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城市规划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规划重点

第1篇: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给水;排水设计;重点难点

(一)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的分析

城市整体规划要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构建。给水系统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城市规划中,市政相关部门会根据城市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城市发展蓝图的勾画与描绘。在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在熟悉和深入了解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并结合城市给水的区域需求不同,进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给水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现代城市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正在建设或已经完工。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问题。超高层建筑由于层数较多,居住的人口也相对较多,对于给水的需求量也较大。同时,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普遍在80 m左右,对于给水的压力需求也很大,在城市规划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给水的基本需求。城市给水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各类商业用水。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中要注意到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对于工矿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要适当增加给水管道铺设的数量,并要预想到该地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在设计方案中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工矿企业增加所需构建的给水系统对于城市居民生活给水系统的设计,一定要保证给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如果居民给水系统出现故障,必然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引发社会生活不安定等问题。 1.2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整体规划要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构建。给水系统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城市规划中,市政相关部门会根据城市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城市发展蓝图的勾画与描绘,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的设计相对应。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分为:生产废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生产废水管道系统主要是排除工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类废水,而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则是排除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全面分析城市排水量的需求,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等问题。

(二)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在城市规划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城市环境保护原则。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城市排水系统主要是对城市各类污水的综合排除和处理,尤其要注意和预防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城市规划中,工矿企业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注意保护当地饮用水源,尽量减少或避免“三废”污染水源,尤其注意不要把排放有害物质的管道设置在水源地的上游,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的设计相对应。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分为:生产废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生产废水管道系统主要是排除工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类废水,而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则是排除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全面分析城市排水量的需求,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等问题,在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元素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与排水系统设计中。工业废水量标准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加工单位数量原料所排出的平均废水量。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对于工业生产污水的监控,可参考与其生产工艺过程相似的已有工业企业的数据来确定。当工业废水量标准资料有时不易取得时,可用工业用水量标准作为依据来估计废水量。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并不是制定出排水管道铺设的方案就完成工作了,而是要在城市规划对于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污水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三)排水系统设计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

近些年我国市场的规模和特点都出现了很大的变革,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已经从过去单一的目标式发展开始向系统化、科学化管理转变。如何从专业的眼光认识排水系统配件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转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激烈企业战略管理已经越来越对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排水系统配件行业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排水系统配件行业特征和统计数据的全面分析,确定排水系统配件行业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周期、剖析国家宏观政策走向;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帮助企业掌握市场动向,明确排水系统配件行业竞争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经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为企业解决运行中的阻力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及方法。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更上一层楼,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市场经济的运行将使城市规划实施的环境变得不稳定,投资方式、土地使用模式、建设进度、运行管理方式、城市发展机遇等条件变得日益纷杂。规划实施比计划经济时有了相当大变化。因此,本次惠州市排水系统专项规划应在论证城市的合理发展阶段、城市资源与环境承受力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每一可能阶段,合理进行规划分期,使规划富有弹性,每一规划阶段的内容应体现合理性与完整性。同时,应考虑城市发展的连续性,使规划在保持每一阶段完整性的同时,要注意排水工程设施分期开发的可能性,与下一阶段的继续开发建设紧密联系,保持持续发展,使得城市处于动态开发过程中;以往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大多是在城市总体布局确定后进行配套的专项或专业规划,被动适应于城市总体布局,较少考虑水对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的诱导和约束作用。同时,在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涉及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内容,由于受专业分工、工作侧重点和工作时间所限,拘泥于一些常规性的工作,缺乏对城市未来问题进行宏观分析与策划。这样往往导致城市发展规模超越水资源容量极限和环境承载力,城市用地布局不合理造成污染环境等问题,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用地一旦形成,再很难改变。这就要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容量,做到未雨绸缪和及时应对,为城市规划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总结:

在现代城市整体规划中,给排水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城市给排水设计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城市给排水设计工作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来开展和进行。给排水的设计方案是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施工与工程监理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因此,在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抓给排水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给排水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完善,以确保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城市整体规划工作科学、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X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用电情况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电力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但同时电力市场开发的潜力还很大。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我国的电力工业即将步入商业化运营,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规划工作,意义重大。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如作为一项专项规划,应由供电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联合编制,该专项规划内容充实、全面和专业性强,但是要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单项,则不必如此;否则将导致电力规划在总规说明中页数过半,喧宾夺主。总规中的电力规划只要将专项规划中的事关城市建设大局的重要部分纳入总体规划即可,即主要是必须在城市规划中预留足够的电力设施建设用地,预留足够的高压走廊,并在电力负荷预测中采用适当的预测指标和方法,为电网的远期发展留足余地。

城市的电力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建设规模、发展形态、规划负荷密度及原有供电设施基础来规划城网结构,合理确定电压等级,以达到以下目标。

1.结构合理:各级电压网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电网结线应力求简化,对现有的电网要进行合理的改进、调整和扩建。

2.供电可靠:送电网应能满足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不断加强电网结构,增强互通能力,以防止大面积停电;配电网应做到接线灵活,以保障设备维修及线路维护状态下不影响大部分或全部用户的用电。

3.适应性强:电网各环节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以适应规划期限内负荷有变化和满足负荷增加的需要,其结构应尽可能保持规划期限内基本不变,以减少经济损失。

基于上述的规划原则和以往所做的电力规划,对城市电力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

对城市电力规划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城市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只有把基础资料收集这个工作做好,我们才能够对城市供电现状有较充分的了解,为下一步对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以及电网的改造和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供电基础资料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近5年来城市用电分类统计表(分为市政用电、工业用电以及农业用电)。

2.近5年来城市供(用)电量统计表(应包括5年来城市每年的供电量、用电量、线路损耗以及每年的最大负荷)。

3.城市电网电气主结线系统图。

4.城市电网地理结线图(在城市现状地形图中应明确标注现状35KV以上变电站的位置和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以及地理走向),详细规划还应注意确定高压铁塔坐标,有些高压线路因年代久远和局部调整,没有坐标,则应与有关部门商量补测,笔者就曾在规划中遇到此类问题。

