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一日活动划分为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大活动,这四大活动是幼儿和保教人员共同经历的、家长参与的活动过程。
常规管理可以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2)抓住开学第一、第二周这个培养和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4)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常规。①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根据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的需要设置餐前、餐后、午睡前等比较轻柔的音乐,培养幼儿听到音乐就知道安静,就知道该做什么事情了,减少教师那样 “喊”了,幼儿也有一定的秩序。②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教师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激发幼儿良好行为表现。
二、学习活动——集体教学活动
1.手指游戏,稳定情绪
2.巧制教具,吸引注意
3.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4.故事表演,动静交替
三、运动活动——户外锻炼
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室外空气、阳光,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抗挫能力的品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
按照“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抓住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常规培养。从洗手、入厕、喝水、进餐、集体各区域活动,坐姿、走路各环节做起。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指导相结合。利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教育孩子,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契机。按照科学的方法教书育人,做好一日活动常规,抓住细节、从小处入手,放眼未来,我们的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发展壮大。
[1]《西江教育论丛》2002年版第2期
关键词:射频识别幼儿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 9/j.issn.1003-6970.2012.01.039
引言
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年龄段的孩子自我安全意识非常薄弱,自我保护能力非常低,自我控制力非常差。而幼儿段的孩子又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在我国,由于国情的特点,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因此幼儿园孩子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近年来,各种恶性的幼儿园安全事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曾经出现过的家长与老师交接幼儿有误导致孩子丢失、伤亡事件,学校疏忽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危险地方伤亡、遗忘在校车导致死亡等。尤其是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交通事故,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1人,这次安全事故引起全国震惊。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幼儿园教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是增强幼儿园安全的主要措施。同时采用有效的科技手段,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效率,构建安全的幼儿园环境。
1RFlD技术介绍
1.1RFID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从而进行识别的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无接触、响应速度快。
RFID系统主要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内部都集成有天线和工作芯片,当电子标签进入处于工作状态的读写器磁场后,被动接收读写器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激发芯片工作;或者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进行信号捕捉。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通过通信接口送至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RFID系统写入信息时,一般总是读写器主动发射某种频率的信号,与电子标签建立数据通信,将相关信息存储到电子标签的微型存储器。按照工作频率可分为低频RFID和高频RFID,按照工作方式率可分为无源(被动)RFID和有源(主动)RFID。
1.2 RFID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RFID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际应用,2000年起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RFID是当今全球发达国家大力推广的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应用领域有物流管理、图书馆管理、门禁系统电子门票、自动收费系统、医疗药品器械管理、公交交通等。
RFID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首先是从高校开始的,然后逐步扩展到中小学,而在幼儿园应用相对较少。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包括学校食堂售饭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学校门禁系统、师生考勤系统等。总体来看,RFID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呈现零星状态,不如在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领域应用那样普遍和深入。2010年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都将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将RFID技术推广应用于幼儿园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2幼儿园主要的安全管理内容
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幼儿园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幼儿园的安全主要包括:校园活动安全,指孩子在室外器材活动时可能发生伤害;室内安全,主要指孩子在教室、寝室等室内与桌椅、电器等接触时可能发生伤害;校园环境安全,主要指孩子临近危险场所和建筑物时可能发生伤害;家长接送探视孩子安全,主要指孩子被误接、漏接等带来的安全隐患,校车安全,主要指幼儿园校车运行时可能出现的因超速、超载等造成交通事故。
3RFl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幼儿园安全管理设置的RFID卡类型和用途
RFID卡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主要用于身份识别、权限分配、基础信息读取等,一般应设置以下三类RFID卡:
(1)幼儿RFID卡:采用腕带式电子标签。与普通的RFID卡相比,幼儿用的腕带式电子标签一定要适合幼儿的特点,要经久耐用、不易丢失、方便佩戴;其采用的外部材质应该是环保无毒塑料,外观和材料等要满足幼儿玩具国家标准。幼儿佩戴的电子腕带可以在形状和颜色上做得更加鲜艳、活泼、美观。卡内存储的孩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家长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孩子照片等。电子腕带类型宜选择有源、远距离感应的RFID卡,以保证感应的灵敏性和预警的时效性。
