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健康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由始至终都是内化于制度的设计、实施以及管理当中。人作为管理的对象,只有对其作出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对人性的认识始终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最终决定了管理制度的导向和内容在设计上的差异。
关键词:
学校管理;制度设计;人性论
一、关于人性的不同理解
(一)“性善性恶”论与对教师和学生的不信任
1.“性善论”与学校管理制度设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中国早已将人性本善作为基本的价值判断。以“性善论”为基础制定出的学校管理制度,通常是倡导性的语言,并非禁止性的语言。例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像这一类的语言就是激励性、倡导性的语言。以“性善论”为价值导向的制度设计者通常会设计出以上的管理制度,他们深信人性本善,通过激励一定能够达到有效管理的效果。
2.“性恶论”与学校管理制度设计。在西方诸多宗教、哲学等著作中,普遍认为人性本恶。想要改变这一切,就要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去赎罪。以“性恶论”为基础制定出的学校管理制度,一般是禁止性的语言,并非激励性的语言,诸如“不歧视、不讽刺、不变相体罚学生”等之类的语言,均是禁止性的语言。以“性恶论”为价值导向的制度设计者通常会制定出以上的管理制度,他们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一定的制约机制去实现相应的有效管理。
3.“性善性恶”(“非善非恶”)论与学校管理制度设计。在人性论的争辩中,还存在“性善性恶”论和“非善非恶”论的观点。以“性善性恶”(“非善非恶”)论为基础制定出的学校管理制度,通常既包含激励性的语言,又包含禁止性的语言。例如,“努力学习、认真思考、考试不作弊”等。以此为价值导向的制度设计者认为,教育对于像白板一样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既要激励也要约束,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管理。然而,现在的学校管理制度通常会以人性本恶为价值导向,假设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会偷懒。基于此,学校的管理制度总是限制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这样有它的合理之处,然而,学校的管理制度能够在“不准做”什么的基础上再规定“最好做”什么,这样的管理制度就会更加趋于完善。
(二)“需要层次论”与教师的职业倦怠
对于人性的认识,不仅可以从性善与性恶的角度进行解读,也可以从人性的本质与行为表现的角度进行解读。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内在的,需要决定行为动机,行为动机决定行为。所以,人的行为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以需要层次论为基础制定的学校管理制度,目的是激励教职员工更加有动力地追求自身专业发展。譬如“教职员工评聘分开制度”,即“高评低聘、低评高聘”制度等。然而,当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完成了职称等级的评定,就会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学生学业的提升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以需要层次理论为价值导向设计学校管理制度,充分激励教师在其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需要,始终保持自身专业的活力。
(三)“有限理性”论与对教师个人利益的忽视
“有限理性”是经济学家首先提出。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人具备理性的特质。第二,人的这种理性是有限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否则他人和自身的利益都会受到侵犯。以“有限理性”论的价值导向来看学校中的学生和教师,其实他们也在追逐着个人的利益,选择着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这些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普通人的共通特征,如果忽视这些特征,那么就会降低其满意度。传统意义上对教师的管理制度,过于突出教师的奉献精神,忽视教师的个人利益。在这里并不是说教师的德行不重要,而是在设计学校管理制度的同时,不能弱化教师对合理的个人利益的追求,要使学校的管理制度能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征。综上所述,基于对人性的不同观点,决定了学校管理制度在内容和功能上的差异性。学校的管理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他们身上既存在人类的共同特征,也存在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他们独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是设计学校管理制度的根本依据。
二、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独特性分析
(一)教师的性善性
“教者必以正”,“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观点均是我国古代先贤们提出的,沿用至今。首先,教师这一职业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特性,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更高的道德水准。其次,教育作为与社会伦理道德紧密联系的工作,那么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就会顺理成章地被认为是社会道德的代言人。教师的行为要具有表率和楷模性,人格和情操要高于普通民众,只有这样才具备作为教师的资格。
(二)需求的“双峰性”
教师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方面。教师作为普通人,也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希望过着衣食无忧、令人赞许的生活;同时,教师的价值也是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将人类文明传承下去,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因此,教师对物质与对精神的需求呈“双峰”性表现出来。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越性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所有举行的活动、教师的所有工作都是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核心目的。努力把握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根据学生在个性、气质、学习方式、活动与交往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启发并诱导出来。因此,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四)个人利益的“法”“理”性
一般而言,教师和学生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是以法律为前提,具有一定的自律性。愿意以法律为后盾,以事实为准绳。他们具备“有限理性”的特征,其各方面的需求能够自觉以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为要求,进行一些取舍,成为他人的表率。因此,无论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有多复杂,其身份特性和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遵守实现利益途径的合理合法性。
三、人性论视阈下的学校管理制度设计
(一)学校管理制度设计与“抑恶扬善”
人性中善与恶并存。学校制定管理制度也是为了发挥“抑恶扬善”的功能。如此,学校管理制度不仅要告知被管理者不能做什么,也要告知能够做什么。例如:“不歧视、不讽刺学生;热爱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诸如此类的学校管理制度,它的前半句是禁止性的语句,告诉教师不能做的事情;后半句则是激励和引导性的语言,告诉教师可以做的事情。唯有制定这样的学校管理制度,才能够对被管理者的言与行起到有效的“抑恶扬善”功能。
(二)学校管理制度设计与师生利益的维护