5.当地供电部门对本市(县)电网的一些发展规划构思和今后一定期限内的负荷预测等资料。

二、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就是对城市电网的特点及用电特点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期限内(近期规划按5年计,远期规划按20年计)的负荷增长情况。需求预测是电力规划的主要依据,它为电力规划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规划工作的优劣。如果预测的需求滞后于实际需求,将会导致供电负荷紧张,甚至造成拉闸限电。但如果预测的需求过度超前于实际需求,则系统利用率太低,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见,科学、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不仅对于电力企业有经济效益,而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1.产值单耗法。产值单耗法是电量预测的主要方法,适用于三大产业用电量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预测。此方法分析各年度产值单耗变化率,充分考虑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电气化水平、节电潜力,参考国内外先进产值单耗,预测各产业产值单耗,计算高、中、低经济水平时相应的需电量。经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2.GNP综合电耗法。GNP综合电耗反映了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量,是一个综合的能耗指标。在一定时期内,GNP综合电耗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当已知历史上各年的GNP综合电耗G1,G2,…,Gn时,可以首先按Gi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运用回归技术、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法等手段,预测未来年份的GNP综合电耗Gi(i>n)。然后,以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值GNPi(i>n)为基础,按下式预测未来的用电量:Ei=GNPi×Gi(i>n)此方法要求首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预测。

3.横向比较法。通过分析与本国、本地区国民(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工业产品结构、人口、面积、气象条件等相似的国内外地区情况,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用电相应值来预测将来值。

4.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考虑到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间综合平衡的电量预测方法,着重分析和研究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根据相应的投入产出表做预测。

5.外推法。外推法即年平均增长率法。用外推法进行负荷预测就要从供电基础资料入手,把本市(县)近5年来的用电量和最大负荷进行统计,计算出负荷的年平均增长率。从而推算未来一定期限内(近期规划按5年计,远期规划按20年计)负荷的增长情况。

6.综合用电水平法。综合用电水平法也是常用的一种负荷预测方法。综合用电水平法是根据未来一定期限内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来推算负荷的增长情况。按照以往所做的一些城市电力规划,目前在广西人均综合用电水平约为0.5KW/人,近期规划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按0.8KW/人,远期规划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按1KW/人计。根据以上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乘以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人口规模,即可得出未来一定期限内的城市用电负荷。

7.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预测法首先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电力规划目标,将待预测区域划分成多个功能区,然后对每个功能区用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最后相加得到总的用电量预测值,一般负荷宜选用负荷密度法。

三、供电电源规划

为了提高城市供电的可靠性,城市配电网的供电安全应满足N-1准则,以防止大面积停电,城市的电力规划应实现多电源供电方式。一般应有两个向电网直接供电的电源,即20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或地区发电厂。

四、高压走廊的预留

城市电力规划中高压走廊的预留问题应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在城市用电规划中没有给电力规划预留高压走廊,则给今后规划的高压输电线路的架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使投资回报的周期加长。

第3篇: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关键词:中小城市;规划;编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城市控制规划是城市规划实施的有效手段和主要方式,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和谐规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城市控制规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项目健康有序的发展,然而当前城市规划编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完善,提高控规编制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加强对控规的控制和引导,以期真正的发展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开展该项规划的意义

1.1 它是综合以及分部等规划间的一个具体点步骤,不仅将这些内容设置的更加细致,同时还对其起到指引的功效,保证了体系持续发展。

1.2 控制性详细规划填补了形体示意规划的缺陷。它把难以理解的规划内容以及非常繁琐的构成要素等设置的更加精细,能够最优的体现出其可实践性特征。

1.3 它是规划以及管控,还包括落实等活动的关键步骤,同时还是规划管控的关键方法和参考内容。

2.构成要素和控制措施简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是在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指导下,主要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公共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的控制。规划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化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及其他配置的公共设施;指导性指标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体、体量、风格、色彩要求及其他环境要求。

3.当前中小城市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强化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政府调控资源的手段的刚性地位与作用;也是我国城市控规应用的制度保障和指导。由于实际中小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形态等区别于大城市,在实际的控规应用中仍然有一些不适应。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平衡城市建设的硬性需求与市场的弹性变化,是中小城市控规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1 当地政府控规重视不足

目前,中小城市的控规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在一些相对落后或是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的中小城市,当地政府对控制性规划仍然是可有可无的摆设,甚至只是表明政绩的一种噱头,在实施过程中只是做做样子,喊喊口号,真正落实到城市建设中的极少,有的地方在城建中甚至完全没控规的意识。在这种不重视的大环境下,控规的方案设计、实施、监管工作都难以落到实处,城市建设也完全成为了一个随机过程,仅凭几位领导的感觉开展。

3.2 控规队伍建设滞后

从相关资料数据来看,目前全国中小城市控规的专业队伍建设力度非

常不足。当地政府不够重视真正的城市规划人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成立

的控规机构常常只是应付上级,人员构成上多由机关调派,如市政部门、

环保部门等。由于人员来源的局限性,缺乏面向全社会的人才招聘,使得

中小城市的控规队伍建设滞后,素质难以达到城市建设规划要求。

3.3 控规可行性不强,储备不足

由于中小城市当地政府的认识不足,以及专业队伍建设力度不足,使

得现有的控规缺乏提前储备,通常是区域建设与控规同时进行。控规作为

辅助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设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以市场化要求为重,

而忽略了资源优化、合理设置的这一要求。此外,控规队伍素质不足也导

致了控规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不高,只有理论的堆砌而难以结合当地城市建

设的具体实际。

3.4 现有中小城市结构简单

目前我国城市控制性规划较为详尽具体,这一系列规定制度主要是建

立在大型城市试点的基础上。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城市性质、城市

功能、城市结构、城市环境、城市问题等方面都相对简单。而目前我国中

小城市来说其控规过程主要是依据一些大城市的控规成功经验,但在套用

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缺乏一套科学合理适合中小城市控规建设的

体系以及相关经验,阻碍其控规水平提高。

4.中小城市增强控规可行性策略

4.1 提高中小城市控规意识,加强控规队伍建设

针对上述中小城市控规工作中的不足,笔者认为政府应当首先提高控

规意识,充分认识对城镇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真正将控规工作摆在城市建

设的首位。同时加强控规队伍建设,积极吸引专业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

队伍,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使队伍能够真正为当地城镇建设

提出有效规划。

4.2 建立层级式控规体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在于落实城市控规总体规划的思想、深化总体规

