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工作现状;成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2009年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以来,现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实现了免费入学[1]。在中央对中等职业教育如此重视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却令人很不满意。近年来,由于受高等教育扩招的冲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变得困难,为了保证学校的生源不受影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一再降低招生条件,导致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素质普遍不高、文化水平极差、厌学情绪严重、行为习惯欠佳、少数学生甚至染有恶习。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无法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学会并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和本领,从而顺利实现就业。如何使现阶段特殊背景下的中职学生在学校既能学到实用技能的同时,又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是班主任,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也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加全面了解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及管理相关情况,笔者设计了相关问卷并进行了调查。

一、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现状

本次共对40位中职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收回率为10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中职班主任队伍的男女比例较为合理(男女比例为3:4);年龄结构以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个年龄段的班主任均有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且精力充沛;学历层次均为本科之上,且本科生与硕士比例为5:4。从以上可以看出,中职班主任整体结构分布较为合理。在整体结构较为合理的情况下,班主任的工作状况却令人担忧。

1、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为了了解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制定了“担任班主任的态度”、“担任班主任的原因”两个问题,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担任班主任态度调查

愿意 无所谓 不愿意

您对担任班主任的态度 40% 35% 25%

表1的数据显示:有25%的班主任本意是不愿意担任班主任的,有35%的对班主任持无所谓态度,只有40%的班主任是本人主动担任班主任。可以看出,愿意主动担任班主任的不到一半,说明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不高。工作的积极性是工作的动力,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如果大多数班主任积极性不高,会导致对班主任工作应付等现象出现,影响班级建设和管理。

表2 担任班主任原因调查

热爱班主任工作 评职称需要 服从学校安排

您担任班主任的原因 20% 20% 60%

表2显示:只有20%的人担任班主任是出于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有20%的班主任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60%的人担任班主任只是出于服从学校的安排。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绝大多数班主任并不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担任班主任只是出于某些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较为不错的待遇,是很难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2、与学生接触及投入班级管理时间过少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方式主要有课堂上课、班会的开展、宿舍和参加活动过程。根据笔者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及对一些班主任的访谈可知,课堂教学过程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直接、最快速的一种渠道,尤其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班主任通过担任班级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及时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状态,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会虽然每周都会开展,但对于普通的事务班会,更多的是班主任的说教和布置任务,过多地体现不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而教师到宿舍去,虽然能了解一些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但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相比之下,新学期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表3 与学生接触方式调查

课堂 班会 宿舍 参加各种活动

您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 25% 35% 30% 10%

表3数据显示:只有25%的班主任主要通过课堂与学生接触,有近一半的班主任主要通过班会与学生接触,有30%的班主任通过到宿舍与学生接触,还有10%的班主任是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与学生接触。可以看出,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接触的班主任数量只占四分之一,该数据有待于提高。

表4 投入班级管理时间情况调查

教学多于班级管理 教学与班级管理差不多 教学少于班级管理

您花费在班级管理时间 30% 30% 40%

表4数据显示:有30%的班主任花费在学科教学上的时间多于班级管理时间,有30%的班主任花费在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上的时间差不多,只有40%的班主任把主要精力放在班级管理上。可以看出,对于双肩挑班主任大部分把主要精力放于教学中,进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

3、综合能力欠佳,主题班会开展受限

除了课堂教学,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渠道,也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学生班会一般包括主题班会和事务班会,而主题班会是最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班会[2]。在学生的管理中,主题班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组织开展好主题班会,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5 召开主题班会调查

平时上课占用大量时间,没时间充分准备 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不知如何下手 觉得没有必要,对学生不起作用

您如何看待主题班会 40% 45% 15%

从表5可以看出:在召开主题班会这个问题上,有85%的班主任认为非常有必要,重视主题班会的班主任中,有近一半的班主任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占用大量时间,没有足够的精力充分准备一次好的班会;还有一半的班主任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组织主题班会。以上两种原因导致主题班会只是流于形式,使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4、工作状态消极,班级管理存在应付现象

班主任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在表2中可以看出,60%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是为了服从学校的安排,那么这些服从学校安排的班主任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呢?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目前工作状态”和“班级管理目标”两个问题。调查结果分别见表6、表7。

表6 班主任工作状态调查

非常好 较好 一般 不太好 很不好

您目前的工作状态是 10% 35% 35% 15% 5%

表6显示:有35%的班主任认为目前工作状态较好,只有10%的班主任认为自己的工作状态非常好,有超过一半的班主任工作状态不是很好。

表7 班级管理目标调查

保证学生不发生重大偶发事件 按量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争取做到最好

您班级管理的目标是 25% 50% 25%

从表7可以看出:在“班级管理目标”这个问题中,有25%的班主任选择了“保证学生不发生重大偶发事件”,有一半班主任选择了“按量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只有四分之一的班主任选择了“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争取做到最好”。可见,有四分之三的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存在应付心理,在工作中存在应付现象。

二、现阶段中职班主任工作现状成因分析

通过问卷和访谈,笔者发现现阶段中职班主任工作现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违纪现象严重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低下,上课玩手机、睡觉现象司空见惯,平均只有15%的学生能认真听讲,给正常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任课教师对其无可奈何,只好经常找班主任诉苦,面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往往也束手无策。学生不仅学习能力低下,行为习惯也很不好,比如迟到进教室不打报告,上课对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教室卫生较差,随地吐痰及乱扔垃圾等。更让人头疼的是学生经常迟到,甚至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班主任除了做了常规工作外,还要处理许多这样的琐事,真所谓“小事不断”。这些琐事把班主任搞的身心疲惫,让许多班主任觉得担任班主任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痛苦和折磨。

