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

第1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循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质能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农林种植业废弃物包括农业产生的秸秆,经济作物生产和利用利用过程产生的固废;林业产生的树叶、树枝、树头等等,如处理不当本来的“资源”变为“污染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处理现状问题

湛江市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口密集,农林种植业规模化发展迅速,每年生产大量农作物秆秸和林业产生的树叶、树枝、树头等农林种植业废弃物,随着农林种植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原来用作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农业废弃物越来越多。目前农作物秸秆或加工利用后固体废物以及林业产生的树叶、树枝、树头等有60%未被有效利用,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

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作物秆秸和林业产生的树叶、树枝、树头等农林种植业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据测定,很多农作物的副产品的化学能不亚于其主产品。因此,农林种植业废弃物利用蕴藏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废弃物是数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发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科学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将废弃秸秆等变废为宝,成为生产资源,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循环再生”是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必然选择

3.1 循环农业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需求。农业发展方式的改革与升级已成为必然。循环农业广泛吸收国内外可持续农业的成功经验,把农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循环融为一体,注重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与减轻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2循环农业技术已日臻成熟。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就是通过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与减轻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由于农业生产方式与生产环境的改善,农业成本大幅度下降而生产力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充分利用。由此可以看出,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是一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新型农业技术,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例如本地区主要经济农作物甘蔗的生产及其废物综合利用模式及经济林桉树的固体废物的利用模式。

发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抓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应主要从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来发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现代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模式

(1)生物质能源利用已成为我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而随着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装备的发展,秸秆发电技术装备也日趋成熟,积极引导生物质发电企业发展,提高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湛江市遂溪县于2011年底建成了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收集整个湛江及周边地区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加以发电利用。同时,农作物固体废弃物经破碎后发展沼气技术,积极研发与示范推广农村沼气利用模式。

(2)利用微生物以纤维素为基质生产单细胞蛋白质是当今利用纤维素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农业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可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是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沼气在我国的推广和使用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以食用菌工程技术、沼气工程技术为纽带,按照“循环再生”理论,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沼气—种植业循环链,是农业废弃资源多层次环保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

总之,农林种植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提高农业综合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农民示范引导,并加大宣传力度与财政扶持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把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张颖,王晓辉.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任仲杰,顾孟迪.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05-2106

第2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思维和理念;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也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是保护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文明行为。

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它改变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最基本的精神是清洁生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从源头预防废弃物产生,以达到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的目标。由于所有废弃物都是消耗资源产生的,所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就成为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在传统市场经济框架内引入了环境规制和环境交易制度体系,把环境作为经济要素纳入市场经济循环之中。它们通过对循环利用资源和废弃物进行专项立法,进而发展到进行综合立法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发达国家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以解决经济外部性――环境问题――为主要目标的。这便产生了西方现代循环经济。

一、福建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对福建制造业发展的意义

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基地。但从资源、环境和经济持续发展角度看,制造业追求经济利益同时消耗资源和排出废弃物的必然性,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本质的矛盾。因此,制造业是导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造成环境与发展冲突的主要源头。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许多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于福建省而言,更是资源紧缺,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83种665处,潜在的经济价值2377亿元,仅居全国第25位;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5亩,其中沿海地区仅0.3亩左右,是全国除京津沪外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福建又是个多山省份,受地理条件影响,比较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要继续实现经济翻番,单纯依靠能源的消耗增长显然已经行不通。可持续发展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联结为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要求经济发展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现由传统的线性经济向现代循环经济转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型制造业是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新型制造业强调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坚持高效益、高技术、低消耗的发展价值取向,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福建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不能再像过去20多年快速发展期那样,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来获得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走集约化、循环型制造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制造业,努力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福建突出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福建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要突出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一是资源消耗减量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重点推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工作,加强对制造业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的消耗定额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二是资源利用循环化,以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回收利用率为目标,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资源循环利用产品与技术,提高制造业废弃物产生量大的重点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三是企业生产清洁化、园区工业生态化,在企业层面上推行清洁生产,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技术与工艺流程,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在园区层面上着力于生态化产业链的建设,整合园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建立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制造业,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实现园区内资源消耗减量化、循环化、无害化。

福建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还要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支持循环经济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循环经济技术产业化示范,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制造业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铁民.产业融合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认识[J].东南学术,2005,(1).

[2] 郭铁民,蔡勇智.福建发展产业集群要理清思路[J].开放潮,2004,(3).

[3] 陈晓声.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估[J].上海统计,2001,(11).

[4] 樊纲.论竞争力[J].管理世界,1998,(16).

[5] 佘传奇,叶静.西方产业竞争理论来源研究与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4,(3).

[6] 陆立军.论开放经济中的地区竞争优势――兼谈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大开发[J].科研管理,2002,(1).

第3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工业化都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体现,循环经济是已露端倪的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日本走在前列,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一、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

    (一)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

    作为发达国家,日本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居世界前列,国民高收入导致了其“大量消费”模式的形成,从而造成大量废弃的后果,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已经成为日本面临的主要国内环境问题之一?在废弃物处理上,日本一直采用焚烧和最终填埋的方法,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占用了土地,同时,大量废弃物的焚烧和填埋也是资源的浪费,因为世界上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无价值的垃圾?

