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师班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 教师合作性教学模式
一、独立学院教学现状
随着独立学院扩招,学生人数激增,目前广东省的独立学院都是万人学院,但教师的比例远远未能达到公立院校的标准。独立学院是民营性质,为了节省教学成本,很多独立学院长期采用合班教学,有的班级人数高达170人左右。教师面对上百个学生上课,根本没有时间过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玩手机、睡觉、吃东西,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来上课的目的只是为了点名,只求期末考试不挂课。至此合班教学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教与学中师生没有时间互动、教学效果没法显著强化,同时教与学过程的评教环节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学生希望的是及格成绩,并不会认真对教师评价,相反可能会对严格的教师给予较低的评价,使得教与学脱离了本来的宗旨。
在最近几年独立学院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都献言献策,提出了小班讨论或者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使得大班授课小班讨分组讨论的合作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能破解独立学院和公立学院中资金与师资的问题。
目前我院管理学基础教学由1名教师负责大班授课,3名教师负责小班讨论教学,形成了一个合作团队,以大班集体授课为基础、小班分别讨论为主体,从而实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统一的教学模式。
10人左右一个小组,在完成集中学习后,再由其他教师对小集体给出案例,同学们进行小组发言,全班统一进行评价,进而检验学生在集体性授课中对于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新型合作性教学模式是将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达到集体智慧与个人灵感的统一,促使教与学完美结合。
二、教学优势
采用大班套小班教学模式,不再是一名教师单打独斗地完成教学任务,它将教师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一名教师完成主体授课,其他教师针对大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班案例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发言和小组讨论。这种合作性不仅在学生小组中体现,还通过教师合作性教学的方式章显,使得教师之间相互提高,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师生主体地位有效兼顾。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面对上百个学生,无暇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是学生懒得问,教师下课即走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完善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却收效甚微。采用大班授课小班分组讨论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学习的不足问题,兼顾了节约教师资源和教学成本等问题。
三、大班套小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学期,我院多门课程采用了这大班套小班的教学模式。由3名以上的老师成立一个小组,分别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参与到讨论老师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建议。
管理学基础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原理,我们更重视实用性,不能纸上谈兵,让学生模拟管理,参与管理,感知管理,小班讨论就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曾经对学生做过相关的了解,学生早已厌倦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性的课程就像催眠一样,无法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玩手机、看课外书的比比皆是。新的授课方式,学生必须参与进去,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新颖独特,不仅提高了大家上课的积极性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同时扎实地学到了知识,学以致用。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明显感受到学生开始认真听讲,积极投入到分组讨论和个人练习中,甚至在上小课前,学生在教学楼的过道练习发音,这应该是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一种表现。学生从不愿意说到不得不说再到愿意说,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同时,我们不用花时间点名,小班老师非常清楚到课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基础课程在我院是公共基础课,每学期都有很多学生学习,而教师又不足,因此一个班160人以上很正常,这就为分小班增添了麻烦。目前我们共450人左右,分成了5个小班,每个小班达90人左右,因此小班不小,在讨论时就存在人数多、学生答辩时间不足的问题。
大班上半学期集中授课,下半学期小班讨论,从而导致无法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因此需要修订教学大纲。
如何改革考核方式,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要不要理论考试,还是单纯地以平时成绩和讨论成绩来考查学生。
五、个人建议与期望
采用大班套小班的教学模式,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课程选择方面,推行新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了解哪些课程适合该种教学模式。在人数控制方面,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在小班讨论时,我们可以根据每个自然班的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最多是10人一个组,最少不得少于3人。人数如果过多,不利于老师就某个知识点的逐个考核,而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灵活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大课教学中。在小班讨论中,老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和发言。在教材选择方面,老师在合作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的选择,多一些练习题。在团队合作方面,新型合作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团队对整个学期课程教学的难点重点进行梳理,对教学大纲有统一认识。在每节课后,授课教师之间要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最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学效果。
六、结语
大学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教师片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为了及格而去上课,到最后学生根本没有学到知识。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参与者,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从而体验到学习成就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有效教学 影响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实施,有效教学的问题被再次热烈讨论,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除了关注教学本身,更加应该关注学生管理工作。现代企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管理决定成败。因此,我们试着从班级管理的角度阐释一下有效教学的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促进。
一、班级的定义及管理工作的意义
