式。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人事劳资管理体制

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需要针对人事劳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科学规范的人事劳资管理体制,为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证。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劳动用工制度,做好员工能力与职位的匹配。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员工的薪酬制度,重视员工的实际薪酬与能力之间的关联性,加强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与绩效奖励,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创造良好的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环境

事业单位加强人事劳资管理,需要利用实际工作条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环境。事业单位在人事劳资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人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员工在和谐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积极主动性,促进个人价值的有效实现,有利于事业单位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形成。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积极进行改革人事劳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完善人事劳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人事劳资管理体制以及创造良好的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事业单位将人事劳资管理的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进行逐一解决,通过改善用人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以及优化薪酬分配,促进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琴.浅析如何提升事业单位劳资管理成效[J].现代商业,2013(5).

第5篇: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据相关资料介绍,目前美国的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日本占到87%;而辽宁省的中小企业产值去年占到全省GDP的60%以上。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力量,尤其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这项艰巨任务,中小企业无疑是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是,就辽宁省目前的情况看,中小企业还面临资金方面的困难,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显突出。辽宁省中小企业经济研究会常务会长刘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省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还不尽如人意。除了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目前大部分发展中的中小企业都对资金有一定的需求。尽管中央政府已经给银行新增加了50%的贷款额度,并且要求贷款去向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但银行依然按照自己的内部机制“按部就班”。比如,如果企业固定资产抵押额度达不到银行所制定的2个A标准,那么企业想得到贷款是很难的。而就目前看,一般的中小企业根本达不到。显然,银行还没有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营造一个很宽松的氛围。

讲到这里,刘会长拿辽宁与浙江做了对比。浙江地区资金环境比较好。比如民间银行、民间互助会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搞得很红火。尤其为中小企业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比如企业有一个项目急需几千万元资金,几家民间金融机构一周转钱就出来了,项目马上就上去了。而辽宁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民间金融机构,诚信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中小企业需要资金基本还是两个渠道,一是银行贷款;二是通过担保公司。而担保公司辽宁目前也还是弱项,担保的力度不够,所以企业想获得资金非常困难。

为应对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辽宁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出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政策。辽宁省中小企业厅在印发了《辽宁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后,又出台了补充规定,投入8000万元对担保公司给予风险补偿。比如,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1000万元,担保公司就可以得到4万元的补偿。

而对上市中小公司的鼓励,沈阳奖励100万,省里再奖励100万。出台这样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就是要将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辽宁省政府也下发了《关于促进全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了在全省14个市每个市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指导意见。目的就是让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及时获得足够的贷款。政府鼓励成立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的做法是非常罕见的,足以证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是明确而有力的。

刘会长说,小额贷款公司不但手续简单,贷款目的明确,而且允许利率比银行利率上浮4倍,这样就可以抑制地下钱庄的泛滥。小额贷款实际上是解决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尽快上大项目,帮助解决生产和经营上急需资金的问题。记者在此前了解到,沈阳市东陵区一家民营铝制品企业,每年进铝锭再到别的企业加工成铝板就需支付1 000多万元加工费。如果自己建立加工附属厂就可以节省1000万元,而且两年后便可以偿还贷款。类似这样的项目关键是急需资金。

第6篇: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目标需要更加适应整个经济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自身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脚步和节奏。根据当前的市场状态以及供给需求为基准,财务会计的目标设定需要站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统一前提下,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发展,也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财务会计效益的最大化。针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和创新工作来说,其积极深远并深入,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满足市场供给需求变化,使财务工作更加具有效益性,促进企业的合理经营,以此来推动我国企业整体财务系统的全面进步。

―、财务会计目标概念的界定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开端,凝聚了—系列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中心思想,具有引导后续财务会计工作陆续进行的关键意义。从财务会计目标的自身性质来说,其作为企业整体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又涵盖着企业财务工作的期望目标定位,是建立在一段时期内具体经营活动规划的基础之上。总的来说,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即作为一个经济主体高效发展的主观愿望集合,其真正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效果最终是取决于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活动的基本职能与具体效益。