2、不能得到合理的经济待遇

许多中职学校专职班主任在数量上配置不足,大部分班主任是工作一线的专业教师,大量的课时,已经使得这些教师焦头烂额,再担任班主任工作,使得这些双肩挑的班主任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对于双肩挑的班主任来说,担任班主任就是一种额外劳动,应该给予双倍的待遇。而现实情况刚好相反,班主任津贴远远不能与班主任的付出成正比,一个月的班主任津贴远不如一个月课时津贴高,这样很难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很难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去,在班主任工作中应付现象在所难免。

3、缺乏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考核评价班主任是一项十分严肃和重要的工作,需要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而许多学校在班主任管理中恰好忽略了这一点。在访谈中了解到有些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班主任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考核不能具体出多劳多得;还有一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班主任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班主任考核主要包括对班主任考核和学生考核两部分,班主任考核应该包括出勤考核和开展学生教育活动考核,学生考核又包括出勤(上课迟到、早退、旷课)考核和参加各种活动考核等。有些学校只对班级学生考核,而忽略了班主任考核,这样就会导致班主任不经常监督学生自习情况,不经常到学生宿舍了解情况现象出现。另外,在对学生考核时,执行考核过程的(平时检查学生出勤的)都是学生会成员,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会成员所在班级学生考核成绩高,非学生会成员所在班级考核成绩低现象。

在运用激励机制方面,由于人为因素影响,激励手段不尽合理,赏罚不当等问题常有出现。以上种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削减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4、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

(1)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太合理

这里的规章制度指学生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在征求工作一线班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实际上一些中职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时,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参考其他院校而已,并且在执行时不具有灵活性。如,一些学校规定学生一学期累计旷课达30课时才要给予警告处分,而6次迟到才相当于一次旷课,意思是一学期迟到180次,才能给予学生警告处分。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中,给自制能力本身就很差的学生提供了大量迟到的机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如果对于现阶段中职学生易迟到和上课不听课、不写作业现象,制定出“一学期迟到累计10次给予警告处分”、“一学期任课教师反映上课不听讲10次给予警告处分”等制度,学生就不敢轻易地迟到,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杜绝学生上课天天睡觉、玩手机现象。

(2)领导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在访谈过程中,有部分班主任对学校不能很好地执行制度的规章制度表示抱怨,由于学校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导致班主任无权给予犯错学生相应的惩罚,使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太高的威信,班级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表8 管理部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调查

能 基本能 不太能 不能

您所在的学校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吗 15% 45% 35% 5%

表8显示:有15%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所在学校能严格执行制度的各项规章制度,近一半班主任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基本能执行规章制度,而有40%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不能很好地按规章制度办事。从数据可以看出,学校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现象比较严重。

(3)班主任没有任何处惩学生的权力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该有对学生奖惩的权力,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如果班主任手里有定量的班级管理经费,就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或者有阶段性进步的学生及时地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对于那一部分苦口婆心说教不起作用但又屡次犯错的学生,如果班主任有一些处分他们的“特权”,如,班主任处罚他们每天早晨到操场跑步5000米,一次不到者给予警告处分,那么这些“刺头”学生也不敢屡教不改。可现实中,中职班主任只是一个传达任务的话筒,只是一个监督学生不要犯错的监工,只是一个只能按规章制度不能有任何逾越的执行工具。

管理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灵活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现在许多中职学校,面对众多的学生,要求班主任只能用一个死板的制度一成不变地执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班主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使班

主任不能灵活“因材施教”、“因人施罚”,极大程度地打消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班主任就会出现应付、敷衍等情况。

5、没有提供合理的培训机会

培训是提升班主任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问卷调查中,所有班主任都认为需要专业培训。80%的班主任对学校提供的班主任培训进修机会不够满意。

说明目前中职学校为班主任提供的培训还远远不够,应当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促使班主任自身的成长和完善。

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目前中职学校为班主任提供的培训方式非常单一,大部分是“专题讲座”形式,并且收效甚微。大部分班主任最想得到“班级建设有效策略”方面的培训,有近一半班主任希望得到“实地考察”方面的培训,还有一少部分班主任希望得到“心理健康辅导”方面的培训,所以中职学校在为班主任提供培训时,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面都应当有所侧重,要满足大多数老师的需求,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班主任的综合能力。

因此,中职学校应该从中职班主任工作现状成因出发,在工资待遇、准入制度、考核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采取合理措施,科学管理,为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高二是高中教育的关键阶段,为了学生能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班主任需要从多方面制定工作计划。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9高二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9高二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模板一时光匆匆,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班主任工作却依然任重道远。为了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吸收经验,更好做好班主任工作,对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理: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支持,班级管理也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开学后,立即建立了班级家长群,时时与家长交流教育思想,通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及时了解。并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性格,把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学生对家长的知心话告知家长,已达到学生时刻感觉家长的关爱。给孩子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正能量。

班级工作目标明确:进入高二,班级目标确定为成长目标和学习目标,成长目标是让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阳光,证明自己的优秀。学习目标是夯实基础,形成学业考氛围。继续坚持“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班级发展目标,即以班级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班级纪律养成和班级环境美化为基本点的。用严明的课堂纪律和优美的教室环境来保障班级积极向上的学风。学风建设将是学校班级工作永恒的追求,是众多工作中的核心。班级纪律和教室环境是良好学风的基础和保障,是为了班级学风建设而服务的。

班级管理原则不动摇:

1.民主化、公平化管理原则:班级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定出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级事务和学生违纪的处理,由班委会按照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给出处理意见,报班主任审批。

做到班级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分层管理,自主管理原则:班级管理按照班主任--班委会--具体负责班委--组长--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班委会的管理能力,发挥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班级活动管理灵活多样:团委负责。

