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大学班级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班级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班级管理方案

第1篇: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盗传必究

案例10

芳芳是某幼儿园中(1)班的一个女孩,她的家刚搬到这个幼儿园不久,父母之所以把她送进这所幼儿园,主要是因为这个幼儿园不但从中班开始就要求写书面家庭作业,而且还要学习奥数、珠心算、英语和其他兴趣班。园长向芳芳的父母郑重承诺说,经过如此“幼小衔接”后,本园的孩子可以比其他幼儿园的孩子更顺利地完成向小学的过渡,在小学阶段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这个幼儿园在家园联系栏上一般也都写着当天的家庭作业,包括书写当天学到两个汉字,写几遍几行都有明确的规定,以及1到10之间的各个数字。另外还要求孩子背诵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首古时,并预习新课。

然而,芳芳刚去了一个星期,就跟妈妈说不想去这个幼儿园了。刚开始,妈妈只是以为芳芳不适应新幼儿园的生活。然后,芳芳一连几天都这样说,她觉得一定还有其他原因,便仔细询问了芳芳。

芳芳说,在新幼儿园里,老师只让小朋友整天坐在那里写字,根本不让玩,太累了,自己的手都写疼了,而且如果写不好,还要受到老师的批评。

看着孩子疲倦的面容,芳芳的妈妈犹豫了,“究竟该不该上孩子学习小学的课程呢?如果不学习,孩子以后跟得上吗?”

仔细阅读案例资料,思考以下问题:

1.通过案例反映出目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什么问题?

2.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应该怎样衔接?

答:

1.目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

在幼儿园管理实践中,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源,相当数量的幼儿园园长打着“为家长服务”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旗号,一味迎合像芳芳父母这样的家长,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于不顾,从大班,更有甚者从小班开始,完全按照小学的模式实行教育教学和幼儿的一日生活制度。

2.幼小衔接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

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根据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园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让让幼儿从情感、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为将来的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应该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调动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避免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等不良情绪。其次,应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帮助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第2篇: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线上线下;互动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影响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无线wifi网络在高校迅速普及,班级管理信息化应用于学生日常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们在校园范围内,随时可以登录校园网,查阅网络资料,查看网上通知,这为班级常规管理和活动提供了便利快捷的网络平台,同学们充分享受到无线互联时代的“便”和“利”。笔者结合一个学期以来的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和公众号建设经验,介绍班级自主管理、主题活动、平台展示等方面的经验体会。

1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班级管理信息化来源于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黎加厚,2002)[1],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对班级管理的设施、手段、制度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它具有管理环境开放化、管理资源共享化、管理手段互动化、管理模式扁平化的特征,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班级管理模式从传统纵向多层立体模式转变为横向平面式网点模式。班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班级信息的采集和管理、班级建设的双向沟通、班级数据的共享、班级文化建设的平台等。在实际操作中,信息化平台存在使用效率不高、学生个体关注度不高、多方沟通交互性不够及人文情怀动力不强等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线上线下双向结合的“虚实相生”角度提出解决此问的方案。虚实相生,根据网络百科解释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这个名词通常应用在绘画、军事和诗歌创作领域,本文借此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线上线下互动的作用下的班级管理。

2自主管理新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互动的多元化媒介[2],可以从多方面带动同学们参与班级建设,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班级成立之初,我们就筹建了自己的班级信息平台,经过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特色之一便是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民主管理的平台

班级的组织管理少不了制度规章和民主文化。我们在策划班级制度和集体活动时,先由班委商议出初步方案,然后将其公示在微信公众平台,号召同学采用投票和建议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选择和意见,最后班委会根据投票结果进行修改,接着讨论具体执行细节。我们使用微信平台管理班级事务不仅节约了同学们的时间,减少了会务活动的繁冗,使信息公开透明、过程公正、结果公平,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充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同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班级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也得到快速的锻炼和提高。

2.2德育教育的基地

我们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班级德育教育,通过信息交流等形式,及时有效地将学校及学院的重要政策、文件和通知传递到同学们当中,通过小组学习、网络平台交流、资料分享方式,各小组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到班级公众号。例如,在本学期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我们利用班级公众平台传达学校政策文件,在线扩大宣传范围,让每个同学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分享网络信息资源。同时,班级召开“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班会,讨论学习感受和体会,班委负责将班会内容整理成新闻稿件,推送到学院公众号,这种线上和线下相互促进的方式,不仅活跃了班级氛围,而且增强班级凝聚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信息交流的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程实践,包括各学科的竞赛,我们通过信息平台的共享加速信息交流,扩大宣传效果。以“寻访2016年大学生创业英雄”活动为例,我们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了通知,增加了相关链接,特邀有创业经验的同学撰写了公众号专题文章《创业,不要止于想法》,介绍其自主创业的成功经历,用鲜活的案例点燃同学参与双创活动的积极性。班级微信公众号使学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深入,沟通更加方便,友谊更加牢固,更有效地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集体荣誉感深入人心。

