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主要桥梁。因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小学生的文化教育,还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小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和认识能力。要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不仅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文化素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加强小学班主任素质,提高班主任班级工作能力,对小学班级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班级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1.班级管理的内涵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小学班级管理能够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实行人性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班级管理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台湾学者方炳林认为班级管理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辅助,共同对教育过程中的人、事等情况进行管理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加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完成教学目的;我国学者黄兆龙教授认为班级管理就是班集体成员之间互相管理,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要做。但是班级管理的具体含义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认为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以及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两个层次,这里主要分析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组织,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知识、身体、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讲,班主任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目标和要求,制订班级教学计划和目标,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的各项活动。
2.班级管理的原则
尊重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原则。小学班级教学管理要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从小学生兴趣出发着手构建教育内容和框架,从小学生爱好和兴趣出发,以开启小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和课后管理有机联系起来,相互促进和渗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要与课后管理相互结合,尊重学生学习需求,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
师生互动原则。班级管理过程是教学相长、相互融合的过程,教师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导者和推动者,而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实现,因此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不断改善班级管理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小游戏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提高班级管理和教学效果。正确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因势利导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选择有价值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将教学活动与班级管理有机融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而通过开展互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找到班级管理的切入点,达到提高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二 小学班主任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教育为主,学生学习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存在重视教学轻视学生主体性、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注重教学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不足,没有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还有待提高。
2.忽视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加强班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为辅,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比较严肃的状态。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严重影响到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3.忽视班级管理过程的民主化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管理缺乏民主管理的思想,学生对教师是绝对地服从,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是“一言堂”的思想,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也是阳奉阴违,不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只有加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民主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体会到民主管理的益处,才能够真正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三 改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首先,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认识,转变班级管理思想,树立现代管理理念,认真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了解其思想和心理活动。还要使自身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放低姿态,努力达到亦师亦友的良好局面,从而提高小学班级管理质量。其次,将班级管理目标与小学生实际需求有效融合。当前网络时代日新月异,各类信息令人目不暇接,班主任要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深化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2.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班主任管理效果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的前提。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完成班级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要进行适当的肯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专业的知识文化是班主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学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学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因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受自身能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加强师生关系建设。
3.构建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平台
小学班级管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民主管理的思想为基础,建立师生民主交流平台。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需求和认同进行分析,对不同的意见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第二,对学生进行单独交流,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个别学生要进行单独教育宣传,提高小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民主思想在教育中的渗透;第三,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加强班级管理中的信息化运用,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 激励机制
小学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和主体部分。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要有效组织协调班级一切资源,构建并实施激励机制等班级制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较弱,挫折承受力小、感情变化多端,是学生整个人生教育中最需要激励来促进全面发展的阶段。因此,应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好班级管理目标。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原则