(2)家长RFID卡:家长接送、探访幼儿时使用。为确保孩子被安全、正确地送交到家长手中,家长卡中应存储与幼儿卡一致的信息,再加上孩子的幼儿卡ID号和家长照片。
(3)教职工RFID卡:可以根据身份或者使用权限将卡细分为幼儿园负责人卡、安全管理监控值班员卡、校车驾驶员卡、校车护送人员卡、老师卡、保安(或门卫)卡等。教职工RFID卡主要作为身份识别和员工管理,可以用于电子考勤、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授权等。
3.2RFI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应用领域
(1)身份识别系统:这是幼儿园安全管理中最基础的子系统。通过RFID读取器感应不同的RFID卡,对持卡者进行身份识别。通过应用软件,对不同的持卡人进行权限设置。尤其是对幼儿进行严格的、详细的身份管理,以达到允许或禁止的功能,通过授权详细的RFID卡、科学布置的RFID读取点,做到“何时何地何人”都能灵敏感应。
通过在校门口设置RFID读取器,自动记录学生入园和接送的详细状况,方便幼儿园老师掌握班级孩子情况。还可以把数据同步到幼儿园网站,方便家长查询。同时,校门口的RFID还可以实现对教职工的考勤功能,准确记录教职工上下班时间。
(2)门禁系统;在幼儿园教室、食堂、寝室等安全关键场所设置门禁,只有教职工和本园幼儿的RFID卡才有权限打开门。如有不法分子闯入幼儿园,由于不能打开门禁,将极大地增加老师和孩子的安全系数。另外,在孩子中午、晚上休息就寝时间段,可以通过对RFID卡权限的设置,不允许幼儿卡打开门禁,以防止孩子走出寝室,造成安全事故。
(3校车安全监控系统:车载RFID读取器通过学生佩戴的电子腕带自动获得准确的上下车学生数。校车实际载人数可以用醒目的方式显示在车内适当位置,提醒驾驶员。避免出现校车停驶关闭车门时,还遗留孩子在车上的情况发生。利用无线网络将实际车载人数发送到安全监控中心,杜绝校车超载。家长在站点接送孩子时,持家长RFID卡在车门处RFID读取
器进行身份验证,系统使用语音或屏显方式让驾驶员、跟车老师获取家长信息,并与孩子RFID卡进行比对,避免假冒、错接幼儿吲。
(4)危险区域预警系统:在幼儿园校园危险区域、建筑物(如深水池、变压器、楼顶、煤气管道、走道尽头等)设置感应点(即远程高灵敏RFID读取器),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以太网或者无线网)与安全管理监控中心连接。一旦有幼儿接近时,感应点立刻发出声音、光线等警示,并同时自动将读取的幼儿RFID信息传送给监控中心。在安全管理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得到信息后,也同时从计算机发出声音、动画等报警信号,并准确给出RFID感应点所在的具置,提醒管理员立刻采取安全措施。
在非放学时间段,孩子临近校门时,校门口的RFID读取器也能立刻感应,系统也将发出警示给监控中心、门卫值班人员,免于幼儿走失或被坏人带走。
(5)家长接送探访系统:为提高安全性,在放学时间或临时探视,家长必须通过校门口设置的RFID读取器验证后才能接孩子。并且只有家长卡中读取出来的幼儿卡号与孩子身上佩带的幼儿卡卡号相一致时,门卫或保安才允许家属接走孩子。为方便看清信息、进行比对,可在门卫室口放置大尺寸显示器,同步显示RFID卡的卡号和家长、孩子的照片等关键信息,后台应用软件自动进行卡号比对,给出语音、动画提示。
如果有临时访客需要进入幼儿园,可在门卫处登记得到确认后,领取临时RFID卡,并通过系统应用软件设定该访客进入的区域(如办公楼、教师宿舍等)和停留时间。当访客进入非访问区域,尤其是幼儿学习、活动区域时,系统自动向监控中心、门卫(保安)发送提醒信息。当访客结束访问时,访客在门卫处归还RFID卡,系统解除访问权限。
4结语
将在其他领域应用广泛、成熟的RFID技术移植于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能较大地提高管理效率,较好地解决孩子多、幼儿好动、老师不容易面面俱到的难题,减轻幼儿园老师的管理强度。RFID技术加上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能更好地消除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早发现、尽早预警,防患未然,最大可能地降低事故带来的危害。充分发挥RIFD技术感知无处不在的特点,能弥补传统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缺陷,为幼儿园安全提供一种更有力的防护手段,使孩子在幼儿园里快乐、安全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燕.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探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l(10):50 51.LIU Y.A probe Of the Internet 0f Things technologybased on RFID[J].Computer Development andApplication,201l(10):50 51.(in Chinese)
[2]高飞,薛艳明,王爱华.物联网核心技术
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GAO F.XUE Y M.WANG A H.The core technology 0fthe Intemet of Things RFID’s theory and application[M].BeiJing:People’s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2010.(in Chinese)
[3]何泉江,夏林.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综述[J].现代建筑电气,2011(8):1-4.HE Q J,XIA L.A Summary 0f the RFlD application[J].Modern Building and Electric,201l(8):1 4.(in Chinese)
[4]张少莹.浅议幼儿园日常安全管理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1(4):54 56.ZHANG S Y.A discussion about kindergarten daily safetymanagement strategy[J].Education Guide:kindergarteneducation,2011(4):54 56.(in Chinese)
[5]乐亚萍.车辆接送中的幼儿安全管理[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4):38 38.LE Y P.The safety management about receiving andsending child in vehicle[J].Early Education:TeacherVersion.2009(4):38 38.(in Chinese)
[6]雷静,林强.基于RFID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129 130,133.LEI J,LIN Q,A development and survey of primary andsecondary schools campus safety intelligence MIS based0n RFID[J].Chinese Educ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方针、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推进了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和潮流,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2011年12月份参加了河南省为期三个月的学前教育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国培计划”,通过对所在实习园、实习周边园和现居学习地区相关幼儿园的观察、调查和访问,以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了解,发现厌学不再是小初高的专利,幼儿厌学开始蔓延,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大多是家长在为此苦恼,且不能找到正确的处理和解决办法。幼儿厌学不是少数和偶然现象,需要进行深度的分析,找出原因,引起重视并合理解决。
案例描述
农村幼儿园厌学案例(源于焦作市修武县某乡中心幼儿园记录)
2012年3月12号,某乡中心幼儿园大三班,课间休息后,幼儿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只有小刚站在电视机前,对着屏幕,又唱又跳,后来,又在地上打滚,我问他:咱们要一起听故事了,你不想听吗。他吵吵着说:我早都不想来幼儿园啦,爷爷说我来就是唱戏的,唱完了我就走了
小班的小强和浩浩,经常因为爷爷奶奶送他们到园晚了,而哭闹着不进班,因此也就经常缺课,后来得知他们的父母都长时期的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又年老多病,造成他们害怕被同学嘲笑,而不愿来园。
城市幼儿园厌学案例