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定并表现出某种利益关系和格局。人们精神和物质上利益能否实现,均要凭借和依赖管理制度。因此,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维护师生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合理利益,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把教师合理追求物质需要作为合乎情理的事情。教师对物质和精神利益的追求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学校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充分维护好师生合理利益的追求。
(三)学校管理制度设计与师生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由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的行为表现取决于自身的需要。学校利用一定的物质激励和教师职务、职称的晋升和评审对教师的激励,仅存在短期是效果。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将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学生的成长、认可、尊重紧密联系起来。只有从这个角度考虑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激发教师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从而保障师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关注人性复杂性与制度有限性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制度是对已发生事情处理方式的规定,以及对可能发生还未发生事情处理方式的规定。因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局限性的特征。再者,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现实生活的繁杂多样,有限的制度并不能完全对生活中出现的所有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规范。此时,就需要依靠人们自身的素养和道德品质来解决问题。所以,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尽可能地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尽可能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校;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道德的力量引导和规范师生员工的思与行。
作者:于洁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夏娟,应杭.卑贱与我无缘———伦理学精华[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34.
[2]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M].北京:三联书店,1995:88.
1实行学分制
有利于高职院校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途径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由于企业的工期与学校的学期往往步调不一,高等职业教育本质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途径培养人才,在学年制下难以实现,这就要求学校的学期要让步于企业的工期,让学生的实践期与企业的工期同步,学分制管理制度可以实行多学期制,完全可以解决实践期和工期的矛盾,为高职学校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途径培养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础。
2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缺点
(1)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不利于学生管理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学分制后,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不同,每门课听课的学生可能是跨年级、跨专业、跨班级、跨系的学生,每个学生上课的时间、地点差异比较大,因此,在管理上就会出现盲区或失控现象,另外,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被削弱,不便于组织统一活动,给学生管理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2)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学生通过选课前的试听之后,选课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得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开设的课程学习。而年轻教师一般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都比较欠缺,因为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积累的,这必然会对年轻教师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影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年轻教师的锻炼和培养。
(3)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行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后,若不加以限制,让学生自由大量选择其他课程特别是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尤其对于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跟风、学习一般或比较差的学生,那么,在规定学制时间内,必定会影响所学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获得或专业技能、知识的系统性,甚至会导致不能按期毕业。
关键词:小学;教师管理;有效途径
一、科学性的管理制度
当前,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制度繁复而苛刻,忽略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将教学活动变成了机械运转的工作,同时人为地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增添了教师心理上的压力,使得教师疲于应付。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为两点:(1)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都有了更高的要求。(2)让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应该与教师更多的交流沟通,让教师从工作中、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学校管理建议。如参与课程运作、教学计划安排等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合理性的教师评价
