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产品调研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调研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品调研制度

第1篇: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关键词:航天型号;技术评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11年卫星发射将取得新的突破,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对评审进行优化势在必行。在不降低评审把关作用的前提下,基于提高评审有效性的航天型号评审项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单位进行的评审涉及预先研究、产品化、型号研制等方面,本次调研针对航天型号评审进行。下文中论述的评审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型号研制技术评审。本文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基于提高评审的有效性提出了航天型号评审工作的改进措施。

1.航天型号评审现状

1.1评审的定义和目的

技术评审是在航天器型号研制过程中由型号内、外的同行专家对型号产品的设计、制造、总装、测试和试验工作进行的评议审查活动。技术评审是为型号技术决策和行政系统管理决策提供评审意见的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评审不改变型号原有的技术责任和管理责任。

1.2型号技术评审分类

型号技术文件类型一般有设计类、产品保证类、工艺类、总结类、技术状态更改类、质量问题归零类、出厂评审类等。

设计类细分为:方案论证报告类、初样设计报告类、正样设计报告类、任务书/技术要求类、产品规范/技术条件类、接口类、研制技术流程类、研制计划流程类、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设计报告类、测试覆盖性分析报告类、计算文件类、材料,元器件选用清单类、关重件及目录外材料/元器件清单类、软件产品类。

产品保证类文件包括产品保证要求、产品保证计划。

工艺类细分为:工艺文件、大纲文件(试验大纲、测试大纲和验收大纲)、细则文件(测试细则、验收细则)、测试程序文件。

总结类文件细分为:测试总结报告/试验总结报告类、技术攻关报告类、研制总结类、复核复审/复核复算类。

技术状态更改类文件指以技术状态管理相关内容为主的技术文件,如技术状态更改论证报告、技术状态更改专项报告等。

质量问题归零类文件包括质量问题技术归零、质量问题管理归零。

出厂评审类文件包括元器件出厂专项评审、软件出厂专项评审、可靠性与安全性出厂专项评审、质量问题归零出厂专项评审、技术状态更改出厂专项评审、风险分析与控制出厂专项评审、系统级出厂评审。

1.3型号技术评审的管理

目前型号承制各单位按照型号评审的要求,技术文件均开展室级、车间级审查或评审。型号技术评审实行分级管理,单机文件经过研究室和厂、所级技术把关,分系统文件经过厂、所级和总体技术把关、总体文件经过总体和项目办把关。为确保质量,部分分系统文件也由项目办进行了评审。院负责的型号评审工作主要是出厂评审、转阶段评审、共性问题归零评审。技术评审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准备、评议审查和问题跟踪管理三个阶段。

1.4型号技术评审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的单位涵盖了总体、分系统和单机单位。总体以XX星总体为例,分系统以XX星热控分系统为例,单机以XX星用二次电源为例。调研采取会议、座谈、书面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的对象既有型号总设计师又有一线设计人员,既有机关部领导又有基层管理人员。

各单位调研的结果存在很多共性的表现。这里对单机、分系统、总体进行举例说明。涉及到的所有文件均开展室级、车间级审查或评审,开展的形式多样,评审形式包括:会议评审、函审和审查。

单机产品以XX星二次电源为例。整个研制周期共编写152份,全部进行了研究室和所级评审。其中初样阶段89份;正样阶段63份。软件以XX卫星帆板驱动机构LTU软件为例。整个研制阶段共编写29份文件,全部进行了研究室和所级评审。其中初样阶段9份,1份进行了所、厂级评审;正样阶段20份,其中1份进行了所、厂级评审。

分系统以XX星热控分系统为例。整个研制阶段共编写108份文件,全部进行了研究室和所级评审。其中初样阶段43份文件,所级评审8份,项目办级评审8份;正样阶段65份,其中所级评审6份,项目办级评审6份。

总体文件以XX星为例。整个研制阶段共编写560份文件,全部进行了研究室和所级评审。其中初样阶段211份文件,项目办评审57份,院级评审8次;正样阶段339份文件,项目办评审78份,院级评审13份。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调研过程中发现:型号研制过程中进行的大量评审确保了研制质量,起到了专家咨询把关、协同设计、各方认可、集思广益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会议评审工作量大,参会人员多

技术责任制不充分落实,导致大量文件进行会议评审。目前大量评审会议进行的不是真正意义的评审,不符合评审的定义,而是在进行技术协调、设计优化、状态确认。会议评审数量多,导致项目办、总体人员、技术专家参会频次大。参会人员没有严格限制,导致参会人员多。

存在用评审会议代替集同设计、技术协调、复核复算的现象;报告编写者在编写报告过程中仅仅同各专业、各系统进行了局部的技术协调。利用评审会议进行充分的各专业和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集同设计,导致同一份文件多次评审。真正意义上的集同设计是可以同时完成多份文件的技术协调和多个设计指标的优化。对于计算分析类文件更好的技术把关形式是复核复算。

存在用评审证明书代替文件签署责任、技术问题处理单的现象;有些文件无需专家评议审查,完全可以通过文件签署责任制保证其正确性,但仍然进行评审。造成参会人员多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型号利用评审会议争夺人力资源,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研究室领导利用评审会议进行员工培训。

2.2评审有效性不够,管理不规范

用户对航天器的要求不断提高,型号周期短,技术难度大。需要评审的项目数量大同,有限的专家资源和紧张的研制周期之间存在矛盾。评审策划不够,评审文件准备不充分,提交到评委的时间太晚,导致评委无法认真仔细的审查。会议时间较短,报告时间较长,评委发言时间不充分等。评审组组成不够合理。会议组织者没有充分分析评审要点,没有根据评审内容确定相关专业的专家。目前,院没有专业齐全的评审专家名库。被评审方对评委提出的建议和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并进行落实和解决。评审会议待办事项缺乏闭环管理。

3.解决措施

3.1落实技术责任制,严格进行两级技术把关

所有的技术文件必须开展室级、车间级的技术把关,把关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但必须形成技术把关的记录。严格执行“单机文件经过研究室和所、厂级技术把关,分系统文件经过所、厂级和总体技术把关,总体文件经过总体和项目办把关。”目前的产品保证队伍体系设置有:项目办产品保证经理(副总师)、分系统产品保证经理(副主任设计师)、各研究室或产品中心产品保证经理(副主任),确保所负责产品质量。确实落实各级产品保证经理在技术文件把关中的职责,由各级产品保证经理提出评审项目建议,并分析评审项目的评审要点,作为评审会议邀请相关专家的依据。各级产品保证经理根据文

件内容分解技术责任,并对技术责任分解的正确性负责,填写“技术分解表单”,作为技术文件的一部分进行归档。相关技术责任人均需对报告进行会签。会签的过程中可以自行组织小范围的技术协调等活动。各级产品保证经理提出复核复算项目的建议,组织工艺集中审查、会签。

