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路基路面综合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第1篇: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线;纵横断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在城市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市政道路得到了大力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担负着美化城市建设、便利人们出行的规划重任,其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甚至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水平。以下主要是对市政道路的路线平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设计的相关内容做了简要分析。

一、路线平面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地势平坦的地方,路线以方向为主导,平面线形三要素中以直线为主;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地方,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进行路线选择的原则如下: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1、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市政道路的同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和反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都要满足规范的要求。2、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圆曲线半径是路线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但只此对于满足一条路线行驶安全顺畅的要求是不够的。实践证明,直线长度过长或过短、曲线与直线、曲线与曲线配置的不适当也会导致行车事故,降低通行能力,造成行驶时间和运营费用的损失以及破坏与自然景观的协调。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能够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行驶。选用曲线半径时,应充分注意地质,水文条件,使曲线既能更好的吻合地形,减少工程。

为保证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圆曲线的长度也宜有一定的行程。当不能满足时,应考虑增大圆曲线半径或减少缓和曲线的长度;在条件受限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相连。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如下表1所示。

表1:最小平曲线半径

一般情况下尽量选用大于或等于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受地形限制及其他特殊困难时,才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得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但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何性质和行车条件与直线无太大区别,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反而带来不良后果。

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所以在平曲线设计时,常将弯道外侧车道抬高,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度的单向坡,称为平曲线超高,它的作用是使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指向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客的舒适性。

二、纵横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展开即为道路纵断面,它反映了道路中线地面高低起伏的情况及设计路线的纵向坡度情况,从而可以看出

纵向土石方工程的挖填情况。纵断面设计中确定坡度和坡长是主要工作,因为长、大下坡路段一直是事故多发路段,这就需要充分考虑汽车的制动性能。特别是在纵坡与平曲线结合在一起时,纵坡的大小对公路线形外观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陡而短或反复的纵坡是不可取的。研究发现,人眼对坡度并不很敏感,但对坡度差却十分敏感。因而短小的竖曲线就会使人产生视觉曲折现象,形成线形不连贯顺畅的感觉。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完整的表达出道路的空间位置,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2、横断面设计

市政道路的横断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通畅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横断面要素的确定主要是确定组成道路路幅的各部分的几何尺寸,在实际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市政道路交通量的大小,对路基横断面的宽度进行确定,同时结合当地地交通规划和有关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结束语

做好市政道路的设计工作,对促进城市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既是为社会提供优良交通环境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同时还是实现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志琳.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18)

[2]薛文雄.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与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6)

第2篇: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关键词:山区公路;水毁;防治;对策

1前言

公路水毁.特别是山区道路水毁是宁夏南部山区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山区公路沿河傍山.坡陡弯急.且多数技术标准低,防水设施不够完善,抵御洪水冲刷能力差,每遇暴雨、引起山洪爆发、山体滑坡等,往往发生不同程度水毁。轻则边坡坍塌.重则发生山泥倾滑、泥石流、路面受冲刷、岩石等。下面我就山区道路的水毁防治问题和大家进行一些探讨

2公路水毁类型及成因分析

(1)路面损坏。

路面是用各种不同强度的材料,根据行车需要,用以加固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以便车辆在这个结构表面上能平稳、安全、顺适地行驶,是公路与行车的接触面,它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路面有不同的损坏形式:泥结碎石路面表现为冲沟和坑槽、沥青混凝土路面表现为坑槽和龟裂、水泥混凝土路面表现为断板等。造成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有:边沟排水畅,水过路面,水流冲刷路面产生损坏;路面坡度不适,路面积水,行车作用路面产生坑槽;路基下沉或水流冲空路基,产生路面下沉和断板。

(2)路基沉陷和坍塌。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降,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的基层破坏.,进而使路面损坏。造成沉陷的主要原因有:填方路段的填筑材料选用不当,施工中夯实密实度不够;路基基础土质不合格,未做原表土处理;雨水渗入路基:路面水渗入、排水沟积水渗入、其它原因渗入;路基内积水,如路基内有泉水未设盲沟。形成路基坍塌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如路面、边沟水渗入路基,造成路基坍塌;未设天沟,或排水不畅,雨水渗入土体,造成上边坡坍塌;路基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大,缺乏必要的挡土墙等防护设施;地下水的作用。特别在南方,地下水丰富,泉眼多,水道复杂;溪流冲刷。山区公路不少为沿溪路线,依山伴水修建,溪水冲刷或河道变迁,都会造成公路冲毁。

(3)桥涵破坏。

桥涵破坏是指在山洪暴况下,由于洪水的作用,轻者淘空桥涵基础、堵塞涵洞,降低了通行能力,重者冲毁桥涵,阻断交通。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有:在设计方面:桥涵位置选择不当,水流不畅,地质条件差;过水面积或孔径偏小,满足不了排洪要求;在施工方面:桥涵基础未处理好,深度、强度不符合要求;涵洞进出口处理不当,水流淘空基础;施工质量

不合格等。

3 公路水毁的防治对策

3.1 综合治理

公路之所以常常发生水毁,从主观上来看既有设计方面的问题,也有施工、养护以及农、林、水等综合治理方面的技术问题。因此,要根治水毁,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尊重科学。各级领导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山区公路工程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严把设计关,其次要严把施工关,加强工程监理,严格按图纸施工,严禁随意降低标准,并严把验收关,确保不合格工程不交付使用。

(2)多方协调,综合治理。公路的水毁往往与水利工程上拦河筑坝建库、改变水系,农耕时破坏地貌及林业上的乱砍乱伐、破坏植被等有关,因此,公路构造物的设计、管理要与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配合,综合治理。

(3)加强养护,制定措施,增强公路本身抗洪能力。在日常养路工作中,勤于检查,“堵小洞,防大害”,在汛前,真正落实“一年抓雨季,雨季抓防毁,防毁抓排水”,认真开展防毁、抢修准备工作,加大预防性养护投入。

