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神经病学学习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病学学习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病学学习指导

第1篇: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深静脉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护理措施

长期血液透析属于肾脏衰竭尿毒症病患的最主要的肾功能替代治疗方法,创建一个较佳的血脉通路为维持长期血液透析的基本保障。该类留置导管的方法方便利用,保留的时间偏长,提供了较为合理的长期血液透析的血管通道[1]。但是,长期留置导管极易导致继发感染和导管堵塞等一些并发症。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接收的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患者46例,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处理并发症的办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9月接收的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46例,应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实施血液透析,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8.3±3.9)岁;包含13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13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例其他类患者。其中实施右侧颈内动脉患者36例,实施左侧颈内动脉患者10例。

1.2方法 详细观察并记录留置导管的并发症情况,同时依据其并发症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采取合理科学的处理办法,然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加以评定。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频数和频率用以表示病例数和所占比例,记录患者留置导管前后处理比较结果。

2结果

2.1并发症情况 全部患者中,11例发生导管堵塞,5例导管感染,9例皮肤感染,即总发生率是54.35%,见表1。

2.2临床护理效果 经实施相应护理,26例患者完全康复,18例有所好转,2例无效,即总有效率是95.65%,见表2。

3讨论

对于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来说,首先需特别注意的便是留置导管的方式,全部导管于插管区域的选取上需先选用右颈内静脉,而左境内静脉作为第二选择,之后建立常规皮下隧道,手术之后于皮下隧道实施局部压迫止血,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出血情况的可全身应用止血药物,待出血纠正之后才可实施透析治疗[2]。血液透析开始前,取碘伏把隧道口和静脉接头处实施消毒,快速进行,严禁接头长时间在空气中暴露。一般而言,应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特别容易引发导管堵塞、导管污染、皮肤感染等一些并发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全部患者中11例发生导管堵塞,为总患者数的23.91%;5例导管污染,发生率为10.87%;9例皮肤感染,占19.57%。

为了更好的处理解决该情况中遇到的并发症情况,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常规护理:透析开始前,应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滑脱,其穿刺处是否存在红肿及渗液渗血现象;取碘伏棉球由内向外环状消毒,其范围保持在比敷料要大,且重复实施3次消毒,等到局部皮肤处于干燥清洁时再应用无菌敷料将其覆盖固定;将肝素帽拿下;以注射器取出封管液体,若没有抵抗力可初步判定导管畅通;结束之后,把动脉透析管道分离,迅速置入20ml生理盐水,至回血结束再把分离静脉透析管道。待这些步骤实施之后,于动静脉端分别加入相应量的抗凝剂,于正压情况下夹闭动静脉端夹子,将一次性肝素帽和其连接。此外还需十分注意的便是尽可能的缩减导管口敞开暴露在空气里的时间,并在每次透析之前进行体温检测。②导管堵塞护理:一旦发现导管堵塞,应立即安排患者实施B超或摄片检查,用以察看导管中是否存在血栓形成情况,临床上有数据显示,一些患者导管堵塞和导管漂移贴壁存在关联,若确实存在血栓形成现象,需实施溶栓处理,即取尿激酶5万U加生理盐水稀释为2.5ml,自堵塞导管腔内慢慢注进,若遇到阻碍切不可强制加压注药,此时可选为小剂量分批逐次分阶段置入,然后在0.5h之后取20ml注射器抽吸,若不存在抵抗就是溶栓成功,若不是,重复以上步骤即可。③导管和皮肤感染处理:和导管有关的感染多为出口处感染或皮下隧道感染等,一旦发生导管感染应马上通知医师,同时按医嘱检查血常规,做血培养和导管液培养。在实施导管操作过程中应以无菌为原则,先要认真排除导管口四周的渗液渗血等,之后是消毒并取无菌敷料将其覆盖固定,待透析开始,蘸取碘伏给予导管口处以消毒,把导管之内封管液清除,再选取新封管小帽把其封管,采用无菌纱布将其包好固定,若病患存在如寒战高热等菌血症情况时,需通过血培养确诊之后马上应用抗生素实施全方位治疗[3]。另外,应叮嘱病患保持个人卫生整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长期深静脉长期透析留置导管患者而言,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指导其掌握了解应注意的事项,可以促使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的配合,延长其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郑芳.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及护理方法[J].中外妇儿健康,2011,12(6):105

第2篇: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 神经病学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329

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主要特点之一[1]。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向临床医师的关键时期,临床教学工作对医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基层医院,还存在着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患者拒绝或不配合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我们从多年的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基层医院的带教方法,现将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规范临床教学查房

