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规划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城市规划;旅游发展;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进行,我国的城市旅游业也迎来新的发展。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的旅游功能不断加强,这往往得益于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进行。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应该要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城市规划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一、我国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现状
1、城市规划意识不强,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出现了一些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城市规划的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城市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因而不同太重视城市的旅游功能。正因为如此因而城市建设者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力用于增强城市的旅游功能。除此之外,观念落后也是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城市规划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者没有认识到城市规划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没有认识到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由于城市规划意识不强观念落后的原因,我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
2、城市规划目标不明确
我国城市规划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符合城市实际状况的。然而,有些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却没有全面考虑城市发展的状况。特别是有些城市的城市规划目标不明确,没有认识到发展城市旅游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应该相关部门要明确城市规划的目标。
3、城市规划方案不合理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往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只有城市规划方案合理才能在城市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有些城市的城市规划方案却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规划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可是有些人员只会纸上谈兵而并不进行实地考察;其次,有些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往往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因而忽视了城市的旅游功能;最后,城市规划者没有考虑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变动性,因而城市规划方案不能与时俱进。所以要积极完善城市规划方案。
二、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促进旅游发展
1、增强城市规划意识,改变城市规划观念
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旅游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为此应该要积极优化城市规划。所以要增强城市规划意识,为此应该要使城市规划者认识到城市规划对于发展城市旅游的重要性,要求城市规划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更多的向旅游功能倾斜。除此之外,还应该要改变城市规划观念,要使城市规划者认识到进行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双向作用。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会引起城市规划者的重视,才会在资金和人力上对城市规划有更多的支持。在积极优化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城市将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大效益的完美结合。
2、明确城市规划目标
城市规划目标的不明确使得我国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旅游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城市旅游的发展必须要明确城市规划的目标。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明确城市规划需要进行哪些大规模的建设或整改,要明确大体范围;其次,要在城市内部根据旅游景点的分布来确定城市规划的具体目标;最后,要从整体上把握建设旅游型城市的目标。只有确定好城市规划的目标才能促进城市规划的优化也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清远市清城区为例,清远市清城区明确定位,把自己定位为宜游城市,增强城市规划对旅游发展的实操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清远市清城区根据当地特色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见明确城市规划目标对于发展城市旅游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完善城市规划方案
在发展城市旅游业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完善城市规划方案。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城市规划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城市规划者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并不进行实地考察;其次,城市规划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能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城市的旅游功能,要实现经济效益与旅游功能的双向发展;最后,城市规划者应该要考虑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变动性,要使城市规划方案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规划得到优化才能使城市旅游业得到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积极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进行对于发展城市旅游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城市旅游业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优化城市规划才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城市规划一定会更加科学合理,我国的旅游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我区休闲旅游产业的主题定位为:利用*柑橘的市场影响力,以度假休闲游和乡村游为发展方向,坚持田园景观的原汁原味、本乡本土特色;挖掘宗教文化、工业商贸旅游的独特魅力,把*区建设成为一个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自然山水为特点,以生态休闲为主要旅游特色的新世纪江南桔乡、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核心客源市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浙东及长三角重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使*区成为长、珠三角之间沿海旅游带(以高速公路和沪深高速铁路为通道的重要旅游节点)。
二、指导思想
我区实施“一心、二园、三带、六景区”[“一心”:即形成以*区为主的浙东休闲旅游集散接待中心。“二园”:即中国柑橘博览园以及中国模具工业博览园。“三带”:即1、以*区城区为中心的东部城市休闲带2、以中国柑橘博览园为中心的中部度假休闲带3、以长潭水库为中心的西部乡村休闲带。“六景区”:1、*长潭水库风景区2、**乡村休闲风景区3、**生态景观谷风景区(红色之旅风景区)4、*划*风景区5、*松*风景区6、*鉴洋湖风景区]并举休闲产业发展战略,发挥各景区的资源优势,以互补性的功能定位,打造“休闲”品牌;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把*区建设成一个影响广泛、具有较强竞争力、综合性的休闲度假乡村旅游胜地。以西部农村为开发重点,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的持续发展。通过5-10年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使*成为*东部甚至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旅游活动的新天地。
三、发展战略
体现“五个突出”
1、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升级,突出“休闲”的特色,强化休闲旅游新品、精品战略。
2、在客源市场的开拓上,突出休闲度假群体市场。
3、在营销策略上,突出区域资源整合与市场联合。
4、在开发运作上,突出市场运作法则,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前提下,坚持“谁投资、谁得益”的投资原则。
5、在规划的落实上,突出招商引资和规划执行的严肃性。
四、“十一五”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
1、建设“浙东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
(1)*位于浙东地区的中心,*黄金海岸线中部,处在*、*、*和周边大城市的出游半径当中,周边风景名胜众多。交通便捷,具备建设旅游集散地的基础条件。
(2)人们旅游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市场前提。传统观光型—>消费型,团队旅游—>散客旅游。
(3)资源优势。中部有中国柑橘观光园,西部*、*等原生态农村居住部落资源丰富。
2、西部乡村旅游开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
(1)西部概况。西部山区是*市区的重要功能区(长潭水库是全市200万人口和数十万家企业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且承担着上百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市区唯一的大水缸),拥有38亩山林,数处革命旧址,*石、*溪等人文景观,*裂谷、大瀑布、大寺基林场等自然景观。是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型*后花园。
(2)西部农村旅游发展的产业意义。注重对乡村景观的整理,加强保护性开发与协调,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克服普遍存在散、乱、
差等诸多弊端,为全面推进*西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扎实地缘基础。
3、长潭水库的旅游开发以水资源保护为目标。
(1)概况。是省内仅次于千岛湖的特大型水库;环境幽雅;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2)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经济的发展;湖泊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扶贫的需求;通过适度开发来保护水质。
(3)国内外水库开发成功先例。千岛湖度假区和俄罗斯贝加尔湖。
五、近期重点开发项目
1、中国柑橘博览园规划建设
2、锦绣*娱乐中心建设
3、长潭国际会议中心
4、瑞岩寺寺庙重建工程
5、*乡村休闲风景区项目
6、*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接待中心项目
7、鉴洋湖风景区开发项目
六、我区发展休闲旅游业的优势与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优势
1、区位及交通优势。
位于*黄金海岸线中部,往北、西、南方向旅游区辐射度极广。交通便利。
陆路:往北经三门—奉化—*—普陀;向南经椒江—*,连通普陀、溪口、雁荡山等景区。从三门往西,通联天台山。
水路:依靠邻近的海门港,与*、*、*等地通航。
空航:邻近路桥机场与杭州、*、北京、广州等地都有航班往来。
尤其是当杭州湾大桥、甬台温准高速铁路、甬台温沿海高速和台缙高速建成后,我区将真正并入长三角经济圈的高速交通网,长三角范围内的发达城市在3-5小时内均可到达我区休闲旅游区。
2、资源优势
人文资源:历史沉淀悠久,1700多年的文化积累,名胜古迹众多。有灵石寺塔、沙埠青瓷窑址、孔庙、五洞桥、委羽山大有宫、翠屏山摩崖石刻。
自然资源:山清水秀,风景奇丽,生态环境优越。山体资源(*、划*、松*);水体资源(永宁江、长潭水库、佛岭水库、鉴洋湖、*水库)。其中*和松*旅游风景区载入《中国名胜词典》。西部(*、*等原生态农村居住部落)。中部(中国柑橘观光园等)。为*市区真正的后花园。
3、经济优势
工业经济繁荣兴旺。拥有“精细化工王国”、“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国工艺品之都”等誉称。
农业经济基础较好。农业多样化和商品化有了很大发展。城乡居民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了就地休闲旅游的经济条件。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区的旅游,与本地其他产业及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相比,显得相对滞后。