    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发展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成为日本的优先选择?将已产生的废弃物重新利用再资源化,既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难题,又具有环保意义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20世纪90年代,日本提出了“环境立国”口号,并集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000年,日本召开了“环保国会”,通过和修改了多项环保法规?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害加剧并存的博弈过程中,日本逐步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保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产业有法可依,有利可图,有后续发展能力?目前,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在立法体系上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这是日本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的最重要保证?

    日本是自上而下的制定综合性循环利用法,然后向具体领域推进?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即《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有《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第三层面是针对循环经济这一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物质输出端,即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如《促进容器和包装物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车辆再生法》?《绿色采购法》等?这些法律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并相继付诸实施?

    (三)有力的政策扶持

    由政府出面制定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经验?较为典型的政策有:

    1.政府奖励政策?日本设立资源回收奖,这种奖项旨在激发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该奖项实施后在日本许多城市收到良好的效果?

    2.税收优惠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有成就的企业,日本政府要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由非盈利性的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凡修建废弃物处理设施,皆从国库中提供部分财政补贴?

    3.价格优惠政策?如规定废旧物资要实行商品化收费,即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

    4.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扶持社会“静脉产业”?在绿色消费中,贴有政府认可的环境标志的商品可出售,表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日本产生了一种新的环保产业的形式——“静脉产业”,它是那些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产业的总称,因为这些产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日本政府将“静脉产业”作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主力军,通过减免税收,增加投资等方式来大力扶持,旨在形成整个社会范围内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的经济环路?

    5.强化行政管理机制,保障政策实施?2001年1月,日本环境厅在机构改革中升格为环境省,将原来多部门执掌的废弃物管理职能统一划归环境省,由大臣官房下属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对策部统一管理?为了实现环境与发展二者之间的平衡,针对国内环境问题,谋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型社会体系,日本政府还设置了“环之国”会议机制?

    (四)官产学民共同努力

    发展循环经济单靠一方的力量是不行的,日本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官产学民共同努力的优势?

    1.政府?日本各级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型社会的形成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之中,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中,规定政府要在实施有关形成循环型社会的政策时,采取必要的财政措施,如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实施产业倾斜政策,激发企业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另外,国民消费意识的改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从 2001年4月开始,根据《绿色采购法》,日本政府各机关在购买商品时,要购买减少环境负荷的环境友好型产品,这一行动对国民消费观念的更新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2.企业?政府提出的循环型社会战略方针,得到了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主力军的各企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中明确提出了扩大生产者责任的原则,这使得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从生产制造到废弃为止,都要负有一定的责任,从而促使生产者联合起来应对所面临的更大的责任?企业将“产业垃圾零排放”作为发展目标,在削减资源使用量?抑制废弃物产生量等方面取得进展?在注重自身发展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同时,企业还非常注重生产链条上下游环节的减量化和再循环,从而为日本全面发展循环经济作出贡献?

    3.科学研究?循环经济属于技术密集型经济,必须有大量高新技术作支撑?日本研究部门以零排放为目标,对废弃物减量化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的产业链技术等循环技术不断进行研究开发并取得进展,从而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以“技术立国”的日本,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设备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与推广,这为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4.在经历了公害病的苦楚之后,日本民众形成了强烈的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意识,清洁生产?回收利用废弃物?垃圾的分类投放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追求美好环境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追求物质富有的人数?在日本,各种以“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主旨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多如牛毛?这些志愿者利用空闲时间,无偿地从事有助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工作,包括回收可循环资源?转让或交换可循环资源等自愿活动?可以说,日本能够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与全民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基础是分不开的?

    (五)开展多领域环境教育

    日本非常重视运用各种手段与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以提高国民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环境意识?日本各行政部门?企业界?民间团体和个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综合推进从幼儿到老人各个年龄层在学校?社区?家庭?单位?野外等多种场所的环境教育和环境学习?另外,日本不断充实其环境宣传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活动,制作?分发宣传小册子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同时,还在互联网上开设绿色购物网(GPN)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环境信息?环境教育是发展循环经济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国民不断地从认识到参与的发展历程中的中介环节,因此,日本多领域的环境教育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循环经济在中国已经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发达国家所未经历过的,让我们更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健全法规体系

    循环经济作为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法律因其自身固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可以对循环经济进行观念表达?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日本是全世界制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的先行者,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制定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更是从法制上确定了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4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法制建设  经验  启示

前言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新型丁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一些发达国家把循环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并在立法上加以确认、保护和促进。我国政府也提出,要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对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经验

世界上最早对循环经济进行立法的国家是德国,早在1978年,德国就推m了“蓝色天使”计划,制定了《废物处理法》和《电子产品的拿回制度》。1994年,德国制定了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该法于1998年重新修订。1998年以后.德国政府根据《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又先后制定了《垃圾法》(1999年)、《联邦水土保持与旧废弃物法令》(1999年)、(2oo1年森林经济年合法伐木限制命令》(2000年)、《社区垃圾合乎环保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01年)、《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2002年)、《森林繁殖材料法》(2002年)、《再生能源法》(2003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另外,其他欧洲国家也制定或修正了自己的废物管理法,如丹麦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挪威政府于2003年修订了《废电子电机产品管理法》,扩大了有关主体的循环经济责任;瑞典于1994年通过了关于包装、轮胎和废纸的“生产者责任制”法律,并先后制定了关于汽车和电子电器的生产者责任制的法律法规。

