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地区的特征与现存问题
(一)交通特征与现存问题
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通常采用平面道路交通疏解模式,虽然车站地区的路网密度相对较高,但通常道路等级不分明,流线组织欠佳,导致车辆无法快速集散、人车混行甚至行人占道现象严重,集疏运交通效率低下。随着高铁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延续现有的疏解模式必将增大车站地区的集疏运压力,增加旅客的途外时间。
此类型车站另一显著特点是路网交通混杂,过境交通、地区交通和集散交通高度重叠,尤其是跨铁路通道,既承担车站的集疏运功能,又承担老城的穿行交通功能。中心城区的交通饱和度原本已处于高位,加上一些城市为追求景观效果,将车站作为城市主干道的对景,致使该道路难以跨越车站,必须经过错位交叉才能跨越,客观上增加了车站地区的交通压力,使道路服务水平进一步下降。
此外,除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拥有连接铁路车站与城市中心区的轨道交通外,目前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的集疏运主要依赖于常规公交、出租车和小汽车,单位时间的客运量有限,而未来如能尽早依托大、中运量公共交通实现集散,将对车站地区的交通压力带来本质性的缓解。
(二)功能、业态特征与现存问题
大量调研结果表明,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地区功能相对单一,业态层次较低,开发强度偏小,未能体现交通引导发展的理念。目前车站地区的功能主要包括餐饮、住宿、零售、低档娱乐等为普铁旅客提供基本服务的业态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的住宅区,而建筑形式则以多层为主,布局凌乱,缺乏整体感。高铁的来临将会产生更为多样化的客流群体,仔细甄别各层次旅客的不同需求,探寻未来功能更新和业态提升的启动契机,是把握更新开发机遇,利用交通引导片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景观特征与现存问题
车站地区在景观方面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建筑风貌缺乏可识别性,无法体现城市文化。例如,哈尔滨站南广场地区的建筑和空间形式与该城市的欧陆文化、铁路文化和寒地特色相去甚远,江南地区一些车站周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也尚未体现水乡要素和尺度感。其二,长久以来,由于普铁长途客流较多,需大量候车场地,车站本身和周边地区在管理体制上又分属不同部门,车站在市民心目中长期留存着脏乱差的固有印象,加上其本身缺乏多元化的场所与业态,使之难以像日本京都车站那样形成城市综合体,无法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景观和公共生活的中心。高铁将引入更大数量、更高层次的客流,给车站地区的更新与综合改造带来重大机遇,然而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上述两大问题必然是一大挑战。
二、铁路车站地区价值的重构与多元目标的形成
铁路车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发展节点,在不同历史阶段,自身的价值和发挥的作用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过去,车站地区单纯地承担着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转换、集散功能。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提升,如今的火车站已呈现出交通与服务复合化,但服务内容的单一性和低层次阻碍了车站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触媒”作用。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高铁可带动沿线产业,尤其是商务、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聚集与发展,铁路车站地块的综合开发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选择,以车站新建或更新为契机打造城市副中心已是趋势所向。如荷兰鹿特丹中央车站,在周边的商业更新开发中,植入了众多有利于复兴城市中心的服务性和娱乐性项目,并将车站本身改造成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形成以站点为中心,指向清晰的功能轴线。
在车站地区价值重构的背景下,国内一些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进行了积极的更新尝试,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例如,南京站结合沪宁城际高铁北站房的改造建设,通过用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充分挖掘地上、地下空间,布局各类集散交通设施,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流线,构建布局合理、用地节约、换乘便捷、形象突出,形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2];上海南站地区依托车站建设,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信息媒体等现代服务业与高档房地产业,将交通枢纽转化为经济枢纽;天津站利用京津城际高铁的建设契机,通过车站的更新改造,将南广场与天津的母亲河——海河相连,并与河对岸保存较完整的殖民地风格建筑遥相呼应,重述了天津历史上的殖民文化,该地区通过水景与广场空间的塑造,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和游客参观,成为了城市的门户名片。
综上,基于价值重构的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地区更新的多元化目标可从交通、功能、景观三个方面加以描述,即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向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整合以实现便捷高效的换乘,车站地区功能与业态的协调与提质以打造新型的社会、文化、经济交流地和城市活力中心,建筑与空间景观得以重塑并增添文化特质,以展露城市特色与体现门户效应。
三、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地区更新开发的规划策略
(一)“集疏畅达、换乘人性化”理念下实现交通目标的规划策略
铁路集疏运系统是铁路客运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按承担的主要功能,可分为集疏运网络和集疏运节点两大部分[3]。确保网络运输的畅达性和节点换乘的人性化是实现交通目标的核心理念。前者主要涉及地区交通层面,即加强枢纽与周边环路、干道的快速联系,同时对周边不同目的的交通进行分流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后者则主要涉及站区交通层面,包括打造集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构建无缝衔接的立体化交通换乘模式以尽可能缩短换乘的步行距离。
1.地区交通的组织
由于地处中心城区,扩容交通基础设施不可能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其根本措施在于疏导分流与交通需求管理。
首先,车站地区一部分客流与车流是通往或来自市域或更远范围的,针对这部分“流”的集散,应通过完善路网布局,强化快速干道的功能定位,利用枢纽专用集散路连接环路逐层分流。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选址多位于距离城市内环(一环路)2~3km范围内,可借鉴“机场专用路”模式,建设连接车站与城市一环路的专用通道,将这部分车流快速疏散至城市环路上,再通过城市各级环路之间的联络通道进行逐层疏解。
其次,车站两侧均为城市建成区,因此跨铁路通道的数量决定交通流的分布和网络的畅达程度。在规划中应改变一味增加某条跨铁路通道车道数的方法,应采用加强周边平行通道建设的多通道分流方法,以均衡分担车站两侧的交通联系。跨铁路通道(改造模式见图1)可根据地形条件,灵活采取上跨或下穿形式。对于“一站两场”的车站,分别在南、北或东、西两侧组织独立的进出站流线,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跨铁路通道的交通压力。此外,还应通过利用现有或规划新增路网组织单向交通,减少车流冲突点,提升车站地区的通行能力。
再者,中心城区理应成为交通需求管理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因为人流量大,出行时间集中,更有利于发挥公交承担集疏运交通的优势。各城市应视条件启动或加速建设连接铁路车站与中心城区各主要集散点之间的地铁、轻轨或BRT等大、中运量公共交通,并在公交线路密集路段压缩小汽车交通空间,开辟公交专用道。
2.站区交通的组织
依托高铁带来的车站更新机遇,改变原先普铁车站地区各种交通设施平面化的布局,参考香港车站、京都车站的立体空间共享模式,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实现交通设施的立体化、集约化,以缩短各种交通方式间的换乘距离,节约地面空间,为中心城区高强度开发预留可能性。各种交通设施的布局应体现公交优先的战略,即常规公交位于地面层,轨道交通的站厅、站台分别位于地下一、二层,并最靠近铁路车站的进、出口。一般铁路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或出租车、小汽车、长途客车的换乘距离分别不应超过100m、150m、200m、250m。对于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应以远景轨道交通规划为标准,在铁路车站地区预留轨道站房,并尽可能在多条轨道交通车站之间形成最便捷的换乘方式。对于常规公交,则尽可能利用周边道路绕行方式有效减少车站内部车辆回转、掉头的空间,优化交通运行秩序。
虽然不同交通方式的分离甚至有各自的专用进出通道是车站枢纽地区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但值得注意的是,串联这些交通方式的直达、连通性好、安全且视觉效果良好的步行系统是提升换乘效率、体现人性关怀的必要组成部分。步行系统可表现为地下通道、高架步廊、建筑中庭、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等多种形式,对于南方炎热或多雨地区、北方高寒地区,建立具有遮蔽设施的步行系统尤为重要。
(二)“功能协调、开发集约化”理念下实现功能目标的规划策略
由于高铁主要承担商务、旅游、通勤者的出行,他们的需求和普铁旅客所需的基本配套服务结合在一起,成为车站地区更新走向多元化功能协调发展的目标。因为土地资源有限,必须实施高强度的集约开发。
1.基于交通引导开发(TOD)的功能与业态选择
依据TOD理念,结合人群需求,应整合原有的基础服务功能,通过对建筑空间的改造与重新利用来提升业态档次。针对高铁人群的主要需求,在拆除风貌较差或质量不佳的建筑后,适当增加金融业、信息业、中高档办公业的建筑和文化休闲类场所。由于铁路车站地区处于TOD开发的核心圈层,因此需确保一定的开发强度,容积率(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它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一般应达3.0以上。
2.土地细分与混合开发
车站地区土地价值较高,而大地块的开发往往不利于价值的充分挖掘,依据土地出让的国际经验,结合“高交通需求配置高路网密度”的原则,笔者建议将土地细分为0.5~2hm2的规模,分块出让给不同开发商,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导则,以确保整体空间的有序。
德国柏林中央车站、中国深圳罗湖车站周边地区的实践都表明,城市的老城区通过综合体建设,可作为地区发展的“催化剂”,使衰弱的城市地区实现再生[4]。这些综合体建设都依托于地区功能的多样化和业态的丰富性,通过平面和垂直两个向度的混合开发,达到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提升车站地区活力,同时逐步激发出旅游、商务、展示等一系列衍生功能。平面向度的更新主要通过用地的兼容应对综合开发的灵活性,垂直向度的功能竖向分布通常在底层布置面向所有人群的商业、娱乐,中间段布置办公、金融、信息服务业,上部建筑安排酒店住宿或居住功能。