哈尔滨市民于萍的孩子在上大班。据描述孩子上大班前作业还不是很多,即便有也是以读和说为主,写得很少。但进入大班后,作业显著增多,而且都是以写为主,引起了孩子很大的反感,不愿上学。
2012年5月17号(新乡市红旗区某公办幼儿园现场访问),张女士,5岁的女儿在上中班,每天老师会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辅导完成,工作很忙,回到家时心里很烦,孩子又老嚷着陪她玩,陪她写作业,每次都压住火气跟她说:“妈妈现在很累,待会再陪你啊!”结果,时常会忘掉,长期这样,女儿的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到第二天,总是大哭大闹,不肯上学,希望相关专家给以指导。
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但从大量的案例得知并未按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幼儿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并值得思考和重视。
幼儿的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城市和农村,但城市和农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城市厌学的原因
幼儿园、早教机构的小学化倾向严重,不重视、偏离幼儿发展规律,导致幼儿园、早教机构开展过多的文化课程、特长课程、管理模式小学化,例如相关对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满意程度为93.7%,不满意仅为6.1%,但深入调查发现,开设的课程多是识字认字、拼音教学、数学加减混合运算、珠心算等。
城市家长期望值高,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大环境信息认识存在偏颇,造成家长急于求成、盲目比较和随大流。
家长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城市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及时和孩子、教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家长应对幼儿厌学机制缺乏,对幼儿成长发展规律的相关专业知识缺失,常采用哄、骗和强迫的方式来让幼儿入园,认为只要幼儿入园就解决了所有问题,最终对幼儿的厌学情绪、厌学行为、厌学态度不能及时梳理。
农村幼儿园幼儿厌学原因
留守幼儿缺乏家庭教育支持,留守幼儿一般有年老的祖辈人照看,祖辈人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对家庭教育需求,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对幼儿园适应难。
当代教育和隔代教育的溺爱和误解,多采用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养方式,幼儿出现厌学情绪,家长大多采取顺从的态度,加剧幼儿厌学情绪;另外,许多农村家长把幼儿园当做仅仅是照看孩子的地方,错误的认识观念导致幼儿的厌学情绪。
案例结果
从以上的案例分析情况来看,造成幼儿厌学的主要有以下总的原因
1. 社会因素:竞争压力大,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社会的教育大环境,生存压力大加剧对未来的不安全感。
2. 幼儿园、早教机构过于迎合家长需求,对幼儿本身发展规律的忽视,将家长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质量依据,而家长评价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3. 教育的大变革时期,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实际执行质量,评价模式,班级编制,幼小衔接等方面本身存在缺陷。
4. 教师发展现状与幼儿厌学息息相关
5. 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波及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6. 家庭教育、家庭结构,家庭对待幼儿态度具有最大的影响作用
案例反思意见和建议
1. 明确家长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有限性,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养和使掌握正确教育信息和理念,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和对待幼儿的教育态度,保障有效的家园合作和互动,及时关注幼儿行为、情绪和态度,形成应对的有效机制。
2. 幼儿园和其他幼儿教育机构重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过高估计,不过低要求,使幼儿能够真正获得快乐、健康发展。
3. 教育部门或组织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或其他手段进行幼儿教育的知识普及,使家长和教育机构端正态度、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幼儿发展氛围和舆论。
4. 将国家的相关幼儿发展的政策法规落到实处,确保质量,不只是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蔡雯.河南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0.
一、对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冲突分析
案例1:手工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能够跟着自己来剪出美丽的窗花,蔡敏瑜没有看老师,只是自己低着头用心地折着。这时老师发现蔡敏瑜没有跟着自己来剪,就说:“蔡敏瑜,你这样剪是不对的,应该是这样剪。”老师边说边手把手的教蔡敏瑜应该怎样正确剪窗花,蔡敏瑜没有说话,老师走了之后,她还是把纸展开,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剪。
案例分析:幼儿年龄比较小,出现“失范”行为是难以避免的。在幼儿园实践的观察中发现,以上类似的例子每天都有可能发生。教师和幼儿作为异质性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两极,不仅存在着一致、和谐与配合的一面,也存在着分歧、冲突与对抗的一面。幼儿从入园到离园有一整天的时间和教师在一起,这为面对面直接冲突提供条件。
解决策略:由于幼儿认知、情感和生理上的原因,时常会发生失范行为。教师不应该下意识地把责任归于幼儿,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训斥。老师应该首先理解孩子,幼儿的“失范”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幼儿的真实需要,教师应该在不违反规范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幼儿的需要。而对于教师而言,每次冲突产生都是对教师个人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技能的考验和锻炼。因此对于师幼间的冲突,教师要做的不是如何去避免,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失范”行为。
二、对幼师互动中幼儿主体地位的分析
案例2:体育活动的时间,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小猴子斗鳄鱼》。”教师交代了游戏规则之后就说:“现在请小猴子们轻轻地站在自己的大树边上,老师来当鳄鱼,现在我要开始抓猴子啦,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全班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当念到“鳄鱼来啦”的时候,老师边说着边靠近一个幼儿抓住她。
案例分析:案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替代,幼儿只是“站在自己的大树旁边”,唯一的动作是“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被动地等待着教师来“抓”,没有真正体验到游戏活动中带来的乐趣,变成了一个非常呆板无趣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但由于教师许多不适当的指导、不适时的介入,造成了教师与幼儿互动上的障碍。
解决策略: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拥有主体地位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幼儿就只能变成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在活动中有着选择权和决定权,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可以让身心处在积极的状态中。
