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微塑料污染的危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塑料污染的危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塑料污染的危害

第1篇: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1.1工作场所布局、分区依次为:清洁区(值班室、办公室)低活性区(更衣室、淋浴室、维修室、操作室)高活性区(储藏室、131Ba微球分装室、清洗室、检修室)。

1.2主要设施:同位素分装机、井下释放器、释放器清洗车、释放器存放箱、释放器铅护套筒、释放器维修台、储源铅罐、废物贮存袋,运源车,测井车。1.3生产工艺流程

131Ba微球分装前按照注水井剖面测井通知单,由测试绘解室设计同位素使用量,分装工按其下达同位素使用量进行分装。

1.3.1固态核素分装工艺流程如下:储源铅罐运到分装机旁取出载源塑料瓶将131Ba微球倒入分装机按测井用量开启电磁阀门通过漏斗把131Ba微球分装到释放器取下释放器

1.3.2测井过程工艺流程如下:释放器装入测井车测井车开至井边取出释放器装入组合仪器串仪器串装入防喷管防喷管与水管对接仪器串下井同位素排放、测井仪器串出井、取出释放器装回测井车

2、调查监测内容、仪器与方法

2.1内容

2.1.1分装室内各房间、分装室外γ辐射水平,测井口及其周围γ辐射水平和131Ba包装载体的辐射场剂量率;

2.1.2有关场所与设备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2.1.3运源车辆周围γ辐射水平;

2.1.4分装与测井操作人员接受辐射剂量的跟踪监测与估算。

2.2使用的仪器与方法:

GH-102A型环境X、γ剂量率仪;451P型加压电离室巡测仪;FJ1210α、β、γ表面污染测量仪。γ剂量率定点即时测量,同一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避免射线直接干扰,表面污染测量采用擦拭法。

3、结果与分析

3.1分装室内各房间、分装室外γ辐射水平,测井口及其周围γ辐射水平和131Ba载体包装的辐射场剂量率。监测结果表明:高活性区内个别点高于2.5μGy/h,有些点略高于本底水平;低活性区、清洁区的监测值均在本底水平;分装室外环境监测值全部在本底水平;测井口及周围环境监测值全部在本底水平。对储源铅罐,GBZ114-2002中条5.8规定,储源活度3.7×1010Bq以下时,距罐1m处γ空气比释动能率应小于50μGy/h。现储源铅罐距罐1m处γ空气比释动能率远小于50μGy/h,符合规定要求。载源释放器,是工房内次强的源项,表面在(10-20)μGy/h数量级,同样应熟练、快速操作。在装车测井前,工房内应设隔离区放置,释放器应放入铅防护柜或套筒内。用手提取释放器时,必须带铅胶手套。

3.2有关场所与设备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针对最有可能污染的场所与设备擦拭取样进行监测,所以多少都有些污染,参照β污染控制水平(4-40)Bq/cm2,污染范围接近或超出此范围。其它大部分场所与设备是没有污染的。曲淑英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为将污染范围和污染量控制到最小,关键在于严格要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污染处置。特别要强调个人卫生防护,避免内照射。

3.3运源车辆周围γ辐射水平

运源车包括运储源铅罐、运载源释放器。车内备有铅柜,有防护屏。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供测井用载运放射性物资的专(兼用)交通工具,必须设有固定源罐的安全装置与防护设施,并且能与车上的固定物联。驾驶员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应小于相应的年剂量限值。车辆外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得超过25μGy/h,距车辆外表面1m处不得超过2.5μGy/h。监测结果表明,运源车辆内驾驶室驾驶员位置及周围γ辐射水平基本全为本底水平,均符合标准要求。

3.4分装与测井操作人员接受辐射剂量的跟踪监测

按GB11871-2002“6.6.2个人监测和评价,在1mSv/a-5mSv/a范围,评价以个人监测或工作场所监测结果为基础”,这里采用后种方法。工作场所监测:用GH-102Ax、γ剂量率仪和451P型加压电离室巡测仪在工作人员身旁跟踪测量操作范围处的γ吸收剂量率,乘以操作时间,求得吸收剂量,按GB/T14583-936.3规定,采用比值0.7SvGy-1转换为有效剂量当量,按GBZ-20027.1.3规定,检测结果可以认为是既不低估也不过分高估的有效剂量E。

3.5分别对固态放射性核素载体测井和分装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3.5.1固态释放器分装

一般装入0.5-1.0mCi,(最大2.5mCi),分装时接受剂量最大的一步是从载源铅罐内取出载源塑料瓶将微球倒入分装机。根据本次跟踪检测,工作人员一次分装接受剂量在0.13μSv-0.22μSv,建议取0.22μSv。

3.5.2测井

测井时接受剂量最大的一步是从测井仪绞车取出载源释放器接入测井仪器串的连接过程。根据本次跟踪检测,工作人员一次固态测井接受剂量在0.14μSv-0.22μSv,建议取0.22μSv。根据本次跟踪检测,工作人员一次液态测井接受剂量在0.27μSv-0.31μSv,建议取0.30μSv。

3.5.3释放器维修工

从偏安全考虑,每支用过的释放器表面γ剂量率1.0μGy/h,维修10min,接受剂量0.17μSv。有了一次分装、测井、维修的剂量值,乘以一年的分装、测井、维修数,得出年剂量。

4、结论

4.1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辐射危害

正常运行条件下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131Ba分装与测井过程γ射线的外照射。每一工作人员接受的年有效剂量小于或远小于1mSv,属于小剂量情况,不会产生确定性效应。从躯体效应看,不致于产生急性或慢性放射病,也不致于损坏单体器官。对公众不会造成可产生后果的辐射危害。

