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中小学班级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班级管理

第1篇: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20世纪90年代至今,构建班级文化普遍被教育者们关注,从其理论被不断丰富、实际运用被投入实施规划来看,其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班级文化的构建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结果存在偏差。其一,班级文化构成形式单一,如部分教师单纯的把班级文化当做教室布局或者设立口号、学习目标等来实施。其二,班级文化缺乏人文性,过于追求功利名誉等所谓绩效,造成班级文化流于形式。其三,班级文化发展失衡,如学生对班级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本构思合理的班级文化脱离了正常发展轨迹,造成不良风气。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不良习惯及作风的形成,直至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发展。

(一)内部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三点内部因素。

1.对班级文化概念存在误解班级文化存在多种呈现方式,包括班级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等。环境文化是指如班级布局、教学设备、等物质构成的形态特点;行为文化指的是班级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反应出教师的管理水平及学生的意识水平;观念文化是指班级成员逐步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理念、态度及价值观,优良的班级文化需要这些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均处于变化期,思维和行动上都存在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其人格都存在暂时不平衡性,随之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各类抵触心理等,都会影响到个人行为,而由此导致的负面情绪及行为若不及时给予疏导,甚至在班内产生从众效应,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集体,造成不和谐的班级文化。

3.教师管理理念较陈旧部分教师理念上的落后必然也导致其在管理班级的方法上存在弊端,从而造成畸形的班级文化。如过度运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强制性控制学生行为或思想,甚至采取军事化管理,虽然该种方法能够约束学生遵守规章条例,似乎能达到严纪律、正学风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效果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大部分情况下并未使学生内驱力得到提高。而且,用该种方法灌输的潜意识“服从”遏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空间以及宝贵的创新精神,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得不偿失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切以成绩论之,如按成绩分配学生座位等情况,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隐性分层,而处于“下层”的学生心理则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功利化导致的恶性竞争以及倾向等。

(二)外部因素产生不良班级文化的原因还存在三点外部因素。

1.教学目的偏差虽然我国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已有许久,在学科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结构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在尝试改变,但纵观我国整体教育结构,目前所实施的大部分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在此大环境背景下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将考试成绩及升学率作为绩效评估标准,将学生优秀与否单纯以成绩论之,则必然会造成班级文化从精神思想上被束缚,其构建成果也必然会错失了原有功效。

2.教育公平问题目前我国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除去地域差异,单从教育组织的最小单位班级来看,部分班级内部也会存在由于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是干部与否,学生的智力高低甚至家庭条件背景而产生的教学不公平性,而该种不公平性会在导致学生个人人格缺陷的同时,令集体产生不良风气,因此这种不公平既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也是令其发展偏差的因素之一。

3.社会环境影响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成果日新月异,技术成就渗透入各行各业,由此带来的信息泛滥令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类不健康思想,而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成熟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造成的盲目跟风,陋习行为,精神颓废等现象也会令班级文化沾染负能量。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如何构和谐优良的班级文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思考。

(一)转变班级文化建设主体,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目前,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实践过程中该理念却难以完全实现,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受到了我国宏观教育体系的限制。教育体系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的教育体制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生相较于人才,更像是用统一模具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虽然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已有了先进发展,并在日益完善,但现实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上人口压力的倍增,又使就业竞争局势日趋严峻,重学历现象逐渐严重,教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迫于现实的升学需求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中心理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宏观教育体系中无法完全实现该理念,但从微观上看,班级作为教育组织的最小单元,以学生为中心却是能够实现的。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传统上的教师职掌地位,将学生作为班级文化构建的主体,能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锻炼其各方面能力,加强师生交流。举例来说,可令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必要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讨做出适当调整,如此相较于学校或教师的硬性规定条款,该方法必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执行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又或让学生自己布置班级环境,绘制黑板报,书写学习标语,创立读书角英语角等,让自身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同时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正面感染力,觉得课堂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并提升集体观念,从而为构建班级文化打下结实基础。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将构建班级文化融入管理过程教师的素质水平高低对于班级文化的优劣与否至关重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也指出:“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教师作为构建班级文化的成员之一,其个人必须经过全班成员整体的认同,融合成班集体共同追求,才能真正成为班级文化的组成因素之一。由于教师依旧在中国大部分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班级文化的组成──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特征,而在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用其教育理念来引导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使之符合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充满正能量。具体到实践中,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其自身也需要经历时间的不断打磨与调节而形成,因此在学校的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就需要融入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的思想。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在管理计划阶段教师就应开始思考要构建怎样的班级文化,从而依据构思来制定具体目标及实施步骤,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快乐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或在学生工作中,主动与学生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而非用制度条款束缚其行为思想,成为真正的引导者而非灌输者,最终在检查阶段不断调整,在总结阶段去粗取精,从而创造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