评价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合理性的教师评价能够很好地激励教师,反之则会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传统的教师评价都是根据教师在一个学期,或者是一年度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学校给予教学指标的多少,从而作出相应的教师评价。如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福利分配等都以此为依据,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阻碍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如何做到教师的合理性评价?笔者认为,以教师的发展为基准点,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师德评价、教学过程考核、教学实绩考核等多个方面对教师作出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要做好学校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学校就要对教师的管理制度作出调整,实施科学性的管理制度和合理性的教师评价,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一、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的客观需求。学校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校管理者对学校进行管理必须使用一定的管理手段。是学校做到培养人才的目标,保证学校的正常运作。学校管理设计到方方面面,包扩教学工作,教学计划,学校后勤等。其中,学校后勤管理是学校正常运作的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是适应时代。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就是指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时代。这就要求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创造力,平等和民主。而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中心工作就是培养人才,这就需要学校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3.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以前传统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存在着对于人性的忽视,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现在对于人才的要求培养不符合。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改变学校的种种弊端。
二、高校管理现状
1.高校管理缺少民主。在现在的高校管理中,管理过程中的行政化问题比较严重,缺少民主性,不能针对出现的情况及时的做出反应。在高校管理中,不能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往往是脱离实际,不能详细的照顾到每一个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权利落实不到位。学校领导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彻底够了解。对于民主不能彻底的执行。在制度制定的时候,不完全的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考虑学生的发展。
2.高校制度不够完善。高校要想做到效果良好的管理,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但是在现在的高校中,虽然有着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难免还是存在着缺点。比如说:对于学生的管理中,出现任何情况还是一言堂,不让学生进行辨别。在管理队伍的建设中,还有一些考核制度和将成制度不完善。
三、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要在高校的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对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进行了解。以人为本注重的是民主性和平等性。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了解学校的各种任务。在任务的执行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以人为本的实质,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用民族和平等的观念来管理学校,才能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益。同时为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做到提供自己真实的建议和意见。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便于建立完全平等的校园。
2.注重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对象最多的就是学生,因此,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就必须从学生身上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的人文关怀管理。第一,在对学生展开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的地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的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矛盾,之后再进行解决,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第二,管理人员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新生出道学校之后对于校园生活的适应,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中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的学习能力。第三,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自由,建立一个良好的关机网络,是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不易,可以主动的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第四,在平时要大力提倡人文关怀的管理观念,创造一个美好,平等,健康的校园环境。
3.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高校的管理制度不是每个学校都是一样,需要体现自己学校的不同,尽心创新。管理制度是否符合人性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的关键。要做到使学生和教会四自觉主动地遵守学校的制度,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纳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学校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要强调学生和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制度的制定,可以设立意见征集箱,在最大范围内收集学生们对于管理制度的建议,将学生的建议在修订制度中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学校召开职工大会来进行讨论。提前选出教师的代表,让教师对管理制度的修订有一定的权利,代表提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制度和方针。第二,让教师和学生对于管理制度做出评价。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及时的进行创新,这就需要在每学期末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恰当的评价。学校在每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管理制度的评价,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及时的修订管理制度。第三,高校管理制度的修订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通过不断的创新来保障管理制度时刻坚持以人为本。
四、结束语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强的服务心。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如何培育校园精神文化呢?
