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的财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管理工作变革
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从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收支结余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新规定,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出了明确的新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全面了解新制度的管理规定,有效认识到新制度实施的影响,并根据实际的规定调整相关的工作,对于主动迎接新制度,适时调整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在保障基本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同时,积极学习相关的规定,并对新医院财务制度作出相应的研究,继而从管理实践着手,积极推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变革。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实际的探究,梳理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后会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的主要影响,继而从制度出发,全面分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条件与新局势,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完善提供相应的借鉴。
1.新制度对有效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做了明确规定
从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来看,规定对医院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制度规定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要建立健全医院内控机制,同时还应当积极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机制,并定期开展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的过程与结果做统一的研究。而最终在借助绩效考评等方法,来推动财务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实现医院的良性管理。这些要求首先从总体上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医院建设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不仅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还应当拓展财务管理的功能,积极将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到医院的一线,使得医院在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下实现医院管理效率的提升。
2.新制度要求医院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工作一直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此次新管理制度的实施,对预算工作做了重点强调,要求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完善,继而为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分配提供基本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基本的前提,后期管理工作以预算为标准,保障了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
3.新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医院加强成本管理
医院运营成本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经营,成本管理的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流失,继而对我国医疗事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毁灭性灾难。因此在新财务制度下,医院要积极开展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的对象,实现分科室、分项目、分病种等财务成本的核算,保障成本管理的合理性与透明性。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结合前期的分析,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从财务机制建设、预算、成本等多个方面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出了规定,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文章在本节结合前期的探究,对新财务制度实施下医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做出探究。
1.全面加强医院各部门科室信息管理,为财务管理提供基本参考
从新制度来看,无论是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都要求加强统一协调,加强全面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结合实际特点开展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就应当要求医院各个部门各个科室信息的及时传送,以保障财务部门能够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对医疗资源做个性化的分配,编制合理的预算,同时根据各科室的动态信息,对各个科室医疗资源的使用状况做出科学的考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才有了基本的参展,各项工作的针对性才能提升。
2.保障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拓展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功能
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发挥好激励作用,应当积极与业务管理工作相对接,实现信息的共享。新制度要求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绩效考评,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因此财务部门应当与业务管理部门相对接,收集各科室的业务信息,并及时向业务部门提交收支情况,联合业务部门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继而通过两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医院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主要业务水平与绩效做出考评,实现对医院工作的有效激励,促进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文章结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内容,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做出探究,从探究来看,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从财务机制建设、预算、成本等多个方面对医院财务管理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医院应当加强各部门科室信息管理,为财务管理提供基本参考;而财务部门则应当积极与业务管理部门相对接,实现信息共享,继而发挥财务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最终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功能的拓展。