划的意图、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作为中小城市,在城市控规

中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控规文件,结合自身建设实际及总体思路,建立一套

具有明显层级性的控规方案。具体来说,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现实,以及城

镇建设总体目标与方案,梳理建设过程的轻重缓急,通过将优先建设、重

点建设项目放在首要位置,将远期建设项目、小型项目放在次要位置。

经过层次划分后,在控规制定中首先花大力气搞重点项目,集中人才、

经济与技术制定控规方案,并及时严格监督审核。

从一个角度来看,层级性控规体系也是总体规划与细化规划的组合。

总体规划主要是指城市整体规划,包括发展类型、方向、实现方法等,属

于宏观控制层面。而细化规划则是指基于总体规划的各个子系统,包括商

业/民住区、土地使用性质与单位划分、绿化植物、面积控规等。在这一基

础上建立层级性控规体系能够更加详细地规定中小城市控规实现方法。

4.3 制定合理的控规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五线控制、公共服务设施控制和各编制单

元开发总量控制三个方面。在控规方案设计过程中,中小城市一定要注意

把握三大要求,决不能“踩红线”。另一方面,中小城市还必须密切结合自

身实际。具体来说,一定要结合当地现有城市建设水平、人口容量、建筑

使用面积比例等进行预期成效分析,计算出准确的容积率、人口及绿化密

度、建筑高度等指标,这种程式化的准确计算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控规设

计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4.4 合理制定控规覆盖面

城市的发展永远是由内向外不断扩大的,因此控规的范围永远是增加

外延的。特别是中小城市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大力扶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

充分发展,其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增长速度以及城区扩充速度都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城市必要有远见性地合理制定控规覆

盖面,避免城市外扩发展速度快于规划速度,反之也不能出现过度规划、

过于超前规划,浪费了政府资源,实用性也较低。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小城市控制性规划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仅有重视

程度不足、专业队伍素质欠缺、控规可行性不强这些人为因素,还有制度

指导性不足等原因。笔者认为,中小城市控规应当从提高意识、加强队伍

建设、制定合理控规指标以及覆盖面这几方面着手,结合自身实际,努力

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地的控制性规划体系,促进中小城市高效有序进行城市

建设活动。

参考文献:

[1]郑萍,程娜. 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创新思考[J]. 华中建筑

2010,11(17).

[2]朱敏. 浅谈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J]. 广西城镇建设2009,01(04).

[3]董世永,闫博,徐煜辉. 我国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探讨

[J]. 规划师2010,03(12).

第4篇: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给水;排水;设计;重点;难点

在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在城市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对于给水的需求。如果一旦出现城市给水系统故障,必然导致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的混乱。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设计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要充分考虑城市给水的基本需求

在城市规划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给水的基本需求。城市给水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各类商业用水。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中要注意到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对于工矿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要适当增加给水管道铺设的数量,并要预想到该地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在设计方案中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工矿企业增加所需构建的给水系统;对于城市居民生活给水系统的设计,一定要保证给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如果居民给水系统出现故障,必然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引发社会生活不安定等问题。

2 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整体规划要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构建。给水系统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城市规划中,市政相关部门会根据城市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城市发展蓝图的勾画与描绘。在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在熟悉和深入了解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并结合城市给水的区域需求不同,进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给水系统设计方案。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设计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2.1 城市偏远地区给水系统的设计

在大中城市中,有部分地区处于较为偏远的位置,这就给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难题。城市偏远地区由于距离城市给水主干道较远、居住人口较少、地区交通闭塞等原因,给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在偏远地区建设给水公司,必然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和人员开支,这不符合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严格控制成本的基本要求。城市偏远地区给水系

统的设计,要全面考虑工程成本问题,还要保证该地区居民对给水的基本需求,设计人员可以考虑通过就近给水或部分地区连结综合给水的设计理念,这样既解决了偏远地区给水系统设计的难题,又符合节约工程成本的要求。

2.2 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

随着现代城市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正在建设或已经完工。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问题。超高层建筑由于层数较多,居住的人口也相对较多,对于给水的需求量也较大。同时,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普遍在80 m左右,对于给水的压力需求也很大。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结合现代先进给水技术,与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3 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的设计相对应。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分为:生产废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生产废水管道系统主要是排除工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类废水,而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则是排除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全面分析城市排水量的需求,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等问题。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要符合城市规划中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城市规划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城市环境保护原则。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城市排水系统主要是对城市各类污水的综合排除和处理,尤其要注意和预防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城市规划中,工矿企业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注意保护当地饮用水源,尽量减少或避免“三废”污染水源,尤其注意不要把排放有害物质的管道设置在水源地的上游。

3.2 排水系统设计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应结合城市的全面规划方案,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并应根据排水系统的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等因素,对近期工程做出分期建设的安排。排水工程的建设费用很大,分期建设可以更好地节省初期投资,并能更快地发挥工程建设的作用。分期建设应首先建设最急需的工程设施,使它能尽早地服务于最迫切需要的地区和建筑物。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设计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3.2.1 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排水管道中存在的设计问题较多。排水管道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城市规划中对于整体功能的布局和构建,又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排水管道。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要在对原有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和维护的基础上来开展和进行,要尽量多的利用现有的排水管道,对于已经难以继续利用的管道,要及时进行更新。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既要坚持控制成本的要求,又要符合城市规划对于排水管道质量和使用年限的要求。

3.2.2 要注意对工业生产污水的监控

在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元素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与排水系统设计中。工业废水量标准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加工单位数量原料所排出的平均废水量。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对于工业生产污水的监控,可参考与其生产工艺过程相似的已有工业企业的数据来确定。当工业废水量标准资料有时不易取得时,可用工业用水量标准作为依据来估计废水量。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并不是制定出排水管道铺设的方案就完成工作了,而是要在城市规划对于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污水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第5篇: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地域性设计;特点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功能作用

1. 城市不同功能的区分由建筑的整体功能决定

城市的功能在《雅典》中被明确的划分为居民居住、工作区域以及旅游憩息等主要区域,城市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建筑功能全面体现出来的,通过建筑的有机组合能够产生出一种全新的功能,居民建筑是城市居住区的基本组成单元,城市居住区功能的优化能够通过在建筑设计中注入巧妙的构思,合理化的分配组织居住流线来实现。城市居民工作的相关功能被商业办公楼建筑承担了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组织工作流线以及工作间跟楼梯间的距离等些问题,最终要达到能够轻松安全工作的目的。