3.2改变重要评审组织模式,提高评审有效性

重要技术评审采取复核复审与评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相对充裕的时间内,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集同复核复审,并将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设计师的反馈意见集中汇总,形成最终的评审结论。重要技术评审全过程所产生的所有质量记录须经设计师汇总、整理形成“XX专题总结报告”,并扫描归档。

3.3优化型号评审工作,提高评审有效性

(1)评审项目的设置,控制评审级别

由各级产品保证经理编制单机、分系统、系统级评审项目清单,相应管理部分审查评审项目的必要性。评审项目应该是技术上确有评议审查必要或管理程序要求。评审项目内容要避免重复,内容类似尽可能合并。控制评审会议级别,在充分地进行两级技术把关的基础上,能够一级完成的评审项目。尽可能不进行两级评审。

型号方案转初样前,进行产品保证策划和技术状态基线2个专项院级评审;可靠性和安全性、元器件2个专项只进行项目办级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型号转初样评审总报告中反映,同时在总报告中要包含“九新”分析、FPGA产品选用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内容。直接进入正样研制阶段的型号按照方案转初样模式进行评审。

型号初样转正样前,进行产品保证策划专项院级评审;可靠性和安全性、元器件2个专项只进行项目办级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型号转正样评审总报告中反映,同时在总报告中要包含“九新”分析、FPGA产品选用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型号出厂评审,按照首飞型号、国家重大工程型号、非首飞型号、批产的装备型号等类别,采取不同的评审策略。

对于首飞型号,型号出厂前,进行在轨故障预案、地面测试设备、元器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更改、风险分析与控制8个专项院级评审;重要分系统出厂专项评审只进行项目办级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国家重大工程型号的评审方式按照首飞型号进行。

对于非首飞的型号(不包括批产的装备星),型号出厂前,进行元器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更改、风险分析与控制6个专项院级评审;重要分系统出厂专项评审只进行项目办级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在轨故障预案、地面测试设备2个专项不再进行项目办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

对于批产的装备型号,型号出厂前,进行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更改、风险分析与控制3个专项院级评审,若批产的装备型号同时出厂,可分别和型号对应相同专项合并进行(如xx卫星02、03、04星可合并进行3颗星质量问题归零专项院级联合评审);元器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3个专项可分别和型号对应相同专项合并进行院级联合评审;重要分系统出厂专项评审可分别和型号对应相同专项合并进行项目办级联合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在轨故障预案、地面测试设备2个专项不再进行项目办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

型号发射场加注暨转场前评审报告中要包含型号进场后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情况,并积极研究更加适合航天新形势的型号发射场加注暨转场前评审管理模式,引导和推行视频会议评审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评审有效性。

(2)采取多种审查手段

严格按《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设计文件的签署规定》落实三级审签制度的责任制,提高技术文件设计、校对、审核、工艺、标审、会签、批准工作的有效性。

发挥集同设计会、技术协调会在研制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技术问题通知单、更改单、现场问题处理单、技术状态更改单等的作用。

研究函审等其他专家评议审查的方式。

(3)控制参会人员数量

在确保各方认可的前提下,按照会议议题杜绝无关各方人员参会,同时严格控制相关方参会人员数量。

(4)评审时机的选择

在轨故障预案、地面测试设备、元器件、可靠性和安全性4个专项的评审时机提前到型号总装测试开始后至型号力学和热试验开始前期间进行;软件专项的评审时机提前到型号软件落焊前进行;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更改、风险分析与控制3个专项的评审时机在型号完成力学和热试验完成后至出厂前期间进行,其中地面测试设备、元器件、软件等专项评审后若再次发生质量问题,在质量问题归零专项报告中反映。

第2篇: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1.在总产量不断上升的时候,狠抓了质量工作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产量攀升时最大的问题是与质量的矛盾问题。过去生产过和不能有效受控,而质量监控又不能及时反映质量状况,质量状态缺乏质量的数据评价,而是粗放的模糊描述,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不清楚质量水平,不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导致发动机出厂以后才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基于前车之鉴,年我们采取动态检查质量,动态评定质量,动态解决质量问题,用准确的数据描述并预测未来用户使用的质量。对应这种想法,采用了动态质量与碰头制度,解决当天现场发生的和潜在要发生的质量问题;动态质量与评审,周汇总评价,适时分析出质量的状态和要改进的方面;工艺纪律的针对性检查和未定的评审,解决当前热点问题使生产过程可靠控制;将过去经常存在的问题警示化发给基层,强调控制的重点。厂内周质量故障分析会,与车厂的信息绿色通道等措施,均对质量的即时、准确、存放、有数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年的质量指标(外场在线故障率、厂内试车故障率、废品损失率、三包故障率)中,前三项年较以前有长足的进步,但三包故障率指标完成的不好,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三包故障期的延长有关,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新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确定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2.产量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狠抓了新品研究的工作

年新品的研制项目比较多,既有对现有新产品的改型换代长远发展的新产品,如发动机和系列前驱动变速器,又有研制和生产同时进行的,如超短发动机新产品,在新产品研制上,除了教育干部职工提高对新产品的高度认识外,主要强调了制定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现实性;强调执行计划的严肃性;年初在制定计划时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使计划比较符合实际,在执行过程中即时检查,协调出现的问题,强调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不能以任何理由不按计划完成试制任务,提高了计划的严肃性。另外,定期与工具厂的新品例会等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计划的顺利实现。年完成样机1台的研制,超短发动机批量生产,前驱变速器主要零部件均在制造过程中,变速器改进五档型进入批量生产。

3.技术准备工作和新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作

技术准备工作先行于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要有预见性,要有前瞻性,敏感地准确预测市场的变化,做好前期的能力储备,为生产量的提高留下一定的提前期。对发动机从零件到装试线进行生产线和逐工序测评,并结合新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性分析,对生产线进行补充完善,专项技术改造,涉及组织结构调整和新产品结构调整的生产线进行坚决的调整,对204车间齿轮线进行调整和专项技术改造,对207和212车间曲轴线进行合并调整,对211和213车间冲压焊接线进行了合并调整,这些,均使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发挥了资源的效益。

4.技术改造工作

完成1.95亿元二期双加工和零部件生产的新产品规划工作,配合研究院完成可行性研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对零部件的生产和生产线进行反复的调研和设计,并与国内外厂家进行大量的交流,即将建成前驱变速器壳体线,齿轮线和发动机的毛坯生产线。对超短机的专用零部件进行生产线的设计,建成缸体专用补充生产线,机油泵壳体生产柔性线和吸气管柔性线,超短机的装配试车线。完成前驱变速器的装配线。新的缸体线协调,厂内安装和调试。

5.其他工作

年完成技术攻关项,质量攻关工作项,对压盘,油封漏油,齿轮折断,涨紧轮响,分离轴承异响等项外场的重大质量故障攻关取得明显的成效。狠抓了售后服务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改善软硬件服务状态;与车厂建立了定期的售后服务走访制度,沟通了和车厂的关系,为整机营销提供了保证或消除部分障碍。牵头与韩国两家公司进行了合资的谈判工作。