参考文献:
[1]杨新英.浅析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研究,2013,(10):59-61.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 财务监督 会计
《医院财务制度》在2011年1月7日正式颁布,它结合了医药卫生体制发展的新要求及医院运行环境的变化,在1998年所颁布《医院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标准性规范,并作为国家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指导性要求而不断发展。对旧版制度与新版制度进行比较,会发现新版制度在对医院内外部财务监督工作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了财务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二是通过修订医院财务信息质量标准,对财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一)制定总会计师一职,促进财务集中化管理
医院的财务工作通过不同职能的部门进行管理,管理模式较为分散。而在大型医院中,高层领导多数为医疗专业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显得略微薄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商务活动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复杂的商业需求,医院在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在旧版制度中虽然对总会计师的建立提出了要求,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随着新版制度的推出,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仍旧成为首要要求,因此卫生部在三家直属医院开展了总会计师的试点运行工作。总会计师作为医院高层的核心人物,起着策划与决策的作用,他能够从宏观角度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审视,并协助院长对医院的经济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策划。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医院集中化管理的发展,并促使医院在决策上面更加规范化与专业化,大大加强了医院在财务监督方面的工作力度。
(二)加强成本化管理,优化医院的运行效率及质量
对于所有性质的医院来说,成本管理永远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焦点。虽然现阶段,大部分医院都正在开展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但多数仅是停留在两级核算及内部奖金分配依据收集的阶段,并没有制定一套完整、专业、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新版《医院财务制度》中,对成本管理的介绍就占据了整整一个章节,其中包括了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实施目的、成本核算对象、实施程序、成本分摊法等。成本管理从之前减少成本、加强质量的目的升华成为了为国家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的目的。因此,医院因依据新版制度来建立一套具体的成本管理体系,以此来完善医院尚未健全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详细真实的成本相关数据,定期展开医疗成本预测核算工作;建立成熟的成本定额管理机制,倡导全员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大力控制医疗所需成本。
二、优化医院成本数据的质量标准,提高财务信息的实用性
(一)财政预算资金的投入管理
我国财政预算在对医院投入进行划分时,分为基本支出补助及项目支出补助两大部分。由项目支出补助而构成的基本资产及购买的医疗设备归属于资本性支出。在新版《医院财务制度》中追加了待冲基金,待冲基金由财政补助收入及项目收入所构成的资本性质支出净值。以上这些信息均对国家财政投入和消耗动态进行了侧面的反应,也从体现了医院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的运行效果。这些信息为国家对医院基本性建设及医疗设施购买等再投入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真实的财务信息及数据。
(二)医疗收支及药品收支直接的界定
在旧版制度中明确要求医院中的医疗收支与药品收支应分开进行核算与管理。间接费不能直接地算入医疗服务支出及药品支出的管理费,并按照医疗部门及药品部门的员工比例进行分配。但是若强制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进行分开管理,会导致支出计算不精确,并造成不真实的支出数据及成本数据流出。新版制度对医疗收支及药品收支之间的界定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并将药品收支列入医疗收支的范围进行统一核算,这样不仅规范了各项收支之间的界定不明确,进一步强化了收支配比原则。除此之外,还有效地整顿了不合理的药品收入,药品作为医疗服务的必要因素,不能被单纯的销售行为所覆盖。
(三)科教项目收入的管理
旧版制度将医院所有的收入氛围四大部分: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并没有将科教项目的收入列入划分行列。在医院日常工作中,不同的医院对科教项目收入的理解也是有所差异的,核算的项目也不相同,有些医院将科教项目的收入列入“专业基金”范围内进行核算,而有些医院将科教项目的收入列入“其他应付款”范围内进行核算,旧版制度对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新版制度中,对于收入的分类是根据收入来源所安排的。科教项目的收入,其来源被描述为除财政补助收入之外,专门用于科教项目的补助收入。并将其单独进行核算。
(四)财务报告管理
根据系统论及信息论中提及的论点来看,医院的经济指标是指能够从不同视角反映医院经济活动整体情况的会计信息体系。在该体系中,各个指标之间具有相对密切的关联,且互相补充。在新版制度中,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了全方面的完善,并增设了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等,优化了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使医院中各种财务信息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地进行内部传递,以此来满足医院的多方面需求,协助工作人员更彻底地了解医院的财务现状,并用更尖锐的眼光去审视医院的经营情况。
参考文献:
[1]黄少瑜.应对新医疗体系改革探索医院预算管理新思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2):150
[2]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5):37-39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背景下医院预算管理的新要求
(一)强化以新医院财务制度为核心
在新的?t院财务制度下,医院应按照最新的制度设计,实行有效的预算制度,并加强对预算计划的执行和管理,突出强调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进行操作。每个医院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和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试点工作,强化把整体的收支纳入预算的管控之中。