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认为:班级是指有一定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一定目标,有一定计划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又是学生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因此,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不仅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绩而且关系着整个学校的成败,可以说班级管理工作就是教学工作的根本。一个良好的班级对于教学有莫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而班主任对班级的良好掌控对其他教师的工作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配合作用。从这个层面说教学工作就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它也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毕竟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
二、传统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弊端
我国传统尊师重道固然是好事,然而过分的强调师道尊严也比较容易忽略对人性本身的关注。从学生角度讲自然是习惯于顺从,从教师的角度讲就是比较喜欢发号施令,按照现代教学的理念来看这是不科学的,班级管理的工作自然也难免出现类似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新课改的要求是截然相反的,更不用提有效教学的问题。由这一个问题引申出的其他弊端就是管理工作的片面性,所有的工作都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中心,凡是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的都做,凡是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都不做。再进一步引申就是管理工作的保守性,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对学生安全有什么影响,做事习惯于一刀切,这就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从本质上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班主任工作的几种转变
新课改的实质是由过去关注知识积累变化到关注人文人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藉其中》认为过去的教育把知识传授看作是最重要的,认为知识传授是基础,在此基础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培养学生的态度,现在我们不这样认为了,态度是最重要的,积极良好的态度会使人有能力,有能力了就可以获取知识。因此我们的管理自然应该从知识积累的层面转换到人文关怀的层面,从自上而下的管理转换到自下而上道德管理,从“封建制家长制”转换为“民主自治式”,从“一言堂”的封闭式管理转换到“各抒己见”的开放式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尊重教育的本质。总之就是要实现班级管理人文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四、有效教学的定义及意义
按照较为正统的解释,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其实有效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而才是高效。这一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去思考应该如何教学,或者说如何将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做好,是不是教学成本越高教学效果越好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教学改革问题,自然我们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然而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具体到技术层面的时候我们便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认为不论客观的情况如何不同,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关注人文关注人性。这也正是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最大的贡献,它促使我们开始以人为本。
五、通过班级管理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在于尊重人性,尊重个性,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人为本的终极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在于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因此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就应该是了解学生,从而为各位任课教师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班级,应当有五类学生:受欢迎者、受争议者、受孤立者、受忽视者、受遗忘者。作为班级管理者要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学生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且要积极引导受遗忘者敢于表现,受忽视者增强自信,受孤立者增强交流,受争议者多听取意见,受欢迎者继续努力,要致力于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的培养,从而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条件。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指出:“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并且他认为,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他说:“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而只有在学生与教师相处时思想上感到“安舒与自由”,只有当学生心理保持一种“安闲澄静”时,他“才能接收新的知识,容受印象”。至于具体措施的实施因人而异可以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不论那一种措施都应该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务必要放低姿态,深入学生中间去,以平等的身份和朋友的身份跟学生交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跟教师沟通,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致力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当然这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心态,正如魏书生老师说,你看学生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看学生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
总之,一个良好形象良好的班级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一个氛围宽松的班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一个民主的班级可以树立学生自立的能力。只要学生具备了积极良好的心态,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段昌平.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谌启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朱家存.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校园网 教学办公 管理 信息化
校园网中教学办公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辅助学校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校园网中教学办公管理的实现取决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成本越来越低,大部分学校已经建立起了校园网,硬件方面已经达到实现校园网中教学办公管理的条件。但是,能否在校园网中实现教学办公管理关键在于软件,一方面在于具体的管理人员能否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软件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在于采用的管理软件是否具有实用性、易用性和可扩充性。