实习生在神经科实习期间,每周都要安排1次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被安排查房的病例,多为神经科收治的脑血管等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对某些症状与体征均典型的少见病种,更要及时示教。规范教学查房的步骤主要包括:①实习医生要熟悉病情,做好汇报病情及体检的准备;②临床带教老师应结合病人情况,选择最需要解决的诊断或治疗等临床问题为目标;③实习医生简要汇报病情后,要作重点体格检查,同时带教老师给予纠错及正确示范;④密切结合病人,深入分析病人的诊疗问题;⑤归纳总结要求实习生掌握的内容,点评实习生在查房中的表现,布置下一次查房内容。我们在临床分析中,通过启发教学、示范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与过程,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并形成医嘱,解决了病人实际问题,从而病人很乐意配合我们的教学,认为我们不是把他们当作“教具”,而是帮他们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房传授给实习生相应的临床知识与技能,不但能使其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建立诊断和选择治疗的方法与过程,从具体病人提升到理性认识,加深了他们对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典型的少见病种的认识,提高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方式的一场改革[2]。在神经病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文本、图像、视频和动画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教学信息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求知欲,从而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神经内科与基础学科,尤其是神经系统解剖学关系密切,认为神经病学难学、难懂,这是很多实习生的共同感受。因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正是他们“头痛”之处,为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讲小课或看录像的形式,把临床常用的神经解剖知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指导,使实习生觉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另外由于基层医院存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一些具有季节性、地方性疾病少见,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或急性脊髓炎这类非常重要而病人相对较少的病种,我们就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制作相关疾病生动的课件,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地区较少见的病例及季节性少见的病例,弥补了基层医院这方面的不足。

重视临床病例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是一个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实习生临床病例讨论中,教师作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们选择适当病例(如典型、疑难或罕见病例),讨论其诊断或治疗,提前印发病历摘要给实习生,提出能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问题,如归纳病例特点、定位及定性诊断、鉴别诊断、提出进一步诊治意见等,要求实习生必须提前书写发言提纲。为更接近临床工作的实际,病历摘要只提供初次接诊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从主诉推导假设诊断,进一步结合病史和体检,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然后再依次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基础与临床知识展开讨论。不必要一开始就提供全部有确诊意义的资料。在临床病例讨论中,教师应积极互动与及时引导,最后教师再作出总结与点评。病例讨论的意义在于培养实习生的逻辑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慎密清晰的思路。通过上述措施,使实习生逐步养成了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其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临床医疗水平。

加强临床操作指导

神经内科基本技术操作(如腰椎穿刺术),要想在很短的实习时间内熟练掌握是不易的,加上基层医院有时病人拒绝让实习生操作,所以我们采用操作指导“三步曲”进行培训:①术前讨论:包括本项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器材准备、操作过程(包括术前准备、、穿刺点选择、消毒与无菌操作、麻醉方式及要点、穿刺手法及要点、抽液速度与数量、标本处理、拔针后穿刺点的处理)以及术后对病人的处理等。主要由实习生讲述。②术中指导:带教老师要“放手不放眼”,用适当的语言或肢体动作,及时指导操作和纠正错误,要全程监督每个细节,必要时应立即补位,保证该项操作过程规范、准确、顺利。操作完毕指导学生清洁用过的器材。③术后总结:点评学生在本次操作中的优与缺点,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通过对临床操作的系统指导,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规避差错事故的发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外,神经系统体查是实习带教的重点,也是难点,实习生很难在短时期内掌握体查的正确手法和理解病理体征的临床意义,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录制了高年制医师进行神经系统全面体查录像带及典型阳性体征病人录像带,组织每一批实习生入科时观看。在每天查房的病人体格检查中,带教老师示范和实习同学动手实践相结合,力求手法准确到位,并理解每一项目的临床意义。

培养实习生的人文素质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当前医疗的重点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化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求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与各种人群打交道的本领以及应对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神经病学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传授给实习生,还要把良好的医德医风、伦理道德规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传授给实习生。我们在入科教育中,增加了医患沟通技巧内容,包括倾听、表达与解释、情感交流及对患者的鼓励等。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仪表语言和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渗透对学生的医学伦理、人道主义的人文教育,塑造实习生的健康人格和崇高医德。

综上所述,通过神经病学科的临床实习带教,使实习生掌握了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提高了人文素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帅杰.神经病学教学中素质培养及互动式教学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5,4(5):295-296.