3风采展示平台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适应,我们对班级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班级公众号在班级文化氛围建设中,不仅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而且班级公众号建设也是展示班级同学风采的过程,我们充分利用虚拟的公众平台发掘同学们的现实聪明才智,展现他们不为人知的闪光点,通过微信公众号秀出他们出彩的一面,帮助同学们树立自信心,发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扩展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丰富校园生活,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追求更完美的自我。我们班级公众号的建设过程如下:1)召集班委会,商议班级公众号筹建计划,安排班委工作分工,明确人员职责范围;2)通过微信平台筹集班级公众号的通知,向全体同学征集公众号创意,包括图标(LOGO)和文字说明;3)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公众号名称投票,选举认可度最高的方案作为班级公众号;4)公布班级公众号,吸引同学和学院的广泛关注,定期向公众号推送班级活动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笔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充分了解班级同学的优点和特长,鼓励他们上传自己的作品,主动展示自己风采,经过管理员审核编辑后在班级公众号上,集体活动由班委负责编辑并推送到学院公众号。我们班级公众号专栏有班级风采、近期通知和与你分享三个模块,现已推出的内容包括:①班委风采秀②通知公告(党课通知、入党推优宣传、香山秋游公告)③专题报道(雪莲花第四届藏文化节、创业专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学习)④个人诗歌和漫画、摄影展⑤团日及相关主题活动⑥地方风情展(藏族美食、镇江风情等)这学期我们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管理,深刻感受到其提升班级同学信息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作用,它促进了同学形成自主管理模式和团队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思路,增添了新的活力,迎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个性培养的需求,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拥护。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信息平台的规范需要加强、公众号平台的更新缺乏动力、管理员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等等,这些工作都有待于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和同学的深入交流,班级建设的不断探索与管理团队的持续培训。我们相信,班级微信平台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更好地发挥其“虚实相生”的作用,为高校班级教育模式的有序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杨伟宾,李俊鹏,黄春蓉,等.信息化平台下的班级管理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学生班级管理系统为例[J].文教资料,2009(13):109-111.

第3篇: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领导;提高能力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新一轮课程改革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班主任的作用较以往显得更为重要了。

1 初中班主任的领导

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也就是班主任改造客观世界的行为。领导是带领、指导个体或群体去实现所期望的目标的行为活动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目标、环境所构成的复合函数。班主任就是领导者――主体,学生是被领导者――客体,教育目标是育人――介体,班级是主要环境――周体。

1.1 班级的领导与管理、组织、教育

一般来说,管理与领导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管理,是协调、控制个体或群体去实现所期望的目标的行为活动过程。班主任亦是管理者,学生、班级是被管理者,管理目标是育人。显然,领导是侧重于以个人思想、才识、能力去领导“人”;管理是侧重于以技术制度手段去管理“人、财、物”等,两者殊途同归于“育人” 。组织,是在一定共同目标基础上组合而成的稳定的社会单位。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层组织,它是班主任做为领导者、管理者,实施领导、管理活动的舞台、基地。班主任就是组织者。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班主任就是教育者,就是育人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揭示班级的组织、管理、领导、教育间的内在联系:班级组织,是管理、领导、教育学生的基础;班级管理,是领导、教育学生的手段;班级领导,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班级教育,是组织、管理、领导学生的目的。此四者在教育目标导向下统一起来

1.2 班级的领导决策过程

借用管理学理论,班级管理过程是围绕管理目标,进行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从班级的领导角度看,领导的过程,就是班主任围绕教育目标制定决策、执行决策、检查总结决策的过程。两个过程往往是同一过程,只是侧重点和时间有别而已。

究竟什么是决策,人们的理解和集体表达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认为,决策是对问题或进取的愿望,制定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选择并执行最佳方案的全部活动过程。这个概念包含以下特点:它是全部活动的结果和获得这些结果的决策过程的完整结合;它既包括决策的制定,又包括制定之前的分析、明确问题和愿望、制定备选方案和选择最佳方案,也包括制定之后的决策实施过程;要求以最佳的标准进行抉择,也就是说,最终的抉择方案应是所有备选方案中最佳的。

2 增加班主任的民主领导行为

目前班主任教师表现出的民主行为多于权威行为和放任行为,但是从学生的期望值可以看出,无论城市、城乡还是农村,无论什么样的老师,初中生期望的班主任民主行为均多于知觉的班主任民主行为,期望的班主任权威行为均少于知觉到的班主任权威行为。因此需要提高班主任的民主领导行为,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把握。