主要表现为:
1、我区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开发规模较小、质量偏低。旅游产业内部要素结构不够合理,整体效益不高。
2、原《旅游规划》,由于当时经济发展阶段局限,存在整体意识缺乏,发展定位不过明确的不足。
3、现被引进的旅游开发公司主要操作点式景点开发,没有形成区域景区的系统开发;从而,使得*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不够充分,资源特色显示不够明显。
4、整个城区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餐饮、住宿等显得相对落后,成熟景区内的旅游配套接待设施更是严重短缺。
5、*旅游区内外对旅游宣传力度存在明显不够,缺乏具有高知名度的龙头景点,休闲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6、区政府赋予旅游职能部门的“责、权”偏弱、缺乏产业协调力度,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不明显。
七、近几年我区旅游发展现状和今后五年发展主要经济指标
1、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与指导下,实力企业的热情投资下,旅游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景点开发颇有成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20*年景区、景点的接待人数131.01万人次,其中入境国际旅游者0.70万人次,旅游收入117516万元人民币,其中外汇收入267.2万美金。20*年,截至6月份止,接待人数7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以上。
截至11月份,今年我区共接待旅游者189万(1890246)人次,其中收费景区(锦绣*、*大裂谷、*大瀑布)95866人次,门票收入255万(2549388)元。
2、今后五年,将坚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与休闲旅游市场开拓并重的方针,初步形成“一心二园三带六景区”的总体空间布局,显现*区“名果、秀水、奇山”乡村休闲、旅游的资源价值,展示我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社会风尚与创业精神,真正体现*、*、乃至长三角经济圈“后花园”的经济、社会意义。
到2010年的主要目标是:
(1)当年接待海外休闲旅游者突破1.8万人次,力争2.5万人次,目标创汇2200万美元;并争取以后保持年均20%的速度递增。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型旅游产业集群(以经营特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的企业为中心,以地接社、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公司为主体,以保险、银行等配套服务企业为辅的面向游客需求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型旅游产业集群(通常以具有销售中介职能的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为龙头,以众多中小旅行社企业或特许经营加盟社为主体,相关旅游要素企业为依托而形成的旅游产业集群)之分。在本规划中主要指的是资源型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的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价值链是旅游集群的核心。旅游产业集群主要由三个集聚层次的价值链构成:第一层次是产出层,由目的地旅游产品及事件组成;第二个层次是供给层,即由目的地旅游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组成;第三个层次是投入层,即由目的地人力资源系统、产品与服务创新系统、财政系统、基础设施系统、信息基础系统、商业氛围、基础设施的环境质量和营销系统等组成。按照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的程度的差别和旅游企业之间的价值链连接关系,旅游产业集群涵盖四个层面,即:核心产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购物商场/点、旅游餐饮、旅游娱乐场所、旅游交通;延伸行业主要包括:旅游策划、旅游金融、旅游保险;辅助行业主要包括:旅游社会服务业、食品加工业、制造业、旅行设备业等;支持组织主要包括:旅游教育、信息、咨询等。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际旅游产业发展动态分析
1.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国际旅游业年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游客量位列第二的地区。
2.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个性化。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将从以观光旅游为主,逐步转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格局。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
3.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国。据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统计显示,年我国入境旅游者1.3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749.3亿人民币,是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国家。
(二)国内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预测
1.现状分析。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增长12.6%;入境旅游人数1.30亿人次,下降1.4%;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下降2.6%;出境旅游人数4584.44万人次,增长11.9%;旅游总收入1.16万亿元,增长5.8%。
2.旅行社及酒店情况。年度全国有0家旅行社,比上年度增加116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970家,比上年度增加173家,国内旅行社18140家,比上年度增加994家;全国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665.4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6%,上缴营业税11.29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9%。旅游星级酒店数量14099家,比上年度增加516家,增长3.8%;其中五星级432家,比上年度增加63家;四星级1821家,比上年度增加226家;三星级5712家,比上年度增加405家;二星级5616家,比上年度减少102家。星级酒店客房数达到159.14万间,比上年度增加1.76万间,增长1.1%;拥有床位293.48万张,比上年度减少3.4万张,下降1.2%。全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总额1762.0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7.0%,上缴营业税118.33亿元,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3.发展趋势。到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122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2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7%,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
(三)区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1.比较优势分析(S)
(1)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区属都市文化旅游圈的区域范围,也是市目前主要的旅游观光休闲中心区域。年区共接待旅客16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占全市的75%;旅游总收入215.2亿元,同比增长14%。市拥有人居城市、绿化城市、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区地处繁华闹市,区内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设施齐备,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相对密集,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年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904.7万人次,占全市的80%,比增14.8%;旅游总收入237.1亿元,占全市的70%,比增10.3%。特别是区与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对台湾、优势十分突出。
(2)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区现有面积76平方公里,辖区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二十名景”中有15景在辖区。而且拥有广阔的海岸、碧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茂密苍翠的植被、连绵起伏的山峦以及四季如春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自然条件。
(3)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区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管理服务水平较高。目前,市主要的高星级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和旅游码头等服务设施大多集中在辖区。辖区内共有星级酒店50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19家、二星级11家;全区现有未评定高星级旅游饭店30家,经济型酒店约60家,旅馆、旅社125家。全区共有旅行社9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7家,国内旅行社80家,另外还拥有旅游客运企业18家。
(4)经贸和旅游经济比较发达。辖区内中山商圈、梧村商圈、会展商圈,遍布沃尔玛、国美等大型超市、大卖场,磐基、马哥勃罗名品中心点缀其中,特色商业街纵横交错,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光电产业、总部经济初具规模,以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良好的经济条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支撑。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劣势(W)
(1)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区旅游正处在由单一的观光型产品向多元化的复合产品转化的过渡期,目前仍旧以观光旅游为主。区内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著名的景点中赢利的不多,且不少产品老化,更新速度缓慢,新的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缺少充分利用资源的休闲项目,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
(2)旅游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从区旅游产业收入构成上看,住宿、餐饮和交通等收入所占比例比较高,而购物、娱乐等收入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旅游产业各供给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结构有待调整,迫切需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系统的产业集群规划。
(3)资源优势利用不足。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无疑让成为发展“旅游”最具优势的旅游地,但是从发展现状看,“旅游”、“金旅游”发展并不充分。与周边地市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尚未形成,未能充分利用区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海、空、陆交通优势,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形成互补,区的游客集聚和辐射功能发挥不够。
(4)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旅游业的相关配套设施,如旅游信息系统(包括语种运用、旅游网站制作、宣传方式和促销渠道等)、各景区内的标识系统、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系统、针对自驾游等散客的路标及指引系统、导游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运用、城市的安全管理等明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旅行社、航空公司和酒店三大旅游支柱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彼此缺乏协作,难以形成合力。
3.发展机遇机会(O)
(1)旅游和休闲需求迅速增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休闲和旅游将成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近期从中央、省、市相继出台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区也明确提出要构建游客集散中心。