3.车站地区复兴的文化要素
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作为城市最重要、接待旅客最多的门户地区,理应成为宣传城市文化的窗口。然而目前,车站地区能反映城市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寥寥无几。因此,抓住更新改造的机遇,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并在车站核心区结合建筑、开敞空间等予以显化,实现以文化品质带动周边地区功能提升的目标。例如哈尔滨车站通过剖析该城市所具有的铁路文化、欧陆文化、冰城文化,分别在铁路北广场依托废弃铁路打造铁路文化公园作为市民休闲的开敞空间,在南广场的建筑改造与新建中增添或设计欧陆风格的建筑外形,以及在车站各功能的串接步廊中设计适应北国寒地文化的人性化防滑铺地等[5]。
(三)“景观塑形、建筑传韵”理念下实现景观目标的规划策略
门户地区的景观形象会对旅客和市民的城市认知产生巨大影响,一个能融传统与现代、共性与个性、经济与文化为一体的空间场所会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地区可通过景观空间序列、建筑风貌与天际线两个方面来实现塑形与传韵的效果。
1.景观空间序列
车站地区应配合流线的组织,点、线、面结合,将该地区的公共空间串连成拥有序列感的整体。点主要包括铁路进出站口、市内交通方式的上落客点、各功能区的入口节点等,线主要包括各类步行连接通道,面主要包括站前广场、公园绿地、公共建筑的室外活动空间等。对于车站地区地标建筑的选址,应进行视线分析,使出站口与主体建筑顶层保持18°~27°的视角(这是视线最合适的角度),并在周边地区预留连接地标建筑的视线通廊。若车站地区拥有历史建筑(群),应将其作为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予以保留,并整合到城市开敞空间序列中,与现代景观形成视觉对话。植物配置方面,应尽可能采取本地植物,并选用滞尘性比较高的乔木与灌木,以降低因交通量较大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塑造宜人的绿色空间。
2.建筑风貌与天际线
据调查,旅客与市民对于绝大部分车站地区的建筑风貌缺乏深刻印象,这源于该地区的建筑风貌特征不明显,无法反应地方文化。因此利用车站地区更新的机遇,对建筑风貌与建筑所形成的城市天际线加以整治与设计,对地区环境品质的提升有积极效果。苏州站的景观改造是目前较为成功的案例,苏州地处江南水乡,利用南广场改造的契机,将站前广场延伸至护城河边,拓展为一个面向古城区的文化展示平台,旅客和市民身处广场即能直视城市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古城风韵。
城市中心型铁路车站地区应把握好机遇和区位优势,对该城市建筑风貌的特征予以分析,并提取典型元素,如哈尔滨的欧陆风情决定了穹顶、尖顶、尖券是建筑立面的重要元素。建筑风貌改造时,应结合城市设计导则,在对站前广场进行环视视角分析基础上,对建筑屋顶、外立面及天际线等视觉焦点进行重点整治,辅以统一的广告牌设计,协调整体建筑色彩与形态,使该地区成为唤醒城市记忆、充分展示城市文化的枢纽核心与门户。
交通畅达是任何铁路枢纽地区必须处理好的核心问题,功能协调是形成城市公共生活中心、实现车站复合功能的必要途径,景观重塑则是彰显城市个性与门户效应的点睛之笔。不同城市应在把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城市特色与车站地区的现状,制定相应的详细规划与设计导则,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合编.城市对外交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
[2]沪宁城际铁路南京站北站房交通规划设计[R].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8.
[3]戴帅,程颖,盛志前,著.高铁时代的城市交通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内容涉及到相关土地的合理利用,建设工程规划及管理的主要方面,对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等,其目的是要保证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最终顺利的实施,更好的引导和促进城市的发展,从而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
1 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基本原则
1.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相关的研究资料,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依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集中性特点,使得其成为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费者,这样也就使得人类住区不适宜的开发和不善管理有可能造成不可持续的生产和耗费。在城市的基本发展进程中,如果不采取成效的措施进行改变和处理,将会导致土地和水资源及大气层产生严重的破坏与影响。
1.2 法制化的原则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是使城市规划的管理能够在有效的规划指导下进行的根本措施,在它的基础上,形成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和方针,并报经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审批通过,最终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规划政策,并且编制能够作为城市规划及管理依据的城市规划内容及方案。
1.3 公众参与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的过程,以及开发建设将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性的工程。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发动广大城市市民的共同参与方能实现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城市规划的初稿设计及完成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的途径,向广大的城市市民做进行宣传,并征求意见和建议。只有在吸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和形成最终的城市规划方案。
1.4 政策原则
城市规划的目标应当考虑所有人民的公正和公平的机会,减少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措施以促进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政府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的政策和执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当与城市规划师保持相关价值的平衡关系,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利用规划的市场营销手段,吸引投资;反映并保护公共的利益,发挥规划“守门员”的作用;倾听并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2 城市规划及管理的措施
2.1 规划制度的措施
为了公共利益和城市整体利益的实现,围绕城市土地使用的合理分配的基本原则内容,展开的横跨城市社会诸多系统的复杂而独特的相关社会活动,是一种社会运动、政府行为和职业技术等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内容。
“公平”和“效率” 等着这两条基本线索是在实际运行的城市规划体制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对各种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是现代城市规划工作的根本实质。在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各种具体的城市建设规划的细致工作中,涉及到“社会公正与正义”和“经济效率、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相关的问题。城市规划的制度创新的主要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如何界定不同层次、不同利益群体矛盾冲突的相关对象的确认方面,以及如何传递、组织和提供达成利益关系和谐的有效途径及基本行为规范方面的具体内容体现。
2.2 规划法规意识的措施
规划法规意识方面的建设:首先要相关部门的领导、街道干部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这需要由政府牵头,定期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街道干部进行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等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对贯彻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在城市规划等决策和处理违法建设问题时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城市规划及管理工作走上依法管理的正常轨道。
其次,要经常性地向广大市民宣讲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基本常识。采取向广大群众印发法律法规、日常执法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设计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2.3 规划管理体制方面的措施
规划管理体制方面的建立要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编制权和规划管理权必须集中在市一级,实行规划垂直管理,一支笔审批的基本过程中。要理顺城市规划及管理,减少相互扯皮。在与环保、消防、人防、防洪、园林、土地、防疫等部门的关系中,城市规划及管理部门要发挥综合、主导作用。市辖区设置规划分局,区(包括开发区)一级规划管理部门只有市一级规划局授权的个人建房规划管理审批权和限额面积之内的建筑工程规划审批权,以及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加强城市规划及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做到按章执法,秉公办事的根本目的。
2.4 规划管理方面的措施
在依法实施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前提下,适时运用行政及经济的手段进行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主要是对违法建设的处理,既要对事,也要对人,除对违法建设依法按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外,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要相应地追究领导责任,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该降级的降级,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运用经济手段是指运用价值、税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杠杆来管理城市规划,它可以把自身的活动与城市规划意图和社会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2.5 规划监管方面的措施