校园网中教学办公管理的实现实际上是新旧管理系统的一个转换过程,是从旧的手工有纸化操作转向借助计算机实现的信息技术无纸化操作。对于具体的管理人员来说,这个转换过程并不见得是受欢迎的,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管理人员可能会遇到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新的管理系统不适应等情况。通过近几年在我校试用一些校园网中教学办公管理软件的实际效果,笔者认为要实现校园网中教学办公管理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适应能力
尽管以往我们每次在推广无纸化办公时都进行了人员的培训工作,这些管理人员也能够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但是,要改变一个人的工作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手工操作模式,原来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方法也逐渐淡忘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事先要推广的信息管理系统也都是经过论证的,证明这些系统确实有其优点,但为什么没有被顺利接受呢?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适应能力,忽视了人们放弃数年乃至数十年工作方式的困难性。
因此,在推行一个新系统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其带来的便利性和对管理人员带来的不适应性这两方面,进而判断是否能够有效地将相应的管理系统推广开来。同时,推广新的管理系统必须持之以恒,不能遇到阻力、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
二、转换的内容应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要期望一下子全面铺开
学校中可采用校园网教学办公管理的地方很多,例如,人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排课表、工资管理、仓库管理系统,等等。有些学校力求大而全,采购了功能全面的软件,并进行了大力推广。最后几乎每个科室在新鲜一段时间之后,对此都有抵触情绪,感觉不实用,最终软件的推广不了了之。
新系统的推广需要资源,包括行政资源,要有领导通过行政手段去推广;培训资料,要有足够的培训力量去教会管理人员使用,教师在熟练掌握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才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新系统;经济资源,采用新系统之后要购买一些设备,为教师创造工作条件等。
大面积地推广使我们在资源利用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而需要由小到大,先做一部分,等条件成熟再大面积推广。可以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哪个科室哪项任务最需要采用校园网管理系统,哪些科室的人员有一定计算机基础,接受新系统能力较强等。通过考察论证哪个任务较易开展且具有实际需求。
我们学校在采用校园网管理系统时,首先选中了学生成绩处理这个项目。从1997年开始改用计算机处理学生成绩,在此之前是教师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统计出表,既繁琐又容易出错,于是经领导批准开始编制相应的软件进行程序设计。
最初采用FoxBase编程,每位教师交送一份成绩单。由于当时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输入成绩有困难,所以成绩由信息中心安排输入。输入成绩的工作量较大,有时也找一些学生或教师帮忙。刚开始时教师也有不习惯的地方,由于成绩输入的周期较长,大部分教师都是先自己统计成绩之后再把成绩单交来,他们觉得非常麻烦。我们通过制度强制教师必须尽快交成绩单,成绩处理方面也是加班加点,尽快把汇总成绩打印出来送给教师。这样,经过几次成绩处理之后,教师们觉得速度很快,而且打印出来的名单也很漂亮,渐渐地适应这种运作模式了。
由于成绩单很多,教师和学生们又急于看到成绩,所以输入时出现的错误也比较多,每次有成绩错误的时候还得重新再计算一次班级、年级排名等。此时笔者开始考虑改进程序,先是把计算、打印等功能设计成独立的程序,成绩有需要修改的时候只需要重新执行一些简单的命令即可。
后来,当VF6.0出现后,笔者也及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学习了它的用法,并试图编制软件来更好地实现它的功能。等到教师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了一定基础,就考虑让他们自己输入成绩,一方面减轻笔者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班主任在输入自己班级成绩时也不容易出错。1999年编制了VF版的学生成绩处理软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成绩输入系统,这部分是专门为班主任设计的,输入方便并且速度快,受到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另一部分是成绩处理软件,虽然功能不是很强大,但是由于是自制软件,所以修改很方便,对于教师们提出的要求能很快反馈并及时修改。
在此基础上,近几年我们先后采取了自制电教资料管理、工资管理、学生网上作业系统等的开发,逐步拓宽了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考察也购买了一些实用的软件,如网络日志管理软件等,各科室也使用了一些上级部门统一配发的软件,如人事管理软件、资产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等。
三、转换的方式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而不应该过急过躁
在新旧系统转换之时,不要强求一步到位,可以采用并存转换的方法,即新旧系统同时使用,当新系统被证明行得通,管理人员又适应新系统时再放弃旧系统。
比如,我们在采用计算机进行学生成绩处理时,并没有强求教师放弃传统的手工计算统计,直至教师们接受了学生成绩处理系统。
总之,我们要借助于行政力量来促进教学办公管理的现代化,但是不能依赖于此,而是要靠实际的效果和完善的服务来引导教师们逐步接受。
四、在采用教学办公管理系统时,可采用自制软件和购买软件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中小学教学办公管理软件,目前市面上可见的种类很多很杂,但真正大面积推广的并不多。每个学校的管理侧重点、每个校长的治校方式、每位教师的工作方式各不相同,同时,不同学校同样岗位的管理人员在接受教学办公管理系统时的能力也不相同,这些都决定了中小学教学办公管理软件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修改性。
在采用教学办公管理系统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可以考虑自己编制一些实用的软件。这些软件可能并不是非常成熟,但它会很实用。如果限于能力不能自己编制,作为学校的计算机使用人员,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软件制作知识,提高对市场软件的识别能力和一定的配置、修改能力。这样,我们在购买软件时,可以选择一些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增加或修改功能的软件。
总之,在选用软件时,应该根据学校的需求在购买市面软件和自制软件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结合点,以求达到最好的效益。
五、结束语
在笔者的工作实践中,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设计编制一些自制软件,通过对软件的设计说明和实际的运行效果调查研究,以求达到掌握一般校园网教学办公管理软件的编制和使用方法,逐步实现校园网教学办公管理的无纸化,真正服务于教学,真正服务于学校管理。
从学习情况和高考成绩来衡量,高职生是一个不高不低阶层,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人认识等原因,使得他们往往出现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也有乐观、积极、自主意识强等特点。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定型,时常处于矛盾、困惑之中,有许多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1)自卑感强。“低人一等”是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成绩不如本科,学校不叫“大学”,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大学生,文凭上没有自豪感,加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度不高,使他们总会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道路上的前景不明朗,促使他们对别人的态度高度敏感,表现出情绪上急躁、易怒,行为上冲动、过激。
(2)自身定位不明确。一方面,盲目地将高职教育视为等同于本科教育,这就给高职生准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造成了错觉,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眼高手低;另一方面,不少高职学生不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混日子、混文凭的心态明显,这种心态促使他们迷茫、厌学、消极。