第2篇: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育界日益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着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引导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中,是新时期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相互交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秩序尤为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班级管理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知识,从当前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现在中小学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或者是来自与城市生活有着较大地区的农村地区,他们或许家庭背景有别,生活方式不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些一般性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正是制约和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稳步推进,班级管理的内容开始逐步延伸,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学习管理、课外活动的指导到对学生的体育、卫生以及各种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管理,班主任所从事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化和具体化,而当下的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群体性的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显著的干扰,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因地制宜,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利用各种活动、班集体等组织形式,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班级管理工作稳步发展,共荣共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就是指班主任要切实以抓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为此,作为班主任,应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未能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重行为管控而忽视心理疏导,其结果只能是班级管理工作效率长期低效,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努力提高认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认识论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不良行为正是源自于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外界事物以及正确看待自我而形成的心理问题所致,进而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引导入手,切实改进班级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

(二)积极利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心理学上有着大量的关于激励机制在促进学生进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著名的“教师期望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努力利用一些心理学理论,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向前发展,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制定明确的赏罚激励办法,扩大期中期末讲评中关于班级日常表现等内容,及时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进步,调动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保持健康的身心的目的。

(三)积极组织班级活动,进行活动引导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组织是中小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发挥组织育人功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阵地,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班级体的建设,积极组织相应的活动,注重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团结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分享意识等,扎实通过相应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集体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三、总结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应积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相互依存,协调推进。

作者:谢静静 英玉杰 刘晓晨 单位:山东省临沭县大兴镇启明完小

参考文献:

[1]靳丽华.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20):50-51.

第3篇: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自理能力

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非常成功,教学成绩理想,学生表现优秀,教师反响满意,家长表示放心,且班主任当得也轻松。相反的例子是,有的班主任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想了许多方法策略,耗尽了心血,到头来,班级混乱、成绩平平,学生不满,老师抱怨,家长责怪。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班主任是否有一个成熟的班级管理理念,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习惯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

当今社会新入学的儿童中,独生子女人数所占比例达90%以上,这些孩子勤学好问,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是家中的掌中之宝,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的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阻碍了孩子长大以后边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校学的在家中得到延伸,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因此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观念和做法。我作为班主任充分利用家长会或平时家长接孩子等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达成共识。要求家长在家里要改变孩子的依赖性,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亲自参与,充分给孩子生活自理锻炼的机会。让家长配合共同督促学生,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床、睡觉,自己整理书包、洗红领巾,洗碗、洗脸、洗脚、洗小件衣服等。养成在家认真复习功课和参加劳动的习惯。我还经常通过比赛和检查学生看谁的小手最干净,谁的书包最整齐,谁的书桌最整洁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通过有序的活动来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贴父母的辛劳,体现尊老敬老的美德。我在三八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元旦等节日前,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送贺卡,在上面写一些感激的话,自己做一个小礼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实事,如给妈妈叠被、洗脚、倒水、削苹果等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要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们真正从心灵上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关心别人,体贴父母。这样不仅体现了对父母的爱而且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劳动是光荣的是快乐的,是爱父母的表现。