如果要切实的加强维护城市规划法律严肃性和查禁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就要很好的建设和发展城市规划监察队伍。在建设规划监管队伍的时候首先要确保有一支专门行使城市规划行政执法权的机构,同时要随着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区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适当的增加规划监察队伍人员的数量,已达到满足监管任务的性需求。然后是需要对规划监察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的培养和培训,通过多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并能够严格的按照城市规划执法程序和案卷的制作,以及规划违法案件的进行立案和调查取证等工作任务。再则是城市规划行政执法要适应时代的基本要求,提高管理的效率,舍得资金的投入,配备规划执法需要的相关设施设备,以及拆除违法建设用的机械设备等等,使之管理科学化的目的。最后是要提倡文明执法,加强规划监察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执法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执法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廉洁奉公。要提倡文明执法,树立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结语
城市规划及管理是指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内容,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划法规和具体规定,采用行政的、社会的、法制的、经济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的规划与控制,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柏林.谈谈当前城市规划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城市规划及管理.2005
关键词:规划;管理;问题
一、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性质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职能。城市规划及其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意志的体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行政职能的管理部门,因此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职能,它是代表政府来行使权力的。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手段。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城市规划目标、设想、与当前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使其落实到地面上成为具体化。由此可见,它是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得再合理、再科学、再切合实际,也不会顺利地实现。
城市规划管理是管理活动。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实现的,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总图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建设项目的申请、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放线验线、竣工验收,还有违章占地和违章建设的查处等,要经过多层次的把关,办理一系列手续,因此说,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的管理活动。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门科学。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城市规划管理同样是一门科学,而且是既包含软科学,又包含硬科学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这一工作,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的,它有很强的知识性、政策性、原则性。
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表现
组织。组织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实施。包括健全相应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以及具体地组织各种调查、评议、论证、审议活动和咨询、检查、评比等活动。
计划。根据城市规划设想,结合当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与自然的实际情况,提出全面的城市建设在实间、空间方面的实施计划和分期实施计划及其估算。实质上规划本身就具有计划的含义。
引导。拟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引导城市建设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使各项建设尽可能合理布局、节省用地、节约投资、提高效益。
协调。深入了解各部门、行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要求和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当前建设。包括调节各种矛盾和解决各种有关的问题,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积极性,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控制。采用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方式对各种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直接和间接的制约,如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支持小城市发展,保护文物古迹和优美环境,使城市建设有计划、按比例进行,并留有发展余地等,发展有利条件,限制不利因素,避免损失和浪费,使城市发展建设遵循健康的轨道进行。
监督。随时监督、检查城市规划实施情况,查看、了解建设单位是否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施工,及时纠正一切违反城市规划和法规制度要求的行为,坚决制止违章占地和违章建设现象发生。并运用行政手段奖优罚劣,制止不正之风。
服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也就是为各项当前建设和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服务,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所谓“超前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等,正说明管理也是超前服务。
决策。城市规划管理更重要的在于为城市政府提供城市发展建设的科学决策方案和意见,使城市政府拍板定案、审查批准、发号施令时心中有数,科学、正确、失误少。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对建设用地、各项建设的审批、和对各个规划设计方案的确认,同样是决策的体现。
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主要是指按照由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城市规划,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划法规和具体规定,采用行政的、社会的、法制的、经济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实施。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有效手段,按照城市规划,依法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活动。《城市规划法》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具体阐明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扼要地把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土地利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城市合理布局、环境质量和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致命点。如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对城市土地的利用进行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就难以落实,当然就更谈不上按照城市规划实行统一的建设了;因此,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极其重要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土地利用科学合理的唯一法律依据。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就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运用法律赋予的控制手段,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和节约原则的实现。为城市土地的征用、规划和具体使用提供依据和创造先决条件。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重点是要严格控制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类建设的选址、定点,使之符合城市规划。主要制约手段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具有法律效益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也就是说,凡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类建设,必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选址定点,并按法定程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否则不得以任何借口使用土地进行建设活动。
概括地说,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法定的国家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对于国家确定建设的、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提出具体要求,使其符合城市规划,这类项目计划任务书的报批,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选址意见书;二是根据法定的管理审批程序,在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土地,包括临时用地进行的各类建设项目,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持国家批准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定点,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确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城市规划区的各项建设活动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定的审批程序,对于各类建设活动进行规划管理。这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一项大量性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概括地说,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就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