(3)两岸空、海直航与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及动车组通车等,给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4)《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南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旅游”主题,为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需应对的挑战(T)
(1)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各旅游城市推介手段不断推出、营销绝招精彩纷呈,都在抢夺旅游这块大蛋糕。
(2)客源地面临拓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区面临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其中,走出已有的客源地,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是区旅游宣传推介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3)区位优势逐步丧失。随着两岸实现“大三通”,区作为“小三通”中转地的区位优势将逐步丧失,而且随着大陆居民赴台游的日益增多,游将受到冲击。
三、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区的贯彻意见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努力打造“三个中心”的目标要求,正确定位旅游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导向,树立创新观念,始终注重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充分发挥和利用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并结合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经济优势,立足、整合周边、拓展海西,辐射我国北方地区及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俄罗斯、北欧等地,在促进自身旅游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城市旅游的发展,为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原则。结合地方特色,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提升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原则。拓展集群在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推动旅游产业围绕高、精、优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3.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引导集约发展,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以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产品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的核心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
4.发挥区域优势原则。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整合相关产业区域布局,鼓励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培育规模实力较强的跨地区旅游产业集群。
5.坚持旅游产业集群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原则。进一步完善各景区(点),引导和促进旅游产业集群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培育一批循环型产业集群。
6.坚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与旅游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大旅游龙头企业重组并购和股份制改革力度,促进关联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优化。
(三)规划期限
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期限分近、中、远三期。其中:近期:--年,中期:2012--2013年,远期:2014--2015年。
(四)发展总体目标
规划到年、2013年和2015年,区旅游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330亿元、400亿元。成为西岸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旅游相关产业高度集群。围绕整个区游客集散中心,形成完善合理的旅游产业链,对旅游景区景点、酒店业、旅行社业、餐饮业、旅游购物以及娱乐休闲业进行整合与管理,并以上述的六大要素为核心,形成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来区游客进出更便捷。争取对台旅游的政策支持,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异地办证”的政策目标;同时争取对海外游客实行落地签证,简便手续,并争取设点于区。实现国内外游客由入台旅游的便利快捷,将区打造成为对台旅游中转站,及东南沿海的旅游中心城区。
3.旅游管理、营销和服务与国际惯例接轨。旅游管理体制按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运行,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旅游产品丰富多元,旅游服务体系健全且个性化服务发达,接待设施、服务标准达到国际水平。
四、区旅游产业集群打造重点
(一)旅游景点景区打造重点
1.作为的旅游形象代表,区旅游发展的重点景区,需要充分挖掘其自身所蕴含的温馨浪漫的气息,重点打造:一是对十三国领事馆进行修复,重现20世纪初岛上“万国公馆”的景象;挖掘各色建筑的文化内涵,不断地摸索与营造艺术之岛的文化意境;充分利用上的小巷及特色老别墅,打造“小巷——老别墅游”,对龙头路商业街进行改造,建设酒吧一条街和特色休闲小店,塑造出属于的文化夜生活——酒吧+音乐;提升家庭旅馆品质,实施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即引入“酒店星级”管理模式,为游客提供理想的住宿之地。
2.从食、购、娱入手对进行打造,重点打造南小吃一条街、完善台特色商品一条街、塑造购物休闲片区,定期举办购物节,打造鹭江两岸夜景游。
3.结合旅游规划,将亚洲湾大酒店到一国两制标语处路段建设成西岸著名的度假胜地。这一片区集阳光、沙滩、大海、绿树等休闲度假元素,是整个岛最美的地段,再配以特色休闲度假及会议商务饭店,将成为我国北方市场、台湾、东南亚、俄罗斯及北欧市场游客休闲度假和会议商务的首选之地。
4.根据区旅游规划继续打造游艇俱乐部以及一系列的沙滩活动等,同时应在原有沙雕公园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新的色彩,重点打造可沙滩寻宝、滑沙戏水、沙滩排球、蹦极、高空弹跳等活动的游乐场。
5.旅游
“旅游”将是区旅游业的重头戏,区要以“金旅游”和“成功之旅”为突破口,要发挥的桥梁作用,努力将——台湾本岛海空航线往返打造成为两岸行程最短、价格最优、时间最省、服务最好、手续便捷的旅游产品,使区成为旅游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6.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山,应着重建设体验性休憩项目,由单纯观光游览转变成休闲度假娱乐型景区。主要定位两部分:一是周边居民的周末休闲游,二是中远程游客的度假旅游产品。重点打造山林休闲地、开发度假胜地、山地运动、森林野战俱乐部。
7.辖区公园
区的公园大多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让这些公园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城市公园游,着重以下几点:一是将资源基础好的公园通过主题化包装,加入到特色旅游线路中去,丰富区城市旅游的内容;二是吸引“候鸟一族”在辖区公司休闲放松,形成新的旅游路线。三是推动各公园差异发展。近期重点关注公园的规划,公园近期兴建了延平郡王祠,同时鸿山公园本身也还存留有郑成功屯兵的嘉兴寨、太师太傅墓等郑氏遗址,因此鸿山公园可打造成“台郑成功文化展示中心”,同时其也是台“成功之旅”的主要景点。
8.周边旅游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区的区位优势,对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一是主动与岛外各区开展合作,将等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纳入旅游线路;二是构建以区为中心,以为延伸的旅游经济圈,建设省最具吸引力、最具有知名度、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经济强区,联合精品旅游景区点,共推旅游产品、线路。三是推动西岸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市场,对接旅游合作区,构筑――台――粤港澳西岸黄金海岸旅游带,发挥区的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
(二)餐饮打造重点
着力挖掘餐饮业潜力,完善酒店餐饮、社会餐饮与特色餐饮三个餐饮系列;注重高、中、低档结合,突出菜、素菜、传统小吃等地方特色饮食,培育品牌菜,推动餐饮品牌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突出服务个性,挖掘产品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增加餐饮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建立融餐饮、娱乐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
1.分片区进行布局策划。结合已有的发展基础与条件,根据辖区各个片区所特有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特征,突出各个片区主题和特色。重点是:一是进一步繁荣及周边街市的餐饮业,适当引入一些连锁餐饮和休闲式餐饮点;在鹭江道至大白城间适当的海岸边,适当发展“珍珠坊”式的海上游艇的海鲜特色餐馆。二是利用特有的氛围,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老房子,经营休闲酒吧、音乐酒吧以及艺术酒吧,同时引入休闲特色小店,以此吸引游客和当地人到岛上休闲。三是发展东部海岸景区餐饮业,突出海鲜、休闲、椰风海韵。四是湖滨北路加强商务餐饮的发展,主要突出上档次的海鲜大餐,以满足高端客人的需求。
2.餐饮种类多样化发展。引进一批实力强、知名度高的餐饮企业,集各地餐饮特色风味于一体。在突出各地特色的同时,还应东西文化汇聚,各地美食并茂,地方风味与外乡美食交流融合。同时繁华商业街上的麦当劳、肯德基和中式快餐等餐馆,作为餐饮消费的一种补充。
3.建设若干条酒吧街。酒吧休闲是游客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丰富区的餐饮娱乐文化,给游客夜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本地居民的生活品位,可在、、适合的地段结合自身特色培育和建设酒吧街:(1)应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老别墅,吸引外国人来经营酒吧,龙头路也可考虑改造成酒吧街。(2)临海一带(如老番街一带)建一条中高档次的酒吧街,该临海酒吧的定位为高档休闲场所,主要面向白领阶层和国内外游客,为他们会友聊天、商务会谈、休闲娱乐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提供咖啡、各国酒类品牌、快捷的中西餐和节目表演等轻松的消费方式。(3)选择片区内通往轮渡方向的一条街改造为适合大众消费的中低档次酒吧街,该酒吧街定位于大众文化休闲活动场所,提供中等价位的休闲娱乐项目,吸引旅游者参与。
4.建设小吃街+小吃名店。整合南特色小吃和台湾小吃,打造特色小吃街。可选择、等片区发展小吃街。组织绘制区美食地图,将辖区内现有的小吃老店名店逐一标绘,游客可依图寻找,增加旅游带来的体验乐趣。如的林记鱼丸、麻糍、粒粒香扁食等。
5.引入特色餐饮店。结合旅游者求新求个性的实际,可引入一些特色餐饮店,如武侠餐厅、黑暗餐厅等等,既丰富餐饮文化内涵,也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6.丰富提升旅游餐饮文化内涵。抓好餐饮行业和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掘传统饮食文化,并将其融入菜品制作、就餐环境、经营理念中。在此过程可注重选择、建设一批主题餐厅,如在何厝附近可建设以1958年炮战为主题的战地餐厅,利用郑成功的文化影响了,开发“成功宴”或“成功菜”,利用两岸的议题创设宴席或特色菜肴等,以及以餐饮为主题的旅游路线开发。
(三)酒店与旅行社打造重点
1.酒店打造重点
(1)酒店发展目标与方向。合理控制辖区酒店总量、档次类型、布局和功能,适当改造、提升和新建高星级旅游饭店,适度建设商务型酒店,为适应会展旅游适当加强酒店会议功能建设,鼓励辖区内休闲度假饭店、汽车旅馆、青年旅馆、休闲农庄、家庭旅馆等的建设,尽可能实现旅游饭店的星级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服务,使区住宿接待设施档次与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经济效益有保障。
