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神圣又艰辛的系统性工作,其工作效率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塑造优秀的品格。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切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一、当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学校还是会将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将其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指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当考试来临之前,许多课外活动或者“副课”会被“主课”所取代,让小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有效发展,这种片面甚至错误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
二、确保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展开的建议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核心。班主任首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并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影响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在每次进行评比或者活动时,班主任如果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那么小学生就会在其影响下自觉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为班集体的荣誉争光。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与班主任的接触,潜移默化地养成好的作风和习惯。
2.培养班干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常常需要班干部的帮助,可以说班干部的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讲,班干部是连接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对此,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一批积极向上的班干部。第一,在班干部选拔时,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感受到责任。第二,教师要注重对班干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适时适当地检查班干部的执行情况,查看他们的工作是否顺利、是否存在疏漏,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予以纠正,以提高班干部的执行能力和办事能力。第三,班主任还要注重培养班干部的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并不是为了个人荣誉,而是为了协助教师、为整个班级提供服务,进而为班级争光。
3.严格要求,松紧得当,做好班主任工作
“严是爱、松是害”,小学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除了要给予学生关爱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指导。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学生的一个不合常规的举动都有可能让一堂好课留下遗憾,或者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会让班级学生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班主任需要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实施一些常规训练,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此基础上,今后班级开展任何活动时,都会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氛围,这也是一个班级的班风班貌。
4.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将心比心,不能一味地责罚学生,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争取下次不会再出现类似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主任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其扩大,让学生可以在了解自身优点的同时,提高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和隔阂也会慢慢消除,进而更有利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三、结语
班集体是学校中的一个小集体、小家庭,是班主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所以,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班干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严格要求,松紧得当,做好班主任工作,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181-01
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上虽然要借鉴普通高校的管理方式,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更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许多高职院校在介绍学生管理经验时,都特别强调了其与普通高校学生的一些特殊的管理方式。以下就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对应的管理方式,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心理素质不高。高职学生因为自身素质原因,在高考中大都成绩不够理想,加上中学时期时缺乏老师关注和同学尊重,许多人心理素质不高,自信心不足,有不少人甚至存在自卑心理。有许多高职生在中学期间是问题学生,因为成绩差,所以较容易产生反叛心理,往往在许多方面喜欢与老师、家长“唱反调”,又因为此时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很容易导致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加重。(二)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缺乏责任感。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之所以学业基础差,是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学生平时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甚至沽染上不良习惯,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也正因为如此,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对自我要求不严格,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做到认真规划,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差,心态没有摆正,觉得来读大学主要就是混文凭。(三)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这类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大都是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也不想学习,在中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打牢基础的缘故。因此,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学习动机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多从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角度出发,不能一味地拿高职生与普通本科生进行比较。1、以开展讲座、健康知识宣传等活动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情绪调解的方法,掌握人际交往中的技巧,教会学生沉着地应对学习与就业的压力。2、以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自信,消除困惑。(二)高职学生的学风建设。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校期间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学风,这势必影响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质量,甚至会导致“迷恋网络”“沉溺游戏”“逃课厌学”和“荒废学业”等不良现象和后果的出现。1、组织学生进行早晚自习、对早晚自习及课堂出勤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奖惩制度。在学生进校初期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完善课堂考勤制度。对高职学生的课堂考勤实施班委、任课老师、学院督导的三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上课出勤率,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三)高职学生的教学管理。1、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不高,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所以高职院校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相比,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2、采用理论实践多样化教学。针对高职学生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将教学管理重点放在学生的技能学习上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四)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比,文化素质较低,价值取向扭曲。并且高职学生法纪法规意识相对单薄,人生目标迷茫等特点,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非法集会活动。因此,对高职生思想领域教育,要加强学生思想监控,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对高职生进行科学的,积极的思想教育。1、高职院校应开设法律公共基础课,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2、积极面向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例如开展法制讲座、出板报、组织班团政治课等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减少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五)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自我认识充分,自我管理严格的特点来说,高职学生自觉性不强,自由散漫、自律意识差。