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班级管理方案

第1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在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更加安心地进行学习,就必须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内容的形成仅仅靠教师自己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师应该“放权”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管理班级、提升自己的权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

民主治班;自主管理;小学德育

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意识到争做班级中的一员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从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制度探讨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班级中的制度都是由学校或者教师制定的,作为班级中的重要成员,学生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长期这样会削弱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渐渐产生自己是为老师、家长而学习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改变这一错误的想法,教师可以定期召开班级制度制定会议,让学生通过探讨共同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从而让学生更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制度。比如,某次学校组织春游,为了确保春游活动顺利地开展,教师组织大家一起开展了一次春游制度管理策划会议,先将班级学生分为5个小组,然后由小组成员自由探讨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确保整个春游活动既有趣又安全,经过探讨,每个小组给出了以下制度:“1.每个小组至少带一部手机;2.任何活动都以小组方式进行,不能单独行动;3.活动期间互相帮助,树立良好的集体形象;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5.为小组出彩者受到奖励,反之受到惩罚。”大家制定出来的规矩,教师有权进行修改,但不宜改变过大,这样学生在参与春游活动时,由于是自己制定的规则,因此会更加自觉地遵守,从而保证整个活动顺利地开展。

二、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承担管理责任

班长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是一个班级的领头人,更是一个班级的代表。然而长期以来班长都是固定的,一位班长一旦被确定下来,在不出错的前提下一般都会长期干下去,时间久了班长的思想意识就会有所放松,傲慢、焦躁的心理就会充斥班长内心;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不能当班长,渐渐地也就打消了当班长的想法,降低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为此教师应该采用班长轮换制,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在担任班长的同时体会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更强的集体意识。比如,班级中有甲乙两位同学,甲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缺乏班级管理意识,当轮到他当班长的时候,头几天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管理班级,于是教师给他灌输了一些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让他向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乙同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甲终于适应了班级管理。过了1个月后,轮到乙同学进行班级管理了,这位同学是一位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但平时贪玩,不喜欢学习,因此尽管班级管理较好,但无法服众,为此教师又让他与甲同学坐在一起,让甲同学给乙同学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补课,学生乙的成绩得到很大提升,大家对他也更加信服,这就是班长轮换制的优势。

三、活动策划制,让每个学生精心组织活动

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天玩,他们喜欢通过一些游戏来充实自己的小学生活,因此通过各种趣味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然而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一直都是由教师策划的,学生只能当作参与者,这可能无法满足班级每个学生的意愿,为此教师可以将班级策划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制定活动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在一次“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的主题班会中,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组,让学生自由探讨如何根据活动主题策划活动,于是小组成员进行活动内容的探讨,最终确定以下四套方案:“1.开展爱护花草的游戏;2.制作各种素材,在校园中进行张贴和宣传;3.带上袖标巡视校园,发现问题及时制止;4.开展修护花草的活动。”制定出4套方案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活动的探讨,由各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随后由班级同学投票选择活动方案,要求自己的小组成员不能选自己的方案,经过投票最终确定方案2为最终方案,于是方案2的小组成员成为整个策划的设计师和管理者,全体同学都应听从这个小组的要求来开展活动,最终该小组制定细致方案:“1组制定整体活动方案,并积极参与到整个班级活动实施之中;2组负责收集素材,设计制作相关宣传画册;3组和4组同学负责在校园中宣传,让更多的同学意识到爱护花草的重要性。”

总之,在进行小学班主任日常德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让学生明白树立班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为此班级学生必须从自我做起,努力为班级添砖加瓦。为此教师应该开展制度探讨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度建设;开展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承担管理责任;开展活动策划制,让每个学生精心组织活动。

作者:黄海群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因教育观念陈旧,管理手段单一、粗糙,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管理学理念,不符合教育特点和时代特征,且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做法和现象,已很难跟上素质教育的潮流。因此,新时期下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有助于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有助于建立起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有助于实施民主管理,使学生形成主人翁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二、新时期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1.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理解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一切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一切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本原则,一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中采取开放、引导、启发、自觉的方式,使学生天然的“向师性”得到正常发展,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与亲和力。这样,学生就容易“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班主任之友》杂志题词所说“:班主任要学会做学生的伙伴,做学生的朋友。”