(2)酒店布局与规划。①合理调整饭店档次与类型结构。适当发展高档饭店、鼓励中低档饭店和汽车旅馆、青年旅馆。高档饭店尽量在原有基础上扩张,从以商务型为主向商务型与休闲度假型并重方向发展,同时适应区旅游业的发展,适当地发展青年旅社、家庭旅馆等。有计划地建设高星级酒店,并注意突出会议功能和商务功能以及适度地辅以康体保健功能,积极引入有国际品牌的饭店集团或管理公司;增加经济型住宿设施,在公园周围、、等地适量发展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结合优势建设度假村,在沿东段临海一带利用现有酒店抓紧建设若干功能综合的、高级的度假村,尤其是度假村和温泉度假村;提供一些特色住宿方式,根据旅游季节在主要景区(点)周边适当兴建洁净舒适的帐篷营地等活动住宿设施。②大力发展酒店会展业务。加强区内酒店开展会展业务的能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酒店内部会议功能建设。酒店应配备有多功能厅和各类型会议厅、先进的技术配置。专业的会展酒店还可设置展览会专门顾问服务,为会议组织方提供一站式会议管理。配备一些相应的宴会厅,同时豪华会议厅附设展览室等。二是政策扶持与引导。协助酒店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组织经常性短期培训,同时鼓励酒店招收专业性人才;建立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点地支持一批品牌会展酒店;给予大力发展会展业务的酒店一些政策上的鼓励性措施。③合理进行酒店布局。根据区酒店分布现状,应增加东部的黄厝、前埔等地的酒店数量,逐步改变酒店过于集中在火车站和环筼筜湖的现状。④分区进行酒店功能规划。针对辖区内各个区域的市场需求,突出专业化特色,重点发展度假型饭店和商务饭店;会展中心附近重点新建或改建一批会展型饭店;重点推广完善家庭旅馆建设等。⑤改变经营方式。酒店经营应走向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之路。引进著名国内外饭店联号或饭店管理公司,组建若干大型饭店集团或饭店管理公司。
2.旅行社策划
(1)旅行社发展现状。目前辖区内有旅游旅行社87家,国际社、国内社分别为17家和70家。除建发旅游集团、旅游集团等具有一定规模外,总体而言,旅行社仍属“小、弱、散、差”、旅行社间存在价格恶性竞争等。
(2)旅行社发展目标。现阶段区辖内的旅行社应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旅行社经营管理质量,重点解决旅行社业存在的“小、弱、散、差”问题,提升旅行社的竞争力,通过旅行社品牌建设、网络建设,内合与外联,发挥旅游行业资本、人才、信息、数据等资源的集聚效应,通过整合模式和企业集团化,加强区内整体的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同时,加强导游员的素质、业务、技能培训及管理考核,促进导游员的规范服务等。
(3)旅行社打造重点主要有:一是加强旅行社重组改制,提升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激励旅行社实施兼并、合并、联合,包括与周边地区、省外有较强实力的大型旅行社以及港、台、澳及国外旅行社的合作;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收入上亿元、接待人天数十万人次的大型旅行社;二是鼓励旅行社品牌建设;三是鼓励旅行社加快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鼓励旅行社早日与国际旅游预定系统和旅游产品分销系统接轨,在旅行社业银行金融信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早日开通网上预定和网上销售业务;四是加强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提倡诚信经营。开设投诉专线、网络投诉点,并及时受理游客投诉并反馈结果,在全国形成优质服务诚信区的品牌形象。
(四)旅游交通打造重点
1.区旅游交通建设目标。应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形成更为完整、便捷、景观优美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发挥服务旅游的功能,重视旅游交通的游憩休闲功能和景观欣赏效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重点旅游区(点)的交通、停车管理。
2.区旅游交通策划要点。
(1)充分发挥火车站的交通枢纽作用。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密切协作,注重打造城际间的交通网络,针对主要客源地,策划组织节假日、市郊、城际等形式的旅游专列,进一步做大国内旅游。(2)发挥滨南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建立以旅游集散中心为主导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散客运输网络体系,形成以旅游包车为基础,以市内、省际旅游班线、城市观光环线为补充的旅游客运服务格局,增强旅游运输组织和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3)注意新建续建道路的景观建设和旅游道路建设。争取市政交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继续注意与旅游线(点)有关道路设计、建设时的景观视觉效果,特别应适当保留一定的曲折蜿蜒,尽可能扩大游客亲水活动范围;为方便自驾车旅游车的活动,要建设更合理的路标指示系统和引入泊车引导系统;更多使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主要路标用中英文标示。
(4)开发水上旅游交通线。①打通旅游通道,扩展海上旅游活动范围。抓紧对台旅游优势,做好旅游交通方面的准备。设计、、澎湖与台湾之间的旅游线,打造行程最短、价位最低、手续最便、服务最好的旅游通道。②开发国内海上观光旅游线。扩展现有的海上旅游线路,结合辖区内与周边无名海岛的开发和漳州、泉州沿海的景点,规划增加观赏游览内容,形成一条串联各点、游览时间更长的旅游线路。③建设海上交通工具。继续推进香山国际游艇码头建设,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游船等“三船”旅游产品;加强与东南亚、欧美等大型邮轮公司联系;吸引国际大型邮轮公司入驻;配合台轮渡公司做好“中远之星”与区内旅行社合作。
(5)协助做好停车场的布局与建设。缺乏停车场是区各个景区,特别是、南普陀、植物园等发展旅游的制约因素。随着自驾车游的增多,旅游停车问题日趋尖锐。应增加各主要旅游活动区域停车场的车位,在新建的旅游接待景点景区,合理配套停车场。对于建筑密集没有空地而又急需停车场的区块,可考虑利用附近空地开辟临时停车场,并结合城区改造规划建造一批旅游专用停车场。
(五)旅游购物打造重点
1.旅游购物建设目标。全面提高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生产、分销的能力,增强商品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宣传功能,积极组织和引导开发生产丰富多样、具有台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加强旅游购物企业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旅游购物网络,逐渐与国际旅游商品经营体制接轨。
2.旅游购物打造重点(本规划重点谈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商品的开发,在功能上,要注重旅游纪念品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台地方特色,表现旅游景点的风光,尤其是台文化与历史名人、海岸风光和海洋生态的特色;在档次上,应以中低档为主,适当开发高档纪念品,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要注重购品的包装设计,讲究美观、方便携带。要强化旅游购品的技术含量,包括传统工艺和创新技术,提高旅游纪念品的竞争力。
(1)加强旅游纪念品专利保护。与市旅游局一道制订鼓励开发、生产旅游购品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积极性。强化对旅游商品设计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保护工作,坚决打击盗版、仿制等不法行为。
(2)举办旅游纪念品创意大赛。近期重点做好郑成功文化节纪念品创意设计征集。
(六)娱乐休闲打造重点
1.娱乐休闲建设目标。区作为城市旅游接待中心应进一步发展旅游娱乐,延长游客在的逗留时间,真正体现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区旅游娱乐业应以体现温馨、活力城市形象和休闲城市特征为原则,增加各类娱乐休闲项目,并进一步提升质量。在旅游娱乐设施的建设中,形成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系列供给,在辖区内形成一个管理规范、雅俗共赏、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的旅游文化娱乐接待体系。
2.打造重点
(1)建设完善的旅游娱乐休闲场馆。文化娱乐休闲场馆包括博物馆、艺术馆、剧院、音乐厅等,这些场馆代表了区乃至的文化,应进—步完善。具体包括: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厅、宏泰音乐厅、建发会议中心音乐厅、大会议中心音乐厅等高档次音乐厅举办各类音乐会;协助做好剧院的建设;借助文化艺术中心的公益性,拓展游客的娱乐休闲选择。
(2)丰富夜生活。一是完善酒吧娱乐一条街,重点是建设和完善筼筜湖沿岸、—轮渡、环岛临海、等酒吧街;二是适当增加娱乐休闲场所,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在整合现有的零散的娱乐设施基础上,引进一些有品牌的高品位的夜总会,以满足游客对夜间文娱活动的需求;三是开展露天大众娱乐活动,在客流聚集较集中的景区和城市文化广场,定期举行一些小型的节庆活动、露天晚会等开放式互动项目,并注重游客参与性和大众娱乐性。
(3)开发以台民俗风情为代表的旅游娱乐休闲产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大小一水之隔的东海岸,开发南和台湾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项目,通过热情奔放的台山地歌舞、游客参与的游戏,让游客了解台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乡音歌舞、工艺美食,领略台文化底蕴。旅游部门与文化管理部门协作,积极发挥辖区内专业剧团参与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公共服务
1.健全区旅游产业领导机制。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应强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和企业研究旅游产业发展,为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2.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协会牵头、行业推动、企业互动”形式,组织六大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区旅游产业发展协会,定期组织企业研究旅游产业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间的协调发展,寻找薄弱环节,解决存在问题,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3.加强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氛围;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全面梳理、系统分析,积极研究并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健全集群机制。
4.加强旅游区(点)道路管网、通信网络、停车场、旅游景点标识等基础配套建设。
5.依托旅游集散中心,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协调与整合,健全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旅游便捷服务。
6.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旅游业自身的创新基础,推动旅游企业广泛采用Internet技术、网络预订、多媒体、无票旅游、虚拟旅行、电子地图、卫星导游、旅游信息系统、高科技主题公园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旅游业成为高科技武装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培育龙头企业,树立旅游品牌
1.扶植和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走集团化管理、网络化经营道路;推动企业建立营销联盟,培育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2.积极培育和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改造和重组步伐,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3.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建设。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鼓励旅游企业建立综合品牌,积极培育知名产品名牌和区域品牌,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
4.支持区旅游企业到、台湾以及境外投资开设办事处、分支机构。
(三)推动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以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新的增长点。
2.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确保每年都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使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分别实现突破。
3.加强产业链的研究,搞好产业项目的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鼓励与扶植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商品设计与生产、游艇制造、旅游用品设计与制造等新型产业。
4.不断充实、改造、提高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品位,逐步形成观光游览旅游产品——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特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机组合的产品结构。对初具规模的旅游产品,如、南普陀以及胡里山炮台等,努力提高其文化品位,尽快完善配套,形成旅游精品。
5.积极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应积极开发和推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
(四)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
1.进一步制定和落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
2.设立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龙头产品,配套企业、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和研发平台的建设。