6.不足之处

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在协助总经理主管的工作方面没有创新性的工作。对技术中心的工作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质量改进工作尤其外场重大故障率的解决方面指导和领导的不到位,成效不显著。技术进步工作还比较薄弱,技术进步给生产和经营带来的贡献不大。技术人材的培养,开发技术的掌握、新项目新技术的掌握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3篇: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引言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采购成本控制变得尤为重要,在保证各类材料、设备质量前提下,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才能达到提高采购整体效益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识到成本控制在采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结合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提升采购成本管理效益。为此,我们应正确分析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从市场调研、供应商寻访、采购成本预算制度的建立以及招投标措施有效应用,切实提高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工作。

 

一、材料、设备等内容采购成本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彻底转变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领导一味地抓生产、抓产值,抓进度,忽视了对材料、设备等内容的价格管理和控制,更没有把它提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加以研究和部署,使材料采购管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真空”。

 

2、对市场缺乏研究,未能把握市场动态

 

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部分材料、设备的价格仍然一路走高。其原因不外乎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对市场了解不够。不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和行业市场、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和小市场的影响,以及这些市场对企业所需材料价格的影响。对市场的了解肤浅,造成企业的供应商单一,没有形成竞争机制,制约了成本的有效控制。

 

3、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设置了物资管理部门、技术检查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这样的机构设置从表面上看很合理,但是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诸多弊端。如物资管理部门既管计划,又管采购,还管价格,造成计划、采购、价格决策没有相互独立,也没有形成制约机制。而形成由一个部门说了算的局面,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反而增加了项目成本。而在不能系统了解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审计部门也只能进行事后审计甚至抽查,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二、项目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采购成本是项目采购活动的总消耗,受到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同时两种因素彼此相互作用。只有了解是什么在影响采购成本,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项目采购人员的素质,企业内部的采购机制与项目采购制度之间的结合,采购信息的保存、利用、分析等内部制度以及人员和信息,都将对项目成本控制活动产生影响。采购也被称为外购,是一种企业对外行为,所以采购成本受到供应商、价格、地域、行业和淡旺季等外部因素的决定性影响。外部环境对项目采购成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促进了项目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又制约着项目的发展,给项目范围、进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风险。

 

三、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采购成本控制

 

1、建立行之有效的采购程序制度

 

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前应建立规范的采购制度,对参与采购的人员、部门设置、审批制度、市场调研制度、招标管理制度、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风险评价、采购成本控制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靠制度管人,而不是靠行政手段,同时要统一思想,目标明确,在成本控制方面全员参与。另外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采购制约机制,防止腐败现象产生。

 

笔者参与和主持过了本公司多项投资建设管理工作,特将上述成本控制工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把握提出了来供大家探讨。

 

任何项目涉及的材料、设备、分包等方面,种类繁多且各不相同,属于建设方管理方面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材料设备的暂估价控制、分包项目的完全价控制。在上述项目的采购中,我们首先制定起了一整套材料设备采购调研制度,因为对暂估价材料而言,意味着投资方要根据市场行情和一系列招标工作,对项目招标时确定的暂估价材料根据实际采购价进行调整,这些价格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最终成本。所以在正式采购前首先要进行多方面的调研,安排不同人员,各有分工,通过网络、市场走访、国家地方造价部门的月度材料造价信息等渠道进行调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第一步工作后,将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召开采购专题会,将上述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材料、设备采购招标入围的供应商,会后形成调研采购工作报告,形成文字材料,各参与人员签字后存档。需要注意的是:参与上述工作的人员在调研、走访、参观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积累相片资料,通过图片对上述过程进行记录,最终与调研报告形成一份完整的材料。第二步就是正式招标工作,首先要编制能体现招标人意图的招标文件,对入围的潜在投标人,进行邀请招标。注意:招标文件要规范,一是要对拟招标的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设计要求、最高限价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表述,二是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评标规则,三是规定材料到场后的验收制度,如采取提前封样制度等方法。四是在招标文件中一定要有合同内容。以上几个方面有些投资方就很容易疏忽,造成招标后不必要的麻烦(如扯皮、投诉、采购工作不能及时落实等)。

 

从调研到最终招标完成,再到材料进场验收,要建立完善的审批决策制度。要按照项目实施前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进行,如材料、设备调研报告审批、供应商的入围、招标文件的审核、合同的审核审批等工作,各参与人员要责权明确,同时要有制约。

 

对于分包项目的完全价控制方法,参照上述方法执行。

 

2、编制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是采购前应该提前完成的一项工作,采购计划的编制要以项目招标时确定的暂估价材料和完全价材料进行编制,不要漏项。编制时还要参考当时当地的市场大概行情,同时预估所采购的材料、设备在采购阶段使用时的市场情况。

 

采购计划的编制要遵循经过审定批准的采购计划编制流程,编制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计划,编制好的采购计划必须要经过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

 

3、供应商管理

 

根据以往合作的供应商建立可查询档案,对各供应商的资质、业绩、口碑、信誉等方面进行明确的标注。便于今后采购活动中进行择优取舍。

 

如何对供应商进行管理,首先对供应商的认识要用辩证的方法,供应商不是越大越好,技术在世界上越先进越好,要根据项目自身的定位要求而定,根据企业对项目设定的目标而定,包括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

 

(1)门当户对原则:采购产品的规模、档次要和供应商相当。如果你所购买的产品数量上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相比所占比重非常小,而这家供应商的大量产品同时还供给其他采购方,那么你所采购的产品就会产生供货保障风险。小公司产品在规模、质量、供货时间等方面如都能保障,通过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供应商对所采购的产品会非常重视,最终成为最配合的供应商。

 

(2)供应商的数量:对于主要供应商相对于客户来说,同类物料的供应商应不少于2-3家,这样可以保证供应的稳定性,供应商进行主次划分,在每次采购时可降低管理成本,更好、有效的进行管理,避免了因某一供应商因各种原因延迟或停止供货,临时再找又来不及的尴尬局面。

 

(3)完善供货合同:供货合同最好由采购方起草,这一点对采购方而言是最易忽视的问题,往往会因为你的一时偷懒,由供应商起草合同,在某些条款上留下对采购方不利的隐患,在履行合同时产生被动。所以,采购方起草合同首先具有主动性,然后会按照采购方的意愿编制相关条款,如产品的质量参数具体要求、交货时间地点的要求、款项支付结算的要求、违约条款、纠纷解决方式(起诉或仲裁的选择方面)以及其他补充条款等均具有主动性。总之,合同首先要主动起草,其次要尽量完善合同条款,避免在合同履行中不必要的纠纷。这一点对各方都有利。

 

采购环境的利用: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比如,结合所采购货物或服务的种类、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等,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