2. 城市整体的安全级别有建筑的安全性来决定

城市的安全问题随着几次全国性的特大自然灾害像汶川大地震以及玉树的泥石流等,以及摆在了比较突出的地位。建筑的安全性体现出城市防震等级,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结构方面要把居住着的安全要求放在首要,建筑的防火、防水以及防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只考虑到建筑外形的艺术美感,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安全性能。

3. 城市的整体风貌景观取决于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

在城市规划中具有专门的城市色彩的规划以及城市风貌规划、景观规划、城市设计等内容,通过城市建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具体风貌,一些优秀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最主要景观构成因素,因此说景观并不是与城市建筑相互对立的一种城市构成元素,就像是悉尼的歌剧院,建筑仿生形态的设计,带给了悉尼城市一些与生态相关的元素,成为了悉尼市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城市的建筑风格有助于形成城市的一个整体发展意向。城市的景观规划离不开建筑设计,一个好的景观设计理念需要通过建筑设计进行具体的落实。

二、 城市建筑的基本特点

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突出建筑跟生态环境的相结合,一个好的优秀的建筑其设计不仅有其特色,而且建筑的水平也有一定的高要求水准,跟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要有一定的协调性,根据周围环境所提供的信息,结合人的外部行为各种认知过程进行编码、储存以及操作,借鉴过去的实践经验,把这种空间以不同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让大家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空间的集合特征以及审美质量方面,还能够促进人们在不经意间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外部空间主要指的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根据建筑设计的规划要求,市级的财政部门每年都会提供建筑规划专项编制经费,依照市委以及市政府最终所审定的规划编制年度计划以及市委常委会所决定的项目进行足额划拨相关的专项编制经费,这些经费主要是用在通过建筑设计充分的体现出城市规划的特点,城市规划设计提出的"持续规划以及滚动式的发展"规划思想,要着眼于配合近期的城市建设发展以及对远景的目标进行经常性的修正补充以及调整,最终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摒弃把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作是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建成环境跟空间的肌理,城市建筑主要讲究的是自然通风、光线良好创造适合大众共享的开放性空间,积极的采用最新技术跟材料,创造出一批批精品的建筑,将空间的研究跟城市规划学相互结合在一起。

1.地域性城市效城日设计方法

1)城市布局全结构。地域性城市的布局结构也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首先,城市布局应考虑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动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地景观。.其次,城市布局也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不同的地区依照其气候特点,日照间距要求不同,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也有所不同,如我国南方地区冬暖夏热,遮阳和通风很重要,受主导风向影响较大,建筑布局要灵活多变,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湿冷,蒯七向的房子要利于争取日照,夏天炎热,蒯七向的房子又要便于通风,所以人们对于住宅蒯嘲向十分苛求,统一的朝向使它们有了统一的肌理和均质性。再次,城市布局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环境因素及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民族风俗。2)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不仅要解决城市的人流、车流问题,同时也是创造城市景观的主线。地域性城市道路系统既要合理利用地形,又要延续城市的肌理。对比南方与北方的城镇布局,南方城市多曲折变化,北方城市多严整,其道路系统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3)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规划设计还应深入研究和把握住区空间结构与形态,创造出适应当今城市化进程,又符合地方文脉与个性特征的地域性城市。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休闲交流活动场所的城市空间,不仅要适应地区的自然环境,还应密切联系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历史文化传统。如重庆这座西南地区的城市,传统的街、巷、庭院、广场等空间形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传承了下来,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2.地域性城市建筑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建筑空间一般比较宽敞,且主重追求品位;而经济发展水半较低的地区,建筑空间设计比较紧凑,大多更倾向于经济适用。妙小,建筑空间还受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等地域性文化的影响。建筑色彩是建筑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现化世救圳沛要充分吸取传统的地域色彩,并结合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有可枪日蔬如‘.粉墙黛瓦”是江南民居最具特征的色彩写照。

3. 地域性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设计首先应遵从城市的整体设计理念,应该在城市规划布局与建筑单体设计构筑的地域性整体的大框架范围内、在空间全足织、细部处理等微观角度遵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风俗和审美心理,以达到一种以人为本、亲切、舍孔适的居住外环境。设计,中应结合功能要求,通过绿化、水体、硬质铺地等有机组合,以及覆盖、地坪高差和地面铺装材料纹理变化等方法,形成空间围合,分出不同层次,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要注意避免城市才腿程发展过程中地方特色景侧寺色丧失,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景。观塑造的新思维、新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体现出城市特色。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设计的城市的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充分尊重地区的内在特性,对地域特征进行发掘、保护、提炼和继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1]宋聚伟.加强建筑设计体现城市规划特点[J].民营科技,2011 年.

[2]杜美忠.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年.

第6篇: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城镇;市政工程;标准规范;管线工程;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

市政工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政工程指的为城镇人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管线、环保环卫、防灾减灾三大块,广义的市政工程还需加上交通、绿化等内容,本文中以下所指的市政工程均指狭义的市政工程。

1.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主要包括三大块:管线工程规划、环境环卫规划、防灾减灾工程规划。其中管线工程规划包括:给水、排水、雨水、电力、电信、邮政、有线电视、燃气、供热工程规划;环境环卫规划包括:环境保护、环卫设施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则包括:防洪、抗震、消防、人防规划。

2.小城镇市政设施规划的现状

2.1现状资料严重缺失

在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中,往往会发现现状资料极其匮乏,尤其是地下管线资料,这主要是由于早期政府对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随意、 缺少统一规划管理, 从而导致现状市政设施的基础资料混乱和缺失,尽管现在地探技术越来越先进, 但很多开发商或政府部门却不愿意投资采集现状资料,这也使得设计人员在后续的规划中不能依托现状的建设情况,而是当成一块空地来重新规划,因而导致规划与现状相脱节,造成资源浪费、重复投资。

2.2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

因为小城镇的市政工程规划与城市的市政工程规划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小城镇很难直接套用城市的标准规范,而目前针对小城镇规划的标准规范尚不完善,这就给小城镇市政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目前国家出台的市政工程规划规范大多是关于城市的,能针对小城镇的标准规范很少,目前已知的只有《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城镇燃气热力工程规范》等少数的几本规范,而其它的,例如给水工程只有《城市给水工程设计规范》、排水工程只有《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供电工程只有《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