二、社会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应满足的条件

首先,财务会计目标需要满足我国统一调控的宏观经济发展路线和发展要求。由于财务会计目标涵盖了财务工作理想目标的具体定位,而企业的良好发展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因此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目标需要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协调,在相互促进和整体统筹的标准下,完成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建设工作。

其次,企业设定的具体目标要与企业内部的相关经济活动相适应,这里的经济活动包括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只有大程度的满足实际经济活动的需求,以及细致的掌握企业的具体发展概况,财务会计目标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实现财务会计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才是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根基。

最后,财务会计目标的设立要站在社会总体的大环境中进行。由于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其利益相关人的数量非常多,为了使企业利益相关人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以及整体发展目标等,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财务会计目标来实现。

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发展方向

第一,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目标需要更加具有国际市场性。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发展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针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需要更加具有国际市场性和多元性,从而更加切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也能够使自身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更加全面、更加综合。同时,企业也要树立起正确的财务会计目标制定理念,积极学习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观点,从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即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及国情的发展标准,也具有国际先进的财务会计理念,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国际化与多样化,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需要朝着标准化和公共化的方向发展。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背景中,如果财务会计的目标脱离于大环境的中心思想,会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失去坚实的依靠,成为了"无头苍蝇"抓不住市场的变动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为了积极推动企业财务工作完全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要更加符合整个市场的标准,实现标准化的规范经营。同时,要站在社会公共集体利益作为财务会计目标制定的出发点,为促进社会统一发展而做出努力。

第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变化规律。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即作为一个经济主体高效发展的主观愿望集合,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标准,作为市场个体的企业来说需要在会计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更加灵敏的抓住市场变化规律。比如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要制定紧缩性的会计发展目标;相反,如果在面对经济危机时,需要采取扩张性的会计目标,做到伴随社会经济的变动而发生的相应的改变。同时,为了推动财务工作更加创新化和先进化,会计目标也要根据整体市场的需求变动进行调整,不断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第7篇: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会计管理;发展趋势;问题;对策

一、会计管理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

1.会计管理的发展

最初时期,所谓会计只是针对企业业务进行流水记录和简单的计算,以反映企业的资产配置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已不只是单纯的进行流水记录和简单的计算,而是扩展到将企业所得的与企业所花费的进行比较和计算,从最初的只是对企业业务的简单记录,演变到对企业连续业务的核算,会计相关信息内容也不仅仅只是由企业的所有者所拥有,它们开始为社会服务。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机遇时代应运而生,相比于以往的手工劳作时代,机器社会扩大了生产规模,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种形势下促进了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企业的生产成本事实上与,领导层的决策及企业的运营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会计的管理功能被逐渐开发出来。二战之后,全球经济往来频繁,所以,国际会计也就应运而生。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会计电算化兴起并逐渐取代手工记账。

2.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管理的影响

经济、政治、社会和教育等因素影响着会计管理的发展。首先,从经济来看,一个国家的会计管理发展与该国家的经济情况密切相关,比如,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与与工业为主的国家,其会计的处理方法及处理重点也不相同,比如说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进行会计相关处理时会更加重视成本核算、固资折旧等内容。其次,国家的政治政策或思想也对会计管理有一定影响,无论是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比较,还是东方国家间进行比较,其国内的会计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异。再次,社会也是影响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的社会影响就是指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等对会计管理的影响。比如说财务人员做事趋于保守,就有可能导致低估资产价值或高估坏账准备等现象发生,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及会计在社会中的地位。最后,是教育对会计管理的影响,要想进行会计相关处理,就得接触大量的数字计算和文字表达等,加之,时代的发展,对会计处理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到位,将会阻碍会计的发展。