2.塑造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必须具备应有的人格魅力,有魅力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班主任应该学识丰富,因为知识魅力是人格魅力的基础;班主任应该是道德的楷模,因为道德魅力是人格魅力的前提;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因为行动魅力是人格魅力的保证;班主任应该善于表达,因为语言魅力是人格魅力的艺术。教师语言的魅力在于能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激情的火种,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催化剂”,是帮助学生鉴别真理的“过滤器”。

3.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第3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小学班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的管理投入十分的热情。文章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对策,即: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监督落实班规、奖罚制度;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对学生保持耐心,与家长保持联系。

关键词:

班级管理;管理机制;管理模式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个人品质及管理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要想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班主任需要适时做出管理上的改变,学会运用新的管理方案,提高自己班级的管理水平。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学生才应该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但是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只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或主观意识就下决定,造成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变成了“管与被管”。一个好的管理模式是既能让班主任满意,还要让学生满意,只有双方都满意了,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而一方满意的管理模式是不完善的管理模式。

(二)缺乏班级管理的凝聚力

目前,部分班主任在班干部的任用上,要么是自己指定,要么是投票选举。选举之前也没有特意的培养,也没考虑他们的人品和能力能不能胜任,选举之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班干部的职位也没有轮流的更换,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凝聚力不强,更有甚者挫伤了其他同学服务班级的积极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大多数的小学里,每个班集体都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规以及奖罚制度,但班级的执行力度却跟不上,导致很多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制度脱离实际无法实施,有些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

(四)班级管理模式单一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七岁到十三岁,但学校对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同样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由于十二岁的学生心理已经慢慢成熟,跟七岁幼稚的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班级管理的模式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变化。

(五)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随意性比较强

有些班主任心里没有班级管理的大纲,也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模式。一是观念陈旧,就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采用“管、压、卡”的方式;二是缺乏民主,在管理班级时说一不二,高高在上。

二、解决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七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好习惯;对于十二岁以上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教育他们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对十二岁以上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权”,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体,成为班级的主人翁。通过投票来决定班干部,而不是班主任自己一个人做决定,当然,选出来的班干部需要责任心强、有能力。遇到班级问题,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听取建议再做决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

(二)班主任监督落实班规、奖罚制度

学生们向来不喜欢约束,自然也不会喜欢班规和惩罚制度,所以班规以及惩罚制度如果没有班主任的监督,光靠学生自己去执行是不可能的。做为班主任,要加强监督,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实行赏罚分明,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多与学生交流,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都有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对学生保持耐心,与家长保持联系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哪怕是那些任性、自私或孤僻的留守学生,班主任也应该对他们多些耐心、多些关注。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的父母进行联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班主任要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因为一些学生身上的不良嗜好就放弃他们。

三、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班级管理的模式进行调整。通过耐心、真心、爱心,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当下教育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在乎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潘慧群 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自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7-0057-03

教师专业自我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1]班主任专业自我就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知识、管理能力与管理风格的总和。它内含着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与合理期望、对自身个性的认知、对班主任职业形象的认知、对工作过程的体验、对管理结果的评价等,是影响班主任工作科学水平的基础。

影响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自我成长的内外因素很多,它们客观存在着,有的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有的产生着消极阻碍作用。其中,属于外在的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其影响甚至难以降低,中小学班主任个人更无法给予控制。但是,属于内在的因素却可以通过个人主观努力进行调整与改变。因此,班主任应从期待外界环境的改善变为自觉提升个人内在素养的行动,从消极被动的他我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自我状态,从而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一、审视认知水平,做善于终身学习的科学型班主任

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教师总是以文化为中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当前学生生活在发达的网络时代和开放的信息环境里,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学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知识源,这对教师文化形象和个人威信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很难使学生信服,学识渊博、文化底蕴丰富的班主任才能获得学生由衷的敬佩和信服。

审视当前中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目标、任务、功能等方面的认知,还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和局限性。班主任认知水平不高是导致班主任普遍负担沉重的主要原因。要想从繁重的班级工作中解脱出来,班主任要有明确的专业追求,使自己既成为能满足学生知识学习需要的科任教师,又成为有现代科学管理思想与理论指导的班主任;使自己既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权威,又成为班级中的管理权威。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做到“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莫忘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2],才能不断获得新知、提高认知。“‘作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创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此,中小学班主任的学习不能是短期行为,而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终身学习。