3.开辟各种融资渠道,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予以融资支持;协调争取金融机构运用政策性贷款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等外汇管理方式;支持保险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企业集群各类企业的保险服务工作。
4.创新对台旅游政策,允许即时办理赴旅游的证件,特别是针对来参与会议、节事旅游团队的证件办理。允许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循——台湾本岛海空航线往返,努力使金旅游成为两岸行程最短、价格最优、时间最省、服务最好、手续便捷的旅游产品。
5.增加旅游宣传的投入,加大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
(五)注重人才培养,设立科研基地
1.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扩大旅游教育规模,善育人才,善纳人才,善用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旅游职工队伍。
2.加强旅游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人才市场网络,建立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努力实现旅游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
你们好。
我叫,今年岁,学历,个人工作经历介绍..........(此处省略55字),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一次与其它同事公平竟争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市规划发展科和市场开发科的科长。这两个科室都是我们到位的主要职能科室,与原来的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相比,这两个科室的工作任务肯定更重、胆子也更沉,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两个岗位上发挥自己所学,给各位领导作好助手、当好参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认为自己竞聘这两个岗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期间我学习的就是旅游专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同时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大学里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闲暇时间阅读,平时也能通过互联网等积极学习其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理论水平得到稳固和提高,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规划与市场开发科工作。两年来,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今年1月份,被单位聘任为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自身工作的肯定。虽然现在规划、市场开发科一分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胜任这两科的工作,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实绩。
竞聘这两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想法。
规划发展方面:
1、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舟山市海洋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嵊泗列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本,尽快编制出台嵊泗县海洋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年,我们配合势力进行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普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利用这次资源普查的成果,
汇集开发价值较大的资源,建立旅游项目库,明确嵊泗将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3、加强景区建设规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县内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各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的评审。加强对全县景区规划的管理,禁止随意开发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有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并负责监督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方案。
4、积极申报a级景区。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员培训班,从我县旅游区的建设情况看,基湖核心景区是最有希望成为我县首个a级景区的单位,接下来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并随着我县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随时做好个新建项目的a级景区申报、推荐和评定工作。
5、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为突破口,贯彻“重点旅游工程优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旅游产品优先完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先打造”的发展策略,大力开发渔家乐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6、做好各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旅游乡镇还没有编制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方面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规划科要发挥自身职能,指导各旅游乡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工业旅游;景区规划;综合开发模式;兰州
一、工业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工业旅游是以现有的工厂、企业、公司及在建工程等工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独特的工艺流程以及优化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等的展示,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知的精神需求和吃住行游等基本旅游享受,能提供及求知、购物、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在我国,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不仅是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供给,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重大战略措施,而且对承办企业及其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结合兰州的实际情况,发展工业旅游是很具可行性并且极具实力的。兰州是老牌的工业基地,兰州工业厂区的建设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一些老牌企业的兴衰历程更是一本本活的教科书,这里有兰炼、兰化、兰石(在中国“一五”计划中由苏联援建,是共和国石油化工业的摇篮,培养了众多石油化工人才,号称共和国的娇子)这种肩负民族工业重大使命的国家企业;也有名噪一时的蓝星、兰州铝厂、通用机械厂、长风厂、晨光化工厂、兰驼机械厂、黄喝啤酒厂、兰州平板玻璃厂、西北合成制药厂、兰州镜头厂、兰石厂等在全国范围内曾极具影响力,现在已在改革的浪潮中投胎换骨的大型企业;更有一些曾不被人知,但在我国国防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军事工业基地,如兰飞厂、404、504、471等。可毫不夸张的说,兰州是一个新型工业设备的展览馆,在这里你几乎可以找到从苏俄时期进口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各色机械设备、工业产品(氯丁橡胶)。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得到很好的利用,有些珍贵的文物正在企业改制以及岁月的浪潮的冲刷下慢慢的消失。但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工业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逐渐的被提上了日程,它的开发、运作在我国更是已经有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成功典范。但由于缺乏全面、系统、专业的旅游规划,致使许多工业旅游客源市场定位狭窄;旅游产品单一,局限性大,参与性不够;旅游功能不够完善,缺乏完整的旅游基础设施,不能提供舒适的游憩、餐饮等旅游活动场所;与常规旅游、生态旅游等结合度很低,完整的旅游概念至今尚未形成,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工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二、开展工业旅游的基础是做好“以工业旅游为主导的景区规划”
国内现已形成四种工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1)特定产品开发模式;即把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让游客参观产品的生产过程,感受工业化大生产的现代气息。(2)传统与怀旧的产品开发模式,即把落后的生产机器或方式,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示给人们,使游客充分感受到回到从前和人类智慧的伟大。(3)先进生产工艺开发模式,即展现现代生产流程和现代化大企业的规模和文化,让游客了解生产过程,企业文化;了解大的时代背景。(4)综合开发模式,即把工业参观与自然景观、文化古迹等相结合,突出综合旅游优势。
比较而言,综合开发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它集工业参观、自然景观与文化古迹之长,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弥补工业旅游的不足,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以工业旅游为主导的景区规划属于工业旅游的综合开发模式,是开发工业旅游的基础,通过综合景区规划,可以有效的解决现阶段开发工业旅游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景区规划总图能引导旅游系统、全面的、规范地开发与发展。其次,通过规划的控制和引导,将有助于创造出特色突出、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综合旅游景区,丰富和扩大旅游业市场,全面提升旅游品味与层次。
三、客源市场分析定位
通过对现有工业园区状况及特色企业资源分析,结合兰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别从园区参观、培训、学习和休闲、娱乐、度假这两大功能着手思考。以参观、学习为主决定了园区主要客源是兰州周边省、市、区、县的企业管理者、相关行业的员工及大中小学生。休闲、娱乐、度假的辅助功能决定了景区的辅助客源为兰州周边的广大游客,它的开发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兰州市民闲暇没处可去的现状;一改逛完南北滨河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后就几乎等于逛完兰州的旧貌,并有效的将市区旅游和郊外联系起来。
四、总体构思与布局
根据兰州旅游景区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特点以及工业园区的分布情况,可初步定性为以石油化工和制造业为旅游品牌,以化工安全教育、制造业沉浮、改革发展二十年、工业文化博览为重点,依托五泉山、白塔山、古建一条街、黄河四十里风情线、西部欢乐园、兰州大学、近代核物理研究(所有一台重离子加速器,全国有同类设备的地区只有三个)等现有的景点及住宿娱乐设施,形成及观光体验、学习培训、集体休闲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旅游区。
开发旅游景区,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突出特色产品是关键。通过对兰州工业园区特点的了解调查可初步定为:探游石化摇篮领悟化工魅力、感受改革开放二十年和工业园区休闲娱乐新体验三大特色产品,他们既突出了主题,又显示了景区的综合功能,充分体现了工业旅游和常规旅游的结合互助,为景区的后期宣传运作做了良好的铺垫。下面就以其中一品牌做以简单介绍。例如就探游石化摇篮领悟化工魅力,可开发出以化工场参观为核心,同时开发建设化工博物馆、化工文化走廊、让游客了解我国化工发展的艰辛历程;认识现代化的化工技术与生产过程;了解化工安全知识,感受化工的伟大以及它的不可或缺性,并充分展示和弘扬石化的企业文化。化工博物馆可以文字图片实物展示等形式,让游客领略我国工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中的辛酸泪水。此外,工业园区可将已经废弃的大型苏俄设备和在工业发展中有划时代意义的机械等设为拍照点,专供游人合影留念,还可提供游人以工作服,开设进工厂实践等参与性项目,所得生产成品可被游人购买收藏。灾害体验也是以很好的子项,它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让游客体验化工厂区各种灾害发生的场景,并在其中教授灾难逃生及自救知识。在这些的基础上还可以参考现有的实例,对其他园区进行详细的规划、改造建设,使各个园区各具特色各有亮点。北京的“789”艺术梦工厂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以综合开发利用废弃厂房、地下室、工业生产设备等工业设施及工业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景观,是当代中国各类艺术的最前沿地带,现已在世界上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还可大体规划形成以黄河风情线连通西固石化城和雁滩即将建成的航天城为旅游热线,其间点缀有水车园、白塔山、音乐喷泉、黄河母亲等著名人文景点,并伴随有张掖路步行街购物,西部欢乐园娱乐等现代游乐花絮项目的总体路线。