3.会计管理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虽然说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等因素影响着会计管理的发展,但是会计管理凭借其核算功能和管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国家,会计管理可以为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在资源的分配上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国家的供需平衡,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会计管理同样是企业决策层进行战略决策的依据,依据会计管理提供的会计信息,决策者可以提供最科学的方案,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并快速发展。

二、会计管理思想的转变

1.会计管理动态化思想的产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企业的结构组织逐渐完善,等级分明,各个部门的职能也更加明确并分离开来,但是,企业中信息的传达方法和速率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致使企业的灵活应对能力弱。信息社会发展迅速,计算机也很快普及开来,这对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快了企业中各种信息的传达速率。但与此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要求企业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应对。会计管理是一个企业做各个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因此会计管理要跟上企业经营发展的步伐,通过对包括企业和社会经济在内的时事的分析,不停的为企业提供各种决策,建立起会计管理动态化思想。

2.会计管理整体性思想的改变

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整体性作用也就显得越发重要。特别是在如今的市场上,以集团化方式运行的企业占很大比例,每个企业集团下都存在着各种子公司或者分公司,以这种形式运行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上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会计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会计管理进行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在会计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整体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起整体性的思维,才能加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从而减少因为企业内部的沟通不畅、协调不好而带来的各种损失。

三、会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1.会计基本假设将进行创新

近些年来,类似网络企业、虚拟公司或者财务联合等组织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已经对会计主体假设下进行运营的实体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会计主体假设下的企业之间的界限越发的不清晰。类似网络相关类型的企业一般具有临时性的特征,企业的寿命不是很长,所以不再适应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另外,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在很多情况下或是突发事件前就要求企业要在短的时间里做出相应的抉择,这样就造成了会计分期假设的失效。现在存在这样一些企业,它们在做战略决策时除了需要货币相关的信息之外还需要某些货币之外的信息,加之受到科技发展、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使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失去价值。在当今这个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普及,人们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应该顺应时展的需要,重新思考会计基本假设的界定问题,在其原有定义基础之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添加。比如一些具有临时特性的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可以不做分期假设等。

2.会计的核算职能弱化,管理职能加强

以往的会计只是对企业的收入、支出、成本以及费用等进行记录和核算,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会计的核算功能逐渐被弱化,为了能在当前的经济市场上能更好的发展,把重视的目光都投向了会计的管理职能上。这样财务工作者就可以从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中脱离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企业管理的相关工作,以更好的开发出会计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利用起会计的核算功能和管理功能,建立起会计核算功能和管理并存的体系,使会计不仅能核算,还能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而且要加强这种参与度,充分利用起会计的核算功能和管理功能。

3.会计确认标准将得到完善

当前实施的会计确认标准,大都是以会计要素为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经济社会越来越复杂,相应的企业的经济业务也越来越多样,在当前的财务报表模式下,企业的一些业务不能得到反映,这样就导致通过财务报表不能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和运营情况。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将会对会计确认标准进行再一次的考量和界定,将一些会影响到企业未来发展的要素添加到财务报告中,比如说曾经不在会计确认信息之内的人事资源管理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经济业务的开发,会计确认标准也会不断得到完善。

四、会计管理在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会计管理也在不断的创新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会计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会计软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企业规模扩大,随之相应的发展起子公司或跨国公司,会计软件开发的不充分直接影响到企业,无法满足总公司与子公司及跨国公司的需要。知识的丰富与创新带动了企业乃至经济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导致以往的会计管理方式很难完全适应当今的知识经济时展,需要对其加以改革。市场上公开的会计信息不真实,很多企业为了不泄露企业机密或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的出现,存在故意公开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况。所以,顺应时代潮流。应对会计管理进行如下改革。