4.2异常和事故情况下的辐射危害

4.2.1131Ba微球撒、漏造成的内照射

当131Ba微球撒落在分装机、工作台或地面,由于微球表面镀碳,粒径100-600μm,密度1.01-1.03g/cm3,不溶于水。与粉末不同,它不易飘浮在空气中或形成气溶胶,吸入的可能性很小;渗入皮肤的可能性也很小;可能沾在手上、衣物上,不慎食入。

4.2.2131Ba撒、漏造成的表面放射性物质污染

表面放射性物质污染将造成污染源面积的扩大,扩大了照射面和食入内照射的几率。一般情况下,131Ba为松散的物理附着,但随着表面污染时间的延长,非固定污染物中的一部分可转化为固定污染。

4.2.3储源罐或载源释放器被盗造成的危害

第2篇: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P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治理对策;云南牟定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86-02

随着大量农膜、化肥、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大幅提高粮经作物产量的同时加重了环境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农作物秸秆因利用率低而被大量焚烧,既影响空气质量,也诱发多种疾病,使农田生态环境恶化,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本文就农膜、化肥、农药的使用及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利用和治理对策。

1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1.1 废弃农膜污染

牟定县常年种植水稻6 000.00~6 333.33 hm2,薄膜育秧600.00~633.33 hm2,需用薄膜135~143 t;常年种植烤烟3 333.33~3 666.67 hm2,需用地膜250~275 t;常年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2 333.33~4 000.00 hm2,需用薄膜175~300 t;常年推广蔬菜地膜覆盖栽培666.67~1 000.00 hm2,需用地膜50~75 t;常年种植西瓜166.67~200.00 hm2,需用薄膜150~180 t。这些用于农作物生产的塑料薄膜除水稻育秧、蔬菜大棚可以重复和连续利用外,其余都无法重复和连续利用,回收率不到10%。虽然农户会对用于农作物种植的薄膜进行清理,但一方面难于清理干净,另一方面因无回收价值而随意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塑料薄膜是一种极难降解的材料,其残片滞留在土壤中会造成土壤通透性变差,导致根系难以穿插、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增塑剂v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w对农作物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导致叶片枯黄,光合作用受阻,另外,随意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废旧塑料薄膜易被家畜和水生生物误食,轻则造成家畜和水生生物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重则死亡[1]。

1.2 化肥污染

牟定县总耕地面积1.32万hm2,年施用化肥量23 760 t,而且化肥的施用量还在逐年提高。化肥的施用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对土壤和农产品的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过量施用化肥有诸多不良影响。一是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硝酸盐还原后形成的亚硝酸盐会使人窒息死亡,具有致癌作用,能提高人类患癌症的几率;二是过量施用氮肥使禾本科作物籽粒含氮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导致氨基酸含量和比例发生变化,降低营养成分;三是过量施用磷肥对蔬菜、果树的果实大小、着色、形状、香味等有不良影响;四是影响土壤质量,单独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变差、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速度减缓甚至下降,部分成分含量相对较低或养分不平衡,有益微生物的总量减少;五是部分化肥中含有污染成分,过量施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相应的污染;六是化肥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河道、库塘,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类藻、水葫芦等有害生物暴发,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2]。

1.3 农药污染

牟定县总耕地面积1.32万hm2,一年种植两熟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常年使用农药200 t。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粮经作物的产量增长了近1倍。但随着农药长期、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大量使用农药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是污染大气、水环境。喷施在农作物上和进入土壤的农药能通过蒸发、蒸腾飘散在大气中,吸附在尘埃上随风飘散。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流入水体,污染水环境,对人畜、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二是农药积累在可食用的果实、根茎、叶片中,对人畜造成危害。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会引起人畜神经功能紊乱,易致癌、致畸、致突变。三是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形成恶性循环。四是杀伤有益生物。大多数农药具有无选择性杀伤各种生物的性能,会导致青蛙、鸟类、蚯蚓等有益生物减少或灭绝。五是农药会阻碍农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造成弱苗、死苗、倒伏和减产[3]。

1.4 秸秆焚烧

牟定县常年种植粮经作物2.75万hm2,共产生秸秆165 200 t,其中99 120 t用作饲料,3 200 t还田,350 t用作燃料,800 t随意堆放,61 700 t被焚烧。秸秆焚烧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是污染空气。焚烧秸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增多,使人咳嗽、流泪、精神烦躁,诱发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病。二是引起火灾和交通事故。在村庄周围焚烧秸秆易引发火灾,在公路两旁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使能见度降低,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三是使土壤有机质减少,盐碱度增高。焚烧秸秆使氮素养分丧失殆尽,只剩下钾素和呈不溶解状磷素,难于被农作物吸收。并且使土壤的盐碱度增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出苗稀少、苗黄苗弱。四是使地温升高,加速地下害虫的孵化,对农作物幼苗造成危害。五是引起鸟类、蛇类逃迁,害虫、鼠害加重,使农田生态环境恶化。

2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

2.1 控制农用薄膜用量,减少污染

一是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民及时清理用于农作物栽培的塑料薄膜,通过及时清理,降低其残片在土壤中的含量;二是完善废弃塑料薄膜的回收工艺,使得其可以被再利用;三是通过技术革新,研制易分解、残留率低的新型农膜,同时使用易降解的增塑剂,减少其毒害作用。