 

良好的市场机制包括: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才能在工程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利地位,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

 

结束语

 

在当前采购过程中,成本控制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在保证供货质量的同时不断降低成本,才能达到提高采购整体效益的目的。项目管理中采购成本的控制,要贯穿于采购的全过程,同时对采购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的监控,从而达到整个项目管理中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所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全流程的成本概念,从而在采购过程中发掘无处不在的降低成本的机会。

第4篇: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关键词:航天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平衡控制

一、引言

航天军工企业因较长时期处于一个垄断性行业,造成企业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淡薄。又因其所处环境,以任务量、质量为中心,其他次之,造成企业成本意识淡薄。随着市场竞争的引入,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管控的重心,企业要站在较高起点,从过去围绕着企业科研生产的材料费、设计费、研制费、试验费、管理费等成本的管理控制,到以成本平衡管理为核心, 实现产品结构调整, 保持企业发展创新,提高其营运能力和竞争力。

二、航天军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政策导向造成成本意识淡薄

根据航天企业军品价格管理的相关文件,军品价格采用事后成本加成的计算方法确定。成本按规定的成本要素和会计方法计算,利润为定价成本的一定比例,其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成本越高利润越高,企业缺乏从源头控制成本价格的动力,造成企业整体成本意识淡薄。

2.缺乏战略成本管理及源头控制

航天军工企业缺乏战略成本管理,缺乏将企业置于市场环境中,全方位考虑自身所处价值链的位置,对本企业、竞争企业、相关企业的分析,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军品从研制到生产主要是以下达的任务为中心,一般客户对产品要求质量高且要求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研制和生产,再加之航天企业自身的特点,很少对产品进行研制生产前的经济可行性论证,因此设计时就较少考虑成本因素,造成研制、生产的成本不可控,即不能从源头控制成本。

3.成本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信息匮乏

现代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虽然很多企业已拥有功能强大的管理软件,但由于航天企业成本管理各项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基础信息不准确、不及时、难以确定,管理流程不畅通,操作者责任心不强,无有效制约手段等诸多原因造成成本管理信息匮乏。

4.成本控制制度单一,缺乏现代化成本管理理念和手段

成本控制制度单一,缺乏系统性,基本无奖惩手段,执行性差。近两年随着军品定价模式的改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军工企业成本意识虽有所提高,但大多停留在基础阶段,即为了降低成本而节约,缺乏现代化成本管理意识和手段。

三、推进成本管理及平衡措施

1.树立现代化企业成本管理理念

可以说为了降低成本而节约不是成本管理,如果从市场角度说,只要是市场需要的产品,即使购进原材料价格再高,对企业来说也是低成本的。如果是市场不需要的产品,即使购进原材料价格再低,对企业来说也是高成本的。成本的高低是相对的而非绝对。又如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经济分析结果显示亏损不可行,但如果企业生产该产品可以与客户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后期定单货量大,利润可观,企业当然选择生产。所以说现代化企业成本管理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营运能力和竞争力,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2.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和落实

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以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更严密、更系统、更具有执行力的管理网,优良的管理体系应包括成本计划、预算、核算、控制、分析、考核、奖励等, 涉及产品研制生产全过程、再以企业管理部门和辅助部门制度相结合, 包括成本要素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制度体系网。更要 全面落实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体系建设要落实成本责任,企业决策机构、科研机构、生产机构、管理机构、财务管理机构等部门应各负其责合理控制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更重要一步是执行力建设。执行力的建设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制度体系为靶,将制度与实际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达到企业职工主动控制成本的效果。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系统与非系统的平衡,制度的建设是系统的刚性的,而制度的执行是非系统的柔性的,两者的相互平衡才会行之有效。

3.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

因企业一些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做得不扎实、不精细。例如库存材料基础信息不完善,为从源头控制产品成本造成困难。库存材料单据报销不及时、工时统计不准确,财务软件不能准确统计出材料成本,造成产品事中控制有误差。各部门在产品型号管理中信息不共享,事后发现型号交叉记录,成本统计错误。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航天企业不少部门已经使用管理软件,如产品设计软件、财务软件、库存材料软件、ERP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也是实施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从而使企业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整体,从细枝末节到主渠道,由基础管理到战略管理,防止信息堵塞,保证各环节畅通,全方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航天企业也必须要建立成本信息工程系统,实施成本全方位动态管理,从成本设计阶段即开始使用信息分析成本数据,优选设计方案,并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资料,这也是源头控制产品成本的基础。

4.实现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的着重点在于企业的整体,成本的管理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贯穿于产品生产的过程,加强单位内部的各个生产部门的协调,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降低成本。作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的研制生产阶段,在作业的细枝末节之处加强管理,它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并通过对价值链的优化,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和有用信息,将损失和浪费降少到最低程度。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价值链分析包含的战略思想使得作业成本管理在实际应用中不至于偏离企业的战略。航天军工科研单位的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较高,单一产品较多,设计生产品种多且繁琐,适合使用作业成本法。同时,运用作业成本法还可以产品定价的难题。总之,通过价值链分析航天军工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问题,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调研、设计、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都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根据作业动因分配成本,消除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对成本逐条分析,抓住关键价值点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利润最大化,更加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可以说战略成管理就是在先做正确的事还是先正确地做事之间的平衡结果。

5.从源头控制产品成本

根据统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其成本的60%-80%就已经确定了,在产品工艺流程阶段其产品成本的90%-95%也已经确定了。所以产品投产之后,其成本基本就确定了。因此要将型号研制、生产、物资采购等环节的成本从设计阶段、工艺流程阶段即源头进行控制。在进行型号方案设计、参数设计时, 应同时进行成本设计,并搞好设计阶段的三化即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 在保证产品的质量与降低材料成本间平衡, 确定设计的最优组合, 降低无效成本。在进行工艺设计时, 要根据自身产品性质、特点, 合理地选择工艺设计方案, 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而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加强供应方管理, 我们虽然有合格供方目录, 也采用了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 但对合格供方的考察不全面,更新不及时,存在管理隐患,应加强控制,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总之源头控制这是一种提纲携领与全面展开的平衡,如果企业不抓住成本控制的关键、源头,而是在成本产生的所有环节进行控制,势必会筋疲力尽,事倍功半。

无论是从航天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还是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出发, 实施成本控制,尤其是从设计源头进行成本控制,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目前航天军工企业现状是在管理中存在生产与科研并进,且科研与生产各型号之间还存在交叉,这即是成本管控的问题也是难点。企业要统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平衡内外部环境,简言之,航天军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成本管理中把各种已发生的成本和可能发生的成本、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进行综合平衡,达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扬安富:成本均衡管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2]张 妍:航天军工单位项目成本和价格管理优化的思考.财务与金融,2012;2.

