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健康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

第1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干预

1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承担,她们先承担着在服务站的医疗工作,包括对病人诊断,进行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换药。此外,还需入户为居家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还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人员相对不足。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医疗大多为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护理大多为退休人员,而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因此,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为缺乏。而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家庭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则比较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相关的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的护理文书记录;对医护人员入户时所携带医疗物品及着装没有统一要求;对居家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没有进行检查督促与质量反馈。因此,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给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科研工作带来不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只局限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入户干预质量、健康教育成效缺乏监督机制,全凭着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来完成工作,但对技能上的差异及处理上的错误就不能及时发现。

        1.4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据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对健康指导及体格检查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 

因为传统观念及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均不够了解,因此造成社区居民一些小病也往大医院,而不是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

2对策

        2.1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注意角色转变:根据卫生部新医改的精神,卫生部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工作重点从治疗护理工作转移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帮助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伙伴式关系,而不是以专家自居,要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将基层医护人员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半脱产,短期集中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与社区服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除巩固原有的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健康教育学与促进学、康复护理学等知识,重视社区服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包括专科技能的训练,管理与指导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较强沟通技巧,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第2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53-02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制度的双重作用下,人们对健康护理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加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十分的重要。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门诊治疗、维护社区公共卫生、宣传健康知识等。但是由于社区护理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不佳,社区护理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1]。笔者通过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对策,希望对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2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不足

2.1护理人员素质不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社区护理人员中有百分之九十的护理人员属于大专或者中专毕业生,护理人员学历不高、护理知识掌握不足,管理能力不高,社区护理实践经验不够等原因导致社区护理工作难以进行。社区护理组织结构主要以初级护理人员较多、高级护理人员较少为主,还有一部分属于临时性的护理人员[2]。临时护理人员只对社区护理工作起到暂时性的作用,并不能对社区工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社区护理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社区护理工作的要求。

第3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固定资产 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性基层医疗单位,从事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宣传等各项工作,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为社区卫生服务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且固定资产拥有种类多、分布广等特点,这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忽略;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社区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不可不重视的问题。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1)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要求: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对这类没有达到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各单位不能准确把握能不能入账,使固定资产投入指标就无法比较,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同程度的混乱,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得这类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固定资产进行的核算仍旧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的。中心新购进固定资产后,经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验收并及时登记入账,同时建立新增固定资产卡片;但财务管理部门是付款时才对新增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会计核算,这就有可能因付款审批程序、资金周转或其他原因导致延期付款所造成时间上的差异,使得固定资产实物账与会计总账不相符。

(3)对上级拨入或捐赠的固定资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接受时只管设备使用,没有及时通报财务部门做出相应固定资产增加的入账手续,财务管理部门就无法清楚各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容易出现账外固定资产,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总账与各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不相符。

(二)固定资产账账不符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不规范。如新购买的固定资产只对所发生的费用入账,不登记固定资产账;房屋建筑物新建、扩建的。例如,业务用房,工程验收完工后没有及时进行完工结算,在社区中心的固定资产账上未登记反应;对接受的捐赠、赞助固定资产,不进行及时入账,更没有专人专管;对于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丢失或赠送给外单位的,有不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账务核销手续的现象,致使长期挂在固定资产账上,从而造成账账不符。

(三)固定资产核算方式陈旧

尽管对固定资产新增、报废、损毁、赠送、被盗及盘盈盘亏等事项的核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核算是不计提折旧的,在核算固定资产时没有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进行核算,而是只核算账面原值。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成立资产管理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行政部门和后勤部门等职能科室指派人员兼职监督管理。这种多个部门的兼职监督管理,极易造成责权不清,各科室人员都维护自己科室的利益,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各部门在工作上也很难有效协调、控制、监督,遇到问题相互推诿。

(二)日常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没有制定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纵观固定资产的采购,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执行,从购入、验收、登记入账等都得不到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极易产生账外固定资产的作弊情况。另外,在更换使用人员后,不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固定资产的调拨使用也时常由负责人一句话就落实执行,没有调拨登记手续,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混乱。

(三)管理的重视不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中部分是财政补助资金购入,况且社区中心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购入后直接在当期中列支。大多中心负责人经常是重购进、轻管理,只关注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总量、规模和档次,固定资产资金也是一经落实,就不再对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容易出现固定资产损毁、丢失或随意报废。