按照建设项目的类型和期限不同,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可以分为建筑管理、道路管理、管线管理、临时建设管理等几大类。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不同的规划技术要求和审批办法。临时建设工程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三)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挑战
Abstract: The urban planning is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e face of the city the rapid expans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increasing speed of change,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has been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How to ensure the rapid advance of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along a healthy path is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the hot new trend following from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issues and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spects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thinking.
Keywords: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challenges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是党和人民政府关于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针。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和目标,是城市建设的综台部署,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面对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1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1.1城市规划体制所面临的新挑战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政府的一项职能,而且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同时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的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查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4)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产生了较多的违法建设。
(5)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6)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1.2提高对城市规划管理的认识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国际来看,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主要大城市都出现过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许多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就是要从先发展、再治理的传统发展观转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现展观。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城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具有多功能、多层次、高度综合的性质。因此,城市管理必须采用系统方法,从全局、整体的高度来处理和解决局部、个别、具体的问题,使各种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系统的整体优化,从总体上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这样,城市就能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同时,现代城市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市民提供舒适、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创建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操作体系
城市规划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规划选址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踏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2.2抓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3个方面:
(1)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对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强调要由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来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1、1 盲目无序的管理缺乏法律监督机制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开始进行科学化的城市规划管理,而且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在很多城市的规划中都存在着盲目的跟风建设和无序的不科学规划管理,但是在很多城市的规划中都存在着盲目的跟风建设和无序的不科学规划管理,但是在很多城市的规划中都存在着盲目的跟风建设和无序的不科学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调控作用也没有那么突出。
1、2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度不高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整合城市各种资源,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存环境的共同发展,是一个人们对城市资源的再分配和管理活动,是一个公共的协商操作机制。所以,在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中,应该充分的征求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多方发挥公众的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我国城市的规划管理大都是政府进行操控,广发群众很难有机会参与或者没有足够的兴趣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中,这也给城市规划管理带来了影响,导致城市化的发展规划与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
1、3 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负面影响
当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进行的城市规划管理对今天现行的城市化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正在向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当今,城市规划管理的操作涉及到而另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利益的交织,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够协调多种经济之间的关系和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1、4 我国城市的规划管理方式比较滞后
在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管理分工和职能不明确的现象,特别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制度还不健全,这样让具体的管理工作很难在现实中落实。此外,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城市规划管理的经费并没有被纳入进来,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缺乏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和保障,所以现阶段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很难切实有效的开展。在城市规划中有些工作人员不够专业,素质程度较低,工作队伍力量有限,这就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
2、城市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坚持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
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中,首先应该进行城市规划,再进行规划管理建设。对城市的整体状况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定向和定性。应当依据整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城市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和专业规划,并整合好城市局部和整体,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问题。城市发展的设计要求要明确城市规划需要,也要结合城市的发展形势挖掘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潜力,把城市的形象做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规划落实后要逐步进行规划建设,确保不能因城市规划的不足致使建设存在落后状况,衍生出建设问题导致建设资源的浪费。