3.2 排除隐患

在抓公路水毁防治的同时,对水毁易发路段要辅以工程措施,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质环境,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固或改进,排除水毁隐患。

(1)河床严重淤塞的傍线河流要及时进行清淤除障。

(2)沿溪线要重点抓半填半挖路段的驳岸、护

(3)桥涵要做好涵口、涵底清淤和涵底、涵台的加固,重点加强进出水口防治。(4)高路堑边坡路段,要搞好边坡加固和坡顶截水沟建设,确保汛期、雨季无大滑坡、塌方和泥石流。

(5)高路堤路段,要搞好路堤防渗、防漏加固,在边坡铺设草皮或砌石进行防护,还要注意堤脚防冲刷。

(6)路基边沟要及时疏通,注意路面、路肩排水顺畅,防止路面积水或路面水直接排向边坡,造成边坡土方流失、塌方。

(7)护岸、挡土墙基础不到位时用石笼护基,或加砌护坡道;因土压力己引起结构变形膨胀时,应增设套墙、扶壁进行加固或墙背换填砂石。

(8)对水毁工程,要注意设计的可靠性,并做好加固前后的技术资料搜集、整理和建档工作,供今后公路水毁防治时参考、借鉴。

4 山区公路水毁的修复和治理

(1)路面损坏的治理。

对路面标高较低的路段,水过路面产生的损坏,应提高路基;泥结碎石路面,低洼地段可铺设水泥混凝土或块石路面,减少水流冲刷。

(2)路基沉陷和坍塌的治理。

①路基沉陷的治理:软弱地基加固,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增加路基强度,阻止路基下沉;沿河路堤、河滩路等长期浸水路基,设置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基底铺设砂(砾)垫层,阻断毛细水上升;浆砌片石边沟,路面采用密实型路面结构,防止雨水渗入路基;路基内有泉水的,设立盲沟或渗沟,及时将积水排出。

②路基坍塌的治理:砌筑挡墙处理 砌筑挡土墙是山区公路治理路基坍塌的主要方法,根据实际地形状况,采用不同形式的挡土墙:边坡不高、受力不大、无水流直接冲刷的可选用干砌片石挡墙,否则需浆砌挡土墙,有些特殊地段还需浇筑混凝土挡墙。砌护坡、围竹笼处理。易受水流冲刷的边坡,应铺砌护坡,防止冲刷。基础不良,且临河易受水冲击的路基,可采用竹笼(内装石)围护。设石拱、铺板梁处理。弯道内侧坍塌,边坡较高、半径小的路段,或岩石地段,可采用石拱解决。高边坡岩石路段,还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粱板外挑处理。

(3)桥涵破坏的治理。

对桥梁受毁部份进行修复外,还应根据水流情况修建导流坝等调冶构造物,调节水流,保证桥梁在设计洪水位时不被冲毁 对桥梁受毁部位进行适当加固,如桥基淘空,应用混凝土填筑淘空部分,再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基础。山区公路涵洞应合理布设,涵洞直径(管涵)或墙身高不小于1OOcm,便于排砂和杂物,以及人工疏通清理等。涵洞修建时,应做好基础处理,保证涵基稳固;进水口应浆砌片石铺砌,并设立荫井;出水口落差大的,还应铺砌或设跌水构造物,减少水流冲刷。

(4)公路综合排水设计。

在公路综合排水设计中,要根据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国家有关法规,综合当地气象水文条件、地质地貌特征等,认真进行公路勘察设计,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受地质构造升降和地表水、地下水侵蚀作用,按照大的地貌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黄土源区、山岭沟壑和河谷阶地。在黄土源区,地形乎坦,黄土层厚,一般塬面高出枯水期河流水位250m~300m。在山岭沟壑区,阶地较为平坦,河谷下切严重,一般阶地高出枯水期河流水位5m~30m。基岩仅在切割较深的沟谷和河流下游出露,多为泥质页岩和砂岩等沉积岩类。在黄土源区应以“分散排水、以蓄为主”的原则进行公路综合排水设计。由于黄土源区地形平坦,路线纵坡小,排水困难,在横断面设计上不能采用低路堤。一般路堤高度应等于或大干50cm,以防路基路面积水。

第3篇: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关键字】:沥青混凝土;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存在问题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tent of the subgrade and pavement design of the project, and comm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subgrade and pavement design measures to improve design quality, and to avoid unnecessary losses due to design problems.Keywords: asphalt concrete; the design of embankment; pavement desig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公路工程而言由于其受到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而这些条件又因工程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差异很大,路基路面形式的选择既要满足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要求又要与路线、沿线结构物、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此路基路面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

路基设计

2.1断面形式

路基有路堤、路堑、半填半挖式路基三种形式。根据不同的地势条件和现场特点,路基断面形式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常见的路堤断面形式有四种,一般路堤(如图1a)、沿河路堤(如图1b)、软土路堤(如图1c)、护脚路堤(如图1d)。在路堤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是在取土比较困难的平坦地区,我们常常是采取选择矮路堤的形式来减少土方用量。同时路基的最小高度不能低于临界值,路基两侧要设置边沟,以保证排水通畅,使路堤处于一个干燥的工作状态,免于地下水的影响。为了保证路基能够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和规定的稳定性,填方路堤在施工是应满足规定的压实度。

图1路堤断面形式

a)一般路堤;b)沿河路堤;c)软土路堤;d)护脚路堤

路堑是开挖地面而成的一种路基形式。路堑的基本形式有全挖式(如图2a)、台口式(如图2b)、半山洞(如图2c),在路堑的两侧要设排水沟来引水,以保证排水的通畅。同时,在路堑的上方要设置截水沟,以阻止拦截上方的地表水流向路基,如图2a中所示。对于路堑形式的选择原则还是因地制宜,如果是陡峭的山坡上有半路堑,这时候选择台口式是比较适宜的,这样可以减少填方量。如果遇到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省土方工程方面的开支,选择半山洞路基比较适宜。