2.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一是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变盲目施肥为优化配方施肥。在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要充实完善施肥参数,增加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如水质、土壤有害物质含量、化肥、农药污染等),优化测土配方施肥。二是增加有机肥在配方施肥中的比重。有机肥具有多种优点,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三是要加大微生物肥的示范和推广。微肥能平衡作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能供给农作物各种养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杀死有害菌群,减少化肥、农药的残留量及有害病菌。四是要协调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增施或喷施微量元素生长剂及复合生物生长剂,促进农作物体内的营养快速转化,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4]。

2.3 控制农药用量,优化种植技术

一是加大农药管理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高剧毒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高剧毒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二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赤眼蜂、瓢虫等有益昆虫防治害虫和杀螟杆菌、苏云杆菌、青虫菌等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稻苞虫等。三是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技术。根据害虫的生态习性,使用诱饵、光线、黄板、诱虫灯等进行诱杀,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四是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如用井冈霉素预防和防治稻曲病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制约生物农药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因素是价格过高,要采取政府主导的价格调控,给予生产企业或农户适当补助。五是大力推广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和立体间套种技术。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和立体间套种技术是根据遗传多样性、病害流行学和立体空间的优势等基本原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是一项节本增效率、符合无公害农业发展方向的技术。通过对相同作物不同品种的优化栽培、不同作物的间套种对病菌和害虫阻隔,控制其传播和危害,减轻病虫造成的产量损失。据牟定县多年对水稻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旱粮立体间套种的病虫害发生及产量损失的调查,水稻品种多样性优化栽培平均增产糯谷750 kg/hm2,平均增产值2 625元/hm2,减少稻瘟病的防治用药1~2次,减少防治成本和劳力投入450元/hm2,旱粮立体间套种平均增产量5 910 kg/hm2,平均增产值10 336元/hm2,增产效果和生态效益显著。六是提高病虫草鼠害防治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使农民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草鼠的防治适期,提高防治的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六是集中科技力量,开发高剧毒农药的替代农药,满足农业生产对病虫草鼠害防治的需求。

2.4 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一是机械切碎还田。利用机械把秸秆切碎,耕作时深翻严埋,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其进行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秸秆过腹还田的能力。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使其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吸收、口感好的优质饲料。三是人工切碎田。用铡刀把秸秆切碎覆盖还田能提高地温,减轻霜冻的危害。四是用于培育食用菌。把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进行配比用作食用菌栽培的基料。五是用于制取沼气。把秸秆作为沼气池的填充物制取沼气,用于农村居民做饭和照明,沼液可作为肥料还田。六是加强秸秆气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简化技术,降低成本,解决农村燃料不足的难题,缓解煤、气、电的供应压力,减轻环境污染,把农村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农村。

3 参考文献

[1] 欧寿铭.废弃塑料制品污染的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保护,1996(3):141-142.

[2] 罗万友.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及对策[J].农村科技,2006(9):22.

第3篇: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秸秆焚烧;SO2;雾霾

引言

农业收获之时,常出现秸秆露天燃烧现象。燃烧产生的SO2、NO2、CO2 、CO等气体以及未完全燃烧的固体颗粒,对空气造成一定的危害,包括对人体、动植物的伤害、容易产生霾天气、可能影响高速公路和航道的正常通行等。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直在抓秸秆禁烧工作,虽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秸秆露天燃烧现象。对此,梳理秸秆露天焚烧对空气的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我国秸秆露天焚烧现状及原因

在我国,秸秆露天焚烧分布广泛,许多省份均有涉及。据环保部环境卫星秸秆焚烧遥感监测周报显示,2016年10月31日到11月6日,黑龙江省就有580个秸秆焚烧火点,秸秆露天焚烧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农民采用露天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主要原因包括:

(1)在机械化收割后,留在地中的秸秆往往会影响下一茬作物的耕作,比如华北地区小麦在收割后会有较高的麦茬,玉米种植前需要对其清除。

(2)缺乏对应的转化价值。无论是进行沼气制作,还是为牛羊养殖户提供原料,其操作成本都较高,可行性比较低;传统的将秸秆编制成草帽等的产业早已被淘汰;将秸秆集中在他处加工成生物肥料的现象也已经绝迹。由此可见,尚无可行性的“变废为宝”的方式来处理秸秆。

(3)缺乏劳动力将秸秆进一步粉碎或搬运出田地。现阶段农村外出务工者众多,多数劳力是在收获季节临时回家劳作,或者由老年人负责田地耕作,基本没有多余的劳动力进行秸秆的进一步处理,他们更愿意冒险对其“付之一炬”,不仅省事,留下灰做底肥,还流传“能烧死虫子”之说。

(4)引导政策缺乏实用性。为防止农民露天焚烧秸秆,我国中央到地方政府每年关键时期都进行政策宣传与狠抓典型,但多是行政手段与奖惩措施,收效甚微。

2 、秸秆露天焚烧对空气的危害

秸秆的露天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所产生的CO2会产生温室效应。作为温室气体,CO2最大的环境危害就是温室效应。基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CO2能够保持大气中的热量,形成保暖效应,大气中CO2浓度过大,会导致两极冰川的融化以带来的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人类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2)所产生的CO具有一定的毒性。因为不充分燃烧,秸秆焚烧会产生一定的CO,该气体会因为能够与血红蛋白紧密结合、影响其携带氧气而造成人体中毒。虽然这需要一定浓度才能出现,但很多秸秆焚烧时对周边的威慑十分大,经常出现浓烟滚滚的场景,如果此时有人畜在周边,危险性是十分大的。