2、2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要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规范性,就应该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限制操作,使其能够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首先,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为城市规划管理的操作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这不仅能够方便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也能够保障居民的利益。
2、3 城市规划中让公众参与其中
为了提高公众的规划参与度,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中应当加强信息公开、信息透明,让群众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规划中,让公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让城市规划管理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欧美等的一些发达国家中,城市规划中公民的参与度较高,西方城市的规划中也体现着城市的公众意识。要想提高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度,首先,应该讲城市规划建设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在城市规划中要坚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体现出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另外,城市规划还应该对一些重要资源,诸如稀缺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
2、4 在规划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价值规律来进行所有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城市的经济活动也处在市场关系当中,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应该有效的进行市场管理和市场调节工作。要从本质上来说,城市规划管理应该是政府工作的范畴,应该是在政府的干预和管理下来保障公众利益。而在市场经济形势条件下,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储备趋于紧张,土地的价格也在飞快上涨,如果单单让市场调节来进行规划管理,则项目投资者往往是专注于建设项目能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所以要在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来进行城市规划。
2、5 强化政府的领导、协调工作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把城市的规划工作纳入到政府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明确城市规划的具体目标、要求和具体的事实方法,每个相关部门也必须积极的履行其自身的职责,与政府的宏观规划目标做好相应的协调配合工作。还要注意城市的整体规划还要和近期的规划都应该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计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做好配合和相关对接。
2、6 在城市规划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中有着较为明显的资源浪费现象,能源消耗也很大,在规划建设中对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时候,制定规划的工作人和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节约资源的意识,能够较好的处理规划管理建设和生态平衡这两者的利益关系,最大程度的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城市。在生态文明平衡观念的指导下,城市规划建设应该进行有效的生态建设,坚持扩大环境整治的力度、强度,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对环境污染严重并且经济效益低下的经济运作模式应该得到彻底改变。应该严格地对能耗问题进行管控,对于城市建设项目中的能耗审批问题要加倍重视,积极地探索低碳低能耗的发展道路,做好推广低碳环保建设的相关工作,构建一个节能环保型的新型现代化城市,有效的实现城市建设中的经济、社会、和环保的平衡发展。
3、结束语
之所以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案是一个城市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进行城市合理布局建设的基础,也是新型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当前在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可以在城市规划中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律法规,有目的的引导广大公众参与到具体的规划工作中来,进一步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的基础上,来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改良,以达到让城市的建设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群众的生活和发展需要,使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更加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赵有全.浅析如何进行城市规划管理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关键词:城市规划 管理问题 对策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the time, but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has many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urban planning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ving countermeasures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提出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来说是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观念
2.1整体与综合观念
城市和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工具、花鸟鱼虫、居民和污染,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他们可以单独来看,也可整体地去欣赏。在城市建设方面,不仅要满足生活需要,还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外部因素、经济、生态环境、技术和社会空间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充分发挥各自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达成统一的效果。
2.2协调与控制观念
协调,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机构或是组织的内外部关系,为城市规划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促进方案达成预期规划的目标。在这里整体的建设,是一门需要很多系统协调的整体,政府需要有一定的控制观念,去协调每一个子系统,控制整体局面的发生,起到监督和决策的作用。
2.3历史与文化观念
历史文化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岁月,流传至今的,我们在制定城市规划的同时,也不能随意破坏这些历史遗迹,要将其保护起来,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历史文化或是现代时期的文化,让城市富有生命力,提高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值。
2.4科学与理性观念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城市的发展,不是随意的,我们要按照良性循环的状态发展,要城市规划通过科学与理性相结合的思想去考虑问题,不能片面的,一定要避免不切实际的,或是具有危害性的行为出现。
3城市规划管理的功能目标及原则
城市规划管理是实施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的和有效的机制。它的目的是通过规划的实施,塑造城市的美好形象;且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利益,保护良好的生态和物质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法制化的原则,公众参与的原则,促进发展和保护公共利益的政策原则,规划实施中坚定性和灵活性的监控机制原则。目前,我国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的城市规划管理是根据国家“一书两证”的规划管理办法进行建设项目的审批和规划管理。应当说是具有相当的严谨性和综合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制约城市的发展。
4城市规划对我国城市发展的作用
城市规划工作有很强的整体性和艰巨性。城市规划的作用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更是城市规划实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国家对城市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是国家调节城市和区域经济的一种工具。
