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中学班级管理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班级管理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班级管理策略

第1篇: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班组管理;中学教育;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开始深度融合,强化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中学总体教育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中学班主任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深入分析中学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管理方式,是现代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中学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探寻中学班级的科学、有效管理方式,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中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中学班主任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定的教育管理原则,遵循科学的管理理念,把握班级发展的总体方向,实现科学管理目标。

(一)教育为先原则

中学班主任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要遵循教育为先原则,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争取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多元发展奠定基础。在教育为先理念的指引下,中学班主任要在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中找到重点,充分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提升班级教育水平。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中学班主任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中学生由于年龄和家庭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都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更加需要学校的呵护与关爱。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中学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在利用网络资源时候,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诉求,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升管理的总体水平。

二、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在网络时代的新特点

(一)管理工作受网络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和影响。不管是中学的学生还是教师,都受到网络多样思潮的影响,管理工作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现代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体系中,如何在网络时代保障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中学班主任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网络社会,中学班主任需要强化精神引领,对整体工作格局和发展方向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满足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学生具有复杂性

在网络时代,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在现代劳动力流动格局下,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学生和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缺少亲情的呵护,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极端表现。另外,中学生由于受教育条件不同,素质也会有较大差距。从经济条件来看,不同学生之间也会有较大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难度。

(三)工作具有较强的体系性

中学班主任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体系性,管理工作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基于此,运用网络资源构建中学班级管理体系,对于提升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育体系中,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比较重的管理任务,既要统筹协调教育工作,同时也要承担诸多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矛盾点,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体系性。在工作实践中,班主任既要承担组织教学的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具有多面性和体系性等特点。

三、利用网络资源创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管理

在中学班主任管理实践中,必须注重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尽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中学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体系性,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现代很多中学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系统,要强化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利用网络丰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利用网络提高管理的总体效率,实现既定目标。班主任在强化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利用能力,实现中学班级的科学化管理。

(二)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管理

中学班主任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候,要将教学管理作为班级工作中心,着力提升教学水平,在进行决策和相关工作过程中,要充分整合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教师结构,提升教学的总体水平,同时也要兼顾平衡性。由于很多中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班主任创新管理工作理念,要努力利用网络做到教育的平衡,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班级管理的信息化意识

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具体工作时候,很多工作都需要班主任去落实。基于此,学校要提升班主任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班主任准确领悟学校管理精神,精准落实学校决策,提升班主任的微观管理能力,将学校的具体工作落实到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一方面,让有先进网络教育经验的外校老师来学校开展座谈和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同r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积极向外界取经,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班级管理不是一个孤立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班主任管理体系中,班主任发挥着核心作用,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利用网络资源寻求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是开展好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保障。基于此,中学班主任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寻找最为合适的管理方式,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找到最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阳.网络资源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4(8):35.

[2]杨莹.有效利用QQ交流加强班级管理[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6):88-89.

第2篇: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管理;策略;阶段性;班干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56-01

中学生自我管理班级是指在班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协调一致地实现预定的班级教育管理目标,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的班级管理模式。它具体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它主要是通过班干部的组织和协调活动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班级中每一成员,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调节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

为了成功地实现中学生自我管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实施中学生自我管理确有必要,而且必须遵循相应的策略。

一、中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必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由稚嫩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由盲目走向自觉。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热衷于独立自主地进行各种活动,逆反心理十分强烈,他们对他人过多的关心会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顶撞现象。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造成了他们对教师有强烈的依赖性,想独立而又不能独立,希望自由而又不会自由。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二、中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策略

1、对班干部的教育策略

班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是班主任实施中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首要任务。敢于负责,善于与老师和学生沟通的班干部,将大大推动班级的自我管理。

(1)在思想上,要改变学生对班干部工作的误解。学生中常流行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当班干部是浪费时间”,班主任应通过谈话或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当班干部可以锻炼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是未来的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从而激发学生争当好班干部的热情,这是实施中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任务。同时,还要教育班干部,无论他们的职务是什么,都必须为班级、为同学服务,都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使其行为符合角色规范。