(3)所产生的NO2和SO2均是酸性气体,两种气体如果直接被人畜呼吸到体内,会在体内与水结合产生硝酸和亚硫酸,对肺部肺泡产生极大的刺激,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咯泡沫痰、咳嗽、紫绀等症状,甚至出现气胸及纵隔气肿。而进入大气的NO2和SO2也会进一步形成酸雨,给农作物、人畜、林业等带来危害。

(4)环境监测部门对2016年11月3日至4日哈尔滨市重污染天气期间的PM2.5(细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生物质燃烧排放约占其中的14.7%―26.8%,即秸秆焚烧是空气中PM2.5的主要贡献来源。很多研究都表明,因为焚烧过程产生的固体微颗粒过多,造成雾霾天气的形成,使得当地居民无法获得新鲜的空气,且雾霾天气也会进一步影响公路交通、航天交通等。

3 、防范秸秆焚烧的对策

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大、时间久,一定要禁止和防范。本文认为,需要通过加强宣传、严格执法、实现秸秆的科技利用等手段进行防范与控制。

3.1 加强禁止秸秆焚烧的宣传

现阶段很多农村都采用横幅、电视台、广播等方式在收获季节进行禁止秸秆焚烧的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出现很多人置若罔闻的情况。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途径,并实行村委会宣传负责制,将相关法律和污染危害向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村民交流,真正宣传到位,逐步改善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2 严格执法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环保部门联合六部委就推行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对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设置了罚款、刑罚等惩罚措施。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也对其进行了相关规定。各职能部门需要积极地使用卫星监测技术,对出现的火点及时定位,开展执法检查,对违法人员立案查处,以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3.3 签订保证书,制定奖励政策

采取保证与奖励的方式鼓励农户禁烧秸秆。在收获季节之前,由村委会负责,和每一户村民签订禁烧秸秆的保证书,在下一季作物种植后,对切实落实该保证书的农户进行奖金的发放,这有助于激励农户禁烧的积极性。又由于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同村关系,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该措施的效果。

3.4 实现秸秆的科技利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处理秸秆7亿吨,一定比例的焚烧就能够对大气带来相当大的污染,因此 最合理的方法是引入一定的科技措施,将其充分利用并为民众造福,为村民“不焚烧”找出更大的价值渠道。

3.4.1秸秆还田

在传统的农作方式中,秸秆会通过搬运到家中烧火成灰、在地头堆腐等措施使其变为生物肥两种方法还田,当然也有直接还田的方式。现在农田收割机械化已经普及,剩余的秸秆还田最好的方式是将其粉碎,就地翻田进行下一季的耕种。鉴于现阶段机械化收割后秸秆较高,影响下一季的种植,需要两种方式进行秸秆的粉碎,其一是改进现有的收割机械技术,使其在收割时,同时将秸秆粉碎;其二是在收割后再用专门的秸秆粉碎机进行将秸秆粉碎,以达到秸秆还田的目的。

3.4.2 饲料加工

利用秸秆加工成畜、禽饲料,是一举两得的措施。如果直接将秸秆搬运到养牛场等,其代价较高,可行性较低。对此可以采用青贮、氨化、膨化、微贮、制粒、微生物发酵等方式对其集中加工,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使得周边有饲养场的区域可以采用该方法利用秸秆,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3.4.3培育食用菌

作物虽然已经成熟,但营养成分依然存在,能够支撑食用菌的生长。将其集中在田间或地头,就地制作培育房,十分便捷,且经济效益明显。同时这种处理方法具有产业化愈强,则效益越高的特点。

3.4.4 新型燃烧方式

对秸秆还可以采用新型技术来进行焚烧,主要是气化与固化成型。虽然前者具有较强的科技含量,但将秸秆进行收集和搬运其成本是较高的。相对推荐采用固化成型的技术,采用相应的设备就地对其固化成型,与粉碎还田类似,其更具有可行性。

3.4.5 充当工业材料

麦秸秆能够作为造纸的原料,棉花秸秆则能够作为纤维板原料,而水泥复合板、石膏板等也可以利用秸秆充当增强材料。在物流包装中,秸秆能够充当缓冲间隔材料,同时也能够制作成餐盒、塑料膜等。

【参考文献】:

[1]彭春艳,罗怀良,孔静.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3)

[2]朱佳雷,王体健,邓君俊,等.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其在重霾污染天气模拟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12(12)

第4篇: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1 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危害

1.1 主要成因

1.1.1 气候因素。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1.1.2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

1.2 危害 土地退化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力下降,而且对土地利用退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仅2000年春季连续发生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均波及北京,该恶劣天气范围广,强度大,为近50年所罕见。

目前沙漠化仍在继续,沙漠仍在不断扩张。土地沙漠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因此,土地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

2.1 防风固沙

2.1.1 设置沙障。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 m的土埂,间距1~2 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2.1.2 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以色列尝试了一种塑料薄膜固沙法,即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沙漠上,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被风刮起,使其丧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时造成二次污染。

2.1.3 利用废塑料治理沙漠。该方法可有效固沙和保水。利用简单工艺将废塑料改性成为固沙胶结材料,然后在所种植物周围的沙表面喷洒1层固沙胶结材料,15~20 min后固沙胶结材料就将表层沙胶结在一起,形成黏性固沙层。

2.2 植物治理 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治理的方法:①在沙漠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动;②在沙漠边缘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防风林的效果与林带的高度有关,树木越高大防风效果越好。此外,还与树木的疏密结构和透风性能有关。

