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

第1篇: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居家养老 社会保障 社区 养护员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制颇为重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重视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途径,于2002年9月首创“居家养老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纽约时报、读卖新闻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居家养老院”的情况。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日本养老问题专家多次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民政部领导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

一、居家养老的概况

居家养老,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而是特指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即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和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人到家中提供有偿的各种长期服务的养老方式。大连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社区老人经济条件和养护员岗位的需求,分为A、B、c、D四个档次。A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3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高龄(80岁左右)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的人);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B类:每户每月享受的政府养护补贴2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需要照料的男70岁、女65岁以上的老人;双亲老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内(含1000元)、单亲老人家庭月收入在600元以内(含6OO元)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病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下肢瘫痪等重大疾病由医院出具证明),如其子女是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可以作为养护员选用,但必须经过街道、居委会人户调查,情况属实,由居委会张榜公布3天,如无异议,可享受政府补贴。C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100元,条件是在享受B类条件以外的社会老人生活需要照料的;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另一方是失业人员且同时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D类:居住在本地,经济条件较好,需要此项服务的自费老人。居家养老审批时间定在每月的10日前,由所在街道将申报者的户籍、工资、医院证明等相关材料各一式两份(原件、复印件各一套)报送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审批。

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现有六十岁以上老人9700多人,占辖区人口的12%,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600多人,孤寡老人近20户。通过调查发现,全街道共有47户特困老年家庭急需照顾,有的是孤老户,有的是子女下岗、失业无力赡养户。以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和照顾,但是由于人力有限,时间不固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另外随着退休职工纳人街道管理,社区干部愈加繁忙,很难长期担负起照顾老人的任务。虽根据“星光计划”要求,在对老人服务上,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建立了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每个社区都有老年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器材,但对重病、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仍未解决。同时,街道有许多下岗职工,尤其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困难,长期在家,靠低保金过日子,生活十分坚苦,而下岗女工都是料理家务能手,加上老人的特点是恋家,所以街道巧妙地将这两个弱势群体结合起来,先将下岗女工培训成养护员,再利用社区慈善会所得捐赠支付养护员工资,这样既解决了照顾扶养老人问题,又解决了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开创出一条不设围墙的家庭养老模式。

由于居家养老费用低、服务周到、家庭氛围浓、适合老人生活习惯、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到各层次老人欢迎,居家养老迅速发展起来,由最初的13户17人发展到现在的77户118人,这一做法也得到了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沙河口区在全区16个街道推行这一做法,目前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2003年居家养老院获得区长特别奖,目前此项措施已在大连市全面推行。

二、居家养老的组织机构

为了促进沙河口区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沙区居家养老事业健康、适度、有序的发展,特设立以下机构。

第一,沙河口区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社会福利科,负责行业审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福利养老人员的审批,把居家养老院纳入社会养老机构重点指导、服务、管理范围。

第二,街道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责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日常管理工作,院长由街道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院长由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科长兼任。主要职责是:研究确立家庭养老院的工作计划、措施的实施,人户摸底调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居家养老院的养护对象和养护员;负责签署养护员协议、养护员的调配、管理、考核和培训、发放养护员的工作补贴;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募集慈善资金等。

第三,社区居委会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由居委会主任兼任,主要职责是:调查、采集家庭养老需求信息,上报社区需要增加的养护对象;定期征求老人意见,改进服务;负责养护员的管理、业务学习、考核和业务讲评;为有家庭养老需求的老人选派养护员;负责居家养老院的设施建设与维护;传达部署养老院工作任务。

第四,居家养老院。每个居家养老院由一名养护员和一户被养护对象组成,养护员与老人签订协议书和服务承诺,养护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爱心奉献,热情服务;必须每天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清扫卫生,买菜做饭,和老人谈心,带老人看病等。有病、有事需要到居委会请假,居委会派人接替,养护员每日填写日记和家庭财务收支帐;经求老人意见,居委会月考核、季评议,如果老人不满意可提出更换养护员。

第五,社区医院。社区为每户居家养老院选派家庭医生,为每个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每周一次为老人体检并做好记录,为每个老人发放一个急救卡,老人可享受免费就诊;定期对养护员进行日常护理培训和老年人常见病例护理以及各种急救常识的培训。

第六,监督员。监督员由街道老龄委、退管站和部分老党员组成,负责养老院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对养护员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征求养护对象意见,及时提出有利于养老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三、居家养老的发展趋势

第2篇: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建立和实施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制度,试点 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制度;试点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在XX建设1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全面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开展农村敬老院公办民营社会化改革。

2.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持续实施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提升行动(2019—2021)三年计划,进一步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推进消防设施全面达标。开展高龄老年人基本情况和需求普查。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完成第一阶段XX户的改造任务。

3.加强养老护理人才培训,壮大养老服务队伍。4月22日-26日,XXX举办“农村妇女养老护理”家政培训,培训XXX人;继续组织人员参加市级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管护人员培训和技能竞赛。培育发展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发展老年人志愿者    人。

5.推进福利彩票事业健康发展。完善福彩公益金管理制度,对2018年福彩公益金使用项目进了行公示。

6.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培育和促进慈善组织健康、规范发展,加强慈善资金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好慈善项目。

(二)各重大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1.大力推进试点示范。抓好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珙县承担了智慧养老、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康养站、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小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共XXX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重点试点项目,5月19日,顺利通过民政部、财政部专家组的中期评估。

2.创新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在完善“智慧珙州.数字红云”养老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互联网+民政服务”的工作要求,充分运用智慧民政试点建设的有利条件,配合市级加快推进“智慧民政”信息化建设。 

(三)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加大残疾人福利保障力度,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到90元每人每月,2019年1-6月,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68.069万元,发放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护理补贴288.584万元。

(四)上半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具体经验和亮点做法。

(五)慈善救灾。接收价值约  的救灾物资,接收捐赠资金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残疾人“两项补贴”,收集社保卡工作量较大,要在7月实行“一卡通”发放存在难度。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第3篇: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家养老民间养老养老模式

据统计,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加。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或者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就是老龄化社会,我国已在2000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之列。而且我国老龄化速度已居全球首位。

显然,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让许多家庭思考,而老年人则最关心的是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适合自己。目前,我国的养家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以房养老”和“民间养老”等是一些新型的养老方式,而农家养老是民间养老的其中一种形式。这些养老方式中社区养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农家养老等则是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一、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不足之处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是现阶段中国人的三种主要养老模式,但都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1、家庭养老,独生子女负担加重

家庭养老作为几千来年一直延袭的传统养老方式,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但对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对夫妻给4位老人养老,其压力的确很大,家庭养老的弊端开始逐步显现。到2020年,我们将要呈现一种8421的家庭结构,即一户家庭中有8个老人,下面是4个小老人,然后是2个青年加一个孩子,这种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更多途径的赡养服务,因为指望子女赡养已经非常不现实了。

2、民政机构养老,人满为患,政府不堪重负;民间机构养老,年年亏损,步履维艰

机构养老包括民政机构养老和民间机构养老。

首先,民政机构养老即按照计划经济的办法办养老事业,是国家民政部门着眼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救助,其范围有限,基本局限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孤寡,根本无法满足大多数老人的入住要求。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45亿,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可实际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只占了老龄人口的2%。如浙江省目前各类养老机构1957家,就算往大估计:每家养老院有150床位,也只能解决22.5万老人入住。但想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却有30万,僧多粥少,现有床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而民政机构养老政府负担重,管理也难以有效率。