无论是路堤还是路堑,土层地下水文状况都影响着路基的强度和稳定,而路基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平整和行车的安全,所以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施工时,要对路堑以下的天然地面进行人工压实,直到满足规定的压实度,如果原来的土层不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应考虑换土重新填筑,或者采取加固措施。

图2 路堑的基本形式

a)全挖式;b)台口式;c)半山洞

半填半挖也是填挖结合路基,如果路基标高处理的比较得当,能够减少土石方数量,保持填方、挖方数量平衡,这种路堤形式既具备了路堤的有点,又具备了路堑的有点,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路基形式。

2.2路基宽度和高度

路基宽度是包括行车道路面和两侧路肩宽度在内的宽度,是根据设计通行能力及交通量大小确定的。

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路基高度的确定关系到路基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公路的使用寿命等,因为路基高度选择不当会增加填方或者挖方的土石方工程量,增大施工的困难度,同时使边坡的稳定性降低。所以在对路基高度进行确定时要综合考虑在满足路基的稳定性要求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

2.3路基压实

路堤在填筑工程中要分层压实以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压实度;路堑在开挖到设计标高时,要检测路基顶面涂层的密实度,如果不满足规定值,则需要人工压实,如果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重新填筑,分层压实,必要时换土,或者采取加固措施。

2.4边坡设计

边坡的设计主要要设计边坡坡率,在公路工程中坡率的确定要考虑岩石的类型、风化程度、岩土的松散程度等地质条件,结合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对于路堤的边坡主要考虑其填料的种类;对于路堑边坡,在设计时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应该从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方面选择。

2.5排水设计

在影响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的各种因素中水是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路基路面设计时必须重视排水设计,因地制宜、以防为主、经济适应。

在路基设计时,必须将地面水拦截或者排除,地下水必须隔断或者降低水位,保证路基范围内土的干燥状态,以免由于地面水的下渗地下水的流动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在设计时,排水系统要全面规划长远考虑,地下排水和地面排水要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周围环境,因地制宜,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尽量与环境相协调。

2.6 边坡防护

路基边坡的防护要将设计、施工、养护三个时期统一起来,根据沿线水文地质资料因地制宜综合设计边坡防护,并且要结合周边环境和排水情况选择有效的植被防护或者工程防护等防护措施。

第4篇: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Abstract: urban road drainag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because once the drainage system of any problems, not only affect the normal use of the road, the more will People's Daily life into trouble. This paper subgrade pavement drainage, drainage, drain in green belts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s the modern city road engineering drainage design practice in application.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Drainage;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也日益重要,人们对于道路建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开展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排水系统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先要搞好城市的排水规划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排水工程设计及布局,使城市的排水管道有序合理地建设。必须加强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实践,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确保道路的使用质量,也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预期建设的目的,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1 道路排水的目的和设计要求

1.1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

就是要考虑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气候、年降雨量、地下水等条件,考虑不同的水源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使路基、路面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把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将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的影响。还必须将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将地上排水和地下排水结合考虑,将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考虑,将道路排水与农田灌溉、周围环境保护综合考虑,将道路排水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综合考虑。

1.2道路排水设计的要求

(1)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整治、讲究实效、注意,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水系。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致过于汇集,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

(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要适当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农田灌溉路基边沟一般不用作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须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以防止水流危害路基。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面排水与地下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综合整治,分期修建。对于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的路段,还应和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

2 路基排水设计

2.1降低路基地下水位的设计。在多雨的季节或者是南方,往往会出现地下水位比较高的现象,这样路基就会长时间的浸泡在水中,从而导致路基出现变形、湿软的现象,直接的降低了路基的强度,威胁到路面的正常使用。正是因为这样,必须及时的降低路基地下水位,确保路基与地下水位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置渗水沟、渗水井等等。

2.2潮湿和过湿路基的排水设计。对十潮湿或者是过湿的路基,应该先采取疏干的方法,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进行换填处理,之后就应该及时的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使路基水能够有效的流到排水沟内,从而确保路基的性能不被破坏。

2.3地势较低集中汇水的排水设计。如果地势比较低,那么路基就会形成盆地的形势,那么大量的水就会集中到这里,从而出现路基浸水的现象,甚至在路面也会出现积水。城市道路立交低洼处地下水水位较高,特别是在下穿式立交中,道路低点比周围地面低3-6m,且形成盆地地形,这样大气降水向低洼处汇集,就会造成路面积水。这种时候,施工团队可以采用两种解决方法,分别是调蓄排水以及自流排水;调蓄排水也就是将不能够自流的水引入蓄水池中,等水位回落的时候,再自流排水;自流排水则是采用最为直接的排水方式,那就是在集中水位的地区安置排水管,是城市道路立交常用的排水方式,相对来说自流排水更加的经济、更加的有效。

3 路面排水设计

3.1车行道排水设计。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入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3.2人行道排水设计。为便于人行道路面水的排除,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降落到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横向坡度自流排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当道路位于挖方段时,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各种形式的挡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将要流人人行道上的地表水。此外,还有少量地表水或地下水会从挡土墙上的泄水孔沿着挡土墙流到人行道上,然后顺人行道流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堑挡土墙的路段,人行道上都有沿挡土墙流下的雨水痕迹。

3.3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路面面层有一定的孔隙,除了大部分地表水通过道路纵横坡由雨水口排走以外,还有少量地表水通过路面孔隙、裂缝等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降低路基强度,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前排除可能渗入路基内的地表水。

(1)在道路各结构层施工时,每层均按照道路路面纵横坡度进行施工,使得每一层都形成一个排水坡度,及时将各结构层水沿道路横波排人道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排水渠道内,再通过盲沟将水排入雨水井内。

(2)在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下封层,使得通过缝隙向下渗入的水分及时沿封层表面向道路两侧排走,保持道路基层干燥。

