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构主义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

第1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被视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革命,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进展。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被视为一种新的方法论思路和研究范式。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逐步形成的,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言,皮亚杰、维果斯基是公认的先驱。

皮亚杰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认为认识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那么,学习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②认为认知结构的产生源泉是主、客体的双向作用的结果。双向作用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作之间的协调;二是客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客体间的联系从属于动作间的协调,只有通过动作,客体间的联系才能在人的思想中发生。因此,学习的实质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维果斯基十分重视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把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或同伴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确定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就是要判明儿童发展的这种活动状态,着眼于儿童发展的明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具有建构主义倾向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盛搭建了桥梁。

布鲁纳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和课程教学改革家,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发现式学习理论体系。他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情景性的探索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②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③自我激励式的学习;④采用共同建构假设式教学。

奥苏伯尔的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更倾向于学习个体的知识建构,而不考虑个体间的社会知识建构。他力图以知识结构表征认知结构,重视的是知识结构互构的内在关联。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及实现这两大原则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直接推动了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发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

建构主义虽然流派众多,且有不同的理论倾向,但都坚信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2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J. D贝尔纳曾说:“在教学方式上,推行无殊于中世纪前辈所奉行的传统,把一个学期中每天的整个上午都用于听科学讲演是一种毫无用处的违背时代精神的错误和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基本上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缺乏学问探讨、情感交流,造成“教师主教、学生主学”教、学分离。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部郑重指出:“一切改革实验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精神。”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过程正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首先,建构主义把“理解的认知过程”和有用的“意义建构”、社会化和文化适应及专业化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其次,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组织好教学活动。它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在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第二,保证学习者在他的学习中总处于“最近发展区”;第三,要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有足够的自我建构知识的空间,并积累生活经验;第四,应促进和接受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

第三,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主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建构的,是主体所赋予他自己的经验的一种形式,每一个主体只能认识自己所建构的经验世界。

第四,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过程是:兴趣一知识一记忆一情感一感知一反省一行动一平衡一摄动一重建一迁移一兴趣。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促进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所形成的独特教学理念,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来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教学、随机进人教学及支架式教学。在此,我们主要探讨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由美国温特贝特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认知与技术小组开发,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及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创建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进行持续探索的、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种类,体验某一领域中专家们在不同情况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观察专家如何把知识作为工具来明确、表征和解决问题;并理解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和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进而帮助学习者通过多个不同视角识别、发现、解决同一个情境中的问题,以整合他们的知识。

抛锚式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个“锚(anchor )”来设计。所谓“锚”指的是支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支撑物。“锚”的识别与设计相当重要。因为,所有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展开、学生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围绕“锚”来进行。“航海记”就是由伯克斯特教育学院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开发的一个著名案例。其中,“”是一条72英尺长、经过改装、设备精良、适于航海的现代法国金枪鱼双桅托捞船。在历险故事中,两位科学家和他们的一些十几岁的研究助手们组成一个从事远航探险的小组来进行驼背鲸鱼的研究。每一段节目都附加一段巧分钟的航海历险记录片,一些科学知识或数学概念都呈现其中。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教师以简明语言向学生介绍学习目的,并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所要学的新内容。

(2)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简单的“锚”可通过师生讲述故事、学生参与扮演戏剧角色等方式呈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锚”的呈现将以技术支撑的录象、软件等为主流。这种呈现方式将更有利于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并支持学生的问题解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识别问题、分解问题,制定问题解决计划。教师在学生逐步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其提供帮助,为其解决问题搭建脚手架,从而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足够空间,以便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计划和策略。

(4)将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由于呈现给学生的“锚”中的问题不仅非常复杂,而且要解决拓展性问题,还需要大量收集分散的资料。老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然后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小组的解决问题的结论,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合作学习。

(5)教师进行整体评价。教师只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自评或互评。

在抛锚式教学体系中,老师不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总设计师,也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建构主义的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支架式( scaffolding)教学。它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基础知识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基本知识概念框架作为学习中的脚手架,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比如: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课堂整合的教学案例《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探究学习》。

(1)探究导人:

教师:请各位同学根据电脑桌面上的“抛物线.P,利用《几何画板》作一条过焦点F的任意弦。

学生:动手操作,但“交点”命令是灰色,操作没有成功。

教师:请大家思考,怎样才能描出点B呢?

学生1:度量出A,F两点的坐标,然后求出直线AF的方程,列抛物线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B的具体坐标,就可以作出点B了。

教师:这种方法可以找到点B,但是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解方程比较烦琐;二是当点A变化一下,点B的坐标又得重新计算。针对学生1方案存在的问题,能否找到解决的办法?