(3)心理不成熟。高职生普遍存在敏感、孤独、脆弱、多疑、困惑等低层次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容易冲动,不合群,团队意识不强,协作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纪律性散漫等现象。部分同学还表现出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甚至不尊重教师,社会责任心不强,比较冷漠等特征。
2 目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高职特色
许多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未能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照搬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高估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盲目实施“放权”管理,强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另一个极端是自认为了解高职生的心理特征,过分拘泥于高职生与普通院校大学生心理上的差异性,不敢放手给学生自我管理,大小事务都是班主任亲历亲为,架空了班团委,没能发挥班级中的班团干部管理上的积极性,班级管理严重依赖班主任的威信和能力。而事实上高职学生个体间各方面素质差异明显比普通高校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但其他方面却有一技之长;有的有较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有的却自控能力不足,自律差,不接受班级制度的约束和管理。而部分班主任却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简单地套用某种管理模式去管理具有各种需求的学生,其效果可想而知。
2.2 班级面貌波动大
高职生由于存在着上述心理特征,其班级管理状况往往不够稳定。大一时,由于刚进入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管理模式既兴奋好奇又不太适当。虽然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态度认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高,但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差,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依赖性强,班委的作用有限。大二时,由于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每个同学的角色定位都比较准确,班干的组织管理能力也不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最强,基本不用班主任操心。大三时,由于评优推优、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等活动中出现一些利益冲突及矛盾在此时集中暴发,显得人心涣散,班级凝聚力急剧衰减,甚至连班干都没人愿意做的地步。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新鲜感和亢奋感已渐消失,对学校种种管理规章制度已经熟悉,甚至麻木。另外,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迷茫,对人生的困惑使同学们对眼前的班级几乎不再关注,失去了对班级活动的兴趣,对班级的概念也就淡漠化了,经常出现班级活动不见踪影的现象。①
2.3 班级管理中过分强调存在问题的矫正
部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总是放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过分注重班级不良现象矫正,甚至先入为主地认为高职生的素质低下,是存在各种“毛病”的学生,看不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怎么看学生都象“坏”学生。在各种场合指出、批评学生,甚至讽刺、挖苦学生,而对学生积极的一面熟视无睹,对班级里好现象及学生个体身上的优点却缺乏足够的肯定和认可,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成长的需要,都有为自己做出合适选择的愿望和能力。②高职生本来信心就不足,如果总是听不到积极的表扬,却时常听到消极批评,久而久之,破罐子乱摔的心理特征就表现出来。
3 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对策
3.1 尊重个体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形成高职特色
由于特殊原因,高职生整体心理素质比普通高校大学生要差,而且个体间差异也比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要大,班级管理自然也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管理模式,需要更关注个体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不同的个体,其心理需要在五种不同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中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需要体现在不同个体的特长上,构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高职生文化基础整体上不是很好,但却不乏特长生,原因是有些同学把精力放在了特别兴趣的活动上,文化学习上的精力就少了。因此班主任必须从全局着眼,为班级量身打造全方位的班级文化,为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搭建各种平台,让班级中每个同学均能找到发挥潜能的途径,这样的班级才具有凝聚力。总之,班级文化不应只是激励约束部分班级学生,而要让班级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让大家普遍承认并自觉去维护,去执行。③
3.2 应用公平理论构建和谐班级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创立的,该理论认为,对自己的报酬知觉和比较认知失调,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失衡,即不公平感和心里紧张。为减轻或消除这种紧张,当事人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平衡。如果报酬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痛苦多来源于比较,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任由不公平感而引起的不满情绪蔓延,班级的气氛将会恶化。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生的经济负担,但在奖、助学金评比中往往也产生一些负作用。近年来的管理实践证明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过程而引起班级气氛恶化、同学间矛盾的加剧有上升的趋势,有些班级开始气氛很和谐融洽,但评定奖学金、助学金之后,在利益面前,人性的某些阴暗面就表露出来,同学间再也没有了亲密、纯洁的友谊。高职生又是一个比较容易冲动的群体,很快就把心中的不满情绪化,因此,班主任在评定过程中一定要把好关,做好多方面调查工作,评比过程要符合程序,做到评定有根据,并作必要的解释,评比结果要公示,这样才能信服于同学。相比于物质上的不公平而言,更可怕的是学生的“精神上的不公平”,即教师的偏爱错爱,更能引起学生的不满,造成班级涣散、气氛紧张及师生对立。因此,班主任在肯定、认可、表扬、批评等环节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公平,尽力营造宽容、积极、乐观、和谐的班级氛围,尤其在物质利益上更要力求公平。用郭沫若的话来说:“要有出世的襟怀,方有入世的本领。” 师生共同努力,方能营造出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注重自我调整,宽以待人,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④
3.3 合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一、帮助学生重塑自信
职中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度过一段没有机会施展才华的时光(优秀学生太多),很多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做事缺少自信。如何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自身价值,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朝气蓬勃、阳光般的成长,是摆在第一任班主任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接手新的班级以后,我仔细观察学生一段时间后,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工作中,使他们人人觉得有事干,都在班级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由于刚剑学校,学生自身也想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刚接到任务时他们的热情都很高。可是不久,他们在工作进展中遇到了困难时,那种“认为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的心理”就义悄然降临了,这时班主任就要及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鼓励他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直到他们的工作圆满完成。让他们在品尝成功的同时,体验“我能行”的威力。这种不畏难、不惧事的心理素质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影响其做事的成功率,影响他一生的生活和工作。