总结这学期班主任工作,收获很多,也有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总结经验,更好的做好自己班主任工作,让班级和学生越来越好。

2019高二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模板二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充满了挑战、辛酸与满足。一学期的辛苦,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为总结经验教训,利于今后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班级常规管理,为班级迈向高三打好基础

1.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也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

2.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

既按学校计划安排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

3.继续加强班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使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处理和应对班务。

制定班级管理量化评估积分细则(奖惩条例),对班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指导,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体制,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提高他们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逐步提升了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并进一步带动了班风学风的好转。

4.加强常规教育。

开学初,多次带领学生学习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启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和批评,奖惩分明,强化他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每一项班级事务,落实措施,巩固成果,使班级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5.加强学生的爱校爱国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二、抓好学习中心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

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为教师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严格要求学习委员和课代表从各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如作业布置、早读的安排、课前的准备、作业的督促和检查等,切实减轻老师繁重的劳动。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使他们善于在堂上做笔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

无论是自习课,还是老师上课,禁止学生往窗外看,否则,予以严厉批评。

3.坚决制止学生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要求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经常完成限时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

平时对学生奖勤罚懒,严格要求。在复习阶段,积极配合各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班级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们向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增强竞争意识。

三、加强暂差生教育,防止新的差生出现

1.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引导,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

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2.经常找班里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谈心,稳定他们的情绪,及时帮助他们发现身上的优缺点,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缺点,督促其改正某些不良习气,促使他们加强自我管理和纠正,不断进步。

3.采用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在家里的表现,让家长们起到协助、配合与监督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以上是我对这一学期以来来的工作总结。在这短短的一学期时间里,班级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得到政教处、年级组领导的指导,其他班主任和同事们的帮助。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9高二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模板三本学期,我担任高二(6班)班主任。6班是个文科班,全班50人,男生23人,女生27人。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和年级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班干部的努力工作下,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工作思路

以德育工作为首, 以服务教学工作为中心,立足班级常规工作,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以德育工作为首,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1.确定班级目标,编成响亮的口号:

“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2.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主要分学习方面、班务方面、卫生方面和日常规范等五个方面。从而使班级管理制度化。

3.制定“班训”。

通过征集意见反复讨论,共同确定了班训: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4.打造“班级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5.撰写“班主任寄语”:“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这是对“班训”和“班级精神”的拓展和延伸。

6.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在“放飞梦想”中写下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便于同学们自我对照,自我激励,相互监督。

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塑造一个团结、向上、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立足常规,做好班级管理

1.每周一次班会,并有相应的班会记录。

2.座位轮流制,每周调动一次,前后左右滚动。

3.建立激励机制,每次考试,年级前10名进行物质奖励;

根据成绩分的小组在考试中考的做好的小组也要适当的奖励。

4.经常找学生谈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适应高二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5.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常于宿舍管理员沟通,了解宿舍管理状况。

6.卫生工作常抓不懈,责任到人,实行班干部负责制,班主任随时检查监督,确保同学们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班委会建设,发挥学生班干的作用

新学期开学后,根据在学校的表现,我初步选出了班长和纪律委员。开学后,又由学生毛遂自荐成立班委会和课代表。

在具体的工作中,按实质内容把班务工作划分为三个系列:思想文化建设由团支部书记负责,宣传、组织委员协助;常规工作由班长负责,纪律、劳动、生活、体育委员和组长、宿舍长协助;学习方面由学习委员负责,课代表和组长协助。三个系统由班长和团支书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具有系统合力的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

五、与各任课教师加强交流,协调教学工作

首先,协助授课老师搜集教学信息:以贺卡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其次,经常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

六、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联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生,我常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沟通,随时注意孩子的动向,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班级活动

1.成功地组织了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2.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学生召开特色主题班会,学生自己组织了“严师出高徒,还是慈师出高徒”的辩论会,开的有声有色。

3.根据学校部署,狠抓学生日常规范,制定“学生不规范行为整顿方案”。

并对整治活动进行了反思,明确了今后班级工作的重点。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学期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总结。成绩和不足并存,有些想法和做法还不够成熟,尚有待改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向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班主任的目标不断奋斗。

2019高二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模板四一学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有幸作为高二(18)班班主任,深感责任重大,在学校年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各科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顺利得到开展;回顾一学期来的班主任工作,有喜有忧,总结如下:

班级工作目标

1、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远大理想;

2、文理分科后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3、强化学生四种意识:领先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4、早谋划、自主招生准备条件;

5、高二年级的重要性。

工作措施

1、组建好班干部队伍和班级文化建设

新的班集体需要有序地运行,班干部则不能少。通过全面的了解,选出一支认真、负责的班团干队伍,通过召开全体班干部会议,要求各班干明确自己职责的同时,了解整个班的运作,做到运筹帷幄。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学习氛围。用好学习园地、好的作品粘贴展示,充分利用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自我监督、竞争合作意识。

2、开好主题班会,及时总结,明确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围绕学校年级的工作部署,结合班级现状有针对性的就某个话题开展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促进班级体的团结。

3、用心做事,勤字当头

高中文理分科是人生抉择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高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增知识的黄金期,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高二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可以说承前启后,至关重要。这一年,学生任务重,大部分高考课程要在明年的7月份左右结束,从而为进入高三大复习奠定基础,为决胜高考创造条件。授课内容的扩展,竞争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无疑为每个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能否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能否充分认识到高二的重要性,能否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否真正的努力和奋斗,成为高二这一年成败的决定因素。为此做到“五个勤”。