2.1 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班主任要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理解、尊重、信任和关心学生,将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可以从教学和班级管理两个方面体现"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面,创新教学内容,开展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课堂教学既是展现教师能力的舞台,又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班主任老师根据书本知识,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基础水平,在学生与教师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开展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把握时机,让学生参与其中互动学习,把老师和学生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变"知识型”的课堂为"创造型”的课堂,变传统的"要学生学”的思想为学生"我要学”的思想;在班级管理方面,多用情感少用权力来管理班

级。

2.2 理解学生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师生的相互交往与沟通之上的,任何的教育关系也是体现在交往与沟通之上。要建立理解性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的是角色转换,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理解学生不仅是现代教育成败的一个要素,也是教育实践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职业诉求,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解;多一分关爱,少一分责骂。理解学生并不等于纵容学生,不等于包庇学生,不等于不要纪律,尤其是在学生的问题行为、问题思想方面。学校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地方,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要立即给予批评、指正。对于屡教不改者更要严肃处理,该严厉的地方则要严厉。如果把理解、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爱与纵容混为一谈,这样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反而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坏处。

2.3 信任学生

初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是班级信任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能否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展开良哇的互动与对话。但是,目前,由于教师对学生信息把握的不准确性,教育过程中的危机性,学生刻意的隐瞒性,使得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产生了新的危机,即"信任危机”。

2.4 尊重学生

尊重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尊重人的学生。传统的师生关系中,班主任总是带着职业俱来的特权,居高临下,认为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七尊重老师,在严格的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尊重。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于学生相互尊重的关系。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库沙耶夫曾指出:"中学时期是孩子们的个人心理与生理基础逐渐成熟的时期。”

结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同时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和生活指导。班主任的领导行为对于良好班级气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玉霞.普通高中家庭选择性教育消费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0.

[2] 孙颖.建立班主任岗位资格认证制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 王清和.国有企业领导者行为系统评价体系研究[D].吉林:长春理工大学,2008.

第4篇: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学生主体;规章制度;管理观念

在班级管理中,享有最高管理职权的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首要负责人,班主任的管理责任重大而艰巨。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育人效果和外界口碑。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巅峰时期,正处于思想、行为活跃的鼎盛时期,做好初中班级管理活动,对初中班主任来说是一项难题,不但需要班主任透彻地掌握初中生此时的身心特点,还需要班主任以行之有效的策略加以规范与辅助。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新形势下的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要转变以往一贯的强势压制政策,要转变传统守旧的管理观念,要在管理中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先进管理思想。班主任要认真分析本班级学生的整体身心特点,认真总结日常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实际问题,深究出导致其行为偏失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从根源找取适宜的方法进行辅导和教育,从深处进行关爱和尊重。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要以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差异需求进行评估、预测和满足,以此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管理顺畅。

二、明确班规,建立以严为准的管理原则

班规是班级管理的一项辅助规定,是规范班级管理的一种制度。对于初中班级的管理,仅以口头提示或日常警告是无法达成规范管理效果的。管理好班级,一定要以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的管制,以班级规章制度的明确性、条理性、综合性、全面性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日常行为,以班级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相互改进,以此塑造一个团结向上的先进班集体。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级学生的问题特点、日常行为及管理矛盾等等制定班级管理规定,要鼓励学生成员积极参与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中,要将班级规章制度公示于学生全体,让学生全体之间讨论修改以达成认同,进而加大执行力度,明确告知学生有错必罚、有过必究,让学生在严格的班规下做到安分守己、严于律己。

三、以理明理,确立以爱为根的管理方针

初中生已经懂得是非对错、人情世故。作为初中班级的管理,班主任要确立以理为先、以爱为根的管理方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以理服人,要以明确的道理和易懂的语言循循善诱地引发学生的正确意识和积极改正,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缺陷与个性误差。班主任要将爱灌输于班级管理的整体过程中,要将班级视为家庭,将学生视为子女,以爱人之心度学生之情,以爱人之心谅学生之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的管理之慈,让学生明确体会到班主任的管理之厚,让学生在关爱与信服中自觉服从管理、自觉改正错误、自觉接受教育。

四、联系家长,建立以家为基的管理路线

家长是班级管理的后盾,是学生具体情况掌握的直接负责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密切联系学生家长,要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深厚的和谐关系,要以家长为班级管理的侧面支撑,以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与教育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以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作为班级管理的需求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因不同家庭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从而做到班级管理的切实性、全面性与可行性。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班主任以学生的特点与班级管理的实际矛盾为立足点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探究,以不懈的努力攻克班级管理中的难题,让班级在有秩有序、有理有爱的情境下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一、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班级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1]。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根据特定要求,对班级的学生、学习资源进行有序组织管理,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以此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随着数字化网络资源与电子产品的普及,数字学习模式逐渐被大众接受,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内涵是指班主任利用数字网络媒体技术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具体来说,数字化班级管理中“数字化”包括数字媒体、微信、QQ、云班课等网络技术,其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创新分为三个方向:班级组织、班级制度和班级环境。数字化班级管理理论中提到,组织职能(即班主任以及各科教师的职能)的侧重点是构建完整合理的班级组织。从广义上讲,班级属于组织中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存在社会群体效应,因此,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是围绕着具有完整的班级框架而进行的。另外,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创新意义在于将数字化元素与班级管理模式相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其主体性,并主动提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业规划。此外,利用数字化模式所得的数据具有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可直接运用于教学管理改革中,不仅能帮助教师改变以往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案、思想理念,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数字化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空间缺乏

