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班级管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文明、成长、乐学、进步”是我们班级的奋斗目标。
全班同学在这个奋斗目标的鼓舞下,个个生龙活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努力,互相学习,全班同学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希望,大家你追我赶,人人争取优胜,在同学们中形成了我要愉快学习,我要健康成长,我要努力进步的良好风气。在这个目标的感召下,班级面貌焕然一新,涌新了一批批我决心要为学校争光,为班级争光的好学生。这些可贵的品质,奠定了坚实的精神支柱。激励着全班同学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如我班的周鹏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上级心强,有创新意识,为此,我让他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当选后,成绩进步快,在他的带领下,班上的体育课出现了新局面。
(二)争先恐后,人人都是班集体的主人。
同学们三五成群,自发组成,积极为班集体做事,乐于奉献,班级里自发成立了四、五个学雷锋活动小组,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如写作、画画等等。他们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极大地锻炼了自我。这些小组都坚持做到六定。定人、定时、定地点、定内容、定期检查汇报、定期民主评比。他们都有强烈的责任感,你追我赶,争当先进。个个都乐于为班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每人都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真正主人。如我班的应斌祥同学,在每周一、三、五读报写字课,为班级读文章、读报等。又如我班的张江南同学,平时不爱劳动,十分任性,我有意让他管理教室门的钥匙,他非常负责,不爱劳动的习惯也渐渐改变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发挥同学们的个性特长。
如在班内开展了“向他人学习,取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的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学生明白,在一个班集体里同学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切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看问题,这样不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发现。
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发动全体同学组织和设计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如课外阅读、每周时事讲话活动、同学们轮流上讲台宣传国内外大事。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同学们的能力,又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
(四)具有良好的班风,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一、查找资料,认真学习
我们一边学习各类理论文章、视频资料,为自己充电的同时,一边紧锣密鼓地进行《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开题会,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反复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了修改,并付诸于实践。
二、调查分析,找准问题
为了使研究工作能更有针对性,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绩,我们对本年级学生进行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开始“讨价还价”了。老师布置作业会开始说那么多,能不能少一点啊;班干部选举时会表态:“我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随着独立愿望的出现,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独立的愿望当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有些学生喜欢与长辈“顶撞”,做事经常自作主张,甚或喜欢“拉帮结派”,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蛮不讲理等。
关键词:素质评价;班级管理效率;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179-01
身为一名班主任,怎样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使繁杂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轻松有效,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能规范化,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虽然在现行的各种班级管理制度一应俱全,但究竟怎样去做,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尤其是学生做得怎样,更缺乏有效的监督,最终结果仍然是以成绩论英雄,甚至干脆以期末考试名次确定评价等次。这样下去,很难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削弱了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效。
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以来,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尝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周量化考评的办法,使学生既对自己一周的表现有个清楚的认识,也为学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学生总体上变的积极自觉了、自律意识强了,进取心足了,极大的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下面我就将我的实践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结合实际,制定周考核细则
周考评细则的制定能否全面周到,直接影响学生日常行为的导向,影响到考核结果能否真实反应出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优劣、好坏。为此,制定出全面、行之有效的考核细则,是实行操行周考核做法能否成功、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步。所以我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取广开言路的做法,广泛听取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全班同学集中讨论,制定出了涉及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表现等等方方面面的《学生综合素质周考核细则》。在细则的制定中,我尽量把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的分值量化,实在不能进行量化的,我就另行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主测评内容进行考评,把测评的结果进行分值量化。另外在考评细则的制定中,还要多涉及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的鼓励性加分项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希望,明确目标。
但在实施过程中,时间一长,一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分值疲劳。针对这一情况,我又及时的加入了一些与分值相关的惩罚性措施。比如,根据每周正负分的总值,在负分达到一定程度时,给予捡一定数目的饮料瓶,或承担班内的一些小范围的临时性劳动等,这样既起到了惩戒的目的,又警示了他人,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考评的积极性。
二、客观公正,实施考评细则