五、总结与思考
结合兰州工业园区的情况对兰州发展工业旅游的前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规划设想,采用工业旅游综合开发模式,运用整体宏观的规划思想,有效的利用了现有的旅游资源,使现有的旅游业和设想规划发展的工业旅游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旅游线路。整个理论研究合理的控制和引导了工业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既保证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又有利于延续当地现有的乡土文化。
最后结合现有工业旅游园区运营特点及暴露处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规划开发建议:1.规划要特色鲜明,辅助到位。特色就是招牌,以北京798为例,在原有废弃工业园区基础上,现已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会展、餐饮食宿为一体的现代艺术的殿堂。突出艺术圣殿就是其决胜千里独具影响的高明之所在。2.要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准确的市场定位是规划中的重要环节。要在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创造极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观赏性极强的工业景观、生态景观来满足人们的需要。3注重工业旅游产品的安全规划,积极采用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各项旅游设施的正常运作和厂矿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4.重视环境容量的控制作用,并把其逐步纳入实施层面。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和安全卫生为原则进行环境容量测算,合理配置景区内的环境容量,已取得游览、度假、休闲、参观学习与培训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1.都文工业旅游 名利双收[J]企业研究,19991(12):23.
铜钹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适合开展旅游活动。铜钹山旅游区的资源分布相对比较合理,在每一片区内,资源相对聚集,有利于资源的规模开发。保护区内依托于山脉主峰或主要水域,形成相对完整的片区,资源单体沿水和山势分布,且各有自身特色。在资源大区内,依托于一定的地形,又形成若干个小聚集区,在面积大、地形变化大的铜钹山保护区内形成较合理的资源布局形态。资源类型覆盖面较大,自然、人文资源相融合,铜钹山保护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在资源单体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资源种类分布广泛,形成相对完整的资源体系。在各类资源中,自然资源均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资源的自然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形成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人文资源为特色的总体特征。由于铜钹山旅游区很多自然资源还处于完全未开发的原始状态,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小,旅游资源的整体环境优越,资源储备充足,具有巨大的旅游项目开发潜力。通过科学规划,铜钹山旅游区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不健全,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功能单一,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铜钹山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设计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旅游是近些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它是一种凭借生态旅游资源开展的以旅游休闲为目的,以环境保护为宗旨,以环境教育为手段的一种旅游。生态文明的理念是铜钹山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关键。传统旅游发展观,把经济增长作为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目前我国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的同时,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理念,在盲目开展旅游的同时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旅游,强调的是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并不是把经济发展作为最主要的目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铜钹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在保护旅游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增长,利用经济手段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实现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和谐。
(二)生态旅游的错位开发设计
旅游资源的错诶开发策略体现在三个方面:空间错位、时间错位和营养错位。空间错位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工旅游资源开发,选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充足的客源。铜钹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主要是以自然资源为主,同时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工资源作为支撑。人工资源主要是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休闲娱乐设施。时间错位是指错开经营时间,在淡季开设一些新颖的项目。铜钹山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明显,为了分散客流,在旅游淡季或者夜晚游客较少的时候开设一些新颖的项目,吸引游客。营养错位是指通过有意识地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目标客源的需求。现阶段铜钹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的旅游产品以观光的旅游产品为主,类型单一,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未来的开发要针对不同的客源群体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
(三)加强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实施“三绿”发展模式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实施“三绿”模式,即绿色生产、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就是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要符合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的特色,同时要符合绿色环境标准;绿色服务,是指在生态旅游服务中,采取符合绿色环保质量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确保铜钹山优美的环境不受破坏;绿色消费,就是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要突出环境保护。要求游客自觉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同时对游客的活动和数量要严格的限制,尤其对生态脆弱的区域要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和流向。如项目分区分期保护性开发,科学分流和疏导游客,合理安排旅游线路,提高游览效率。
(四)景观设计和设施建设要与环境及生态系统相协调
景观设计和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铜钹山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貌等生态环境,人为设施要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人工系统的功能与生态系统的特征相协调。设施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游客的需求,还要考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在施工时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植被。
(五)创新开发策略,避免同质
化开发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同时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鉴于目前我国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80%存在问题,导致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铜钹山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的时候,需要谨慎考察与规划。在开展旅游之前,做好资源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同时还要避免复制化的开发,创新旅游开发模式。为了是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众多同质景区中脱颖而出,保护区要摒弃传统的保护区开发模式,在开发旅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挖掘人文资源内涵,彰显“千年禁封”的独特韵味,开发具有文化性、生态性、体验性、民族性和休闲性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实现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六)在共生理念下加强与周边相似景点的合作,拓展生态位
[关键词]旅游规划理念;发展历程;演变规律
我国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规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旅游规划事业经过30多年的大发展,取得了大量成果,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规划实践的发展,关于旅游规划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旅游规划理念研究属于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而旅游规划本身则更强调应用性,由于旅游规划学术基础薄弱,旅游规划学术方面的研究更多是从规划的主导思想、旅游规划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旅游规划的主导理念研究较少。
而旅游主导思想与旅游规划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旅游主导思想更强调主观性,是以旅游规划者的角度和学术研究为出发点和依据,旅游规划理念则是以旅游者的感知和价值观为依托,强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和过程中的需求和感受,是反馈给旅游规划工作者的游客需求,对旅游实践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
一、旅游规划理念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旅游规划理念的研究不是很多,对旅游规划理念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认识。王艳丽等人认为旅游规划的理念是旅游规划中所具有的理性观念体系,是与旅游规划有关的价值观体系的综合,是旅游规划活动整体的价值观和理念。因此旅游规划理念可以定义为“贯穿于旅游规划整个编制、实施过程,对规划起着统领性、方向性、根本性指导意义的规划目的性思想”。
我们认为,旅游规划理念是从游客感知和游客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旅游规划价值观,是贯穿整个旅游规划编制过程和实施过程(包括旅游形象设计与定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景观设计、旅游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对规划起着统领性、方向性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二、我国旅游规划理念的发展历程
我国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规划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30多年的时间里,旅游规划理念主要有5种,各个理念指导阶段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完成旅游规划理念的转变。在我国旅游规划发展的30多年间,各种旅游规划理念都有体现,在每个时期都有几种理念共同指导当时的旅游规划工作,也反映出旅游规划理念在我国发展演变的过程。