三、对师幼互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分析
案例3:在大班美术活动《正在落叶的树》中,老师提问幼儿:“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教师说:“秋天的树叶是黄色的,所以我们应该给树叶涂上黄色的,你们给树叶涂色应该用什么颜色呢?”幼儿机械地回答“黄色的。”
案例分析:“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但是教师给的答案就只有黄的。案例中教师忽视幼儿的回答,使得幼儿的想象力完全终止。很明显,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幼儿想象力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质量和效果。
解决策略: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中及持续发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主动自愿地表达活动的兴趣,结合实际发挥想象力更是难得可贵,教育者一定要给予满足,加以保护。在各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互动。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尊重幼儿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四、对师幼互动中教师介入的分析
案例4:美术活动《妈妈的头发》中,教师示范画后,让幼儿自由操作。教师课间巡视发现:有些幼儿乱涂乱画,缺乏兴趣;有的对绘画缺乏信心,说“我画不来”。教师随即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幼儿“依葫芦画瓢”。
案例分析:在进行集体活动中,很多幼儿会因为不同原因而无法进行活动或者不参与活动。本案例中,幼儿受经验、交往、协调等各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完成绘画,而教师过度的放手,反而导致幼儿失去了体验一次活动的快乐和继续创造的机会。
关键词:回归生活;幼儿;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43-02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理念并不代表幼儿园生活教育进行的完美。产生这种非线性的关键所在就是:先进的教育理念难以融入、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注重幼儿的生活、回归幼儿生活是最为醒目的一个基本理念。《纲要》中关于生活、利用生活的细想编辑五大领域,强调吸收生活、利用生活、服务生活和实践生活。《纲要》对生活的强调是迄今为止幼教政策和法规中最为明显和突出的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及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理念之下,各级别类型的幼教机构都在改革适课程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从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课程见习经历来看,确实,各幼儿园都在不同形式上把回归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办得如火如荼。然而,大多数幼儿园只在幼儿园课程形式上表现其回归生活,对于幼儿来说根本没呈现回归生活课程的实质。因此,针对诸如类似只注重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的“形”,而没有真正的把握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的“神”的现象,通过从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分析出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的态,以期引起幼教工作者的反思,使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体现其“神”,而不至于其“形”,而是鱼与熊掌兼得,最终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是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乐园。
二、概念的界定
(一)定义
回归:回归并不是简单地倒退或重复,而是在已有的霍经理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加工、提升,使之获得新的发展,达到新的境地。
生活:生活就是通过战友、享受、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的活动。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要与生活尤其是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都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幼儿的教育生活邮寄的结合起来,就能使不同地区的幼儿都能接受与自己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的、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知识和信息。
(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只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那么依据这样的定义,本人就可以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称为幼儿园课程,幼儿园一日生活分为三部分:日常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日常活动:如愿、饮水、进餐、睡眠、入册、盥洗、离园等时间比较固定,又容易被幼儿熟悉和掌握的必须的活动。
游戏活动:根据教师参与和控制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自由游戏(比如昆明大观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由拖箱子”)和有组织的游戏(昆明圆通幼儿园蒙氏班的“理发店”等)。
教学活动:这种活动称为搞结构课程,它的计划性、目的性最强。通过集体、分组、个别的形式开展旨在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发展的活动。如,昆明机关幼儿园防止蛀牙的集体教学活动等。
上述三种活动,都在不弄程度上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实施幼儿园课程,也就是让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让儿童回归生活,让儿童在与自己生活联系密切的生活实践中获得发展。
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案例分析及其态
(一)游戏活动
案例:幼儿园A
厨房体验室
刚走进这个幼儿园的厨房体验室,我就被怔住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引入眼帘的身着统一厨师服的幼儿、摆放好整齐的厨房用具和实物配料和清脆悦耳的小小营养师的讲解,我想这哪那是上课,简直是一场精彩3D表演。
幼A:“老师,这是我刚剥好的鸡蛋,老师叫我拿给你吃。”
“我”:“谢谢,小朋友,你真棒”
……
“我”:“小宝贝,你真厉害,菜的颜色搭配很漂亮,你是怎么做到的?(惊奇!)”
幼B:“我们老师昨天教我们这么做的”
“我”:呵呵呵……
从上面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目标――注重“形”
案例的通话记录明显透露出,幼儿园在进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这种有秩序、生活化的形式课程以期得到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的肯定,这显然违背了幼儿教育的目标,同时也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是不可取的。
(二)教学活动
案例:幼儿园B的教师在中班进行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
师(拿着一本书):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一种病―肠道疾病。肠道疾病是什么病呢?
幼:生长病
师:肠道是小朋友肚子里的,你们在吃东西的时候,吃的先从嘴进入嗓子,肚子、胃,接着进入小肠,接着到大肠……没被吸收的就顺着大便排出,现在老师问你们,肠道疾病是哪里来的?
幼:儿
师:还有一个名字叫……
幼:老师,给我们看看图片吧
师:这是老师编出来的,没图片
幼:哎,真没意思
师(接着讲):……不讲卫生就会得什么病?