2.3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区域的降水量不稳定,一般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湿润年份降水量多,而干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较稳定,其沙层厚,具有一定的“隔热”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受到降水的制约。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2.3.1 汲水。其方式主要有2种:①地下井汲水工程。在含有水体的古河道、古湖泊或地下水发育的沙漠区域可以建立地下井。井深度及口径的确定要综合考虑需水量、水层厚度与井底持力层等因素。②坎儿井。坎儿井是井渠相连的汲水工程,由地表开挖许多竖井,挖到含水层,然后再在各竖井的底部相互挖通,以洞相联,形成地下渠道,在新疆地区被大量应用。

第5篇: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研究

中图分类号:TQ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01-02

塑料制品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生产资料,其早已渗透在人们生存环境每一个角落中。塑料制品中含有的PAEs、AEs严重影响着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降低环境中增塑剂的存在。在这个大环境下,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分析研究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回顾分析了近些年不同基体中PAEs的研究分析方法,旨在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1 增塑剂分析检测方法概述

我国目前通用的增塑剂检测研究主要集中在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两个方面。其中样品前处理方法有:柱层析、液-液萃取、固相膜萃取(SME)、固相微萃取(SPME)、固相柱萃取(SPE)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1]。实际操作中常用的是固相微萃取(SPME)和固相萃取(SPE)样品处理法,这两种处理方法有较高的萃取效率,消耗的溶剂较少,相关处理工序难度较低、时间较少。

增塑剂的主要检测方法有:荧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液质联用(HPLC-MS)以及气质联用(GC-MS)等。由于增塑剂在结构上高度相似,并且其样品含量较低,是以荧光光度法无法具体分析出样品中增塑剂的具体类别,其抗干扰能力较差,实际操作意义不大;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是当前主要的检测方法,通过样品分离后,进行色谱技术的检测,可以满足增塑剂定性需求。增塑剂在不同样本中,其理化特性也不同,相关检测也具有一定差异,笔者对以下几种基体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2 不同基体中的PAEs 的分析方法研究

2.1 大气

大气中的PAEs主要来源方式为:塑料垃圾的降解焚烧、石化工厂的污染、农用薄膜的挥发、涂料的喷涂等。在进行检验样本采集时,主要通过固体吸附法和液体吸收法来完成。固体吸附法通常采用玻璃纤维滤膜来完成;液体吸附法可采用正庚烷、二氯甲烷、甲醇等来完成。大气基质成分较为复杂,是以需进行预分离,或者在检测PAEs时同时检测其他物质含量。

2.2 水体

水体中的PAEs主要来源方式为:工厂排污,输水管道、饮料瓶、饮水桶塑料材质的透析,土壤和大气中PAEs向水体的迁移等。由于PAEs在水体中的溶解度较低,是以在进行研究时,需提高样品中PAEs含量,对样品进行预富集处理。

早期的水体PAEs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液-液萃取法,但是该方法的预富集效率较低,难以回收,实际操作意义不大[2]。目前较为常用的分析技术为固相微萃取(SPME)、固相膜萃取(SME),其中固相膜萃取(SME)应用最为广泛。SPE技术中的传质速度较快、薄膜介质截面较大、膜状介质的吸附剂颗粒形状规则且分布均匀,可以显著提高传质过程效率,改善样品中PAEs的富集倍数。

2.3 土壤

土壤中的PAEs主要来源于塑料垃圾和农用塑料薄膜溶解等,土壤中的PAEs会随着生物链直达人体,是以,土壤中的PAEs研究分析是人们的检测重点之一。

目前土壤PAEs检测主要方法是固相萃取和GC- MS检测等,土壤的成分较为复杂,在实际操作时,样本前处理花费时间较长,通常在40h左右。目前出现一种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样品收集时间,该技术将前处理时间缩短成4h,值得我们积极推广。

2.4 食品

目前人类大量食品都是通过塑料制品来完成存储、运输的,这使得食品中的PAEs含量较高。但是由于食品种类的不同,其基质的复杂程度较高,PAEs前处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减少干扰上。在食品前处理工作中,固体食品处理步骤为:粉碎、超声波提取、氮气吹扫仪吹干、溶剂定容、微孔滤膜过滤;而液态食品一般直接采用固相萃取法,也可以借鉴固体食品处理方法。

2.5 化妆品

PAEs是化妆品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可以延长香水的散发时间,还可以增加发胶和指甲油的延展性。这使得PAEs在化妆品中的使用程度较高,对人体的危害也更为直接。由于化妆品的成分较为单一,前处理工作也相对简单,具体步骤为:超声波提取、离心、取液、过滤。

化妆品中的PAEs检测方法主要有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法、填充柱气相色谱法[3]等,其中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法有操作简单、灵敏度和回收率较高、消耗试剂少等优点。

3 PAEs 分析方法发展方向

增塑剂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极其显著,但是其危害也较大,加强对PAEs的分析研究工作是极其必要的。人们需积极提高PAEs的分析方法的前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同时还需加强对PAEs、AEs,以外的增塑剂研究,降低增塑剂对人类的危害,合理的进行增塑剂的使用。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塑料制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对增塑剂的研究分析工作,明晰增塑剂的迁移规律和研究方法,可以为相关人体病变提供参考意见,进而降低增塑剂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碧芳,胡玉玲,赖丛芳 等.自制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固相微萃取膜富集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121~123.