(一)“资源主导”理念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规划刚刚起步的时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景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以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劣,旅游资源的禀赋与组合为规划的主要依据,对旅游市场的分析、旅游产品的打造也都是重点突出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旅游战略制定、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开发措施和旅游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规划。
旅游规划的资源主导理念只停留在经济发展的肤浅层面,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旅游开发必须要关注的如对环境的破坏,对当地人文环境的冲击等方面,也没有从游客和旅游功能本身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将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规划依据。
在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实践和研究中,并没有对区域文化和环境有足够的重视,只是沿用一种“就资源论开发,就旅游讲发展”的思路,导致了盲目开发。魏小安曾指出:在过去的发展中,形成了“全国办旅游”和“全民办旅游”的热潮。全国各地大兴饭店建设、大办旅行社,兴起了修庙挖坟之风、兴建游乐场之风。这就是资源主导的旅游规划理念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
这种资源导向型的旅游规划理念指导下的旅游开发并没有考虑到游客的真正需求和旅游偏好,只是单纯的以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等方法进行旅游开发,这种无视游客需求的规划即使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其规划后旅游产生的效果也一定会大打折扣。同时,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讲,单纯把旅游业当作经济产业来开发,也不可避免的会忽视旅游的发展对旅游资源的破坏,造成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破坏和影响。
很多规划都出现了规划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尤其是旅游市场与规划预想的偏差最大。由于缺乏对旅游市场的调研,缺乏对旅游经济规律的把握,缺乏对旅游管理的经验,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普遍存在操作性差的现象。
(二)“市场导向”理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规划编制者开始摆脱单一以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规划主导理念的桎梏,认为旅游开发要成功就必须符合游客的心理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才是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认识到客源市场的差异性旅游需求才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前提,旅游规划必须根据自身区位条件为前提进行分析,以自身旅游资源的类型为依托,细分为不同的旅游市场,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和消费层次开发规划相应的旅游产品、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等。此时的旅游规划依然重视旅游资源的基础作用,但是在旅游规划理念的指导方面更侧重旅游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规划,更多的注重市场的需求而开发,而不是单纯就旅游资源而开发。
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虽然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飞跃,重视了旅游市场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效,但是在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方面却很少体现人文关怀,尤其是对特殊游客的需求如残疾人、儿童、老人等,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需求。但是对当时的旅游规划从业者也不能有太多的苛求,当时我国的旅游事业刚刚处于一个大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处于旅游规划的粗放阶段,旅游规划行业还并没有与国际接轨,还没有吸取国外一些先进的经验,是我国旅游规划的一个必然阶段。
(三)“以人为本”理念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入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旅游开发和旅游规划者开始深切关注“以人为本”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旅游规划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人文关怀,重视游客的心理感受和人文需求,强调通过旅游活动让游客在精神上得到放松,获得审美享受和丰富知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在旅游产品的打造、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设施的设计、旅游线路的安排以及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以旅游者的需求为规划的重点和核心,要尽量满足旅游者的合理需求。
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让旅游活动真正回归到游客价值,让旅游真正达到休闲放松和休闲娱乐的功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审美和愉悦的感受,也让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从旅游活动中获得平等和公平的发展机会,使旅游活动能够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旅游者得到审美享受和休闲放松,旅游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当地居民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利的和谐统一。
(四)“反规划”理念
“反规划”(Anti-planning)一词最初出现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俞孔坚、李迪华,2002)一文中,是由国内著名的景观规划师俞孔坚教授首次提出的。“反规划”的理念主要针对城市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系统缺乏认识和尊重,以牺牲自然过程和生态格局安全、健康为代价的城市化过程,提倡尊重自然的过程,以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反规划”思想要求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人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它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种工作方法。
“反规划”理念应用在旅游开发中则是一种景观规划的途径和方法,是对我国旅游规划发展30多年来存在问题的反思,对旅游景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反思。具体表现为旅游开发者在旅游规划内容中要有一个强制性的不开发区域,避免景区的盲目开发建设。
(五)“可持续”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在我国旅游规划中的体现和应用的时间却不是很长。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以保持生态系统、环境系统和文化完整性为前提的,在保持和增加未来旅游发展机会的条件下所实现的旅游发展。其内部特征是生态环境压力与社会环境压力小于旅游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其外部特征是增长连续性、系统稳定性和代际公平性,能接受环境与社会承载力反馈的规划体系。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性的旅游规划发展哲学,认识到环境是人类自身的环境,对环境的关怀就是对人类自身最好的关怀。在实际的操作中应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化于旅游规划体系之中,并在规划实施中实践、发展和完善这一理念,使之成为旅游规划编制实施的核心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指导理念,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是全面的指导理念,不仅指导旅游开发和规划,同时也对我们的旅游观念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督促作用。采取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可以使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都达到优化。
三、旅游规划理念演变规律研究
旅游规划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划理念为指导,但是每个阶段旅游规划的理念又不是单一的和一成不变的。我们认为旅游规划理念的演变主要有以下规律。
(一)旅游资源始终是主导理念之一
无论旅游规划的理念如何演变,无论旅游规划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怎样的理念做指导,旅游资源都始终是旅游规划者要依托的重要规划理念,也是旅游规划最核心的要素,资源导向时期的旅游规划注重资源,市场导向、以人为本导向及“反规划”理念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仍然是以资源为依托。
(二)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核心主导理念
资源导向阶段的旅游规划是以资源为旅游规划的基础,注重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与评价;市场导向阶段的规划则以市场需求进行资源开发,强调旅游规划应该“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导向阶段的主导思想是可持续的以人为本观念,追求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综合优化……总之,在我国旅游规划30多年间,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核心的理念作为旅游规划者的指导理念。
(三)不同时期的主导理念在不断变化演进
从旅游规划理念演变的过程和关系来看,每一个具体的旅游规划主导理念,都是在前一种理念的基础上演化产生的。是一种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变化,是旅游规划理念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潮流的结果。
从内容来看,我们所见到的旅游规划研究的主导理念演进,都是一个接着一个,也有在同一时期同时出现几种规划理念的。从资源主导理念到市场主导理念,从人本理念到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以后出现的“反规划”理念,都是在旅游规划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断变化演变出现的。
(四)每个时期都有几种规划理念并存
旅游规划理念在演进过程中,都不是单独以某一个理念作为规划的指导理念,而是同时兼顾其他方面。如市场导向时期也同时兼顾旅游资源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在旅游规划主导理念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前一个主导思想与后一个主导理念是相伴发展、相互促进的。每一种新的理念出现,并不意味着以前的理念失去了指导旅游规划实践的功能,它们共同对旅游规划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四、结语
由于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学术界对旅游规划理念的定义和界定却一直没有得到统一,存在很多争议,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人员对旅游规划理念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对我国旅游规划理念的演变过程和旅游规划理念转变的规律也缺乏概况和总结,本文从旅游规划理念的界定与我国旅游规划理念演变的规律做一些浅显研究。但是由于旅游规划理念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关资料缺乏,本文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
(一)旅游规划理念的定义及内涵还应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旅游规划理念与旅游规划指导思想的区别应做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发展方向旅游管理方向、酒店管理方向、旅行社经营和管理方向、葡萄酒专业研究方向、旅游风景区管理方向、会展旅游管理方向、和旅游行政管理方向等。例如酒店管理方向,目前我国现有星级酒店9751家,并且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兴建和扩张新的星级酒店。现在酒店正在面临一种形势那就是转型改制,8000多家公有制的酒店要进入市场经济,因此对酒店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经研究表明我国酒店的本土管理者基本上都是以前中专相关专业或者没有与酒店管理相关联的学生先是从事酒店管理和业务、在一步一步积累经验后从基层促升上去的,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够的这种现象。因此,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扎实的本、专科毕业生是很受青睐。据相关数据统计,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最好就业的十大专科专业中排名前三,由此足以见得此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大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谓是炙手可热的“人才”。