2.3科学性有待于提高

早期由于对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市政工程章节的不重视,这部分内容往往由一些规划专业的人员代做,由于缺乏专业基础,所以他们的规划往往是“依葫芦画瓢”,直接套用一两个范本来做,这样的规划成果必然存在很多规范和技术问题,根本无法指导下一步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其次由于甲方对于市政工程部分不重视,从基础资料的提供到市政规划成果的审核都未给予足够重视,这也直接挫伤市政规划人员的积极性,间接导致其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认真调研和设计,多数时候会选择马虎了事,从而无法保证规划质量。

2.4缺乏对小城镇差异性的关注

小城镇与城市差异很大,因此不能按照城市规划的那一套模式和技术策略来规划,而以往的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往往是套用城市市政规划的模式,在其框架基础上做一些精减后来做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而对于小城镇自身人口少、基础薄弱、产业单一等特点缺乏缺乏相应的研究。

小城镇直接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地理特征、不同的资源条件等这一切都会影响到规划的模式和技术策略,缺乏对差异性研究的规划必然针对性差、实施性差,最终沦为纸上谈兵。

2.5防灾减灾规划流于形式

首先是内容结构不完善。目前的小城镇的防灾减灾规划结构比较单一,主要包括防洪、消防、抗震和人防四个方面,但如果统一都套用这样的结构就非常不合适,因为防灾减灾的对象不仅仅包括上面的几个灾种,很多地方还应包括防风、地质灾害防护、防风沙等等灾种防护。

其次是规划深度不够。目前编制的的大多数防灾减灾规划中除了防洪部分内容相对比较详实外,其它的防灾部分更多的只是提出”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性控制条文,而对于现状防灾空间存在问题的分析、防灾工程如何在空间中落实的内容却涉及甚少。

3.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的特点

3.1规划思路的地域差异性大

以我们江苏为例,苏南苏北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其各种规划标准以及规划的方式差别也很大。以用水指标为例,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苏北的小城镇人均居住生活用水指标一般取80~120升/人.日,而苏南人均用水指标则普遍取到120~150升/人.日;以污水处理工艺为例,苏南乡镇的工业废水比重较大,城镇污水处理都采用生化处理的方式。而苏北仍以生活污水为主,可以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采用一定生态处理的方式。

即使同处同一个县市,由于不同的小城镇的地域分布不同、地理特征不同,其设计时的采用的思路、标准以及设计时采取的参数也不同。例如:泗阳县地处两种不同的地震动峰值分区上,所以在进行抗震工程设计时,临河镇及以东地区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临河镇以西地区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2与上位规划联系紧密

相比较城市,小城镇的市政配套规划方式受其区域定位和地理位置影响更大。主城区邻近的城镇,倾向于与主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共建共享;县市总规划分的组团片区内的几个城镇宜统一考虑市政设施配套;而距离较远或者地势复杂的乡镇则往往难以与周围乡镇市政设施共享,需要独立配置市政设施。

3.3各类负荷波动较大

小城镇相对城市而言,人口较小、产业单纯,用水、用电、用气等各类负荷高峰时与低峰时的差别更大。以用水为例,根据调研,小城镇日用水变化系数达到1.75~1.95,时变化系数达到2.0~2.4,用水高峰值与最低值之间的振幅也随小城镇规模减小而增大,这远远高于城市的日变化系数取值的1.1~1.5和时变化系数取值的1.2~1.6。

3.4规范和标准相对独立

由于小城镇的不同于城市的特点,小城镇所用的标准规范应与城市的标准规范有所区分。目前针对小城镇规划国家出台的标准规范还很少,只有《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城镇燃气热力工程规范》等少数的几本规范,国家也正在抓紧这块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同时还要注意到,各部门、各省也出台了一些针对小城镇规划的规划文件,例如建设部1996年的《小城镇建设策略》、江苏1996年的《江苏省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要点》等等。

4.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的编制的要点

4.1研究区域关系,宏观把握规划原则

大中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郊区小城镇,市政设施的配置应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并考虑;集中分布或连绵分布的小城镇,市政设施应在城镇区域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实行主要市政设施的联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相对独立、分散分布的小城镇,市政设施应在县(市)域城镇体系市政设施规划指导下,结合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4.2确定合理的规划指标

指标的取值直接决定了后面的设施规模和管网计算,可以说是市政工程规划的基础,因此我们对于小城镇的指标体系,必须在参照国家相应的标准的同时结合小城镇的现实情况和专业发展动向来综合考虑。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低碳生态等理念在市政工程规划中的贯彻,很多市政规划的指标也应作出一些调整。例如“低冲击开发模式”在雨水工程中的应用,使得在雨水工程设计时,径流系数的取值也发生了改变;节水要求的提高需要我们采用节水设施和运用新技术,这也使得我们在计算管网漏损时的取值相应降低。

4.3近远期统筹考虑

小城镇经济发展弹性大,因此其用水量、用电量等各类市政负荷变数也大,所以市政设施的位置、数量、容量一定要近远期统筹考虑。污水厂、垃圾中转站、变电站等重要的市政公用设施千万不能出现三五年就需要迁址重建的情况,同时它们的建设规模一定要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为将来的升级扩容预留足够的备用空间;高压走廊、输水管、高中压燃气管等重要的市政设施走廊必须在规划时选择好合理的位置,尽量减少远期改线的可能性。

4.4因地制宜,探寻适合自身特点的规划体系

市政工程规划切忌模式化,由于每个小城镇有着各自不同的地理特征、资源条件、规划背景,因此其市政规划的思路和模式也各自不同。

例如在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小城镇,要特别注重节水规划,必要的话需要设置再生水系统规划;在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城镇,则需要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并且在相应的指标体系中加以约束;沿海小城镇由于台风威胁较大,则需要在防灾规划体系中加入防风规划章节;山区的小城镇则需要加入地质灾害防护的重要章节等等。

4.5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注意环境保护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充分发挥环境保护规划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在环境保护章节编制中,要根据小城镇的土地、水域、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和使用功能,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结合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其它专项规划,对具有条件分区的小城镇进行不同类型功能区(如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混合区等)的划分并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

各功能区应合理布局,对在各功能区内的开发、建设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控制在城镇的上风向和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内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4.6加强综合防灾规划

小城镇防灾减灾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地震、火、风、洪水、地质灾害等不同灾种设防标准。

较集中分布或连绵分布的小城镇的防灾减灾规划可统筹考虑,资源共享;分散小城镇的防灾减灾规划可以结合小城镇及周围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小城镇选址定点要避开洪水淹没及行洪滞洪区,并应尽量避开低劣的地基岩土(如冻土、膨胀性岩土、流塑性淤泥、地下采空堆填土等)分布区、活动断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多发的高危地区等地段。小城镇布局要考虑防灾减灾的避难空间、人员疏散地和疏散通道。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建设部,2006.