(四)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制度空白

在每年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指标考核中,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考核,也有医疗质控方面的考核以及机构建设方面的考核等等,就是没有专门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考核,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状态,容易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提前报废、被盗等浪费行为。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笔者建议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从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增强内控制度、完善处置报批制度、加强账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盘点制度等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考核制度

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没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在社区中心固定资产的购买、损毁、报废等方面,没有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者制度形同虚设,普遍存在重钱轻物的现象。应切实增强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各单位负责人要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

(二)增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抓好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制度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就必须制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责任到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就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采购审批、验收入库、财务核算、各种资产处置等。

(三)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批制度

固定资产赠送、被盗丢失、闲置转让、到期报废等均应严格执行先报批后处理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即:使用单位先提出固定资产申请,再经主管部门、财政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同意方能处置,否则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固定资产账卡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从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增加、减少、库存等变化进行准确无误的结算。财务部门设置总账,使用科室分设明细账,资产使用部门建立卡片账。为了规范卡片内容,可统一设置便于管理与查询的内容及格式,并按其内容进行填制,做到物卡对应,账卡相符。

(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在年内要组织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参加,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清查,通过实地清点、盘查,发现盘盈或盘亏应及时根据相关规定上报,并严格按审批后做好相关的账务调整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经过盘点清查,可及时发现存在的漏洞,及时做出相应的改进并处理,促使固定资产的安全得到保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也是现阶段进一步深化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保障。因此,强化监管固定资产,明确职责,改变粗放的管理模式,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桂林市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4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贯彻落实上级组织有关社区教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化管理,努力构建全民终生学习氛围,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为加快**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09年—2011年)。

2、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倡导团队精神。营造以法治校、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身作则的良好校园氛围。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速教师适应岗位步伐,全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4、牢固树立品牌兴校战略,发掘学校现有优质资源,突出自身办学优势,加大投入与开发形成亮点。

5、加强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6、积极联合兄弟学校组建社区教育联盟。

三、具体任务

1、集全校智慧、请教育局、安阳街道领导指导,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使学校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好、更快,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学校将通过全员参与,聘请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一个结合实际、紧跟时代、富有远见的发展规划。

2、

学校内部管理

(1)坚持依法治校,加快完善学校制度化建设步伐。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社区学校工作制度》、《**社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社区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有关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2)发扬主人翁精神,宏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同事间合作,做到有分有合,共创学校优良业绩。

(3)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教职工间的合作与交流。

3、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教育,鼓励教师自学、自修,把教师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

(2)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努力创设学习条件,提高教师岗位胜任度和服务水平。

4、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教务处按时进行检查上课、备课、教学组织、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2)大力发展教科研工作,深入社区、课堂,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科学研究,开展关于《成人教育学校与社区教学中心联动开展社区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探讨研究,实现理论引领实践,提高工作有效性。

5、抓契机、树形象,创品牌、谋发展

(1)抓住**市合格社区学校评估的契机,积极谋划各类社区教育活动,紧密配合**街道办事处,把我校的社区教育工作水平提

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我校成为**社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2)大力发展优势项目,成人学历教育已经走下坡路,社区教育正深入人心受到各方关注,要积极打造社区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的品牌。

(3)依托社区教育这一学校优势项目形成辐射,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瑞安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使学校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6、齐心协力、踏实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1)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社区教育工作例会和社区教育年终考核制度。不断开拓社区教育新的思路,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2)组织扩大社区教育志愿者和讲师团队伍,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以及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法制教育、妇女维权、外来人口教育、心理咨询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专题讲座和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

(4)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宣传、组织、评选活动,配合上级工作要求,在**街道办事处的指