其次,民间机构养老,步履维艰。如位于奉化市河头路的99老人乐园是浙江省最大的民营养老院,一期投入1400万元,占地15亩。99老人乐园自2003年开办以来,三年亏了200多万,院长王雪飞介绍,投入养老院的1400万资金中,除了900万元是自有资金外,有500万资金是向别人借的,光这些钱的利息,一年就要60万元左右。而养老院现在的收入远远抵不上开支。养老事业虽然是一种慈善事业,但是进入其中的民营资本也应该获得合理的利润,而目前的现状是,社会开办的养老机构大都处于亏损状态。

3、社区养老,未来趋势,但眼下发展迟缓

我国正在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前面所述的家庭养老用的钱是家庭的,将来的居家养老则很多方面是靠政府来实现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使得老年人住在社区也可以享受到养老院的服务,而社区护理站的财政、设施、护理人员等方面的问题则由政府来解决。届时,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中,由社区上门提供所需服务。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集中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两个优点,既满足了老人的“恋家”情结,又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同时还节省了养老福利设施的投入。应该说,这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社会现状的养老模式。

然而,社区养老目前服务的对象覆盖面不广,原因是经费筹集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社会福利彩票的福利金,而社会福利彩票的收入存在着不确定性,使得社区养老难有大的发展。因而需要探索更有实际意义的新型的养老模式,如:农家养老。

二、农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随着社会福利范围的扩大,我国全社会的老年人都被纳入了社会福利的保障和服务对象范围。这样,我国老年社会福利范畴就包括所有为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所采取的一切举措。而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这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现阶段改善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应该探索更适合国情的新型的养老模式作为这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农家养老是上海巾帼服务中心等家政公司两年前发起的一项颇具创意的养老项目。它吸引了上海许多老人和家里有老人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而又需要一定照顾的老人。

1、崇明“寄家养老”,既解决农家女就业,增加收入,又让老人得到照顾

崇明“寄家养老”这一模式的产生缘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名叫沈晓多的崇明妇女在上海一家医院为一位62岁、身患多睡脑梗的魏老太做护工,已经换了17位保姆的魏老太对沈晓多很满意,后来沈晓多因要回家务农不得不回崇明,于是便提议让魏老太夫妇搬到崇明自己家中,这样可以两不耽误。到目前为止,已经搬到崇明一年多的魏老太夫妇对崇明的生活很满意,病也减轻了很多。他们将位于上海市区的房子出租,所得收入扣去在崇明寄养的护理费还略有盈余。

这个项目从04年10月份开始,最初是崇明县妇联的同志提到,崇明有许多35岁至55岁的富余妇女劳动力,这些人没有多少文化,很难到外地找工作,也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离开家乡。而这些人中,大部分人家都有几间闲置的房子。相应的是,很多上海市区的老人又找不到合适的保姆。于是,上海市家政“绿色联盟”便想到将老人请到生态岛上养老的办法,让老人们住到农民家中,由这些农家妇女对他们进行护理,照顾老人的起居饮食。这样既可以解决崇明妇女的就业问题、增加她们的收入,又可以让很多生活不便的老人得到照顾。

2、竹乡安吉,64户农家接待老人养老,老人愿意,费用合理

中国竹乡安吉泗溪村,徐云玲的家在村子的西头,贴着山脚而建,两层小楼;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茶花和枇杷树,屋前的晒场有半个篮球场大,晒场上随意地摆着几张竹椅。今年春节前,一位杭州老太太来到徐云玲家中养老。她中风瘫痪,在医院里住了七八个月,看病花了十多万;刚来的时候,话也不愿意讲,手脚都不能动。徐云玲既是保姆又是护工,天气好,就把老太太抬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四周的青山。现在老太太恢复得很好,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手脚也开始动了起来。

徐云玲家接待城里老太太养老的消息,很快在泗溪村和附近村庄传开了。有64户人家登记接待城里老人。由此,村里成立了五人领导小组,为了规范养老标准,村民们委托五人领导小组起草了八条《养老服务公约》。考虑到老年人生病需要急救,五人领导小组上门与百丈镇人民医院进行了联系;医院表示,只要城里老人来泗溪村养老,看病随叫随到。

城里老人感觉,这儿住得实惠,一个人25元住一天,包吃,包住,每次都有四菜一汤,早上还有馒头。费用合理。

3、田园养老,买下“城仙居”乡村公寓,“豪华又经济”,“隐居”天目山,重归自然、养老休闲

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养老除了自然资源优势以外,由于其低廉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相对于城里养老院五六个人挤一间房间而言,“城仙居”乡村公寓是“豪华又经济”,所享受的生活品质更是完全不同。

今年65岁的张教授和老伴这个夏天都没有在杭州的家里过。他只是花了5.5万元,就在风景秀丽的天目山九思湖畔安了一个新家。这个新家正是由联众公司开发的“城仙居”乡村公寓之一。

在这里,张教授和当地村民一起,吃的是自家菜地里种的菜,喝的是天然的山泉水,过着的是真正远离城市喧嚣、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想念儿孙了,打个电话,就可以叫上他们周末一起过来住住,真正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又还能让孩子在乡村里亲近自然,体验乡间快意。就像张教授说,“这样舒服的日子,当然不想回杭州了!”

三、推行农家养老的具体措施

看来,农家养老、寄家养老、田园养老是一种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老人前来吃、住、游、玩、购的旅游型的养老形式。显然,富了农民,喜了老人,乐了政府。在解决城乡统筹,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旅游扶贫,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很多地方,尤其是上海、江浙一带,已经开始了农家养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家养老服务中也有一些问题:一是养老点是乡村,往往离市区较远,子女看望多有不便,且老人生病时,就医不如市区方便;二是整个养老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何解决,一旦发生老人受伤、被虐待等一些极端事件,谁来承担责任?三是从事农家养老服务的队伍优待提高,如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对老人精神慰籍的重视不够等。

农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养老项目,要在社会推行,必须依靠政府、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为其创造条件。

1、政府介入,政策扶持,适当提供交通设施和必要的老年福利设施

将养老点尽可能设在离市区较近的郊区,便利交通。并将老人从对象上分为能自理和半自理、不能自理,小病由乡镇医院的医生上门诊治,大病回城里治疗。

但这项事业光靠民间来做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据了解,从05年开始,杭州市上城区率先在全市推出社区养老计划,由政府先期出资100万元,向民间机构购买服务,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如烧饭、洗衣、打扫卫生、外出陪护、陪聊、上门看病等,老人在自己家里也能得到专业护理人员的照料。那么,市政府是否也应考虑资助农家养老这项事业呢!这可是一件出小钱,高回报的好事。适当提供交通设施和必要的老年福利设施,为农家养老这一模式的推行扫除一定障碍。

2、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农家养老服务队伍

对养老护理员要加强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老年心理学和按摩理疗的基础知识,学会从心理上为老人排解忧烦,从肢体上为老人解除疼痛,让老人感到亲情的温暖。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纠纷。当然,除此之外,应该在双方签有协议的基础上,为了保障双方的诚信,建议政府成立相应的组织进行相关评估和日常监管。

可以说,养老护理员的素质是决定农家养老事业成败的关键,应逐步建立职业资格等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农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老人的氛围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应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在农家养老点,对高龄老人可组织当地农村的中小学生与他们互相结对,为高龄老人带来生命的活力和热情;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可通过服务人员或志愿者的读书、唱歌、聊天等方式,使老年人心情舒畅,减轻病痛带来的痛苦;对更多低龄健康的空巢老人,则为他们搭建丰富多彩的学习和集体活动的平台,使生活得以充实。