二、直面动机状态,做善于正面感受的快乐型班主任

班主任是特殊的管理者,其“教师的角色和管理者的角色又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在管理中实施着教育,在教育中实施着管理”[4],他们对学生总是寄予很高期望并为此努力工作。但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有按照班主任的标准行动,也达不到班主任的理想要求,使不少班主任常常经受希望与失望的冲突,体会挫败与无奈,产生悲观情绪。显然,班主任的这些不良心境不利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与管理力量。虽然教育工作中难以回避冲突、失败等事实的发生,但可以减少消极情绪的形成与扩大,班主任可以,也应该成为快乐型班主任。如何才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获得快乐?首先,快乐来自了解学生。班主任需要明确,全班学生发展总目标是相同的,但个体发展却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要让每个学生在其可能的发展空间内获得最快更好的发展,并不断扩展和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用自己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要求全班学生。其次,快乐来自对学生的爱。没有对学生的爱,任何教育技巧和管理方法都显得苍白无力。现在的中小学生已经不是传统上的“听话的学生”,而是自我自信、求新求异、逆反独立、怀疑权威的“不听话的孩子”。这些变化至今让很多班主任还处于艰难的适应中,以至于师爱性出现了下降趋势。只有克服先入为主的定势心理,形成与时俱进的权变心理,学会发现并欣赏中小学生所具有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等时代特点,才能学会爱学生。如果中小学班主任能够真正了解和热爱学生,就一定会从班主任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前所未有的幸福感,从而享受到工作的快乐。

三、反思行为特征,做善于改革创新的智慧型班主任

中小学班主任普遍满足于一般的“传道”与“解惑”,简单地成为学校行政的“传话筒”,满足于班级不出“乱子”。班主任要改变疏于思考、懒于变化的程式化班级管理作风,对习以为常的班级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应持怀疑与批判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心态去反思,如自己是否“勤奋有余”而“技巧不足”;自己是否因为没有管理计划而导致目标不清、没有科学方法而导致事倍功半、没有工作重点而导致时间紧张、没有当机立断而导致问题升级、没有发动群众而导致负担沉重等等。

班主任反思的过程,实质上是将“学会管理引导”与“学会自主学习”统一起来。班级管理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班主任要经常从繁杂的班级管理中,全面梳理自己的工作,认真进行反思,做一个勇于改革创新的智慧型班主任。通过“观察—反思—研究—改革”的路径,在深入了解班级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班级发展,制定适合班情的教育与管理方案,确定实施方案的途径与程序,有步骤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不断提炼班主任工作经验,使班级管理突破常规,有所创新,富有成效和特色,提升班集体建设实践的合理性,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第5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灵动管理

当过小学班主任的都抱怨过“真是又当爹又当妈”,工作挺忙累,却没有多少显著效果,这其实是没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头疼治头的管理方式。客观来说,管理无非是纪律和人心。小学生活泼好动,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纪律约束和爱心引导。新时期的班主任已不是旧私塾式戒尺镇压式管理,现在的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作为班级学习和常务的管理者我们首先就要了解我们的管理对象,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从而有效规范和引导他们举止、言行,培养良好学习、生活习惯。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些年的小学班级管理经验,站在以生为本的角度,谈一谈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灵动管理。

一、深入学生,了解详情

孙子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所以要想管理好班级,第一步我们要能深入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详细地了解每位同学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优缺点和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设置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管理方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结合笔者近些年的小学班级管理经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往往受到溺爱,表现为有情绪不知道怎么排解往往容易急躁、发怒;缺乏与人分享的精神,许多同学不懂和人平等沟通的技巧,总是占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表达诉求;还有的同学由于家庭背景特殊有自卑倾向,不愿和人沟通,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等诸多情况不一而同。针对了解到的这些情况,我们都要及时做好档案,分析出背后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定大的管理和引导方向,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再结合即时表现给以灵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引导,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带出一班正气,建设一股新风。

二、关心爱护,攻心为上

客观来说,小学生处在身心飞速发育初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爱是教育的根本。人的行为受制于情感,对于现在叛逆心比较强的独生子女来说,如果我们严厉手段,很可能就造成逆反心理,许多学生消极应承收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而如果用爱心关心和爱护学生,就很容易和学生走到一起,这样我们就能变成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导师,他们就会主动请教该如何做,如此一来防范于未然,岂不妙哉。