(一)“勤看”: 细看学生的档案,察看学生的言行举止,充分了解其个性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二)“勤问”:要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主动地向学生问一些家庭、个人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事。

(三)“勤记”: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把看到的、任课教师反馈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四)“勤查”:抓好学生的常规习惯,重点抓自觉学习和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从严要求,落实到位。

(五)“勤思”: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平易近人,对学生和蔼可亲,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总是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最容易走近学生的心灵。

4、努力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

(1)、领先意识:尖子班的学生就是要敢为人先,要走在其他同学的前面。目标上要领先,学习方法上领先,学习效率上要领先,争当表率作用。

(2)、自主意识:尖子生要具备比其他同学更强的自主意识,能够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自主探究的欲望,自主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善于自主地总结自己的学习,对后阶段的学习作出合理的安排,能够自觉地排斥外界的不良影响干扰,对心理状态进行主动的自我调节。

(3)、合作意识:一个班级是个团队,大家要取长补短,才能趋于完美。根据不同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特点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好的方法,好的思维在同学们之间相互传递,相互启迪,相互促动,让尖子在合作中变得更加强大。

(4)、创新意识:通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尖子生要在积累中不断质疑和创造,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复制或模仿的水平,而是形成生成知识的能力。

5、加强学生学习的学法指导

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沟通,深入了解班级状况;及时听取学生反馈,发挥纽带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规范教育,课堂、练习作业、考试训练的规范性;强化科代表的职责和作用,使他们成为学科学习带头人、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益友。

6、畅通沟通渠道

利用电话、校讯通、微信等多种形式搞好家校联系,及时反馈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力争构建班级、家长、课任老师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使之形成一股合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监护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7、不断提高自己的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艺术

第3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高职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99-010引言

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办好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对学院的发展、稳定及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个挑战,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与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新校区的建设与传统学生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等,较为突出。下面本文从高职学生管理的几个问题逐个谈起,进行一下必要的探讨和思考。

1高职学生工作中理念与方法的创新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个体化的、咨询化的、多层面的双向交流的教育方式将成为主流。在教育界,当前的教育方式必须随之改变。思想需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学生整体呈现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在学生思想教育中要采取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重视那些间接的、隐性的教育,以此为载体,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例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规范的、直接的教育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主要以第一种教学方式为主,即提倡渗透式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生境界,在愉悦中接受教育,从被动顺从到主动选择接受,发展学生的政治、道德的自我认知能力,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2高职学生工作中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

高职院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高职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的需要,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制度管理重在贯彻落实上。近几年来,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不断地加以完善,在高职生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高职院《学生会章程》也在逐年完善。但是,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一是不完整、不健全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以至于无章可循,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多头无序,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各种讨论进行修改完善,以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利用规章管理制度,以达到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目标。我们必须依据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待我们不断增强。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准则。

3高职学生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的开展

自我管理就是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的有效控制和自觉管理来提高自身,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作为完善和调节自己的一种修养方法,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自我教育外,还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规划,成为自己的领导者。高校学生工作的最终实现,必须将学校的外部管理工作,转换为学生内部的动力,让他们自身有一种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的力量。因此,光光依靠学生工作者的教育与管理是不行的,还应该强化学生能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也造福整个社会,成为对社会一个有用的人才。如果没有发挥主体活动性这个前提和条件,那么再好的管理系统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我们要积极地促进学生逐步走向自我完善,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道路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

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日常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工作者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自主管理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管理是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学生的自主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拿班级管理来说,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4结束语

总之,本人体会到,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平时工作繁而杂,涉及到方方面面、事实处处。这就要求辅导员要脚勤,哪里有事,哪里出现;没有事也要做到督促检查,防患未然。对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要及时记录、总结、整理。要多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多听同行的工作经验,多听领导的教诲。多与学生交流,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教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在平时的高职辅导员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甚至会给自己增添无尽的麻烦,但只要我们能够正视问题,善于投入,并不断开创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持之以恒,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指导,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祁峰.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25期.

第4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管理;探究

一、互利共生适宜于中职学生管理工作

生态通常是指一切生物的自然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以及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专门科学通常称为生态学。生态学又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前者研究作为个体的生命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后者研究生物群体与其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生态模式或者生态视野是人从整体上认识,以全方位、多角度去研究并效法它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运用模式。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高度显示出生态模式在学校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毫无疑问,人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各种教育的作用使人们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教育本身对生态化必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生态视野下的生态系统是以生物群落作为基础,在特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具体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之间,能够通过不断的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进而形成相互作用与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中职学校、中职学生管理部门、中职学生管理人员、中职学生群体、中职学生个体、相关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等多种因子完全可以构成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生态系统。对于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管理者是老师与学生管理工作者或家长,中职学生是被管理者[1]。试想如果中职管理方面的教育规律不与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相适应,必然就会造成中职学生形成敌对的心理,从而使中职管理工作收不到应有的良好效果。因此要促进中职学生良性发展,就必须保持中职学生行为与中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制约性与平衡性,换言之就是保持中职学生管理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性。