(2)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建议学生在另一图中拖动点A,观察弦AB的长度的变化情况,能否找到什么结论呢?并在作业纸上进行推理论证。

(3)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这堂课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找到了十多个性质(略)。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2)搭建脚手架,引导探索:教师的引导应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3)独立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问题和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允许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问题。

第2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张的是精讲多练,学生要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主要靠的还是自己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这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而发展起来的,它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信息技术又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文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出发,浅谈一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应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可是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将音乐、解说、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组合在一起,有声、有形、有景;模拟实验室将实际工作场景搬进教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形象、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同时,信息技术所营造的学习情境也满足了建构主义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感知器官,全方位刺激了学生的大脑,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教师应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后的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建构主义心理学家鲁纳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所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而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课本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讲的就是“金口”,课本写的就是“玉言”,对错与否学生不选择,跟着学就是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但是校园网、课件库等信息资源的建立,使学生能突破课堂与书本的限制,在信息技术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其大量的学习资源中,去寻找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并可以利用网络跟同学、老师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协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还要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同时,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建构主义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ord、WPS、PowerPoint、FrontPage等)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这样,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去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去聆听别人的介绍和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中的运用关键是构建信息环境,让学生在良好信息环境下利用原有知识来构建新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自己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网页设计这门课,学生往往对计算机中的各种网页程序比较生疏,我们可以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来使学生理解、自动地去解决,学生可以先浏览网页,了解书本以外更广泛的信息,触及到课堂以外更丰富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活动,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和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这样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拙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学习哲学,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并对学习提供了许多新的见解和启示。由于成人学习者比青少年儿童拥有更丰富的经验背景和更强的自主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为成人自主学习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人学习者要想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必须学会从众多的学习方法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立竿见影;而不得法者,往往事倍功半、劳而无功。本文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成人的自主学习,以期能有助于成人学习者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那么,要想成人的自主学习行之有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有哪些要求呢?

(一)成人学习者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成人自主学习的效果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桑代克曾经指出,影响成人学习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而是成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及其身体状况等因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习动机是指学习的动力因素,或称之为学习动力,是激励学习者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心理因素。成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成人的学习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预期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历程,它是推动成人个体参与教育、卷人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因,是成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处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倾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问题情境中寻求答案是兴趣学习的最好动机。学习兴趣不仅是推动学习活动的有利因素,还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成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学习兴趣,则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而建构的过程,就是承载兴奋点不断延续的过程,而不需要外在事物的强化。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的投人有利于保持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保持学习者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促使其积极有效地学习。

(二)成人学习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就是人们预期的结果。学习目标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指向和对学习活动结果的期望,这种指向和期望是学习者维持、调节自我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习者能否自主、深人地投人到其经常性的、习惯性的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指向学习的效益和质量,指向成人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对事实的理性接近是通过另一个求知的过程完成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到的主体要主动完成的意义建构。学习主体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习者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对象,制订学习进度,研究学习方法,解决学习问题。成人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会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成人学习者要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者要自己进行探索和思考,而不是不动脑筋地被动接受,学习是对各种知识经验的整合,而不是零散地、毫无联系地将知识印人自己的头脑中。为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习者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发展和改进学习策略,建立有效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地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可见,成人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善于提出问题,在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是一种针对性和目的性极强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带着问题去求知,所以学习起来不但会对自己所关心问题的内容特别留意,而且会特意去寻觅与那些问题有关的书籍和材料,从而加快问题的解决,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特别适合成人学习者。

(四)成人学习者要创设有利的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情境,学习者常常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创设情境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东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成人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即学习的氛围。成人学习者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善于从大众宣传媒介、教育部门、社会团体、自学组织和辅导机构等得到广泛及时的帮助,充分挖掘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和网络等各项文化事业资源中的学习资源。成人学习者也要针对自身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中的具体困难,采取积极的措施,创造力所能及的条件,积极寻求教学资源,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同时,成人学习者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努力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实际锻炼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成人学习者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

合作是指人们通过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所谓合作学习,即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达到共享性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建构,由于每个人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不同,参与知识建构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对世界的理解差异很大。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都有值得赞赏的一面,但也有不足和缺陷,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可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们成人学习者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

(六)成人学习者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由于各自经验背景的不同,对知识建构的意义不同。因而,学习者要不断监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距离,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要不断反思学习,审视它们是否与自己的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建构意义中是否符合逻辑,学习者应开展多样的自评活动。