2充分利用思品课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小学教学中安排了不少思品课,结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做家务活》、《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等这类课文,利用班会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这些事怎们做,教会学生自我服务,克服依赖父母的习惯,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开展一些,采用角色表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如在课上分角色扮演妈妈和小明,1、小明正在叠被子,妈妈说:“你的年龄还小,不会干,这活不用你干。”小明应该怎么办?2、小明正干得高兴,忽然听见妈妈叫他倒垃圾,小明怎样做才对?3、小明在学校里劳动很积极,可在家里妈妈叫他干活他什么也不干,他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表演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在生动的内容中,情感得到激发,认识得到提高。我还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讲故事、辫析讨论题等形式,通过鲜明的形象和有趣的情节,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这一道理寓于浅显的叙述中,使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又如读儿歌、背三字经等形式,即结合课文内容,自编一个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朗读、背诵。学生既易记牢又易指导行动,端正思想,激发了兴趣,明确了道理。

3在班会中培养小学生的处理能力

第4篇: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班级管理是一门综合的实践管理艺术,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构建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实现高效班级管理。

一、实施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理想目标意识

有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有理想才有拼搏的干劲。班级管理需要做好目标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目标,让目标引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到方向明确,管理有效。小学已经有了很强的集体意识,制定针对本班实际的班级管理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围绕班级管理目标,积极配合管理工作,努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不断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动力,以目标为引领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同时,让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制定短期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学生目标明确,就会照着目标不断努力。指导学生制定管理和学习目标一定要体现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让学生感到目标不是很遥远,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现目标过程中感知的自己的能力,能够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管理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如果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还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此时引导他们能够基于现实的目标,比如,每天能够记住多少单词,能够背诵几篇课文,每周能够记住和应用好几个数学公式等,然后再逐步扩大数量,提升难度。根据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学生具有不良习惯的问题,可以针对这些学生制定相应的自我管理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掉这些不良习惯,并请更多的同学帮助他、提醒他,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学生很快就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对于实现目标的学生,教师和同学及时发现,设立目标征程小红旗,对那些完成目标的同学说加以标注和表扬。

二、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向先进看齐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持久的,很多的成功都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榜样,愿意成为那个楷模。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视榜样激励,学生自己寻找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同学,可以是一些有名的人物,最好是班主任能够像学生提供一定的模仿,让学生去选择。通过向学生介绍榜样的事迹,让学生感知模仿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模仿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到,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科学家、民族英雄、成功典范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还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现优秀的榜样,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和品行非常优秀的学生,树立这些典型能够小学生从身边人学习,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对他们有更好的引领作用。这样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规范和激励,学生感到做好帮并不难,按照身边这位同学去做就能成为榜样,能够实时观察,处处学习,快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能够有目标学习,成为学习的榜样有无限的荣光,只有自己努力,也会成为大家眼中和心中的榜样,这样能够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让学生都向模仿看齐,都向榜样学习,获取更多的积极力量。班主任一定要用心观察,及时寻找并树立班级的学习榜样,同时,做好榜样的更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有机会成为榜样,从而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竞争,增强自我管理潜力

竞争是一种最有有效班级管理方式,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能,都希望用行动和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也能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并到一定的阶段进行综合评比,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能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就会努力的学习,就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以班级管理为手段,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例如,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哪个小组学生最遵守纪律。这样能够很好地强化他们的纪律观念,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断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拼搏进取精神。

四、做好评价激励,坚持赏识教育管理

正确评价能够很好地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克服生活中的不良喜欢;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热情,能够他们更多的动力,让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综合评价,以素质为核心,全面审视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看到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进步。将学生的平时的表现能够记录档案袋,将学生在平时的积极表现、各种特长、各项进步都能记录在册,并他们的进行线性分析和趋势预判,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收录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等,既要作为参考,又要鼓励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参照自己的各项评价,及时做好改进和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管理能力。评价管理以激励赏识为主,以促进学生进步为目标,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坚持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管理,并且能够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各种发展性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五、结语

总之,班级管理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对学生的激励是管理管理的核心,以激励为手段,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能够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鼓励学生努力进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

第5篇: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 情感教育 情感教学

当前,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小学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教学目标,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形成健全个性的教育。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很少给予关注,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疏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情感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目标,主要关注教育过程中小学生的情绪、态度、情感及信念,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西方学者很注重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尊重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的个性。当前,我国很多小学并没有将情感教育列入教育目标系列,还是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在教育过程中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不把学生当成是有感情的人。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低年级情感教育内容