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以及激发学生的潜能,需要学生更多地发挥自觉性与主动性[2]。然而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部分教师对学生实行“规范化管理”,强调“遵守纪律”[3],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新式学习模式的碰撞,会导致学生依赖于老师直接管理、引导下学习的模式,进而对自我的认识度减少,自主管理的约束性降低,放松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给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实施增添了阻碍。换句话说,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学生行为的不可确定性增加,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管控力度也随之加大,导致学生在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下的自主空间急剧减少。

2.班主任负担过重

班级管理事务繁多、细小琐碎,部分班主任分身乏术,片面地以为凭借经验便能完成任务,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大数据调查显示,班主任非教学事务工作繁重,大量时间用于迎接检查、做评估报告等非教学性工作,甚至远多于备课的时间。此外,部分班主任习惯事必躬亲的传统管理模式,万事都要包办。在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下,数据化模式多样,学生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班主任而言也更具挑战性,使班主任的管理内容陡然增多,管理幅度加宽,管理难度加大,既劳神又费力,班级管理的效果却难如人意。

3.教师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不熟练

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了解不深,无法让创新管理模式真正发挥作用,管理方法缺少灵活性。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对此只是以说教的方式来解决,类似口头批评、让学生写检讨书等解决方式,并未采取有实质性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准确性。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干扰,在如今数字化学习模式下,班主任须联系校方和学生家长共同管理班级。目前,仍有部分教师视野不够广阔,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家庭状况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三、数字化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1.创新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是依照班级授课结构和教育目标建立的机构,组织里的所有学生须要维持、平衡组织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与实现共同制定的活动任务与目标。传统班级管理中的班级组织缺少创新,形式过于单一死板,无法真正使班级组织发挥其重要性,而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

(1)创新班干部的选拔

传统选拔模式一般分为直接任命式、伪民主式两种,形式刻板,缺乏新意,缺少民主性。在数字化班级管理的创新中,班干部的选拔方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借助微信、QQ等平台的投票功能,分析每个参加选拔学生的综合数据,再组织开班会,让竞选相关职位的学生上台展示自我能力,最后,从学生和教师中选出评委打分,同时保证竞选的公开性、公平性和民主性。这种方式不仅能选出优秀的班干部,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还能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

(2)创新班干部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模式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被动管理的人”[4]。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培养和管理班干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到,若班主任要建立一个充满积极性的阳光型的班级组织,就必须培养一支责任感强、综合业务素质高的班干部队伍。首先,班主任要有严格管理班干部的意识,其任务重心是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班干部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头标杆,须要在学业、个人思想等方面做出榜样。其次,各干部分工要明确,既要各行其是,还要团结合作。再次,班主任可将班级任务分配给学习组、纪律组、作业组、仪容仪表组、活动组等管理小组,然后由班长管理全部小组。班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各组组长,要求各组组长对每日管理情况以书面形式或PPT、WORD、EXCEL等形式交予班长,再由班长整理后汇报给班主任。分级管理的方式不仅能体现数字化班级管理的体系性,还利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最后,班主任可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对班干部制定特殊的规定,并以电子文档或PPT形式发送给班干部,如:班长须组织负责班级会议,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5];各组长须传达班主任布置的各项任务,如实向老师反映班级情况,发挥好桥梁作用。

2.创新班级制度

(1)创新班级规则的制定

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中,“班级组织”因素固然重要,班级制度的建立也必不可少。一个优秀的班级是需要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班规来进行约束的,若违反班规则会受到相应处罚。首先,在建立班级组织后,班主任可借助数字媒体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同学关系等,将具体数据与班规相结合形成初稿。公布初稿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不仅锻炼其自主判断思考能力,还保证了班规制定的民主性。班规内容应通俗易懂,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规则,规范学生学习、纪律以及日常行为。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制定班规的活动当中,既能让每个学生成为班规的制定者,也能成为班规规范的监督者。其次,班规初定后可设定一个“试运行期”,在此期间从学习、行为规范、仪容仪表以及纪律等方面对班级整体情况进行定期总结评价,评选出示范小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让班主任对班级情况有更详细、全面的了解,并依此对班规进行调整。最后,班主任也可借鉴其他老师的班级管理案例,再类比自己所管理班级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方案。数字化的创新与班级管理的融合意义体现在班主任管理班级更方便、准确,同时也符合大数据与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2)创新班级规则的执行