加上整体学风的影响,高职生生活作风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沉迷网络,通宵上网,恋爱问题等。因此高职院校一般采用寝室严格管理制度,例如严格规定作息时间,学生寝室住宿、夜不归宿情况等。总体来说,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要考虑到高职生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实际存在的差异,根据高职生实际特点,制定有助于高职生发展、培养高职生特点的一系列学生管理模式。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队伍中可以说是一支先锋力量,是担任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辅导员采用的学生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发展。做为一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采用更有效,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是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去探索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张排房.人本原理与高职学生管理.江苏高教,2010年 第1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科学分组;明确目标;评价激励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我校最近几年一直在大力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全校各年级也都采用了分组合作的这种管理模式。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班级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那么,如何更高效,更科学,更合理的对班级进行管理呢?我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摸索出一些“门道”和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性别等综合考虑,每个组要有好、中、差各个档次,小组间的实力水平应当旗鼓相当,这样才能展开竞争。我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6人。让他们自己设想一个小组名称,梦想组合、超级战队、智慧之星……从他们的队名中就可以看出这组成员的个性特征。再将每组的人员编上序号,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一对一进行学习的跟踪负责。将他们的座位相对固定在一个区域。这样既能保证公平竞争,又便于开展小组协作活动、利于优势互补。每个小组成员半学期调换一次,包括组员和组员之间,组长和组长之间都要重新调整。这种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他应当是本组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先由教师指定。教师对组长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小组管理。在学生完全适应了小组的管理模式之后可放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取更好的,更有效地管理办法。教师要给予小组长以充分的信任与支持,给与他们一定的权力。如:可以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可以在组间展开批评,可以对组员的行为进行赋分,可以调整组员的座位等等。小组长每半学期调换一次,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明确奋斗目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小的团队,要想出成绩就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及奋斗目标。让组长及组员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为此,我制定了一份小组公约,把班级事务分摊到小组,让小组内部产生自理能力,从而可持续维持小组的活力。 所有的小组都要围绕着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劳动四个大方面展开。教师则放手放权,宏观调控,在班级中实现“兵管兵”小组长根据班级的总的要求又分别在组内制定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把一些小的细节贯彻到个人头上。这样全班总动员,班级的所有事情都有人关心,有专人负责。既提升了班级的整体管理水平又使每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明确了小组的奋斗目标之后,小组内可以自己制定一套奖惩制度,在经组员全体同意后由组长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全体组员共同执行。而小组的奖惩制度又与班级的评价方法相挂钩。班级实行加分,减分制度,教师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粘贴在墙上,组长以此为依据制定组内的奖惩制度。
三、及时跟进,评价激励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04-01
一、经济法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逃课
观察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到课率,你会发现,与专业课比较,经济法课程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与逃课的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经济法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经济法学与不学,不影响找工作,专业课没学,将来找工作心里没底。有的学生认为经济法是一门文字性课程,自己看看就能明白,不像成本会计课需要计算的很多,如果不去听课,就会跟不上。有的学生认为坐在教室里上课受益不大,不如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有的学生上课听不懂越积越多,干脆不来上课了。还有的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因为社团里的活动不来上课。
(二)教师教授的知识不能有效被学生掌握
教师教授的知识不能有效被学生掌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法课堂上刚刚讲述的知识点进行随机提问,学生不能准确回答;二是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遗忘率较高。知识能否被学生有效掌握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教法;二是学生的学法。教师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知识点清楚明了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听懂而不是云里雾里。同时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讲清楚了,学生根本没听,那么知识也不能有效的被学生掌握,因此更重要的是强调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后能继续巩固、延伸理论知识。
(三)理论知识难以转换为实际操作
在经济法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学生理解了,但是在做案例分析题的时候,理论应用于实践,不能顺利的转化。在一个案例里面,解决问题所使用到的全部知识点有哪些,学生并不能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周全。人的大脑中储存的知识点能不能被激活,在该使用的时候被使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一个知识点大家都知道,但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想到这个理论,而有的学生想不到这个理论。对于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教师的引导,是可以逐渐弥补的。学生为什么不能灵活应用知识,首先是对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不够,熟悉和非常熟悉是不一样的;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在案例里面所告诉大家的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通过对题中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再用法律知识做判断。
二、经济法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于法学专业,经济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属于应用法学,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比较高。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经济法是学科基础课程而非主要专业课程。学生只是对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等学习兴趣高一些,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弄清楚,即使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迫于是专业课而去上课。学生上专业课而不去上基础课这种心理可能源于中学时代的偏科现象,重要的课去上不重要的课不去上,喜欢的课去上不喜欢的课不去上。学生的这种心理,会一直延伸到大学阶段,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将课程区分为重要的与不重要的,以此决定他们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实质上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财务管理专业里,经济法被学生划入不重要的课程,不具有学科优势,是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的教法是否得当
学生学习知识,教师的教法很重要。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一个人演独角戏。在民办高校里,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述理论知识,没有学生互动,你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睡觉、手机上网、看杂志、小声讲话。这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师而言,改变教法迫在眉睫,教师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之上,还要认真备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先听你讲,然后才是听明白讲的内容。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大多数学生而言,理论知识是枯燥的,需要用案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在经济法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使用较多,但也存在问题,案例的分析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学生没有记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前面学过的知识点忘记了,今天讲的知识点事实而非,导致案例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分析问题的能力大打折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法,探寻更适合于学生的教法,使学生能有效的掌握知识。