激励指的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机制依照一定规律作用于激励对象,促使激励发生、运作和有效运行所采取的制度、方式或措施。
1.内部与外部激励相结合原则
内部激励是任务本身的刺激,是活动进行过程中源自于组织成员内心所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等,内部激励具有一种持久性的作用。外部激励是任务本身之外所获得的满足感,外在激励表现为目标激励、物质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关怀激励等。要积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唤醒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帮助学生从学习过程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热爱学习,自我完善,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辅之以恰当的外部激励,通过两种激励相辅相成,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2.正向与负向激励相结合原则
正向激励是对组织成员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的奖励,目的是让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负向激励是对组织成员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终止这种行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主、正负向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符合班级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多进行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对违背班级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达到奖罚分明。
3.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在班级管理中,应进行物质激励,如学生家庭困难,可给予物质的帮助;获得优异的成绩,可进行一些物质奖励;同时,对于德、智、体等有进步,或学习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应多进行精神激励,如口头表扬、颁发奖状证书、授予荣誉称号等。在激励中要让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同时要考虑精神激励是主导的、持久的激励形式;要合理有机结合两者,调整其比重,灵活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适时与适度激励相结合原则
选择好激励时机会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要根据学生具体特性、具体情况在事前、事中、事后适时择机对学生进行激励,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应有的作用。同时,激励强度要适中,强度过大或不足都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造成消极影响,得不到激励应有的效果。
5.人本与公平激励相结合原则
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客观情况和自身主观愿望,重视、关心、理解、尊重、发展学生,赋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权、话语权、表决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为其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的评价、奖励等又要体现公平原则,不可因人而异,尤其是应构建一种公平竞争的培养机制,让学生在公平、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6.个体与集体激励相结合原则
个体激励就是针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有针对的激励,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获得进步,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每一个学生是班集体的个体,应有集体的荣誉感、团队意识。因此,还要重视集体激励,如在班级中评选先进团小组、先进学习小组、通过集体共同努力获得先进班集体等[1],让集体与个体两种激励相辅相成。集体激励针对整个班集体进行激励,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或让学生从集体中获得个体努力的积极因素,实现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需求,把握他们的心理动机,规范其行为,积极进行激励管理。在实施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激励,要把握激励对象的特征、时间、环境,进行有选择的激励,只有这样,激励的作用才会得到充分释放,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1.目标激励
制定班级集体总体目标,可激发学生向该目标奋斗的动机,指引学生向该目标努力的行为。尤为重要的是在班主任和同学的帮助下,每位同学应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目标明确,就会激发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目标激励在具体班级管理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比较容易进行评估。学生实现了一些目标,又可以确立新的目标,他们也会在自己实现前期目标的激励下积极去实现下一个目标。但在目标激励具体操作中,目标设立要切实可行,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目标实现过程和结果可通过成长树、成长路等图形放置在教室墙上,通过果实或征途上的小红旗等方式进行标注,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与努力的成效。
2.榜样激励
榜样有很大的激励力量,很多成功的人在成长中都有榜样的激励作用。小学生常会为自己寻找自己的榜样,但这些榜样对学生的正确发展不一定有正向功效。因此,班级管理中要向学生提供积极教育功效的榜样。如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诗人、民族英雄等,他们小时候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树立报国之志,形成良好的人文修养等都是很好的教育学生的榜样;有许多革命英雄,他们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可以让学生学习勇敢、拼搏、奉献、感恩等精神。在班级管理中,榜样也可以是班主任自己。班主任要全面打造自己,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班级发展的要求,为学生作出好榜样。其实,最重要的是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班上可设置“周星闪烁栏”,评“每周一星”,诸如“纪律之星”“卫生之星”“习惯之星”等,让学生去感受身边的表率,更具有真实性,影响更大。
3.感情激励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常常是指人们对自身及其行为和周围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情感激励就是班主任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探测学生的心理感受,对其进行合情合理的诱导激励,从而顺利推进教育管理,增强教育效果,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一种教育管理方法和措施。[2] 小学生在认知世界过程中会有很多迷惑不解的情况,很需要外力的一种支持和鼓励。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要对小学生予以积极的期待,一是要对学生投以期待的目光。目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学生努力的时候,在学生困难的时候,在学生获得成就的时候,投去鼓励、肯定的目光,会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感到鼓舞。二是要对学生给予积极的微笑。微笑是一种雨露和阳光,在学生困难、顺利的时候,对其给予鼓舞和赞许的微笑,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激励,而不感到自己的孤独、无奈或狂傲,而是一种努力与坚持。三是要对学生报以温馨的语言鼓励。仔细观察学生,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发现学生的问题,在恰当时候与其沟通,用正面、积极、温馨而富有道理的语言去与学生的感情共鸣,达到帮助学生解惑、奋进的功效。四是要为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帮助、打动学生,鼓励学生。如学生学习困难时,班主任主动联系科任教师,给予积极补课,让其能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同步;有学生病了,帮助其看病,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如果学生家庭困难,可到该同学家去调查,为其家庭贫困发现原因,出主意帮助其自我发展,等等。在情感激励中,要突出对学生的信任。学生是年幼的,但学生也是智慧的,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对其充满信心,相信其能做好该做的事情,对其充满期待和信任,学生会在信任当中得到激励,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4.竞争激励