导下,开展辖区内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楼道、学习型家庭等的评选活动。

第5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8年6月5日成立,是全市第一家军民共建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238平米,业务面积1150余平米。现有员工40人,服务**街道8个社区(辖区常住居民52000人,另有流动人口2万余人)。中心紧紧围绕创建要求和标准,努力打造医疗技术过硬、服务水平提升、百姓真正受益的一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机构布局 中心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五统一”的要求进行了统一的环境打造。坚持开展“六位一体”服务项目,设置了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理疗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输液观察室、预防接种室等,现有诊室7间,床位20张。安置了直达电梯方便无障碍出行,为居民及时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在大厅候诊区域设置了咨询台。为创造整洁的内环境,中心与物业公司签订绿化、清洁外包合同,定期对绿色植物实行更换和养护;按照5S标准对清洁卫生进行管理;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流程,严格执行垃圾袋装化,保证了中心环境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我中心是“无烟单位”,在醒目位置张贴禁烟标示,达到“四无”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 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4名,包含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5名,执业中医师4名,公卫医师1名,其中注册为全科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2名,另有注册护士14名。在所有医护人员中,中级职称中医类执业医师1名,中级职称临床执业医师3名,14名护士均为护师或护士职称,未取得职称人员4名。全部人员均按劳动合同法签订了劳动(或劳务)合同,履行了相应的用人职责。中心从2008年开始制定并完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每月定时开展了绩效考核,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奖金。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制定了人员外派进修学习规定、人员培训规划及年度计划,每年组织员工按要求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因人员均属临聘人员,流动性较大,现具有省级以上培训合格证书的员工仅有8名,仅占所有医护人员的28%。

(三)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各种财务制度。严格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设置了内审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设置了物价管理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专项收入专款专用。中心所有医疗收费项目、药品价格明细目录每天通过门诊大厅电视滚动播出。对成本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开展的业务活动所需费用全部按科室分类,月末逐笔核实核算并按支出明细逐项向各科室进行分配。

(四)文化建设 制定《综合管理办法》及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对员工行为规范、诊疗规范、职业道德的管理,严明工作纪律。设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政务管理委员会等监督考核机构,每月进行精神文明查房、绩效考核,并针对各科室及岗位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仪容仪表、精神风貌等项目进行政府、群众、病人、内部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员工诊疗规范、职业素质、行为规范。

注重实施人文管理,与员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中心的目标和利益统一起来,着重了以“自励、奉献、感恩”等为核心内涵的团队精神的培养。

改进了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将医德医风纳入每月绩效考核中,考核结果记入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并与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对出现问题的科室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实行一票否决。在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还需进一步改进。

(五)信息管理 以“亲人般的全面关怀,朋友式的服务关系”为服务理念,坚持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和便民性,制定了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大厅电视公示中心诊疗项目、诊疗价格、药品价格、医生信息、就诊流程、免费公共卫生服务等关键信息。网络接入沙坪坝区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医生诊疗及公卫服务电子化、系统化、动态化。

二、公共卫生服务

(一)居民健康管理 2011年1-12月通过门诊患者就诊、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入户筛查等形式共为辖区12091 人建立、更新了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1年12月31日辖区居民建档率达88.76%,健康档案合格率为90%,电子建档率达90%以上。

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辖区人口数统计局的数据与街道派出所提供的数据不一致,增加了筛查建档难度。我中心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理解,出现建档不配合甚至提供虚假个人信息等情况。另外,因系统问题,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等一些情况不能很好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子档案建档率。

(二)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中心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健康小屋、多媒体播放设备等工具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天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至少8小时。举办44次健康教育讲座,6次重大节日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共惠及24594人次。

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对疾病形成因素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力度。

(三)预防接种 0-6岁儿童建证率100%,疫苗接种率99.2%,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率100%。

(四)传染病管理 辖区全年无聚集性传染病的爆发,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及时率均达到100%。

(五)儿童保健 新生儿访视率95%,儿童健康管理率99.5%,儿童系统管理率较好的完成预定目标。

(六)孕产妇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早孕建册率因辖区孕妇流动性大,又可以自由选择待产医院,信息渠道目前存在遗漏。产前健康管理率也因辖区流动人口多,孕妇流动性大,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人员意识和经济状况不均衡。产后访视率95%。

(七)老年人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2.68%。65岁以上老年人年检率较低,主要是辖区人口流动性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很多老年人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免费体检政策存在顾虑而不愿年检。

(八)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1年中心高血压建档率为65%,规范管理人数2883人,血压控制理想人数2943人。糖尿病建档率100%,规范管理人数1399人,血糖控制理想人数1604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较低,主要是辖区人口基数较大,如按沙坪坝区社区诊断报告19.5%和4.8%的发病率计算,截止到2011年底还无法完成。现因公共卫生人员不足,加之一部分居民为获得免费体检而故意捏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回访时却否定病史,造成规范管理率下降。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建档率24.7%。规范管理率94%,患者显好率92%。