幼:非典
其他幼儿大笑,然后说开了,也没听老师讲。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的内容选择――依靠教材
显然从这个案例情境中,课程内容没有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后面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使幼儿生活经验中的,使幼儿感兴趣的,如果全班幼儿一无所知,就属于不应该出现课程内容。如果强行教授幼儿不管兴趣的内容,则必然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以及对知识的“生吞活剥“,最终只会让幼儿积累一大堆不理解的知识。
(三)日常活动
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接受教育的契机,日常活动,他既要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同时也要承担着教育的责任,而兴趣和需求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活动的源泉。
案例:幼儿园C
午餐时间
生活教师吧吃饭的工具都摆放在各小组的桌子上,然后教师特意找一个很乖巧的的孩子帮助教师分发食物,其他幼儿端正地、安静地坐在位子上等着,等到所有的幼儿都有了饭打架才开始吃,而且,还要等教师的口令。
师:“宝贝们请吃”(或“吃”)
幼:“谢谢老师”
在进餐的过程中,教师要就不许说话,经常会听到教师说“XX别说话,快吃”“一会儿最后吃完自己收拾餐具送到指定的地方”……
在接近集体吃饭的尾声,当一幼儿拿着刚吃完的餐具走到集体盛饭的地方:
幼:“老师,我还要……”
教师没有理解的把桶盖盖在装汤的桶上,收拾几下就急忙的端了出去……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
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式――说教
后现代主课程观强调,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但在这里,很明显教师知识“首席”。他们完全控制了孩子的行为,成为一个控制者,甚至,连幼儿的生理需要――“还要吃”,都无视的走开。幼儿园作为一个正规的教育机构,本身意味着就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幼儿在班级中的生活实质上是一种领导下的主动参与的个体,如果连这些日常环节都不能给幼儿自,他们就会产生依赖,影响幼儿的发展。
案例:幼儿园D
在幼儿园的手工区,精美的假墙壁上挂满了编扎物,有小鸟,有花朵、有手链……五彩斑斓,影视好看,再看看旁边,幼儿们正在自娱自乐的编扎着自己喜欢的形状、大小的编织物。“我”轻轻的走过去:
“我”:“小师傅,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编扎的吗?”
幼:“恩,是的”
“我”:“你们的手好灵巧哟,能不能把这些编扎好的漂亮的给我看看?”
幼:“可以啊,”(就给我递过很多好看的)
“我”:小朋友,你觉得这几个那个好看?
幼(周围的几个):“这个好看,这个是老师编扎的”
“我”:“我觉得其他(小朋友编扎)的好看”
幼:“还是老师编扎的好看”
……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评价――教师的权威性
本案例中,在评价教师的编扎物和幼儿自己的编扎物是,很显然教师的权威性在主导者幼儿的自我评价,幼儿就是觉得老师的编扎物比自己漂亮。因此,在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评价中,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还是有很大的障碍性。
总之,儿园课程要与生活,尤其是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都要密切联系幼儿生活,把幼儿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纳入幼儿园课程中,增加幼儿园课程生活色彩。
为了孩子今天的快乐,更为了孩子明天的幸福,让我们关注幼儿,正确的理解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理念,不断地从幼儿生活中吸收养分,使幼儿在开放的、生活化的课程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春燕.幼儿园课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许凯.后现代课程观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A].2002.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们应从幼儿喜欢的生活场景、情景入手选择内容,在尊重幼儿本性的基础上,唤醒幼儿好玩的本性,使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幼儿天性活泼,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体质等。而民间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活动形式多样、活泼、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有哪些价值呢?围绕这一问题,我在实践中,运用案例分析法、观察等多种方法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民间游戏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一、民间游戏的概念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俗称“玩耍”,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幼儿民间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玩具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有较强的娱乐性,易学、易会、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娱乐性与竞争性强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社会性、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仍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下面就根据实例来谈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价值。
二、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运用儿歌、角色,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
民间游戏规则及动作要领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可以边说边做、边唱边做,以儿歌形式表现游戏规则,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丰富一些角色,使幼儿在玩中学。
案例一:
2015年5月22日上午 小(2)班 游戏时间
在《过小河》游戏中,王老师依据幼儿好模仿的特点,设计了情景,并在情景中提出了游戏要求: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去采蘑菇,但是呢,中间会有许多小河,我们必须要跨过去,于是王老师扮演兔妈妈,孩子们扮演兔宝宝,兔妈妈带着兔宝宝一起“过小河”。就这样,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过小河”的游戏了,而且玩得很开心。
在游戏中,我们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参与游戏,有助于调动小班幼儿的情绪,要以玩伴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中。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指导小班幼儿掌握游戏玩法,学习遵守游戏规则。在边教边玩的过程中,增强了小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也会把老师当成游戏的玩伴,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
(二)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民间游戏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预,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发现、体验。幼儿在玩游戏时,老师要多引导幼儿发掘、探索游戏的多种玩法。