竞争是班级管理激励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让学生承担一些事务去做,到一定阶段进行评比,学生为了获得较好的评价而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各种能力。如为了提高班级课堂纪律,可让每个小组形成一个竞争对象进行评比,看哪一组能更好地回答问题,更好地遵守纪律。这样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自己的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班级也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体育、文娱活动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拼搏、进取、创新能力。例如,我国各地都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如唱歌、舞蹈、手工艺等),可多举办相关文化的竞赛和表演,提高学生展示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素养。在竞争激励中,要注意公平,否则会对学生的教育发展不利;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有机会、有权利参与,在参与中去体验、发展自己,培养出奋斗的精神和能力;要注意合作,竞争是必要的,合作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通过竞争与团队的合作,实现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5.参与激励
参与激励是班级人本管理重要的管理方式。要让学生具有自尊、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就要对学生授权,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要让学生自己选出的班干部能在班主任的协助下较独立地进行自我管理,处理日常事务,驱动班级正常运行;同时要让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参与到集体日常事务管理中,让其承担责任与义务,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各种活动中,使其得到体验、感受、思考和提高。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让其切实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爆发出极强的积极性、创造性,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实现自我管理,提高其自身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形成自觉的人力资本积淀,形成内部效应;同时还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整个班级各个方面的进步,形成外部效应,推进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6.评价激励
正确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班主任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让评价体现教育性、激励性、发展性。一是评价以素质为核心,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的综合化评价。二是要实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成长可通过成长记录袋来展示,在成长袋中放入学生平时优秀的试卷、一些绘画、手工作品、有代表的奖励记录等各种成长进步的痕迹。同时,还可收入不同阶段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老师或家长写的评语等。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老师和学生认真总结反思记录袋中的资料,给出对学生全面的客观评价。三是要以学生自主评价为重,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班主任、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自我评价的地位,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加评语”方式,等级可用“优秀、良好、你在进步、再努力”来评价。在评价中可用比较生动有趣的图形,如用不同颜色的“星星”等来动态展示评价情况。通过发展性评价有效地激励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甘孜,626001)
参考文献:
【摘 要】激励机制的构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起多种方式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对小学生的管理,而且对班级的全面发展也有重大意义。本文也就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多种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机理机制;构建
小学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而且对于学生在小学的阶段来说,他们正是刚刚接受系统教育,无论是知识、能力、评判力都非常弱,个性、抗压能力都是有待形成的一个阶段,是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最需要激励来促进其全面发展、定型的一个时期。因此,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一、目标激励机制
班主任可以先通过制定班集体的总目标,来引导学生明确的向着目标进行努力。继而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每个同学树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且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只有这样才会起到激励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的有效作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目标激励机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说有的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比较吃力,就可以为其定制像记住多少字词、流利的阅读多少课文等目标来进行对其的激励,这样小学生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行努力,达到最后这一阶段的目标,得到一定的进步后,班主任又可以为其确立新一轮的目标,小学生也会在一定的激励下积极去实现下一个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标激励机制的构建中,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小学生的实际,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都无法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二、榜样激励机制
无论对于任何人来说,榜样无疑具有很大的力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他们在这一阶段最需要有一个效仿的目标,而小学生也会自行在生活中为自己寻找榜样,但是如何使榜样促进小学生的正确发展就需要有效的班级管理了。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向小学生们提供一些可以做榜样的例子。比如说对我国历史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战斗英雄等等,他们都可以作为榜样促进小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榜样的存在,比如说助人为乐、做好事的人们,班主任都可以激励小学生向这些榜样看齐。
另外,在班级管理中,其实给予小学生们最大的榜样是作为班主任的存在。因为小学生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带来影响,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学习中必须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以身作则的效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三、感情激励机制
感情激励是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总结与分析,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对其进行情感的诱导激励,来顺利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一种有效措施。除了要在感情激励中突出对学生的信任,还应该在感情激励机制的构建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通过期待的目光来传达激励。眼睛作为人心灵的窗口流露出的感情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在小学生努力时班主任给予肯定的目标,在小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的目光,都会在无形中使小学生感受到激励。
通过微笑来传达激励。在日常学习中,当小学生犯错时给予宽容的微笑,在改正时给予会心的微笑,通过微笑,小学生都会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激励,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语言的激励。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班主任要通过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来帮助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比如说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班主任要主动的给予补课,并通过鼓励的语言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四、竞争激励机制
通过对竞争激励机制的构建,是实现班级管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分配给小学生不同的任务去做,并且进行结果的评比,小学生为了在评比中胜出会将自己的职责尽量做到更好,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说为了提高班级整体的成绩水平,可以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两两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关系,看哪一组的整体学习水平比较高,这样学生就会为了提高自己所在组的学习成绩,不拖小组后腿,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构建竞争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一旦班主任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很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要注意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竞争中去,实现竞争激励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竞争实现学生个人与小组团队的共同发展。