(十)中医药应用 中医体质辨识率100%,但因为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有自由选择药物的权利,且中医药在针对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的使用时疗效较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使用。

(十一)卫生应急管理 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并开展了培训与演练,但在相应记录上还有待完善。

三、基本医疗服务

(一)医疗费用

     2009年,业务收入1492277元,服务25306人次;2010年,业务收入1994922元,服务31248人次;2011年,业务收入2786327元,服务39141人次。门诊次均诊疗费用增长了15%。

(二)质量管理 认真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护质量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了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改进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严格遵守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通过每月行政查房、院科两级督查,突发应急事件演练,组织岗位技术练兵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医护管理质量。医疗文书书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护理质量方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验室的各项检验试剂质量均符合要求,并开展了实验室室内质控工作,院感方面指派专人负责。不足之处是各种申请单书写的规范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三)合理用药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国家规定基本配备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完全实行零差率销售。落实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每月处方点评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用药。不足之处为抗生素处方比例和静脉点滴处方比例偶有超标现象,还需加强改进。

(四)康复服务 建立了残疾人工作康复小组,配有专门的康复理疗医师,制定了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三个一”工作方针,为残疾人服务。为克服业务用房紧张的困难,将康复设备转移到原有的一条闲置走廊,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康复长廊”。不足之处是还要加强完善残疾人健康档案。

(五)中医药服务 单独设置了中医诊室、康复理疗室,通过悬挂标语和名老中医画像、健教宣传等方式提高中医药知晓率。聘请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副教授到中心坐诊,很受辖区居民欢迎,中医门诊量不断增加。近期又聘请了专职中医师,满足辖区居民需求。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中医内容的健康教育,发放中医健康教育资料,宣传中医药防病和保健知识。制定了一系列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展了中药、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穴位注射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各项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为辖区居民服务。不足之处是利用中医药开展康复工作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目标

下阶段,我们将根据重庆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指标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完善各项资料,做好各项工作,打造百姓受益的示范化中心。

第6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200-02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是对劳动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以后的生活进行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养老保险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福利。今天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管理,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坚持这一管理制度的前题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将会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继续的成长。

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1.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我国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机构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和养老保险统筹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养老保险金、适时适度的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接收企业移交的退休人员,并按居住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养老保险统筹企业主要责任是加强与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联系,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

其中,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包括: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为退休人员提供各种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帮助死亡退休人员的家属社情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组织退休员工开展文化体育健康活动等。

从服务内容上可以看出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是社会化管理的主要机构,直接涉及到对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1.2 进行社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竞争性,国家经济的主要细胞就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必须事先社会化管理,使企业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过分的强调了单位的作用,员工的生活与企业息息相关,这将不利于员工的长远发展,也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的怪现象出现。僵化的体制完全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必须引入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才能促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种新的养老保险管理模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维持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都存在深远的意义,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从而促进社会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分析

2.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内容

(1)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人员以及设施的配备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机构,必须配备负责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的专门工作人员,这些专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聘用社区服务人员,辅助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以及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得社区生活的退休人员能够享有快乐的晚年生活。

为了使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能够达到正规化,拥有较高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办公场所的环境必须能够达到普通办公机构的标准,必须给办公人员和服务人员配备完整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办公效率。这就要求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必须能够处于较高的支付水平,财政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支出是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评估指标。

(2)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各项工作制度必须明确并易于落到实处。

首先必须规定社区服务机构中的专门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各种岗位职责,这样才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必须制定完整的日常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对生活在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标准的制定水平能够反映出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

(3)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内容及其实施情况能够反映出社会化管理水平。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实行社会化管理,发放程度和管理程度能够反映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引导社区居民在企业退休人员中建立自我管理组织和互助服务组织,这样就能够作为社区服务机构的有利补充,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查询服务,包括当面进行政策咨询,建立社区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信息网上查询等服务功能;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生存和流动情况,不多修正数据库,实现领取养老金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协助社区医疗门诊等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经常性的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003年,养老金实发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比率100%。

2006年,城镇社区服务社区数6576,社区服务单位个数226,城镇便民利民服务店10262。

2.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指标分析

(1)从以上指标与数据中可以认识到,我国的社会化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已经实现, 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各种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立表明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趋近完善,服务单位个数增加,职工人数相对减少表明管理效率提高,人均享受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从总体上看,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正在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在良好的形势下,仍存在着某些问题。