第3篇: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论文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地黄引子;临床疗效观察 

 

血管性痴呆(vd)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痴呆,在脑 血管病基础上以智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 伴有语言、情感和人格障碍,给患者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带 来严重的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vd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 势,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 法很多,但疗效多不显著,笔者近几年采用地黄引子加减治疗 vd,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2006年1月-2009年6月太和 县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病人共72例,按就诊先后随机 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8-75岁, 平均年龄(64.2±4.82)岁,平均病程(8.2±1.8)月。对照组 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3.62± 5.14)岁,平均病程(8.1±3.4)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 程、受教育程度、痴呆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等资料均经统计学 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1)年龄48~75岁;(2)既往有脑卒中病 史,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该患者均为血管源性所致痴呆, 所选患者有一处或多处皮层或皮层下卒中或出血或多发性腔 隙性脑梗死或脑白质缺血性改变。(3)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 查量表(mmse)评分: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或以上 者≤24分。(4)排除脑部肿瘤、精神疾病、心肺肝肾所致的智 能障碍以及一些先天愚型或遗传性疾病所致的智能障碍.

    (5)所有入选病例符合美国神经病学会《神经病诊断和统计 手册》第四版(dsm-ⅳ)痴呆诊断标准 [1] 和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医痴呆病诊断标准 和辨证分型标准 [2] .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丹参注射液20 ml(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国药准字z33020177)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 准字h20043951)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15 d为一疗程,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尼莫地 平30 mg每天3次,根据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病等给 予相应的基础治疗,口服药物为2月1疗程.

    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熟地30茯 苓15巴戟天15肉苁蓉30麦冬15石菖蒲15山萸肉10石斛 10五味子6附子 先煎 6肉桂12远志10上药加温水浸泡30 min使用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密闲三连体煎药机 (型号yfy13/3a)煎煮,每日一剂,早晚分服,2个月为一疗 程.

2.3观察指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 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

    2.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疗效判定标准及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1)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2)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定患者生活能力;(3)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临床基本控制≥85%,显著进步≥66%且<85%,进 步≥33%且<66%,无变化<33%.

3.2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积分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后2组认知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均较 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 性差异(p<0.01),但对照组认知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 0.05),日常生活能力虽差异有显著性,但治疗组提高幅度更 大.

    3.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注:经ridit分析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2可看出,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 86.1%,对照组总有效率58.3%,经ridit分析2组治疗比较 有差异(p≤0.05).

    4讨论 血管性痴呆(vd)属于中医“痴呆”范畴。《内经》虽有 “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 怠安卧”的描述,但后代医家描述不多。《景岳全书.杂证谟》 虽有“癫狂痴呆”专篇,清陈士铎《辨证录》亦有“呆病门”但治 疗亦不够完善.

第4篇: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发育行为儿科学(developmental-behavioral pediatrics, DP)是顺应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 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又一 个儿科学分支,其学术的核心是儿童的发育和行 为,着重关注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与发育有关的 器官系统疾病以及心理行为问题、社会和学习能 力等问题。作为整个儿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还强调在疾病防治、病房门诊管理、健康护理等 各方面要体现对心理行为的关注,推动儿科学工 作内容和服务从过去的以躯体疾病为中心转变为是在正常儿童保健的基础上,由于涉及发育与行 为的问题越来越多,促使学科再次分化发展而来。 在美国,1982年成立行为儿科学专业分会,1994 年更名为发育与行为儿科学学会(Society for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 SDBP), 1999年美国儿科学会正式批准发育行为儿科学为 儿科学中的第13个亚专业。同时,发育行为儿科 学涉及的疾病范围不断扩大,从儿童智能迟缓的 临床服务和设施,逐渐延伸到其他的残障儿童领 域(handicap children ),如脑瘫、学习障碍、语言 障碍、听力障碍等儿童的保健和康复。2003年, 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査显示,发育与行为问题已经 成为儿科领域必须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1]。在我 国,儿童保健也是从智能迟缓的识别、评价及流 行病学调査着手,渐渐扩展至学习障碍、行为障 碍等的研究,与其他国家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发 展十分相似。回眸我国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发展历程,大 致可分为3个阶段[2]。第一阶段为概念阶段,始于 20世纪70年代。郭迪教授等预见性地指出儿童发 育与行为的重要性,强调儿童的精神神经发育,以疾病防治、躯体和心理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发展。