(3)设置排水层。在多雨地区或地表水较丰富的地区,采用设置排水层的发法将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地表水及时排除,防止渗入路基,在路面结构以下路基以上位置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层下设置起隔水、防水作用的土木布,将由上部渗透下来的地表水有效地拦截在该排水层内。排水层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其纵横坡度分别同道路路面纵横坡度),将渗入排水层的水分迅速地排出道路以外。

4 绿化带处排水设计

绿化带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城市道路一般都有15-30%的红线宽度作为绿化带,游览性道路、滨河路及有美化要求的道路.绿化带宽度将更大。绿化带内的排水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道路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车行道、人行道的排水通畅,但对于绿化带部分的排水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城市对绿化指标的不断提高,对各级城市道路绿化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所以绿带设计中应考虑排水问题,采用两边及底部用砼封闭.中间设置中300的渗沟,每隔40m左右设置集水井,并用中300管接出,排入雨水系统,同时应注意管底应比雨水井内最高水位高出200mm以上,以防雨水倒灌。这样处理虽然造价有所提高,但可以很好地解决绿带排水问题,同时也可以消除绿带内水浸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问题。近几年,各个城市的道路绿化带宽度越来越宽.一方面为了满足道路绿地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美化了城市,对于减少道路交通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为了满足各种树木种植要求,绿化带土质要求最好是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冲积和粘壤土。同时,还要定期对绿化带进行洒水养护。因此,由绿化带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水分不容忽视。

绿化带内的雨水。虽然可以部分排至路面,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雨水渗入土中,同时城市道路中埋设有各种管道,这部分雨水会沿着各种管道向路基深部渗透。这种封闭的渗流会在路基低凹处及构筑物台背等处集中。导致路基含水量增大,强度下降,年久会使路基损害、破坏,在公路绿化带排水中,考虑2种排水措施:①分隔带为硬铺装;②分隔带为绿化带。在城市道路里,为了满足绿化要求,美化城市环境,道路分隔带硬铺装越来越少,部分利用绿化带作为公交站台处采用硬铺装,因此可以按照分隔带均为绿化带进行排水设计。

5 结束语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城市道路建设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应全面考虑路基、路面结构内部和路表面的排水,确保路基路面常年处于干燥或较干燥状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社会和科技都在发展,因而道路排水设计理念应社会发展一致,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探索出合理的、科学的以及适合的排水设计,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曹阳.浅析城市道路排水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袁长营 对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0(30).

第5篇: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越来越注重对市政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对市政道路的建设,国家无论从政策上还是从资金上都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市政道路作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载体,对它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于行车的安全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结合市政道路路基以及路面设计的实例,对路面的具体设计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其它同类的工程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总结经验。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分析

结合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实例,来对公路路基及其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总结公路路面的结构形式、类型、铺筑材料等,进而确定市政道路路基及其路面设计的各项参数,确保道路工程可以顺利施工。

一、工程的概况介绍

某城市的市政道路路基以及路面的设计工程方案如下:公路全线采用了双向的四车道,是国家一级的公路建设标准。对于路面行车的速度设置为每小时80迈,路基的宽度为21.5米,其中路缘石为10公分,硬化土路肩为4公分,硬路肩为2米,车行道为3.75×2米,中间路面的带宽为1.5米,中央的分带宽度为50公分,左侧路缘带为50公分,整个道路的护栏采用的是混凝土材质。

二、市政道路的路基设计技术

在市政道路的路基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周围环境对路基设计的影响,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上利用机械化的施工手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一些新的施工材料。依据地形、地质、地貌、气象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结合道路建设工程周边的环境来选择适当的路基断面,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路基的防护、排水以及弃土等综合设计,进而加强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针对这项工程,首先制定了符合路基标准的横断面。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项目主要采用了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设计车速为80km/h,并且路基的宽度设置为21.5米,其中土路肩的横坡为3.0%。对于路基标高的设计为:由于公路施工工程的特殊地形,对于公路路基高度的设计,一方面使路肩边缘高出了路基两边的积水高度,另一方面要考虑毛细水、地下水以及冰冻的作用,使路基的稳定性以及强度可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路基的高度还会受到路线交叉、旧路高程、桥涵等一些构造物高度的限制。除了要满足以上的这些标准之外,路基的高度还要在最大限度上满足路基压实度的最低标准。路基顶面竣工的验收以及结构层的竣工验收弯沉值的标准是: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所进行的路面设计主要采用了双轮组单轴100kN(BZZ-100),该设计的标准是在设计的年限之内,每一个车道上的当量轴次应该累计为269.6万次。路基的设计基准期限的确定要根据路面的铺路材质来决定,如果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话,路基设计的基准期限将是十五年。路基的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以及路基各个结构层的竣工验收弯沉值在最上面的一层应该是小于30毫米,下面层的弯成值是小于33毫米,基层的弯沉值为小于41毫米。底基层的弯沉值为小于95毫米,土基弯沉值要小于291毫米。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对于路基的防护设计尤为重要。就以本工程为例,在对一般路段进行设计时,材料的选择通常会选用亚砂土或者用亚粘土进行路堤的填筑工作,在路基防护的外边坡率采用1:1,路基防护的内边坡率则采用1:1.5。除此之外,根据本项工程的地质特点的相关资料显示,该路基的沿线地质的土质大多为低液银粉土和低液粘土,对于这样的土质来说,路基的边坡处非常容易遭到雨水的冲蚀。因此,对于本工程进行路基的防护工作,多采用在路基的两侧种植乔木或者灌木,如果路基的高度超过3米,那么,就要使用浆砌片石网格来对路基进行保护。

三、市政道路的路面设计技术

在对市政道路的路面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整个道路沿线的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还要考虑工程施工的条件,工程材料的来源等。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道路施工在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平时路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坚持选材合理、技术先进、施工便捷、安全使用、易于养护、经济合理的原则来对路面建设的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工作。除此之外,在对路面进行设计时,要积极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多层弹性理论,依据设计弯沉值来对路面的刚度制定指标,根据指标来对路面的结构厚度进行计算,并且对路面的基层、底基层、面层进行相应的拉力验算。路面的设计主要采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准,这种路面的使用年限限制为十五年。