在城市建设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土地使用施加的作用,可以分为:控制作用、引导作用、整合作用、保障作用四方面。正是通过这四种作用,才使得城市土地试用活动能够既有效率,同时又体现公平,从而符合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但是,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有局限性。城市规划界对于城市规划作用应当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解,要澄清现今很多的模糊认识,防止各种夸大其辞的做法,太高的目标以及不严格的表达会造成认识混乱和集体的失落感;但同时又要在体制中积极地争取合理的位置和权限,以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5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缺乏法制保障,导致规划缺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规划审批权。当前缺乏完善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不对称,缺乏对违法建设直接当事人的处罚,另外地方性法规不完善造成规划权威性受损,同时规划行政处罚权分割影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行政程序立法不完善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规范化。还有就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规划审批权,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规划受政府和规划部门双重领导。负责城市规划管理各个部门在不同层次不可避免地存在既得利益冲突,由此所制定的政策,就难免会影响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还有就是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大众监督。缺乏大众监督是城市规划管理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城市规划决策往往还停留在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领导和少数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的决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少约束和监督机制。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规划单位的直接上级,这就使得规划管理和实施一直是处于规划管理者单方面的动作之中,这往往会造成决策主体的错位,使得决策缺乏大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背离城市规划目标,同时公共利益会被某些群体利益所替代,造成最终使城市规划管理的方向偏离原有的发展轨道。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也会造成一些政府官员利用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建设进行干预,谋取个人利益,并产生各式各样的寻租行为。
6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首先是要完善规划法规。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城市的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是切实搞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保证。这也就要求各级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抓紧法制建设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注意运用法制手段维护城市规划及其管理的权威,将城市规划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要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使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逐步推行城市规划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化,最终组成严密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
其次是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要使城市规划管理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就必须按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也就是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这样就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制止各种行为发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严格的审批程序是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另外一个就是改革管理体制,有效发挥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改革规划行政管理体制,就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由开发转向保护。
再次是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城市规划部门要把规划实施的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好土地使用建设活动审批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城市规划违法活动,及时发现纠正,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将规划管理的行政责任具体分解落实,使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于由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城市规划管理责任的确立,其目的在于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权益。
最后是要完善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有效防止决策的片面性,提高规划实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影响内涵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多,二者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为了促进二者更好的发挥作用,首先得明确二者的概念、内涵和关系,在城市建设中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1、概念。城市规划管理是为了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城市的发展需要,根据相关的规范,对城市规划的各项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在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展望。
2、目的。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它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是,在认真调查城市地区建设现状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落实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构建合理的城市地区空间发展框架,布局快速交通网络系统,着重对自然生态地带、经济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进行整合,使各项设施合理布局,实现对城市规划的有效管理,并划定城市规划建设的范围,明确城市近期规划发展方向,为城市的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城市快速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3、作用。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城市结构、规模的要求也不同,而进行城市规划管理,首要的目的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实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第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行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人们服务,而为了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必须发挥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第三、优化城市各项功能。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不断完善的过程,城市空间的拓展需要与市政基础设施的扩展相匹配,建筑物的增长应该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与环境质量的改善相适应,而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离不开城市规划管理,只有加强规划管理,才能更好的进行市政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各项功能,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城市规划设计概述
1、内涵。城市规划设计是进行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它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期,根据城市的基本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城市规划的方向和具体措施进行计划,以便为将来的城市建设提供依据。一般来说,根据城市规划的范围和具体要求的不同,可以将城市规划设计分为长远规划设计、短期规划设计、区域规划设计、全局规划设计几种形式。
2、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相应的原则。第一、保持当地景观特色。不同地方的景观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要保持这些具有特色的景观。要适当的运用现代规划设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考虑当地居民的心理接受和认同感,防止破坏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保持当地景观特色,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第二、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这些历史文化传统。对于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景观,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对这些景观进行独立的规划与设计,保留城市发展的特色。第三、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对于地方特色不明显,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要继承原有景观特色,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既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又要重视环境保护,提高规划设计技术和规划设计水平。
3、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第一、使用艺术化规划设计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运用艺术化的方法,考虑当地居民的审美感和审美意识,尊重他们的美学观念和艺术理念,使城市规划设计具有美感和艺术感。第二、注重人性化规划设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运用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方法,加强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三、协调各方面关系。主要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协调好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布局之间的关系,根据协调性原则,从整体入手,在规划设计的同时,也要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以达到最佳的规划设计效果。