(2)要大胆使用让班干部,让他们主动承担班级的管理职责。在班主任大力支持下,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要勇于担责,不仅能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他们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

(3)注意抓好对班干部的培训。培训班干部,使他们牢固树立“班干部是学生代表”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为顺利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班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对他们进行集中或分散培训。例如,指导他们何维持班级纪律、处理偶发事件、主持主题班会、活动、协调师生关系等,使他们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激情、有科学有效的方法,从而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2、阶段性策略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等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逐步实现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实施中学生自我管理班级大致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班主任主导,班干部配合,学生参与

这一阶段往往是班集体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班集体刚刚组建,同学之间缺乏了解,自我管理机构尚未建立起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因此,这一时期对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应发挥主导作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干部要逐渐熟悉自我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一阶段,关键是班主任要培养好、选拔好敢于负责、工作能力强的班干部,为第二阶段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第二阶段:班干部主导,班主任配合,学生参与

这一时期往往是班集体处于比较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 班主任有意识地逐渐隐身到班干部自我管理的幕后,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导作用。经过第一阶段的磨合,班干部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逐渐成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同时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增长,所以班干部可以而且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在这一阶段,班主任要当好班干部的参谋。特别是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和挫折时,班主任更要为他们出谋划策,做好他们无力做好的工作。在这一阶段,班干部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的工作任务、目标及规章等,然后要求学生认真的自觉执行。

(3)第三阶段:班干部带领全体学生参与,班主任引领

第3篇: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寄宿制;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寄宿制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寄宿制管理就是对在校的寄宿生进行管理,时间段是二十四小时的,只要是学生还在学校,就应该对其负责。班主任在整体上进行把握,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好,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还要对学生的课下活动进行了解。虽然每个寄宿制的学校都会配备生活指导老师,但是学生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班主任理应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掌握,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忘掉自己的种种优越感,让他们在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学会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客服他们自身的缺陷,攻克自己的内心障碍。总之,寄宿制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学到书本之外的友爱、团结等优秀品格,为他们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学班主任加强寄宿制管理的对策

1.建立分工明确和高效率工作的管理制度

学校为了提高对学生管理的效率,一定要对班主任和生活指导老师进行明确的分工,班主任在全局进行掌控,加强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指导老师管理好学生的生活起居,并且一定要和班主任进行及时沟通,还可以制定《中学生生活管理工作制度》《班主任职责》等制度,让班主任和生活指导老师严格遵守,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要保障每个学生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关爱也是每位寄宿制家长的心愿,这就需要班主任每年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还要写出详细的体检报告书,并且组织学生加强锻炼,强健体魄;还要为学生提供天气信息,让学生做好预防准备,及时告诉学生应对传染病、常见病的一些预防方法;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学生从小就依赖父母,离开父母肯定不开心,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

疏导。

目前,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家长把学生都送往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就应对学生进行创新管理,不辜负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在整体上提高寄宿制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邹德瑞.中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3):35-36.

第4篇: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所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可以说激励是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从而深化班级管理。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一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

一、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营造文明化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一般以成绩来确定班干部,其奖励政策好多也都是进行的口头规定等,其奖励政策的内容大都离不开成绩。这样一来,使得大多数学生丧失自信心,甚至形成“破罐子破摔”的行为。鉴于此,教师应结合全体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技能等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改善学生的心理,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实施监督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我们都知道监督的相关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小学生正处于心理自律的时期,他们习惯审视别人,同时也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评价时,则容易产生挫败感而失去积极性,甚至缺乏参与的热情。鉴于此,笔者在制订奖励制度时,实施的是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采纳群众意见,制订群众基础的奖励制度,如,以书面问卷形式、集体讨论形式、个别询问形式等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这样一来,对奖励制度就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奖励制度的公平性,而学生也会通过自己全程参与奖励制度的制订来加深对奖励的认知和理解,使奖励起到自我约束和提高的作用。

三、运用精神奖励,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处在优秀的组织里,同时成为组织里的优秀分子。而优秀组织形成的基础在于成员的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成绩应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正确的奖励。但就奖励形式来说,教师应多采用精神奖励,给其荣誉称号、奖章等,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让其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其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责任感的重要性,进而以自我行为来带领、感化身边的人,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凸现奖励的作用。

总之,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而有效的奖励政策是推动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探究、改善奖励政策,从而确保奖励政策在班级管理中长期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向群.中国班主任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173-177.