二、旅游管理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
1.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考取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以此更为深刻的学习和专研旅游管理的发展方向。
2.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就业要通过考取公务员的方式,具体流程和步骤包括网上报名、现场报名、笔试和面试、体检考察、名单公示等环节。
3.导游与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
在中国有很多大型知名的旅游社机构,例如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港中旅集团、康辉旅行社和嘉年华等旅行社。在每个旅游社都会分为:业务部、计调部、接待部、导游部、外联部、财务部等多个部分供毕业生实习和工作。
4.职业院校的旅游教学工作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基层人才需求量随之增加,各地旅游职业中专、职业中专发展较快,因而从事旅游中职教育同样也是旅游本科毕业生职业生涯和规划的不错选择。
5.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
毕业生从事和会展相关的工作,例如策划服务公司、会展场所和酒店等企业或公司单位会展策划、设计、制作、现场指导管理运营和大型活动的执行。
6.酒店管理方向
酒店管理方向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酒店或餐饮相关工作,到国际酒店品牌连锁、本土化星级酒店和中外餐饮连锁集团的前厅部、客房部、餐厅部、人力资源、销售部等多个部门进行学习和工作。
7.豪华游轮
近年来豪华游轮旅游项目受到了很多游客的青睐,豪华游轮里面设施非常齐全和高档豪华,旅游路线遍及内地和海外。因此同样有很多工作岗位可以提供给毕业生。例如餐饮部门、客房部、康乐部、以及宾客关系经理等部门。
8.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可以在旅游景点或风景区自主开发有个性旅游纪念品商店,特色餐饮、有当地文化的小吃和酒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与休闲自主创业可说是种类繁多。从旅游者的需求和期望来分析和着手,会发现有很多的商机和发展前景。
9.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提供服务的范围包括旅游咨询,预订机票、火车票、酒店、景点门票、旅行线路设定及商旅实用信息查询等综合。比如,携程旅行网、去哪网、途牛旅行网和艺龙旅行网等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10.旅游规划机构中高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村庄规划 风景旅游区 整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36-02
1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的现状问题
1.1现状的主要特征
受旅游业的影响,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以单一性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业共同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的特征。风景旅游区周边的村庄与一般的村庄相比较,一般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村庄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与风景旅游区的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风景旅游区的自然资源相比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脆弱稀缺,从而对景区周边村民的生活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限制了原住村民传统的自然资源获取方式以及生活生产习惯;
(2)风景旅游区的发展要求旅游目的地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景区周边村庄与一般村庄相比,往往拥有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3)由于旅游活动的强季节性,村内的流动人口的比重较大。在旅游高峰期,时常会出现用工短缺,有的村委会还会以临时性协议的形式招聘外村的村民,来帮助他们应对庞大的客流;
(4)风景旅游区周边的村庄因地理位置、村庄内部或者附近景区开发程度的不同导致村庄之间贫富不均;
(5)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的传统文化机理得到了保护。在有些村庄中的传统文化虽然失去了现实的功能,但独特的存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游客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旅游业使得景区周边村庄的传统文化“重见天日”,更使那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破土而出”。
1.2存在的突出问题
(1)资源利用问题
现阶段尚缺乏有效提高和充分利用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研究,景区周边村庄旅游资源的利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2)系统规划问题
风景旅游区周边的村庄大多都拥有环境优越的自然景观和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然有一定价值的历史遗址却因缺乏有力的保护而逐渐湮灭。
(3)村民意识问题
目前村庄与景区协调发展的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原住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思维习惯难以一时改变,景区风貌形象受损的现象比比皆是。
2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的发展目标
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等联合制定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将社区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关怀对象,并把居民参与当作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长效机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因素以及当地原住居民的需求,通过双方资源整合来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有效引导周边村庄与风景旅游区的协调发展,是优化旅游综合效益,推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1突出村庄的协助效益
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地处风景区的边缘地带,村民的日常生活与景区内旅游资源的消耗紧密相关,如果不对原住地居民有效的控制,可能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行之有效的保护,能使周边村庄成为核心景区与外界之间的过滤带。
若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发展观光型特色种养基地,或是建设农舍休闲屋提供接待住宿服务,景区周边的村庄则可以截流部分客流,缓解传统景点人满为患的现象,减轻其景区环境的压力,利于旅游资源的长久利用。
2.2完善旅游业的供应链
风景旅游区周边的村庄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要发展休闲观光、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同时,也可以在不对景区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加工一些特色旅游商品。
此外,有些旅游地用水和食物供应不足,还需依赖周边村庄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在游玩时多重需求。
2.3丰富游客的旅游需求
随着游览经历的日益丰富,游客在某一地区的旅游方式已逐渐由多个点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转变为对某一目的地的深入了解,由对自然风景的单纯欣赏转变为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习俗。
风景旅游区周边的村庄作为一个原生态社区,是充分展现当地民俗风情的最佳场所。游客能通过对原住村民生活方式的观察、直接互动的交流,使整个旅游过程的体验更加丰富与完整。
3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的整治对策
3.1加强整治规划的可操作性
风景旅游区农村建设的重点就是通过村庄整治,带动和促进景区的其他各项工作。而村庄整治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切实的整治规划。
着力把握自然资源保护、农村产业调整和历史文化内涵挖掘这一主线。在规划中,应注重村域人文传统内涵特色的认知和把握,不仅在规划上注重文化导向,更在建设中体现文化品位;注重整体乡村景观氛围,通过创意、设计、造景、整合等多种手段,重视对散落在民间的传说、历史典故、历史建筑和遗迹等历史文化细节和碎片的挖掘整理。
3.2突出整治示范的引导作用
建设村庄整治示范村,向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展示。如果按照规划建设,修缮建筑,拆除违章建筑和围墙,切实加强保护原生村落的风貌,可以使村庄发展成为能够吸引观光者的旅游点。在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能极大地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从景区周边的村民消极对待、观望徘徊到积极参与整治的过程来看,可以体会到榜样起到的作用,使景区周边村民真正体会到只有通过村容整治,切实加强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突出景观特色,才能吸引旅客,才有可能开设“农家乐”,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3.3拓宽整治资金的筹措渠道
村庄整治的资金应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多方筹措解决。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限制,许多景区周边农村都没有解决自来水问题,更谈不上“截污纳管”。为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解决市政基础设施问题,既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景区水资源和环境的重要举措,实际上也是城市反哺农村的主要措施,应由政府为主财政支持。
涉及村民的建筑整治应由村民集体投资建设;涉及村级集体用房整治的,应由各村管理委员会经济组织承担,其余建筑按照“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实施原则,由产权单位负责;对一些与风景旅游区无关的企业,则需要逐步实施外迁,费用由政府承担。
3.4完善整治建设的政策体系
在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整合资源、分步实施、逐个推进”的整治建设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分阶段实施,每一阶段规划一个村,整治一个村,宣传一个村。强调集中力量,每一阶段完成一个村的整治建设,还要考虑村庄整治过程中会给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给景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尽可能缩短建设工期,同时也可使景区周边村民在期间看到整治村庄的巨大变化和自身利益的改善。
坚持“四个自我”的主体原则,即自我筹资、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由原住地村民自身来解决农舍整治的资金问题;由村民按规划自行实施整治,不搞包办代替;整治后的农舍由农民自己经营,整治后的村庄由村民自己经营承包管理,实现村民自治。
为鼓励原住地居民积极参与整治,可建立完善的农居整治奖励办法,引导村民积极投入到村庄整治工作中去。对村民按照规划方案实施整治,效果明显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有序外迁安置,以降低景区常住人口密度。
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能够有效地带动周边村庄的建设发展,同时,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的整治建设对于风景旅游区的深度开发也具有积极意义。合理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格局,将对当地旅游的整体开发和形象推广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旅游地周边乡村社区的功能与结构更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1(3):95-97.
[2]黄郁成,顾晓和,郭安禧.农村社区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4(11):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