做班主任初期,有位任课老师就提醒我后排的小李顽劣不恭、朽木难雕。果然第一课就故意制作噪音,我顿时发火给了三五句说教,没想到他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厉害?我又不是故意的,说完又弄了一下桌子……下来后我仔细琢磨应该怎样解决呢?了解到他的情况是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而父亲经常打麻将,情绪不好还会打骂他;在班里成绩每况愈下,近乎放弃。了解到这种情况,笔者不再纠结他上课闹动静,而是找机会和他聊天谈心,有意无意地发现他的长处,帮他树立信心,点燃希望。经过几次的交往,他再也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小动作了,然后再适当调整方法鼓励和指导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让任课老师多给他指点和提问的机会。经过多种方法,将近一年的努力,小李及他身边的几个后进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但成绩显著提升,还养成了好问,多做的好习惯。可见,爱心是管理的金钥匙,只有让学生信任我们,我们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活动洗礼,展示体验

班级是一个集体,集体就得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才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小学时期孩子们活泼、好动,以形象认知为主,喜欢玩游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来解开内向学生的心结。通过游戏吸引他们参与进来,体验到与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果,给他们的内心以震撼,情感以洗礼,就能打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融入到集体中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培养孩子们阳光、活泼的性格,让他们打开心扉,健康成长。

比如,我班的梓梦同学比较内向,很少和同学主动沟通,渐渐地自己孤立起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在本子上写字,竟而造成越内向越孤立的恶性循环。发现这种情况,我就借助报评比平台,让梓梦将自己写字好,善于写小诗和作画的特长展现出来。为了锻炼她的沟通能力,让几位同学和她组成板报小组,在方案设定和分析过程中,她慢慢变得敢于发表自己已经,喜欢和人一起分享和合作了。

除了让学生展示自己特长而激励成长的活动洗礼,我们还可以借助体育活动、春游等设置团队攻坚活动,让同学们以团队为核心通过艰苦的努力做成一件事。这样实践中形成的“战友情”有很强的凝聚力,其优秀成果和荣誉就像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把全体学生连结起来,在"为集体争光"的心理驱动下,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就更加巩固、稳定和持久,这就为培养良好班风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四、联合家长,合力教育

小学生往往走读为主,他们一天内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家里。许多不好的习惯只在学校改正回到家里一切如旧,就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能通过各种方式,诸如QQ群、微信群和电话等能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针对学生量身打造管理方案。只有形成家校合育,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许多孩子溺爱惯了生性比较痞,也有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行……面对学生的这些表现,我们只通过学习可能无法有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和家长及时沟通,弄明白其中的主客观原因,这样才能找到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疏导和约束,这样不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能培养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是笔者从业多年结合实践经验对以生为本设置灵动管理方案的分析与总结。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盲目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一刀切地实行法西斯管理。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然后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设置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牵引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只有这样才能里应外合,帮学生取长补短,改造自己,改善班级,进而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班级 管理 案例

高台县巷道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现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9人。班级整体学习、各项活动在学校名列前茅。该班原来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爱说话、搞小动,不遵守纪律,课下爱打闹,最严重的是超过一半的学生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或是把作业、书落在家里,对布置的读书之类的软性作业,更是敷衍了事。我校现行的课改模式,要求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必须反复预习,根据预习要求该写的写、该算的算。而该班有的学生就是不按要求去做,不去预习,上课时一脸茫然。我校通过对该班实施“班级量化管理”,达到了班级管理工作有规范的班级管理体制、有成熟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有优秀的班级管理师资队伍、有完善的班级管理工作网络、有明显的班级管理工作成效的“五有”目标。