第5篇: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尊重;教育爱;积极关注;守望

人的心灵像一幅幅画卷,如果你拥有健康的心理,那么你心灵的图画就像是欣欣向荣的花园,充满了鲜花嫩草,生气勃勃。而不健康的心理,则像是荒芜的野地或干旱的沙漠,荒凉而没有生机。有了健康的心理,行为的表现是正常的,反过来,没有了健康的心理,人的行为会有很多不正常的表现。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人生遭遇都会影响他们心灵健康地发展,也会导致各种行为问题。上述问题行为与不健康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与纠正会影响孩子一生。下面简单阐述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如何改变与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典型的问题行为。

一、尊重学生

尊重就是老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学生平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老师创造的安全的、温暖的氛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到自己是一个受人尊重的、接纳的、信任的个体。此举对于学生融入班集体、接纳公共道德与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典型案例分析:高一时的一个女孩子,发型另类,穿着男性化,性格急躁,与同学稍有言语不合,就要武力相向,整天一副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样子。班主任找她谈话,她说出来的话令人瞠目结舌,谈话一时之间难以继续。惊愕、无奈之余,班主任对她在谈话中提到的价值观问题表示理解和尊重。整体上看那次谈话只是一种敷衍,可班主任意外发现那个女孩子的眼睛里竟流露出平时从未出现过的温和。现在这个女孩子尽管成绩还不甚理想,但已没有了那份猎奇的心理。“私人订制”式的个性化管理,有利于学生健全地个性化成长。班级管理者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决定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作为成年人和班级的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的是接纳与尊重,即以尊重之心接纳孩子因不同的家庭背景带来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甚至不同的衣着、行为等。事实上面对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大多数人能抱着包容的态度对待;在涉及价值观等重要问题的时候,能以认真、平和的态度,耐心地倾听,并真诚地提出能帮助学生发现、回顾和继续探索的话题,则是老师传递给学生接纳、尊重的最强信号,对学生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尊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具有改变自我的力量。这些都是解决上述问题行为的有效办法,也是改变问题行为学生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班主任老师承担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心理学家罗杰斯非常强调尊重对心理咨询的意义,他提出心理咨询师应该“无条件尊重”求助者,并将其列为使求助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

二、关爱学生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问题与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掌握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规律与行为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典型案例分析:儿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感受到认可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孩子想喝饮料,成年人主观上考虑更多的是他们的健康,在此前提下也许会拒绝为他们提供;问题是喝饮料对孩子来讲也许是心理需求,我们则以不合理的理由拒绝了孩子。又如,在他们刚刚入园时每天早上的忧伤和哭泣,这些孩子的表现成人是不认同的,但对孩子来说是合理的。基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教育工作者需要按照孩子发展的目标分析和确定孩子的需要,要站在理解孩子心理状态的角度上对待孩子的要求。作为班主任,掌握好班上学生的个体需求与表现,乃至学生的家庭背景状况,认可他们在青春期时的情感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关爱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做到“教育爱”。有的学者将教育爱视为“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有的将教育爱理解为“教育者具有的对其本职工作的浓厚的情感”,就是基于上述事实及其重要性。