二、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不够生态化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在很长时期以来,占据主导型的模式是以管理者的教师作为中心来开展的,偏重于制度管理,侧重于纪律约束,中职学校管理者对中职学生有绝对的权威。这种学生管理方法与生态化的要求相去甚远,具有明显的违背生态要求的特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以管住学生为目的,因为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认为,在复杂的中职学校教育系列活动中,为了有效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推进,有效保证活动的效率与效益,中职学生就应该被管住管好[2]。因此在传统意义上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自然围绕如何有效地管住中职学生这一目标而开展管理活动,实际上是把对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迁移到中职学生管理中,极大地忽视了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生态型。很多学者已经发现当前的中职学生管理已出现严重的异化现象,把中职学生当做了手段。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太偏重于制度约束和量化考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认为能够被管住,必然制定出严格的与周详的中职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必然在中职学生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将这些制度不断进行演进和细化,使学生时时处处被繁琐的规章制度所控制、监督和惩罚。结果是在强大的制度权威的中职校园文化环境中,中职学生被这些制度缚住了手脚不得自由,要么成为听话温顺的小绵羊,要么不断承受很多制度的约束与惩罚。传统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受科学主义思潮影响,片面地认为量化或数学化是管理科学方法的显著特征,管理者认为量化可以避免人的主观情感的干扰,可以精准地对中职学生的管理活动进行预测与调控,从而实现对中职学生科学而且有效教育管理。由此带来的是对中职学生管理实行量化方法,并且推崇将班级管理建立在学生考核分上等做法。实际上,在中职学生管理中,如果制定太多的规章制度,过度限制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会妨碍学生的发展,而且重要的规章制度的重大遗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方向

中职学生的管理同样可以具备生态系统的特点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推进。生态管理模式要想收到良胜效果,自然有自身的独特习性。中职学生的特殊的生态特点在于同济依慕型,一般在同龄人或同辈人之间具有依慕关系。当然,同济依慕关系是彼此平等的,而且是群体力量的产生的基础。因为中职学生结成生态群体能满足个人合群的合理欲望[3]。在中职学校,这种合理的生态系统中,敏感因子可以包括中职学校的自然环境、中职学校规章制度、中职管理人员、中职学生、半正式或非正式组织、专业教学环境、其它社会环境等因子,这些生态敏感因子通过错综复杂的联系而产生相互作用以及与生态主体开展和谐互动实现中职学生管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中职学生成长是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生态系统的调节应遵循生态规律中的最适度原则、生态链法则、耐度定律与限制因子定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生态链有机制、人员、制度与环境等四个方面的交换能量源,如果能够通过这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能够优化管理生态环境内部结构,促使对学生成长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为促使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可以制定一系列科学的学生管理条例。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建立合理的队伍,主要由专职(兼职)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党政干部组成,或者学生处(科)与团委部门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还有相应的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人员等。

学生管理工作生态链依赖于信息流。对于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应该要重视以信息流为基础的学生管理工作构建的生态链。管理者要在工作中要深入到班级,深入融入到中职学生当中,了解并尊重他们,准确掌握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每一位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创造和接受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总之,如果生态模式引入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自然能够建立了基于生态模式的学生管理体系,根据生态模式的学生管理工作原则与学生管理生态链,更好地开展好并提升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蔡玉娜.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43.

第5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制度建设不健全

通过走访了解到,许多班级的辅导员、班主任缺乏班规的概念,或是认为用学校或系里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就已经足够,而没有必要再麻烦地弄一个班级的管理规章制度,更不用说提炼班训、班徽、班歌等内容。

2.班级凝聚力较弱、学风欠佳

高校班级的班主任普遍认为,目前大学校园里“60分万岁”的学业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不仅存在普通同学当中,许多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也抱有这样的思想。在班会召开方面,部分班级存在开班会不够规范、主题班会少等,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班级凝聚力不强以及学风不够好的现象。学风建设作为班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班级凝聚力强或弱,更是衡量一个班级是否优秀的标志,这都是班级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3.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辅导员、班主任在一个班级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他们的经验和阅历丰富,是学生无法比拟的。辅导员、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导师,应该成为是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然而,学生的普遍感觉是辅导员、班主任似乎都比较忙,很少能够接触到辅导员、班主任。现实中,辅导员确实大部分时间忙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事务,工作比较琐碎、繁杂,而班主任基本是由专业教师担任,课余时间大多忙于自己的家庭或是自己的私事,许多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并没有十分正确的认识,有些班主任坦言自己在这方面经验并不多。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班级作为高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性组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培养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在教育现状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现实反映。新疆地区的高校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校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优秀品质和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重要作用。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在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辅导员―学生”“班 主任―学生”“学生干部―学生”的三级管理体系制度。在三级管理制度在中,“学生干部―学生”为监督关系,“辅导员―学生”“班主任―学生”两级制度应为引导、督促作用。

(1)“辅导员―学生”体系。辅导员首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当然引导学生成才、树人的辅导员不是每个高校辅导员都能做到的。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完善自身思想的建设,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的建设,提高自身学术性全方位的建设,才能引导学生的思想。高校辅导员负责的是整个学院的学生工作,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生的德育目标、保证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2)“班主任―学生”体系。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四年的道路“指引人”,最能掌握和了解一个班级每一位同学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班主任是联系授课老师与学生的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作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的工作中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班级的引导、学风的建设、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就业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在各个工作的实施和实践过程中扮演“指路人”“牵引人”的作用。

(3)“学生干部―学生”体系的建设。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是最能贴切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习性、思想动态的学生群体。在品学兼优的学生中,应该优先考虑此类学生进入学生干部体系中。在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应当基于公平公正的选评,选拔出在学生团体中具有优秀品行、学习成绩良好、责任感强、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要做好学院的上传下达工作,帮助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完成学校、学院交办的相关工作。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精神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和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能够给学生带来正能量,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使其能够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应对;同时精神文化的建设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强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应注重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是整个班集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因此班风建设也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参与,辅导员、班主任应该积极引导班级成员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班风。良好的学风是一个班集体对待学习的态度体现,作为高校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目前很多的学生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因此,辅导员、班主任更有责任将班级成员的学习心态重新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风。只有建设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