1 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发展

    从国内外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发展来看,均并将此作为儿童保健学的基础,同时引进了儿童 筛査性心理测试,着手进行标准化,制定适合我 国儿童应用的筛査量表。第二阶段为孕育阶段, 即20世纪80~90年代后期。在此时期,陆续引 进除筛査性心理测试之外,更高一级的诊断性心 理测试,经过标准化之后,开始应用于临床,其 中筛査性测试有丹佛发育筛査测试、皮博迪图片 词汇测试、画人试验、入学准备测试等,而诊断 性测试包括韦克斯勒学前及初小儿童、学龄儿童 的智力量表、盖塞尔发育诊断性测验、贝利儿童 发育量表等等。并在80年代中期进行了全国16 省市智能迟缓的流行病学调査[3]。在临床上开始开 设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的专科门诊。 此外,该阶段已有关于发育行为儿科的全国继续 教育学习班,国际交流也开始活跃。第三阶段为 分娩阶段,可以从1999年算起,已经10年。21 世纪,适逢进入脑科学时代,与儿童脑发育相关 的专业和学科得到了发展机遇,加之儿童保健和 神经科医师对儿童发育行为的浓厚兴趣,政府大 力支持,使包括儿童保健科医师在内的教育、心 理、精神、神经等专业人士投身于儿童发育与行 为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在科研方面,有关儿童发 育与行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地都有 相应的研究成果报道。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院 开始将发育筛査纳入儿童健康检査的常规,使得 更多有发育行为缺陷的儿童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些教学医院率先开设了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 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门诊,目前 这些疾病已成为临床的热点问题。在儿科学教学 中,也已将发育行为疾病纳入教材中。儿童保健 包括发育与行为,也已经纳入儿科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计划中,培养与发育行为有关的临床评估 和诊治能力。在近十年有不少儿科医师走出国门, 学习发育行为儿科学,同时,许多国外的专家也 被邀来华讲学。各种发育行为相关的学术会议也 很活跃,中国香港、澳门和大陆还联合定期召开 不同专题的研讨会。1993年西安医学院有了第一 部校内教材《发育行为儿科学》;2003年沈晓明教 授和金星明教授共同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发育行为 儿科学》专著[2];之后,又有邹小兵和静进教授的 《发育与行为儿科学》[4]。各种专业儿科杂志刊登的 有关发育与行为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如 上海、广州、西安、沈阳、武汉、四川等地的医 院纷纷成立发育行为儿科、发育行为中心等,以 适应不断发展的儿童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需要。

—个新的专业一发育行为儿科学的雏形已 经形成。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支持下,于 2009年的3月8日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发育与行为 专业学组筹备小组,开始进行发育儿科学学组成 立前的筹备工作。

2 我国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展望

    2.1各学科相互支撑形成完整的发育保健体系

    发育行为儿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此,需 要包括基础儿童保健学、小儿神经病学、精神病 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儿科学科的支撑。儿科学是 发育与行为儿科的基础,小儿神经康复和儿童保 健是发育儿科学的主要支撑,这就决定了发育与 行为儿科学将拥有众多患儿资源。另外,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妇幼医学也取得了长足 的发展,孕早期一孕期一生后早期的系统一体化 管理理念的形成,早期发育与成年期疾病关系的 研究成果,疾病谱的改变使出生缺陷相关性疾病 增多,高龄孕产妇比例增加等等,这些都使得寻 求优生保健和入院生育的孕产妇日益增多,高危 儿比例也随之增多,民众对儿童身心发育与行为 心理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后续带来的问题不 仅需要更加完善的保健服务,更需要发育行为儿 科学的研究推进,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发育保健 体系,使其更加顺应和符合生物、心理和社会医 学模式。

2.2 不断适应儿科疾病谱的改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感染性疾病、营养 性疾病减少,一些心因性疾病和发育行为相关性 疾病增加,儿科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发育 障碍等已经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使儿科医 师面临新的挑战。各个国家发育与行为儿科学不 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学术交流也渐趋频繁,儿 童发育与行为这一领域应该适应发展,形成专门 的体系。

2.3加强内涵建设

    儿童的发育和行为是交织在一起的,发育反 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成熟的各种特征,各种生物因 素和环境对发育均有影响;行为是儿童功能和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心理社会因素可增强或 干扰儿童的行为。发育和行为儿科学通过儿童的 行为证实儿童的发育水平,通过发育水平理解儿 童的行为。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内涵包括:①对儿 童正常发育的理解;②综合评价儿童的发育与行 为,这其中需要包括儿科、心理、教育、神经心 理等各专业的相互协作;③了解和应对生物因素 诸如基因、染色体、围生期因素、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营养不良、毒素 等对发育和行为的影响;④了解和应对疾病如急 性感染、住院、手术、慢性疾病、威胁生命的重 病对发育的影响;⑤应对、干预和处理儿童的发 育与行为偏离、问题和障碍,例如反复疼痛、饮食 问题和厌食症、遗尿或遗粪症、睡眠障碍、性发育 问题、情绪问题、暴力或进攻性行为、物质滥用和 依赖、学龄儿童神经发育差异和功能障碍、智能迟 缓、注意缺陷、语音和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 碍等等。因此,发育行为儿科学必须加强内涵建 设,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全国的学科发展 规划,不断进步,促进我国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发展。