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相比发生质的变化,这一阶段要更关注孩子们情感上的过渡,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学校里的学习有趣、学校里的生活快乐、学校里的老师亲切。教师可以利用晨会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班会上介绍红领巾,鼓励学生以少先队员为榜样,争取不断进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生活[1]。到了二年级,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晨会和队课,教会学生维护集体荣誉,关心集体,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尊敬长辈,从小养成爱惜劳动果实,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吃穿,不浪费粮食,不偏食,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

2.小学中年级情感教育内容

中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评价能力开始发展,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道德认识水平仍然较低,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利用品社课,增强小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这时的小学生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自控能力较弱,教师应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引导他们做文明的学生,关心班集体、主动帮助同学、珍惜集体荣誉、多为集体做好事。

3.小学高年级情感教育内容

高年级的小学生的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他们有强烈的情绪,对事比较敏感。同学间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教师引导他们明辨是非,让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2]。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自我分析,使小学生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在困难面前不灰心。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班级管理贯穿小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针对不同的年龄的学生,情感教育都是不可缺失的。同时,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活动中都要有所体现。

1.小学班集体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班级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们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通过班集体的活动,给予他们充分发挥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日常性活动如晨会与班会上,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教育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活动帮助解决学生精神上的迷惑,给他们力量,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同时,要在活动中激发集体主义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小学班集体建设中的情感教育

整个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最宝贵色的时期,学生从懵懂走向独立,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毕竟心智还不成熟,需要成人的关心。所以,对学生在人格、心理等的关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感到并且接受老师的爱,给新生灿烂的微笑,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教师还要为学生布置整洁、美观的教室,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争取不断进步,使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鼓励学生学会管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时刻提醒自己“我能行”。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在倾诉中引导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形成良好的情感。

3.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的情感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在小学阶段的主要时间,占据学生学校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从教学的本质而言,“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二者良性互动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上应充分利用好课堂,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小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小学生的情感诉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倾听学生,为了学生,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疏导,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第6篇: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职业学校 班级管理 班主任

在职业学校中,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教学育人的重要保障。但是众所周知,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集体意识较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这就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面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充分将积极心理学引入班级管理,指导自己进行实践工作,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吸引性。

1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学科,倡导人们在人自身固有的、具有价值和建设性的力量、善意和美德的基础上,用积极心态对社会现象、社会成员的心理活动进行新的分析和解读,从而将人潜在的内在美、良好品质、优秀潜力激发出来,以获得良好生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上,它应用于教育中强调的不仅是对于学生错误的纠正、问题的改造和各种缺点、缺陷的克服,它还着重强调对学生积极心理、态度、品质、情感的研究和发掘,并希望教育者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积极因素的拓展和培养。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激励者,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其肩负的不仅仅是教学任务,还肩负着让学生健康成长、积极面对生活的重任。每个学生心中都有积极潜能,都有自我积极成长和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领悟到幸福,通过创造幸福和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品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人格、精神都在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中形成,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成果、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目的。

2 积极心理学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1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根据积极心理学原理,班主任必须培养学生的各种积极情绪,比如愉悦、快乐、自豪等情绪,这些情绪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心态,还能够为整个班级带来积极的变化,有助于班级的良好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很少会受到教师的表扬,长此以往,他们对班级、教师、学校形成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特别是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严重偏差,纪律性不强,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娱乐上,忽视了学习,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用宽容、理解的态度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做学生的守护者和引导者,对学生多一份期待,多一份鼓励。职业学校班级舆论或多或少会存在偏差,面对班级舆论,班主任必须对正确的言论加以引导,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对错误的言行进行改正,并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班规,为班级舆论的正确发展奠定基础;将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集体榜样,由榜样带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应鼓励同学之间相互竞争,打破安于现状的局面,创造出充满竞争力和活力的学习氛围,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班级文化是教师引导学生迈向目标过程中精神和物质财富的综合,两者的共同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积极构建班级文化,从布置教室、创设班级口号或班歌、建立班风、开主题班会、建立心灵放飞乐园等方面来激发学生潜在的优良品格和积极本能力量,在此过程中,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更有助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2.2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目标,人同样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在目标尚未实现的时候,这种目标表现为一种期望,它同时又作为激发力量作用于人的动机,对于实现目标的人来说,如果该目标的价值较高,其积极性就高,反之则低。大多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就会走向社会,所以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对他们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自信,奋斗目标不明确,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自己也没有明确的规划,班主任首先应鼓励学生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现状和理想,此过程中可通过谈话、调查、网络沟通的方式;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成功人物事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小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了解学生需求,传递学生期望,多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激发学生关注自己成长的积极性,将其成长需要转化为内在学习动力。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积极心理学实践认为,具有积极观念和良好心态的人,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往往更强,面对困境和压力,他们也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应对不利环境。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进入职业学校,很多学生没有了压力和动力,他们的目的就是拿到毕业证,加上他们大多处于16―19岁阶段,心理波动较强,往往比较倾向于从感情方面寻找寄托,学习习惯和态度自然会有所转变,因此,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各种学习困境。比如发现有早恋现象的学生,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急于找他们谈话或是告知家长,而给他们暗示,告诉他们无论怎样,不能放弃学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认为学习又累又苦,这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的深度,控制布置的作业量,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和体验,使学生在喜悦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苦学心态也会转变为乐学。