[2]吉芳英.小城镇规模与用水量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第5期

[3]刘兴昌.市政工程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7篇: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关键词:桂林环城水系;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两江四湖”是桂林市根据宋代城池图环城水系的基本构架,在尊重城市历史沿革和文脉的前提下,着眼现代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并考虑山水文化休闲旅游之需要而精心设计规划的一处成功案例。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程中,桂林两江四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滨水而居,环水而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人居“风水”喜好。也是世界各民族的人居选址通则

纵观世界各国的城镇选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几千年来人们对水的重视。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也风景之魂,还是人类从远古到发明蒸汽机以来最主要的交通载体。“滨水而居,环水而建”,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居“风水”喜好,也是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居选址通则。在我国古代,六千年前的朝歌城(今河南安阳)就开始出现护城河,北京核心城区也环绕着后海、什刹海、北海等大片水面,就连满清皇家的行宫圆明园、颐和园是依水而建,万寿山下的七百米长廊就建在美丽的昆明湖畔;六朝古都南京(古金陵城)不仅紧临长江,而且有秦淮河穿城而过;无论是滨临黄浦江的上海,还是西湖边的杭州,其美丽动人之处均与水相关;而宋代古都开封,我们则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到那河岸及虹桥边的繁华街景。在西方国家,许多城市文明都是与水而伴生而发展的。从横跨尼罗河两岸的名城开罗到澳大利亚天鹅河穿过的花园城市珀斯,从塞纳河畔的巴黎到莱因河畔最宜居城市杜塞尔多夫,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到瑞士的日内瓦,这些标志世界文明之巅的城市,无不以河为伴,以水为邻。

二、桂林的环城水系“两江四湖”工程既是城市功能布局需要,也是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和景观营造布局的需要

“两江四湖”工程是桂林市委、市政府为改善桂林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档次与品位,全面恢复“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格局而实施的一项以山水为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两江四湖”工程构思于1998年夏,1999年5月8日,桂林市人民政府举办中心城区环城水系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会,法国、美国、日本、东南大学、中国台湾等海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应邀接受了设计任务;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国城市规划研究总院总工、教授级高工王景慧等几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征集方案进行了评审,评选出了优秀方案。随后,环城水系设计方案多次在中山路向广大市民展出,甚至以印挂历的形式,广泛征询意见。至此,“两江四湖”工程规划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国际方案的各自所长和专家、市民的意见后综合成了一个既有国际水准,又能突出桂林特点,充分展现山水神韵的实施方案。

工程自1999年8月23日正式启动,2002年5月2日,通水并试航成功,2002年6月2日,两江四湖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航。“两江四湖”所建设的环城水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连通构成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构成三环水系。2002年完成的一期工程共建设有木龙湖、桂湖和榕、杉湖三个主景区。两年后完成了桃花江到春天湖的船闸和漓江到木龙河的升船机的建设,2008年完成了象鼻山下的桃花江水坝和象山升船机站工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漓江、桃花江与四湖的全线贯通,使中外游客得以乘船360度环绕桂林观光游览。

“两江四湖”工程通过实施木龙湖的开挖、引水人湖、内湖清淤、截污、生态护岸、新景桥、升船机、船闸、防洪排涝工程以及水系周边旧房拆除、文物古迹恢复、整理、园林绿化、景观配置等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整治,将漓江、桃花江与内湖水面连通;通过规划控制调整、完善了桂林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根本改善,使市政基础设施和功能格局趋于完善。

“两江四湖”的建设也同时营造了更美的城市景观。现在的桂林环水系工程布局分为五个景区:一是从文昌桥舍利塔码头启航上行的城市内河休闲漫游的桃花江景观区;二是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城市的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三是以山水自然风貌为特色的桂湖景区;四是以宋代古城墙、仿宋城建筑群为主景。宝积山、仙鹤峰等为背景的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木龙湖景区。五是以木龙古渡、二江口七孔桥、明月峰、伏波山、伏龙洲、解放桥、象山水月、訾洲风光而一线穿珠的桂林市区漓江精华景区。

两江四湖五大景区的水路环游,大大促进了城市核心区的美化、绿化、亮化,使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完善。

三、桂林两江四湖工程蕴含了西方早期“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幽静的水环境和休闲氛围可对现代“都市病”进行有效调治

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如同英国一样,桂林“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的情况也在重演。1998年以前的桂林市区,虽然地曾经历过几次城市改造,如当时的中山南路建设改造,但从根本上来说,桂林城市原有的环城水系及相应的绿色生态环境未能得到修复,市中心的榕湖、杉湖、桂湖淤泥累积。各种污水和垃圾丢弃并沉淀于湖中,水质严重下降。于是,重新规划桂林的城市水系,实现环城水系游览,并通过城市改造显山露水,成了当年城市规划的主体方向,而当时有幸中标的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为桂林环城水系工程设计了多个方案,并三次放置正在建设中的桂林市中心广场向市民进行公示征询意见。桂林环城水系两江四湖工程除了对现在的三个主要市内湖池进行清淤处理之外,还特意从南洲岛筑水坝引漓江水分明渠暗管两路进入两江四湖的桂湖之西清湖,最大进水流量达到每秒3立方,即3个流量。

两江四湖除清淤引水工程之外,还规划建设仿原生态的绿色驳岸及园林小品,沿湖建设的主题园林有榕树园、银杏园、棕榈园、水杉园、樱花园等。作为环城水系工程。湖之两岸连通的桥梁建设成为桂林两江四湖的又一亮点。一期工程建设的19座桥梁,几乎全都模仿中外名桥的结构和形状,旨在构建“中外

名桥博览园”以彰显桂林特有的桥梁文化,其中榕溪桥、古榕双桥、宝积桥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华,而丽泽桥、宝贤桥、西清桥等则彰显了西方名桥的多姿多彩。