    2.4结合国情,促进发育行为儿科学的逐步发展

    发育与行为儿科诞生于儿童保健的襁褓中, 必然与儿童保健若即若离,“即”指的是发育筛查 应当交到儿童保健专业人员中,使其掌握正常儿 童的发育进程,识别发育与行为偏离或异常的早 期预警症状,以及时处理或转诊;“离”指的是对 发育与行为障碍的评估、诊断、干预、治疗应当 由专业医师负责,将慢性病的管理和训练计划交 到社区或基层儿童保健医师中,并定期监测和评 估训练的疗效,调整目标和训练计划,这样可以 上下联动,周而复始,既带动了社区儿科学的发 展,又促进了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循证实践。

对从事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医师的要求比较高, 需要了解和掌握正常儿童行为、心理和社会性发 展规律的知识,以判别儿童行为的正常或异常; 充分了解和掌握心理、社会因素如何导致儿童躯 体症状以及如何初步诊疗,更要知道如何、何时 转介给其他更专业的机构;筛査和判断有高危出 生史儿童的早期发育状况,提供基本的咨询指导 与干预;了解疾病和医疗行为如何影响儿童及其 家庭;了解和掌握诊治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的技能;充分掌握和了解常见发育与心理病理学 知识,以识别这些疾病;多方位开展儿童发育行 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家长指导和家长 学校;懂得如何在社区中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 为问题的矫治干预。

第5篇: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 心内科;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62-01

掌握临床基本知识是十分有用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临床工作思维并不一致,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是每个独立的疾病,教师分别讲述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是纵向讲授的知识。而临床工作,患者和/或亲属对医生描述的是自己的症状,需要医生判断患者的病因,明确需要做的检查项目,最后给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当学生接触到临床的实际问题时,感觉与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距离,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某些学生在课堂和考试中的优异表现与他们临床上笨拙的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难以理解,PBL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PBL在我国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与我国的教育现实如大班制教学、师资培养模式等有诸多的不协调,受条件和师资的限制,未能建立更科学的评估方案。因此临床医学生面对PBL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往往都会有抵触情绪。我们经过研究,根据我国内地医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认真领会PBL实质的基础上,建立了临床医学生PBL五阶段新方式教学递进培养方案,经过实验和在五年制临床医学生中实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理解、和掌握PBL,成为一名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近年来,PBL教学方法已受到普遍关注并运用临床教学中,心内科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临床专业课,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上医生岗位的关键性环节,这阶段医学教学以临床内容为主,通过理论授课和见、实习的查房、病例讨论、分管病床、参加操作等医疗工作,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工作融会贯通,通过医院带教医生的带教指导,参与临床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医院所承担的临床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以PBL教学方法的模型受到我们的关注并应用于临床教学中,我们以“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收集资料 论证假设 归纳总结” 的五阶段新方式教学代替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上新课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 的传统教学,我们发现PBL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学生以病例为中心内容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塑造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使学生逐步培养成能适应社会转变及知识经济挑战的创新型医学人才。PBL教学法的核心是把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为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医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掌握系统、 全面的思维方式,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我国医学院大部分在校学生学习仍以“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上新课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 的传统教学,面对PBL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开始往往都不适应,有学者认为,PBL教学不能代替课堂授课,应在病例讨论时逐渐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在实习阶段可以采用PBL教学[2],因此如何将 PBL教学法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用于国内的临床教学特别是在校理论课教学,仍然需要探索。

总之,通过 PBL 教学法的实施,取得了一些临床经验,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使其更加完善,更好地适应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6篇: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a)-176-02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influence to prognosis

CHENG Limei, HU Zichun*, LIU Xianl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influence to prognosis. Methods: 120 case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68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and 52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not receiv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The time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after first onset and the mortality during in-hospital perio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MBI and FMA were used to evaluate ADL and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ime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after first onse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46.28±10.35)min vs (71.92±19.27)min, P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脑卒中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目前我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例数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1]。而脑出血患者的肢体瘫痪程度更为严重,往往超过脑梗死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间窗为6 h以内,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于减少患者的伤残率、病死率以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为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笔者对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医学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2],且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6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39~82岁,平均(62.18±9.28)岁;患者从发病到呼救时间为7~180 min,平均(53.29±7.27)min。5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38~80岁,平均(61.95±9.02)岁;患者从发病到呼救时间为5~176 min,平均(52.91±6.93)min。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出血量及呼救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由家属或目击者将患者送入院。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的院前护理程序,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急救电话指导 接到呼救电话后,迅速通知急救人员携带物品立即出诊。通过电话中目击者提示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等信息初步判断病情。对于清醒者,嘱其不要紧张,嘱目击者不能随意搬动患者。对于昏迷者,嘱目击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中呕吐物,剪开颈部紧身的衣服,保持呼吸道通畅。