五、评价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能对小学生产生极其强大的激励作用,在构建评价激励机制中,班主任要遵照以下几点要求。
(一)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更要以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注重小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表现,对小学生的基础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小学生确立自身的优良品德。
(二)要以小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班主任、家长与其他学生评价为辅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当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时,学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互评、教师、家长评价的方式来进行对自我的总结,当一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结束后,小学生要综合这些评价,做出对自我的总结,达到提高自身水平的目标,促进小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小学作为一个特殊的阶段,想要确保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使小学生在各种激励机制的构建中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发展,有效的实现激励机制构建的价值,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卫群.论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
[2]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改革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也是小学生的启蒙老师。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因此,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责,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将艺术性引入到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一、树立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衡量班级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班风是否优良,反映了班级内每一位学生个人品质的高低。加强良好班风的树立,才能彰显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面貌,让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首先,班主任要重视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没有完善的对错意识,更没有合理的是非观念。建立合理的班级制度,约束小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让他们意识到何为对,何为错,如此才能让小学生懂规矩,明辨是非。每一个学校都有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但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小学班主任还要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具有班级特色的规章制度。惩罚小学生并不是越严厉越好,巧妙地引导与批评,才能让班级管理更轻松,班风更积极。其次,班主任要重视个人榜样作用的发挥。良好班风的有效树立,只有班级管理制度远远不够。教师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小学生的个人行为,影响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建立。教师的个人教学形象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作为天生的模仿者,他们模仿力、塑造性较强。小学班主任要严于律已,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用自己正确的言行给小学生做好榜样。
二、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要对“家庭”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平等对待,都应对他们充满炽热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小学班主任更应如此,班主任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给学生下定论,偏向优等生,忽略差等生。这样的做法只会极大的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走向极端。充满爱的家庭才是温馨幸福的,也只有班级中充满爱,孩子们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热爱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须手段。尤其是在小学里,班主任要时刻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用自己的爱心去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三、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度保证,应该根据班集体的实际情况,建立在民主、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一支组织与管理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对于减小班主任工作压力很有必要。在班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选拔的民主性。目前,许多社会功利思想逐渐传播到校园内,许多小学生的纯洁与善良被这些不良风气带走。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坚持民主选拔班干部的原则。杜绝班主任一人专断,秉承公正与公平的原则,让小学生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与权威者。小学生会承认自己选出的班干部,在未淼陌嗉堆习过程中配合他们的管理工作。其次,落实班干部轮换上岗制度。学生选出班干部后,班主任要让班干部明确了解班干部不是终身的,每一个学期的结束,都意味着新一次选举的来临。如果班干部想要继续做班级内的小管理者,需要在自己在岗过程中付出自己的热情,以身作则。轮换上岗制度,实际上是竞争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为手段,让小学班级内的班干部明确自身的优势,积极发挥,找出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为了成为或者继续成为班级管理者而努力提升自己,这样的制度能够促进班级竞争度的加强,促进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
四、提高个人沟通能力
提高个人沟通能力,做好沟通工作,是小学班主任的基本工作。首先,班主任要讲究与任课教师的沟通艺术。小学生的成长不只需要班主任的管理与引导,也需要任课教师的教育。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平台。班主任要利用课下时间多与各科任课教师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秉着谦卑之心去交流,与每一位任课教师搞好关系,有利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共同进步,这对于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其次,班主任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艺术。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交流的桥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生活中学生的表现,掌握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家校教育的结合。一些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得很好,乐于助人,勤劳积极,但一回到家就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班主任要本着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此才能使教育更具意义。
五、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阶段,特别要求班主任能够全面教育学生,这无疑就会使得小学班主任工作极为繁重。因此,班主任要在不断总结工作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汲取积极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始终保持一颗爱学生的心,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要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去提高完善自身的水平,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班级管理中游刃有余的处理一切事宜。小学班主任只有从根本上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从细节上观察学生、深刻了解学生成长的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班主任才可以全面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无定法,找到最符合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才能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严霞.左手优化 右手创新――也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J].科技风,2010(21).