总之,中国正面临着急剧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以及养老机制、设施、方式的滞后现象,提出农家养老这一借助社会力量的养老方式、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思路显然是寻求如何科学地解决诸多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笔者对杭州市100名独生子女的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达93%,有两类老人愿意采用农家养老模式。其中一类是患有慢性疾病,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占了调查对象的2%;;另一类是向往好空气、好环境、在意饮食健康的老人,占了调查对象的3%。如果这两部分老人能疏导到农家养老,将大大减缓机构养老的压力,对国家养老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06年6月10日,杭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的文件,文件中提出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政府的关注,更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国民政》2006年8月

第4篇: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韩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治理

城市养老院老年人自杀意念初探

婚姻中的贱农主义与城市拜物教

特殊民族的贫困治理何以可能

农村老年人社会形象的自我认知

韩国社会福利法人的组织特性研究

社会工作本科培养模式的本土化构建

社会治理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郑杭生教授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四大贡献

创新社会治理与实现和谐善治的“中山经验”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社区治理视野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创新

中国土地制度:农民工与工业化、城市化

统治治理自治: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

单位共同体变迁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建

论残障儿童家庭支持利政策与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主导型殡葬改革与厝棺土葬传统的变迁

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族变迁与慈善复兴

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困境的核心问题及其应对

体弱老人虚弱程度与其亲属照顾者精神健康的关系

时空社会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犯罪时空结构探析

贫困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农民工培训政策:一个分析框架与顶层设计

权威的构成:乡村治理秩序的古与今

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规范性变迁的影响因素

项目下乡与基层环境治理——桂西M镇个案研究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社会倡导视角下社区公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经济特区社会组织发展创新:探索、问题与对策

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问题及对策研究

韩国跨国婚姻家庭生育及养育支援政策研究

论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实质内容及若干关键问题

福利体制研究中的二维视角——评艾斯平·安德森

我国城乡居民的环境友好行为及其综合影响机制分析

学贯中西,联系实际——对郑杭生老师的追思和悼念

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联动管理的定位、边界与模式

社区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对S市M社区的个案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意识研究——基于北京市的抽样调查

台湾社区型社会企业之资源连接与社会影响:兼论其可持续性发展

社会学如何培养专业人才——怀念作为教育家的郑杭生先生

倡导理论自觉,研究中国问题——郑杭生教授对中国社会学的贡献

始终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郑杭生先生的精神遗产与人格风范

追求至善之境——郑杭生先生后期学术事业与基金会事业的二三事

从“一体化”向“良性互动”发展:治理结构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

韩国社会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社会经济模式的理论背景和政策意义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机制的研究——基于天津实践经验的分析

第5篇: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025-02

一、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指让老年人居住在家里养老,生活的诸多不便除由自身、配偶、子女负担外,还需要由社区或社会服务人员协助解决的养老方式。

社区养老,个人的理解是居家养老的补充,是在老同志集中居住的社区,由国家或者企业成立相关机构,配备必要人员,为老同志统一提供居家养老的不足,或完全负责老同志的生活的一种养老方式。

二、发展居家养老的意义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后,老龄人口不断增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就显得颇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传统养老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借鉴加拿大发展养老的成功经验,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应成为我国社会化养老的战略选择。

(一)居家养老和家居护理是我国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近年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平均每5-6人中就有一个中老年人[1-2]。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给我国社会化养老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然而,社会养老保险仍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养老方式。在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它几乎是国家干部和职工的唯一归宿。至今为止,我国有几百万离休干部及为数更多的退休干部和职工,仍然享受着离退休金的待遇。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将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目前我国享受养老金待遇的已超过三千万人,约占整个老年人口的1/4左右。可见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国的覆盖面积只占老年人口的一小部分。同时其它传统的非专业化家庭服务和养老院模式也明显捉襟见肘。一是社会服务提供的家庭保姆和小时工虽可解决老年家庭服务的部分问题,但服务质量与稳定性都无法保证。二是公办养老院数量有限,再多建费用昂贵,且对急剧增加的老龄人口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此也不可能承担社会化养老的主要任务。三是私人养老院收费较高,管理不到位,所以也不是养老的最佳选择。而居家养老和家居护理是一种更普遍、更广泛的养老方式。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其覆盖面不仅包括享受养老金待遇的少数人,而且可以不受限制地惠及到广大城乡的全体老人。

(二)居家养老和家庭护理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 由于我国国情特点和国力有限,不可能较快、较全面地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绝大部分老年人口的养老还必须依靠其家庭来承担[3-4]。但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由于受到经济体制转轨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而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变化。只有居家养老和家居护理这种养老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把部分原属于家庭承担的养老功能延伸到社会承担,从而满足了我国多数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的心愿,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三)居家养老和家居护理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是社会公益服务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尊老、敬老、养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更要发扬光大。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使人们充分享受“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居家养老能让老人们充分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因为家庭具有提供感情和心理支持的功能,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和机构不能替代的,让老人生活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靠近他们的亲朋好友和睦邻,同时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向家庭提供各类设施和劳务,这样能使老年人保持晚年生活的社会性、自立性,减少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各驻外生活基地老同志的人和事,相对于居住地与社会比较脱节,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更是有利于相互补充[5]。

三、社区养老的益处与不足

目前,油田各驻外生活基地的社区养老的最大益处是可以为老同志统一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

(一)可以提供完善的养老保障服务

各驻外生活基地老同志可以免费享受养老金发放、医疗费报销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劳动家属、困难户都可以享受到相关配套服务。近几年,广汉生活基地管理处的养老金发放、医药费报销的准确率、及时率都做到了100%,较好地保证了老同志的养老家庭物质保障。

(二)可以提供较好的生活照料服务

在开展好公共系统维护的基础上,广汉生活基地管处一直把70岁以上老同志过生日、丧事办理、住院探视、居家安全检查等作为日常事务。仅2010年上半,管理处共探视住院职工32人次,电话访问退休职工109人次,到家中访问退休职工144人次,关爱服务61人次,祝寿43人次,慰问离退休职工496人次,协助处理丧事2起。较好地解决了子女不在身边的不足。特别是每次丧事办事和住院,管理处都有专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处理,进入医院进行探视。

(三)可以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

广汉生活基地管理处在开展工作中,把为老同志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延伸服务之一,在选择确定好老同志住院的定点医院外,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支持卫生所(个人)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宣传饮食、药物、健身、养生等医疗保健服务。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管理处在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职工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送健康”活动,为400余名离退休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及时发现了一些慢性病,为老同志及时就诊治疗赢得到时间,得到了广大离退休职工的肯定。

(四)可以统一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社区养老的一个优势是,离退休人员来自一个大单位,对人对事,甚至生活理念比较认同,开展活动较为方便。广汉生活基地管理处一直把“老有所乐”作为文化社区创建的重点,把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开展作为促进社区健康养老的必要补充。在管理处的支持下,广汉吐哈石油苑成立了“红叶红”艺术团(主要包括舞蹈队、乐队、合唱队),团员达120人,还成立了健身队、秧歌队、太极剑(拳)队、乒乓球、象棋、骑游等业余团队。加大了社区活动场地建设,在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22套,休闲座椅54组,2009年还投入10万元对门球场、篮球场进行了改造。每年坚持筹集资金对艺术团的乐器、服装及演出器材进行必要的补充,使广汉生活基地的业余文体活动氛围浓郁。仅2010年上半,管理处开展各类大小文体比赛活动12场次。目前广汉生活基地健康老人活动参与率达到了80%。