1.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会计软件

近年来,网络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也带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且形势多种多样,所以为了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应该针对企业的各种情况及需求,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发。在公司内设立局域网,尤其是针对带有下属子公司的集团性质的企业,设立局域网可以加强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联系,便于企业数据及信息的统一管理和使用,加大对远程网的开发和利用,这样就可以在各分公司或是各部门的子系统之间实现远程操控,以为各个支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等提供便利。今后,不仅是在一国之内,即使是跨国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无论是将支部信息汇集到总部,还是将总部命令传达到各个支部,这样的信息传递也将不会是很遥远的事情。另外,把电子商务行用到会计管理上。所谓的电子商务就是将物流管理与网络与现代科技等相结合,从而能够以低成本,高收益且安全,快速的把产品传送给需求者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方式。如今的电子商务还未成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为企业赢得巨大效益方面有着很大的潜能。所以,应顺应时展趋势,将会计管理相关的各种业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建立一个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会计模式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知识也相应的得到了各种创新和丰富。知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很多企业也将重心由由以往的“资金流转”转变为“知识的提高”。以往的会计主体都是实实在在的企业,但随着知识的丰富和创新,大量虚拟的企业兴起并迅速发展,这种虚拟的企业可以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化或是扩大,或是缩小,或是重新组合,使会计主体有了可变的性质。这种虚拟的企业根据经济市场的形势,有需要则进,无需要则退,所以,此时的持续经营假设以及会计分期假设已经不再适合使用。纵观当前经济市场,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很多企业在估测企业价值时所使用的标准已由原来的物质资源变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中所包含的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由此可见,知识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之大。

3.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引导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正确的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整个经济市场的运行效率。但是,当前市场上,存在一部分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益或是隐藏企业的商业机密,只是公开企业一小部分的财务信息,更有甚者,公布一些虚假会计信息,这样就导致从财务报表上所了解到的会计是有限的,而且存在很多无用的、虚假的信息,对于经济市场来说这些会计信息是没有用的,不仅不能对投资者或者是领导者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且还会对其造成干扰,扰乱其判断思路,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要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会计管理与社会经济社会的联系及会计管理思想的转变的描写,预测了会计基本假设将得到创新;会计的核算职能弱化、管理职能将得到加强;会计的确认标准将得到完善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了会计管理在发展中还存在会计软件功能开发还不完善;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模式还不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顺应时展的特征要求,对会计管理进行改革,会计管理将会更好的为企业、为整个经济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郝惊涛.新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J/OL].全球商业经典,2015(08).

[2]段瑞.浅谈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与会计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14,20:123-124.

[3]顾庆吉.新时代下会计的发展与财务会计的创新[J].时代金融,2014,17:243-244.

[4]李承安.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和创新[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2:26-27.

第8篇: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新形势;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20世纪末,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转折期,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而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对于新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直面全球难题、迎接新形势的挑战,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当下重新成为了新的热点议题。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

新形势主要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形势新;二是就业形势新。

1.经济形势新。①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已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加之目前的欧债危机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现在面对着一个很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部需求减弱,抑制了国内劳动岗位的增长。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长期性的认识还有所欠缺。怎样来迎接这样一个长期的经济不稳定期,怎样在这样一个金融危机时代求生存、谋发展,寄予了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期盼以及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责任。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4月25日的《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2年春季报告》指出,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展以及国内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回落,预计GDP增长速度为8.7%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虽然经济增速减缓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坏事,但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就业压力。

2.就业形势新。①供求失衡加剧。从1998年大学扩招至今的十几个年头里,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根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大学毕业生接近640万,其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较之于每年毕业的大量应届毕业生及未落实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数量,市场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远不能与之匹配。

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招工难”的问题。应届毕业生所能提供的与用人单位所真正需求的存在较大差距,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趋于常态化。许多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招生计划过于赶超市场需求,反而在就业市场上沦为“冷门”。同时毕业生喜欢扎堆应聘热门岗位,几千个人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情况时有出现。从而出现了大量毕业生未就业就失业,而许多岗位人才难求的普遍现象。