在市政道路路面设计的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工作是对初级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且在设计图纸之前,要考虑到道路经过区域的交通量、交通增长率、交通组成以及前后路面结构的协调等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经过周密的计算来进一步确定路面的厚度以及路面的结构。这对本工程来说,工程路面设计如下:路面的上面层选用了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并且在路面道路的铺设中采用了SBS型的改性沥青。上面层选用了有强大抗滑力的抗滑石料安山岩,将其作为上面层当中的粗集料,将石灰岩机制砂作为上面层中的细集料,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在路面的下面层中,选用了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并且使用型号为70号的一级石油沥青,路面的下面层的石料选择了石灰岩。在下面层与上面层的两层油面之间,增添了一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下层的油面底层设置了乳化沥青的下封层。

在对路面的基层进行选择时,要根据本工程路面铺设所采用材料的供应特点进行具体的选择,基层的类型结构主要是二灰碎石。由于二灰碎石在早期的强度比较低,所以它的碾压成型时间以及施工拌和时间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选择路面的底基层时,主要需要满足技术指标的相关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工程的造价。由于工程所施工的路段土质主要是低液银粉土和低液粘土,所以,在选择底基层的材料时主要使用石灰石来完成铺设工作。

四、市政工程中路基与路面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与防护措施

市政道路路基与路面中的排水系统,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工程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除了一些必要路段以外,其它路段的排水系统基本都采用自然的漫流,在设计的时候,要让排水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工程本身对排水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能否与整个市政工程的排水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对道路的路基排水系统进行规划时,要纵观全局考虑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排水系统进行一个合理的整体布局,尽量少占用农田,不占用经济用田。另外,还要结合道路建设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质、地貌以及水文特点等,使排灌系统与道路建设的周围环境相适宜,重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因为工程施工而引起的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对于本工程来说,由于道路的路线处于平原地区,在地形方面,它的自然坡度比较平缓,结合道路沿线的一些河流、沟渠可以将一些水尽量就近排到沟渠中,针对一些排水不畅的地段,设置一些蒸发池来帮助排水工作有效的实施。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路面排水工程,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降水量以及地形地貌的特殊性,来对路面的排水设施进行合理、科学的布置,进而确保路基、路面的稳定,使车辆可以在路面上安全的行驶,同时,也最大限度上保障排水的畅通。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市政道路基及其路面建设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建设单位的建设工作要做到深入、有效,工程设计的时效性要得以保证、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要到位。除此之外,还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要确立路基及其路面设计的合理化和工程施工的标准化,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市政道路的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爱朋,彭俊杰.广州国际生物岛市政道路设计[J].山西建筑,2010(06).

[2]张艺霞.沈阳市市政道路结构研究[J].公路工程,2011(09).

第6篇: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基;路面排水

Abstract: city road drain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road design, it not only affects the city road service life, but also affects the city cleaning, landscap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vement subgrade drainage, drainage and greenbelt drainag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 City Road; roadbed; pavement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P64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 前言

城市道路设计时,为保证行车安全、以及避免路面过早损坏,要求迅速及时地排除路面积水,同时为了改善城市卫生条件,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还需及时排除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所以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排水重点是路基路面排水和绿化带的排水,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排除雨雪水、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2 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主要部分,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路基排水的任务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路基湿度降到一定的限度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1 地势较低集中汇水的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立交低洼处地下水水位较高,特别是在下穿式立交中,道路低点比周围地面低3 m~6m,且形成盆地地形,这样大气降水向低洼处汇集,就会造成路面积水。这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处理:

2.1.1 自流排水

当立交附近有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排水管区时,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这也是城市道路立交经常采用的方式。自流排水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排水措施,它不需要消耗能源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建设。

2.2 潮湿和过湿路基的排水设计

潮湿和过湿路基应首先应该疏干和换填处理。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排到排水沟内,从而疏于路基;对于过湿路基,含水量较高,无法晾晒和疏干。只能采取换填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材料等。

2.3 降低路基地下水位的设计

降低路基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在下穿式立交处一般路面标高较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特别是南方地下水位较高而雨水又多地区,若路基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最终发生破坏。降低地下水位通常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暗沟、渗沟和渗井等。

3路面排水设计

3.1 行车道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入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3.2 人行道排水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人行道的排水尤为重要。为了便于排除人行道的路面水,人行道的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行车道,雨水沿着横坡流入行车道的雨水口内。如果人行道较宽且雨水较多时,可以设置专门的雨水管道迅速排出路面的积水。

城市道路位于挖方路段时,通常在道路的两侧设置符种形式的挡墙。由于汇水面积的增大必须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径向流入人行道的地表水。在挖方路段的道路,路面标高较低,会有少量的地下水沿着挡墙的泄水口排出,从而使挡墙的墙壁上留有含有泥土或铸铁生锈的雨水污迹,影响道路的美化。此时,为了使人行道清洁干净,可以在人行道边设置排水通道及时将挡墙上方的流水截走。

3.3 路面结构排水

由于少量的雨水通过路面空隙,路肩和裂缝是由高水位地下水、截断的含水层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造成路面基层承载力下降,在动胀地区,融东季节水会引起路面结构的结构性破坏,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把路基内部的水排出路基之外。

首先,在道路各结构层施工时,每层均按照道路路面纵横坡度进行施工,使得每一层都形成一个排水坡度,及时将各结构层水沿道路横坡排入道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排水渠道内,再通过肓沟将水排入雨水井内。在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下封层,使得通过缝隙向下渗入的水分及时沿封层表面向道路两侧排走,保持道路基层于燥。路面结构内设置排水层将地表水及时排除,防止渗入路基,在路面结构以下路基以上位置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垫层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其纵横坡度分别同道路路面纵横坡度),将渗入排水垫层的水分迅速地排出道路以外。排水垫层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粒料材料,如碎石,矿渣、砂等。这些材料还可以防止路基内地下细水的上升,使路面结构保持干燥。