(五)社区养老的最大不足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孝道是各个朝代宣扬,社会注重,家庭需要的优秀传统,有时候再完善的设施,再周到的服务,再优厚的生活也替代不了子女对老人的孝敬之情。因此社区养老在这方面不可替代,需要整个社会强化“尊老爱幼”精神,鼓励儿女定期回家探望父母,电话报平安,共同关注养老事业。

四、广汉生活基地在推进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方面的探索

(一)推进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用真情凝聚人心,靠服务创造感动”的人文服务理念,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安全隐患整改,倡导健康养老理念,以满足离退休职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发挥组织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社会化服务,开发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与家庭自主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通过多方努力,逐步形成以社区老年服务设施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具体要求:一是实现服务逐步社会化,完善服务收费体制;二是实现管理体制规范化,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管理制度;三是服务对象社会化,在保障重点的同时,要面向社区全体老年人的社区福利服务需求;四是服务方式多样化,发挥社区的多种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五是管理服务人员专业化,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管理服务队伍。重点推进服务人员“三化”建设,即职业道德美化、执行力优化、凝聚力强化。

(三)发展思路:针对年龄结构日益老化的严峻形势,目前,管理处50至70岁达403人,70岁至80岁87人,80岁以上8人,广汉生活基地自1996年投运以来,社区基础设施与功能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近期油田将推进水电气等收费制度改革。因此,管理处确立了了以下社区养老服务与居家养老结合的发展思路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社区养老与油田投入水平相适应。近几年,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非常重视离退休管理事业,加大了对广汉生活基地各项设施改造,安全隐患治理的投入,保证了管理处各项管理及发展的长期性,2010年管理处将继续把离退休管理工作和物业服务事业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逐步增加对这一事业的投入,使其与油田发展和离退休生活水平相适应。

坚持企业管理与群众自治性组织相结合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处重点发挥油田在社区建设的主导作用,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为离退休职工搭建“老有所养”基础平台,同时发挥好党支部、自管会作用,强化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关注,推进社区和谐发展。

坚持社区照顾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继续发挥家庭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作用。要把“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作为今后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基本方式。继续支持各二级单位的关爱小组开展活动,逐步推进“爱心银行”建设,借鉴长庆油田的做法,开展储蓄式服务,鼓励年龄相对小的退休职工给年龄相对大的退休职工服务,并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使社区老年关爱活动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相结合。在保障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和各项补助的同时,注重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注重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发挥好老同志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引导老同志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吸纳老年人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听取老同志在社区建设中正确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实现“老有所为”。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帮扶到位。在面向社区为全体老同志服务的同时,要重点保障高龄老人、残疾老人、独居老人、困难户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照顾和最大限度的救济。在适当的时候,推进社区智能化安保设施建设,做到行动不便、急难情况一键式呼叫服务。平时坚持对行动不便和高龄老人电话回访,用电话报平安,多方位掌握老人健康和思想状况。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要与吐哈油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要发挥经济效益的支撑作用。重点是要开展社区“共建共享”活动,推进吐哈油田维护稳定工程,积极构建“和谐吐哈”。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油田物业管理收费制度、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将是国企离退休同志养老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线管理服务机构,我们将在二者的结合上积极探索,努力找准结合点,把老同志的事办好办实,让组织放心,让领导省心,让群众称心,让在职人员开心。

参考文献:

[1] 张敏洁.社会化养老将成趋势[J].西部大开发,2008(10).

[2] 张敏洁.养老产业渐升温[J].西部大开发,2008(10).

[3] 张茂玲.异地养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J].财经政法资讯,2006(02).

第6篇: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1.1对象选取江西省2所县级综合医院、2所县中医院、1所医院兼办养老院的二级医院呼吸、心血管等老年患者较多的科室及1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共20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护理管理者、养老院的护士,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根据调查目的,在参考相关文献及咨询5名相关专家基础上自行设计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部分内容。①护士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②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状况:是否接受过培训。③培训意愿:有无必要接受培训、有必要接受培训的原因、是否愿意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目的、希望的培训方式、希望的培训师资、希望的培训时间(培训原因、目的、方式、师资可选择多项)。④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包括1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护士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分别以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3个选项进行选择,14个条目培训需求按护士的培训要求以十分需要、比较需要、一般需要、不太需要、不需要5个选项进行选择。问卷内容效度指数和信度系数分别为0.912和0.923。

1.2.2调查方法首先由项目负责人与所选取医院的护理部取得联系,在其协助下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病区的所有护士,征得其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内容及注意事项,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不记名填写,20min后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1.82%。

1.2.3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人数、百分率进行描述。

2结果

2.1护士一般资料202名护士中二级医院164名,占81.19%;一级医院38名,占18.81%。被调查者均为女性,年龄19~54(32.01±9.02)岁。工作年限:1~5年的67名,占33.17%;6~10年29名,占14.36%;11~20年60名,占29.70%;20年以上46名,占22.77%。学历:中专69名,占34.16%;大专98名,占48.51%;本科及以上35名,占17.33%。职称:护士92名,占45.54%;护师58名,占28.71%;主管护师及以上52名,占25.74%。

2.2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现状202名护士中,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的49名,占24.26%;从未接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的153名,占75.74%。

2.3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培训意愿

2.4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低下,急需加强在职培训本调查结果显示,江西基层医院在职护士接受老年护理专业培训的比例低,75.74%的护士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中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掌握程度最高,占19.80%,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及方法掌握程度最低,仅为0.99%,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能力仅为10.40%。分析原因,一是我国老年护理长期以来被归入成人护理范畴,老年护理专科教育存在断层[9],导致现在在职的绝大多数基层医院护士在学校未接受老年护理学的正规教育;二是我省护理在职继续教育和临床考核中缺少老年护理方面的内容,导致绝大部分基层医院护士缺乏系统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依附于常规缺乏专科性,往往仅凭经验给予老人护理,与当前要求高质量的老年护理需求极不匹配。建议护理院校对在校生加强老年护理学的课程教育和考核,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及资格晋升考试增加老年护理专业内容,管理者尽快制订有效培训制度和方案,并加以推广和实施。

3.2基层医院护士培训意愿强烈,管理部门应积极搭建平台本调查结果显示,94.55%的护士认为有必要接受老年护理专业培训,说明护士培训意愿强烈、需求较高、态度积极。由于老年人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对护理的需求和依赖比其他年龄段强。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老年慢性病、常见病以基层医院治疗护理为主,针对老年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预见老年人潜在危险因素及问题等,是基层医院护士工作面对的问题,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疗机构对老年专科护士有需求,且需求呈上升趋势。开展并完善老年护理专业的培训是提高基层医院老年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老年护理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护理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将老年护理专业培训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行业和老年护理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能定位,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加强老年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和福利待遇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订,促进老年护理学的发展。医院可以通过建立与岗位任职资格、职业挂钩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有效的学习自觉性。

第7篇: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消防安全工作的有关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单位负责、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的原则。重点检查火灾高危和消防安全薄弱区域,逐级落实监管责任,及时化解安全风险,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加强消防基层基础建设,广泛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完善灭火和应急救援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内容

1.强化重点领域防控。各社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对人员密集、高层地下、老旧住宅和电动车等四类场所和领域的消防安全整治工作,落实严防严管严控措施;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研判本地消防安全形势,研究制定工作措施,针对本社区、本部门火灾危险性较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单位,成立整治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全力督促社会单位消除火灾隐患;建立七类场所和领域的基础台账准确掌握单位的数量、生产经营规模、建筑消防设施状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消防隐患,督促居地单位强化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改,有效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2.逐级压实监管责任。根据规模、行业、区域等特点,逐一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各社区、各部门监管对象的全面检查。对“三合一”、群租房、老旧住宅。由各社区、各部门实施网格化监督管理,尤其是堵塞消防车通道、占用疏散通道的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督促整改。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要督促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和整改措施。