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影响更多的服务项目开展;社会上部分劳动者对社会化管理服务认识不足,对社会化管理服务有若干顾虑,不愿意转为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中缺少相应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的列支科目,致使经费不能落实,影响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社区需要建立养老服务信息查询系统,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3 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规范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深化社区相关服务。

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加强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和专业化服务的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质量,引进并开发更多的管理服务内容。逐步在社区中的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以满足企业退休人员除享受养老保险之外,能够享受更多的便捷的服务。提高退休人员的组织化程度,提倡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与互助服务。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退休人员公寓,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2)做好信息查询工作,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向企业退休人员直接提供服务,可以直接与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交流,这样就必须做好重要信息的传播工作,一方面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化发放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服务。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以及社区服务机构应该提供如下的查询服务:柜台查询,社区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咨询柜台,安排专业人员,解答相关问题,听取企业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不定期的组织咨询活动;印制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社区退休人员有关养老保险管理方面的意见和信息;电话查询,这种方法较为便利,但是会出现某些沟通障碍;再有条件的社区,提供网络终端进行查询,现行的网络终端主要有两种:触摸屏和电脑终端。

(3)完善社区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平台,将各项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街道和社区作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载体,社会化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目标的实现。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编制由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提出方案,确定相应的社区服务机构。机构人员的确定和工作经费,由当地的财政部门拨付,现阶段应该加大财政的支付力度,为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动力。相关机构的工作经的落实,社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落实,直接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完善社区工作平台的过程中,也必须完善相应的行政监督机制,以促进社会化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候文若.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2).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7).

[3]吴国卿.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J].社会生活,2000,(12).

第7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一、各街道办事处

1、为加大创卫创模宣传力度,办事处工作人员对辖区沿街单位进行巡查,督促有条件的单位用IED显示屏进行宣传,并向各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发放《低碳环保宣传手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等创卫及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增强市民环保和创卫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2、继续组织社区人员清理居民区的小广告,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3、继续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各街巷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巡查,并为保洁工购置、发放保洁工具,督促保洁工各负其责,认真做好清扫、保洁工作,切实巩固和加强环境卫生质量。

二、建设局

(一)卫生监管

按照《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对辖区各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食品卫生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要求1、项目部建立卫生管理制度;2、建立食堂、宿舍卫生管理制度,食品进货管理制度,宿舍应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食堂工作人员需持健康证;3、施工现场场地硬化,大门口设置清洗车辆设施,防声、光污染,明火作业需经监理审批;4、施工现场卫生间要定期做消毒处理,地面需洒白灰。

(二)围墙整洁

目前,辖区内二环路、30多个建筑项目的围墙整治工作已结束,新建及维修围墙共计11000多延长米。

(三)小街巷改造

今计划对辖区内30条小街巷实施改造,道路总长度为16677延长米,人行便道总面积56084平方米,沥青铺装总面积135775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完成车站后街、十四中东巷等十一条道路改造工程,改造道路总长度5508延长米,人行道总面积10685平方米,沥青铺装总面积57969平方米,更换大理石道牙10416延长米。

(四)园林绿化

目前我区共栽植各类树木83万株(丛),其中:乔木9.9万株,各类花灌木73.1万丛,垂直绿化4500延米,地被植物5.4万平方米。对所管辖的绿地和道路绿化带进行精心养护,做到了无枝残叶败现象存在

三、环卫局

8月15日至8月23日,环卫局从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入手,对辖区主次干道的树圈、便道进行了彻底清理,同时增加了道路的保洁频次,确保了道路清扫保洁质量的提升。

公厕管理方面按照卫生标准要求,对辖区所有公厕进行了考核,对检查中发现的未达标或提前关闭公厕的管理人员,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辖区公厕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垃圾收集清运方面,15日、16、17日对乱堆乱倒的生活垃圾及拆迁垃圾进行了清理,同时还清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及无人管理小区垃圾。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区环境卫生管理质量显著提升,为创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卫生局

(一)健康教育

1、继续深入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健康教育档案进行检查和指导,并且作了现场指导考核笔录。

2、积极参加呼市健康教育所举办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培训班,及时向全体工作人员讲解、传达相关内容,并在创卫工作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详细说明,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卫生监督