四、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1、城市规划管理在宏观目标上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规划管理需要整合城市资源,顺应时展的需要,因而在宏观目标上和总体方案上对城市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地区不同,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建设要求不同,在规划设计和管理上也不尽相同。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需要。同时,应该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对规划设计进行规范和调整,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当中,应该列出各工程之间的关系,查看其布局的合理性。对于中心城区的规划设计,应该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确定管理措施和布局方法,加强管理工作,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
2、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管理的载体。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需要借助城市建筑实体,不管是进行规划设计还是规划管理,都需要做好城市的布局工作,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科学合理整合各类资源,使得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得以按时完成。
3、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城市建设中,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按照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不能超越城市管理的相关规范,否则,规划设计将难以实现。而城市规划管理又会对规划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设计有时候需要根据规划管理进行调整,并且,规划设计需要服从规划管理,只有这样,二者才能实现和谐相处,共同为城市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两项重要工作,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并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重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化水平,提高规划管理效率,从而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2(9)
[2]黄治.对城市规划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06(2)
[3]周丹.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 2012(11)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投资环境;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157-03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实现未来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城市规划基本概念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是:“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过程,是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组织和控制。要想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蓝图能否实现,关键是规划管理。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管理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是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4)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5)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7)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2提高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国际来看,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主要大城市都出现过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曾重蹈其辙。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许多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就是要从先发展、再治理的传统发展观转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现展观。
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供水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不足等问题,有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属于城市化的后起国家,应避免重蹈城市化先行国家曾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覆辙。这就要认真研究,着眼于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往往“重生产、轻管理,重经济职能、轻社会职能”,以单纯的片面的经济增长指标,来作为考核和评价城市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于是,政府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过程中,无暇顾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处于较低层次状态。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城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已刻不容缓。
2.3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2)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①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②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方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3)规范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者)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纠正。
4)保障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源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某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5)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城市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部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者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3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探索
确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情、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城市规划,这是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的前提,这就要为城市进行功能定位。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把城市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由于按此定位规划,符合于客观实际,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3.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比较合理,它的内涵是,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合理调整市区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城区的属地管理等功能,朝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进,从部门行业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与此相适应的是,市政管理部门(如环卫、园林、物业等)逐步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变。它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使得城市的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并重,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重建轻管”等问题,同时也理顺条块关系,加强了城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管理功能,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
3.2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评价、考核城市的政府政绩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除包括必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之外,应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的程度,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要指标,来评价、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3.3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不少城市认真探索筹措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的路子:
① 建立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地方财力,利用地方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建设。随着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增加,使用更多的财力投入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② 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办法,包括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收取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国外政府贷款等多种渠道进行筹集。拓宽引资融资渠道,利用外资通过建造、经营、转让方式,向外资出让部分路桥专营权、筹资建设其他路桥等设施,是国际国国内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这种融资方式,盘活了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存量,如通过路桥经营权的转让引进资金,使存量的国有资产变为建设资金。通过引进外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了地方财力的不足,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4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4.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4.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4.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观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4.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2)抓材料关。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3)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正副本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少数建设单位在办完“一书两证”后,违背规划设计要求,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规划用途或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对此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实行正副本制度,即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先审核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副本,这个副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正本同样具有法律效率。不同的是副本不能作为建设项目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竣工后,经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从而有效地制止了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4)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5)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5结束语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赵民,何丹.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J].城市规划汇刊,2000,2.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化;策略
现如今,中国正在加速城市化建设,因此,城市规划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应的人们对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需求也有所提高,这就直接的提高了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要求程度。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和现代化的高水品要求,怎样提高城市的规划水平,科学而合理的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城市规划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科学化规划城市的特点
1.1科学规划城市的综合性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包含经济、环境、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实际需要,不同方面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另外,还要将各方面的内容统筹起来,综合规划,这样才能使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复合功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1.2 科学规划城市的法制性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维护市民的公共利益,其属于一种地方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以,在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时,要有强制性和权威性,这不仅需要权威机构的参与,如政府机关,同时也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根据不同地区需要,颁布适合的法律法规,以此来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
1.3科学规划城市的前瞻性
城市在不断发展进步,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在科学规划城市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长远发展,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做好应对措施,保证科学规划的进行速度,避免措手不及,影响城市规划的进行。
1.4科学规划城市的区域性
每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都不同,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因此,对于不同城市的规划应该有不同规划策略,不能一概而论,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城市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城市良好快速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发展目标不切实际
现今,有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可能由于知识水平不够或是发展理念不完善,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盲目的追求城市的性能和职能,而忽略了城市实际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规范。依据我国城市发展的情况,其所提出来的发展目标难以完成。这样不切实际的目标不仅不利于城市的发展,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铺张浪费,为了城市的长久发展应竭力避免。
2.2 形象工程泛滥
近些年来,有很多城市在进行规划时过度重视形象工程,如大搞开发区、大学城、大型娱乐场所、大广场、宽马路等。这样的形象工程不利益城市的长久发展。首先,建设形象工程会占用过多的土地面积,使得其他地区较为拥挤;再者,建设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因此,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应杜绝此类工程的泛滥。
2.3传统历史建筑损失严重
每一座城市中都有一些古老传统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民族文献的体现,也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但是,有的城市的规划时往往不注意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只是盲目的进行翻新和扩建,这对于历史文化价值损伤很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对于历史建筑要深入研究,认真对待,不要使历史文物过早的流失。
2.景区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利益最大是每个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是,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城市的全面发展。现今,由于城市规划而使得风景区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城市的规划者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在风景区开办各种工厂,如水泥厂、刚进厂等等,这些工厂所带来的污染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污染不仅使风景区空气混浊,也是风景区的植物受损严重,惨不忍睹,应严厉杜绝此类现象的再度发生。
三、城市规划科学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首先,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对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强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规划中更应该坚持这一思想,因为随着城市发展,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协调现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能够有效促进城市中各种矛盾的解决;其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规划应该以提高城市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等作为具体的目标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和导向,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应该不断强化城市文化建设,主动保护城市珍贵的文物遗产,发展各种城市文化,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应该在城市的交通以及医疗或者教育等各方面考虑居民的利益。再者,应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人、经济以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城市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重点考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原有的生态基础上进行小改动,使其和人的生活呈现出更加和谐的状态,避免各方利益的冲突。
四、完善科学化城市规划的几项策略
4.1实事求是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