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健康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个班集体的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的保障,而高校班级管理中,没有形成全面的班级管理制度,就会出现漏掉的现象。比如在高校的“三金”评定中,评定助学金、奖学金等评优评先工作更多的是由班集体内部自己进行评定,然后再交给辅导员进行审核,而在评定工作中,一般是班委主持评定,而班委对同学们的具体情况缺乏了解,而所有的评优评先工作优先考虑的对象都是班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或者班委成员,使得其他不常参与班级活动的同学不能及时的了解参评情况。
二、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辅导员的培养与建设对于高校班级管理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我认为辅导员应当多与其学生沟通交流,时常跟学生进行思想的对话,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由于多数的大一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班主任“保姆式”的班级管理中脱离出来,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因此,辅导员应当对大一学生进行更多的生活和心理上的关心和照顾,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在班级管理中,要确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民主化管理,在建设一批优秀的班委的同时,应积极动员班级所有成员参与班级管理,让同学们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真正实现民主化管理。
(二)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地位
在初高中的教育中,学生更多的是处于客体的地位,而在大学的教育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对学生的管理,不仅要符合教育规律、管理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要体现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更要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多样性的发展,就应该让让他们完成从“监管对象”到“管理主体”的转变,让他们真正成为管理着,突出他们的主体性地位。”[3]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独立的、开放的学习生活舞台,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在建设班干部队伍的时候,可以实行“一期一换”制度,即每学期都更换班委成员,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从而全面提高班级成员的综合能力。第三,在班级中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氛围,大学生比之于中学生,则更具有独立性和散漫性,纵观当下大学生,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中渐渐磨灭了自己的理想,丧失了自己的斗志,整个大学生活都是庸庸碌碌的,因此,建立竞争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班级同学间比学习,比创新,比思想,从而促使班级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班级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建立健全班级制度
王新奇
为了坚持把我校八三五工作思路中的“把师生生命健康维护好”的要求落到实处,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牢固树立
“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思想,时刻预防全体师生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我校采取得力措施,使学校预防疾病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当前,结核病流感疫情仍在蔓延,为保护好免疫能力相对较低、经常处在人群密集地方的学生生命健康安全,我校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按照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充分准备,严阵以待,认真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确保了全校师生的平安、校园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了卫生安全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吕聚石
成
员:
王新奇
王留群
马会超
李广钦
各班班主任
三.采取有效的防控工作措施
(一)加强健康教育,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中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提高了学生防疫意识和防控能力。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防控知识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各班认真学习落实中学健康教育管理制度,上好健康教育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增强了广大师生的防疫意识,提高了师生自我防控能力。
(二)加强制度落实的督查力度,落实学校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对于有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源,坚持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出疹子等)等异常情况,便采取果断措施,督促其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在第一时间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在引导师生认真学习卫生健康知识和防控知识的同时,加大了督查学校内部卫生管理工作的力度,年级主任负总责,段长分片负责,责任到班。教师责任到具体的清洁区,每周一次集中进行彻底清扫。每天做好教室、寝室等室内的通风、消毒与清洁卫生工作。
(三)落实学校卫生工作责任制,签订了师生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
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学校防病防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开展学校防病防疫工作的自查活动,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卫生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学校病源。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认真落实食品、饮水卫生监督制度。
学校引入”直饮水”工程,保证师生健康饮水,同时卫生安全工作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期的对学校师生食堂的饮食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排查,安排专人对教室、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施进行每天消毒一次制度,认真填写消毒记录。健康教育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生理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并填写记录存档。充分保证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认真落实晨检制度、疫情报告制度。
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必须严格遵照中学生晨检制度,班主任利用晨会时间对学生采取望、闻、问、摸、量等方法,及时排查有发烧、咳嗽、头痛、流涕等感冒症状的学生,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上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上课学生健康状况及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将严格遵照学校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疫情报告人员要忠于职守,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镇卫生院和镇中心学校报告,任何教师不经请示均不得私自向外有关流感的消息,更不得信谣、传谣和造谣,严禁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事情发生。班主任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信息畅通。
(六)切实搞好配合,与卫生防疫部门密切配合搞好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联动机制。
特殊情况下,学校要切实配合卫生部门尽力查找与学生相关的密切接触者,配合疾病防治部门进行居家医学观察。班主任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及时跟踪查询并做好记录,严格遵照报告程序。
“强化安全管理