考评细则制定出来以后,怎样客观公正的落实考评细则才是关键。我首先充分发挥班干部及各科课代表的职能,为考核收集好客观的资料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使考评的结果具有说服力。但时间长了,班干部中也出现了一些循私情的现象,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每周的考评小组轮流担任,考评小组的成员与班干部一起负责记录周班内同学在各方面优劣得失,然后利用周会课进行量化评分。每周的考核结果均公开明示,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回头看”活动看到全班同学的表现情况。这样,依靠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给了每位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把遵守规范守则变成一种学生自觉的行为,真正把外在的强化监督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了管理效果,自我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在考核中应正确的应对的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学生学习成绩与考评结果的关系。在考核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一优百优,不能做到在制度人人平等,失去了考核评分的公正性。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只看事,不对人。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考核上,应注重强调:自己与自己比——是否比以前进步了;自己与别人比——是否比别人用功了;自已给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了、超越了。通过设计的这些考核项目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取心。
2.考评中要注意确定学生行为习惯的总导向。规范、守则、班规班约虽全面,我们有时候却只要求学生去遵守,很少去讲为什么这样做,具体该怎样做。所以在考评细则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确定行为习惯的总导向。因此,在后来的摸索实践中,我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为内容的“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班级学生发展的总导向,也作为每周进行量化考核的一个基本依据。同时,对这个要求结合具体学生的言行案例,对照守则、规范进行讲解、评判,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查,从而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目的。
3.周考评结果应与期末考评紧密挂钩。考评切忌虎头蛇尾,周考评的结果要与学期末的考评紧密联系起来,使周考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期末考评的结果。不能两种考评、两种结果,使学生对平时的考核产生怀疑,影响到学生参与考评的热情。
四、考评办法实施后的效果
1.群策群治,民主化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必事事躬亲,当好裁判即可,既有效的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2.在班级管理中,使守则、规范不断得到强化教育,其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自觉遵纪守“法”的风气。
随着近年来技工学校的管理问题不断涌现,引发的不良事件也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针对性的班级管理研究势在必行,而且意义重大。不少技校生问题较多,有的十分严重。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班级管理以及学生问题也遵循这个规律。因此,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成长环境以及在校时的表现,进而对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评价,以便在对进行学生教育工作时能够有的放矢,这对改善学校教育质量有较大的帮助。
一、技工学校班级管理现状
技工学校的生源很大部分是中学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而学校招生对学生的年龄以及学历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学生的基础与个人素养差别比较大,不便于学校的规章管理。不同的生源也是造成技校学生差别的较大原因,他们进入技校后大致分为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有的学习不得门路方法,有的是接受消化知识的能力不如同龄学生,而有的学生表现在思想及行为差。因此,针对学生的个人现象,摸索探究班级管理的体制是必要举措。
二、技工学校班级管理举措与建议
1. 定期举行教学工作评定。由年级组有关负责人每月向学工处提交评定等级;年级组考评不应只考虑教师到岗情况,还应考虑教室卫生、自习和上课纪律、完成年级组布置的任务以及年级组掌握其它有关班级管理和教师工作的情况;具体考评操作办法由年级组解释;教师、学工处可随时向年级组查阅有关情况。
2. 适时举办活动会议辅助管理。学校可以适时举行相关的班级活动或者会议,对近期的学习境况以及教育工作进行总结与探讨,结合以往的班级管理经验总结出符合班级自身发展的特色方式,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做到集思广益,针对复杂的问题矛盾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案。
3. 心理教育引导教学工作。良莠不齐的生源会导致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行为的差异,而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文化素养也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影响。有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活跃,小动作比较多,这往往是因为特定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经过长期的行为习惯形成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其实施常规的口头说教、制止方式往往不能治本,这是需要以心理教育为主线,以引导的教育方式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 制定标准的奖罚体制。技工学校可以针对自身的教育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奖罚体制,树立标准,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让学生有据可循,以规可依,设置奖罚的目的主要是激励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能够更为有效地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5. 搭建便于管理学习的学校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成长是极其重要的,技工学校需要针对不同生源的文化基础以及心理特点塑造相对于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身先士卒为学生做好榜样,从而形成积极探究,热爱学习的良性环境,为学校的班级管理以及教育工作带来便利。教师的仪表妆容对学生同样具有潜在的影响力。教师穿着应讲究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仪表妆容应以淡雅、调和、鲜明为宜,而穿西装系领带需显严谨。环境的熏陶,是课堂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