第4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模式 遮罩技术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这一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我国职业技能教学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关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过程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把备课概括成“三备三写”。“三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是写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写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计划(教案)。这种方式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遮罩技术教学设计为例

1.教学分析

“遮罩技术”是Flash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是在学习了图层的概念以后,学习课堂实训实现静态遮罩效果以前讲授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的概念较为抽象,而书本上的实例较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实用性较强的实例。

2.明确目标

学生学习本节课以前,已经掌握了制作Flas的基本技能,对于图层的要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他们普遍具有理解力不强、缺乏自信心,但是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特制订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是理解遮罩的概念,掌握遮罩层的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多变的处理事物的方法;情感目标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身临其境,创立良好的情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情景导入,引出概念使学生想学;结合实际,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举一反三,拓展知识面使学生会学。

4.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

首先,采用自主式学法,即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师讲授完简单的单层遮罩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现解决制作多层遮罩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后,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即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练习,让他们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再根据学生情况与个性差别,引导部分小组在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时,添加变化。这样让学生在掌握了遮罩层制作方法的同时,动手与探究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协作精神。

最后,采用探究式学法,即让学生欣赏遮罩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教师设疑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行大胆思考并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5.归纳总结性评价

随着学生作品的完成,最后以作品上传的时间、质量、创意来进行交流点评。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要注意肯定每组作品的优点,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分析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并请荣获第一名的小组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小结本堂内容,以便学生加深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发展教学策略――内容引申及作业

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一些可供选择并有代表性的实例和作业。这些作业和练习应经过精挑细选,既要反映遮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习的要求。这样做可以引申遮罩意义上的广泛性,使遮罩内容得以深化、扩展,提醒学生遮罩有更广阔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思考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四、小结

第5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法语 教学

1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由瑞士的皮亚杰提出。皮亚杰是认知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国外的科尔伯格、维果茨、斯腾伯格等学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的理论,从而为建构主义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认识论、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在国内外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含义

自20世纪50年代起,学习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说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的建立的话,建构主义则更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则特别注重学生的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老师和学习伙伴的交流、协作,最终以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这三个方面。建构主义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重新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中通过探索和交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最终获得知识。建构主义鼓励学习者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使新知识的学习不断得到攀升,同时注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牵引作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法语教学的影响

从法语教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法语知识的实践者,教师是法语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法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从而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学习的方式应以合作学习为主,运用会话和讨论。这种理论对法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对师生角色定位的影响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法语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地位将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老师是学生法语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作用;法语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协作也是学生学好法语的前提与重要的保证。教师要改变传统讲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高职法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3.2对法语教学设计的影响

随着情境认知、真实生活中非正式学习研究的深入,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引人注目。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心理的积极运作,而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受。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可以提供援助,但是,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学生本身。从这种教学观出发,对直接教学的质疑变成了法语教学设计的一种需要,即要求学生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对所接受到的法语知识进行建构。这样,高职法语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老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他们学会协作学习,使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法语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因此,依据教学原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设计成了教师的主要任务。

4对法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网络化学习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网络的普及对高职法语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学习法语不再仅仅是一本教材,而是通过各种媒体完成自己对听说读写译的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对于教师来说,原来个人的教学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和通讯网络进行。教学方式也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与网络化学习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可以加入网上讨论,通过网络共享学习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水平。

第6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来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切密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要素等。下面我们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两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它对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学习假设、评价学习结果乃至最终的意义建构都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问通过会话进行交流,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就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对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并非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T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和分析资料,善于提出问题假设并加以验证.在协作交流的基础上,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学习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1999年,美国专家JayCross最先提出E—learning这个名词,掀起了人们对E—learning的热情。它采用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它会使“没有围墙的大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然而,随着对E—learning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E—learning~并非至善至美,其弊端日益明显,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效,并非所有的教学对象、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E—learning的学习方式.而且缺少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人们开始理性对待E—learning,并对它进行反思,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各具利弊.E—learning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国际教育界和培训界也逐渐达成共识: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混合式学习在E—learning遭受质疑的时候,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并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fl~优势,使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又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将混合式学习界定为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有机整合。还可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要求需要多种学习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学习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如印刷材料、光盘、录像带、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离不开学习环境的支持。在各种环境中,教室是典型抽象化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是真实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信息丰富的信息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充当拟真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它们构成了全空问的学习环境:为了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或者同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将多种学习方式混合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以某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是多元的。从总体上看,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是利用资源、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昆合式学习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在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这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是致的。