共建和谐校园”,总之,疾病防控、卫生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我校将利用学校这一平台,扩大宣传面,坚持专群结合的疾病防控原则,遵循防控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规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学校浓郁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努力将刘寨镇初级中学打造成和谐、平安的校园。真正使我们的校园“平安音符长响
安全警钟长鸣”。
2015年5月
春季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校园文化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向往友谊、积极主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发展中,因而心理上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反叛性。中学生置身于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校园环境的和谐,文化氛围的积极向上,人际关系的简约,都引导着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其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得到提升。
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中学生人格的健全。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校园文化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继承文化、整理文化、扬弃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在校园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涉及方方面面,校园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同课堂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健康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校园传统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起着过滤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能愉悦人的心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校园物质文化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制度文化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政策导向,行为文化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载体,精神文化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无形支持。
努力建设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大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升健康审美情趣,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 , 要打破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园地。如在校园墙壁开辟作品栏、精品屋,张贴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摆放一些有价值的图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为他们提供张扬个性、展现才华、实践创新的平台;在教学楼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体育活动场所,以强身健体为主题,设计标牌。这样使学生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终生体育 正确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90-01
中学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中学生身心状态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校园中营造体育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为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效的保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1.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及价值
中学校园当中的体育文化指的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能够对学生行为方式及心理素质等产生影响的特定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种要素构成,物质文化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运动场地等物质形式,制度文化指的是开展体育竞赛、教学及训练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规范等,精神文化则是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等。由于体育文化可以将体育锻炼及体育思想结合在一起,所以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体育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主要包括提高运动参与度、强化运动技能、提高身体及心理健康水平等。
2.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分析
2.1强化硬件建设及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活动场馆及器材等硬件是保证学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构建体育文化的物质条件。对于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应建立起配套的活动场所,如羽毛球馆、网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游泳馆及田径场等,同时为场馆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在建设体育场馆或对场馆中的设施进行完善时,不但要保证场馆具有实用功能,还应尽量确保外形美观及能够体现体育文化特征。此外,还应重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体育文化意识,并根据学生对于日常体育活动的需要优化教学形式,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体育活动及学习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条件。
2.2建设体育社团及利用校园媒体宣传体育文化
多数中学生喜欢在闲暇之余进行体育锻炼,并希望在体育活动彰显个性。因此学生团委或学生会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建兴趣俱乐部或体育社团,让学生能够通过社团参加校内外的各类体育比赛,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在竞争的氛围中感受到体育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另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让师生了解到更多的体育信息。例如,可以利用校报、校园广播及校园网络等及时报道最新体育新闻,并同时介绍校园当中发生的一些体育故事及体育明星等。由于校园宣传专栏的受众较广,因此可以在校园的宣传专栏当中开辟体育文化专栏,利用专栏将体育运动损伤预防知识、体育锻炼在心理、生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介绍给校园中的广大师生,从而使了解、参与及享受体育的文化氛围得以形成。
2.3利用体育节及阳光体育运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都有举行校运会的传统,但一般为每年举办一次,且运动会当中的竞技项目相对较少,因此难以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可以对校运会的举办形式进行优化,使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升级成建设体育文化的体育节。相对于校运会而言,体育节当中的活动内容更为多样化,例如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宣传体育知识,能够有效结合体育文化与单纯的机体锻炼,使体育在保持运动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成为一种教育形式等。在举办体育节时,可以借鉴或模拟奥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形式,从而让广大师生了解到更多的体育文化。除了利用体育节建设体育文化之外,也可以利用阳光体育运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阳光体育是教育部所倡导的一项全国性体育运动,为了确保阳光体育的实施能够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性条件,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定期举行体育运动挑战赛,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挑战自己的极限,比赛项目可以包括跳绳、飞镖、排球垫球及定点投篮等,以便使学生的体育特长或运动兴趣得到培养。其次,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组织起来共同开展体育比赛,如羽毛球及兵乓球比赛等。通过进行师生交流赛,不但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同时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体育技能的机会及在比赛中收获成就与喜悦。