(三)学生学到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所学专业不同,经济法教材的选用自然不同。在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里,选用经济法教材应偏重于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掌握财经法规,能解决与经济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对《公司法》的学习,学生掌握在我国如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这对于将来想创业的学生非常有用。当学完《公司法》这一章节,教师必然要求学生做与公司相关的案例分析题,但多数学生不能完全正确分析,在知识点熟记之后,转化为应用不那么顺畅。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提高经济法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强调经济法的作用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熟悉有关财务、会计、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能够知法、懂法和守法。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工商、金融等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理财管理工作。目前,企业、公司经济犯罪逐年增多,经济秩序严重破坏,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法非常必要,认识到学习经济法的重要性,树立他们的法律观念,规范他们的行为,以此改善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二)由教师的教法转向学生的学法
传统教学重视教法,忽略学法,现代教学突显学法,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应由教师的教法转向学生的学法,教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让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案件,运用经济法相关知识加以分析。例如有些学生合伙做小生意,合伙人应该签订书面的合伙协议,合伙协议上都签订哪些内容,合伙人之间怎样分配利润与承担风险。学生学习了《合伙企业法》心里就比较清楚该怎么做,如果学生在经营合伙生意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来进一步的探究《合伙企业法》,形成良性循环,那么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很大改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课堂教学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经济法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基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的互动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不能准确的使用语言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应加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有效的沟通。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案例分析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一个案例,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具有思考性,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进行社会实践主动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0.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党政;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07-02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工作是高校所有工作的重点内容,它不仅仅关系到高校的党政建设,同时关系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内容,对于高校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善于发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优化和管理,从而不断地提高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质量。
一、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二级学院的作用和职能日益凸显,其党政教育工作成为决定其存在必要性的关键所在。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很大程度上连接着高校基层管理机构和二级学院,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枢纽。只有不断地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才能够促进党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党政工作中扮演者信息传递、活动组织、党政宣传等多方面的角色,其每项任务都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党政建设息息相关,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成败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党政建设的效果,对于高校党政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贯彻了我国的党政方针,实现了国家政策与高校工作的有机联系,对于高校党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大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包括政治修养的训练和提升。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学生要想强化个人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水平的提升。在这方面,二级学院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工作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在管理与建设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分工、工作机制和管理观念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
1.分工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分工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等。从目前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来看,工作内容繁杂、岗位职责不明确等现实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工作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行政管理、党务管理、人事管理、对外交流等,关系到校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离退休处、统战部、工会等多个部门,然而办公室的工作员也就4~6人,大量的工作由为数不多的人来承担,这就使工作人员的压力过大,工作效率降低。
2.办公室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平台少。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将工作重心过多地放到了科研和教学上,党政管理工作作为辅工作逐渐弱化。学校很少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少,工作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升,知识和能力得不到锻炼,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创新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管理观念落后。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观念落后,导致工作成效低。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起码的服务理念,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能经常和师生交流,无法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也就无法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备领导班子决策。作为二级学院的“中枢”机构,这对于工作的实施和贯彻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由于执行能力较差,导致在工作实施的时候,具体的工作计划往往无法按照既定的方向来执行,从而导致计划与结果背道而驰。此外,由于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创新的理念,以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工作,无法将有创造力的点子运用到工作中去,降低了工作成效。
4.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在党政办公室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导致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激情。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业绩无法与之产生紧密的联系,让他们觉得工作质量的好坏与自己不相关,这样必然会在工作中降低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业绩考评制度,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偷懒、态度不端正等,降低了党政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提升策略
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不断实现有效的工作定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健全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全面管理与提升,不断实现高校秩序的稳定,促进人才培养。
1.明确定位,实现合理化分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就必须要明确定位,实现合理化的工作分工。第一,要正确认识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目标及其职能情况。正确认识其职能的内容,对于参谋职能、协调职能、服务职能、执行职能等各方面的职能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以工作目标来严格进行自我约束,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第二,要明确具体的工作分工。按照工作内容进行公平分工,从而不断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不断地实现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