其他许多周家也不同程度地制定了相关的环境立法,充实了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例如,美国1965年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先后经过1976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6年的五次修订,完善了包括信息公开、报告、资源再生、再生示范、科技发展、循环标准、经济刺激与使用优先、职业保护、公民诉讼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制度。又如,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长期以来,其资源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因此,日本特别重视资源的节约使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节约资源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从而构建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日本于1991年制定了《回收条例》,1992年制定了《废弃物清除条件修正案》,2000年通过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的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环保食品购买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是各国循环经济法的共同价值。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主要借助于预防优先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合理处置原则、适当分责原则渗透于循环经济法规范之中。预防优先原则强调废物的事前控制,体现的是积极防控的资源环境思维;作为循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循环利用原则的实质在于“物尽其用”;合理处置原则要求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无法通过循环方法予以消除的废物的环境危害;适当分责原则旨在使不同的循环经济参与主体承担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法律义务。

1、预防优先原则。在生产、服务、消费中充分利用原料、能源和产品,尽量减少弃用物、副产品的产生,以从源头控制资源环境问题。预防优先原则要求法律规则的设计有助于促进产品体积的小型化、产品质量的轻型化、产品功能的增大化及产品包装的简化,以减少废物的排放。环境法的预防优先原则表明,环境法不仅限于抗拒对环境具有威胁性之危害及排除已产生之损害,而是预先防止其对环境及人类危害的产生;对具体产生的危险立即做出反应不是该原则的主要目的,其首要功能为,在根本无危险出现或有出现可能时预防性地对“人”加以保护或对生态环境加以美化。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循环经济法。现代资源环境问题凸现以前,就存在各种降耗、抑废的理念和实践,不过,其主要着眼于资源和产品的经济效用,而现代法律制度同时也突出环境安全。设备内物质循环、生产少废产品和引导消费少废、少害产品是贯彻预防优先原则的重要途径。预防优先是将危险控制于未来、并创造规划和保存未来世代的环境空间及资源的原则,它是循环经济法实现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首要依托。

预防优先原则蕴涵有积极实现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理念。与事后处置相对应,预防优先原则强调废弃物的事前控制,是一种积极防控的资源环境思维。初形成时,环境法突出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破坏的恢复;而现代环境法,特别是循环经济法,不仅观念上而且制度上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2、循环利用原则。对于在生产、服务、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废物要尽可能地继续予以使用,直至失去利用价值。“3r”和“4r"原则中的“再利用、再循环、再回收、资源化、无害化、重组化”体现的正是循环利用原则。作为循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循环利用原则要求循环经济法的制度安排应有利于“物尽其用”,特别是能使原料和产品在反复利用中实现功用最大化。

3、合理处置原则。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无法通过循环方法予以消除的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废弃物的利用优先于处置,但是,当某些废弃物无法进行再利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弱化、甚至去除其不利影响,或者进一步挖掘其利用价值。合理处置原则是指循环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应有助于及时、恰当处置废弃物。环境安全兼顾资源效率是废物处置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4、适当分责原则。循环经济法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实现依托于循环经济法的实施,而其有效实施离不开各类主体的积极参与。参与循环经济法实施的主体可分为政府、经营者(包括代表性组织)、公众(包括代表性组织),但不同的循环经济参与主体承担的法律义务应当合理区分,此即适当分责原则。该原则体现于各国的法律安排中。日本法强调,“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必须使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合理承担各自责任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使其公平合理地负担采取措施所需的费用”;而且,还具体划分了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循环经济法既然是各国政府促进本国循环经济法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那么,其相应的制度安排就要遵循这一精神,把政府、经营者、消费者的行为限定于适当的范围,使其互相配合,互不干扰。

三、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对策

1.绿色gdp核算制度。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核算中扣除包括城市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害、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水污染、铅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失、酸雨损失等。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的货币折算在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方法,因而绿色gdp等指标的核算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但仍然可以从比较的角度,在每项经济活动的经济增长数值后面列上该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升降、生物多样性增减、资源开采或消耗总量、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投资额度等事项。

2.计划、规划和布局制度。一般来说,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各地方要针对区域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实际,对地区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地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确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名单,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如对于生态脆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在加强政府财政补贴的前提下,应规划为保护性有限开发的区域;在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把伴生矿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规划为接续产业。

3.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循环经济的综合指导、协调、监督和专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二是有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市级环境资源保护垂直管理改革的力度,试行大区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巡视员制度,提高环境资源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和效率;三是施行全新的政绩考核标准,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在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方面的干扰,确保循环经济的模式的实施能落到实处。

4.法律义务和责任制度。为了全面明确消费者、企业和各级政府在循环经济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国际上除了坚持“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养护、破坏者恢复”原则外,还逐渐发展了“消费者最终承担、收益者负担”和电子产品的生产、经销者负责回收等原则。如日本2001年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的基本法》把义务主体划分为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经营者和国民。英国1995年《环境法》规定了国务大臣的条例制定义务、义务者类型、企业回收符合标准的义务、经济代价义务等。一些国际条约甚至明确了成员国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对于这些义务与责任机制,我国有必要借鉴、吸收或完善,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制度。