2.4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要确保中学校园当中的体育文化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则对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完善管理制度时,应注意为运动场馆、健身器材及健身房等制定标准的使用规章制度,避免学校在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被浪费。实践证明,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能够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还可以防止校园中形成对文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此外,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及接受程度,保证学生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逐渐养成支持体育文化建设的自觉习惯,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实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新课改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标,这就要求了中学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中学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即在班集体的氛围下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现实的生活中去认识自己、体验生活、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以促进个人自主性格的形成。同时,中学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还要求学生和谐一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学生个人全面的素质发展及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内涵
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下形成的以教师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观念。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下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创新性,使每个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自强自立、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1.学生自主管理的“自主性”。在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中,学生要树立个人的自主观念,积极促进管理模式的自主化。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自主能力和价值,形成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重点是强调学生在管理中的自主选择、自主控制和自主调节。同时,这种“自主性”的目的并不是追求管理效率的提高,而是追求用自主化的管理理念更好地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服务。
2.班级氛围的“和谐性”。传统的以考试成绩论学生优劣的行径会造成学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会使成绩好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荣誉,而使成绩不好的学生引发厌学的情绪。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教师的作用应该是让不同起点、不同追求的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让每个学生的劳动都获得认可和尊重。只有在班级和谐的氛围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构建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第一,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伟大的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会自治,而不是让学生习惯别人的管理”。我国的素质教育也要求改革传统的班级教育模式,强调在班级管理中,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人翁的精神,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教育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性的意识,使学生时刻谨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也是班集体的一部分。其次,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还要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性,可以将班级的日常事务分成各个岗位并让每一个同学分块承包。
第二,建立健全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任何管理活动若想有效的开展必须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若想有序的开展也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做依存,即通过《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其他学校相关制度等来管理班级的日常运行。
在制定和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班主任不能在制定和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时大包大揽,必须要由学生经过讨论协商后自主制定;二是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内容应该具体化、可操作性强;三是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制定也要充分体现激励学生的措施。此外,在把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常务班委管理班级和值周班委管理班级的双线管理政策。其中,常务班委管理班级要设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宣传委员等,这些班干部负责班级的日常事务,并指导和督促其他同学完成相关的工作。值周班委管理体制即经过学生讨论和选拔后分成各个小组负责本周的班级日常事务,这个小组在班委会的监督下对本周的班级事务负责,享有管理权力。值周班委管理体制把全班的学生都推向了班级自主管理的舞台,是一种全员动态的管理制度,促使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在管理和被管理中体会自主管理的乐趣,进而发掘自身的价值。
第三,设定班级自主管理目标。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指班级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要求。制定班级自主管理目标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齐心合力共同奋斗,是推动班集体强大的重要动力。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全班学生在统一的讨论和认识下集体制定。当然,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也要由全班同学承担,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制定一份个人发展目标,包括自己要达到的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这样通过每一位学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那份任务,进而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
第四,创造班级自主管理的民主氛围。学生日常活动的场所都是在班级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舒心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因此,创造班级自主管理的民主氛围必不可少。要建设民主氛围浓烈的班级,需强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好班级精神层面的民主氛围,即凝聚良好的班级目标、班级精神和学风,如树立民主、自信、合作、立志的班级精神,树立奋斗、竞争、勤学的学风等;二是要建设好班级物质层面的民主氛围,即保持班级教室环境的整洁、温馨,营造良好积极的环境色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
班级自主管理机制的核心思想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工作的制定和管理中来。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能够激发自身的自主意识和管理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同时,班级自主管理还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才能,并学会尊重他人、管理他人、与他人协作,这些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秀竹.班级自主管理基本策略探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2).