一、制度建设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治教。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本学期,我校重新修订了教师考勤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制度、校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仪器室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汛期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学校安全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工作检查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和学校组织之间的纽带,校长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还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开拓创新。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校长还要学会倾听,善于伸展自己的思维触角。我从初中调到陵小工作,教学环境变了,管理模式变了。因此,我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国内的教育理念,探求城区小学的管理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校长要想把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除了要在自身的文化水平、能力素养等方面加强修养外,各项工作还应该立足于一个“早”字。我每天早早就到学校,既可以给教师树立榜样,又能了解到其他教师的到校情况,从而使教师自觉地按时到校,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开展教育科研
校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搞课题科研的校长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不搞教育科研的学校,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校长应切实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并在课题研究中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校长要成为课题研究的领导者,组织和领导全体教师根据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根据学校和教师的特点,确定校本研究课题的目标、方案,制订出课题研究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为课题研究群策群力,使广大教师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其次,校长要成为课题研究的指导者。校长应努力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型校长。课题研究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能力。校长必须指导教师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指导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立课题研究为教育创新服务、为育人服务的意识,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校长要成为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校长在课题研究中,必须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把课题研究作为实施教育创新的自觉行动。这个学期,我们齐心协力开展教育科研,成绩显著。周丽、党旸、陈琚老师参加北流市首届青秀班学员教育教学技能比赛,分别获得数学、英语、语文一等奖;李东泉老师获得北流市《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李广老师参加北流市小学艺术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得一等奖。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营造一种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因此,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了“四性”:一是科学性,即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即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即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即物质文化建设要有时代感。这个学期,我校加强了墙壁的文化建设,在中厅搞了《三字经》阅读版块,图文并茂,极具阅读性和欣赏性。
此外,我校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大课间活动,并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五、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为了保护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给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我校积极开展了以“我自护,我平安,我自爱,我健康”为主题的活动,落实八项制度(学习制度、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制度、宣传制度、落实信息反馈制度、家长联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创建平安校园。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缺乏大局观念,不服从指挥和调度,缓报、瞒报和漏报工作实情,造谣传谣,迷惑人心,影响到学校安全的行为和人员,要严肃查处。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不断提高,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更要具备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受到了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积极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持续的开展。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制度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缺乏对学生需求的综合考虑,单纯将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执行;在考核时往往强调的是定量评价结果,缺乏柔性考核制度,使得管理制度与人本管理相互脱节。
(2)对学生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很多老师和家长的眼中,认为大学生仍然是孩子,他们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委以重任,因此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即使参与其中,也是承担一些简单的工作。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和服从管理,如果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会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影响,对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解和信任。
(3)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手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性管理活动,涉及到的管理内容复杂多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受到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配备不能适应大量的工作,所以缺乏细致的、周密的管理计划和方法,往往只是完成学校相应任务的上传下达,对于学生需要什么、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完全不关心。学生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也无法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人性关怀。
2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根本思想,一切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持续的开展,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管理工作的中心由工作转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需要、爱好等,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只有从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证一切工作的持续发展。