第5篇: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关键词:灾难逃生产品 问卷法 访问法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25-01

1 灾难逃生产品调研方案的设立背景

自然灾害的防御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洪水、海啸等问题,尤为吸引人们的目光。针对这种现状,设计一款能够有效躲避洪水等自然灾害,将人民群众的人身伤亡减少到最低的逃生产品,便成为预防洪水灾难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进入一款逃生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之前,首先要进行相关的产品调研方案的确立,以便于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动向,针对日后的创新设计做好基础工作。通过市场调查、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市场对商品的需求状况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料,来整理出相近的调研方案,从而掌握出灾难逃生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及核心要求。首先,进行调研方案的设计之初,应该具体分析整理我国境内洪水发生的主要分布地区及种类。在我国,洪水的种类主要可以概括为河流洪水,暴潮洪水和湖泊洪水等。我国受洪水威胁的地区73.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亿亩,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江河均受洪水的严重威胁。从诸多调研统计可以看出,我国洪水的发生率非常频繁,波及范围十分广,且对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调研对我国洪水状况发生的数据统计进行整理可以看出,一款洪水发生时的逃生产品的设计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需要进行详尽的调研方案设计深入调研洪水灾难逃生产品需求,并设定详尽调研方法。

2 问卷法进行洪水灾难逃生产品调研分析

详尽调研方案的设立有许多种方法,针对洪水灾难逃生产品的调研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主要的市场调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按选择调查对象来划分,全面普查、重点调查、随机抽样调查、非随机抽样调查等;第二种是按调查对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来划分,有实地观察法、问卷法、文献调查法等。在诸多的调查方法中,在灾难逃生产品调研中通常最具代表性及普遍性的便是问卷法。这种方法直接并且准确,能够得到第一手准确的调研资料。

问卷法的调研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访问问卷,是由访问员通过访问的方式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填写的问卷;二是自填问卷,是由被调查者本人填答的问卷。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直接面对的对象不同,调研的具体形式和设计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洪水灾难逃生产品的研究调研中,两种方式要结合使用,才能够得到更加详尽的调研资料。首先采用访问问卷的方式,针对洪水发生波及范围相对较小的我国北方群众10~60岁不同年龄阶段对象进行访问调查,利用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问答原则进行调研,了解北方人民对洪水发生时的状态;发生前的征兆知识认知度情况。据调查,利用访问问卷形式在100名的调研受访者中,仅有20名简单了解洪水来临前的征兆及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的基本知识,不太清楚的约占受访者总数的80%。通过这一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北方人民由于其地域特殊性的原因,洪水等灾难相对波及较小,因此,对洪水灾难的基础知识了解还非常的贫乏。随后,对洪水发生频繁且波及较大的南方群众进行自填问卷的摸排调查,数据显示,在100名调研受访者中,有70人了解洪水来临前的预兆及发生时应如何多比的知识,占据受调研者的70%。南北方人民对洪水灾难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体现出了我国地域灾难性的显著特点。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将灾难逃生产品的主要设定对象为江浙以南的人民,逃生产品需求量极广,且这种产品的设计将一定程度的降低人民群众在应对洪水灾难来临时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3 实地调研法对灾难逃生产品进行调研分析

在进行洪水灾难逃生产品的调研过程中,前期已经利用访问法进行了初步调研,将研究重点设定为南方受灾较为广泛的地区。接下来将要进行详尽的针对性调研方案――实地调研法。实地调查法有两种:现场观察法和询问法。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便是询问法。询问法是指将所调查的目的,以当面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询问,以获得所需的调查资料的调查方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市场实地调查方法。利用这种方法,选定南方受洪水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实地调研对象,利用直接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两种途径进行针对洪水灾难产品实际价值的调研。选定河南省人们群众泌阳县作为调研对象进行直接访问或电话访问。访问人数200人,据调研统计,受访者中有160人认为,一款家用的简易灾难逃生产品是当地每个家庭必备的家具之一,实用性高,有设计及生产的必要性;40人认为可以设计洪水逃生产品,亦可以从其他制度下避免洪水水灾的发生。从数据可以看出,80%的受访者对洪水逃生产品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逃生产品的研制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灾害发生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第6篇: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二、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着打造城市组团建设这一中心开展质监各项工作。

三、巩固三项成果、巩固县乡镇(街道)“三合一”质量安全协管员质量安全监管经验,深化工作规范,进一步发挥协管员作用;、巩固腐竹专项整治成果,加大监督检验检测力度,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闽侯质监事业发展。

四、加大四个力度、加大名牌培育工作力度,争取2010年省名牌、福州市产品质量奖10个;、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积极动员辖区内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2个,地方标准2个,采用国家标准1个,培育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1个,市级1个;、加大对辖区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努力使我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加大对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管理和服务力度。

五、抓好五个重点、抓好“质量兴县”活动,重点促进“品牌兴区”、“质量兴企”工作深入开展;、抓好县食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筹备工作,重点协调县政府和省、市局对经费、人员的支持;、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测,重点开展食品和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抓好党建“三级联创”活动,重点促进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抓好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重点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

六、采取十个举措、加强对加工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主要是获证企业、前店后厂五类食品、小作坊的监管。确保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巡查率100,年审率100,监督抽查覆盖率100,产品平均合格率95以上,无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着重加大企业使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电梯使用安全的监管工作。

、加强重点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巡查率达100,获证企业年审率100,产品检验平均合格率90以上。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积极拓展行政执法新项目,推进行政执法有新突破。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制度和具体程序。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案件办理情况交流分析会,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案件办理质量和运用法律法规水平。

、加强财务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当家理财意识,开展财务五项报表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继续实行财务公示制度,重大开支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研究把关。

、加强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继续聘请民评代表、政风行风监督员加强监督,通过走访企业、电话回访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认真疏理并整改。

、加强信息宣传报道。加大政务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完成省、市局要求的新闻报道和政务信息数,并争取进入市局系统前三名。

、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干部队伍培训教育学习。科学编排教育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增强学习培训效果。完善干部职工考核体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结合新形势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执行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客观,提高考核质量。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将年度考评、文明单位的奖励工资等与干部职工的平时绩效考评相挂钩,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第7篇: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市场调研,准确地进行产品定位呢?本文将结合笔者操作过的一个新产品定位案例对主要的操作步骤进行阐述。

案例:蜂蜜酒的市场调研

山东某食品企业,通过技术攻关掌握了蜂蜜酒的生产工艺,并申请了技术专利。该企业对产品非常有信心,认为蜂蜜酒能够滋补保健,对神经衰弱、失眠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市场主要是老年人,应该走商超渠道。笔者介入后,首先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重新对产品进行了定位。以下是主要的市场调研步骤:

1、市场的预调研。

根据营销人员掌握的行业资料以及二手资料,我们首先对保健酒行业进行了预调研,以建立对行业、市场的最初假设。

从调研结果看,中国的保健酒行业市场容量30多亿人民币,每年增长率30%左右。其中劲酒、椰岛和致中和三大品牌占40%左右。整个保健品市场发展极不均衡,目前比较成熟的市场是广东、上海、浙江、湖北等。从现状看,行业细分不明显,蜂蜜酒行业没有形成,没有企业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但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酒消费将更为普及。蜂蜜酒具有天然、绿色、健康的特点,发展前景看好。