6. 学生的自我约束以及个人管理。学生在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也扮演着较为主体的角色,其个人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个人素养都与教育的过程相辅相成,学校对于班级或者学生的管理其源头也是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管理和自制约束的重要性,能够鼓励学生以良好的个人习惯以及学习状态积极投入教育学习工作是学校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因此,技工学校要经常宣传教育,对学生思想进行鞭策,能够让他们形成自我的判断意识以及自我约束的良好修养,从而不断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中职班级的管理对于中职毕业生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实行“公司化”管理形式最根本的好处就是可以吸引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加深对文化、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工作纪律观念和岗位意识。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并让学生积累到了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本文主要从管理机制、班级文化等方面论述如何在中职班级实行公司化管理。
【关键词】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公司化
我们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然而班级管理模式仍然与普通高中类似,其先进性远远落后于企业管理模式。目前企业管理已经经历了科学管理、政府管理、营销与多元、政策和社会的变迁、第五代管理等几个发展阶段,这就造成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不同步,学校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落后。我们的学生马上就要进入社会,面对的是如何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而且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现有的班级管理机制中引入公司化管理的思路,通过借鉴公司化管理中的部分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公司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引入公司经营管理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飞跃发展,公司的管理模式已经进入信息化和知识化时代,第五代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也应运而生了。第五代管理的中心是知识的管理,特征是创新管理,其核心内容是人本管理。第五代管理理论认为:农业时代以土地为中心,工业时代以金钱资本为中心,知识时代以人为中心。第五代管理注重团队协作以及知识的再学习和创新,这和现代教育理论中学生主体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借鉴先进的公司管理理论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学生每天上学做作业,参加活动,为班级服务,那就是为我们班级创造财富,如何对这些财富加以管理是我们班级企业化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另外由于班级公司化管理中对奖惩情况无法像企业那样货币兑现,我想到在班级管理中引入虚拟金币的概念,采用“班级金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积分。班级金币是我们每个同学创造的,每人每做一次作业,每参加一次劳动均可以获得一定的班级金币,对那些犯错误的就减一定的金币,每周进行统计,并评选出班级之星。奖罚分明,引入班级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建议学校每学期对学生“班级金币”拥有情况进行分类奖励,并可以折算成一定数目的学分。为培养团队精神,全班同学被分成四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参加考核,各组同学团结互助共同前进。例如早读课,以前班上常因有人忘记佩带学生证而被扣分,如果一人忘记佩带学生证,整个小组就无法得分。这样,为了小组的荣誉,大家都互相提醒,监督一些同学的学生证佩带情况。
二、引入公司竞争机制
当今的社会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一个好的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公司自身有着良好的管理。在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有着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在学校的诸多班级中有着良好的形象,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班级内部也必然要有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干部“竞争上岗”,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管理的角色认定,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在班级实行班级干部“末位淘汰制”,可以增加班干的危机感,促使他们更好的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并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竞争状态,适应将来就业后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有了竞争就必然要有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监督机制此时体现得尤为重要。班主任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不记名的交流,不但使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更加民主,更主要的是可以让同学对各个竞争环节有效的进行监督和举报,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将具有更高管理水平的人请到班级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能更广泛地发挥和利用人的智力资源,摆脱班级管理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的限制,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
三、引入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
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人能够学习知识和使用知识。教育不但承担知识传播的责任,而且负有培养社会新时代所需要的劳动者的责任。而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将结构化的外在知识与学生的直觉相结合,从而感知组织文化和行为中的隐性知识,保证组织智力资产最终转化为能为社会带来好处的特殊产品——人才。人本管理强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主张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主张自主教育。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简政放权,让班级管理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职责权限的划分,从活动的组织到干部的教育都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班级管理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要求班主任要注重对班级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基础上,遵循“扬长补短”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各有所用”。班级要象一个公司,班长是总经理,班干部相当于部门主任,其他同学就像员工,对各个同学进行明确分工,在不同的时间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舞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班级并不是真正的公司,公司管理的对象是公司员工,其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工人生产优质产品,从而获得高效益的财富。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自身就是班级的“产品”。该“产品”是通过教师的劳动作用,并通过“产品”本身的心灵内的优化创造出特殊的合格产品——新时代的劳动者。因此主张班级管理公司化并不能绝对的照搬公司的管理,而是借鉴公司的管理模式。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公司管理的知识,又要熟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班级管理公司化是对班级管理的探索和创新,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丰富和总结。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丰富和总结,在管理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使班集体真正成为“生产”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平台”。