[2]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杨淑敏.高中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中学 建设路径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中学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中学生身心状态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营造体育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为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建设好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学校及国家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因此本文对建设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校园体育文化更好地开展提供借鉴。
1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诠释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指的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能够对学生行为方式及心理素质等产生影响的特定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种要素构成。物质文化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运动场地等物质形式;制度文化指的是开展体育竞赛、教学及训练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规范等;精神文化则是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等。由于体育文化可以将体育锻炼及体育思想结合在一起,所以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体育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主要包括提高运动参与度、强化运动技能、提高身体及心理健康水平等。
2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
2.1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运动场馆和器材等硬件装备是保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更是构建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条件。对于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应建设配套的基础活动场所,如田径场、羽毛球馆、网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及游泳馆等,并为场馆配齐相应的体育器材。在建设体育场馆和对场馆中的设施进行完善维护时,要体现出场馆的日常实用功能,同时尽量使场馆的外形美观,以此更好地突出校园体育文化特征。
2.2 重视体育课堂教学
中学生是学习体育文化最好的黄金时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重视向学生灌输体育文化意识,根据学生对日常体育活动的需要来进行教学形式优化,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和学习方式,从而使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助力。
2.3 积极搭建体育特色社团,借助校园媒体传播体育文化
社团是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的重要载体。大多数中学生喜欢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而且希望在体育活动中表现自己。因此,学校及学生会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建兴趣俱乐部或体育社团,让学生能够通过社团参加校内外的各类体育比赛,从而使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感受到体育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媒体是传播文化的媒介,全校师生都是校园媒体的直接受众群体,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这个平台,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让师生及时了解新的体育文化信息。
2.4 依托阳光体育和校运会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阳光体育是教育部所倡导的一项全国性体育运动,能够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性保障,校园会是学校每年进行的全校体育盛事,可以极大地展现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设置体育运动挑战赛,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挑战自己的极限,比赛项目可以包括跳绳、接力、足球射门及定点投篮等,使学生的体育特长或运动兴趣得到激发。其次,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组织起来共同开展体育比赛,如足球赛、篮球赛等。通过进行师生交流赛,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让师生获得学习体育技能的机会及在比赛中收获成就与喜悦。
2.5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确保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建立运动场馆、健身器材及健身房的使用规章制度,防止学校体育设施混乱使用,造成资源浪费。适时地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其真正地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服务,以免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充分考虑学生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在制度的指导下逐渐养成支持体育文化建设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校体育发展和师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设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可以给全校师生带来正能量,同时还可以为师生提供激情四射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在建设中学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构建。构建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所以要充分利用国家、社会、企业及学校的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建设适合本土实际情况的独具特色的中学校园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学生违法犯罪的学校个数是很少的,就是发生了,参与的人数也是不多的。困扰学校稳定,影响学校发展
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就有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在
校高中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把他们培养成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已成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预防学生不良行为预警机制的各个环节中,综合预防是减少和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屏障”
。有效的预防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它是预警机制的奠基性环节。因此,我校预
警机制的重点就放在“预防”上。
一、高中生不良行为的教育预防
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对待高中生不良行为必须
重在预防,重在教育。
(一)、开展抗挫折教育
当代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又正处于社会新旧体制交替的变革时期,面临着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竞争机
制引入的新局面,希望、机遇与压力、冲击同时存在.面对着角色的转换、环境的适应、学业的竞争、社会
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困惑等等,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自由与纪律等诸多矛盾和