班长曹栋一开始工作不大胆、不自信,我就经常鼓励他、引导他,并在班内给予肯定和支持。现在工作很积极,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王超、王丽文等同学有表演天赋,不自信、不敢登台,我带领同学在班内活动时,时常让他们露面。在学校文艺汇演时,他们表演自如,潇洒帅气,赢得了表演一等奖。
更多的“我能行”的学生出现了,他们纷纷感悟到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多姿。难怪有的同学说:“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我能行”意识的觉醒,使学生迅速感受到职校的魅力,他们会很快适应职校的校园生活,完成由初中到中职的衔接。
二、帮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学生在校必须养成良好的品格,这对于刚入学的同学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责任感的问题。因为一个人一旦拥有责任感。他就会讲诚信、尽本分,做事就会善始善终,为人就会敢于负责。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和依托,课外活动时间,我和王林在打乒乓球,突然接到通知要去开会,旁边的林悦要和王林打,我就把自己的球拍留给他用,临走时我嘱托王林给我保管好球拍。可是,等到第二天我去找王林要球扪时,王林却说球拍早不知传到哪里去了。我听了以后非常生气,觉得王林是一个很没有责任感的人。我就找到了他,和他谈了责任感的问题,他转变很快,几经周折给我找回了球拍。
从王林的身上,我意识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在班上就一个小故事讲了责任感的问题。自此以后,每当接到新班级的时候,我就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杜绝了学生不负责任,做事半途而废的现象。你讲责任,我也讲责任,同学们相处在一起,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同学间真诚相待,做事人人负责的、凝聚力很强的班级。
三、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生活中充实的人
我让班级团支部书记李月明组织了一些书写好、文采好的同学竞办校园黑板报、宣传栏。张斌、王辉等同学爱好体育,我鼓励他们参加篮球队、田径队、武术队、乒乓球队。音质比较好的同学,我鼓励他们参加学校音乐队,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学生有特长的,就鼓励他们分别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课余时间,学生各忙各的,从事着与自身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活动,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自己的不断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职校收取的学生有很少一部分是因为智力存在障碍而导致成绩落后,而更多的学生是因为学习不得法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每次接到新班级,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凉爽的清风,从而推动良好班风的形成与发展,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其一生发展的重要性。我常常以职校毕业生实例,讲述职中生的优势与发展前途,使学生不气馁,努力学习。另外,我还经常邀请往届毕业生到校,以他们在社会上取得的地位和成绩来教育学生认识学习的积极意义。事实胜于雄辩,学生的心灵往往触动很大。
2 给学生讲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技巧,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的一套学习方法。
[关键词]教师满意点;学院绩效点;民办高校;薪酬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09.243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建设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民办高校的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学校管理者必须综合考量影响学校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分析教师的需求,以此作为学校管理的依据,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并具有可行性的绩效和薪酬管理制度。
1 研究对象
以14所民办高校专业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力求获得最具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本次问卷发放2519份,回收有效问卷2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1%。
2 研究目的
民办高校专业教师,是一个特殊性群体,工作岗位对教师的专业性、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强度,由于专业教师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石,在学校管理制度中针对这部分专业教师的薪酬管理设置还不够完善,一部分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高,了解这部分教师的实际工作满意点,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够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工作空间与环境。
3 调查结果
3.1 影响民办高校专业教师满意点的因素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影响民办高校专业教师的工作满意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3.1.1 薪酬待遇
综合分析,薪酬待遇因素是影响教师满意点的关键因素。薪酬待遇包括工资、津贴、奖金以及住房、学校薪酬体系等众多方面。一方面,教师的衣食住行,都属于生活的基本保障。这些都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最低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会有更高的需求,而满足了这些更高的需求,才能够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校管理来说,薪酬待遇就是满足教师更高追求、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最有效手段。薪酬体系的构建要依据科学、合理、公平的原则,通过构建科学、完善、公平的薪酬体系,达到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主动为学校做贡献的目的。
3.1.2 学院绩效
除了薪酬待遇之外,学院绩效也是影响教师满意点的决定性因素,绩效考核与工作压力、满意度之间有直接联系。学校绩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一旦教师绩效分配与自身的工作劳动投入不成正比,那么就会丧失工作的动力,形成工作倦怠心理,降低工作的满意点。
3.1.3 晋升进修
进修机会是教师实现自身继续教育,不断完善自身专业修养,获得更高职位,以及薪金报酬的主要手段。从高校角度分析,教师在学校的晋升机会还是有限的,一般都是以职称评定来实现的,而进行职称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待遇、薪酬方面能够更好一些。
3.1.4 同事关系
同事关系是影响教师工作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很高,同时也会表现出较强的工作意愿以及满足感。在高校教学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事之间的竞争增加,竞争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同事关系,进而造成教师满意点下降。
3.1.5 学术氛围