(二)科学有效的进行预算管理
根据每个医院的不同的情况实行科学的管理手段,强化对以公立医院为主的预算改革,以预算前中后为基本的指导原则,更加明确的推进预算改革工作,而新财务制度下提出的具体的实施办法应该结合医院内部自身的试点和研究,把试点的经验和研究的结果报批主管部门,从而实现有效的细化科学管理。
(三)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工作
有效的预算监督是进一步强化医院内部管理的措施,对医院的预算的编制、计划、执行和决算等整个流程实行科学的监督,特别的针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等部门,建立其对其的考核和评估机制,并将结果提供给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同时,外部监督也是不可或缺的,医院应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提高预算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二、采取精细化标准进行项目预算
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新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各级医院必须提高思想上的认识,不断推进项目预算的管理工作,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的标准,使得整个财务资源和医疗资源得到高效的配置和流动,从而使得整个医院业务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实行新财务制度下的预算改革,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有效的给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是实行新财务制度下预算改革和精细化项目管理的任务所在。
(一)逐步解决项目预算中的挑战
1.高效运营的预算管理。预算编制是非常复杂和繁重的工作,而目前医院的各个单位和科室的预算编制工作粗糙,没有科学性和精准性,往往是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提出一份不高效、不完整的预算编制计划,同时,预算的执行也具有很多的差别。这些预算计划书往往对重大项目的预算安排缺乏科学依据,数据说明不充分,理论阐述不全面,预算的执行明显缺乏对应的操作方案。
2.进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难度大。医院作为拥有专业科研项目的公共事业单位,有效地把科研计划纳入整体预算,而多数医院的科研项目落实不够,进度把握不准,科研与实际治疗水平匹配不合理。很多医院的科研项目缺乏真正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效果评估,科研项目的超支或者不足时有发生。整体看,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存在一定的挑战,设备机械等预算支出过大,而实验和研制的预算分配较少,两者存在不平衡预算管理。
3.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实施有效的科学绩效评价机制是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激励,而目前的医院的整体上缺乏合理的预算监督与考核绩效评估机制,使得对某些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流于形式,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质量等得不到科学的评价考核,对预算执行的绩效表现缺乏具体的指标。
(二)推动医院实施项目预算精细化的策略
1.推动建设预算项目资源库。医院可以在新财务制度下通过自我推荐、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有重大意义和医疗价值的项目进行采取包括技术、信息、数据等支撑在内的项目审查和筛选。同时,更加明确的对医疗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项目的进行优先支持,把这些项目的管理真正的做到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与平时的项目管理制度结合,从而建立预算项目资源库。
2.加大对科研项目预算的精细化的管理。医院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的保障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和效果性,且纳入整体医院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医疗救治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严格执行精细化的医疗可以项目,应该把科研项目的申请与执行和绩效的考核等整个环节都纳入精细化操作阶段。
3.建立高效的预算评价体系。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医院在新财务制度下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评价体系,通过对医院在落实各个项目编制和具体执行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考核,对医护相关人员的预算执行情况形成合理工作的预算评价指标。
三、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的预算管理
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到来,医院应该把预算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渠道,建立新财务制度下的专门信息化预算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对内、外信息的集中处理确定预算编制的具体办法,加快信息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中国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现状
实行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信息化二十多年以来,我国医院的预算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不断的增强,信息化推动医院预算管理从基本的人工预算与集中分配编制到信息化的电子系统处理管理,这个过程极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科学准确性。但是随着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施,我国的预算信息化管理还明显没有跟上节奏,存在信息化预算管理能力滞后等问题。
(二)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不断的增强预算信息化管理能力
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当代中国医院必须进一步的提高信息化的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对信息化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医院的思想观念,制定出台更加合理的预算计划,而整个信息化预算管理,
因而医院必须重视信息化的作用,只有通过全体医院医护人员的共同的努力,才可以有效的提升信息化预算管理能力。全院齐心协力,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将预算管理信息化下的计划建设贯彻实施。
2.建立良性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目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鱼龙混杂,其科学性都有待考究,因此,医院在选财务预算软件时须谨慎,首选符合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的信息系统,其次对于系统的选择须有良好的信誉,并且拥有成功运用的实例,再者,各医院的实际经营业务参差不齐,对于通用的软件系统,各医院要发掘其开发功能。