2、对竞争格局的调查。

我们分别从两家市场研究机构购买了两份保健酒行业的市场研究报告,并结合我们对行业其他企业的调查,初步认为整个行业集中度比较高,但蜂蜜酒几乎没有竞争的结论。目前保健酒行业的主要品牌就是劲酒、椰岛和致中和三大品牌,同时其他酒类生产企业也已经进入了这市场。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品牌众多。但以蜂蜜作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酒,目前市场上没有形成规模的生产企业,该企业属于第一家具有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因此,从竞争格局上看,该企业的产品具有比较强的竞争能力。

3、对渠道与终端的调查。

渠道与终端调研主要通过营销队伍进行。我们首先选择了一个试点市场山东L市,选派了6名业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并按照划分区域进行了细致的渠道与终端盘查工作。整个工作持续1周时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保健酒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礼品、家庭、餐饮三类。其中餐饮是主要渠道。这与我们从购买报告中得到的信息一致。在调查中,我们要求业务员询问经销商、导购员,他们认为“蜂蜜酒适合在哪里销售”。大部分业务员反馈信息显示大部分经销商、导购员认为在高档酒吧、西餐等地方比较合适。

4、对消费者的调查。

我们对消费者的调查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举办品尝会,选取了20名消费者品尝蜂蜜酒,并对蜂蜜酒的酒感、特点、包装、品牌、价格等方面进行讨论。座谈会先后举办了3次。第二种方式就是委托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只有17%的消费者知道蜂蜜酒,而高达60%的人对蜂蜜酒没有任何了解。同时,大部分人对蜂蜜酒的口感评价很高,口感淳厚,回味悠长,同时酒体清澈,无悬浮物。大部分人认为包装应该更洋气一些,价格在150~200元之间。大部分消费者不是非常重视蜂蜜酒的保健功能,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4%的消费者认可其保健功能,而60%的人则认可它的美容养颜功能。

5、准确定位,快速切入。

通过对市场调研资料的分析,该企业认为,中国保健酒行业虽然总体上形成了几个大的品牌,但在细分市场上并没有形成垄断者。因此蜂蜜酒不应该同其他保健酒进行竞争,而应该树立蜂蜜酒这个细分市场,并力争成为领导者。根据蜂蜜酒的特点,该企业最终将蜂蜜酒定位于:美容、保健、延缓衰老、促使皮肤细腻的女士酒。一方面,强调其功能不是保健,而主要是美容,能够永葆青春;另一方面,定位于女士酒,具有白酒的特征,这就为女士在餐桌上找到了一种独特、高档的酒饮品,提高了其饮用的作用。蜂蜜酒不仅能够满足你的交际要求,而且同时能够满足城市白领对美容养颜的要求,是一种天然的营养品。

通过科学深入的市场调研,该企业为产品确立了准确的定位,并将重点放在夜场(KTV、夜总会)、餐饮(高档西餐厅)上,最终成功切入了L市市场,并在半年后扩展到山东全省市场,取得了成功。

市场调研的内容

市场调研是产品定位的先导,也是整个营销活动的前奏。而市场调研作为产品定位的利器,在深度营销看来是广义上的市场调研,是指运用多种技术,对行业、市场、消费者信息进行动态的监控与把握,以期在洞悉市场运行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确定营销战略,展开营销活动。为了准确进行产品定位,市场调研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市场宏观信息。

整体行业的信息是任何市场调研所必需掌握的第一项重要信息。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就要全面了解所处的行业环境,了解产品在行业中的位置,从而更好的把握产品研发、推出的节奏,更好的确定产品关键利益点以及在公司产品组合中的位置。一般来说,市场宏观信息主要包括市场容量、增长率、盈利率、集中度、行业周期、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主要参与企业及其类型等关键性指标。

2、渠道和终端信息。

产品必须与其渠道、终端进行合理的匹配,才能快速切入市场。因此,渠道与终端调研就成为一项关键的工作。渠道与终端调研能够全面掌握营销渠道以及终端的现状,对于产品寻找准确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进行产品定位所需要的渠道与终端信息主要包括渠道与终端结钩、类型、分布、质量、管理水平、运作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

3、竞争信息

竞争信息是任何产品定位所需要掌握的关键信息。只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才能在洞悉竞争对手竞争战略、竞争策略、营销方式、产品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综合的定位技术,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区隔,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清晰的品牌形象,准确切入市场。一般来说,对竞争对手的调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竞争对手战略,包括发展目标、竞争战略等;竞争对手产品信息,包括竞争对手产品线的长度、宽度、新产品研发的实力、新产品推出的频率、产品组合、产品特色、是否有专门针对区域市场的促销品牌等;竞争对手的价格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几种主要产品的详细价格、价格策略、价格变动频率等;竞争对手的渠道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渠道数量、渠道的实力、对渠道的管控能力、政策、终端分布、终端管理水平、终端数量等;竞争对手的促销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促销目的、促销手段、促销频率、促销效果、年度促销方案等;竞争对手的品牌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品牌涵义、品牌传播策略、品牌传播手段、品牌推广预算等。

4、消费者信息。

消费者需求是产品的基点与起点,任何成功的产品定位都必须建立在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上。因此,在产品研发、定位的各个阶段都要深入调查、把握消费者需求特征以及需求的变化,并积极主动的将消费者的意见与建议纳入到产品研发中来。一般来说,对消费者的调研包括目标消费者的类别、身份、购买能力、购买欲望、购买动机、购买习惯、心理特征、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以便公司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开发产品,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调研的工具

对于产品定位来说,专业市场研究公司调研报告提供的信息仅仅是所需要信息的一小部分。企业应该建立全面的营销调研系统,依靠营销队伍的力量,建立企业内生的信息收集、分析与反馈机制,从而真正发挥营销的龙头作用,快速传递信息,建立企业内部流畅的信息链,提高产品定位的准确率。一般来说,市场调研所使用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1、企业的营销信息调研

深度营销一直强调,营销系统要建立完整的营销情报系统,以便能够迅速汇集市场信息。业务人员作为市场最前端的人员,掌握大量离散的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市场动态与消费者需求,极具价值。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系统,有效的收集、分析这些信息,并快速传递给公司其他部门。这样就能有效的指导产品的开发、定位工作。一般来说,营销人员主要通过对经销商、终端、消费者、合作伙伴的走访获得这些信息。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国内的企业都缺乏专门的信息管理人才以及规范的信息管理体制。结合笔者的咨询经验,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营销系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将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与使用等用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并明确营销人员的信息反馈职责,纳入其考核体系中。