4绿化带处的排水设计

绿化带没计是城市道路没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城市道路一般都有15%一30%的红线宽度作为绿化带,而且近几年各个城市加强环保,使得道路绿化带宽度越来越宽(特别是游览性道路、滨河路及有美化要求的道路,绿化带宽度将更大)。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道路绿地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美化了城市和对于减少道路交通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绿化带内的排水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渗入到绿化带中的水分一部分沿道路纵坡向下排走,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雨水渗入土中,同时城市道路中埋没有各种管道,这部分雨水会沿着各种管道向路基深部渗透。这种封闭的渗流会在路基低凹处及构筑物台背等处集中,导致路基含水量增大,强度下降,年长日久会使路基损害。首先,在中央绿化分隔带内填筑30cm黏土,并以一定角度坡向分隔带中央,利用黏土的弱透水性阻止水渗入路基。并引导水流向绿化分隔带中央,然后在绿化分隔带中央修筑碎石盲沟。盲沟顶标高大致与路基顶标高相同,肓沟以两个窨井中点为分水岭,以2%纵坡分向两侧,以利于水的流动,减少下渗时间。在窨井位置没D230混凝土横向支管,连接碎石盲沟与窨井,并以1%坡将水由肓沟引入窨井。

第7篇: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关键词:道路排水;地下水;地表水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公路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同时,对于道路排水设计越来越重视,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公路排水工程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建国初期及其后20年,由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建成的公路技术等级低,使用品质差,且由于缺乏必要的排水设施,公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进入20世纪80年代,公路排水问题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在该时期出版的路基路面设计手册中,对公路排水设计进行了一些分析与计算,提出了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要求与规定;在施工手册中,对路基路面的排水施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阐明了各项排水设施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这些手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指导公路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工具,在公路设计与施工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排水工程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1998年我国制定并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它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排水设施的设计要领,而且在路基路面排水的基础上,增加了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及公路构造物及下穿道路排水的内容,使公路排水工程更趋完善和合理。这里笔者就水对道路的作用及危害、道路排水的目的和要求、道路排水设计的前景进行详述。

一、水对道路的作用及危害

路基和路面结构外露在地表,直接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水是道路上常见的自然物质,由于它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道路的湿度从而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与行车安全,主要体现在地面水对地表的侵蚀与地下水对地基的破坏。

(1)雨雪形成的大气降水轻微会导致地面积水影响正常交通,严重会造成地面的重病害——可以直接冲毁路肩、边坡和路基;渗入路基内部的水会使土基湿软从而引起路基冻胀、翻浆或边坡塌方、泥石流,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进入结构层内的水分可浸湿无机结合料处治的粒料层,导致基层强度下降,使沥青面层出现剥落和松散;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接缝多,从接缝中渗入的水分聚集在路面结构中,在重载的反复作用下,产生很大的动水压力,导致接缝附近的细颗粒集料软化,形成唧泥,产生错台、断裂等病害。

(2)海、河、湖、水渠及水库水会影响离这些水源较近的道路的使用,长时间作用就会造成临近道路路面的严重积水,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形成各种各样影响交通的病害;如果地上排水不充分会使水流进入封闭性不好的道路内部形成松软土层,造成路基沉陷;遇到易发洪水季节甚至会冲毁路基及周边的附属工程构造物。

(3)位于地下上层相对不透水层一带的滞水,会软化路基,使路基潮湿,降低路基的强度。

(4)在地面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的潜水,距地面较近,在重力作用下可沿土层以薄膜形式从含水量高的位置向含水量低的地方流动,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冻结中心周围流动,会形成水分集中,造成路基局部损坏,影响路基的整体强度和水温稳定性,重者会引起冻胀、翻浆或边坡滑坍,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

(5)在地面以下任何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层间地下水,当水源高于地面时,可以通过岩层裂缝冒出地面而成泉水,上升到路基,导致路基湿软,强度降低,重者也会引起路基的整体破坏。

总之,路基、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同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路基、路面的病害有多种,形成病害的原因也有很多,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无不都与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破坏有关。水的作用加剧了路基路面结构的损坏,加快了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坏,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据新闻网上有关报道:“近几年由于我国连续发生了几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公路水毁损失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91年-1998年间,公路水毁损失达2000多亿元,某些省份平均每年水毁损失都达亿元。”这固然有洪水凶猛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但公路本身抗灾能力差,排水设施不齐全,排水系统不配套也是造成水毁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充分认识水对公路的破坏性,认真做好公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已是一项十分严峻而紧迫的任务。

二、道路排水的目的和要求

(1)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考虑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气候、年降雨量、地下水等条件,考虑不同的水源,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使路基、路面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把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将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的影响。还必须将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将地上排水和地下排水结合考虑,将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考虑,将道路排水与农田灌溉、周围环境保护综合考虑,将道路排水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综合考虑。

一般把道路排水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路界地面排水包括路面(含路肩、中央分隔带)排水、路基边坡排水、沟渠排水等。地下排水包括路基地下排水、中央分隔带地下排水和纵向填、挖方交界处地下排水等。

(2)道路排水设施施工的目的。首先应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予以补充或修改,应重视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此外,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施工现场的临时性排水措施,保证路基土石方及附属结构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消除路基基底和土体内与水有关的隐患,保证路基工程质量。

(3)道路排水设施养护的目的。应该对排水设施进行日常性、经常性、季节性的养护,若发现有排水不畅,淤积,堵塞现象,一定要及时对排水设施予以补充或修改,保持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水流畅通,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路基排水条件。

(4)道路排水设计的要求。①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整治、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致过于汇集,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②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要适当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农田灌溉。路基边沟一般不用作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须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以防止水流危害路基。③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面排水与地下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综合整治,分期修建。对于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的路段,还应和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④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对于重点路段的重要排水设施,以及土质松软和纵坡较陡地段的排水沟渠,应进行必要的防护与加固。⑤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⑥为了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设施,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亦可修筑具有能够承载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路面结构。