1、近期主要对经营烧烤的餐饮店进行专项检查。此次专项行动共检查120户次,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车辆15台次。重点检查在煨制过程中是否使用非食用物质,是否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所进原(辅)料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在检查中未发现使用非法添加剂及不合格肉类的情况。

2、公共场所方面共对团结小区、构件街等6条街道的59户美容美发场所、10户住宿场所、5户洗浴场所,按“创卫”标准进行检查整顿。对2户美容美发场所制度未上墙、消毒设施不全、无防蝇防尘设施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三)疾病控制

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对我区发生乙肝9例、痢疾3例等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免疫规划监测工作方面做好流调、接种和领发放疫苗工作等,尽力把工作做好做细。

五、工商分局

根据创卫工作要求,认真细致地完成以下创卫工作任务:

1、严把农贸市场内的仪器经营主体及辖区食杂店准入关,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流通许可证及营业执照,依工商职责对农贸市场严格管理,对有主办单位的农贸市场明确了农贸市场主办单位第一责任人义务

2、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要求其建立进货台帐,落实索证索票、一票通制度。各工商所市场巡查人员认真规范食品主体经营行为,并检查其是否亮照经营,对食品经营主体实行周巡查制度。

3、严厉查处食品经营户销售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第8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方法:选取78例入院就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整体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呼吸道疾病服务中心内感染率和临床管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1例(2.56%),对照组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9例(23.08%),对比两组院内感染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

结论:社区医院采用整体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呼吸道传播疾病管理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84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97-01

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路径主要有人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各种微生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引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等特点,一旦病发将难以控制,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呼吸道传播疾病已成为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广受人们关注和重视,呼吸道传播疾病暴发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不仅危害人们身心健康,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1]。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管理及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发流行,同时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该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率,确保患者就诊安全与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本文选取78例入院就诊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整体管理模式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效果,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入中心就诊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5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14~71岁。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4~70岁;对照组2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16~7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选取的78例就诊患者均采取一定管理措施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研究组患者采用整体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整体管理模式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尽可能结合服务中心具体情况建立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如《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等,确保制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保证呼吸道传播疾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此外,为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保证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感染管理部门应做好呼吸道传播疾病防护知识宣教工作,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职业安全知识。

1.2.2加强感染科管理。感染科通常负责呼吸道传播疾病诊疗工作,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严格考查并科学合理的整改医疗环境,尽可能合理布局传染病区,满足传染病预防控制需求,同时明确分区与专用通道,保持良好通风与空气流通效果。为保证感染科管理的有效实施,需对该科医务人员进行培养,使其全面掌握各方面知识,如中心感染控制、流行病学、传播性疾病诊疗等。

1.2.3隔离管理。隔离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设立独立医疗区域收治疑似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同时区分医务人员、患者、污染物运送专用通道,进出病房时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均需穿戴隔离衣与外科口罩;②对于疑似度高的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应直接转送隔离观察室进行密切观察,隔离观察期间,应保持隔离观察室门窗关闭,同时诊疗仪器必须专人专用,为免发生院内感染,非医务人员严禁进出隔离观察室,而家属则需取得医师批准并做好防护措施才能进出隔离观察室[3]。

1.2.4医务人员防护管理。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途径主要有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高度重视医务人员呼吸道防护与粘膜保护,并采取正确措施保护其健康,有助于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率。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风险与标准预防原则,采用基本、加强、严密等分级防护措施,如应佩戴手套才能接触污染物品,如排泄物、血液、分泌物等,需注意的是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时更应佩戴手套;医务人员应佩戴好防护面罩、目镜、N95口罩与戴帽连体防护服等,才能接触有可能喷溅的污染物品,如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隔离观察病房内外、治疗室、医师诊疗室等均需配备可快速干手的消毒剂,而且还需采取各种手卫生宣传方式,有效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并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1.2.5患者所用物品消毒管理。合理选用消毒剂杀灭呼吸道传播疾病病原体,选用的消毒剂必须经国家批准,且有相关资质、合格。患者所用物品均采用消毒剂严格消毒,如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相应物品等,而且每例患者所使用的监护仪、氧气湿化瓶等必须严禁交叉使用,同时对消毒液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达到理想消毒效果,此外定期培养各类管道细菌,并准确记录培养结果,有效加强呼吸道传播疾病诊治效果。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出院后,应对其所在房间与可能污染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才能提供给其他患者使用。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就诊期间,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56%,对照组组出现9例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3.08%,两组呼吸道传播疾病院内感染率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播疾病是一种病发后难以控制且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等特点,多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该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主要有: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易传播,传播范围广泛、发病率高,尤其是未预防接种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呼吸道传播疾病暴发流行的环节,传染源可能是病原体携带者、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抵抗力低、为预防接种等为易感人群。患者若院内感染呼吸道传播疾病,不仅会危害身心健康,增加疾病痛苦,还会给原发病治疗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呼吸道传播疾病已逐渐成为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加强管理和预防控制该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发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呼吸道传播疾病相关管理与预防工作,采用有效措施改善疾病管理与预防现状,可控制疾病传播,降低中心内感染率,提高临床管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整体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效果显著,是降低呼吸道传播疾病中心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可有效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切实保障患者就诊安全与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利英.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06):53-54