关键词:班级管理;灵活多样;持之以恒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所谓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活动。简单地说,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组织活动过程。如果每位班主任都能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实、做细,那么整个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学风。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究竟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学生,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若没有适合班级实际的管理制度,那一切都只能是空谈。笔者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每学期开学之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召开班会,组建班委会,并全班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可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全班学生实际。当然,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不能太单一,太死板。如笔者每带一个班,不仅建立班级管理制度,还同时建立与其相符的班级管理办法、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考勤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整个一套管理制度,都是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班级民主,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班干部的工作组织能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班级管理方法,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
班级管理不能太严,当然,也不能过于松懈,一定要适度。太严,会束缚学生的发展空间;太松,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上,一定要多思考,多创新,尽可能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首先,在班干部的组建上打破常规,班长不分正副,只分职责,他们在分工上各不相同,但在权力上不分大小。其次,采用操行评分办法管理全班,把全班每位学生一周来的学习、思想道德、劳动、卫生、纪律等方方面面的表现,以分值量化的形式统计出来。最后,把权力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每次班会,主题让学生自拟,过程由学生自行组织,班主任只作指导或是旁听。在锻炼班干部管理班级能力的同时,又减轻了班主任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沟通;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方法
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统领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多种多样的重任,他们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主要纽带。所以作为一位有工作能力的班主任,他的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沟通”水平上。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来谈谈我对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方法――“沟通”的认识。
一、积极进行沟通的意义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实施者,但是,学生却是班级各种活动的主体。二者之间不仅仅是施与者与被施与者之间的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并在此基础上认真了解学生的需要。班主任要能够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出发,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潜能发挥。
2.化解班级中的种种问题
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包括推行各种各样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还有主要的一项就是化解学生之间出现的种种矛盾。小学班级中由于人数比较多,班级当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就很容易造成个体之间的矛盾产生。通过沟通的方式,班主任能化解学生个体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与学生建立感情。
3.形成班级团队意识
小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一般来自最初阶段的班级荣誉感,通过形成班级荣辱观,可以养成学生的团队意识。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升班级的凝聚力。通过沟通的方式,班主任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于促进班级形成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分享
1.沟通时一定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之情”
学生对于情感需求旺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情感的需求更加强烈,教师在于学生之间交流时,一定要将情感传递给学生。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当付出真切的情感,这样才能够令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也才能够真正地愿意与教师敞开心扉,并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为此,教师应当在沟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宽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小学生同样拥有人格,尊重小学生才能够赢得小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
2.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对待
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教师眼中的主体,都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关注对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受关注对象。小学生班主任应当始终坚持公平原则,这是班主任能够赢得学生信任的重要标准。同时,班级当中的学生也并没有优劣之分,班主任不能够差异对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公平的环境当中成长。
3.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宽容为本
班级管理工作中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了班级管理制度,才能使班级工作“有法可依”。不过,制定班级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时,一定要以人为本,以宽容为本。积极督促学生健全科学班级管理考评机制。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线执行人员,对于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最为清楚,可以针对现实情况进行班级考评方式的建言献策,让学校积极的采取全面综合的考评机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考评,而不仅仅以成绩为主要标准。宽容心态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属于威严与权力的代表,学生往往非常惧怕老师。因此,学生不会与教师之间主动建立联系。也就不能够形成有效的沟通。为此,教师应当更多宽容小学生的行为,做到平易近人才能够令学生不会对教师产生距离感。