③用人单位要求新。知识经济时代高速发展,一切瞬息万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得不与时俱进,崇优尚新。学历不能说明问题也不再代表能力,各种技能证书也不能印证持证人的实际操作水平。用人单位从以前单一地追求“入围资格”到现在的全方位、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无疑给长于书本钻研的毕业生带来很多困惑跟挑战。相对于表面光环,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扎实的基本功,真实的硬本领,唯有这些才能让应聘者脱颖而出。

二、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1、A2 和5B三种类型,分别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的人才类型。对于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90%以上的以应用型教育为主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处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地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面对就业和经济新形势,地方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适应圈广。地方本科院校主要立足于地方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接受其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带有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然而面对高速变化的就业形势与经济形势,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定位不再主要是面向地方,而是应该能够走出去,拓展自己的就业面,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因为他们既有一技之长又能融会贯通,既具有独立精神又不乏合作意识,他们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不仅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也能快速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市场的需求。

2.基本功硬。现代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都会点,什么都不精。对自己所学专业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操作层次都是一知半解,难以真正运用自如。结果在求职中经常遇到应聘本专业竞争力不强,应聘相关专业底气不足的问题。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与实战能力,能够学以致用,是投入市场就能被吸收的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不一定是全能王但一定要是自己专业领域的精通者。真正做到所学够用、能用所学,不流于形式。

3.实践性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性不强导致的“工作经验缺乏”,这占据了所有影响因素中的63%。面对新形势,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是一群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实践中体现应用性,在实践中扭转工作经验缺乏的局面。这样的人才能够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各种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深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使实践能力推动就业能力、进而挖掘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涯真正做到为职业生涯做准备。

三、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选择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既有别于重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是从事各种实际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结合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其培养策略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拓展就业范围。首先,明确专精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其核心是“高”和“专”。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相较于高职高专院校有其一定的“高”度,相较于重点综合大学又有其一定的“专”性。地方本科院校应该认清目前的新形势,不能一味地扩大办学规模、追求高知名度。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结构定位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可能会使所培养的人才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高不成低不就。其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既符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又要遵循个人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在当前形势下专精实用的培养目标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市场生存、适应能力。这是扩大适应圈的基础。

其次,拓展应用型人才的就业范围。地方本科院校以地方为依托,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主要依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特征,是地方人才培养中心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然而新形势下人才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价值取向上要从面向地方适当转向面向全国,要根据当前就业、经济新形势预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层次、类别的需求,做大做强适应面广的专业。使专业的层次类型结构与社会总体结构相协调,防止一些专业人才过剩而一些市场急需的人才短缺的现象发生。要在专精实用的基础上培养多面性复合型人才,使应用型人才不局限于就地就业,既能为地方所用,更能走出去为整个社会所用。这样既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又促进了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扩大适应圈的必经之路。

2.优化培养环境,夯实基本功力。①增强硬实力。硬件设施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长期立足的落脚点。它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的建设,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等等。全国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本科院校相比在硬件设施上应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在细处做强,在关键点上取胜。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的建设,这是学生获取新知识、了解新形势的一个重要来源渠道,在书籍的数量与质量及基础设施的配备上要跟紧时代步伐。其次要有适当的教学仪器设备,适当是因为要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资源及教学实用性出发配备设备,既不可赶时髦同时又要注意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更新陈旧仪器设备。第三是要建设一个派得上用场的实验室,它可以不大,但器材配备要根据教学要求尽量周全,因为对于某些特定专业而言需要这样一个现实的练习场所。②提升软实力。首先要优化培养体系。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认知差异以及新形势下社会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现状的要求,秉着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平台+模块”的方式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三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有机组合。在“平台”基础上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础知识的扎实性,从而积蓄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资本;在“模块”基础上以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使学生学有所长,从而拓展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空间。这样的一个好的培养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软实力的指南针,它引领着地方本科院校朝新形势的发展方向靠拢。其次要加强师资力量。无论是理论体系、实践体系还是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做后盾。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师资力量落后,整个教学水平就落后。要想增强师资力量,第一要改革教师聘用制度,建立人才竞争与流动机制,多吸纳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第二要通过在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第三鼓励教师多从事科研活动,培养科研能力和激发创新意识。