(2)明确信息管理流程。建立规范的信息收集、分析、传递、使用流程,建立健全信息管理流程,明确流程各个关键环节的责任落实与时间控制。

(3)设立信息管理机构。一般的企业可以在营销部门设立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工作。而大型企业则可以考虑建立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或者竞争情报管理部门。明确人员、部门职责,杜绝信息延迟、扯皮现象。

2、消费者座谈会

目前很多国际大公司都已经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让消费者参与进来,从而更好的决定产品设计的方向,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而让消费者参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召开消费者的座谈会。我们这里说的座谈会,就是指通过在目标市场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并组织他们就特定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消费者全程参与产品的创意、开发过程,从而从消极的被调查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者、决策者,从而极大减少了消费者需求认知上的偏差,更准确的界定消费者需求,减少了产品开发的盲目性。一般来说。在产品的创意阶段可以请消费者进行座谈,对概念进行想象,以决定可能的产品功能、外形、命名、品牌等。然后在产品研发完成后,研制出样品,通过对样品的评价、使用,邀请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改进中来,从而在产品大规模推广前,就已经能够比较明确地把握顾客的需求。

第8篇: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关键词:煤矿;成本控制;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煤矿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

传统的成本会计只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确定成本的构成与结果。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迅速,经济发展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要求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企业的成本会计还包括预算、计划、决策、分析等等环节,这些环节是构成成本的重要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这些部分所占的比重也将日益加大。但现存的成本会计制度中关于预算、计划、决策、分析等部分的相关方面没有建立有关的制度进行保障实施,这种制度上的漏洞直接造成了成本会计发展的落后,导致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

2.过于注重事中与事后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事前的成本管理

煤矿企业在这种现象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事前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成本影响不是非常明显,这就导致了企业的不重视。而事前的成本控制是煤矿企业整个成本控制中起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企业成本控制发展中的重要潜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性的科技产品与技术不断的得到推广语应用,这种高科技的产品或技术对于煤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创新的科技就需要进行前期的研制与开发,因此,事前的成本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会日益重要。一项新的技术或许会引起煤矿企业的革命,或许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对于煤矿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煤矿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会计制度设计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会计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是会计制度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科学的设计会计制度对于煤矿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1.会计体系的设计

会计体系的设计时会计制度设计的前提,主要包括组织设计、内容体系设计与核算体系的设计等等。会计体系设计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首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其中会计组织设计主要指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分配,这是会计进行正常运行的基础,优化的组织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用最少的机构与人员实现最佳的效果是会计组织设计追求的根本。会计的内容体系的设计是会计核算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会计内容反映了会计活动的范围,是成本控制实施的具体落实。

2.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煤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的原则、各个环节与内容,是会计制度走向正规的具体约束与控制。分工合理是设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遵守的原则,只有分工合理才能会计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为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会计工作中还应贯彻内部牵制原则,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财产的经管人员要独立开来,避免会计人员既管账又管物,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再次,要完善会计的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的会计活动接受全体员工与社会的监督。只有会计接受广泛的监督才能保证其正常的进行。

3.企业责任会计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社会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责任。企业会计社会责任的设计就构成了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领域。作为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总的责任进行科学的分解,按权责关系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单位,通过对各责任单位的控制和考核来达到企业总体控制的目标。

三、煤矿企业会计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

1.综合的成本构成知识

综合的成本控制知识不仅包括他们所熟悉的会计成本知识,还应在此基础上强化经济学成本知识。从目前企业所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不难知晓:企业不但存在提升生产能力的紧迫需求,还存在日益紧缩的资金融通。前者意味着企业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资本有机构成;而后者则说明:推动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其使用成本显著增加。对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已经超出了会计成本的涵盖范围。因此,会计人员应在如何降低企业沉淀成本和机会成本中,向经济学原理寻求帮助。

2.了解企业技术性知识

过去很长时间都在推广鞍钢经验,即:通过成本逆推,将其分摊到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位员工。好处在于,能实现成本控制的细化与可操作化。企业财务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必然参与成本逆推工作。然而,由于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技术性知识,在工作中往往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会计人员应对企业技术性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

四、煤矿企业会计人员增强岗位能力的途径

1.自主拓宽成本构成知识

根据企业的客观条件制约,会计人员应主要通过自学、团队互助学习等形式,完成对企业成本构成知识的积累。由此可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努力形成一种学习型团队。在知识的构成中,会计人员需要着重把握这样几个要点: (1)产生的可能原因; (2)常规的解决方法; (3)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技术人员定期给予培训

根据煤矿企业资本可知,会计人员需要了解,物资采购、煤炭生产、煤炭销售等全过程的技术知识。为此,各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应定期给予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开展培训时,应主要从成本产生的角度来进行内容构建。

3.会计人员轮换经营调研

企业财务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将始终以成本控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在保证上述两个方面有序进行的同时,还应轮流委派会计人员到企业经营一线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还应具体指导一线业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技术。

综合论述,煤矿企业成本会计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会计制度设计,企业会计人员一般会计操作能力存而不论,主要针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增强会计人员岗位能力给予定期的培训的途径。

参考文献:

第9篇:产品调研制度范文

Abstract: Currently, in our military, there are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equipment independent support services, which is the bottleneck of restric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equipment.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equipment independent support services, through extensive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roduced equipment independent support.

关键词: 引进装备;自主保障;困难;对策

Key words: introduction of equipment;independent guarantee;difficultie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E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328-02

1 引进装备自主保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引进装备自主保障,是在装备引进以及在国内使用的全寿命周期内,为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综合考虑引进装备立足国内进行保障的问题,确定国内自主保障要求,规划并研制国产化的保障资源,及时提供引进装备保障所需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受提供装备国家的种种限制,以及采购周期长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引进装备使用维护和修理器材十分紧缺,严重制约着部队正常作战训练任务的遂行;由于引进装备的子系统体制与我国现行体制不兼容、弹药和设备不能自主保障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装备作战能力的发挥,影响部队作战训练。分析多年来引进装备建线生产、修理和国产化研制,引进装备自主保障存在的困难问题主要有:

一是原材料和备件供应困难。引进装备保障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原材料和备品备件,引进初期这些保障资源的来源主要是国外采购。备件国外采购存在供应难度大的问题,一是采购价格高。二是采购周期长,且经常遇到拖延供货周期问题。三是质量保证难度大。四是一旦供方禁运,保障资源将受到严重制约,影响装备的使用和维修。为解决备件供应难需开展备件国产化研制,所需原材料从国外采购也存在受制于人问题,如采购渠道和环节复杂、质量没有保证、部分不转让制造技术的原材料采购易引起国际争端等。

二是技术状态控制难。一是外方技术图样的版次和批次与工装、零部件、原材料等有时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二是外方技术更改或频繁或不及时提供或根本就不提供,使本来就难以消化吃透的技术状态就更加不系统、不稳定,控制难度大,导致生产过程零部件返工、返修和报废率较高。三是缺少典型生产或修理工艺。