3.加大重点部位和时段管控力度。严格按照省、市、区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推动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确保按期整改销案。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组织有关部门对各类节庆活动场所开展联合检查,全街集中开展消防安全夜查行动,坚决确保消防安全。

4.开展养老机构“回头查。进一步巩固前期养老场所整治成果。建立标准化、常态化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定期对养老场所进行监督检查,严防不合格养老机构“回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齐配强护工人员。推动养老院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报警探测器和简易喷淋装置,加强物防技防措施的应用。

5.深入推进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整治。按照全街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整治要求,进一步整治私拉乱接电气线路问题,更换老化损坏的电气线路,合力推进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在元旦前、春节前开展联合供电部门检查,集中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行为,切实降低电气火灾风险和事故。对于房屋老旧、道路偏远的村屯各地要继续推进老旧电线更换的工作,有效减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

第8篇: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基金项目: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支持辽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11C024)

作者简介:赵东霞(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城市人口等方面的研究。

李赖志(1959-),男,陕西西安人,院长,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与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产生了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何应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无疑需要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采用SWOT方法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应对 “未富先老”状况下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从而提升我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关键词:独生子女;养老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1003005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由此开启了独生子女时代。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421家庭”正面临着养老问题的严峻挑战。首先,一对年轻夫妇同时赡养四位老人,还要应对生存竞争,家庭养老压力倍增。其次,工业化、城市化催生大量中青年人群跨地域求职,造成“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最后,年轻人赡养观念发生变化,对老人的赡养方式更喜欢有独立的空间,用金钱孝敬,打破了过去一起生活“近身养老”的传统。因此,如何应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无疑需要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养老产业不同于养老事业,它是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生活、文化需求为目标,通过市场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民间营利性事业活动。当国家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单纯依靠家庭养老或靠国家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时,必然会出现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养老趋势。本文采用SWOT方法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应对 “未富先老”状况下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从而提升我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一、养老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在我国,养老产业有别于养老事业。前者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依据市场机制运营,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高层次需求为目标,由私人部门提供,具有营利性特征的产业概念。而后者则单纯由公共机构提供,面向特殊群体的,具有非盈利性养老服务特征的社会福利工作,属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范畴。养老产业目前涵盖六个方面的内容:(1)养老地产。如老人住宅、收费型老人公寓、养老社区和老人日托所等。(2)老年保险产业。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终身保险、看护保险、特殊医疗保险和年金资产代管等。(3)生活服务。如保姆、钟点工等提供的家政服务,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的保健护理服务,陪聊、陪护的上门服务等。(4)医疗保健器械用品。如疗养床、轮椅、助听器、拐杖、多功能便池、多功能床垫和测压器等保健器械。(5)文化娱乐服务。如旅游、老年大学、读书室、各种文体健身活动和心理咨询等。(6)其他相关产业。如老年人生活用品开发和销售等[1]。这六个内容不仅是老年人多层次需求产生的结果,也是市场化运作的结果,在养老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养老地产潜力巨大

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3 300万,其中1 080万老人完全失能,估计到“十二五”期末,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将达4 000万,他们绝大部分需要在养老机构养老[2]。机构养老的特点是养老服务由专门的机构提供,机构内拥有适宜老年人身体保健、生活起居和医疗健康等设施条件,服务人员都是职业化、专业化的专门人才,能够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使老年人得到较为集中和良好的照顾与有序的生活。同时机构养老还能为老年人建立与同辈群体交流的平台,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区养老的优势更为明显。受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子女和老人都愿意在自己所熟悉的家园养老,希望通过社区照顾来安享晚年。社区作为一个平台鼓励养老产业入驻,根据老人的多样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提供,不仅能降低养老成本、满足“故土难离”的情感,而且还能使老人不脱离社会,成为“孤独人群”,充分有效地配置资源,使养老受益最大化。近几年,新型养老住宅应运而生,这是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兴建过程中,置入养老元素,增强住宅小区养老功能附加值,是一个具有养老特征的社区。它的特点是房屋设计和布局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如采光、电梯、无障碍设施等,小区内有专门为老人建造的休闲娱乐场所,小区中还安排一定比例可分可合的组合户型,用来满足老人与儿女同住但不同屋的需求,小区内还有专为老年人生活、健康提供的家务服务和医疗服务,都由专业人员组成。

2养老产品市场巨大

2009年,全国老年人离退休金达到8 894亿元,近万亿的退休金绝大部分都用来购买养老产品服务。据预测,未来老年消费占总消费比重从2010—2050年将增长近95倍[3],这表明我国老年群体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富裕的收入阶层,对养老产品如护理服务、专业护理人员、老年用品、旅游、文化娱乐和保健产品等需求将日益增多,推动养老产品市场更加细分和完善。例如,老年保险产品出现了终身健康保险、看护保险和年金资产代管等保障老年人身体、生活等服务需求。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保姆和钟点工等介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近几年,市场已出现了“报警”拐杖、“夜光”拐杖、高科技“助听器”、“轮椅”、“多功能床”等人性化产品获得了老年人的青睐。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服务也出现在经济发达、观念开放地区,这些都在改变和提升着我国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老年人的个性需求得到了满足。此外,养老产业还是一、二、三产业的集合,不仅能够带动、整合三大产业资源的长效配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食材、服装、纸尿裤和服务等行业具有显著的经济联动效应。随着养老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丰富,养老产业链将逐步形成和完善,养老产业必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支撑点。

二、养老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加深,养老产业发展会有巨大的潜能。但是当前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说明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很多商机有待开发。如专门生产老年产品或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却为数极少,中国五百强企业中也还没有一家是专门从事养老产品的企业,实力较弱,大多老年产品和服务只是作为企业的辅助业务或衍生业务。首先,从销售市场来看,商店、商场或超市中也很难觅到专门经营老年产品的场所,一般只设一两个柜台或混杂在各类产品中,无法适应老龄化程度很高的社会现实,也难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产品的需求。其次,老年人与其他群体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需求倾向,导致消费的个性化。如饮食消费更追求清淡营养,有益改善身体不良状况的膳食,但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老年餐馆,大众餐厅也很少有为老人提供的餐饮;服饰消费上追求合体、舒适、典雅,特别对鞋的需求更偏好于软底布鞋,但在市场上很难买到;生活用品消费则讲求实用、轻便、人性化,但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专门设计和生产的产品却寥寥无几;保健品是老年人消费的主要产品,但目前国内保健品市场却鱼龙混杂,一些厂家或夸大产品功效或推销根本不具有保健功能的保健品,从中渔利,伤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最后,老龄产业的行业分布不合理,过于狭窄。目前,我国老龄产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老年地产业和老年用品业。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普遍认为老龄产业就是建造、经营养老院或生产销售轮椅、拐杖等老年用品,对老年餐饮业、护理服务业、文娱业、旅游业、保险业等需求缺乏认知,导致行业发展不全面,无法形成联动,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三、养老产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生育率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平均预期寿命正不断延长。到2011年底,中国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已经达到91%,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严重。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首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增到221亿,比重由133%增加到160%, 2050年达到峰值44亿人,意味着届时每3个人里就会有1位老人[4],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导致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独生子女家庭产生的养老问题也会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契机,具体表现在:

1独生子女政策加重了家庭养老负担,养老将更加社会化、产业化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步进入了老年阶段,“80后”不仅面临着住房、工作的竞争压力,也正为父母的养老问题而忧心。特别是“421”的家庭结构模式,2个年轻人照顾4位老人和1个孩子,无论从财力、体力、精力还是心理、情感上,都将面临严重的压力。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关于“80后”的调查显示,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01%的人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不同城市无法互通;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3]。由此可见,家庭养老对于独生子女时代功能将日益削弱,更多的老人寻求社会资源,通过购买服务来安享晚年。

2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调查资料显示,城市中有485%的老年人需要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其中家政服务需求最大,占2522%,其次是护理服务,占1804%,精神慰藉(陪聊、文娱活动)的占1379%,但目前我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却只有159%。全国老龄办为此曾做过测算,2010年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 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 000亿元[5],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会刺激养老服务产业迅速增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心理变化、收入水平以及文化层次更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如老年住宅社区、功能完善性专业护理机构、舒适保健性老年用品、投资理财保险服务、旅游服务以及文娱教育服务等高层次、专门化和体系化服务,这意味着未来养老产业会根据需求,从被动式的供给向主动式的发展转变,从辅助式的服务向针对全体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开始独立行业转变,老年产业必将迸发出极大的活力。

3老年人口空巢化、高龄化和失能化趋势需要养老产业发挥作用

独生子女时代我国最突出的现象是家庭内代数的减少和年轻成员的工作流动导致“空巢”老人不断增多。据全国老龄委2010年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更高,达到561%,同时城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由2000年的246万增加到2006年的382万,增长了近55%,到2020年、205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估计将分别达2 200万人和8 300万人[5]。高龄化的增长往往会导致失能老人的不断增多,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 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 080万,预计到“十二五”时期末,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 000万,这些老年人基本上需要护理机构照顾。然而,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为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现在城乡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床位数约250万张,缺口达到550多万。根据全国老龄委测算的标准,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建设成本约为6万元,这就有3 000亿元的市场空间,此外,附带医疗机构、康复设施和培训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机构建设投资的市场空间超过4 000亿元[6]。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四、养老产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首先,独生子女客观上加重了老人的养老风险。独生子女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就造成如果子女不能健康成长,如中途夭折或者发生伤残事故,其父母就会丧失基本的养老资源。同时如果子女的赡养能力弱或者不想、无法尽孝等,也会损耗父母的养老质量。此外,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过度保护、期望过高等因素影响到子女成人后在社会的竞争力,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啃老”、“宅家”现象发生,子女不但不能照顾父母,却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养老变成了养小,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成为社会问题。而老人获得养老资源的多寡决定了养老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丧失了养老资源的老年人就无法通过市场获取养老保障,最终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维持生活。

其次,有关养老产业的法律政策、体制机制等制度不健全,制约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尽管我国出台了针对老年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比较宽泛和笼统,更能体现老年人利益需求的《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国民养老保险法》等却没有详细地制定,养老法律不健全。此外,近几年来国家还相继出台了发展社区服务业和民营养老机构扶持政策,但具体落实时相关职能部门却没有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甚至财政政策只惠及公立养老机构建设与发展,对养老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力度不足。同时,养老产业监管机制也不健全,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尚未建立起来,养老服务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空缺,审批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严格的行业进入许可缺乏,导致养老产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影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目前的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呈现非专业、非职业和非标准特点。从业者基本来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更没有获得资格证、上岗证等,导致他们在提供服务时既不专业又不科学,损害了老年人的利益,甚至经常出现雇佣双方的服务纠纷,摩擦不断。另外,根据国际通用的老年人与护理员的比例为3∶1来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 000万名护理员,但是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却只有22万,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仅有2万多人,这与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差距巨大,而且也不能满足现有200万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7]。

综上,人口老龄化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发展养老产业,不仅能解决独生子女面临的沉重养老负担,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去规避威胁,改善自身的劣势,充分利用机会,发挥独有的优势,使养老产业全面提速发展,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像日本立法先行,在立法保障下,实施改革,不断修改和完善养老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循普及化和高标准化原则,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保障老年人的利益、责任等。建立和完善养老产业投资体制和行业标准,包括养老服务业标准、养老机构资质标准、老年住宅标准、养老产品标准和养老社区管理标准等。建立老年用品研发机制和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逐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建立适度普惠型养老制度,实现城乡老人养老均等化。第二,合理布局养老产业结构和规划,建议建立养老产业示范区,再逐步向全国范围内推广。通过优惠政策、优势资源等激励养老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如加大对养老产品研发生产企业、私营养老机构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产品生产企业和养老服务业。第三,完善养老服务产业链与发展模式,如重视研发老年服务产品、项目,形成养、疗、研、学、乐等链条式产业结构,并大力发展以社区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全面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第四,规范养老市场,保障养老产业良性竞争,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养老护理与保健品市场的监管。第五,打造一支能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的专业化的服务队伍[3]。可以通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设立老人护理工作专业,逐步形成大学专科、学士、硕士及博士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系统,向养老机构输送专业工作人才。可以建立从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提供养老服务的人员必须要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才能就业上岗。

参考文献:

[1] 田香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0

[2] 全国老龄办《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 新闻稿[DB/OL]全国老龄办网站,http:/ /wwwcncaprcgovcn/ info/ 13085html,2011- 03- 01

[3]向甜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2012,(6):18-21

[4]吉沛文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群体的关怀[EB/OL]全国民政网,http://shaanxirfymcagovcn/article/kycg/201112/20111200237589shtml2011-12-01

[5]刘昌平,殷宝明发展养老产业,助推老龄经济[J]学习与实践,2011,(5):26-28

[6]王晓秋,李峰创新养老模式,发展养老产业[J]理论研究,2011,(4):10

[7]赵东霞人口老龄化与创新社区养老保障体系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12,(1):18

[8]莫开伟推动养老事业需要主动而为[N]人民日报,2012-04-17

[9]李法明中国养老问题面临诸多挑战民营养老院需重新定位[N]工人日报,2010-10-03

[10]赵大春基金定投可减轻“421家庭”养老负担[DB/OL]新华网,2012-04-17

[11]马国胜老人去机构养老或成趋势养儿防老观念将淡化[N]河北日报,2010-09-28

[12]张洪河,任令斌,黄勇养老保险制度存盲区部分城镇居民老无所养[N]经济参考报,2010-09-27

[13]兰文从高龄化社会迈向高龄社会:台湾社会防治“老来穷”[N]海峡导报,2011-09-19

第9篇:养老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2016年调查报告范例一:

为学习先进经验,推进我县养老体系建设,近期县委副书记、县长xxxx,副县长xxxx带领有关部门赴xxxx市进行了参观学习。先后参观学习了xxxx市xxxx区福利中心(公建公营)、xxxx区89000民生服务平台、xxxx区福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xxxx乐天养老中心、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单位的经验

参观学习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在全省养老服务方面,从建设规模、运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标准、专业程度、产业运作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建设规模大。xxxx乐天养老中心项目,由企业集团承建,由省发改委立项规划建设集公益事业、养老产业为一体的社会公益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规划占地40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以满足3万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一期项目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7000张养老床位,年均接待老年人9000人。xxxx市xxxx区民生信息服务平台,把89000民生服务中心作为民生领域一号工程。中心呼叫大厅设有49个坐席,点对点承接群众电话、短信、网站、微信等服务诉求;民生大厅设有25个窗口,面对面接待群众来访。同时,借助国内领先的智慧民生社区项目,将智慧移动理念植入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远程医疗、数字养生和居家养老等个性化服务,首批2万部一键通手机已免费发放到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手中。