3.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实践能力。①模拟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恰可以使学生角色化,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岗位专业技能要求,在针对特定主题的模拟环境下,着力训练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开展了模拟法庭、模拟谈判、模拟合同公证证书制作、法律实务流程模拟训练等,让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并能提供仿真的真实业务处理环境与功能。②师生合作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是结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基于一个新形势下真实的工作情景中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在教师背景知识和原理讲解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叉、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向教师提交项目计划书,教师在审核、修改后指导学生形成正式项目任务书。基于现实的特性决定了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个项目合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理论与技能的过程,在实践中检验了知识、丰富了知识。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进企业。学生进企业给予了学生一个真实的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亲身投入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浪潮中,在岗位实习的实战过程当中理解、检验书本理论,积蓄工作经验,为毕业后尽快上岗作准备。二是企业家进学校。企业家能及时获取整个行业的最新技术、工艺、设备等信息,能够根据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新鲜度与实用度,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综合判断就业、经济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是要打好人才战。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根据就业、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要想真正做强做大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足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需要采取务实的行动来完成。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7-8.

[2]王冀平.和谐教育:个人与社会发展相统一[J].人民论坛,2006(22):57-58.

[3]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4]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篇: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就目前来讲,社会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社会格局下,经济逐步向全球化迈进,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越来越密切,在此基础上,民商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各项法律法规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以便提高立法质量。从《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以及《物权法》等一系列民商法在进行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出社会经济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商法在价值体系上的发展与变化

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使的社会中各种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由此,民商法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得以诠释,其作用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民商法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以便更加有效的解决社会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和新冲突,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对民商法产生了诸多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一)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关民商法价值的影响

对于社会经济来讲,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民商法的价值产生的严重的影响,科学有效地经济发展离不开安全的生产和效益的提高。对于传统的民商法范畴来讲,它的安全价值主要体现在从属性地位,在社会经济中,民商法在不断的演变和调整,在安全价值上产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过程中信用安全、信息安全、交付安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信息安全对交易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在现金交易过程中,根本不存在什么信息安全问题,对于非同时交易而言,通过货币的形式进行面对面交易更具有安全性。在传统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欺诈性问题,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可以通过预期违约,还可以通过不安抗辩权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对于传统交易来讲,不仅仅是交易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信用安全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原因为,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对于双方来讲,都有一定的了解基础,所以,在信用上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

由此可知,对于传统的民商法调整来讲,其安全价值并没有成为重要调整对象。对于网络技术虚拟环境中,必须通过信息的传递方可实现交流价值,因此,信息的安全程度就取决于网络的安全性能,在网络不断开放的过程中,各种虚拟技术的不断加入,给网络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在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民商法在调整的过程中,对于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所以,安全性在民法中的基础性价值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二)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关民商法价值体系的调整和构建

对于民商法价值体系来讲,一般包括平等、效益、自由、公平和安全等一系列内容,对于民商法来讲,其制定与调整的根本目的就为自由;对于平等来讲,不是单纯的体现在目标意义上,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工具性价值更为显著;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平等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安全来讲,其在民商法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价值,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的价值也就越来越重要;对于效益来讲,它同样属于基础性价值范畴,在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传统的民商法来讲,其安全和效益在价值体系中的实现和发挥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安全和效益在价值体系中实现和发挥的矛盾得以平衡,进而促进了两者科学平衡的发展。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商法在基本原则上的发展与变化

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其变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安全价值和效益矫正越来越显著。