摘 要 本文主要对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进行探讨,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基本要求,从制度的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加强、全成本核算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新形势下医院财务制度的构建及完善,保证医院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医院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成本核算
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医院财务管理,这也是医院经济工作的关键点。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2012年1月颁布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对于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医院的整体效益也得到了改观,本文主要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对医院现行管理制度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下,医院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使医院各类经济活动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规定办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为提高亿元资金的使用效率,应该严格审批制度和加强医院的经济核算工作。在实践中可以体会到,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提高,使其产生最佳的使用效果,必须要坚持严格的审批制度,对资金的各项用途都要按照规定进行合理分配。财务部门作为执行资金使用策略的把关人,对不合理的开支应该严格杜绝,把资金用在重点建设的项目中,并保证医院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预算的执行必须具有严肃性和约束力,因此要对医院加强预算的全面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医院领导层首先要树立起全面预算的观念,管理层的认识程度往往对制度的执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这是实行全面预算的基础。(2)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保证预算管理顺利实行,避免预算管理的随意性和主观性。(3)对医院的经济发展目标应该仔细规划,这也是预算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4)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已经审核通过的预算项目,要严格对其执行,按照授权与审批程序,对预算外项目的支出要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执行,对没有凭证、合同、手续的支出项目,不予支付。(5)对设备采购加强预算管理。需要采购医疗设备及器材的,首先要经过申请,并提交可行性报告,经预算管理组织或机构进行审议,最终决定是否进入预算范畴,采购时不能超出预算。(6)医院预算管理离不开大量的信息支持,主要包含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医院整体信息及科室、部门详细信息,以及相关外部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效性和前瞻性。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7)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的施行离不开电子化信息处理软件的支持,医院信息通过软件进行整合,有效的防止了超预算现象的发生。(8)各部门及科室预算执行要与考核联系起来,对预算差异较大的部门分析其原因,对其重点进行控制,保证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相一致。
三、加强全成本核算
新《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核算有明确的要求,对医务活动中的器材耗费等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归类分配核算,从而得出科室成本,对科室成本进行综合即为全成本,为了做好全成本核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成本核算机构,医院成本管理牵扯到各部门、各人员的根本利益,是全员、全院的成本管理,因此进行全成本核算时各部门及人员要积极的给予配合,对各种费用的界限要明确的划分;此外还要建立成本核算账户,编制核算报表,对成本变化的规律进行掌握,从而提供给管理层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对全成本核算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2)对科室的成本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定编定岗,严格控制计划外人员编制,科室内增人不增工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医院整体效益。(3)对物资的领用要严格进行审核,近些年医院的卫生器材耗费所带来的成本提高问题日益严峻,因此需要对卫生材料的成本增加过快进行控制。因此要按照平均耗材值对卫生材料进行定额,根据此数据对下一年的预算收入来确定卫生耗材成本,这是科室预算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医院应根据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奖惩,此外还要根据物价水平及时对定额政策进行调整。(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应该购入全成本核算软件应用于成本核算中,由于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涉及医院各科室及部门,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现代化的手段对其进行支持,以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要求财务人员的素养也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由以往的记账、发工资转变为参与医院管理工作中,因此要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的培养。首先应该对财务人员的准入制度严格进行把关,保证财务部门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强化财务人员素质,不断的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对专业知识及时进行更新,完善自我,才能才医院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五、结束语
新形势下,对医院财务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是财务制度发展的必然阶段,每个医院都要把握住这一机遇,对内部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对财务制度不断的完善,促进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华.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9).