3.2混合式学习帮助教育界重新认识建构主义

教育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点值得反思:第一,是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强调主导一主体相结合。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和新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统一起来。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还表现在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多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得越充分,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共同体结构;第二,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是主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混合式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重视学习者的经验和原有认知结构,又要重视客观事物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刺激。

第7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之一,无论在理论课教学或者术科教学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体育院校各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解剖学名词多,记忆起来往往枯燥乏味;再加上千变万化的体育动作,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为改进教学,我们对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2011~2013级学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1.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影响学习效果因素的情况

通过对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三届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0%)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被动来学习的,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态度、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对学习效果起着主要作用。而学生的文化基础、训练比赛的影响不很突出。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学习目的与动机更能影响其学习的效果,但对学生的调查中动机因素仅排在第5位。随机访谈也发现本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系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具备大学生必备的自学学习习惯;在文化学习中不是“知难而进”而是“遇难而退”,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更易受任课教师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甚至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认可.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末时的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材内容难易程度、改革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找出与训练专项的结合点。

2.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1 何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由于建构主义理论较好的解释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许多学科或领域纷纷采纳、应用建构主义观点。

2.2 建构主义的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知识时主体认知特点的作用。学习不仅是模仿,也有自身的创造。学习结果并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创造。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促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

2.3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依据建构主义的特点,已有的研究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具体说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当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等角色,同时,借助一系列的学习环境要素(如:情境、协作、会话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及首创精神,并让他们有效地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

3.1 调整原有教材内容及其编排体系.突出重点

依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响应高等教育要“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注意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发展”。我们大胆探索教材内容的改进。我们打破原教材的七个章节按系统教学的顺序,把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形成除绪论外包括五个章节的内容体系。绪论除阐述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外,重点强调学习的目的,用大量运动实践与解剖学原理相结合的生动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兴趣。

3.2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艺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调查显示。在影响学生运动解剖学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改变重讲述的传统讲课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艺术,课前精心设计细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建构思想的教学必须针对各系统、各章节的特点,精心设计,恰如其分地引导。较抽象的内容让学生对照着先自学,然后讨论、归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后教师再作详尽的讲解。对于肉眼能够观察到的骨、关节、肌肉等各部分,将需要观察的内容捉出来,让学生先对照书中的插图、标本或模型,自己观察其结构。然后再集体讨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大的效益是短时间内能够基本掌握和记住所学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每分析一个动作,凡能在课堂上做出来的,就让学生按教材中描述的动作要领在器材上做出示范,边做动作边运用肌肉协作关系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4.结论

体育专业学生和其他院校学生一样。他们具有同样强烈的求知欲,同样渴望四年大学生活后各方面都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但长期不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影响了他们进一步的提升,作为解剖课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运动解剖学教学探索,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因材施教,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复杂运动学知识,鼓励其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形成好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对后续课程的堂习也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

第8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实训室 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

随着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已经十分流行。同时。因应时代和发展的需要,由教育部推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部分高校外语网络教学实训室也相继建立。如何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外语网络教学实训室建设,并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目前,国内同类研究还不多。

一、外语网络教学实训室建设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教师的作用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给学生提供建构知识的机会和动力。学习并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刺激一反应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他人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逐步构建的过程。

二、外语网络教学实训室建设及特色功能

1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外语网络教学实训室建设。近年来,随着适合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基于因特网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建构主义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作为多媒体计算机与语言实验室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已经具备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某些特征。基本上可以满足外语视、听、说教学要求。但这些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由于系统功能的限制,一些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和复合型技能课的教学很难在这一学习环境中开展。为此,各高校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特色和外语专业的建设要求,着眼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相继建设了装备设施先进,由一个和互联网接通的主服务器及数百台终端计算机构成的外语网络教学实训室。