一、具体做法

具体工作中,我们借鉴以往成功经验,并大胆探索、创新,制订了“事事有人做,量化促发展”的班级管理办法。

(一)设置管理小分队,建立自我约束管理机制

我们为了规范同学行为、推进班务管理和提高学习成绩,分别设置了行为规范监察、班务管理和学习习惯、效率阳光3个小分队。把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好的学生选派到行为规范监察小分队,分别担任课堂纪律监察员、课间行为纠察员、两操管理员、校服领巾监察员、同学纠纷调解员和班级卫生督察员;把热爱集体、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派到班务管理小分队,分别担任电视门窗管理员、桌椅文具摆放督促员、图书校报分发管理员、上课考勤员、量化记录登记员和学生考勤管理员;把学习成绩好、习惯好和效率高的学生选派到学习习惯效率阳光小分队,每学科分6个小队,每队设组长、副组长各1名,负责管理、收发、催促作业,辅导组内暂困生。这样就形成了“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良好学习管理环境。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作用,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了班级的“小主人”,学会了交流合作,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细化评价方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用夺红花的形式,体现在班级的评价夺分园地内。每位学生名字后面都有两朵小红花,每朵花的分值是20分,学生的基础分是40分。如果在某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就加上1分,用“√”的形式记录;如果学生出现过错,屡教不改,就减掉一分,用“X”的形式记录。当得满20分时,就奖励一朵小红花,发给学生一张绿卡,再发给一封教师亲笔写给家长的表扬信;当被扣满20分时,就会取下一朵小红花,罚一张红卡,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反映给家长。对于得花较多的学生,学期末给予物质奖励,并在家长座谈会上进行表彰。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了加分办法和减分办法。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加1分。

1.同桌主动、尽职帮助桌员,使暂困生进步显著;

2.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

3.能及时制止班内出现的打闹现象;

4.在学校各项比赛中获奖;

5.作业清楚、准确,得三颗星;

6.考试成绩优秀;

7.课上发言积极,有独到的见解或发言精彩;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减1分。

1.不坚持穿校服,不佩戴红领巾;

2.与同学打闹,说脏话;

3.随地乱扔,值日当天卫生被扣分或责任区有纸屑、杂物;

4.课前准备不充分,忘带学具或文具摆放不规范;

5.不按时完成作业,字迹潦草,做题应付;

6.上课说话,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

7.因不努力学习而成绩退步;

8.课前预习不充分,读课文时出现3处以上错误。

(三)因人施教,倡导无痕教育方式

为了避免机械地用制度管理每个学生,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好面子、自尊心强的学生不正面批评,把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直接交给他们,这样就不会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也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再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以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在实施必要的制度约束的同时,进行严厉批评,正面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让他们进行反思后,写成书面文字,记录到《学生成长记录袋》。

二、实施效果

通过实行精细化管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班内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与团结协作的意识明显提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班级精神风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效果反思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不仅解放了班主任的双手,还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一:学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学校品位的必由之路。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主要环节,它是一件的繁琐事,也是班主任的头疼事。每天晨会谈、晚会讲,“安全、卫生、学习、团结……”操不尽的心,处理不完的事。而班风依旧,学风依旧。原因是传统班级管理过分强调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时时事事处处对学生采取监督机制,弄得教师头昏脑胀、叫苦连天,学生被动接受,唉声叹气。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育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大面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软实力。

启示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新时代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别人指手划脚。教师要充分培养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第7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氛围;人性化;班干部;活动

一、以大爱之心营造家庭式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大爱之心滋养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用自身的行动带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大爱情怀,让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和大爱之心。在接受班主任管理工作之初,为了让自己尽快地对新生产生真挚的师爱,班主任可以主动营造各种机会与学生们接触、交流。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多给学生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关心的、一句温暖的问候。课间,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和他们聊天、交谈,为他们的高兴而高兴,为他们的烦恼寻找出口。同时,班主任还和家长保持良性而紧密的沟通,寻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帮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可以说,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的是家庭式的班级氛围,是家人般的温暖呵护,不仅师生关系趋于和谐,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就连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起来。

二 、以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带动班级和谐发展

俗语说得好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还应善于建立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既有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又不乏人情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奖惩有度,奖惩有章,奖惩有法。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但是如果一味地要求结果,利用强制手段要求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班主任应多设立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另外,我们的学生处于成长期,教师应懂得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在学生犯错以后,要善于引导学生,而不应仅仅是指责和惩罚,更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一个优秀、融洽的班集体则离不开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在针对不同学生的管理上面,要进行变通,要讲究管理的艺术,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班主任应当以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来带动班级和谐发展,让学生在富有凝聚力的和谐班集体中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三、组建优良的班干部队伍,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班干部,不仅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规章制度的落实者和监督者,更是学生们心中的标杆。班主任应当有效地发挥班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班集体健康向上。