2.4促进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要促进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班主任就要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级管理模式是针对个体、班级和寝室。班主任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让学生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寝室长作为寝室的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协调学生关系的作用,以积极心态处理问题,感化学生,而学生则应加强自我管理,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在三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管理的总协调,必须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彼此关怀,互帮互助。

3 结语

职业学生难管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学生心理有阴暗的一面也必定会有积极乐观的一面,只是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尚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摆脱消极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他们引导和鼓励。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以积极、乐观、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事物,为人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提供了新的维度,班主任将其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用积极的教育方式感化学生行为、态度和情感的转变,使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这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具有重要作用,在职业教育管理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虞夏骏.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班级管理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39(4):47-48.

[2]葛文芹. 积极心理学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尝试[J].职教通讯,2011,57(18):41-43.

[3]黄冬梅.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44(8):55-56.

第7篇: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职班级 企业化管理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54-02

在当前的中职生中,找不准自我定位、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的职业认识模糊等现象非常普遍,这样造成了很多中职生出现迷惘、得过且过、品行不良等问题。

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是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出现了问题。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仅仅满足于“技能习得与习惯培养”。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将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尤其是在当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果学校不把实际的教育教学目标明确,无法与学习者的需求目标吻合,教育与教学必然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与中职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中职学生培养目标与定位

综合以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在学生培养目标与定位上,应坚持就业导向,在此基础上,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需要的有效对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1.坚持就业导向,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有效对接。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因地制宜地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发过来影响职业教育。因此,合理、有效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两者良性对接,无论对于发展地方经济,还是对于提升地方中职教育的发展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坚持就业导向,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有效对接。如今,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与社会企业有一定合作,因此,学校既要照顾学生的利益,还要照顾企业的需求,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的经营必须走向市场。校企合作的推进,也使得企业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进入学校,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企业需求,找寻自己的精准定位。

3.坚持就业导向,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民群众需要的有效对接。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育、企业发展等联系紧密之外,更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人民群众的需求代表社会的主流发展潮流,因此,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民群众需要的有效对接,可以使中职教育目标更加明确,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最终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

二、构建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鉴于上述情况与因素,本着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初衷,笔者在自己所带的物流管理专业班级采取了以下管理模式。

1.全方位建立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型。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建立一个企业化管理的班级模型,以企业化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运营。比如,笔者所带的班级是一个物流管理专业的班级,因此,笔者按照一般物流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模式,对笔者带的班级进行了企业化管理模型构建。首先是人员责任匹配,班主任担任物流企业的董事长职务,班长担任物流企业的总经理职务,副班长担任是总经理助理职务,组长担任部门经理职务;其次,设立各个职能部门,各个部门有各个部门的责任,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任命、绩效考核等,财务部负责资产管理、工资结算等,宣传部负责企业文化宣传,保卫科负责的班级纪律、安全,等等。