(2)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依据,而制度的建设必定会带有刚性特征,对此,可以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出发,制定既合法、合理,又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合法、合理是保证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而人性关怀则表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使管理制度成为辅助学生发展的工具,而不是压抑学生个性的束缚。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也要采取灵活的考核方法,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需求,将柔性管理与制度管理协调应用。
(3)提高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注重对管理教师素质的培养。管理教师,要时时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所以作为管理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较强的耐心、细心,才能真正走入到学生中。同时,管理教师在自身的思想道德方面也要不断强化,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德育管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16;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06-01
高中学生思想处于活跃期,还不算完全成熟,其情绪容易出现波动,思想上也有一些困惑。因此,德育教师要针对高中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尽快解决心理困惑,形成健康多元的个性人格。新课改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新的视角,学校要利用多种教育形式,规范德育管理行为,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一、以生为本,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策略
以生为本,是新课改基本精神的体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包含众多内容,管理者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创新实践,以提升德育工作效率。首先,做好学生心理调查。学生是德育主体,教师只有弄清其心理取向,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进行学情调查时,不妨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个别谈话、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以获得最为真实的调查信息。其次,做好学校德育管理基础情况调查,即教情调查。德育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全校一盘棋,统一管理、统一标尺、统一施教,才能获得最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要对各个环节的教情进行调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高中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思想波动难以避免。为应对纷繁的外界诱惑,德育管理工作需要具有前瞻性。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穿奇装异服,留怪异发型,佩戴个性首饰,甚至还有抽烟、酗酒、文身、斗殴等行为,这无疑给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带来挑战。为找到德育管理良策,学校需要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调研,并通过具体分析,给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
二、健全制度,规范德育管理操作行为
健全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是确保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学校是教育主阵地,规范管理行为是基本要求。为保证学生人格成长始终处于健康状态,学校要搜集并分析多种教学信息,然后制定多种德育管理制度,以确保德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有了,德育管理行为规范了,其教育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德育管理制度涉及众多方面,在具体执行时,学校需要统筹安排,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例如饮食安全制度中的食堂管理制度、学生就餐制度、校外食管理制度,不仅要形成文件,更要落实到行动中。班主任、教师和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有管理责任,只有形成管理体系,才能赢得管理主动权。特别是学校主要领导,要有德育管理创新意识,科学设计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德育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创新活动,实现德育管理多元突破
德育离不开实践活动,在设计德育实践活动方案时,学校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育条件,努力为高中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帮助高中学生健康成长。德育实践活动形式众多,主题班会活动、学校德育宣传周活动、德育主题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故事会、墙报展览、德育征文等,都属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而公益宣传活动、社会调查、实地参观等活动涉及面更为广泛,已经与现实社会接轨,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组织德育实践活动时,学校要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以形成完善的活动体系,为学生参与活动、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例如“理想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学校领导可以责成政教处具体组织,教导处、总务处、团委协办,校长办公室监督管理。活动开展之后,由于组织严密,各个环节比较顺利,学生参与积极性大增,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的教益当然是丰厚的。因为活动管理措施到位,所以学生得到有效的历练,其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都发生了积极改变。
四、升级评价,打造德育管理创新品牌
设计德育管理评价方案时,学校需要对传统评价制度进行深入评估,对照新课改精神,进行多元创新尝试,以完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传统德育评价制度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严重忽视过程性评价,这是不科学的地方。学生思想有个体差异,认知基础、成长悟性、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用一根标尺进行测量当然是不合理的。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才是德育管理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要与评价相联系。因此,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对德育工作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建立德育网络交互评价平台,这无疑是德育管理创新之举。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置交互评价平台,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有机会进行网络交互活动,畅所欲言,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五、结束语