3.心理文化建设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情智并重的全方位发展的专业人才。班级心理文化的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包括自我评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科学思维、职业心态、潜能开发等,重视的是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从社会来看,时展呼吁心理健康,社会发展影响心理健康,青年的成长需要心理的健康,人才培养离不开心理健康;从个体发展来看,心理健康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有助于大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身心的健康,有助于预防大学生心理的疾病。

班级心理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判断学生是否有心理问题。主要根据学生的情绪障碍、行为障碍、胜利功能障碍为参照点。同时善于观察、处理学生中存在的矛盾;鼓励学生多参加校、院级活动;组织主题鲜明的主题团日活动;密切关注重点学生等。在学生心理文化的建设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并发现学生的爱好、兴趣。

四、结论

在新疆地区,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就是做好每一个班级的学生观察、培养、教育、成才的道路。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要注重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结合“辅导员―学生”“班主任―学生”“学生干部―学生”的三级管理体系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创建良好和谐的班级文化,完善对学生的培养与引导,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升各方面素质,为其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 杰.新疆高校班主任工作百问百答[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14.

第6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入学教育 班级建设 心理调适

大学是人生发展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知识,增强本领的阶段。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切实满足和解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由于新生入学的管理关乎基础性,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研究和探讨就显的更为重要。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1.定调子

在新生中树立弘扬正气、奠定基础、立足现在、放眼长远、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注重学习、注重锻炼的氛围。

新生在经历了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难免对大学的学习有所放松,加上本科阶段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与高中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很多学生对此了解不够、准备不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面对这样的情况,辅导员要以入学教育为契机,采取多样性、灵活性、互动性的教育方式,使新生了解大学、了解专业。例如:邀请专家,举办名师讲坛,为新生介绍所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参观实验室和先进实验仪器;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与新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使新生对所选专业的学习生活有个整体认识,不断激发新生求知的愿望,树立自信,有利于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定思路

既有总体规划,又有个性发展指导,结合每名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专业发展方向,尽快缩短学生由高中向大学过渡的时间过程,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摒弃无所事事、不适应大学生活,对自我前途茫然的思想,树立正确对待自我前途的良好学风。

从大一起,抓好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可在新生中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供广大同学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学校以及省市级的各种学习竞赛和科创活动。如:数学建模、知识竞答、英语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形成良好的学风的教育机制,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定措施

结合班级男女同学比例、党团员比重,相对优劣生的占比,结合所学专业和学科方向,制定班级的总体培养目标和方向,确定成才率和就业率的量化指标,使每个学生发展有方向、学习有重点、人生有目标。

二、加强管理,形成惯性

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

加强新生对学校校史、校规、校纪的学习了解,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人生目标的规范和纠偏,加强对新生的纪律管理,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大学适应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其中对于社会实践教育,要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检验知识、增长才干,提升新生责任感。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军训,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肩负起社会责任,服务于社会,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组织学生清明扫墓,让学生认识到身上肩负的历史的神圣使命,激发爱国爱党的热情;组织学生爱心支教、到敬老中心慰问老人,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利用寒、暑假送科技下乡,走访农户,调查农村现状,反馈农民问题。使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贯穿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便于学生尽早接触社会,积累实际经验,受教育,长知识,同时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

2.强化新生班级建设

辅导员首先要从建立班级目标着手,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在目标确立和调整过程中,逐步完善班级的建设。班级的建设目标,要经过班级学生集体充分酝酿和讨论制定,只有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才能得到高度的认同,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向共同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形成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从而使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进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入社团组织,做到管理从学生中来并运用到学生中去,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人生历程和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就是要在完成学校、学院发起的活动同时,创造性地结合班级特点,开展富有个性的班级活动。以个人发展促班级建设,以班级进步带动个人提升,促进班级建设的和谐性和创新性。

3.建立健全新生管理规章制度

在新生中推行制度化建设,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学生提供了可参考的行为标准和规范,使学生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例如,建立课堂考勤制度、请假制度,评先创优制度、班级干部岗位轮换制、社会实践指导办法、主题班会制度、政治学习制度、寝室长责任制、寝室卫生纪律条例、文明寝室倡议书、学风建设纲要,等等。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征求意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具体可行、便于操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自制力,从他律走向自律。

4.加强辅导员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服务与管理

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危机,引导新生正确运用心理调适方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切实做好评奖、评优工作,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经济上予以关心和帮助,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和资助工作,引导他们参加勤工助学和社会公益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和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工作的研究是无止境的,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新生管理工作更是年年遇到、熟而不透、管而不精,是个不断践行的课题,如果能把新生建设管理工作形成一种常态,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形成体系,这项工作我们不仅能够做好,而且可以为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这既是种目标,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浩.大学新生班级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教育理论,2010,(02).

第7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6-01

摘要: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而辅导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形势,辅导员的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高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尤为关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门槛越来越低,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辅导员在工作中面临着种种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如何科学的做好学生的各项教育工作,有效的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是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对于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工作的实际及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索。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不断的侵蚀着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大学生中产生了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生活中出现走捷径、走关系,开展工作谈条件、讲回报,怕吃苦、怕吃亏等不良现象,道德文明逐渐在弱化。有相关机构调查显示,有较大比例的大学生认为干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嫁个有钱人等观点,诚恳善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行为却被认为另类,针对当代大学生出现的问题。

首先,辅导员本身需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良思想,开展各项诸如感恩励志教育,先进模范教育,安全警示教育等主题活动。

其次,辅导员要健立健全各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在各班级中积极推动创先争优的氛围,引导学生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各项班级规章,在各活动层面贯彻科学的思想理念,活动中注意树典型,讲模范,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少一些言教,多一些身教,构建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特点。

再次,辅导员要改革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手段;转变思想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喜欢的各个领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诸如现在流行的手机微博、微信等,积极融入学生,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让同学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各项工作开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养成教育为主线,深入做好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