在两江四湖的护岸景观设计时,能做到因地制宜,依自然地形、地貌、环境而设计。在设计思路上,以整体美为基本原则,突出特色美,体现意境美,进而增强沿江沿湖景观的变化,延伸水生态系统的空间,强化生态系统功能,体现和丰富生态文化:在植被选择上,注重基本草种、树种和花的选择,以当地适生品种为主,尽量减少从外地引进品种;在断面设计上。针对自然段断面、堤坝段断面、宽阔段断面和收缩段断面进行设计构思,随高就低,不拘一格。江岸湖岸工程建设中采用了生态亲水护岸、叠石驳岸、方块料石驳岸等多种做法,结合木质栈桥、青石栈桥、游船码头、观景平台,营造了形式多样、材质丰富、高低结合、亲近宜人的水际界面形态,为后来的环城水系游览构建了吸引游人的驻留区域。

正是这些主题园林,绿色驳岸、亲水步道和各具特色的桥梁,打造了幽静的水环境和浪漫的休闲氛围,为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营造了另一种慢节奏的休憩空间,这种休憩空间对于现代“都市病”有着不可低估的调治作用。

四、“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滨水环境。实现三个效益完美统一,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可展

南宋诗人刘克庄曾有诗赞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里说的正是桂林山环水绕的奇丽景象。“两江四湖”的一期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内湖水环境质量,丰水期可以做到5天一换,枯水期限也可以10天一换;漓江的洁净水使内湖从劣于国家地表水5类水质标准,提高到国家地表水2~3类水质标准;通过“两江四湖”木龙湖、桂湖、榕、杉湖三个景区建设。以及文物古迹的恢复、挖掘、整理和修缮,使桂林中心城优美的自然山水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相互辉映;“两江四湖”工程也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调整了城市的功能和格局。著名规划师勃南认为,城市环境应起到净化公众的心灵及塑造具有良好品德和善行的市民阶层的作用,他提出:“一切从湖滨开始,湖滨属于市民”。“两江四湖”景区采取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和道路管网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由河流、绿带、道路和建筑共同组成滨水景观,随形就势,从而形成了水、绿、路和文化四个圈。

第8篇: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关键词】电网规划;负荷;人工智能

1.引言

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其发展规模和运行水平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电网投资数额持续加大。目前,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当中,厂网分开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厂网分开是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将原来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逐渐打破,并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工业改革的进行,使电网经营企业对项目投资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重视。电网经营企业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其规划项目的分析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因此,从电网经营企业的角度出发,对整个规划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考察规划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及宏观经济上的合理性是非常必要的。

2.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城市电网规划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规划区何时何地新建或改建何种电力设施。其工作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规划区内电量、负荷、负荷分布和负荷曲线预测;

(2)分区分片确定规划区内目标年及中间年的配电所或配电变压器位置、容量及供电范围;

(3)确定规划区高压变、配电所目标年及中间年的站址及容量,计算各变电站的供电范围;

(4)完成目标年及中间年的无功电源优化规划;

(5)进行现状年高压供(配)电网的分析,规划目标年及中间年的高压供(配)电网;

(6)其他方面问题的规划。

城市电网规划的目的是使得未来的电网能够满足[2]:

(1)负荷的发展和各种电网技术要求,安全可靠地为电力用户提供客户所需质量的电能;

(2)能够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3)能够满足环保、美观等其他公众要求。在满足以上约束的基础上为电力企业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的意义是:

(1)通过对配电网络的优化规划,可以降低系统的网络损耗,改进未来电网的运行效益;

(2)科学合理地确定变电站的容量、位置及供电范围,有利于系统的运行管理,减少系统跨区域交叉供电,有助于提高系统管理和运行效率;

(3)配电网络结构的优化规划,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4)配电系统的优化规划是提高系统投资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5)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配电自动化设施的投资效益,配电系统规划是配电自动化实施的基础。

3.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电网规划工作面临着新形势。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即与城市规划的配合成为目前城网规划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电力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开始把电网规划工作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上述两方面的变化,既为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又使之成为一个迫切任务。因此,结合国情系统深入地研究满足实际要求的城市电网规划理论,开发研制高效、方便、实用的具有智能决策功能的城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既是我国城市电网建设当前的迫切需要,也是今后长期发展的必要科学手段。

4.城市电网规划中的智能技术应用

在城市电网规划中加入人工智能是当前我国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与传统学科完全不同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3]。由于它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完全摆脱了传统方法的束缚,能够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自1956年诞生以来发展到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关的智能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简称ES)、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等。以下简要介绍本文涉及到的专家系统、规则推理与案例推理以及模式识别技术。

4.1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发展较早,也是比较成熟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通常由知识库、全局数据库、推理机和人机界面等部分构成。知识库用以存放专家知识,一个专家系统的能力取决于其知识库中所含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包括谓词逻辑、语义网络、产生式规则、框架和黑板[4]等。全局数据库是反映问题在当前求解状态下的符号或事实的集合,它由问题的有关初始数据和系统求解期间所产生的所有中间信息组成。人机接口负责将专家和用户的输入信息翻译成系统可以接受的形式,同时把系统向用户输出的信息转换为易于理解的形式。推理机在一定的控制策略下,针对全局数据库中的当前问题,识别和选取知识库中的可用知识进行推理,以修改全局数据库直到最终得到问题的求解结果。

4.2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与机制求解极值问题的一类自组织、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5]。它适合于无表达或有表达的任何类函数,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因此,最近十多年来,遗传算法在我国也得到重视和推广。遗传算法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始于1991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涉及到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故障诊断、潮流计算和控制等许多领域。遗传算法是用生物群体的观点来看待优化问题,它将待求问题解空间中的任一点看作是一个个体,一定数量个体的结合构成了一个群体,因此,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代表了优化问题的一个可能解,但不一定是最优解,处于某一时段的群体也称为代。在遗传算法中,用位串结构来表示待优化的参数,以便于遗传算子的操作,这个过程称为编码;反之,由某一位串求得其表示的具体参数值的过程称之为解码。位串也称为染色体,染色体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一个基因。针对具体问题,遗传算法通过定义一个适应度函数来模拟生物界中的环境,而每一个个体所对应的适应度函数值就代表了该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适应度值越高,就表明该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确定遗传算法的第一代群体后,在各种遗传算子(如常用的选择、交叉、变异等)的作用下,将按照类似于自然选择的过程一代一代向前进化,经过逐代遗传,最终会产生出一批适应度函数值很高的染色体,最后,将这些染色体解码还原就可以获得原问题的解。当染色体域足够大和遗传代数足够多时,从理论上讲,遗传算法一定可以给出原问题的最优解[6]。遗传算法允许所求解的问题是非线性的和不连续的,并能从整个可行解空间寻求最优解。

5.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电网建设改造的快速发展,城市电网规划成为一个迫切任务,急需结合国情系统深入地研究满足实际要求的城市电网规划理论,开发高效、方便、实用的智能化城市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为此,本文在传统规划理论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针对该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计算机作为工具,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城市电网进行优化规划己在电力系统界达成了共识。通过对未来规划工作的展望,本文认为未来的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应该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并不断吸收和利用各种新技术的灵活的电网规划。

参考文献

[1]关沛.城市电网规划项目的经济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7.