高中德育工作有自身特点,教师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为德育创新探索崭新途径,帮助高中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德育管理制度进行多重优化,重视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完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都可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本文主要从环境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管理“十三个禁止”,校内张贴物管理制度,苗圃管理制度,创建“绿色学校”规章制度、环保教育制度、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节水节电制度、禁烟制度几个方面对乡镇小学环境保护规章条例进行阐述,其中,环境管理制度从标准化要求和学校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加强卫生知识宣传进行讲述,校园环境管理“十三个禁止”从乱倒污水和粪便等进行讲述,校内张贴物管理制度从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保持校园的整洁进行讲述,苗圃管理制度从为美化校园服务,同时也要为社会绿化活动服务进行讲述,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制度从环境清扫、维护楼内秩序进行讲述,创建“绿色学校”规章制度从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进行讲述,本文对镇小学环境保护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为了加强我校校园环境管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到环境整洁优美,风气积极向上,教学秩序正常,校园绿化、美化,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特制定以下制度。
环境管理制度
1、根据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求和学校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努力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按班级划分清洁区,落实后勤人员卫生包干表,抓好班级值日生工作,坚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校园风无长的杂草、墙壁无涂划、无球印、无脚印、无悬灰,地面上无纸屑、无烟蒂、无果皮、无杂物、无痰迹、垃圾箱内及时清除,屋角屋顶无蛛网灰尘,桌面无新刻刀痕,学校内无卫生死角。
3、校园内环境布置简朴、美观、大方,教室、办公室以及其它各室的门窗玻璃齐全,室内窗明几净,光线充足,桌椅排列放置整齐,各种物品放置有序,楼梯、走廊及校内道路、操场清洁整齐。
4、厕所每天要打扫,定期冲刷,并喷洒药水,使用厕所要讲文明,讲卫生,保持厕所的整洁,减少臭味,消灭蛆蝇。
5、黑板报、画廊、宣传橱窗的布置要落实专人负责,1个月不少于1期,保持美观整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趣味,富有教育意义,开工生动活泼。要定期更换版面,并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注意字体工整,文体规范。
6、绿化、美化校园要有计划,逐年分期实施,校园内要做到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常绿植物,对已有的花草树木要指定专人养护管理,全校师生要人人做到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7、学校各类用房应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中心学校,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校园内墙壁、物品要定期粉刷油漆。
8、学校要有健全的校园卫生制度。由少先队组织检查小组和校值日每天两次对全校各室、各清洁卫生区进行检查评比。
9、教育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医生配合下,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要逐步添置卫生设备,完善学生的卫生保健档案。
校园环境管理“十三个禁止”
1、禁止随地吐痰。
2、禁止随地大小便。
3、禁止乱扔果核(壳)、瓜皮、纸屑、烟蒂、塑料袋等废弃物。
4、禁止乱倒污水和粪便。
5、禁止乱倒垃圾和在露天场所、公共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杂草、垃圾。
6、禁止乱涂、乱写、乱画、乱张贴。
7、禁止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主干道路上乱堆放物品。
8、禁止带宠物进校。
9、禁止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非指定的地点乱停乱放。
10、禁止损坏一切公共财物和环境卫生设施。
11、禁止在教学区、办公室烧饭和乱倒剩菜剩饭。
12、未经批准,禁止在校内设摊摆点。
13、禁止攀树、折枝、摘花和践踏草地。
校内张贴物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保持校园的整洁,特对校内的各种张贴物(包括布告、公告、通知、宣传品、标语、海报、启事、广告、指示等)做如下管理规定。
1、所有张贴物必须张贴在学校指定的布告栏内。
2、张贴物要真实、简要、工整、干净、不许覆盖刚贴上的重要通知。
3、张贴物必须写明单位名称和日期。布告、公告、通知要盖部门公章。未有部门公章,或者贴在公布栏以外的和过期的各类张贴物品,将立即清除。
4、在校园内不准张贴不利于学校安定团结或不利于校园文明建设的张贴物,创建办除及时清除外,并追究书写人和张贴人的责任,严重者给以处罚或依法处理。
苗圃管理制度
1、苗圃是校园培植苗木、花卉、制作盆景的绿化基地,贯彻以绿养绿方针,逐步减少学校投资。
2、苗圃必须为美化校园服务,同时也要为社会绿化活动服务。
3、苗圃不准存放私人花卉。
4、苗圃工作人员严禁私自将各类花卉、盆景带出苗圃,违者罚款。
5.苗圃努力为教职工服务。
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一、环境清扫
1、工作量:每班环卫清扫人员承包的责任片块,包括路边绿化地及其中小径。
2、清扫时间:每天至少清扫一遍,并全天候保洁。
3、负责拾清绿化地上的果皮、纸屑等垃圾,并负责清倒垃圾筒。
4、严格控制蚊蝇孳生地,做到责任片无蚊蝇孳生地。
5、责任片内发现乱倒的垃圾,要及时处理,遇到难题即报上级管理部门出面处理。
二、日常管理规定
1、禁止随地吐痰。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2、禁止在食堂、教师、走廊、窗外、道路、绿化和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烟头、饭菜等。违者就地清除,批评教育。
3、禁止向校园内投掷石头、丢弃废物、排放污水,禁止在室内外乱倒污水、乱扔各种垃圾。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捞出。
4、禁止在各种建筑物、设施、树木上张贴大小字报和乱刻画,各部门的通知、海报、广告、启示等必须在指定的广告栏内张贴。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擦洗干净。
5、禁止在办公室、走廊、厕所内用火处理废纸、杂物,严禁将火种倒人垃圾箱内。
6、禁止在室内、走廊和绿化地带、建筑物周围以及道路地区打球、踢球。违者没收其体育用品,造成门窗损坏的,按原价两倍赔偿。
7、不准在绿化地带或空场上随意大小便、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8、不准在校内外、门口等地任意设摊。如经职能部门同意临时设摊,摊主应保持摊位周围场地的环境整洁卫生。
学校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工作,促进校容校貌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实际规定如下:
一、保护树木花草及园林设施
1、严禁攀登假山和雕塑。不得用砖头、石块、木棒等器物敲打或用脚踏雕塑等设施。严禁在校园及这些设施上涂抹乱画。
2、爱护花草树木、严禁践踏草坪、折枝摘果,教学楼区域内不许打排球、篮球、不许踢足球。
3、不得在教学区内追逐打闹和进行可能损害橱窗、树木等设施的各种活动。
4、保持校园清洁,不随意乱扔纸张及各种废弃物,随地吐痰,负责卫生的各班要按时清扫。
5、凡有破坏学校花草树木及教学设施的,除进行赔偿外,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
二、维护楼内秩序
1、上下楼梯和在楼内行走要靠右侧,不得多人并排行走或勾肩搭背,不准在楼内追逐奔跑。
2、楼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
3、不准乱扔废弃物和随地吐痰,废弃物要投入垃圾箱。