4.沟通要因人而异,要因时而异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沟通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其实,教师的沟通对象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家长和学校。所以,沟通要针对学生、教师、家长做区别对待,通过沟通来了解情况,同时得到一定的工作的配合。在于学生沟通中,虽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不足,但是不可运用过多激烈的言辞去刺激学生,要保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在公众场合言辞激励的批评学生,要让学生对班主任有充分的尊重感,但是不能有反感情况出现。沟通中要先鼓励和肯定优点,而后提出不足和纠正,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同时要把控批评的频次,过多的批评会让学生感觉麻木,要把控每次的沟通,积极的赢得家属、教师的支持配合,达到力量的集合效果。
5.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沟通
一、缺乏自主性班级管理带来的弊端
在如何经营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以往有些教师总是显得主导型、控制性较强,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参与管得多、收得紧、放得少,往往采取“胁迫式管教”或班主任“一主独大”下的班干部层级管理。殊不知,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既累人又累心,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主动性发挥,同时还会使班级管理陷入严重低效。
一方面,班主任胁迫式的管教,扼杀了学生的民利。班主任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导致“保姆式”“警察式”班级管理模式的形成。班主任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结果却是老师喊累、学生叫苦。这种强调教师权威的控制型、胁迫型管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需要、愿望和兴趣,会导致多数学生简单服从和循规蹈矩,不利于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班级管理一潭死水。
另一方面,管理主体的单一性伤害了学生同伴关系。在班主任“一主独大”的层级化管理中,整个班级管理事务相对固定于极少数班干部成员,而多数学生却置于被管理、服从管理的被动地位。这必定造成多数学生缺乏自主管理意识,班级凝聚力缺乏。少数充当管理角色的班干部,由于受到班主任的控制过多,也难以真正发挥自主管理的作用。
由此看来,汇聚人气、优化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实效与学生群体和谐共生,建构以人为本的自主性班级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二、自主性班级管理的引导策略
所谓自主性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通过有效组织,充分调动与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其基本原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尝试各种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班级管理。
1.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
小学生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尚有局限,思维比较具体、形象,可塑性强,因而特别需要正面引导。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树立班干部的榜样。榜样的树立,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学生十分重要。同伴的榜样示范,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努力方向。为使学生自我管理得以持久下去和上升到群体自我管理的高度,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示范性强的班干部队伍必不可少。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给班干部进行细致的分工,指导引领他们具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比如,指导劳动委员如何管理班级卫生,指导学习委员怎样组织早读,指导组织委员如何管理午餐纪律,等等。二是多提供锻炼的机会。班主任应注重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参与、锻炼展示的机会。比如对于班内的一些常规工作,如值日、收发作业、领队、领读等等,可采用轮流方式让所有学生去锻炼实践,让他们展示各自的才能,体验主体参与的收获。
2.建立制度:培养孩子的主体参与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由学生共同参与制订的计划,不仅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目标的达成率更高,而且班级管理成效也更为显著。
一是制订管理制度。无论是班级工作制度,还是专题活动计划,班主任应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制订。这样不但能集思广益,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开学初,班主任可带领学生学习学校有关文件和规章,认真分析班级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班级制度或阶段活动目标的制定,如小组目标管理、班干部竞选制度、班务工作评价机制等。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在制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吸纳学生的意见,营造民主管理的气氛。为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配岗位。在分工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优势进行恰当的岗位分配。班干部任命可以采取轮流制,班干部队伍应该好中差生都有,以免某一组班干整体素质不强而影响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转。选好班干部后,还要进行任职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职责,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样做。另一方面,发现问题要及时指正。班干部轮流制将学生引领到管理者的地位,让他们在自己创设的天地里自由表演、自主发挥,但班主任依然要发挥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处处留心。如果发现班干部工作不到位、工作方法失当,要及时纠正引导或及时轮换。
3.注重评价:培养孩子的自我反思能力
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注重评价,明确评价对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的意义。比如学生在“当差”中,如长时间达不到要求,或者责任心缺乏,可以解聘;如学生自认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也可以申请辞职;每个周期各部门负责人可根据解聘和自动辞职的情况,重新推出岗位进行新一轮的竞聘。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引导学生明确责任,重视自身评价。笔者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通过写管理周记或日记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剖析,然后在定期召开的民主班会上,由班长主持,小组讨论,每位学生发表看法,由此,在群体中正确认识自我并且公开、公正评价自己,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管理与主体成长的目的。