案例二:
2015年6月10日下午 中(1)班自由活动时间
小朋友做完操后,张老师教小朋友玩沙包。张老师示范向上抛沙包,并接住沙包。孩子们看老师的示范后,开始模仿学习老师的这种抛沙包的游戏。差不多孩子已经掌握了,老师问:“沙包除了可以向上抛,还可以怎么玩呢?自己去试试。”孩子听后,很感兴趣地去探索沙包的玩法,有的孩子用脚踢沙包,有的两个小朋友互抛沙包……孩子们将自己的探索结果一一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在学会了“抛沙包”游戏的方法后,有的孩子还会和小伙伴一起改变游戏玩法,重新制定游戏规则,表现了极大的创造力,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调整难度,增强游戏的挑战性
在游戏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需要及困难,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在游戏中对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应及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给予帮助。
案例三:
2015年4月10日上午 小(4)班 民间体育游戏时间
今天玩《梅花桩》的游戏,孩子们对梅花桩这个器械很好奇,取了器械后便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自由地探索各种玩法,个别幼儿的想法非常好,俞老师及时邀请该幼儿进行示范,如:摆成小桥,走过桥,摆成梅花桩,绕着跑等。在摆成小桥这个玩法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很好地完成,在这个基础上,俞老师把“桥”变成一个个桩,直线的,距离20-25厘米,个别能力强、胆大的幼儿都跃跃欲试,并很快地找到了平衡,安全到达目的地,能力弱、胆小的幼儿却不敢上桩,在调过宽度后,还是有个别幼儿不能胜任,不过,在活动中俞老师发现,把桩摆成左右两侧,成两条直线,这样孩子更容易些,经过调整及鼓励,几乎每个幼儿都找到了平衡,并兴致勃勃地玩了一遍又一遍,平衡能力得到了很好发展,游戏兴趣也提高了。
游戏规则可以依据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游戏也会更有趣、更具挑战性。
三、结语
一、穿什么自己决定,让孩子习惯自己尝试
“天天,起床了,快点快点,上学要迟到了”,“来来来,穿上这件外衣”,“不吗,我要穿裙子”,“今天冷,不能穿裙子,好孩子,听话”。丽丽每天早晨把孩子拉起来,问也不问就把一身她认为漂亮舒适的衣服套在孩子身上时,孩子在妈妈的要求下变得听话、顺从、依赖、没有主见,凡事都要问问妈妈应该怎么做。
案例分析:3岁的孩子已开始对自己有了一些了解,越来越表现出她的个性,有了“自我意识”,这时应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逐渐给孩子一些自。丽丽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把孩子的独立在婴儿时期扼杀了。
心理建议:
孩子的选择孩子自己负责。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而一旦孩子做出决定,就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
告诉孩子道理并不等于命令。给孩子穿衣选择权后,宝宝固执穿错了,首先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有逆反心理,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这时大人不要焦急生气,耐心地讲清为什么不应该穿这件衣服,也让孩子讲出一定要穿这件衣服的理由,当理由可以接受时父母也可以让步。创造机会,感受挫折,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二、吃什么自己动手,让孩子自己选择
甜甜从来不好好吃饭,常常妈妈是四处追赶孩子喊叫着喂一口饭。为了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父母可以挨饿,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着孩子咂嘴吃香,妈妈心里甜如蜜糖。慢慢的,每次吃饭都和上战场一样,要逼着孩子吃才行,孩子非但没有爱吃饭,而且养成了厌食的毛病。弄得妈妈不知如何是好。
案例分析: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吃什么,不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就要挨饿,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甜甜妈妈却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孩子从小从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丧失了独立能力。
心理建议:
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和独立意识。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怕儿童把事情办糟,要鼓励他们自己来。
给孩子体会错误的机会。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没有犯过错的孩子,只会在未来犯下更大的错误。
三、习惯一个人,
让孩子自己去睡觉
知道同事家的孩子早就分床睡,轩轩妈妈早有和宝宝分床睡的想法。可是轩轩胆小,每次家里说让她自己一个屋的时候,就哭得不行。爸爸妈妈心疼孩子,还是每天抱着她睡觉。但是和孩子一起睡确实有很多不方便,而且更重要的是,家长担心孩子以后成为一个胆小的人,什么都不敢做。妈妈最近到处取经,想知道如何能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自己一个人睡。
案例分析:孩子三周岁以后,他们的大脑发育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许多道理了。家长可以通过小故事、儿歌来向宝宝宣传独自睡觉对身心发育的种种好处,通过心理暗示,激发宝宝潜在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从心理上产生自己睡的愿望。
心理建议:
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父母可以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间或者小床铺,父母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让孩子保持愉快心情去睡眠。父母与孩子分床睡时,要给孩子创造好心情,尤其在晚上入睡前,可以给孩子讲讲笑话或故事,让他心情放松。
理性坚持。孩子常常是开始说得很好,但在床上躺了一会,可能就要求回父母的房间,甚至又哭又闹,尤其是半夜醒来。父母一定要理性面对孩子的哭闹,坚持原则。尽管过程艰难,但这一定会对孩子的未来有好处。
四、适时送园,
让孩子爱上学校
小鸿鑫两岁零7个月大了,妈妈送他到幼儿园。刚把他交给老师,小家伙死命抓着爸爸的衣角,“哇哇哇”哭起来。老师抱起他,向妈妈使个眼色,让她快闪。妈妈边走边回头,然后躲在窗户外偷看,听着爱子的哭声,妈妈眼角挂着泪。回到家,怎么也坐不住,又折回幼儿园了。“当时孩子还在哭,我什么也不管了,先抱回家再说。”最后孩子都很大了,还没上幼儿园。看到别的小朋友多才多艺,还有那么多小朋友,妈妈心里也是很矛盾。
案例分析:幼儿第一次离开家人,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是孩子情感成长的大好机会。适当让孩子哭一哭,也是一种情感宣泄,家长尽可放心。不能让孩子永远在家长的庇护下成长,到了一定阶段,就应该让孩子去上学、去接触新的朋友和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
心理建议:
一、精心解读,选择适宜的绘本
经过实践运用,我们感觉运用于幼儿园美术创造活动的绘本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1 能吸引与打动人的绘本。如中班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所用的绘本图案简单,文字不多,简洁明了,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快乐的情绪。正如作者西卷茅子自己说的那样:这是一本真正画给幼儿们看的图画书。作者先画完,然后再填上文字,她认为:图画书的画要足以带给孩子快乐,只要孩子觉得画好玩就行。绘本要能打动孩子、打动老师,运用在教学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 富于想象的绘本。运用在美术活动中的绘本应该是富于想象的。又如大班绘本美术活动“小脚丫”,绘本简单的画面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描绘的故事新鲜有趣,平和亲切,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以一双小朋友的小脚丫为原型变成了拱形桥、树林、房子……绘本图画中出色的创意和联想让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绘画出一幅幅有趣的作品。