作者:周永达 单位: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焦小龙.中职学校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制度构成[J].成功,2012(3).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管理;班级管理
1引言
高校的班级管理指的是对组成班级群体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依照即成的规章制度,通过计划、组织、实施、调整等环节实现管理,达到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过程。高校的班级不仅是学校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的基层组织,还是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形式。高校班级管理是高等教育的育人环节的重要部分,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发展培养促进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高校班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班级管理手段改进与学生群体个性变化相比较为滞后,班级管理模式单一,大学生对我国政策把握不清,对高校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精神认识不全面,理解不透彻,集体荣誉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总结起来,存在以下问题。大学生学习目标模糊,班级内部存在不良竞争。大学生普遍不能有效利用高校学习资源,未能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从入学起就没有了解所学专业,更没有树立学习目标,并建立长远的打算。受到学校中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完全沉迷在社交、体育、娱乐等活动中。随着高校奖学金力度的加大,而评奖评优的政策落实不彻底且主观性又存在很大因素,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占用了奖学金名额,学习好的学生有时会由于名额有限而被挤掉。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现班级中的不良竞争。大学生缺少集体荣誉感,班风不良。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正值少年向成年过渡时期,渴求独立,在接受国外的很多意识观念后,变得强调个体意识,群体意识较差,加之高等教育中班级学生的接触时间少,使得班级成员缺少集体荣誉感,导致班级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个别学生不遵守教学秩序和学校规定,班级风气不佳。班干部缺少管理经验,班主任、辅导员作用发挥不够。高校班级班干部与初中、高中班干部不同,高校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角色,是班级学生与老师共同的桥梁,但部分班干部没有管理经验,着眼于完成任务,使得其失去了威信,造成班级工作效率不高的局面。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直接执行人,是实现班级工作目标的负责人,但他们往往双肩挑或者承担多个工作任务,学生工作有千头万绪,使得班主任、辅导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班级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缺乏创新。高校班级管理大多只遵循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契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科学引导或管理机制,导致班级发展缺乏目标,班级管理受到限制。班级管理方式缺乏创新,目前的高校班级管理者关注违反规定或者学业得到警告的学生,忽略了个性指导和文化建设、学业服务等工作。
3影响高校班级管理的因素
大学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较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与2014年1月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中国网民达到6.18亿,学生所占网民的职业结构比例为25.5%,远大于其他职业群体。高校中上网人数几乎达到了高校学生总数的100%[1]。网络因其便捷性和多样化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容易将个人成才与成长和班级的建设分割开,只关注个人的目标实现,忽视甚至蔑视了班级中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造成大学生集体主义的缺失和班级凝聚力的降低[2]。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基本上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在这之前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思维形成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我国父母的普遍思想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集体主义和大局意识上培养较少,使得大学生缺乏自我习惯养成的控制力,缺少与人交往的经验,缺少用大局意识看待事物的能力。
4高校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班级管理转变思路,改变手段。总结起来,高校班级管理应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四个方面开展。思想建设是班级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将班级学生的思想建设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培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小到大、有点及面的开展班级思想建设,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制度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保障,制度建设中包含了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班级整体目标、班干部工作机制、班级活动的开展和班级奖惩制度等,通过一系列符合班级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制度,充分利用新媒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支撑力量,是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体现,通过诚信档案、感恩回馈等活动,带动班级的文化建设,培养班级成员科学高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学风建设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是高校育人的目标之一。通过责任划分和学习活动开展,实现对学生的专业辅导、心里疏导、生活指导,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优势,引导学生积极的构建知识体系结构,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技能,确立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梁钦.易班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5):50-51.