高校教师除了基本教育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很多学术研究工作,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环境能够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进而获得良好的科研成果,所以学术氛围是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要素之一。
3.1.6 领导与管理
人的行为受思想指导,不同的人其思维方式也不同,学校领导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其管理方式受其思维支配,不同领导,管理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学校的组织气氛,以及教师行为。从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教师对学校、工作上的意见,缺乏表达的机会,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得不到重视,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了满意点的增长。
3.2 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专业教师对当前该校工作满意点的因素统计分析总结,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影响专业教师工作满意点的因素中,薪酬待遇与学校绩效的不满意比重最大。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劳动付出与所得不匹配。
4 构建基于教师满意点和学院绩效点融合的民办高校薪酬管理制度
4.1 合理设置绩效薪酬结构,平衡好稳定与激励的关系
民办高职高专专业属于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类专业的教师薪酬绩效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联系更加紧密。从目前民办高职高专专业的整体来看,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是专业教师的三大职能,因此,学校在制定绩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师满意点因素,以及专业特点制定内容,确保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以及学术研究工作中。我国现阶段施行的是“定岗定编”的薪酬分配管理机制,根据高职高专专业的特点,其所获得薪酬待遇以及绩效报酬应该相对高一些,在教师的薪资结构中,学校要划分好固定部分与可变性部分的比重,同时学校还需要结合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自身的情况进行绩效薪酬的制定。可以将研究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机制背景,能够无形中起到鼓励教师开展研究项目,同时还能够达到激励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目的。
4.2 实施“宽带薪酬”,拓宽绩效薪酬激励的模式
所谓“宽带薪酬”,就是改变过去等级层次的垂直薪酬结构,而是采用扁平的,跨度小的薪资结构,这种薪酬结构既保障了不同专业教师薪酬、绩效之间的差异性,也能够平衡大跨度薪酬差异所造成的不合理问题。但是,总w来说,这种绩效激励模式缺乏一定的竞争力,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可以通过调整薪资结构进行绩效组成,建立弹性管理构架,强化工作过程管理、学术职业的吸引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更具激励效果的薪酬管理机制。通过设立学校内部优秀专业教师奖、科研新秀奖等多种方式,拓展教师自我实现的平台,同时在职称评定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关键岗位,提高有效待遇,提升教学与人才培养在绩效评价中的权重。另外,针对个人绩效薪酬的问题,要向团队式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过渡,要以参与者的实际共享以及研究成果为依据,尊重每一位参与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集体包干式考评,对创新团队薪酬与津贴进行一定的补贴,体现个人薪酬与团队薪酬的整合,提高团队合作的共同收益。在上述基础上,对绩效薪酬进行分解,包括基础性绩效薪酬、奖励性绩效薪酬以及特殊薪酬等方面,改革后的绩效、薪酬管理机制,应该更具灵活性与稳定性,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
4.3 考虑个体特性,做好教学科研的分配平衡
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人才群体,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追求与职业发展期待。作为独特的群体,高校教师有着多层面的追求,其职业满意度的组织因素不是薪酬福利,而主要是学术工作的自主性与激励性等。与此同时,不同的教师因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自身的定位是不同的,因而对自我实现需求维度也存在着差异。就同一个体而言,因人的知识生产和创新能力受生命周期的影响较大,特定的年龄阶段是其科研创新的高峰期,科研产出会较多。高峰期过后,虽然学术成果创造力可能有所下降,但既有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仍会给学校带来相应的收益。这种个体性差异也是绩效薪酬制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在绩效薪酬的制度设计中,要合理设置分配权重,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潜在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和运用,以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量相对来说要大一些,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应更多地加强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评价,但也要使高水平的教师保证足够的时间投入教学工作。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应更多地加强对教学工作、专业技能的评价,但也要激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化,要结合不同教师群体的特点,将教师岗位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制定系统化、精细化的教师岗位评价及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差异化、多元化的薪资体系。为了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一些重点大学已经开始了先行先试的探索。就目前来说,主要存在的分类模式有:两分法,如厦门大学分为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三分法,如西安交通大学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五分法,浙江大学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型、团队科研/教学型。虽然不同的模式都尚处在探索阶段,但实行教师分类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管理效能,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校和教师利益双赢的必然选择。
5 结 论
在研究专业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过程中,发现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两点就是薪酬待遇与学院绩效。由于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在教师的薪酬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是不对等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都比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结合本文分析的结果,积极完善和创新薪酬绩效管理机制。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民办高校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学校主要的人力资源,必须为其提供公平、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与奖励,合理制定薪酬待遇,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动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民办高校的相关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毕妍,蔡永红,王莉.教师薪酬满意及其对教师绩效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5(18).