1.2.2 现场急救 ①迅速评估病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瞳孔、意识及血压等评估病情,确定护理措施。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减低呼吸道阻塞或吸入异物的危险。出现舌后坠者应用舌钳将舌体拉出口外,并在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严重呼吸道阻塞者应现场进行气管插管,连接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可确保急救药物早期应用,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这样既可避免因改变或患者躁动导致针头刺破血管,又可保证治疗药物的快速输入。对有颅内高压症状者,应及时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给予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输注及速尿20 mg静脉注射。

1.2.3 安全转送患者 患者经急救处理后,应及时安全地进行转送,转运过程密切监护患者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确保各种导管及输液管通畅。同时提前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以开放绿色通道,做好急诊辅助检查及抢救准备。

1.3 评估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①FMA运动功能评定:正常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

68例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7例(10.3%),52例对照组患者死亡10例(19.2%)。观察组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经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后,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出院后肢体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脑出血发生后6 h内血肿扩大的几率最高,至24 h后血肿扩大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防止血肿扩大、减轻脑损伤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建立了一套合理、程序化、操作性强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从呼救电话开始即进入抢救程序。在医护人员未到达现场时,通过电话使患者家属也提前参与到患者的急救中来,避免了“误吸”导致的窒息、不合适宜的搬动等错误处置,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机会和保障。快速准确的病情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对病情的评估与抢救同时进行,为提高抢救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在运送途中对患者密切监护并进行各种治疗措施,同时提前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开辟绿色通道,缩短了救护患者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急救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通讯网络建设,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是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②院前急救对护理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必须要有充足的保证[5-6]。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临床经验、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③制订规范的急诊护理交接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应当做到有规章制度、有交接流程、有交接内容[7]。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急救护理知识,并坚持定时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穿刺等急救护理操作培训和考核。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1996,74(5):281-283.

[3] 张桂芳,王艳.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20-121.

[4] 杨微,李欢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1,28(4B):26-31.

[5] 陈玉琴,万水兰.院前急救护理之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84-86.

[6] 张静.院前急救和运转改良流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内科,2010,5(5):496-498.

第7篇: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护理学教育承载着培训最好的临床护理者、传达者、决策者、社区领导者、业务管理者的课题。最新的教育趋势,朝着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采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就是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PBL教学法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大学首创。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北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护理学教育中PBL是基于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学习形式,追求的教育目标是利用设计的病例,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和整合信息,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必要的信息收集能力、自我纠正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发现及沟通与协作能力。此过程中教师起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其学习的动机。

 

因此,在护理本科生学校教育期间教育目标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习,而是要着眼于学生实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一、PBL教学的特点

 

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代替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基于指导自学理论,学生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来设定,学习目标的实现则由学生来负责。通过PBL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医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其处理临床问题时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建立终身学习所需的知识结构。

 

二、PBL教学实施过程

 

在传统的教育中,如果老师提问,学生不配合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氛围不符合于让学生自觉学习的理想教育目标。以小组为单位的PBL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多项临床问题,利用以往学习获得的理论知识,最后归纳所学的新知识,掌握临床护理各学科的特点和临床思维的技巧。PBL教学的基本程序如下:

 

1.课前准备在每一单元开始学习前,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白与之有关的需掌握的基本概念及专业术语,随之提出临床案例或临床问题,根据此案例,仅从教材上找不到完整答案,必须查阅其他资料,将知识延伸、拓展。学生利用检索工具查阅有关资料,包括参考书及文献,指导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例如:如何使用检索工具,哪些文献可参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PBL教学过程。

 

2.小组讨论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10~12人,讨论前随机指定主持人,指导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才提供一定的帮助。讨论围绕每单元指定的案例进行,由小组成员陈述相关知识,并作好记录,汇总及提出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然后继续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互教互助学习,力求完美解决问题。

 

3.课堂讨论在同学们进行了充分自学,查阅相关书籍及小组交流以后开展,由每组代表做本组总结发言,并提出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最后教师就同学们争论的焦点分歧最大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最终获得每个问题的圆满答案,并做出单元总结,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使其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4.教学考核与教学效果指导教师对同学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下一步要求。在课程活动结束时,再指定下一课题,并将新的课题分配到各小组中去,给出新的临床案例,进行又一轮的PBL学习。作为PBL的最后过程,学生们在结束后进行考核。指导教师分别给出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并在每份试卷结尾给出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第一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是自习能力;第三是作为小组成员的集体能力。自我评价要求继续监视自己的执行能力,但这种能力才是学生自觉从患者身上学会技术的核心。

 

三、PBL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思想,个别教师思想陈旧,对新的教学方法不接受,需要彻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若只在某一学科某一部分进行PBL教学尝试难见成效。

 