[2]汪仁姣.浅析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制度。财经界.2011(2).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 X799 文献标识码: A
一、夯实固定资产核算、负债信息
1、固定资产核算更加全面、真实。新《医院财务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科目,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新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考虑了因折旧给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带来的资产总值和净资产额的影响因素。而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更新。它存在以下弊端,(1)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互背离的。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后,其账面价值并未减少,反映的永远是原值,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失真。(2)由于公立医院的建院时间都较早,房屋等建筑物原值较低及修购基金提取比例较低,造成提取的修购基金远远无法满足房屋修缮和固定资产更新需要。
2、固定资产的负债信息更加准确。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指标上,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而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由于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更加真实,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更准确,从而更加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提取的修购基金,由此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失真。
二、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更具有实用性
1、反映的科目更具有实用性。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旧制度相比,取消了上级补助收入,增加了科教项目收入,并将药品收入纳入到医疗收入的明细项目里,同时在医疗收入项目中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笔者认为把医疗、药品收入核算全都合并在医疗收入中核算,比较符合医院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实际情况,弱化了药品加成收入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同是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既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核心,又规范加强了医院各项收入的核算与管理,也更符合国际惯例。旧制度中将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分开核算,极易造成人为分摊管理费用处理不当,而影响医院的收支结余。
2、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新《医院财务制度》采用了一个新会计科目“待冲基金”。来记录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提取的折旧,提取时,预存在“待冲基金”科目里,等到该项资产要被摊销、清理的时候,冲销“待冲基金”。这样,医院就可以把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别开来核算,通过“待冲基金”对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有效的过程性管理。同是也兼顾的满足了预算管理需要,会计科目更具全面性。
三、强化成本核算、控制
1、强化成本核算。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九条指出成本核算一般可以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三级医院和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该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在进行以上成本核算是还可以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和医院全成本核算。新制度第三十条还对医院科室的分类、科室成本的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三十四条还特别指出一般不应计入成本的范围。相比较,新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细则要求。而旧制度则是简单的把成本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人员比例分摊,成本费用管理较粗放。
2、加强成本控制。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五条指出医院应针对成本核算的结果,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对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成本运营效率。第三十六条也指出公立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总之,要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费用审核等制度等,控制医院成本费用有效、合理支出。而旧制度只提出哪些应计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于成本控制只是简单指出“医院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并无具体成本控制的方法、措施。
四、加强内部监管,强化外部审计
1、加强内部监管。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指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的“经济效率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像企业那样的利润结余,而是和社会效益还有着很大的关系”, 设置总会计师就是协助院长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制定综合目标管理等计划、措施、反馈、修正等工作。旧制度则只提出“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应”建立到“须”建立,仅一字之差,却传递着一个积极且重要的信号,即无论是从医院自身发展到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需求,体现了设立总会计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强化外部审计。新《医院会计制度》第六条指出“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有关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1年1月,还专门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的通知。旨在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医院财务监督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医院内部预算和成本管理;加强政府卫生投入的使用监督;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于推进公立医院的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监督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五、加强医疗风险意识管理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十二条中,专用基金的范围,取消了“修购基金”,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并规定“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由于医疗行为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当前医疗事故及其经济赔偿不断加大,严重的医疗事故会造成当月的支出大幅增加,特别严重的事故及经济赔偿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进行,为此,“医疗风险基金”势在必行。而旧制度中没有进行医疗风险防范要求,缺乏抵抗医疗风险的内容。医疗事故经济赔偿在只有在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涉及抗风险问题,也有违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六、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影响
众所周知,在医院管理组织中财务管理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的经济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医院财务管理的好与坏从根本上决定了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在新时期,为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国家相关部门推出新医院财务制度,实现医院收支管理、成本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的创新,为医疗卫生机构的有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与保障。与此同时,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管理带来影响。
一、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内容
从整体角度分析,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资金筹集、使用的主要部门,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医院的整体运营,并且对医院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从某个角度分析,虽然我国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了规定,但是在时间的淡化中,部分规章制度已经不符合当前医院发展的需求,没有真正从宏观角度出发,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水平。其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医院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且医院财务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基本素养过低,对医院的发展;医院缺乏风险评估以及风险预防处置,且不具备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未严格按照医院的实际成本情况加以分析与反应,长此久往则导致医院财务工作呈现出无人监管的局面,进而引发医院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当前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医院财务管理得到创新发展,其一是将权责发生制定为财务核算的基础内容,并将财务核算的地位加以明确;其二是全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现金流的管理方式加以明确,将财务管理与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结合;其三是财务报表体系得到健全,不仅实现了财务管理的完善,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财务管理得到加强
从新财务会计制度内容出发可以了解到需将医院院长作为主要的负责人与领导者,要保证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并要积极将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作为主要的内容,对医院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与控制,并且通过健全的体制以及监督避免贪污犯罪现象的出现。此外,从整体性出发与分析,医院在实施新财务会计制度制度,可以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创造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医院资产以及国家资产的增值。
2.健全医院成本管理机制
依据新财务会计制度得知,我国医院要想在新时期积极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首要任务便是提高其成本管理水平,对成本定额控制管理制度以及费用审核制度加以完善,并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方式对医院成本进行预算。除此之外,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规定医院制定成本制度的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尽可能减少其中所带来的耗费。
3.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制度
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医院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便是财务风险,现阶段,我国医院的数量比较多,信息沟通比较顺畅,这杨以来则导致医疗行业竞争演变的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各类风险也层出不穷。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则成为了医院发展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要求,并要求医院需要不断提高风险意识,需要积极做好财务风险监督与管理工作,积极增强医院的风险防范水平。可以从两点出发,第一是要积极制定完善的医院风险防范制度,新财务会计制度在预算、成本核算、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进一步健全了风险管理系统,提高医院预测以及财务风险能力。第二是提高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财务风险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这种情况下则要求医院需要积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并尽可能的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贯彻到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这一举动下,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保证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快速发现财务问题,并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规避风险,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医院发展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医院财务管理注入新鲜活力,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医院财务管理受到影响与制约,且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机遇与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制度,顺应医疗机构的发展,成为了解决医院财务管理缺陷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医院管理层以及财务工作者需要加强分析与思考,积极探索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自我完善,真正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发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分析了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并从3个方面分析其中所带来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提出几点建议与措施,这对推动医院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冬.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04:99-103.