二是经营主体活。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是招远市政府投资由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招远市金都医院租赁经营,集养老、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总投资3.1亿元,占地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620张。该中心的建设,政府给予政策扶持,要求其发挥托底保障作用,发展成为招远市集护养、休闲、医疗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养老机构。考察公办民营的单位是非政府组织在运营,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强,管理、研发、服务团队精干高效、有事业心。

三是产业链条长。xxxx乐天养老中心项目在做好养老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打造养老服务产业,在优先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加强残障老人专业化服务。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娱乐等需要,开发老年产品用品,真正把老年服务业办成了老年产业。涉足院舍养老、医疗卫生、居家照料、老年餐饮、清洁管家、护理教育、老年用品等领域。

四是服务标准高。考察的几处养老机构都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服务标准。xxxx市xxxx区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智慧养老模式,启用老年人服务热线12349,将服务细化为基础服务、候鸟养生、异地养老、居家养老、精神慰藉、养老护理、特殊订制服务等板块,进行量化、细化、标准化服务。参观学习的养老机构均有自己的专业培训机构和团队,从具备国家职业鉴定证书护士资格的人员中招募专业服务人员,并经过养老专业护理师培训,进行全责护理训练,同时面向社会对相关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失能老人房间无异味、服务人员工作时间无空隙安排等现象,充分体现了团队管理专业化水平。所参观养老机构均实现的医养结合,如乐天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医疗康复中心已与省立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建设综合性三甲医院。乐天养老中心推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复合养老的服务模式,其亮点在于将养老服务标准化、模块化,便于复制和推广,为解决社会养老难题做了有益尝试。

二、我县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养老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助养需求多。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8%,高于全国水平(14.8%)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老年人4.6万人,约占全县老龄人口的70%,而且每年还在递增,高龄比重逐步上升,单独居住、独自生活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需要照顾的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随着高龄比例增多而增加,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二是全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自2014年以来,我县将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惠民举措之一来实施,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在县镇村各个层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场所)50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8处(7处镇(街道)敬老院,1处光荣院),床位1153张,集中供养了74.5%的农村五保对象和24名孤老优抚对象。建成农村幸福院36处,床位720张,已运营22处;建成运营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处床位80张;民办养老机构2处(玫苑老年公寓、红枫叶老人养护院),床位252张。目前全县共有养老床位1851张,每千名老年人26 张,年底可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的目标。

三是开展多方面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博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为符合条件的52名(其中8名城市三无老人)特困老人每人每月提供20个小时的无偿上门送时服务。为336名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发放了高龄津贴。采取物质配送、生活照料及家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老人上门医疗巡诊,春节前送食用油、面粉、贴春联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构方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进展缓慢,7处镇街敬老院,已经运行多年,但未按要求对敬老院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人员现在只能由政府从其他岗位上调用。没有成立社会福利中心,导致部分孤儿和城市三无人员无法集中供养。

二是人员方面。养老服务队伍不专业,缺少专职护理人员。敬老院除镇街委派的管理人员外,没有专职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多病,对医疗、康复、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缺少专业的医生进行值班。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村(居)管理,运营不规范。

三是经费方面。建设运营资金不足,镇街存在对敬老院的建设资金和运营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部分农村敬老院从五保老人供养经费中列支2013年以来陆续成立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机构,因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建设标准较低,达不到标准化运作的要求。

四是管理方面。养老场所隐患较多。由于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体制和政策上还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在原有闲置场所的基础上因陋就简进行改扩建,建设手续并不健全,没有通过验收或审查,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养老机构(场所)管理服务缺乏规范,目前运营的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在管理服务上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距离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现代养老服务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村(居)干部对养老工作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两委干部认为做养老事业无利可图、担心老人在养老场所发生意外,不愿意让老年人入住养老场所,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我县仅停留在养老服务业方面,没有形成养老产业,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动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建设完善养老机构(场所),实现县镇村养老服务全覆盖。根据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科学编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建议成立我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将老年公寓、县光荣院、县救助站(未成年人养护中心)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院等纳入中心统一管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医疗机构建设康复中心,实行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城市三无人员、孤儿、流浪乞讨人员、孤老优抚人员等民政服务对象及社会化养老服务对象,提高入住率、盘活国有资产。二是整合资源,通过改善提升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重点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同时向居家老人、留守老人提供寄养代养、日间托养、家庭护理、配送餐等服务。探索打破镇街行政区域界线,建设县级综合性五保供养中心,将全县五保对象纳入县级财政供养范围。三是继续加强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规划建设。将农村养老房建设与美丽乡村、危房改造、幸福院建设和基层服务机构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批建设,形成具备居住、医疗、娱乐、日间照料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公寓式(一室一厅一卫)养老房,实现医养结合、老残托养、产权集中、循环使用等多种服务功能,解决农村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养老难问题。四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

(二)积极推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解决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在内的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紧张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将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建设纳入强制性规划审批序列:由规划部门牵头负责城市社区综合用房建设工作,国土、建设、房管、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在县城和各镇新建房地产项目的社区,要求开发建设单位按照社区用房面积每百户(套)25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其中不少于5平方米用于社区养老设施),并按每平方米不低于400元的标准进行装修,无偿提供给社区居委会。规划建设部门在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施工图)中明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具体类别、建筑规模、设置位置。二是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同步建立社区家庭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和文化活动、助餐、保健康复、日间托老等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娱乐、老年教育、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社会化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将民政各类服务对象信息录入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业务划分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救灾应急、城乡低保、各类救助、优抚对象、社区建设等不同板块。依托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完善老年人救助服务系统功能,建立包括老年人健康档案、子女联系方式、居家呼叫服务等功能的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求助和信息沟通等服务。

(三)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实现对养老行业的科学监管。一是完善制度。制定我县养老服务设施管理章程流程,推动我县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机构管理条例》、《农村幸福院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养老机构的基本规范,制定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和服务管理规范。二是加强养老机构管理。明确的机构建设、设计规范,行业准入、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收费机制、护理技术、食品卫生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培训和应急处置等具体实施细则,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指导各农村幸福院成立幸福院监督委员会,做到定期公示公开幸福院账目。

(四)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规范化养老服务水平。一是明确公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配备标准。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等级,实施分级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服务对象生活能自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10;需要半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5;需要全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3。护理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购买,资金全额列入镇街财政预算。二是开展专业培训。全面实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评定制度,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评,同时分期分批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市、省两级进行中级、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实现全县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场所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均能够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三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护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检查督办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二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构,制定协调工作制度,积极整合资源,加强相关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民政、发改、住建、财政、编制、人社、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应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三无、五保等老人的供养标准,更好地保障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推进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2016年调查报告范例二: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只有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县项目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通过县四家班子领导、项目业主单位班子领导分组负责、分点联系服务项目并月报告季总结工作情况,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积极谋划项目落地,倾情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开展项目督查,强力推动项目进度。从近几年的项目建设来看,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基本建设项目118个,其中计划新开工51个,续建13个,竣工23个,开展前期工作31个,总投资108.42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2.24亿元。今年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全市排名靠后,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全市第10位,折射出我县项目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项目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领导和部门对项目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项目工作缺乏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近期,我县正在开展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时,已就项目谋划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就各单位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释。但最后报到项目办的项目却很不理想。部分切块组没有集中研究涉及本组工作范围内的项目工作;部分单位上报的项目只需要一年就可实施完毕,部分单位报送的材料只有标题没有内容,部分单位报送材料未经主要领导审核,有些单位只字未报。甚至,当项目办催问材料时,个别单位答复:业务人员下乡了,报送不了材料。还有些单位负责人思想上存在误区,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事的思想,认为谋划项目累人累已,担心后期争取项目难、筹措资金难、推进建设进度难,影响绩效考评,所以不愿意谋划项目。