三、积极关注

典型案例分析:班里有一个女孩子,现迷网络,而且关注的是正常成人都极少关注的网站。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将其视为洪水猛兽,采取对抗性措施百般打压、大声呵斥,并对这个学生实施贬低、讥讽,只会刺激她的反抗;与其这样,不如冷静下来,分析她的需求及其成因,采取积极关注、积极干预的措施,及时与她及其家长沟通,齐心协力为她做心理上的疏导,并发掘她身上的闪光点,在平等的交流中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接纳别人的建议,使其主动、积极地认识到自身问题并实施自我纠偏。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沟通,而且具有改变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因自身具有某种问题行为而自卑感强或因面临挫折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学生,老师的积极关注往往能帮助他们深化自我认识,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内部和外部世界,实现帮助学生挖掘积极潜能的教育目的。况且,积极关注学生,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获得公平认可的一个重要途径;对问题行为学生尤其如此。例如,对有问题行为学生而言,对他们言语和行为积极、正面关注,使其作为求助者拥有积极的改变氛围和正确价值观的影响,容易使其产生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概括地说,积极关注就是要正面、辩证、客观地看待学生并给予引导。

四、守望相助

这里涉及的“守望”,不仅要“守”,还要“望”,是对学生成长塑形的积极渴望。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成长而言,守望其实意味着指明方向,然后进行耐心的引导和等待。现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普遍,有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能平稳过渡,有的则表现孤独,自信心不足、内向、戒备心强等。班里有一个孩子,父母在她初二的时候离异。父母离异的决定对她而言可能有些突然,而且家长没有和她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所以在这个学生身上表现出的叛逆性格格外显著:与同学交往中格格不入,对人总是流露出戒备,即使在作文中也显得尖酸刻薄。针对这样的情况,经过精心设计,在班里专门召开了一次有关父母离异的主题班会,开诚布公地谈了属于成年人世界的观点,帮学生们分析共同生活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传达给学生们的信息就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有自己处理生活问题的方式,作为儿女,尽管有时不能接受,但是也要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用“同情心”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索取父母对自己的爱。事实证明,对待这个问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还是能进行有效疏导的,尽管有一部分学生需要的时间有些漫长,但至少有了显著改善。

当然,尊重不等于放任,不意味着有错误也容忍,尊重是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和隐私;关爱并不等于迎合,一味迎合学生,会放纵学生的行为,与教育目的适得其反;关注也不是盯紧学生的一举一动,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恰当相助;守望,是在理解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个方向,而不是包办。班主任工作需要的是用爱,用智慧引导学生在知识与心智上健康成长,这才是班主任工作的最大价值。所以,改变一个人,大一点说靠文化,实现以文化人;小一点说靠尊重与关爱,通过尊重与关爱实现心灵沟通,在沟通中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毛金柱 单位:锡林浩特市第六中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王振宇.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第6篇: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好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只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可能会使人抱憾终身。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作为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能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如:有的学生在教室及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环境;在家里不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不尊重父母,在外对别人没礼貌,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书桌乱糟糟,经常找不到书和作业本,没有形成整理好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课,走神、说话;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等。这样的学生多了,班级就形成了一股坏风气、坏习气,久而久之,这样的班级必然会瘫痪。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要早发现,早教育,不怕反复,多宣讲,多谈心,更要有耐心。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我们该怎样进行引导纠正呢?

一、用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我们都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要让学生改掉已经形成了的,甚至不自觉的不良习性,有赖于班主任的督促和鞭策,因此班级管理中很有必要制订一系列迫使学生去做的规矩。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给学生立下班规,如《班级纪律公约》《班级学习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值日生制度》《班干部工作职责》等,这些不一定都形成书面的制度,但要让全体学生心里都明白我们班级有这样的制度,一旦违反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当然,这些制度措施的落实需要班主任和班干部去检查督促,用规矩逐渐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用爱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自制和自律,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而非规则。我们追求的效果不应该仅仅是学生被动遵守这些规章条例,而应该是主动维护、尊重这些制度。我经常问学生:“你们会踢家里的门吗?那为什么要踢教室的门?”我想除了学生某些习惯需要纠正完善之外,还有一个因素――爱。没有“爱”哪来的珍惜?学生爱自己的家,所以愿意保护好它,他不爱或者说不够爱这个班,所以没有这种意识。可以做这样一个推论:他不愿意向老师问好,是不是不够爱这个老师?他在校园里乱吐乱扔,是不是不够爱这个学校?答案并非如此,只是缺乏老师对学生潜在爱心的唤起。我想我们教的都是善良的学生,每一位学生的心里都有最柔弱的一角,我相信当我们的教育抵达这个角落时,一定会是成功的。所以我们要用爱心唤起爱心,用情感约束行为,用行为形成习惯,用习惯引导成功。