[2]郑水容.探析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190+55.
[3]胡颖.刍议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274.
1.对现金流重视不够
医院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医疗市场竞争的增加,科学的管理需要对现金流也进行规范的衡量。对现金流的分析,可以获得医院资金周转能力、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等,为资金的调入调出提供决策依据。但目前的医院财务分析缺乏对现金流量应有的关注,不少医院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做出错误扩张的决定,从而造成严重财务危机。
2.分析不够科学,缺乏可比性
一方面,医院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是套用公式和简单罗列,没有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由于习惯于旧制度的要求,没有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指标,使分析结果不科学,信息效用降低,从而给医院管理和决策造成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财务分析指标不健全,使得分析不能全面反映医院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无法与其他医院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医院无法确实了解自身在行业中的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的运营管理效率等。
3.缺少对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分析财务分析所提供的只是从财务数据和报表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只注重对医院过去财务数据的分析,因而得出的结果也是对医院过去和现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的评价。而非财务信息可以从非财务的方面反映经营的状况,可以说非财务信息同财务信息一样,对医院的未来发展具有同样的预期作用,甚至比财务信息更贴近医院的经营管理。如果将非财务信息纳入医院财务分析体系,两者相互的结合,将会使分析更加的全面,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4.不能满足整体的分析需要对于财务分析,我国的医院主要是事后原因和静态的分析,而没有做到事先预算、事中监控和管理的程度,不能动态的满足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需要。随着信息化发展,医院需要在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方面全方位的考虑,从整体层面进行管理,而目前的财务分析并不能满足信息要求,从而限制了医院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决策失误率。
二、完善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1.现金流量指标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将现金流量表列入对外财务报表之一,和企业会计一样,其反映着一定期间医院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现金流量的情况关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现金流量指标的设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业务收支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收支结余,反映医院收支结余中现金的支持比例,说明医院的现金保障程度。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最有力的偿债资产是现金,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反映医院对1元流动负债所增加的现金保障。现金债务总额比=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负债合计,反映医院对1元负债所增加的现金保障。资产现金回收率=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产总计,反映医院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应注意分析变卖固定资产的情况,否则可能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2.新财务制度中参考指标的完善
在新施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的附件2列示了19项参考指标,包括预算管理、结余和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资产运营、收支结构和发展能力等六个大的方面。与原来单纯的人均业务量指标相比,列示的指标更加系统和专业化,但是这些指标并不够全面,主要可以从以下进行完善。
(1)预算管理类指标。管理费用执行率=本期实际管理费用/本期预算管理费用,反映医院在管理过程中控制管理成本的能力,如管理部门日常费用,科研、培训活动费用等。
(2)结余和风险管理类指标。经费自给率=医疗收入/医疗成本,反映医院平衡收支的能力,当指标大于1时,说明医院能够满足经费自给并有结余,如果是小于1则说明医院需要政府进行补助。资产结余率=本期结余/资产总计,反映医院利用现有资产获取结余资产的能力,每1元的资产所带来的本期结余。
(3)成本管理类指标。人均医疗收入=医疗收入/医院职工人数,反映一个会计期间内医院职工人均实现医疗收入,体现职工创造价值的情况。人均医疗成本=医院成本/医院职工人数,反映一个会计期间内医院职工人均支出,体现控制成本支出的情况。人均医疗收入成本率=人均医疗成本/人均医疗收入=医疗成本/医疗收入,反映医院每1元收入所耗费的医疗成本。
(4)资产运营类指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医疗收入/流动资产,反映医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次数越多,医院对流动资产的利用能力越强。
(5)发展能力类指标。结余增长率=(本年度结余-上年度结余)/上年度结余,反映医院本年度的结余增长情况,与收入相比是否相对应。收入增长率=(本年度收入-上年度收入)/上年度收入,反映医院的收入增长情况,与结余增长率一起分析。医疗收入增长率=(本年度医疗收入-上年度医疗收入)/上年度医疗收入,反映医院单纯的医疗收入增长情况,这是剔除了政府补助和其他收入的分析指标,是医院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
3.非财务指标
医院的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医院管理的诸多因素,如病人满意度、医疗质量,技术创新、社会舆论以及政府的支持程度等,都将极大地影响医院未来的发展情况。仅仅从纯粹的财务分析角度进行分析,无法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评价。对医院来说,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分析都必不可少,两者相互结合,可以互补不足,全面反映医院的整体情况。对于非财务指标,主要可以考虑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服务量、医疗服务效率、医疗病人评价、医疗技术创新等方面。