(一)在意思自治原则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商法的意思自治原则有所变化,与以往相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民商法其范围不但得到了扩大,在内容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充实,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中,对于发生的民商事行为,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按照自身的意愿来实现相应的行为,如此以来,充分展现了意思自治原则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在平等中立原则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所谓民商法的平等中立原则就是在这个信息时代,民商法要求在交易的过程中,每一个主体在参与民商事行为中需要对有关条件要保持相应的中立,绝不能出现偏爱现象,更不能出现维护行为,无论是在相关技术方面,还是在有关交易平台上,都要保持绝对的中立。对于平等中立原则来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全球化的综合性产物。下面我们就以电子商务法为例,简单说明一下平等中立所表现的几方面的内容:其一,在技术方面的平等。其平等主要体现在加密上,无论什么样的密钥和加密方法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从而避免了各种歧视问题的发生。其二,在交易介质上的平等。这种平等主要表现在通信上,无论是有线传播,还是无线传导等,都是平等对待。其三,在实施上的平等,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经济发展来讲,不能单纯依靠电子商务法的实施来维护经济的发展,还要平等对待其它民商法的实施;与此同时,在民商法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我国电子商务,还是国际电子商务都要平等的对待,不能出现任何偏爱行为。其四,在保护上的平等。对于电子商务法来讲,无论是对营者,还是对消费者,都要采取必要平等的保护。

(三)在安全原则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对于安全原则来讲,它是全部民商事行为中将安全设置为最基础的立法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对安全的各种要求。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安全原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理解上,还是在范畴上都展现的更加深刻和广阔。对于民商法来讲,安全原则不是单纯的实施目的,而是在民商法制定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当今社会是经济和信息同步发展的时代,高速快捷的发展必须要以安全为基础方可实现,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安全问题最为重要。对于安全原则来讲,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类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其一,对于网络来讲,在物理设置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或丢失;其二,在一些恶意散发病毒的攻击或非法侵入下,已经存储过的信息或者正在传播的信息都会无原无故的被修改。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新形势下立法过程中,网络物理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应不断加强设置,以便网络物理安全的实现。

(四)在效益原则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都知道,立法和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在一定程度上,法律是一种上层建筑,必然会受到相应的经济基础影响,进而展现出不同阶段不同统治者的利益诉求。对于我国来讲,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主人便是广大的劳动人民,那么,在制定各项法律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便是广大人民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人民的权利保护和价值的体现。就目前来讲,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民商法从效益视角出发,必然要求民商事活动中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真正体现出民商法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效益和价值观念。

三、社会经济发展对民商法在范畴和制度上的发展与变化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促使民商法的改变,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便民商法科学有效的解决,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所产生的新问题新冲突。对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讲,它所影响的不仅仅体现在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上,它对民商法的范畴和制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传统民商事在权利范围内进行了一定的拓展

对于民商事法律体系来讲,在一般情况下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内容和法律事实所展现的基础条件。社会在发展,促使民商事法律体系范围不断的拓展:首先,体现在信息库的专用权上。当前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化时代,更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所以,信息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民商事活动的主要内容,就目前来讲,绝大多数的民商事活动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提供和开发上。所以,在民商事立法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赋予在信息库开发和投资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民商事权利,以便有效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而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信息专用权的尽美尽善。其次,体现在网络用户对信息数据的控制权上,在此方面主要体现在作品和网络信息上,例如录音、录像等一系列方面。在进行立法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作品和网络信息的有效保护,进而加强权利人行使和保护自身的民商事权利。

(二)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传统民商法调整对象进行了有效扩大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民商法与以往相比在调整对象上进行了不断的扩大,特别是在网络发展过程中,建立的许多新信息关系,都陆续被纳入到民商法调整范围内。对于网络来讲,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此以来,为信息的有效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互联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信息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改善,信息价值得到了不断的升华,进而上升为具有现实意义的主体。在此基础上,信息自身就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在民商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在民商法立法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以便民商法更好的调解社会新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