[2]天津大学电力与能量系统研究所.城市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R].天津:天津大学,1995.

[3]王成山,王赛一,谢莹华,葛少云.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的复杂性及新技术应用[J].浙江电力,2004(1):1-5.

[4]陆伟民.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5]Lee Seung Jae,Yoon Sang Hyun,Yoon Man-Chui,et al.An expert system for protective relay setting of transmission systems[J].IEEE Trans.on Power Delivery,1990,5(2):1202-1208.

[6]潘熊.电网优化规划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

作者简介:

第9篇:城市规划重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变电站;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变电站就是在电力系统中负责调整电压、控制电力流向、分配与接受电能、变换电压的设施,并通过变压器实现各级电压电网的联接。随着变电站的数量快速增长,如何保证变电站前期规划工作的合理性与统筹性,以及后期施工建设的质量,成了电力企业需要全面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变电站规划前期管理分析

1、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为贫乏,而且还在逐年减少。因此在变电站选址时,必须将节约用地的政策方针贯穿其中,同时按照技术经济合理原则,对配电装置进行合理布置,使土地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另外,在变电站选址时,还应注意的地形地貌条件还包括:对场地的地质构造应查明,避开可能塌陷或地震区域;对地下矿藏情况以及地下水条件应查明;所选择的场地土壤应有较低的电阻率,以使接地电阻要求得以满足;对平整场地所需要的土石方应尽量减少,从而使投资减少、建设速度加快,在山区中选址时还应注意边坡稳定、差异沉降、软硬地基不均、挖填方等问题;应选择平坦、开阔的地势作为选址场地。

2、应与变电站所在地的规划部门一同进行电力设施布局设计专项研究工作,有机结合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将必要的用地与线路走廊预留出来,同时与市政建设保持同步,将城区土地的综合利用水平切实提高,营造有利条件使电网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与建设。

3、应妥善处理变电站的施工建设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在前期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电磁污染、无线电干扰、噪声、景观等因素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设计初期,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开展低噪声治理工作,实现减少噪音的目的,而对于电磁辐射污染,有关部门则应加强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能够对高压输变电设备对于环境的影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变电站产生的污水以含油废水与生活污水为主,目前我国大部分变电站所产生的污水已经处理,并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有机统一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着重做好环境建设、城市建设与变电站建设的同步实施、规划工作。

4、所选择的变电站地址应尽量在规划或已有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附近,从而使交通运输投资相应减少,进而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建设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变电站设备的运输,尤其是大型设备,包括主变压器等的运输措施及维护、抢修的交通线。

5、在变电站选址时,还应注意避让污秽区域,由于这些区域所产生的各类污物会对变电站设备运行可靠性产生严重的影响。污染物对电气设备产生危害的程度与污染源距离、污染物比重与数量、气象条件、附着力、吸水性、导电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变电站后期建设管理分析

1、在变电站建设施工之前,相关设计单位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开展实地分析研究,确保设计出的方案合理、科学、富有地方特色。同时与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出现的变更应开展科学论证,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并确保设计方案的及时更新。

2、负责变电站建设施工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管理纲要,工程监理单位则应以管理纲要与设计方案为依据,制定出具体的监理实施方案与整体监理工作规划,而施工单位则应以监理规划方案、管理纲要以及设计方案,制定出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施工顺序以及具体施工安排。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进度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及时调整,同时对施工操作规范性、施工人员的状态、施工安全情况、设备情况等也应做好定期检查,将变电站建设阶段的问题圆满解决,保证变电站建设阶段的施工质量。

2.1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变电站工程建设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确保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关键,为此,必须对该环节加以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具体可按照项目建设的几个重要阶段,来分别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

2.1.1事前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各种构配件的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质保体系审查;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方法、施工计划审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审查等等。(2)设计图纸交底、施工组织方案交底以及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等。(3)开工审批以及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等。以上这几个方面都需要在工程建设施工前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确保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开展。

2.1.2事中控制所谓的事中控制实质上就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在该环节中,应当做好各重要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及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进行质量控制:其一,物资。对变电站工程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应优先供应商,以此来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进而确保施工能够正常进行。同时,应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增大工程成本,可通过建立材料管理制度来防止材料损失。此外,进场的所有材料都必须三证齐全,并由专人负责材料进场检查验收工作,凡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并由相关负责人联系供应商进行退换货;其二,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应当严格按照质量验收规范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让每一名施工人员都树立起质量意识,这有助于确保施工整体质量。

2.1.3事后控制

这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质检控制、合格控制等,利用对已经完工的项目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来进行控制,以此来确定其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若发现不合格应当及时进行返工。

3、安全管理

3.1建立安全体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并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目标进行细化,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同时还应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力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局面,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全部扼杀在萌芽当中,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3.2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了进一步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应不断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对于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作业必须配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得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进行高危作业,以免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3.3加强安全监督。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下对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改进,这有助于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4、风险管理。变电站工程建设管理应当强化建设风险控制,通过落实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首先,重视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在进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时,必须回避风险大的项目,优选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以规避致命性建设风险;其次,制定项目建设风险应急方案,当发生建设风险时,及时落实应急方案,力求控制风险影响范围,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再次,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通过层层分解落实风险责任控制目标,提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风险控制意识,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强化施工阶段决策管理,有效控制施工风险;最后,成立风险监督部门,由其负责监管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参建各方严格遵守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监督部门要认清变电站工程建设风险的管理要点,强化风险因素的控制,若参建各方在执行风险管理制度时存在偏差,监管部门要及时予以纠正,从而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要求变电站必须进入到城市的核心地带为供电服务,但是随之带来的用地、环境、成本等矛盾也给变电站的选址与建设提出了难题。为此应将电力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起来,利用合理的规划与协调为变电站建设提供方便,从而满足城市供电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