三、道路排水设计的前景

(1)根据道路上水源的多样化即水源的性质、方位、对道路的影响的不同,导致了我们要扩大道路排水设计的范围,由地表到地下,由地面边缘到地面中心,由地面交界线到道路交叉线上,由跨越沟渠的道路到横穿海、河、湖的桥梁,由道路排水到农田灌溉、废水排放、城市用水排水,环境保护、防治水土流失都要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达到多渠道、多方位排水设计。

第8篇: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排水设计方案

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有效检验城市现代化的标准,主要体现为城市道路的通行状况以及交通运输情况。因此,一些城市都将道路交通建设列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道路的路面质量因此而备受关注。为了避免因为路面积水而埋下的诸多安全隐患,需要定期地对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施工,其中制定有效的排水设计方案,能够确保城市道路质量的同时,还可以确保人们的生活正常有序。

一、设计目标

在进行城市道路施工时需要综合考虑许多的因素,像道路具有的等级、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具有的地形与地貌以及每年的降水量等。需要认真考虑的是水源的不同,所安置的排水系统也有所不同,最终能够保证路基与路面具有非常好的排水系统,有效将损坏道路的水全部排到路面以外的范围中。对路基的水分也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将其控制在固定的范围之内,最终保证了路面能够每一年都保持干燥。此外,也要能够保证地表积水以及地下水不会对道路的表面造成任何的影响。之后将路面与路基排水二者进行有效的配合,对地上排水以及地下排水进行综合的考虑,对暂时性以及永久性的排水设施也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将道路排水联系到农民的农业种植,最终有效将道路排水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也联系起来。

二、注意事项

在进行排水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综合的考虑,将相关的事物都要认真的考虑进行,能够有效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一般来讲,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依据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318-2000《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规范》来进行操作。通常情况下,排水沟渠应该设置短些,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水出现了过分集中的现象,保证水流可以按时的进行分散。

工程设计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场的地质以及地貌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针对较为特殊的路段,需要综合规划。地表与地下的排水设计、排水沟渠的平面以及竖向布置都要有效结合,并且分好时段展开修建工作。无法规划排水设施的路段,可以配合路基防护和加固工程,并提出特殊的设计方案。

三、方案设计研究

对于道路而言,路基其一种非常基础的组成部分,路基的位置比较独特,因此对水会做出非常敏感的反应,如果路基含有蓬松土,经过水的浸泡后就会对工程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工程的彻底毁灭。路基的排水主要指的是将在路基范围之内土的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能够保证路基可以始终保持干燥的状态,最终确保路基能够始终踏实与稳定。

一般路基在沟型的设计上,以梯形(60厘米×80厘米)为主,两边的下底角要超过45度。考虑到整体的视觉效果,在边沟线型的设计上不但要适用,而且要美观,尤其是转弯处,弧形的半径一般不可以小于10米。

在排水沟的设计上,对于浆砌排水沟的允许偏差和频率都有所规定。

浆砌排水沟的允许偏差和频率

如果地势比较低洼,一般最低点相比较于其他位置普遍要低4m左右,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盆地,从而造成路面积水严重,损坏路基。因此要做好排水方案的设计。

(一)自流排水方案设计

如果立交桥的附近出现了比立交桥最低路面还低的排水管区时,此时就应该采用非常常用的排水方法。最为合适而且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流排水,采用这种排水方式是不会造成能量的消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建设所需的成本节约下来。

(二)湿潮路基排水方案设计

如果路基比较湿潮,首先应该对其进行烘干处理,也可以选择干燥的土质将其进行填好;如果路基不是十分的潮湿,应该在准备开工之前,事先在路基的两旁设置好排水沟,要求方向为纵向,并且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同样要设置好横向的排水沟,将路基水有效的排入到排水沟中。如果路基的存水非常多,并且不能对其全部疏通彻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原土进行换填,一般换成干燥的土即可,同样也可以选择透水性非常好的材料将其填入。

(三)路基地下水位的方案设计

为了确保路基能够始终保持干燥,将路基的地下水位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地下水丰富的区域,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路基地下水位设计。以避免由于长时间浸泡而影响到路基的硬度和牢固性。

目前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在路基下的合适位置设置暗沟、渗井以及渗沟等。

1.暗沟的设计

相比较于明沟,暗沟的设计则较为复杂一些。从构造特点上来看,可以加强沟底的渗水设计,使地下水都可以汇集到暗沟内,然后沿着暗沟将水排泄到指定的地点。所以,在暗沟的沟内通常会使用一些颗粒状或者是透水性良好的材料。颗粒状材料一般中间回填粒径要局限在3厘米至5厘米之间。回填的时候,要注意按照细粒料、中粗砂和中砾的4:1比例逐次回填。

暗沟的长度设计上,鉴于其排水能力有限,所以,相比较于明沟的设计要稍稍短一些,而且沟底要有纵坡设计。为了防止有水倒流,出水口底标比沟外最高水位要高出20厘米。

2.渗井的设计

当地下有较多的存水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渗井来进行排水。渗井属于是横向排水设备,其作用是将路基上层的地下水,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深入到更深的水层中去。当排水量比较小,而又不利于使用平式渗水沟,此时,就可以选择历时排水的方式。因为渗井的工程施工比较负责,而且投入成本很高,所以不建议采用。

3.渗沟的设计

渗沟设备是一种将地下水汇集到沟内,然后沿着沟底通道排放到制定地点。其可以起到地下水拦截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使地下水位降低。渗沟的尺寸设计需要通过水利计算获得,与暗沟相比会更大一些,而且埋植更深。

(四)地面排水方案设计

城市的路面排水工程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双坡排水以及单坡排水,为了能够保证地表水不会在路面停留很长的时间,双坡排水方式是一种首选的方法,每间隔固定的距离就应该在道路的两旁设置好雨水口,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将路面水进行积聚,之后通过和它相连的支管将收集后的水全部排到路面下方的主干管中,之后将所有的水全部都排入到河流或者是湖泊中。