第5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食用菌;废弃物;栽培料;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S3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1-0155-05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ode with wood chips as the main cultivation material will be severely limited. To select the agricultural waste resources widely distributed with large output and high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for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us has better economic benefit and ecological benefi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wastes in China,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s on the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ntroduced, and its main problems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were pointed out.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edible fungi culture with agricultural wastes was discussed, and the proposals were put forward for improving the theory system of edible fungi production with agricultural wastes and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ization technology system of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Keywords Edible fungi; Waste; Cultivation material; Cyclic utilization

食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用的一类大型真菌[1],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除了充当物质的还原者以外,同时又是对人类有贡献的次级生产者[2]。其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多糖等为主要原料,通过菌丝体分泌的水解酶及氧化酶将栽培原料高效降解,最终形成可供人们食(药)用的高蛋白食品。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 2014年农业经济中产值仅次于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类作物[3,4]。目前, 中国的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银耳、滑菇、灵芝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5]。中国食用菌的产量从1978年占全球总产量的5.7%发展到2009年的80%以上[6]。随着食用菌在药用领域的深入研究,其具有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保护神经系统、降血脂、护肝等功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7-9],这就促使其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也逐渐增加。

农业废弃物(agricultural residue)是指人类在组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丢弃的有机类物质的总称,其主要包括植物性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林木枝条、杂草、落叶、果实外壳等)、动物畜禽粪便、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和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10]。随着国家农业和农产品数量的增加,这些被称作“放错位置的资料”也将逐年增加[11],其如何被合理有效地利用将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农业和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替代原料的应用,不少农村地区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经济发达的部分地区,农业废弃物随意堆弃与焚烧现象严重,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随着食用菌传统栽培基质棉籽壳价格的快速上涨与新型栽培基质的开发应用,农业废弃物栽培食用菌技术在我国已越发成熟,其推广应用后将大幅降低现阶段的食用菌生产成本,并可实现农业废弃物在生产中的高效循环利用,真正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变废为宝。

本文就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特点、农业废弃物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现状、现阶段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农业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推进农业废弃物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循环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特点

1.1 资源分布广、产量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随处看见,且绝大多数被随意抛弃。据统计,我国仅农作物秸秆就有近20 种,年产量约7.0×108 t,其中稻草2.0×108 t,玉米秸秆2.0×108 t,小麦秸秆1.0×108 t,豆类和杂粮作物秸秆1.0×108 t,花生、薯类和甜菜等秸秆藤蔓1.0×108 t;畜禽粪便年产量约为26.0×108 t,其中牛粪10.7×108 t,猪粪2.7×108 t,羊S3.4×108 t,家禽粪1.8×108 t,其它畜禽粪便合计7.4×108 t;林业废弃物(不包括薪炭林)0.5×108 t;其他类的有机废弃物约有0.5×108 t[12],并且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废弃物总量将以年5%~10%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 年我国总的废弃物年产量将超过50.0×108 t[13]。

1.2 营养丰富、有机质含量高

由于农业废弃物的品种和产地的不同,其理化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其除含有主要元素C、H、O外,还含有N、P、K、Ca、Mg、S 等多种元素[11]。农作物秸秆与食用菌传统栽培基料木屑和棉籽皮的化学组成基本相似,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表1)。因此,农业废弃物可完全满足食用菌的生长需要,产出的食用菌产品在质量和产量上都不亚于棉籽壳[14-16]。如利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稻草粉等为原料,再辅加有机氮源(如豆饼、麸皮、米糠、玉米面、棉籽饼等)、矿物质元素等进行平菇生产,其生物转化效率可达到100%~150%。

2 国内外农业废弃物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

食用菌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承载与传递的作用,并可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转化。其产品不仅是人类重要的蛋白供应,而且是医疗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的重要来源,对完善人类饮食结构,提高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培养料物质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可使原料纤维素含量降低50%、木质素含量降低30%、粗蛋白含量增加6%~7%、粗脂肪含量增加1倍左右,并利用这些分解产物产生大量可以利用的菌体蛋白(子实体)[19]。因此,食用菌生产可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价值和再生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我国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规模与效益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荷兰、德国、美国、日韩等国家都有专业的生产机构进行农业废弃物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的生产在欧美一直是一个变废为宝的环保产业,其产量与质量均处于I先水平。近几年,我国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栽培基质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试验,开发了多种农业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的配方,并研发了一系列与栽培相关的技术装备。