【关键词】山区学校 班级管理
前言
山区学校的班级管理,始终是一个困扰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问题。山区学校,留守儿童多,学生缺少父母的关怀,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父母远在他乡,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关心,学生出现的问题,由于祖孙中有很大的代沟,家长也不能及时知道,而作为农村学校班级的管理者,也不能及时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这样,形成恶性循环。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从农村学校班级管理中,得到一些体会,愿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坚持"一个标准",不能区别对待学生
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
二、调动"两个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一是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必然会对你敬而近之,由此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二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三是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是在各项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
三、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多途径解决后顾之忧
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我班有位同学长期放学不按时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学,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家长商定:放学后由家长亲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过《家长联系簿》由老师签注每天放学离校时间,再由家长签注到家时间,以杜绝他与坏人接触的机会,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他,稍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坚持了一学期,该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坚持下面教育和引导。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级学生树立榜样。
四、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即指团委、科代表、小组长、班干部的作用。这些学生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如何,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至关重要。在选举这些干部时,我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次主题班会,每次大型活动都要求班委全部亮相并轮流登台,使每个人都能策划活动、主持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才干,把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形式多样。
五、做到人人参与,促进学生团结友爱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心理疏导
随着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它带动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创新战略,直接推动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运行和实施。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需要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规范每位学生的行为标准,调动学生积极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全面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1.1学生成分复杂造成班级管理的难度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都是作为全日制普通院校的有效补充,造成其生源极其复杂,更多集中于中考落榜生、技校特长生和社会其他学历生源,这样造成中职生的年龄大小不同,学历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其次,中职生的学习目标大多集中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上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这就造成他们对于班级管理缺乏认同感,在同龄人中存在一定的自卑感。最后,中职生的年龄比较小,思想比较单纯,娇生惯养的环境造成他们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这都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
1.2学校重就业轻管理影响班级管理效率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成果都需要中职生的就业率来进行衡量,而其衡量标准集中于专业考试成绩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考核,这都造成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重就业轻管理的困局,注重中职生的专业成绩,而忽视其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对于中职生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班级管理不能获得有效认同,班级管理效率长期低下。
1.3班级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职学校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认可,其得以在残酷的高校扩招和成人高考招生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需要面Φ氖牵面对庞大的中职学生群体,学校往往采取整体化一的班级管理模式,严重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而高压的班级管理策略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心理扭曲。最后,中职学校和老师没有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脱离学生学习需求和合理要求的班级管理只能是徒劳的说教,缺乏对于学生足够的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
二、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策略
2.1建立符合班级管理实际的规章制度
在中职学校开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工作,它必须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其核心要素就是构建符合班级管理需要的规章制度,强化开展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如纪律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作息制度等,让中职生从松散的学习、生活状态中直接转向有规律、有节制的思想状态,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中职班级管理应该构建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班级精神,将其落实到学生的情操培养和班级凝聚力的制度制定,通过具体的评价制度来量化学生的言行举止,敦促中职生将思想、情感、作风与班级班风进行相互联系,实现符合学生特征的个性化班级管理。
2.2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手段
在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其具体管理手段需要落实到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首先,班级管理必须认真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让每个中职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班主任给每个中职生赋予相关的工作职务,提高学生的班级融入感和团队凝聚力。其次,加强班级基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成员情感的小组建设,打消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抗拒心理,能够有效评估班级管理的成果。最后,在班级理性组织的基础上打造情感关系网,真正实现班级组织工作切实有力,而通过情感关系网实现班级的感情熏陶和人际关系拓展,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2.3落实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心理策略
中职生的年龄都比较小,而脱离家庭氛围就投身到班级学习中,容易对于班级管理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青春期的中职生又面临着众多生理、思想上的困局,这些都需要中职班级落实积极的心理策略。教师应该开展具体的团队辅导技术,落实分组讨论、心理拓展、情景教学等心理培训手段,积极培育中职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不良思想的心理防线。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思想活动,给予适当的鼓励,通过适当的心理沟通技巧来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和交流需求。
三、总结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中职人才的重任,它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中职学校和班主任正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造就中职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 考 文 献
尝试之一:常规常抓,常抓常新——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手段。学校管理的重点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常规管理,班级的形象工程,二是内敛素养,班级的内涵品味。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应从常规工作抓起、做好,也就是面上的工作要体现出优秀,这是基础。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就是反复抓、抓反复,这叫常规常抓,但效果不一定显著,要抓出新意,要出新的抓,这叫常抓常新,这样班级常规管理的效果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正因为常规,需要我们常规常抓,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正因为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更需要我们常抓常新, 每一条新的举措,每一次新的尝试,每一回新的改变,都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尝试之二:坦诚沟通,共同研讨——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的有效措施。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学校领导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有力助手和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搞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学校管理前进的道路上,想方设法促进班主任业务能力水平,千方百计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素养,一直是德育管理的不懈追求。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超前、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创新。沟通是前提,研讨是桥梁,创新是动力,成长是目标。
尝试之三:因“点”施教,彰显特色——德育育人氛围创设的有效支撑。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生活来自于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每个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一些常规德育活动,而每个学校都有自身学校的特点、学生的典型,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更要开展一些适合本校特点、学生特征的特色性活动,这样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显现学校的文化气息,更可以起到学校德育育人的实效。
一是针对学校工作重点,开展系列活动。学校每年都有中心工作,依托重点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既可以配合学校完成相关工作,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可以在这种活动氛围中展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