2.硬件建设,学校是否具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足够的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足够的教师和教学场地来适应大规模小组教学的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PBL教学无法开展。

 

3.教学培训,进行PBL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首先必须为未来的指导老师提供实施PBL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使其有信心进行PBL的小组教学;其次,改变教师的态度,许多教师对PBL的教育基础尚有疑虑。由于PBL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做太多的工作,因此人们更加偏爱说教式讲课,转而采用传统式教学法。

 

4.学生方面,个别同学消极参与,甚至袖手旁观,也有个别同学由于传统教学多年的惯性,对PBL采取抵制态度,不予以合作。由于信息收集比较费时,同学们为了快速完成任务,过分依赖参考书及教师课后总结,而不进行认真仔细讨论;仅抓住表面现象,仅仅对问题的某些细节开展肤浅的讨论。

 

尽管进行PBL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PBL教学模式被认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座桥梁,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在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PBL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增强独立学习、解决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还能学会更好地沟通与协作,有利于在今后的医学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创新的精神。实践证明,PBL必将成为一种有效果和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我们应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开展和推广PBL教学法,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人才,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8篇: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英语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一、PBL教学模式简介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ning(简称PBL)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它是一种把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加拿大麦克斯林大学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PBL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的理论联系

PBL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放情景中,通过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模拟科学研究活动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课堂教学。它是对应于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传授式的教学而提出的,强调教师研究性地教学与学生研究性地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旨在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经验,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锻炼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 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20世纪80年代Holec提出学习者自主,将其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表现在五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确定内容进度;选择方法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1]。

由此可见,基于问题式教学与自主学习在理论上是相通的,二者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即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指导者、咨询者和监督者。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和行动,培训学生发展自主调控的动机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三、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为例,笔者将PBL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

1.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是影响PBL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着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笔者对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每一单元的话题进行了仔细研究,并结合PartB部分Pre—listening Task的问题,精炼出三到四个问题,这些问题难易适中,学生能在上课之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条件,查阅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2]。另外,问题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与时代气息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才能使他们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价值和意义。

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PBL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学英语第一堂课,笔者就将学生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以便实施PBL教学。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有所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问题解决中。划分小组时,通常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每个小组的整体成员特质构成相差不大,但小组内各不相同[3]。这种合作具有以下意义: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有关的先前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其次,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使学生有冲动用英语表达思想。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认知负担(cognitive load)分散到各个小组成员的身上,学生分别负责某个学习要点,他可以变成某个主题上的“专家”,通过合作,从而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探索的机会,并对问题生成深层的理解,这就真正体现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功能。

3.课堂演示。各小组在课下通过酝酿讨论后,在课堂上将借助多媒体,通过材料改编、角色扮演、语言游戏以及诗歌、英文歌曲等各种方法,表现各自的学习心得。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观众。教师相当于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全局把握者。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当学生在讨论或演示时,教师要认真地看、听,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思想,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以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4.总结评价。评价是PBL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及时、恰当的反馈。采用发展性的动态评价模式,即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单纯判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包括:该小组是否达到了Part B部分的口语练习的要求,是否掌握了话题要求的相关知识;是否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课堂活动组织的效果如何及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当然,对于学生讲得(掌握得)不太清楚的知识点,教师要查漏补缺,鼓励学生自己修改并完善原先的方案。期末时,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讨论和自主学习网上学习情况也会纳入总成绩的评定,占期末总成绩的30%。最后需注意的是评价是多元性的,既有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也可以对老师进行评价。通过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4];教师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反思,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考察和分析,改进今后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5]。

四、结语

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为目的,是一条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尽管实践中初见成效,但是由于PBL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才刚刚开始,应用过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师角色的转变不够理想;课堂进程控制较难;不适应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与讲授法相比学习周期长、系统性较差等问题,因此,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Holec,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UK:Pergamon Press.1981:3.

[2] 麻彦坤.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美国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5(9):60—64.

[3] SharonS.Handbook of cooperative Learning[M].Westport: Greenwood Press,1994

第9篇:神经病学学习指导范文

1硬件环境

1.1网络主干我院目前已建成主干千兆光纤网,百兆到桌面的高速以太网,网络覆盖了全院疗养、医技、机关等各个部门, 院内各科室全部配置有网络工作站。已建成的网络架构能较好地满足电子图书系统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的需要,并且满足全院办公电脑都能访问电子图书系统。

1.2 网络布线确定网络终端位置和数量(留出一定的冗余),采用星型拓扑结构,选用高质量的超5类双绞线。新建用房根据整体布局,在建筑图纸上标注网络走线方向和位置,以便预埋管道、穿线等工作与建筑施工过程同步;原有办公用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做到走线隐蔽,线槽横平竖直,不影响房间美观。网络布线时,应尽量避免双绞线过长或过短,过长会造成浪费,过短则会影响使用。