(1)医疗质量。良好的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有力保证,其不仅会增加医院的收益,还可以在规模上达到经济规模效果,降低医院成本。相反,则可能会增加医疗负担,还可能经常陷入法律官司当中,承担巨额的赔偿费用。医疗质量指标可以通过好转率、治愈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床日数等进行衡量。平均住院床日数=出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病人住院床日数越长,表明医疗业务质量不高,反之,表明医院业务质量较高。
(2)服务量。医院在一定的规模下,一定期间提供的医疗服务量越多,其社会和经济效益相比就会越好。可以用来反映服务量的指标主要有门诊人数、急诊人次、出院人数、手术台次等。
(3)服务效率。医疗服务效率从非财务的角度反映医院利用资源的情况,主要有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人均门诊人次等。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床日数,反映医院对病床的利用效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反映每张病床的工作效率。人均门诊人次=门急诊人次/医院职工人数,反映医院职工的劳动生产率。
三、结语
关键词 新医院财务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 变化
1998年11月财政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对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规范医院经济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财政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旧制度已跟不上医改的步伐,2010年12月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应运而生。通过新旧制度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制度的变化及其完善性,也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应用新制度。
一、适用范围不同
旧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种卫生院、门诊部(所)、疗养院、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等进行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新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但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强化预算约束
新制度规定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对医院除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外,还可在部分医院试点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新规定使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呈现了多样化的局面。新制度不仅要求对财政补助收支做预算,而且明确规定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是全面的预算管理。
三、强化总会计师管理制度
旧制度只是泛泛提出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新制度明确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职位,其他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总会计师制度提高了医院的经济管理。
四、规范投资行为
为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新制度无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控制都比旧制度更加严格。新制度对内投资上设立借入非流动负债的底线、限制融资租赁、控制大型设备购置程序;对外投资上也进行严控,投资范围仅限于医疗服务相关领域,更不得使用财政资金对外投资。
五、引入权责发生制
旧制度收入一般执行收付实现制。新制度在医疗收入确认、固定资产管理如计提折旧等方面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而在其他财政补助等方面实行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标准上实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制并存。这种确认方式更能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收入及时性、完整性及固定资产净值的真实性。
六、会计要素分析
新制度科学梳理了会计要素,摒弃了旧制度的支出类会计要素,引入了费用类会计要素。这改变了旧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太过粗浅、流于形式、无法反映医院成本信息真实性的状况,强化了医院的成本意识,促进医院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了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新制度中医院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床日和诊次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七、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旧制度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增加专用基金,而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却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造成固定资产核算时出现偏差,对账务处理和实际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实际上也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新制度采纳企业会计方法,取消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要求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新制度不仅要求医院在首次执行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且要求对已入账的全部固定资产仍需日后计提折旧,让资产负债更加清晰,避免了资产和净资产的虚增。
八、新增待冲基金科目
待冲基金科目的提出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旧制度中财政对医院的资本性投入在净资产中是通过固定基金科目来核算,而固定基金的来源渠道较多,除了财政性资金还有自有资金、捐赠资金等,国家财政性资本在净资产中就不能得以有效体现。固定基金取消后,此科目的提出目的在于核算财政性资本在医院的投入,同时解决财政补助资金在会计实务中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还可解决部分预算管理的需要。新制度提出在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形成支出时,对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克服了之前此项资本性支出由于反映的是财政预算支出而无法计提折旧的弊病。即先计提折旧将其预存至待冲基金,留待资产折旧、领用等时予以分期冲减,这样资本性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就不会计入医院的成本费用。如此一来,医院就可以通过“待冲基金”科目来针对财政资金产生的资产进行更加严密的管理,也可合理区分财政、非财政资金产生的资产,也能更真实的反映医院自有资金形成的成本费用。更为重要的是此科目的设置将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在一个体系中同时的反映了出来。