小学生一般都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都渴望能积极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和认可。作为班主任,应当善于调动班级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可以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专长,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班级职务,比如班长、副班长、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值日长、小组长、水长、灯长……小学班主任可以更多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体验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感受,让大家心系集体,甘于为集体付出。同时,实行班级工作“分权”,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

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自信快乐成长

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并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既做组织者,又做参与者,在活动中既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又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集体的氛围。在活动中,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团结协作。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表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激发学生的自信、自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

五、协调统一,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培养的方方面面,因此,只有将各个影响因素协调起来,才能够让教育的效果更好。而班主任正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间沟通的纽带,能够发挥重大的协调作用,将各个教育体系形成合力,从而推动和谐班集体的构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学校内部发挥协调作用,积极联系该班的其他学科教师,和他们主动沟通,召集所在班的任课教师定期开会,共同探讨学生的管理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应该推动班委会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实行自治、自理,并让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推动班集体的建设。此外,班主任还应该不定期与家长沟通,这样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状态和问题,从而与家长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三方面的协调工作,对于班主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只有协调统一,才能够促进班级每一位成员个性向健康和积极的方向发展。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人品、工作态度、教学方法等因素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要启动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心,引发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和需求,形成自我教育的要求和能力,要利用和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鸿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注重养成教育[J]. 新课程(小学),2013,08:135.

[2]岑德菊. 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3,08:193.

[3]乔金娥. 做好班主任工作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7:18.

第8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学生 和谐

当前,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许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加以正确的分析处理,必定会对班级管理造成较大的困难,不利于和谐班级关系的构建。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普遍认为班级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班级管理中的主导因素,一旦关系紧张或破裂会对班级管理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另一种则是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会主动地找寻和自己性格相符的朋友,形成自己的团体,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整体的班级关系,而是部分的团队关系,许多时候会影响班内的团结性,加大班级管理的难度。小学生的成长,与周围大人的生活言谈习惯关系很大,尤其是家长和班主任,班主任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务求合理地引导孩子们成长,积极加深与学生们的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和改善,进而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

一、构建和谐班级关系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

小学班主任要想全面而有效地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首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认真地加以辅导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成长问题制定最有效的班级管理手段,找寻学生成长的需求,为他们引导合理的成长方向,促使孩子们得到最健康的发展。

(一)小学生对于外界的约束存在较大的反感

很多教师多比较熟悉,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十分地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被约束,喜欢无拘无束地去玩乐,并且孩子们尤其喜欢童话故事,对于那些天马行空的事物充满了非常大的兴趣,由于长期受神话故事的渲染,其内心都有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存在许多奇妙的想法,因此,十分不喜欢外界对他们进行约束,而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许多班主任都喜欢进行班级管制,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约束中得不到全面的性格成长。同时,小学生喜欢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性格,一旦心里有愤怒或伤心的情绪,他们会直接地表现出来,不会进行任何掩饰,小学班主任要想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必须深切地了解学生的性格,找到符合他们成长的兴趣所在,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

(二)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十分小

虽然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这仅仅是相对于身边的事物而言,他们并不喜欢教学内容的学习,如语文、数学等,这些学科一开始会以独特的新颖感带给学生一定的求知欲,一旦教学过程加以重复不前,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失去学习下去的信心。但是他们对于身边大人的行为会保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把周围的大人当成榜样,学习他们的一举一动,同时对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在他们的眼里却是那么的妙不可言,因此,小学生总喜欢无时无刻地问一句为什么,如果班主任一类的角色无法给予他们最确切合理的回答,他们会产生极大的疑惑感,降低对于班主任的崇尚。

二、构建和谐班级关系的实际策略

(一)改变学生对于班主任的观念

很多小学生都认为,班主任和教师一样,都是班级中的领导者,内心存在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不敢过多地表露自己的内心,只想认真地遵从班主任的领导,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班级关系虽然会带来一定强度的学习效益,但是会严重拉远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为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地改变学生对于班主任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与他们保持最真诚的朋友关系,使学生们感受到班主任的亲切,能够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为和谐班级关系的构建奠定深厚的基础。