根据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多、自我意识强的特点,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行为习惯不文明,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的现状。辅导员应该在开学之初就着手实施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计划,包括:职业素养,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范和形象,营造良好的自律与自我教育的整体氛围和风气,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巩固和发扬出现的先进典型。具体步骤如下:

1.入学教育;对新生做好系列的入学教育活动,除了学校隆重的开学典礼外,作为带班的辅导员,要开展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如以班级为单位参观校园,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专业特色及前景、师资力量,大学学习方式等,还可以开展以人关系处理的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大家对大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将整个养成教育手册以入学教育材料的形式下发到每一位同学的手上,包括:日常学习方法,生活习惯,文明礼貌,职业素养等,指导刚来大学的同学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

2.学生党员、干部培训;需要辅导员制定一个完整的干部培养计划,结合班级建设方案,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方式很多,有团体训练,领导讲座,党校学习等,将整个教育要求首先在班干部队伍中开展,培养一批学习能力强,行为习惯好,形象气质佳,职业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让他们用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一大批普通同学。

3.开展集体活动;结合养成教育,大力开展创先评优活动,鼓励各个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项比赛活动,如技能竞赛、体育比赛、礼仪大赛、英语竞赛、辩论赛等、评选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召开表彰大会,给予奖励,将进行的各项活动,以成果的形式在网站、校园宣传栏展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还为创建优良学风、班风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营造出团结奋进的班级氛围。

三、以心理辅导为保障,切实做好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明显感受到社会竞争越来越大,无论是入学前的高考,还是进入大学后的学生干部竞选、评优评先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遍存在的竞争,为此许多学生承受这各种的压力和心理困惑。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心理困扰, 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远远解决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某种程度上每个学生都有心理问题,这需要除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外,作为辅导员还需要针对一些困难学生提供帮助,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针对辅导员与所带班级学生接触比较密切,感情比较深厚,学生遇到困难一般都会首先想到自己的辅导员,此种情况就需要辅导员掌握相关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对大学生遇到的成长问题给予点拨,对学生心理上的一些困惑给予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切实困难给予帮助。

2.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时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的任务,应该具备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学院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团体训练辅导活动等。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观念,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寻求解决问题以及克服困难的办法。

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目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不够深入,为此辅导员要适时的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里调试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为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定期给学生发放相关健康知识,建设好心理健康网站和宣传栏。

四、以职业化专业化为指导,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需要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并能够将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去,具体体现在组织管理、领导沟通、人际交往等,在遇到各种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沉着冷静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遇到突发事情的时候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并及时正确的处理好。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是未来辅导员发展的一个趋势,就如何做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辅导员需要提升自身学历层次,根据学生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已经学习交流等。

总之。辅导员要开展好各项工作,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需要不断的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多请教、多思考,相信一定能够将学生工作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曾茜.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工作初探 [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

[2]孙伟.张常青.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 (1).

[3]范平忠.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新[J],统计教育, 2007,(S1).

第8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

Constructs the research about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essive curriculum

Li Jia

【Abstract】The recessive curriculum is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ortant component, the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cannot leave the recessive curriculum. Therefore, should in the analysis recessive curriculum conno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foundation, discusses from the material level, the system level, the energetic level, the behavior leve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essive curriculum way, thus enhances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essive curriculum earnestly the actual effect.

【Key words】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essiv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1 隐性课程的内涵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称潜在课程(Patent Curriculum)、潜课程、隐课程等,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类型。关于隐性课程概念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表述不尽相同。我们依据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范兰丝(Vallance.E.)在1991年出版的《国家课程百科全书》中对隐性课程所作的界定,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将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为:是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学校政策中,但又在教育实践情境中以非预期的、隐蔽的形式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信念、意志、知识、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一种课程形态。它包括渗透于高职院校显性课程中或以其他形式存在的偶然的、无意的影响,如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及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人格、学习气氛和其他非正式团体的影响等等。

2 高职隐性课程的特征和建设意义

高职教育完整课程体系应当既包括显性课程(正式课程),也包含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的形式,明确、直接、外显陈述的课程,是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一定的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而隐性课程则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预期的心理反应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隐性课程以其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方面独有的特征,弥补了显性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上的缺陷。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只有二者彼此协同、目标趋向一致时,才能使整个教育课程体系达到最佳的功能和效果。

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内容上,具有整体性 隐性课程蕴含了学校的精神底蕴、物质条件、制度体系和人际关系,从范围上看,涉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显示了校园里的各种教育要素,而且使学校各种教育要素构成了有机的教育生态环境,具有浓厚的宏观制约色彩,是促进学生在校园里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育方式上,具有多样性 隐性课程具有时空的多样性或多元性,它不以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教育,而是以多元的时间和空间为自身存在的价值形式。它既可以是一种氛围,如教学氛围、讨论氛围、学术氛围、课堂氛围、生活氛围等,也可以是一种风气,如学校的校风、院风、系风、班风、教风以及学风等,还可以是一种环境,如校园人文环境、学习环境、生态环境等,甚至还可以包括学校多年积淀形成的治学态度和方法等。这种多元的时空造成了更为宽广的教育机会和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学校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有了表达体现的机会,可使学生在多元化、立体化、体系化的资源环境中获得显性课程以外的多种求学需要的可能。

在教育目的上,具有隐蔽性 这是隐性课程实现教育目的的特有属性。隐性课程不是直面教育,不是教与学两种主体直接接触的教育。它是以氛围、情境、关系、规则为媒介,以跳跃、渐近、过度为节奏,通过折射、反映、反照,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心智等在潜移默化中被熏陶成熟,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获得潜移默化之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周围环境综合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达到培养具有完整个性人的目的。涂又光教授总结的“泡菜理论”,形象而又生动地说明了隐性课程的这一特点。