三、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因此,必须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和影响自己的学生。把“言传”与“身教”紧密结合,尤其注意身教。班主任以身作则,一身正气,为教清廉,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必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班主任要“勤”下班级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会一蹴而就,班主任更要“勤”,嘴勤,手勤,腿勤。勤下班级,及时了解掌握班级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有时候对师长仍具有依赖性。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启发、对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分析学生的言行,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并做到对症下药。勤于下班级的班主任,其班级也一定具有优良的班风学风。

五、反复训练,强化好习惯的形成

第7篇: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班级管理;中专学校;电子摄像设备、QQ;微信

中图分类号:G451.6;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49-01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网络与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学校不再是教育的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传统的班级管理多采用约束式管理方法,让学生时刻在管理者的眼皮底下学习和生活,因而学生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所以,传统而缺乏创新的班级管理方式正日益受到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顺应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班主任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实际,充分利用电子摄像设备、QQ、微信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电子摄像设备――班级日常管理的新助手

目前,随着职教事业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在部分中等专业学校,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较差,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心血。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若要掌握班级的日常情况,就要跑断腿,磨破嘴,还要与学生扮演“猫和老鼠”的游戏。可是,班主任除了班级管理工作,还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时刻与学生待在一起。因此,处理班级事务时往往陷入被动而无奈的境地。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推广与建设,学校普遍安装电子摄像设备,尤其是部分学校的每个教室都安装全方位无死角的电子摄像设备,这为班主任处理班事务、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了方便。电子摄像设备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矛盾处理、财物失窃处理、学生出勤统计等日常工作事半功倍,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每周的班级工作小结更有针对性。当然,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还要特别注重赏识教育,及时宣传在电子摄像设备中发现的感人的细节或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尽最大可能消除学生对电子摄像设备的反感。

二、QQ――师生交流的新阵地

在中专学校,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基础知识薄弱、思想认识跟不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总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不愿接近教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要改变这种状态,班主任就要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出击,接近他们,生活上要嘘寒问暖,学习上要悉心指导,要用炽热的情感去点燃他们心中上进的火花。不过,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中专学校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有时会出现“我待学生如初恋,学生虐我千百遍”的尴尬局面。班主任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有的学生或是用“嗯”“哦”“是”“好”回应,或是一言不发,只是摇头或点头,更有甚者毫无反应,任凭老师唱独角戏。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中专学校学生现在都能熟练使用QQ等通讯工具,QQ便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新阵地。在班级QQ群中,班主任可以布置班级工作,学生可以随时对照要求完成相关工作;每到学生的生日,班主任可以在QQ上送一份生日祝福;班主任也可以关注学生的QQ动态或日志,做好学生的“知心妈妈”;同时要时时更新班级日志,写上在班级管理中收获的感动与幸福;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在QQ上聊聊天,谈谈心。渐渐地,班主任与学生不仅是QQ好友,还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好友,师生关系逐渐和谐,教育效果比较明显。

三、微信――家校联系的新桥梁

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是电话联系、班主任家访或是家长来校,往往是班主任与家长一对一地交流,总有一方较为被动,沟通效果有时不太理想。事实上中专学校的少数学生有时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子女一味溺爱,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惰性十足,缺乏勤奋刻苦的精神;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过严,使孩子畏惧而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则对子女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孩子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不求上进;还有的家长素质不高,妨碍子女的进步。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家长不想更不愿与学校教师交流。不过,大多数家长关心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关心孩子就读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因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近朱者赤”,而不是“近墨者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会发现许多家长使用微信,因此,可以考虑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在家长微信群里,班主任要注重时时更新班级动态,让家长随时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联系沟通,同时,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班主任也要发动家长关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让家长通过学校微信及时了解学校动态,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做好学生学习生活的坚强后盾。家长与家长、学校、班主任的联系和合作,为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不少便利。

四、结束语

总之,中专学校的学生相对较为复杂,班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班主任只有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探究新的管理策略,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收获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幸福。

参考文献:

[1]郭学新.中职班主任管理“六要”[J].职教通讯,2007(01).