2.1 国内农业废弃物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驯化与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人工驯化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已达40余种。早期的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主栽品种都是在段木上进行接种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木屑为主料的食用菌代料栽培技术试验取得成功,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随着食用菌产业扩大与科技发展,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不断被开发,利用农林废弃物制备食用菌栽培原料已成为研究热点。范凌云等[20]利用稻草秸秆进行了蘑菇大棚栽培试验,效果非常显著。袁建生[21]进行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与猪、牛、羊粪便混合发酵后栽培姬松茸的试验,并总结出一套农业废弃物栽培姬松茸的新技术,该技术得到了菇农的极大认可。齐志广等[22]进行了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草菇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案可行,且可降低生产成本。夏敏等[23]利用棉秆和玉米秸秆、玉米芯等为主原料与用纯栎木屑为主原料进行了栽培香菇后的蛋白质营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作物节本代料和纯木屑代料栽培的香菇子实体蛋白质均有较高营养价值,且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赵秀芳等[24]采用大蒜秆为主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生物转化率可达98%,且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杂菌污染,提高产量。孔祥辉等[25]研究表明,在木屑中添加30%玉米芯、50%玉米芯或30%豆秆的混合代料栽培黑木耳,菌丝生长及木耳产量均较好。苗人云等[26]采用花生壳、木屑、玉米芯、油菜秆、黄豆秆、猕猴桃枝、高粱壳等资源部分替代棉籽壳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30%的花生壳替代棉籽壳栽培金针菇,其产量比用棉籽壳栽培提高33.11%,栽培效益明显提高,并可显著降低原料成本。周帅[27]、陈丽新[28]、陈君琛[29]、胡燕[30]等在进行食用菌新型基质栽培的研究中,分别测试出了玉米皮、花生壳、葡萄枝、谷秆以及花椒子中的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并通过合理组合与营养强化,完成了在秀珍菇、姬菇、茶树菇等食用菌品种上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与传统栽培料相比,生物转化率均有较大的提高。

近十年来,我国食用菌生产研究人员和广大栽培工作者为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食用菌的栽培规模和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现有的原料资源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栽培需要。因此,新型培养料的研究与开发刻不容缓,农业废弃物作为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将越来越得到重视。

2.2 国外农业废弃物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

欧美食用菌的生产和消费主要以双孢蘑菇为主,以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为栽培原料进行工厂化、专业化生产。亚洲食用菌生产主要以木腐菌为主,日本和韩国的木腐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走到了世界前列,栽培料以木屑为主;东南亚国家近年食用菌发展较快,其食用菌生产也以木腐菌为主,品种主要为香菇等常见木腐菌食用菌品种,培养料主要以木屑为主。近年来非洲的纳米比亚、赞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及等都陆续开始了食用菌的生产,其高端市场需要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的成套栽培技术引自欧美,而农业式的栽培多数是糙皮侧耳,引自我国[4]。

现阶段,欧美双孢蘑菇栽培呈现了工业化生产,均已形成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直至自动化的生产。美国专业从事双孢蘑菇菌种生产的 Sylvan 公司已在全球建立了十多家连锁企业。而从事培养料业务的荷兰Heveco培养料公司,建有大型发酵隧道,将发酵的优质培养料直接或播种后供应给农户,年栽培次数可达6次,1 m2 平均产菇 26~32 kg,极大地提高了工效与菇房设施的利用率。

3 我国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6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低碳技术,深圳国际低碳城

中图分类号:TF761+.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项目作为国际低碳城的宣传窗口,将全面展示低碳城理念和技术,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微缩示范。

深圳国际低碳城通过推行绿色建筑、应用绿色标准、推广绿色技术,探索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城市通病,通力建设一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绿色新城。

1.建筑垃圾与废弃物概念

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在建筑物开发之生命周期各阶段,包括建材原料开采、建材制造、施工建造、日常使用、拆除废弃等,皆对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这些废弃物如果没有妥善的处理,最后往往与都市废弃物同时进入都市废弃物处理系统(如掩埋、焚化等),造成废弃物处理体系的超荷负担。因此如能将其妥善利用将可提供作为建筑或公共工程所需之材料,此对于减少天然资源消耗及推动绿建筑理念将有积极功用。

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中定义建筑废弃物,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装修房屋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砖瓦、混凝土块、建筑余土以及其他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的管理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筑废弃物可以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应当循环利用;不能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置。

2.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情况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将建筑垃圾转变成再生产品的资源化利用率已达到60%-90%。粗略估算,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垃圾至少也有50%可转化为生态建筑板材等再生产品,并可创造价值达数千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

以下就是几种颇具市场的原料:

2.1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是建筑垃圾的最常见再生产品。再生骨料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废弃混凝土骨料、碎砖骨料和其他再生骨料。再生骨料的应用决定了建筑废料处理的途径和方法,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再生骨料主要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部分用于制备砖和砌块等墙材,也可用于制备再生水泥。对拆除现场产生的混凝土块的处理包括再生工厂处理和现场处理两种方式。现场内处理时,当场可以得到要求粒径、粒度的骨料,减少运输费用。但是考虑到对周围的防噪、防尘等问题,还应该准备再生设备和再生材的保管空间。

建筑拆除时产生的混凝土块要用破碎机粉碎,然后用筛子分出再生的粗骨料和细骨料。这种方法对于150mm大小的混凝土块不用加工就可以当场进行再利用。

以往的再生骨料质量较差,粗骨料表面沾着灰浆,里面还夹带着零碎的灰块,用这种再生骨料生产的混凝土强度很差。所以,把再生骨料、丢弃的混凝土块、落地的水泥块、重力式挡土墙、道路路基材料、毛方石等用作再生生产。如今各地正在城中村改造或旧房重建等工程,对路基材料的需求会下降,作为主体结构的混凝土骨料加以利用时,必须将水泥充分分离以再生出高质量的再生骨料。优质的再生骨料才能满足现在的建筑要求。