冲突面前,往往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的弱点.加强中学生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克服困难、
战胜挫折的良好个性品质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心理教育是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要求,高中生已经有自己的主见,高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关
系远比初中学阶段复杂,理想、前途等问题也更加具体和直接,青春期的困扰也称为现实。尤其在现行的
教育体制下,他们要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不断迎接失败和成功的考验。所有这些,都必然加重了高中学
生的心理负担,对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健康热线,由
专职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大家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服务。
(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把物质的追求作为第一目标,在高考中,至今“分数”仍是分辨优劣的第一标准,学
生和家长普遍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重分数获得,轻道德培养,致使一些高中
生在对物质享受的盲目追求中迷失了方向,不良行为学生的数量才会与日俱增。有些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
。有些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犯罪,法制观念相当淡薄。在高中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提高
他们法制意识和自护能力,就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对此,我们学校开展一系列法制教育宣传活动,1、设立法制宣传月、校园宣传栏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
地加强高中生法律常识教育。2、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请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进校园,结合校园内的案
例讲危害,使高中生在实案情境中学法,懂法,对高中生起到积极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提高他们对违
法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3、学校将法律知识贯穿于整个高中教育阶段
、寓于各种教育形式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知识传授体系,通过开展课堂教育,结合校园文化生活,
开展主题教育、法律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活动,促进高中生法律素质的提高。4、聘请法制
副校长。在公安部门聘请具有一定政治素养、理论修养和政治水平,热爱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责任心强的
人员作为法制副校长。对扰乱校园稳定及影响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事件,及时疏导化解,帮助学生克服学
习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5、组织学生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学生们看到犯人因不能
与家人团圆而产生的压抑痛苦心理,不能与家庭取得联系而产生的沮丧心理,因自己犯罪给家人带来痛苦
而产生的不安心理,因自己小错不断而不思改过,最终铸成大错的悔恨心理。使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产生了
改正错误的念头,使大家增强了自觉遵纪守法的决心。
二、不良行为的管理预防
主要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达到预防违纪违规、违法犯
罪的目的。
(一)精心织就了校德育领导小组——校外辅导员小组——邻里共驻共建小组——家长委员会那一张校园
周边治安安全工作网络。
1、成立学校德育领导小组,领导全校的德育工作。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协调校内各部门之
间德育工程中的关系,形成德育合力。
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校外辅导员队伍。我们聘请了人武部部长政委李建召同志、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田谷
鸣同志、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童章军同志、县公安局副局长胡华新同志、县政法委副书记王可翻同志、县关
工委常务副主任杨启炉同志、原县机委党委书记冯达圣同志、巡特警大队长戴志洪同志、公安局法制科钟
维强同志、跃龙派出所袁国良同志、西门村书记钱久安同志、杏树社区主任范翠娟同志为校外辅导员。并
且分别与县人武部、跃龙派出所建立军民、警民共建关系。
3、成立“邻里共驻共建”小组。为了建立良好的周边环境,达到齐抓共管的效果,自2002年来,我们召
开了四次周边邻里座谈会,共商建设和谐邻里关系,参加会议的对象有跃龙派出所、西门村村委会、杏树
社区领导以及周围街坊邻居。今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邻里共驻共建”小组,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校园周边,没有网吧,没有流动摊贩,净化中学生成长的学校周边环境。
4、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我们根据不同年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大会,
协调学校家庭和谐教育关系,协助学校管理教育好学生。建立家庭教育咨询机构,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科
学知识与方法。
平时,各网络小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师生安全、校园平安”这一中心积极开展工作,有力地保障柔石中
学将再度成为“宁波市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最近,我校已经再度被推荐为宁波市保卫工作先进集体,保
卫科长葛荣辉老师同时也被推荐为宁波市保卫工作先进个人。
(二)学校形成了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安全委员等纵向到底的治安安全防线。
加强安全防范、堵塞漏洞,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实施的条件和机会。开学初,我们学校专门与各处室和班
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还召开班主任安全工作会议,充分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平时始终贯彻“谁主管
,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责任追究原则,我们学校利用周前工作例会和国旗下讲话机会,强调治安
安全意义,分析治安安全形势,部署治安安全工作,要求全体人员树立“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
讲安全,一生才安全”。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利用一切时机向学生传输加强安全意识的道理。同时,我们
学校还定期召集班级安全委员会议,布置安全工作任务,落实班级安全工作各项措施。这样,整个学校自
然形成了一条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安全委员等纵向到底的安全防线。
(三)构筑起了保卫科——值周组——年级组——心理健康指导组——_生活指导组——跃龙派出所值勤室
等横向到边的保卫系统。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我校建立了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随着保卫工作的形势发展,不断
完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学校专门设立保卫租,由政教主任兼任保卫组科长,负责学校日常保卫工作。学
校门卫由公安局保安公司派驻的专职保安员和学校兼职保安员负责,每一周都安排一名行政人员带领一名
教师和一个班主任,组成值周组,在校园内实行全天候安全值班巡逻。同时,要求每一个年级组每天安排
两名班主任深入学生寝室(男女各一,代表班主任检查),要求每个班级在每个夜自修安排一位任课教师
进班级值班管理。心理健康小组的工作一直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始终。学校于去年实施“住宿生标准化
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学生住宿管理,除生活指导老师负责日常管理外,还增派体育
组老师协助管理,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在保卫科设立应急援助中心,在校门口公