第8篇: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影响研究;阐释策略

中外儿童文学研究的现代自觉始于“五四”前后。以周作人、赵景深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儿童文学研究者为中外儿童文学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学术基石。江苏省内,南京大学钱林森、苏州大学朱栋霖、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和谈凤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金燕玉等学者分别在中外比较文学及儿童文学研究方面都有相关重要著述。国内儿童文学研究的重镇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80年代韦苇和蒋风分别出版了《外国儿童文学史概述》及《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90年代评论文章的深度大大提高,并有高质量专著出版,如韩进的《中国儿童文学源流》、韦苇的《俄罗斯儿童文学论谭》、吴其南的《德国儿童文学纵横》、方卫平的《法国儿童文学导论》、张美妮的《英国儿童文学概略》和汤锐的《北欧儿童文学述略》和《比较儿童文学初探》等。进入21世纪后,研究的领域有所拓宽并向纵深发展。舒伟的“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获03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立项。2006年张永健主编的《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问世,该书的一个特点是介绍了部分中国作家对西方儿童文学的翻译情况。重要的相关学术论文有朱利民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生存境遇与反思――兼谈比较儿童文学》、方卫平的《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以及陈华文的《变异:在于适应文化--〈灰姑娘〉与中国同类型童话比较研究》等。

国外关于儿童文学的比较研究在近二十年取得了突出成就。德国著名学者Emer O’Sullivan的《比较儿童文学》(2005)堪称该领域的一部扛鼎之作。该书对比较儿童文学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主要从战后国际化热潮至现当代比较儿童文学批评。书中还对比较儿童文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归纳:文学交往和迁移研究,互文性研究,媒体互动研究,文学形象研究,叙事学研究和翻译研究。国外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及中外儿童文学关系的研究目前只有两部专著。其一是法国学者皮埃尔・迪耶尼的《世界属于你们,中国与儿童文学》(1971)。迪耶尼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个具有清晰特征的领域的界定;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文本的归类以及儿童文学流派的划分;对儿童文学流派的溯源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其二是玛丽安・法夸尔的《中国儿童文学:从鲁迅到》(1999)。法夸尔在该书中以1919至1976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和历史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政治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儿童作为政治象征的形成过程。该书第一章对中国儿童文学受到的西方影响有较深入的论述。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外儿童文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界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目前国内鲜有学者对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尤其是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及中外作家之间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研究不足反映在缺乏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和论著,也没有相关科研课题立项。因此,有必要全面梳理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关系,探讨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误读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中国文化对外国作家的影响以及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的接受情况。这也就意味着,中文儿童文学关系研究从文化交流史的层面上可以进一步考察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在外国的译介与流播、中文儿童文学作家的联系和交往、外国儿童文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及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外国儿童形象等;在阐释策略上可以突破传统的译介学模式和编年史模式,可以拓展了这一研究的领域。

要全面梳理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交流情况,就要深入探讨20世纪上半叶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误读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中国文化对外国作家的影响以及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的接受情况。“五四”前后对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翻译和吸纳促成了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一次。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外文学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外国儿童文学对中国作家产生较大的影响。外国儿童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迥异,对中国作家具有某种示范性和启示性,但中国作家在借鉴过程中也产生了的一些误读,这些误读又说明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正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儿童文学。20世纪上半叶中国儿童文学是在世界儿童文学的影响下逐步走向自觉和成熟的,同时,也立足本民族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具有了深厚的民族性与本土性。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包括神话及民间故事)对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其儿童文学作品中。在此基础上,该课题进一步探讨如何促进中外儿童文学的交流与对话,如何建立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品格,即不仅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与吸纳性,还具有深厚的民族性与本土性。