2.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第一,实施选聘制度。从相关工作人员选拔的源头进行严格的规定,从其工作能力、专业、工作态度等方面来进行人才的选拔,力求能够选拔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队伍,不断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第二,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学校党的有关政策宣讲讲座、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的作用,针对新时期、新形势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提出的新任务,加强工作人员的系统理论培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帮助工作人员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积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业务培训。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基本能力各不相同,因此积极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党政水平,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3.创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地创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是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其工作的目标和初衷,即实现服务的功能,学会放下架子,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不断地将自己的工作与学校党政建设结合起来,全心全意地为高校师生教学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此来不断实现高校党政建设的目标。此外,还要学会创新,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来安排富有创新性的活动,提升工作效果。
4.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执行能力。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是提升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一,建立责任制,不断地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与业绩挂钩,以此来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根据其工作质量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从而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第二,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在执行具体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来执行和实施,尽量让工作执行与最初目标相匹配,从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创造条件。
四、结语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更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不断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使命,就必须要加强对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中存在工作分工不合理、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党政办公室的管理效率,就要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进行改革,从而为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华红.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01):144-146.
[2]杨咏.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陈洪林.目标管理在高校办公室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杨乐.对高校院系党政办效能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24):35-36.
[5]侯燕.我国高校办公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网络的普及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小学班级的管理不能只是停在传统管理的方式上,要能通过当前的网络技术加强班级管理的水平提升。班主任要能对网络技术有更多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让班级的管理水平由此得到提升。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及影响分析
1.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分析
当前在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也有了很大改变,使得小学班级的管理特征也有了显著体现。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方式开始向着多样化的方式转变,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能够通过校信通短信平台以及手机短信和微信等诸多网络信息传输终端实现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班主任能选择恰当的方式对管理的不同内容进行应用,使得管理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化。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向学生展示丰富化的内容,在视频以及图片和文字等作用下发挥优异的管理作用。在网络环境下使得和学生的沟通活动有着延续性等。
2.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影响分析
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影响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这对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并有效激发了小学生学生的兴趣,通过影音教学以及图片教学等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育活动参与度得到了有效增强,并能有效拓展小学生的学习以及教育的空间,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将教育效果得以良好展现。不仅如此,这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能得到大幅减轻,将班主任自身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能有效加强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沟通。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
1.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从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电脑以及手机等网络资源过多的接触应用从而就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以及活动时间,这样就造成小学生对传统文本知识产生排斥心理。再有就是对于控制力不强的小学生没有克制的沉溺在网络娱乐性游戏当中,对小学生的户外活动的参加机会减少了。新的管理环境下怎样去引导小学生对网络技术科学性的应用,以及怎样去引导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能对网络环境有正确的认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2.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第一,网络环境下加强小学班级管理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小学的班主任要能够和时展相适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并要不断将管理的理念得以更新。网络环境下对班主任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通过电脑制作PPT课件以及网络教学常规工作,还要能够掌握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在这一发展形势下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从而更好的将班级管理工作得以优化完成。第二,小学班级的管理可通过网络建立班级的主页,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通过主页能够实现班级的网络化管理以及虚拟化管理。从具体的措施实施层面来看,主要可先成立班级网页工作小组,班级的学生要能结合自身特长以及结合班级的宣传组在计算机教师的辅助下展示自我,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让协作精神能得以有效的体现。这样就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机会得以增加,对学生的管理也能网络化实现。第三,小学的班主任要能将学生的心理以及网络特征得到准确把握,将实际教育的方式能多样化的呈现,老师要能善于在网络工具的应用下加强师生交流,进一步的深化和学生家长在网络环境下的沟通交流。这对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针对性就有着促进作用,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能够将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通过网络终端信息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第四,网络环境下班主任要能对小学生的正面导向作用得以充分重视,要能有效的将网络资源为学生的管理起到优化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能让学生正确的对网络有一个认识,以及正确的使用网络工具,通过真实的事例让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得以有效提升,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老师和学生的家长要能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学生的发展要能密切关注,只有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才能将小学班级的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