4、做完间操或全校大会结束后,各班须按秩序进入楼内,不得拥护,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5、爱护楼内设施,不准坐、踩管道,不准破坏桌椅。放学后,值日生要及时关闭门窗和关灯。如因门窗未关,玻璃损坏,按规定赔偿。
6、要注意保护楼内标语牌。不得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更不准破坏。
7、不准在楼内玩任何球类或从事其它体育活动。
创建“绿色学校”规章制度
1、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环境教育分工负责制。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列入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学校工作计划,日常工作安排,部门工作考核必须把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必要内容。该项要求列入学校工作常规考核。
2、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必须完成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环境教育教学任务,做到有机结合,巧妙渗透。每学期至少有一个专题讲座,考试试卷中要有明显的环保内容,该要求列入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考核。
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工作人员要做好环保宣传图片、图书、音像、报刊等资料的收集、保管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
4、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要把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每次活动要求有总结,有台帐。
环保教育制度
1、师生自觉学习环保知识,认真写环保读书笔记,提高环保意识。
2、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学科教学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3、利用节日庆典和少先队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绿色创建活动
4、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随手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不开无人电风扇,电脑长时间不用,必须关闭主机和显示屏。
5、不用一次性物品,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废电池等,班级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6、爱护花草树木,不折树枝、不摘花、不踏草坪。
7、与破坏环境的一切行为做斗争。
8、课间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少制造噪音,共创宁静环境。
9、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10、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11、买环保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12.拒吃野生动物,不买野生动物制品,善待生命。
13.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14.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15.维护绿化,捐资种树,做绿色小卫士。
16.做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环保宣传。
节水节电制度
一、节水制度:
1、洗水水龙头不能开得太大,用水后关好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2、厕所内的水龙头定人开关,其他人员不得开关。
3、食堂工作人员要有节水意识,不得随意浪费,发现严重浪费用水者,每次罚款5-10元。
4、后勤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龙头,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复。
二、节电制度:
1、严禁学生和其他人员私拉私接电器,不得使用电炉、水茶壶等耗电电器。
2、师生要养成节电习惯,杜绝长明灯现象,做到人走灯灭,人走风扇灭,饮水器及时关闭。
3、夏天室外温度低于30℃,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时,不使用空调。夏天空调、冬季采暖前要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时必须及时关闭电源。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的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0℃。
4、晴天白天不开电灯,教室尽量开窗通风,不开电风扇。电脑及时关闭,教室电视不用时关闭;放学后电子备课室要切断电源,以减少待机能耗。
绿化管理制度
1、常年有人对树木、花草进行修剪。
2、抓住时机,及时浇灌、追肥、灭虫,对认为造成损坏,根据情节轻重,扣除班级考核分1----5分。
3、对学校的一草一木,落实到班,人人进行保护。
4、学校的大面积绿化,要有实施方案,并要全体师生参与设计,广泛征求意见,让人人植树,个个爱花。
5、由门卫人员监护,对外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对花草、树木的破环,出现问题追究门卫的责任。
6、各式的盆景花,全部落实到专人进行负责管理,保持常年枝叶茂盛。
7、绿化一草一木,需要移栽的要报请学校绿化领导小组批准。
禁烟制度
1、全体员工应自觉学习健康知识,人人懂得吸烟危害健康的道理,积极开展禁烟宣传教育活动,吸烟教师应自觉戒烟。
2、学校齐抓共管学校的禁烟工作。利用健康课、团队活动、班队主题活动、广播等各种形式,经常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使不吸烟成为教师员工的自觉行为。
3、教室里、走廊上、办公室等学生集中的场所,一律不准吸烟。
4、休息室、会议室在会议时间里,与会者一律不得吸烟。凡学生和家长集中的地方,本校教师一律不得吸烟。
5、在学校内的醒目处张贴禁烟标志等,安排专人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劝阻吸烟者。
6、全体师生员工把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期进行下去,向无烟学校的目标迈进。
创办“绿色学校”奖惩制度
一、全校教职工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并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二、各任课教师,要把环保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不断丰富自身环保知识,并教育学生。
三、班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方案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已经取代了原有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大多数高等学院在教育管理制度方面不仅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对教育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管理制度的民主性程度不够等等,都是高等院校的管理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说,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对于保证整个学校有序高效的运转是具有关键意义的.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其中的重难点.如何推进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提升资源的配置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各方面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高等学校应积极对教育管理制度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型发展,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力,进而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本文在分析目前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的制度改革和创新方案.