[2]张斌.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28-30

[3]杨秀玲.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07):548

第9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 生存发展 对策研究

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制定是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

目前,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新改革的全面实施,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同时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如何体现“人道博爱,大医为民”的医院精神,如何让人们群众享受到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便利和温暖,需要医院行业认真面对和思考。

一、 医院生存环境因素分析

(一)医疗资源缺乏形成合力,不能有序协同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行业在硬件建设和服务质量上得到了迅猛提高,医院规模的扩大、数量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提升确实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医院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现在一般医疗资源分布为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和数以百千计数的社区卫生所和乡镇医院等医疗服务部门。如果这些医院能够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肯定能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目前现状是各个医院各自为战,争夺病源,相互检测检查结果不能共享和互相认同,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现象;医疗水平较低的医院不愿将处理不了的病人往本系统上级医院转诊,没有形成逐级转诊的网络程序,造成误诊等现象严重;医院在设备购置方面互相攀比,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又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不利于医院的整体提高。

(二)政府补助相对滞后乏力,医疗效率下降

国家医保政策的强力推进,医保待遇提高和医疗费用降低,使老百姓得到明显实惠。根据国家发改委数字显示截止到2011年9月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2.95亿人口,覆盖面超过95%。

医保政策的推行有力的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巨额的医保支出也给财政提出了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考验。尤其是财政对非营利性医院拨款不能及时到位,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的购入、医疗水平的提高。政府定位不清、财政转移支付相对不足、单位成本不断增加,医院为谋求发展,不得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形成发展的怪圈。政府补助相对滞后,医疗效率下降,致使医院发展后劲乏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三)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

由于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疑难杂症未能攻克,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期望值过高,稍有不满意就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随着医疗风险的增加,医生职业投责任大,收入相对较低,同时媒体、舆论等对医务工作者也有较多负面看法。加之部分医务人员态度冷横硬、工作不负责,同时受经济利益驱使也发生了很多腐败案件。这些都降低了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由于医院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现象。科室设置多、冗员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抑制了个人的独立性发挥。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极大的阻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二、破解医院生存难题,促进健康有序发展的措施。

(一)深化医院管理模式,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医院管理模式,做好发展规划的制定,深化医院文化建设,实现“人道博爱,大医为民”的医院精神,首先要探索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改变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构建“绿色医院”、“人文医院”、“品牌医院”。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激发医院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医院建立责权利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有利于调动医院的自主性,同时提高医院决策的科学性。医院工作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管理体制的完善,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疗规章制度管理,病历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感染管理,医嘱管理,会诊管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应急预案等制度建设。

(二)树立人文关怀,强化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

通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改变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医院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过程,这就要求提供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人性化服务可以帮助服务机构赢得市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医院人性化服务就是要求时刻以患者为核心,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聆听病人的心声,强化以人为本,给患者以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人性化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

(三)组建医疗联合体,加强分工协作机制

据报道,上海市首先实现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即由一家三级医院牵头,联合区域内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各种优惠就医措施吸引市民签约。签约市民在联合体内的社区医院首诊,根据需要逐级转诊,从而改变就医无序状态,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缓解看病难。

根据国家新医改政策的要求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这个目的,建立医疗联合体势在必行。通过构建松散型医疗集团联合体,设备共享,人才共用,利益分成,群众可在联合体建立包含健康档案,可享受优先门诊、转诊通道,预约专家门诊等服务,从而增加了医疗设备利用率,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