3 能挖掘出美术元素的绘本。从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角度考虑,绘本要具有美术教育价值。绘本中多元的美术信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利用,但也要注意取舍。“我的连衣裙”中兔子的形象简单可爱,线条明快,更像是一个不断变幻图案的万花筒,情节在不断变化,变化中有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也很期盼这样的重复。这本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如在中班,教学活动重点就锁定在其中的一个美术元素“重复”上:小兔子走进花园,连衣裙就变成了花朵的不断重复;走进雨里,连衣裙就变成了雨滴和线条的不断重复等等,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欣赏氛围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绘画的方式为小兔子设计有一种或几种重复图案的花布。
二、巧妙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资源,为美术教学活动增色添彩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这样的模式:根据绘本所隐含的美术元素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注意取舍(完整运用绘本,还是根据需要节选)——幼儿阅读,理解绘本(初步了解绘本内容)师幼共同分析绘本中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绘本中所蕴含的美术元素)提升理解(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幼儿对绘本中的美术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与感知)创造与表现(以美术特有的表现形式表达与创造)。以下通过三个案例来具体介绍开展绘本美术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视觉要素的重复——中班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超过两次,它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的相同,还有色彩、大小、方向、肌理等方面的相同。我们巧妙地运用《我的连衣裙》这一绘本,让孩子们迁移经验,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想象与创作具有重复图案的连衣裙。
案例分析:绘本中的图画本身就是很好的范例,花裙子、雨裙子、草籽裙、小鸟裙等等,就是一些图案的重复。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了解重复,又选择一些简洁的、具有卡通图案的花布让幼儿欣赏,花色与绘本的情节也能够协调起来,如胡萝卜、雪花、昆虫图案等,以此来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过程中重点分析小兔子的连衣裙:小鸟花样的连衣裙是图案向一个方向一排排的重复,小雨花样的裙子是雨滴和线条按一个方向的重复,星星和云朵的裙子是散点状的重复,草籽裙是一排排的重复。让孩子们了解了重复可以是大小、方向、色彩等的重复。随后,孩子们自己想象:小兔还会到什么地方?裙子上又会有什么图案的重复?在孩子们操作过程中,老师再给予孩子一些帮助与提升,孩子的创造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其中,作品也是千变万化。豌豆射手、鱼儿、月亮和星星、花儿与蝴蝶……在裙子上快乐地重复着。
作品表现形式:用小兔子的模板套在自己设计的花布上,这也是一种好玩的方式,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地设计不同的花布为小兔子试穿。
借形想象的升华——大班美术活动“小脚丫”
“借形想象”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去突破、去思考。其核心就是通过愉悦的艺术游戏挖掘孩子的艺术天分,通过严密的思维引领激发孩子创造想象。《小脚丫》这一绘本正是为孩子们借形想象拓展了思路,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
案例分析:找准定位,把握绘本美术教学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我们将核心目标定位在:以整齐排列的十个脚趾头为原形大胆想象十只小脚丫的变化,体验想象绘画的乐趣。
先以绘本的封面引出活动,让孩子们想象小脚丫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很有趣:栅栏、小树、小山、房子……他们的一些想法竟然与绘本中的内容不谋而合。接着完整欣赏绘本,了解故事中小脚丫的不断变化,从中发现此次借形想象要遵循的规律:事物从小到大,从矮到高,再从高到矮,从大到小的排列。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小脚丫在变化时周围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让孩子了解环境随着脚丫的变化而变。最后再让幼儿进行借“小脚丫”这样的形想象绘画,小脚丫还会变成什么?
作品表现形式:以最简单的线描画的方式进行想象绘画,孩子们在考虑好自己所画的内容后选择相应颜色的纸进行创作。
面部彩绘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大班美术活动“变色龙”
面部彩绘是人体彩绘的一种,是运用色彩在人的身体、四肢上绘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幼儿园一般很少尝试,绘本《变色龙》的出现启发了我们开展这样的彩绘活动,孩子们被绘本中那些彩绘过的动物而吸引,并在自己的装扮彩绘中体验快乐。
关键词: 幼儿英语教学 教学法 案例分析
一、教师教案呈现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为幼儿英语实践课。在开本课之前,我到幼儿园进行了一些简单调研活动,了解了我市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情况,以便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幼儿英语的实践课。调研后主要有两点反馈:
1.幼儿园英语课的教学形式:每所幼儿园所用的教材不同,以外教授课和本园教师授课相结合的形式为主。
2.幼儿园对幼师英语课的要求和建议:让学生多了解幼儿园的英语教学现状;教学应该以口语为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幼儿英语的内容、特点及教法。
(二)学习者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2008级的幼教班。2008级幼教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通过三年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英语有了一定的兴趣,通过老师的不断激发,对教学话题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参与性。
2.学生在前两年的基础英语教学中,已经补充过英语儿歌、英语课堂用语的教学;在实践课前,已经补充了教案教法的教学,并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了说课的教学。因此,学生已经可以系统地掌握写教案、做教具、说课和讲课的方法。
学生喜欢课堂轻松活泼,因此要将学习内容简易化、通俗化,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可以顺利、完整地呈现一节幼儿英语活动课。
2.学完本课后,学生可以正确、全面地对实践课进行评课。
3.拓展:以同一主题(反义词)white和black进行活动导入。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如何全面地评课。
2.如何用相同的方法拓展到其他幼儿教学活动当中。
(五)教学过程
Step 1热身
学生上实践课时教授的儿歌:How is the weather?