三是制约因素多。在硬件建设上,外方提供的设备及工装有的为二流或二手产品,有的虽经多轮调试也难以保证正常有效使用。在典型工艺技术上,外方往往实行控制或封锁。在专家支援力量不足。在零备件和原材料采购上,质量问题多,要高价,拖延供货周期。有的国产化新研材料生产能力不足,工艺性差,严重影响产品研制生产质量和进度。

四是标准依据不足。任何装备的研制生产,都需要具备设计、工艺、材料、质量、使用、管理等各方面的标准和技术资料。在对外合作中,由于许可证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获取型号全套标准技术资料,一些基本的、必需的标准和标准样件等有时都提供不全,有的即使不惜财力买到后,也可能是一个分解的、不完整的标准,加剧了保障资源国产化的难度。

2 做好引进装备自主保障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管理 装备的综合保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综合保障的精髓在于管理。引进装备自主保障,是引进装备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关于保障的一系列管理与技术活动,与国产装备综合保障相比,难度更大,困难更多,管理性、政策性更强,涉及到装备建设的方方面面,更需要系统策划,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

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引进装备自主保障资源国产化需要军内外各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和积极配合,加强组织管理,必须从自主保障的管理机制抓起。建议按型号建立自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管理要求,切实加强引进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综合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行项目管理方法,对引进装备自主保障资源国产化实行项目管理,设立项目办公室,建立与项目管理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指定项目主任组织全过程管理,项目办公室由来自引进装备自主保障资源国产化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组成。引进装备的同时,启动保障工程,确定主承制单位,建立完善总承包制度。

扩大引进装备的引进深度。在装备引进的论证过程中,开展综合保障工作调研,组织军内外专家开展综合保障论证研究,编制引进装备综合保障方案,充分征求使用、维修部门、工业部门的意见,在合同中,充分提出引进装备的使用、维修等方面的保障性要求,扩大装备在保障性要求方面的引进深度。

建立应急采购储备机制。由于引进装备自主保障资源需求量较大,而国产化研制需要一定的周期,根据部队训练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应建立应急采购和储备机制。

2.2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突破引进装备自主保障资源国产化的“瓶颈”在于掌握核心技术,而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就是自主创新的过程。只有吃透掌握引进装备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尽快实现批量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进装备保障资源的自主问题。

加快已有技术的转化。承制单位要加强国内技术合作,在吃透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尽可能应用国内已有的技术,尽快向引进装备自主保障资源国产化上转化;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已有技术成果,加速引进装备体系建设、战场建设和配套保障建设,使其尽快成系统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建立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由国家和军队制定政策,对引进装备自主保障资源国产化的核心技术创新实行重奖,促进自主创新进程。

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对自主保障资源国产化周期长、投入多、难度大、国内短期难以解决的重点技术和项目,建议在持续采购的同时,加大对外合作力度,适度引进当前急需的软件和硬件,为我所用,缩短全面形成自主保障的周期。

加快引进装备维修备件的国产化步伐。全面清理摸清引进装备维修备件国产化项目,对部队维护和修理急需的备件,要抓紧开展国产化替代方案的研究和上报立项工作,纳入计划,抓紧落实;未纳入的急需项目,在积极申报的同时,鼓励承制单位自筹资金同步先行开展替代项目的研制,以解决维修急需。

加强原材料国产化应用研究。在开展原材料基础研究同时,加大应用研究工作力度,尽快吃透应用技术、吃透应用规律,缩短形成工程能力周期。

2.3 加大装备可靠性工作投入 提高引进装备自主保障的效能,离不开装备可靠性技术的支持,对引进装备开展可靠性增长,可以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对保障资源的要求,提高引进装备的使用安全性和可保障性。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要从思想上转变“重型号研制、轻可靠性投入”的观念,按照“系统研究,系统安排,系统提高”的思路,认真论证,开展可靠性效能与费用综合分析;科学制定可靠性计划,严格计划管理,加大经费投入,着力保障引进装备可靠性增长急需的项目,提高可靠性经费使用效益。

积极开展寿命研究工作。对引进装备进行结构摸透、技术摸透、使用工况对比摸透等工作,开展整机及配套件的疲劳试验,依据不同使用负荷,合理进行引进装备的定寿、延寿,充分挖掘引进装备的使用潜力,从而缓解装备保障的压力,并节省全寿命周期费用。要积极改进装备的使用维护模式,针对引进装备的实际情况,从以往传统的定时维修,向现代科学的视情维修模式转变。

2.4 加大自主修理保障能力建设 督促并协助承制单位在开展引进装备自主保障资源国产化的同时,根据军队现行维修管理体制,针对引进装备自主维修保障特点,重点开展修理工程技术研究,协助部队提高自主修理保障能力。建议上级机关在签订引进合同时,明确引进装备修理技术规范;同时,建议建立承制单位支援部队修理工厂条件建设合同制,确保承制单位按合同约定编制引进装备修理技术规范等文件,提供必需的技术资料、修理备件、工装器材、修理设备等修理资源和人员支持,加快大修线的建设进程,支持部队修理工厂形成自主修理保障能力。

2.5 充分发挥引进装备国产化承制单位的服务保障作用 加强和改进技术服务是促进引进装备保持和提高战斗力的一项重要环节,是适应反军事斗争准备和实现“打赢”目标的必然要求。为此,承制单位应高度重视引进装备的技术服务保障工作,创新技术服务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一是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军事代表系统和承制单位大力协同,共同保障引进装备在部队的有效使用。二是构建装备保障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信息化装备保障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实现部队与承制单位之间保障信息链接无隙化、保障资源可视化、培训和故障诊断远程化,提高装备保障水平和效率,努力实现装备保障信息化。三是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引进装备使用中出现突发性技术质量问题时,应能做到快速拿出解决方案,快速赶赴现场排除故障,快速恢复装备的正常使用。四是提高实战条件下服务保障能力,制订战时服务保障的行动预案,按照实战需要组建战时技术支援组、专家咨询组、装备抢修预备队,开展战时服务保障设备的研制。

2.6 狠抓引进装备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装备形成自主保障能力的关键,是培养与引进装备国产化研制、使用、管理和保障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随着大批引进装备陆续列装部队,应把造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熟练驾驭和保障引进装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把人才培养贯穿到引进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全过程,不断创新自主保障理论和保障手段。在培训渠道上,要努力提高培训层次,盘活培训资源,开展部队、院校、国产化研制生产单位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保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大力开展部队技术保障人员的专业培训,强化部队训练,提升引进装备的整体作战能力。

3 结束语

着眼坚决完成各项军事斗争任务,“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总要求,分析我军引进装备自主保障建设的实际困难,提出了旨在提高引进装备自主保障水平的一系列对策,有利于促进我军装备建设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荣,徐吉辉,杨成军,田浩.基于AHP-FCEM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