第6篇: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忌定植过密。由于温室设施投入较大,蔬菜栽培时想通过提高定植密度等措施来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表明是不科学的。保护地内水肥充足,湿度大,温度较高,相同品种在保护地内的生长势强。定植密度偏大时常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气差,容易诱发病害。因此,同样的品种与露地相比,光照相对较差,定植密度应较露地小。

忌忽视微肥。蔬菜施肥应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蔬菜品质和提高产量为原则。

忌滥用植株生长调节剂。植株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瓜类、豆类、绿叶类、茄果类等多种蔬菜。但生产中往往存在使用浓度过大、使用时期不当或多次重复使用的问题,对蔬菜生产造成损失。如低温期坐果使用浓度偏大,易导致畸形果发生等。因此,要在了解其作用机理的情况下,掌握其浓度、使用时期、使用次数等。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一般不主张使用,而有机蔬菜是禁止使用的。(《农业科技报》)

科学施用钾肥有学问

不同钾肥品种的特性与钾肥施用常用的钾肥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硫钾镁肥。硫酸钾、硝酸钾、硫钾镁肥由于不含氯,而且价格明显高于氯化钾,主要用于对氯敏感的作物,如烟草、瓜果类及蔬菜。而氯化钾广泛用于除烟草等少数对氯敏感的作物外的其他作物。

种植制度与钾肥施用,水稻秧田施钾有利于培育壮苗,移栽本田后,还青快、分蘖早、叶片多、产量高。在水旱轮作中应优先保证作物的施钾。钾肥的施用方法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钾肥应以基施为主,在施足有机肥情况下,也可基、追肥各半,而追肥宜早施。对砂质土壤,宜分次施用,以减少钾素的流失。(《农业科技报》)

肉羊暖棚育肥法

暖棚育肥是借助增温、保温的塑料棚(圈),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羊体自身散发热量的积蓄,将棚(圈)内的温度提高,创造适于羔羊生长的人工小气候,降低维持需要,减少不必要的“代谢能量”消耗,使其充分有效地利用饲草饲料,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经济效益。

暖棚(圈)的架设可本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原则,方法灵法多样。可以原有简陋的产羔舍或育羔舍为基础,只需在屋顶与地面之间用竹竿作支架,外面铺设塑料薄膜即可。塑料薄膜上面用麻线或铁丝固定,防止被风掀起。也可以坐南朝北设计暖棚,用砖块在四周砌墙,北墙高2米,高1.5米处留小窗,南墙1.3米,东墙留门,棚顶用木杆或竹竿(片)搭架,上盖塑料薄膜,扣成塑料暖棚。暖棚四周砖墙最好为假三七墙,即为中空墙,这样有利保温。暖棚塑料薄膜上面应有麻绳或铁丝固定,应设有可以卷收的草苫,白天将草苫收起,晚上放下,阴雪天可不收起草苫,以保暖。

(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

用生物肥料可治“药残”

第7篇: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地震、海啸怎么会轻易摧毁发达国家日本的核电站呢?核电站就这么脆弱吗?我们国家的核电站安全性又如何呢?核泄露事故带来的危险可以规避吗?应该怎样规避呢?笔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黑龙江石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于霁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谭晓筠等专家。

福岛核电站爆炸是怎样产生的?

据两位专家介绍,福岛核电站的核燃料在燃烧发电过程中,需要制冷系统降温才能够维持正常运转,而这个重要的制冷系统需要外来的动力驱动,如柴油发电机或者蓄电池。核电站被海啸冲击以后,这些动力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因而引发核电的制冷系统陷入停滞,导致冷却水温持续升高,达到沸点,逐渐蒸发。日本当局说,核反应堆芯附近蒸汽外泄以后,产生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引发爆炸。就是说,还不是核爆炸。但是,东京空气中已经检验出核污染超标。这些超标的核污染是哪里来的呢?据了解,贮藏核燃料的金属罐可能发生了破裂,使核燃料泄露出来,泄漏的核燃料含有铯和碘,都是堆芯燃料铀核裂变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不过,碘对人类威胁不太大,在三个月内就会全部挥发。日本当局决定向福岛核电站灌注海水,是希望海水能够把核反应堆的堆芯温度降下来,消除核爆炸的危险;同时,这样做也意味着放弃了这个核反应堆,不准备今后再使用了。

这次核污染,令人想起当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悲惨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原苏联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1986年4月26日,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剧烈爆炸。爆炸使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难以估算,事故后的长期影响至今仍是个未知数。绿色和平组织基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已经死亡9.3万多人,还有27万严重受辐射者,这些人随时可能发生死亡。

不过,日本福岛核电站陆续发生的都是氢气爆炸,还不是切尔诺贝利那种可怕的核爆炸。就这样,已经造成了核泄漏,美国施援的“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途中有十几名士兵受到核辐射,立即向后撤退。

德、法、意等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示威,要求停止使用核电。

我国核电设施安全性如何?

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和相对安全的能源。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核电。我国目前有13座核电站在运行,还有若干座在建,从未发生过重大核辐射事故。核电厂所在地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的放射水平维持在自然范围内,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对国内核电站的安全性十分关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特地做了说明,他说,我国在建核电站采用的是第三代核电技术,比福岛的第二代技术更进步,安全系统属于“非能动”,不存在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问题。为了增加安全性,我国核电站还在放射性物质和环境之间设置了三道坚固的屏障:第一道是燃料包壳,第二道是反应堆压力容器,第三道是核岛安全壳,比日本福岛核电站安全性能更高。

据专家介绍,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核心位置,每年大小地震发生3000多次,平均每天3次左右,远远高于我国。由于岛屿相隔,能够传入我国近海的海啸能量有限,环渤海海域、东海海域、东南海域等形成的海啸波浪一般都比较小,破坏性也相对较小。不过,我国对此并没有放松警惕。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提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工业和人口密度大,要抓紧当地的海啸灾害危险评估和区划工作,把海啸应急预案上升为国家政府预案。

怎样规避核泄露事故带来的危险?