九、会计报表变化
新制度的财务报表体系除已有的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外,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及报表附注也被提到报告体系中来,不仅完善了每一个报表报告的内容和报告次序,还为以财务情况说明书附表形式出现的成本报表提供了参考格式。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上述规定,不仅促进了医院财务报表体系与国际财务报表惯例的接轨,与一般企业会计的协调,又针对医院在具体工作中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使得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为医院自身发展过程中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真实、可靠、完整的信息来源。而附注的增添也为整个医院财务报表体系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根据国务院医改工作统一部署,中国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医院财务制度》主要对医院财务活动过程所形成的各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成本、结余等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等内容进行规范;《医院会计制度》主要对医院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把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转化为统一的会计语言,并最终形成信息载体向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其结构主要包括会计科目名称、使用说明和编号,会计报表格式与编制说明两部分。两个制度之间内容互补,相互衔接,系统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强。
一、强化了预算的约束管理
财务预算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新制度在明确医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对医院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规定指出,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新制度强化了预算约束与管理,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医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维护了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了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了医院规范运营。国家对医院施行“核定收支、定向补助、超值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二、界定了医院收支分类
新制度按照医院医、教、研的功能明确了“大收大支”的概念。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将收入划分为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将支出划分为医疗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支出和其他支出。新制度明确了权责发生制是医院会计核算的基础。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凡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支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支出,也不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但以往同时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核算时权责发生制难以发挥作用,收入和费用很难配比。新制度对 “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明确,大大提高了其地位作用,有利于医院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升了管理水平,并且合理调整了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了医药分开的改革进程,弱化了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收支分类中单独核算科研、教学项目收支。这些规定既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业务特点,又规范了医院的各项收支核算与管理;既顺应国际会计惯例,又符合医院的实际需要。
三、规范了成本核算与控制
医院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益。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分摊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成本核算分为科室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等,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收支配比、重要性等原则。这些规定,对于医院加强自身的运行管理、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提供了口径一致、可供验证的数据支持,并为今后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
一是新制度充实了各科目的确认、计量等核算内容。例如创造性地设置了“待冲基金”这一科目,下设“待冲财政基金”和“待冲科教项目基金”两个明细科目。从资金循环来看,待冲基金是财政及科教资金留在医院尚未消耗的部分,有效满足了预算管理需要,使一个会计系统同时提供预算和财务两种信息,日常核算依据更为明确。二是改进完善了医院财务报告体系,新增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及报表附注,改进了各报表的项目及其排列方式,还提供了作为财务情况说明书附表的成本报表的参考格式。加强了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的接轨,增强了通用性和完整性,以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三是通过适当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增强了医疗机构业务活动和成本构成的透明度。从供给方加强了医疗费用控制,制约对患者的不合理收费和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缓解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通过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财务管理体系,推动了医疗机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引进医疗机构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加快形成了内外部监督相结合、全过程、全范围的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