2.2渣土

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建筑弃土来自于开挖住宅地基和建筑工地的挖掘、河道疏浚施工。建筑弃土基本上都是安全的,可直接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建筑弃土主要以中转、调剂;回填、复垦、覆土绿化形式消纳弃土。弃土首先送至各地区过渡性建筑垃圾处置场,随后用于覆土绿化,经过改良用于住宅地基、道路填土、水坑填土等工程。

2.3废塑料再生品

废塑料的再生品种类繁多,如塑木复合材料、土木建筑材料、涂料和粘接剂等。其中,塑木复合材料是最被看好的一种环保型再生产品。

在钢结构建筑上使用的钢材,拆除后按其剩余价值仍可以再生成为新钢材,木材、水泥拆除后即成为废弃物,但它们也应该有效的再利用。

建筑混合废弃物可通过分类削减数量,促进再资源化,建筑工地的分类很重要,分类不彻底会明显给再利用增加困难,所以必须严格分类。用磁选机挑出混在木材里德铁钉比较方便,而混入石膏板、塑料时就很麻烦。

对于木料,首先要考虑将其作为木材去再利用,完整的木材仍然可以使用在新建筑当中,而废木料的大部分可以破成薄片,做木质板材使用,一部分可作为造纸的纸浆原料以及堆肥使用。木材的削减可通过增加重复使用次数、构件预制化、使用代用模板来实现。重复使用次数可以从2-3次增加到3-4次,构件的预制化即外墙壁、阳台等由工厂出来后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另外,可以使用胶合板作替代模板,用废木料做的木屑板、用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模板(可重复使用40-50次),用废纸加工的硬纸板、钢模板等来作为浇注水泥用模板。

3深圳国际低碳城资源再利用技术应用实例

项目中大量采用废弃物再利用环保材料,达到节约、减少废物产生的目的,并降低新材料的生产及运输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可利用材料主要包括现场产生的废料和循环环保产品,如利用建筑桩基废料制作的园林坐凳、景墙,废钢筋钢铁制作的雕塑等。现把实际资源回用技术亮点进行梳理:

3.1建筑桩基废弃料,园林坐凳,景观墙,花槽,破碎后用于再生混凝土。

本工程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预制管桩在施工过程会因地质情况不均匀会照成配桩无法精确控制,造成管桩的浪费,大量废弃的管桩均可成为资源利用的原材料。

在本项实际施工操作中,把大量废弃桩进行了破碎用于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室外道路回填,局部用于景观园林坐凳与花槽。

3.2废弃钢筋,制作室外雕塑

利用本项目加工剩余的钢筋废料,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在生态农业里面制作了大量的室外动物状的雕塑,变废为宝,享受艺术的美好。

3.3废弃可乐瓶做成景观

利用废弃的可乐瓶,通过设计师的想象,利用有色的弹珠,做成了一幅深圳地图。

3.4废弃牛奶盒制作木材

目前国内已经利用循环再生技术,已经能够把消费后的复合纸包装变废为宝,制作成丰富多样的日用品、建筑材料和生产材料,本工程利用废旧牛奶盒做成建筑展墙。

3.5废弃稻草麦秆制作复合板

麦秸板是利用农业生产剩余物-麦秸制成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人造复合板材。麦秸板在性能方面处于中密度纤维板和木质刨花板之间,它是一种像中密度板一样匀质的板材,而且具有非常光滑的表面,其生产成本比刨花板还低,它在强度、尺寸稳定性、机械加工性能、螺钉和钉子握固能力、防水性能、贴面性能和密度(轻20%)等方面都胜过木质刨花板。它无甲醛释放,因而不污染环境。它不依靠日益短缺的木材原料,而使用每年都可更新的廉价且取之不竭的麦秸为原料,固而能满足建筑和家具工业对它日益增长的需求。

3.6废弃塑料与木材做成木塑地板

塑木地板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建材,在国外也是刚刚起步。木塑产品所用的原料可用废旧塑料及废弃的木料、农林桔杆等植物纤维作基材,不含任何外加有害成分。而且可回收再次利用,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环保、节能、资源再生利用的新颖产品。

塑木地板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建材,在国外也是刚刚起步。木塑产品所用的原料可用废旧塑料及废弃的木料、农林桔杆等植物纤维作基材,不含任何外加有害成分。而且可回收再次利用,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环保、节能、资源再生利用的新颖产品。

3.7废旧集装箱利用

技术特点:本项目拟利用废弃集装箱改造房屋,由已经报废的集装箱经过精心改造、装修后变为模块化房屋,用于会展中心餐饮、办公等相关配套设施。采用废旧集装箱为基本单元主体,建造集装箱房屋,既有效地延长了集装箱的使用寿命,同时为建筑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全新思路。产品采用“工厂制造+现场安装”的模式,产品制造和地基处理可以同时进行。

实施效益:集装箱改造再利用具有废物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环保、低碳、经济实惠等特点。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可减少施工用水量、混凝土损耗约60%,减少施工垃圾和装修垃圾约70%,施工周期缩短40%以上,节能约50%,整体生产效率提高约2-3倍。

4.结语

深圳国际低碳城充分根据资源回用,采用绿色建材的原则,真正做到了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参考文献:

第7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企业经营 绿色环保

一、循环经济对企业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协调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在本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植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生产与管理,不仅为国家宏观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一直在进行着发展循环经济的艰难探索,经过一定时期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政策管理、企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较低,发展循环经济也凸现出很多问题。应当指出的是,我国国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实践,依然集中在大循环和中循环(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这两个层面上,对消循环(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独立研究很少。另外,很多企业经营者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上知之甚少。认识的不足导致坚持经济利益导向的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这对更广泛的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制约。还有,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国外发展情况的研究;经济政策法规的研究;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的研发。目前,中国企业对这些理论和技术的研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应当着力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企业行为的转变将有力的促进经济循环的实现。企业是实行循环经济的主体,无论是经济的大循环,还是经济的中循环,都是建立在经济的小循环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层次循环及理论与实践是我国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企业层次循环经济的建设特别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仅从循环经济微观的角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二、什么是循环经济?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把经济活动和物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得经济系统顺畅地并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这就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在循环经济中,企业将其经济效益目标同生态效益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在生产全过程中加强对污染的控制,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加强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以实现废弃物更为有效为目标。企业对其产品也不仅从经济效益而且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生产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将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解决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而又无法提高环境效益这一难题,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企业行为,是企业适应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生存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

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形成从生态设计――绿色制造――生态包装――绿色运输的全过程考虑,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并在企业本身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污染零排放,同时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环境监管。

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生态设计,要求企业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出低能耗、低(或无)污染、经久耐用、可维修、可再循环和能够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

选用产品原材料时禁止使用某些危害或风险极大的污染物质,寻找相应的无害替代物,选用清洁能源和环保型原料,或是改变产品的生产原料,从源头直接降低污染的潜在机会。另外还要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尽量使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减少进入循环的物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配合生态设计,生产低能耗、低消耗、低(或无)污染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水、余能和原料的再循环利用、开发、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在产品包装阶段,实行生态包装,包装材料减量化,并充分回收利用,减少包装废物填埋与焚烧的数量。

在产品运输阶段,利用现代第三方物流业进行运输,倡导绿色物流。

第二,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

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包括三个阶段,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废物产品回收阶段。

将循环经济理念延伸到生产过程之外,在产品销售阶段,提倡绿色销售,宣传绿色消费,开拓网络经营模式,减少销售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产品服务阶段及回收阶段,通过提品保养维护、产品主要部件升级、产品零部件功能梯级使用等服务,一方面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达到物质的减量化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废旧产品的回收,实现产品的功能梯级利用。同时,这一战略的实施还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实践证明,实施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战略,加强企业服务终端的功能,将成为企业循环经济的增长点。

第三,产业链拓展战略。

产业链拓展战略是为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而提出的,这些中间物虽然不能利用于原有的生产系统,但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拓展产业链主要是在于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多产品联系系统,改变原有的单一生产路线的做法,充分利用生产路线中的中间产物,利用其为原料开发新型生产工艺,生产新的产品,构建共生系统,在为企业解决废弃物的同时,获得新的经济效益。

第四,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

在充分考虑了减量化和再循环原则之后,再利用原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最后一项重要原则。因此提出了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这里所说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主要强调生产的最终废弃物在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综合利用。

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在有很多种,在微观(企业)层次上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废弃物用于企业的绿化建设,例如说可以将废水用于浇灌企业的绿地,部分废弃物可用作肥料,再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改变了企业的环境面貌。

二是将废弃物用于农业畜牧业建设,尤其在一些食品行业,其废弃物有些是很好的饲料,有些具有很好的肥力,可以用于养殖业或是种植业。

三是通过废弃物交换或买卖,将废弃物转手给有需要的企业,既解决废弃物的治理排放问题,又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第五,企业加强循环经济实践战略。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建设,还包括在企业文化等方面“软件”的实践。企业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员工集中培训和其他方式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其环保理念,规范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行为,促进其在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和相关企业的信息交流以及发展生态经济方面的合作。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可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展开,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有重点、分阶段的进行。

第六,企业加大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生态建设和环保建设等方面的奖励和惩罚力度。

在政策层面上,用更具实效的经济奖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采用价格、税收、信贷、征费等手段,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自觉自愿的发展循环经济。与此同时,利用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及其他惩罚性措施,使企业不论在成本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会自觉自愿的选择在环保方面进行投入。

第七,推广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采用试点的方式进行推广是上佳的选择,我国应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使更多地区、更多行业的企业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康庄大道。另外,我国企业的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主要是进行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具体表现为很多地方建设了或者将原来的工业区改造成生态工业区,很多生态园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这项实践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广。

第八,加强国际合作,追踪先进的前沿学科理论和工程技术的战略。

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应当加大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国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并展示我们的成果,彼此联合、实现共赢。

四、结 论

总的来说,以上的战略都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将废弃物“变废为宝”为主旨的。企业创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要从生产源头开始,尽可能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绿色生产工艺,在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其次是要对本企业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分析,了解每段工序中各种废弃物的产生情况和能量剩余情况,寻找这些废弃物再循环、再利用的途径;使其首先回用于生产过程,其次回用于企业内部,最后尽可能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再利用,争取实现污染“零排放”。

要想真正实现循环经济,还需要加强中循环和大循环这两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建设,只有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在全社会的大力配合下,循环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红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管理现代化,2005,(1).

[2]周洁,王远,陆根法,张蓓,宋莉娟.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战略探讨.四川环境,2005,24(2).