在确定班规内容之后,还须对违反班规的惩罚措施进行商讨。班主任负责监督,班规执行小组负责执行,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每一项制度都能得到落实。将数字媒体与班级管理方式相结合,采取评分制,生成电子表格,相关负责干部要迅速、准确地作出评判并及时公布结果,借助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纪律的敬畏性与遵守度,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

3.创新班级环境

班级建设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不仅能承载班级精神,还包含了学生共有的价值理念、处事态度,也是班级里学生日常言行举止的缩影[6]。相对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更具有积极性、影响性,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氛围的创新可借助数字媒体来体现,比如视频文档、班级空间、集体相册等[7],以此方式将班级文化所蕴含的理念、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多感官、多渠道影响[8]。此外,“数字化”与“班级文化”的融合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需求。班主任还可鼓励学生思考积极向上、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口号,保持优秀的班风、学风,共同形成班级力量[9]。

4.树立班级管理新理念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性管理理念。班主任须意识到在数字化的新时代管理中,学生不再只是单方面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与教师平等的管理主体之一。然而,学生并未踏上社会,心智不够成熟,不具有丰富的阅历,还需教师加以督促和指导。因此,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定、线上学习约定等,既使学生的意愿与教师期盼通过合理方式得到融合统一,也借此与学生建立平等而密切的关系。

5.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首先,班主任须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及其自身特点,制定单项活动方案,让班级里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例如:有学生负责监督上课过程中是否有同学不按老师的规定使用电脑,有学生负责监督同学电脑里是否安装有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软件或工具,有学生负责检查同学在上课之前是否把资源和课件下载到本地电脑上等等。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10]。可通过建立微信班级群、谈论组、云班课等网络交流平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同时,可将班干部会议、班级会议、团建等多项活动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增加学生对各项活动的了解与体验感。

6.对教师进行数字化培训

数字化元素可与各领域元素融合应用,现代化的数字媒体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便捷的平台,同时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校方须为教师安排数字化知识培训课程,定期对教师进行抽查。数字化班级管理模式重点研究学生个体,因为班级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利用这种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利用数字化模式所得的数据具有准确性、时效性、真实性,可实际运用于教学管理改革中,不但能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还有益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另外,对班主任及教师来说,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具有启示性,有助于拓展其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法,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兴华.探索班级管理新方法促进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3(20):11.

[2]刘喜如.课堂内外相结合,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空间———“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总结[J].文教资料,2012(02):137-138.

[3]阎晓琳.初中班级管理创新的内容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8.

[4]卢伟.整合班委会与小组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初探[J].教师,2012(01):31-32.

[5]胡峰,邹勇.充分发挥团组织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8(03):3-5.

[6]秦红.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心理辅导[J].现代教学,2014(06):26-28.

[7]王冬.浅析班史记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5):48.

[8]黄侃.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使命与责任[J].江苏教育,2018(71):39-41.

[9]耿玮.培养班级凝聚力,用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J].科教导刊,2016(05):42.

第6篇: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班队;活动目标;活动融通;活动方式

现状分析:如今的班队建设有令人担忧的问题:(1)长期以来班主任对教育投入与教学的投入不成正比,对班队的研究较少。教师的策划意识、整体意识、结构意识不强。(2)学生对班队活动的兴趣与投入度不大,是因为班队活动的内容不具有成长的真实性。(3)在活动中学生是“被活动”,没有建构实践的平台。

要改变现状,在班队建设中,老师要做智慧的引路人。人的心理、意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丰富而富有意趣的班队活动是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每一位教师应以德育引领学校工作,活动育人,扎实有效地进行班队建设,为学生提供有价值且丰富的活动资源,与各项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智慧地进行班级建设迫在眉睫。

一、智慧编织,活动目标有序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的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教师需要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问题进行序列的研究,激活老师的研究活力,加强组际之间的交流与贯通,班主任、学生座谈,学生个案追踪等形式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多元智能说为依据,进行分年级的学生成长过程记录与分析(心理、生理、认知、情感、能力等),确定各级重点教育主题,提出从低到高逐步发展、具有内在联系的教育要求。编织出一张既具有年段特点又能贯穿六年的教育系列,即学生的成长经纬线网。