(每节课开始,对学生讲课时比较好的自编儿歌或童谣进行复习并加入资料库。)
Step 2导入
介绍幼儿园的英语课授课情况及对幼儿师范学生的英语要求,请上今天上实践课的同学。
(让学生了解现在幼儿园的英语教学状况及对幼儿英语课堂的要求。)
Step3学生授课
赵香香同学授课内容:Big and Small。
活动对象:中班。
(在学生授课过程中,让其他同学做好听课记录以便进行评课。)
Step4评课
1.学生评课。2.教师梳理。
(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对象、目标实现、教态等方面进行评课并梳理。)
Step5拓展活动
分组以同一主题(反义词)white和black设计活动导入。
活动对象:中班。
(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教具进行导入设计并展示成果。)
Step6小结作业
以white和black设计游戏两个。
二、学生幼儿英语活动呈现
活动内容:Big and Small。教学对象:中班。活动时间:15-20分钟。
活动目标:1.复习单词:cat,elephant,rabbit,frog,duck,dog。
2.学习新词big,small,并能正确发音。
3.初步学会用“What is it?”提问,并学会用“It ’s big/small ...”进行回答。
4.激发幼儿以大爱小的爱心,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方法:游戏法,儿歌教授法。
教具准备:大小动物卡若干;气球等。
活动过程:
Step1导入
教师扮演圣诞老人来到教室和大家问好。师:Hello everyone!今天圣诞老人来到我们这里做客啦!大家高不高兴呀?圣诞老人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卡片,小朋友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吗?那就和圣诞老人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Step2复习单词
老师带领小朋友以念儿歌的形式请出礼物卡片(礼物卡片都是学习过的动物单词)。师:铛!铛!铛!铛!……我们的礼物就在箱子里,小朋友和圣诞老人一起念儿歌,请出我们的礼物卡片吧!师:奇妙口袋东西多!先让我来摸一摸!老师摸到了一只青蛙,那青蛙用英文怎么读?对,frog!Frog,frog,frog!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摸啦,大家跟老师一起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我请xx小朋友来摸一摸!xx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摸的是什么啊?对,是大象,elephant! Elephant,elephant,elephant!××小朋友棒不棒?大家鼓励一下她:小朋友小朋友你真棒!继续努力更加棒。用此方法依次复习动物单词。
Step3教授新知
1.教授单词。出示大小同一个动物的卡片两张:大家摸到的礼物是不是有大有小?follow me:big big就是大!small small就是小!big big就是大!small small就是小!小朋友们真棒,现在呢就请小朋友们:小脚并并拢,小腰挺挺直,小手背背后!谁愿意给大家带读一遍?先请xx小朋友给大家带读一遍!xx小朋友棒不棒?有谁比他更棒?带着老师没有表演过的动作来带其他小朋友?那请xx小朋友。哇,xx小朋友可真棒!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2.教授句型。刚才呀,圣诞老人说他要告诉老师一句神奇的魔语让老师教给大家,大家想不想学?这句魔语就是:What is it?跟老师一起念。小朋友真棒,学得都很快,大家都学会了这句魔语,那想不想知道怎样回答呢:It ’s a big dog.It ’s small dog.分别拿出各种动物卡片,提问小朋友句型:What is it?让小朋友回答:It’s a big/small elephant/cat/rabbit/frog/dog.在此环节中贯穿情感目标:大朋友不可以欺负小朋友。
Step4巩固新知
1.游戏:吹气球。圣诞老人还告诉老师,他的房子要装饰,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吹气球,那谁愿意帮忙吹出大大小小的气球呢?大家都愿意啊,那我们就分成四组来吹气球,看看谁吹得更好。老师先做示范。)
2.游戏:送动物回家。小朋友们看看,这么多的动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来帮它们一起找到回家的路好不好?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先跑到小橘子跟前大声喊两遍“small small”,再跑到大橘子面前大声喊“big big”,然后跑到动物乐园随便挑一个小动物来到老师跟前,老师会用刚才教过的魔语问大家,大家要用老师教过的短语回答老师,谁回答正确就可以把卡片贴到小动物的家里,再跑回起点和下一位小朋友击掌,跑到老师站的地方,用老师刚才说的魔语问下一位小朋友,以此类推,老师要看哪组小朋友最棒。
Step 5小结作业
小手背背后,小腰挺挺直,小脚并并拢!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今天我们学习了大和小两个英文单词(再次带读单词big,small)。回家后要把大和小这两个单词教给爸爸妈妈,再用老师教过的魔语问他们,看他们会不会回答。
三、案例分析反思
(一)案例分析收获
通过以上案例,学生和老师都通过幼儿英语教学法的实践课收获很多:
1.掌握了试讲的要求、步骤,加强了团队合作制作教具、试讲的能力。在讲课过程中,除了讲课的同学和她所选择的小朋友外,其他同学都作为听课老师做好听课记录,以便试讲完后进行评课时有理有据。
2.掌握每课试讲的技巧。从导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小结、作业布置―结束,每个环节的设计和实践操作效果都要进行对比和寻找问题,最终能尽量达到与设计和实践操作相符合的效果。
3.认真了解、学习其他同学讲课的优缺点。学会讨论、评价他人的课,从记录教学过程到依据评课标准,作出较为准确到位的评价。
4.努力搜集幼儿英语教学法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努力提高自身在幼儿英语教学法方面的教学能力,尽量做到轻巧驾驭课堂,能够在课堂上简单通俗并较全面地展现知识架构。
5.教师、学生一起搜集与每课、主题有关的信息,做好预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6.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有关幼儿英语教学的知识,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趣,增强其讲课信心。
7.加强学法指导,训练学生的学习、讲课策略,注重对讲课过程的评价,指导学生学会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授课习惯。
(二)案例反思
因为初次接触幼儿英语教法课,实践经验不足,一切工作都是在摸索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为了做到更符合银川幼儿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从到幼儿园进行调研,了解幼儿园的英语教学现状和形式,录制幼儿园英语课录像作为资料给学生呈现、讨论、学习;到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再到进行实践教学课学生讲课,都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很有力的理论支持,不能很系统地给学生讲解幼儿英语教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在今后一定要提早准备,找到更符合实际教学的书籍作为教材,让学生能够较系统规范地学习幼儿英语教法。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的幼儿英语实践课呈现在大家面前,以便一起来讨论究竟幼儿英语教法课应该怎么上,这么上可不可以,是否还有更好的、更系统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文著.幼儿英语教学法.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10.
[2]《幼儿英语及哦啊与活动指导》编写组编写.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