1.3服务器、计算机电子图书系统主要为工作人员提供网上图书信息检索、阅览或下载,对服务器的运算能力要求不高,系统的安全性相对比较可靠。因此,我们选择的是Dell双核925 CPU、2 G内存、1 500 G硬盘服务器。服务器放置在中心机房,以方便统一管理和获得可靠的电源、温度、湿度、运行环境。计算机终端选用标准配置的主流产品即可满足需要[1]。我院电子图书系统运行以来,信息传输良好,性能比较稳定,目前未出现过任何故障。

1.4操作系统服务器端所选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WEB服务器端版本6.0,客户端为Window XP或Windows 98。

2软件选择

2.1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提供1989年以来的1 400多种医学类专业中文期刊和860多种相关期刊的500多万篇全文数据,来自420余种重要报纸的39余万篇全文数据。收录国外医学系列杂志、中华医学会杂志、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及神经病与精神病学、外科及皮肤病与性病学、妇产科与儿科、肿瘤学与特种医学、五官科、药学、综合性医药期刊、医药学大学学报与院刊、生物科学类共十五大类。支持传统检索、高级检索、分类检索、期刊导航等检索功能,拥有题名和关键词、刊名、机构、分类号、文摘等10多个检索入口,可支持中文全文下载。

2.2外文期刊整合服务系统提供1 100多万篇外文期刊的题录文摘数据。收录国外医学类、生物类及相关专业期刊2 460多种,涵盖了国外七大西文检索系统Chemical Abstracts (CA)、Biological Abstracts (BA)、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Engineering Index (EI)、MedLine、AGRICOLA、CAB Abstracts (CAB) 收录的生物医学类专业期刊,累计文献量150余万篇,支持外文文摘下载。

2.3电子图书精选近年出版的实用医学图书7 000余册,分为医学类、药学类、管理学类等。包含了医学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临床治疗及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书籍。检索项分别为书名、作者、关键词、出版社等,支持与或非的二次检索。

2.4中国大百科全书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0余个学科领域。共计收录条目78 203条、12 568万字,图表5万余幅。设置有分卷检索、全文检索、条目顺序、组合检索、大事年表、帮助信息、安装字体八个主页面。提供按条目顺序浏览、分卷检索、全文检索、组合检索等多种定制的检索方式 ,还可提供几十种逻辑检索的语句检索方式。在条目正文中提供了打印、下载、复制功能,为有效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资源提供了方便。

3 实现功能

系统支持IP访问。也可通过院内局域网连接登录。支持多客户端同时在线访问,无限制资源共享和下载,提供访问计数。各计算机终端用户可在本工作站,登录图书阅览程序,进行网上阅览。图书、杂志的使用管理和存储电子化,可以达到无障碍图书信息共享,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

4实施效果

4.1无时空限制资源共享电子图书系统的建成,告别了传统的纸质图书馆内阅读、馆外借阅只能一人独占的时代,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馆内所有的图书资料向所有联网的工作站开放,医务人员只要在自己的办公室就能方便地浏览到各种资料。以往常常为了一本杂志要等好几天,并且以往订阅的杂志有限,也就200多种,图书年购买量也不足,而现在大量的医学资料仿佛让读者应接不暇,方便的阅读方式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专业理论学习的热情,而且在值班时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资料的查阅,也大大地节约了时间,促进了整个疗养院学习、科研氛围的培养,从而间接地提高了疗养院的诊疗水平。

4.2节约投资如把目前等量的电子期刊与传统的纸质期刊订阅比较,可节约资金数十万元,虽然初上系统一次性投入看起来投入较多,但从年更新和年订购纸质期刊相比,就体现出电子期刊的实惠性,且收录期刊量是原订期刊的10多倍。电子期刊和图书的保存简单实用,既节省了存储空间,又节约了经费开支。我们在建设此系统时资金投入就在于购置服务器和存贮设备,而网络设备、PC机等可与其他系统共用,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也扩展了疗养院局域网络应用功能。

4.3检索快捷高效系统采取WEB方式,客户端只需点击IE浏览器,输入相应的IP地址即可,也可到院内局域网直接点击电子图书馆下的分类图标完成登录。图书管理员定期按月进行数据更新和维护。我们对疗养院工作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和操作指导,经过短期练习工作人员都能应用自如。

电子图书系统所特有的快速检索功能是过去纸质图书所不能比拟的[2]。以往查新、检索需要图书馆人员去完成,因为我院图书馆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任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有时会影响读者使用。而现在已是每一位读者都能掌握,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信息查新和检索,极大地提高了图书情报服务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傅征,任连仲.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1-8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