2 外语网络教学实训室特色功能。(1)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实训室购置了大量与专业学习有关的成品音像资料。学生可利用各种声音、视频资料,可以动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言语实践。学习环境能够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2)真实的学习情境:网络教学实训室拥有众多的媒体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实训室能给学生创造一个集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真实语言环境。(3)极强的互动功能: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外部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来调整和丰富的。国内高校外语专业普遍使用的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演播室、多媒体CAI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等其它一些现代化教学媒体本身都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但由于这些工具大都控制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从中”学。而不能“用”这些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因此,“仍然属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实训室为每个学生都配备一台电脑,以便他们能够用计算机开展自主学习,真正实现所谓建构主义的互动。(4)充分的自主学习权:自主学习权是指学习者自主选择和控制适当的学习次序、节奏和可加工信息量的程度,也包括根据自身的认知需求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网络教学实训室不但在资源上给学生以最大的使用权,在教学模式上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听力教学采用“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一学生自听(兼教师个别辅导)一评估与反馈”的三部曲模式。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站上按要求利用本机自配的媒体播放器点播规定的听力资料,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鼠标随意回放、暂停或重放。(5)大量的建构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与发现,认为“Learning is mediated by tools and signs”。在网络教学实训室里,为了便于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每个学生机里都安装了大量的辅助工具,如:Office、金山词霸、金山译霸、东方大典,MSN Enearta电子百科全书。阅读工具除网络浏览器外。还包括Acmbat Reader和CAJ-Viewer6.0_OCR等,媒体播放工具RealPlayer,Win-dows Mediaplayer可分别播放不同的视频文件,超级解霸用来反复回放和节录。同时,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实训室还选用了知名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这些软件支持局域网音视频广播、远程文件传输、远程控制、屏幕监控、学生演示、语音对讲、E-mail联机讨论、电子举手、电子作业提交、网络考试等功能。极大地便利了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6)方便的协作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learning is embedded in a social proces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rather than being a solitary endeavor”。基于这种理论。在设计网络教学实训室时,特别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学习区的空间布置上既没有采用传统语言实验室那种教室式的座位排列,也不在学生之间设置玻璃挡板,以免妨碍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二是系统功能除支持教师的内部远程控制外,还支持实训室内部远程文件传输、远程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内部电子邮件、语音对讲等功能,基本上具备了协作学习所需的条件。三是每个学生工作站均设有固定的IP地址。便于学生在必要的时候通过校园网外接广域的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的电子邮件、论坛等系统与他人交流或寻求协作。

三、外语网络教学实训室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效果研究

1 研究方法,为评价网络教学实训室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将网络教学实训室环境下学习的试点班学生与传统学习方式中的对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进行对比,在对数据的科学分析中发现问题。实验对象是某高校大二学生,时间为一年。从6573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6个班,共1022人参加大学英语教学试点改革,与传统教学相比,其突出特征是在总授课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网络教学实训室环境学习板块。由于在抽样上没有针对班级的成绩好坏等任何外在因素,因此,可以推定试点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属于同一个总体。即:在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业成绩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试验一年后发生的差异可以归结为是教学模式的不同,即增加的网络学习板块是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研究采用的是后测方法,即:在试验一年后对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发展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项分析。在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上,在试点学生和非试点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了8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在综合Zimmerman(1997)自主学习研究框架和其他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基础上设计的,共分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创新性和学生对自己自主学习的总体评价8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通过3-7个问题构成,共34个问题。每个问题都用很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部分符合、少部分符合五个等级进行衡量,最后再算出在每个等级方面做出选择的学生在总受试中所占的比例,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最后再对8个因素的每个等级所的结果进行对应分析。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方面,首先,排除了在试题内容、出题方式、答题要求等方面对试点班与对照班有偏向的有利因素,即试题采用的是统一的学业标准,出题方式和答题方式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考试结束后,从1022名试点班学生和5551名对照班学生的成绩中随机抽取了324名进行配对分析。对试卷的分析从试卷总分、听力总分、简短对话、短文听力、阅读理解、词汇与结构、完型填空、写作。

在统计方面,研究主要采用SPSS软件对试点班与对照班的相同因素测试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用t检验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比较受试群体在测验中的离中程度,用t值对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2 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效果评价。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一般是指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水平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尤其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情况。(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新的网络教学实训室环境教学模式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它促使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查找自己学习中的缺陷和能力发展方面的薄弱之处,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辅导也逐渐转变教学观念,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并有意识地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策略。鼓励他们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试点班与非试点班自主学习能力的配对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其差异级别为极显著(sig,=0.000,sig,=0.002),说明经过一年的试验,试点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远远高于非试点班学生。(2)学生学习业绩方面的变化――听力水平提高。从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配对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试点班总体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在简短对话听力、短文听力、词汇与结构、完型填空、在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试点班与非试点班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听力总分和简短对话听力这两项。试点班的成绩明显高于非试点班,二者存在显著差异(sig,=0.038,sig,=0.013)。

四、结束语

从前述比较研究结果,可以说明,外语网络教育实训室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明显提高。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切都是可控的,要从情感、态度、动机等多角度考察学生的学习,而任何教学手段都要通过对认知规律、思维发展等规律的运用去促进学生学习。因此,研究网络教学实训室环境下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这两种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规律仍然是面临的新课题。