1.3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缺乏对于高教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等观念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面对着改革的急切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开始对管理制度及其改革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例如朱亚梅《浅析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4),文章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之中,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应对挑战,同时也应在现有教育管理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审视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相应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推进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彭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探索》(2014),文章对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实现要建立在观念的革新之上,制度的创新之上,以及管理方法的尝试上,大力推进管理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管理制度的创新也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例如唐春燕《论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2007)文章强调实现高等教育管理创新,要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实行高校管理的自主化;坚持依法治校,实行高校管理的法制化;创新管理观念,实行高校管理的人本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实行高校管理的灵活化;何海霞《对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2011)文章主要对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行动方案做一些浅显的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但是,很少有文献对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系统的分析.因为在参考和借鉴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旨在通过对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进一步提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方案,希望能够为未来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力资本,所以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基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管理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这是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属于知识分子的群体,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管理意识.此外,由于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其他教育管理制度中未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对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合适的改革和创新方案,促进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1目前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主导着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他们的积极性是否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对于高等院校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但是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教学量的计算和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使得高等学校的教师教学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一是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教师的教学量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标准之一,事关教师的自身利益.当前,许多高校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就是上的课程的数量,但是这显然不符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事实上,除了上课外,教学过程中的其它环节,例如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导学生的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都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这些也应该被折算成课时,算入教师的工作总量中.二是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和两方面有关系,即教学和科研.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系统,导致教学这一方面的标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基本上职称的评定都是将科研作为了重要标准.这一评定标准让大多数的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科学研究方面,对于基础的教学工作,则是完成既定的教学量就行,更谈不上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2.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校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在学生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高等院校普遍要求学生依照学校的统一的教学计划来进行学习,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学生可以免修或者免听一些课程,少数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一些课程等等.但因为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资源的束缚,当前的改革还是力度不够.具体来说,一是学生转专业依然困难重重.在转专业的过程中,大多数院系都会对转专业设置严格的要求,对本专业没有兴趣的学生一旦不能转专业,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效果.二是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不够.由于选课事关学校资源共享的问题,学生选择的自不够,这种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适当的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生个性的不断变化,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需要更为的弹性化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但由于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管理方面没有适当的自,因而学校的课程体系也就缺乏必要的弹性.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编撰主要基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国家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教学规范”.因此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安排的,而专业课的编撰则是基于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规范.只有少量的校级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会由学校进行开设,课程量非常少.此外,这些课程的种类也较为单一,出于国家专业型人来的培养模式,课程也是依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来设计的,因此设计出来的课程种类也缺乏多样化.
2.2高等教育管理的制度改革
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会涵盖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和人事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管理部门在设计管理制度是,对培养人才的目标理解不充分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未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所以,树立“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基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设计制度,并且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才是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1.树立“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的观念.“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是高等院校办学的根本宗旨.虽然学校也承担着人才的培养、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服务等等基本职能,但是人才的培养仍然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在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不能过度重视科研的发展,将其摆放在主导位置,而忽略了人才培养这一高校的基本职能.具体来说,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的观念,使得学校的所有管理部门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体现出社会、知识和学生发展的最新需求.2.建立校内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合作机制.教师、学生、课程以及教学设施都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整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教师的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习管理、课程管理以及教学设施的管理都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来保障整个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建立校内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合作机制,可以在制度上将各管理部门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通过沟通和协同合作来逐步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有效的解决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有序健康发展.
3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创新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教育事业有序高效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3.1创新教师管理制度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多元化的迅猛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创建全球一流的高等学校,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培养和吸引一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水平的教师.因此,教学人才是高等院校的宝贵财富之一.但是,长久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内部管理缺乏应有的活力,论资排辈现象非常严重,学校内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所以,应当打破教师职务的终身制,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教师授课,同时,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机制,形成充满竞争氛围和活力的内部管理制度.
3.2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在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通用”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及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人培养的结合等等,希望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既有创造力,又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又富有个性,能适应国际和国内新形势不断变化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还需要对学校的入学制度,学分制度等等具体的人才培养制度进行创新,因为只有制度的创新才能够激发高校、资源和学生个体的潜力,凸显出高等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作用.
4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处于激烈竞争的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多元化社会环境中,还面临着全球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高等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各方的不断变化着的需求.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涉及面广,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不断的坚持探索,深化改革和创新,建立一种适合世情、国情、校情的弹性化教育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完善,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件辉.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
〔2〕何海霞.对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33+61.
〔3〕吕品.基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卷宗,2014(12):243-245.
〔4〕彭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214-215.
〔5〕唐春燕.论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7(1):116-117.
〔6〕王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