布校园110热线电话、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法制副校长热线电话等。向每一个家长发放家校联系卡,向学
校周边地区小店、居民发放“老师就在你身边”信息卡。跃龙派出所在学校门口设立值勤室,负责学校周
边的治安安全。于是,一个由保卫科——值周组——年级组——心理健康指导组——生活指导组——跃龙
派出所值勤室构成的横向到边的保卫系统建立起来了。从此,柔石中学安全保卫,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工作向良性循环发展。
(四)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严格学生管理。
充分发挥优良校风的同化作用和促进作用,对学生要严格管理。认真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
学生守则》,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注意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切忌将学生
赶出校门、推向社会。
(五)认真做好“预警对象”的转化工作。
据有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多来自流失生,而流失生又往往来自“双差生”,我们把这部分学生
在建档时实行分类,确定预警对象。因此在严格控制流失生的同时,我们认真做好“预警对象”的转化工
作。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转变一个“预警对象”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同样重要的教育观念。对“
预警对象”的教育实行导师制,并与责任人及其所在学校、班级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挂钩;建立帮教网
络,因人施教,做到组织、措施、成效三落实,不断降低:“预警对象”的级别,努力提高“预警对象”
的改好率和巩固率。
(六)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建章立制。
学校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有:学生出勤日报制度、学生请假制度和通报家长制度,校门进出登记制度、刀
具管理制度、校园巡查值班制度、住宿生就寝查铺制度等,通过日常制度管理,尽量不给学生留下出轨的
条件,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从当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进展来看,在班主任身上普遍存在几个严重的问题,其一便是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理论水平有待提升,其二便是心理健康存在着某些问题,再者便是班级管理方法有待改进。班主任应深知,教育是一门富有创造性与思维性的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也需要及时转变。当前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要求每位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理论。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导者,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管理理论水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理论,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的问题逐渐在教师们身上出现,的确,随着社会各界与家长们对教育的期待,班主任作为学生们在学校的直接负责人,身上承受的压力巨大。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琐而又复杂的,而且要承受着内外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多教师由于经受不住这压力而产生了心理问题,导致班级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由此可见,正确的认识班级管理工作,将有助于班主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投身入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想要有所成效,班主任就必须得加强对班级管理的认识,意识到过去那种死板、粗暴的班级管理方式让师生之间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不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让师生之间容易产生隔阂与距离。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当前是一个素质教育的时代,在新时代的背景要求下,初中生们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学习,但思想品德的健全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班主任在抓好班级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同时,也应当对学生的生活情况予以关注,以促?M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初中是学生们的习惯养成阶段,孩子们在家庭之中太过于养尊处优,在学校便不易与人相处,容易产生矛盾,而班级作为一个小家庭,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美好的道德情操便得以形成。在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之中,班主任需要及时了解班级之中学生们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鼓励学生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及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家庭或者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班主任需引导学生伸出援手,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以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更让学生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潜移默化的在脑海当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与善恶论。
三、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部分初中生们自制力差,意念薄弱,如果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他们,容易让他们对此感到松懈和散漫,经常出现违纪的情况。“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才能无形之中既规范学生的行为,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们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又不违背原则。怎样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明确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需要遵守何种秩序,并制定相应的条例以供学生参照,让学生在条例约束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与生活,并根据条例内容酌情对违规的学生进行处罚。有罚,自然有赏,惩罚只是一种加深学生印象的手段,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让学生积极投身于奉献与学习当中,才是初中教学的目的。只有在班级管理制度之中明确标准各类赏罚情况,及时的对有进步或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才能给学生们树立起榜样,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发展方向上前进。同时,班级管理制度当中也应当为班干部们明确责任界限,以督促班干部们及时发挥起模范带头作用,帮助班主任更好的管理课堂纪律,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们在班上的表现情况。只有建立健全初中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学生们日常情况,并且也给学生们起到警示作用,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与生活当中严守纪律,提升自我。