第9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教学;师生心理融合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反映在学习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一是对原有经验的改组与重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相比,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而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观念基础上构建生成r新的教学观和师牛观,从而创设师生双方良好的教学心理。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纷争与现实状况

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是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上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最有影响的当属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说”和卢梭、杜威的“学生中心说”。赫尔巴特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指导,“在教育的其他任何职能中,学生是直接在教师心目中,作为教师必须在他身上工作的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当代的要素主义学派也持“教师中心”的主张。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吸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Watcher)和“助手”(Helper),他不应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应站在学生背后,直接否定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我国学者根据这两种师生观的利弊,提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师生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因其“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知识上的领先延伸到教育活动的其他各领域,教师成为现实中学生的绝对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几乎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师生双方的教学心理关系

1.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及教师心理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新的知识信息的建构;一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组。或者说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途经来建构个人意义的过程。如果说“教师中心说”压制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中心说”又放任学生的发展的话,建构主义提倡通过互为主体的师生间的交往和对话在一种和谐共存中促进人的发展。英语学习是个体基于原有语言机制的对英语信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自我建构过程。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英语教学和谐心理环境的创设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不仅表现在教学关系中,而且表现在心理关系中。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师生良好心理关系的建立,一方面不仅会引发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英语这门学科上来,激发学生高昂的英语学习情绪;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全面丰富,知识建构的过程就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时也发生在教师身上,教师必须随着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个人对所追求的目标的意愿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主动”即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首先,英语教学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其次,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由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把学习重心从单词、词汇规则、语法、语音、句法等规则的学习转向与具体的有意义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对新信息进行建构。第三,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我个性品质修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帮助他们找到各种方法实现自己的潜能;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让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并帮他们达到目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应注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活动、讨论、话题)的选择机会。

(3)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去再次学习。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应该是反映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动态评价。建构主义的评价观使用了并非强化和单一的控制工具,而较多地使用了自我反思和元认知策略评价原则,即更多的应该包括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等。评价通常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记录并动态地反映每个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且对每个个体来说,学习结果都可能是不同的。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终结性评价更具实际意义。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给予学生的准确评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

(4)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英语教学内容传授的效果。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天职,学生以记忆知识为己任;教师形成了“满堂灌”、“抱着走”的“习惯势力”,学生也形成了“等、靠、要”的被动习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中,才会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维果斯基(L.Vygots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克拉申(Krashen)的“i+1”假说都印证了这一点。当今的许多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tasked—basedapproach)、课题式教学(project—basedinstruction)等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种思路;根据以任务为中心的大纲编写的教材也在出现。此外英语教学常用的活动有:小组活动(groupwork)、双人活动(pairwokr)、角色扮演(roleplay)、游戏(gam~)、辩论(debate)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实现教学心理的充分融合。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及学习者心理要求

(1)树立积极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具有六条核心特征: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和反思性。学习者要发挥好主体作用,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控者”,即积极寻求和利用信息以解决问题、有强烈的探索行为和学习热情的人。语言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接触外语材料的同时建构自己的语言结构,并通过归纳和推论产生中介语语言体系,其特征具有过渡性和开放性。随着学习者对目标语体系理解的深化,中介语语法也在不断被改写、更新以逐渐接近目标语语法。因此,在接受新语言输入时,学生需要有意识地调整原有的语言知识以便使新信息纳入到该体系中去,外语学习也是一种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2)树立主动的学习意识

人的意识分为显在意识和潜在意识,两者协调一致,信息输入效果最好。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如支架式教学(scfoldingInstruction)模式、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模式、随机通达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模式等为学生提供了情景真实、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学生就应该在这样的环境里主动调整心理状态,以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投入英语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根据自身英语水平,把英语当语言来学习,掌握最常用的生活表达;把英语当工具来使用,学习最需要的专业表达;把英语当艺术来品味,赏析最喜欢的英语文章,在13有所获中建立自信,在稳步提高中消除焦虑。学生只有树立主动的学习意识,才能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各种英语学习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实现英语学习的成功。

(3)培养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个人建构是在社会情景之下、借助社会互动而实现的。合作学习正是这种社会互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形式。合作学习可以增强个人及小组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降低学习者的焦虑程度,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使学习者获得更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所以学生应该利用合作学习在与同桌完成任务时,通过言语协商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使语言情景真实化,增加使用新学语言的机会。此外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合作学习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操作来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合理使用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解决师资短缺问题,而且能够切实改进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