[2]蔡永红,梅恩.美国中小学教绩效工资改革的沿革、特点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8).
[3]徐艳丽,龚雪.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11(10).
9月28日我带领我们学校7位优秀的班主任参加在泰安培训会,议程两天,分别是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韩玲老师的《直面教育新问题,智慧化解新对策----我的班级管理之道》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一线班主任教育专家陈纪英老师的《重视心理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两位专家老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式,用大量的事例讲述现在一孩化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处理办法。专家的讲座非常精彩,两位老师的讲座很实在,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位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起到了很好地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帮助。
两位专家从班主任工作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从具体实例展开阐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变化,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作为学校的辅导员,我深深地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正如柏拉图所说:“教育非他,乃是心灵转向。”
专家告诉我们不要用原来传统教育的眼光看学生,我们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教育的发展,换一种眼观看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优生优育的情况下出生长大,优越的生活条件,来自各种亲人的爱,让一孩化的教育现状发生了改变。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智力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他们的心理。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心理的角度走进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内心。我们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年代过去了,我们应该转变理念从尊重和赏识教育入手,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接纳你,相信你,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教,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教育效果才会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剩过许多教育手段”。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教师的自身修养,直接决定着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师丰厚的学科知识、健康乐观的心态、品顺温和的语言、文中坚定的行为、善解人意的性格等无一不对学生有影响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都是形成学生眼中教师亲和力的必不可少的构件。所以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或者是少先队工作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管理班级如同我管理班主任一样,我要想办法如何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和动力的团队,让老师们感到在这个团队中发挥心理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的发展是当下主要任务。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有很多人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我们从事这一学科教育的同志也往往轻视自己的作用,从而使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但通过老师的讲授使我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实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这也许才是教育的真谛!
其实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这样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才能抓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学无止境,有学习就会有收获,紧跟时代步伐,让知识充实大脑,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强化年级管理 加强制度落实 抓实校本研究 提高办学质量
——洼子店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简述
姚淑玉
几年来,洼子店中学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强化年级管理,加强制度的落实,抓实校本研究,学校办学质量有所提升。下面和各位同仁作一下交流。
一、强化年级管理
20__年,蒋校长就提出了“校长——副校长——年级主任”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并不断强化年级管理。几年来,我校总结了一些管理经验。
年级管理是同一年级教师一起办公,年级主任对本年级教师以行政管理为主,兼顾业务协调与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年级主任要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除了对教师的专业成绩进行考核外,还包括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如七年级组细化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年级主任制订标准操作细则,每周收集班主任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录入微机统计,及时了解学生发展情况,为年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较好地解决了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今年上半年,年级组管理再次作了改革,各委派一名校级领导深入年级,较好地保证了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渠道。同时,年级主任开始参与学校行政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使年级主任行政权威得到强化,又缩短了信息传递的链条。年级管理使管理重心下移,整合和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管理更直接更有力,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加强制度落实
年级组管理的执行基础在于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年级组管理的力度和效果在于学校总体协调之下对制度的落实。下面举例谈谈。
1、教师业务考核制度
今年我校教师个人业务考核做了很大改革,把学年度评优名额平均分配到了各年级组。过程考核由年级主任和教导处考核,年级主任考核占1/3。值得一提的是过程考核的辅导项目转向评价辅导效果。如九年级组计算前100名学生单科平均分,低于平均分者为该科辅导对象。辅导效果则体现为下一次月考中这部分同学等于或高于平均分者所占该学科这部分人数的比例,并按比例赋予分值纳入过程考核。这一制度,强化了对优生弱科的关注。所以今年中考才有一名学生进入“珍珠班”, 13名学生进入全县前300名的好成绩。教师专业素质终结性评价,我校自去年就由考评教师单科成绩转变为对团队的考核。教学成绩40分化为班团队10分,备课组团队30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计算教师所教班级总成绩的三率和+平均分作为成绩一部分,按开放班级成绩名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次赋予10分、9分、8分、7分,第二部分成绩以教师单科成绩的三率和+平均分为依据,第一名赋予30分,其他教师得分= (单科三率和+平均分)除以(第一名单科三率+平均分)结果再乘以30分。教师终结性评价成绩等于两部分之和。这种团队考核的优势在于:促使每一位教师自觉团结协作,促进每一位教师自觉提高个人素质。所以说,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年级组管理执行的基础。年级管理又要去落实,落实到位,公正、合理,自然会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2、考勤制度
我校考勤由主管领导和年级主任双方负责。教师请假必须向主管领导和年级主任同时说明。每周末,年级主任和主管领导核查教师出勤情况,并及时量化结果。再加之年级主任一天三次查岗制,所以我校教师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绝少发生,真正做到了人人坚守岗位。
3、候课值班制度
我校借鉴了求实中学的候课制,要求上课教师和下课教师在教室门口做好岗位交接。年级主任配合值班领导检查候课情况,对不候课或候课不及时的教师进行记录汇总于年级主任纳入考核。不久,候课已成为一种自觉,规范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后来,变候课为课间每一层楼设一名教师值班对学生管理,并要求值班教师每次至少完成一个扣分任务。这一要求看似不近人情,但效果极佳。一段时间过后,学生自觉养成了轻声慢步、文明用语、靠右通行的良好习惯。
再如住宿生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等,均在年级组管理下进行落实、调控,使管理趋于扁平化。
三、抓实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年级组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校本研究中,我们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以年级为单位的培训