【关键词】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当前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整体上来看是积极健康的,但是有一部分中学生还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可能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够完善、学校不重视德育工作、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产生的,因此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传统的德育忽视了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对学生进行教导和控制,不关注学生的想法和在这个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在这种德育方式中学生难以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对自己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性不高,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我们要改变传统德育方式的弊端,树立学生才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主体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种方式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避免了传统带有强迫性质的德育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情况的发生,符合中学生青春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分为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
(一)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指学生通过参与实践,用实践中的经历和情感来教育自己。如学校在母亲节时组织“代妈妈当一天家”的活动,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安排一天的生活,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还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辛劳,反省自己以往不正确的行为,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情感体验是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因素,深刻的情感体验会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自我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
(二)自我评价
学生能够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能够自行判断自己的优缺点和思想行为的不当之处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引导学生客观的分析评价自己的言行举止。如学校组织的向敬老院的老人献爱心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谈一谈关于活动的感想,并反思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在讨论中同学们提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品质,但是有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表现的不够积极、细心。在讨论中同学们认为在生活中不仅要尊老爱幼,还要尊重所有人,特别是关爱自己的人,常怀感恩之心。这种自我教育没有强迫,学生在参与活动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自我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
(三)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是学生通过自制力约束自己行为的活动,是自我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学生自我教育的成败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意志力和约束力,因此在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后,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约束力,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监督、提醒学生的行为,使其良好的行为在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最终形成习惯品质。
二、注重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来发挥学校环境的熏陶作用。
(一)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学校要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工作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不再惧怕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校园里的正能量会让学生以平和的态度面对各种日常琐事,让学生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形成良好的政治责任感和健康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民主和谐的,学生在这种师生关系中与教师团结互助、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组织、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信任教师,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够安心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信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要想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有秩序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纪律的约束。因此学校应该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纪律,通过制度的完善和约束及良好校风、班风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三、抓住发扬学生的闪光点
有的学生受到不健康的家庭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教导也不改正。有的教师放弃了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关注,变本加厉的继续进行逃课、打架等不良行为,使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一味的采取强硬的态度,要从另一个角度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抓住这些“闪光点”让其发挥积极作用,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荣誉感和自信心,改正不良行为,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一个学生不爱学习,扰乱班级秩序,经常逃课、打架、上网等,但是在班级中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也因此把班级秩序搞得越来越乱,教师屡次批评都不见效,令教师感到十分头痛。教师认真分析了他的性格特点,让他担任纪律委员,发挥他号召力强的优势。这个学生十分高兴,他的人缘好、号召力强,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教师及时表扬了他。这名学生受到教师的欣赏鼓励,对自己有了信心,开始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在生活学习上都取得了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纪律和成绩的好转。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闪光点”,肯定鼓励学生,使其主动积极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缺点,私下里一针见血的指出缺点,帮助学生及时改正。总之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坚持不懈的抓学生的“闪光点”和缺点,不断反复的帮助学生发挥优势,改正不足,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要想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引导中学生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发挥其熏陶作用,抓住并发扬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
作者简介:邵强辉(1976-),男,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族:汉,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