随着核电以及核设施的快速发展,一些安全隐患还是客观存在的,如放射源使用不当、医用或工业用放射性物质丢失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次发生在日本的核泄漏事件也告诫我们,无法抗御的自然灾害对核电厂的破坏不容忽视,居民有必要掌握一点应对核泄漏的知识。

据了解,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有a、b和y三种形式。a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b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粘上后烧伤明显;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目前,用“当量剂量”来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1西弗的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为1焦耳。西弗的单位量比较大,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来计算,1毫西弗=1000微西弗。对日常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普通人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第8篇: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治理;沙障;沙生植物;灌溉

    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1]。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粒间孔隙大,内部排水快,蓄水量少且易蒸发失水。且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水上升高度小,如果地下水位较低,不能湿润表土,植物则很难在表土上生长。笔者论述了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并重点比较不同技术间的优缺点,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提供依据。?

    1 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危害?

    1.1 主要成因?

    1.1.1 气候因素[2]。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1.1.2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3]。?

    1.2 危害 土地退化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力下降,而且对土地利用退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仅2000年春季连续发生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均波及北京,该恶劣天气范围广,强度大,为近50年所罕见[5]。?

    在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上,联合国环境署对全球荒漠化灾害进行了估算,因荒漠化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保守估算为263亿美元。Dregne等人于1991年对全球荒漠化进行了新的评估[6],得出在全球范围内由荒漠化造成的损失为422.08亿美元,其中灌溉农业损失107.85亿美元,旱作农业81.89亿美元,草原232.34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1亿元[7]。?

    目前沙漠化仍在继续,沙漠仍在不断扩张。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75年,荒漠化土地扩展速度为1 560 km2/年,1975~1987年为2 100 km2/年,1988~2000年为近3 600 km2/年[8]。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以下3个区域: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区,占40.5%;半干旱地带波状沙质草原区,占36.5%;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占23.0%。行政上包括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共13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土地沙漠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因此,土地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

    2.1 防风固沙?

    2.1.1 设置沙障。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 m的土埂,间距1~2 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2.1.2 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以色列尝试了一种塑料薄膜固沙法[9],即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沙漠上,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被风刮起,使其丧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时造成二次污染。?

    2.1.3 利用废塑料治理沙漠[10]。该方法可有效固沙和保水。利用简单工艺将废塑料改性成为固沙胶结材料,然后在所种植物周围的沙表面喷洒1层固沙胶结材料,15~20 min后固沙胶结材料就将表层沙胶结在一起,形成黏性固沙层。固沙层为柔性,很难开裂,且固沙层由固沙胶结材料与表层沙紧密黏结,重量较大,大风也很难将其刮起。?

    2.2 植物治理 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11]。其治理的方法:①在沙漠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动;②在沙漠边缘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防风林的效果与林带的高度有关,树木越高大防风效果越好。此外,还与树木的疏密结构和透风性能有关。其类型有3种:紧密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及通风结构林带。植物治理的效果重点在于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科学的林带结构。

    2.3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区域的降水量不稳定,一般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湿润年份降水量多,而干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较稳定,其沙层厚,具有一定的“隔热”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受到降水的制约[12]。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2.3.1 汲水。其方式主要有2种:①地下井汲水工程。在含有水体的古河道、古湖泊或地下水发育的沙漠区域可以建立地下井。井深度及口径的确定要综合考虑需水量、水层厚度与井底持力层等因素。②坎儿井。坎儿井是井渠相连的汲水工程,由地表开挖许多竖井,挖到含水层,然后再在各竖井的底部相互挖通,以洞相联,形成地下渠道,在新疆地区被大量应用[13]。渠聚的地下水顺渠道流至坎儿井的终端,引水出地面流入渠沟再进行灌溉。由于其沿山前倾斜的冲积层挖掘,渠头水位高,终端水位低,无需动力设备即可把水引到地面,且在地下渠道流动,蒸发损耗量小。?

    2.3.2 输水。水资源的输送方式主要有渠道引水和管道输水[14]。①渠道引水。这是我国农业进行灌溉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为30%~40%,即输水损失率高达60%~70%。②管道输水。该方式可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流失,其输水损失率仅为20%~30%,且输送量大。?

    2.3.3 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喷灌和微灌技术。喷、微灌技术与地面灌溉相比,节水30%~70%,被广泛应用。①喷灌。被大量用于沙地的灌溉,其效果与风速的大小有关。据陈渠昌等人[15]测试:风速小于3 m/s时,喷灌的喷洒均匀度一般在80%左右;风速小于2 m/s时,喷灌的喷洒均匀度可达85%以上。②微灌。微灌是按照植物需水要求,通过压低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16]。微灌形式较多,有滴灌、地表下滴灌、微型喷洒灌、涌泉灌等,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滴灌。微灌具有很多优点,如比喷灌省水15%~25%;灌水均匀;微灌工作压力比喷灌低,节约了抽水的能量;较其他灌溉方法增产30%左右;自动控制,省力且非常方便。虽然微灌的效果明显优于喷灌,但其对水质要求高,投资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规模。目前,在我国沙漠、沙地地区最理想的灌溉方式仍然是喷灌。③小畦灌。其方法即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三改”畦灌灌水技术,具节水、灌水均匀、减轻土壤冲刷等优点。畦灌试验资料[17]表明:采用小畦灌比块灌、漫灌和串灌分别增产10.9%、11.7%和29.1%。在同等产量条件下,小畦灌比块灌、漫灌和串灌分别省水13.73%、22.90%和48.45%,长畦分段灌比一般畦灌省水40%~60%,灌溉效益提高1倍。?