(二)深切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

小学生在小学成长的阶段,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面对这些问题,有的学生敢于讲述出来,教师可以进行直接有效地解决,而有的学生则属于内向型的,他们不喜欢轻易地向别人吐露内心,如果班主任不加以深切地交流,就无法切实地接触到学生内心的问题,也就会造成班级关系的不利发展。为此,班主任必须逐步加深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明确趣味的语言进行沟通,进而进行有效的解决,促进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发展,使得学生相信班主任想帮助他,进而打造和谐班集体。

(三)对学生进行爱的呵护

小学生有这样一种习惯,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渴望有与自己亲近的大人在身边,以得到依赖和庇护,而许多时候其家长不能陪在他们身边,他们只能选择班主任进行依赖。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加强对班上同学的呵护,对他们加以帮助和鼓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般呵护他们,找到他们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迅速找到班主任,提高彼此的信任度和亲切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促进班级关系的和谐发展,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对学生的心理加以准确地引导,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改变其对班主任的认识,对他们加以爱的呵护,最终打造和谐健康的班级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倩.基于班级生活的小学生班级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张谢军.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杨坤据.小学班主任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9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我在和许多新教师的访谈交流中发现在初为人师的过程中,他们都认为教学虽有难度,但通过自己努力会很快提高,而班级管理常常使他们陷入无穷的苦恼、困惑之中。在班级管理中,他们往往竭尽全力地工作,结果收效甚微,师生之间似乎有条难以逾越的深沟。针对于此,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初为人师者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一、初为人师过程中,参与班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初为人师者要想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要善于主动把握有限的班级管理机会,如班主任外出学习、学校临时开会等,通过这些机会了解学生思想、心理等情况。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领导对初为人师者的班级管理能力常常表示担忧,因而不敢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班级,进而使它们很难在刚刚参加工作就有充当班主任角色的机会。

一项调查问卷显示:仅有7%的初为人师者认为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很强,有54%的初为人师者认为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较弱,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对此他们对于班级管理工作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在调查中,超过百分之99%的初为人师者道出了在他们的班会活动课上有30%左右的学生课堂上无心学习,纪律散漫。有大约61%的初为人师者表示他们所带的班级在正常课节上常常出现类似闹市的严重混乱的现象。由于班级纪律混乱导致任课教师不得不每隔几分钟停下课来维持班级纪律,结果又常常是好好的一节课被弄得支离破碎,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通过我对数位初为教师者的访谈发现,由于是初次接触班主任工作,大多数初为人师者不能把握与学生交往的“度”,常常把握不好“亲密”、“严肃”间“度”。还有的初为人师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在学生面前以严厉的形象自居,这虽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威慑力,但是由于缺少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们不但不会像对待老教师那样“敬而远之”,反而对年轻的班主任产生集体的对立情绪,使班级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作为一名初为人师者,其自身的角色处于学生和老师的过渡期,在老教师面前他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在学生面前既是教师又是朋友,这导致了他们在一天的生活之中必须频繁地转换自己的角色。这要求初为人师者要有快速转换角色的能力。

二、初为人师者参与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某师范大学中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有关班级管理的理论课程主要有《班主任工作》(32学时),同时《教育学原理》(32学时)和《德育原理》(32学时),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的课程设置方面相对丰富,然而相对于班级管理理论的实践环节似乎没有涉及,这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班级管理上的理论十分丰富而实践环节明显不足。理论与实际脱节是导致初为人师者班级管理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初为人师者自身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中,他们的心理准备不足。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新教师一直都是扮演学生这一角色,在同一角色的不同层次的行为模式的熏陶下,已经适应了这一角色。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实际上就是由学到教,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化。这种转化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初为人师者从前的任务是听课和学习,现在要登上讲台讲课,要面对几十张生疏的面孔做好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他们要像老教师学习、要学会感悟、领悟、接受新事物,要有勇于实践、探索自信心。

人际沟通能力尤其是应变能力不足。初为人师者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大多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以面对面口头沟通为主等等。他们与学生沟通后,却无法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有效的信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新教师沟通能力较弱。

三、建议和对策

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在增加班级管理课时方面,在制定中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案方面,应该适当增加班级管理实践的课时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积极相结合,为中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初为人师者方面:要积极调整心态,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心理转变,并向班级全体同学做一个自我介绍,诚恳地介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对班级同学的基本情况、对学校的管理方式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班级管理的具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