20世纪以来,中外文学理论家对儿童文学问题从学理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由于我国儿童文学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的翻译、吸纳和运用。“五四”前后对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翻译和吸纳促成了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一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早期翻译家和文学家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外国儿童文学进入中国作家和读者的视野。同样,这种文学交流也进一步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外文学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外国儿童文学对中国作家产生较大的影响。外国儿童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迥异,对中国作家具有某种示范性和启示性,但中国作家在借鉴过程中也产生了的一些误读,这些误读又说明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正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儿童文学。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刘易斯・卡洛尔的儿童文学经典《爱丽丝奇境漫游》在“五四”时期翻译大潮中被中国读者所熟知。它的第一个中译本由赵元任翻译,当时取名为《阿丽思漫游奇境记》,1922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深受爱丽丝故事的吸引,沈从文和陈伯吹分别创作了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和童话《阿丽思小姐》。比较三个截然不同的三个版本的爱丽丝故事,可以看出中国作家力图借鉴外国儿童文学精神,但同时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迥异的文学传统,中国作家对爱丽丝的故事进行了不自觉的误读和自觉的改写。可以说,20世纪上半叶中国儿童文学是在世界儿童文学的影响下逐步走向自觉和成熟的,反映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试图建立世界视野的努力。同时,他们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使中国儿童文学具有了深厚的民族性与本土性。这种研究思路不仅着眼于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误读和接受,还分析了外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研究了中国文化及儿童文学对外国作家的影响以及在国外的接受情况,力图探讨双向的交流和对话,而非单向的影响。中国文化(包括神话及民间故事)对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其儿童文学作品中。如赛珍珠、凯特琳・帕特森等外国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体现了较为明显的中国元素。20世纪上半叶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外的译介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作家(如郑振铎等)勇于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优秀的各类文学作品,努力维护着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20世纪上半叶中外儿童文学关系研究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同时,探讨如何促进中外儿童文学的交流与对话,如何建立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品格(即不仅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与吸纳性,还具有深厚的民族性与本土性)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从一个方面推动学界开展其他类别文学的比较研究,为整个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做贡献。通过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中国学者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学术发展进程之中,甚至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世界性儿童文学的学术对话中去,甚至可以在广义的更为平等的比较文学学术交流中发出中国学者独特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张永健. 中国20世纪儿童文学史[M]. 沈阳: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第9篇:中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

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不多,因此,有些科任教师错误地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以致一些科任教师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一旦学生出现纪律问题,责任便推给班主任。其实,班级管理的好坏,与科任教师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感直接相关。当然,班主任对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例如,担心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等。基于此,班主任往往在班级管理中唱独角戏。

2.科任教师忽视自己的育人职责

中学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但实际上,科任教师往往忽视自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他们只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另外,有些科任教师虽然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但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因此,科任教师务必明确自己的育人职责,并增强责任感,以树立善于了解学生思想、乐于管理班级的意识。

3.学生漠视科任教师的常规管理

当然,在科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不服从科任教师的管理,这主要与科任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不甚了解等有关。另外,学生认为日常规范的管理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事,因而对科任教师的劝告与批评不理不睬。总之,学生漠视科任教师的常规管理。

二、有效的策略

1.加强科任教师的管理力度

在日常规范的管理中,既要加强学生自我的管理(例如,设置学生会),又要加强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以使科任教师明确自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并增强他们对学生的责任感。

2.将班级管理纳入教师考核

学校将科任教师分配到各个班级中,既坚持班主任的治班原则,又将科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中,以使科任教师变被动为主动。此外,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互通情况、切磋方法、统一要求以及分工合作,并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3.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应遵循“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原则。具体有两点。其一,对学生批评教育。科任教师在对某一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须考虑班主任对该学生的态度,也就是说,科任教师对该学生的批评教育要与班主任对该学生的批评教育保持一致,否则不利于该学生的成长。要把握好这个尺度,科任教师就要与班主任以及学生多沟通。其二,与学生交流思想。科任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谈,并善于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其实,一些学生往往愿意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科任教师。另外,如果班主任工作方法欠妥,或对某件事处理不恰当,学生也会向科任教师倾诉。因此,科任教师务必与学生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把了解的情况转达给班主任,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为改进工作方法和制定规章制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