    参考文献?

    [1] 黄昌通. 土壤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周宜吉,葛云.沙漠成因新探[J]. 江苏地质,2000,24(2):124 - 128.?

    [3] 王涛,陈广庭. 内蒙古巴林右旗沙漠化治理模式与效益分析[J]. 中国沙漠,2005,25(5):750- 756.?

    [4] 濮励杰,包浩生. 土地退化方法应用初步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1998,14(1):55-61.?

    [5] 朱雅丽,阮全贵,倪琳. 我国沙尘暴的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8):3l-33.?

    [7] 张玉,宁大同,SMIL V.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1):45-48.?

    [8] 王涛,吴薇,陈广庭,等. 近10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的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3,34(S):73-82.?

    [9] 李宝红. 以色列的沙漠治理与水资源利用[J].世界环境,2001,(1):35-37.?

    [10] 包亦望,苟盛彪,黄鹏飞.利用白色污染废料研制开发固沙胶结材料治理沙漠化[J].中国建材,2001(9):55-57. ?

    [11] 胡树慧. 沙生植物与沙漠治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5(4):32-32.?

    [12] 李江风. 沙漠生态系统与水分分布[J].新疆环境保护,1997,19(1):7-12.?

    [13] 关东海,张胜江,吾甫尔.努尔丁.新疆坎儿井现状分析及保护利用对策[J].新疆水利,2005(3):1-4. ?

第9篇:微塑料污染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 病虫防治 刮治枝干病害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17-01

标准化鸭梨园进入采收期,人们忙于收获、销售,管理上容易被忽视,因此抓好此阶段管理值得注意几个问题。

一、采收期注意事项

应根据品种特性、果实成熟度、用途、运输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采收适期。严禁早采、硬拽。采收时备好采果用具,手捏果柄基部连同果袋一并摘下,注意轻摘、轻放,勿使梨果及果柄受伤。装箱时再去袋分级,保证果实完整、无损伤。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的鸭梨生育期在160d~170d,提前采摘的库存鸭梨生育期不低于155d。

二、病虫防治期注意事项

从9月份开始,在树干上束草把,诱集害虫进入草把越冬,入冬后可解下草把,集中烧毁,消灭病虫源;9月中旬果实大面积采收,采收前喷一次杀菌剂,防治黑星病、轮纹病、褐腐病侵染果实,降低果实带菌量;采收后残留在园内的病虫仍在危害或潜藏,此期可选用一些价格低、效果好的药剂,药液浓度可适量高一些对果园进行喷药防治多种病虫。

三、清园时注意事项

采收后园地残留大量病虫枝、病虫叶、病虫果、果袋、药袋等残腐物,应及时清理,用塑料袋集中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降低病虫基数和园地污染。

四、肥水时注意事项

采前一个月停止浇水和使用氮肥,防治果实风味变淡和枝条生长不健壮。采收后至10月上旬为根系的第三次生长高峰期,也是施基肥的关键期,此项工作宜早不宜晚,施肥种类以优质有机肥为主,并加入适量的速效化肥,结合微肥进行。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生物肥料以及纯氮肥、纯磷肥、纯钾肥、氨水、氧化铵或未经腐熟的人粪尿、鸡粪、饼肥等垃圾肥料。幼树每hm2施基肥大于45000kg,盛果期施肥量按施肥种类和结果量来定,一般每hm2施肥量大于75000kg,同时按每生产100kg果全年需N0.5kg、P2O50.25kg、K2O0.5kg混合施入速效化肥或果树复合肥或果树平衡肥,对微量元素严重缺乏的果树可针对性的施入微肥,此期速效化肥施用量占全年用量的70%、80%、70%、并结合果园肥力、树龄、树势、及土壤管理制度等综合因素确定最佳施肥量,肥后及时浇水,水质要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保证灌溉水质量。秋施基肥是全年施肥的关键,俗话说“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肥源不足可压施秸杆、树叶、杂草等,广找肥源,达到肥多水足,增加树体营养积累,以保证果树安全越冬。

五、刮治枝干病害注意事项

采收后正是防治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等枝干病害的关键期,可将枝干上的病斑、粗皮、翘皮刮除,刮皮时要注意在树下铺上布、塑料纸或化肥袋等,集中收集翘皮病体集中烧毁,或在果园内挖30cm以上的深坑,连树盘落叶一起埋掉。尤其注意的是不要只刮主干、主枝上成片的翘皮病体,对1a生以上小枝要仔细观察,不放过一个小病瘤,因为绿豆大小的病瘤可产生几亿个菌落,整树刮后还要上下反复检查一遍,达到完全彻底刮除的目的。刮病斑和翘皮后涂抹5度石硫合剂,或腐必清5倍液或涂抹9281、S921或15-30倍908或30-50倍果富康或轮纹铲除剂或50倍的克菌清,也可用泥涂抹包扎塑料膜等方法进行防治,消灭病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