2.制定各项符合企业要求与学生需求的制度。结合班级实际,参考物流企业的做法,制定出绩效考核制度、虚拟工资制度、竞聘上岗、试用期制度、模拟工资制度等,抛弃单一的分数考核制度,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企业化的考核、奖惩与任命。在具体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做的一切都将会影响自己的前程。事实证明,这些制度的实施,也确实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加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营造企业氛围。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笔者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现场教学。其中,一家企业里的标语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不管走在厂里的任何地方,一抬头准能看到激励人心的标语,每次读过去,心里便多了一份要加油要努力的勇气。

于是,笔者也在教室里张贴了与教条式的标语完全不同的企业标语,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合格的员工从严格遵守开始”等,这样就在教室里突出了企业氛围。除此之外,我们在座位安排等方面更是力求教室车间、办公室情景化。通过这些外在的模拟,加深对学生企业意识的刺激,让就业型的班级更直观,学生也更能感知企业。

(下转第56页)

(上接第54页)

三、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操作方法

经过在物流管理专业班级的企业化管理探索,笔者总结出了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操作方法,谨供各位读者参考。

首先,班级管理者要拥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素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一定要事先了解企业运营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灵活与班级管理对接,有一整套的管理理念,和贯彻执行的操控力。这是对班级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也是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前提。

班主任要有相应的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的需求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践行管理者的理念。

其次,结合班级实际,建立一系列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在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企业特定的文化,从而推动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和契约精神,最终获得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因此,与之对应,班级的企业化管理必然要建立一整套适合班级的企业化制度,这样不仅能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也能提升学生们对自我的要求,学生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就能顺利融入社会,获得进步,找准自我的社会定位。

再次,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营造企业管理氛围。班主任作为“企业的董事长”,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企业化的管理氛围。比如,在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在企业化的规则前提下,每开展一个活动、做出一项决议,都要严格按照企业运作法则,首先提出规划,提交部门领导,经集体论证,最后形成最适宜的方案,由“企业办公室”向董事长汇报。班主任作为董事长,收到规划、方案后,对之作出适当批复,然后通过相关责任部门落实与实施。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的企业运作流程。事实证明,通过一个学期的企业化管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更提升了学生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适当借鉴企业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对班级施行企业化管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企业化的氛围中增强自我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发挥聪明才智,提升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吴邦雷,陈晓娟.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企业化的探讨[N].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5)

第8篇: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榜样作用;以身作则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创建良好班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90后学生步入中专课堂,他们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中专学生的特点,笔者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发掘学生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回忆起自己的小学生活时还很骄傲,因为那时经常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做对了、摔倒了没有哭,都会得到表扬,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表扬没有了,换成了批评和指责。学生在不断的批评和指责中,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学生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认真观察,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适当放大学生的优点,善用语言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二、发掘学生潜力,充分实现学生自治

学生管理工作繁杂而具体,班主任若凡事亲力亲为,则工作量很大。但是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把一些简单、重复的班级管理工作教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则会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笔者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并通过自我介绍、单独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成班干部选拔,并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学校和班级的活动,教师只需要完成指导、监督和把关的工作,具体工作学生就能够自主完成了。

三、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这句话必须融入到我们的骨髓中。90后的中专生,他们个性张扬,凡事攀比。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性格偏激者较多。有些正统的教育方式如说教、批评等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的选择。所谓“言传身教”的含义也许就可以这样理解。教学生知识需要“言传”,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需要班主任进行“身教”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网上看到了《中华好诗词》,就推荐学生看了,没想到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把班级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起来了。可见,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

四、集慈母严父于一身,严慈并用

古有“严师出高徒”之训,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这个“严”字有了更丰富的含义。“严”不仅仅是严格要求,还要“严而有爱”。从学生的角度看,只有他们从心底佩服的教师才会真正地“信其道”。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严”。但在实际的应用中还要注意,“严”并不是声色俱厉,或变相体罚,或让学生看到教师就像是老鼠看到猫。这样的“严”造就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怕”而不是“敬”。班主任要做到的是“严格”而不是“严厉”。其次,在“严格”的基础上还要“严而有爱”。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爱”,成功的教师背后总有强大的“爱心”伴着他的教育事业。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无论是严厉的批评,还是偶尔的提醒,甚至不需要教师做出任何反应,学生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认错误。只要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学生就能过改正错误。而体现教师“爱”的重要方法就是微笑,教师的微笑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纽带,学生能从教师的微笑中读出教师的爱、信任和鼓励。