我校教师培训以年级为单位,强调年级培训,年级主任协调教研主任、政教处,根据年级特点、教师和学生特点确定培训内容。如七年级组织了“班主任管理策略”培训,“如何进行学生评价”的培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讨”培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训等,八年级作了“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等培训,毕业班作了“优化复习模式”的培训,培训由年级组管理,便于组织,有针对性,效果明显。
(二)大力推行课堂 数学的改革
近几年,我校充分考察了求实、洋思、杜郎口等名校,根据校情,确定了“分层教学、全面发展”的观念,实施了“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推行,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在年级组管理之下推行。在年级组确定重点学科,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为了增强改革力度,年级主任和包片校级领导推门深入听课已成为一种习惯,保证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个班级如果管理得好,每个人都发挥了潜力,在集体中形成合力,班级增强了实力,发展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每个人的素质也就能从中得到发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其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教育的重点如何,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实效。
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美国的西点军校更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缺乏责任心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同样缺少责任心,学习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少条理性。而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今的素质教育要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必定通过班级中的学习、活动来完成,这首先需要学生具有责任感,能自觉把自己看作是学习和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翁。只有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才会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把班集体建设好,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除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外,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集体中锻炼,在集体中成长,成为有责任心的青少年,将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为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供力量源泉
首先,注重在班级管理责任感的培养中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利用班会课用榜样人物的优秀行为影响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如请已毕业的学哥学姐来进行相关的的讲座,通过他们自身的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让学生明确责任心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这些事例生动具体,形象鲜明感人,能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重视利用与学生平时谈话交流、班会课加强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好榜样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加强班级各个层面的竞争意识,通过对班级中一些学生的表扬,从正面引导他们初步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应该具有怎样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给予学生信任与尊重,逐渐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责任意识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表达意见,让学生自己作决定,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是培养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自尊心的满足是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注重赏识教育,爱护和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需要、权利和选择,引导学生明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任,用心去理解、感悟生活中的责任,并且主动地用行动去承担责任,而不是由别人尤其是家长替他们承担后果。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自然增加,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锻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管理
班级日常管理的实践表明:关键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领会“我是班级的一员,我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荣誉、成绩是和每个成员息息相关的”,从而主动关心班级的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管理。开展“自主管理”这一专题活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可以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制定班级班规,根据班规将全班划分为九个小组,通过小组纪律、卫生、学习、作业、两操等每周进行评比,而这些工作都交由学生参与管理,为了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层面上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我们还可把组长工作细化、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所提高。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转换(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体验到管理者的艰辛,从而产生对管理者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内心道德情感碰撞,感觉自己不是局外人。这样每个学生都发扬了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从而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健康、完整的有机体,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要求学生每周要开组会:让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肯定成绩,同时查找问题,争取在下周的评比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自我管理的作用是教师的教育无法取代的,因为学生更熟悉自己周围的同学,只要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一旦积极行动起来,就可以主动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重视班级舆论对责任感培养的作用
班级舆论是反映班级多数人对某一或某些问题的态度或倾向性,也是班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层面,对每个班级成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过程中,要把引导班级舆论作为把握集体建设方向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并且这“引导”不是班主任自己的表态管束,而是巧妙地启发和组织学生逐步培养起正确的班级舆论。如抓住学生中发生的或学生耳闻目睹的典型事例及时进行表扬、讨论,调动学生内心对责任感的积极情感。又如,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学校现象进行专题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水平。这样,班级舆论就能不断地朝高层次方向发展,促进责任感的培养。
五、培养责任感,做好班级管理,重视与家长及各科教师的联系交流
要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重视与家长及各科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家庭教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基础教育,在家中的习惯养成对学生平时的学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有责任心的学生在班级中就能体现出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而缺乏责任心的学生在学习中丢三落四,缺少学习目标,没有学习计划。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所以需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要求家长在家里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班主任也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联系,把班级管理中的一些要求与各任科教师沟通,使他们在教育中能加以重视,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要培养责任感还必须通过家庭教育,以及各任课教师的协助工作去提高学生的鉴别力,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把“责任感”作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