二是实行评选,给予奖励。班主任可在期末组织全班进行综合评议,设置一些奖项对优秀班干部予以奖励。由此引导学生明白,诚心奉献班级、乐于为大家服务、维护集体利益,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受到奖励。
三、开展自主性班级管理的原则
一是要努力转换管理理念,重视学生生命成长。在自主性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不断审视自己,转换角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差异。班主任要时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要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激励全体学生的自我提升。
二是要尊重成长规律,形成班级管理体系。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班主任要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体系。
关键词:农村;班级参与式管理;思考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国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改革,但以前大多数教育探索和改革是集中在学制、教材、教法和课程领域。现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很多问题,如班主任仍然缘系着传统的“专制型”、“权威型”的管理;教师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作;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缺少应有了解,进而对孩子的教育缺少监督和管理;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到农村学校的班级管理,也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结果。“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贯彻这一理念需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实际行动之中,据查阅的资料来看,上述存在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关注还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农村实施有效的班级参与式管理,将有利于解决上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村学小学的教育效果。
一、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概念界定
目前,在查阅到的资料中还未见到有关这一概念的界定,据此,笔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对这一概念作如下界定。
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是指结合农村班级管理和小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特点,以学校的有关管理者为主要负责人和组织管理者,吸引或者是吸纳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参与管理班级中的与其身份和能力相匹配的管理活动。一是农村学校实施班级管理与城市有区别。表现在安全管理、留守儿童管理、家长的参与能力和沟通方面与城市班级管理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要根据这些特点来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二是要结合小学的特点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农村小学实施参与式班级管理,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和侧重点、激励小学生参与的办法、任课教师和家长参与等方面与初中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的特点来组织和实施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活动。
二、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的优越性
参与式管理是针对传统的“命令式”、“专断型”的管理方式提出来的。参与式管理一方面要求重视弱势群体和重新评估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发言权和建议权;另一面就是要改变发展决策模式和管理方式,实施参与式管理以达到激励组织成员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的目的。目前在农村学校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就是要对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和能力做好公正客观的再认识,从各方面吸引或者吸纳他们参与班级管理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存在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存在如下突出问题急需研究和解决。一是缺少班级参与式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制定,导致参与的过程没有评价标准和方向指导,最后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哪些问题没有清晰地界定,致使要求家长合作的很多问题往往与家长的想法相冲突;三是人、财、物的缺乏影响到班级参与式管理的实施;四是缺少外部的激励;五是班级参与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缺失,规章制度是进行管理的保障,由于规章制度的缺失,参与管理也就无章可循,会导致自由懈怠。
四、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的思考
(一)制定好农村班级参与式管理的目标体系。一是要建立好多方参与班级管理的总目标;二是要建立好家长、学生、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分目标;三是要确立好每一参与管理活动的目标,例如学生参与班级考勤、卫生、纪律等具体目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监督问题等的目标,任课教师参与讨论和管理班级的目标。
(二)明确各方参与班级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多方参与班级管理,并不是说各方都要参与班级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由于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身份、年龄、思维水平、社会阅历、以及对教育的认识等差别很大,参与班级管理首先是要积极调研,明确班级管理中的什么问题需要学生参与管理和讨论、什么问题需要家长参与讨论和管理、什么问题需要任课教师参与讨论和管理。只有明确了各方参与的相关问题,才可能制定出符合各方利益的相关策略、方法和手段。而就目前查阅到的资料和调查研究,这个问题在查阅的文献中没有学者作系统和深入的讨论。
要在农村建立好多方参与班级管理一是积极调研,了解家长、学生和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中关心的问题;二是构建多种参与渠道,分别与各方讨论并确定需要参与管理和讨论的问题。三是征求各方的参与意见,总结和整理出其中一致认可的问题和实施办法。四是根据实施情况的反馈,对提出和新发现的问题再做出讨论,再次明确需要改进的问题和实施办法,这样可以持续改进各方参与的问题。
(三)制定参与计划的程序。遵循实地调查、因地制宜、一致性和激励性等原则,确定各方参与的问题和目标,收集相关信息,确定计划制定标准,拟定初步计划,确定参与管理计划,实施参与管理计划,评价计划实施的效果,反馈和跟踪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