五、强调语言艺术,善用批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要以表扬为主,但是批评作为一种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善用批评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是一门较深的学问。首先,要做到“欲抑先扬”。中专学生对直截了当的批评存在着很强的逆反心理,从心底不愿接受这样的批评。一旦班主任采用“欲抑先扬“的方法,在批评教育之前先表扬一下,然后再对他的错误进行简单的提醒,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其次,要以理服人,批评也要讲究实效。多采用建议性语言,尽可能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和认识自己的错误。最后,还要注意批评的辐射面。能在集体情况下进行的批评教育就不要单独谈话,能大范围进行批评的就不要点名批评,这样既可以扩大批评的辐射面,又能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达到更好的批评效果。

第9篇:中小学班级管理范文

一、班级管理中的有形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有形管理,是以建章立制为主要特征的。相当一部分技校学生的自觉意识差,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良的行为习惯沉积日久,往往很难实现自觉管理。因此,学校及班级中的各项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校中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育分考评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在“要怎样,不要怎样,可以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之间,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形管理的明确性、明显性和易操作性,对班主任来说,接受起来并不困难,所以被班主任们广泛采用。然而,管理班级仅靠有形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日常工作中,笔者常常发现,规章建立了,制度颁布了,但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新上任的班主任,班跟得紧,时间豁得上,明文规章贴满了教室,还附加了一些“如果……就……”的处罚条例,然而,一段时间之后,班主任“为伊消得人憔悴”,累得筋疲力尽,班级却仍形如散沙,收效甚微。笔者还发现,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变化多端的言行举止不知如何应对,准备不足,生怕遇到意外攻击,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失去身份。有的班主任把学生不守纪律、捣乱破坏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和挑衅,好像自己生活在不安、暴乱、恐惧之中。为了排除这种不安,或采取高压政策,靠有形管理的处罚维护自我尊严;或采取文饰心理,找不到理想的解决办法,就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人为地疏远师生关系,结果工作越来越被动。

二、班级管理中的无形管理

有形管理有极大的局限性,单靠规章制度难以奏效。为什么人们不主张“依法治班”的提法?根源于此。只要客观审视班风建设中诸方面的影响因素,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有人把无形管理称作真正有教育力量的作用了。

班级管理,说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是一个有楷模作用的教师对四五十名兴趣、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各异的未成年人的管理。这就决定了班主任管理班级必须遵循自我的示范性、师生谐调性和双向统一性的规律。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师应是学生心中的一座丰碑,包括人格、才能、学识等各个方面。”用自身的人格理想影响学生不是个新课题。不论班主任是否意识到,其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无处不在的。凡是与学生有关联的地方,这种影响无一不表现出来,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管理,远比规章更具威力。这其中可以看到无形管理的正负效应性。一个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班主任,无论他在学生面前如何装腔作势,都不会产生令人鼓舞的向上的正向效应。班主任无形管理的自我示范性,要求其能在学生中群体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以模范的师表提高其在学生中的崇拜参数,从而更有效地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不言之教会产生不令而行的功效。

三、有形管理与无形管理相结合

在管理活动中,要认识到最活跃、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师生“管”与“被管”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河流。事实上,学生不仅是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出现在班级中,更重要的是以班级的主人生活在班级舞台上。班级的管理实质,是通过学生的自律、自治、自理,达到自觉。班主任的管理,就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为目的,这一切是有形管理难以完成的。

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需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之中,才能有效发挥各自的作用。当有形管理施以强制时,任何其他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都属于范畴之内,无形管理也应保持与有形管理同样的管理品位。例如,开学之初制定的纪律和卫生教育,要有一段明规章、定措施、严监督的时间期限,以达到规范要求。这时,班主任的个人作风、班级的舆论导向、班容班貌等,都不可背离这一要求,否则就能在无形之中抵消有形管理的力度,还会使学生误以为规章管理不过是形式主义的摆设,从而萌生对有形管理的抵触情绪。另外,班级管理讲求节奏性,讲究一定周期活动的密度、强度的有序更替、有张有弛、有隐有显、有起有伏。这些都为处理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的关系,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