二、智慧融通,活动内容有价值

在与班主任的座谈中,谈得最多的就是工作的繁多,分析成因,我们感受到班主任的工作缺乏整合。于是我们思考班队活动与学科的融通:课题组成员尝试着日常的班队活动与学科活动进行整合,柏婷老师开展班队研讨活动《我们一起成长》时把“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校本课程古诗背诵、数学小博士、礼仪及体育小技能、岗位有机整合。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共同回放孩子的成长点滴。这次一年级的班队活动丰富多元,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成长的自豪感、家长朋友更是多了责任,深深的感谢。这样的整合意义深远。金花老师与孩子一起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看到班级中三国游戏卡的盛行,以及网络三国游戏的出现,使学生对三国这段历史呈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掀起了玩三国游戏、读三国的书等热潮。整合语文学科开展了《“三国”使我们更精彩》的班队活动。与校级活动的融通校级活动在全校开展,班队活动与校级活动有机整合时,活动非常丰富。各班级依据校级的主题活动,开展了适合自己班级的班队活动,活动有依托。与社会与生活融通捕捉具有一切育人价值的资源作为班队活动的内容,班队活动具有时代感、实效性,使小的孩子更大气、积极、有活力。

三、智慧组织,活动方式促发展

1.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订计划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班级的计划的出台,都是首先进行学生问卷调查。活动的主角是学生,贴近孩子的活动是来源于学生的需要,我们设计了调查表。依据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与学生代表一起策划班级主题活动。

2.学生自行组织和实施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么是包办代替,把组织活动视为自己的专利,要么是部分地施舍给少数班干部。这样做,束缚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并人为地造成学生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模式,改造班级内的组织结构和班级活动的运作机制,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组织、管理和实施的机会。我们经过实验探索认为,通过竞选、评比,让学生轮流承担活动的组织方式,是扩大学生参与面和提高学生主体性的一条有效策略。班主任提前将活动时间、主题范围告诉学生,让大家思考、设计,由各队长向全班同学简要介绍自己的活动方案,之后,班主任组织同学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方案。方案确定后,我们活动智囊团、工作人员、总督导、主持人、小队长、都进行活动岗位申报。准备成熟后由选出的主持人主持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主持人等进行评议,促进下次活动再上新水平。

加大学生自主活动的广度和力度,它打破了班队活动缺乏个性的状态,学生的独立组织、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班级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3.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让每一个学生在多种班级管理岗位得到锻炼,提高管理能力,应成为新型班级管理的追求目标。为此,可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增设管理岗位。很多管理岗位可引导学生去确定。二是减少兼职,一人一岗。三是一岗多人。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管理的岗位。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

4.培训工作要成为习惯

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把学生当主体,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唤醒和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一堂好的班队活动课能让每个队员都“活”起来,学生的主体性越是得到了充分发挥,班级建设更有活力与创造力,孩子们才更优秀。

第7篇: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建构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8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层次,其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在班级管理建设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中专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对班级评价还是使用或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的班级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存在评价内容不同、也还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标准难以量化,评价过程难以操作和控制等问题。评价对象针对性不强,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就很难判断班级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很难判断班级管理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因此,建构一套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可量化、操作性强、可信度高的班级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主要是根据层次分析法和目标管理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整体设计。

(一)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 AHP)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本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二)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s 简称 MBO),是通过目标的设置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案,避免工作上盲从和步调上的不一;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励人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集体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该方法是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Pete:F・Druker)提出的。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它实质上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上的激励技术,它特别适合于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因此,目标管理亦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评价体系的建构

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评价指标,是班级建设的“指挥棒”,可以使班级管理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可以及时地反映、适时监测班级管理过程的发展状况,及时地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本着“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高职院校的工作实践,构建了《班级管理测评指标体系》,并与我校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对评价指标设置和评价体系的建构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对国内外班级管理评价、学生评价研究指标体系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调研,分析现有班级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构成特点、指标数量;其次,在深入分析高职班级管理建设的内涵、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采用专家会议法和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初步遴选出50个测评指标;其三,采用SPSS对50个评价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淘汰隶属度低的指标。其四,采用相关分析、辨别力和因素分析对筛选后的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构建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如下所示:

(一)个班级与寝室管理(30%)

1.信息通畅(15分):信息传递及时通畅,突况汇报及时(5分);定期与班主任、年级辅导员沟通班级情况(5分);班级日志上交按时,反馈及时(5分)

2.安全稳定(25分):经常性开展各类安全稳定教育,无重大事件(打架斗殴等)、责任性事故(人身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等)发生(20分);事件(故)一旦发生,如能处置及时可适当计分(5分);对心理问题学生跟踪辅导到位,心理问题处置得当,无重大心理问题发生(5分)

3.主题班会(15分):结合重大事件、重大节日等活动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15分

4.寝室管理(20分):宿管中心每月报表情况:≥90分,15分;≥85分,10分;≥80分,5分;学校爱卫会文明宿舍评比情况获奖(2分);免检宿舍(1个1分;3个及以上:5分);寝室检查不及格扣2分