此外为了能够保证人们可以出行方便,需要将人行路面水进行彻底地排除,并且应该使人行横道坡应该面向主车道,这种设计能够有效保证人行道上的水可以非常容易就全部流向了车行道上,之后通过雨水口全部进行有效的排出;如果道路正在被施工,需要在道路的两端位置提前设置好挡土墙,并且要在挡土墙的上方来设置截水沟,这样就能够有效将快要流进人行道的地表水拦截。

第9篇: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范文

目前在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设计方面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设计理论,但这些理论主要是用来解决路面厚度和设计计算的问题,对结构组合和材料选择及组成等方面仅作了指导性的规定。而农村公路在结构组合和材料的选择及组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出一条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水泥混凝土路基路面,必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在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确保质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原则。2•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要考虑未来交通及经济的远景发展需要,要适应于未来交通发展及路网规划。3•在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由于施工水平差异,而引起的材料和结构参数的变异性对设计结果的影响,正确合理地选取变异水平等级。4•要强化路面结构组合和材料组成要求,找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路面组合和材料组成。

二、设计前的准备

设计一条经济性和使用寿命都较好的农村水泥路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设计轴重和交通量的确定我国现行的交通量调查是以直接记录不同车型车辆的通行次数,然后将其换算成标准的轴载,但轴载在25kn以下的由于其对路面的破坏较小通常被忽略。农村公路的交通量和高等级公路的交通量有所不同,农村公路中非机动车较多,低吨位、小轴载的车辆较多,势必会造成农村公路交通量偏少,同时也不符合农村公路交通量的实际情况,因此,建立在农村公路的交通量统计中采用较低的忽略轴载吨位。

(二)确定各结构层的力学参数为了设计出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较高使用寿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设计参数的确定不应该仅仅根据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而应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为基础,结合有关室内试验及材料来源,经过论证确定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值等设计参数。

三、路基设计要点

(一)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路基应根据公路等级和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路基填筑宜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控制路基压实,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路基强度、稳定性和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路段不得铺筑沥青或水泥路面。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地带的路基,应做好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特别设计。

(二)路基横断面三级公路当路面宽度采用6.5m,路基宽度不小于7.5m,当路面宽度采用7.0m,路基宽度不小于8.5m。

(三)路基高度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要考虑地下水,毛细水的作用,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路基设计标高一般采用路面中心标高。

(四)路基边坡路基边坡率:填方段边坡坡率为1:1.5;当路堤高度大于6m时,路基边坡采用1:1.75,控方边坡坡率采用1:1.5;当挖方深度大于6m时,于6m处设置2m宽护坡平台。

(五)路基压实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工后沉降。

(六)路基防护路基防护应根据当地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采取有效的路基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提高公路抗灾能力。

(七)路基排水各级公路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以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和行车安全。路基地表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和稳流槽等设施。挖方路段及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段应设置边沟。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为1:1.0~1:1.5,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村屯过境段可采用矩形边沟。一般路段可设置土边沟,冲刷严重的路段应设置硬化边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综合排水设施,排水边沟尺寸和断面型式应满足功能要求。推荐采用干砌片(卵)石、浆糊片(卵)石、钢筋混凝土预制槽(块),砖砌边沟等形式,可进行排水沟表面加盖处理设计。通过较大集镇路段可以结合小城镇建设采用窨管暗排型式。

四、路面设计要点

(一)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1•公路路面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及组成、当地材料和自然条件,结合路基进行综合设计。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满足平整、耐磨、抗滑和排水的要求。2•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

(二)路面结构1•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组成,必要时增设垫层。2•面层类型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还有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3•水泥混凝土路面:农村公路的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碎石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的厚度与面层的类型和强度、交通状况、环境因素等有关,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要求通村公路不小于18cm,一般采用20cm,通乡公路不小于20cm,一般采用22cm。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农村公路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下表的要求。面层水泥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型号应为42.5级水泥。水泥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其从向和横向接裂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水泥混凝土面层板横向接缝的间距,路面单幅宽3m~3.5m;路面单幅宽3.5m~4.0m;路面单幅宽4.5m~5.0m。四级路当采用路面宽4.5m时可以采用双幅设计,每幅宽2.25m,每块板长2.5m。4•沥青混凝土路面:单层面层最小厚度不小于4cm。对于双层结构上面层可采用3cm或4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可采用5cm或6cm沥青混凝土,也可以采用5cm或6cm沥青贯入式。5•路面基层。基层宜采用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旧路地质条件好的路段也可采用粒料类柔性基层。基层的类型以国家基层规范和省农村公路设计指导意见要求为准。基层厚度适宜范围为15cm~36cm宽度应比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cm。基层宜采用15cm以上水泥稳定砂砾(中砂+碎石)或厚15cm以上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或20cm级配碎(砾)石。6•路拱横坡:双车道采用双向横坡1.5%,单车道采用单向横坡0.5%~1%,路肩横坡采用2.5%。设置单向横坡在超高时要进行反向横坡的过渡。7•路肩:对于交通量较大项目,路肩应采用硬路肩,可采用风化碎石,泥结碎石或碎石土等,上设风化砂磨耗层。五、结构组合在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正确地进行结构组合设计,对于延长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节约投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结构组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公路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结构组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公路的基层类型选择不当,等级较低。当前农村公路有相当一部分是泥结碎石基层、片石基层等低等级的基层,甚至还有一部分农村公路没有设置基层。调查结果表明,所有病害严重的路段都有直接在这些基层上直接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

六、施工材料的选择

选择路面材料是路面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结构组合相比,混凝土路面的材料选择同样十分重要,它影响路面结构的工程造价、技术性能及路面结构的使用性。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选择中应该充分考虑经济原则。一般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选择可以分为路基材料的选择和路面材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