(四)采取相关的配套措施,保障班级参与式管理实施。在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本来基础就薄弱,不仅表现为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还表现在农村学校内外的教育氛围差,教育观念老套和陈旧,信息闭塞,教育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益变得复杂和多变。因此,一要建立多种可行的、流畅的参与渠道,比如合理选择口头沟通、合理选择书面沟通、通过班组活动和机构沟通等;二要综合选择激励机制。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激励手段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观中外激励思想,在农村小学实施班级参与式管理主要可以采用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强化激励、榜样激励等措施。
(五)建立好班级参与管理有关的档案。农村小学班级参与式管理应建立相关的档案,而建立好有关班级参与式管理的档案是改进和提高这一管理方式的又一保障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管理模式;全面发展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一种约束,也是教师神圣职责的体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学生从踏入校门到咿呀学语,再到孜孜不倦,需要班主任逐渐的去照顾与呵护。每个学生从知到行的转化,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去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让新时代的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性,逐渐享受教育的洗礼。
传统的班级管理或多或少会存在不足之处,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容易使学生的思想过于禁锢,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1.注重成绩教学,泯灭个性发展
应试教育使得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多以教学质量为核心,过于追求成绩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并随着学习成绩的差距拉开,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被忽视,破罐子破摔,存在感降低,自信力下降。
2.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
许多的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过于墨守成规,多年来只是采取点名、签到、分组打扫卫生等常规管理,不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及时的融入其他的元素,班级活动更是寥寥无几,造成班级成员过于沉闷。而现在的社会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出了学习能力外,交往能力、生存能力、心里承受能力及适应能力等也及其重要。显然常规管理很难再适应新时代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同时必然会造成许多学生心里素质下降,抑郁症,恐惧症等心里疾病愈演愈烈。
3.树立绝对权威,实行全面“管制”
一些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从班委选取,到活动开展,从班级监督到学生评价,统统由班主任来完成。一方面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工作压力,两一方面也往往使学生被迫接受,久而久之产生抵制心里。
新时代的学生需要适应新时代的班级管理方式,作为班主任,要及时的改变管理的思路,不断改革创新,标新立异,使学生们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1.积极引导,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引导,经常进行心理辅导,注重营造健康、活泼、积极地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生活中都能积极乐观,保持阳光心态。
2.开展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的生活
活动是学生学习之外最能够给予学生教育意义的方式。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与原则就是在活动中培养出来的。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极大的风骨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另一方面,同学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相互体谅,能够明白团结的意义。
3.定位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应该改变传统的权威模式,转变自己的教育与管理理念。把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围绕他们协调各种管理模式。由“偏爱性”转向“博爱型”,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优点与个性,要进行深入的接触与了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并积极的引导,使他们都能发挥长处;由“专制型”转向“民主型”,尊重学生的想法与意见,如在班规的制定,班委的选举等过程中多多汲取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简单粗暴型”转向“细致耐心型”,传统的体罚与打骂学生的行为已经无法被人接受,当学生犯错误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会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由“限制型”转向“开放型”,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想做的事情,只要合理,尽量给予肯定和帮助,积极地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树立榜样,促进学生爱好的培养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的去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优点,这些优点都可以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如:“书法”、“唱歌”、“绘画”、“跳舞”、“乐于助人”等,都可以树立榜样,使每个同学都能互相促进,用激励的方式去敦促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与优势。
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教育从沟通始,沟通从倾听起。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要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使自己的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文丽. 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J]. 教育界: 基础教育研究, 2014, 4: 7.
[2] 李丹. 管理团队在小学生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 网友世界, 2013, Z2: 138-138.
[3] 郝雪丹. 小学生班级管理艺术与策略[J]. 新课程学习: 上, 2012, 2: 109-109.
[4] 鲁招, 郭兴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J]. 当代青年: 下半月, 2015, 4: 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