5.评奖评优(15分):综合测评、各类评奖评优及时;奖、贷、勤、补、免等资助工作公正公平公开,准确无差错(15分);发现违规事件每起扣3分,不符合要求多次返工扣2分

6.班级文化(15分):班级、寝室各项管理制度健全(5分);班级团结和谐,民主作风强; 班级事务透明度高(5分);先进事迹、先进班级等荣誉(5分)

(二)学习与学风建设(40%)

1.早锻炼、晨跑(10分):未达标学生每人扣2分(参照学生手册)

2.课堂到课率及课堂纪律(20分)检查中每发现一人违纪扣0.5分

3.晚自习出勤及纪律(10分) 平均月出勤率≥98%,学习氛围好10分;平均月出勤率≥95%,学习氛围较好8分;平均月出勤率≥90%,学习氛围一般5分

4.英语、计算机和职业证书通过率(15分)得分=(实际通过率/任期目标)?鄢15%(参照班级建设目标)

5.(考试)违纪(20分)通报批评:每人次扣3分;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每人次扣5分;记过及以上处分:每人次扣10分

6.课程通过率(15分)班级补考人数≤15%

7.竞赛获奖(10分) 校级奖励:3-5分;省级奖励:6-8分;国家级奖励:10分

(三)团支部建设与实践活动(30%)

1.主题活动(15分):根据分团委考核排名,1-5名计20分;6-10名计15分;11-15名计10分;16名以后计5分

2.团支部工作(25分):常规工作规范有序,有计划,有总结,资料完整(5分);分党校培训、团员教育、团内推优组织到位(5分);学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发展情况(5分);分团委例会准时出勤(5分);班级成员在院、系团委任职记录情况(5分)

3.社会实践活动(15分):省级及以上获奖计20分;市级获奖计15分;校级获奖计10分;其余计5分

4.校园文化活动(25分):院、系常规活动的班级组织情况(5分);院、系常规活动的班级参与情况(5分);院、系指定活动的参与情况(5分);院、系常规活动的获奖情况(10分)

5.主动积极性(20分):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和校园活动(5分);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各项管理(10分);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高,自觉性强(5分)

三、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特点

(一)突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围绕“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活力”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评价使学生客观了解所在班级建设状况,激发集体荣誉感,从而主动加强班级建设和自我管理。

(二)突出班级建设的工作重点。本研究在众多的班级管理信息中精心遴选出部分信息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管理班级的任务和责任。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安排。而且这些指标能通过分数权重使班级建设评价过程重点突出,可以较好的引导班级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建设,从而可以较好的实现学校既定的教育和管理目标。

(三)突出在实践建设中的可操作性。在遴选评价指标和构建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淘汰了过多的定性指标,注重指标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注重观测数据统计分析的简便、可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把班级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指标通过科学的方法予以量化,使班级建设规范化、具体化,使班级管理评价更具系统性、可信性和有效性。

四、实践与成效

本研究在构建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地听取了学院老师学生意见和建议,并且经过多次的修改与完善。本研究从2012年至今已在本校进行了大一年级的试点,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试点班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初步形成班级建设的有效机制。通过构建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了班级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机制,提高了试点班级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班级建设的有效机制,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对比班级管理建设目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氛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班级管理建设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班级之间可以通过良性竞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成就感。

(三)激发了学生自主性。实践表明,班级有了共同的建设目标,就会促进每个学生的参与班级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

本研究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定量来评价班级管理与建设,比以往模糊的定性评价学风有了很大改进,实践表明,此评价体系在我院同类专业之间实施,效果较为明显。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主要是现有的评价指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进一步调研,使部分定性指标更可具操作性,二级指标逐步加以充实,评价指标的权重也需要适当调整,以求更全面、更科学、更有效地反应班级建设状况。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Ellen Webet. 有效的学生评价[M].“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李录平.高职院校班级评价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J] 高教论坛, 2013.3(上).

[4]Ediger,M.(2000): The Principal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 Achievement,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P155-161.

[5]Gardner,H.,Frames of Mind(1993):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2ndEdition),New York,Basic Books,P60.

[6]/xg/江南大学商学院学生工作网.

[7]衡靖,张红峻.浅论高校班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l).