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不确定性 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程度、效果与学生的主体选择密切相关。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不同的主体会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往往是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没有预料到的,或者有时是无法控制的。教育者不可能完全知晓并控制教学活动的具体状况和每一细节,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试图从积极方面进行某种尝试,但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就是隐性课程非预测性特点的表现。

在教育效应上,具有持久性 学生在学习显性课程时,学过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可能很快就忘了,但隐性课程主要靠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其行为的态度方式是不会一下子就消失的。一方面,隐性课程在学校的统一规范和学生的兴趣之间创造了充分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又以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提供给养,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深深扎根于学校的校风之中,形成既深刻,又久远的教育效应,有的甚至在一生中都难以消除。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普遍较短,一些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或中等职业院校升格、合并组建而成的。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渐重视,高职院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招生人数、办校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校园文化建设等还十分薄弱,普遍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轻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重物质效益,轻精神因素的发展;局限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生产、工作场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的发展,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水平、人格发展和完善等方面关注不够。这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意识的偏移,使高职院校成为一个技能训练场或者技能加工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3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从隐性课程的特征可以看出隐性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和各种行为。在物质层面上,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校园文化设施、校园艺术生态等都是隐性课程的载体;在制度层面上,学校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班级管理、评价体制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教育和影响;在精神层面上,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是隐性课程所涉及的范围;在行为层面上,学校领导及师生的言行举止、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交际行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隐性课程的建设附着或隐含于这些载体中,因此,隐性课程的开发建设主要应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隐性课程物质层面的建设 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如校园的建筑设备、园林绿化、壁画雕塑等既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和陶冶功能。校园的门庭走廊、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图书馆、花坛、草坪、雕像、楹联等本来是没有生命和情感,也没有教育价值的,但经过精心设计和创造后,这些建筑和环境也能“活”起来。学校的校园建设应融文化性、艺术性、特色性于一体。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的食堂和宿舍可以给学生舒适安逸的感觉;藏书丰富、舒适的图书馆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富有启迪意义的楹联、温馨的提示语可以让学生时刻检测自己的行为规范等等。一所学校的校园包含着这所学校的文化特征和内涵,蕴含着学校历史的、思想的、精神的等多种教育价值,对提高大学生的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隐性课程制度层面的建设 隐性课程制度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和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保障措施,这些制度集中体现了学校领导者的教育思想、育人目标、价值观念,是显性的。但当这些规章制度成为学生自主选择和利用校园制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规范时,所起的作用就是隐性的和潜在的。在进行隐性课程制度层的建设时,应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权利,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制度建设的核心,既要用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又不能简单机械强迫地管理,应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在制度的制定和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创造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学生对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屈从感也有所下降,因此,学校要配备专门的教师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遵纪守法、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提升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度、遵守度。

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建设 大学精神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是不成文的,但却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它活跃在讲台上、校园里、人们的言谈和行动中。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可能因时代的进步而老化、淡忘,但大学精神却能长久地影响学生的事业发展,直到永远。良好的校园精神能催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大学要加强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建设,其中,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在精神层面的建设中,师德建设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教师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品性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引领示范作用。良好的师风是良好大学精神的一半,因此,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建设应该加强和关注学校的师风建设。

第9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下面我结合班主任工作谈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制定规范 严格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我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开展的文明班级量化评比细则,结合本班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学生一起制定了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并张贴在教室墙壁上,经常组织学生逐条学习,熟记于心,让学生明确班级建设的目标要求。如集会时一定要做到“有序、安静、整齐”;上学放学时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路上追逐玩耍,注意交通安全等,教育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同时我要求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学生回到家后,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十个一”活动,如在家里为父母端一杯水、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为社区做一件好事等等,并制定“自评一师评一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行为规范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

二、小事抓起,点滴渗透。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我从大处着眼,小事抓起,教育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开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有人曾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教导我: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体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多么重要,而且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有时一些细小的因素看上去微不足道,老师若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久而久之,往往会在这类学生身上产生散漫、集体观念淡薄等不良思想行为,如学生穿拖鞋、不穿校服、上课迟到、随地扔纸、讲脏话,这些都是小事,但却都是实实在在地每天在学生身边发生着,班主任就要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点滴渗透,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

三、 言传身教,榜样教育

孔子说:“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好,做到了,做好了,无形之中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都会在我们的良好熏陶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教育学生讲究卫生,维护校园整洁,热爱劳动等,我就从自身做起,看到地板上有纸屑,就弯腰拣起来,放入垃圾桶里,从不随地扔纸屑、吐痰,劳动课带头参加劳动;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上课也从不迟到;要求学生不说脏话,我也不说;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我上课板书从不潦草等,让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我还经常对学生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和表扬,号召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活动 规范行为

我将原来说教式、训话式、宣布式等让人厌烦的班会课改为演讲式、演戏式、辩论式、调查报告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德育事件中形成道德规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规范行为的目的。如开设《诚信在我心中》主题班会,在看过同学表演的有关诚信的小品后,让同学们讲讲发生在自己周围关于诚信的故事和事例,并就此事展开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要培养诚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中学生应当从学习上的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等方面做起,在社交方面,更应该做到诚实、诚恳、实事求是,重信用、守承诺。又如我把发生在校园里的不良行为习惯,如绿化带里的垃圾、教室墙壁上的球鞋印、书桌上刻画的字、食堂餐桌上的剩饭剩菜等,用镜头记录下来 ,并配以适当的文字,在班会课播放出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