二是新项目大项目策划不够足。个别部门对项目谋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谋划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等、靠思想严重;部分职能部门对国家政策和市场预期分析研究不到位,在灵活运用国家政策和我县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一些主要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依旧因循守旧,跳不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办事方法,过多的重视部门利益而忽视了大局利益,谋划项目的眼界不够开阔,缺乏深度。有些职能部门办事手续繁杂、效率低下,互相推诿、拖拉扯皮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当前,我县在建的重大项目中,一部分是因工作需要或上级要求而谋划的,还有一部分是中央预算内项目,实际主动策划并实施或引进企业实施的项目不多。且从总体上看,多为小项目;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很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项目少,特别是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

三是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够实。我县的项目前期工作被动滞后,项目申报和建设处于两难境地。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技术、人才等必备要素严重不足,相关部门技术力量薄弱、工作经费极度紧缺,不少行业主管部门不愿开展或无法开展前期工作,牵头部门发改局只有1名工作人员且非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项目工作,县里虽成立有项目办,但没有独立的编制和工作人员,项目策划、编制等工作开展艰难。部门沟通不畅,缺乏一站式服务平台,项目前期工作涉及的土地、林地、水保、环评等多个环节,手续难以审批,打消了不少业主的积极性。部分单位对项目前期工作重视不够、业务不熟,报送项目材料不齐、质量不高,反复修改完善报批材料耗时过长,影响全县项目申报成功率。目前,我县前期工作完善的项目几乎没有,没有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导致项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差,往往是临时抱佛脚,耽误了项目前期准备的宝贵时间,使项目对上不能申报、对外不能招商,进不了上级项目库。如国家有资金安排,我县却没有成熟的项目可以申报。另外,近年来国家实行了严格的土地政策,部分项目土地审批权上收中央,对项目土地征用审批的管理更加严格,用地指标问题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首要因素。

四是项目征地拆迁办法不够灵。征地拆迁困难是制约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县部分项目因征地拆迁未落实而一直难以动工;还有部分项目受征地拆迁的影响进展缓慢,不能按建设工期顺利完工。

五是项目建设服务意识不够强。缺乏有效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外吸引力不足。部分项目存在重招商重争取、轻服务轻建设的现象。有些项目引进来了,因跟踪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影响了业主的积极性,甚至有的中途退出了。另外,我县缺乏完善的项目招投标平台,现有的项目招投标制度不科学,程序繁杂,历时长,严重影响项目的建设前期工作进度。

六是项目资金筹措渠道不够广。由于我县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融资实施大项目难度大。而我县财力有限,自筹资金开展项目建设难度也大。在现有建设项目中有的项目靠贷款实施,有的靠财政拨款,有的靠上级补助,真正通过多方筹资实施的项目极少。

七是项目建设管理力量不够力。部分单位对招标机构的资质审查不严,加之我县确定招标机构的制度不科学,有时出现选择的招标机构不称职,造成有的项目投标书主要条款不严格响应招标文件也能中标,造成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大争议,影响工程进度;有的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内容过于简单,条款不全,过后又在不具备法定变更事由的前提下,采取签订补充协议等形式,对合同中已明确约定的合同价款等实质性内容加以修改;部分业主单位对监理的选择把关不严,选择的监理资质不够,责任心不强,存在不记监理日记,或者是为了应付检查敷衍记录的现象,在工程联系单上只签 情况属实,没有具体意见,使很多隐蔽的工程量在结算审计时无法准确核定。甚至对施工单位擅自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工程量、使用不达标材料等问题不加阻止,严重影响工程投资控制和工程质量问题;部分业主部门一但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后就放松了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一些施工方存在转包工程或同时承包多个工程现象,致使有些项目迟迟未开工,有些虽开工了但却在磨洋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大部分业主单位缺乏真正熟悉项目建设的专业人才,虽安排有专人负责,但因缺乏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工程监管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政府对工程质量及投资的管理。

二、几点思考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切实强化项目工作力度,有效改变对项目建设不够重视、项目工作长期被动的现状,促使项目建设一业兴、百业旺。

一是要解决不受重视的问题。要营造一个全县上下人人关心项目工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首先,要从提升思想认识入手,切实提升广大领导干部对项目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通过广泛举办政策学习会、项目工作培训班等办法,把做好项目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必要性给大家讲清,让大家吃透,增强大家对项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大家把重视项目工作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要从宣传动员入手,创造条件让老百姓也重视项目建设。要加大项目建设对利民便民惠民、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项目建设,关注关心项目工作,共同参与项目推进,齐心监督项目运行。再次,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开创人人重视项目建设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包括招商引资、项目争取、项目策划、项目推进、项目服务、项目监管等内容的奖惩机制,增强重视项目建设的内生动力,从制度上保障项目工作受重视,把项目建设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要抓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国家和自治区围绕国计民生不断出台新的稳增长、促发展政策和措施,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工作衔接和项目对接,认真分析研究国家、自治区、市相关政策,掌握现阶段国家的投资方向和扶持重点,以超前5至10年的战略思路谋划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优势、有前景、效益好、质量高且符合我县实际的好项目,以便今后在我们需要上报项目争取上级支持或拿出项目争取企业投资的时候能够及时拿得出、有效果。谋划项目时要听取方方面面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充分论证,做好可行性研究,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成功率,进一步避免因项目论证不充分造成投资损失、时间浪费和机遇丧失。

三是要破解项目筹资瓶颈。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合力推进。因此,我们要从发展的大局出发,找准自身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畅通上下、内外对接协作渠道,努力引导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资金合理、合法投入项目建设,拓宽项目资金来源。完善多方筹资机制。可参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机制,突破体制束缚,探索研究一些项目建设多方筹资机制,改变个别地方项目建设等、靠、要现状,形成项目建设工作合力。

四是要强化项目服务和保障。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转变工作思路,加大服务力度,切实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以筑巢引得凤凰来的思路,建立健全有效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投资增长。除现有的服务项目工作措施外,还要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出台一些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具体措施,从税收、土地、融资、规划等方面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加快现有园区可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园区规划实施,着力夯实硬件服务平台和载体。相关审批部门要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缩项目审批时限,能开绿色通道的要容缺预审,能不通过串联审批的要改为并联审批。发改部门要积极研究,借鉴自治区经验,定期或不定期牵头组织开展联合审批活动,尽最大限度为各单位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特别是要解决好招投村工作程序繁杂、历时长的问题。国土部门要主动帮助破解各项目建设用地难题,健全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五是要及时推进征地拆迁。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言而喻。要定期召开征地问题协调会,同项目业主、有关部门一起寻求突破口,解决用地问题。要加强征地拆迁宣传动员,把政策法规、项目内容、项目意义及拆迁措施等讲深讲透,争取涉及群众理解和支持。要兼顾各方利益,协调好与被征地群众及被征地群众之间的关系,及时理清补偿手续、社保手续,及时兑现补偿资金,促进和谐拆迁。拆迁补偿过程中,群众普遍存在怕吃亏的心理,相互攀比,等待观望,客观上对工作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做到公平、公正、阳光、透明,不搞优亲厚友、不搞独断专行、不搞暗箱操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