第8篇: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班主任 现状 原因 措施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23-02

当前,在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两个角色不容忽视,那就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和核心,是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关键。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纵观当前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实际,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很难做到分工明确,常存在职责混淆的情况,辅导员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协同工作还面临很多难题,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

一、“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模式的产生与建立

根据中央文件规定,各高校专职辅导员按照学生人数1:200比例配备,然而各高校实际情况很难满足这一配备比例,很多高校存在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超量,达不到实际配备比例要求,还有些高校在配备专职辅导员上,无法满足专业对口,因此专职辅导员在工作上会存在力不从心的局面。因此,各高校除了配备专职辅导员之外,还配备了兼职班主任加入学生管理队伍,与辅导员共同管理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模式相继在各高校实施开展起来。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高校院系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比例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多出的人数按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有的高校院系以班级、专业为单位,配备兼职班主任,以兼职班主任为主体,实行“年级辅导员”制,由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心理、就业等各方面的指导以及班级一切学生管理事务,辅导员统筹管理一个年级,组织开展各类团学活动收集、统计、整理各班级提交的材料等;有的高校院系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专职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等工作、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各班级配备“专业导师”―兼职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学生学业与就业方面的指导。各高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所提出的不同的“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模式,不同程度的引发了“辅导员+班主任”制在工作分工、协作等各方面的一些问题,值得学生工作管理者去不断探索与思考。

二、“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工作职责、内容不明确,分工不清,职权不明

各院校在“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模式实际操作中,辅导员与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存在二者的工作职责、内容上的重叠,分工模糊不清,导致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存在相互推诿、甚至存在矛盾对立的现象。

2.班主任管理归属问题不清,选拔、培训、考核缺乏规范

目前,根据中央文件明确规定,各高校专职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由学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和院系双重管理,而兼职班主任的选拔、培训、考核基本都有院系主要负责,院系对兼职班主任的选拔、培训、考核缺乏规范,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兼职班主任队伍缺乏统一管理,兼职班主任的责任心、工作方法、管理能力等层次不齐,有些院系对兼职班主任无选拔条件、培训方案和考核方案,有些院系的考核方案无法得到政策支持和严格落实,导致兼职班主任工作落实情况无约束无考核,造成工作拖延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三、“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经过各院系“辅导员+班主任”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在各高校的广泛推行,能看出此模式是可行的,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该模式是关键,对于此问题,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1.建立协作机制,解决分工问题

理顺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关系,明确分工与责任,二者之间建立合作机制是关键。高校党委、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和院系党总支要把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队伍融合成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通力合作,设法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才能发挥团队的最高效能。

2.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统一领导,加强班主任选拔、培训、考核的力度与规范性

为了增强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协作度,各院校应对二者的领导、选拔、培训、考核的力度、规范性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统一领导、统一对待。各高校对专职辅导员的领导、选拔、培训、考核制度已基本完善,则应加强对兼职班主任的领导、选拔、培训与考核的规范性以及落实。

3.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各项待遇,发展完善保障制度

第9篇:大学班级管理方案范文

一、加强班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

1.慎重选择班委。在将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都互相有了许多的了解,由学生民主投票,选出了自己认为满意的班级管理班子。两届班委都还不错,做事尽心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2.班委独立工作,组织和协调能力得到了加强。班委成员每两周召至少一次开班委会,对本周班级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整改方案。每个月由班委主持召开班会,对班级里的事情进行总结和安排。一个学期以来,班委成员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在,即使我不在班级里面,班级里的一切工作也都可以有条不紊地运行。

3,严格管理,监督班委工作在班委工作的过程中,我对班委成员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前班委成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随时起到表率作用。对个别不能按照班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同学,首先做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工作,对经过教育仍不能知错就改的班级管理成员,及时调整,保证了班级管理班子的战斗力,确立了班委成员在班级里的威信,从而使班级的管理工作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二、加强对班级成员的纪律管理

三、加强学风建设

1、针对大家在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我们倡议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或由班委找一些合适的听说材料进行口语训练。此外,我们倡议共同学习一些英文歌曲,适时组织一些英语竞赛,如背文章,背单词活动。

2、针对读书和更好的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方面,我们提议适时开展读书交流会,介绍心得、经验,相互学习。

3、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薄弱的地方,面对自己的不足,我们应该主动去向那些在这方面优秀的同学请教、学习,同时,学习优秀的同学应该乐于助人,帮助学习薄弱的同学,与之组成互助小组。班委,积极分子等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主动为大家提供服务。

4、以宿舍为集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可以进行宿舍间的学习评比,在每次期末考试之后,选出进步比较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且让其向大家讲述一下自己的经验、方法。我班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也认真踏实,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一优点,克服那些不足,我们的学习氛围与成绩就会更上一层楼!

四、注重同学们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1.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给更多的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开学初第三周进行班干部竞选,组成了新的班委会。班干部的工作很尽心,很认真,很负责任。

2.班干部实行分工负责制,各人把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独立完成。这样,即锻炼了能力,又树立了威信。

3.由班干部自己组织策划各项活动。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外出郊游都是交由班干部自己策划并实施。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辩论会、演讲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等等都交给班干部们自己组织安排。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们都力争做到最好,同学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我要为集体争光。既锻炼了能力,又给班级带来了活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4.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去敬老院做义工,植树种草,提高班级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