[3]陈德敏,李柏楼,陈艳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企业行为分析.经济问题,2003,(9).

第8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城市垃圾的产生是我们无法避免,但是垃圾的分类处理才是至关重要,并不是所有的垃圾都一无是处,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其中可回收垃圾正是倍受我们关注。可回收垃圾的特征也决定了它本身的特性,废弃物存在着比较高的剩余价值,如何通过多样化的再利用资源,创造更多的有用价值,而不是成为环境的负担;如何通过废弃物的自身去宣传自身,提醒大众、教育孩子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是可以循环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一味送进垃圾回收站,更不是掩埋和焚化。

废弃物在公园中的运用,不仅仅是独特的公园艺术造景,也正面的体现了废弃物的价值,从而良好的宣传垃圾二次循环使用。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变废为宝,其本身的意义就是可持续再生利用的具体体现。将废弃物融合于环境设计中,不但可以直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减缓对有限资源的开发,从而间接的对环境进行了保护。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仅为景观增加色彩,也能够传递出特殊的磁场,所以废弃物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优点。其一,废弃物作为景观的设计材料能唤起大众的共鸣。不仅减缓对有限资源的开发,而且还产生了特殊的视觉效果、社会效应、环境效益。同时,也能够唤起大众的记忆情感,废弃物的再现,能够很自然的被大众接受,人们对废弃物包含了一种似曾相识的特殊感情,会无意识的与旧事物联系在一起,并随之被大众认同。无意识间宣传了环保循环利用理念,间接使大众下意识对垃圾分类思考并参与。其二,废弃物本身种类具有多样性、特殊性。

现代公园景观利用废弃物材料进行设计,可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废弃物,例如废铁、玻璃类、纸质类、木头、报废交通工具、废弃电器设备等作为直接的建筑材料和景观材料,创造出一个低碳环保的新型公园景观。此外,也可以将废弃物与其他景观材料相结合,取长补短,不仅可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加废弃物的景观寿命。废弃物在现代公园景观中再生运用具有多样化,表达的手法方式没有特定的限制,一个艺术雕塑,有趣的铺装雕塑,艺术小品等都能以它独特的一面打动你我,从而引起共鸣。其一,对废弃物材质特性的运用。部分废弃物经过多年发岁月洗礼之后,自身已经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语言和视觉效果,巧妙地运用到公园景观的构筑物、小品、雕塑、地面铺装等设计中,能够起到一种妙不可言的视觉共鸣、感知共鸣。它不仅能够营造一定的艺术氛围,而且具有生态和廉价的天然优势。其二,对废弃物特性的直接运用。有些废弃物本身就具有耐雨水、腐蚀等特征,灵活的利用废弃物的自身特性,不仅仅节约对新资源的开发,而且带有着独特的审美感受。不同废弃物材料利用方式取决于需要对园林景观的不同内涵表达。

例如该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对人的废弃物分类意识的设计。该乐园是一个选址于在城市大型立交桥下方,由于立交桥下大量空地成为城市的死角,既无法发挥城市用地的功能,又容易成为犯罪滋生的温床。为使这种无用的城市“负资产”发挥积极的作用,扬其地处核心、交通便利之长,避免乐园对居住商业用地的干扰,充分响应“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建设理念,在立交桥下运用废弃材料修筑作坊,作坊分为养殖作坊、种植作坊、手工作坊、组装作坊等,通过对垃圾分类后为大众提供可以交换、制作、种植、养殖、展示等一系列平民化活动场所,该设计中主重要的设计理念不是对公园本身的设计,而是对人的废弃物分类意识的设计,通过在公园中玩耍的过程中侧面得到教育,下意识的受到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自觉行动变“废”为宝。通过探索实践证明废弃物作为景观材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和独特性,不仅仅给废弃物赋予了新生命,而且生态环保,符合了可持续发展再生设计的思潮。废弃物通过设计创作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仅仅对废弃物的设计利用,被动的去处理、利用废弃物是非常有限,所以应该通过对废弃物的设计去宣传、去引导、去激发大众参与到垃圾的分类与循环。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废弃物的运用应该上升到教育的台阶,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整合、再利用到再生设计等一系列宣传,公园废弃物的再生展示、参与、宣传必须是平民化的,大众参与的。通过有意义的参与形式去影响大众对废弃物的分类认识,从而尽早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

作者:徐又辉

第9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路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工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1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4)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6)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

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设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改善运行管理等,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和省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通过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存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应从实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企业主体治理工程。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为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以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以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先进设备,以代替浪费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陈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三废”,生产有市场需求、质量好、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和各种可燃气体;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利用的产品。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应坚持谁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广开途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凡本企业有能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利用不完全的工业“三废”,应当提倡给其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或者进行联合经营利用。第三,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清洁生产的费用方案。

3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工业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路径五: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4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4.1制度支撑

4.1.1计划和布局制度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针对地质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可得实际,对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企业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4.1.2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

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的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可以选择物耗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选择特定的企业集团和开发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网络的示范。总结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环经济改造现有企业的思路和措施。

4.1.3市场准入制度

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凡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4.1.4信息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产品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提高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

4.2管理支撑

4.2.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4.2.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4.2.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3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4.4文化支撑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